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监管码范文

时间:2023-11-23 07:29:25

电子监管码

电子监管码篇1

关键词:电子监管码、赋码印刷

2007年12月,国家质检总局通知,要求从2008年7月1日起,食品、家用电器、化妆品等9大类69种产品要加贴电子监管码才能生产和销售。电子监管码是我国产品质量电子监管网推出的一种产品质量追溯手段。目前的电子监管码由20位编码组成,企业准确登记其产品的商品编码后,电子监管码可以建立与商品编码的对应关系,完成在零售领域的结算计价功能。

电子监管码如同产品的身份证,消费者和监管部门可以追溯到产品的生产日期、生产和包装班组批次、生产配料取料、半成品加工等相关信息。电子监管码的基础码与商品条码保持一致,赋码入网企业的信息需在中国物品编码中心备案。消费者购买该商品后打电话、发短信将这串数字发送至电子监管网,即可获知厂家、商标、品牌、保质期、生产日期。

生产企业通过监管码将产品的生产、质量等源头信息传输到监管网数据库中,流通企业通过监管码进行进货检查、验收,并将进货信息传输到监管网数据库中,销售时将销售信息传输到监管网数据库中,这些数据信息可供消费者进行真假与质量查询,供政府进行执法打假、质量追溯和产品召回管理,供企业了解市场供求情况、渠道销售情况和涉假信息。因此,电子监管码通过覆盖全国的无缝网络,支持数百万家企业数千万亿件产品的超大型数据库,为政府从源头实现质量监管建立电子档案,为市场建立产品质量及安全的追溯和责任追究体系。

电子监管码具有一件一码、数据库集中存储动态信息、全国覆盖、全程跟踪的特点。它不同于商品包装上的条形码。条形码是一类一码,不能分辨真伪和记录产品质量,不能实现产品流通跟踪。

电子监管码推行有困难

2008年1月8日,国家质检总局公布了《首批中国产品质量电子监管网可变条码标签印刷企业名单》,47家印刷企业列入名单。4月30日,《第二批赋码印刷企业推荐名单》公布,56家印刷企业列入其中。6月5日,国家质检总局又向各省局和中国印刷技术协会、中国印刷及设备器材工业协会了《关于报送第三批赋码印刷企业推荐名录的通知》。

事实上,电子监管码的推广并不顺利。国家质检总局通知,将原本规定9大类69种产品加贴电子监管码的时限由2008年7月1日调整到12月31日。

截至6月30日,全国已有58465家企业入网,但电子监管码印刷企业只有200余家,且以标签载体印刷企业为主,难以满足全部印刷需求。

此外,电子监管网的经营者――中信国检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国家质检总局信息中心持30%股份),其本质是一家增值服务提供商,盈利主要有两部分,一部分是通过运用互联网、短信、电话自动语音系统和人工声讯电话查询等方式,为消费者提供收费的产品真伪等相关信息的收费;另一部分是“依据入网企业需求,挖掘、开发、利用电子监管网数据信息”的收费。据称,基于电子监管网这一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将创造每年2000亿元的价值空间。此举引起相关利益方的强烈不满和有关法律专家的质疑,认为涉嫌利用行政权力谋取不正当利益。

截至8月25日零时,电子监管网显示备案企业已达69464家,但实际赋码的企业不足一半,说明企业只是迫于压力交钱入网,多数并没有实际启用。

电子监管码推行的障碍

对印刷行业来说,电子监管码的赋码印刷任务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如果印刷业不能很好地解决技术瓶颈问题,那么摆在面前的机会就会丧失。

1 设备投人大

全国有印刷变码的印包企业仅300多家,远不能满足几万家入网企业的印刷需求。在现有的设备情况下,产品生产企业尤其是产品包装企业需要投入巨资进行设备改造,配置人力,购买耗材以及获取大量电子监管码,会给利润较小的企业带来巨大的成本压力。此外,不同的产品包装也使得电子监管码赋码印刷遇到技术难点,在高速连线印刷包装产品的同时印刷数据可变的电子监管码,在目前情况下,无疑要大幅度降低生产速度。

2 存在技术障碍

在推行电子监管码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技术上的问题。例如,有些印刷设备速度快,而喷墨印刷速度慢,不能实现连线印刷:脱线(脱机)喷码或印制标签的生产过程中,产品损耗和废品率较高;电子监管码的喷墨和标签生产成本较高,国产墨水喷墨后的质量难以达到国家要求的标准,附着力、耐磨性等问题都有待解决。

另外,包装材料种类繁多,除了纸质材料外,还有塑料薄膜、复合膜、不干胶、金属材料等,对印刷技术提出更多要求。

3 大批量印刷的难点

变码印刷设备的高技术含量与电子监管码的大批量之间也存在矛盾。因为电子监管码要求“一品一码”,是技术含量更高的“变动码”,因此数量巨大。面对可变数据印刷技术,即使是一些规模较大的包装印刷企业也感到棘手。

4 增加企业成本

电子监管码篇2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地方人民政府负总责,企业承担主体责任,职能部门齐抓共管”的原则,按照“源头治理、全程监管、社会监督”的思路,以加快推进电子监管网工作为手段,严格产品市场准入,探索对产品质量进行全程跟踪和溯源的电子化监管,构建从生产到流通的监管链条和社会监督网络,促进企业质量诚信建设,维护群众消费权益和“**制造”的良好形象。

二、工作目标

按照《**市中国产品质量电子监管网推进工作实施方案》(**办发〔**〕147号)及有关工作部署,**年6月底以前,《首批入网产品目录》9类69种产品100%实现赋码上市,因特殊原因确有困难不能及时赋码的,企业必须书面说明,由当地人民政府审查签章后,交县质监部门严格把关,情况属实的,方可批准并报质检总局推进办备案,且必须限定过渡期,过渡期不得超过**年12月31日。**年6月以后,进一步扩大范围,逐步实现重点产品全面覆盖。

三、实施步骤

电子监管网推进工作分三个阶段实施。

第一阶段:动员部署阶段(**年6月上旬)。各街镇乡人民政府(办事处)和各有关部门动员部署电子监管网推进工作,各级各部门要迅速组织学习、贯彻实施有关文件精神。同时,重点对照《首批入网产品目录》,核实应入网产品企业的名单(包括生产许可证和CCC认证),企业名单由县质监局负责清理,对已入网产品(包括已入网赋码产品和已入网未赋码产品)和未入网产品建立专项管理档案,并下发到各街镇乡。面向《首批入网产品目录》的生产企业,开展一定规模的宣传活动,并对电子监管网推进工作人员进行培训。

第二阶段:首批产品入网赋码阶段(6月中旬至6月底)。已取得生产许可证或CCC认证证书而未入网赋码的,要求企业尽快入网,并完成赋码工作;已入网未赋码的企业,要求加大赋码工作力度,使产品尽快赋码上市;正申办生产许可证和CCC认证以及名牌申报、免检申报的企业,要求其办理电子监管入网赋码手续;已入网赋码的,要督促企业建立持续赋码机制。6月30日以后,开展首批入网产品入网赋码检查验收和行政执法工作。主要内容包括:是否建立电子监管网管理档案;应入网产品企业的入网率;入网产品持续赋码率,以及入网产品全程监管链条建立情况等内容。

第三阶段:深入推进、实施有效监管阶段(**年6月以后)。对须在过渡期内入网赋码的,督促企业必须在过渡期内完成入网赋码。对列入《首批入网产品目录》的产品实施产品溯源、质量跟踪、打假治劣,有效提升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的监管水平。对列入《首批入网产品目录》未获得生产许可证、CCC认证证书并未使用统一标识电子监管码的,产品不得生产销售;产品生产企业不得伪造或者冒用电子监管码。对未使用统一标识电子监管码的产品,由相关部门责令其生产企业限期整改;拒不整改或整改不到位的企业退出主要流通渠道。逐步扩大《入网产品目录》,确保重点产品全部入网,实施有效监管。对已经入网产品做好持续赋码的跟踪和服务工作。对需要申请生产许可证和CCC认证的产品进行把关,做到在申请生产许可证或CCC认证的同时加入电子监管网并赋电子监管码,电子监管网推进工作进入正常推进、规范管理阶段。

四、职责分工

在县电子监管网推广应用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有关方面要按照分工负责、协同合作的原则,切实将这项工作抓细抓好,抓出成效。

(一)街镇乡人民政府(办事处)职责

各街镇乡人民政府(办事处)对推进工作负总责,组织制订具体工作计划,落实企业入网方案,将工作任务分解落实到街镇乡各个部门和企业,建立健全目标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督促各有关部门加大对实施产品质量电子监管的产品和生产经营企业的监管力度,督促辖区内企业产品入网、入网赋码,完成辖区内《首批入网产品目录》9类69种产品入网赋码目标任务,并进一步扩大范围,逐步实现重点产品全覆盖,完善产品质量政府监管网的建设和产品质量、食品安全监管的长效机制。

(二)有关部门职责

县质监、贸易、工商等有关部门既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又要相互配合、形成合力,共同推进产品质量电子监管工作。

县质监局要充分发挥县产品质量电子监管推广应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作用,牵头抓好组织协调、检查验收,数据统计,信息报送等工作。认真履行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的监管职能,在电子监管网的推进过程中紧密结合行政许可、证后监管、行政执法、名牌推荐培育等工作,加强对生产企业的宣传和指导,利用电子监管网信息加强对实施产品质量电子监管产品和生产、经营企业的监管力度,促进产品安全和食品安全溯源体系的全面建立。

县贸易局组织推动电子监管网查询终端布设,使电子监管网查询终端覆盖我县主要商场、超市,逐步实现大中型商业企业、超市网点的查询终端布设,督促商业流通企业制定相关规定,要求各商品供货厂商采用电子监管码进行商品货源查询和追踪。

县工商局对流通领域中涉及的《首批入网产品目录》9类69种产品,重点查验实施生产许可证和CCC认证管理的产品是否使用统一标识的电子监管码,要求产品销售者严格履行索证索票和建立购销台账等法定责任和义务,完善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的溯源体系。6月30日以后,重点对产品销售者严格履行索证索票和建立购销台账、执行电子监管码标识查验制度等进行监督检查,对流通领域中凡未使用统一标识电子监管码的产品,要责令其生产企业限期整改,拒不整改或整改不到位的企业退出主要流通渠道。

县经委负责加大对重点产品生产企业的宣传力度,组织督促重点产品生产企业入网和赋码。县农业局负责组织种子、农药、饲料等农资生产企业入网和赋码工作,协调有关部门查处制售假冒伪劣农资违法生产、经营行为。县卫生局负责监督消费环节食品、化妆品电子监管码应用工作,查处消费环节假冒伪劣食品、化妆品违法行为。县食品药品监管局负责组织药品生产企业入网和赋码工作,查处制售假冒伪劣药品生产、经营违法行为,编制全县药品销售企业查询终端配置规划,指导协调安装查询终端工作。县公安局负责对移交的涉嫌犯罪的各类案件予以查处。县财政局负责研究提出和落实有关鼓励企业入网和入网赋码的财税优惠政策。县电信公司等通信部门负责保证公用通信网的通信服务质量,保障产品质量电子监管网的通信网络正常运行。县盐务局负责组织食用盐包装、加工企业的入网和赋码工作,督促销售企业执行电子监管码查验制度。县供销社负责制定并实施全县重点乡镇和重点村信息查询终端布设规划。县烟草公司负责监督卷烟应用电子监管码工作。县新闻社、文广局负责对中国产品质量电子监管网的宣传工作。县督查室负责对各级各部门的推进工作进行督促检查。

五、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产品质量电子监管网,是根据国务院关于建立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两个链条、两个体系、一个网络”的要求,利用信息化手段,依托数据库建立的国家级产品质量追溯平台。推进电子监管网工作,是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迫切要求和重要内容,对于构建覆盖全社会的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网络和信用体系,维护消费者和企业的合法权益,打击制假售假行为,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社会和谐进步具有积极作用;是保证我县重点产品生产、经营企业合法生产、合法经营的重要手段;是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提高产品声誉和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的重要举措。各街镇乡人民政府(办事处)和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分管领导直接负责,研究制定实施方案,加大推进力度,保障工作力量、工作条件和工作经费,切实把电子监管网推进工作落实到位。

(二)明确任务,搞好协作。推进工作涉及方方面面,有关部门要增强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按照“行业管理、属地管理”原则,切实履行各自职责。对涉及多个部门的工作,要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共同推进。要细化工作项目,进行层级、部门责任和进度的细化分解,建立量化考核指标,形成上下齐抓共管、纵横全力推进的工作格局。县政府电子监管网推广应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做好组织、指导和监督工作,加强协调沟通和督促检查,随时掌握企业入网情况,及时研究解决推进工作中发现的新问题。要转变工作作风,积极主动地为入网企业提供服务,方便企业入网和使用。要做好与有关部门、技术支撑单位的沟通协调,形成合力,良性互动。

(三)完善机制,加强督导。要根据工作目标要求,适时组织督导组,切实加强检查和督促,研究、跟踪和解决新问题,确保如期完成推进目标。要在电子监管网推进工作中坚决落实方便企业、方便百姓、不收费的要求,不得增加企业负担,不得增加消费者负担,充分体现政府服务意识。建立推广应用领导小组例会制度和调度制度,听取和调度推进工作进度,交流工作经验,研究解决重大疑难问题,制定有关推进工作政策。要实施月报制度,每月通报一次工作进度。

(四)强化宣传,营造氛围。要采取多种形式,加强政策宣传,加大宣贯力度,进一步提升社会认知度,做到《首批入网产品目录》相关企业全覆盖,营造更加浓厚的社会氛围,为深层次应用创造条件。要加大对电子监管网成效宣传,发掘成功案例,发挥示范作用,增强说服力。要结合企业关心的问题,对不同入网阶段,有针对性地进行宣传和帮助。

电子监管码篇3

截至3月20日,拟参加基本药物招标和已中标的1 906家生产企业全部纳入了药品电子监管网,并按照要求进行了生产线改造,达到了入网率和改造率两个100%的目标。这意味着,从4月1日起,参加招标的基本药物已经具备了赋码的基本条件,可以进入实质性的赋码管理阶段。目前,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已建设完成了“基本药物入网生产企业数据库”和“生产线改造企业数据库”,并已通过网络提供给各地在基本药物招标中使用。

实施药品电子监管是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建立药品从生产到流通可追溯的一项重要制度。从2007年开始,用不到四年的时间,实现了三大步发展:第一步,从2007年10月起,实现了对品和第一类从生产、出厂、流通、运输、储存直至配送至医疗机构全过程的动态监控;第二步,从2008年11月1日起,实现了对血液制品、疫苗、中药注射剂及第二类等重点药品的生产、经营情况实施电子监管;第三步,就是这次从2011年4月1日起,参加招标的基本药物全部实行电子监管。

在今年4月1日实现参加招标基本药物品种电子监管的基础上,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将继续扩大电子监管范围,到2012年2月底,实现基本药物全品种电子监管。届时,所有生产企业生产的基本药物品种必须赋码,所有基本药物配送企业必须通过电子监管网实现数据上传,不能开展基本药物品种核注核销的企业不得承担基本药物配送工作。“十二五”末,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力争对所有药品实施电子监管,形成更加健全的信息网络和管理制度,实现上市药品生产、流通、使用全过程的质量可追溯。

为确保这项工作的顺利实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要求各地高度重视,认真抓好落实。要及时了解基本药物生产企业情况。督促、检查有中标品种的企业实施电子监管工作,不能出现中标后基本药物不赋码和不按规定核注核销的情况;要做好经营批发企业的实施监督工作。加大对批发企业的工作力度,加快开展流通环节已有物流码和电子监管码的“两码合一”工作,缩短“双轨制”过渡期,确保数据的核注核销。

药品电子监管的实施,对于提高监管效率、更大程度确保公众用药安全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它有利于有效打击制售假劣药品行为。药品电子监管网实施闭环运行,使得非法药品无法进入国家正规销售使用渠道,有利于问题药品的追溯召回。由于对入网药品的流量、流向和库存能够进行实时掌控,因此发生药害时,通过该网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快的速度进行问题药品的追溯、召回;有利于保护药品生产企业的利益,正规产品能得到有效保护。

小贴士

1药品电子监管

药品电子监管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编码技术和已建成的第三方技术平台,建立对规定入网药品目录品种的监控、追溯系统。药品电子监管是通过在药品的最小销售单元的外包装上,按照一物一码的原则对药品进行赋码,同时通过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实时上传有关生产、经营数据,实现对入网监管药品的流量、流向、库存等信息的及时获取,并且通过药品有关安全信息的预警和处理,满足药品监管工作需要。

2药品电子监管码

电子监管码篇4

山东鲁信天一印务有限公司董事长 朱立和

GSP新规刚时,许多药包印刷企业表现出些许恐慌,以为药品追溯不再采用电子监管码,而是采取其他替代方案。实际上,GSP新规只是去除了有关电子监管码的描述,增加了建立药品追溯体系的相关表达,落实了制药企业的追溯管理责任,更加强调企业的主体意识。换句话说,之前国家要求制药企业必须采用电子监管码对药品进行监管,但现在只是规定制药企业必须达到药品监管的目的,具体实现方式及过程可自行选择。

从目前来看,要想达到药品可追溯的目的,市场上还没有出现比电子监管码更合适的追溯技术。也许有人会想到二维码,但二维码本身不具备防伪功能,使用二维码实施药品追溯还需额外配置防伪系统。所以说,目前市场上大部分制药企业还在沿用电子监管码。

作为药包印刷企业,我们主要还是以满足客户需求为目的,药品追溯方式的主导权仍然掌握在制药企业手中,制药企业采取哪种追溯方式,如果通过印刷能够实现,药包印刷企业就会全力配合。例如,最初实施电子监管码时,药包印刷企业从购买相关设备到改变工艺流程,再到赋码工艺的相对成熟,其中经历了非常漫长的过程,尤其是电子监管码赋码设备的速度从刚开始应用时的速度30米/分,到现在的70~80米/分,离不开药包印刷企业的实践与反馈。

目前来看,如果制药企业没有找到更好的追溯手段来替代电子监管码,短期内药包印刷企业不会受到太大影响。但随着技术的飞速发展,未来很有可能会出现一种或几种更简单、更容易追溯、防伪效果更好的追溯手段,药包印刷企业要做的就是,随时做好准备,以满足客户需求为最终目的。

依托现有资源做好客户服务,并积极寻求新的合作模式

深圳九星印刷包装集团有限公司生产总监 周世兵

随着GSP新规的实施,这场围绕“药品电子监管码”的争论从今年2月暂停实施,到7月终于尘埃落定,这意味着电子监管码作为药品唯一的追溯形式彻底退出了GSP管理体系,后续取而代之的是药品可追溯体系的建设。药包印刷企业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解读GSP新规带来的变化。

GSP新规中,去除药品电子监管码的相关描述,但加上了“并按照国家有关要求建立药品追溯系统,实现药品可追溯”;将原“执行药品电子监管的规定”改成了“药品追溯的规定”;并直接将“满足药品电子监管的实施条件”改为“满足药品追溯的要求”。从表面上看,好像是药品电子监管码彻底退出了GSP管理体系,药品追溯体系取而代之,但其实药品电子监管码也是药品追溯手段的一种,GSP新规只是将其“唯一”的帽子摘掉了。

前几年,药品电子监管码的推广、应用使整个药品产业链上的企业都采用此监管方式,所以决定了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电子监管码是药品追溯的主要手段。

随着GSP新规的实施,药品追溯方式不再受规定限制,随着时间的推移,各类追溯方式的应用使药品追溯形式不再单一化,而是逐步向多元化转变。这对技术提供商、药包印刷企业来说,更有机会提升产品的附加值。

目前市场上的追溯方式除电子监管码外,还有电码、三期码、类似烟包自建的追溯平台等,但整体上暂未出现百花争鸣之势。受GSP新规落地时间不长,《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本身对药包更改的要求相对很严、流程审批长等因素影响,目前主要制药企业实际使用的追溯方式基本上还是药品电子监管码,很少有制药企业批量更改追溯方式。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各类资本和技术的介入以及前期电子监管码投入的软硬件进入淘汰期后,各类技术的应用将会出现井喷式发展。

GSP新规的出台对于药包印刷企业来说是挑战也是机遇,挑战在于前期固定资产的投入,后期会因会客户需求的变化而带来一定的不确定性,尤其是小型药包印刷企业,由于客户群体单一,客户需求的变化将直接影响整个设备投资是否“打水漂”。相对来说,大型药包印刷企业的客户群体较大,风险较小。机遇则在于药包追溯不再局限于使用电子监管码后,会有更多的应用方式,新的利润增长点就会出现,同时也会给大型药包印刷企业提供一个参与建立药品追溯体系的机会,真正进入药品产业链的前端,争取更多主动权和话语权,而不只是被动地根据客户需求决定投资,从而提高企业与客户之间的粘性。

作为一家大型药包印刷企业,我公司首先会依托现有的设备和技术做好电子监管码客户的服务,确保企业的发展和客户的需求在短期内不受影响。然后,我们会积极与社会上提供追溯技术的企业进行合作交流,不排除依托现有客户资源引进新技术或新平台的研究和建设,参与整个药品追溯体系的建立,从而提高企业自身的盈利能力。

电子监管码依旧是当前最主流的药品追溯方式

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副总裁 卢卫东

在GSP新规中,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将药品电子监管体系调整为药品追溯体系的规定。从政策上来讲,原来是国家强制性推进药品电子监管码,现在是国家指导性推进,企业自主按照国家政策导向实现药品追溯目标。从本质上讲,我们应思考,药品到底需不需要追溯?目前药品在整个销售、流通环节中存在哪些问题?构建药品追溯体系,对于消费者、制药企业、国家监管部门存在哪些利与弊?把这些问题理清,不难发现,无论是国家强制性推进,还是国家指导性推进,其最终目标都是一致的,都是在引导整个行业朝着规范、健康的方向发展。

为什么要建立药品追溯体系?

对于药品本身而言,安全是第一位的。在药品自身安全的情况下,为什么还要建立药品追溯体系?那是因为我国药品在销售、流通环节的监管上还存在诸多漏洞。如果每一盒药品都有一个特有的“身份证”,就能做到全程可追溯、可辨识。而且,当药品追溯在具备以上基本条件后,各渠道、各环节和各部门还可围绕这些条件挖掘更多更深层次的应用,如制药企业的渠道管理、防窜货、药品责任追溯等。由此可见,药品追溯体系的建立是非常必要的,也是消费者所乐见的。因为药品追溯体系的使用、推广、完善及普及,会使药品销售、流通环节中的诸多漏洞无所遁形,从而让消费者、制药企业真正受益。

电子监管码是当前主流的药品追溯方式

一直以来,我公司都非常关注市场上药品追溯方式的应用趋势,从目前的市场现状来看,大部分制药企业还在沿用药品电子监管体系。可见,电子监管码依旧是当前最主流的药品追溯方式。

其实,无论采用哪种追溯手段,都必须先解决以下两个问题:一是药品包装要做到一物一码;二是整个一物一码的成本要低廉,使用起来药极其方便。而一维码或二维码都可以满足以上两点要求,因为我国手机用户很多,在当前移动互联网高度发达又广泛普及的情况下,这两种方式最容易被推广,消费者使用起来非常方便,且成本非常低。

但是,制药企业自建药品追溯体系反而会带来很多问题。比如,60家制药企业,如果每家企业都建立自己的药品追溯体系,而在药店可能有很多系统是重叠的,就会形成一个不可想象的混乱局面。要想保证这些系统的统一性,最终还是需要一个信赖的第三方平台,来规范药品管理体系,优化社会资源。此外,从成本角度来考虑,制药企业自建药品追溯体系,建立一个互联网IP体系,需要从软成本、硬成本以及人员等方面进行中长期投入,这是大多企业无法长期承受的沉重负担,这其实并没有让整个社会资源得到更好的整合和优化。当然,也不排除有一些企业想要探索“一条路”出来,但最终大家必然会走向一个更加理性的轨道。因此,对于药品追溯体系的建立,还需要行业理性对待。

电子监管码篇5

叫好声自不必说,孩子们不必再仰赖洋奶粉,不仅物美价廉,而且不必托亲告友从国外邮购,采购也便捷了,是民之所愿;而让优质国产奶粉摆脱尴尬境遇,重拾丢失的市场,整顿奶业,实现产业救赎,则是国内奶业翘首所盼;对于政府来说,提振民族奶业,巩固民生基础,取信于民,更是社稷所需。

质疑声则显现出各种担忧:药品电子监管制度已经实施多年,假药仍未绝迹,更有毒胶囊蔓延整个药业,按照药品管理办法监管婴幼儿奶粉质量,就能管好奶粉吗?“严格按照”是亦步亦趋,照搬药品监管办法,还是根据奶业特点和药品监管暴露出的问题,取长补短,有所创新和提升?奶粉产业链毕竟不同于药品产业链,奶源和流通销售环节的监管怎样才能做到有力而且有效?

电子监管码因食品安全再度升温

一些人士推测,婴幼儿奶粉质量按照严格的药品管理办法监管,可以理解为是我国政府发出的食品安全监管模式调整的信号和监管力度全面升级的信号。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频发,已经严重影响了民众对政府的信任度。民以食为天,为再树政府公信力,加强食品监管也许到了较真格儿的时候了。而药品电子监管制度实施多年来,随着监管范围的逐步扩大,入网企业和监管药品种类、数量的持续扩大,政府积累了丰富的监管经验,并已成功覆盖了国家基本药物全品种。在这种背景下,在重要食品领域沿袭药品电子监管办法可谓水到渠成,而一旦在试点领域获得成功,扩大电子监管范围也许只是时间问题。

谈及“按照严格的药品管理办法监管婴幼儿奶粉质量”,就不得不先认识一下“药品电子监管”。药品电子监管采用现代信息、网络、编码技术,通过为每件最小销售包装单位的药品赋予独一无二的药监码,实施药品生产及流通过程的状态监管,实现监管部门及生产企业对药品的追溯和管理,维护药品生产企业及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具体而言,就是在政府监管层面,要求制药企业将产品身份数据上传到政府监管平台―药品电子监督管理网络,以有效加强对企业的监管,当产品出现质量问题时可做到精确查找、快速召回;对于制药企业而言,可以有效利用产品身份信息数据,实现防伪、防串货、仓储管理、市场需求把控等功能,全面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

药品电子监管为包装印刷企业带来的最大挑战就是如何利用可变信息管理和数字印刷技术实现电子监管码的印刷赋码。印刷赋码就是利用包装上的可识读条码(二维码),建立起商品与商品信息库之间的联系,从而实现对商品的生产和流通全程监控、防伪、防串货,以及溯源追责等。其用途并不仅限于政府监管网,其实目前已有不少商品生产企业在利用企业级别的监管网,通过条形码、二维码、字符编码等,实施对其商品的物流仓储管理、防伪、防串货,以及与消费者的互动。

对于婴幼儿奶粉监管新政发出的这个信号,作为食品包装提供者的包装印刷企业,你接收到了吗?印刷赋码技术是否会成为食品包装生产的必备技术?面对保障食品安全和迎接政府监管新政的双重问题,食品包装印刷企业是继续观望还是未雨绸缪?林林总总的赋码工艺和赋码技术哪款更适合自己?

赋码技术 成像方式慎选择

在商品包装上进行赋码,无非三种途径:①直接在商品包装生产线上加装赋码装置进行赋码;②将预先印刷有监管码的标签贴在包装上;③在包装盒的印制过程中进行赋码。由于第一种途径要求商品生产企业对原有的包装设备进行投资改造,在转移风险及成本控制的驱使下,目前独立包装的药监码赋码业务都是转嫁至下游的标签、包装供应商。

从药监码的赋码现状看,目前我国包装印刷企业所采用的赋码技术主要有UV喷墨印刷、水性喷墨印刷和热转印三种。为实现工业化生产,目前多数药品包装专营企业选择了喷墨印刷技术,无论水性喷墨还是UV喷墨赋码机,赋码速度都较热转印设备要快。当然,选择的喷墨头和机械结构不同,赋码速度也不同。不过,目前赋码速度也不宜太快,因为会对机械的走纸精度提出更高要求,喷墨头及墨水的成本和生产操作的难度也将随之加大。热转印赋码设备的用户虽然不是很多,但也颇受初涉赋码业务、订单量较少或不稳定,以及有塑料软包装赋码业务的包装企业青睐。

三种赋码技术各有所长,包装印刷企业需根据自己的业务特点、订单量和企业条件辩证选择。

1.UV喷墨赋码技术

UV喷墨印刷对承印材料的适应性较好,油墨固化后非常牢固,条码的品相和识读率都比较有保障。但其不足之处在于喷墨头容易堵塞,喷码容易蹭脏,而且UV油墨价格较贵,UV灯管寿命不高且价格较高,整机功率也较大,因此耗材成本、耗电量及设备维护成本较高。UV喷墨赋码设备的价格一般在200多万元以上,低于这个价格的喷墨赋码设备在生产效率、稳定性和赋码质量上都无法满足大批量生产的需要。

2.水性喷墨赋码技术

水性喷墨印刷使用的油墨较为环保,成本较低,但成像精度较低,会因洇渍而导致条码识读率较低,对承印材料的适应性也较差,不能直接在上光、覆膜后的印刷品上赋码,因此国内药品包装印刷企业采用水性喷墨赋码设备的相对少些。目前药品包装印刷企业使用的水性喷墨赋码设备的价格在100万元以上。

3.热转印赋码技术

热转印赋码较早就应用于药监码标签赋码,具有适用材质广泛、成本低廉、操作简单、打印质量和识读率较高等特点。但受转移方式限制,打印速度较低,且不适合在光洁度低的表面赋码。为解决上述问题,有企业开发了独立盒片三通道热转印赋码设备,三个打印系统同时在模切好的盒片上赋码,实际生产速度是设备运转速度的3倍,生产效率大幅提高;且由于是先印刷后赋码,包装盒表面可通过上光来提高表面光洁度。

赋码技术 工序安排有讲究

目前,纸盒包装印刷企业实施赋码作业,常见的工序安排有三类:①大张赋码后再印刷,即先采用单张纸赋码设备在空白纸张上赋码,而后再上印刷机印刷,称之为“大张先赋后印”;②印刷后大张赋码,即将印刷后的印张再输送到赋码机上完成赋码,称之为“大张先印后赋”;③印刷模切后赋码,即在完成印刷、模切后,在独立小盒上赋码,称之为“小盒赋码”。不同的赋码方式对企业现有生产流程的影响不同,对生产场地的要求不同,赋码效率、质量、成本、成品率、数据安全性等也各有差异。

1.对现有生产流程的影响

三种赋码方式中,小盒赋码对现有生产流程的影响最小,仅限于加工能力不足会延误糊盒周期。采用大张先赋后印工艺,必须保证有充足的赋码能力,否则延误的将是印刷和整个印后工序的周期。大张先印后赋对生产流程的影响则居于二者之间。

另外,大张赋码一般采用喷墨印刷技术,油墨固化时的热量不可避免地会造成印刷半成品因含水量变化而变形,加之印刷中也存在此问题,所以无论是先印后赋还是先赋后印,都会加重对模切精度的影响;而且先赋后印导致的纸张变形还会影响印刷精度。小盒赋码则不存在此类问题。

2.生产效率

大张赋码方式的生产速度一般为2000~5000印张/小时,若生产12联包装盒,则每小时产量为2.4万~6万个。小盒喷墨赋码方式的生产速度一般为2万~5万个/小时;小盒热转印赋码方式根据纸盒大小、碳带型号不同,生产速度一般为1.5万~4万个/小时。

3.生产质量及成品率

(1)输纸定位导致的赋码质量问题

赋码位置偏差会造成以下问题:其一,监管码不能识读,因为一般包装盒上留出的赋码区域都很有限,尤其是小型盒,若出现较大的赋码位置偏差,可能使监管码两侧空白区的宽度小于最小模块宽度的10倍,就会影响识读;其二,影响包装品相,无论大张赋码还是小盒赋码,输纸定位与传送偏差都是不可避免的,但大张赋码方式很容易因距离累积误差造成部分小盒赋码位置严重偏差,甚至出现赋码与印刷图案相叠的极端情况,而小盒赋码方式不存在累积误差,出现赋码位置严重偏差的情况极少。

(2)纸张变形导致的赋码质量问题

大张赋码在赋码工序要进行加热固化,纸张会因含水量变化而变形,影响印刷套准;印张经过赋码、印刷两次加热变形,还会对模切精度产生更大影响。小盒赋码则不存在上述问题。

(3)成品率

鉴于上述问题,大张赋码相对于小盒赋码,难以很好地保证赋码药盒的成品率,印品损耗会比较大,尤其是大张先赋后印。

4.数据安全性

很多不同品种的包装盒尺寸、盒型相似,大张先赋后印方式在将赋码后的纸张上机印刷时,由于纸张上只有监管码,稍一疏忽就容易出现“张冠李戴”的情况,造成监管码的数据混淆。大张先印后赋和小盒赋码方式是在印刷好的包装盒上进行赋码,操作人员能更直观地判断出监管码与包装盒的对应关系,因此为数据安全管理增添了一道保护。

5.与赋码相关的材料成本

大张赋码造成原材料成本增加的因素较多,包括空码、错码、打印品质差造成的废品;纸张变形导致套印、模切精度下降造成的废品;定位、传送误差使赋码位置偏差产生的废品;为应对废品率增加而增大加放量造成的成品过剩;赋码与印刷品种混淆导致的批量报废等。小盒赋码不存在因纸张变形造成的浪费,其他几种因素导致材料浪费的几率和数量也远远低于大张赋码。

6.占地面积

大张赋码设备占地面积较大,一般为20~30平方米,加之半成品周转及生产操作所需空间,一般一台设备需要占用60平方米以上的生产空间。相比之下,小盒赋码设备占地面积小,喷墨赋码设备一般占地十几平方米,热转印设备占地只有几平方米,所需生产空间可以少于30平方米。

保障食品安全 期待包装创新

电子监管码篇6

电子监管具有五作用

“2008年10月31日前,血液制品、疫苗、中药注射剂及第二类这4类药品的包装上须加贴药品监管码,否则一律不得销售。”4月8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宣布了这一消息。该局新闻发言人颜江瑛还宣布,今后,所有药品都将拥有“身份证”,药品包装上的监管码将在药品从生产到流通的各个环节中为其验明正身。药监局将建立全国统一的药品电子监管网络,使药品从生产、出厂、流通、运输、储存,直至配送给医疗机构的全过程,都能在药品监管部门的监控之下,以高科技手段保障公众的用药安全。

药品监管网是一个统一的覆盖全国的药品监管网络系统,其可以实现的主要功能是:

第一,使药品从生产出厂、流通、运输、储存直至配送给医疗机构全过程,都能在药品监管部门的监控之下。

第二,实时查询每一盒、每一箱、每一批重点药品生产、经营、库存以及流向情况,遇有问题时可以迅速追溯和召回。

第三,信息预警。各企业超资质生产和经营预警;药品销售数量异常预警,可以指示是否有药物滥用,或可能某种药物短时间大量售出提示可能的疾病流行预警;药品发货与收货数量和品种核实预警,及时发现药品是否流失。

第四,终端移动执法。药品监管和稽查人员可以通过移动执法系统,如通过上网,或通过手机便利地在现场适时稽查。

第五,消费者查询。可以通过网站、手机短信、拨打电话95001158或114,或者使用监管码进行终端查询。消费者可以获得的信息有:药品通用名、剂型、规格;生产企业、生产日期、生产批号、有效期;医药企业生产经营许可证、检验报告单;药品性状、使用说明、注意事项等等,如果发现问题可以与当地的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联系。

加贴药品电子监管码,企业将会增加什么样的成本?颜江瑛介绍,在药品包装上增加电子监管码有粘贴和印刷两种方式,粘贴一个电子监管码大概需要0.01元至0.02元,印刷一个电子监管码的成本则为2厘左右。这是在产品包装上的监管码。药企在产品的生产线上需要增加一个设备,通过这个设备把条码激活,进入国家药监局的监控网络。

打击网络非法卖药难度大

药品多了电子身份证之后,非法销售药品的网站会受到一定的遏制。毕竟,消费者可以通过是否有电子监管码来判断药品真假。

但相比电子监管码的推行,对非法销售网站的打击难度要大得多。

从今年3月15日以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共曝光了45家非法销售药品的网站,并移交给工业和信息化部进行处理。但中国中医科学院、美国联邦制药中国国际风湿病研究院、中国中医医学研究院肝病药物研制中心等3家被曝光的非法网站,仍能够登上。

早在2000年,就已经有非法销售药品的网站出现。2005年12月1日,国家药监局颁布的《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审批暂行规定》正式实施后,网上药品交易才开始合法化,但也仅能向消费者销售非处方药。

“经过批准可以提供互联网药品交易的服务网站14家,其中只有7家由零售企业开办的网站可以向消费者销售非处方药,其他任何从事这种行为的网站都属于非法售药。”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邵明立说。

但是,远不止7家网站在销售药品,很多医疗机构打着国字头的旗号与消费者进行药品交易。这些网站的显著特点是,公布的地址子虚乌有,但只要有人汇款买药,不论多少药,这些机构肯定能邮寄。

国家药监局有关负责人分析指出,这些非法网站的开办单位都拒绝消费者上门购买药品,而以电话订购或在线订购的方式,让消费者向指定的银行账号、邮政信箱汇款,然后向消费者邮寄“药品”;或者通过货到付款的方式,向消费者销售药品。其中,“邮寄药品”是不法分子销售假劣药品所采取的主要形式,由于供需双方不见面,消费者在上当受骗后无从投诉。

继不断曝光非法销售药品的网站名单后,国家药监局已经与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以及工商、邮政等部门展开协作,通过跟踪网站邮寄药品的方式联合打击互联网非法售药;还与银监会进行沟通,将非法售药的网站上公布的银行账号提供给银监会,进行控制。

但由于互联网的特点,监管的效果大打折扣。邵明立在今年两会期间就曾表示,由于互联网虚拟性的特点,对互联网药品信息的监管面临很大困难。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等国际机构公布的情况,在药品监管手段非常完善的发达国家,其市场上流通的药品中也有1%是假药;而在这1%中,有一半是通过互联网进行销售的。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我国互联网药品销售呈上升趋势。如何加强网络售药监管,确实是全球面临的共同难题。”颜江瑛说。

期待完整的药品安全链条

用了电子监管码的企业,为药品监管工作的长远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但是,在推进食品药品安全责任体系落实的过程中,还需要法规体系需进一步完善。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邵明立近期说了,当前食品药品监管面临的形势严峻。其主要表现是:药品市场秩序的混乱局面尚未根本扭转,安全风险仍存在于研制、生产、流通、使用等各个环节。邵明立同时透露:今年将对内地所有的药品进行再注册,以淘汰生产标准、工艺落后,存在安全隐患的药品;不能通过再注册的药品将退出市场。

此外,颜江瑛透露,中央和地方政府准备投入88亿元用于食品药品监管系统基础设施建设。其中中央政府计划投入63亿元,地方政府投入25亿元。争取利用3-5年时间,通过上述基础建设,中央级的基础设施达到与食品药品监管工作、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技术手段在国际上处于比较领先水平。

电子监管码篇7

关键词:器材库;分类管理;条形码;标准;建设背景

目前,山西省无线电监测检测设备器材库管理模式实行的是设备出入库手写登记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方式与模式较为古板,存在设备查找困难、设备附件容易丢失等漏洞。无线电监测检测设备器材库管理体系和标准体系建设是加快机关职能转变、丰富管理手段、改进管理方式与提升无线电监测检测设备监管能力的需求。《国家无线电管理规划(2016-2020年)》中明确提出,完善监管体系建设,提升无线电管理水平,提升设施智能水平,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加强事中事后监管,规范无线电监管系统的配置和使用,规范无线电发射设备和无线电管理技术设施中相关设备的管理,这就需要我们做好监测检测设备器材库管理体系建设。

1目前的管理方式及弊端

目前山西省无线电管理局及各市无线电管理局的监测检测设备器材库机房实行的是统一存放管理,随着设备的种类及数量逐年增多,在尚未形成行之有效的科学管理模式之前,器材库中设备的管理必将迎来新一轮的管理挑战。而且目前监测检测器材库中设备的存放环境过于简单,设备区域附件区混在一处,设备出入库登记还采用手写登记,这种管理方式存在很多弊端:人工调配,不能快速、准确地找到符合任务所需设备及附件;在任务量大、设备多时,设备出入库登记不够详细甚至会出现人工错误;入库时需要多人进行核对,费时费力,人力资源严重浪费且工作效率低下。

2智能管理模式是时代所趋

目前山西省各市监测站都处在购买及装修监测机房阶段,如果能将监测检测设备器材库机房装修成集现代化、智能化、标准化于一体的新型机房,不但可为工作带来便捷,更将提升无线电监测检测设备的监管能力。

2.1条形码管理模式

将设备器材库装修成一排排的货架,就像超市的货架一样,同时为每一台设备及附件编制并粘贴条形码,设备及配套附件出入库扫码即可。全程电脑操作,数据输入实行自动化采集,减少人工记录可能产生的失误(主要是抄写错误、键入错误),提升器材库数据的准确性。在此可以借鉴京东产品仓库等大型货仓的管理模式。

2.2二维码管理模式

为每一台设备量身制作二维码,扫码出入库。二维码可以对产品进行精确描述,系统可赋予设备唯一的防伪编码,设备可以被假冒复制,但二维码却是唯一的。目前,网上有各种免费的二维码制作软件。可以选择易于制作、方便快捷的软件来制作器材库设备的二维码。

2.3GPS管理模式

为每一台设备粘贴GPS标签,出入库电脑自动登记,设备是否出库使用、设备在哪里使用过、设备现在哪里,通过GPS轨迹一查便知,方便了绩效考核,也可避免人工记录可能产生的失误。

2.4以上三种模式比较

对于条形码管理模式,每月只需电脑查询即可知道哪些设备出过库、是否已经回库,全年各种设备的出库次数、出库日期均可在电脑上查到。笔者在网上查到,条形码从申请到制作,费用比较昂贵。GPS标签较便宜,淘宝网单价40元包邮,量大还可优惠。而二维码制作简单,无成本。相较前两种模式,笔者建议根据设备类型的不同,制作不同的二维码。

3设备器材库规划

3.1分区管理

根据设备器材库的实际使用面积和空间大小将设备器材库库房分为A、B、C、D区等大区域,A区为充放电区,B区为保养区,C区为维修区,D区为盘点区。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对这些区域再细化。如C区,可根据设备不同的损伤,细化为电池老化区、馈线损坏区、接触不良区、部件丢失区等小区域。

3.2根据设备的用途进行分类分区

根据设备的用途对设备器材库进行分类分区,如应急任务设备区、“黑广播”排查设备区、“考试保障”(无线电管制)设备区、伪基站排查设备区等。或者频谱分析区、测向定位区、检测区等。检测区还可分为“广播电视发射设备”检测区、“公众通信设备”检测区等。

4设备管理软件

根据笔者在网上查阅的资料,目前市面上有关设备管理的软件很多,大多数是免费的,像丫丫设备维修保养管理系统,功能就比较全。既有设备档案管理,又有设备动态管理,设备保养管理、设备维修记录、设备出入库等功能一应俱全。通过使用设备管理软件,可使设备通过多种条件查询从而为设备建立清晰的电子档案。

5设备器材库装修标准

由于设备库房内存放的是电器设备和电子设备,应该满足计算机通用机房装修标准,符合基本的防静电、防雷、防水、防潮、温控、通风等要求,配电满足要求。设备库房的装修标准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2008。内部空间装修,根据器材库内实际空间大小可装修成钢架货柜,重要设备可带锁配标签。将常用的设备放置在工作台上,不常用及贵重设备应放置在机柜内。

6设备技术资料档案管理

每一种设备在配发或采购时都会附有产品使用说明书,有的是一本书,有的是一个册子或者几页纸。这些资料极其宝贵,因为它们详细说明了如何操作设备、如何保养设备、设备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因此,对设备使用、保养、维修等各类说明书应登记造册、分类储存。同时对维修卡、保修卡应专门搜集保存。可在设备器材库中单独设立一个技术资料档案柜保存上述资料。

7形成制度并严格执行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建立科学的制度,能降低“风险”、坚持“勤政”、促进“发展”。一个单位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离不开合理的制度约束。为有效提升无线电设备器材库管理标准化,应加强对设备使用事前事中事后的监管。必须明确设备管理人员及其职责,制定制度后,一把手要高度重视并带头严格落实设备管理制度,定期开展各项制度的学习,在全单位形成良好的设备使用氛围。同时应定期开展设备清点和设备使用评估,及时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并积极借鉴好的设备器材库管理方面的经验。对此可以借鉴图书管理或档案管理方法。

8小结

山西作为中部经济欠发达省份,其设备器材库管理方法及标准不具有全国代表性,各省市应以实际建设情况和拥有设备数量,合理规划设备器材库的建设面积及内部装修。

参考文献:

[1]李建.无线电监测设备的日常管理及维护.

[2]张箭.学校图书管理工作.清镇市图书馆

[3]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计划出版社

电子监管码篇8

1.1输变电设备在线监测技术

输变电设备在线监测技术主要分为变电站、输电线路以及近年来不断发展的换流站电气设备的在线监测技术,在线监测技术是智能优化管理的重要途径。

1.2变电站电气设备在线监测技术

在输变电工程中,变电站设备监测的对象以及参数主要包括有变压器、互感器、高压断路器和氧化锌避雷器以及高压母线等。变电器绝缘安全检测技术方面一直都是研究的重点,变压器、断路器、互感器等特征信息的提取也是当今的研究热点。

1.3输变电设备综合评估技术

输变电建设设备的综合评估工作主要包括故障诊断、状态评估、故障预测、事故预警、状态检修等几个环节,主要采用换流站电气设备综合评估技术,但该技术正处于起步阶段,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1.4输变电设备全寿命周期管理技术

建立输变电设备全寿命周期管理系统,对降低整个电力项目的投资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美国最先将全寿命周期成本管理的方法应用于核电站,并且已经逐步应用于发电机、大型变压器、励磁机、低压输配电系统、仪用空气系统等。

2物联网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物联网在输变电设备中的应用,能够极大提高输变电设备的自动化和智能化程度。物联网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结构主要分为三层:感知层、网络层以及应用层。物联网在电力系统感知层中的应用,主要包括二维码标签、传感器技术等。感知层分为两个层次:通信延伸子层,通过通信网络把物理实体同虚拟网络中的网络层和应用层的终端连接到一起;感知控制子层,通过传感器技术来感知物理世界。而智能电力系统是通过感知控制子层对电网中各状态参数进行收集和整理,同时通过通信延伸子层把数据记录到物联网中。物联网在网络层中的应用,实现的主要功能是网络层和应用层之间的信息转换,分为接入网络和核心网络两种。物联网在应用层中的应用,主要作用是以电力系统的需求作为记忆,为电网提供合理的处理措施。物联网平台把信息技术和智能电力系统有效地融合到一起,这对提高电力系统智能化水平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3物联网在输变电设备管理中的应用

3.1物联网在输电设备管理中的应用

物联网通过在杆塔或电缆上装置的功能强大的传感器,实现对输电设备的实时监控,并把收集到的数据通过通信网络发送到数据中心。监控内容包括:线路故障及监测、覆冰监测、舞动监测、电缆温度的监测、振动监测、气象监测、弧垂监测等。各种类型的监测系统对收集到的各种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获得监测结果。输电设备状态检测过程中的难题是供电,目前通常采用太阳能供电,研究的方向是利用综合储能、创新发电的方式,以尽可能提高输电设备的供电能力。

3.2物联网在变电设备管理中的应用

在变电设备的实时监控应用中,物联网必须要满足变电站向着智能化方向发展的基本需要。

4输变电设备物联网关键技术

4.1一体化智能监测装置

检测技术的应用对于检测设备运行情况、实时监督其运行状态作用明显,便于及时发现设备故障,确保抢修及时。尽管如此,检测技术的应用仍然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例如监测信息交互度较低,对于复杂故障的综合性判断有所不足;监测信息庞大,但实际上的监测系统很难从整体上对这些复杂的信息进行驾驭等。为此,需建立监测体系,以实现监测工作的统一规范化,一方面需规范检测参数,使其符合指标标准;另一方面需提高监测装置适用性,保证其通用度,体满足IEC概念及标准。我国国家电网公司对监测装置的概念及技术规范重新进行了拟定,提出“智能组件”的概念。在未来,监测装置的一体化建设将会成为输变电监测工作的发展方向,其对监测体系规范化的形成将起到推进作用。

4.2编码和标识体系

电力行业编码大体可分为物资编码和设备编码。目前该领域存在着编码不统一的问题,应用角度的不同导致编码误差的情况也时有发生。另外,设备存储仓库所用条形码等编码由于识别距离局限性很容易在使用过程中受到影响,进而无法实现设备在使用寿命内的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设备信息交流与共享。

4.3通信技术

在物联网中,“物-物”、“物-人”是其最典型的两种通信方式,为联动保护设备创造了条件。以台主变压器为例,当其油温异常升高时,作为其控制器的断路器会根据实际升温情况进行自动化控制,进而报警,主变保护设备也具备这一功能,除报警外还能控制系统由台主变压器切换到备用变压器。

5结语

物联网技术是一种先进、新兴的信息技术,发展潜力巨大。将物联网技术在电力系统中合理地推广应用,有利于电力系统的智能化改造;而电力系统也为物联网技术提供了广阔的应用空间。

上一篇:药品电子监管码范文 下一篇:监管体制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