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泳教学论文范文

时间:2023-10-13 06:25:49

游泳教学论文

游泳教学论文篇1

关键词:游泳 教育 鉴定 研究

中图分类号:G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02(a)-0144-02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对健康生活的追求与日俱增,体育运动已经成为都市人群最为时尚的生活方式之一,游泳运动以其健身更为全面,对身体损害最小(尤其是对关节损耗几乎为零),成为都市人群健身的重要选择,人们在茶余饭后、节假日闲暇之余,更多的是亲朋好友走入游泳馆当中,享受戏水带来的乐趣同时,也增进了身心的健康,而于此同时对于专业的游泳指导员的需求也随之增高,尤其是在全民健身运动如火如荼深开展的今天,游泳专项的体育职业指导员,已经成为全民健身运动能够健康深化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体育院校作为游泳人才培养的重要平台,其游泳教育能否和社会需求的游泳人才相匹配已经成为当前游泳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

1 我国体育院校游泳教育的现状

1.1 游泳专项课教学目标设置情况

据相关研究表明目前我国所有的独立体育院校均已开设游泳专项课程,游泳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主要由思想品德、游泳专业理论知识、游泳专业实践技能和游泳专业综合能力四个方面构成,其主要目的在于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全面游泳人才,同时不同的体育院校在人才目标的设定上也存在着不同的侧重,例如:部分体院院校在游泳专项思想品德的培养上更加注重吃苦耐劳、刻苦训练的思想品德培养,通过深入的调查研究发现,这部份体育院校更加注重游泳专业高水平竞技人才的培养;还有部分院校注重对学生严谨治学、良好师德的培养,这部分体育院校游泳专业人才基本定位于游泳教师和社会体育服务人才的培养;在游泳专业实践技能上目标设定也存在很大差别,部分体育院校注重游泳素质的培养,要求学生最终一定具有较高游泳素质(达到国际一级运动员以上的水平),而有些体育学院则注重游泳的实践教学能力,能够指导他人顺利的完成游泳教学任务。

1.2 游泳教学大纲和教材使用情况

游泳教学大纲是体育院校游泳教育专业开展游泳课程和培养人才的依据和标准,是对体育院校游泳教学开展具有指导作用的纲领性文件。游泳教学大纲通常明确了专业培养人才的规格和目标,并围绕该目标进行教学内容的设定和计划,对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方法的选择都具有指导作用。目前我国体育院校游泳专业都制定了相对独立的教学大纲,大纲的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任务、课时安排和进度,以及考核评定办法上都存在很大差异。

1.3 游泳教学内容设置情况

目前我国独立体育院校的游泳教学内容主要由游泳理论教学内容和游泳实践教学内容两部分构成,其中理论教学内容主要包含:游泳训练理论、游泳裁判教学、游泳的运动创伤的预防、游泳的体育科学研究、游泳的社会体育管理和群众游泳运动;而游泳的实践教学内容主要由竞技游泳技术训练、大众实用游泳技术和游泳救援救生技术等。目前看虽然体育院校游泳专业理论教学内容较多,但所占课时比重较少,所有的体育院校游泳专业教学内容比重依然是以游泳竞技技术和实用游泳技术的为主,明显具有重实践技术而轻理论教学的特点,且几乎所有的体育院校游泳教学延习传统游泳教学理念,注重对学生游泳专业领域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其他利于知识的教学,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视野。

2 当前我国游泳资格职业鉴定体系

2.1 游泳理论培训体系

游泳资格职业鉴定是国家对有志从事游泳训练指导事业而设定的最低准入门槛制度。鉴定体系主要由理论培训与考核与实践技能培训与考核两部分组成,其中理论培训主要涉及社会体育指导员公共理论和游泳专项理论,社会体育指导员公共理论主要包括:体育人文社会知识、运动人体科学知识、体育健身方法和常识、其他体育相关知识;游泳专项理论包括:游泳的基本原理和理论、游泳运动损伤的防护和治疗、游泳的分类、游泳运动的基本管理等方面内容;游泳理论知识是对游泳项目的经验总结和高度概括,游泳理论与游泳实践技能是互为表内,相互促进相互影响,因为理论知识是在实践当中不断总结,同时又反作用于实践。

2.2 游泳技能培训体系

游泳职业资格鉴定的核心便是游泳专项技能,这是从事游泳救生工作和游泳教练员工作的基本技能,无论是游泳的教学活动,还是游泳救生救护,游泳的专项技能高低将直接影响游泳教学的效果乃至关乎人身安全。因此,游泳职业资格鉴定的过程中严格要求的游泳技能的指标。任何人无法达到要求指标,都将无法从事游泳相关教练员和救生员工作。根据国家体育总局职业技能鉴定管理中心与游泳运动管理中心联合制定的《全国体育社会指导员职业技能鉴定规范―游泳》培训教材,可以看出目前我国游泳职业资格鉴定主要由游泳教练员培训主要分为初级和中级两种,培训的具体内容分别为:初级培训学员的蛙泳、自由泳和仰泳的身姿、手腿动作、配合实效、教学内容、安全保障和教学组织。中级培训学员的100 m混合泳,教学组织和教法。

3 游泳教学与游泳职业资格鉴定的差异

3.1 教学目标与资格鉴定之间的差异

体育院校游泳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能够胜任学校体育教学和游泳相关管理工作,而游泳职业资格鉴定的目的是培养指导群众性游泳活动的社会指导员,此外体育院校游泳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注重对学生体育科研能力的培养,游泳赛事的组织运营和管理等方面知识的学习,而游泳职业资格鉴定更加注重个人游泳技能和指导能力的考核,通过游泳考核的人可以获得国家相关单位颁发的相应等级资格证书。由此可见,体育院校游泳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游泳职业资格鉴定存在显著的差异,虽然都注重游泳技能的培养和学习,但是前者的侧重的方向明显有异于后者,这也是今后体育院校游泳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改革的重要内容。

3.2 教学内容上的差异

体育院校游泳教育目标决定游泳教学内容的设置,同时教学内容的设置也反作用于教学目标的定位,目前我国独立体育院校游泳专业根据各自游泳人才培养目标,选着游泳教学内容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相应的课程体系,整体上各体育院校游泳教学基本都仅仅围绕游泳技能教学为主,并在此基础上注重游泳管理、游泳科研和其他相关学科知识的教学,此外,部分体育院校游泳专业在游泳教学大纲外,给予游泳教师自主授课的权利,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诉求设置弹性教学内容。而游泳职业资格鉴定的培训内容分为理论内容和实操内容,理论包含社会体育指导员公共理论和游泳专项理论,而实操培训注重游泳技术动作和游泳指导能力。由此可以看出,游泳职业资格鉴定的培训内容更为接近社会实际需求,与社会发展紧密联系。

3.3 能力培养方法的差异

目前我国体育院校游泳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愈发注重能力培养,但各体育院校对人才能力培养的侧重点不同,例如:部分院校注重其游泳教学能力的培养,有些院校则注重游泳专项技术能力的培养,还有一些院校注重游泳赛事的管理能力培养等,此外,所有的体育院校游泳专业对学生的体育科研能力的培养。而游泳资格职业鉴定则更加注重考生的实操能力的培养,根据《全国体育社会指导员职业技能鉴定规范―游泳》考核评定内容可以看出,对提出申请的考核人员,要求具有相应的游泳专业技能,同时还要具有相关的游泳健身指导能力,两者间无论是培养能力的方向和侧重点均不相同。

参考文献

[1] 邢华.体育继续教育的实践研究[J].教育探索,2008,12(27).

游泳教学论文篇2

摘 要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访谈法对株洲市中学生参与游泳运动的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调查研究。对株洲市中学生游泳运动开展情况调查研究,对于丰富株洲市中学生游泳运动开展活动的理论知识,进一步推动株洲市游泳运动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为学生科学、合理、有效的进行体育锻炼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 株洲中学生 参与游泳 现状 影响因素

游泳作为广泛中学生比较喜欢的体育项目之一,不但可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也是一种生活自救技能,同时游泳适应人群比较广、趣味性强,是进行终身体育锻炼的途径之一。如何促使游泳这一备受中学生喜爱的体育运动在株洲市中学生中更好的开展,提高中学生游泳运动技能,培养中学生参与游泳运动的积极性,充分发挥游泳的锻炼价值,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对株洲市中学生游泳运动开展情况调查研究,对于进一步推动株洲市游泳运动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及体育课程改革,为学校有针对性的进行体育教学也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结果与分析

(一)株洲市中学生游泳运动的基本现状

表1可知:株洲市中学生比较喜欢游泳运动,对参与游泳运动的兴趣也比较浓厚;但是会游泳的中学生比较少,游泳锻炼手段比较单一。游泳运动虽然很受株洲市中学生的喜爱,但是由于游泳运动是在水环境中进行的,它潜在的危险性使一些中学生望而却步,从而产生了“喜欢游泳的人多,会游泳的人少”这一现象。

(二)中学生参与游泳运动的动机

由表2可知:当前株洲市中学生参与游泳运动的动机丰富多样,参与目的比较明确,以主动参与游泳运动为主。

(三)中学生参与游泳运动的途径

游泳参与途径是中学生参与游泳运动的前提,中学生选择参与游泳运动的途径无非考虑时间、消费、群体这几个主要因素。学校游泳课是中学体育课程的组成部分,在时间上安排严格按照教学大纲规定,有专门的教师进行教学和指导,而且大部分中学对上游泳课的同学完全是免费的,所以成为中学生们首选;社会上游泳俱乐部和游泳培训虽然需要中学生相应的消费,但是这两种参与途径为有着共同游泳兴趣、爱好的中学生建立了一个游泳交流的平台,组织日期也大多在双休日或节假日,活动内容丰富、有专人指导。

二、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株洲市中学生喜欢游泳运动,但会游泳的学生少。主要原因是:中学游泳教学内容单一、教学方法单调、课外游泳锻炼无人指导。

株洲市中学生游泳参与率低,参与途径少。主要原因是:游泳场馆缺乏,校外游泳场馆利用率低;学校和社会需进一步提高对游泳运动的重视。

影响中学生参与游泳运动的积极因素主要是:可以全面锻炼身体、塑造健美身材、家人的带动。影响中学生参与游泳运动的消极因素是:学习紧张,没时间、缺乏专业人士指导、游泳课内容单调。

(二)建议

株洲市中学应充分利用校报、广播、电视或互联网等现代化手段,对游泳赛事、游泳健身、游泳锻炼方法和技能等进行宣传报道,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游泳参与意识,并运用其指导游泳锻炼行为,使之终身受益。

游泳教师应多为中学生讲解、介绍游泳竞赛规则以及运动特点,使中学生懂得如何欣赏游泳竞赛,激发他们对游泳运动的兴趣。

中学应从自身实际出发,结合学校的规模、经济状况、课程设置、学生人数、综合利用等方面考虑建设游泳馆。

专业教师不但要有过硬的游泳技能,还应该掌握和了解游泳卫生、游泳健身、游泳救护等方面的知识和技术,满足学生对参与游泳运动多方面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熊捷,姚宁蓉.议全民健身与游泳运动发展的关系[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5(6):25.

[2] 李道盛.蛙泳初学者深水区教学中恐水心理调控[J].上海水产大学学报.1995(9):4,3.

游泳教学论文篇3

【关键词】游泳教学 最优化控制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256-02

面对连续二十五年中国青少年体质下降的严峻现实,体育课在学校的体育教学中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游泳运动在一些有条件的学校,也做为体育教育的重要课程之一。游泳是一种终生受益锻炼身体的方法与手段,也是一种生存技能。广东省更是从2015年开始,在“中考”体育加试中增设了游泳项目。这对于推动游泳运动的开展与普及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如何上好一堂游泳课,把最优化的理论引入游泳教学,使得游泳教学及评价更具有可操作性。所谓游泳教学最优化也就是说以最小代价取得相对最好的教学效果,以最短的教学时数,掌握游泳技能。在全面考虑教学规律、原则、现代教学形式和方法的情况下,在全面考虑教学系统的特征及其内外部条件的基础上,组织对游泳教学全过程的最优化控制。游泳教学的最优化,离不开游泳教学的特点。游泳教学一般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游泳教学具有显著的实践性。在教学中学生不仅需要掌握一定的力学知识,而且还要从事各种身体练习,学生在反复练习中,通过身体活动与思维活动的有机结合来掌握游泳的技能。

第二、游泳教学目的任务的全面性。通过游泳教学,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同时还能够培养学生不怕困难的拼搏精神及英勇顽强的意志品质,克服恐水心理。

第三、游泳教学的外显性。由于游泳教学一般是在游泳馆(池)中进行的,教学的组织比较复杂,所以游泳教学比其他教学有着更高和更严密的要求。

第四、体育教学方法手段的灵活性。游泳教学围绕着系统的教学目标,根据运动技能形成的规律和不同特点的学生,可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根据游泳教学的特点,笔者认为体育教师对游泳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控制应着眼于以下几个基本环节:

一、游泳教学最优化方案的设计(备课)

游泳教学最优化方案的设计就是按照游泳教学最优化的理论进行备课。游泳教学最优化方案的设计,从教学效果大于所消耗时间和精力的原则出发,对游泳教学的各种条件、各个环节和要素进行筛选以获得最优的方案的过程。它集中体现为一个精心编写的优质教案。它应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做好准备工作,创造必要条件:了解教学对象、培养游泳骨干(有些学生在学习前已经掌握了游泳技能)、安排布置场地、准备适用器材等,为教学的顺利进行奠定基础。

2.根据教学要求和教学对象的实际情况,明确教学重点和难点。

3.根据教学内容中的基本理论、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的比重,合理地安排负荷量及教学内容的逻辑顺序和循序渐进的进程,游泳技能的形成有着自身的规律,一但掌握,终生不会忘记。所以一定要安排好上一次课与下一次课的技术衔接。

4.一个自然教学班的游泳水平可能会参差不齐,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以所有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新的提高为依据,选择并确定实效性强的教学手段与方法。形成正诱因的“教学的刺激”,学生有种跃跃欲试愿望。

5.要合理的对学生进行分组,由于学生的游泳基础、身体素质水平不尽相同,对学生的教学分组要根据具体情况,尽可能的把不同水平的学生交叉分开。实践证明,这样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6.对于游泳教学中可能出现的偶发事件及意外伤害事故要有补救的备用方案。游泳是带有一定危险性的体育项目,要特别注意防止溺水事故的发生。

综合以上各种因素而形成的游泳教学最优化方案,应该具有方向性、科学性、可行性和可检验性等特点;以此做为实际教学的依据。

二、游泳教学最优化方案的实施(上课)

在游泳教学中,教师对整个教学过程具有指导作用,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提出任务,适当复习,由于游泳技能形成过程具有连续性,要遵从新、旧技能之间联系的规律,使学生意识到将要学习的新内容处于自己的“最近发展区”,通过努力可以完成,以激发其努力学习的动机,从而导入教学。

其次,正确示范,引导学生。教师的示范动作要标准、轻松、洒脱,具有美感,能引发学生模仿的效应,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把完成练习变为自觉的行动。

第三,要因材施教,均衡发展。努力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有学习的积极性,都能获得一定程度的发展。例如,笔者在从事游泳教学中,由于运动学校学生大都有着自己的专业项目,游泳水平参差不齐,即有游泳专业的学生,更有其它项目参加普修课的,很多是从“零基础”学起的。对于这种情况,一定要因材施教,充分发挥游泳专业班学生的骨干作用。在学生基本上形成正确的动力定型后,再对分组进行整合,调动每个同学的学习积极性。实践证明,这种方法对增强学生的学习欲望,提高运动技能技巧有着积极的作用。

第四,要精讲,会讲,使用体育教师特有的教学语言,解析动作,讲解要领,使学生一听就懂,能练,愿练,从而提高学生学练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

第五,教师在游泳教学中要善于发现问题,及时检查,随时校正影响游泳教学最优化的不利因素,使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尽快掌握游泳技能。要提高教学质量,就要获取足够的反馈信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学生的态度、表情、动作、情绪等的观察获取反馈信息。

根据运动技能形成的规律,整个游泳教学是一个整体,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这一统一过程中,师生是相互影响的,只有教和学达到最优化,才能保证整个游泳教学最优化。

三、游泳教学优化程度的检查与评定

游泳教学优化程度的检查与评价,就是按照游泳教学最优化的理论,把游泳教学的实际效果同既定的教学目标,进行全面的比较对照,并对影响游泳教学任务实现的各个方面和要素进行分析,找出优化或偏离的原因,以确定各个环节 的优化程度。尤其是公开课,以设定的评比环节和条件为依据,进行全面评价,对于总结教学经验,提高教学质量都具有积极的意义。评定可从以下方面进行分析:

1.对“教案”进行分析。检查教师的教案是否具有合理性和科学性,对教学准备(了解对象、布置场地器材、利用体育骨干)等方面的准备是否得到位。

2.对“教学任务”进行分析。本次课预定的教学任务是否完成、本次课的教学任务是否对该班学生不同的特点具有针对性,特别是对“差生”和“优生”在教学任务的完成方面有没有提出不同的标准,使教学任务对每一个学习个体具有可接受性。最后评价出完成任务的现实性。

3.对“教学方法”进行分析。由于教育对象、教学内容、教材性质及教学条件的不同,所以决定着体育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对教学方法的评价应以学生的认识规律、运动技能形成的规律为基本依据,检查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否得当。同时分析教师在多大程度上成功地运用所选择的各种教学方法,使之更具有实效性和可操作性。

4.对“教和学的活动”进行分析。检查教师是否执行了教育的伦理规范,正确处理与学生的交往。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在教学过程中是相互影响和渗透的,教师的言行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5.对“教学效果”进行分析。检查在规定时间内,学生多大程度地掌握了游泳技能。按最优化理论分析时间、精力及经费使用的合理性。在效果程度确定后,把所花费的时间、精力和经费同预定的时间,生理和心理负荷要求的精力(课的密度、运动负荷和心理紧张度)以及标准的经费(主要是教学设备、器材的使用)进行比较,检查是否符合时间、精力和经费的要求。

在经过分析之后,按照教学原则的要求和效果与消耗的最优化标准,对以上五个方面予以逐项评定,每项可按质量分为五级,即优(5分)、良(4分)、中(3分)、下(2分)、劣(1分)进行优化程度打分。最后综合评定出教学全过程的优化程度,把以往对游泳教学的定性评估转变为定量分析。使得我们对一堂游泳教学课的评价更具体、更可行。

四、结论

通过对一堂游泳课全面、客观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虽然游泳教学最优化控制的设计、实施、评价在开始阶段会有许多困难和麻烦,但却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也使得对一堂游泳课的评价更公正与客观。有利于游泳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时,它能使教师的劳动更有实效和更加经济,能够消除由于不合理的时间和精力的消耗所带来师生负担过重的现象。从而对推动整个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带来积极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王春华.《巴班斯基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评析》《山东社会科学》2012年第10期

[2]周洪韬.《浅谈游泳教学中对初学者的训练方法》《文体用品与科技》2013年22期

[3]郑忠波.《谈高校游泳课的组织与教学》《体育科技》1997年第三期

游泳教学论文篇4

论文关键词:高校公共体育课;游泳;普及研究

游泳是在水殊环境中进行的一种运动,它在生产建设、军事和人们日常生活中都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它不仅是适合男女老少进行锻炼的项目,也是一种有效的医疗手段。从这个角度讲,高校游泳教学,应该使每一位大学生学会游泳。高校应充分发挥游泳池(馆)和体育师资的优势条件,大力普及大学生游泳运动。

1公共体育课的发展趋势

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体育工作的中心环节,新时期面对新课程改革形势,高校公共体育课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在国际性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我国高校体育课程应适应世界潮流、更新思想、转变观念,确立“终身化、民主化、个性化”的大体育观;与健康教育、生活教育相结合,与未来社会接轨,逐步建立起学校、社会、家庭体育相联系的新体制,这是全面展示体育育人功能的关键所在。因此,高校的公共体育课程发展应着重考虑学科需要,学生需要和社会需要,形成多种形式交叉组合的课程结构群体。课程设置应突破现有的平面结构,拓展为多层次、立体化的课程体系。高校公共体育课程内容应服从于体育课程目标,为此体育课程内容需综合化、多样化。

2游泳运动的发展趋势及特点

(1)游泳是我国奥运争光计划纲要中重点发展的竞技项目,而且也是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中最易于推行的健身项目。当前,我国游泳项目已进入快速发展中,北京奥运也喜讯频频。本次奥运依靠科学的训练和完善的技术形成了继巴塞罗那奥运后又一轮的夺金高潮。这充分说明了我国游泳运动水平在全面提高,并且进入了一个迅速发展阶段。加大游泳项目的普及力度,突破传统的单一体工大队和专业队培养模式,使得游泳技术和成绩不断提升新。(2)游泳时身体在水环境中由直立转为平卧,具有运动中身体无固定支撑及呼吸的不随意性特点。游泳也是唯一能够将日光、水、空气三者有机融为一体,集健身、娱乐、体疗康复多种功能为一身的时尚运动,尤其对许多的慢性病(肥胖、糖尿病、心肺功能衰退等)均具有不同成度的改善和治疗作用。游泳是适合于男女老少的继身运动。

3高校公共体育游泳课的开展现状及原因

3.1开展现状

我国南方水源充足城市的高校游泳运动开展得较好,北方城市只有部分重点高校开展得不错。如,清华大学就有自己的高校游泳队,西安交通大学等也都在高校游泳运动的普及和推广上做出了较大的成绩。而不少高校多少都存在教学计划不明确,教学内容单一,教学课时少,考试不够科学,教学存在盲目性等问题。

3.2原因

(1)场地设施受限,教学课时数较少,同时受季节、气候等影响,教学时数满足不了课堂教学的需要。

(2)游泳考试标准较高与教学时数较少相互矛盾,教学目标要求的确立和管理实施存在一定问题。

(3)教育发达程度决定对游泳运动的理解程度,目前不少教育越发达游泳运动开展得越好。有些学生对游泳的健身价值理解不足。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培养出能承受现代社会竞争压力和迎接各方面挑战的新型人才。高校应注重加强健康教育,要求大学生应掌握健康基本知识,健康保健知识,健身基本技能。为此,高校教学应选择健身价值全面并适合不同健康体质和年龄性别的运动项目。

4.2建议

(1)确立教学目标。从全民健身、终身受益的观点出发,游泳运动无疑是最佳选择。为此,确立大学生必须学会游泳这一教学目标,加强教学工作的统一组织管理,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促进教学效果的全面提高。

(2)教学大纲的修订。保证教学时数,游泳教学属于普通体育课的范畴,在学习条件、季节影响及游泳教学的课时得不到保证的情况下,教学要有一定的随意性。为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就必须把游泳课作为一门必修课,采用课堂内外结合的教学模式,再根据学校教学目标来具体安排课程。教学内容要具体化。根据游泳目标的不同,确立不同的教学任务、具体的教学要求,使得教学有针对性,教师能够有的放矢地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游泳教学论文篇5

摘 要 健康的身体对于青少年日后的工作、生活和学习都具有重要的作用,游泳不仅能够起到锻炼身体、提高身体素质的目的,还能够提高人的生存技能。游泳课程的开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然而目前,南昌市高校开展游泳运动的状况还比较落后,开设游泳课程的高校比例不高,然而在南昌市高校中普及游泳运动是必然的趋势,通过对南昌市普通高校游泳课程开展的现状进行调查,有利于促进高校更好地开展游泳课程和引起对游泳课程的重视,促进南昌市游泳运动的可持续发展,增强南昌市普通高校学生的身体素质。

关键词 南昌市 游泳 课程

一、前言

游泳被称作“21世纪最受大众欢迎的健身运动”,独特的水环境较其他陆上运动项目有着特殊的优势,健身效果极佳且具备良好的终身体育特点,使之能够成为一项具有生存教育意义的体育项目。我国一直存在着较高的溺水事故率,心脏病患者和过度肥胖患者的人数也居高不下,所以开展游泳培训特别是高校游泳课程,让学生掌握游泳技能,具有水中自救和一般的救生能力。所以,高校应大力普及大学生游泳运动,扩大游泳人口,深化游泳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本文通过对南昌市普通高校游泳课程的开展现状进行调查研究,揭示出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讨论普通高校的游泳培训对策与建议。希望能给南昌市普通高校以及全国高校一些借鉴,以便推进南昌市普通高校和全国高校游泳课程的快速发展。

二、研究对象及方法

(一)研究对象

随机选取南昌大学、江西师范大学、江西财经大学、江西农业大学、华东交通大学、南昌航空大学、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南昌工程学院、共10所学校的300名学生和50名游泳教师进行问卷调查。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根据研究内容,广泛查阅相关资料,根据论文的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的要求,我将阅读有关游泳及其教学、心理学相关的书籍,另外通过电子图书馆以及相关网站查阅国内外有关游泳运动发展的相关资料,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充足的理论依据。

2.问卷调查法

采用不记名的问卷调查方式,南昌市10所普通高校共50名游泳教师发放问卷并回收。问卷回收率100%,剔除无效问卷0份,剩余有效问卷50份,有效问卷率为100%。南昌市10所普通高校共300名学生发放问卷并回收。问卷回收率100%,剔除无效问卷30份,剩余有效问卷数为270份,有效问卷率为:90%。

(三)数据统计分析

对调查、收集的有效数据,在计算机上运用Excel软件进行分析处理。

三、研究结果及分析

(一)游泳课程开设及场地现状

调查结果显示,10所高校中6所高校有游泳池,包括室内泳池和室外泳池,4所高校没有游泳池,,说明南昌市普通高校游泳池普及率偏低。7所高校开设了游泳课程,6所有游泳池的高校都开设了游泳课程,其中有1所没有游泳池的高校借助校外游泳池也开设了游泳课程。但还是有3所高校没有开设游泳课程,说明南昌市普通高校游泳课程的开展不过广泛。

(二)游泳教师现状

调查研究数据显示,3年以下教龄的游泳教师所占的比例最高为56%,3~5年教龄的游泳教师的比例为28%,5~7年及7年以上教龄的游泳教师的比例为16%,这显示了,南昌市普通高校游泳教师的教龄普遍较短,工作经验存在不足,不利于普通高校游泳课程的开展。对于南昌市普通高校游泳教师的职称来说,具有助教及讲师职称的比例占到了80%。具有教授和副教授职称的游泳教师的比例只占20%,这说明南昌市普通高校游泳教师的职称普遍偏低,缺少游泳n讲授的专家级别的老师,具有高级职称的专家级游泳教师较少。从事游泳课程的教师的教学经验不够丰富,掌握的教学技术不够精湛,不利于学生游泳运动技能的提高,影响学生的发展。

(三)学生对游泳课程的学习目的

从调查数据可以看出,基于社交原因参加游泳课程的比例最低为1%,这主要是因为学生的主要任务还是学习,没有过多精力参与各种社交和经营人际关系;而为了完成学业参加游泳运动所占的比例最高为51%,这部分学生主要是由于没有对游泳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自然很难学好游泳这项运动技能;为了强身健体而参加游泳运动的比例也是较高的,占到了22%,这部分学生已经基本端正了学习游泳课程的目的,是能够充分体现游泳课程开设的价值,对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四)学生对游泳课程的满意度

满意度是学生学习游泳课程过程中的一种主观感受和态度,是一种情感性反应。从调查数据可以看出,只有43%的学生对游泳课程感到满意和非常满意,有57%的学生对开设的游泳课程现状感到一般或是不满意,这说明普通高校的游泳课程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分析学生对游泳课程不满意的原因,对于改进普通高校的游泳课程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五)学生对游泳的恐惧心理

据调查研究发现从来不会对游泳产生恐惧心理的学生有117名,有38名学生偶尔对游泳产生恐惧,还有34名学生对游泳经常或每次都对游泳产生恐惧心理。

从调查数据可以看出,82%的学生从来不会或者偶尔会对游泳产生恐惧心理,而18%的学生经常或者每次都会对游泳产生恐惧心理,这说明还是有少部分学生对游泳很排斥的。产生恐惧心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可能是害怕危险,或者是不适应水中的环境,或者曾经有亲近的人在游泳时遇到过危险等等。游泳课程的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采用生动幽默地讲解方法,尤其是要关心对游泳有恐惧心理的学生,帮助克服恐惧心理,提高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六)形成游泳课程开展障碍的原因

从调查数据可以看出,在广泛开展游泳课程障碍中场地不足所占的比例为61%,其比例是最高的,说明普通高校的游泳教学设施不完善,场地很大程度上不能够满足游泳课程教学的需要,有的学校还要到校外的游泳馆开展游泳课程的教学,难以保证游泳课程教学的质量。难度高和学生身体素质差是另外两个影响普通高校游泳运动开展的重要因素,其两者所占的比例分别为15%和18%,在游泳课程的安排上,游泳教师应当遵循循序渐进的策略,结合本校学生的实际,制定适合本校学生的游泳课程教学方法,对于身体素质差的学生要多加关心和鼓励,不要打消他们学习游泳课程的积极性。

四、结论

(一)南昌市普通高校游泳课程开设不够广泛,游泳场地不够充足。

(二)南昌市普通高校游泳教师的教龄普遍较短,工作经验存在不足,南昌市普通高校游泳教师的职称普遍偏低,具有高级职称的专家级游泳教师较少,游泳教师的整体师资力量有待提高。

(三)学生对学习游泳的学习目标不明确,没有意识到学习游泳的重要性。

(四)南昌市普通高校还没有对游泳课程给予充分的重视,开设游泳课程的时间较少,课程间隔时间太长。

(五)南昌市普通高校的游泳课程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六)少部分学生对游泳感到恐惧,很排斥游泳。

五、建议

游泳课程的开展对于提供学生的游泳技能,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家庭、学校和社会都应当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游泳体育运动,完善游泳课程教育教学方法,增强身体素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六、结语

游泳课程的开设对于增强高校学生的身心健康具有重要的影响,当然目前高校还没有对游泳课程的开设给予足够的重视,有很多学生对目前高校游泳课程的现状还有不满意的地方,比如:学校场地不足,教学方法不适应等。学校要积极改善游泳课开展的各种设施条件,为游泳课程的开展奠定基础,建立统一和规范的游泳技能学习考核办法,提高学生学习游泳技能的积极性。家庭、学校和社会要积极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学习游泳课程的环境,鼓励孩子积极参加体育运动,增强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参考文献:

[1] 郭敏进.湖南省普通高校游泳课程开设现状及对策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11.

[2] 何福d.海口市高校游泳课开展现状调查与分析[J].科技资讯.2012.20(26):110-113.

[3] 李会明.影响高校大学生游泳课程学习的教学环境因素分析[J].体育世界.2009(7):35-36.

[4] 曹阳.大学生体育兴趣、体育知识与其体育行为的相关分析[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5.2(19):83-85.

[5] 于春艳.大学生游泳学习满意度问卷量表编制[J].浙江体育科学.2013.35(4):89-95.

[6] 李华,杨冰,杨磊.学习游泳恐惧心理的原因及克服方法[J].运动人体科学.2013.3(10):17-19.

[7] 川钟华,郑捍列.营造良好体育教学氛围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29(8):1121-1122

[8] 谢智学.对高校体育课程实施探究式教学的思考[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4.30(1):27-28.

[9] 徐惠.提高普通高校游泳教学质量主要对策探究[J].考试周刊.2014(60):107-108.

游泳教学论文篇6

关键词:高校; 游泳; 教学

中图分类号:G861.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6)03-164-001

据相关统计调查,游泳是21世纪最受欢迎的体育项目之一,它不仅能够强身健体,而且还具有形体健美的神奇功效,学会游泳将会使大家受益终身。但是,在所有的高校体育教学项目中,游泳教学是最不受重视、困难最多、最为落后的,几乎大部分的高校学生都不会游泳,这不免令人担心。要想改变这种现状,并有效提高高校游泳教学水平,就要摒弃落后的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内容。接下来,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此进行详细的分析论述。

一、改革教学观念

“理念是先行”,高校游泳教学改革首先就要对游泳教学观念进行改革,其主要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从竞技体育向健康、竞技并重方向进行改变。现代高校体育教学的主要目的不单单是提升学生的体育竞技能力,而是要通过游泳教学来向学生传授游泳健身的相关知识,从体育保健的角度来让学生明白游泳这种有氧锻炼方式对人体各个功能器官的重要性,这有利于提升高校学生的整体身体素质。第二,从学校体育向终身体育的转变。在高校游泳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努力提升学生的游泳兴趣和积极性,帮助学生建立起游泳习惯,从而帮助学生建立起终身体育的思想理念。第三,要从应试教学向快乐教学转变。由于大部分学生在进入到高校之前都没有接触过游泳课程,所以传统的应试教学会无形之中加重他们的心理负担。因此,我们要抛弃传统的应试教育观念,循序渐进,将一些高难度的动作放置在最后,让学生以一种放松、快乐的姿态来感受水的柔滑对皮肤产生的,让学生体验到游泳的快乐。

二、改革教学方法

游泳是一种特殊的体育项目,一般的教学方法对其适用性不是很强,因此体育教师要改革高校游泳课教学方法,提升高校游泳课教学的针对性。首先,加速采用多媒体教学。由于置身于水这种特殊环境之中,学生的听觉以及视觉都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很多学生经常是借助在陆地上的模拟动作来在水中进行游泳。水下摄影这种三维动画则能够将教材内的动作讲解得比较生动化、准确化,学生可看到水中的真实场景,从而有利于帮助学生记忆动作。其次,实施多层次教学法。高校游泳教学要根据不同学生在水中的不同活动能力来实施分层次、差别性教学,以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轻松掌握游泳要领,其一般可分为不怕水悟性高、不怕水身体协调能力较差以及怕水这三种类型。分层次教学有利于教师掌握教学进度,方便了师生之间的信息反馈,从而调动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再次,强化示范法。游泳项目的特殊性要求教师必须要强化示范、淡化讲解,要让学生从前、后、左、右等多个角度看清楚教师的动作,尤其是一些关键性的动作。

三、改革教学模式

受师资队伍以及教学场地的限制,高校现有的游泳教学模式还远远不能够满足实际教学需要,因而无法取得预期教学目的。鉴于此,我们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游泳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其一,放弃分班制模式,采用俱乐部模式。游泳是高校学生水平差异比较大的一种体育项目,传统的分班制教学模式较为死板,不适合学生的多层次需求,俱乐部模式则为学生提供了自由选择不同级别游泳课程以及教师的机会,从而实现了主客观的最佳结合。与此同时,不同级别的教师也可以进行分类职教、因材施教,以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教学能力。其二,采用动态学习和考核标准,提升学习灵活度。在实际游泳教学中,学生可根据实际情况,或是中途跟不上或是水平提高等要求来转换课程,这样能够让学生充分利用时间,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有效的学习效果。同时,对于学生游泳课的考核和评判也要采用动态的评判标准,根据不同的课程以及学生的不同起点来给予评分。

四、改革教学内容

高校游泳教学内容的改革主要涉及到几个方面:一方面,要教会学生水中自救。初学者由于刚刚接触水,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会出现意外溺水等突况,因此首先要教会学生自救,以最大消除学生对水的恐惧感。具体内容如下:(1)身体滑入水中;(2)由仰浮到站立;(3)对称式转轮划水将头尽可能抬离水面;(4)身体直立于水中练习对称式转轮划水,头抬出水面之时马上用嘴进行呼吸;(5)自救游泳姿势。另一方面,游泳教学要从仰泳学习,然后再过渡到爬泳和蛙泳。许多高校在进行游泳教学的时候都是以蛙泳或是自由泳为开始,这两种泳姿都需要俯卧在水面上并要屏息凝气,对于初学者是较为困难的。而仰泳由于仰卧于水面,可进行自由呼吸,反之学起来是比较快的,这大大降低了学习难度和学习恐惧度。此外,游泳教学要注重耐力以及游距。从竞技角度来讲,爆发力以及速度十分重要,但当今体育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竞技,其还具有强身健体的功效。为此,教师要加强学生游泳耐力的训练,要求学生进行长距离的游泳练习,以确保一定的游距。

五、结语

在“全民健身、终身体育”理念盛行的今天,游泳是高校体育项目的最佳选择之一。无论是教学观念、教学方式、教学模式还是教学内容方面的改革,都对高校游泳教学质量的提升有着重要的作用。但需要重点指出的是,高校游泳教学质量提升的关键在于师资建设,高校需要针对体育教师开设大面积的游泳培训课程,从教师入手,以确保大部分的体育教师都能够胜任游泳教学。

参考文献:

[1]陈立新,张立明.高校游泳普修课教学的现状与改革构想[J]游泳,2002(3):27

游泳教学论文篇7

【关键词】自我效能;高校女生;游泳教学

游泳可以强身健体,健美形体,对于人们的心肌功能、肺部功能、自身抵抗力等具有较高的提升作用,同时还可以有效的强化人的意志品质以及拼搏精神,是一种锻炼价值与实用价值融为一体的运动[1],广受人们喜爱。但是,由于水部环境与陆地环境存在很大的差异,部分游泳学习者会产生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严重影响教学质量,尤其对于水性较差的女生来说,更为严重[2]。

一、自我效能理论视域下的高校女生游泳教学现状(存在的问题)

1.心理素质差,缺乏游泳相关知识。调查发现,高校女生的整体身体素质以及心理素质均较差,其原因往往是身体机能锻炼少、意志品质较为薄弱,而且大部分的女生在家里是小公主,比较娇气,情绪容易受外界影响,且游泳知识相对比较匮乏等[3]。对于日常生活中很少接触游泳的学生来说,往往在游泳实践教学中,不能通过自身的的排解消除内心的焦虑、犹豫、恐惧、羞怯等不良情绪,从而导致行动力差,不愿尝试、不敢下水等。女生对游泳知识的掌握相对比较滞后,如水的浮力、阻力、压力、流动性产生的无固定支撑等原理知识,其掌握能力比较若,在下水滞后,不安全感便会加剧,在活动时,身体的摇晃常常会使得她们难以维持身体平衡,且由于她们对水下呼吸方法的了解和掌握比较欠缺,容易造成呛水、呼吸困难、肌肉紧张等不适[4],且会加剧她们的恐惧心理,逐渐的演变成女生学习游泳的一大障碍,同时,为教学工作增加了难度。

2.兴趣度不高,且课时安排不当或游泳条件不足。据调查,大部分的高校女生对游泳的兴趣不高,她们更愿意逛街,不愿运动锻炼,她们认为游泳比较困难,又会浪费时间、精力,她们往往采用逛街的形式代替运动锻炼,因此,在选课时,大部分的高校女生不愿意选择游泳课。另外,大部分的高校在游泳课时上的安排比较少,基础条件也比较落后,当学生产生一定的兴趣之后,课时已经结束了,达不到教学目的。游泳班级的人数一般为30-40,在师资队伍上,也严重短缺,而且每学期只有5课时,根本无法全面的顾及到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且大部分高校的游泳馆是向社会开放的,会与上课时间发生冲突,甚至部分高校没有正规的游泳馆,是租用校外场地进行游泳教学,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改善。

二、问题解决的策略

1.强化游泳知识,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消解学生的心理障碍。教师需要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及时的掌握女生对游泳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她们的心理动态,根据她们的个性特征以及学习能力,针对性的采取教学方式(最佳),也就是所谓的因材施教,多于她们沟通交流,给予她们信心,有目的的指导她们抒发自己的情绪,消除她们内心各种负面情绪,提升学习兴趣,与学生产生情感的共鸣,从而使得高校女生游泳教学更富感染力。具体方法为:可以通过简单的竞赛型游戏,为学生创造轻松愉悦的、极具青春活力、激情的教学情景,如把基础性的在水中行走、水中呼吸、团身漂浮、蹬壁滑行等游泳技能采用游戏的方式,使得每一个学生参与进来,且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学习能力,扮演其中的角色,加上语言的刺激(富含趣味性),使得学生全身心的投入,消解内心的障碍,在快乐的学习形式中,提升教学质量。而且,要注重和谐师生关系的培养,彼此之间要有心里共鸣,有利于教师及时的掌握学生的心理动态,及时的做出相应的教学调整,促进学生对游泳知识的全面掌握,实现共同进步与成长,为良好的高校女生游泳教学打好基础。

2.全面的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校的硬件设施建设。俗话说,兴趣是行动力的源泉,是指导行动力的先决条件[5]。因此,在高校女生游泳教学的过程中,第一步在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保持身形,健美等功能下手,给学生树立游泳的美感,加强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育,并加之情感体验,使学生认识到游泳是一种锻炼价值与实用价值融为一体的运动,具有较高的美的塑造功能,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除此之外,学校还要不断的强化硬件设施建设,为学生提供规范、高质量的游泳馆,保障课时,可以适当的缩小游泳馆对社会公众的开放度,提供更多的机会给学生,保障课余时间学生能够自主的进行锻炼学习,并且强化游泳教师团队,满足教学需要,在课余时间,教师可以参与指导学生的自主锻炼,并给予学生信心和肯定,全面的提升师生之间的互动,从而有效的提升教学质量。

三、结语

自我效能理论视域下的高校女生游泳教学,既要积极的培育学生的学习兴趣,消解各种心理障碍,又要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增强学生对游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全面的提升她们的健身意识,使其成为大学体育教学的重要环节,因材施教,在尊重学生的自身条件的基础上,教师给予支持与鼓励,与学生产生情感共鸣,从而全面的推进教学质量的提升,为全民健身以及高效女生游泳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与指导。

参考文献:

[1]刘蕾.高校女生在游泳课中的自卑心理分析及对策[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53-55.

[2]庄慧洁,陶日文.高校女生游泳课恐惧心理成因及对策[J].职教通讯,2013,(9):47-49.

[3]冯宇.高校女生游泳课结合水中有氧健身操教学应用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2,(4):112-114.

[4]刘晓梅,王虹.浅析心理畏惧对高校女生游泳课的影响[J].鸡西大学学报,2011,11(4):145-146.

[5]夏培玲,刘海斌,高峰杉等.研究型教学模式在高校女子游泳教学中的探索与应用[J].辽宁体育科技,2010,32(4):80-81.

游泳教学论文篇8

关键词:游泳救生员 黑龙江省 职业培训

中图分类号:G8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1(b)-0198-02

黑龙江省作为中国最靠北部的省份,冬季寒冷而漫长,夏季温和且短暂,但这并不影响黑龙江省游泳事业如火如荼的发展,黑龙江省也成为全国游泳运动开展较好的几个省份之一。黑龙江籍游泳运动员在全国乃至世界赛场上也是接连创造佳绩,99年出生的小将王立卓,在2016年全国游泳冠军赛上勇夺男子100米蛙泳冠军并打破由自己保持的全国纪录,同时他也成为中国首位在100米蛙泳项目上游进1分钟的运动员。著名游泳运动员焦刘洋,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上夺取女子200米蝶泳冠军,为黑龙江省夺得了第一枚游泳项目的奥运金牌,加之现任国家游泳队总教练幺正杰,黑龙江省游泳人才为全国游泳事业贡献颇多,也从侧面推动了黑龙江本省游泳运动的发展。

伴随着黑龙江省游泳事业的突飞猛进,全省全民游泳运动也借此机会蓬勃发展。为了满足全民游泳健身的需要,各类游泳馆纷纷建成,目前黑龙江省注册使用的游泳馆有110余个,按照国家规定,250 m2以下的游泳场馆需要2名游泳救生员,每增加250 m2则需要增加1名救生员,黑龙江省内的各个游泳场馆面积基本都在250 m2以上,每个场馆平均需要救生员3~5人,按照这样推测,黑龙江省实际需要救生员应为500人左右。我国游泳救生员职业技能鉴定始于2008年,而黑龙江省也正是那一年首批获准进行游泳救生培训的12个省份之一,到今年已经是第八个年头。由于现在普通民众对于健康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人爱上运动,爱上体育,而游泳更是跻身国人五大运动兴趣之列,但与此同时,国人对于游泳安全知识还了解甚少,自我保护意识以及自我保护能力还有所欠缺,所以匹配相当数量的游泳救生员对于普通民众有序健康安全的参加游泳运动就显得十分必要了。该文通^对黑龙江省游泳救生员职业培训现状的分析,对其日后的发展提供可行性建议和理论依据。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以黑龙江省321名考取各级游泳救生员资格的游泳救生员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访谈法,调查法,对黑龙江省游泳救生员职业培训现状与可持续发展进行研究和分析。

2 结果与讨论

2.1 黑龙江省游泳救生员等级分布情况分析

从表1可以看出,黑龙江省游泳救生员等级分布明显不均,初级游泳救生员的人数高达301人,占比达到93.8%,而中级和高级救生员分别仅有18人和2人,占比分别才达到6%和0.2%。在现有的社会指导员中,游泳救生员的等级分布的确应该成为由低到高的金字塔形,但是黑龙江省游泳救生员的等级分布过于悬殊,初级救生员的人数过多,而高级救生员又少之又少,这样会导致游泳救生队伍水平停滞不前,时间长了会影响黑龙江省游泳救生事业的发展。分析上述问题出现的原因,有主客两个方面,主观方面,游泳救生员自身对自己要求不够严格,认为有了初级资格证能够上岗就可以,缺乏再进取,再学习的上进意识。通过到黑龙江省的几所高校进行的访谈得知,还有一些大学生考取游泳初级救生员仅仅为了拓宽就业渠道,或做业余兼职,并没有真正踏入游泳救生的事业中去。客观原因,目前黑龙江省大多数游泳场馆对游泳救生员的级别要求较低,一般初级就可以应聘入职,这样的现状也使得游泳救生员缺乏了考取中高级救生员的动力。

2.2 黑龙江省游泳救生员的学历结构分析

学历层次是衡量一个人乃至整个队伍的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的重要标准,对其今后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作用。从表2可以看出,具有专科学历的人员最多,达到159人,占比达到49.5%,具有研究生学历的人员最少,仅仅只有6人,仅占总人数的1.9%,具有本科学历的人员有111人,占比为34.6%。通过以上的数据分析可以发现,专科及专科以下人员超过6成,从而不难得出结论,黑龙江游泳救生员的素质水平整体还不够高。因此,每位救生员在提高自己救生实践水平的同时,还应不断充实自己的大脑,提高自己的知识能力和理论水平。黑龙江游泳救生员队伍也应更多的向各类高等院校吸纳一些具有本科和研究生学历的高层次人才,不断推动黑龙江省游泳救生事业朝着高层次,知识化,科学化方向发展。

2.3 黑龙江省游泳救生员的年龄结构分析

一支队伍年龄结构的合理化和年轻化对于整个队伍的前途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从表3中,我们可以看出,在31~40岁之间的人数最多,达到了115人,占比达到了35.8%,其次是18~30岁,达到了28%,最少的是50岁以上的,只有34人,占比仅为10.7%。通过以上的数据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在18~40周岁之间的中青年游泳救生员总数为205人,占比超过6成,而50岁以上的救生员仅仅约占整支队伍的1/10,证明目前这支黑龙江省游泳救生员队伍年龄结构合理,而且还较为年轻,中青年成为目前这支队伍的主力军,他们年轻富有朝气,活力四射,黑龙江省游泳救生事业有着年轻化的特点,他们的未来值得期待。

3 对策与建议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能够看出,黑龙江省游泳救生事业的现状还较为不错,但是还有一些不合理之处需要弥补和修正,为了使黑龙江省游泳救生事业继续蓬勃向前发展,针对几点问题提出如下建议。

3.1 游泳救生协会与高校游泳教学有机结合

应把游泳救生事业和高校游泳教学有机的结合成一个整体,让培养与教学拧成一股绳。这样培养出来的救生员,既有高超的救生实践能力,又具备丰富的游泳理论知识,其自身还具备高学历,高素质。尽可能多的吸纳这样的高层次人才,对黑龙江省游泳救生事业的发展具有积极向上的意义。

3.2 社会各界以及相关部门调整游泳救生员等级不合理之处

社会各用人单位不应把眼光局限在初级游泳救生员上,应引入淘汰机制,优胜劣汰,鼓励救生员进行级别晋升,级别较高的救生员,有优先选择工作的权利,而且优先推荐其到待遇好的单位工作。相关部门应对已经考取救生员的人员进行再考核、再培训,更多一些的培养出高级游泳救生员,努力改变游泳救生员等级分布不合理的现状。

参考文献

[1] 张新异.山东省游泳救生员队伍结构现状调查与分析[J].山东体育科技,2011(4):96-98.

[2] 谷金波,邢春燕.重庆市游泳救生员职业技能鉴定现状分析[J].体育文化导刊,2014(9):44-47.

上一篇:蛙泳教学范文 下一篇:计算机辅助教学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