游泳教学范文

时间:2023-09-23 13:10:28

游泳教学

游泳教学篇1

这一路上我暗暗窃喜的是,我在学校游泳课上已经学过如何游泳了,辰辰还不知道呢。这次我可以在他面前露一小手了,哈哈,我正得意着呢,不知不觉已经走到大门口了。

正值酷暑,泳池里的人真多啊!都是到这里找凉快来了,到了池边只见我如鱼得水一个猛子扎到水底,不一会又从水底探出半个脑袋,紧接着展示了一个标准的蛙泳,蝶泳,我迫不及待的一个个炫耀着我学过的“本领”。只能泡澡一样待在一边的辰辰看的惊讶的长大了嘴巴:“姐姐,你真厉害,能教教我吗?”我此时学着我的游泳教练的口吻对他说:“要想学游泳嘛,并不难,只要你听我的话做就可以了,来,先学习闷水!”

我领着他来到了泳池边的栏杆处,我先示范一次给他看,让他照我的样子去做,可他不敢,怕呛水!没有两个回和就摆摆手不想学了,我真的很气但又不好发作,我学着老师的耐心走过去,拍着他的肩膀对他说:“不论学什么,都不能半途而废,面对困难必须克服它,困难像弹簧,你弱它就强,你懂么?”他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继续了我们的“训练”。

此时此刻偌大的泳池边多了这样一幅画面:一个小姐姐在教一个小弟弟学闷水,弟弟很听话,姐姐很有耐心,只见弟弟一会呛着水哭了,一会成功了大笑了,时间就这样:十秒,二十秒,三十秒的过去了,弟弟闷水的时间越来越长。姐姐的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一颗颗汗珠在脸颊流淌,一滴滴水珠在泳池里跳着欢快的舞蹈,一串串银铃般的笑声回荡在小小的泳池上空。

游泳教学篇2

关键词:游泳;尽快;熟悉水性;腿部动作;呼吸;配合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6-045-01

游泳教学是在水中的特殊环境中进行的,对于身体能力和基本技术较差的学生来说,很容易产生恐惧心理。所以,游泳对这类学生来说是比较困难的,如何让他们尽快克服这些困难,学会游泳这一基本技能,我在这里谈谈我的一些看法。

一、了解有关知识,打下“游泳”基础

学游泳要跟水打交道,就必须了解水这个特殊环境。初次下到水中,一是有站不稳,好像要失去平衡之感。二是行走比陆上困难。三是胸闷、呼吸困难。四是身体暂时受到的温差刺激。要取得水上自由,必须克服怕水心理,并逐步培养水感。通过学习明白水这个特殊环境,并积极主动地从每个动作认真实践,形成良好的条件反射,为游泳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逐渐熟悉水性,克服“怕水”心理

游泳时,绝大多数时间只能凭肌肉的本体感觉去体会动作。因此培养水感对更快掌握动作至关重要。只要主动实践、多方体会,很快就能熟悉水性,克服“怕水”心理。

1、陆上练习:预备姿势是两脚自然开立。①进行憋气练习。②水下憋气:把头浸入装满水的脸盆里进行憋气练习。③换气:然后把头浸入到较满的脸盆里憋气,直到憋不住时,再吐净废气后抬头吸气。

2、水中练习:预备姿势是两脚自然开立在水池中,双手抓在扶池壁槽上。①憋气:深吸一口气,然后成半蹲姿势,使头不完全浸入水中,进行憋气练习。②团身憋气:深吸一口气,使身体成团身,悬浮在水中进行憋气练习,使身体感到水的浮力,从而引发乐趣,产生对水的喜爱。③换气(呼吸):身体直立在水中,面壁,上体前屈,两手扶住池壁,头部浸入水里。低头憋气、吐气,再抬头吸气,反复进行憋气、吐气的换气练习。在练习中,要注意激发兴趣,逐渐消除对水的惧怕心理,初步熟悉水性。

三、练习腿部动作,学习“游泳”之始

在学游泳技术动作时,往往很多人先做手臂划水等动作练习。恰恰相反,腿是学游泳必须先掌握的技术动作。综观人体,腿部最长、是最有力的部位,当腿做动作时参加运动的大肌肉群多,动作幅度大,是有效推动人体前进的主要动力,腿即能使身体在水面保持较高的身体姿势,减少阻力,又有助于手臂发力和做出正确的动作。

如未学腿部动作之前就急于练手臂技术,腿会下沉,身体亦无法保持水平与平衡,就难以把臂的动作做准确。因此,初学者无论学哪种泳式,均须先学腿部动作。

四、学会水中换气,学习“游泳”关键

学游泳的难点是呼吸。有的人怕鼻子进水难受,学游泳不愿将头埋入水中,这就难于掌握换气,即使能学会也只能是头在水面上的游法。头在水面上游容易造成腿下沉,动作也不会规范,且增大阻力,游不快,游不远,脖子还容易疲劳等现象,如遇风浪,还会呛水或喝水。所以游泳呼吸问题须引起足够重视。游泳的呼吸方式很特殊,不是陆上人们惯用的鼻子呼吸方式,而是水上用嘴吸气,水下用嘴、鼻呼(吐)气。吸气时快,一口吸足,吐气时宜慢,且应吐净。当然,我们在对学生进行入水训练,克服学生对水的恐惧时,就对呼吸进行了训练,所以,只要学生稍加用心,在水中换气就不是什么难事了。

五、练好动作配合,学好“游泳”保证

我们常常看到这种现象,单独学练腿、臂、呼吸的分解动作时看上去还顺眼,一旦过渡到完整动作技术配合时,往往做腿部就顾不上臂,或做臂忘了呼吸和腿,很不协调,极不顺眼,花费很大力气,游进速度极慢,甚至原地不动。这说明配合的重要性。

在熟悉水性之后,分别学腿部动作、臂部动作、呼吸方法,当较好地掌握了这几个分解动作后,就应反复进行完整动作技术配合。完整技术的配合,是学游泳的关键。配合的重点是掌握好各部分动作在时间上的先后顺序,各动作过程的快慢节奏和用力大小。只有掌握了正确的、各部分之间的动作衔接与配合,才算真正学会了该种游姿,才能够游得好、游得快、游得省力。

六、各种游泳姿势,学会“反蛙泳”最快

当然,在学习游泳的过程中,很多学校教学一般都从蛙泳开始。在我多年的教学经验来看,学会蛙泳,费时较多,主要是要过呼吸关。

游泳教学篇3

【关键词】游泳教学 节奏 运用

【中图分类号】G8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01-0097-02

节奏是大自然中各种事物所表现出的一种包含强与弱、快与慢、轻重与缓急、长久与短暂的有规律、和谐的运动现象。而游泳教学更具上述特点,一堂游泳教学课是由几个教学内容按一定的顺序组合起来的,无论就某项练习的本身,还是从课堂教学的整体来看,都有着很强的运动规律和节奏。游泳教学的实践表明:游泳教学课的教学节奏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教学过程中各要素有秩序、有节拍、有韵律的变化,起伏有致、张弛交错、快慢适宜、详略分明的教学节奏,对提高游泳课的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掌握游泳技术、技能都是十分有益的。

节奏与诸多因素密切相关,要提高游泳教学课的整体教学水平,必须设计好教学节奏并将之纳入课堂整体教学中,并不断提高理论水平,进一步认识教学节奏在教学课中的作用。

一 设计好“缓”与“急”的教学内容

游泳课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按规定的教学程序接受规定的教学内容,进行规定的身体练习。学生即便有游泳学习动机,但其学习生理和心理准备状态是不断变化的,因而强制性的各种“规定”必然使教学过程平淡乏味,使学生对学习索然无趣,久而久之会造成学习的惰性。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课堂学习精力与注意的分配分为三个阶段:即起始阶段,注意力集中,精力充沛,兴趣盎然;中间阶段,学生依照定向学习目标,学习—创造—学习,积极性高,是知识与技能学习形成阶段;结束阶段,学生体力明显下降,注意力开始分散,学习的惰性较明显,学习效率降低。对此,教师可依据课堂不同阶段学生注意力的分配和生理规律等,精心设计“缓”与“急”的教学内容与环节。对难度较大,学生不易掌握的动作技术,要有“缓”的观念,可设计趣味性较强的练习方法和手段,循序渐进地实施教学目标。同时,教学气氛要舒缓、和谐,不能因教学的难度给学生造成心理压力。“急”即紧紧抓住学生课堂中的注意特点和学生对所学知识和技能的兴趣,集中精力、时间,迅速、合理、科学地推进教学目标。游泳教学实践证明,只有根据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在教学中设计好“缓”与“急”,才能真正调动学生的游泳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 调整好“快”与“慢”的教学环节

游泳教学速度的快慢是课堂教学艺术的关键环节。总的来说,课的节奏应当紧张一些,以充分利用时间,提高课堂的容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游泳课的速度过快,则会导致学生“消化不良”,进而体力不支,思维受阻。反之,若课的速度太慢,节奏松散就会导致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纪律涣散,昏昏欲睡,心存反感,久而久之,对所学学科产生厌倦。因此,教师在确定教学速度的快慢、行止时,除了从学生心理、生理特点出发,往往还需按照教学内容,把握进度。由于教材内容不同,课的运动量和练习密度也不同。如蛙泳练习密度不大,但强度大,间歇时间较长,练习密度可相对小些;而蛙泳腿练习,不但运动量小,练习密度也不大。又如陆地上的各种泳姿的模仿练习同样存在着上述问题。因此某些练习密度和强度,还有助于掌握运动技能和发展体能。正确掌握课的节奏,教师还需善于观察学生的面色、神态、呼吸和排汗量等,随时获取反馈信息,注意节奏的变化和调整,做到张弛适度,严而不死,活而不乱。

三 安排好“动”与“静”的教学方法

动静的和谐统一是教学节奏艺术中的重要内涵。一般情况下,游泳教学中的“动”既包括教师的讲授、指导、示范等活动,又包括学生的表述、质疑、讨论、练习等内容,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突破难点;二是巧用示范,强化示范的正确效果,加深对正确动作、正确概念的理解;三是精讲,提炼教材中最本质、最关键的东西。语言要精练准确,形象生动,抓住重点,层次分明;四是充分利用时间,保证突出重点。“静”,具体要抓好四个环节:一是目的明确,静是动的准备和延续。练什么?怎么练?与下一环节的“动”如何衔接,必须充分考虑周到。二是练的形式多种多样,使学生静中有所收获。三是练习分量适当,学生既有可吸收性,又能在练习中对已有的知识、技术进行巩固提高。四是要认真检查,以增强练习效果。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动”与“静”的节奏,要做到“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但形成运动条件反射主要还是靠学生反复练习。因此,在游泳教学中,仍须贯彻“精讲多练”的原则。以“动”为主,以“静”为辅,动静有机结合,二者兼顾,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和掌握运动技能水平。

四 处理好“详”与“略”的教材内容

构成游泳教学节奏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对教材内容详略关系的适当处理,这也是提高游泳教学艺术的重要途径之一。众所周知,教材中储存的信息,既有学生已知的,也有学生未知的。教师应根据具体教学的情况确定教什么、教多少,根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控制教学过程中的信息传递,突出重点,抓住关键,主攻难点,做到详与略的巧妙安排。该详之处精雕细刻,该略之处一带而过或干脆“割爱”,有详有略,详略得当。教材内容详略需注意以下三个问题:

1.关键、重点之处要重视

关键、重点处的确定是根据游泳教学要求、教材特点和学生具体情况等方面确定的。例如,蛙泳是由蹬腿、划手、呼吸三个部分组成,并环环相扣按其顺序展开。但不管有多少个技术环节,其中必有一个是主要的,对全局起关键性作用的重要环节,决定蛙泳速度快慢的关键是蛙泳蹬腿和划手的相互配合,这也是蛙泳教学的重点。在蛙泳的教学中,加强蹬腿与划手练习的配合就成为教学的核心内容。其他的教学内容可让学生在练习中体会把握。

2.集中精力解决难点

所谓教材难点,一是指带有普遍性的难以掌握的环节,如蛙泳的蹬腿练习、蹬腿与呼吸缺乏配合节奏等;二是由于各人身体素质和心理因素的差异所表现出来的各自不同的薄弱环节,如有的学生对动作的理解能力差,腿部力量小;有的心理紧张,蹬腿动作混乱等。针对上述问题,教师要通过讲解、示范、练习、讨论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探究、掌握,其余的启发学生自学、自练、逐步掌握。

3.注重自学能力的提高

游泳教学的任务,不仅在于传授知识技能,增强学生体质,同时,还要在培养学生能力上下工夫,让学生独立思考,独立锻炼身体,学会合理地支配自己的时间和进行科学的体育锻炼手段与方法,这就要求教师应详尽地安排和设计学生能力培养和提高的操作性强的系统性方案,这对促进学生智力和体力的发展十分有益。含蓄是游泳教学节奏中艺术动律的一种特色美,它突出体现了游泳教师在实施游泳教学过程中的审美态度,审美情趣。调查研究表明:在游泳教学中,运用含蓄的语言是多数学生喜爱的一种教学方式。很多情况下,教师对教材的处理、传授知识和技能时对学生的点拨、诱导以及对他们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都需要符合学生认知特点和心理特点的含蓄方式。通常情况下,含蓄方式在游泳课中的运用常体现以下几个特点:(1)在教学起始阶段,根据教材的重点、难点和主要技术原理,含蓄地提出问题,促进学生思考,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2)课堂结束阶段含蓄地进行小结,留有余地,促进学生对已有体育知识、技能做延伸性的思考、探究;(3)在学习过程中的中心阶段,教师在处理教材时故意不把谜底揭破,而是让学生分析、思考、判断、推理,以挖掘学生内在潜质;(4)注意对课堂中有损总体目标实现的消极、逆反行为进行科学、含蓄的诱导。这样既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做到循循善诱,又在含蓄中带有警策之语,令学生醒思,进而迷途知返。运用含蓄的方式,会让学生在精神上得到愉悦,在知识、技能上得到点拨,思想品德方面得到诱导,有益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实践证明,游泳教学中必须根据教材性质、特点和具体的教学内容来确定相适应的教学节奏,根据教学时间进展确定教学节奏,运用教学语言来调整教学节奏。根据学龄特点和生理、心理特征来控制教学节奏。唯有此,才能不断提高游泳教学的艺术水平,促进游泳课教学效率的提高,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进而达到综合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李宏.优育教学节奏探微[J].职业技术教育,2000(16)

[2]于文忠、宋永涛.体育教学宜五慢[J].中国学校体育,2008(11)

[3]田丰.浅谈节奏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J].张家口医学院学报,2002(4)

游泳教学篇4

关键词:游泳教学;初学者;教学方法

1研究意义

1.1生命安全教育的意义

生命安全教育在概念界定上首先是生命和安全两个教育目标的结合,其次是指人的自我保护、自我防卫的能力,尤其是在遭受突发事件或灾害事件时。其教育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或者个体对周围环境变化所保持的警觉与应变能力,对各种危险因素能够给予最大能力的避免与防卫。在体育教学中,生命安全教育具有着其他课程所不具备的实用性、实践性和综合性,它以实际教育出发、以体育课程为载体,根据学生生理、年龄等特点的不同,来制订在具体的体育课程中的有关应对自然灾害和社会伤害的知识与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应急避险意识,并在实践层面对学生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进行量身定制的训练。人类生活的地球上大约有3/4的面积被海洋覆盖,此外,江、河、湖、海星罗棋布。当人们进行生产劳作或日常游玩时,无论是主动下水或是被动失足,亦或是意外落水时,都面临着水的威胁。如若此时不会游泳,人的生命安全就会受到很大的威胁,因而此时的游泳技能就成为了保障生存的至关重要的条件。因此,把生命安全教育中的游泳课程放在中小学日常课程中,对保障中小学生的生命健康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在世界上许多国家成为了一致的认同。

1.2游泳教学的意义

游泳是一项极具健身价值的运动,也是一项生存技能,它不仅可以在危险的情况下自救,同时通过游泳能够强身健体、磨炼意志,在特定场合下不会游泳的人将难以保护自己,不仅面临着生命危险,更无法去帮助别人,游泳技能应是人类生活的基本能力之一。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对健身活动需求的日益增长,游泳运动已从竞技项目转化为备受群众喜爱的大众健身项目。游泳项目是所有运动项目中唯一一项从刚出生的婴儿到老人都能参与的体育运动,适合人群极为广泛。游泳是一项重要的生存技能,通过学习和锻炼是可以获得的。游泳项目与其他项目不同,由于在特殊的水环境中进行,不仅对人类提出了挑战,而且解决了许多生活、生产中的问题。既能强身健体,又对生产建设、生活、国防等活动具有重要的价值。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余暇时间的增多,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了健身锻炼的重要性,游泳健身也成为一种新时尚。亲朋好友一起到温暖明亮的游泳池,白发老人在水中能焕发青春,终日忙碌的中青年人在水中能将烦恼和疲倦统统抛掉,可爱的孩子在水中能像鱼儿般无忧无虑地嬉戏,这是多么温馨而美好的画面。游泳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向人们传递着亲情和友情。通过游泳,既锻炼了身体,又促进了情感交流,还能达到娱乐休闲的目的,可谓一举多得。

2游泳教学的方法

在游泳教学中,由于游泳的特殊环境,大多数初学者,在初学阶段容易出现胆怯、怕水、焦虑等恐惧心理。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消除,将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因而,探求合适的游泳前期教学的教学方法,对针对性地开展游泳教学、提升学生自信心、具有着良好的作用。

2.1安全教育

2.1.1规则教育

首先,从观念思想上把安全观念放到第一位。由于游泳运动的特殊性,学生在水中进行训练时,要时刻谨记“安全第一”的思想,不能粗心大意。在上游泳课之前对游泳课堂上的安全教育必须反复进行强调,情况允许可以专门设置1~2节的安全教育课程,教导学生必须遵守安全规定。上游泳课时,必须在任课教师带领下整队入池,迟到学生必须持游泳证,向游泳池值班人员讲明情况,经任课教师认可后才能进入。任课教师应严格考勤,每次课对入池人数、下水人数、起水人数和出池人数均须统一登记,并由任课教师签名。学生中途离池耽搁和再入池必须向教师报告,不假早退者,按旷课处理。其次,游泳前进行身体检查,主要是防止患病者游泳时发生事故,同时也避免疾病的相互传染。凡患有癫痫、高血压、皮肤病、心脏病、传染性肝炎、肺结核、开放性创伤者等都不适合进行游泳运动。而对于女性经期的状况,要实施卫生措施,不采取措施同样也是不适合在水中从事游泳运动的。同时,饱食和饥饿者也是不能下水游泳的,因为过度的饱食或饥饿时,如果在下水进行游泳运动,血液无法集中到消化器官进行消化,影响人的健康,甚至造成眩晕等症状。

2.1.2意外处理

教师如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在水中遇到意外事故时,要沉着、冷静,按照一定的方法进行救护。同时,更要在下水前教会学生进行自救的方式方法。在游泳中,有时会发生抽筋现象,首先要充分做好游泳前的专项准备活动,对于经常处在抽筋状态的肌肉、关节等部位更要增加活动负荷量;下水前用冷水冲洗,既卫生又能使身体适应冷水刺激;游泳时间要根据自己体力和技术情况而定,不宜过长,上岸后要注意保暖,及时更衣。在游泳时,有时会发生呛水现象,这是危险的状况之一,应在下水前加以训练。首先,在游泳时应注意要把呼吸方法的练习放在首位。具体方法为:当人的头部在水面上方时,用嘴吸气并进行短时间的憋气动作,然后当人的头部在水面以下时,用嘴鼻呼出气体,而没有呼完的气体可在水面上吐出,紧接开始下一轮的呼吸动作。如果在游泳过程中不小心呛到了水,首先应排除紧张情绪,迅速调整呼吸,进行原地踩水动作使头露水面,也可顺势将头没入水中,稍憋一口气,再在水下深吐气,再抬头换气,以恢复正常的呼吸节奏。

2.2心理教育

2.2.1克服恐惧

在初学者学习游泳时,往往在下水前或刚刚入水时会出现恐惧的心理。恐惧心理会导致初学者意识混乱,使得头脑一片空白,身体僵硬,无法按正常的计划、方针行事,身体不能接受正常的大脑支配完成技术动作。恐惧心理会导致初学者动作变形,使得人失去对身体的正常支配,动作开始僵硬变形,运动无目的,配合失调,导致在水中发生危险。恐惧心理会导致初学者丧失信心,使学生怀疑自身的能力,情绪紧张、不知所措,进而丧失信心。首先,要正确地讲解示范。教师的讲解示范是引起学生兴趣的最强音。教师的简洁明了、言简意赅的讲解将会给学生一个明晰的思路;教师的舒展优美、自然得体的示范会给学生一个直观的感受,从而引起学生的良性联想,增强学生完成动作的信心,克服恐惧心理的产生。其次,要加强兴趣引导,消除紧张心理。学生由于年轻,好奇心理强,有趣的竞赛和游戏可以激发他们的斗志,进而掩盖紧张的情绪。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在游泳教学中安排适量的游戏和比赛,使学员们在激烈的竞争对抗中学习技能,克服紧张心理。

2.2.2心理训练

首先,要明确学习动机,加强自信心培养。教师在学游泳的初始阶段,要采用各种方式使学生对游泳运动在生理与心理方面的价值有着一个明晰的了解,进而使学生形成良性联想,增强学生完成动作的信心,激发学习兴趣。同时,在对游泳运动的特点进行实践创新的基础上,对学生的心理状态与安全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使学生从心底里把对水的恐惧转变为对水的喜爱,进而提高学习游泳技术动作的能力和兴趣。最后,要使初学者感受到成功的体验,冲击恐惧心理。成功是兴趣的催化剂,只有当学生心中对成功的体验有着切身实地的认识,这种成功后的喜悦与体验成功的快乐会增强人们对事物的兴趣。教师需要把握学生个体的不同,以因材施教为原则,根据学生个体的接受能力、适应能力、反应速度等来设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同时,对于每个学生的目标大小设定一个分阶段的教学任务,从而提升了每个阶段学生的成功体验,进而增加了他们对游泳学习的兴趣与热爱,消除了恐惧、增加了信心。

2.3实践教育

2.3.1呼吸教学

教师应首先教导学生进行呼吸练习,这个动作应分3步进行教学。第一,深吸气后闭气,把头全部浸入水中闭嘴缓缓吐气直至结束,然后直立出水吸气,重复下一个呼吸。第二,当学生把头浸入水中后,要掌握适合自己的呼吸节奏,做到嘴和鼻同时在水中吸、闭和吐3个步骤有节奏进行,并多次重复练习。第三,呼吸时要谨记仅能使用口呼吸,切记不能使用鼻子吸气,不然当使用鼻子呼吸时,水会涌进呼吸道导致呛水现象的发生。因此,当初学者进行下水游泳时,必须改变平常的呼吸习惯,在水中养成用嘴呼吸的方式习惯。并通过以上3个步骤的练习,使学生以最快且有效的速度形成对水的适应力。

2.3.2漂浮教学

漂浮练习的教学对学生初学游泳时的进度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对于人体在水中的姿势的正确与否也是密不可分的,所以漂浮教学对游泳的初学者来说是极其关键的一环。第1步,学生两手抓住池壁栏杆,双脚随着水的浮力,慢慢抬起,直至在水中伸直,达到全身舒展的状态。第2步,漂浮教学就是让学生在较浅的水中,背对池壁站立,两腿弯曲低头向前弓身,接着脚用力向斜后方蹬池底,身体向前平卧于水中,同时头浸入水中闭气,借惯性向前滑行。第3步的漂浮教学即是仰泳蹬壁漂浮,具体做法为屈身、头抬平,两脚触池壁,随着两脚蹬后,身体慢慢在水中仰卧舒展,达到最理想的放松状态。

2.3.3循序渐进

游泳教学一定要有一个适合每个学生特点的循序渐进的学习计划,这种循序渐进的学习计划不仅仅要包含水性、游泳技能的循序渐进,同时还要包含心理上的循序渐进。例如,初学者对水温的恐惧、对水深的恐惧、对水中失重的恐惧等,循序渐进地使初学者逐渐能够自己掌控,从而达到心理适应。教师在教学初期应先带孩子到浅水池或浅水区,让初学者熟悉水性,这样,初学者对水的心理恐惧逐渐降低,使孩子对游泳产生兴趣,游泳区域一定要遵循由浅水到深水过渡,做好保护措施。

3结语

游泳不仅有利于全民健身,而且还有利于提高我国的游泳水平。同时在进行游泳教学时,也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在注意安全教育的同时更要注意循序渐进,学习各种游泳姿势前的任何一步都很重要,教师不能对学生进行盲目仓促教学,效果反而会适得其反,尤其是熟悉水性练习尤为重要,对以后更快地学习各种泳姿有很大帮助。

作者:刘景 单位:洛阳市体育运动学校

参考文献:

[1]廖婷.情绪调节教学模式在游泳教学中的实验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4(5):66-70.

游泳教学篇5

摘 要 游泳是一项具有极高健身价值的运动。为了提高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学校要重视游泳教学的开展和教学情况。然而,针对部分初学者来说,在学习游泳时容易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而产生恐惧心理。这种恐惧心理会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文章首先分析了学生产生心理恐惧的原因,然后针对原因采取措施来克服这种恐惧,最后阐述了初学者在学习游泳时的注意事项。

关键词 游泳 教学 学生 恐惧心理 克服

游泳可以促进新陈代谢,改善心血管系统,提高肺活量。此外,游泳还可以加强皮肤的血液循环,改善锻炼者的肤质,增强抵抗力。针对大学生来说,游泳有利于大学生身体素质全面提高,协调发展。对肥胖者来说,游泳消耗的热量多,是保持身材最有效的有氧运动之一。体育教师要利用游泳的这些健身价值去吸引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让学生对游泳产生兴趣,喜欢游泳。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心理教学法的运用,让学生消除对水的恐惧。体育教师还可以在教学时融入游戏教学法,注重教学的方式方法,循序渐进,提高教学效果。

一、学生恐惧心理的原因

恐惧是一种情绪,是可以克服的。人们产生恐惧的原因大多是因为外部环境和躯体本身的致病因素,会使人产生恐惧的情绪反应,然后就会产生心理、生理功能的异常变化。恐惧会使人的知觉、记忆和思维过程发生障碍,失去对当前情景分析、判断的能力,并使行为失调。每个游泳初学者都会有对水的恐惧心理,恐惧的程度因人而异。因此,首先要分析下学生恐惧的原因,对症下药。

(一)外部环境的改变

大多数学生在学习游泳之前都很少能够接触到适合游泳的环境。从这点上来看,从小生活在城市中的学生尤其如此,城市里的池塘、湖泊等公开的流域较少。而对从小在农村长大的学生来说,虽然池塘、湖泊等较多,但由于家长害怕孩子会发生危险,一般都会让孩子远离。泳池中水的环境与陆地环境差距较大,一般对外部环境的改变,大多数学生都会本能的对陌生环境产生一种排斥、害怕的心理,这些都是正常的。

(二)学生对游泳运动认识不足,心理素质较差

有些学生对体育学科的知道了解、掌握不多,加上体育课程中理论课的内容较少,使学生对游泳这项运动的了解较少,对该项目的领悟简单、肤浅,当自己在具体运动项目中出现问题不能解决时,便容易产生恐惧感。而有些学生由于意志品质较差,缺乏勇敢顽强的精神,虽然掌握了相应的技术,具备了一定成功的能力,但对日常生活中较少接触的游泳动作,仍然不敢练习,出现犹豫不决、动作失调等现象,结果不能完成动作,从而产生恐惧心理。

(三)体育教师的教学方法不恰当

体育教师在游泳教学中起着主导作用,但是由于学生较多,教师不可能手把手的教每一个学生,而有些学生在教师讲解时不注意听讲,真正下水实践时出现问题自然会产生恐惧心理。

二、如何让学生克服恐惧心理

当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时,学生对这种变化的不了解、不确定、不适应,再加上自身心理素质较差,对游泳运动的认识不足都会使学生产生恐惧心理。要让学生克服这种心理恐惧,首先就要提高学生对游泳运动的认识,在对水中环境可能发生的各种变化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增强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其次,在教学的间隙,体育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让学生在平常的学习和生活中有意识的锻炼自己,培养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

(一)注重实践前的理论教学,提高学生对游泳运动的认识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理论教学,要让每个学生对游泳运动有足够的认识。在示范讲解游泳动作时,要先讲解做此动作的缘由和注意事项,以及在水中环境身体会出现的各种反应,然后再讲动作的结构。这样会使学生在水中环境实践此动作时,对出现的状况有充分的了解,从而在心理上先做好准备,而不会对出现的变化手忙脚乱,不知所措,消除学生的恐惧心理。

(二)加强学生的心理训练,提高心理素质

学生平时要积极参加加强心理训练,提高各项心理素质。比如:进行模拟训练危险情境,设置各种可能遇到的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训练,形成对危险情境的预期心理准备状态,就能够有效地战胜紧张和不安等不良情绪,提高心理适应和平衡性,增强信心和勇气,以无畏的精神克服恐惧心理。

三、初学者学习游泳的注意事项

首先,初学者在学习游泳时,实践时一定要有合格的救生装备,如游泳圈等,在泳池旁边,还要有专业的救生人员,以防意外的发生。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保证每个学生的生命安全,把学生的安全放在第一位,在教学前应该认真排查馆内及教学设施和器材的安全隐患。其次,对于游泳教学而言,练习呼吸换气是个难点,让学生能掌握好呼吸换气的方法和技巧,必须要做到把呼吸练习贯穿在整个教学的始终。最后,对于后面的泳姿动作练习,一般应让学生先练陆上模仿练习,做出规范动作姿势,注意随时纠正他们的错误动作。然后再在水中实践练习,水陆相结合。

四、小结

每个学生产生恐惧的原因都有所不同,因此,体育教师在游泳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因材施教,科学合理的安排教学内容,让学生在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克服对游泳的恐惧心理,学会游泳。与此同时,体育教师还要注重安全教育,保证每个学生的安全。学习游泳虽然没有想象中的危险,但如果发生意外也是很致命的,所以要保证教学环境和每一个教学环节的安全。

参考文献:

[1] 俞继英.游泳[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

游泳教学篇6

摘 要 游泳是在水下进行的一种运动,对增强体质、提高各部位器官功能、锻炼学生的意志都起到较好的促进作用。高校体育是学校体育的最后一站,高校体育游泳教学的任务就是使每一位大学生都学会游泳,掌握这种健身锻炼的方法,掌握保护自我和拯救溺水者的本领,使自己终身受益。

关键词 游泳 教学 大学生 身体素质 心理素质

一、游泳运动的健身价值

(一)改善心血管系统

经常游泳可以改善锻炼者的心血管系统。在游泳时,水的压力会使人的心房和心室的肌肉组织得到加强,加大心腔的容量,使心脏的活动节省化,对人的血压也有好处。

(二)促进皮肤血液循环

冷水可以刺激皮肤,促进血液循环。冷水的刺激能时皮肤血管收缩,以防热量扩散到体外。同时身体又加紧产生热量,使皮肤血管扩张,改善对皮肤血管的供血,这样长期的坚持锻炼能使皮肤的血液循环得到加强。另外,由于水波浪的作用,不断对人体表皮进行摩擦,从而使皮肤得到更好的放松和休息。

(三)增强抵抗力

游泳池的水温常为26度到28度,在水中浸泡散热快,耗能大。为尽快补充身体散发的热量,以供冷热平衡的需要,神经系统便快速做出反应,使人体新陈代谢加快,增强人体对外界的适应能力,抵御寒冷。经常参加冬泳的人,由于体温调节功能改善,就不容易伤风感冒,还能提高人体内分泌功能,使脑垂体功能增加,从而提高对疾病的抵抗力和免疫力。

二、游泳运动对大学生身体素质的影响

(一)培养大学生健身习惯,提高身体素质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养成良好的健身习惯,坚持锻炼,提高素质是非常重要的。游泳是属于全身剧烈运动的项目,在一个动作周期中会有大部分时间是在没有氧气的情况下完成的,这样使人的身体机能发生变化。可以提高人体新陈代谢的速度和提高能量供应水平,扩大身体能量的储存。大学生要有健康的体育观念,要达到这个目的,就要从大学生喜欢的体育运动教学出发,培养他们的良好的健身习惯,鼓励他们个性发展。要让大学生真正理解到游泳运动的真谛,才能树立起终身体育意识和良好的健身习惯。

(二)改善身体的机能

经常进行游泳锻炼,可以使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和身体器官的机能得到健康的改善和提高,促进身体的基本素质得到提高,增强了人体抵抗疾病的能力。完成强度较大的脑力工作之后进行适当的游泳锻炼,可有效消除疲劳,恢复健康机体。

(三)减肥和健美形体

游泳是保持身材最有效的有氧运动之一。运动时消耗的热量多,实验证明:人在标准游泳池中跑步20分钟所消耗的热量,相当于同样速度在陆地上的1小时,在14度的水中停留1分钟所消耗的热量高达100千卡,相当于在同温度空气中1小时所散发的热量。另外,水的阻力可增加人的运动强度,但这种强度,又有别于陆地上的器械训练,是很柔和的,训练的强度又很容易控制在有氧域之内,不会长出很生硬的肌肉块,可以使全身的线条流畅、优美。长期坚持游泳训练对矫正不良身体姿态、重塑端庄形体有很好的效果。

三、游泳运动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影响

(一)培养学生的游泳意识

体育教师通过游泳知识与方法的传授,将学生带入更专业的游泳运动中去。通过游泳实践教学,让学生亲身体会到快乐、自信和成功,使学生从内心深入感受到游泳运动,也是人生活中的一种很有意义的运动,从而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游泳意识。在游泳教学中,教师要灵活引导学生把强烈的热情,带入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中去,加强学生的游泳意识。

(二)游泳运动促进青年大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

大学生在系统教学方法的引导下,逐渐克服了怕水的心理。这种征服个体潜在消极心理的过程,也就是学生掌握自我解脱和救护能力的过程。从内心的认知行为落实到具体的实践行为中,大学生不仅体验到应对外在压力的心理适应过程,而且通过行为的实施不断实现着身心的协调,从而由内及外形成了具体道德倾向。如在具体学习过程中,形成了他们遇到险情临危不乱,舍己救人的良好品质。

(三)缓解学习和生活带来的压力

游泳具有健身、娱乐双重功能,可以带给人们愉悦心情,对于缓解不安、紧张心理有一定的效果,进而实现情绪控制,促进心理健康状况向好的方向发展。经过一段时间的紧张工作、学习,不妨去游泳一番,嬉水弄波,趣味倍增,能减轻工作、学习带来的忧虑、烦躁情绪,缓解全身肌肉紧绷状态,使其得到放松,实现心理健康。

(四)提高适应环境的能力

大学时期是学生学习体育技能、知识,掌握体育运动技能,实现自我完善、社会化的重要阶段。游泳能够提高学生对身体语言的理解和驾驭能力。身体语言是沟通的有效方式之一。是社交过程中必须具备的能力。游泳运动有着独特的动作定式。而且蕴含了其他项目所不具备的审美内涵。

四、小结

高校游泳的教学目标应该放在全面健身的基础上来实施,将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作为目标,为社会创造更优秀的人才资源。要让学生在游泳练习中,体会到游泳运动的效果和乐趣,让学生离不开运动,通过运动可以加强健康,加强人的身体质量和身心素质。

参考文献:

[1] 左红卫.克服恐惧心理优化游泳教学[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OO4(2):122-125.

[2] 梁大战,吴宏.浅谈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J].哈尔滨师专学报.2OO6(5):129-130.

游泳教学篇7

关键词:生存教育;中小学;游泳;必修化

生存教育是指通过开展一系列与生命保护和社会生存有关的教育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向受教育者系统传授生存的知识和经验,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生存意识、生存能力和生存态度,树立科学的生存价值观,从而促进个性自由全面健康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的过程[1]。生存教育关系到学生的生命安全、生存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是一项重要的教育。生存教育的内容主要是有关生存的知识、经验和技能。游泳作为在水上靠自身漂浮,借自身肢体和躯体的动作在水中运动前进的技能,掌握游泳技能,不但能够强健学生的身体,也能够提高学生的水上生存和救护能力,防止溺水事故的发生,因此从生存教育的视角出发,将游泳运动作为体育教学的必修内容是我们课程改革中必须要重视的一项课题。

1开展游泳课程的目的

据中国卫生部的数据显示,中国每年约有57000人溺水死亡,相当于每天150人。溺水已成为我国中小学生意外死亡的头号杀手。伴随着近年来溺水事故的频繁发生,也引起了教育部门对于生存与安全教育的重视,并采取了一些措施。如2015年5月教育部办公厅了“关于预防学生溺水事故切实做好学生安全工作的通知”,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部属各高等学校要做好加强预防溺水安全教育。[2]同月中国安全网在网上开展了以“珍爱生命、预防溺水”为主题的全国中小学生预防溺水专题教育[3]2015年8月教育部为了预防中小学生溺水事故的发生,还特别编写了中小学生预防溺水童谣。[4]然而紧紧依靠加强安全教育的宣传和监督管理是不够的,要想从本质上防止中小学生溺水事故的产生,还必须要加强对学生游泳技能的培养,只有学生掌握了游泳技能和救护的方法,才能有效地防止事故的发生。游泳作为一项运动,其游泳姿势分为蛙泳、蝶泳和仰泳、自游泳,游泳具有改善心血管系统;提高肺活量;加强皮肤血液循环;增强抵抗力;减肥;健美形体;增强对温度的适应力等作用。在中小学开展游泳课程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掌握游泳的技能,提高学生的生存能力,并让学生掌握水中救护的方法,防止溺水事故的发生,保障学生的生命安全。

2游泳课程的开展现状分析

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德国、意大利、澳大利亚、日本等,都非常重视青少年儿童游泳运动的普及和提高,都把游泳作为提高学生生存技能的一种教育活动纳入中小学体育的必修课程,进行正规化教学与训练。[5]然而在我国游泳运动在中小学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展与普及,受地域、气候、经济的影响,目前我国开设游泳课程的地区和学校也主要集中在杭州、南京、厦门、广州地区,其余大部分地区的中小学校没有开设游泳课程,究其内部原因而言,主要是对于“生存教育”的不够重视和未把游泳纳入中小学体育必修课程所致。就外部原因而言,是因为游泳场地设施不健全、师资力量不充足等所导致的。当前在我国中小学生游泳知识和技能获得的途径包括学校学习、校外培训以及家长教育。然而从学校获得游泳知识与技能的学生只是一小部分,而且学校的教学也不够系统和全面。因此大部分学生要想获得游泳的相关知识和技能还是以自费形式参加校外培训,而校外学习游泳的费用相对较高,大约一小时在100~200元钱左右,对于家庭经济条件不好的学生,以及农村学生和留守儿童来说是很大的问题,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于游泳知识与技能学习。

3促进游泳课程必修化的对策

为了保障游泳课程的开展与实施,需要国家、政俯、社会、学校、家长的支持与配合。首先,从国家层面来说,需要国家教育部做出政策上的规定和要求。如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把“游泳”课程纳入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必修内容;利用网络信息平台,通过媒体等大力宣传和加强水上安全教育,督促各级各类学校和家长做好监督与教育工作;设立专项经费,用于学校游泳场馆的修建;以点-线-面的形式逐步推动游泳运动在全国中小学的开展与普及。其次,从政府方面而言,需要政府向学校提供资金、教学指导与教师培训支持。如给学校提供场馆修建和教材经费的支持;地方体育局游泳管理中心给予学校提供教学指导和教师培训,对于有条件的地区还可以提供场馆支持。就社会而言,需用社会团体和专业人员提供资金、技术和场地的支持与帮助。再次:就学校而言,需要在国家和政府的支持下,修建游泳场所,加强专业师资的引进与培训,同时为了保证游泳课程的实施,各学校还要特别注意游泳课程的设置。如为了使中小学游泳课程得以更加合理有效开展,内容的设置建议从技能和理论两方面来进行,技能方面可以按照“亲近水、玩水;初步学习游泳;掌握游泳方法与技能;以及选择适合自己的游泳方法”来进行。理论可以从“与水有关的基本知识;安全教育;防溺水的知识和如何救护等方面来进行。具体如下:

(1)技能学习的目标与内容。1~2低年级:目的是培养孩子们对于水的亲近感,会在水里玩耍、移动、潜水,掌握玩水的心得和水中呼吸,并懂得注意安全,在这个水平中可以叫“玩水课”。3~4中年级:要让学生在学会玩水的基础上,能够进行伏卧、仰卧等全身放松的浮游,并能够借助辅助工具进行打腿、划水的动作,学会初步游泳。学习方法可使用安全海绵垫之类的辅助工具,同时可采用“互助”式的学习方法让学生进行练习。这个阶段可以称为“浮、游运动”。5~6年级:作为小学高年级,应该从5~6年级开始系统教授学生游泳的方法,如自游泳和蛙泳两种游泳方法,并要求学生在掌握游泳技术的基础上,游泳距离能达到20~25m。从这个阶段起称为“游泳课”.初中1~2年级:初中1~2年级要在小学5~6年级学习自游泳和蛙泳的基础上,学习仰泳和蝶泳。初中3年级~高中,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各种游泳方法游泳,并能进行游泳接力,提高游泳的速度和增加游泳的距离。要求自由游泳和蛙泳的目标距离为50~200m,仰泳和蝶泳为20-50m,接力为100~200m(每队)。

(2)理论学习。理论知识的学习是游泳教育中一个必不可少的内容,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第一,了解水的基本知识。如水的物理作用,水的生理作用。第二,游泳的安全教育和安全对策。如判断天气,让学生明白在暴风雨等恶劣天气下不能进行游泳运动。同时让学生明确游泳前的注意事项,并加以指导。第三,强调准备活动、入水时间和休息时的注意事项,加强入水动作的指导。第四,处理着装落水的情况。现实中溺水事故多数是穿日常服装在湖泊、河流环境下身发生的,为了防范于未然,有必要让学生在泳池中体验验穿日常服装进行游泳,并让他们学会处理事故的办法。第五,加强救护知识教育。游泳救护的方法一般包括救溺水者的方法和恢复呼吸的方法(人工呼吸和心脏按摩等),向学生教授如何自救和如何实施救人的方法是游泳课程中一项重要的内容。

4结语

在生存教育的要求下,为了提高学生的生存能力,防止溺水事故的发生,有必要让学生掌握游泳有关的知识和技能。在体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为了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有必要将游泳纳入中小学体育的必修课程。为了保障中小学游泳课程有效的开展游泳课程的发展与普及需要国家、政府、社会、学校、家长的重视与支持。

参考文献

[1]生存教育[EB/OL].,2015-05-04.

[2]教育部办公厅关于预防学生溺水事故切实做好学生安全工作的通知[EB/OL]..cn/News/Content.aspxcontentsid=17961&s=3,2015-05-04.

[3]“关爱生命”——水上安全知识教育[EB/OL]..cn/static/201507WaterSafety.aspx,2015-05-09.

[4]教育部编写中小学生预防溺水童谣[EB/OL]..cn//News/Content.aspxcontentsid=18502&s=2,2015-08-04.

[5]广州市政协科教文卫体委员会.让广州的孩子都会游泳[J].游泳,2001(1):21-23.

游泳教学篇8

关键词:高校;游泳教学;多媒体技术

在竞技运动项目中,游泳备受广大人民群众青睐。最近几年,我国高校体育选修课随着广泛推行,游泳也同其他体育运动项目一样成为高校体育选修课,并成为最受高校学生最喜欢的体育课程。由于游泳技术动作要求比较严格,学生很难熟练掌握各项游泳技能。针对这种情况,高校游泳教学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丰富学生游泳理论,拓展教学手段,增加游泳手段,从而提高学生自学能力。

一、借助多媒体技术,丰富游泳理论教学

当前,游泳教材大多以文字、图画等教学方式为主,很少涉及理论知识,学生在教学中无法理解游泳运动实质性内涵。为此,教师在备课时除了保留教材内容以外,还应在此基础上在网络中搜集视频、动画、音乐、图片等多媒体技术内容,继而打破传统授课模式的局限性,丰富学生游泳知识量,拓展学生认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多媒体动画掌握游泳动作要领,促使学生全面系统的进行学习。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向学生推荐游泳知识网站,以便学生可以在第一时间掌握更多的游泳学习资料,并在网络中同其他学生共同交流游泳学习心得[1]。由此可见,多媒体技术进入游泳教学课堂以后,转变传统授课模式。丰富教学内容,打破传统教学局限性,让学生在更为广阔的网络世界中明确游泳的重要性,以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使其为掌握游泳理论知识奠定良好基础。

二、借助多媒体技术,拓展游泳教学手段

传统游泳教学大多都是以口传身授的方式教授学生学习,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在课堂教学中占有主体地位,学生只能被动模仿跟随。长此以往,学生在这种教学模式下不但失去学习兴趣,而且阻碍学生个性化发展,使其养成被动学习习惯,扼杀学生探究精神。针对上述问题,教师应借助多媒体技术,拓展教学手段,将课堂归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体。由于游泳运动动作技术要领极强,倘若教师示范动作极为缓慢,降低教学成效,学生不能明确该项动作的连贯性技巧。为此,教师使用多媒体技术后,将游泳动作以正常速度播放一遍,然后将该动作结构进行分解,以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强化记忆[2]。在以往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注重手部动作,忽视腿部动作,致使游泳教学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为此,在游泳教学过程中,多媒体教学可以以全局为教学点,通过腿部动作要领、手部动作要领以及全身动作要领,让学生更加系统的掌握游泳技能。尤其在播放视频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暂停播放、节选播放、慢放以及动作放大等方法,让学生掌握各种技能动作要领,为后续训练奠定良好基础。

三、借助多媒体技术,增加游泳教学时间

当前,大多高校在开展游泳教学时,由于每周只有一节课时,无法满足学生实践操作要求。学生需要利用课余时间进行练习。然而,学生在练习过程中缺乏教师指导,导致动作要领不标准。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同学生建立微信群,定期将收集到的游泳知识技能发送到群里,方便学生可以随时观看学习。另外,学生还可以在网络中查询大量网络资料高效完成教师布置的游泳课作业,以便学生在查找资料中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与记忆。倘若学生有不明白的问题,还可以随时随地在微信群中相互交流,从而有效缓解游泳课时不足问题,充分将课上教学与课外活动结合在一起,继而增加游泳教学时间,提升游泳课教学质量,让学生在课余游泳锻炼中能够拥有健康体魄,使其以更加充沛的精力挑战未来[3]。

四、借助多媒体技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

据不完全统计,高校学生在校学期间往往只能获取10%左右的知识,剩余90%的知识内容都是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总结出来的。随着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知识在现论中已经由最初的理论知识逐渐转变为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结合体。为此,当代高校学生要想不被社会所淘汰,就要紧跟时展步伐,成为符合社会各行各业实际需求的专业性人才。也就是说,学生学习不能仅局限于书本中的知识点,而是在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进行学习,最终让学生养成终身学习的好习惯。多媒体技术可以帮助人们自行获取所需知识信息,提升自身专业素养,学生在多媒体教学的影响下,可以随时互换学习知识内容,丰富自身文化修养。在游泳教学中,教师可以多媒体技术既能教授学生各项游泳动作要领,还能让学生掌握分析各种信息数据的能力,并在海量网络数据中构想所需知识结构,继而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创新能力以及自我学习能力。

五、结语

上一篇:教学原则范文 下一篇:tpr教学法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