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身免疫性肝炎范文

时间:2023-03-20 08:02:05

自身免疫性肝炎

自身免疫性肝炎范文第1篇

多数AIH患者接受抗炎/免疫抑制治疗后临床症状好转,伴血清转氨酶、胆红素和血清丙种球蛋白/IgG水平下降及肝组织学改善。规范治疗的患者其预期生存率接近年龄和性别匹配的对照组。具体治疗方法根据AIH的临床分级制定,分3种:①特异性治疗,即抗炎/免疫抑制疗法;②皮质类固醇激素不良反应的防治;③肝硬化相关并发症的防治。治疗方法根据临床循证依据分为Ⅰ~Ⅳ四个等级 。

治疗策略

治疗指证①血清转氨酶水平高于正常上限10 倍者(Ⅰ级);②血清转氨酶水平高于正常上限5倍同时血清丙种球蛋白水平高于正常上限至少2倍者(Ⅰ级);③肝组织学检查呈桥接坏死或多小叶坏死者(Ⅰ级);④不符合上述3项标准的患者应根据临床评价进行个体化治疗。界面性肝炎及组织学检查不存在桥接坏死或多小叶坏死者不需治疗(Ⅲ级)。

症状型AIH 同样需要治疗。药物及剂量选择应个体化,根据临床症状、血清转氨酶及血清丙种球蛋白/ IgG 升高程度和组织学发现来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同时兼顾潜在的药物不良反应综合制定治疗方案。

初始疗法的选择强的松与硫唑嘌呤联用不良反应较少,可作为初始治疗首选(Ⅱ级)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皮质类固醇激素因其抗炎/免疫抑制作用而成为AIH 的主要治疗药物。尽管AASLD 推荐联合用药,但单独使用足量强的松(龙)(0.5~1.0 mg/kg)也可改善临床症状、实验室和组织学指标,从而缓解AIH。根据AASLD 推荐,通常可在使用强的松(龙)的同时加用硫唑嘌呤以减少用量从而减少不良反应。一些患者需长期甚至终身治疗,联合用药似乎更妥当。

治疗目标治疗主要目标是临床症状缓解、生化指标改善和组织学中炎症及肝细胞损害的减少,最终目标是无需药物治疗并维持缓解状态。常规疗法应持续用至病情缓解、治疗失败、不完全应答或药物毒性作用。一旦病情缓解就应考虑药物减量。初始治疗应持续到病情缓解(症状消失、血清转氨酶≤正常值上限2 倍和肝组织学检查恢复正常或仅轻微异常) 。治疗失败或出现不能耐受药物不良反应时必须中断治疗。

皮质类固醇激素减量是一个渐进、长期的过程。强的松(龙)每周减量5~10 mg直至30 mg/日,然后每周减量2.5 mg直到完全撤药。典型的强的松(龙)维持剂量10 mg/日,5~10 mg/日或10 mg隔日顿服。对于采用联合疗法的患者而言,单用硫唑嘌呤维持治疗可行。硫唑嘌呤的剂量可增至每日2 mg/kg(临床上一般用量为50 mg/日),同时强的松(龙)每月减量2.5 mg直到完全撤药。单用强的松(龙)治疗的患者单用硫唑嘌呤维持治疗同样可行。当强的松(龙)达到每月减量2.5 mg的阶段加用硫唑嘌呤2 mg/(kg・日)。在强的松(龙)减量的同时可加用熊去氧胆酸(UDCA)10 mg/kg直至病情缓解,也可在强的松(龙) 完全撤掉后使用UDCA 维持治疗。

指南建议在肝组织学改善后继续维持治疗至少6 个月,但究竟该持续多久尚无定论。建议多数AIH 患者应接受长期维持治疗,最初肝活检呈肝硬化的成人及儿童应接受终身治疗,尤其2 型AIH 儿童患者更应如此。

治疗失败或初始治疗不完全反应大剂量单一强的松治疗或强的松和硫唑嘌呤联合治疗可用于初始治疗失败的患者(Ⅲ级)。尽管接受了常规治疗,但仍有约10 %的患者其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指标继续恶化。治疗失败是指肝组织学病变、进展恶化,导致肝硬化和死亡或需行肝移植。

目前尚无初治失败或不完全应答的患者最佳治疗方案。使用高于标准治疗剂量的药物治疗,可使70%的患者2年内达临床缓解。AASLD 指南推荐强的松(龙)(60 mg/日)单一疗法或强的松(龙)(30 mg/日)和硫唑嘌呤(50 mg/日)联合治疗。以上治疗至少应持续1个月,病情缓解后减至常规维持剂量,即强的松(龙)10 mg/日,硫唑嘌呤50 mg/日。

特殊人群的治疗

无症状型AIH 或轻度活动性AIH 发病初始无症状的AIH 患者预后良好,无需任何免疫抑制治疗。由于AIH 大多预后不佳,目前存在这样一个观点:即使患者没有表现出临床症状,但只要有生化或组织学病变活动的依据,就应接受免疫抑制治疗。

UDCA 为亲水性胆汁酸,因其可能具有免疫调节功能而成为Ⅰ型AIH 有效的治疗药物。不过目前尚无UDCA 诱导或维持AIH 缓解的数据资料。

重度AIH 强的松与硫唑嘌呤联用或单一大剂量使用强的松适用于重度AIH 成人患者(Ⅰ级)。3项随机对照试验证明重度AIH 在接受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后临床症状、组织学特征和生存率均改善。随后的研究指出无论是否存在肝硬化,患者均对皮质类固醇激素有应答。在所有接受治疗的患者中20 年预期生存率>80%,并较之同地区、性别和年龄匹配对照组来说,两者生存率相似。

非活动性肝硬化目前对于静止期肝硬化,伴发疾病或不能耐受药物的患者不宜进行治疗(Ⅲ级)。静止期肝硬化患者(正常或接近正常的血清转氨酶及肝活检未见炎症细胞)接受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后不良反应风险增加,其疗效尚不确定。

失代偿期活动性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应考虑使用皮质类固醇治疗(Ⅲ级)。失代偿期活动性肝硬化患者应行药物治疗。即使患者出现过食管静脉破裂出血或难治性腹水,其对药物或许仍有较好应答。多数患者对治疗有效(包括肝硬化者),10 年生存率>90%。肝硬化伴肝纤维化可逆。

肝移植术肝脏失代偿或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应考虑肝移植术(Ⅲ级) 。终末期肝病患者有肝移植指征,特别是难治性或对免疫抑制疗法不能耐受的患者均可考虑肝移植。肝移植术后的AIH 患者预后好。移植后5年生存率在83%~92%,10年生存率高达75%。

监测药物不良反应

无论单用强的松还是与硫唑嘌呤联合,所有患者都应监测相关药物不良反应(Ⅲ级)。

皮质类固醇激素不良反应 长期使用皮质类固醇激素有严重不良反应。除常见的“Cushing 体征”(满月脸、痤疮、水牛背、向心性肥胖)外,还有骨质疏松和脊柱压缩、缺血性坏死、2 型糖尿病、白内障、高血压、感染(包括已有的结核恶化)和精神病。患者由于无法接受外貌变化及肥胖是造成中断治疗的最常见原因(47%),其次为骨质减少造成的脊柱压缩(27%)和脆性糖尿病(20%)。糖尿病、骨质疏松症、情绪不稳或有精神病史及难治性高血压的患者,其皮质类固醇激素相关不良反应更明显。虽然这些并非皮质类固醇激素的禁忌证,但仍需严密监测不良反应的发生。另外,可考虑在初始治疗中加用硫唑嘌呤。

硫唑嘌呤不良反应硫唑嘌呤的不良反应包括胆汁瘀积性肝炎、静脉闭塞性疾病、胰腺炎、严重恶心、呕吐、皮疹和骨髓抑制。10%的患者使用硫唑嘌呤50 mg/日时出现上述不良反应,但可减量或停用而改善。部分患者因服用硫唑嘌呤产生剧烈恶心和上腹疼痛,可用硫唑嘌呤类似物6-MP 代替。以下人群不推荐使用硫唑嘌呤:先前已存在血细胞减少、恶性肿瘤、巯基嘌呤甲基转移酶缺乏及妊娠可能的患者(尽管硫唑嘌呤致畸的可能不大)。

肝细胞癌的筛查AIH 患者很少发展为肝细胞癌(HCC), 几乎已成为AIH 的一个特征。若肝硬化继续发展或患者合并乙型或丙型病毒性肝炎,理论上会增加HCC 发生率。

需特殊关注的人群

儿童①多数儿童在诊断之初就应治疗(Ⅱ级);②鉴于通常为长期治疗,儿童患者需根据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指标调整,治疗个体化(Ⅲ级);③推荐联用硫唑嘌呤或6-MP 以减少皮质类固醇激素用量,特别是控制病情使用大剂量强的松时(Ⅲ级);④治疗失败的儿童应使用大剂量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或考虑行肝移植术(Ⅲ级)。推荐在儿童患者中联合应用硫唑嘌呤或6 - MP以减少皮质类固醇激素的用量,特别是需大剂量强的松(龙)控制病情时。不能耐受皮质类固醇激素不良反应者可用环孢素替代。环孢素可与强的松(龙) (0.3~0.5mg/日) 和硫唑嘌呤(1.5 mg/日)联用。

妊娠常规疗法为皮质类固醇激素和(或) 硫唑嘌呤,两者用于妊娠期患者安全,只要治疗得当,患者可成功妊娠。虽然慢性活动期肝炎患者生育能力降低,但只要孕妇维持强的松治疗,妊娠仍可继续,但流产率较正常人群高,胎儿可能早产但发育正常。此类患者若在妊娠过程中停药,可致疾病复发。由于病情有暴发可能,故妊娠期及产后数月均应严密监测。尽管硫唑嘌呤在妊娠期可用,患者可因潜在风险顾虑,但撤药后所致病情恶化会造成更大影响。

自身免疫性肝炎范文第2篇

关键词:自身免疫性肝炎;护理;肝功能恢复

自身免疫性肝炎是一种炎症性病变,是由异常自身免疫反应累及肝实质造成,临床主要表现为慢性肝炎,也有部分患者会以急性肝炎起病或以暴发性肝衰竭作为主要表现[1]。自身免疫性肝炎可与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并存,包括甲状腺炎、强直性脊柱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由于该病症的临床症状表现不十分明显,因而易造成误诊,一旦延误治疗,则可能发展成为肝硬化。自身免疫性肝炎往往需要进行长期的治疗,在此过程中,需要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以取得患者的积极配合,提高治疗效果。现对我院60例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进行全方位的护理干预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我院收治的60例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30例,女性24例、男性6例;年龄38~86岁,平均年龄(55.6±11.1)岁;病程2个月~10年,平均病程(4.3±2.1)年。对照组30例,女性23例、男性7例;年龄36~85岁,平均年龄(56.3±10.9)岁;病程2个月~11年,平均病程(4.9±2.5)年。所有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发热、乏力、黄疸、肝区不适、巩膜黄染等症状。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治疗方法 对两组患者均采取免疫抑制治疗。为降低停药后或进入缓解期出现复发的情况,可单独使用强的松,50mg/d。初始治疗建议服药直至症状缓解。当应答良好时可每周减少5mg,直至达到10mg/d(或隔日10mg)顿服的维持量,总疗程不少于2年。为避免消化道出血,可补充钙剂,为保护胃黏膜,可加服奥美拉唑,20mg/d,或雷贝拉唑胶囊,10mg/d[2]。

1.2.2护理方法 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全方位的护理干预,具体如下:①心理护理。自身免疫性肝炎是一个长期的治疗过程,在此过程中,病情易反复,患者易出现烦躁不安、焦虑、紧张等心理问题。在这些因素影响下,患者往往对治疗失去信心,不配合治疗,不利于身体的恢复。因此,护理人员应重视调节患者的心理,耐心向患者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使其对疾病有一个正确的认识。②用药护理。该病症需要进行长期的药物治疗,且在用药期间易出现血压升高、水钠潴留、血糖升高、烦躁失眠、精神兴奋、继发感染等不良反应。因此,需十分注意用药的规律,按时按量服用。用药期间应注意观察糖皮激素的不良反应,严格记录出入量,确保出入量的平衡。③饮食护理。为患者制定科学、合理的饮食食谱,嘱托其多摄入高维生素、蛋白质等,如鸡肉、牛奶、鸡蛋、豆制品、新鲜蔬果等。④休息和运动。主要是指导和叮嘱患者多卧床休息,确保睡眠充足。避免过度操劳,养成有规律的生活起居习惯。为避免过多躺卧引起不良情绪或消化不良,建议进行适量运动,如慢跑、散步、做操等。定期进行随访,了解患者的遵医嘱情况。

1.3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用t表示计数资料,用χ2检验组间比较,用P

2结果

两组均未出现死亡病例,见表1。

3讨论

自身免疫性肝炎是慢性非病毒性肝炎的一种,属于自身免疫反应基础疾病。研究表明,自身免疫性肝炎的中老年女性患者居多,占慢性肝炎10%以上[3]。该病症的血清自身抗体,包括SMA、ANA、LKM-l等呈阳性,具有良好的免疫抑制剂反应效果。但自身免疫性肝炎通常需要进行长期维持治疗,若中途停止免疫抑制剂和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则易复发,并高达80%。

本研究中,给予观察组全方位的护理干预,包括心理护理、用药护理、饮食护理、休息和运动护理等,并进行定期回访,了解患者遵医情况。该组肝功能恢复正常率达到86.7%,明显高于对照组(46.7%)。可见,对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进行全方位的护理干预,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刘海玲,刘海.护理干预对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2,31(05):824-825.

[2]刘兆丽,孙树珍.自身免疫性肝炎的临床护理体会[J].中国医学创新,2011,08(18):93-94.

自身免疫性肝炎范文第3篇

什么是自身免疫性肝炎

最新调查显示,自身免疫性肝炎在肝炎发病中所占比例不断提高,而对于这种并不具有传染性的肝炎,很多人并不认识。人们完全不必遇肝炎患者就色变,只有病毒性肝炎才具有传染性,其他类型的肝炎是不传染的。自身免疫性肝炎是慢性肝炎的一种,此病在青年女性的慢性肝炎中占有相当比例。自身免疫性肝炎不是由肝炎病毒或者不主要是由肝炎病毒侵入人体引起的。

人体的免疫系统对自身的蛋白组织具有耐受性,而对外来的蛋白组织没有耐受性,外来的蛋白组织(病毒、细菌等)一旦进入人体,免疫系统就会主动攻击它们,直到将其清除。然而某些因素,如遗传、药物、营养障碍及一些尚不知道的因素,使人体自身的某些蛋白组织失去了免疫系统对其具备的耐受性,这部分蛋白组织便会受到免疫系统的攻击,并产生损伤,这称为自身免疫损伤,或自身免疫病,自身免疫性肝炎就是这样发生的。简单地说,就是自身的免疫系统去攻击或残害自身的肝脏,使肝脏发生炎性病变。

有什么临床特征

本病临床特征为女性多见,呈慢性活动性肝炎表现。多数人呈缓慢发病,约占70%;少数可呈急性发病,约占30%。病人常表现为乏力、黄疸、肝脾肿大、皮肤瘙痒、体重下降、闭经等症状。病情发展至肝硬化后,可出现腹水、肝性脑病、食管静脉曲张出血。

自身免疫性肝炎的肝外表现

自身免疫性肝炎善于伪装,不动声色地吞噬肝细胞。发病一般比较慢,患者初期只是觉得乏力,检查为转氨酶升高,发展到一定时期会有黄疸,此时可能已发展为严重肝炎甚至肝硬化,治疗上大多为时已晚。

由于免疫细胞自相残杀,其他器官也会受到株连,因此自身免疫性肝炎常常伴有其他病变,这些病变医学上称为肝外表现。

1.对称性、游走性关节炎,可反复发作,无关节畸形。

2.低热、皮疹、皮肤血管炎和皮下出血。

3.内分泌失调、痤疮、多毛、女性闭经、男性发育、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糖尿病等。

4.肾小管性酸中毒、肾小球肾炎。

5.胸膜炎、间质性肺炎、肺不张、纤维性肺泡炎。

6.溃疡性结肠炎、干燥综合征。

自身免疫性肝炎和遗传因素密切相关,很难预防,但却可以控制,及早发现及时治疗极为重要。尤其是没有酒精、药物、病毒病原学变化等危险因素的肝病患者更应警惕自身免疫性肝炎作怪。

自身免疫性肝炎的治疗

自身免疫性肝炎的治疗原则主要是抑制异常的自身免疫反应,治疗指征主要根据炎症活动程度,而非肝功能受损程度。

早期临床试验已总结出典型免疫性乙肝的治疗方案,包括单独使用泼尼松或泼尼松龙40~60mg/d,或小剂量激素20~30mg/d联合硫唑嘌呤1mg/(kg・d)。上述两种方案对于各种类型的自身免疫性肝炎均有效。目前倾向于使用联合方案,主要是由于其造成激素相关性不良反应的几率相对较小。对于已经出现细胞减少、硫嘌呤甲基转移酶缺陷、对硫唑嘌呤不耐受或患有肿瘤的患者建议单独使用激素治疗。对于绝经后妇女或患有骨质疏松、高血压、脆性糖尿病、肥胖或精神状况不稳定的患者则建议使用联合治疗。

大规模临床试验证实,大多数病例血清转氨酶在治疗6~12周内即可降至正常;在我院进行随访的17例接受激素联合或不联合硫唑嘌呤治疗的患者中,大部分患者也在治疗2周后其血清转氨酶及球蛋白水平即有明显下降。而生化指标正常6~12个月后才可能达到组织学完全缓解,因此在生化指标恢复正常后仍应继续治疗直至组织学完全缓解。

自身免疫性肝炎范文第4篇

【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自身免疫性肝病的影响。方法:通过临床调查进行评估,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结论:对自身免疫性肝病病人的心理护理是非常必要的。

【关键词】自身免疫性肝病;心理护理;影响

自身免疫性肝病(autoimmune liver disease, ALD)是一组病因不明、免疫介导的肝脏损伤,包括自身免疫性肝炎(AIH)、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和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3种疾病及相互重叠的疾病,该病与自身免疫机制、遗传易感性及感染有关,这3种疾病各有特点,均可表现为严重的肝脏病变,并可进展为肝硬化[1]。其中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多为女性,除具有慢性肝炎引起的一系列肝脏损害症状外,更突出的是具有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表现,故又称为“狼疮性肝炎”,此病善于伪装,大多数患者为隐匿起病,逐渐出现疲乏无力、恶心、食欲不振、腹胀及体重减轻等肝炎症状,甚至发展为慢性重症肝炎[2]。现就我科于2008年--2009年所收治的22例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的临床分析及心理护理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者22例,均为女性,其中15例经过对症治疗及精心护理,症状缓解出院,5例自动出院。

2 症状观察

自身免疫性肝炎发病率较低,其症状及肝功能检查与病毒性肝炎极其相似,一旦缺乏临床经验,误诊率较高。因此,患者入院时,要仔细询问有无药物等诱因,有无病毒性肝炎接触史,并密切注意体温变化。一般病毒性肝炎多有体温升高,而自身免疫性肝炎则不伴有。实验室检查中,转氨酶大多高于正常的2~10倍,黄疸较轻,肝炎病原学检测阴性,而某些循环抗体检测(抗核抗体、免疫球蛋白等)阳性。一般该病以女性为主,其中又以年轻人及更年期患者多见。

3 心理护理

自身免疫性肝炎病程长,病情复杂,呈慢性进展性。这22例患者病程在2-20年不等,曾在多家医院的不同科室就诊,他们不但要忍受疾病折磨,还要承受心理上和经济上沉重的负担。对这22例患者进行焦虑、抑郁量表调查显示均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症状,我们采取了积极的护理措施如:

①换位思考:提出假如我们是患者,假如我们是患者家属,我们会怎样做,切身体会患者的感受。

②护士在临床护理过程中应该态度和蔼、仪表端庄,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使患者有信任感。

③倾听:责任护士在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和护理操作时,首先要是一个倾听者,包括有效的倾听一些与疾病本身无关的事宜,让患者得到情感的发泄。

④沟通:护士主动向患者介绍疾病的诊断、治疗的相关知识,听取患者的疑问并给予合适的解答,以使患者家属能够理解治疗所需的对问和费用,并予以积极配合。

⑤鼓励患者的亲人、同事和朋友来院探视,使患者感受到多方面的关心和爱护,感受自己的生存价值,树立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4 体会

自身免疫性肝炎是一种渐进性疾病,其病程和预后变化大,易反复发作,因此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用药指导是非常必要的。心理护理既减轻了患者的心理负担,又提高了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护理人员保持充足的同情心和耐心,充分了解患者的个性、心理特征和状态,精神上多鼓励,生活上多给予关心和照顾,多理解患者,为患者保密,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自身免疫性肝炎范文第5篇

【关键词】自身免疫性肝炎;中医治疗;病因病机

【中图分类号】R259.7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4-0088-01

肝脏是一个具有独特免疫学特征的淋巴样器官,也是自身免疫性疾病较早侵犯的器官之一。近五十年来,随着对本病的认识逐渐深入,无论是发病情况、发病机制、临床特征还是诊断手段、治疗策略都有较大进展。因此,全面认识自身免疫性肝病对于早期正确诊断和治疗此类患者非常重要。

1 自身免疫性肝炎的基本概念

肝病的发病中,免疫机制的参与非常重要。无论病毒性肝炎还是酒精性肝病都存在免疫异常。但通常所定义的自身免疫性肝病则特指一组疾病,包括自身免疫性肝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以及兼有以上特点的重叠综合征。 AIH以肝细胞损害为主,PBC和PSC以胆道损害为主,均与自身免疫功能异常相关。自身免疫性肝病是慢性疾病,有较长的自然病程,呈进行性发展,最终导致肝硬化、肝功能衰竭。

该病为非病毒感染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具有遗传倾向性,易患基因的人群可在环境、药物、感染等因素激发下起病,以肝细胞损害为主。本病如不及时治疗,病情发展至肝硬化后,可出现腹水、肝性脑病、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等并发症,且该病比病毒性肝炎进展到肝硬化的时间要短,故病势较凶险,如不及时有效治疗,祸不旋踵。现代医学尚无特异治疗方法,常针对性使用免疫抑制剂。中医学虽无此病名,但辨证之纲纪,治法之要妙,方药之分量,尽在前贤笔下,如能细心体察,定能找出蛛丝马迹,病证方药藏于心胸之间,随证治之,焉有不效之理。笔者立足传统中医学,分析自身免疫性肝炎的中医药治疗思路。

2 自身免疫性肝炎中医治疗的诊断标准

目前中医对AIH的辨证尚无统一的病名及症候分类标准。根据AIH的主要临床表现当属中医的“胁痛” “黄疸” “水肺” “鼓胀” “风”等范畴。参照2002年《中药新药治疗的临床指导原则〉《中医内科学》和《中医诊断学》,结合中医传统辨证论治,将AIH分为以下4类症候:(1)肝郁脾虚:以胁助胀痛,情绪抑郁或急躁易怒,喜太息,面色无华,纳差,乏力嗜睡,腹痛欲湾后痛减或便溏不爽,舌质淡、舌苔白或腻、舌体胖边有齿痕,脉弦或细等为常见症候。(2)湿热蕴结:以身目黄染,胺腹及右胁胀闷,口渴少饮,食少纳呆,大便塘而不爽,头身困重,身热不扬或汗出不解,时低热,小便短黄。舌质红,笞黄腻,脉弦数或滑数等为常见症候。(3)气滞血疲:以胸胁胺腹胀闷窜痛,偶有刺痛,痛有定处拒按,或情志抑郁、急躁易怒,肌表赤缕或腹部青筋外露或有蛛疼,舌紫或有斑点,脉弦湿等为常见症的证候。(4)肝译阴虚:胁肋灼痛,劳累加重,头晕目按,耳鸣健忘,腰痛或腰酸腿软,口眼干巡。五心烦热或低热,或伴见耳鸣,头昏,大便干结,小便短赤,舌红少苔,脉细或细数。凡符合“胁痛”、“黄痕”、”水肺”或“鼓胀”等疾病的主要临床表现,其他症状具有两项及舌脉支持者即可诊断。

3 自身免疫性肝炎中医治疗的法度

《徐批叶天士晚年方案真本.卷下》 云:“若肝脏日刚木火内寄,情志拂逆,必相火,谓凉则肝宁。昔贤谓肝宜凉,肾宜温也。”从以上病机分析不难看出,本病的治疗亦需立足“湿、热、瘀、毒、郁”,重在通顺和畅肝络,而不在于补,过补则正气愈亢,邪气愈盛,得不偿失。视病情需补则补,壅补无宜,补宜灵动清泄,方不失补之本意。其治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其一,元.朱丹溪 《格致余论.阳有余阴不足论》提出:“司疏泄者,肝也。”《柳州医话》 也云:“七情之病,必由肝起。”因此,疏肝解郁是治疗自身免疫性肝炎的首要法则,也是中医药治疗肝病的不二法门。其治包括疏肝如柴胡、香附、陈皮、延胡索、青皮、郁金等;泄肝如桑叶、牡丹皮、茵陈等;柔肝如白芍、木瓜、五味子、女贞子、旱莲草等。如碱性磷酸酶(ALP)和 γ- 谷氨酰基转移酶(GGT)异常升高,则提示胆汁排泄不畅,有郁滞之象,须疏肝利胆,药用虎杖、大黄、枳实、垂盆草、田基黄等。其二,本病热毒胶结,需以清热解毒用事, 《素问.至真要大论》 云:“热淫于内,治以咸寒,佐以甘苦,以酸收之,以苦发之。”故其治包括清热解毒,如重楼、半枝莲、连翘、野、蒲公英等;清肝如栀子、夏枯草、虎杖、黄芩等;凉血如生地黄、玄参、赤芍、紫草等;燥湿如黄柏、黄连、苦参、龙胆草等。其三,湿之为病,留恋缠绵,治之如抽丝剥茧,层出不穷,本病水湿较甚者,宗叶氏宣上、畅中、渗下之旨,即《内经》 所谓“湿淫于内,治以苦热,佐以酸淡,以苦燥之,以淡泄之”之治。可考虑选用苦杏仁、藿香、佩兰、滑石、薏苡仁、茯苓、泽泻、通草等。其四,本病瘀血阻滞肝络,与热、毒、湿胶结,血行则热、毒、湿胶结之势可缓,热清毒解湿化,则可邪去正安,否则永无宁日。故活血化瘀之法应贯穿治疗始终,如水蛭、虻虫、五灵脂、鸡血藤、莪术、土鳖虫等。其五,治病为求其本,需顾护正气,方可气顺络畅,气血阴阳平衡,病可痊愈。

4 中医治疗的临床优点

中医对于AIH的治疗尚处于探索阶段。本研究发现中医辨证论治在治疗AIH方面有较好的疗效,尤其是在改善临床症状、肝功能、血清免疫球蛋白、调整机体免疫系统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治疗上往往能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因为中医具有从整体观念,辨证论治,根据个体的差异对症用药,毒副作用少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中医辨证治疗近期疗效可靠,不反应较轻,对患者的远期疗效及病情的转归,及中药治疗的疗程、停药时间,需要更长期的观察。但是由于研究病例较少,且疗程较短,应进一步扩大随访病例并延长随访时间。该研究提示此疗法有助于AIH患者的康复,可资临床借鉴,并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

结语

尽管近年来对AIH 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但在诊断和治疗等方面仍有几个问题尚待解决。我们应该更好的应用中医药的诊疗手段,实现中西医结合,做好临床研究和累积更多的经验,使 A IH患者获得及时诊断和治疗,防止肝硬化的发生,最终达到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和远期生存率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苏婷婷,张波.自身免疫性肝炎的发病机制研究进展门.现代中西结合杂志,2011; 20 ( 28 ) : 3632-3634.

自身免疫性肝炎范文第6篇

【关键词】自身免疫性,肝炎;护理

Nursing care of the patients with autoimmune hepatitis

LIN Jian-ying.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Xinxiang Medical University,Henna 4531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nursing care of patients with auto-immune hepatitis.Methods W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the nursing experience of 18 patients with autoimmune hepatitis.The followings were included:symptom observation,psychological care,guidance for taking medicine and leaving hospital,health education.Results Except that 2 patients died and 2 patients gave up the treatment because of the economic reason,all the other patients’symptoms were alleviated.Conclusion Early diagnosis,taking medicine following the doctor’s advice,strengthening the health education are the keys to improve the patient’s life quality and to prolong the patient’s survival periods.

【Key words】Autoimmune hepatitis;Nursing

自身免疫性肝炎(autoimmune hepatitis,AIH)是一种病因不清楚,血清中有自身抗体、高球蛋白血症和肝脏慢性炎症及纤维化组织学改变的反应性肝病[1],占慢性肝炎的10%~20%,临床表现较复杂、发病率低,且早期缺乏特异性而易造成误诊。此病临床症状不典型,患者如不能获得及时的治疗可进展为肝硬化,未经治疗的患者5年死亡率可达80%,AIH患者早期诊断对于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延长生存期有重大的意义。一旦诊断明确,力求早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效果显著,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对象 本院2003年1月至2008年8月共收治的AIH患者18例,其中男2例,女16例,年龄15~81岁,平均(48.3±32.8)岁,病程1个月~10年,患者血清病毒标志的检测可见甲、乙、丙、丁、戊型肝炎病毒标志为阴性,EB病毒及巨细胞病毒检测均为阴性,并排除了药物性、酒精性、遗传代谢性肝病,诊断符合国际自身免疫性肝炎小组1999年修订的AIH诊断标准及评分标准[2],其中5例经肝活检病理组织学证实。

1.2 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 患者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乏力、发热、黄疸、肝区不适、纳差、巩膜黄染等不适,ANA、SMA、AMA阳性,其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见表1及表2。

2 治疗与护理

2.1 临床治疗 从以上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可见,患者多数以发热、尿黄、肝部不适、纳差、巩膜黄染为主,ANA、SMA、AMA阳性,强的松单独治疗或与硫唑嘌呤联合治疗是AIH的主要治疗方法[3],对于胆汁淤积为主者加用熊去氧胆酸治疗,可显著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2.2 临床护理

2.2.1 症状观察 AIH发病率低,不被临床所熟悉,其症状及肝功能检查与病毒性肝炎又极为相似,首次往往以病毒性肝炎入院,误诊率极高,故要仔细收集资料,询问患者有无药物等诱因,有无病毒性肝炎接触史等,特别要注意过去1年内服用药物的病史,注意体温的变化,一般病毒性肝炎多有体温升高,而自身免疫性肝炎体温升高不明显,化验检查中,肝功能转氨酶大多高于正常的2~10倍,黄疸较轻,肝炎病原学检测阴性,而某些自身免疫抗体检测(抗核抗体、AMA、SMA)阳性,免疫球蛋白升高。一般该病女性占75%以上,其中又以中老年患者多见,部分患者处于更年期,如有1例患者,入院后经常失眠,心情烦躁,护理查房时发现其夜间盗汗明显,接连2周,考虑患者已进入更年期,经自身免疫抗体检测,提示免疫系统异常,经过一系列化验检查及疑难病例讨论,得以确诊。

2.2.2 心理护理 AIH患者由于发病时间长,病情反复,诊断不明确,故表现出复杂的心理反应:紧张、焦虑不安、疑虑、恐惧、烦恼、孤独等,甚至表现出行为退化、角色过度、缺乏主见和信心,使自己处于被动状态。因此,护理人员首先要与患者解释该病经过及治疗方案等,减少患者对疾病产生的紧张、焦虑、疑虑和恐惧感,同时鼓励其循序渐进地活动,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2.3 用药护理 用药期间应观察糖皮质激素的不良反应,如水钠潴留、血压升高、血糖升高、血钾下降,也可引起精神兴奋、烦躁失眠,并使机体免疫功能降低,易合并继发感染和出血等。严格记录出入量,保持出入量平衡,避免水钠潴留、血容量增加而致血压升高,向患者详细介绍所用药物的名称、剂量、给药时间和方法,药物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用药必须规律、按时、按量,增减药物必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2.2.4 出院指导及健康教育 AIH病程不一,最终均有发展至肝硬化之可能,有报导10年存活率为63%[4],用激素治疗效果显著,可延长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存期,但用药不规则或不坚持服药,则复发率高,因此在出院前做好健康教育及用药指导工作非常重要。在患者出院前向其介绍有关本病知识及注意事项,如休息、活动时间、饮食种类、禁酒、复诊时间等,同时告知患者遵医嘱服药的重要性,强调不能自行停药或减量,注意激素服用后可能出现的副反应,如大便颜色、有无腹痛等,并让患者保持愉快和放松的心情,达到治疗的最佳效果,本组患者除2例因经济原因没有遵医嘱服药外,其他患者均能坚持服药和配合治疗。

3 结果

本组患者除2例死亡,2例因经济困难原因自行停药外,其他患者症状得以控制,转氨酶下降,部分抗体转阴,抗“O”滴度、免疫球蛋白下降,生存质量明显提高。

4 讨论

AIH是一种以自身免疫反应为基础的疾病,中老年女性患者居多,发病率在20~30人/百万左右,约占慢性肝炎的10%~20%,是慢性非病毒性肝炎中的一种疾病,血清自身抗体(ANA、SMA、LKM-1等)阳性,对免疫抑制剂反应良好,其确切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临床起病隐匿,症状与体征易与病毒性肝炎相混淆,如不能及时治疗可进展为肝硬化,未经治疗的患者5年死亡率达80%。对大多数AIH而言,长期维持治疗是必要的,停止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后,AIH的复发率高于80%。AIH是一种可控制但难以治愈的疾病,大多数患者可通过治疗维持缓解状态,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和遵医嘱服药等护理对策对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存期有重大的意义,因此,做好症状观察、用药护理、心理护理、出院指导及健康教育,对AIH的治疗及其预后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孙自勤.自身免疫性肝炎的研究.实用医学杂志,2003,20(8):623-624.

[2] Alvarez F,Berg PA,Bianchi FB,et al.International autoimmune hepatitis group report:Review of criteria for diagnosis of autoim-mune hepatitis.J Hepatol,1999,31(5):929-938.

[3] 邱德凯,马雄.自身免疫性肝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华肝脏病杂志,2005,13(1):50-51.

自身免疫性肝炎范文第7篇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肝炎; 免疫抑制; 护理

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是由异常自身免疫反应累及肝实质的炎症性病变,以高丙种球蛋白血症、血清转氨酶升高、血清自身抗体阳性、肝组织学指征性改变和对免疫抑制治疗应答为特点。AIH男女之比为1∶4,有10~30岁及40岁以上两个发病年龄高峰。临床上绝大多数表现为慢性肝炎,约40%的患者以急性肝炎起病,偶也有暴发性肝衰竭为主要表现者。有10%~20%的患者没有明显症状,只是在肝功筛查时意外发现血清转氨酶升高。本病可有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并存[1],如强直性脊柱炎、甲状腺炎、溃疡性结肠炎、1型糖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等。血清转氨酶、球蛋白或IgG、自身抗体阳性。笔者所在科室2006年3月~2010年3月收治3例AIH患者,现将治疗与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3例AIH患者中男1例,女2例,年龄分别为65岁、28岁、42岁。职业分别为务农、公务员、教师。均符合1999年国际AIH传统诊断积分系统的确诊病例。3例患者入院均有不同程度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厌油、体重下降、女性月经稀少,月经周期不规则延长等症状。自身抗体阳性,肝功异常,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最高者可达上线70倍、直接胆红素115 μmol/L、谷氨酰转肽酶221 U/L、碱性磷酸酶331 U/L、胆汁酸322 μmol/L。均有界面性肝炎。

1.2 治疗方法 AIH的治疗目的是达到临床症状缓解,生化指标改善,组织学炎症及肝细胞损害减退。主要治疗就是应用免疫抑制治疗。AIH对免疫抑制剂应答良好。肝炎严重者更需要免疫抑制治疗[2],大多数患者临床疗效明显。肝功能明显好转或达到正常。但是疗程不足或剂量不够、或进入缓解期的患者在停药后易复发,复发率可达90%。可单独使用足够量的强的松50 mg/d,早饭后口服。一般推荐同时服用硫唑嘌呤50 mg/d[3],以减少强的松的用量。初始治疗应持续到症状缓解。应答良好可每周减5 mg,直至维持量10 mg/d,或10 mg隔日顿服。联合治疗时强的松30 mg/d,每周减5 mg直到维持量,强的松5 mg/d,硫唑嘌呤50 mg/d长期维持,总疗程不要少于2年。应注意胃黏膜的保护,口服雷贝拉唑胶囊10 mg/d或者奥美拉唑20 mg。以避免上消化道出血,并补充钙剂。

2 护理

2.1 心理调节 AIH是一个长期的治疗护理过程,患者及家人要有积极的心理准备,在安排好治疗与身体调理的同时,勿过多考虑病情,遇事豁达开朗,建立自免肝患者QQ群,共同参与,让患者之间能相互沟通、相互鼓励,并加以适时疏导,树立治病信心,保持愉快心情。心情舒畅、乐观使人健康。由于肝喜疏恶郁,故生气、发怒易导致肝脏气血淤滞不畅而成疾。要想肝脏强健,首先要学会制怒,即使生气也不要超过3 min,要尽力做到心平气和、乐观开朗、无忧无虑,从而使肝火熄灭,肝气正常生发、顺调。

2.2 饮食护理 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蛋白质以豆制品、鸡蛋牛奶、鸡肉为主;维生素:新鲜蔬菜、蘑菇、木耳;水果如西红柿、柑橘、猕猴桃、板栗等。多喝水可补充体液,增强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多喝水还可促进腺体,尤其是消化腺和胰液、胆汁的分泌,以利于消化、吸收和废物的排除,减少代谢产物和毒素对肝脏的损害[4]。饮食平衡不要暴饮暴食或常饥饿,这种饥、饱不匀的饮食习惯,会引起消化液分泌异常,导致肝脏功能的失调。所以,饮食要保持均衡,食物中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矿物质等要保持相应的比例;同时还要保持五味不偏;尽量少吃辛辣食品,多吃新鲜蔬菜、水果等。

2.3 休息与运动 急性发作期,肝功异常应卧床休息,保证睡眠充足。无症状及肝功能恢复可参加工作,避免过度疲劳,生活起居有规律,过多的躺卧易引起消化不良、情绪欠佳[5],运动以不加重疲劳感和其他不适症状为度,如散步、踏青、慢跑、做广播操、太极拳、轻度游泳等。

3 结果

3例患者4年来,经过初次住院治疗和不间断的门诊治疗,健康指导和电话随访。现在65岁男性患者肝功能轻微异常;由于年龄偏高,仅做些轻微的家务。2例女性患者除了球蛋白间断性偏高外,肝功能基本保持在正常范围,出院休息半年后,已上班,工作中受到一些照顾。3例患者日常生活均能自理。

4 讨论

血清转氨酶水平正常并不一定代表肝组织学恢复正常。治疗效果的评价根据以下几点:(1)血清转氨酶和胆红素水平下降,反应病变活动度减轻;(2)凝血酶原时间和血清白蛋白判断的蛋白质合成指示肝功能改善;(3)血清丙种球蛋白IgG显著下降,提示过强的免疫应答受到抑制。血清中自身抗体水平与疾病的活动性并不密切一致,不作为检测活动性的标志。(4)肝活检是判断疗效的标准方法。界面性肝炎强烈预示停药之后的复发。肝组织学正常的患者中多达80%有可能撤药,停用后若血清转氨酶水平升高至正常上限的3倍以上,应认为复发。复发大多在免疫抑制治疗停用2个月内发生,特别是初始活检示肝硬化的患者更易复发。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应定期检查血清转氨酶、胆红素和丙种球蛋白水平来检测复发。复发患者应给予初始诱导剂量的药物,直到临床达到缓解才可考虑减量。复发超过一次的成人患者应采取强的松和硫唑嘌呤联合治疗、低剂量强的松或单独使用硫唑嘌呤进行长期维持治疗。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经过合理的免疫抑制治疗和护理,大多数患者病情缓解,甚至能逆转进展期肝纤维化,从而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患者基本能够保持与同一地区年龄段的正常人群无显著差异。相反,相同严重程度的患者如不治疗则50%在3年内死亡,10年死亡率达90%,缓解后复发较常见,50%~80%进入缓解期的病例在免疫抑制剂撤除后复发。3%的患者出现治疗相关的副作用,从而不得不过早停药。9%的患者尽管进行标准治疗但病情仍恶化。13%的患者部分缓解。复发、药物毒性、治疗失败和不完全应答反映了目前治疗的不足,因而必须继续寻找更特异而高效的治疗方法。

参 考 文 献

[1] 陈慰峰.医学免疫学.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88-92

[2] 田德安.内科学.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440-442.

[3] 马雄,邱德凯.自身免疫性肝病基础与临床.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75-109.

[4] 郭红卫.营养学.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2:186-191.

[5] 尤黎明.内科护理学.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25-233.

自身免疫性肝炎范文第8篇

关键词:肝炎 自身免疫性 中医

中图分类号:R575.1 文献标示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1)16-0051-02

自身免疫性肝炎(AIH)多隐匿性发病,自觉乏力、食欲不振、腹胀、尿色黄或深黄、皮肤瘙痒等。其体征为皮肤黄染、体重减轻、肝脾肿大、肝掌、腹水等;而晚期则可出现门脉高压、肝衰竭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肝功异常、血清胆红素升高、丙种球蛋白升高、血清免疫学检查异常而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1 病例介绍

李某某,女,65岁,于2011年3月6日上午到我院找余看病。自述近半年来自觉乏力,不思饮食,右侧胸腹部胀痛,解黄尿,大便干,曾到外院诊治,未明确诊断,治疗效果不佳。查体温37.2℃,脉搏96次/分,面色暗黄,右侧肝区叩、压痛(+),脉弦细,初诊为:肝胃不和、阴黄。做血、尿常规检查,尿胆红素(+),检查肝功异常:乙肝表面抗原阴性,谷丙转氨酶(ACT)863u/L,谷草转氨酶(AST)538u/L,转酞酶336u/L,血胆红素升高,因此,建议到外院诊治,患者要求中医中药治疗。根据患者的要求及家属的意见,要求患者到外院检查抗核抗体(ANA)。检查结果为阳性(+)。西医诊断:自身免疫性肝炎。中医诊断:阴黄(胁痛),证属:气滞血瘀。治以疏肝理气、活血化瘀,佐以清热解毒。处方用加味逍遥散合四物汤加减。药用:柴胡、木香、当归、白芍、炒白术、牡丹皮、白花蛇草、茵陈、栀子、黄芪、五味子、茯苓、陈皮、甘草。水煎服,一日一剂,早晚服,服5剂。服完5剂后来医院复查。ALT 546u/L,ASL 382u/L,转肽酶 268u/L,效不更方再服7剂。3月23日来院复查肝功:ALT 318u/L,AST 206u/L,转肽酶 202u/L,血胆红素阳性。患者自觉明显好转,乏力好转,饮食增加,面色晦暗不明显,尿色较前清,脉较前有力。根据患者的病情及症状,在上方的基础上略有加减,再服10剂,服完后,再次来院复查尿常规和肝功能。尿胆红素已转阴,肝功ALT、AST、血胆红素均正常,只有转肽酶还在82u/L。继服上方7剂,于3月31日再次来院复查,尿、肝功能均正常,患者自觉一身轻松,饮食正常,睡眠及二便均正常,再服5剂以巩固疗效。随访至今患者一切正常。

2 病因病机

AIH在中医学中没有此病名。可见于“黄疸”“痞满”“胁痛”等病症中。《景岳全书 黄疸》中指出:阴黄之病何以致然?必以七情伤脏,或劳倦伤形,因致中气大伤,脾不化血,故脾之色自见于外。脾气虚,脾充血功能减弱或亢进,可见“黄疸”之症。而胁痛,多见于肝气郁结,瘀血阻络所致。至于痞满则多以情绪抑郁恼怒和情志不畅所引起。

3 辨证

该患者症见面目暗黄,皮肤瘙痒,右胁下胀痛不适,腹部闷胀,舌质紫暗有瘀斑点,脉弦细,肝功明显异常(ANA阳性)。此症应属中医的肝气郁结,瘀血阻络引起。因此,治宜疏肝理气,活血化瘀,佐以清热解毒,方用加味逍遥散和四物汤加减治疗,而取得了的疗效。

4 讨论

现代西医认为AIH的疾病有其易感性和临床病程有极强的遗传学因素,自身抗原抗体的活化效应可被遗传因素影响。现代中医认为AIH病位在肝、胆、脾、肾,其病机是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脾胃虚弱。而思虑过多,性格躁怒者,性情不随,肝气不舒,瘀血内阻。以致脾胃运化失常,湿邪内生,雍阻中焦,临床表现食欲减退,脾胃虚弱,面色萎黄;肝气不舒,瘀血内阻,疏泄不利,导致胆汁疏泄失常,胆液溢于皮肤之外,造成身目黄染。因阻滞气机,则胁肋痛。瘀血内阻,血毒内生,皮肤失于濡养则皮肤瘙痒。久病及肾或先天不足,阴虚火旺则低热不退。以上病因而生发诸证。

笔者在医疗实践中,依据中医理论、辨证论治。从调理脾胃、疏肝利胆、活血化瘀、滋补中气,佐以清热解毒,并进行心理疏导,临床AIH取得了良好效果,而且疗效持久,不易复发,毒副作用小,又经济,能减轻患者及家庭的经济负担。值得同道深入研究而丰富临床治疗。

参考文献

自身免疫性肝炎范文第9篇

【关键词】 乙型病毒性肝炎; 自身免疫性肝炎; 自身抗体; 临床诊断

doi:10.14033/ki.cfmr.2016.36.030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36-0058-03

病毒性肝炎在我国具有着较高的发病率,对肝炎病毒感染者进行自身抗体检测能够对患者机体免疫情况有着充分的认识,为患者的临床用药提供指导,并能够为自身免疫性肝炎做出相应的临床诊断[1-2]。本文对2013年6月-2015年12月在笔者所在医院就诊的患者进行临床诊断,根据诊断结果将患者分为两组,乙型肝炎病毒(HBV)患者体内自身抗体进行检测,并与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患者的自身抗体进行对比分析,现将分析汇总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6月-2015年12月在笔者所在医院就诊的患者105例,根据临床诊断将患者分为两组:(1)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42例(AIH组),男19例,女23例,患者年龄19~57岁,疾病的诊断符合美国肝脏病学会2002年发表的肝病临床诊断建议;(2)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63例(HBV组),男28例,女35例,患者年龄17~58岁,HBV疾病的诊断标准符合我国病毒性肝炎防治诊断方案标准。另外,收集58例健康者的临床资料作为对照组,其中男27例,女31例,患者年龄19~57岁。三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检测试剂与方法

1.2.1 检测试剂 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购买于上海博阳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肝病相关抗原基质、相关抗体及试剂购买于欧蒙德国医学实验诊断有限公司。

1.2.2 检测方法 间接免疫荧光法,主要的检测项目包括抗平滑肌抗体(SMA)、抗核抗体(ANA)、抗线粒体抗体(AMA)。以大鼠胃、HEP-2细胞、大鼠肾冰冻生物薄片和猴肝4种基质作为抗原,用血清按照1∶100的比例稀释后,根据试剂盒相关的操作要求,进行荧光显微镜检测,来观察组织和细胞中是否出现特异性荧光,若出现特异性荧光则判定为阳性结果,ANA阳性者进一步判断核型。

欧蒙免疫印迹法,该方法检测项目主要有抗肝肾微粒体抗体(LKM-1)、可溶性肝抗原/肝胰抗原(SLA/LP)抗体、抗线粒体抗体Ⅱ型(AMA-M2)和抗肝细胞胞质抗体Ⅰ型(LC-1)。应用欧蒙免疫印迹检测技术,根据试剂盒相关的要求进行检测,并用欧盟相关判读软件判定结果。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22.0对记录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用率(%)表示,比较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抗核抗体(ANA)检测

抗核抗体(ANA)在AIH组、HBV组和对照组中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83.33%、28.57%和3.45%,HBV组患者抗核抗体阳性检出率与AIH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1∶1000的高滴度为主,主要以核颗粒型为主要形式,也可常见核均质型和核膜型,见表1。

2.2 三组自身抗体特异性检出情况

AIH组患者SMA、LKM-1、SLA/LP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52.38%、16.67%和11.90%;而HBV组患者SMA、LKM-1、SLA/LP的阳性检出率均为0;对照组SMA、LKM-1、SLA/LP的阳性检出率均为0;AIH组SMA、LKM-1、SLA/LP的阳性检出率高于HBV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对患者进行自身抗体检测有助于为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诊断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3]。根据患者自身抗体的差异可以将自身免疫性肝炎(AIH)分为两型,抗核抗体(ANA)和抗平滑肌抗体(ASMA)阳性为Ⅰ型AIH,Ⅰ型AIH中也有少数的患者抗可溶性肝胰抗原(SLA/LP)抗体诊断为阳性;而Ⅱ型为抗肝细胞胞质Ⅰ型(LC-1)抗体和抗肝肾微粒体(LKM-1)抗体;但是也有学者把可溶性肝胰抗原抗体阳性的患者归类为第Ⅲ型,但目前学术界还未有统一的定论[3]。另外,很多学者的研究也发现,对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进行自身抗体临床诊断对患者病情的诊断、风险预测以及预后评估等方面具有着重要的临床价值[4-5]。

文献[5]发现,HCV和HBV感染患者体内会进行自身免疫应答,并由此产生很多抗体,患者自身抗体出现,与肝炎病毒感染、感染病程和感染的严重程度之间有着很大的关联;所以,药物的选择对于疾病的治疗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免疫抑制剂对于自身免疫性肝炎的治疗常会表现出较好的临床效果;干扰素能够显著的增强免疫细胞的活性,所以在病毒性肝炎中常会表现出较好的临床效果,但会引发自身免疫的不良反应。学者谭朝霞等[6]的研究发现,乙型和丙型肝炎患者体内常包括SMA、SLA/LP、ANA、AMA等自身抗体,但是器官非特异性ANA是最为常见的自身抗体,这是因为肝炎性病毒感染会引发患者出现自身免疫系统紊乱,从而出现自身免疫抗体。病毒性肝炎与自身免疫性肝炎在临床中易于鉴别,但是很多患者会存在由于病毒感染而导致身体自身免疫反应的产生。

学者陈东等[7]的研究发现,AIH、HCV和HBV患者ANA检出率均显著高于正常组,并且AIH组ANA阳性率与HCV和HBV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1∶1000)形式存在。而本文的研究发现,ANA在AIH组、HBV组和对照组中抗核抗体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83.33%、28.57%和3.45%;HBV组与AIH组抗核抗体阳性检出率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1∶1000的高滴度为主,主要以核颗粒型、核均质型和核膜型为主;这与学者陈东等[7]的研究结果较为一致。另外,本文的研究还发现AIH患者SMA、LKM-1、SLA/LP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52.38%、16.67%和11.90%,显著高于HBV患者和健康者的SMA、LKM-1、SLA/LP的阳性检出率(P

总之,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中存在着自身抗体,但是滴度相对来说较低;自身免疫性肝炎血清中含有着高滴度的自身抗体水平;因此,对于患者自身抗体水平的检测,对于肝炎疾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刘滨.慢性乙型肝炎非器官特异性自身抗体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J].临床医药实践,2011,20(11):841-842.

[2]李琳彬,郭广波,余焰,等.自身抗体在自身免疫性肝病诊断中的价值[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4,11(15):2051-2056.

[3]范公忍,刘力瑞,胡学玲,等.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血清肝特异性自身抗体的检测及临床意义[J].实用肝脏病杂志,2013,16(5):421-423.

[4]詹素云,王伟新,欧阳俊杰.自身免疫性肝脏疾病与乙型肝炎的自身抗体检测分析[J].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2009,29(12):1079.

[5]唐拢卢洁,闫惠平.自身免疫性肝病相关自身抗体V的检测和临床意义[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3,21(25):2544-2550.

[6]谭朝霞,唐王共,高燕,等.自身抗体在乙型病毒性肝炎和自身免疫性肝炎中的特点分析[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6,38(15):1762-1767.

[7]陈东,奚颖霞,陈海哨,等.自身抗体在乙型和丙型肝炎及自身免疫性肝炎中的特点分析[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3,23(3):715-718.

[8]蒋莉,陈春华.自身免疫在丙型肝炎病毒感染中的意义[J].吉林医学,2013,34(29):6080-6081.

[9]马琼麟,曾维,黄静,等.自身抗体检测在自身免疫性肝炎诊断的临床评价[J].中国现代医生,2010,48(2):87-88.

自身免疫性肝炎范文第10篇

自身免疫性肝炎(AIH)以往诊出率低,1993年和1999年国际AIH工作组先后制订AIH诊断标准和AIH诊断评分系统,使本病确诊率大大提高。目前西医推荐治疗方案为:泼尼松单药(60mg/d)或泼尼松(30mg/d)联合硫唑嘌呤(50mg/d),但效果依旧不甚理想。笔者临床治疗本病,辨证分肝郁脾虚,肝阴虚损,肝阳不足等证,取得一定效果,现简述如下。

一、 肝郁脾虚证

笔者临床所见部分本病患者,其或病前或病后多情志抑郁,神疲乏力,纳呆食少,两胁不适,脘腹胀满,舌淡红或暗红,脉弦或弦虚,辨证为肝郁脾虚。乃肝属木,木喜条达,肝需疏泄,若肝气郁结不行,则肝失疏泄,木不疏土而病生。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此类患者肝郁之肝脾不和之象,多以肝气不足,条达不利,疏泄失施所致,其有别与肝木气旺,升散太过,肝木横侮脾土之肝脾不和,故而,临床治疗当循仲景“夫肝之病,补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药以调之”,以逍遥散加减,泻肝清热之药不可多用。

案一:潘XX,女,57岁,2010年11月8日初诊。患者他院诊断自身免疫性肝炎,不欲激素治疗,住院彩超:1.肝硬化.2脾大.3.腹腔积液.肝功能:ALT:119U/L,AST152 U/L ,ALP289 U/L ,GGT210 U/L.现症见:脘腹作胀,肝区不适,神疲乏力,舌暗红,苔根黄腻,脉弦细。治以疏肝理脾,拟逍遥散加减,处方:当归、白芍、白术、茯苓、郁金、木香、大腹皮、香橼皮、炒二芽、内金、香附、五味子各10g,甘草、柴胡8g,茅根30g。二诊述腹胀好转,精神好转,肝区仍不适,饮食睡眠可,二便调,守上方加泽泻,牛膝各10g。后继服一月余,复查肝功能正常,彩超未提示腹腔积液,患者一般状况好,肝区不适,余无明显不适,后以鳖甲煎丸随中药汤剂合用至今,肝功能控制可,一般情况稳定。

二、 肝阴虚损证

自身免疫性肝炎起病隐匿,疾病初起时症状不典型或无症状,多数患者确诊本病时多已出现肝硬化;有些病人虽无肝硬化状况,但伴随有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如干燥综合征等。临床症见:消瘦乏力,纳差口干,肝区甚至两胁隐隐不适,两眼干涩,头目眩晕,失眠多梦,或见腰膝酸软,舌红苔少,脉弦细,数或不数,辨证以肝肾阴虚。此多因肝郁不达,郁而化热,热燥灼阴,久而自戕,木失濡润,甚则累及肾水之故。治疗上,以其肝阴虚损施以养阴疏肝之法,然肝阴不足多损及其母,故临床应视其肝阴虚与肾阴虚状况,以及血燥与否,酌选加味一贯煎,滋水清肝饮加减治之。

案二:王XX,女,66岁,2010年11月3日初诊。患者2010年10月因“肝区不适月余”入普爱医院住院,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诊断:1.自免肝肝硬化,失代偿期;2.高血压病三级;3.高脂血症;4.腰椎病。未行激素治疗,经对症支持治疗后出院。刻下肝功能:ALT:74U/L,AST96 U/L ,GGT620 U/L,TBIL21.3umol/L,DBIL10.8umol/L;BP:145/70mmHg。症见:肝区不适,口干欲饮,食欲欠佳,失眠多梦,大便干,不畅,腰痛,时心慌,舌暗红,苔薄白,脉弦细。治以养阴柔肝,方以加味一贯煎加减:沙参、枸杞、熟地各15g,川楝子、当归、麦冬、郁金、白芍、木香、五味子、炒二芽、内金各10g,薏仁、茵陈各30g,甘草6g。后随症加减用药,间以五酯胶囊或鳖甲煎丸辅助治疗,至11年1月24复查,肝功能基本正常,血常规:WBC:3.18x109/L,患者一般情况可,未述明显不适。以上方加黄芪15g继续治疗,至今情况稳定。

三、肝阳不足证

有些患者,精神萎靡,面色不华,情志抑悒,纳呆食少,脘腹胀满,两胁不适,甚至黄疸,双下肢水肿,舌暗红或暗淡,苔薄白,脉弦细或沉细,临证数法无效,后笔者虑其精神萎靡,面色不华,纳呆等症,思张锡纯“愚自临证以来,凡遇肝气虚弱,不能条达,用一切补肝之药皆不效,重用黄芪为主,而少佐理气之品,服之覆杯即见效验”之语,以黄芪为君,桂枝为佐,随症加减组方,如兼见肾阳虚加以肉桂、苁蓉,脾阳虚加白术、党参、山药等,收效甚显,思及张锡纯“…知系肝阳不振,投以黄芪一两,桂枝尖三钱,数剂而愈…”之说,故以肝阳不足为证,与各同道贤达探讨学习。

案三:郭XX,女,59岁,2011年7月26日初诊。患者于2011年1月份发现巩膜皮肤黄染,先后入中山医院、同济医院住院治疗半年。2011-4-14同济自身免疫学检查:抗核抗体阳性,抗SSA抗体弱阳性,余阴性;血常规:WBC 2.87x1012/L;肝功能:ALT 57U/L,AST 97U/L,GGT 762 U/L,TBIL 136.5.3umol/L,DBIL 111.9umol/L。2011年4月协和PET-CT示:1.肝左外叶肝内胆管及肝门区肝总管轻度扩张、2.脾大。确诊为自身免疫性肝病:AIH+PBC,行常规激素治疗后效果不佳,后加用环磷酰胺,甲氨蝶呤,效果仍不理想,后患者自行出院。出院时ALT 74U/L,AST 73U/L,GGT 922 U/L,ALP 347U/L,TBIL 226.3umol/L,DBIL 183.8umol/L。患者刻下:精神萎靡,体倦乏力,口苦,食欲不振,两胁不适,胸胁压缚紧箍感,时胸闷,巩膜、皮肤黄染,满月脸,双下肢微浮,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初诊拟疏肝理脾以逍遥散加茵陈、香附、田基黄、垂盆草、炒二芽、内金、木香、鸡骨草7剂,另嘱患者停用免疫抑制剂,仅维持强的松24mg/d治疗。二诊时症情同前,药后无明显改善,以黄芪20g配伍茵陈五苓散,加香附、郁金、柴胡、丹参、厚朴、青陈皮、甘草为方7剂。药后患者精神好转,两胁不适稍减轻,双下肢肿减轻,继服7剂后检查血常规:WBC 8.40x109/L;肝功能:ALT 77U/L,AST 86U/L,GGT 901 U/L,ALP 318U/L,TBIL 140.1umol/L,DBIL 121.8umol/L。后以补肝益阳,利胆化瘀为法治之,疗效满意。

四、小结

笔者认为,“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自身免疫性肝炎总以“虚”为先,患者素体虚弱,正气不足,复因情志、饮食、劳倦等所伤,则正虚邪生,从而导致免疫功能障碍而发病。

自免肝为病,首先损及肝气,肝气不足而肝郁气滞,多见木不疏土之肝脾不和,脾土既伤,则后天无以滋养濡润脏腑,“土瘠木痿”而为病,故宜疏肝理脾,逍遥散加减治之。又“肝之余气泄于胆”,肝脏气不足,可致腑气不通,胆汁疏泄失常而见黄疸之象。临床不宜大剂量清热解毒之药,以茵陈、厚朴之类通腑退黄即可。

如木郁日久,则久而自戕,气郁则热,热而内灼阴血,故而患病日久多以肝阴亏虚,阴虚血热之象为见,肝病日久损及肾阴,肾水不足,则水不涵木,肝阴受损益甚,是故,当详审其证,滋阴养肝为要,兼以补肾养血之法。肝藏血,肝阴不足,则血虚而燥,肝气不畅,血多瘀滞,日久则肝硬化,临床选用化瘀之法,当以补气为先,活血化瘀并用。

而肝阳虚之说,当溯源于肝脏特点,肝属木,其母水,其子为火,乃“阴尽阳生之脏”;肝藏血舍魂,喜条达、主疏泄,体阴而用阳。故而,肝阴、肝阳一为体、一为用,体用相合,阴阳俱充,肝脏之藏血、疏泄功能方可正常。若肝阴充养,肝阳不足,则肝脏疏泄异常,见情志抑郁,肝脾不和,气血不调等症,阳虚为气虚之渐,肝阳既虚,则胆腑不通益甚,病患黄疸之象更显。《脾胃论》曰:“胆者,少阳之春生之气,春气升,则万物化安,故胆气春升,则余脏从之”,又“凡十一脏取决于胆”,胆腑既淤,则诸脏腑受损,患病之肝更甚,此或可解释为何AIH患者多伴有PBC。而对于此类患者治疗,笔者以为当以黄芪、桂枝等补肝益阳为主,随证处方,随症加减。

综上,自身免疫性肝炎病因病机以“肝虚”为主,或气、血虚弱,或阴、阳虚损,临证当详慎辨治,补虚为要。又有血瘀,气滞,脾虚,肾亏,胆淤等兼证,又当详审,于补虚的基础上对证处方。然现代医学对于AIH的病因、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中医对本病的认识探讨也刚刚起步,尚缺乏统一的因机认识、证治分型、治疗方案以及疗效标准等,笔者在此抛砖引玉,愿与同道共探之。

参考文献

[1]徐国光,巫善明.2010年美国自身免疫性肝炎诊疗指南.世界感染杂志,2011,11(1):18-20

上一篇:体液免疫范文 下一篇:静注人免疫球蛋白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