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泳教案范文

时间:2023-03-12 12:02:16

游泳教案

游泳教案范文第1篇

关键词:体育教育 实践体系 游泳

一、前言

国家颁发的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将中学传统的体育课程换为“体育与健康”,主要针对当前社会人们对健康的要求不断提高,人民大众更加迫切需要提升生活质量,保持健康的身体状态,所以在课程标准中要求学校体育工作者不但要传授学生正确的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以沈阳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游泳专修学生教学实践体系为研究对象,提出全方位、多层次、多类型的体育教育专业游泳实践模式。这种新的教学实践体系不同于传统的实践模式、教学方法,而是采用多轮次实践的实践模式进行培养。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将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启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并实践,在实践中发现并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收集信息、获取新知识能力;提高学生游泳实践指导、解决问题、语言表达能力。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本文以沈阳体育学院游泳专修学生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

三、结果与分析

(一)游泳专修学生实践体系

图1 教学实践体系程序图

在我国,关于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相关理论研究较少,并且处于初级阶段,研究内容也局限在课程设置以及专业建设上,对于体育教育专业实践方面的研究较少。然而目前来看,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实践过程中大都出现实践时间短、实践能力弱、实践方式陈旧,实践方法单一的特点,因此对于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培养应该采取更加具有优势的模式。

教学实践体系主要包括两个阶段,五个方面的内容。第一阶段是校内课堂实践,这部分内容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独立完成,主要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教学流程、教案设计、游戏及热身操的创编、基本技能。第二阶段是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以推荐学生或学生自己寻找的方式利用暑假时间进行教学实践活动,全面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教学内容包括热身操的创编、课堂教学实践、制订教学计划、教学培训。基本技能是指掌握碟泳、仰泳、蛙泳、自泳等泳姿的基本技能,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创编热身操目的是让学生独立创编有关游泳专项热身操与专项游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丰富游泳专项热身操与专项游戏内容,并将创编内容用文字的形式反映在教案的准备部分中,基本部分要求学生在查找相关的技术教学资料的基础上总结技术要领,用适合的教学能力;课堂教学实践是按照编排完善的教案,完整的上完一节技术课,培养学生基本的课堂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教学能力。制定教学计划是在校外进行教学实践之前给据教授对象的学情与培训时间等,制订相应的教学培训计划,要求培训计划要用教案的形式反映出来。教学培训实践是在校外进行的教学实践活动,教学对象年龄跨度大,受教育层次、职业各不相同,教学环境复杂多变,教学辅助工具多种多样,在各种情境下进行教学实践活动,锻炼学生的沟通能力、教学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应变能力、创新能力、自我教育能力等。校内实践是校外实践的基础,校外实践又是校内实践的巩固与拓展,两者相互促进,又相互促进。热身操的创编、教案的设计、校内教学实践、制定教学计划、教学实践培训,前者均是后者的基础,后者均是前者的拓展,教学实践内容环环相扣,循序渐进,逐渐培养学生的教育教学能力,使学生通过教学实践培训体系成为一个各方面能力均衡发展的优秀大学生,为日后成为合格的人民教师打下基础。

(二)游泳专项学生实践教学情况

1.游泳专项学生课堂实践教学情况。表1显示,课堂教学实践的学习内容已经涉及到很多方面了,对于学生的发展也是多方面的,以练习专项技术为基础,学习准备活动教案为主要学习工作。同时在上课开始时间,由学生自己带操喊口令,练习学生的语言能力。本阶段已接近体育教育学院安排的实习期,而且体育教育学院在学生实习前有一个技能检测。所以专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双顾”。能够使学生在实习期间担任游泳教练时,既有专项技术水平的支撑,又能有较强的教学能力。

2.游泳专修学生校外实践教学情况。表2 游泳专项学生校外教学实践中从事职业情况的调查统计表(多选) N=47

表2显示的数据得知,有100%的学生担任了游泳教练,有48.9%的学生兼职了救生员,有34.0%的学生兼职了会籍顾问。说明在暑假实践中学生利用各种资源均找到了游泳教练工作,在工作中有人身兼多职,体会不同社会角色,在不同岗位得到了不同的锻炼,能够丰富学生的经历,加深学生对职业的认识。

表3 游泳专项学生校外教学实践培训情况的调查统计表 N=47

表3显示,有89.4%的学生认为合理,有10.6%的学生认为一般合理,有0%的学生认为不合理。通过访问得知,学生认为合理是因为在教学前依据教学环境、教学对象、培训时间制定教学计划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梳理了教学思路,明确了教学重点、难点,帮助选择了合适的教学方式、方法。学生人为一般合理是因为没有环境、资料等条件,完成较为困难。

(三)实践教学学习后学生的反馈情况

1.课堂实践学习后,学生提高的能力调查。由表4可知,学生通过三个阶段的专项教师开展的课堂实践学习后,能力都普遍有所提高。尤其是动作示范技术,专项理论知识和授课能力,各占93.6%,89.4%,85.1%。而其它方面的能力,如语言表达能力,自信心,自我学习能力,也均得到提高,占80.9%,72.3%,63.8%。由此可,实行课堂教学实践对于学生的发展是全方面的。通过专项教师的专项理论知识的讲授与技术动作的讲解,学生充分掌握游泳知识与技能;通过带操、练习口令、分组说课等形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授课能力普遍提高;在准备上课教案、说课的过程中,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会得到提高。

2.教学实践中教学服务人数的情况。表5 游泳专项学生校外教学实践中从事职业情况的调查统计表(多选) N=47

表5显示的数据可以看出校外教学实践中有21.3%的人服务人数在100人以下,有23.4%的学生服务人数在100-150人,有19.1%的学生服务人数在150-200人,有29.8%的学生服务人数在200-250人,有3%的学生服务人数在250人以上,据不完全统计学生假期服务总人数多达7600人。

(四)教学实践体系的优势

1. 教学实践体系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实践是将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加以应用,是体育教育专修非常重要的过程。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面对学生主要是通过讲解、示范、组织练习等步骤教学,学生在课堂上主要以练习技术动作为主,缺少沟通交流,基本上少有对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由于学生之间原有的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在统一的教学进度下,学习相对较慢的学生会打消对课程的积极性。在一些实习单位,缺乏实践老师指导,将实习流于形式,走上工作岗位后,学生的实践能力不强。

2.教学实践体系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传统的课堂中,学生都是在“传授―练习”这样的模式下获得知识技能,在长此以往的过程中,学生逐渐降低了对课程的积极性以及兴趣,只是一味的接受,丧失了主动探索学习的能力。通过调查发现,在游泳专修学生热身操创编阶段,大都具有无从下手的现象,但在随后的在课堂实践教学中,同学们在课余时间都在积极进行理论与技能的学习,以保证在下次课堂上的顺利实践。

3.教学实践体系有利于学生接受新的知识与技能。由于每个学生原有的理论与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在传统的实践模式之下,练习时间相同,学生之间的两极分化会逐渐扩大,并且水平较低的学生会因达不到技能要求会逐渐降低对游泳的积极性。在教学实践体系下,分组进行实践指导,对于实践学生来说,需要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已达到指导的目的;对于受众学生来说,组内人数相对少,被指导的机会与次数增加,练习时间增加,并且相互协作,理论与技能水平提高很快。

4.教学实践体系有利于学生自信心培养。通过问卷调查以及对游泳教师的访谈发现,在教学实践体系开始阶段,大部分同学在课堂上的表现不佳,在语言表达能力、组织能力、仪态等方面不足,学生实践时信心不足。在教学实践中,校内课堂实践要求学生对热身操创编以及带领,对理论与技术进行指导,在课堂中为学生创造一个展示的平台,对促进学生自信心增强有促进作用。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之后,大部分学生可以轻松进行指导。校外实践是对学生之前学习的知识的一种检验,也是对学生之前所学技能的巩固与拓展,在实践中学生提升的能力往往是多方面的,学生在社会的大熔炉中进行锻炼,会从多种渠获得外界的信息反馈,学生教授的学员掌握了一种技能,学生作为教练员会感到无比的满足,这样可以极大的激励学生,有利于学生自信心的培养。

(五)教学实践体系需要注意事项

利用教学实践体系相比传统实践模式具有相当大的优势,但同时也需要注意在实际操作中的问题。在教学实践体系中,充分的展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人,同时也暴露出了课堂中的问题。在访谈相关的教师以及对学生的问卷调查发现,在利用教学实践体系时,要引导学生充分的发挥好老师“扮演者”的角色,维护好教学的正常秩序;在教学的前期,要认真完成热身操以及指导方案的创编;另外教师统筹规划,争取教学进度一致。

四、结论

经过调查研究发现,大部分学生相比传统实践模式更加支持教学实践体系,在教学实践体系下,学习能力提高。在教学实践体系中,学生获得一定的理论与实践基础之后,扮演教师的角色,对相应的理论与技术进行教学指导方案与创编,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水平。实行教学实践模式后,学生学习人数显著增加,教学实践体系对于学生自主学习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在教学实践模式的课堂中,容易出现课堂秩序不稳定以及教学进度不统一的现象。

参考文献:

[l]杨占明,刘崇辉.新型体育教师综合实践能力论纲[J].河西学院学报,2005,(5):80-83.

[2]张伟伟,杨兴权.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体系的探讨[J].体育世界(学术版),2008,(11):26-27.

[3]马卫平.21世纪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途径的探索[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0,23(1):93-94,140.

[4]王国元.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回顾与展望[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1,24(3):352-353,367.

[5]刘磊,傅维利.实践能力:含义、结构及培养对策[J].教育科学.2005,21(2):1-5.

游泳教案范文第2篇

【关键词】游泳教学 最优化控制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256-02

面对连续二十五年中国青少年体质下降的严峻现实,体育课在学校的体育教学中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游泳运动在一些有条件的学校,也做为体育教育的重要课程之一。游泳是一种终生受益锻炼身体的方法与手段,也是一种生存技能。广东省更是从2015年开始,在“中考”体育加试中增设了游泳项目。这对于推动游泳运动的开展与普及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如何上好一堂游泳课,把最优化的理论引入游泳教学,使得游泳教学及评价更具有可操作性。所谓游泳教学最优化也就是说以最小代价取得相对最好的教学效果,以最短的教学时数,掌握游泳技能。在全面考虑教学规律、原则、现代教学形式和方法的情况下,在全面考虑教学系统的特征及其内外部条件的基础上,组织对游泳教学全过程的最优化控制。游泳教学的最优化,离不开游泳教学的特点。游泳教学一般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游泳教学具有显著的实践性。在教学中学生不仅需要掌握一定的力学知识,而且还要从事各种身体练习,学生在反复练习中,通过身体活动与思维活动的有机结合来掌握游泳的技能。

第二、游泳教学目的任务的全面性。通过游泳教学,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同时还能够培养学生不怕困难的拼搏精神及英勇顽强的意志品质,克服恐水心理。

第三、游泳教学的外显性。由于游泳教学一般是在游泳馆(池)中进行的,教学的组织比较复杂,所以游泳教学比其他教学有着更高和更严密的要求。

第四、体育教学方法手段的灵活性。游泳教学围绕着系统的教学目标,根据运动技能形成的规律和不同特点的学生,可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根据游泳教学的特点,笔者认为体育教师对游泳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控制应着眼于以下几个基本环节:

一、游泳教学最优化方案的设计(备课)

游泳教学最优化方案的设计就是按照游泳教学最优化的理论进行备课。游泳教学最优化方案的设计,从教学效果大于所消耗时间和精力的原则出发,对游泳教学的各种条件、各个环节和要素进行筛选以获得最优的方案的过程。它集中体现为一个精心编写的优质教案。它应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做好准备工作,创造必要条件:了解教学对象、培养游泳骨干(有些学生在学习前已经掌握了游泳技能)、安排布置场地、准备适用器材等,为教学的顺利进行奠定基础。

2.根据教学要求和教学对象的实际情况,明确教学重点和难点。

3.根据教学内容中的基本理论、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的比重,合理地安排负荷量及教学内容的逻辑顺序和循序渐进的进程,游泳技能的形成有着自身的规律,一但掌握,终生不会忘记。所以一定要安排好上一次课与下一次课的技术衔接。

4.一个自然教学班的游泳水平可能会参差不齐,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以所有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新的提高为依据,选择并确定实效性强的教学手段与方法。形成正诱因的“教学的刺激”,学生有种跃跃欲试愿望。

5.要合理的对学生进行分组,由于学生的游泳基础、身体素质水平不尽相同,对学生的教学分组要根据具体情况,尽可能的把不同水平的学生交叉分开。实践证明,这样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6.对于游泳教学中可能出现的偶发事件及意外伤害事故要有补救的备用方案。游泳是带有一定危险性的体育项目,要特别注意防止溺水事故的发生。

综合以上各种因素而形成的游泳教学最优化方案,应该具有方向性、科学性、可行性和可检验性等特点;以此做为实际教学的依据。

二、游泳教学最优化方案的实施(上课)

在游泳教学中,教师对整个教学过程具有指导作用,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提出任务,适当复习,由于游泳技能形成过程具有连续性,要遵从新、旧技能之间联系的规律,使学生意识到将要学习的新内容处于自己的“最近发展区”,通过努力可以完成,以激发其努力学习的动机,从而导入教学。

其次,正确示范,引导学生。教师的示范动作要标准、轻松、洒脱,具有美感,能引发学生模仿的效应,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把完成练习变为自觉的行动。

第三,要因材施教,均衡发展。努力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有学习的积极性,都能获得一定程度的发展。例如,笔者在从事游泳教学中,由于运动学校学生大都有着自己的专业项目,游泳水平参差不齐,即有游泳专业的学生,更有其它项目参加普修课的,很多是从“零基础”学起的。对于这种情况,一定要因材施教,充分发挥游泳专业班学生的骨干作用。在学生基本上形成正确的动力定型后,再对分组进行整合,调动每个同学的学习积极性。实践证明,这种方法对增强学生的学习欲望,提高运动技能技巧有着积极的作用。

第四,要精讲,会讲,使用体育教师特有的教学语言,解析动作,讲解要领,使学生一听就懂,能练,愿练,从而提高学生学练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

第五,教师在游泳教学中要善于发现问题,及时检查,随时校正影响游泳教学最优化的不利因素,使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尽快掌握游泳技能。要提高教学质量,就要获取足够的反馈信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学生的态度、表情、动作、情绪等的观察获取反馈信息。

根据运动技能形成的规律,整个游泳教学是一个整体,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这一统一过程中,师生是相互影响的,只有教和学达到最优化,才能保证整个游泳教学最优化。

三、游泳教学优化程度的检查与评定

游泳教学优化程度的检查与评价,就是按照游泳教学最优化的理论,把游泳教学的实际效果同既定的教学目标,进行全面的比较对照,并对影响游泳教学任务实现的各个方面和要素进行分析,找出优化或偏离的原因,以确定各个环节 的优化程度。尤其是公开课,以设定的评比环节和条件为依据,进行全面评价,对于总结教学经验,提高教学质量都具有积极的意义。评定可从以下方面进行分析:

1.对“教案”进行分析。检查教师的教案是否具有合理性和科学性,对教学准备(了解对象、布置场地器材、利用体育骨干)等方面的准备是否得到位。

2.对“教学任务”进行分析。本次课预定的教学任务是否完成、本次课的教学任务是否对该班学生不同的特点具有针对性,特别是对“差生”和“优生”在教学任务的完成方面有没有提出不同的标准,使教学任务对每一个学习个体具有可接受性。最后评价出完成任务的现实性。

3.对“教学方法”进行分析。由于教育对象、教学内容、教材性质及教学条件的不同,所以决定着体育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对教学方法的评价应以学生的认识规律、运动技能形成的规律为基本依据,检查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否得当。同时分析教师在多大程度上成功地运用所选择的各种教学方法,使之更具有实效性和可操作性。

4.对“教和学的活动”进行分析。检查教师是否执行了教育的伦理规范,正确处理与学生的交往。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在教学过程中是相互影响和渗透的,教师的言行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5.对“教学效果”进行分析。检查在规定时间内,学生多大程度地掌握了游泳技能。按最优化理论分析时间、精力及经费使用的合理性。在效果程度确定后,把所花费的时间、精力和经费同预定的时间,生理和心理负荷要求的精力(课的密度、运动负荷和心理紧张度)以及标准的经费(主要是教学设备、器材的使用)进行比较,检查是否符合时间、精力和经费的要求。

在经过分析之后,按照教学原则的要求和效果与消耗的最优化标准,对以上五个方面予以逐项评定,每项可按质量分为五级,即优(5分)、良(4分)、中(3分)、下(2分)、劣(1分)进行优化程度打分。最后综合评定出教学全过程的优化程度,把以往对游泳教学的定性评估转变为定量分析。使得我们对一堂游泳教学课的评价更具体、更可行。

四、结论

通过对一堂游泳课全面、客观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虽然游泳教学最优化控制的设计、实施、评价在开始阶段会有许多困难和麻烦,但却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也使得对一堂游泳课的评价更公正与客观。有利于游泳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时,它能使教师的劳动更有实效和更加经济,能够消除由于不合理的时间和精力的消耗所带来师生负担过重的现象。从而对推动整个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带来积极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王春华.《巴班斯基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评析》《山东社会科学》2012年第10期

[2]周洪韬.《浅谈游泳教学中对初学者的训练方法》《文体用品与科技》2013年22期

[3]郑忠波.《谈高校游泳课的组织与教学》《体育科技》1997年第三期

游泳教案范文第3篇

祝塘小学是一所百年老校,深厚的文化积淀,再加上地处得改革开放风气之先的江阴,使得学校一直保持着敏锐的改革意识和持久的发展动力。早在1990年代初,祝塘小学就开展了自护教育的研究与探索,在组织保护的基础上,尊重、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主体性,保护自己的身心健康,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20多年来,在自护教育的滋养下,一批批学生养成了独立人格,形成了主体意识,增强了权利观念,逐步成长为适应时代要求的现代小公民。

一、开发自护教育校本课程

纵观祝塘小学的自护教育,有一点让人印象十分深刻:学校有着清醒的课程意识,从一开始就把自护教育作为一门校本课程来建构。考虑到1990年代学校课程自主空间还不大,大多数学校课程观念还比较模糊、课程能力还比较薄弱这一事实,地处乡镇的祝塘小学能做到这一点,是相当难能可贵的。

1.自护教材编写

早在1990年代初期,祝塘小学就组织力量编写了《少年儿童自我保护教育活动90题》,作为开展自护教学的蓝本。

1999年,祝塘小学又以《90题》为蓝本,组织编写了《少年儿童自护读本》,形成了相对成熟的自护教材。《自护读本》分为“学习篇”、“生活篇”、“心理篇”、“游戏篇”、“意外篇”、“法规篇”和“评价篇”七个部分,一共有115个条目,包括了常见的损害学生身心健康和合法权利的问题,如煤气中毒、乱挖耳朵、蘸唾液翻书、迷恋电子游戏、被人跟踪等等。每个条目都描述了问题现象,并教给学生正确合理的应对方法。《自护读本》纲举目张、通俗易懂,又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非常便于学生学习。时任全国少先队工作学会基础理论专业委员会主任、上海社会科学院青少年研究所研究员的段镇在序言中对《自护读本》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它体现了全面的保护、积极的保护,把保护与自我保护和谐地统一起来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学生生命保护、权利维护上,不断有新的问题需要面对和解决。针对这一现实情况,2010年,祝塘小学对《自护读本》进行了集中修订,补充、细化了一些自护条目,如:针对汶川地震引发的全民关注防震抗震这一现象,增加了“地震逃生”条目;针对养宠物的家庭越来越多,宠物伤人事件屡有发生这一现象,增加了“安全养宠物”条目;针对网络普及程度越来越高,网络犯罪案件增多这一现象,增加了“安全上网”条目;针对城镇化进程加快这一现象,增加了“乘坐电梯的安全”条目,细化了交通安全相关条目……这些条目的修订让《自护读本》与学生的学习、生活更加贴近,能够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自我保护。

2.自护课程教学

自护课,对于祝塘小学的学生来说不是一个陌生的名词,每两周,他们就会上一节生动而实用的自护课。

为了规范自护课的教学,学校出台了《少年儿童自护教学指导意见》,以《少年儿童自护读本》为基础,分解了各年级的教学内容,确定了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提出了适切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各年级具体教学要求。学校还选取了数十篇优秀的自护课教案,编印了《自护教案集》,供教师学习借鉴。随手翻开《自护教案集》,看到的是李静霞老师设计的《放鞭炮时须小心》教案。这个教学设计完整而精巧,不仅教学目标、教学准备、教学过程、课外实践、板书设计等基本备课要素一应俱全,而且教学环节环环相扣、步步深入:先是“谈话导入”,从小朋友喜欢的放鞭炮说起;再是“看图明理”,通过看图片、听录音、小组讨论等方式,明确放鞭炮必须在空旷的场地;接着是“辨析导行”,让学生辨析几种危险的放鞭炮方法,讨论放鞭炮时的注意事项;最后是“总结全文”,引导学生齐读黑板上板书的放鞭炮注意事项。特别要提出的是,在设计中,一个叫“笨笨”的孩子放鞭炮的情境贯穿教学始终,而且老师还把放鞭炮注意事项编成了一首儿歌:“小鞭炮,生来脾气躁。肚里藏火药,一点它就爆。炸伤人身体,引起大火烧。小朋友,要牢记,放鞭炮时须小心。”这种童趣盎然的设计对于孩子的吸引力是可想而知的。

当然,《自护教案集》只是一个范本,在自护课教学实践中,教师会根据课程内容、学生特点等的不同,进行个性化的教学设计,灵活地采用情境模拟、案例分析、网络学习、小组讨论等多种方式,组织学生学习自护知识,了解自护常识,锻炼自护技能。活泼多样的教学方式既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又增强了教学的实效性,让自护课成为祝塘小学最受学生欢迎的课程之一。

3.自护课程评价

2011年11月9日下午一点,正准备上课的六(4)班学生突然发现窗外浓烟滚滚、警报骤起,他们争先恐后地向正在教室里的吴颖姿老师报告:“吴老师,着火了!着火了!”吴老师向惊惶失措的学生大声喊道:“不要慌!不要慌!我们自护课讲的火灾逃生方法还记得吗?照这个做就行了!”学生们迅速镇静下来,用手帕、衣服等捂住口鼻,一个接一个地猫着腰,贴着墙壁快步奔向楼下。

这不是真正的火灾,而只是学校组织的一次火灾逃生演练。一般情况下,这种演练都会提前通知学生,但这一次,吴颖姿老师故意把这一消息隐瞒了下来,目的就是想给学生一个“突然袭击”,检测一下他们在关键时刻能不能够正确使用平时学习的自护知识。学生的表现让吴老师很满意,也让她对自己的自护课程教学更加充满了信心。

游泳教案范文第4篇

【关键词】 教育国际化 高中英语 英语教学

1. 教育国际化下高中英语教学面临的挑战

1.1教案与学案互相转变

众所周知,教案是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为自己编写的“剧本”。其只要目的是为顺利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而学案则恰恰相反,它是教师依据学生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编写出的另一个“剧本”。其目的主要是帮助学生掌握教材内容,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一种媒介方法。有不少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总会习惯借助教案进行教学,他们自认为只要教案编写的详细,讲解的清楚,自己的责任也就尽到了。其实不然,学生未必真正理解。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英语教师应把教案和学案相互结合,成为学生眼中的领路人。所谓“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英语教学中也是如此,这样才能让学生成为学习英语的主人。

1.2向探究性学习转变

在过去的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总会出现教师在上面以翻译英语课文为主要教学方法,而学生有的在下面玩手机、睡觉、看小说……这种教学方法则大大降低了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的积极性,更别提训练学生英语口语能力了。长期以往,学生对英语这门课程只能“纸上谈兵”,毫无意义可言。所以,英语教师应在课堂上加入创新元素,通过一些听觉、视觉刺激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如教师可以在课前做一些英语单词比赛活动,或者利用教学资源,使用一些音频、影视能功能,将一些英语知识传达给学生。又或者播放一段英语笑话等活跃课堂氛围,使他们在愉悦的过程中,充分调动大脑的积极性,记住更多英语单词,掌握更多的英语表达技巧,使他们在无形之中学到更多英语知识。

1.3向师生互动转变

对教师而言,高中英语教学一项紧张而又重大的任务。不论是课堂上还是业余时间,教师应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英语,从而获得课本以外的知识内容。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扮演着多种角色,它既是学生的教育者又是学生的学习者,更是亲密的朋友。教师应常用英语互动,和学生共同讨论、学习和提高,将英语学习氛围搞好。

2. 教育国际背景下的高中英语教学策略

2.1加强教学活动的实践性

教育国际背景下的高中英语教学,就是将英语知识及语言技能的训练技巧传授给学生。英语学习就像学习游泳一样,游泳教练通过实际操作和训练才能游泳的技巧把握好,最终才能学会游泳。因此,在实际英语教学过程中,学生应该和学习游泳一样,在接触真实的语言材料,参与真实的语言交流活动中,从实践中总结经验,从经验中使英语得到突飞猛进的提高。对于教师而言,则不能一味的进行死教,还应考虑如何设计出真实的语言环境或某个英语课堂活动,将这些机会提供给每一位学生,让其得到实践的机会。只有关注学生对于英语学习运用的活动和主动进行英语学习的行动,通过实践性操作英语教学,进行而提高高中英语教学效益。

2.2促进课堂中的英语交际

通常情况下,真实的交际活动都是以获取信息为主要目的,而英语教学并非单单如此。它主要以真实的英语语言为媒介,注重听者与说者之间的角色定位、情感、态度,实现知识的共享。学生和教师之间的真正交流须存在一定的信息沟,也就说一方知道的某些信息,另一方却不知道。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设计不同的情境,借助信息沟,有效的组织各种英语活动,实现课堂活动间的交际。因为教学过程中,真正的英语交际活动是以学生为主的探究性学习,学生占有交际的主导权和选择权。

2.3实现教学环境的真实性

教室本身就是学生学习英语的真实场所。从授知到探知的整个过程,充分体现了师生英语互相交流的重要性。教师基于在课堂教学环境就真实性,进一步开发了在教学过程中的学生适应外部环境的能力和潜力。如设计英文海报、组织开办学生感兴趣的活动等,积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英语交流的欲望。通过真实的教学环境,促使学生在不经意间共同使用英语进行交流。

3. 结束语

在教育国际背景下的高中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培养更多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人才,具有国际交往能力的人才,更具有国际意识的才人。时代在前进,社会在进步,教育更是如此。为了跟得上时代的步伐,我们只有打破传统英语教学方式,推进教学改革力度,不断加强高中英语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培养出更多符合国际化所需的全面新型人才。

[1] 汪建芳. 转变与优化――教育国际化背景下中学英语课堂教学策略[J]. 吉林教育, 2013(13).

游泳教案范文第5篇

一次语文课上,我和孩子们一起学习了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第9课的第四部分,图与相应的拼音词。

教学时,我先出示书上所配的图画:乡村河上图。图画上有清澈的小河,河里有两条小鱼,河面上有一只鸭妈妈,后面跟着两只小鸭子,一只青蛙在荷叶上叫着。河边的一棵大树上,几只雏鸟在鸟窝里叫着,远处的屋子正冒着青烟。整幅画被绿树青草环绕,色彩明丽、清新醒目,给人带来乡村特有的安谧气息。我按照教学预设,引导孩子看图说话:

师:“仔细看图,说一说,你都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小鱼。”

师:“小鱼在哪里?”

生:“在水里。”

师:“在水里做什么?”

生:“游泳。”

师:“能把话说完整吗?”

生:“……小鱼……游泳。”(神情有些犹豫。)

看到学生犹豫的表情和吞吐的回答,我想是不是孩子还不懂什么样的话才是完整的话呢?孩子在回答上感到了“困难”,我得引导孩子才能继续进行下去。

师:“你可以这样说,小鱼在什么地方做什么。”

生:“小鱼在什么……在水里游泳。”(看到我的口型,学生立刻改了过来。)

师:“把话完整地再说一遍。”

生:“小鱼在水里游泳。”

师:“真棒!小朋友,我们一起把这句完整的话说一遍。”(强调“完整”两个字)

生齐:“小鱼在水里游泳。”

师:“再看看图,小鱼在水里怎么样游泳啊?”

原本我是想让孩子说“自由自在地”“快乐地”等词语,但学生的回答却有点出乎我的意料。

生:“尾巴一摇一摆地游泳。”

生:“用手(老师提醒鱼鳍)向后划着游泳。”

学生的回答大都是鱼游泳时的样子,我仔细回想自己的问题,发现自己的问题在低年级孩子的耳朵里就是问鱼游泳时的样子,而且由于他们缺少阅读,想问题很简单,回答时更倾向于形象的回答。于是我把问题分解开,多角度问问题,以求更好地引导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慢慢养成多方向思考问题的习惯。

师:“想一想,他们的心情怎么样啊?”

生:“开心。”

生:“快乐。”

师:“哦,小鱼在水里快乐地游着。”

师:“那谁能用完整的话再说一说小鱼呢?”

生:“小鱼在水里游,尾巴一摇一摆的。”

生:“小鱼在水里开心地游着,他们在做游戏。”

师:“他们可能在玩什么游戏呢?”

生:“他们在比赛谁游得快。”

生:“他们在捉迷藏。”

……

对于本课的教学,我原本是将教学重点放在拼音词的认读和声母的复习上,但随着课堂问题的出现,我临时调整,将重点定为让孩子说完整话的训练上。虽然违背了之前的教学设计,打乱了教学计划,但是让我进一步体会到提问的重要性,尤其当面对一年级的孩子时,每一个问题的设置都需要我们细细揣摩。如上面所问:“小鱼在水里怎样的游?”对于刚进入校园不到一个月的孩子来说,还只是停留在“老师问什么我回答什么”的层次。因此,在低年级教学时,教师要注意提问的艺术性、层次性,让孩子慢慢感受说话的丰富性,体会到说话的乐趣。

游泳教案范文第6篇

摘 要 一直以来高等院校的游泳课教学,由于大部分学生对水的环境不够熟悉,教师在施教中所采取的教学手段、教学内容都相对比较刻板,停留在传统的教师单纯的教,学生单一的自我模仿,结果已经学会了游泳的绝大部分人,却总难以自我纠错,更不懂得如何去教会别人。因此,如何在游泳教学过程中,探索出既能快速教会学生又能使学生具备教人能力的教学模式,将成为今后引领游泳教学改革的向导,特别是有体育教育和社会体肓专业的高等院校。九年多来,作者经过注重培养学生学教能力的游泳课教学实践,很好的培养了学生的学教能力。该教学为传统的高校应试教育深化改革,开拓了一个新型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 游泳课 培养 学教能力

一、研究目的

高等院校的游泳课教学,教学学时大多都相对固定在30学时左右,教学大纲的要求,都只是单一以教会学生游泳为目的。因而,教师在施教中所采取的教学方法手段、教学内容比较刻板,都是教师单纯的教,学生单一的自我模仿,大部分学生自我纠错能力差,更不懂得如何去教会别人。因此,如何在有限的教学学时里头,既能快速教会学生游泳又能使学生具备相应的教学能力,并把这种注重学生学教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引向深入,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开拓完善,是本文的目的所在。

二、研究方法

(一)实验法

通过对广东海洋大学体育与休闲学院2003、2004两个专科年级,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 等7个本科年级, 2008、2009 、2010、2011海滨社体专科等4个年级共720名学生的教学实践,进行整理分析。

(二)实地调查法

根据对学生在校指导游泳初级培训班的成绩记录,对学生暑假期间外出办游泳辅导班的调查记录,现场互纠错动作记录。

(三)数理统计法

将指导游泳培训班和辅导班的教会时间、教会率、纠错效果、成绩等进行综合统计,得出统计数据。

(四)综合分析法

对实验的720名社体专业学生的教学实践,对其掌握技术动作,在学习过程中纠错动作的效果和所取得的成绩进行综合评价。

三、结果与分析

(一)教学培养任务

以注重培养学生多方面能力和提高学习效果为教学的指导思想,从社会体育专业培养目标的需要出发,针对游泳教学的特点,研究确定在游泳课中能培养和提高学生哪些方面的能力,从而制定出教学中学教能力培养方面的具体任务和措施.

(二)教学过程(内容、方法、手段)

依据教育学的规律,把多种教学措施编制在一个系统的教学进度程序之中(表1),并在每次课的教案中,根据各阶段的任务设计能力培养的内容、方法和手段。

(三)教学程序

把上述教学程序与方案实施到教学实践中去,经过13轮教学实践的检验和不断修改完善,收集反馈信息(考试结果、调查统计)接受游泳初级训练班考核,得出研究结果。

四、研究结果

(一)高质量地完成游泳课教学任务

首先,我学院一学期游泳课的教学内容是保量丰富的,在短短的32个学时中学习了2个理论专题课,学习了蛙泳的完整配合技术并能游200米,由同学们独立教会初级游泳培训班的同学。因此,经过13轮教学实践证明,只要遵循正确的教学指导思想,设计和实施好最佳的教学程序和方案,是完全可以在有限的32个学时中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并使学生得到学教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二)培养和提高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经过13轮教学实践后的调查统计及考试成绩分析,证明通过有限的游泳课可以使学生得到多方面能力的培养提高,其中最大的收获和提高是自我纠错、帮助别人纠错和教会别人游泳的培养和提高。由于同学们在游泳课中学到了游泳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适应了水的环境,从而为他们后来进一步提高蛙泳水平,学习多种泳姿和教会他人游泳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我学院在学习专业普修游泳课的同学中选拔了一些成绩、水感、身体素质较好的同学,组建过8次游泳、救生代表队,先后50多人参加全国救生锦标赛、省、市多级多类游泳比赛,均取得优异成绩,曾获得过8枚金牌,6枚银牌,5枚铜牌等。此外,据不完全统计我学院有200多名学生在学习或利用暑假期间或毕业后到游泳场所从事游泳培训,教会率均达到100%,社会评价良好,深受欢迎。

五、分析与结论

(一)注重学教能力培养

以上结果表明,素质教育是完全可以通过各门课程来进行的,在有限的32学时中可以高质量地完成游泳课教学任务,并使学生得到多方面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这不仅可以为他们进一步提高游泳运动水平和学教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也利于今后的游泳指导员工作,更重要的是这种教学实验体现了21世纪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思想,既启发学生学会学习,促进学生学习效果,引导学生发展能力(尤其是创造能力),教育学生会做人,以培养能够迎接新世纪挑战的一代新人。

(二)针对性地设计系统的教学进度程序

以上教学实验之所以成功,在于其明确教学目的,即更注重培养能力和提高学习效果,融传授知识、培养学教能力与提高学习效果为一体,并从社会体育游泳指导员培养目标的需要出发,针对游泳课专项的特点,制定出教学中能力培养方面的具体任务和措施,依据教学的规律,周密设计出系统的教学进度程序,每次课的教案中都有学教能力培养的内容、方法和手段。从而使能力培养和教育效果成为一种有意识的主动的,而非单纯的被动的教育行为,并真正得已落实。

(三)评教结合体验教学辅导班效果

本教育实验之所以能解决在32学时短暂的课程中高质量地完成较多的培养任务,还在于根据教学内容采取提问回答实施的手段,注重学生学会技术动作的同时掌握教学方法的思维方法,课堂教学和课外自练并参加指导培训班相结合;同时努力提高教师的教学艺术,把教师主讲变为主导,即分批或一对一地给学生创作空间和任务,又采用正反示例评讲、分小组考核等方法不断给学生反馈信息和纠错指导,从而促进了教学任务的完成;此外采用分小组纠错动作的练习方法,发挥骨干帮带、互教互学的作用,并通过经常性的观摩评讲和阶段辅导初级游泳培训班效果评比,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辅导积极性,培养了团结拼搏、创优争先的集体主义精神,把要学生单纯的学转变为学与教的结合,使学生体会学有所用,学有所成的成功感,从而保证了此教学实验的成功。

参考文献:

[1] 吴岱明.科学研究方法学[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7.

[2] 潘菽.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

[3] 倪海曙.软科学[M].北京:知识出版社.1982.

游泳教案范文第7篇

1.通过水中的学习和体验,了解和体会水中游泳活动的特点,逐步适应水中环境,消除怕水的心理,培养勇敢、坚毅的精神。

2.通过系列的水中游戏,掌握正确的水中呼吸和换气方法、水中行走、漂浮与滑行的技巧,提高水性。

3.通过模仿老师示范,初步学习蛙泳的技术动作,体验蛙泳动作。

4.通过水中游戏和学习,提高水中平衡能力、协调性和促进完善心肺系统功能。

5.通过观察和水中练习,树立水中游泳活动的安全意识,能互帮互助学习。

二、单元教学内容

为达成以上单元目标,选择促进学生熟悉水性的系列小游戏,主要内容涉及学生在水中自由走、跑、漂浮与滑行、水中呼吸和换气方法等内容,最后以模仿小青蛙水中游进为发展性教学内容。

三、学情分析

本单元的教学对象是年龄在6~8岁之间水平一的学生,这个年龄段的儿童天生活泼好动,模仿力强,想象力丰富,求知欲望强,对多数体育活动均比较感兴趣,但其学习往往从直接兴趣出发,注意力不稳定、也不持久,且很容易受其它事物的干扰。本单元以“我是水中自由自在的小鱼儿”为主题,将游泳活动中熟悉水性的系列技巧巧妙地融入游戏中,从而激发并保持学生的游泳体验与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游戏中感觉“有趣”,在互帮互助中找到“乐趣”,在展示技巧和本领中促进“志趣”,以充分感受游泳活动带来的快乐体验。

四、教材分析

课程标准要求水平一的学生要学习一些游泳的基本动作,如水中呼吸、熟悉水性等,主要培养学生适应水的特殊活动环境,发展其在特殊环境下活动的能力并增强体质。通过系列水中游戏活动,使学生掌握水中走、跑、呼吸和换气、漂浮与滑行等方法,帮助其消除对水的恐惧感,熟悉水性,为正式的游泳技术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发展其协调性和灵敏性,改善其心肺功能,提高其水环境耐受力,从而使学生身心得到全面发展。

五、课时安排

六、单元教学评价

用单元学习评价卡对本单元每一课时的学习内容随时进行评价,做到课课评、时时记,及时了解学生运动技能的掌握情况,以及在活动中的心理和社会适应情况。

【点评】:潘绍伟先生在谈及如何破解“学生喜欢体育,不喜欢体育课”的困局时强调要注重教学设计,他还表示:“不怕没有办法,就怕没有想法”。猛一听感觉有些形而上,但是在这里,“有想法”实质上就是在强调体育教学必须做好教学设计、必须要进行创新的教学设计。

“有想法”体现在教学设计环节上,说白一点就是在深入研究学生、研究内容、研究教学的重点与难点的基础上,精心设计出符合学习规律、符合学生身心特点、学生乐意参加的手段与方法来达成学习目标。本次选择的这几篇教案能够较好地体现这一点。

比如徐仲书老师为了让学生在学习的情境中形成动作,建立“动作速度快”的身体感知。围绕着这个核心内容,整个教学环节中都凸显了“快”的概念:比如借用学生熟悉的游戏“抓手指”“踩脚尖”来体现动作反应的快;比如主要内容教学中“两人一组,一人准备启动,一人拍打其后腿(后手臂)”,形成知识的迁移;比如进行前后多次定时跑并进行参照对比,使学生对“快”有了多个层面的感知;比如把传统游戏“黄河长江”作为一种趣味的练习手段进行巩固学习内容的手段,依旧凸显出本次课的主题。

《拦网》教学设计虽然有人说难度较高、学生的成功率较低,但是学生通过学习,在来球判断、起跳时机,动作协调等方面的能力有了提高,运动技能既为目标又为载体的功能就得到体现了。同时在教学中,用排球击篮板进行空中接力就是一个精妙的手段迁移;两人一组配合去拦用弹力绳悬挂的排球,虽然方向的不确定性对于学生来讲是一个挑战,但又恰恰符合了实战情境的要求,这些手段可以说让学生乐在其中。

本期还特别选择了一个单元的计划刊出,而且还是一个游泳题材,这是不多见的。游泳单元设计以“水中自由自在的小鱼儿”为主题,将熟悉水性的系列技巧巧妙地融入游戏中,让学生在游戏中感觉“有趣”。学生在快乐的体验中掌握水中走、跑、呼吸和换气、漂浮与滑行等方法,为正式的游泳技术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其他几篇教学设计不再列举,但是“精心设计学生乐意参加的活动来达成目标”是这期教案的共性。

我在北京育英学校观摩特色素质操时,曾经看到有一位身体很胖的同学在做这些操化动作时表现得十分的快乐,哪怕是动作不到位,他依然乐此不疲地重复着动作。在做完操之后我单独把他“抓”过来交流,这位同学说:“这套操挺有意思的,大家都喜欢,我也喜欢。”这让我深深地体会到,只要教师能够设计出让学生感兴趣的东西,学生是可以快乐地学习的,甚至有时候好多的外在因子也是可以忽略的。比如可能存在的学生身体的个体差异、学校条件的差异、学习方法上的差异。

游泳教案范文第8篇

一、教案唯一化

教案是一堂课的魂,它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长期以来,集体备课由于观念不明确,组员一味图省事,出现了轮流备课,结果是你用我的过程教,我用你的思路讲,这样下去不仅不能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而且会步入另一种教学极端——思维抄袭,失去自我。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所“统”,有所不“统”。比如教学进度、练习、考试等这些就应该统一,但教案是绝对不能统一的;每一位教师都有自己的教学经验、个性气质,以及各自的教学风格,他们对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的理解也有一定的差异,面对不同的教学对象,一个好的设想,并不是每个人照搬都会产生同样的效果。

正所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要有活力,年轻人有活跃的思维,老教师有丰富经验,双方要取长补短。如果教师都成了一个模子,那样的教师还有什么个性呢?这不仅违背了教学规律,而且与新课改理念背道而驰!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该从自己和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对集体教案进行修改补充,加入适合自己的东西,使自己的教学既充满集体智慧,又体现个人风格,实现共性和个性完美的结合。

二、课件中心化

我们观摩名师的课堂,总惊讶于他们手段的高超,那些语言文字描写的山泉叮咚,云雾的变化,场面的惊险,就连一些忧伤、激昂等情绪,都能给予学生直观的感受,细细揣摩才发现,他们有精彩的课件,这些课件的神奇,起的作用之大,颇让我们有找到打开宝藏钥匙的感觉,也树立了一个错误的认识:好的课堂建立在精彩的课件上。于是,出现了这么一个现象:要上课了,首先忙的是找课件,百度,搜狗,一阵忙乎,比较之后,下载。再根据课件的出示顺序,安排自己的课堂步奏,一切便大功告成了。这样的效果怎么样呢?就好比穿着最好的游泳衣,却一天也没有下过游泳池,就走上了赛道,其结果可想而知,以课件为中心,是高估了课件的作用,无论什么时候,课件都是一堂课的辅助,教材的研读、学情的分析才是主角。我们要善于发现名师的本质,少在表面做一些东施效颦的事。

三、学习盲目化

现在的数学流派很多,各领,我们青年教师常常有走入花丛、乱花迷眼之感,且每位名师的教学方法,风格都不一样,有的抓预习,从课前预习出发,引导学生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有的善于创造课堂意境,让学生心领神会……课课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课课都是精彩。

对于我们来说,学谁,怎么学是最大的困惑,怎么办?大部分青年教师的选择都是从模仿开始的,这就带来一个问题,怎么模仿?一般都是这样做:今天我上什么课?就搜索相关的名师的教案,再依葫芦画瓢,课堂也能有几许亮点,但细细思索这样的课堂是缺乏思考与个性的课堂,总是别人的影子,摆脱不了模仿的痕迹。这是因为我们在说别人的话,上自己的课,总难免磕磕碰碰。甚至有像风像雾又像雨的不确定。所以,我们常有这样的困惑,怎么名师在公开课上使用的一个设计,就让学生茅塞顿开,就能打开思路,而自己的课堂却不起作用,甚至相反呢?曾有这样的例子:一位名师上公开课,一位学生解题不流畅,这位老师很有耐心,一遍又一遍……直到学生能够完全掌握解题方法。那耐心的等候,鼓励的话语,让学生打心眼里敬佩,课堂上,该生专注的样子,让人感受到了教育的魅力。可换成我们青年教师的等候,却只有学生越来越紧张,老师也不得不缩短教学设计,结果师生都有点手忙脚乱。

模仿不得要领,或学出个东施来,我认为应该思考怎么学的问题。首先我们要对自己有所了解,生旦净末丑你适合哪个角色,再从耀眼的名师中,选择与自己风格相似的,读他的书,研究他的教学案例,揣摩他的教学理念。在模仿中注重思考,调整适合自己班级的教学方法,揉进自己对文本的理解。相信就能在学习中,有所进步,在模仿中创造出自己的特色。

游泳教案范文第9篇

一、巧用“瞎说”,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教师都鼓励学生在课堂中能大胆发言,面对问题,能有独到的见解,学生的回答有语惊四座的精彩之说,但也有让人始料不及的突兀之语,这在教学中经常困扰着许多教师,因此,被老师们称为“瞎说”。但如果换种眼光来看,这种“瞎说”其实是学生的真实想法,是学生的直觉或一时顿悟。如果教师能靠自己的教学机智,善待学生的“瞎说”,它就成了课堂生成的教学资源,促进学生思维的进一步发展。在教学《厘米、分米和米》这一知识后,学生在做填空练习时,有个学生回答:“一个游泳池深是210米。”另一个学生说:“一个游泳池水深应该210分米。”这时,有一位学生说了一句:“你们的游泳池太危险了,这样深的游泳池会淹死人的。”很多同学马上对这位同学投入异样的目光,纷纷地说他在“瞎说”,但老师却充分肯定了这位学生的想法,并因此引导学生思考:多深的游泳池才是适合的、安全的?这样就激活了学生的生活经验,促进学生思维的进一步发展。

二、诱发出错,引导深思

错误常常是正确的先导。在教学中,为充分展示学生真实的认知过程,有时教师不妨故意设置一些陷阱,甚至“诱导”学生出错,使其所谓“上当”。当学生们落入陷阱而还陶醉在成功的喜悦中时,教师再引导学生从错误的迷茫中走出来。这样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会更深刻,也更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如在《三角形的面积》练习课中,出示如下题目:一块长4分米、宽3分米的长方形红绸布能裁剪出多少个边长为1分米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学生都能得到正确答案:(4×3)÷(1×1÷2)=24(个),我并没有到此结束,又问:如果裁剪成边长2分米的等腰直角三角形,最多能裁剪多少个呢?学生顺着大面积除以小面积的思路,很快又解答出是(4×3)÷(2×2÷2)=6(个),学生果真“中计”却全然不知。接着我让学生在纸上画草图验证,很快有学生得出:根本不可能裁剪出6个,只能是4个,进而有学生想到用(4×2)÷(2×2÷2)=4(个)。可见,教学中应该适当地为学生创造一些机会,有意设置一些陷阱,让学生快乐地上回当,真实地错一回,从而在错误中学会对数学问题作深入的思考,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用智慧捕捉“意外”错误,有效利用错误资源

新课程改革下,课堂呼唤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而真探究必然伴随大量差错的生成。因此,智慧课堂上教师对待错误要有良好的心态,独具一双慧眼。用教育机智把错误点化成宝贵的教学资源,调剂成学好数学的一剂良药。笔者在教学“用字母表示数”时,在学生试编儿歌《数青蛙》后进行交流,学生1:“a只青蛙b张嘴,x只眼睛y条腿,扑通n声跳下水。”面对学生的错误“创作”,我没有马上作答,而是引导学生展开讨论、辨析。首先让学生读读原文再读读新编儿歌。比较评价学生1的创作,学生2立刻站起来反驳:“儿歌中用了5个不同的字母,如果将数字代人就会变成这样:1只青蛙2张嘴,3只眼睛4条腿,扑通5声跳下水,这明显是错的。”学生3:“他的编写虽然符合用字母表示数,但这些字母之间毫无联系,与儿歌意思不符合。”在辨析中,大家都明确了用字母编写儿歌要考虑到数字之间存在的数量关系。在此基础上,教师趁势追问:“儿歌前后数字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呢?”一石击起千层浪,学生2:“青蛙的只数是关键数,其他数字与它都有联系。”学生3:“儿歌里应该只出现一个字母。”学生4:“眼睛的只数是青蛙只数的2倍,腿的条数是青蛙只数的四倍”……这时教师又一次把目光转向学生1:“现在对自己的编写有什么修改意见吗?”学生1信心十足地说:“n只青蛙n张嘴,2n只眼睛4n条腿,扑通n声跳下水。同学们说我修改得对吗?”全班响起了赞同的掌声。“错误”是一种宝贵的教学再生资源,智慧的教师善于捕捉有利于课堂教学、有利于学生思维发展的有价值的错误。当学生处于思维的分岔口,“接住学生抛来的球”再“把球踢给学生”,在充分展开错误的思维过程中,不断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使教学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智慧课堂需要更多“点错成金”的智慧型教师,借我们一双慧眼,细心捕捉错误资源,与学生一起“做思维体操”,使学生最终“拨开云雾见明月”,为促进动态生成添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四、凸现亮点,达成学生的学习目标

课堂教学是一个教与学相互作用的动态和不断发展推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活动既有规律可循,又有灵活的生成性和不可预测性。在教学中,学生生成的资源有时既能突出重点、又可能突破难点,对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具有简洁鲜明的特点,是生成性资源中的亮点。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抓住这一亮点资源,运用适当的评价进行引导、挖掘、升华,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如在教学《平移与旋转》时,出示下图: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这棵小树平移了几格?并说明是怎样得到的?绝大多数同学反馈了“点对点”数格法。如:因为A到A的距离正好是7格或B到B的距离也正好是7格或C到C的距离也是7格,所以这棵小树平移了7格。然而偏有一位学生反馈认为:可以先数一数图形占了几格,再数一数平移前后两个图形中间空了几格,然后把它们相加就是平移的距离。面对这“偶然”生成性资源,教师在反馈时运用好了这一“亮点”资源,让学生有效达成了教学目标。因为“点对点”数格法是平移中一种较为普遍的方法,然而在实际学习中,由于学生的思维方法不同,尚有学生会产生数“图形与图形之间相距格数”上的错误。而运用“数格法”的同学,由于减少了寻找“点”的过程,且显得更直观,因而更易被学生所掌握。

游泳教案范文第10篇

关键词:插嘴;学生;引导;自主性

记得在教《五彩池》这篇课文时,大家已渐入佳境,陶醉于五彩池这大自然的美景中。这时一位学生发问:“老师,五彩池能不能游泳?”我稍稍一愣,听课的教师也静静地关注着我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是批评还是鼓励呢?我略加思索后便说:“这个问题提得很好!确定五彩池能不能游泳,要取决于四个基本条件:一是池子的大小,二是池水的深浅,三是池水是否干净,四是‘池’是否安全。让我们来仔细读课文,看看课文中有没有这方面的信息。”说着,同学们带着这有趣的问题分组读文、讨论,从课文中去寻找答案。

一会儿,一双双小手高高地举起,他们从课文中找到了答案。一位学生首先发言:“课文中说‘小的像个菜碟,水很浅,用小指就能触到池底。’这说明五彩池太小、太浅。像菜碟一样大,用小指就能触到池底,这怎么游泳呀?”大家一听,都露出会心的笑。还有另一位学生马上指出:“池底有锋利的石笋,不安全,我是从‘原来池底长着许多石笋’这句话中体会到的。”通过交流、点拨,学生已不难得出结论:五彩池不宜游泳。此时,在我的引导下,又有一位学生补充道:“就算五彩池可以游泳,也很安全,但这样奇异的自然风光,应当得到很好地保护,怎么能让人去游泳呢?”全班学生报以热烈的掌声。就这样,学生的质疑在他们的自读、感悟、理解和交流中得到了满意的答复,并且成了深读课文的切入点。我不禁松了一口气。

新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由一个旁观者转化为一个参与者,充分调动其自身的积极性,通过个人的主观努力获取知识,从而发展智力、提高素质,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创造能力、能在科技大潮中独领的人才。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莫过于让学生“上课插嘴”。学生“上课插嘴”,是他们情感的真诚流露,说明了他们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对问题的领悟,有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下面是我对学生“上课插嘴”的一些看法。

一、学生“上课插嘴”,体现了“相处相依”的教学理念

相处是一种目的化的状态,它是以完成某个任务而形成的,具有实用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目的是传授知识,完成教学计划和任务;学生是教师完成这节课的资料,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发展自己的智力。相依是情感的约定,无规则、无规范。课堂上,师生直面对方,师生之间关系无需任何中介或机构,是一种师生间的自然情感的真挚流露,是一种基于自然的心灵冲动。

在片段中,学生所提的问题是我意料之外的,课堂上,学生的许多问题是教师无法预知的,教师也无法回避他们对问题的各种见解,尽管他们有时有些“过分”,但教师不是、也不能做问题的选定者。这意味着,课堂上,教师就不能以主人的身份出现,而要作为一个引导者,启发、引导学生各抒己见、解决问题。

二、学生“上课插嘴”,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对于学生“上课插嘴”,教师应采取宽容的态度,让学生敢于“插嘴”、乐于“插嘴”,营造活跃和谐的课堂气氛,让他们积极思考,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和整体素质。对那些正确的、优秀的应当给予肯定和鼓励,以激发学生“更上一层楼”的动机;对那些脱离课堂,纯粹是兴之所至的“插嘴”,要及时给予否定和矫正,让学生知道学习知识是不能以牺牲别人的利益为代价的,进而明辨是非、勇于改错。

如,在片段中,我采取宽容、鼓励的态度,让他把自己的想法讲出来,激发他对知识的渴求。我这样处理那种场面,化解当时尴尬的处境,对于学生可能是终身难忘的。有时候,一次小小的成功能够激活一个人巨大的自信,可一次难忘的失败也往往可以摧毁一个人仅有的一点自信,甚至会影响到其一生。假如课堂上我立即制止这位学生“插嘴”,他那学习的积极性肯定会受到冲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遇到意想不到的“小插曲”时,我们要考虑的是以原来设计好的教学过程为主呢,还是以学生为本,如何真正做到学生为主、教师为辅。

三、学生“上课插嘴”,可以反馈教师教学预设的一些失误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上课插嘴”,可以说是教师教学预设的一面“镜子”,这面“镜子”能“照出”我们教案设计中的失误。让学生“上课插嘴”,其实是鼓励师生互动中的即兴创造,可反馈教师教案设计中的失误,能使课堂教学效果超越预定的目标。因此,我们在备课时应抱着开放的教学观念和教学心态,设计好每一个教学环节,在实施过程中,要开放地纳入直接经验和弹性灵活的成分,别围绕“死”的教案转。

四、学生“上课插嘴”,体现了教学具有开放性

不可否认,教学是有目标、有计划的活动,教学的运行也需要一定的程序。正因如此,教学表现出相对的封闭性。教学如果过分强调预设和封闭,会使课堂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式化,缺乏生气和乐趣,缺乏对智慧的挑战和好奇心的刺激,使师生的生命力在课堂中得不到发挥。封闭导致僵化,只有开放,才有可能搞活。

人是开放性、生成性的存在。现代教育要以人为本,赋予学生应有的自由和权利:独立思考、个性化理解、自由表达的自由和权利;质问、怀疑、批判教师观点或教材观点及其他权威的自由和权利;作为平等的一员参与课堂教学并受到平等对待的自由和权利等等。这些自由和权利大大地解放了学生的个性,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学生也因此变得活灵活现、富有朝气、充满自信。

上课允许学生“插嘴”,实质是解放学生的心理,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和谐、民主的心理氛围,给学生一种心理安全感。而心理安全、心理自由正是学生主动、生动发展的摇篮,在这样的环境里,学生能自由地想象而不必担心其怪诞离奇;能大胆地思考而不必考虑其是非正误;能充分挖掘自己的潜能,全面展示自己的个性。在教学片段中,我肯定了那位同学的做法后,学生更加踊跃,纷纷举手回答问题,争着把自己的想法讲出来,课堂气氛十分热烈,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学过程不是教师对学生的单向的“培养”过程,而是师生交往、互动的过程,学生不应只是配合教师上课的配角,而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课堂教学不能过于死板,要鼓励师生互动中的即兴创造,超越目标预定的要求;课堂教学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素质,这是学生发展也是教学发展的根本后劲。在教学片段中,如果我当时为了完成教学计划,不让学生“说话”,就会扼杀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觉得学习无需思考、创新,只要“听话”,教师怎样讲、自己就怎样做,这样的做法是与现代教育的目标背道而驰的。

总之,“插嘴”并非就是对别人不尊重、不礼貌,应视具体情况区分对待,不能一概而论,应让“插嘴”变成课堂亮点。

上一篇:荷花教案范文 下一篇:高二教案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