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身免疫性肝炎范文

时间:2023-09-28 04:46:15

自身免疫性肝炎

自身免疫性肝炎篇1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肝炎 诊断 观察

1临床资料

西京医院消化内科200001/200612收治的自身免疫性肝炎(autoimmune hepatitis, AIH)患者28(男11,女17)例,年龄15~73(平均41.8±14.5)岁. 患者排除了病毒、药物、乙醇性和遗传代谢性肝病. AIH的诊断均根据美国肝病学会2002年发表的AIH临床指南列举的诊断条件做出诊断[1]. 28例AIH患者中乏力25例(89.3%),纳差26例(92.9%),腹胀16例(57.1%),发热8例(28.6%),恶心20例(71.4%),皮肤黏膜黄染22例(78.5%),肝脏增大8例(28.6%),蜘蛛痣(+)10例(35.7%),腹水6例(21.4%),消化道出血1例(3.6%). 伴有肝外表现5例(17.9%). 肝功能各项生物学指标及自身抗体检测由西京医院临检中心统一完成. 超声引导下行肝穿刺,标本分别用100 mL/L的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 HE染色,镜检. 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 10.0软件,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 结果28例主要表现为肝功能指标普遍异常: ALT (212.4±49.6) U/L, AST (113.7±95.3) U/L, TBil (97.1±94.4) μmol/L, DBil (48.0±30.0) μmol/L, ALP (347.4±313.0) U/L, γGT (229.1±226.0) U/L, 球蛋白(48.6±6.4) g/L. 26例患者做了自身抗体检测,22例患者自身抗体阳性,其中抗核抗体(ANA)阳性19例(86.4%),抗平滑肌抗体3例(13.6%),合并SSA 2例(9.1%),合并AMA 1例(4.5%). 未见抗SLA/抗LP抗体阳性患者. 11例病检结果可见汇管区有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肝细胞可见散在的灶性坏死或碎屑样坏死,脂肪变性较少见,肝细胞界板不清,有纤维组织侵入(图1). 19例采用强的松治疗,治疗3 mo后,16例(84.2%)乏力,黄染明显改善,转氨酶、总胆红素、碱性磷酸酶明显下降.

2讨论

AIH是一种肝脏的特殊炎性反应. 其确切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目前认为是自身免疫、遗传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AIH好发于女性,临床起病隐匿,症状、体征与一般病毒性肝病极易混淆,也以纳差、乏力、恶心、腹胀、皮肤黏膜黄染、肝脾增大、蜘蛛痣和腹水等为主. 同时,AIH常伴有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表现,如甲亢、关节炎、银屑病等易出现误诊,这些肝外体征的出现也表明AIH患者通常免疫功能异常[2].

临床上,AIH患者肝功明显异常,但以免疫球蛋白,ALP及γGT明显增高,提示免疫球蛋白,ALP及γGT异常可以作为AIH诊断的参考依据. 此外,自身抗体可作为AIH诊断的特殊标志,也用作AIH分型的标准[3]. 本组病例中22例患者自身抗体阳性,其中以Ⅰ型多见,约19例 (86.4%);Ⅱ型3例(13.6%),且该型肝外表现较Ⅰ型更为多见,本组病例中未见Ⅲ型. 此外,AIH患者还伴有其它自身抗体阳性,如SSA 2例(9.1%).

肝活检也是诊断AIH的一个辅助指标,AIH在组织学有一定的特点:以淋巴细胞浸润为主的界板性肝炎(即碎屑样坏死);伴或不伴小叶性肝炎,严重病例可出现肝细胞呈玫瑰花结样改变或小结节性肝细胞再生[4]. 本组11例病检结果基本符合上述特点.

对免疫抑制剂治疗有效是AIH的特点之一[5]. 经皮质激素或其它免疫抑制剂正规治疗后,患者临床表现、生化等各方面的损害可以得到明显缓解,支持该病是与自身免疫性疾病有关的肝炎.

参考文献

[1]张福奎,贾继东.自身免疫性肝炎的诊断与治疗[J].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6,26(23):1850.

[2]李新民,骆帆,马雄,等. 自身免疫性肝炎的临床特点和病理分析[J]. 临床内科杂志,2006,23(8):525-528.

[3]Zachou K, Rigopoulou E, Dalekos GN. Autoantibodies and autoantigens in autoimmune hepatitis: Important tools in clinical practice and to study pathogenesis of the disease [J]. J Autoimmune Dis, 2004,1(1):2.

[4]Czaja AJ. Understanding the pathogenesis of autoimmune hepatitis [J]. Am J Gastroenterol, 2001,96(4):1224-1231.

自身免疫性肝炎篇2

自身免疫性肝炎是原因不明的肝脏炎性病变。金实教授认为,自身免疫性肝炎病机关键为肝络郁滞,拟流气和络为治疗大法,疏清化补为具体治法,经验独到,疗效显著。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肝炎 流气和络 疏清化补 @金实

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是一种病因不明的以高球蛋白血症、有多种自身抗体和汇管区呈碎屑样坏死为特征的肝脏炎症性病变。本病女性多见,起病多缓慢,病程一般超过6个月,症状轻重不一,常伴有肝外表现。目前对该病的病因本质知之甚少,西医治疗效果不佳。

金实教授从事肝病、风湿病等临床诊治研究近40载,运用中医药治疗自身免疫性肝炎有独到之处,疗效确切。笔者有幸侍诊,获益颇多,现将其经验整理如下。

1 肝络郁滞为病机关键

按自身免疫性肝炎的临床表现,该病应归于中医学“黄疸”“胁痛”等范畴。金实教授认为,其病机关键为肝络郁滞,证属本虚标实。患者因多种原因导致气血阴阳亏损,正气虚弱,复感湿热、疫毒之邪,肝络郁滞而发病。湿毒之邪最易留恋,正虚邪恋,故病情迁延,缠绵难愈;气机郁滞日久,血运不畅,又可形成瘀血,终成本虚标实、虚实夹杂的证候。故郁、湿、毒、瘀是本病之原,脏腑功能失调是本病之象,气血阴阳虚弱是本病之本,肝络郁滞是病机之重要环节。

2 流气和络为治疗大法

金实教授认为,人体之免疫功能贵在平衡稳定,故立“流气和络”之法治疗此病。即运用疏肝理气、活血和络法以流顺气机,和畅肝络,进而祛除湿、毒、瘀诸邪,则气顺络畅,气血阴阳平衡,疾病痊愈。本病虚实夹杂,正虚邪恋,治疗应扶正以祛邪,但金教授认为本病贵在通,而不重在补,故用药重轻灵,忌蛮补壅滞,即从“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疏其血气,令其条达而致和平”立法。

3 疏清化补为具体治法

“流气和络”法具体体现在疏、清、化、补4法。

“疏”即指疏肝解郁。肝主疏泄,性喜条达,肝脏受病,主要表现在于肝气不得疏泄,郁勃不畅,病在气分。木郁达之,金教授喜用小柴胡汤条达肝木。因为柴胡性温升散,所以宜用小量(6~8 g),以防其劫肝阴之弊。

“清”即指清肝泻火、清热解毒。金教授认为清热解毒不可过于苦寒,否则冰遏邪气,损伤清阳,湿邪不化,致黄疸不退,故常用夏枯草、牡丹皮、山栀子、垂盆草、连翘、蒲公英、黄芩之属。即使患者火毒明显,需用黄连、黄柏等苦寒之品时,亦应配伍甘寒养阴之品,如用生石膏以保肝护胃。

“化”是指芳香化湿、淡渗利湿、活血化瘀。金教授喜用白蔻仁、藿香、石菖蒲等芳化湿浊,或配伍薏苡仁、茯苓、泽泻等以淡渗利湿,使湿邪从小便去,少用苍术等苦温燥湿之属。该病缠绵难愈,久病入络,常有肝络瘀阻之征象,金教授擅用莪术、姜黄、丹参、赤芍等平和之味,活血化瘀而不伤正,并常与理气药合用,二者相辅相成,使瘀去血行,血气条达。

“补”指柔养肝阴。肝病郁久自戕,木失濡润,症见胁痛隐隐,有时胀痛,头目昏眩等。金教授强调补肝需柔润,喜用芍药甘草汤,取芍药、甘草酸甘化阴,直入肝脏,补其虚而制其火,并配合南北沙参、天冬、麦冬、女贞子、旱莲草滋养肝肾之阴。

4 以辨证为基础

结合运用现代中药研究成果,金教授临证时,重视辨证施治,同时结合现代中药研究的进展,根据实验室检验指标,加入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的药物。如抑制体液免疫反应常用桃仁、丹参、莪术、栀子等;提高吞噬细胞功能用白花蛇舌草、蒲公英等;增强T细胞功能,促进蛋白代谢,改善肝功能用黄芪、党参、当归、茯苓、女贞子等;保护肝脏和降酶用连翘、垂盆草、田基黄等;利胆退黄用茵陈、大黄、赤芍、郁金等。临证时选用2~3味,借以增强疗效。

此病多有热毒之邪留伏,故金教授在治疗时,药味平和,稍有偏凉,极少用温补之法,恐助邪毒复燃。用药宜轻灵,忌苦寒阻遏,蛮补壅滞,燥湿动火,攻劫伤正。于疏肝解郁的基础上合用清、化、补之法,随证有所侧重,做到清热、解毒、化湿不伤脾胃,理气化瘀而不伤正,使全身气机通畅,阴平阳秘,湿化毒去、正气自复,疾病乃愈。

5 病案举例

自身免疫性肝炎篇3

【摘要】 目的 探讨复方甘草甜素治疗自身免疫性肝炎(aih)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应用复方甘草甜素治疗23例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并与糖皮质激素治疗11例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作比较,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alt、ast、tbil)的变化,评价其疗效。结果 复方甘草甜素治疗aih可明显降低alt、ast、tbil水平,并获得82.7%的完全应答率,与糖皮质激素治疗组83.3%的完全应答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同时未出现任何毒副作用。结论 复方甘草甜素治疗自身免疫性肝炎安全有效,可获得与激素相同的近期疗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 复方甘草甜素;自身免疫性肝炎

为了探讨复方甘草甜素治疗自身免疫性肝炎的疗效,笔者应用复方甘草甜素治疗自身免疫性肝炎23例,并与糖皮质激素治疗的11例作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34例患者均为我院2005—2008年确诊为aih的住院患者, 诊断符合1998年国际aih小组修订的aih描述性诊断和评分诊断标准[1]。并排除了病毒性肝炎、药物及酒精性肝病。其中男6例, 女28例, 男女比例为1:4.67; 发病年龄为(52.57±14.85)岁, 其中男(49.90±16.96)岁, 女(53.29±14.23)岁, 男女发病年龄差异无显著性(p>0.05)。

1.2 给药方法 患者在住院期间均嘱适当休息、清淡饮食,在基础治疗的同时试验组予以复方甘草甜素40ml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续4周。对照组予以糖皮质激素治疗,糖皮质激素的应用方案和缓解的标准参照2002年美国肝病学会(aasld)治疗指南[2],具体为强的松初始剂量为40~60mg,后根据病情2~4周调整1次剂量,疗程为4周。

1.3 观察项目 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分别取清晨空腹外周静脉血做肝功能检查,包括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及总胆红素(tbil)。

1.4 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所有数据均在微机上处理。

2 结果

治疗前各指标在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病例各主要指标(alt、ast、tbil)在治疗后均有明显下降(p<0.05);治疗后各指标在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前后各指标差值比较显示应用复方甘草甜素治疗组的alt、ast较糖皮质激素组差值明显偏高(p<0.05)。疗程结束时,在疗效上复方甘草甜素治疗组完全应答率为82.7%,糖皮质激素组为83.3%,完全应答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过程中及治疗后均未发现任何毒副作用。

3 讨论

aih是最常见的一种自身免疫性肝病,根据血清自身抗体谱把aih分成2个血清学亚型[3]。病因与机体免疫系统对肝脏自身抗原失耐受有关,是由异常自身免疫反应介导的肝实质炎症性病变,多发于女性,以高丙种球蛋白血症、血清自身抗体阳性和对免疫抑制治疗应答为特点[4]。近年来随着人们对该病的认识,发病率逐年增高,但目前仍缺乏理想的治疗措施。糖皮质激素虽已公认为治疗aih的有效药物[4,5],但临床中仍存在很多问题,如由于长期大量应用激素引发的副反应使得其应用人群受限、严重副反应发生时不得不终止治疗、停药后的复发问题仍比较棘手等。因此在国内仍有很多患者不能或不愿接受激素治疗。复方甘草甜素的主要成分为甘草甜素、甘氨酸、蛋氨酸。至今被确认的药理、药效作用主要表现在保护肝细胞膜、抗炎作用、类固醇样作用、免疫调节作用等[6]。其主要成分能提高体内肾上腺皮质激素的水平,发挥类激素样的作用,保护肝细胞膜、抗过敏(变态反应)及抗炎症、预防纤维化作用,同时通过抑制肝脏中的11β- 羟甾醇脱氢酶(11β- hsd) 减慢激素代谢作用, 能够抑制过强的免疫反应从而避免发生重型肝炎的可能性。目前复方甘草甜素已经广泛用于治疗各种肝病及自身免疫性疾病。但应用于治疗aih报道不多,通过笔者在23例患者应用中观察到:复方甘草甜素代替糖皮质激素用于治疗自身免疫性肝炎, 能避免激素带来的感染、水钠潴留等副作用,其短期疗效与强的松相似,安全有效,其疗效值得推广和进一步观察。

【参考文献】

1 alvarez f, berg pa, bianchi fb,et al. international autoimmune hepatitis group report: review of criteria for diagnosis of autoimmune hepatitis. j hepatol, 1999, 31: 929-938.

2 czaja aj, freese dk.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autoimmune hepatitis. hepatology,2002, 36: 479-497.

3 krawitt el. autoimmune hepatitis. n engl j med,2006,354:54-66.

4 czaja aj, menon kv, carpenter ha. sustained remission after corticosteroid therapy for type 1 autoimmune hepatitis: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hepatology,2002, 35: 890-897.

5 manns mp, vogel a. autoimmune hepatitis, from mechanisms to therapy. hepatology,2006,43: 132-144.

自身免疫性肝炎篇4

【关键词】 中西药结合;免疫性肝炎;疗效对比

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是一种可以得到控制但是不能完全得到治愈的慢性肝炎综合征, 临床常常易被误诊。本研究对18例临床确诊 AIH 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本院2011年4月5日~2013年12月10日收治的36例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 其中男10例, 女26例;年龄26~50岁。将其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 各18例。

1. 2 诊断标准

1. 2. 1 中医诊断标准 按照天津在1991年会议拟定的慢性肝炎诊断标准:温热蕴毒型的患者诊断为慢性肝炎。

1. 2. 2 西医诊断标准 按照美国在2002年的AIH的诊断标准;1998年国际小组修改后的AIH诊断标准[1]。

1. 3 治疗方法

1. 3. 1 治疗组 治疗组使用的药物是20 mg/d强的松片联合茵栀黄注射液(国药准字Z14020815。主要成分:茵陈、栀子、黄芩、金银花);2次/d 50 mg硫唑嘌呤;3个月为1个疗程。

1. 3. 2 对照组 对照组使用的药物是20 mg/d强的松片治疗;2次/d, 50 mg硫唑嘌呤;3个月为1个疗程。

1. 4 指标检测 ①肝功能的检测。以酶法来检测患者在早晨空腹状态下取的血, 需检测的各项指标为: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球蛋白(GLO)、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谷氨转肽酶(GGT)、碱性磷酸酶(AKP)[2]。②肝纤维化的检测。以放免法检测患者在早晨空腹状态下取的血, 检测的各项指标为:层粘蛋白(LN)、IV胶原(IV-C)、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蛋白肽(pIIIp)。③自身抗体的检测。以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患者在早晨空腹状态下取的血。检测的指标为:患者的抗核抗体(ANA);患者的抗平滑肌抗体(SMA)。④肝脏病理的检测。由专业的肝脏穿刺人员, 使用1 s快速穿刺的方法, 对患者进行两次穿肝, 分别在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通过穿刺肝脏得到肝组织, 其长度为1.5~2 cm。肝组织炎症是根据Ishak 评分标准来评估的。

1. 5 统计学方法 统计软件采用的是SPSS11.0。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用t检验来计算研究中的数据[3]。P

2 结果

2. 1 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及免疫球蛋白G(IgG)的变化 两组对肝功能的改善度比较, 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2. 2 两组治疗前后肝纤维化指标比较 治疗后, 两组纤维化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 3 两组治疗前后肝组织病理的变化 治疗组患者的肝脏炎症得到明显的治疗, 肝硬化也得到明显的阻止。

3 讨论

目前, AIH发病的原因并不明确, 此病具有特殊抗体和免疫基因背景。HLA-II类分子的大量表达, 使患者免疫系统的自身修复受到影响, 从而造成自身组织的损伤。国内外治疗AIH使用免疫抑制剂的较多, 比如:强的松;硫唑嘌呤等。但是患者不能停止使用药物, 不然就会复发。但是长期的服用免疫抑制剂, 会造成消化道出血、骨质疏松、精神症状、代谢性疾病。采用中医药治疗AIH, 取得了良好的原创优势, 并且临床经验丰富, 治疗理论也丰富, 这就为以后中西医结合的治疗奠定了基础。茵栀黄注射液(国药准字Z14020815。主要成分茵陈、栀子、黄芩、金银花), 此药可以清热解毒、利湿退黄。茵陈可以消除胃肝胆里面的湿热、黄恒;黄芩可以清热解毒;栀子可以消除烦闷。茵栀黄注射液经证实, 可以保护肝受到损伤, 可以明显的减少肝细胞的损伤。茵栀黄注射液的免疫抑制活性非常好, 可以很好的抑制T细胞活化。

治疗AIH, 使用茵栀黄注射液联合强的松片、硫唑嘌呤, 明显改善了患者的肝功能;明显改善了患者的肝脏纤维化的指标;使患者的肝脏炎症得到明显的治疗, 肝硬化也得到明显的抑制。研究表明, 治疗自身免疫性肝炎(AIH)采用中西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 其临床效果良好, 副作用少,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参考文献

[1] 梁伊乐,徐芸,孙会潇.BAFF及受体BAFF-R在Ⅰ型自身免疫性肝炎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11 (01):89-93.

[2] 刘震霞,刘洋,黄新菊,等.自身免疫性肝炎和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及其重叠综合征临床分析.河北医药, 2011(01):49-50.

[3] 王蓉,耿秀蓉,覃沙,等.自身抗体在丙型肝炎和自身免疫性肝炎中的特点分析.四川医学, 2011(02):253-256.

自身免疫性肝炎篇5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自身抗体; 自身免疫反应

目前乙肝病毒感染呈世界流行趋势,其中我国为高流行高发病区,大约有1.2亿人携带乙肝病毒。乙肝病毒感染可导致病毒性肝炎,易慢性化并逐渐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衰竭、肝癌,严重危害人们的健康。慢性HBV感染后,临床上按病程可分为:慢性乙型肝炎、乙肝后肝硬化、慢性重型肝炎、肝癌等。目前认为,乙肝病毒感染后作用于宿主,通过宿主的免疫应答,尤其是细胞免疫应答清除乙肝病毒。在急性感染过程中,通过免疫反应清除病毒,炎症迅速康复。但在慢性感染过程中,往往由于免疫调节紊乱,可以产生免疫耐受、免疫损伤和自身免疫反应,导致病情迁延不愈[1-2]。近年来大量研究发现慢性HBV感染者体内存在多种自身抗体[3-7],表明自身免疫反应可能参与慢性HBV感染者的发病机制中。慢性乙型肝炎的发生和发展可能涉及对自身抗原的免疫应答,包括自身抗体应答和自身反应性T细胞应答[2]。自身免疫在病毒性肝炎发病机制、病情转归及癌变中的作用正日趋受到人们的重视。为进一步探讨慢性HBV感染后引发自身免疫反应的机制及自身抗体对肝脏功能损害的病理意义,笔者分析了190例慢性HBV感染患者的血清自身抗体(ANA、ENA谱、RF)特点,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4月-2011年3月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感染科住院部收治的190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患者,其中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组45例,男40例,女5例,年龄19~67岁,平均(37.71±13.07)岁;慢性重型肝炎组(CLF)18例,男17例,女1例,年龄21~68岁,平均(41.17±12.99)岁;肝硬化(LC)组102例,男77例,女25例,年龄20~80岁,平均(50.77±13.41)岁;原发性肝癌(HCC)组25例,男20例,女5例,年龄31~74岁,平均(48.72±12.23)岁。慢性重型肝炎诊断符合2000年9月西安会议《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诊断标准,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后肝硬化诊断符合2005年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制定的《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诊断标准,原发性肝癌诊断按全国材内科学第7版诊断标准。另选取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其中男25例,女5例,年龄20~50岁,平均(32.82±9.52)岁。所有患者均排除其他病毒性肝炎(甲、丙、丁、戊型肝炎病毒)、自身免疫性疾病、艾滋病,近3个月未用免疫制剂(包括干扰素)。且所有患者入院后第2天空腹抽血查肝功能、自身抗体(ANA、ENA谱、RF、免疫球蛋白、C3)、HBV-M、HBVDNA,血清标本分别送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生化科、免疫实验室、感染科实验室检测。四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血清乙肝病毒标志物(HBV-M)、HBVDNA的检测 采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检测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试剂购自广州达安公司,全自动时间分辨免疫荧光仪测定。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DNA,试剂购自深圳匹基公司,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仪测定,下限值为103拷贝/mL。

1.2.2 血清自身抗体和免疫指标的检测 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血清抗核抗体(ANA),免疫印迹法检测抗可提取核抗原抗体(ENA)谱,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类风湿因子(RF)和IgG、IgA、IgM、C3。试剂购自欧蒙医学诊断试验有限公司。

1.2.3 血清肝脏生化指标的检测 采用OLMPUS全自动生化检测仪检测,包括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血清白蛋白(ALB),质量控制由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负责。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以P

2 结果

2.1 慢性HBV感染者和正常对照组自身抗体的检出率比

较 190例慢性HBV感染者中,61例至少有一项自身抗体阳性,总检出率达32.1%(61/190),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的3.3%(1/3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10.597,P=0.001)。其中ANA、ENA、RF检出率分别为23.2%(44/190)、5.3%(10/190)、14.7%(28/190),见表1。

2.4 慢性HBV感染者自身抗体与临床特点 自身抗体阳性和自身抗体阴性组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自身抗体阴性组相比,阳性组的年龄、ALT、AST、TBIL明显增高,ALB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

学意义(t年龄=2.37,P=0.019;tALT=4.33,P=0.000;tAST=2.60,P=0.01;tTBIL=3.53,P=0.001;tALB=-2.47,P=0.014),见表4。

3 讨论

HBV感染的致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现有大量研究表明HBV感染后的肝组织损伤并非HBV在肝细胞内复制繁殖直接作用的结果,而是机体一系列免疫反应造成肝细胞的病理性免疫损害。这种乙肝免疫损伤包括细胞介导的免疫损伤、免疫复合物引起的免疫损伤及自身免疫反应引起的免疫损伤。自身免疫是针对自身成分的抗体或细胞性免疫效应的现象,是机体对自身组织成分的免疫应答过于亢进的表现[3-4]。国内外学者近年来发现慢性HBV感染后存在各种自身免疫现象,主要表现为血清中检测出各种自身抗体。HBV感染产生自身免疫的可能机制为:(1)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诱导自身抗原修饰,从而激发自身免疫;(2)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导致控制自身免疫的机制紊乱;(3)乙型肝炎病毒抗原与机体自身抗原之间的分子模拟[5]。

慢性HBV感染患者体内自身抗体检出率国内外文献资料报道不一,多为非器官特异性自身抗体,且滴度较低[3-4]。笔者在190例慢性HBV感染者血清中发现自身抗体:ANA、ENA、RF的总检出率为32.1%,其中ANA检出率达23.2%,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文献[3-7]报道基本一致。而慢性乙型肝炎组、慢性重型肝炎组、乙肝后肝硬化组、原发性肝癌组自身抗体检出率分别为24.4%(11/45)、27.8%(5/18)、33.3%(34/102)、44.0%(11/2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字2CHB较=4.501,P=0.034;字2CLF较=4.114,P=0.043;字2LC=10.708,P=0.001;字2HCC=13.221,P=0.000;)。表明慢性HBV感染患者体内存在着自身免疫现象,HBV感染可能引发自身免疫性反应,导致机体自身免疫紊乱。同时发现抗HBV DNA(+)组和HBV DNA(-)组自身抗体检出率未见明显差异(P=0.128),HBV DNA阳性常提示患者处于病毒复制活跃期,这一结果提示HBV复制活跃期和静止期时患者出现自身抗体几率没有显著差异。

本文结果提示不同性别患者自身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它们的产生直接与感染HBV相关,而与男女性别间的免疫差异无关。自身抗体阳性与年龄明显相关,表明自身抗体的出现不仅与HBV感染有关,而且与HBV感染病程长短,病情迁延加重有关。此外,本研究显示:自身抗体阳性的慢性HBV感染患者的ALT、AST、TBIL明显高于自身抗体阴性者,ALB明显低于自身抗体阴性者,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总之,慢性HBV感染患者体内存在着多种自身抗体,说明自身免疫性反应可能参与慢性HBV感染的发病机制[10-11]。机体的免疫系统根据病毒和细胞相互作用的不同过程与结果导致免疫保护和免疫损伤,机体将可能通过分子模拟机制或超抗原等激活免疫反应,导致T细胞过度激活或破坏,产生自身抗体,其程度可能与感染者病程、肝功能损害有密切关系[12]。提示自身抗体的出现可能是对肝损伤释放自身抗原的应答,自身抗体的产生可能加剧肝脏的病理损害,自身免疫在乙型肝炎肝细胞损伤中起一定的作用,可在保肝、抗病毒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免疫调节剂治疗。故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检测自身抗体,不仅对认识疾病有意义,而且对治疗也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 Rehermann B,Nascimbeni M.Immunology of hepatitis B virus and hepatitis C virus infection[J].Nat Rev Immunol,2005,5(3):215-229.

[2]赵英杰,熊良仲,高志文.对慢性乙型肝炎发病机制的再认识[J].华西医学,2004,19(2):345.

[3] Michalska Z,Stalke P,Witczak-Malinowska K,et al.Autoimmune reactions in HBV and HCV[J].Med Sci Moint,2001(7):175.

[4]董振芳,李钿,赵万辉,等.HBV感染患者自身抗体特征的研究进展[J].医学检验与临床,2010,21(1):66.

[5]周明欢,欧强,谭德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血清自身抗体的相关性[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4,12(3):607-609.

[6]苏文芳,陈梅英.乙型肝炎患者血清自身抗体的检测[J].中国医药研究,2005,3(4):292-293.

[7]王蓉,耿秀蓉,洪华,等.乙型肝炎患者自身抗体的特点分析[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0,7(6):85-87.

[8]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肝病学分会.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0,8(6):324-329.

[9]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5,13(13):881-891.

[10]夏毅,徐敬轩.不同方法学检测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结果的评价探讨[J].中国医学创新,2011,8(24):112-113.

[11]杨兰艳,刘海,郑盛.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 DNA水平与肝纤维化指标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1,8(14):45-46.

[12]林晓梅,潘钦石,张文辉,等.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产生自身免疫的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9(8):889-891.

自身免疫性肝炎篇6

关键词: 肝炎,病毒性;血清学;免疫组织化学

0 引言

在肝炎的病原学诊断过程中发现,有相当一部分肝炎患者其血清学全阴性(非甲-非庚型).现将我科收治28例非甲-非庚型肝炎临床及免疫组化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本组28(男19,女9)例,年龄9~60岁,平均32.5岁.无肝炎患者家庭聚集史、无输血史、饮酒史、服用损肝药物史及毒物接触史.急性肝炎12例(急性黄疸型肝炎6例),慢性肝炎12例(轻度9例,重度3例).亚急性重型肝炎1例,慢性重型肝炎2例,肝硬变1例.临床诊断符合1995年全国传染病及寄生虫学术会议修订标准.临床表现均有不同程度的乏力,食欲下降,腹胀等症状.发热6例,黄疸14例,肝肿大6例,脾大11例.肝功TBi

1.2 方法

1.2.1 标本来源 采用Menhgini法穿刺取肝组织,福尔马林固定标本,石蜡包埋,切片.

1.2.2 免疫组化法 采用生物素标记的第二抗体及链霉素抗生物素连接的过氧化物酶及底物色素(S-P法)测定肝组织HBsAg,HBcAg,HCVAg;试剂盒购自迈新公司.间接酶标法检测HEVAg,试剂购自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卫生防疫肝炎室及军事医学研究所.

2 结果

HBVAg阳性8例,其中HBsAg(+)/HBcAg(-)2例,HBsAg(+)/HBcAg(+)4例,HBsAg(-)/HBcAg(+)2例.HCVAg阳性3例.1例亚重肝HEVAg阳性.未发现重叠感染者.另有2例免疫组化阴性慢性肝炎,后以原位杂交法检出HBV DNA阳性.

3 讨论

本组患者主要表现为乏力,食欲减退,腹胀等肝炎征象,无用药史、饮酒史,故可排除药物性肝炎及酒精性肝炎.血清铜,尿铜均正常则排除Wilson病.自身抗体阴性,血沉不快可排除自身免疫性肝炎[1] .EBV-IgM及CMV-IgM阴性可排除EBV.CMV所致肝炎.故本组病例诊断为病毒性肝炎.病例特点:①中年男性居多,无输血史及家庭聚集史.②临床类型以急性和慢性为主,病情较轻,易恢复.也可有重型肝.③临床表现为周身乏力,腹胀,食欲不振等症状,有黄疸,肝脾肿大等体证.④肝功ALT多为轻,中度增高.与国内报告相似.

血清学阴性肝炎在肝组织中发现病毒抗原或基因,可能[2] 因感染已趋恢复,肝内仅有整合型病毒,且可有缺失或重排;或缺乏宿主免疫应答或变异病毒的基因表达与其相应宿主免疫应答,其血清标志物不能用常规方法检出.本组28例中检出HBVAg,HCVAg HBV DNA共12例提示HBV,HCV可能仍为肝炎主要病员.现有血清血检测方法能明确诊断大多数病例,但有部分非甲-庚型肝炎需行肝组织免疫组化及原位杂交技术甚或原位PCR才可能明确病原,提高诊断水平.当然仍有部分病例不能确诊,一方面可能因检测技术不够灵敏,同时可能存在未知肝炎病毒,需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赵金满,沙文阁.自身免疫性肝炎[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1998;18(1):52-53.

自身免疫性肝炎篇7

什么是自身免疫性肝病呢?它是一种因体内发生了自身免疫反应而损伤了肝脏和周围器官的疾病。人体本不应该对自己的器官和组织发生免疫反应,但在免疫功能紊乱时或自身器官和组织发生改变时会引起自身的免疫反应,造成器官损伤。自身免疫性肝病主要有自身免疫性肝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和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以及这三种病之中任意两种间的重叠综合征。

自身免疫性肝病的主要表现是:

一、发病人群主要见于青少年,10~30岁者为常见病例,尤以女性居多。其次绝经期后的妇女也易患此病,发病率较高。

二、发病较为隐匿,可经多年才逐渐出现慢性肝病的症状,如食欲不振、疲乏无力、体重减低和闭经等。

三、进展期有黄疸,进行性肝肿大,右上腹压痛,迅速发展为肝硬化。面部、颈部和臀部出现蜘蛛痣(红色像蜘蛛样的痣),可见肝掌(掌心与指内侧)发红,皮肤或牙龈出血,关节疼痛等。

实验室检查在自身免疫性肝病的诊断和疗效判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肝功能化验为慢性肝炎和肝硬化的表现。主要是血清中谷氨酰转肽酶(GGT)、谷丙转氨酶(ALT)、碱性磷酸酶(AKP)和胆红素(Bil)、胆汁酸(BA)升高。如有进行性的血小板(PLT)减少,血清白蛋白(Alb)减低和血清凝血酶原时间(PT)延长,则提示肝硬化的发生。

二、抗可溶性肝抗原/肝-胰抗原阳性是自身免疫性肝炎的特异性抗体,是特别有价值的诊断标志。

三、自身免疫性抗体检查一般多有抗核抗体,抗平滑肌抗体阳性。具有诊断价值。

抗平滑肌抗体阳性和抗线粒体阳性,尤其是抗线粒体第2组分,抗M2是9种靶抗原M1-M9中为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诊断标志性自身抗体,其特异性达95%以上。

抗平滑肌抗体,抗中性粒细胞抗体阳性对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的诊断有帮助。

自身免疫性肝炎篇8

现状:对15周岁以下的儿童实行免费接种,于2010年开展15周岁以下未接种乙肝疫苗儿童人群的补种工作。最常使用的是基因重组乙肝疫苗和蛋白乙型肝炎疫苗,主要接种人群是新生儿和乙肝易感者。

展望:进一步加强对新生儿的乙肝疫苗接种工作,更好展开对高危人群的接种工作,研发新型疫苗,并进行广泛的宣传和动员。

关键词:乙型肝炎疫苗应用现状展望

【中图分类号】R-0【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2)12-0033-01

乙肝,是一种呈世界流行的传染性疾病,其致病菌即乙型肝炎病毒(HBV)――一种嗜肝DNA病毒。基于我国人口基数庞大,HBV感染人数也居于世界之首,调查资料表明我国人口的HBsAg阳性率高达9.12%[1],部分地区可能远高于此平均值。HBV具有很强的传染性,且传染途径众多,如治疗不及时彻底,患者肝脏容易因长期病毒侵染发展成为慢性肝炎、肝衰竭或肝硬化,甚至发生癌变,可谓是危害终身。目前,对乙型肝炎的治疗手段非常有限,还没有一种特效药物可以起到彻底治愈乙肝的效果,因此接种乙型肝炎疫苗成为预防感染乙肝唯一安全有效的手段,其对于抑制乙肝病毒的传播、逐步减少乙肝患病人群这一长远目标至关重要。

1应用现状

1.1我国乙肝的流行背景现状。长期以来,我国乙型肝炎的发病人群主要集中在儿童和青壮年,其中以35~39岁人群的发病率为最高[2],其次为30~34岁的人群。通过长期的临床研究发现,乙型肝炎的发病与感染不具有同期性,乙肝病毒很可能在病例儿童期即侵染其肝组织,但随着年龄的增长,HBV对健康肝细胞的损害日积月累逐步增加,才渐渐表现出临床上的乙肝发病。

从我国每年公布的病毒性肝炎分型报告来看,乙肝报告发病人数这一统计项的数据逐年上升。这其中当然有调查工作覆盖面的展开度越来越广,调查工作越来越规范、细致的因素,但也同时提示了我国乙型肝炎免疫预防工作的严峻性。值得一提的是,报告数据中急性乙肝发病人数所占比例未有提高,说明我国对于乙型肝炎的免疫规划工作还是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2我国乙肝的免疫预防发展。我国卫生部自1992年将计划性接种乙型肝炎疫苗(HepB)纳入儿童计划免疫的部分管理工作,2002年正式将系统接种乙肝疫苗纳入儿童计划免疫,2005年开始试实行新生儿部分乙肝疫苗的免费接种。

自2006年1月卫生部正式我国《2006~2010年全国乙肝乙型病毒性肝炎防治规划》[3]后,同年8月,笔者确定2006年以后出生的儿童为免费接种乙肝疫苗群体。随着近几年我国免疫规划工作的深入开展,卫生部2008年规定[4],自2009年起对15周岁以下的儿童实行免费接种乙肝疫苗,且全面开展对15周岁以下未接种乙肝疫苗儿童人群的补种工作。

1.3我国乙肝疫苗免疫接种现状。

1.3.1常见乙肝疫苗种类。我国早期推广乙肝疫苗接种工作时采用的是血源性乙肝疫苗,后因其具有传播乙肝病毒的潜在危险性已于2000年全面停止生产和使用。现在最常用的乙型肝炎疫苗有如下几种类型:①基因重组乙肝疫苗。此类疫苗目前最常使用的是重组酵母乙肝疫苗和重组仓鼠卵母细胞乙肝疫苗,均运用基因工程技术,将乙肝病毒囊膜表面的抗原基因(S基因)片段[5]与载体细胞的基因进行重组,通过细胞培养,进行大量的抗原抗体表达,最后经纯化等处理制成疫苗。②蛋白乙型肝炎疫苗。目前最长使用的是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其生产方法是采集经过乙型肝炎免疫健康者的血浆,用低温乙醇分离法和酸性条件孵化法,对乙肝病毒进行表达和灭活处理的蛋白型疫苗制剂。③其它乙型肝炎疫苗。近几年,DNA乙型肝炎疫苗、联合乙型肝炎疫苗和口服型乙型肝炎疫苗的相关研发已被越来越多的医学药学专家们所关注,因其良好的安全性、免疫原性或同时具有的多种免疫效果或价格更低廉、保存更方便,已成为乙肝疫苗的新的发展方向。

1.3.2接种对象及方法。①新生儿。这是乙肝疫苗最主要的接种对象,也是免费接种对象。新生儿于出生24h内进行第一针的疫苗接种,部分出生后伴疾病的可延迟数日。之后于1月龄和6月龄分别进行第二和第三针的乙肝疫苗接种。新生儿伴发热、严重湿疹、过敏及其它急慢性病症的应延迟至不良症状消失后再进行接种,以降低接种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②乙肝易感者群体。该类人群主要包括上述15周岁以下未接种乙肝疫苗的儿童群体和密切接触乙肝患者的群体,如乙肝高流行区人群,经常接触血液的医务人员,免疫功能低下者等其它复杂高危人群。严格说来,表面乙肝抗原阴性、转氨酶正常的人群均属于易感人群,均应该及时接种乙肝疫苗。

2未来展望

对新生儿的乙肝疫苗接种工作,自从被纳入儿童免疫规划,以得到很好的开展,取得了良好的实效。但如何对该项工作进行更科学有效的管理,使其被严格执行,仍是广大免疫工作者应该始终重视的课题。

此外,在“哪些人属于乙肝高危人群,应如何实施对该类人群的优先接种工作”这些问题上,应更为广泛的去收集意见,并进行科学论证,以制定科学和规范的免疫程序,收获更高的成本效益。

今后,在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方面,应投入开展安全性更好、免疫效果更高、价格更低廉的新型乙肝疫苗的研发,使得更多人群有能力进行接种并收获更好的免疫效果。还应开展更广泛的宣传和动员工作,充分提高群众对预防乙肝重要性的认识,使得乙肝疫苗的免疫规划工作得到更顺利的开展。

参考文献

[1]董雪林,金立杰,王立成.国内外重组乙型肝炎疫苗(中国仓鼠卵母细胞)应用现状[J].中国计划免疫,2006,12(02):143-147

[2]陈华根.乙型肝炎疫苗应用现状及展望[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02):158-159

[3]崔富强,龚晓红,陈园生,等.中国乙型肝炎疫苗免疫策略及新生儿以外人群接种乙型肝炎疫苗的可行性分析[J].中国疫苗和免疫,2008,14(06):553-558

[4]葛阜阳,叶蓉蓉,谢伦芳,等.巢湖市乙型肝炎疫苗接种率及相关知识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2008,24(01):105-106

上一篇:静注人免疫球蛋白范文 下一篇:体液免疫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