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身学习教育范文

时间:2023-10-26 12:53:15

自身学习教育

自身学习教育篇1

1.自学考试制度的开放性使之成为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的有效制度

国务院颁布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暂行条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不受性别、年龄、民族、种族和已受教育程度限制,均可依照本条例规定参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任何具有学习要求与愿望的人,任何时候均有不断学习接受教育的机会。自学考试制度的开放性成为了构建学习型社会和终身教育体系最有效的制度,体现了构建学习型社会和终身教育体系的理念。

2.自学考试制度的灵活性为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提供了有效途径

自学考试制度学习形式十分灵活,参加者可根据自身的条件和时间决定在读时间,可自由选择学历层次和专业,同时在学习过程中还可转换专业与提升层次;也可以兼修几个专业;相同课程的合格成绩在各专业间可以通用;课程设置可根据时展不断调整;自学考试制度既包括学历教育也包括非学历教育,通过灵活多样的教育形式使学习者受到教育,获得学习机会。自学考试制度的灵活性已成为推动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实现学习型社会的有效途径。

3.自学考试制度的整合性为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搭建了平台

自学考试制度从管理体系上建立了国家各级教育行政考试机构,整合了社会教育资源,其中社会助学己经成为自学考试制度整合教育资源的最为显著的特点。全国有上千所普通高校和民办高校开展了助学工作,也开通运行了全国自学考试答疑网络,整合了各种多媒体课件、专家讲座等教育学习资源,更方便学习者以自己喜欢的方式选择课程,其科学性、趣味性为学习者提供了生动活泼、自主学习的机会。同时,自学考试制度正在尝试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资格证书转换,从而进一步整合教育资源,为终身教育开放、整合国际教育资源。自学考试制度现在试行的不同专业间相同课程学分互认,以及未来其他教育形式的学分互换与认证,可以逐步打破现有各种教育形式的封闭局面,使教育逐步适应社会全民学习和终身学习的需要,成为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实现学习型社会的有效平台。

二、新形势下发展自学考试制度,推动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构建的对策

1.明确自学考试制度的发展目标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开始走向大众化,高等教育必将更加开放,层次和形式更加多样化,学习方式更加灵活,与国际的联系更加紧密,教学手段更加现代化,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将得到极大的发展。从各种高等教育形式的发展情况看,普通高校大规模扩招已经告一段落,转而加强内涵建设,因此必须通过发展其他高等教育形式来满足人们的学习需求以及经济社会发展对各类型人才的需求。

在坚持把发展作为自学考试主旋律的同时,要进一步加强规范管理,不断提高办考质量。要正确处理好自学考试的改革与稳定的关系、发展与规范的关系、数量与质量的关系、规模与结构的关系,积极探索自学考试制度、政策、体制、机制及管理模式的创新,不断完善自学考试制度。要进一步加强自学考试管理队伍、教师队伍、科研队伍的建设,强化这三支队伍的责任意识、发展意识、质量意识、服务意识,增强理论思维能力、改革创新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市场开拓能力、沟通协调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合作共事能力、处理复杂事务的能力。

2.加大应用型教育和继续教育力度,实现办学途径多样化

中国的高等教育要逐渐向应用型教育转变,主要是为了适应中国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为了实现全民终身教育,就要在现有基础上加大继续教育的力度,以使社会从业人员有更多的受教育机会,并根据自己的岗位需求接受培训。这就意味着社会发展要求办学途径多样化,除了学历教育之外,还要根据社会职业发展需要有计划地实施技能培训教育,以实现学校教育的多种功能、多种模式。

3.高校参与创建学习型社区,以利于学习型社会建设

在学习型社会建设中,学习型社区形成了终身学习的环境,是构建学习型社会的基本构成单位。传统的社区是依据人们的居住地而设立的用于交流、活动的生活场所,但学习型社区有所不同,其将社区内分散的学习资源进行整合,以满足社区居民的各种学习要求。高校参与创建学习型社区,就是将高校的教育资源与社会资源整合,创设社区学习环境,在为学生提供社会实践的同时,促进社区居民互动学习和积极地自主学习。对于社区居民的学习,社区党工委不仅要制订相应的管理机制,而且还要提供物质、经费、场所等方面的支持,以使社区成为为社区居民提供学习机会的新型社区。

自身学习教育篇2

关键词:终身教育;高等教育;教育教学改革

收稿日期:2007―01―08

作者简介:1.白亚军(1968―),男,汉族,陕西省周至县人,延安大学能源与环境工程学院筹建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副研究员,主要从事成人教育、高等教育管理研究。

2.杜学工(1967―),男,汉族,陕西省延安市人,延安大学体育学院副院长,副教授,主要从事体育教学、高等教育管理研究。

“终身教育”在今天的中国教育界已经成为一个耳熟能详的名词,但各人的理解不尽相同。在我国讨论终身教育问题时,大量集中在学校教育的后续阶段――成人教育阶段,关注的是非正规教育的加强,以及如何发展非教育机构的教育功能等传统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忽视的方面。在有些文章和有些人的头脑中,终身教育就是成人教育,就是非正规教育,把“终身教育”的思想只当作是延长人的受教育时间至终身。无疑,这是终身教育的要求之一,上述方面的加强也有助于传统教育制度封闭性的打破。但是,终身教育绝不是要求加强和完善成人教育。也不是可以通过传统学校教育加成人教育来完成体系的构建,而是需要以终身教育的思想,在终身教育的框架下,重建具有内在一致性、关联性和持续性的新教育体系。因此,高等教育的学校教育功能,需要在终身教育框架下重新认识和确认,高校的人才培养和教育教学改革需要以终身教育的理念为指导。

一、关于终身教育的理解

(一)终身教育首先是一种教育理念的重要变化

终身教育是人类社会进入到全球时代和信息时代的产物。与传统教育观念相比,其最大的区别在于将教育与人的生命全过程完全结合起来,教育成为人生命历程任何一个阶段存在与发展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从而凸显了教育的生命价值。与此同时提出的终身学习,更是从个体角度强调了学习对于人在当代社会中生存、发展的重要意义。在以前的社会中,教育主要是为今后的人生做准备,是阶段性的、间断性的;而在终身教育的理念中,教育贯穿整个人生。教育服务于社会发展和服务于人生发展实现了相容和一致。所以,终身教育的实现是教育功能一次深刻的变革,社会发展的深刻变化是其最重要的现实依据,而人的生命发展的内在学习需求与能力则是其最重要的个体依据。

(二)终身教育同时也要求教育制度的深刻变革

它并非以取消传统的学校为起点或代价,而是以变革学校功能为起点;并非以非正规教育代替正规教育为特征,而是教育制度中的弹性化、多样化、多元化,社会各类组织的教育需求和潜能的开发,个体学习自主意识和能力的提升,以及这三种力量的有机交织、相互构成为特征的社会教育体系的重建,这需要一个很长的历史过程。

(三)终身教育要求改革教育的时空形态、教育内外的边界及一系列关系

终身教育的实现,不仅需要社会制度、经济、机构、组织、技术等多方面的变革与支持,而且需要作为教育者和学习者自身的观念变革、思想方法的变革和教育与学习行为的变革。

二、大学在终身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和功能

终身教育并不排斥学校教育,而是把学校教育作为其中的一个阶段。依据终身教育的思想,高等教育应当是通向终身教育的桥梁,具体说,高等教育可视为幼儿教育和初等教育开始持续终身的整个教育系统的一部分。2000年,世界银行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联合工作小组指出,在今天的时代,知识生产决定着一个国家发展的前途命运,作为知识中心的大学将越来越重要。高等教育是现代世界的“基础教育”,它不再是一种奢侈品,而是生存的必需。在人类的历史上,一个国家的贫富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更多的依赖于高等教育,只有通过接受高等教育掌握了更多知识技能和发展更强的学习与创新能力,才能获得更大的经济成功。高等院校在知识经济中的这种地位不仅必将导致其成为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且使其成为知识经济时代一个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基础。现在,全世界许多国家都越来越认识到高等院校在国家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及其在建设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中的重要作用。我国近年来高等教育蓬勃发展、规模的扩大和质量的不断提高就反映了这种国家政策取向和社会价值取向。

在终身教育的框架下,大学的基本功能不再满足于人类已有文化知识的传递与继承,更要求唤醒和逐渐提升学生的学习需求与能力,逐渐完成从受教育者向主动学习、自主抉择、健康发展的转换中,知识教育最重要的价值不在于适应今后的人生,而在于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教育资源。学校教育指向更为根本的价值: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为人的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价值,为当代人在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中实现社会价值和幸福人生奠定基础的价值。

三、终身教育视角下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几点思考

(一)树立终身教育理念,把培养具有高度的学习自觉性和学习能力的新一代学习者作为学校教育目标

从终身教育的一般意义来说,不论是社会发展的要求,还是个体自身发展的需要,一个人必须终身学习和终身接受教育。高等教育作为向终身教育过渡的桥梁,即表现了传统上的那种一次性受高等教育机会明显的不合时宜。一个人在完成了其初始的高等教育学习阶段后,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他(她)可能需要不断接受继续教育或回归教育。而且,终身教育是面向未来的,具体来说,就是高等教育应从终身的角度使学生成为主要的关心对象,使他们能够充分地融入未来世纪的全球知识社会。也就是高等学校在对学生的培养上,不仅是为了使学生取得一个好成绩和顺利毕业,或者毕业后找到一个合适的工作岗位和胜任现有的工作,而是要着眼于他们一生更好地生存和发展,重视其终身受用的素质养成及其构成。从学生的角度来讲,终身教育落实到个人就是终身学习。终身学习主要强调学习的自主性,整个一生都在自主学习,以实现人的可持续发展。实现人的可持续发展是终身教育理念的核心。这里所说的终身教育理念,包括所接受的教育的连贯性,即人的一生应该不断学习,不断接受有助于自身终身发展的教育,即坚持终身学习。当代社会是信息社会,在信息社会里唯一永恒的就是变化。人们无法指望一种教育能为自己服务终生,只有具备自主学习和发展能力的人,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并创造未来。作为造就未来社会主人的高等学校,必须树立终身教育的理念,把自身的教育教学改革纳入终身教育体系中,把培养具有高度的学习自觉性和学习能力的新一代学习者作为学校教育的目标。这不仅包括对现有的教师和学生的终身教育观念的塑造,尤其是要把终身教育思想贯穿到学校的整个教学和科研当中。因此,高等教育要找准自身在终身教育体系中的定位,明确高等教育是终身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通向终身教育的桥梁或阶梯,是现代教育的“基础教育”。在教育教学理念上,应该特别注意增强学习者对社会经济发展的灵活反应能力和适应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把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理念和能力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努力促进学生成为终身学习者。

(二)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终身教育的宗旨在于促进每个人终身的、整全的发展,其核心思想是以人为本,实现人的可持续发展,它体现了教育对人的终身关怀。当前高校正在开展的素质教育其核心思想也是以人为本的思想,它体现了教育对人的全面关怀。也就是说从时间维度上它所着眼的不是学生现时的或将来一个时期的需要,而是学生终身受用的素质养成;从功能维度上它所着眼的不仅是学生今后的谋生素质,而且是学生全面素质的养成,特别是人文素养,这已超出了纯功利意义上的价值追求;从对象维度上它所着眼的不是少数学生的成功,而是全体学生的成才,显然这更能体现教育的人文本质。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素质教育与终身教育的目标理念是一致的。

从终身教育的理念来看,加强高校的素质教育必须强调以下两个方面:

1.要站在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高度,把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结合起来,进一步加强基础课的地位。终身教育的环境有助于传统高等教育从过重的专业教育任务中解放出来,人们可以在工作过程中通过各种方式给自己“充电”,更新和补充专业知识与技能,以应对工作要求的变化。传统型的高等教育解决不了,也没有必要去设法解决一个人终身所可能面对的专业的问题,明智的选择倒是如何对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养成做出贡献。要适应终身学习和要求,传统高等教育应该改革的方面很多。单就改革专业教育适应终身学习的要求而言,重点还是在于加强通识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基础性的知识、技能与素养具有较大的稳定性,也是有多方面的适应性,加强高等教育中通识教育的地位不仅能够固本强根,还可以起到某种应变之效。专业教育本身也有专业基础与专业方向的区别,为了适应学生终身学习的需要,专业基础教育应该得到加强。在终身教育的背景下,专业上的不足不应该是个大问题,而基础性的知识、技能与素养(包括专业基础知识、技能与素养)则不可或缺。这是一个人终身学习的基础。

2.要站在学生全面发展的角度,把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结合起来。高等教育是专业教育,但归根结底是人的教育,职业的目的和育人的目的都应该在高等教育中有所体现。终身教育的目标就是要培养完善的人和形成和谐的社会,所谓完善的人,就是全面发展的人。人的全面发展,一方面是指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美等方面都得到发展,都能达到一定的要求,这就要求目标达成必须全面,即既有知识的、技能的、方法的、也有情感的,价值观的等等;能力培养必须全面,即既培养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和学习认知能力,又培养动手能力,协作能力,辨别能力等社会生存能力。另一方面,全面发展也包括协调发展。学校应该确立这样的目标,学生离开学校以后,不仅是成为一个专家,而是成为一个和谐的人。因此,必须以社会需求与人的自身发展需求相协调为宗旨,优化各种教育资源和因素。

(三)强化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终身教育要求学生实现从“学会”到“会学”的转变。根据终身教育的理念,教育是伴随人的终身的,所以每一个人都不可能对自己以外的人的一生的学习负责。能够对一个人一生的学习负起最大责任的只能是学习者本人。这样,学习者本人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就更加突出了。没有学习者对于自己学习负责的精神,没有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主动而积极的状态,教育和终身教育的理想就无法最终实现。为此,终身教育更强调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更加注重把学生培养成为学习主体的教育目标。

传统教育是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某种外在的影响,从而使其发生预期的发展变化的活动。在传统教育的氛围中,学生作为“受教育者”而存在着,他们什么时候学习,在什么地方学习,学习什么以至于如何学习,那都是教师的事情,学习者缺少参与教育过程设计、管理和评估的机会。一个被教师抱着长大的学生,离开教师的监督,就感觉到无所事事;在没有教师可以依靠的时候,即使他具备了再学习的知识基础,他也很难成为一个有效的终身学习者。要造就终身学习的个人,就必须对传统的教育教学过程加以变革,从人的终身发展出发推广主体性教学。

1.教育过程要扭转学生受动的局面,要立足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独立地获取知识。在课堂教学中,应更多地采取研究式、讨论式、学导式等方法,引导学生独立进行知识的发现与探究活动。在教学组织形式上,要从教学形式的单向性、封闭性向多维性、开放性转变,把导师制、沙龙、小型研讨会等作为重要的大学教学组织形式,变大班教学为小组讨论、个别辅导等等,促进学生从知识的被动学习者向知识的主动探索者转变。唯有学生积极主动地去理解、消化和吸收知识,唯有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才能达成“学会”的目的。也只有学习者具备独立的自主学习能力,他们才能够充分利用生活世界的教育资源去适应环境不断变化的挑战,才能够在不需要教师的帮助下不断地充实和完善自己。

2.确立新型师生关系,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教师已经不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唯一来源,学校、课堂也不是学习的唯一场所。今天的学生不仅可以通过老师讲课获得新的知识,还可以跨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通过各种渠道特别是信息网络技术在浩瀚的知识海洋中去寻找、挑选、挖掘生活所需要的各种知识。大自然、人类社会、丰富多彩的世界都是人生的教科书。因此在学校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阶段,教师的任务不仅是要帮助学生在文化科学知识方面打好扎实的基础,同时更要着眼于学生和社会以及未来中国的发展,指导学生如何学习,引导和帮助学生选择正确的学习路线、策略和处理信息的方法,提高对各种信息知识进行选择、辨别、分析和应用的能力,使学生不仅关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而且关注自己学习行为的合理性,学会总结学习过程中的经验教训,懂得学什么和怎样学。这就要求高校教师要从知识的权威向知识的组织者转变,从知识的传授者向学习的促进者转变。如果教师不转变角色,还是一味地自己讲下去,学生缺少思考、参与尝试的机会,这不利于养成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教师角色的转换相应地推动着学习者的角色发生改变,从被动的接受学习走向自觉的自主学习。学生不仅需要从教师那里获得知识和做人的道理,还需要摆脱对教师的依赖,成为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人。传统的师生关系为终身教育背景下的新的师生关系所代替,是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并最终实现自主学习的需要。当然学习者“学会学习”的能力离不开以教师传授的知识作为基础,但学会学习与知识积累不是一回事,只有学习者主动地去思考、去参与、去尝试,学会学习的能力才能慢慢形成。

参考文献:

〔1〕卢晓中.当代世界高等教育理念及其对中国的影响〔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261―262.

〔2〕克里斯托弗•K•纳普尔,阿瑟•J•克罗普利著.徐辉,陈晓菲译.高等教育与终身学习[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56―58.

自身学习教育篇3

关键词:终身教育终身学习能力高等教育继续教育

自上世纪60年代中期以来,终身教育思潮开始在全球影响广泛。终身教育在本质上改变了传统思维中人一生只接受一次教育、从事一种职业的状况。它是一项全面性、连续性的教育理念,本质是“促进人发展的教育”,强调对人的个性及创造性的正常发展。人生来就有各种各样的发展潜能,教育就是要为人的个性提供机会,把人身心发展的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一方面这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它要求人在一生中不断更新和扩充原有的知识结构;另一方面消除了一次胜教育给人带来的失败和苦恼,每个人都有足够的机会和时间在暂时的失败或成功后重新发展自我和完善自我。而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知识更新周期的不断缩短,人们必须不断的学习,才能应对新的挑战,学习必将成为伴随人一生的不间断的活动。

终身教育是传统教育观念和理念的一次更新,它的重点一方面在于培养“终身学习能力”,另一方面使教育不再局限于高等教育,而高等教育也不再是教育和学习的终点,而成为教育新的起点;继续教育则是承接着高等教育的发展而继续推进终身教育的新发展。

一、培养终身学习能力

终身教育把人们的视野从传统的教育理念中拓展开来,扩展了教育的外延,强调了一个人终生都要接受教育,参与学习。为了不断适应高速变化的社会发展,每一个人必须学会进行终身学习。美国著名未来学者阿尔文·托夫勒曾发表论述:“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

1.1重点培养高等教育体系下的高校学生

在终身教育的背景下,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首先要确立以学习者为主体的指导思想,尊重和发展学生的个性,倡导多元化的参与式互动教学。在教学活动中,具体体现在积极的启发学生独立思考,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鼓励学生挑战权威,对不同的问题提出不同的见解,充分展示和张扬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独立意识、批判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同时,注重学生的多方面发展,开展各类形式的学生活动,从学术类、体艺类、财经类、实践类等多方面活动提高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和组织、实践能力。

其次,应当尽可能多的给予学生更多的自和话语权,便培养学生终身学习所必须的选择判断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在日常的学习中,应以学生为中心灵活安排课程,制定适合学生自身发展的课程培养计划,允许学生跨院系、跨专业、跨年级选修,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个性、爱好、兴趣自主设计主修课程,从而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

再次,培养学生的适应、应变能力。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已日益凸显。一个人的素质远比他究竟掌握多少知识更为重要,一个具有良好素质的人能够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手段获取新的知识,从而不断的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适应新的社会需要。大量的成功实例表明,在人的成功因素中,个性特点、意志品质、团队精神等非智力因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从现在到2000年教育内容发展的全球展望》一书中指出:发展素质教育,培养“人格力量”是21世纪教育的中心特征。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以及不断变化的职业选择,当代大学生必须具有较高的适应和应变能力。

1.2注重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

从概念的内涵和发展方面来看,终身学习是在终身教育理念基础上的重大发展:它突出学习者的主体性,要求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发展,承认各种不同的非正规与非正式学习的重要性,突出个人自主学习的重要性。

自主学习,就是学习主体主导自己的学习,又称自我表现调节的学习,一般指学习者自觉确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方法,监督学习过程,评价学习结果的学习,简单地说,就是学习者自我抉择、自我管理、自我调节、自我检测、自我评价的学习。自主学习是终身学习的一种有效方式,是实现自我可持续发展的保证。人只有获得不断学习的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适应瞬息万变的社会,让自身立于不败之地,从而受惠终生。信息化时代需要人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惟有自主,个体才能适应现实的不断变化。终身教育则将越来越依赖人们进行自导式学习活动的能力。随着知识更新周期的缩短,人们也将越来越清楚的认识到,知识的掌握固然很重要,但能力的发展则更为重要。因此,必须为学习者提供一种新型的教学环境,在这种教学环境中,学习者处于中心地位,成为学习的主体,自觉、主动、积极的在与环境的交互过程中获取知识,形成自学能力。随着人类迈人知识社会和学习化社会,人们的学习将获得充分发挥的环境,尤其在自主学习方面将会得到更大的自由和动力。由此自主学习必然会成为一种主流的学习方式。

二、高等教育是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世界银行在2000年发表的《发展中国家的高等教育》报告中指出:“高等教育是现代世界中的‘基础教育’,高等教育不再是奢侈品,而是必需品。”高等教育在知识的创造、积累、传播和应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造就高素质专门人才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为终身教育体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无论从教育实践的主体—教师,还是从教育实践的客体—学生来看,高等教育对人的培养都有着重要的作用。一方面,教师的培养和训练主要是由高等教育系统来承担的;另一方面,高等教育促进了学生的发展,培养了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帮助学生全面提升素质,帮助学生掌握科学有序的学习方法,帮助学生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自身发展,使学生能够创造性地运用知识和能力战胜挑战,不断成长。

从个人对高等教育的需求来看,尽管终身教育体系为学习者提供了丰富的职前和职后教育形式,可作为刚结束义务教育的未成年的青年学习者来说,再进行高等教育是将来就职的一项基本门槛,接受高等教育进行系统的理论知识教育和实践技能培训依旧是最明智的选择,同时在高等教育中完成心理的健康发育也有利于学习者毕业后更快更好的融入社会。

从社会对高等教育的需求来看,“高等教育的学生主体仍将是中学毕业后直接进人高等院校的传统全日制大学生。给这些人打下终身学习的基础是高等教育的一项主要任务,它不仅对人们的学习方式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他们的学习内容也具有重要意义。”面对终身教育的汹涌浪潮,高等教育所承担的责任是十分艰巨的。

从高等教育自身来看,它具有自我变革和自我改造以适应社会发展的使命。随着终身教育体系的逐步形成,高等教育也在不断发展和变化,教育形式在不断扩展,教育内容也在不断延伸,教育方法呈现出日趋多样化,教育层次则不断的细化和丰富,以满足学习化社会对高等教育的要求,同时指引其他教育形式的发展。

三、继续教育是终身教育发展的推动力

终身教育是继续教育发展的最高形式,是21世纪我国建设“学习型社会”这一教育发展目标的关键所在,更是当今世界继续教育发展的思想理论基础和必然趋势。在知识经济时代,一个人在大学接受的教育,毕业后几年就会过时,结构失业将会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只有不断的接受继续教育,更新和提高自己的知识技能水平,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由此,在时代的新需求下,人们必须接受不间断教育,学会终身学习,一个人若想在社会上处于有利的地位,就必须成为一个终身学习者,以适应知识的不断更新和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接受培训、学习以适应职业的不断更新和劳动的不断变革,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学习,将学习延续在人的一生中。

因此,继续教育在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成为了学习者终身学习的一座桥梁。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继续教育需求层次的高移,高等教育很难再满足多样化的市场需求,而具备种类多样化的继续教育则不断显现出优势。在职业流动性的不断增强下,从业者需要不断提升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的竞争力,提高自己的文化层次和内在品质,及时补充新知识、新理论以适应社会的发展。继续教育具备的多种形式的岗位培训、职业技术教育和其它高层次非学历教育则凸显其优势,例如实行学历证书、培训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相结合的培养方式,积极探索“外语十专业十技能”的多专业综合的培养模式,都能在促进继续教育的多样化发展的同时满足社会对通用人才的需求。

同时,许多继续教育机构都依托于高校,依托于高校优秀的教师队伍、优越的地理位置、富足的社会资源和较强的资源共享、传播能力,以及丰富的教学设施、科研设备、图书资料等大环境。而终身教育的基本思想是人的一生要持续不断的接受各种各样的教育,这意味着社会要向受教育者提供各种可资选择的教育方式和各种教育的物质资源和保障。继续教育则利用依托于高校的这些优势为社会成员服务,从而更好的指导他们学习,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进而推动终身教育的发展。

自身学习教育篇4

摘 要 传统的大学体育教学模式强调体育教师的主导地位,学生是教师主导下的学习的工具,不利于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养成,新的教学模式的实行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阐述了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必要性以及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策略,以期对高校体育教学起到促进作用。

关键词 大学体育 教学 自主学习

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学生的学和练都是在体育教师的统一指挥下进行,多为接受性学习,这样严重的影响和压抑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忽视了学生的身心发展的独特性和独立性。现代学校体育教学要求充分体现教学的民主性、学生的自主性,体现学生的新思想、新见解、新方法,因此体育教师在探讨新的课程的同时,要改进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让学生在主动学习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为终身体育打下有利的基础。

一、自主学习的内涵

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能动的创造性学习活动,实现自主性发展的教育实践活动,主旨是教师的科学指导是前提条件和主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能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是教育活动的中心,是教育的基本方式和途径。体育学习中,不同的学生在体能、技能、兴趣、爱好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每个学生都有达到相同目标的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因此在教学中应该给学生有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方法的空间。

二、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必要性

(一)体育自主学习是素质教育的需要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在体育教学中,通过自主学习教育,使学生掌握自我学习与锻炼的方法素质内容之一。

(二)体育自主学习是终身健康的需要

体育教学的目标之一是让学生成为终身体育者,通过自主学习,让学生掌握科学的自我锻炼的方法与习惯,培养终身体育观和终身健康观打下基础。

(三)体育自主学习是增强学生身心健康的需要

在传统的体育教学过程中缺乏沟通,缺少个性化的发展空间,而在自主学习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提供大量让学生自主学习空间,培养学生对问题的研究能力,对其心理的健康大有帮助。

(四)体育自主学习是减轻学生学习负担的需要

我国的学校体育教学比较注重竞技体育意识的培养,课堂上学习的内容难度大,加上高校体育教学并不重视学生的学法指导,所以学生的课堂负担比较重。而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方法与自主学习能力的情况下,学习负担要轻于传统教学方式下的学生。

三、提高学生自主性学习能力的途径

(一)提高大学生自觉能力的培养

在进行体育教育自主学习之前,要让学生对其所处的环境进行适应能力的培养,并根据自身的需求和学习条件进行分析和制定适合自身的学习计划,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的需求和社会的基本需求分清主次,使其在学习过程中依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可行的学习目标。针对自主性不同的布置相应难度系数的任务,这样可以使优等学生更加努力的培养自主学习意思,也能使差生尽快学会制定学习目标,从而提升其自主学习的能力[1]。

(二)体育教学活动符合学生发展规律

在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关键是结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设计教育教学活动。教师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的基础上,精心设计一些多角度和多层次的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活动内容,这样不仅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而且可以优化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同时可以在教学过程中使用新颖的教学方法、现代教学的技术手段或者教师优美动作的示范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升。

(三)改革传统体育教材

传统的高校体育授课模式是在教师逐步完成大纲的教学任务,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而教学大纲中要求的学习内容大多以竞技性为主,动作技术难度大,专项素质要求高。但是作为面向大学生的体育教材,要体现出健身性、娱乐性、实用性,还要满足各种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需要,还要也给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带来便利。因此体育课的教学内容必须从学生的个体需要出发,强调健身性、娱乐性、终身性,删除一些学生不感兴趣的内容,添加现代健身气息强的体育基础知识、健身方法和项目,让每个学生都能在体育课中动起来,使他们在校学习时期能够掌握一定的健身知识和方法,培养一两项体育爱好或特长,最终养成良好的体育意识和健身习惯[2]。

(四)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

体育学习必须掌握原理、运用方法、强化意志的问题,因此体育教学中强调学生个体的主动参与,创造性的学习,而传统的教学模式仅限于课堂中老师指导性的练习,缺少学生自己能动感悟和学习的过程。因此要改变以往传统的教学方式,体育教师应该对学生多做指导,在“引”字上下功夫在“精讲”上动脑筋,把主要的精力和时间放在学生学习的兴趣的培养上,要让学生在体育课中感知、领悟体育的魅力,获得成功的体验,让学生在自主性学习中达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活动和自我发展的目的。

(五)改革传统的体育课考核办法

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方式,加强对学生学习锻炼的独立性、创造性等能力的培养,在体育课的考核成绩分可为体育达标成绩、理论成绩、其他成绩等几个部分,以此来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健身意识和锻炼习惯。

参考文献:

[1] 冯建立.大学体育教学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J].当代体育科技.2012.16:46-48.

自身学习教育篇5

[关键词] 自考;校园文化;终身教育;构建

[中图分类号] G4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004X(2011)12-009-05

一、终身教育理念对自考校园文化建设的决定性影响

作为一种公认的,世界教育发展的总趋势,终身教育思潮从20世纪60年代兴起发展至今,已经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广泛重视和普遍接受,进而被认为是“进入21世纪的一把钥匙”。终身教育理念自1965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人教育局局长保罗・朗格朗(Parl Lengrand)正式提出以来,对其准确概念的定义仍在不断经受全面、反复而又严密的论证。总而言之,终身教育普遍被认为是“人们在一生中所受到的各种培养的总和”,其最终目的在于“维持和改善个人社会生活的质量”。与传统教育相比,终身教育的特点可归纳为:延续性、全民性、多样性(广泛性)、个性化(灵活性和实用性)以及整体性。

作为终身教育理念在中国的成功实践,以“全面、灵活、持续、开放”为基本特征的自学考试与终身教育有着天然的“血缘关系”。自学考试是以全民为对象的教育,旨在帮助公民提高生活质量、追求美好理想、完善人格、超越自我、实现人生价值[1]1~3。其目的和意义,与终身教育理念的内涵不谋而合。

自考校园文化,是在自学考试教育实践活动中所产生和形成的有关自学考试物质形态、法规制度和精神成果的综合,总体表现为自学考试的社会环境。在终身教育理念的背景下建设自考校园文化,必然受到终身教育一系列特性的决定性影响。

1.终身教育的延续性特征决定了自考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

延续性是终身教育的最显著特征。它超越了传统学校教育的狭隘界限,认为教育应是人的一生各个阶段连续不断学习的过程,是人们在一生中所受到的各种培养的总和。并且人一生的教育是相互联系、相互起作用的,即在某年龄阶段的教育是由先前的教育所决定或影响的,又将对未来的教育起决定或影响作用[2]15~16。

因此,自考校园文化的建设也必须是长期持续的过程。这个“长期持续”具备两个含义:一是,自考校园文化本身是在一系列制度影响、物质支持、精神引导和活动开展下逐步形成的;二是,自考校园文化将对自考生接受教育的全过程施加影响,这既包括自考生在参与自考学习的时期的影响,亦包括自考生从自考校园文化中受到熏陶进而对其在未来的学习过程中的影响。

2.终身教育的综合性特征(全民性、多样性、个性化)决定了自考校园文化建设应具有全面、宽泛的覆盖面

终身教育的全民性,是指教育是为了一切人的教育,全体社会成员都应有平等的教育机会(机会平等)来平等地接受持续的教育(待遇平等),并且能对教育行为和过程进行共同管理与自我管理。

终身教育的多样性主要体现在教育模式多样,教育内容多样,评价方式和标准多样。它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一体化,是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的协同作用,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保障。

终身教育的个性化特征包涵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终身教育是以每个学习者的个性得到丰富发展为目的,为不同种类和特点的人提供多种不同形式的教育方式,可以让人们有多次学习和发展的机会,最大限度的丰富和完善人的个性[3]1~3。

二是,在终身教育理念里,教育应发自学习者本身,学习者是教育活动的中心,他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和需求来决定学习的内容、方式、时间和地点。

终身教育的这些综合性特征决定了我们在建设自考校园文化时,必须尽可能地面向一切人,面向一切教育模式,面向一切教育方式。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而自考校园文化是关于自考生的全部生活方式,所以在终身教育视角下建设自考校园文化也必须以这个目标为蓝图,从各个层面深度挖掘与弘扬“自尊自爱”“自立自强”“自主学习”“自学成才”等自学考试的核心价值,力求从更宽泛的维度让自考生实施人格的塑造和完善。

3.终身教育的整体性特征决定了建设自考校园文化必须进行系统设计

保罗・朗格朗认为“终身教育包括了教育的各个方面、各种范围,包括从生命运动一开始到最后结束这段时间的不断发展,也包括了教育发展过程中各方面与连续的各个阶段之间的紧密而有机的内在联系”。他将教育活动看作是一个时间上连续,空间上统一的有机整体。时间上,终身教育强调教育过程是连续的,是贯穿人的一生的活动;空间上,强调教育不受地理条件和社会各方面的限制,应超越学校的范围,将学校、家庭和社会各教育阶段整合到一起,把一切具有教育功能的社会组织联系或连接起来。总之,培养人的工作应在社会统一体中进行,而“不应再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正暗合了自学考试“没有围墙的大学”的内涵)。终身教育的这种整体性是多元立体的,纵向上,教育的各层次之间相互衔接;横向上,各种教育形式相互沟通,各级各类教育相互协调。

任何一种文化的建构都不是单一、片面的,建设自考校园文化自然也是一个系统工程。从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层面来说,终身教育理念将整合社会各方面的资源,打破时空限制,为自学考试提供更丰富、更广阔、更具个性化的学习内容和选择途径,并以更宽容,更符合人的发展需要的制度和管理方式为自考生不断追求自我完善和自我实现铺平道路。在终身教育的理念里,制度不是约束人而是用来激励人,管理不是改造人而是用来唤醒人,自考生可充分将自己视为学习的主体,主动参与学习,同时参与管理学习过程。从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层面来说,终身教育理念将通过学习、考试、活动等行为和学校、家庭、社会各方面的影响,引导自考生将学习内化为一生的自我需求,并更好地适应社会,进而实现人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二、自考校园文化建设对终身教育体系构建的重要作用

终身教育理念对自考校园文化建设产生着决定性的影响,在构建一个能为社会成员提供一生参与有组织学习机会的教育制度安排和网络的体系中,自考校园文化建设反过来会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布的《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法》对教育级别所进行的划分中,自考这个“没有围墙的大学”涵盖了第5级高等教育与此后的第6级研究教育等多个教育级别,集合了自我教育、远程教育、网络教育以及面授教育等多种教育方式,体现出开放性、灵活性、自主性和系统性等多种教育特征,已经成为国家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学考试的这些特性投射到自考校园文化中,可为自考生将学习习惯内化成个体本身的需要,学会在成长过程中和社会中如何自处以臻人格完美,最终形成关于终身教育理念的认同,为不断完善其自身成长起到关键作用。正如苏格拉底(Socrates)所说:教育真正的本质在于使人们经由一生的时间,达成真实的生活目的。自考校园文化正是通过对自考生不断的熏陶和影响,进而促成其实现终身学习,达成自我实现的需要。在现阶段,承载了自考校园文化丰富特征的自学考试,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丰富终身教育的表现形式,实践终身教育理念,提供着鲜明的样本意义,考察自考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即在于此。

(一)自考校园文化的开放性、灵活性对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作用

自学考试是有别于传统高等教育模式的开放式高等教育。任何人,不分种族、性别、年龄、职业、身体条件、教育背景等,均可报考。此外,自学考试又因学习费用低廉,保障了学习者基本不受经济状况的过多限制。自学考试的这个特点,也使自考校园文化深深打上了开放性的烙印。从文化层面上讲,自考校园文化的开放性又包含了教育公平和突破藩篱的两个方面。

1.自学考试真正体现了终身教育体系中社会个体享有平等受教育权的思想。《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暂行条例》第一章第三条就规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不受性别、年龄、民族、种族和已受教育程度的限制,均可依照本条例的规定参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这句话本身就说明了自学考试使一切人能以最小的经济成本接受高等教育,充分实践了教育机会公平。同时,由于教育有“促进社会平等化的职能,通过公立教育能够改善处于不利地位人群的状态”[4]28,而自学考试的产生弥补了普通传统教育的不足,利用多样化的知识载体和传播手段丰富了教育形式,促进了社会教育的进一步发展,使边远和农村地区的人民、高考落榜生、社会在职人员能通过它改善生活状态,实现自我完善,其实现教育起点公平的作用非常显著。另外,自学考试由权威机构制定学习计划和评价标准、国家统一组织考试,体现了“分数面前人人平等”“能力面前人人平等”的教育结果公平的思想,不管是什么人,在学习的成果和能力的付出上,均可以由分数作为相应的“报酬”予以衡量。

2.自学考试突破了校园的藩篱,体现了终身教育实践的开放性特征。自学考试这个“没有围墙的大学”,最初仅仅是由自考生回家通过自学书本获取知识。而在Web2.0时代正方兴未艾,新的信息技术浪潮已经初见端倪的当今社会,随着现代远程教育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自学考试得以突破了传统教育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为学习者提供了更大的参与空间。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如今的自学考试已经形成一个由信息开发者、传播者、学习者或研究者共同维系的一种平等互动但又相对紧密的开放管理形式。学习者通过书本、试卷、多媒体等多种载体获取知识,通过真实课堂和虚拟社区与教师和管理者形成随时互动,终身教育的基本形态已初见端倪,并且成为未来大学网络化生存的一种演练[5]25~26。

(二)自考校园文化的自主性对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作用

“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国家考试”是自学考试的本质特征。而其中的“个人自学”反映到自考校园文化上就形成了其自主性特征。“自学”包含了两个层面的意思,即我要学、自主学。前一个体现了学习动机,后一个表现了学习手段。这说明自考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处于主导地位的,学习的意愿是发自其本身,而学习的过程也由其自身来主导。自考生参加学习可以不受学习时间和学习地点的限制,也不受学习方式的限制,考生可按照自己的意愿和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学习目标和合适的学习方式,进行独立或非独立的学习[6]17~19。

英国作家T.S.艾略特曾说过:文化是一个民族的全部生活方式,从出生到走进坟墓,从清早到夜晚,甚至在睡梦之中。套用这个定义,我们可将自考校园文化看做关于自考生的全部生活方式,从学习到生活到工作,从知识的积累到人格的完善。自考校园文化的“生活方式”,是一种身份认同,说到底就是一种强调终身学习的生活方式,其内核与终身教育体系强调学习是人的内在要求是吻合的。自考校园文化注重个人努力,强调多样性机会的选择,个人性质与过程性十分明显,这与终身教育体系中,强调人的能动性,强调人的个性化和多样化发展是一致的。

在各种理论家的概括中,文化一直被视为导向某种成果的累进运动,其个人性质与过程性质是两个不容忽略的要素。从行为的维度看,自考校园文化极容易等同于各类文化活动。自考生展开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乃至自考生进行各类文学、行为、视觉等各种艺术表现手段,尽管会不同程度拓展自考生的参与空间,帮助其在终身教育中完成自我实现,但这些显然不是自考校园文化建设的全部。在自考校园行为文化建设中,应该更重视过程和细节,充分调动自考生的自主性,促使其形成对自考文化核心价值的认同。从行为细节上入手注重现代公民意识的培养,阅读与学习习惯的形成,完整人格的塑造,都比看似热闹的各类活动更为重要,并会终身影响个体的发展,进而推进社会的整体的发展。

(三)自考校园文化的系统性对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作用

“社会助学,国家考试”反映了自学考试的整个运作体系是一个链接社会各部门的高度整合的系统。这个系统依赖国家和各级地方部门的制度保障,将各个层次各种类型的教育方式沟通链接,促进各行业各部门教育资源的协调和整合。终身教育体系构建的本质意味着建设一个学习型社会,它更多的依靠的是国家行为,自考校园文化的系统性特征能够为国家行为的顺利实施提供制度保障。

作为继续教育的一种办学模式,自学考试不断完善和发展的过程一直以来主要依靠国家政策的引导和推进。2007年以来,教育部对自考助学班规范办学的9号文件深刻影响着现今自考的发展格局,也深刻影响着国家终身教育体系的发展;日前出台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关于发展继续教育的论述中,提出要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这都将进一步影响自学考试和终身教育体系的布局。加强政策研究、政策与实践关系的研究,成为当前自学考试校园文化建设的首要问题。

与此同时,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必然需要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立法与法治问题就成为左右终身教育体系构建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之一。作为该体系中发展最为成熟的办学模式,自考校园文化的系统性特征为在终身教育制度的制定和完善进行一些试验和探索提供了最好的平台。

尝试从自学考试的角度,建立一些地方性终身教育法规,从而规范和促进当地终身教育体系的完善和发展;参照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的《终身学习法》《终身学习振兴整备法》,修订现行的有关法律法规,以渗透和补充终身教育的法律法规内容……这些亟待进行的尝试已经被提上议事日程。所有这些探索的最终目的,是需要制定一部具有统筹和指导作用的广泛适用的终身教育法则。

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必须开发各种社会教育渠道,改变传统教育的封闭结构,这种改变在制度层面,涉及到人才培养体制、招生考试制度乃至现代学校制度的建立等各类体制改革,自学考试有现成的基础进行研究和尝试。从制度层面推进自学考试的改革,已经成为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书同文,车同轨”,从文化认同的角度来看,体制的改革的基础是规范化和系统性。类似的是,在自学考试中,师出各部门各级机构纷繁芜杂的规章制度,如何形成有机的系统并互相协调,是影响自考校园文化认同得以形成的重要因素。在系统规范的过程中,基于利益的各种关系和资源配比的协调,特别是现行高等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也是自考校园文化建设不可回避的方面。如何协调普通高等教育和自学考试两者之间资源配比,确保终身教育体系中所有社会成员能够更好的共享资源,是自考校园文化建设中制度文化建设的层面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只有从增强制度文化的系统性层面上思考自学考试面临的体制问题,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各种规章制度,协调好复杂的利益配比关系,才有可能保证权、钱、物的投入,保证以人力资源能力建设为核心,形成对自考校园文化的认同,从而更好的构建终身教育体系。

从根本上说,文化从更宽广的视域来关注人自身的问题,它更重视置身其中的人的问题意识和过程意识。自考校园文化的系统性特征更深层的意义就在于它强化了自考的组织者和学习者对教育过程而不仅仅是结果的关注,有利于帮助其形成更为宏观的视野和问题意识,来总体上审视面对社会现象,最终达到终身教育体系中个体不断学习新知,调适社会生活的目的。

自考校园文化的系统性特征的另一个层面即体现在它始终贯穿于自考生的各个教育阶段,并使其核心价值通过教育行为和学习过程灌注给考生,进而实现考生的人格塑造,提升社会适应能力。它体现了教育的根本目的即是让学习成为人的内在要求,这与终身教育理念不谋而合。自考校园文化帮助人从精神、行为两个方面来培养学习习惯和能力,以满足其在一生中各个时期各个阶段的各种学习需求,最终使得学习成为习惯,内化为人的需要,从而使人的终身学习成为可能。通过这种持续地学习,使得精神和肉体、个人与社会达到两相和谐。

(四)自考校园文化核心精神价值对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作用

自考校园文化的核心精神价值通过特殊的教育考试形式具体来体现,该形式转变了传统教育施教者与受教者的主从关系,从学习者自身需要出发主动参与学习。同时通过多种知识载体和传播手段来满足学习者个性化的教育需求,另外,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让自考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端正学习态度,掌握知识的方法和能力。它充分调动人的求知欲,强调对个人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的培养。通过自学考试,社会成员更容易接受终身学习的概念,由一次性的学习过程改为“终身学习”,“处处学习”,“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研究式学习”,“反思式学习”,让学习成为个人的生存状态和发展模式。

由此,回到教育的文化概念,自考校园文化形成的“自尊自爱”、“自立自强”、“自主学习”、“自学成才”的核心精神价值更像是光,这种光在自考学习的初期阶段是个人的,通过接触广袤的知识和智慧的积累,让光把心灵和精神照亮,逐渐由己及他人,乃至成为整个社会的内在光。这个照亮的过程需要终其一生,其内涵和外延会随着时代和语境的变化而变化。任何体系都是外在的,只有人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终身教育才有可能真正实现。

[参考文献]

[1]刘燕红,罗志坚.终身教育与自学考试[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22,(12).

[2]嵇承范,张大力,陈英.试论终身教育的特点及意义[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3,22,(1).

[3]吕.发展继续教育构建终身教育体系[J].继续教育研究,2010,(8).

[4]S・鲍尔斯,H・金蒂斯.美国:经济生活与教育改革[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

[5]李昌祖.自考校园文化的认识和建构[J].中国成人教育,2001,(8).

[6]郭光明.论自学考试在我国终身教育体系中的作用[J].成人教育,2003,(8/9).

[7]保罗・朗格朗著.终身教育导论(中译本)[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8.

自身学习教育篇6

【关键词】自主锻炼;自主调控;自我评审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学校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全面提高学生身心健康水平为主要目标,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在体育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新精神,强调教师应教会学生自主学习,学会自主锻炼,自我评价,掌握科学的锻炼方法使学生受益终生。

1 体育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现状分析

自主学习能力,是指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积极自主学习和自主练习,以及在体育教师的激励和指导下,进行的自我学习、自我调控、自我评价的能力。只有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为学生终身体育服务,培养学生终身进行体育锻炼的习惯、意识和能力,这样才能使学生受益终生。

在目前体育教学中,仍有不少体育教师追求学生服从命令,步调一致的机械操练方法,这种“一刀切”的教学方式,使那些身体素质好的学生“吃不饱”,而身体素质差的学生“吃不了”。这大大压制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自主学习则能克服这个弊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体育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培养,又有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2 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条件和方法

体育教师在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材、运用教学的组织方法时,应充分考虑到不同能力学生的接受程度,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有利条件。

2.1 教学目标的设置

教学目标的设置应有层次性、可行性。因此,目标的设置要根据学生原有的身体素质和技能水平基础、学习能力来确定,目标的提出要切合实际,设置不能过高或过低,能使大多数学生经过一定的努力都能够完成。

2.2 教材应贴近实际

教师在备课时,应充分考虑到本校的实际情况,如场地、器材以及学生的身体素质、年龄、性格、爱好、特长、自身的要求等情况,尽可能安排实用性、趣味性比较强的教材,使学生在体验体育乐趣的过程中自主学习,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2.3 教学组织形式要优势互补

教学中,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同时,应根据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组织形式:如对个体差异明显的学生宜用个别教学形式;基本技术、技能训练宜用分组教学形式;全面提高身体素质宜用集体教学形式;在分组练习时,则建议多采用按能力分组的教学方法。

2.4 教学方法力求活泼有趣

教师应挖掘教材中的兴趣因索,运用体育特有的魅力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用游戏、比赛等方法,使学生所有的感官都能充分发挥作用,从而激发学生自主参与体育学习的热情,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

3 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途径

在体育教学中发挥学生学习的能力,使学生逐步学会自主学习。教师应当改变传统体育课整齐划一的教学模式和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给学生提供一个能够发挥创造性学习能力的平台,使学生成为教学中的主人。

3.1 积极引导,强化自主学习的意识

教师应采用多种富有情趣、受学生欢迎的手段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强化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改变过去的“要我学”为“我要学”,并能学会运用已有的条件与健康知识和技能自主地设计锻炼计划。比如:在篮球单元的教学中,教师在教会学生各种传接球的方法后,就应让学生在自我练习中运用,并不断提高,这样可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从而产生浓厚的兴趣,积极、热情地去学习,而不是教师安排练习什么就练习什么,被动的接受,体现出自主性和创造性。

3.2 培养学生自主锻炼的能力

教学中,把培养学生自主锻炼能力与发展学生个性结合起来,加强对学生的领、扶、放,以利于学生自主锻炼能力的提高和个性的发展。例如,做跳山羊练习时,教材规定为“横跨山羊”,但在教学过程中,会有个别学生提出“纵跨山羊”的要求,这不能简单地说是违反纪律,此时,教师可提出“为什么要纵跨”、“纵跨时推手和腾空与横跨有什么不同”的讨论,允许学生积极思考,发挥其创造性学习的主动性。

3.3 培养学生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的能力

在体育教学实践中,指导学生总结评价应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正确客观地评价自己,总结自己的学习成果,找出不足之处,扬长避短、不断提高,这是培养学生自我认识和自我教育的重要途径,通过自我评价,还能开发自我潜能,提高自身素质。二是学会评价他人,对他人的练习,认真观察、分析、总结经验、找出问题,不仅能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还能将他人成功的学习方法为己所用,提高学习的质量。同时,通过对自己与他人的评价比较,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增强努力程度,激发学习动机,增进学习效率,改正错误。如:在练习前滚翻动作后,让学生对他人的动作进行评价,并与自己练习时的体会相比较,说出他人的优、缺点。如:“团身不紧”是怎样造成的,该如何解决,这样的自评、互评会提高与改进学生的运动技术。

4 结论与建议

自主学习是当代学生适应时代和素质教育的需要,是终身学习与终身体育的需要,是进一步减轻学生学习负担,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与提高社交能力的需要。

课堂自主学习教学要注重体育教学方法的指导,注重检验自主学习的实效性并及时进行必要的评价,注重对学生创新意识与能力的培养。

体育教师对体育教学的改进是提高课堂教学和自主学习与自主锻炼的有效方法。教师要敢于在体育课中安排较多时间给学生以充分发挥才能的机会,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

5 结束语

总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适应时代的需要,是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终身学习和终身体育的需要,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方式,变教为用,变学为思,变被动为主动,挖掘学生内在的潜能,为学生创造出主动的学习机会,使学生体验成功的欢乐,充分发挥出学生的创造能力,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一步的发展和提高。

参考文献:

[1]王保成.重视体育教学内容的研究加快体育教学改革进程[J].体育教学,2002.(4)

[2]王建明.因材施教与体育课程改革[J].体育教学,2001.(4)

[3]赵宏.自我评价与创新体育教学[J].体育教学,2003.(6)

自身学习教育篇7

关键词:体育课 终身体育 意识

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全面健身的重点,是终身体育的基础,也是发展我国体育事业的基础。通过高校体育课中的培养和发展学生从事体育活动的能力和学习的积极性,是让学生在大学时期学会一项技能,从而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和意识。

1.终身体育的概念

60年代,法国著名成人教育家保罗.郎格朗提出终身教育。终身体育是在现代终身教育思想的影响下形成的。终身体育是指人们在一生中所进行的身体锻炼和所受到的这种体育教育的总和。学校教育是终身体育的关键环节,对终身体育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2.培养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先导,学生如果对体育课产生了兴趣,就能促进学生快乐地进行学习。如何培养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就是教师的首要任务,教师本身要有丰富的体育知识以及高水平的运动技能,以自身的言行来感染、熏陶学生。同时体育教师要提高教学的方式方法,注重教学的艺术性,用新颖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学生对体育学习产生了兴趣,才会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才能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才能将体育锻炼作为生活的一部分。

3.丰富教学内容,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

学校应开设不同的运动项目,通过丰富教学内容,尽量满足学生的各种学习需要。学生在体育活动中所需要的得到满足后,势必激起对体育运动学习的兴趣,能自觉地参加体育活动,能提高学习效率,为终身体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4.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群体制定不同的目标,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学生体育课上学习积极性不高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不同的学生身体素质有差异,而现有的教学内容对全体同学的要求一致,身体素质好的轻而易举的完成,而身体素质差的同学难以完成,影响学习的积极性。如果我们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别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根据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的理论,学生很容易达到适合自己的目标,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从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和运动的成功感,增强了自尊与自信,从而提高了参与体育活动的持续性。

5.适度的鼓励以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体育教学中经常鼓励学生,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进取心。在学生完成一个动作或有进步时,教师在要给予鼓励,是对学生的能力以及努力的结果给予肯定,使学生体验到能力感和自我价值,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6.培养学生一技之长,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体育课的根本就是教会学生学会一定的运动技术,通过运动技术的学习达到养成运动爱好和专长的目的。如果学生在四年的体育课中能够找到自己喜爱的运动项目,在该项目中会体验到运动带来的快乐与成功感,会更积极地参与到体育锻炼中,久而久之就转化为自觉的运动习惯。因此,掌握一项特长,是形成良好体育习惯的一个重要因素,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学校体育要注重培养学生对体育的爱好、兴趣,养成锻炼的习惯,达到锻炼身体, 提高身体素质的目的。从而养成并掌握终身进行体育锻炼的意识习惯和能力。

参考文献:

[1]方成邦,终身体育与学校体育之比较研究[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2005(l):93-95

自身学习教育篇8

一、发展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20世纪80年代初,随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提出和实践,自学考试制度应运而生,它是一种以考促学的新制度,是适应我国教育改革和教育体系的一项创举。“自学考试是一种激励人们能够自学成才论文联盟的一种考试制度,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由国家组织定期检测社会上通过自学完成大中专课程的合格情况[1]。自学考试制度是为了保障自学考试活动能够有序、健康稳定的正常开展,对自学者进行以高等教育和中等专业教育为主,以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国家考试相结合的考核合格发给国家学历文凭的一种开放型的成人教育制度”[3]。“以社会自学为基础、检验手段以国家考试为基础、辅之以社会助学的有组织、有计划以及系统的社会教育形式就是自学考试[2],它即是一种国家制度考试又属于一种教育形式,有着考试制度和教育形式的双重属性,是考试制度和教育形式的辩证统一。”

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高等教育的重要增长点就是自学考试。它提供能够接受高等教育的良好机会给那些没能进入普通高校学习的广大青年,并发展成为了一种制度。自学考试的灵活开放和宽进严出的形式,适应现代教育特点。它是一种社会化的开放式教育,既能满足不同层次的教育需求,也能给一些高考落意的青年搭建一个可供发展的台阶,同时还能给予专科以下学历人员创造一个获取更高学历的途径和本科及以上的人员调整和拓展知识的机会,另外还能满足其他在职和不在职的人们自我深造、重塑自己、获取成功的希望。

自学考试制度作为一项教育制度的创新,在我国经历了三十余年的发展,已日渐完善和成熟。自学考试制度所具有的开放性、灵活性和工学矛盾比较小、效益比较高等特有的性能,组织管理规范严谨、社会信誉比较好等特殊的优势吸引了众多的自学者投入其中,成为自学考试制度的受益者。自学考试在我国作为自学者平等接受高等教育的平台,深受广大青年自学者欢迎和喜爱,由此成为极大促进我国国民整体素质迅速提高的重要因素之一。

自学考试制度正是在终身教育思潮的背景下出现的,已成为我国最具特色的高等教育形式之一。三十年来,全国参加自学考试学历教育累计有近5579万人、2.17亿人次,累计培养本、专科毕业生982万余人,相当于130所万人大学20年毕业生总量。仅2010年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学历教育报考965万人次,取得毕业证书62万人;非学历教育报考1103万人次[5]。由近年来的报考规模等相关数据可以看出,在我国自学考试已成为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最强大的支撑平台。

二、创新型国家必需的终身教育

终身教育作为当今世界一种重要的国际性教育思潮,对各国的教育的影响都具有相当深远的意义,终身教育对世界范围的教育改革发展一斤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赫梅尔对与终身教育这一新理念在人类教育发展中的地位评价是:“可以与哥白尼学说带来的革命相媲美的终身教育概念的发展,是教育史上最惊人的事件之一。”[6],二十一世纪是一个教育、学习知识得到快速发展的世纪,终身学习成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它主要包含多种教育,是一个综合概念。目的所在是为了促使世界各种族人们的专业和社会生活能够达到完满的发展。终身教育是将教育形成一个多方面的集合整体,包括人类活动的所有场所中的各式各样的教育和学习活动。它不仅课堂教育和学习,还借助各种媒介以及其他情景和结构来获取智慧并改进智慧[7]。

终身教育思想深刻影响着我国的战略发展规划和政策制定。《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为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提出了总体目标,部署了重要的战略任务。创建创新型社会的必要条件之一是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学习型社会的形成是科学技术的发展前提条件。学习型社会是人类进入到信息社会重要社会特征。这一新的特殊历史阶段表现特征为知识和信息的急剧膨胀、知识更新周期的大幅缩短、创新频率迅速加快,这些都伴随着科学技术的爆炸式发展。在这一社会环境下,对人的素质要求大为提高,学习就成为个人、组织乃至整个社会的最迫切的需要。因此,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学习型社会的建设和形成提供了巨大的社会需求。

科技竞争在世界范围内的科技革命推动下成为了各个国家综合国力竞争的主要竞争。在国际竞争中取得主动权,成为了人们强烈的求知欲以及不断地学习、积极创新的动力和压力。这些因素大力地推动了学习型社会的发展。建设创新性国家所要承载的重大历史任务就是要加大科学技术进步发展创新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建立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创建学习型社会,形成追求学习的良好社会风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完成这一历史任务的重要途径。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构建全民学习、终身教育的体系。党和政府多次提出和部署终身教育和建立学习型社会的任务,规划并要求形成一个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最终构建终身教育的国家教育体系。

三、自学考试是终身教育的重要体现

自学考试是实现终身教育的重要途径。在迈向学习型社会的大背景下,自学考试制度由于其在发展中所体现的优势,验证了它顺应终身教育发展的基本趋势,体现了终身教育的基本思想,是我国通过实践从传统教育进化成终身教育的实践产物,同时也是世界各国实现终身教育思想的用以借鉴的有效模式。终身教育理念的提出,引起全球教育界的热潮,对世界各国的教育实践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转贴于论文联盟

1、 自学考试在终身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由于自学考试的目标是继续教育和在职专业教育,因此,在入学资格、管理模式、专业设置等等各个方面都充分体现了终身教育的思想。“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开放与灵活特点,即个人自学的开放与灵活,专业设置的适应性、办学力量的多元化、办学形式的多样性以及在其他高等教育形式不易覆盖的领域的延伸和渗透,奠定了其在终身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地位”[8]。自学考试充分并有效地整合了各种教育资源,使得终身教育在我国迅速地从理论走向实践,成为最能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与特点的教育形式[9]。自学考试在终身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作用是极其显著的,是其他任何高等教育形式所不能替代的。

自学考试所体现的作用:为在职人员的学习深造建设了的新渠道,成为继续教育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为所有公众接受高等教育提供一种崭新的平等机会,为扩大高等教育的规模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建立自学教育服务和自学助学系统,并逐步形成大众化的、社会化的、开放式的教育网络;与职前教育、职后培训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并推动着职业技术培训和教育的有序发展。

自学考试不仅有效地满足社会各方面日益增长的继续教育的需求,还快速地在我国使终身教育从理论走向实践,作为一种教育形式已成为终身教育理念与特点在我国的最好体现。自学考试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社会从业人员参加学习,对于提高公民素质,加快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促进我国学习化社会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10]。

2、自学考试在终身教育体系中的发展趋势

自学考试的变革应适应于终身教育与学习型社会的构建和发展。自学考试的培养模式、管理模式以及学分制等问题,是为广大自学考试工作者和管理者进一步研究自学考试的未来发展的重要课题,并将为自学考试的发展提供可贵的借鉴。例如,学科的交叉,联合开考和双证书考试,非学历证书考试以及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重发展等等。

终身教育,简而言之,是指贯穿于人的一生的教育过程。终身教育又包括一切教育形式、教育类别、教育性质和教育内容中的所有组成部分和环节在教育过程中的具体体现。

终身教育最终所要实现的具体目标是建立一个全新的教育体系。终身教育最终的目的是建立一个学习化社会,让每个人在社会中都得到发展和完善。因此,终身教育打破传统学校教育一统天下的局面时期必由之路。

从终身教育的视角出发,自学考试制度是一种开放与社会化的学习体制。这种体制的含义:一是国家(政府)制定开考的教育课程标准;二是自学者的学习成就通过“国家考试”来加以认定;三是学习者的自主学习活动。正是这一体制使得国家考试、社会助学与个人自学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自学考试不仅是开放的国家考试制度、社会化的教育制度,同时也是个人自主学习制度[11]。

3 、自学考试制度的创新

自学考试制度创新包含的基本内容为:国民教育体系与终身教育体系的一致性;自我教育与社会教育的一致性;学校教育与校外教育的一致性;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的一致性;学历教育(考试)与非学历教育(考试) 的一致性;在职教育与非在职教育的一致性;个人学习与全民终身学习的一致性;社会助学与社会开放教育的一致性;国家考试与国家学习成果检定考试的一致性;开放教育形式与国家考试制度的一致性。以此为基础创建终身教育创新体系。

自学考试在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很多的新的情况和问题以及挑战。例如目前补学历教育已逐渐成为过去,自学考试学历教育的报考规模显现出明显的滑坡现象;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难的问题,更使得自学考试毕业生的工作困难;现在的社会状况,减弱了社会对于自学考试的协助力量等。自学考试的生存发展在这些现实的存在情况下,需要面对新的课题挑战。因此,自学考试制度要通过不断地创新来适应现在的社会现状发展以及面对今后的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不断适应今后社会发展的需求。这样才能够保证自学考试能够得到可持续发展以及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

四、结论

中国对其他国家的考试制度建立以及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是世界历史上建立考试制度最悠久的国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在世界终身教育大潮流的影响下而建立起来的自学考试制度,是一种前所未有的新型高等教育制度。数十年来,自学考试制度所取得的令人惊叹的成绩,充分证明它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以及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都发挥着越来越重要、越来越明显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上一篇:中班上学期班务计划范文 下一篇:菊花醉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