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污水范文

时间:2023-03-04 08:04:36

城市污水

城市污水范文第1篇

关键词:变速生物滤池酶促填料城市污水

studyontheperformanceofvariableratebiofilterfortreatmentofmunicipalwastewater

abstract:thefull-scaleexperimentwascarriedoutontheuseofvariableratebiofilterwithenzymaticmediumfortreatmentofmunicipalwastewater,andstudywasmadeontheeffectofhydraulicretentiontime(hrt)andtemperatureontheperformance.theresultsshowedthatatnormaltemperature,whenthemediaheightis1.5mand2.0mwithhrt>3.5hand4.9h,andthefilterhrt>9.7h,thefiltercanefficientlyremoveorganicandsuspendedmattersinwater.

keywords:variableratebiofilter;enzymaticmedium;municipalwastewater

处理城市污水是控制水污染的重要任务之一。自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以厌氧/缺氧技术为核心的城市污水处理工艺流程因具有能耗低、运行成本低、污泥产量低、管理方便等突出优点,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学者及工程界的普遍重视[1],在此结合变速生物滤池处理城市污水的生产性试验研究成果,对有关问题进行探讨。

1试验装置与方法

1.1试验装置

试验在重庆市某污水处理厂进行,该厂原采用合建式表面曝气沉淀池,而变速生物滤池是由原曝气沉淀池的曝气区改建而成,试验流程见图1。

滤池的平面尺寸为7.8m×5.95m,总高为5.7m(其中布水区为1.0m,承托层为0.35m,填料层夏季为1.5m、冬季则加至2.0m,沉淀区夏季为1.5m、冬季为1.0m,保护高为1.6m)。滤池从底部进水,上部出水,过水断面随水流方向逐渐增大。滤池中所装填料为本研究组开发的专利产品——酶促填料,其粒径为10~20mm。

1.2主要测试项目及方法

主要测试项目及方法见表1。

表1测试项目及方法项目测定方法或仪器项目测定方法或仪器

do、温度yis52型溶解氧测定仪碱度(caco3计)酸碱指示剂滴定法

流量三角堰挥发酸(vfa)比色测定法

ss103~105℃烘干重量法nh3-n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

ph值精密ph试纸或ph计tp钼锑抗分光光度法

cod、scodhach—cod测定仪so42-硫酸钡比浊法

注:scod为溶解性cod。

1.3试验过程

试验在常温下进行,分夏季和冬季两个阶段,主要考察水力停留时间和温度对滤池运行性能的影响。污水在滤池内的水力停留时间通过进水流量的改变来调节,温度则随季节而变化。

2试验结果

试验结果如表2、3,滤池运行环境参数

3结果与讨论

3.1出水水质

试验中滤池的性能主要根据cod、ss去除率等指标来评定。由表2可知,城市污水经滤池处理后的cod去除率约为40%~55%、scod约为30%~45%、ss约为60%~80%,显然滤池对悬浮物的去除效果明显好于对有机物的去除效果。滤池出水有机物浓度较高可

能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有研究表明,若将微生物增长与死亡刚好平衡时的基质浓度定义为smin,则利用恒化器培养得到25℃和35℃下乙酸在甲烷发酵过程中的smin分别为48mg/l和78mg/l[2],这从理论上指出了厌氧系统在稳定状态下所能达到的最小基质浓度,而这仅仅是单一基质情况得出的结论,实际过程中污水含有多种基质,每一种微生物都有其各自的smin,这样出水基质浓度将大于或等于所有单一基质smin中的最大值,从而导致较高的出水cod浓度和较低的去除率,这是由厌氧/缺氧降解机理所决定的。

就滤池本身而言,有许多研究者认为在稳定运行的厌氧滤池中,废水中很大一部分有机物是由填料间隙滞留的悬浮微生物去除的。song分别采用交叉流式和管流式塑料波纹孔板作滤池填料试验,结果表明[3]填料的比表面积增加60%而cod去除率仅提高2%。young的看法与此一致,并指出在有机负荷较高[12~16kgcod/(m3·d)]的af中,填料间隙悬浮微生物所去除的有机物占总去除率的1/2左右[4]。同时,在af反应器中还有颗粒污泥存在,这已为不少研究者所证实,如young和mccarty发现上升气流的作用使污泥微粒结成颗粒状,易于沉淀和吸附有机物[5]。钱易等用af处理生活污水的试验也发现部分悬浮污泥的颗粒化现象[6]。由此可见,在af反应器中填料间隙滞留的悬浮颗粒污泥对有机物的降解有重要贡献,而本试验中由于滤池在运行中要定期排泥,反应器中的悬浮微生物较少,故颗粒污泥可能尚未形成,这对滤池的性能有一定影响。

此外,多数文献报道滤池填料的装填厚度至少应满足2m的最低要求[4]。考虑到填料价格较贵,若能减小填料层的厚度而又能有效处理城市污水,则将大大减少滤池的基建投资,有利于滤池的推广应用,所以试验时先在滤池中装填1.5m的填料,夏季运行阶段结束后将填料层厚度增至2.0m。

3.2水力停留时间(hrt)的影响

在厌氧/缺氧污水处理技术中,hrt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参数,它的大小直接影响反应器的运行效果和反应器容积的确定。在处理城市污水时,hrt更是一个起限制作用的因素。当污泥浓度基本稳定时,hrt越长,有机物与微生物接触越充分,有机物的降解就越彻底,去除率也就越高,但为了减少反应器容积以降低构筑物造价和占地面积,又必须尽量缩短hrt。本试验考察了hrt对变速生物滤池反应器处理效果的影响(见图3),以期得到最合适的hrt。

由表2和图3可知,hrt对有机物去除的影响表现为反应器对cod、scod去除率随hrt的减少而降低。当填料层高度为1.5m和2.0m、对应的hrt填1.5和hrt填2.0分别为8.6h和12.1h(滤池hrt滤为23.7h)时,cod去除率最高(分别为49.5%和55.8%);此后hrt逐渐减少,cod去除率逐渐降低。当hrt填1.5和hrt填2.0分别减少到3.5h和4.9h(即hrt滤减少到9.7h)时,cod去除率降至41.0%和46.4%,此时hrt填1.5和hrt填2.0分别减小了5.1h和7.2h(hrt滤减小了14.0h),而相应的cod去除率只下降8.5%和9.4%,表明在此工况下滤池的性能可保持相当的稳定性;当hrt填1.5和hrt填2.0分别减少至2.8h和3.9h(hrt滤减少至7.6h)时,尽管hrt填1.5和hrt填2.0分别只减小0.7h和1.0h(hrt滤只减小2.1h),但相应的cod去除率却降低了3.7%和5.9%,表明此时的反应器运行趋于不稳定状态。scod去除率随hrt的变化与上述cod去除率变化情况类似。由此可见,在hrt达到一定值后采用较长的hrt对提高反应器处理效率的贡献不大,但会造成反应器的容积增加较多,所以在实际应用中通常采用较小的hrt以获得尽可能大的处理能力。就本试验而言,在填料层高度为1.5m或2.0m的情况下滤池hrt采用9.7h较为理想。

鉴于hrt是影响生物滤池去除有机物的最主要参数之一,且由图3可知滤池填料层hrt与scod去除率e之间呈较好的相关性,故对之进行乘幂形式的回归,回归曲线见图4。

对回归公式进行整理后得到如下两式,夏季时:

e=100[1-0.8221(hrt)-0.126]

r2=0.9377

冬季时:

e=100[1-0.8166(hrt)-0.253]

r2=0.9673

将上述两式改写成一般形式:

e=100[1-sk(hrt)-m]

式中e——scod去除率,%

hrt——填料层水力停留时间,h

sk、m——与填料的种类和反应器结构有关的系统参数(夏季sk=0.822、m=0.126,冬季sk=0.817、m=0.253)

该式形式简单、计算方便,可预测填料层在hrt不同时对溶解性有机物的去除率,且具有一定的准确性和实用性。

滤池运行期间,随着hrt逐渐减小、水量逐渐增大,进水cod和ss也逐渐增大,这主要是由于初沉池出水需流经长达20m多的连接渠道方可进入滤池,而渠道的设计通过流量较大,进入滤池的水量相对较小,加之滤池进水渠处的三角堰具有阻流作用(三角堰零刻度处距渠底约有10cm),使得渠中底部水流变得较为平缓,初沉池出水中的悬浮物逐渐沉积在渠底,滤池进水的cod和ss均有所下降,但随着水量增加、流速增大,沉积在渠底的悬浮物减少,cod和ss也就逐渐增大。当流量达到382.5m3/d时,流速的影响已经很小,滤池进水cod和ss与初沉池出水接近。此外,夏季滤池进水cod和ss值较冬季低,这主要是由于冬季用水量小于夏季用水量所致。

试验中发现,滤池出水ss随运行延续时间的增加而明显增加,这一结果主要由两方面因素造成:一是随着hrt缩短和流量增加,水力负荷有所提高,气体产量也有所增大,增强了对悬浮污泥的搅动和对生物膜的冲刷作用,部分污泥被带到反应器上部,逐渐随水流冲出(这一现象在负荷改变初期尤为明显,随着滤池运行逐渐趋于稳定,由此造成的影响也就有所减小);二是随滤池运行时段的延续,大量的悬浮物被截留在填料层底部,且随着悬浮物的增多逐渐沿填料层上移,使得穿透填料层的悬浮物也逐渐增加。一般情况下,滤池稳定运行2~4个月左右后的出水ss有较大增加,ss去除率明显下降,表明滤池填料层需进行冲洗。

3.3温度的影响

温度对所有微生物的生命活动都有很大影响,与好氧微生物相比,厌氧微生物对温度更为敏感,迄今大多数厌氧/缺氧反应器在中温范围运行,且以30~40℃最为常见。在中温范围内,一般温度每升高10℃,反应速度约增加一倍[7]。本试验中,夏季水温比冬季水温高10℃左右,在冬季温度较低时滤池出水的cod和scod明显升高,其平均值分别增加98.3mg/l和39.6mg/l。但由于滤池进水有机物浓度较高,故冬季对cod和scod的去除率与夏季相比反而有所升高,表明冬季温度较低时滤池仍具有较好的处理效果,这一方面是因为填料层厚度增加了0.5m,另一方面可能是反应器中积累了较多的污泥(生物量较大)从而弥补了微生物在温度较低时活性的降低。同时,夏季滤池进水有机物浓度较低,滤池对有机物的降解能力没有充分发挥出来,使有机物的去除率偏低。

在冬季温度较低时滤池出水ss也显著升高,这主要是由于随水温降低水的粘滞度增大(由stocks公式可知,相同大小的悬浮颗粒在水温下降时,其沉降速度相应减小),而从物理化学角度讲,过滤属于表面沉淀,故出水ss值升高。

3.4滤池中n、p和硫酸盐的改变

n和p是植物营养素,大量的有机物和n、p排入水体会使水体环境的污染和富营养化日益严重,而硫酸盐对污水厌氧处理有重要的影响,因此本试验考察了滤池中这三者的变化情况。

滤池对p约有20%的去除率,且水中p含量沿滤池高度方向逐渐降低,这可能是沉淀除p和同化除p的共同结果。变速生物滤池中接近推流的流态、较长的hrt和1.5~2.0m厚度的填料层都有利于沉淀除p,估计沉淀作用除p占总去除率的比例较大。当然,p也可通过进入细菌细胞组织而被去除,其去除量取决于微生物机体生长对p的需求和污泥净产量。在厌氧/缺氧工艺中,污泥的净产率是很低的,因此微生物合成所消耗的p不是滤池除p的主要途径。

滤池出水的nh3-n浓度较进水略有增加。在厌氧过程中,氨基酸、蛋白质和其他含氮有机物可通过加氢还原等途径分解成氨和另一种不含氮有机物,使反应器中nh3-n浓度上升,故出水nh3-n浓度有所升高,这与文献[6]、[8]的结论是一致的。

在厌氧/缺氧生物处理过程中,少量的硫酸盐或硫化物是有益的,但当污水中硫酸盐含量过高时,会对厌氧生物处理产生严重的抑制作用,具体表现为srb(硫酸盐还原菌)与mpb(产甲烷菌)争夺乙酸和h2而产生的基质竞争性抑制作用,以及硫酸盐还原产物—硫化物对mpb的毒害作用而导致的次级抑制[9]。由表3可知,与有机物的去除相比,滤池对硫酸盐的去除率相当高(约为60%),据此推断城市污水中大量硫酸盐的存在对滤池去除有机物的性能有一定影响。

3.5ph、vfa、碱度的影响

试验期间,滤池进、出水ph值在6.5~7.4之间(未出现大的波动),出水vfa浓度较进水有所降低,出水碱度有所增加。滤池中vfa的降低和碱度的升高实际上是生化过程中产生的酸碱中和的结果,碱度表明了反应器系统的缓冲能力。有资料认为[10]:用vfa与碱度的比值可较好地反映系统的缓冲能力,当两者之比<0.4时,系统缓冲能力强,能适应vfa一定程度的波动,ph值变化不大;当两者之比在0.4~0.8之间时,说明系统缺乏缓冲能力;当两者之比>0.8时,表明反应器即将发生酸化现象。本试验滤池中vfa介于8~122mg/l,碱度在320mg/l左右,酸碱度之比近似介于0.03~0.38,这表明系统缓冲能力足以中和反应过程中形成的挥发酸,使滤池ph值维持在中性范围内,可保证反应器的正常运行。

4结论

①变速生物滤池在水温为9~26℃条件下处理城市污水,cod去除率可达40%~55%,scod去除率可达30%~45%,ss去除率可达60%~80%。冬季温度较低时,滤池出水cod和ss升高,但仍具有较好的处理效果,表明滤池在冬季温度下仍可正常运行。

②hrt对变速生物滤池性能有重要影响,cod和ss去除率均随hrt的减少而降低。当hrt填1.5和hrt填2.0分别为3.5h和4.9h(滤池hrt滤为9.7h)以上时,cod去除率较稳定;当hrt填1.5和hrt填2.0分别降至2.8h和3.9h(滤池hrt滤降至7.6h)以下时,cod去除率显著下降,滤池运行性能趋于不稳定。本试验在填料层厚为1.5m或2.0m的情况下,滤池hrt控制在9.7h以上。

③变速生物滤池对p有一定的去除效果,对硫酸盐有高达60%的去除率,但出水nh3-n浓度略有升高。

④变速生物滤池运行期间的ph值始终保持中性,表明系统缓冲性能良好。

⑤以变速生物滤池为主要工艺的城市污水处理系统具有能耗少、运行费用低、管理简便、处理效果较好等优点,但由于滤池处理后出水水质不能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排放标准要求,故需考虑适当的后处理。

参考文献:

[1]胡启春.国外厌氧处理城镇生活污水的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j].中国沼气,1998,16(2):11-15.

[2]国家环境保护局.低浓度污水厌氧—水解处理工艺[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1.

[3]joo-hwatay,kuan-yeowshow,etal.effectsofmediacharacteristicsonperformanceofupflowanaerobicpacked-bedreactors[j].enveng,1996,(6):469-476.

[4]jamescyoung,byungsyang.designconsiderationsforfull-scaleanaerobicfilters[j].jwpcf,1989,61(9):1576-1587.

[5]jamesc,perrylmccarty.theanaerobicfilterforwastetreatment[j].jwpcf,1969,41(5):r160-r173.

[6]钱易,王凤芹.常温下厌氧滤池处理生活污水的试验研究[j].给水排水,1994,20(1):24-27.

[7]贺延龄.废水的厌氧生物处理[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8.

[8]hakobayashi,mkstenstrom,etal.treatmentoflowstrengthdomesticwastewaterusingtheanaerobicfilter[j].watres,1993,17(8):903-909.

[9]左剑恶,胡纪萃.含硫酸盐有机废水的厌氧生物处理[j].环境科学,1991,12(3):67-71.

城市污水范文第2篇

清盈盈的水,何时见

据经合组织(OECD)的《中国环境绩效评估》报告显示,中国河流有1/3河段处于“严重污染”状态。作为首善之区,北京的众多河流也难逃污染厄运。北京五大水系永定河、蓟运河、北运河、大清河、潮白河,如今均受到不同程度污染。

2012年12月8日,《经济》记者与达尔问自然求知社的志愿者一同来到北京市海淀区颐和园公园南门,沿着昆玉河河道开始每周一次的“走水”活动。“走水”活动,又称“乐水行”,由达尔问自然求知社发起,利用每个周末的时间,组织当地的环保专家,带领当地的志愿者,考察北京的水环境,记录当地的“水自然”变化轨迹。今年已经63岁的志愿者张祥老人告诉记者,在他从事“走水”活动的6年中,昆玉河作为京密引水渠下游的饮用水人工渠,是污水处理做得最好的。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作为北运河水系支流的清河却是污染重灾区。达尔问自然求知社一名陈姓志愿者告诉记者,清河是他参加“走水”活动以来,所见过的污染程度最为严重的河道之一。乘车经过此地的居民甚至以“不用担心坐过站,闻到臭味就到家了”为玩笑,调侃清河污染之重。不仅如此,河道内不断滋生的寄生虫,更是令附近居民叫苦不迭。为此,《经济》记者专门乘车到达北京市海淀区清河南镇站,沿清河中游探寻究竟。

清河发源于北京市海淀区碧云寺,流经朝阳与昌平两区,在顺义汇入温榆河,全长达23.6公里。清河与通惠河、凉水河等河流共同汇入北运河,这三条河流的河道周边都分布着众多排污口,大量流出的污水未经处理便排入河道中,造成河水污染严重,水质恶劣。随着生产、制造厂纷纷撤离北京,生活污水已成为北京市水体污染的主要来源,其排污量大、分布广、排污口小而不易察觉的特点使治理难度不断加大。在记者沿清河中游途中观察发现,每走一段路河岸两边都会伸出几个大大小小的排污口,里面流出的污水不仅颜色浑浊,而且冒着滚滚的白烟,不用靠近,便能闻到阵阵恶臭。河道内,各类生活垃圾漂浮在水面之上,令人不忍目睹。据张祥介绍,清河河道内多数排污口为附近小区或工地私建污水管道,未经处理便排入清河,而由清河污水处理厂处理过后排放污水的管道仅为一条,流入河道内与其他污水混合,未见任何功效。

有类似遭遇的河道,在北京不止清河一条。《经济》记者调查发现,同属北运河水系支流的凉水河也面临着“污水难治”的问题。对此,北京市海淀区水务局相关负责人赖先生告知《经济》记者,污水治理牵扯北京市诸多行政单位,虽然群众反映多,但至今仍未解决,他建议记者向北京市水务局反映。在致电北京市水务局后,相关负责人给出的结论大同小异,认为城市污水排放与处理问题与市政规划密切相关,牵一发而动全身,“并非您着急就能解决的”。

污水难治,原因何在

“十二五”期间,全国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建设规划投资近4300亿元,其中,各类设施建设投资4271亿元,将分别用于完善和新建管网、新增城镇污水处理能力、升级改造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设施建设以及再生水利用设施建设。目前我国主要城市的污水处理率是77.5%,北京市污水处理率已高达94%,居全国首位。《北京市“十二五”水资源保护及利用规划》也将安排水务建设项目284项,总投资约达1000亿元。在财政、政策双扶持的优势背景下,城市污水治理举步维艰原因何在?

就清河而言,北京市政府的整治力度从未松懈。自上世纪90年代起,政府已对清河进行了3次大规模治理:1990年北京亚运会前,清河上游毛纺厂的搬出;2002年,北京市政府斥资7.17亿元,花费两年时间建成清河污水处理厂;2008年北京奥运会前,北京市政府对河流两岸进行景观美化。然而“三治三污”,令人百思不得其解。人口压力不断增长、前期规划不够到位、监管力度亟待加强其中原因,专家、学者各执一词。

对此,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教授郑少奎接受《经济》记者采访时认为,合理制定污水排放标准并严格执行是当务之急。排放的污水中,污染物主要包括有机物(以化学需氧量COD计)、氮、磷等。目前通过采用先进技术,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已经基本达标。但氮、磷污染物的处理依旧存在问题,其原因为:氮以总氮作为排放标准,其浓度应控制在10mg/L,是一个很难达到的标准,目前我国有些地表饮用水总氮含量甚至趋近于此。并且,氮的形态多样,因此,除对现有的氨氮制定排放标准外,也应补充亚硝氮、硝氮的排放标准。此外,磷的化学形态比较稳定,在水中不易被吸收或溶解,因而必须通过污水处理将其削减至足够低的浓度才能保障水环境的安全。目前,我国磷含量标准控制在0.5mg/L,远远低于国际标准(0.1mg/L)。而这两种因素造成城市污水经处理后,仍旧保留了相当量的污染物质,造成河道污水内各类寄生虫滋生。目前,在技术处理方面,我国能实现将氮、磷含量标准控制与国际接轨,但因成本问题,始终未见推行。

此外,全国各地对水质标准执行力的不到位也是造成污水处理屡治不止的原因之一。除北京等一线城市外,国内其他省市并未严格按照污水排放标准进行污水处理,比如:河北省白洋淀周边某市,城市污水只进行化学需氧量的排查与处理,富含氮、磷的处理出水直接排入“府河”。“华北地区是个大漏斗,地下水资源不足,当地百姓争相采用这些‘免费’污水浇地,已经不够了,谁还要来处理。”在与当地相关部门交涉后,郑少奎得到这样的答复。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正如南宋诗人朱熹所言,流水不腐。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陈求稳教授认为,水系只有连续才呈现出水之美,水只有活起来才能保持生命力。现在,由于生态用水的减少,各个还称得上自然水面的地方,都采取自保的办法,用“防漏”的高闸厚板把自家水封闭在领地之内,造成水循环的断裂。北京市内就以死水、臭水沟常见,生活区在上游,污水处理厂位于下游,城中多条纵横交错的道路将河流截断,地下水没有补给,造成北京市内不见活水。“这与地下管道的铺设有关,我们只铺设了向污水处理厂传送污水的管道,但经污水处理厂处理过后的中水却没有管道可以回流至上流并补充北京地区地下水,只能白白流入北京市下游地区,无法利用。”郑少奎教授说。

城市治理污水的出路

郑少奎向《经济》记者表示,治污的出路关键在于以下4个方面:

第一,节水。在人均需水量如此庞大的今天,北京市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300立方米,为全国人均的1/8,世界人均的1/30,不到国际公认缺水下限1000立方米的1/3。在水资源如此短缺的情况下,城市污水排放量却居高不下。截至2011年,全市废水排放量为10.10亿吨,污水排放量之大,令人咋舌,究其原因,是节水工作的不到位。据了解,全国性的阶梯水价方案正在紧锣密鼓的制定中,而广西、湖北、辽宁、北京等省区市,也开始进行阶梯水价规划和调整。“治污的根源在于节水,阶梯水价让人们不得不节约用水,也是减少污水排放的一个有效途径。”郑少奎说。

第二,加大铺设污水管网。完善的下水道设施和污水管网,是改善城市污水排放的根本措施之一,必须下定决心、花大量经费用于改造城市污水管道。目前,北京市老旧城区内的污水排放管网铺设存在很大漏洞,诸多小区在建设之初,因错误估计入住居民数量,管网铺设数量不足或甚至未铺设污水管网,造成大量污水的乱排乱放。“新城区在污水管网设计与铺设方面做得不错,今后在老旧城区的改造过程中,也应将大量污水管道设计铺设其中。”郑少奎说。

第三,新技术加强污水处理。据北京市水务局数据显示,2012年第三季度北京市再生水回用量高达7643万立方米。北京排水集团供给的奥林匹克公园、奥运中心用水,以及工业冷却、道路降尘、市政用水、农业灌溉、洗车和冲厕等方面,为污水该流向何处指明了方向。郑少奎介绍,在城市污水处理中,除磷多用沉淀技术,但其成本过高。目前,已经投入使用的技术为“再生水技术双膜法”,即污水通过第一道微滤做预处理,此后,再通过反渗透做后处理,该技术应用广泛,经处理后做工业用水,北京燕山石化现已广泛使用。同时,北京市亦庄开发区也通过该技术将城市污水再生,水质极高,并应用于开发区的工业生产。

城市污水范文第3篇

城市污水利用――新型供暖技术

新年以来的持续降温,使太原的室外温度骤然下降。而山西省实验中学新校区的教室内却温暖如春,墙上挂着的温度计清晰地显示室内温度23℃。“我们这儿取暖,既不烧煤、也不用气,更不用传统的空调,你能猜得到用什么吗?”高中部的李老师先卖了个关子,然后轻轻跺了跺脚,“就是从我们脚下流过的生活污水。我们这里采用了污水源热泵技术,不仅能够取暖,还能够制冷,被我们形象地称为‘地热空调’。”

其实,早在2008年,山西省实验中学新校区就在太原市率先采用水源热泵供热系统实现了区域供热,仅靠13眼井,就能满足近10万平方米的供暖所需。用此系统,每年可节约标准煤1833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4528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37吨,减少粉尘排放18吨。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一举三得。

此外,据了解,哈尔滨地区、北京地区等也已在不同的范围内采用了原生污水源热泵供暖系统,均节能环保,运营费用低,深受大家欢迎。

其实,不光是水源热泵技术具有节能环保等优势,使用太阳能、污水热、土壤热等可再生能源来供热同样具有优势。再以国瑞苑污水源热泵示范项目为例。该项目所在地正好位于太原市平阳路城市污水主干涵经过路段,水温年平均在16℃~18℃,通过一根直径900mm的支管将污水引到热泵机房,可同时解决20万平方米建筑物的制冷供热问题,其运行费用为:冬季3.2元/月,平方米,夏季2.5元/月/平方米(以一期办公楼3.1万平方米的实测数据测算出的运行费用),均低于太原市现行的集中供热、供冷收费标准。

目前,太原市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面积已达到300多万平方米,以后每年将增加500万平方米,到2012年,太原市可再生能源供热可达到1508万平方米,超过目前集中供热面积的三分之一。如按每平方米一个采暖期需要燃烧35公斤标准煤计算,每个采暖期可以节约标准煤45万吨以上。这将从根本上解决太原市供热能力滞后、供热不安全等问题,适应城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需要。

污水源热泵技术优势明显

污水源热泵具有热量输出稳定、coP值高、换热效果好、机组结构紧凑等优点,是实现污水资源化的有效途径。污水源热泵比燃煤锅炉环保,污染物的排放比空气源热泵减少40%以上,比电供热减少70%以上。它节省能源,比电锅炉加热节省23%以上的电能,比燃煤锅炉节省12%以上的燃料。

从设备投资方面看:在计增容费的情况下,污水热能利用系统最少。为地下水水源热泵系统的84.10%,为燃气+空冷空调系统的77.08%;在不计增容费的情况下,污水热能利用系统的设备投资为地下水水源热泵系统的81.32%,为燃气+空冷空调系统的227.08%。

从年运行费用上看:燃气+空冷空调系统的运行费用最高,AT水水源热泵系统次之,污水水源热泵系统为最低。3种供能方式的年运行成本以污水热能系统最低,仅为燃气+空冷空调系统的46.19%,为地下水水源热泵系统的72.50%。在投资有效期内(按20年考虑),综合比较3种方案的费用,污水水源热泵系统的总运行费用大约是地下水水源热泵系统的70%左右,是燃气+空冷空调系统运行费用的45%左右。由此可见,污水水源热泵系统比其他两方案更具经济性。总的来说,污水热能利用系统的经济性是十分显著的。

污水源热泵系统市场潜力巨大

污水源热泵系统是我国当前各类热泵技术中发展和应用前景最被看好的一种。其原理十分简单,通过中介水和污水专用的换热器从污水中换取热量,带有热量的中介水进^蒸发器后,热量被制冷剂吸收,中介水通过循环泵动力在蒸发器和换热器之间循环。

污水作为这类热泵系统冷热源的关键,在这里被定义为工业废水与生活污水的总和。虽然,污水在普通人看来是一种“利用意义不大的脏水”,但是在专家眼中,它却是一种“宝贝”、一种城市中非常难得的可再生性清洁能源。

据介绍,使用原生污水(市政干渠污水)与污水处理厂的二级出水作为冷热源时,有以下特点城市污水量占城市供水量的80%以上,数量可观:城市污水水温相对较高且随季节变化幅度较小,通常在10℃以内,具有冬暖夏凉的特性:温度全年浮动在10℃~25℃之间,适合暖通空调系统冬夏两用;供暖时水温较地下水温高3℃~5℃,制冷时较空气温度低10℃~15℃:城市污水热能分布与人口及城市工业化程度基本成正比,将城市污水作为一种新能源,在优化能源结构的同时,还能有效缓解能源缺乏及分布不均匀的问题;污水作为一种载热水体,其热容量大,相对空气源、土壤源而言,换热设备具有更高的传热系数,使得热泵系统运行效率提升;城市污水较空气源、地下水源、土壤源以及其他离建筑物较远的冷热源更具经济价值,体现为系统的初投资相对较低,即便与常规冷热源系统相比,初投资也要低很多。

城市污水范文第4篇

关键词: 污水处理; 再生利用; 存在问题; 发展战略

1前言

城市污水是水量稳定、供给可靠的一种潜在水资源,城市污水的再生利用是开源节流、减轻水体污染程度、改善生态环境、解决城市缺水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

目前,我国再生水的用途有以下方面: 城市、工业、农业、环境娱乐和补充水源水等。具体用途为: ①环境娱乐性用水主要为形成娱乐性或观赏性湖泊等; ②再生水用于城市杂用的有: 绿化用水、冲洗车辆用水、浇洒道路用水、厕所冲洗水、建筑施工和消防用水; ③再生水用于农业可以采用直接灌溉和排至灌溉渠或自然水体进行间接回用两种方式; 农业用水需求量大,水质要求一般也不高,是污水再生利用产业的主要需求者之一。一般经二级处理的城市污水出水水质都能达到或超过农业灌溉用水标准。再生水用于工业包含两方面: 工业利用再生的城市污水和工业废水的内部循环。再生水可用于量大面广的冷却水、洗涤冲洗用水及其它工艺低质用水,因此它最适合冶金、电力、石油化工、煤化工等工业部门的利用。娱乐用水又可以分为主要接触和次要接触两大类。主要接触是指人体同水的接触是长时间的和直接的,并且有吸入的可能,比如游泳; 次要接触是指诸如划船、钓鱼和进行观赏等活动,一般情况下并无浸水的可能。污水再生利用的其它方式还包括防止地面沉降的地下水回灌、饮用型回用及补充地下水储量。同时,城市污水处理后的水也可看作是水文循环的组成部分,将合乎质量要求的出水排放到河流水体中,使河流水体能维持或变成供下游使用的水源,不仅经济可行,而且可减少风险并发挥河流自净能力。

2城市污水处理与再生利用的规划分析

城市污水处理与再生利用设施的设计建设,应依据城市总体规划和水环境规划、水资源综合利用规划以及城市排水专业规划的要求,做到规划先行,合理确定污水处理与再生利用设施的布局和设计规模,并优先安排城市

污水收集系统的建设。城市污水处理厂的规划设计,要根据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目标、城市地理地质环境、受纳水体功能与交换能力、污水排放量和污水再生利用等因素,选择厂址,确定建设规模、处理程度和工艺流程,力求布点合理、位置适当、规模适度。城市污水的处理与再用方式应根据本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自然环境条件及地理位置等因素,合理选择。城市污水处理工艺选择的水质因素进水水质水量特性和出水水质标准的确定是城市污水处理工艺选择的关键环节,也是我国当前城市污水处理工程设计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城市污水管网的完善,对城市污水处理厂设计规模和设计水质的确定至关重要,目前我国大多数城市管网不配套,造成城市污水处理规模和水质难以合理确定,投入运行后实际值与设计值往往相差较大,效能难以充分发挥。

因此,污水处理技术政策中要求,应切合实际地确定污水进水水质,优化工艺设计参数。必须对污水的现状水质特性、污染物构成进行详细调查或测定,作出合理的分析预测。在水质构成复杂或特殊时,应进行污水处理工艺的动态试验,必要时应开展中试研究。积极审慎地采用高效经济的新工艺,对在国内首次应用的新工艺,必须经过中试和生产性试验,提供可靠设计参数后再进行应用。

3城市污水处理技术

城市污水处理技术就是利用各种设施设备和工艺技术,将污水所含的污染物质从水中分离去除,使有害的物质转化为无害的物质、有用的物质,水则得到净化,并使资 源得到充分利用。

城市污水处理技术通常有物理处理技术、化学处理技术、物理化学处理技术、生物处理技术等。 典型的物理处理技术在城市污水处理中应用的有沉淀技术、过滤技术、气浮技术等。 典型的化学处理技术和物理化学处理技术有中和、加药混凝、离子交换等。 典型的生物处理技术有好氧牲氧化分解和厌氧生物发酵技术。

4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发展战略

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发展战略在中国的推行,必须从技术、经济、产业、规划管理、公众安全等各个方面进行充分准备,这样才能在战略实施过程中,从容面对可能遇到的障碍。

4. 1在城市水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中纳入污水再生利用

改变当前把集中式污水系统作为城市水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唯一选择或者绝对主导选择的局面。分散式的污水系统要作为水环境管理的长期策略选择。分散式的污水系统更适合污水再生利用,也更有利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集中式的城市污水解决方案是不可持续的。因为从整体上看,这些污水处理厂不断地把营养物质和其他剩余物排入了受纳水体。如果要想对这些营养物质或者处理过的污水进行再生利用的话,就意味着巨大的输送成本投入,可能还会涉及到包含着更多管道和泵站的第三套管网体系,因为接受再生水的用户大多是远离污水处理厂址所在地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膜技术的发展,污水处理设施的装置化和小型化使得分散式的污水处理和回用得以实现。分散系统污水回用设施跟再生水用户之间距离缩短,管网费用比起集中式的系统大大降低了,从而实现污水回用系统成本的降低。

4. 2 发展模式要随着区域和时段的不同而改变

我国各个城市的水资源开发与利用状况、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状况等各方面的因素之间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异。从全国各地区对城市污水再生利用的发展模式进行分区,不仅有利于从宏观上把握全国再生水利用的方向,而且有助于更好地指导各地区和城市的污水再生利用工作。并且,如果分区还能够体现出时间上的变化趋势,那么,从空间角度看,可以对各城市在选择污水再生利用发展模式时有所指导,从时间角度看,还可以针对某一城市随时间变化进入不同分区有所指导。

4.3在城市污水处理决策中应充分考虑污水的再生利用

在我国,花费大量投资建设了城市污水处理厂,但经过处理后的再生水并没有得到充分利用,有的地区甚至还将处理后的再生水与未经处理的污水混入一起同流合污,有的地区没有将再生水合理利用却直接排入江河,造成淡水资源的浪费。因此,在城市污水处理决策中应充分考虑污水的再生利用。城市污水处理厂出水可用作农业用水、市政杂用水、工业冷却用水、工业生产用水、地下水补充等;另一方面,城市污水处理厂出水也可看作是水文循环的组成部分,将合乎质量要求的出水排放到河流水体中,使河流水休能维持或变成供下游使用的原水源,不仅经济可行,而且可减少风险并发挥河流自净能力。

在我国的城市污水处理技术政策中,提倡各类规模的污水处理设施按照经济合理和卫生安全的原则,实行污水再生利用。发展再生水在农业灌溉、绿地浇灌、城市杂用、生态恢复和工业冷却等方面的利用。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应根据用户需求和用途,合理确定用水的水量和水质。污水再生利用,可选用混凝、过滤、消毒或自然净化等深度处理技术。因此,缺水城市和水环境污染严重的地区,在规划建设远距离调水之前应积极实施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工程,同时做好非投资性或低投资性的节水减污工作。

5 体会及小结

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发展战略是以推动牡丹江市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与利用为根本目的,以遵守市场经济规律和生态规律为实施原则,以不同区域不同阶段选择不同的发展模式为实施途径,把污水再生利用的内容纳入到城市资源开发与利用规划中去,实现与给水和排水系统进行一体化的规划、设计、运行个监督管理。同时,也可看出我国推动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发展战略的本质是要建立起水的社会循环新模式。总之要想保证污水再生利用全过程中的人体健康和环境安全,必须做到以下4 点:

1) 对污水再生利用项目的各种潜在的影响予以全面评估,以保证项目设计、建设、实施和日常维护的全过程中的人体健康风险和环境风险落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2) 政府要制定污水再生利用的技术指南和水质标准,提出用于不同用途的再生水水质限值,指定最低的处理技术要求,还要设定监测频率。

3) 要建立相应的技术安全监管机制和相应的管理队伍。

4) 不断提高公众对于安全使用再生水的信心。在未来的污水再生利用发展中,对于一个具体的回用项目来说,公众能否予以接受是至关重要的。

参考文献:

[1] 建设部给水排水产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城市污水再生利用系列标准实施指南[M]. 北京: 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GB50335 - 2202 污水再生利用工程设计规范[S].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2.

城市污水范文第5篇

关键词:城市;污水处理;再生利用

Abstract: urban sewage resources control and recycling best mode should be adapted to the local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and connecting with the practice, promote domestic urban sewage reuse research progress, and gradually form and national conditions to adapt the city water cycle system virtuous society, realize the city and sewage resources recycling to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urban sewage treatment plants sewage reuse.

Key words: the city; Sewage treatment; recycling

中图分类号:[R123.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进入 21世纪以来, 世界性的水危机逐渐凸现,水资源紧缺和水环境退化已经成为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制约因素。水环境退化的控制和恢复研究是市政、 环境工程领域的前沿课题。水环境恢复与维系的基础是建立起健康的社会水循环。污水再生利用已经成为水环境恢复与水健康循环的关键环节之一。

一、城市污水再生利用的形式

污水利用的前提条件是拟再生利用的水必须符合一定要求的水质标准。因此, 水再生的处理环节通常是必不可少的。随着污水处理技术的进步,能达到一定要求的水再生处理技术在经济上的可行性重于技术上的可行性。因此, 低耗、 高效的污水处理技术及其强化、 组合应用, 成为城市污水再生利用研究的主要方向, 此外, 城市污水再生利用的环境评价、 水质标准、 优化及管理模式等也是研究的重要方面。城市污水再生利用的主要问题在于拟定适宜城市特点的再生利用方式。国内外己有许多城市污水再生利用的成功实例, 且获得了显著成效。目前的城市污水利用的有两种形式:直接利用和间接利用。 前者经过人工消毒等强化处理措施后,用于污水处理厂附近的农田和草场灌溉等,但由于受地域限制, 利用的方式和途径还比较单一, 长距离的调配不方便, 且未经过自然净化,不注意时会产生问题。后者是从整体水域来考虑,在水域上游城市产生的污水经过城市污水处理厂净化后排入下游, 回到原水域经过自然净化, 又可以为下游城市再利用, 从而实现水的社会循环。可见, 间接利用是在自然水域可承受的能力内,把水资源的自然循环和社会循环有机结合, 将水域可能造成的破坏降到最低, 是水资源再生利用的最佳途径。

二、污水处理厂污水再生利用的意义

人类认识水资源与社会发展之间紧密和不可分割的关系已有200多年的历史,但在近几十年来,水资源的严重匮乏已是全球性问题。 污水回用在发达国家已得到广泛应用,而我国污水处理产业发展进步较晚正在经历由规模小、 水平低的阶段 而且我国城市污水排放量持续增长,污水处理面临越来越繁重的任务。 能耗问题将成为城市污水处理的瓶颈,能否解决耗污水厂的能耗问题,合理进行能源分析,已经成为决定污水处理厂运行效益好坏的关键因素;能耗是否较低,也是未来新的污水处理厂可行性分析的决定性因素。

三、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措施

污水再生利用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介于给水和排水之间的一门新兴学科,需要有政策法规保障和各种有效措施。

1、正确进行污水处理厂的规划和设计

在编制各项市政专业规划时,必须同时编制污水再生利用规划,做到污水再生利用工程与其它工程同步设计、施工、验收。在编制城市道路市政管线综合时,必须预留再生水管道的位置,有条件的路段应预埋再生水管。污水处理厂和收集系统的规划要考虑废水再生利用的目标,废水的收集系统一定要跟废水处理厂同时、同步建设。再生水处理设施的布局应集中与分散相结合,既体现规模效益,又减少利用水管道的投资,对于城市再生水管道供水困难的地区,应该鼓励建设中水设施。做到规划先行,污水处理与再生利用设施的设计建设,应依据城市总体规划和水环境规划、水资源综合利用规划以及城市排水规划的要求,合理确定污水处理与再生利用设施的布局和设计规模,优先安排城市污水收集系统的建设。污水处理厂的规划设计,要根据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目标、城市地理地质环境、受纳水体功能、污水排放量和污水再生利用等因素,确定厂址、建设规模、处理程度和工艺流程,做到布点合理、规模适度。城市污水的处理与再用方式,应根据城市的经济发展、自然环境条件、地理位置等因素来选择。

2、完善法规和制度建设

首先必须制定再生水利用的强制性政策法规。要求在城市各项用水中,能够使用再生水的场合,必须强制使用再生水。制定合理的水价格体系,体现优水优价,适当拉大自来水与再生水之间的价格差,以引导市民的用水行为,体现使用再生水的经济效益,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此外应制定中水标准、中水设计和施工的法规和规范,推进城市污水资源化。例如制定再生水利用水质的标准,加强对工业废水排放进入城市下水道的水质控制,现行工业废水排放至下水道的水质标准要严格实施,要特别注意传统的污水处理工艺不可能去除物质,必须在源头予以控制。应该促进工业清洁生产,减少废水量、降低污染负荷,推进环境友好的工业、生产工艺以保障污水利用的安全性。

3、切实保障污水资源化的安全性

在城市污水再生利用过程中,安全性是非常重要的,不能只注重大力推广污水的再生利用,而不注意到保障水的安全问题。必须在绝对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将污水的处理与利用相结合,逐步提高污水的再生利用水平。

污水再生利用要特别注意防止对环境卫生的影响,防止造成传染病的可能性。如果再生水用于工业,要保证工业品的卫生质量,不能破坏工业用水系统,例如水质是否会损害工业冷却水管道系统;如果要补给饮用水源,则更要注意饮用水源的安全性;如果再生水用于农业灌溉,要保证农作物的卫生质量、田地土壤的质量、地下水的质量不受到影响。

为了避免工业废水对城市污水处理厂和再生利用设施正常运行的破坏,要建立实行城市排水许可制度,对排入城市污水收集系统的工业与商业废水的重金属、有毒有害物质含量进行严格的控制,确保城市污水处理与再生利用设施的安全有效运行。必要时,应强制要求排污企业对排入污水收集系统的废水进行一定的厂内预处理,去除废水中对生物处理具有毒害作用的物质、生物处理难去除的物质,以及影响污水再生利用的物质,使其达到规定的排放标准。

4、合理确定再生水利用途径

在城市供水中,50%~80% 是工业用水,工业用水中 80% 是水质要求不高的冷却用水,所以污水再生利用的主要对象是工业,抓住工业用水,污水再生利用才能缓解城市水资源紧张。城市利用之后的外排水再送到郊外,还可以作为农业灌溉。再生水的用途还有很多,例如市政、景观环境、地表水和地面水的补给等,在选择利用途径时要考虑到经济合理性。应该优先选择水质要求低的利用对象,使得利用前的处理程度越低越好;应该尽量缩短输水的距离,就近回收、就地利用,采取“先近后远、先易后难”的原则,逐步扩大再生水的用户和用量,以便减少建设和运行费用;应该注意选择多个利用对象,以便实现时间的供需平衡;应该努力实现地表水与地下水的联合调度,利用地下蓄水层,让净化后的再生水充分发挥其作用;按照“优水优先、一水多用、重复利用”的原则,城市草地花木浇灌、建筑施工、道路洒水、汽车冲洗等必须优先使用再生水。

城市污水资源的控制和再生利用的最佳模式应适合当地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结合实际情况, 推动国内城市污水再生利用研究的进展,逐步形成与国情相适应的城市水体良性社会循环体系,实现城市与污水资源再生利用的共同可持续发展。总之, 应加快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发展的步伐, 加大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处理设施的建设规模,使再生水作为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被更加广泛的利用在各行业,最终成为一种被社会逐渐接受的替代性水源。

参考文献:

[1] 尹琪丹. 城市污水的再生利用策略[J]. 科技资讯, 2009,(01) .

[2] 郑兴灿. 城市污水再生利用的定位与发展方向[J]. 给水排水, 2009,(02) .

城市污水范文第6篇

关键词:技术状况定量分析对策剖析

废水处理是防治水环境污染的重要技术措施之一,废水处理技术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一个地区的水环境质量。本文以我国城市污水处理情况为基础,试从排污系统建设、废水治理设施以及废水处理效果等诸方面,对其作一技术剖析评价,以便对国内外废水处理技术状况有一量化概念,为提高我国的废水处理技术水平,促进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提供技术参考。

1.排污系统建设

1.1排污管道总长度

排污系统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废水集中处理的前提。近十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城市规模的扩大,排污系统建设已初具规模。全国现有的大小城市均建有一定规模的排污系统,排污管道总长度(含污水管和雨水管,下同)已从1989年的5.45万公里上升为1998年的12.59万公里,增长了1.31倍(见图1),是1980年的5.49倍,是建国初期的12.47倍(有关数据不包括香港、澳门、台湾,下同)。

1.2排污管网密度

以城市市区面积计,1998年我国城市排污管网密度为0.075km/km2。按国家统计局的划分方法计,我国东部城市排污管网密度为0.170km/km2,中部城市为0.053km/km2,西部城市仅为0.026km/km2;其中,城市排污管网密度最高的是上海,为1.775km/km2,北京次之为0.869km/km2,分别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3.7倍和11.6倍。

1.3人均排污管道长度

按国家统计局的统计口径,以城市非农人口计,我国城市人均排污管道长度为0.63米,是1980年的2.6倍,是建国初期的4.5倍。人均排污管道长度历年变化情况见图3。

1.4比较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城市排污管网的建设尚处在很低的水平上,无论是排污管道总长度、排污管网密度,还是人均排污管道长度,均存在着较大差距。

以联邦德国为例,尽管其国土面积只是我国的1/27,但1995年其排污管道总长度已达39.50万公里,是我国的3.14倍;以辖区内全部面积计算,排污管网密度已从1979年的0.74km/km2上升到1995年的1.11km/km2;人均排污管道长度达到4.84米,其中,1992年至1995年间,每新接纳一个居民的废水,平均需新建排污管13.37米;居民接管率从1979年的84.5%上升到1995年的92.2%,即占全国人口总数92.2%的居民的生活废水已纳入排污管网,其中10万人以上的大城市居民接管率超过98%,小于2000人的村庄居民接管率也已达70%。

2.废水处理设施

2.1废水排放量

从总体上看,近十年来全国废水排放总量没有多大变化,一直维持在350亿吨左右,但生活污水所占的比例上升很快,已从1989年的28.6%提高到1998年的53.2%,超过了工业废水排放量。其中,东部、中部和西部城市生活污水排放量分别占全国生活污水排放总量的55.7%、31.2%和13.1%。

2.2废水处理规模

兴建废水治理设施是削减污染负荷,防治水环境污染的关键。为解决严重的水环境问题,近年来,我国加快了废水治理设施的建设,在工业废水处理率不断提高的同时,城市污水处理能力增长速度也较快。1998年,我国城市污水处理能力已经达到1583.3万吨/日,是1985年的10.3倍,平均每年递增19.6%。其中,东部、中部和西部城市污水处理能力分别占69.6%、19.0%和11.4%。但目前仍有江西、、青海和宁夏四个地区尚无城市污水处理能力。全国城市污水处理能力历年变化情况见图6。

2.3废水处理工艺

目前,我国共有266个城市污水处理厂投入正常运行。其中,绝大多数城市污水处理厂都采用运行稳定、操作简便、处理费用低廉的生化处理工艺,包括普通活性污泥法、接触氧化法、氧化沟法、ab法以及sbr法等,只有少数城市污水处理厂因其实际情况而选用物理或物化的方法处理废水。按废水处理能力划分,目前采用各种生化处理工艺处理的城市污水约占其处理总量的92%。

2.4废水处理率

以城市污水处理厂实际处理的生活污水量与生活污水排放总量之比,作为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来进行评价。1998年我国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仅为10.3%(见图7);其中,北京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最高,为40.3%,天津、云南次之,分别为37.2%和34.3%。从统计结果看,西部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这与云南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较高以及西部城市生活污水排放量较低有很大关系。

2.5比较

从总体上看,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尚处在起步阶段,城市污水处理率还很低。

联邦德国1898年便开始建设城镇污水处理设施,现有规模大小不等的城镇污水处理厂10390个,废水处理能力达1.506亿居民当量,相当于日处理废水3000万吨,是其全部居民生活污水排放量的1.92倍。其中,大中型污水处理厂虽仅占总数的13.1%,但其废水处理能力却达到1.24亿居民当量,占全部废水处理能力的82.1%。1995年联邦德国居民生活污水处理率已达89.0%,其中,原东、西德地区分别为70.0%和93.5%,即占全国人口总数89.0%的7269万居民的生活污水已在各类污水处理厂得到净化处理。

现在,世界各国都很重视水环境污染防治,并投入大量财力建设城镇污水处理厂,从而提高了生活污水处理率,减轻了对水体的污染。有关国家生活污水处理情况对比见图8,其中,中国为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

3.污水处理效果

3.1排水水质状况

1998年,全国266个城市污水处理厂共处理污水29.27亿吨,其中工业废水9.28亿吨。由于目前城市污水处理厂主要集中在中等以上城市,且具有一定的规模,从总体上看,运行比较稳定,处理效果较好。全年平均进水cod浓度为336.4mg/l,出水cod浓度为83.3mg/l,去除率达75.2%,削减cod74.07万吨。全国城市污水处理厂的运行成本平均为0.367元/吨污水,去除每公斤cod花费1.451元。

3.2废水深度处理

几年前,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厂的设计主要考虑的还是去除碳类有机污染物,但随着环境标准和水环境保护要求的提高,目前正逐步开展城市污水的脱氮脱磷等深度处理。所采用的方法也主要是生物脱氮和化学脱磷,但进行脱氮脱磷处理的生活污水占城市污水的比例还很低。

3.3剩余污泥处置

剩余污泥的处理也是城市污水处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目前我国处置剩余污泥的主要途径是填埋,且大多数是与城市垃圾一并进行填埋处置,只有一小部分是焚烧处理。需要指出的是,约一半以上的剩余污泥未经稳定、消化处理,这不仅使其在农林方面的利用受到限制,也增加了污泥处置的费用。

3.4比较

从总体上看,我国现有城市污水处理厂废水处理效果较好,但脱氮脱磷处理的比例低,剩余污泥的处置不够安全。

1995年,联邦德国城镇污水处理厂所排放的废水中,cod浓度小于50mg/l的占废水总量的80.1%,bod浓度小于10mg/l的占87.5%;处理后废水平均浓度为cod41mg/l、bod7mg/l,耗氧等级为1.9;营养物质浓度也很低,总氮、总磷平均浓度分别为18mg/l和1mg/l,污水处理厂尾水的排放对水体的影响已很轻微。德国历年污水处理厂排水情况见图9。

近年来,由于严格控制大气污染物的排放和填埋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欧洲各国污泥处置情况发生了一些变化,目前以填埋和农用为主,焚烧处理的比例已大幅下降。

4.对策建议

从以上剖析可见,我国城市污水处理的技术状况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而要真正解决我国的水环境污染问题,笔者认为,在城市污水处理技术方面,必须做好以下几点工作。

4.1设计规范化

目前,城市污水处理厂的设计往往以日处理污水量为主要依据,但由于污水浓度不同,同等规模的污水处理厂实际需处理的污染物量则可能相差数倍。这不仅增加了设计的工作量,不便于进行工程投资对比分析,也给污水处理能力的综合评价带来困难。因此,应以需处理的污染物量作为衡量污水处理厂规模的标准,并依此规范城市污水处理厂的设计。国家有关部门应组织力量,按处理不同的污染物量编制污水厂标准设计图集,如日处理cod5吨、10吨、25吨等不同等级的污水处理厂的标准设计,从而规范城市污水处理厂的设计,减轻具体工程的设计工作量,并为污水处理厂的运行管理创造良好条件(联邦德国在这方面有许多经验可供借鉴)。与此同时,还应注意开发适合中国国情的城市污水处理技术,即投资低、运行费用低、管理要求低的城市污水处理技术,并及时予以推广。

4.2产品标准化

产品的标准化对于推动一个行业的发展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正是由于城市污水处理厂的设计往往厂厂而异,因而不少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好多设备都是非标设备。这既增加了工程建设投资,延误了工期,也不便于设备的维修保养和更换,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环保产业的发展。因此,必须切实抓好城市污水处理厂设备的标准化工作,并着力解决城市污水处理厂主要设备的国产化问题。大到充氧、提升、搅拌、过滤等设备,小到格栅、阀门等产品都应形成系列标准,以便不同处理规模的污水处理厂挑选使用。

4.3投资多元化

我国现有的城市污水处理厂几乎都是由当地政府投资兴建的,要在较短时间内大规模地新建、扩建城市污水处理厂,从而控制和改善水环境质量,单靠地方财政的力量显然是很不够的。因此,在保证地方财政一定投入、继续做好利用外资工作的同时,应制定相关的政策,鼓励各类企业乃至个人对城市污水处理厂这个社会公益性的事业进行投资。如利用工厂企业的废水处理设施同时处理城市污水,企业投资建设所在社区的污水处理厂,房地产开发时一并完成排污管网的建设等等。

4.4运营专业化

城市污水处理厂运营管理的水平高低将直接关系到其排水水质的好差。我国现有的城市污水处理厂所处理的污水只占设计能力的3/4,一些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排水水质波动较大,这某种程度上也反映出运营管理的问题。因此,应努力提高城市污水处理厂运营管理的专业化水平。要加强对污水厂运营管理人员尤其是负责人的技术培训,提高其业务能力,要组织开展城市污水处理技术的交流和研讨,加速推广先进和成熟的技术,从而提高运营管理的总体水平。

总体而言,我国的城市污水处理起步较晚,也还存在着不少问题。但由于国家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只要我们认清形势,积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我国的城市污水处理就一定会得到长足的进步,从而逐步控制和改善水环境质量,促进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境统计年报1998,北京:1999,5

2.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1999,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99

3.国家统计局城市社会调查总队.中国城市统计年鉴1996,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96

4.berndesch,sabinethaler:abwasserentsorgungindeutschland-statistik;korrespondenzabwasser,1998,45(5)

5.statistischsbundesamt:oeffentlichwasserversorgungundabwasser-beseitigung1995;vorlaeufigeergebniss;unveroeffentlicht;oktober1997

6.dyk,c.lohaus:derzusstandderkanalisationinderbundesrepublikdeuschland;korrespondenzabwasser,1998(5)

城市污水范文第7篇

关键词:城市污水回用的方案分析

城市污水回用指的是,生活和工业污水经过处理后,作为工业,农业或市政用水的水源。城市污水中含有污染物质的水量仅占整个污水量的0.1%,其余绝大部分是可用清水,而且城市污水就近可得。水量稳定、易于收集,污水处理技术也比较成熟,将城市污水经常规处理后回用于工业是完全可行的。目前,我国城市污水的回用率还很低,但是西方发达国家已经有了许多成功的实例。美国自50年代起,即开始着手这方面的工作,据报道,美国357个城市实现了污水回用,其中回用于农业占55.3%,回用工业占40.5%;日本早在1962年就开始污水回用的实践,70年代东京、名占屋和大皈等城市就已将城市污水处理后回用于工业;前苏联莫斯科东南区设有专用的工业水系统,有36家工厂使用处理后的城市污水,每日污水回用量达5.5×105m3;南非联邦不但丁业使用再生水,而且在约翰内斯堡市,每日自来水的85%加人的是城市再生水,开创了使用污水回用到饮用水的先例。

一、城市污水的产生,主要污染物及污染特征

1、工业污染源

各种工业生产中所产生的废水排入水体就造成了工业污染源。不同的工业所产生的工业废水中所含污染物的充分有很大差异,这是由于各种工业加工的原料不同、工艺过程不同造成的。

冶金工艺所产生的废水主要有冷却水、洗涤水和冲洗水等。

轻工业所加工的原料多为农副产品,因此工业废水主要含有机质,有时还常含有大量的悬浮物质、硫化物和重金属,如汞、镉、砷等。

化学工业的产品很多,因此化学工业废水的充分也很复杂,在废水中常含有多种有害、有毒,甚至剧毒物质,如氰、酚、砷、汞等。总之,工业污染源向水体制排放大废水具有量大、面广、充分复杂的特点,是重点解决的污染源。

2、城市生活污水

城市居民聚集地区所产生的生活污水,多为洗涤水和冲刷器物所产生的污水,因此,主要由一些无毒有机物,如糖类、淀粉、纤维素、油脂、蛋白质、尿素等组成。其中含氮、磷、硫较高。此外,还伴有各种洗涤剂,这是另一类污染源,它们对人体有一定危害。在生活污水中还含有相当数量的微生物,其中一些病源体,如病菌、病毒、寄生虫等,都对人的健康有较大危害。

3、农村污水和灌溉水

农村污水和灌溉水是水体污染的主要来源。由于农田施用化学农药和化肥,灌溉后或经雨水将农药和化肥带入水体造成农药污染或富营养化。在污水灌溉区,河流、水库、地下水都会出现污染,同时也就出现土壤污染、食品污染。

4、雨水收集与利用

结合当地气候条件和住区地形、地貌确定雨水处理方案;屋面、地表雨水经收集、处理后,应达到规定的回用水质标准;优先选用暗渠收集雨水,雨水处理宜采用渗水槽系统,渗水槽内宜装填砾石或其他滤料;利用住区的绿地、水景等进行自然净化,使其满足用水对象的要求;采用多种渗透设施进行渗透净化;雨水回用系统,应设置雨水初期弃流装置;公共活动场地、人行道、露天停车场应采用透水铺装材料,以利于雨水入渗,可渗透铺装面积应不小于30%。

二、城市污水回用的可行用途

1、补充地下水:似乎有两个可能性值得评估,即(a)补充地下水,建立地下水防护堤来防止水质恶化,避免盐碱水的侵入;(b)平整地表面,补充浅含水层。这些措施的潜在性具有局限性,因为可供使用的处理水量有限,而水竞争性用途却很多。另外一个潜在性是,利用洪水期的地表水流量补充地下水。

2、中水回用:把小区产生的各种污废水及雨水进行收集再行处理达到所要求使用的水质标准,再用于小区环境用水和小区杂用水,称为中水回用。因其水质居于生活饮用水水质和允许排放污水水质标准之间,取名为"中水"。小区污水回用开辟了第二水源,降低了小区新鲜水取用量,经处理后的污水回用于小区,减少了污水的排放量,减轻了受纳水体的污染,也减少了治理环境污染的投资。所以污水回用既节约了水资源,也消除了环境污染,具有多重效益。

3、污水回用于冷却水系统:城市污水处理后,根据不同的水质情况,有的可以直接回用于工业循环冷却水系统,有的需要进一步处理后再回用

4、景观及绿化用水:废水回收的可能性是,用于(a)城市风景点的灌溉(公园、花园和道路绿化带)、补充公园的池塘来美化环境。对这些用途的水处理还要求包括二级水处理以及减少病菌等。

5、增加河流流量:在黄淮海流域,河流系统的生态价值产生了很大的变化或因污染和下游流量的减少损失很多,因此,对使用废水来调节低流量很感兴趣。但是,似乎所有可供使用的水,包括回收的废水都需要用来满足城市和农村群众的需求。

6、污水用于农田灌溉:一方面可以缓解当地的农业水资源紧缺的矛盾,另一方面,由于污水中含有丰富的氮、磷、钾等营养元素,为作物生长所必需三、城市污水再生利用的模式与发展状况

城市污水的再生利用实际上包括再生和利用两个环节,污水利用的条件是拟进行回用的水必须满足一定用途的水质要求,因此,回用处理(再生)的环节通常是必不可少的。目前的城市污水利用较多考虑的是城市污水处理厂二级处理后的出水,这种水的利用有二种形式:直接回用和间接利用。直接回用多用于污水处理厂附近的农田灌溉及草场等用水,回用的途径及方式受地域限制还比较单一,调配运转不方便,而且这种水虽然经过了人工强化处理和消毒等措施,但由于未经过一定时间的自然净化,在使用和控制不当时会产生一定的问题。间接利用是从水域的整体考虑,从水体上游取水净化供城市使用,产生的污水经城市污水处理厂净化后排入水体的下游,回归于水体(此过程构成了水的社会循环),再经过一定河段的自然净化,可为下游城市或地区利用。经处理污水的间接利用是将自然界中水的社会循环与自然循环有机结合,在水体自净容量的限度内,对水体的利用基本不会造成损害,这种方式需要从宏观上进行管理,是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途径。

国内外已有许多将净化后的城市污水应用于工业、农业、市政、渔业等的成功实例。近年来,阿根廷、智利、印度、科威特、墨西哥、秘鲁、俄罗斯等国将城市污水一级或二级处理出水应用于农业灌溉,其规模逐年扩大。日本创造了中水道系统,在建筑群内设双管供水系统,利用再生污水冲刷厕所、作冷却水、浇花园和草地、冲洗马路和汽车或作景观、消防用水,获得了显著成效。

城市污水再生利用的中心问题在于根据地区的特点拟定适宜的再利用对策。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根据其农业发达、用水量大的特点,提出的基本模式是“灌溉回用”,农业用水直接取自水源和经处理的城市污水;佛罗里达州根据其城市用水集中的特点,提出的基本模式是“非饮用回用”,大规模地实行“双管供水系统”,以自来水价格的40%将城市污水处理水供给高尔夫球场、城市绿化、以及建筑物和住宅区的中水道用水;而德克萨斯州根据自己用水的传统和水文地质特点,采用“间接回用”的模式,大规模进行污水处理水的地下回灌。以色列的城市污水处理水的主要回用出路是“农业灌溉”,但在人口集中的城市区域也进行一定规模的中水道回用。日本大部分地区利用污水处理水进行“清流复活”,这是因为该国基本上不缺水,但水资源的修复和保护是回用的重点。

采用净化后的城市污水供工农业及市政事业等多目标、多对象的回用在技术上是可行的,经济上是适宜的,对缓解城市水荒、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近10年来我国对城市污水再生利用组织科技攻关取得丰硕成果,如中小城镇和住宅小区的污水回用;城市污水净化后回用于园林绿化、市政景观、冲刷马路等;大型宾馆及娱乐场所的中水回用系统;城市污水回用于工业冷却水系统或低压锅炉补给水及工艺用水;污水回用规划、技术政策等软课题研究等。此外,还兴建了若干示范工程。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我国城市污水资源日益丰富,目前已超过500×108m3/a,如果有1%的污水回用,将对缓解北方一些重要城市的缺水起重要作用。我国是世界上13个贫水国之一,当前,我国600余座城市中有300余座缺水,有些城市水资源严重匮乏,全国城市缺水60×108m3/a,因缺水而减少的工业产值>1200亿元/a,且呈现增长之势。自2000年5月份以来,由于干旱缺水,已有150个城市先后开始实行定时限量供水,严重影响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虽然我国在利用城市污水灌溉农田方面积累了多年的实践经验和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研究基础,许多城市也实施了一些开源节流的措施,但把城市污水当作一种稳定可靠的水资源予以开发利用仍然进展不大。这中间很大程度上是认识问题,当然也有一些属于技术上或投资上的问题。

污水作为水资源回用的前提是提供适合于回用的水质,且不造成任何潜在的二次污染。目前随着水处理技术的发展,能达到一定水质的水处理技术往往不在于其技术上的可能性,而在于经济上的可行性。因此,常规污水处理工艺的强化、组合及高效、低耗能处理技术的应用,自然能源和廉价资源的开发利用,污水处理和资源回收相结合技术,已成为城市污水资源化技术研究的主流;同时,城市污水再生利用的系统及优化理论、环境风险评价、水质指标及系统管理模式等,也将成为城市污水再生利用研究的重要方面。

四、我国城市污水处理的发展现状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的城市污水排放量开始成倍增长(>500×108m3/a),而相比之下,我国的污水处理率却增长缓慢,目前还不足10%[3]。近十几年,我国城市已由解放初期的132座增加至668座,城市人口已占全国总人口的35%,预计到2010年可上升到47%,按此预测,届时城市污水量也将达到720×108m3/a。在我国现有的668个城市中,仅有123个城市有307座不同处理等级的城市污水处理厂,其中城市污水二级处理率为10%左右。全国现有17000个建制镇,绝大多数没有排水和污水处理设施。国家提出至2000年污水处理率要求达到25%,2010年达到40%。

目前,各地对城市污水的处理考虑较多的是排水管网终端的集中式处理,而对于污水流经整个城市的过程却缺少控制,尤其是在城市排水系统不健全的地区,致使一些分布于城区的沟渠水体倍受污染,日久天长这些水体也就成了名副其实的“臭水”。现在一些有条件的地区采取了“截污、清淤、引水”等治理措施,使水体在感官上有了很大的改善,但同时也破坏了水体的自净体系和功能,使水体抵抗外界污染的能力减弱。由于我国的城市排水管网较多采用的仍然是合流制管道,雨季时大量污水随雨水从截污干管的溢流井排入水体,而造成严重的污染。可见,只有在城区点源污染和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控制的前提下,才能全面实现城区的碧水目标。

五、城市污水回用的处理方法

1、补充地下水处理技术:城市污水地下回灌深度处理方法一般为传统的污水处理方法,废水处理的程度则取决于回灌的水量与水质、地下水盆地和天然地下水稀释的可能性、土壤类型、地下水深度、回灌方式、使用前在含水层中的停留时间等。确定深度处理技术需考虑废水成分、选定技术对特定废水参数的处理水平、选定地区的土壤渗滤处理效果等因素。土壤渗滤也叫土壤含水层处理,是地下回灌流程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简单、经济等特点,其费用仅为厂内设备处理达到相同水平所需费用的40%。土壤渗滤净化机理包括慢速过滤、化学沉降、吸附、离子交换、生物降解、硝化与反硝化以及消毒等。土壤渗滤是地下回灌技术的主要特征,也是确定深度处理技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污水回用的目的不同,水质标准和污水深度处理的工艺也不同。但要特别注意实现回灌前处理、土壤含水层处理、取水后再处理三者间的合理优化。

2、中水处理工艺

物理处理法--膜滤法:适用于水质变化大的情况。采用这种流程的特点是:装置紧凑,容易操作,以及受负荷变动的影响小。

膜滤法是在外力的作用下,被分离的溶液以一定的流速沿着滤膜表面流动,溶液中溶剂和低分子量物质、无机离子从高压侧透过滤膜进入低压侧,并作为滤液而排出;而溶液中高分子物质、胶体微粒及微生物等被超滤膜截留,溶液被浓缩并以浓缩形式排出。

我国有使用膜生物反应器处理生活污水的报道,经过110天的运作,均得到稳定而优质的膜过滤出水,符合杂用水水质标准。对COD的去除率可提高15%~30%。并具有较强的抗冲击负荷能力。一体式膜生物反应器中水处理系统对经预处理后的港口污水的油类去除率均保持在70%-85%。北京一个人口为2.5万的居民小区采用膜生物反应器的中水处理系统,出水水质明显高于生物接触氧化法。

物理化学法:适用于生活污水水质变化较大的情况。一般采用的方法有:砂滤、活性炭吸附、浮选、混凝沉淀等。这种流程的特点是:采用中空纤维超滤器进行处理,技术先进,结构紧凑,占地少,系统间歇运行,管理简单。

该法以紫外吸收、臭氧、活性炭吸附相组合为基本方式,与传统二级处理相比,提高了水质。意大利南部采用了紫外吸收单元给二级出水消毒,当紫外吸收的剂量为160mws/cm2时,大肠菌失去活性,回用水达到意大利的农业回用标准。西班牙水处理厂用过量的臭氧(剂量大于9mg/L)对过滤后的二级出水消毒,再用于农业灌溉。

生物处理法:适用于有机物含量较高的生活污水。一般采用活性污泥法、接触氧化法、生物转盘等生物处理方法。或是单独使用,或是几种生物处理方法组合使用,如接触氧化+生物滤池;生物滤池+活性炭吸附;转盘十砂滤等流程。这种流程具有适应水力负荷变动能力强、产生污泥量少、维护管理容易等优点。

据报道,德国采用活性污泥SBR和生物膜SBR插入到主体活性污泥反应器中脱氮,脱氮率可达90%。日本认为SBR活性污泥工艺是小型废水处理厂最有前途的工艺,适合在城市地区使用。

3、污水回用于冷却水系统

(1).微生物问题由于回用污水中的COD和氨、氮含量较高,导致微生物繁殖大幅度增加,产生生物粘泥,因此必须加大杀菌力度。传统的方法是投加氧化性杀菌剂或直接投加氯气。氧化型杀生剂的杀菌效果好,一般能解决微生物繁殖问题,具体应用中可根据水质情况决定投加量和投加频率。

(2).腐蚀问题回用污水的TDS浓度通常比新鲜水高2-5倍,电导率、CI、SO42-都高,PH较低,腐蚀程度大,所以要选择合适的水质稳定剂来控制回用水对设备的腐蚀。

(3).悬浮物问题二级处理后污水浓度较小,悬浮物主要是一些从生化曝气池带出的活性污泥。悬浮物的去除方法有两个:一是选择适当的滤料,经过过滤,可以滤除大部分悬浮物,二是加人化学剂,两种方法的结合可以去除大部分悬浮物。

在探索污水回用于循环水系统的工作中,我国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如大连污水回用示范工程,济南炼油厂污水回用项目,华能北京热电厂污水回用实践等。

4、绿化及景观用水

(1)绿化用水:采用回用水作为绿化用水,水质应达到用于灌溉的水质标准;在输水-布水系统中余氯的含量不低于0.5mg/L或更高,以清除嗅味、黏膜及细菌;采用喷灌,SS应小于30mg/l,以防喷头堵塞。

(2)景观用水:采用再生污水用做景观用水,需要脱氯,以保护水生动物。再生水应清澈、无毒、无嗅,应去除营养物,以避免藻类繁殖。水中不含有致病菌。

5、增加河流流量:

6、污水用于农田灌溉:

六、城市污水回用的经济、环境效益

1、城市污水回用的经济效益

城市污水回用与开发其他水源相比在经济上的优势:①比远距离引水便宜。其基建投资只相当于从30公里外引水,而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衡,对于西北部贫水的城市,如果从东南部水资源丰富的地区引水,引水距离至少为上百公里,甚至达到上千公里,工程是十分浩大的。②比海水淡化经济。城市污水所含杂质少于0.l%,而且可用深度处理方法加以去除,而海水则含有3.5%的溶解盐和大量有机物,其杂质含量为污水二级处理出水的35倍以上。③不仅节约了宝贵的水资源,而且节约了排污费用。目前,大部分城市污水都是直接排放人江河湖泊,不仅污染环境,而且国家要收取相应的排污费(新鲜水费为1.12元/m3,排污水费为0.15元/m3),这对于城市的发展来说也是不小的负担。以一个年产2万吨合成氨厂为例,使用处理后的污水作为循环冷却水及其他上艺用水,每年可节水300万m3,减少排污费24万元,直接经济效益100万元。再以南方某炼油厂为例,采用处理后污水作循环冷却水,可节约新鲜水32万m3/a,减少排污32万m3/a,两项节约费用40.6万元/a,除去投资费用每年可获经济效益20.6万元/a。

2、城市污水回用的环境效益

城市污水回用开辟了第二水源,减少了城市新鲜水的取用量,减轻了城市供水不足的压力和负担,缓解了供需矛盾。这对缺水城市意义更为重大。城市污水处理后的回用,减少了污水排放量:一是减轻了对水体的污染,并能使部分被污染的水逐渐更新复活;二是减少了治理环境污染的投资。节水效益明显,城市污水量大且集中,如果很好地推广使用污水回用技术,可以节省大量水质要求不高的用水消耗量。相比较于海水淡化、远距离调水,城市污水回用有着它们无法相比的环境效益;而且就目前的技术水平而言,海水淡化、远距离调水以及地下水开采也都存在着一定的不足,这也凸显出城市污水回用的优势。

七、城市污水回用存在的问题和展望

1、缺乏对污水再生利用的系统规划

目前我国尚未建立城市污水再生利用规划指标体系。在城市建设总体规划中,虽然进行了城市的供水及排水规划,但在水资源的综合利用方面缺乏统一的规划,尤其是城市污水再生利用规划,这势必会造成重复建设和决策失误。因此,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应纳入城市总体规划以及城市水资源合理分配与开发利用计划,在综合平衡、科学论证的基础上,针对城市实际情况进行总体规划,确定其应有的位置和作用。在再生水水质、使用用途、处理程度、处理流程、输水方式的选择上,要综合平衡、远近结合,既要满足功能要求和用水水质需求,又要因地制宜、经济合理。过高的目标与要求,将可能适得其反。

2、城市污水收集与处理设施建设严重滞后

城市污水的收集与处理是城市污水再生利用的重要前提条件,目前我国的城市污水管网建设严重滞后于城市发展,二级生物处理率不到15%。因此,强化城市污水管网与污水处理工程设施的建设是推动城市污水再生利用的关键。

不少地方政府对污水再生利用的认识不够,在缺水时优先考虑的是调水,而且绝大多数城市污水处理厂的规划、设计与建设目标是达标排放,往往没有考虑污水的大规模再生利用。因此,今后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建设,既要满足区域水污染控制要求与相应的排放标准,也要考虑城市污水的再生利用需求。在某些地区,可以通过开展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工作来促进污水收集与处理工程的建设与完善。

3、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技术相对落后

城市污水再生利用事业的发展必须依靠科技进步,从始至终都要有新技术、高技术的保证和支持。目前我国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技术和设备的开发难以满足快速增长的再生利用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的需求,今后城市污水再生利用的技术发展应着重于已有技术的集成化、综合整合、产业化和工程化,需要对已有技术不断改进和更新,加强新工艺、新流程、新技术和设备产品的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并注重示范性工程的研究和建设。通过工程化和生产性测试,着重解决城市污水再生利用于农业、生态、市政和工业中的水质净化技术、水质稳定技术、水质保障技术、安全用水技术、工程技术、运行管理技术和成套技术设备问题。

4、相关法规和政策不够完善

城市污水再生利用需要健全的法制保障和全面的统一管理。而我国城市污水再生利用的法规和政策还需要完善。例如:要求新建居住区和集中公共建筑区在编制各项市政专业规划时,必须同时编制污水再生回用规划,污水再生回用工程应与其他工程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在城市道路的市政管线中,必须预留再生水管道的位置,有条件的路段应预埋再生水管;要求在城市各项用水中能够使用再生水的(如绿化、道路浇洒)必须使用再生水;制订鼓励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工程建设与运营的管理政策和经济政策,采取行之有效的鼓励政策和行政管理手段,促进工、农业生产部门和市政用水部门积极使用再生水。在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工程的可行性研究、立项、设计、建设或改造中,要建立相应的规范和再生水水质标准,改革管理体制和服务体系,在卫生安全、生产过程、产品质量等方面,保障每一个再生水使用单位享有免受不良影响的基本权益。

长期以来,由于自来水水价低,而质量相对较差的再生水则净化成本高、价格也比自来水高,造成工厂企业宁可使用物美价廉的自来水而不愿意使用再生水,导致再生水无人问津的尴尬局面。另外,城市污水处理厂因没有效益而加重了地方的财政负担。因此,国家及城市有关管理部门要积极推动现行水价政策的改革,建立合理的用水价格体系以及污水处理与再生利用价格体系,要实行“按(水)质定价”,将各种水源的供水价格差距拉开,尤其是再生水与自来水之间应有较大的价差,使水资源的利用趋向结构合理。

八、结语

城市污水范文第8篇

【摘要】城市污水处理市场化是水业市场化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主要通过对其必要性、发展现状及对策、政府决策方面进行分析,力图全面把握其市场化的进程和发展方向。

【关键词】污水处理市场化现状发展对策

近年来,城市水业市场化成为热门话题。城市水业市场化是涵盖城市供水、污水处理、节水,包括污水再生利用等产业范围的改革。其中,污水处理市场化在实际运作上刚刚开启,问题很多,探索的意义更为明显。因此,本文以城市污水处理市场化为主题,具体分析其市场化的各个方面。

从概念角度来看,污水处理市场化至少应包括三方面:(1)防治水污染、保护水资源的集约化;(2)水资源利用主体产权的多元化;(3)污水处理和污水处理设施运作、服务的市场化。在具体运作过程中,要把污水处理看作生产性事业,拓宽筹资渠道,形成政府、银行、国内外企业和个人等多元化投资建设的局面,让市场机制贯穿于污水处理运作的全过程。

一、推行城市污水处理市场化的必要性

长期以来,我国的城市污水处理一直被当作公益事业,靠政府养着,很多城市污水处理厂都是事业单位,准事业单位的运作模式使得竞争缺乏,运行成本高,其建设资金主要来源于城市维护建设税,这笔税额很小,与几十亿元的建设费用相比差得很远,同时常年生活污水处理费征收水平低,缺乏稳定的资金来源和有效的宏观调控,难以调动起积极性,城市污水处理厂长期处于亏损状态,难以适应城市化发展要求。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生活污水排放量持续上升,如果光靠政府投入,必然给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带来巨大压力。可以看出,在当前城市污水处理设施急需建设及资金严重短缺的双重压力的环境里,政府投资、建设、运行的传统治理模式的弊端日益凸显。解决这一问题,根本在于改变计划体制中的思考方式,适应市场机制的要求,走出认识上的误区,走水业市场化道路,将一些政府部门想办但办不好的事情转移到社会上去,从而推动潜在市场向现实市场转变,进而推动整个行业的发展。

二、城市污水处理市场化发展现状

(一)初现成效

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对公用事业进行改革以后,明确了城市污水处理行业改革的市场化方向,地方政府对城市污水处理行业改革方向的认识也逐渐统一起来,我国城市污水处理真正开始了市场化的进程,在主体、投融资体制、价格机制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地方政府根据宏观政策框架,相继出台了一些实施细则和指导意见,全国城市污水处理市场化由沿海到内地逐渐成了三个发展程度不同的区域,而且初步建立了污水处理收费体系,至2002年底,除自治区外的30个省、市全都实行了污水处理收费制度。以此为基础,近三分之一的污水处理单位由纯事业单位管理向企业化管理过渡,有几个城市的相关企业还实现了完全意义上的企业化改革。传统污水国营企业也积极进行了产权结构改制,提高了市场竞争力,带动了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社会资本开始通过众多上市公司或投资公司进入城市污水处理行业,各种资本积极进入,产业结构逐渐优化。以威利雅、苏伊士和泰晤士为代表的国际水务和环境集团均已不同程度地投资中国污水处理行业。

(二)仍存在着很多问题

我国污水处理市场化实践仅几年时间,在一些认识、政策和管理体制方面的问题也是明显的,这些问题严重制约着污水处理市场化的发展。

第一,政府与市场关系的认识上仍存在偏差。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极端上:一方面,计划经济惯性思维方式的影响使人们的认识还停留在依赖政府的层面上,过分强调政府对提供设施的责任。另一方面,没有全面认识市场机制的实质和风险,片面夸大市场化的作用,有的甚至将BOT项目误解由投资者最后承担项目成本,忽略了政府的主导作用。

第二,城市污水处理市场化缺乏完善的政策框架支撑。城市污水处理市场化是一个系统工程,不是一两项制度的改革。较之供水、供电、通讯等这些有天然市场需求的公用事业,人们并不容易把排放的废水与污水处理企业之间建立起供求关系,仍需要由政府的行政命令或法律制度予以安排。同时,现有的有关市场化的政策缺乏对细节的规定,特别是当遇到诸如解决企业化改制中的人员安排和实行税收优惠等深层次问题时,既缺乏可供操作的实际办法,也没有明确赋予地方政府实施的权限,往往造成有政策无作为的局面。因此,市场化改革要想继续进行,急需把市场化过程中的核心内容法制化。

第三,现有污水处理收费力度小,价格难以体现价值。良好的收费体系是污水处理市场化方式建设和运营的前提,政府付出的污水处理费好比房租,只要有稳定合理的租金,市场中自然会有人投资出租。专家认为,供、排水企业的净资产利润率只有达到6%以上,才能吸引投资者介入,然而目前我国城市污水处理费的收费标准普遍偏低,因此难以吸引企业投资。如果各地政府能够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切实贯彻水价改革政策,使投资回报水平趋于合理,全面推动水处理市场化将指日可待。

第四,地方政府应用市场化模式的能力欠缺,没有明确的监管和服务机制。城市污水处理市场化在我国还是新生事物,许多地方政府对如何运作BOT、TOT等市场化模式缺乏了解,也缺乏专业人员的管理,污水处理厂常常隶属多家管理造成管理混乱。同时,目前与此项工作最为相关的市政和环保部门,相互之间的职责授权不明确,存在多头管理。因此,规范市场化动作,有效规避市场化模式给政府和社会带来的风险,必须要有专门的机构去监督和管理。三、针对城市污水处理市场化的对策建议

实行市场化,政府并非可以甩手不管,政府的职责是做好规划,做出科学的公共决策进行引导、监督和管理,充分发挥政府的监管职能。

(一)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首先,适当集中政府职能,把政府部门从污染治理的“运动员”转变为“裁判员”。在此以前,市场中其实只有政府一个投资人,监管市场就是监管自己。只有政府不再作为直接投资人,才有可能建立各种资本的平等关系,非国有资本才可能进入这个市场。国有资本的保值、增值,只能靠经营的成功,而非政府的行政保护。一句话,政府必须管理好污水处理市场,但绝不能直接进入市场去投资和运营。

其次,因地制宜地选择市场化模式,统筹管理城市水资源和水污染治理。在中长期设施建设方面,对于经济发展较快、市场化开始较早的城市,政府可以充分利用市场化方式;而对于西部地区,应更强调政府的主导作用,给予财政支持。拓展投融资渠道方面,政府可以利用BOT模式,以特许经营形式引入私人资本。具体说来,可以对新建项目,采用BOT投融资方式,政府以将来的收益来换取资本对基础设施建设大规模的投入。对国家为改善经济不发达地区投入的项目,可以采取准BOT模式。对近期已建成的污水处理厂项目,采用TOT方式,有利于盘活存量资产,利用变现资金进一步加快新的污水处理厂建设。对早期已建成且不适合采用TOT投融资方式的污水处理项目,采取委托运营模式。在给水缺口较大地区,可以采取供排水“一体化”模式。

(二)建立配套法规、政策体系,营造良好政策环境

污水处理行业经营过程缺乏强有力的法律法规约束,使投资者感到风险难测,在上文中,已经对此进行了详细说明,因此要吸引投资首先就要解决这个问题。在目前资金短缺的环境中,政府更要改变以往单纯投资者的心理,努力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从公共决策角度看,政府应该制定合理的投资回报政策,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逐步建立和完善一个保障所有投资者利益的法律法规体系,提供一个公平公正公开的竞争环境,建立多元化的污水处理投资机制。

最近有文章把污水处理同城市供水放在一起进行市场化的研究,从国际经验看,二者捆绑式发展有一定必然性。但应注意的是,这两个相关行业的市场化不在一个起跑线上。对于刚刚起步的城市污水处理市场化,仍需要一个单独的政策框架。

总体而言,这个框架的建立应该是一个从小处着手、逐渐完善的过程。最初因缺少经验而不完善是可以理解的,但法律上的权威性必须保证,起码也应是行政规章。框架的核心内容应该包括产权体制、投资体制、收费制度、政府对市场的监管等等。细节上至少应涉及特许经营制度、过渡期的政府补贴、BOT规则等细节内容。框架还应该是可操作的、发展的。最初的框架可以在实践中修改完善,但不能已有的承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行业有法可依,形成开放、规范、有序的污水处理市场。

(三)建立合理的污水处理收费体系

合理的污水处理收费体制可以逐步将污水处理费调整到居民的承受能力范围内的合理水平,这有助于完善水价形成机制。在污水处理方面必须由政府掌握收费标准,这既是权利也是义务,核心原则就是使用者要付费,污染者更应该付费,保证污水处理厂的正常运行。我国城市污水中工业废水约占40%—50%,比发达国家要高得多,而污水处理厂运营及管理成本是依据污水排放系统的水量与水质而确定的,因此计费时,这两个标准都要考虑,要综合排出污水中各种污染物的多少来计费。

当然,近期内,我国城市污水处理收费尚难以满足污水处理的完全商业化运作,在一段过渡期内,政府补贴是明智的选择,是启动投资最有力的杠杆。毕竟,比起政府筹资建污水厂来说,支付价格补贴要少得多,只发生在有限的几年中并且随着收费的提高逐年减少。

城市污水范文第9篇

关键字:城市污水,污水监测,治理措施,关键技术

Abstract: this paper discussed with the management of urban sewage detection technology. From the urban sewage monitoring and management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abroad, sewage detection system of component and function, sewage disposal methods and technology, several aspects.

Keyword: urban wastewater, sewage monitoring,management measures, key technology

中图分类号:F29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0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和国际地位的提高,无论是农村居民,还是城市居民,其生活质量得到了长足的进展。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有部分发达城市在工业、旅游业、商业等领域甚至跨入了世界领先位置。我国属于淡水资源较为匮乏的国家,尽管淡水资源总量较大,但是分布极不均匀。另外,我国人口基数大也是人均水资源不足的重要原因,只约占世界的1/4。我国很多城市都建立于重要的河流流域周围。这些城市在发展道路中充分利用了地理优势,依靠淡水资源,开发城市潜力。然而,在快速发展的同时,随着发达程度的提高,城市污水的排放量也愈来愈多,可是与之配套的污水处理系统和方法却有待发展。可以说,为保证城市科学、合理的全面发展,对于城市污水的检测和处理至关重要。

一. 城市污水概述

1.1 现状分析

在城市工业方面,工业用水量一直占据着重要的比例,同时对不同的水质需求也有着较高的要求,然而其污水排放量也对城市污水处理有着重要影响。对于工业用水的合理配置和节约处理,同时对污水的及时处理,对于节省新鲜水和污水回收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如在2000年,我国某电厂经过污水处理技术后,每月平均节约新鲜水45万立方米。而对于城市生活用水方面,虽然其危害度和数量都小于工业污水,但是若不及时处理,仍然阻碍着城市的发展。

因此,在我国城市污水的监测和处理的过程中,仍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例如我国现今城市污水处理过于集中,覆盖范围并不全面;污水回用系统尚未建立;监测与处理技术相比国外仍有一定距离,同时在处理成本上也是一个不小的开支[1]。

1.2国外污水处理进展

1.2.1美国

美国一直是城市污水技术处理最为先进的国家。以旧金山为例,据统计,其处理污水达105m3;相关工作人员超过130万人。城市污水经过初沉池、两段活性污泥法、三层过滤及消毒处理等,甚至能够达到饮用水的标准;同时,还具有发达的污水监测功能[2]。

1.2.2欧洲

欧洲的水资源丰富,因而。城市污水排放也较大,对此,欧洲各国都对城市污水的监测与处理制定相关政策和提出处理办法。例如北欧各国大多提倡微生物降解的方法;捷克则利用湿地系统进行;而希腊通过对污水进行重金属分布的监测,并对污水重金属进行捕捉[2]。

1.2.3日本

日本在开发经济的同时,一直注重城市污水的监测与处理系统的研究。例如日本为了提高东京地区水环境的质量,不但发动全体居民积极参与城市污水治理的管理工作,以身作则;同时还在水管内部安置生物膜,用于过滤和吸收水管内的污染物[2]。

1.3危害

城市污水不但影响城市经济的提高,拖慢了其发展步伐;对于长远来看,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而且,还影响着居民的正常生活。总之,城市污水若不及时的进行处理和监测,则对于城市的生产、生活和环境都具有消极意义。

二.污水检测

2.1污水监测系统

城市污水的监测系统包括在线监测仪器、数据传输网、数据处理、应用设施以及业务信息系统等部分[3]。在污水监测过程中,要遵循市场化、先进化和全面化的原则。首先要有统一的标准、设备和指标,对此,在线监测设备具有重要的意义,包括采配水系统、过滤系统等组成部分;在数据处理上要科学合理,尊重事实,多向国内外先进的技术和方法学习;而在检测过程中,力图全面。主要体现在对工业污水、生活污水等的综合考虑和监测。而在监测过程中,还需要一些诸如供配电及稳定单元、自来水及纯水单元、废液处理排放单元、自动留样单元等辅助系统。

2.2治理措施

城市污水的治理措施与监测相辅相成,在通过对污水的实时监测后,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综合处理。治理过程中,先要对治理区域进行分类和划区域处理,即对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进行分类,由于污水种类不同,因此要采取不同的治理方法。而为了提高治理效率,划区域的方法势在必行。另外,在治理流程上需实现工艺流程化,对于不同的治理方式集中处理。在治理设备和资金的利用上要制定预算和计划,力求科学合理。最后还要处理好污水治理后的回收利用问题[2]。

三.关键技术

3.1污泥处理技术

对于城市污水治理过程中,首先就要进行污泥过滤处理。相对于污水中水分子来说,污泥属于大颗粒物质,因此,这一过程的治理相对来说较为简单,主要用到过滤的方法,同时,也是技术最为先进的领域之一。在国家及各个处理单位的政策支持的同时,还需要对不同种类的污泥进行分类处理。处理后的污泥在农用、建筑等方面都能够得到合理利用[4]。

3.2智能控制技术

智能控制系统中的科技含金量较高,无论在污水监测方面还是在污水治理方面,都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5]。智能控制系统综合了控制论、人功智能、系统论和信息论等多种科学领域。,主要包括模糊控制、神经网络控制、专家控制和操作控制等方面。通过这些技术,很容易实现污水监测和治理的批量化处理。

3.3 污水回收技术

经过治理后的污水,不但能够满足一定程度的生产和生活,同时,对于污水内部所含有的不同物质也能够进行回收利用。例如,许多工业废水中含有大量的重金属和稀有物质,加以处理后,节省了大量的社会资源和自然资源。而回收后的污水,在经过测定后还可重新应用于生产、农业等方面,甚至直接饮用。

3.4人工湿地技术

目前在欧美许多国家都采用人工湿地技术,用于治理城市污水的质量,能够很好地治理村镇及小型的社区污水排放。主要有潜流式和表流式人工湿地两种,对于污水中所含有的病原体微生物等具有良好的去除效果。然而,它还受到了许多自然条件的制约,目前在我国只有南方的某些城市得到了应用[6]。

3.5稳定塘技术

稳定塘技术是一项较为传统的污水治理技术,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它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主要由若干的自然形成或者人工形成的池塘组成,通过塘内的各种藻类生物等对污水进行降解、吸收等处理,在城市高度发展的今天仍有较高的实际意义[6]。

四.结束语

城市污水的监测和治理不但对城市的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对于城市居民来说,也具有实际意义,因此,对于城市污水的监测和治理刻不容缓。而在监测和治理的过程中不能蛮干,要讲求一定的方法和科学。不但要制定相应的治理计划和预算,具体操作过程中,还要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设备及方法。这样才能够对城市污水的处理上,有较好的经济收益、社会收益和环境收益等。

参考文献

[1]张杰,李碧清,李继祥,高洁. 我国城市污水处理与利用对策研究[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6)

[2]孟庆强,吴大为,林毅,钟雄,冼慧婷. 探讨城市污水在线监测 系统的应用[J].中国给水排水.2004(7).

[3]余杰,田宁宁,王凯军,任远. 中国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问题探讨分析[J]. 环境工程学报.2007(1)

[4]刘霞, 陈洪斌. 村镇及小区污水的生态处理技术[J].中国给水排水.2003(12)

城市污水范文第10篇

【关键词】污水环境防治处理

中图分类号:R749.0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809(2010)-08-0285-01

随着我国节能减排工作的不断深入,城市污水处理厂作为主要减排的载体,在减排工作中显得尤为重要。按照有关要求,到“十一・五”期末,我国城市污水处理率必须在70%以上。全国各地近期内必将掀起建设城市污水处理厂的高潮。因此,应充分认识城市污水处理厂带来的环境影响,采取合理的防治对策,正确引导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建设。

一、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的主要内容

城市污水处理厂的主要建设内容有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硬件系统包括污水收集系统和处理系统,污水收集系统包括城区污水收集管网、污水输送管道及污水提升泵站;污水处理系统包括污水处理工程的构筑物、配套的泵站、设备、自控系统等。软件系统包括设计的处理规模和处理工艺,处理规模即日处理的污水量,处理工艺即处理工艺技术、路线、自控性能等。

二、城市污水处理厂对环境的影响

1、对生态的影响。由于城市污水处理厂通常建在城市周边的郊区,从城区收集的污水需要通过输送的管道及污水提升泵站方可送到污水处理厂,输送管道的建设将破坏穿过的土地、河流等生态系统,其建设过程中产生的弃土堆置不仅需要占用土地,同时还破坏土地原有的生态系统。在城区的污水管网建设和改造中,施工过程的噪声、粉尘、施工废水对城区居民产生影响,产生的弃土对占用土地生态系统产生影响。

2、恶臭的影响。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恶臭主要来源于格栅、泵房、沉砂池、反应池、污泥池等,由于废水中含有氮、硫、氯、磷等污染物,随着废水的腐殖发酵产生如NH3、H2S等,形成恶臭。

3、噪声的影响。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噪声源主要有风机、水泵及水流等,尤其是风机的噪声,声级高达105dB。尽管一般情况城市污水处理厂远离居民区,对周围的居民区影响很小,但对于操作人员,长期处于强噪声的工作环境中可能导致耳聋,并对人体的中枢神经、植物神经产生损害。

4、污泥的影响。城市污水处理中产生污泥,一般情况下为污水处理量的1%~2%,污泥的发生量大。污泥中不仅含有大量的病原体、微生物、寄生虫、病菌及有机物,还含有汞、铬、镉、铅等重金属,处理不当将对土壤、地下水、地表水等产生影响。

5、排水的影响。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后的最终排水对收纳的水体产生影响。城市污水经正常处理达标的情况下,排水进入河流后在排水口附近形成一段混合区,在此混合区内,水质不能达到相应的水质标准,对该段河流的水体功能产生不良影响,影响沿线居民的生产、生活。尤其是非正常工况下,污水经处理后不能达标排放,在收纳排水的水体将形成很大的超标带,并将对沿线的生产、生活带来严重的影响。

三、城市污水的防治对策

近年来,我国城市污水处理能力提高很快,据初步估算,近3年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厂规模的增长相当于建国50多年的建设总量,但是城市污水处理能力与实际需求仍相差很大。建设部有关负责人近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国污水处理行业起步晚,大部分城市污水处理厂是近5年才建起来的,目前还有相当一批城市没有污水处理厂。同时,在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运行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污水处理技术政策中要求,应切合实际地确定污水进水水质,优化工艺设计参数。必须对污水的现状水质特性、污染物构成进行详细调查或测定,作出合理的分析预测。在水质构成复杂或特殊时,应进行污水处理工艺的动态试验,必要时应开展中试研究。积极审慎地采用高效经济的新工艺,对在国内首次应用的新工艺,必须经过中试和生产性试验,提供可靠设计参数后再进行应用。

1、合理选址。城市污水处理厂选址,要根据城区总体规划要求,选择城区的下风向、收纳废水河流的下游、远离居民区;在排水口设置时,按照水源保护区设置的要求避开集中式饮用水源的取水口、渔业养殖等。

2、建设花园式厂区。在厂区因地制宜种植花草树木,充分利用不同植物对污染物的吸收作用。如利用地衣、山楂、夹桃竹、丁青等吸收二氧化硫,女贞、美人蕉、大叶黄吸收氯气,水葫芦、浮萍、金鱼藻等吸收水中的汞、铅、镉,阔叶植物吸收大气中的飘尘。在污水处理厂建设中,将绿化、人工湖、景点与处理构筑物、出水相结合,既能减少污染对环境的影响,又可美化厂区。

3、建设全封闭式污水处理厂。通常对恶臭主要处理方法有焚烧法、催化氧化法、吸附法等,将发生恶臭的构筑物安置于室内,通过引风设备收集恶臭气体,再将臭气采取相应的净化措施,不仅可以吸收恶臭气体,厂房还对噪声起到封闭隔离降低效果。

4、选择合理设备。既要根据所在地的自然条件和经济状况,选择经济可行的处理工艺设备,满足处理效果要求和经济承受能力;还要采用先进的自动化控制系统和全线监控系统,减少人工操作,避免因人为因素对处理效果的影响。

5、确定合理建设规模。在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中,要按照城市的发展规划和环境保护规划,合理确定规模,分步实施。

6、选择合理的工艺。污水处理厂的处理工艺应根据原水水质、出水要求、处理规模、运行成本、自然条件和社会状况等因素慎重考虑。不同的工艺技术都有其优点、特点、适用条件和不足之处,因此,工艺选择应符合技术合理、经济节能、易于管理、重视环保等方面的要求。

7、污泥的处置。污泥处置应按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处置原则,首先对污泥进行浓缩脱水,减少污泥发生量;再通过消化、厌氧,去除污泥中的有机物、病菌和微生物等,并对污泥进行成分测定,达到要求后可以进行堆肥,充分利用污泥中丰富的氮、磷、钾等营养成分,如不能利用,则进行无害化填埋处置。

8、城市污水的深度处理。为减轻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排水对收纳水体的不良影响,节约水资源、保证水资源的持续利用,可对污水进行深度处理后重复利用。尤其是缺水地区,对污水进行深度处理后重复利用,是解决淡水资源的重要途径。

上一篇:工业污水处理范文 下一篇:工业废气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