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语交际论文范文

时间:2023-10-05 23:55:58

法语交际论文

法语交际论文篇1

关键词:交际法;运用

1对交际法在英语教学中运用的误解

不少英语教师并不能全面理解交际法教学思想,因而产生许多误解,如:(1)交际法教学中不包含语法和词汇,只是教英语口语;(2)在交际法教学的课堂上看似很热闹,但是学不到多少东西;(3)交际法只是小组活动、角色扮演、两人对话而已。

由于一些认识上的偏差,以及在课堂操作上存在的一些问题,交际法教学在某些地方实行的效果不好,表现在:(1)由于活动形式缺乏,学生逐渐失去兴趣;(2)由于语言和语法知识教得少,学生担心考试考不好;(3)由于学生缺少语法知识,他们在交际过程中缺乏勇气,不是怕说错了就是不知道怎么说。

笔者认为造成以上误解及不良效果的因素有多个,如教师本身的素质、考试的方式等等,但主要是对交际法的片面理解。因此,要想正确恰当地运用交际法,必须对它有较为全面的理解。

2全面理解交际法

要理解什么是交际法,首先要理解什么是交际能力。根据语言学家Littlewood的说法,人的交际能力可被概括为四个较大的方面:

(1)Thelearnermustattainashighadegreeaspossibleoflinguisticcompetence;(2)Thelearnermustdistinguishbetweentheformswhichhehasmasteredaspartofhislinguisticcompetence,andthecommunicativefunctionsthattheyperform;

(3)Thelearnermustdevelopskillsandstrategiesforusinglanguagetocommunicatemeaningsaseffectivelyaspossibleinconcretesituations;

(4)Thelearnermustbecomeawareofthesocialmeaningoflanguageforms.

对交际法的片面理解主要是由于把交际法仅仅当作一种教学法,而实际上它是一种建立在一系列教学理论上的教学思想,这种教学思想可以概括为以下三大教学理念:

(1)交际法最大的特点是它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它改变了学生学习上的被动状态,使学生意识到自己在课堂练习上的主体地位,感到他们是在通过比较真实的语言环境学习语言。

(2)交际法强调语言的实际运用。

通过实践来学习语言,在交际中提高语言水平,而传统的教学法忽视语言实践,往往是学生学习了许多语法却不会张嘴说英语,因而被称为“聋哑英语”。

(3)特别强调教师和学生角色的变换。

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只是助学者。

3交际法在英语教学中如何有效地运用

3.1教师的角色

在交际法英语教学中,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人,他在课堂上所做的一切都要有助于学生开展交际活动。与传统教学法相比,教师角色发生了根本变化。

(1)组织者。

交际法教学中,任何课堂交际活动都由教师组织发起。因此,在每次课堂活动开始前,教师要设计出引起学生兴趣的各种交际活动。同时在英语课堂上又要具备教学机智,随时处理活动过程中出现的各种不可预料的情况;既要组织全班和小组活动,也要关照个人需要;既要想方设法鼓励内向的和胆怯的学生投入交际,又要巧妙地避免少数学生主宰交际活动同时不能挫伤他们的积极性。因此,大学英语教师应具备崇高的师德修养和独特的人格魅力,使学生“信其师而亲其道”,从而让课堂交际活动良好地开展下去。

(2)语言支持者。

开展课堂交际活动时,由于受已有知识、语言能力限制,学生肯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表述困难,甚至有无法进行表述的时候。这时,教师及时给与语言支持,或是直接给出表述内容,或是引导学生换种角度进行表述思维。否则,教师一旦不能做到这点,课堂活动很可能会无法正常进行下去,从而挫伤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因此,大学英语教师不仅应具备较高的英语语言水平,还应具备丰富的英语国家的民族的、文化的、历史的以及政治经济和社会的背景知识,才能做好语言支持者的角色。

(3)鼓励者与参与者。

在交际教学法里教师有两个重要角色,一是在课堂上促进所有参加者之间的交际过程,二是在学习教学小组中扮演一个相互依赖的参加者的角色。

教师积极鼓励、促进所有学生全面地参加教师所设计出的交际活动,使所有学生都能在这一活动过程中有机会进行表述。同时教师尽可能地参与到各小组讨论或模拟活动或角色扮演中去,作为一个在活动中与学生相互依赖的参加者的角色,这样,教师此时就起到一个“模范学生”的作用,能很好地带动所有学生积极投入交际活动中。

3.2学生的角色

对教学的研究离不开对学习主体的研究。学生的角色正反映出交际法英语教学的特色优势。

(1)主人。

在传统教学法里,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教的主体,学生是学的主体,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大学英语交际教学法中,教师的“教”成为一种补充,学生才是真正的主人,学生的需要才是教学目标。不论是何种课堂交际活动,学生的行为都构成了教学活动的中心。

(2)合作者。

在交际活动进行过程中,各成员通过思考、调查、讨论、交流和合作等方式,学习和使用英语,完成学习任务。这就是说,外语学习是以同学之间和师生之间的相互依赖的方式进行的。学习不是一个人的事情,而是相互依赖的行为,学习者应在相互合作的环境中进行。每个学生自己的学习期望、学习过程和学习目标,既受到同学和老师的影响与引导,也可能会给别人产生影响;每个学生所做的贡献——解释、表达和争辩,既可能受到同学和老师的启发与鼓励,也可能启发或刺激别人。因此,整个活动的过程也是学习者团队合作的过程,小组成员之间交流与协商、互帮互助,使每个人都在参与合作中感受齐头并进的集体力量和共同向上的集体荣誉感,也让每个人认识到自己在团队中的作用。

3.3课堂互动

(1)英语教师深知交际法英语教学的目的是教会学生用英语进行交际。

交际是英语教学的主要内容,是教学的客体。教师作为组织者,把课堂教学设计成交际过程,给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互动交流空间。

教师以参与者的角色从课堂活动开始就坚持说英语,师生、学生与学生间用英语交流、表达思想。教师以参与者的角色参与到学生中指导学生用英语做值日报告、甚至做会话游戏。没有做值日报告的学生以合作者的角色认真听讲,然后就报告的内容轮流提问或者发表看法,教师此时以语言支持者的角色从旁指导,帮助学生表达一些他们较难表达以及无法表达的思想,这样,从一上课开始,课堂上就很好地形成了一种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活跃氛围,为下一步课堂活动热身。

(2)在课堂互动中,要多确立合作性目标学习任务而不是竞争性目标学习任务。

合作性学习更加有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合作学习可以采取配对学习、小组学习等方式。学生可以在集体自学的过程中学会与他人合作,可以加强学生之间的互动。师生、学生与学生互动频繁,学生以课堂主人角色主动参与各项活动,教师也以研究者与学习者的角色随时了解学生学习的状况,并且能针对作为信息反馈者角色的学生学习方面的弱点,有的放矢地重点给与语言支持。

(3)在交际法英语教学课堂上,师生、生生之间也可以采取以合作者的角色来提问的方式进行互动。

提问互动不仅是教师问学生问题,也可以是学生问学生、学生问教师的形式。互动的提问方式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加强师生、生生之间的融合,提高教学效果以及学生获取语言交际的能力。教师应该尊重学生差异,尽量设置有一定梯度的问题,对于不同学生提不同难度的问题。这样,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才不会轻易失去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在学生回答结束时,教师应进行适当的评点,多用鼓励性言语,使每个学生皆有展现其优点的机会。

(4)良好的课堂互动建立在师生课堂角色的灵活转换中。

这种转换不是单一的,而是融合的统一体。它推动着课堂互动高效地展开,师生、生生为着同一教学目标,互相配合,团结合作,共同完成教育教学活动。

4结语

笔者认为,进行交际法教学,要紧紧抓住语言基础知识、交际技能、文化背景知识和创设真实与半真实的语言环境等方面,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语言水平、教学技能和教学魅力,才能取得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交际法教学产生在西方,有它很深的环境特点和很浓的文化色彩,它是语言教学变革的产物,是许多语言学家努力的成果。它的引进在我国的外语教学界已经产生深远的影响,我们应该对它进行全面理解和深入研究,根据我国英语教学的特点加以运用和发展,创设一些具有特色的教学方式,既注意语言学习的规律,又注意中国学生学习英语的特点和语言环境,只有这样才能使交际法教学思想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得到合理的应用,达到促进课堂互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参考文献

[1]municativeSyllabusDesign,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83.

[2]DianeLarsen—Freeman.TechniqueandPrinciplesinLanguageTeaching,OxfordUniversityPress,1980.

[3]H.G.Widdowson.TeachingLanguageasCommunication,OxfordUniversityPress,1978.

[4]JeremyHarmer.ThePracticeofEnglishLanguageTeaching,AddisonWesleyLongmanLimited,1991.

[5]municativeMethodologyinLanguageTeaching,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84.

[6]C.J.Brunfit&K.Johnson.TheCommunicativeApproachtoLanguageTeaching,OxfordUniversityPress,1987.

[7]隋铭才.英语教学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1.

[8]王立非.现代外语教学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法语交际论文篇2

【关键词】商务工作环境 法语交际 文化特征

法国文化,不论在文学、艺术、哲学、建筑还是在时尚、美食、电影等各个领域都在欧洲乃至世界引领潮流、享有盛誉。法国文化自她形成之始就影响着法国人的价值观,浸润到法国人的谈吐交际、行为习惯和思维决策中。中国人与法国人国际间交往最密切的是在商务工作领域,而商务交往自然是语言交际当先,很多中国人最初感到困难的是法语,但随着商务工作的进一步深入开展,语言交际背后的文化差异经常带来交际困惑,直接影响商务活动的顺利进行。了解法语语言交际的文化特性,提高文化交际能力,对顺利开展商务工作是至关重要的。本文商务工作环境中法语交际的文化特性做以下几个主要方面的剖析。

重视法语交际地位和语体选择的合理性

法语和法国的民族历史同步,推动并见证法国历史缔造的进程,作为法兰西民族的共同语言,她具有意义非凡的地位。同时,法语作为法国文化的载体,承载并表现着法国千年灿烂的文化之美。因此,我们不难理解这样的结论――“法兰西民族是自豪的民族”:以自己的民族历史自豪,以自己的民族文化自豪。[1]尽管在英语全球化影响深远的今天,在国际性事务交往空前密切的今天,法国人对法语的感情和重视程度仍然一如既往。在商务工作场合,虽然绝大部分的法国人都会英语,年轻一代白领阶层中,会两三门外语的不乏其数,但法国人坚持使用法语作为第一商务语言,只在不得已的场合才用英语。办公室内部同事之间的沟通一律使用法语,就算有外国同事在场,他们也被认为必须入乡随俗。国际间的商务交流和谈判,如果法方人员是作为“上帝” 身份(即有主动权的客户方或受邀方)出席,法语自然是“上帝”首选的语言,那么对方则必须配备法语翻译。法语在法国人心目中具有无可争议的文化地位。

法语发展、演变到今天,产生了许多语体。不同的社会阶层在不同交际场,合针对不同交际对象选择不同的语体。按照交际功能划分有新闻法语、科技法语、经济法语、外交法语、商务法语等等。按照交际方式划分有典雅法语(languesoutenue)、标准法语(langue courante)和通俗法语(langue familière)。商务工作环境中通常用到的是前两者。典雅法语主要出现在商务文档资料、合同和日常商务信件往来中。具有既定的格式、专业术语、惯用的表达方式和客套语。标准法语又称通用法语。是一种规范的语言,大家都使用,上至总统、下至庶民百姓。经常在商务邮件、商务洽谈、日常办公谈话中应用。而通俗法语,包含俚语和俗语,属于不登大雅之堂的语言,不适合商务交际。但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却经常使用,具有较为广泛的群众性、鲜明的口语性。商务人士应该认真辨别不同的语体,选择与交际场合相吻合的语言进行交际。例如,商务场合问候对方妻子,不说“Comment va votre femme? ” (你老婆怎样?), femme “老婆”一词,太随便,而应该说“Comment va votre épouse?” .(您夫人身体可好?);[2] “Ciao !” (意大利语借词)和“Salut !”都有“再见”的意思,很随便、亲昵,不适合正式商务场合,应该说 “Au revoir!”或“À +表示下次见面时间的词语”。

二、重视交流信息和内容表述的逻辑条理性

法国人喜欢收集信息更喜欢交流信息。法国的报纸杂志不仅种类繁多,发行量大,晚上黄金8点钟电视新闻的收视率也总是居高不下。各种形式的图书馆包括流动图书馆、社区图书馆在法国人的文化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地铁、公交车站台看书、看报纸等车的人比比皆是。而露天咖啡馆的闲聊、不同话题的聚会,社区文化沙龙等等无不体现法国人喜爱信息交流的文化特征。办公室“咖啡文化”是商务工作环境中法语交际的最典型的特征之一。每天上午的10点钟和下午4点钟左右的“咖啡时间”,在员工休息室,行政办公室或是公共走道上,总有许多人一边喝咖啡、抽烟,放松紧张的工作压力,一边交流感兴趣的话题。后者重大意义便是兼有"情报站"的功能。遇到某个员工生日、升迁、退休的日子,办公室同事经常会在这时间段准备咖啡、糕点举行小型聚会聊天。有趣的是,管理层也很认可这中文化。他们认为,这种工作文化有利于增进沟通,建设协作关系。

此外,法国人在商务谈判之前或是商务宴请席间,总喜欢闲聊些有关历史、文学、艺术或是哲学等方面的话题,既为了营造轻松高雅的交流氛围,也体现了法国人的天性使然。

咖啡文化、闲聊文化旨在信息交流,而进入正式的工作谈话或商务谈判阶段,法国人则非常重视语言内容陈述的条理性,观点表达的逻辑性。法语中的扮演“提出观点” 、“证明观点”、“承上启下”、“归纳总结” 关系的连词和副词短语在商务语言交际中频繁出现,如,à mon avis, je crois que (我认为),d’après(根据), en façon de(依照),par rapport à (就…而言),parce que(因为) , puisque (鉴于),donc (所以),d’abord, premièrement(首先,第一), ensuite (其次,第二) et puis(此外,而且), finalement,en conclusion (总之,宗上所述) 等等。特别强调的是,陈述理由通常要求建立在事实依据的基础上,不能靠主观论断,法国人做决策的过程也是建立在这样的逻辑系统上。了解了这种沟通特点,我们在商务谈判的过程中就要做到重视信息收集整理,语言组织表达条理流畅,以理服人,以事服人,才能获得有效的沟通效果。

讲究交际礼仪的措辞

交际礼仪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着交际群体在所处交际环境中的文化特征。在法国,商务工作环境中的交际礼仪主要表现在语言交际和非语言交际两个方面。前者涉及言语交谈相关的招呼用语、说话语气、表达方式和禁忌用语等等,后者则与肢体语言、交际习俗、礼节相关。[3]在这里我们就语言交际方面的礼仪措辞问题进行探讨。

1、称呼

法语中称呼对方可以大致分为四种情形:1)称呼对方名字;适合熟人、亲友之间2)直接称呼madame ,monsieur ,mademoiselle或madame +姓 ,monsieur+姓,适合初次见面或表示尊重。3)madame +职务头衔 ,monsieur+ 职务头衔,适合正式社交场合对地位高贵,德高望重的人的尊称。4)称呼tu或vous。法语中用主语人称代词称呼对方有“tu”(你)、” 和“vous”(您或您们)两种。TU用于单数人称,vous可以用于单数和复数人称。二者区别在于,使用tu称呼对方既表示关系亲近也可能表示敌对、轻视。熟人、家人、情侣之间,或对别人不友善时用tu称呼。vous 的称呼表示尊重也表示距离,适用于公共场合、商务洽谈、以及普通关系的人群。值得注意的是,商务工作环境中与人初次见面打招呼和正式商务洽谈一定使用vous。只有双方建立熟悉、亲近的关系后才能用tu。以上四种称呼方式在商务交际中都会遇到,需要区别场合,区别人群,采用恰当的称呼方式。

2、招呼语

法国的打招呼礼貌用语使用频繁。见面“Bonjour!”(你好)不离口,告别不忘说“Au revoir!”(再见)。日常商业经营场所,办公楼内,电梯、楼道上第一次碰面总要打招呼问好。企业文化融洽的法国人每天到公司上班从电梯间、楼道一路走到自己办公室,碰到人就说“Bonjour!”,或者加一句“Comment ça va?”(你好吗?)亲近的关系还要“embrasser”----拥抱并脸贴脸发出亲吻的声音,放下公文包首要事情是和本办公室的同事问好然后到相邻的各个办公室和同事逐一问好打招呼。其间客户拜访,或出去办事还要说许多次的“Bonjour!”。但同一天不对同一个人说两次“Bonjour!”。到了下班时间,不忘道别。道别可以有多种表达方式,如“Au revoir!” “Salut! ”,“Bonne soirée! ”, “Bonne journée ”, “À demain”等,根据具体情形和对象选择合适的道别语。

3、语气

法语的命令式和条件式都具有请求、要求的意思,前者语气简洁,直接,生硬。虽然常和“s’il vous plaît.” 搭配,表示“请”但仍然让人感到压力,不适合商务交际措辞;而条件式则显委婉、客气,常与表“能愿”的动词“vouloir”、“pouvoir”、“aimer”等搭配。并使用疑问句来表达请求或要求,使答复方感受缓和的对话语气, 体现商务语言交际的礼仪,如:Pourriez-vousprésenter un peu votre entreprise ? 有时也使用直陈式表示相对委婉语气,如:Pouvez-vous nous

présenter un peu votre entreprise。而命令式的“Présentez-nous votre entreprise.”(介绍一下您公司的情况)则现生硬。但是,答复方作肯定回答时可以使用命令时以显明确简洁。

综上所述,法国文化对法语语言交际的影响是多方位的。商务工作环境中的语言交际不仅体现法国人内部的交际文化,更是跨文化交际的重要平台。中法合作日益深入,我们在与法国的国际商务交流活动中,要多方面了解商务工作环境中法语交际的文化特性,知己知彼才能长久合作。因此,培养具有专业知识的商务人才,特别是培养具备跨文化法语交际能力的商务人才已成为时代之需。

【参考文献】

[1] 潘肖珏,谢承志.商务谈判与沟通技巧[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

[2] 黎萍. 法语日常交谈中常见口误甄别[J],法语学习,2006(5):97

法语交际论文篇3

关键词: 交际法理论;大学英语教学;交际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2-0140-01

70年代初,美国社会语言学家Dell Hymes首先提出了交际法教学理论。Hymes认为语言能力是交际能力的一个组成部分,他强调语言的社会文化特征、交际功能、语言的上下文关系等方面,为交际法教学提供了理论根据。交际法教学作为一种以培养交际能力为根本目的的英语教学法,强调的交际能力包括语法能力、社会语言能力、语篇能力和策略能力等等。其核心是把语言作为一种交际工具来教、学和使用。

自20世纪80年代早期交际法传入我国以来,其就受到了广大外语教师的热烈欢迎,因为交际法的目的是以培养学习者的交际能力,即语言的运用能力为目的,这就符合英语教学目标和社会需求,因此,广大英语教学者为了适应这一趋势,一直不断地致力于把交际法运用到大学英语教学中去,目的是解决学生语言学习中的实际问题,这对于大学英语教学有着很重大的意义。

1. 交际法理论基本观点

Hymes认为,具有交际能力意味着人们不但获得了语言规则知识,而且还懂得了语言在社交中的使用规则。主要包括四个方面:(1)语法性,即某种说法是否(以及在什么程度上)在形式上是可能的。(2)可接受性,即某种说法是否(以及在什么程度上)能被接受。(3)得体性,即某种说法是否(以及在什么程度上)得体。(4)实际操作性,即某种说法可能合乎语法性、可接受性和得体性。换句话说,Hymes理解的一个人的交际能力包括语法(合法性)、心理(可行)、社会文化(得体)和概率(实际出现)等方面的判断能力。

2.交际法理论特点

交际法理论认为语言能力只是交际能力的语言结构基础,交际能力是在把这种语言结构应用到真实的交际过程中才能体现的。交际法把交际功能作为教和学的核心,主张将社会生活各方面的交流需要作为外语学习的原动力,注重培养交际能力是交际教学法的指导思想和教学原则。在语言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语言是交际的工具,英语教学过程就是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过程。教师不仅要教育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交际,而且要引导学生做到在交际中学习语言、运用语言,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中心人物。评价学生学习英语的成绩,要着重考查其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重视研究学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产生的错误,重视研究引起学生主动、积极学习英语的动机。

3. 影响大学英语学习的根本因素

3.1 学习目的:大多人认为学习目的是影响语言学习成功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具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和学习动机,学生就会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望、主动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积极性,就会自觉地进行各种学习活动。然而,学习目的又是难以定义和衡量的。Gardner和Lambert把学习动机即学习目的性分为两种:融合性动机和工具性动机。张正东先生也曾说:第二语言学习者主要为生存而学习,他们要通过目的语的学习而融入当地社会。我们认为:对外语学习者(FL)来说,学习目的主要是工具性目的,即把目的语作为图谋良好发展的工具。而当前的大学外语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国际理解力和跨文化交际力,因此外语学习得目的仍是以工具性为主。

3.2 学习材料:语言学习的具体学习是以学习材料即教材的形式来体现的。如果学习材料是以一定的教学法理论为基础,在教学法理论指导下编写,为教学法服务,针对学习者的具体状况的话,其学习效果是不言而喻的。因此,要按照交际法教学的规律要求编选教材,在进行基础知识讲解的同时,还要兼顾听、说、读、写等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3.3 学习环境:学习环境的要求对于二语习得的学习者来说是相当重要但却最难实现的一个要求。它是最能体现交际法理论要求的一个因素。因此,对于广大教学者来说,如何安排和设计语言应用环境,如何还原语言的交流情境,是一个相当有挑战性的任务。

3.4 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交际法理论认为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宰者和参与者,教师是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和协调者,从传统教学过程中强调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的作用。它要求教师应注重建立良好的课堂交际氛围和良性循环的课堂生态环境,尽可能在课堂上创造一种用英语进行交际的和谐环境,让学生成为“舞台”的主角。因此教师应尽量基于以下几点设计教学:

3.4.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课堂上应该尽可能真实地设计交际活动的场景;课后应鼓励学生更多使用英语进行交流,如参加各种英语比赛、戏剧表演、会议、同外国笔友交流等等。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尽量创造条件激发学生交流的兴趣,并且应尽量提供较多的参考语言,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话想说、有话要说,让学生懂得在不同场合、不同时间,对不同人物应该怎样进行交际

3.4.2 组织实践各种交际性语言活动:尽量组织学生实践各种交际性语言活动,如角色扮演(role-play)、语言游戏(communication games)、解决问题活动(problem-solving)、模拟表演(simulation)、辩论(debate)等等。其中角色扮演是常用的语言交际活动。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组织不同的交际活动形式,给学生提供演练和实践机会,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

在现在大多数院校使用的大学英语教材中,其视听说教材中的交际运用很不错。各单元的交际语言内容丰富、贴近生活。教师可以建立模拟英语课堂,用以调动学生的语言实践积极性。

3.4.3 实施拓展课程,增强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在英语教学中,可以通过设置英语拓展课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文化素质和跨文化交际能力。要注重引导学生关注语言之外的文化知识。要引导学生在学习语言知识的基础上提高自身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4.结论

交际法理论教学引入我国业已几十年,已被越来越多的英语教师尤其是广大大学英语教师所接受。正如Allwright(1980)所说:进行学生课堂交际训练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是把学生的课堂知识转化为社会实践必要的、也是颇有意义的环节。交际法是一种符合语言习得规律,可以迅速提高学习效率,能够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的教学法。作为一名大学英语教师,我们应该研究怎样结合大学英语教学现状,充分利用交际法教学优势,把交际法教学理念和知识应用于教学中,以便进一步促进大学英语教学,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 Brown,H.D.Teaching by Principles:An Interactive Approach to Language Pedagogy[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6.

[2] Richards,Jack C.”Theodore S.Rodgers.Approaches and Methods in Language Teaching[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8.

[3] Cohen,A.D.Strategies in Learning and Using a Second Language[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3.

[4] 董燕萍.心理语言学与外语教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11.

法语交际论文篇4

关键词 言语行为理论 交际法 外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1 言语行为理论

1955年,英国语言哲学家奥斯汀(J.Austin)首次提出言语行为理论( speech act theory)。言语行为理论的基本主张可以归结为一句话:“说话就是做事”(Austin,1962)。

Austin首先区分了两大类话语:言有所述和言有所为。言有所述(又称表述句)的话语是可以验证的,其功能在于断言或陈述事实、描写状态、报道事态。言有所为(简称施为句)的话语都是不能验证的,但却具有实施某种行为的功能。施为句虽没有真假的区别,但却有合适与不合适之分,必须符合某些条件即“合适条件”(felicity conditions)。“合适条件”理论是指: 成功实现言语行为所要满足的条件。奥斯汀在施为句的基础上提出了言语行为三分法:“言内行为”——以言指事;“言外行为”——以言行事;“言后行为”——以言成事。

2 交际法外语教学理论基础

交际法外语教学的先驱人物海姆斯(Dell Hymes)在1971年《论交际能力》一书中首次提出“交际能力”这一概念,认为交际能力必须考虑到应用语言的得体性,因此语言研究应注重运用规则。海姆斯所说的交际能力包含四种成分:即语法性(grammaticality);可行性(feasibility);适宜性(appropriateness);现实性(reality)。具体地讲,交际能力包括:语言能力(linguistic competence);社会语言能力(sociolinguistic competence);话语能力(discourse competence);对应能力(strategic competence)。海姆斯强调交际教学法的目的就在于培养学习者的这种“不仅能生成合乎语法规则的句子,并在特定的场合下使用这些句子的能力”。Littlewood在他的《交际教学法》(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一书中,对语言学习者的交际能力给出界定:(1)学习者必须尽量掌握语言知识;(2)学习者必须能对语言知识和要实现的交际功能做出区分;(3)学习者必须具备在一定环境下运用语言有效传递信息的能力;(4) 学习者须明白语言形式所传达的社会意义。“通过语言做事”(Doing things through language)是对交际法最新的概括。学习的任务是促进交际,对于外语学习者来说,学习的目的不只是学会外语,而是学会如何恰当地使用这种学会的语言。

3 言语行为理论对交际外语教学法的指导作用

3.1 言语行为理论与交际外语教学法的内在联系

交际外语教学法认为,语言是交际的工具,语言教学的目的是通过语言学习来交际并获得交际能力,即能够运用所学语言在不同的场合,对不同的对象进行有效的、得体的交际。可以看出交际教学法强调的重点是交际能力,这与言语行为中的“言内行为”、“言外行为”和“言后行为”有着密切的关联。其中的 “言内行为”与海姆斯所提出的语言能力及Littlewood所提及的高水平语言知识是同出一辙,强调语言基础对于成功实施言语行为的重要性,从而进行有效交际的重要作用。“话语能力”,“社会语言能力”(Hymes)与 《交际教学法》中的第(2)条原则是 “言内行为”与“言外行为”的有机结合;《交际教学法》中的第(3)条原则是“言外行为,和“有效传递信息”的“言后行为”的结合;“对应能力”(Hymes)是强调说话人在表达了一个言外行为之后,听话人所做出的相应反应。《交际教学法》中的第(4)条原则是指在更广的社会范围内,也不应忽视语言所产生的效果,这同时也与“言后行为”不谋而合。

3.2 言语行为理论为交际外语教学法确立了明确的目标

言语行为理论对交际能力进行了全面的阐释。这也为交际教学法明确了教学目标。交际能力不仅包括“语言能力”,还包括语言的实际应用能力,即恰当调动并使用语言的能力。而在对语言的探究方面,言语行为理论以语言效果为准绳,并以此去研究学习者在实施有效交际时,如何选择语言。言语行为理论说明了我们对语言形式的教学要紧密结合各种语言形式在实际语言场合里的使用,作为一名外语学习者,仅仅具有“语言能力”和“高水平的语言知识”是远远不够的,交际双方必须根据说话场合,交际身份,谈论的话题及交往的社会准则、文化习俗诸因素来决定语调、语言结构及话语风格。因此外语学习者必须具有“社会语言能力”、“话语能力”即“掌握语言知识这种形式实现的交际功能”及“在具体环境下运用语言的技巧”。只有这样,才能做到“说得好”、“说得得体”。

3.3 “合适条件”对交际教学法的指导作用

言语行为理论中的“合适条件”(felicity conditions )在交际教学法的实施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为了保证交际目的的成功实现,说话者所表述的话语必须要符合其身份、话题内容及其话语产生的具体环境等一些相关条件。这不仅涉及语言表达的相关能力如词语、句式的选择,同时还涉及语言之外的其它能力。交际教学法的最终目标是指导学习者如何进行有效交际,而要保证交际的成功实施,就必须以言语行为理论的“合适条件”原则为准绳,进而避免交际中产生言不达意的现象。 交际是在不同的环境下,满足各种目的、需要而进行。塞尔在奥斯丁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把言语行为进行划分为五种类型。 并指出言语行为的变化必须伴随着语言形式的变化。社会语言学家海姆斯(Hymes)又对言语情景(speech situation)、言语事件(speech event)和言语行为(speech act)进行了区分。并对三者做以说明,即当言语情景、言语事件及要实施的言语行为产生变化时,要达到成功交际,就要采用相应的不同的语言形式来表达。同样,交际离不开社会文化,也意味着不可背离“合适原则”。这就要求教师在使用交际法外语教学时,不仅要注重学习者语言方面的知识,同时,也莫要忘记社会文化知识的重要性。

4 总结

言语行为理论与交际法外语教学之间存在着多方面的联系,并对交际法外语教学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在实际法外语教学中,我们应该结合两种理论, 用言语行为理论来指导交际法外语教学。

参考文献

[1] A.P Martinich The Philosophy of Language [M]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5.

[2] Hymes D. Foundations in Sociolinguistics [M].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ress, 1974.

法语交际论文篇5

一、中学语文教学中口语交际教学的重要意义

1.口语交际具有交往沟通的作用

语言是一种交际工具,它包括书面语和口头语两种。虽然运用口语交际会受时空的限制,但口语仍然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这是因为以说话的方式进行交际既经济、方便又有实效,不管多么复杂的意思,人们都可以用适当的话把它说出来。

2.口语交际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社会的开放,时代的发展,尤其是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信息的大量涌入,人们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多的倚重于语言而不是文字。语言交际活动也日益频繁,这使越来越多的人更加重视口语交际能力。在社会工作与社会交往中,许多时候需要谈判、辩论、宣传、演讲等,而这些工作都离不开口才。

3.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有助于思维能力的发展

“口语交际是一种复杂的心智活动,是人们将自己的内部言语(思维),借助于词语,按一定的句式快速转变为外部言语(有声语言)的过程,是一个言语信息的吸收、分析、加工、组合、输出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思维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是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严密性的重要标志。

4.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有助于书面表达的提高

说与写本来就是相辅相成的。“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是叶圣陶先生对语文学科性质的界定,多年以前已得到广大语文工作者的认可。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书面语言是在口头语言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语言教育是从口语教育开始的。

二、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口语交际教学的途径和方法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口语交际教学的途径和方法很多。我认为以下几种途径和方法比较适合现阶段的中学生。

1.利用早自习或课堂中的朗读实施口语交际教学,提高口语交际能力。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句话精辟地道出了朗读对理解句子含义的重要作用,但我们清楚朗读不仅对理解句子的含义有重要的作用,而且对丰富学生的语言表现力和语感能力 ,锻炼学生的口才,提高运用语言表情达意的能力同样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不拘形式的让学生多读。学生在朗读时应注意:第一,朗读指导应切实中肯,从发音、语速到停顿、语调都要一一指出。第二,应采取个人读,分组读,分段读,齐声读,接力读等方法力求使全班学生都有朗读的机会。第三,教师应示范朗读,要懂得教师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的同时也是学生向教师模仿学习的过程。第四,听录音配乐朗读。如果教师朗读水平一般则采取这一方式比较好,这样也可以调动学生朗读的兴趣。

2.利用课前三分钟或五分钟实施口语交际教学。在每节语文课开始时,让学生发表三分钟或五分钟的演讲。每天一个学生,全班学生按组逐一上台,轮完以后再从第一次登台的学生开始。一个学期下来,每个学生都有两三次登台的机会。演讲内容不限,可以是自我介绍,介绍朋友宾客,介绍自己的家,介绍曾经旅游过的城市,介绍熟悉的名胜古迹、民族等,还可以说笑话、讲故事、说自己的奇思妙想,说自己的愿望,说目前情况,小小新闻等。一般要求说得自然流畅,有真情实感,能吸引听众。当然对于口语水平较差的同学只要求说得自然流畅就行。

3.通过讨论,辩论的方式实施口语交际教学。讨论是语文教学中常用的方法,也是口语交际训练行之有效的方法。在教学中,对教学内容理解的讨论,对语言运用的讨论,对人物形象的讨论,对主题的讨论等,不但可以促进学生准确理解课文,(下转2―7版中缝)(上接6版《中学语文教学离不开口语交际》)而且通过讨论更能促进学生倾听、说话、应对能力的有效提高。

讨论既可以针对课文内容,也可以对课文内容作引申。讨论的话题应尽量贴近现实生活,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话好说。比如在讲《我与地坛》时,在同学们理解了史铁生意志力的顽强和史铁生母亲对儿子的浓浓母爱后,教师可以提出“生命的重量――关于苦难”“母爱深深――感悟母爱”等话题,由同学自由讨论。教《鸿门宴》时,教师可以让同学们就“我眼中的项羽”展开讨论。讨论时教师应有民主的态度,允许学生表示不同的看法,对学生讨论中出现的问题应予以宽容并作引导。讨论时尤其要创设良好的讨论氛围,让学生畅所欲言,无拘无束地进行讨论。这样创设情境让学生讨论,既训练了学生的思维,又训练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法语交际论文篇6

论文摘要:言语行为理论是语用学的重要理论之一,研究的是说话人如何用话语来实施某种行为,即言语就是行为,言语行为理论对语言教学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为交际教学法提供了理论基础,确定了明确的目标,并对交际教学法的实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言语行为理论(speech act theory)重视语言的功能,认为不同的语言可用于不同的言语情景,去实现不同的目的,从而展现语言的各种功能,它是交际教学法的理论基础之一交际教学法(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 app}ach )强调语言要为学生的交际需要服务,教学的目的是通过语言来学习交际,获得交际能力,它强调的是语言的意义和运用,而不是语言的形式.

1 言语行为理论

言语行为理论(speech act theory)是英国哲学家john austin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来的,主要探索“以言行事”这一问题.他首先根据话语的功能,把话语区分为表述句(constative)和施为句(perfonnative)两大类.表述句是用来陈述事实、描写状态的,可以验证其真伪;而施为句的说出实际上就是在实施某种行为,无所谓真伪.但austin很 快就发现这两类话语有着共同的本质,表述性话语其实也是一种行为,于是他放弃了二分法而提出了言语行为三分说,即言内行为(locutionaryact)、言外行为(illocutionary act )和言后行为(per-locutionary act).言内行为就是说话本身所构成的行为,指说出合乎言语习惯的有意义的话语;言外行为就是通过讲其句话所构成的行为,指在特定的语境中赋予有意义的话语一种“言语行为力量( illocutionary force ) ";言后行为就是言外行为对听话人所产生的结果.austin认为,人们在说话时一般都同时实施了这三种行为.如:

(1)i promise to~to dinner.

在说出这句话时,实施的既是言内行为(发出了声音,使用某些词汇和某种语法结构),又是一个言外行为(作出了允诺),同时又是一个言后行为(听话人感到高兴). austin的研究重点在言外行为上,并把言外行为分为五大类型:裁决型( verdic-lives)、行使型( exercitives )、承诺型( commissives )、行为型( behavitives)和阐述型( expositives) .

austin的学生john searle(美国语言学家)深受austin的影响,他接受了austin的一些基本观点,但在很多方面修正和发展了austin的理论,使其系统化、严密化.searle认为说话是一种受规则,制约的实施行为方式,言语行为是言语交际基本的或最小的单位,“实施言语行为有两种规则:调节性规则(regulative roles)和构成性规则(constitutiverules).调节性规则是交际对象(audience)的活动(如交际礼仪),这种规则在实施言语行为时不是非要不可的;构成性规则本身就构成某种活动或行为,违反了这种规则,某种活动或行为就不存在”austin提出言外行为时,没有把一句话的言外行为和这句话的内容联系起来;而searle在研究话语时指出,话语命题内容(propositional content)不同于言外行为(illocutionary force),一句话的命题内容包含所谈及的人或物和对这个人或物所作的动作.searle举了这样几个例子来说明命题内容与言外行为之间的区别:

(2) will john leave the room?

(3) john will leave the room

(4) john, leave the room

( 5 ) would that john left the room

(6) if john will leave the~.i will leave also.

searle认为这5句话具有相同的命题内容,它们都谈及了john这个人及john’ s leaving the room这一动作,但在不同的场合,这5句话分别实施了5种不同的言外行为:句(2)是一种“询问”,句(3)是对未来的一种预测,句(4)是一个请求或命令,句(5)表达说话人的一种愿望,句(6)则是一种假设.searle发现austin对言外行为的分类有很多不足之处,缺乏一个贯穿始终的分类规则.因此,searle对言外行为作了重新的分类:阐述类(repre-sentatives )、指令类(directives )、承诺类(commas-sives)、表达类(expressives)和宣告类(declarations) .此外,searle还提出了间接言语行为理论(indirectspeech act theory),这是他对言语行为理论最大的贡献.

间接言语行为是指通过实施一种言语行为来间接地实施另一种言语行为.换句话说,交际者在实施间接言语行为时往往不直接说出自己要表达的意思,而是凭借另外一种言语行为来间接地表达其真实意图.例如:

( 7 ) could you do it for me?

这个句子要表达的意思不能只按照字面意义和句子形式去理解,说话人“询问”听话人是否具有做某事的能力,实际上想要表达的是“请求”的言语行为.

2交际教学法

交际教学法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的应用语言学家意识到了传统的语法翻译式教学方法的不足,认为语言教学应强调语言的功效作用及交际作用,因而提出外语教学中应注重交际能力的培养,而不应该只注重语言知识的传授.1971年d. hymes提出了社会语言学,认为影响交际能力有4个社会文化因素:语法的正确性、可行性、得体性和可接受性,同时,一个学习语言的人不但应该有识别句子是否合乎语法规则的能力和造出合乎语法规则的句子的能力,还必须懂得如何恰当地使用语言,即对不同的对象使用不同的语言,在不同场合、不同时间使用不同的语言.1976年,英国语言学家d . a . wilkins出版了《意念大纲(notional syllabuses,h. g. widdow-son出版了《交际法语言教学(teaching language ascommunication),提出了心理语言学的应用语言学、社会语言学及心理语言学的发展以及austin和searle的言语行为理论,打破了形式主义的语言观,使人们开始从社会和心理等多方面去理解语言.交际教学法正是以此为基础而兴起的.

交际教学法教授用以表达和理解各种功能的语言,如询问、描述、表达好恶等,它以意念大纲或其他按交际功能编排的大纲为基础,强调运用各种交际活动进行教学,认为语言与交际密不可分.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方法,交际法强调语义而不注重语法形式,看重语篇结构而不重视单一的词语句式,并认为语言技能可以在交际活动中掌握并得到巩固.因而,交际既是语言教学的目的,同时又是教学手段.

3言语行为理论对交际教学法的启示

3.1言语行为理论是交际教学法的理论基础

言语行为理论的问世,对外语教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改变了传统的教学理论和方法,为交际教学法提供了理论基础.言语行为理论从语言的社会功能出发,研究语言的运用,其中心是“以言行事”,注重语言的实际功效.在教学语言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语言有二重性,即静态性和动态性.语言的静态性是指组成某种语言的各种元素,如语音、词汇、句法、语义等,这些元素使语言具有规律性和稳定性;语言的动态性是指它的可变性,即相同的话语在不同的情景中会产生不同的效果.言语行为理论能够对语言的动态性作出很好的解释.如:

(8) i’m hungry.

这句话在不同的情况下有不同的解释,可以用来实施不同的言语行为:

a.说话人可能用此话来解释他之所以吃得那么快的原因;

b.说话人可能希望听话人给他钱来买些吃的东西;

c.假如说话人是小孩;他可能以此话表示他希望父母准许他吃刚买回的巧克力;

d.刚下班的丈夫可能想询问妻子“饭做好了吗?”.

言语行为理论为交际教学法确定了明确的目标,即通过语言来学习交际和获得交际能力,不仅包括语法结构的掌握,更重要的是语言的实际应用能力.以往的外语教学过分注重语言知识的传授,教学内容主要是语法规则和句式结构,即注重教授语言的静态性,教学方法主要采用语法翻译 法或听说法.这样,语言学习者自己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并没有得到培养和锻炼.而言语行为理论以语言效能为标准去探究语言,引导人们去研究外语学习者如何运用语言进行交际,如何才能更有效地进行交际,强调的是语言的动态性.

交际教学法的推出,正是受言语行为理论注重语言功能思想的启发.littlewood对语言学习者的交际能力作出如下规定:①学习者必须尽量高水平地掌握语言知识;②学习者必须能区分其所掌握的语言知识这种形式和这种形式要实现的交际功能;③学习者必须培养在具体环境下运用语言有效传递信息的技能和技巧;④学习者必须了解语言形式的社会意义.交际教学法对交际能力的上述要求与言语行为三分说中“言内行为”、“言外行为”和“言后行为”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其中①与“言内行为”所包含的意义是一致的,即要实现某一言语行为,必须掌握一定的语言基础;②是“言内行为”与“言外行为”的有机结合,即某句话语在特定语境中产生的意义;③不仅强调“言外行为”,也强调“言后行为”,即如何使话语对听话人产生影响;④则强调“言后行为”在更广的范围(社会范围)内产生的语言效果.

3.2言语行为理论对交际教学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言语行为理论强调语言形式与功能的不一致性.传统语法根据句子的形式分为三大类型:陈述句、祈使句和疑问句,但从句子的使用方面看,这些分类无法反映句子所能表达的各种各样的功能.例如:

( 9 ) would you pass the salt?

这个疑问句表达的功能不仅仅是“询问(ques-tion)".根据不同的语境和说话人不同的意图,它还可以表示“请求(request)” ,“要求(demand ) " ,“恳求(plea)”或“命令(command)".又如:

(10 ) it’ s going to rain .

根据不同的语境和说话人的意图,这个陈述句的功能可以是“陈述(statement ) " , "警告(warning)",“宣称(declaration )",“假设(hypothesis)”,“描述(de-scription)"、“报告(report)、“允诺(promise)”等.

在实施交际教学法的过程中,尤其要注意语言形式与功能的这种不对称性,相同的句子在不同的语境中可能会有不同的效果,如上面提到的例(9)和(10);同样,相同的功能可以用多种形式来表达.假如你觉得冷,想要听话人把窗关上,你可以用不同的语言形式来表达:

(11)please close the window.

(12) would you close the window?

(13) it’s cold in here.

法语交际论文篇7

[论文摘要]从语言学与心理学角度论述交际教学法理论基础及其特点,探讨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运用交际法教学法的策略。

一、引言

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外语教学法发展的历史主要经历了语法翻译法、直接法、听说法、视听法、认知法与交际法。交际法产生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期的西欧共同体国家,中心是英国,是目前国际上经过实践证明较为可行的教授第二语言的教学方法。约在上世纪70年代末,交际教学法传入我国,对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大学英语教学实践中,正确理解交际教学法的特点、理论依据、教学策略对用好交际教学法是非常必要的。

二、交际法理论基础及其特点

(一)交际法的语言学理论基础:交际能力与功能语言学理论

交际教学法的基本原则与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发展的特点在本质上是一致的,这主要是由交际法的理论基础决定。而以下两个理论可以说是交际法赖以建立的支点:一是Dell Hymes的交际能力(communicative competence)理论。他认为,语言能力是一种处世的能力,即使用语言的能力。交际能力是指一个人对潜在的语言知识和能力的运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合乎语法;(2)适合性;(3)得体性;(4)实际操作性。Hymes的交际能力理论在外语教学界引起了极大的反响。二是M.A.K.Halliday的功能语言学理论。Halliday提出系统语言学可用于分析句子以上的语言单位话语分析,开辟了语言研究的新天地。他认为,语言是表达意义的体系,不是产生结构的体系。他从语言运用的角度提出语言具有三大元功能:概念功能(ideational function)、人际功能(interpersonal function)和语篇功能(textual function)。基于语言学理论基础的交际法,强调学生交际能力的提高,着重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

(二)交际法的心理学理论基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在过去的廿年中,强调刺激-反应,并把学习者看作是对外部刺激作出被动反应、即作为知识灌输对象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已经让位给强调认知主体的内部心理过程,并把学习者看作是信息加工主体的认知学习理论。随着心理学家对人类学习过程认知规律研究的不断深入,近年来,认知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西方逐渐流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不仅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且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

将建构主义教学模式运用于大学英语交际教学法中,学生是语言知识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外语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教材所提供的知识不再是教师传授的内容,而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媒体也不再是帮助教师传授知识的手段、方法,而是用来创设情境、进行协作学习和会话交流,即作为学生主动学习、协作式探索的认知工具。显然,在这种场合,教师、学生、教材和媒体等四要素与传统外语教学相比,各自有完全不同的作用,彼此之间有完全不同的关系。但是这些作用与关系也是非常清楚、非常明确的,因而成为教学活动进程的另外一种稳定结构形式,即基于建构主义的交际法教学模式。

(三)交际法有与其它教学法不同的特点

1.交际法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学生能够在不同的交际场合运用所学语言与不同的对象进行有效得体的交际。

2.交际法强调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课堂的主角,应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教师的主要作用不再是讲解语法知识,而是扮演学生学习促进者(learning facilitator),同时在不同的场合还扮演不同的角色,如导演(director)、咨询者(counselor)、参与者(participant)等。

3.交际法强调语言的流利性(fluency),忽略语言的准确性(accuracy)。课堂上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开口说话以培养交际能力,而不需要急于纠正学生出现语言错误,以免影响学生的思路和积极性。

4.交际法以交际活动为课堂主要方式,选用的材料具有真实性, 根据人们处理这些真实材料的行为方式提供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有双人活动(pair work)、小组活动(group work)、班级活动(class activity)、角色扮演(role play)、短剧(short play)、讲故事(story telling)、采访(interview)、交流活动(interchange activities)等,让学生在真实自然的语言环境中运用语言知识。

5.交际法重视对目的语(target language)国家文化的学习,同时注意介绍中西文化差异和培养跨文化交际知识,以便进行有效且恰当的口头或书面交际,避免受本国文化的影响,在交际过程中出现理解的误差或差异。

交际法教学是以上教学理论和教学原则为切入点,依据学生的接受情况,使教学内容最大限度地、适时地、恰到好处地去适应和促进学生的智能发展,真正作到使教法、学法、记法融为一体,使每一个学生学有所得,增强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提高的一种有效方法。

三、大学英语交际法教学策略

交际法教学模式是一种极具活力的教学模式,特别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学对象已经具备一定英语基础知识,更加有利于采用这种教学模式。交际法教学的有效实施可以参考以下教学计划所制定的策略。

(一)以培养学生英语交际能力为目的

交际法教学的安排,是一切从社会需求出发,视学生不同的交际需要来确定各教学环节的轻重缓慢,它以培养学生的外语应用能力为教学重心,并注意把握这一教学重心与其他教学环节的有机联系。教学大纲中的许多要素(口语、语法、功能、话题、听力、语音、词汇等)应该为交际能力而设置,其目的是为给学生更好地进行语言实践、提供语言材料,输入文化信息,为培养实际运用语言能力打下了基础。教学的目标应力图造就出“能力型”的人材,以适应社会的各种实际工作的需要。因此,英语教材在选材上也更要注意具有时代感、思想性、知识性和真实性,尽量给教学过程的交际化提供有利的条件。

(二)根据学生交际语言环境制定教学计划

在实施交际法教学模式时,应首先考虑的是对学生的目前语言环境及其将来的交际环境的考察来规划教学。教学目的的确定应该建立在对学生的交际需要的调查基础上的,新生进校后,先进行分级测试,按成绩边班,根据学生的交际需要而制定教学计划,阐明培养的目标,并列出需要达到各种交际能力的项目和要求,对学生实行因材施教,分级教学,分级管理,使教学内容和方法相协调。

(三)以学生为中心推行交际法

以学生为中心推行交际法,可以寓活泼生动的交际活动于教学之中,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在潜移默化中掌握英语,达到英语交流的目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分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技术,如录音、录像、VCD、电脑、幻灯机、计算机软件、制作课件等不同的形式和辅助手段来操作语言教学,寓教于乐、乐中有学,以听、说、看促进读、写能力的提高。

在授课的方式上,讲求实效,分级教学 ,小班上课。所谓分级教学,就是根据新生的高考成绩和入学的分级测试摸底成绩,打破系和班的界限,按成绩高低重新编班授课方式,将英语教学分为不同级别。学生在每级学习结束后,根据本级测试成绩决定能否升上高一级继续学习,成绩优异者,可以申请跳级。同时,可将英语课程分为三个阶段,各阶段相对独立,各有重点,又相互衔接,循序渐进。第一阶段,主要抓好语言共核教学,打好语言基础,培养基本的语言技能突出听力技能和口语技能的培养。第二阶段,培养基本的阅读理解能力,加强实用交际能力的训练和培养;第三阶段,培养实用写作和翻译能力,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切实提高学生英语的应用能力。

四、结论

目前,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迫切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应用能力,因此,随着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入,基于交际能力、功能语言学理论与建构主义的交际法教学模式符合培养学生交际能力这一外语教育目的的要求。以学生为中心制定交际法教学计划,以培养学生英语交际能力为目的来制定教学策略是交际法教学成功的关键,值得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深化探讨。

参考文献:

[1] H. Douglas Brown. Teaching by Principles: An Interactive Approach to Language Pedagogy existing [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1(11).

[2] 胡壮麟,语言学教程[M],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1(7).

[3] 束定芳,外语教学改革:问题与对策[M].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4(6).

[4] 夏纪梅,现代外语课程设计理论与实践[M].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3(4).

法语交际论文篇8

关键词: 国内交际策略研究 研究成果 问题 思考

1.引言

交际策略是学习者在对第二语言或外语掌握有限的情况下,为达到交际目的,弥补其语法或词汇知识的贫乏而采用的方法(Faerch&Kasper,1983)。20世纪80年代,交际策略的研究进入了高峰。“但交际策略研究在我国相对来说还是一个空白”(戴炜栋、束定芳,1994)。20世纪90年代,国内交际策略的研究逐步展开。为了使研究者了解我国交际策略研究的现状,近年来的发展趋势,以及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而促进交际策略研究的深度和广度,提高外语教学质量,我们对过去20年间国内交际策略研究作了文献检索研究。

2.方法

2.1文献选取范围。

选取1990―2009年刊登在中国期刊网上14种外语类CSSCI核心期刊,高校学报和优秀硕士论文库中的相关文章。根据检索结果,确定有关交际策略研究的文献共107篇。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外语类核心期刊上刊登的相关文章数量太少,不足以说明问题,因此我们将高校学报和硕士论文中的相关文章也纳入文献范围。

2.2数据分析。

首先比较有关交际策略的文章在近20年的刊登数量情况(见表1),然后对这些文章按照研究现状、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进行了统计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分类,按研究方法分为两大类,按研究内容分为四大类。

3.研究成果

3.1研究现状及基本趋势。

表1显示,1990―1999年间,我国的交际策略研究正处于起步阶段,共有13篇文章发表。1990年,陈思清《交际策略探讨》的发表标志着我国交际策略研究的开始。这一阶段交际策略的研究虽已有学者涉及,但研究人数总体偏低,研究范围不够广阔。2000年,交际策略研究全面展开,研究成果逐年递增(图1)。2000―2009年,共发表有关文章94篇,占到了文献总数的87.9%,比前一阶段在量上有了大的飞跃,交际策略在国内得到了更广泛的关注,同时也折射出外语教学目标向培养学生口头和书面信息交流能力的转变。

3.2研究方法。

随着外语教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外语研究方法也受到了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我们借鉴高一虹等(1999)有关研究方法的分类标准将研究方法分为两大类:实证性研究(empiricalstudies)和非材料性研究(non-empiricalstudies),并在此基础上对107篇交际策略研究文章进行了整理归类。实证研究以系统,有计划的材料采集和分析为特点,包括定量研究、定性研究和定量定性相结合的研究。非材料性研究是不以系统采集的材料为基础的研究,包括理论及应用,操作描述(对教学具体环节的操作性描述),个人经验与观点。

表2和图2显示,过去的20年中,国内交际策略研究中非材料性研究共35篇,占总数的32.7%;实证研究的文章共72篇,占67.3%。1990―1999年间共发表文章13篇,其中5篇为实证研究,8篇为非材料性研究,这表明交际策略的研究在起步阶段主要以总结国外研究成果,探索理论为主。2000―2009年间,尤其是从2002年起,实证研究成为了交际策略研究的主要方法,2008年达到了90%,同时,非材料性研究逐年下降。实证研究在这一阶段得到了飞速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外语研究者开始关注交际策略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实证研究的方法也逐渐被研究者掌握,其中实证研究主要采取了问卷、访谈、录音文本分析等手段。

3.3研究内容。

根据交际策略研究的内容,我们将这107篇文章分为四大类。

第一,交际策略的定义、分类,对我国外语教学的启发。此类文章具有代表性的当属戴炜栋、束定芳(1994)所作的研究,他们较系统地阐述了交际策略研究中的一些重要理论问题,如:交际策略的定义、分类等,以及交际策略研究对语言使用理论研究和外语教学实践的一些重要启发。张荔、王同顺(2005)从心理语言学和社会交互性的角度对交际策略加以定义和分类。

第二,关于交际策略的使用情况,影响交际策略的因素。此类探讨分为两个层面,一个是宏观方面的探讨,即理论的探讨。谭雪梅、张承平(2002)指出:“学生对交际策略认识不足,没有主动运用交际策略的意识。”并分析了影响使用交际策略的因素。周震、丁文英(2005)认为交际策略产生与应用的实质在于元认知的监控与调节,元认知策略又是监控与调节交际策略的主因,并通过示例展示元认知策略在交际策略中的作用。另一个是微观层面的探讨,主要是针对二语习得实践中交际策略的使用情况和影响因素,如探讨口语考试中交际策略的使用情况(何莲珍、刘荣君,2004);在计算机中介中的交际策略使用(卢植、刘友桂,2005)等。

第三,交际策略在教学中的应用。这类文章主要集中在探讨外语教学中交际策略的可教性、交际策略的培训方法和教学效果。孔京京(2004)、王金安(2008)分析了交际策略教学的必要性,实施方法和取得的教学效果;王艳(2001)、杨树彬(2009)深入阐述了在口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言策略能力的具体教学方法;高海虹(1999)讨论了如何运用视听设备,在视听说课上进行交际策略教学。

第四,交际策略在其他方面的应用。如潘云翠(2007)结合面子、人际关系和文化价值方向三个角度研究了中美人际关系冲突中关于交际策略的使用。王咪(2009)探讨了学习交际策略有助于减少策略学习者在求职过程中英语面试的失误。

4.问题与思考

上述分析统计说明,过去20年,国内交际策略习得实证研究总体上看有了较大的发展,但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值得我们思考。

4.1研究内容层面存在不足。

从20年交际策略的研究内容看,大都集中在对交际策略理论、教学的必要性、使用情况、影响因素上。外语教学开始注重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口语教学的研究成为热点属于情理之中。语言交际包括理解和表达两方面,但是,现有研究中对语言理解中的交际策略、书面交际中的交际策略相对缺乏。同时,交际策略的可教性在所有研究中都给予了肯定,很多研究采用了实证研究的方法对其在教学中的积极效果进行了论证,然而交际策略的负面作用会有哪些影响、如何避免还未见涉及。今后有必要对这些问题进行广泛的研究。

4.2研究手段单一。

在我们所统计的实证研究中,大部分文章所采用的研究手段为问卷、录音、访谈,研究手段过于单一。首先,录音材料只能反映出受试者言语中的交际策略,而非言语性的交际策略却无从得知;其次,在测试环境下录音,可能会影响受试者的心理,并对录音结果产生影响。在多媒体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研究者们应多元化地利用多媒体,实现对受试者视频的分析,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另外,进行研究所采用的问卷其信度和效度如何,是否会影响收集数据的有效性,这些都值得我们关注。

4.3注重交际策略的教学和培训,缺少与之相关的培训教材。

对于中国学生来说,缺少的不是交际策略本身,而是如何有效地使用交际策略。这就需要老师在教学中适当地进行交际策略的训练。但是现有的有关交际策略培训的研究中,研究只是概括提到了对受试者进行为期多久的培训,用到了什么教材无一提及,因此,我们可以看出有关交际策略培训的系统性教材是今后值得注意的一个方面。

5.结语

通过对近20年国内交际策略研究分析可以看出,交际策略正在越来越多地受到关注,基于上述分析,这方面的研究将会呈现以下趋势。

5.1研究方法将更加多元化、理性化,定性与定量结合,非材料性研究和实证研究并存。

5.2随着跨学科和多学科综合研究的发展,交际策略研究将会与跨文化交际、心理语言学、社会语言学、翻译等学科的新发展结合。

5.3交际策略的研究手段将会与计算机的发展相结合,利用网络等技术实现对研究对象的动态性观察分析。

参考文献:

[1]Faerch,C.&G.Kasper.Strategies in Interlanguge Communication[C].London:Longman,1983.

[2]戴炜栋,束定芳.外语交际中的交际策略研究及其理论意义[J].外国语,1994,(6).

[3]高一虹等.中、西应用语言学研究方法发展趋势[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9,(2).

[4]高海红.交际策略能力报告――观念与运用[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0,(1).

[5]何莲珍,刘荣君.基于语料库的大学生交际策略研究[J].外语研究,2004,(1).

[6]孔京京.开展交际策略的一项研究[J].外语界,2004,(5).

[7]卢植,刘友桂.英语学生在CMC中的交际策略研究的应用[J].外语电化教学,2005,(4).

[8]潘云翠.关于内群体和外群体在冲突中交际策略的研究――基于中美文化下的对比.重庆大学硕士论文,2007.

[9]谭雪梅,张承平.非英语专业学生交际策略能力现状研究.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02,(3).

[10]王金安.英语交际策略教学实践的研究[J].四川外国语学院学报,2008,(9).

[11]王咪.英语交际策略在求职培训中的应用研究.上海外国语大学硕士论文,2009.

[12]王艳.在口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言策略能力[J].外语界,2001,(3).

[13]杨树彬.试析交际策略在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9,(2).

[14]张荔,王同顺.交际策略问卷信度和效度的研究[J].外语研究,2005,(1).

[15]周震,丁文英.元认知理论结构下的交际策略.山东外语教学,2005,(1).

上一篇:语言教学理论论文范文 下一篇:商务交际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