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语教学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06 03:12:34

法语教学论文

法语教学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民办高校;法语专业;实践教学

随着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入,中国的新建民办本科院校正在蓬勃发展。近年来中国企业在非洲法语国家投资不断增加,法语人才需求呈现膨胀性增长,因此越来越多的民办高校选择开设法语专业。民办高校的法语专业在发展的过程中渐渐地体现出它与传统公办高校法语专业的不同之处,其中最主要的区别之一是人才培养类型的区别。潘懋元先生依据人才培养类型的不同将现在的高校分为三种基本类型:“第一类是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培养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研究人才;第二类是专业性应用型的多科性或单科性的大学或学院,培养理论基础宽厚的不同层次的专门人才和各级干部、管理人员,如律师、教师、工程师、医师等;第三类是职业性技能型高等院校,培养在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从事具体工作的技术人才。”民办高校属于其中第二类高校。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社会发展的需要、办学定位的选择等众多因素,民办高校应当培养应用型的人才。应用型人才与研究型人才、技能型人才是相对应的,应用型人才是具备足够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素养,又能够将理论联系实际,将知识应用于实际的人才。应用型人才的核心是实践能力。在民办高校中,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是重中之重。首先,它是国家教育发展的趋势。《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高校应当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坚持教育教学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不断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着力培育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其次,它是毕业生就业的关键。民办高校要面对毕业生就业的压力,学生就业情况不佳会给学校带来诸多负面影响。民办高校的学生多就业于各类企业,而企业更需要学生具备较好的实践能力与职业适应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主要是通过实践教学课程来实现的,目前许多民办高校十分重视实践教学在整个教学计划中的比例。以我校为例,我校的教学计划将课程分为三类: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与素质拓展教学,并规定人文社科学科专业的实践教学应当占学分的25%、理工类占30%、艺术类占35%。这意味着在整个教学体系中,有四分之一甚至三分之一的课程均为实践教学类课程。因此,如何构建一个良好的实践课程体系以达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是民办高校法语专业建设与发展中不可回避的一个关键问题。

一阶段式的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的种类繁多,有课程实践教学、专业实践教学、社会实践教学等。有学者认为“如果一种教学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的互动过程,不论这种互动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还是同探究对象之间的,只要是学生的智慧、操作技能以及经验得以提升,都属于实践教学的范畴”。在外语学习过程中,语言知识的习得和技能的训练是无法分割的。担任过法语精读课程的教师都有一个体会,尽管课堂上花了大量时间讲授语法知识与词汇句型,但学生往往还是很难真正掌握该语法或词汇的用法,必须辅以大量的练习或者通过书面与口头的实际运用,学生才能较好地掌握所学知识。根据上述定义,学生练习与运用的部分就是一种实践教学。在此,我们将法语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分为两个阶段:基础阶段的实践教学与高年级实践教学。基础阶段的实践教学以基础语言知识的实践为主,高年级阶段的实践教学将根据学生就业所需要的实践能力有针对性地设立独立的实践课程。1.基础阶段的实践教学:“输入”与“输出”的结合在本科四年的法语学习中,基础阶段的实践教学尤为重要。和英语专业不同,民办高校法语专业中几乎所有的学生在读大学前都没有接触过法语,因此必须从“零”开始学习。基础阶段的教学从表面上看是一个纯粹的“输入”过程,学生需要大量的接受语音、语法、词汇等语言基础知识。但实际上,基础知识的教学(输入)与实践教学(输出)是紧密结合的。美国语言学家Krashen提出的“输入假说”以及后来加拿大语言学家Swain补充提出的“输出假说”是语言习得领域影响较大的两种假说。根据Krashen的观点,“只要提供足够数量和形式的语言输入,其他包括说在内的语言技巧的提高和语法知识的获得就会随之自动产生。”而Swain发现理解性输入虽然对语言学习是必不可少的,但它不是学生所需要的唯一手段,她认为语言输出的重要性也应得到承认。在前两位语言学家的研究基础上,英国语言心理学家Dörnyei认为这两种假说在语言学习方面并非彼此独立的,不接受某种输入便不能指望学生产生输出,而纯粹的理解性输入本身可能并不会导致语言的提高,两者应当相辅相成。正如Dörnyei所说,基础阶段的教学主要任务虽然是基础语言知识的“输入”,但也不能忽视所学知识的实践。这个阶段的实践教学主要由基础语法课程中的课堂练习环节与口语课程所组成。以口语课为例,口语课是基础阶段最主要的实践课程,但很多时候我们没有能够很好地对其利用。刚入学时,许多学生都对口语表达能力抱着很大的期望,他们十分向往毕业时能说一口流利的法语,然而不少学生学习了几年法语却很难说出一句完整而没有语法错误的句子,这令很多教师对教学效果感到失望。原因之一便在于我们在基础阶段的教学当中过于重视基础知识教学而忽视了实践教学。由于民办高校的法语教师教学任务十分繁重,多数精力都集中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上,基础语法课程的教师并不了解口语课教师的教学内容,反之亦然。我们忽略了一些必要的沟通工作,最终导致教学上“各自为政”,“输入”与“输出”环节没有很好地对接,使学生无所适从。事实上,在基础阶段的口语课教学中,教师无须花时间讲授新内容,而应该直接以基础语法课程教授的词汇、句型为基础开展训练,将“输入”与“输出”结合起来,无须着急让学生自主创造内容。学生可先通过模仿与重复加深语法课所学内容的印象并进行实际运用,等拥有一定积累后再进行拓展。2.高年级的实践教学:着重培养就业能力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对于任何一所高校来说都是一个举足轻重的问题,对于民办高校更是如此。高就业率可以为高校创造良好的口碑,能够吸引更多的生源。民办高校主要的资金来源是学生的学费,生源的多少直接影响着民办高校的生存与发展。此外,民办高校的学生大多存在外部动机强于内部动机的现象。以法语专业为例,许多学生在选择法语专业前考虑得更多的不是自己的兴趣,而是是否能找到一份好工作。近年来,中国企业在非洲法语国家寻求发展,投资不断增加,法语人才需求呈现膨胀性增长,良好的就业机会是大多数同学选择法语专业的主要原因。因此民办高校应当加强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形成“就业能力强—就业率高—生源增加或生源质量提高—学校投入资金增加—办学质量提高—就业能力更强”的良性循环。高年级阶段的实践教学与基础阶段不同,基础阶段着重培养的是学生基础的语言运用能力,而高年级的实践课程应当着重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就业能力是一个比较复杂的概念,它是“个体在劳动力市场成功地获得工作、保持工作以及转换工作时所具有的知识、技能、个性特征及各种条件的集合”,其中包含了职业认同、专业知识与技能、个人适应能力、市场状况等内在与外在因素。在此我们主要讨论学生的专业技能的培养。根据网络公布的招聘信息以及企业招聘人员和历年毕业生的反馈,良好的法语交流能力(包含听力理解能力、口语与书面表达能力)与翻译能力是企业招聘时最为重视的两种能力。如果学生了解企业所在行业的知识则将会更加受到青睐。为了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需要针对学生的就业需求单独设立专门的实践教学课程,尤其是听力、口语、写作与翻译的实践课程,有条件的情况下应当增加培养专门用途法语能力的实践课程。以高年级的听力课为例,赫尔德曾在《论语言的起源》中说过“语言的第一个教师是听觉”,听是人类学习语言的第一个步骤,学习外语时亦然。在基础阶段,听力课程的主要内容是语音和日常情景表达。高年级的听力课程内容难度有所加深,语速增快,主题涉及范围更广。在高年级的听力实践课程中,我们应该思考如何针对就业需求培养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我们可以使用两种比较特殊的音频来训练。第一种,拥有真实环境杂音的音频。以往学生习惯在较为安静的环境下集中精力听法语对话,但在实际的工作中,我们很难在一个很安静的环境中与对方交谈,尤其是通过电话交谈时,杂音是一个十分常见的干扰因素,学生应当学会如何适应。第二种,带有口音的对话音频。非洲是学生的主要就业目的地,与标准法语相比,非洲当地居民说的法语有较重的口音,部分用词也与标准法语不同。不少学生初到非洲时均遇到了交流障碍的问题,因此我们有必要让学生听或者观看一些对话中带有口音的音频或视频,帮助学生适应不同的口音。

二法语专业能力实践平台的搭建

除了开设实践课程,民办高校法语专业应当为学生搭建一个展现实践能力的平台。通过这个平台,教师与学生都可以对实践教学的效果有一个直观的认识与了解。它既是考核与评价实践教学效果的手段,同时也是一个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工具。1.校内实践平台的建设:法语专业能力综合实践关于校内实践平台的建设,国内早有高校进行了尝试。比如西安交通大学法语系的“法语综合能力培养与训练”,以电影配音或戏剧表演为形式,考核学生的法语语言综合能力。我校法语专业也为学生设立了名为“法语专业能力综合实践”的实践平台。该实践平台贯穿整个本科四年,针对不同阶段的实践教学要求开展相应的实践活动。比如一年级的实践课程形式为朗诵与演讲竞赛,着重训练学生的语音与口语表达能力,强化学生对基础词汇与表达的记忆。而三、四年级的实践课程则围绕就业能力展开,形式可以是应用文写作竞赛和商务现场模拟口译实践等。作为考核与评价的手段,每个实践项目都应该有一个负责人制定相关的考核标准并由系主任或相关领导审核。由于民办高校学生人数较多,一个年级会出现平行班,每个班则应安排一个指导老师负责记录实践活动准备过程中学生遇到的困难以及解决方法,了解每一个学生的问题,并将该记录反馈给该班级的授课教师,授课教师以此为参考进行教学反思,改进基础课程实践环节或实践课程的教学。上文已经阐述过,民办高校的学生普遍存在外源性动机强于内部动机或者学习动机不明确的现象,开展专业能力综合实践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美国心理学家JohnKeller提出了一个激发学生动机的ARCS模式,该模型将影响学习动机的因素归为四类:注意力(Attention)、相关性(Relevance)、自信心(Confi-dence)与满意度(Satisfaction)。其中“自信心因素”指的是学习者是否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能获得预期的成功,而教师必须关心通过何种方式帮助学习者建立对成功的正面态度以及怎样让学习者认识到成功是建立在他们的努力及能力的基础上的。通过参加实践活动,学生可以了解自己的学习水平,检测自己是否达到了自己阶段性的短期学习目标。如果已经达到,则能进一步地增强学习信心。在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无论学生表现如何,教师都应该向学生提供“正反馈”,对于表现好的学生应当肯定他们的努力并认可他们的学习方法,对于表现不尽理想的学生也尽量避免批评,要帮助他们将原因归于“努力不足”或“方法不当”。2.校外实践平台的建设:校企合作的开展除了开展校内实践活动,民办高校法语专业还应当积极建设校外实践平台。校外的实践平台既可以检验实践教学的整体效果,也可以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最常见的校外实践平台就是企业。在与学校签订合作协议、建立合作关系之后,企业根据自己的需求定期接收学校推荐的学生到内部实习,使学生能提前了解职场环境,将来可以更好地融入社会。除了能锻炼学生的专业技能,校外实践还能更好地训练学生的其他就业能力,比如岗位适应能力、沟通交流能力等。另外,校外实践平台并不仅仅使学生受益。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学校可以得到企业与学生两方面的反馈。法语专业可以更加准确地把握企业的要求,了解学生在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并针对企业与学生的反馈调整实践教学内容,设计相应的实践课程,提高教学效果。最后,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我们还可以邀请曾经参与实习的学生以及企业工作人员为在校生做讲座。实习生们可以向在校生讲述自己的实习经过,分享工作经验,让在校生对就业更有信心,以此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企业工作人员可以让学生对将来的工作环境有更加直观的了解,也能解答学生对就业的各种疑惑。比如部分学生对非洲的法语国家可能有一些错误的固有印象,因此对非洲的就业机会望而却步,企业人员客观的解答可以更有效地消除学生的疑虑。

三结语

我们尝试构建了一个适用于民办高校法语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该教学体系仍然有许多细节有待完善,而且要想让这个体系良好运作,仍需一些额外条件。首先,民办高校法语专业必须加紧建设一支能够胜任实践教学的师资队伍,引进拥有行业背景的人才或“双师型”教师,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必要时安排教师到企业见习。其次,民办高校应积极开展相关教材的编写工作。现在市面上法语教材较少,也缺乏一定的针对性。民办高校法语专业可根据企业与学生的需求编写适合自己的实践课程教材。

参考文献

[1]潘懋元,石慧霞.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历史探源[J].江苏高教,2009(1)

[2]吴中江,黄成亮.应用型人才内涵及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2)

[3]时伟.论大学实践教学体系[J].高等教育研究,2013(7)

[4]ZoltánDörnyei,宋孔尧.实践中的Krashen输入假说和Swain输出假说:设计“i+1”教学技巧[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1994(1)

[5]朱新秤.就业能力、内涵、结构及其培养[J].广东社会科学,2009(4)

[6]郭琳.新世纪法语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中国法语专业教学研究,2013(00)

[7]王志敏.外语学习动机激发策略的理论与实证研究[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5

法语教学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校;教学建设;途径

21世纪是知识时代,是科技竞争和人才竞争的时代。培养适合当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创新型人才的新体系是现代高等学校教学活动中亟需解决的课题。武汉大学物理与技术学院为适应现代社会的要求,对原有教学体系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充分发挥教学名师的示范作用

学院每学期都组织青年教师去听国家名师的讲课,充分发挥国家教学名师在教学中的示范和引领作用,在教学名师的带领下,物理学人才培养基地教学团队、物理学专业基础核心理论课程教学团队,先后成为湖北省教学团队和部级教学团队。

2不断加大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

师资队伍是教学改革取得成功、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的关键。物理学院师资雄厚,学院不仅汇聚了一大批老一辈科学家和著名学者,同时又引进了一批有海外学习、科研背景的优秀青年学者。如今物理学院4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占教师总数的1/3以上,如何使青年教师尽快成为本科教学队伍中的骨干,学院制定了青年教师工作条例、青年教师上课的准入制及青年教师教学竞赛的参与制等一系列有效措施。(1)严格执行青年教师试讲制。青年教师每承担一门新课都必须经过试讲,由院教学指导委员会和教学督导组专家点评和认定后,才可以讲授该门课程。(2)院督导对青年教师教学进行检查。院督导每学期都会对院全部青年教师(40岁以下)讲授的理论课程进行听课检查,并课后及时与授课教师作沟通讨论,指出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问题,提出改进建议。(3)组织青年教师教学竞赛。物理学院组织青年教师教学竞赛等活动,院督导对参赛教师的讲课情况进行了点评,就如何上好课,如何备课、如何把握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如何与学生沟通等问题与青年教师进行教学经验交流,在督导组和相关老教师的指导下,青年教师教学水平普遍提高。

3鼓励教师开展教学研究、教学改革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果

(1)鼓励教师开展教学研究和交流并在政策上给与支持。学院针对教学论文少的现象,制定了教学论文奖励分如同科研文章,校级文章同样计分的政策。对积极参与教学改革研究的教师经费上给予支持,极大地调动了学院教师投入教学研究的热情。(2)积极组织教师开展教学改革研究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果。学院多次召开教师教学经验交流会和对研究生助教进行培训,学院督导老师亲自上台就如何针对学生学风管理、学生学习热情不高,考试不及格率高等问题向青年教师作了经验交流。(3)实行本科教学课程助教制。根据物理学院学科专业的具体情况,学院决定在物理学院本科各专业核心课程中实施课程助教制。助教由具有相关知识储备、责任心强、并有良好的沟通能力的研究生担任。要求助教随堂听课,了解课程进展,每周要进行课外答疑,协助主讲教师改作业,充分发挥助教与本科生年龄相近、易于沟通的优势,作为教师授课的有益补充,增强了教学的反馈度,完善了教学的流程,提升了教学的质量。

4积极开展国内、外合作培养本科生初见成效

(1)与中科院相关研究所联合办学。为探索培养高层次物理人才的创新模式,促进高等院校与科研机构的双向交流与合作育人,充分利用校所双方的智力资源和科技资源,加强双方的全面合作,实现优势互补。我院分别和中科院理论物理研究所、中科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联合创办了“彭桓武班”和“天眷班”,目前在校已有2012级、2013级、2014级三个年级学生。中科院所还有针对性的对“彭桓武班”和“天眷班”同学开设了“理论物理导论”、“原子分子物理导论”、“原子分子物理前沿实验”等课程,这些课程都是由相关研究所派出的教师来给学生讲课,由于有中科院武汉物理数学所与武汉大学相距较近,学生去该所方便的优势,武汉物理数学所特别为天眷班的三年级学生提供适合于本科生的实验平台,开设了“原子分子物理前沿实验”课程,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能掌握与原子分子物理研究相关的实验方法及该学科的前沿动态,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认识和解释原子分子物理实验现象,并且老师们把他们自己的科研思想及科研成果介绍给学生,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2)加快国际化办学的步伐。学院在办学中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加强国内外的交流合作,迈出了可喜的步伐。武汉大学物理学院与美国Duke大学物理系、英国伦敦大学国王学院签定了学生交流协议,2013年至今物理学院已有18位优秀本科生获得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并通过两所学校对交流学生的综合素质及水平的考核选拔到两所学校进行交流学习,目前已有11位同学学成归国。“中法物理双学位班”进展良好。中法理学工学联合培养项目是武汉大学物理与法国里昂一大于2004年开始合作创办的“中法物理双学位班”2+2+2模式,即在物理学院每年的新生中选拔30名左右学生,在武汉大学学习2年基础课程和法语,修满规定的学分,第三年去法国里昂一大学习2年修满规定的学分,达到里昂一大的毕业条件就可获得里昂一大和武汉大学的毕业证和学位证。该项目至今已连续签定了两个五年计划。鉴于以往取得的成果,法方意向继续签订下一个五年计划,并在培养模式上进行进一步的完善,形成武汉大学——里昂一大——法国顶尖的综合类及工程师学校的三级跳板模式。即学生在本科毕业后,成绩突出的学生推荐到法国顶尖的综合类及工程师学校。该培养模式的建立起源于巴黎综合理工,他们看中了中法联合培养项目学生表现出来的卓越和潜在素质,主动和里昂一大方面联系,要求签订协定,将其作为该校在中国招生学生的重要基地之一。总体来说,该项班进入法国最好的和较好的工程师学院的学生人数相对稳定,同时向法国以外的其他国家求学的学生也有所拓展,2013、2014年中法班毕业生全都被相关大学录取继续深造。

5加大“三创”教育和创新型人才培养

实施大学生科学研究训练计划,以各学科方向为依托开展创新能力培养。鼓励有条件的课题组接纳本科生进入课题组参与科研实践,每年积极申报国家大学生创新项目及校级业余科研项目,在此基础上还设立院级科研项目立项,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同时,在学院用房紧张的情况下,物理学院提供了三间开放实验室给本科生做业余科研活动室,给学生创造了良好的自主学习、创新能力培养的环境。学院申报的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武汉大学物理学科研训练及科研能力提高项目”,涵盖有25个主要创新性科研训练子课题项目秉承以往改革经验,在课堂内外全面营造科研新氛围,大力培养学生国际视野,全面提供多元化选择机会,让科研创新训练常态化,积极鼓励并提供机会让学生参加学术交流,多阶段多角度进行科研训练的引导、培育和指导,目标是让学生通过这个训练过程后,能大力提升创新精神,全面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实验动手、洞察和提炼科学问题等能力,成为既有扎实系统学科基础,又有强烈开拓创新意识、国际学术视野和科研交流能力的创新型人才。6课程建设学院领导十分重视教学课程建设,出措施、抓落实,取得了积极的成效。(1)物理学专业在教学名师的带领下建设了省级和部级教学团队。(2)各级精品课程相继涌现。目前学院有1门部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部级精品课、5门省级精品课程等。(3)双语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目前,学院有11门全英文教学课程和12门双语教学课程。其优质的课程讲授和娴熟的英语,使学生收获很大,学生感到这样的教学组织比单纯开设专业英语的效果好。(4)利用多媒体技术改进教学。许多教师为了解决学生在学习中空间概念难以建立的困难,提高教学效果,设计并制作了三维动画教学软件,教学软件形象、逼真、生动的可视效果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建立起完整的空间概念。(5)开设科学研究讲座。为加强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和拓宽知识面,使其对学科前沿进展、现代物理在高新技术中的应用、以及与物理学密切相关的交叉学科和新技术的发展有所了解,开设了现代物理专题讲座课程,由专业的全部教授和聘请的国内外知名教授承担,讲座吸引了院内外许多优秀学生参加,开阔了学生的眼界,有效地引导了学生崇尚学术的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科研热情和创造力。

法语教学论文范文第3篇

首先,优秀语文教师都有一颗博大的爱心。这种爱心,是基于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对国家民族未来的忧患,对孩子成长的责任。他们深信汉语是世界上最优秀最伟大的语言,就如《最后一课》中韩麦尔认为法语是世界上最优秀最伟大的语言一样,他们深深地热爱我们祖国的语言文字,就像爱护他们的生命一样。正是由于对母语的无比热爱,他们觉得有责任有义务把这世界上最优秀最伟大的语言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把用这种语言承载着的祖国优秀文化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正是因为这种热爱,这种责任,他们殚精竭虑,义无反顾,把自己的时间和精力都用在了传授祖国语言文字这一崇高的事业上。虽然我们的祖国越来越强大,中华民族越来越兴旺,但一些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亡我之心不死,他们除了经济的渗透外,正在加紧进行文化的渗透,企图用他们的价值观念影响、腐蚀我们的青少年一代,达到瓦解中国社会主义体制的险恶目的。我们汉民族母语的地位已经处境尴尬,优秀语文教师都有这种忧患意识,他们正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捍卫汉语的尊严,正在用汉民族的优秀文化影响我们的后代,让我们的后代深深地受到自己优秀民族文化的浸润,自觉抵制资本主义文化的入侵。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既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也关系着他们未来的生活质量。优秀语文教师既关注青少年母语学习的质量,更关心孩子的健康成长,于漪老师的语文教育“胸中有学生”,在孩子身上倾注了无尽的师爱,正是无数优秀语文教师的代表。

其次,优秀语文教师都有执着的意志和品质。这种执着,首先是对教育事业的执着,如果用情有独钟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魏书生为了当教师献身于教育事业,放弃了当厂领导接班人的机会,写了160次多次的申请,在当时教师地位不高、待遇还不够好的情况下,可见其对教育的痴情和当教师的执着。正是这种对教育事业的执着,李吉林即使年过七旬还奋战在教育教学的第一线,而且一丝不苟地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辅导青年教师。正是这种对教育的执着,张富老师在当了行政官员后还在探索语文教学改革,还在执教研究课、示范课。正是这种对教育的执着,才成就了许多优秀语文教师的精彩人生,钱梦龙、洪镇涛、李镇西、余映潮、程翔没有哪一个例外。其次,是对语文教育事业的执着。因为这种执着,他们或放弃了良好的工作岗位,或克服了重重困难,始终在语文教育的第一线工作着、奋斗着,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前者如魏书生、李镇西,魏书生即使当了局长还要去上课,李镇西放弃了成都市教科所优越的工作岗位而选择了语文教育事业。后者如于漪、钱梦龙、洪镇涛等,他们即使身处逆境,也仍然对语文教育痴心不改,成为了一代名师。第三,是对语文教育规律探索的执着。为探寻语文教育规律,优秀语文教师不断地探索、实践、验证,尝遍了语文教改的酸甜苦辣,饱受了失败的考验,耐住了寂寞,忍住了清贫,受尽了讥讽,为语文教育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产生了异彩纷呈的语文教学流派,李吉林之于情境教育、钱梦龙之于导读法、洪镇涛之于语感教学、蔡澄清之于点拨教学、顾德希之于现实课堂与虚拟课堂、赵谦翔之于绿色语文、陈军之于新语文,无一不是对语文教育规律孜孜探求的结果。

第三是有底蕴,这是语文教师区别于其他学科教师的显著标志。何谓“底蕴”?“底蕴”就是指一个人内心蕴藏的才智与见识,既指广博的学识、横溢的才华、丰富的阅历,也指高尚的品德、独特的个性、健全的人格。优秀语文教师都是“有底蕴”的教师,老一辈曾经是语文教师的如叶圣陶、夏丏尊、朱自清等大家就不用说了,共和国成立后成长起来的一代名师如于漪、钱梦龙、魏书生、洪镇涛、欧阳黛娜等的学识、才华、人格堪称一代师表,即便是现今活跃在语文教坛的年轻一代的语文名师,也都是有丰厚底蕴的优秀教师,李镇西、程翔、余映潮、赵谦翔等就是其中的代表,他们丰厚的学养、严谨的态度、高尚的师德、不懈的追求,是我们广大语文教师学习的楷模。语文教师的“底蕴”,首先是高尚的道德风范,“身正为范”,只有语文教师具有高尚的道德风范,才能准确地理解和诠释文中之“道”;只有文本之“道”与教师之“道”融为一体,才能全面完成语文教育“教文育人”的目标。其次是人格修养,包括良好的品德修养和独特的个性心理品质等。通常所说的语文教师的人格魅力就来自于他的道德风范和人格修养。第三是文学底蕴,优秀语文教师都阅读了大量的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有广博的文学理论知识,形成了宽广的文学视野,有些优秀语文教师本身就是文学理论家;能够独立欣赏文学作品,读出属于自己的“哈姆雷特”,有些优秀语文教师本身就是文学鉴赏家;能够进行文学创作,有自己的写作专长,有些优秀语文教师本身就是诗人、散文家、小说家或杂文作家。第四是文化底蕴,包括一定的艺术修养、历史哲学常识、科学常识和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的常识,用“上通天文、下知地理”作为语文老师的要求也许是再恰当不过的了。

第四是会欣赏。“欣赏”对语文教师来讲有四层含义:一是具有所有教师的共同品质——能够发现学生的优点,会欣赏学生的长处,这是语文教师良好师德的具体表现;二是指语文教师具有欣赏学生作文的能力,能够发现他们作文中的优点和长处,并在作文评改中予以肯定和褒扬,这是语文教师最基本的素质之一;三是指语文教师具有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能够发现文学作品在思想内容、艺术特色、语言表达等方面的独特魅力,具有与作家、作品“对话”的本领,这是优秀语文教师必须具备的素质;四是指语文教师具备欣赏除文学之外的其他艺术的能力,主要是音乐、美术、电影电视、戏曲、建筑、摄影等,能够感悟这些艺术的独特魅力和表现手法,这是语文教师应该具备的艺术素养。

第五是能表达。优秀语文教师有很强的口语表达能力,能够随机应变,妙语如珠,机智诙谐,出口成章。语文教学的艺术首先是语言的艺术,只有教师具备高超的语言表达能力,才能将文本的思想内容、表达手法、语言特色准确地传授给学生。于漪老师说:“身教具有榜样的作用,言教具有感人的魅力。”她认为:“作为一名教师,要想打动学生的智慧与心灵,须悉心琢磨自己的语言,坚持不懈地训练自己的语言。”要用语言“粘”住学生。语文教师的语言一要精确清楚,能够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见解,绝不能含糊其辞、模棱两可;二要简洁通俗,做到“要言不烦”、“微言大义”、“通俗易懂”,绝不重复啰嗦、艰深难懂;三要流畅自然,做到严谨而不生硬,顺畅而不吞吞吐吐,自然而不矫揉造作;四要富于哲理,具有启发性,学生能够从教师的语言中获得哲理的启迪和人生的感悟;五要生动形象,注意炼字炼句,创设优美的语言环境,给学生美的熏陶和感染;六要诙谐幽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绝不庸俗逢迎,刻意为之。教师的语言不是天生的,也不是一蹴而就就能练好的,必须经过不懈的努力训练。语文教师特别是年轻语文教师要以于漪老师为榜样,刻苦训练语言表达能力,她当初可是把课堂上要讲的话全都写在备课本上并背下来,于是才有后来课堂语言精练、传神、形象、富于启发性、情感丰富的造诣。二是较强的书面表达能力。书面表达能力主要指写作能力,要求语文教师不仅能写“下水作文”,而且还要能进行文学创作,能创作出小说、诗歌、散文或杂感,达到“身教”的效果,同时还要能写研究论文、研究报告。一句话,语文教师要能够写文章,能够“我手写我心,我言达我意,我文传我情”。三是较强的面部语和肢体语的表达能力。面部语言和肢体语言是口头语言的重要补充,一举一动也表意,一颦一笑也传情,丰富的面部语言和肢体语言往往能够起到口头语言无法达到的效果。

第六是会研究。这是语文教师成为专家型教师的标志。这里的研究首先指教学研究,能够研究教材、教法、学法等,钱梦龙先生认为:“判断一位老师是否成熟,主要看两条,一是看教学思想上是否有明确、一贯的追求,二看是否具备独立处理教材的能力。”“独立处理教材的能力”是语文教师“会研究”的具体表现。会进行教学研究还要求教师能写教学论文、教育叙事、教学案例、教育反思、教育随笔等教学研究文章。其次指教育科学研究,能够独立进行课题研究,独立完成从申报——立项——研究——总结——结题——深化各阶段各环节的工作,还要求能够独立撰写研究方案、研究报告、调查报告、科研论文等。第三指学术研究,即业余从事包括教育教学、文学甚至历史、民俗等某一领域的研究。程翔的《说苑译著》、李震的《曾巩年谱》、张玉新的《孔雀东南飞集注》属于古文献学研究,邓彤的《〈红楼梦〉导读:中学生读〈红楼梦〉》属于文学研究,赵谦翔的《曲院风荷——中国艺术论十讲》属于艺术研究,严华银的《阅读学新论》属于教育研究,这些优秀教师应该说完成了从教师到专家的跨越,是我们学习的典范。

法语教学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声调教学 汉语声调 双音节声调 汉语第二语言声调 对外汉语声调

一、背景综述

(一)声调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中的重要性

赵元任(1959)认为,声调在汉语中承担非常重的负担[1]。声调比声母、韵母重要。声调对意义识别的影响比声母、韵母更大[2][3](马燕华,1994;林焘,1996)。传统教法教材正好与此相反[4]。(关键,2000)

但是也还存在着一些反对的声音。例如,有人说语境能帮助识别意义,因此声调并不那么重要(《声调性质作用的再认识与声调教学》,2004),这种观点并不能站住脚。笔者在2011年撰文对此作了反驳,关键问题是初级学生声调水平不高,别意的问题尚不严重,但到了中高级,原来偏误严重的声调就使学生产生混乱了[5]。(方湘,2011)

还有一种来自英语世界的想法(师生都可能有)是,当英语的发音不那么标准时,并不太影响意义的区别,就像印巴英语、欧洲口音、非洲口音的英语等,世界上还有很多其他英语语音变体。同理,汉语也应该如此,发音不准确不太影响意义区别。但事实并非如此,汉语中双音节组合占74.14%,三音节组合占11.99%,四音节组合占7.18%[6](丁雷,2013),据此可推算出单音节占比6.69%。也就是说,单音节和双音节组合合计占到80%以上,音节如此之少的词语如果声调偏误比较严重的话,就完全失去了区别意义的作用。因此,为提高准确性,汉语除了语境、音高和调型外,还包括韵律层级,来共同辅助识别意义。

(二)传统的声调教学

1.传统声调教学的内容

传统声调教学的内容是以单音节,也就是以字调或者字典调为基础的,内容非常有限,而且几十年来未有任何突破,教学效果欠佳,洋腔洋调比比皆是。大量教材中仅有以下内容:

(1)四个声调的调值(赵元任五度标调法):

高平55,上升35,拐调214,下降51;而且图形过于简单,无法反映音高及音高变化的基本要素。

(2)三声变调(还有很多师生双方都不清楚变调规则):

在三声前变为二声,在非三声前变为半三声。

(3)轻声只有音高没有音长,音高有四个调值。

(4)“一”和“不”的变调(但“一”作序数词时不变调)。

2.传统声调教学的弊端

传统声调教学是建立在单音节基础上的,正如关键所说,声调教学长期以来存在计划弱、教材弱、手段弱的缺陷,缺乏层次性、有序性。教学方法单调、不直观,也不客观,存在着无法与语言交际衔接的弊端。至今没有兼顾声调语调训练的教材[7](关键,2000)。池扬琴指出,声调教学只在语音阶段重视,到了基础阶段就不太关注了[8](池扬琴,2005)。笔者再加上一条:在纠调方法上,“示范―模仿”泛滥成灾。关于节奏韵律练习,除个别教材加了重音练习以外,其他几乎完全没有。

(1)传统标调法误导学生

传统的声调标调法对师生具有很大的误导作用。

1)误导1

大家普遍认为只要单纯发出四声就可以了,完全没有体现出语流中各种声调之间的关系。另外,三声变调规则在传统标调法中完全无法体现,余霭芹称之为“以一概二”[9](余霭芹,1998),需要学生在说话的一刹那自行进行规则转换,严重影响了流利度和正确率。

2)误导2

学生依据这样的标调法,会误认为每个音节声音的大小和长度都是相等的。

因此,传统单音节教法对于长短的差异完全没有任何体现,而它们在语图上看是各不相同的。如图1。

图1:

(2)学生对于汉语声调的困惑

为什么汉语声调,教一套却说另一套;为什么这么简单的四声规则(高平一声,上升二声,下降四声,拐调三声,再加轻声),说出来后总是不能让人满意呢?可是单独发音时,老师说我们都发得正确啊?

(3)教学效果上2:8现象普遍存在

传统的单音节声调教学法教出来的学生,多数学完后还是洋腔洋调。只有少数学生发音清晰自然,显然这些少数人不是教出来的,只是他们个人天赋所至罢了。

(4)大师的理论没有得到全面的继承

传统单音节声调教学法仅采用了赵元任的五度标调法来标调值,片面理解了大师的学说。其实大师自己都说“类不混”[10],一些后继学者,如林焘也讲“分清调类”[11],都是要重视声调的特征[12](王安红,2006),而非强调绝对的调值。赵元任还提到,声调和语调的关系是小波浪跨在大波浪上,是代数和[13](w元任,1968、1979);提出中性语调和口气语调[14](赵元任,1929)、表情语调[15](赵元任,1933、1935)、橡皮带说[16](赵元任,1922);并提到有关调域的例子,如“电报、电话”,不是他以前说的53+51,而是前字是一个小51加后字一个大51;最重要的是,赵元任指出,汉语中任何声跟任何声连起来,头一个总是轻一点儿,后一个总是重一点儿(除掉第二个是完全轻的时候),等等[17](赵元任,北京再版1980、台北1959、再版1968)。这都证明了短长格式的存在,并且对汉语初学者来说,我们只能重视中性语调。要全面继承赵元任的理论体系,不能割裂为仅剩下单音节的5度标调法,那会造成断章取义的后果。

长期以来,职业语言教师不满足于传统单音节声调教法只有百分之二三十的成功率。大家期待具有更高成功率的新系统的出现,就是这套“非单教学法”。

3.如何从单音节教学法走向非单教学法

调域问题暂不考虑,因为目前尚不影响教学,同时它也是语调范畴的问题。

图2:

图3:

图2、图3说明,所谓汉语标准的单音节声调是不存在的,相同的声调在语流中表现出不同的形态。如果让机器/软件扫码,它能认识语图,一定能发出母语者的音。可是人类不具备这样的能力。出路就是找到一个中间途径,把机器码,也就是物理图,转换成人类可接受的,但又不失自然风格的符号(音高+音长),也就是心理图。这就是“中文声调非单音节教学法”(non-monosyllable approach),以下简称“非单教学法”。既然是非单音,就一定会考虑韵律。目前的韵律只有长短,淡化音强。为了摆脱单音节教学法,我们重新作了归纳。

二、非单教学法所使用的语音规则及其标调符号

(一)全部规则介绍

1.规则1:汉语是内紧外松型的语言,而非重轻型的语言[18](王洪君,2008)

小规则a:音步(foot)①是汉语句子的基本节奏单位。

小规则b:音节组成音步的规则是“二常规,一、三可容,四受限”②。

小则c:汉语句子节奏的规则是“音步趋于等长,音断气不断”。

小规则d:摩拉(mora)是汉语中最小的节奏单位。轻声组双音节前字是标准的双摩拉长度,后字是标准的单摩拉长度。非轻声组双音节无法用摩拉衡量,只能说前短后长。也许前字是1.3摩拉,后字是1.7摩拉,目前无人测定。现在认识到轻重在汉语里应该是短长。赵元任、徐世荣[19]都认为非轻声组中,短长型的占多数(赵元任,北京再版1980、台北1959、再版1968:68)(徐世荣,1982)。

小规则e:汉语的音长比音强重要。强调时主要用音长来表现,而非音强[20]。(林焘、王理嘉,1985)

2.规则2:声调的关键点③[21](陈,2006)

小规则a:四声的起点和二声的终点都是关键点,配型图中用方框表示。

二声的关键点导致二声成为西方人学习汉语时最难发正确的声调[22]。(毕芳,2011)

小规则b:四声的起点是所有声调中的最高点,一声不是最高点[23]。(林焘、王理嘉,1985)

3.规则3:关于3声的规则

小规则a:全三声很少用。语流中“全上”占三声音节总数的4.7%,而“半上”占三声音节总数的82.4%[24]。(陈明远、朱竹、刘骥,1983;胡炳忠,1989)

小规则b:三声的本质是“低”,而非“拐”。赵元任(1948)将“半上”作为独立声调教授。此外还有吴宗济(1992)[25],余霭芹(1988),赵金铭(1988),马燕华(2000),陈明远、朱竹、刘骥(1983),胡炳忠(1989),蒋以亮(1998),杜秦还(1992),曹文(2002)[26],王安红(2006)等。

小规则c:上声在非轻声组的前字和后字的位置上都变为短低音,在轻声组的前字位置上变为长低平音,即不要轻易往上拐。除非在强调时读全三声,这在低年级的汉语学习中很少遇到。

4.规则4:将轻声与短的半三声归并为短高与短低

小规则a:在双音节中,轻声不再区分调值,将原来一度、二度、三度的轻声归入短低音,四度的轻声归入短高音。

小规则b:把短的半三声也并入短低音。

小规则c:在双音节中,淡化可轻声,把可轻声也并入短低音。

小规则d:但是在三音节组合和四音节组合中,需要把短音进一步区分于稍长一些的可轻声和轻声的短音。如:普通组“国防部”和轻声组“脾气大”的区别就在于这两组中字的长度很不一样(本篇暂不讨论)。

5.规则5:保留传统的“一、不”变调规则

(二)非单教学法的基本标调符号

至此,将上述规则进行综合考虑,提炼出非单教学法的基本标调符号――八调图。见图4。

图4:

由图4可以看到,高音一长一短;低音一长一短;二声一长一短。四声一长一短;用这八个调号可以标出任一双音节组合的声调。

(三)非单教学法双音节声调配型图

综合上述所有规则,运用八调图标调,制出汉语双音节声调的各种配型图。最终学生心中的规则变得非常简单,只有高低、升降、长短3对要素。图5即我们在课堂上教授、操练和纠正学生声调的基本参照,同时也是未来非单教学法发展的基础与起点。见图5(在纠调时使用,普通拼音写法不变)。

图5:

在图5中④,需要解释的是那些与单音节声调教法不同的部分:

1.以双音节组合作为声调教学的基础单位

因为汉语双音节是常规的音步(foot),即二常规。初学者发音不流利,不自觉地会停顿,如果停在母语者偏好之处,还是能够接受的。另外,双音节同时是语法的接口(关于韵律与语法的关系略,参看王洪君《汉语非线性音系学》)。

2.关于方框

长二声的终点和长四声的起点(都是高点)是关键点,用方框标注。

由于短二声发音也有一定难度,因此,短二声的终点也加了方框。

3.关于二声和四声上的关节

在实际教学中,由于西方学生音域较中国人窄,二声和四声的起点都发不到位。因此,需要运用好类似关节的线条对起点做相当的提示,从而使声带有所准备,进而发出音域够宽、音程够长的二声和四声。

4.关于半三声的图形

由全三声变来的短低音和长低音这两个图形的最后部分,做了进一步下降的提示,是根据赵元任所指三声的低点是“creaky voice”嘎裂声(像打开木制大门时的门轴儿声),但由于声音已经不悦耳了,因此画为虚线。

5.关于左边区域和右边区域

左边三栏为短长型区域,右边二栏为长短型区域,也就是轻声组。左边区域中的半三声,在前字位置,都变为短低音。右边区域融合了由三声变来的短低音组和长低音组,长低音只有最后右下角那一组。

6.关于配型数量

右边两栏按颜色深浅归并,共4组,左边三栏12组,总共16组。也就是说,汉语双音节组合一共有16种旋律需要学生烂熟于心。

三、课堂教学的实施方案

(一)教学策略

1.主要强调两次转换。第一次转换是培养学生看到传统的拼音标调能转换为上述双音节配型图的读法的能力(之所以说是第一次转换,是因为还有第二次转换,后续讨论)。

2.通过各种方法,使学生对上述16种旋律烂熟于心,内化到自动性,最终能在需要时脱口而出,并以此为参照,由此及彼地学习新词语,从而收到纠正声调高效省力,而母语者听起来感觉清晰自然的效果。

(二)教学步骤和流程

1.每天上课前五分钟输入操练,纠正学生读音,还可以用有意义的特殊句子来训练学生双音节配型。句子由几个双音节构成,看似一句包含几个音节,但实际上每两个音节所包含的双音配型只有一个。

2.课堂上纠正。

3.课后让学生听双音节配型图的录音及其分解幼魍嫉穆家簟

4.总结扫尾式的语音诊所。

5.各课之间衔接,贯穿始终。

(三)课堂纠正声调的具体方法,简称“纠调七法”。要求是纠音纠到措施上而非使“示范―模仿”泛滥。

“纠调七法”分别为:对比法;音阶法;夸张法;变速法;手势、画图法;增加注意力法;小板块集中突破,粘贴回语流(chunking)。具体操作限于篇幅,本文暂不详述。

四、有效性实验报告

(一)实验介绍

1.本文的实验材料

本文调查的对象是以西方语言为母语的学生⑤。采用的调查实验方法是:对我校在读的西方学生进行录音采访和问卷调查,录音采访经过分析统计成为客观数据;由于评分者仅为本人,需要再辅以问卷调查的主观数据,一共9项,来验证客观数据的准确性。研究结果表明,主观数据印证了客观数据的准确性。限于篇幅,主观数据本文略。这里只展示主要客观数据。录音测试题内容是:

第一类朗读双音词或词组,共20种双音基础模型,每个两组,共40组。

第二类朗读6个句子,这6个句子包含了主要的双音节声调配型(附录1)。

2.评分标准

对学生发音正误的判断标准分为三级:正确,可接受但带有瑕疵和错误。成绩采用宽式成功率和严式成功率相结合的综合标准进行统计。宽式成功率是以听话人不会误判或不属于彻底无法识别的发音为标准,严式成功率是以比较纯正的发音为标准,除上述两种情况外,听话人可能误判或无法识别的发音都算作失败。这样做有利于提高评判的准确性。

3.具体实验过程

本次调查中录音采访共60例,被调查者来自西方18个国家。如果加上对比分析5例的第二次采访,总共65人次。参加录音的学生分为4组:

第一组是我校36名汉语非零起点的在校生,平均学过2~12个月不等,个别学生学习汉语超过一年。此时长与外校非零起点的入校新生学过汉语的时长大致相等(下文简称:非零老生或非零在校生)。

第二组是我校9名零起点的学生(简称:我校零起点学生)。

第三组是15名来自外校的汉语非零起点入校新生(简称:非零入校生)。

第四组是上述15名非零入校生中的5名学生,对其刚入校时的录音和平均学习2个月之后的第二次录音相比较。

4.客观数据的计算方法

第一题的平均数计算分母为40,因为配型图有20个格子,每种配型出现两次。将“非常好”的数量除以规定的分母,得出严成功率,再计算其余的瑕疵率,将这两类成功率相加,得出宽成功率。第二题平均数计算分母为18,是因为本来20组配型-4组(上声在停顿前是非强调音节,类似于轻声,被并入短低音)=16个,加两个配型重复的双音节结构(8号和16号,详见附录1),共18个,即分母为18。第二题计算方法同上。最后再将两类题的宽成功率和严成功率进行平均计算,得出单独念双音词和在句中读双音节配型的最大平均成功率(宽式和严式)。需要强调,得出的宽成功率和严成功率是双音节词语朗读和句中朗读的综合成绩。

例如比利时人Koen的成绩:

(标准解释:G代表good;N代表中性的,稍带瑕疵,但属正确)

第一题:32G,2N 第二题:14G,3N

严成功率:32G/40=80% 严成功率:14G/18=77.78%

瑕疵率2N/40=5% 瑕疵率3N/18=16.67%

宽成功率:80%+5%=85% 宽成功率:77.78%+16.67%=94.45%

宽成功率平均分:(85%+94.45%)/2=89.73%

严成功率平均分:(80%+77.78%)/2=78.89%

(二)实验数据:

1.从成功者在各组中人数的比例看教学效果

零起点组考察9人,仅1人失败。比例为88.89%。

非零起点组共36例,26人达到成功要求。10人被定为失败,成功者人数占72.22%

非零新生(外校组)考查15人,其中刚入校就已经很成功的有4人,11人不理想,视为失败。成功者人数占26.67%,为最低。上述数据图表化后,详见图6。

2.从成功率分数看教学效果(见图7)

将宽式和严式除以2平均,可以看得更清楚些。学习时长为2~12个月混算,周期为X。

(1)零起点学生成功率出试为(0%+0%)/2=0% X后为(82.38%+75.37%)/2=78.875%

(2)非零外校生成功率初始为(54.72%+46.11%)/2=50.415% X后为(78.12%+71.03%)/2=74.575%

(3)我校零起和非零外校生的成功率基本都达到了75%~80%这一区域。

(4)非零外校生刚入校时成功率只有50.415%,学后成绩提高74.575%-50.415%)=24.16%,大s提高了1/4。

(5)在校零起点学生学完后比非零入校生原始成绩高出(83.38%+75.37%)/2-(54.72%+46.11%)/2=28.96%,比1/4略高些,将近30%。

3.从短期学生两次测试的对比看教学效果(见图8)

图8:

5名非零新生经过2个月的汉语指导学习之后,其成功率的平均分比第一次录音提高(15.24+23.28)/2=19.26个百分点,将近20%。

由于学生出勤和离校时间不可控等因素,我们无法找到更多案例,这不能不说是一种缺憾。但仅此数据,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证明结论的有效性。

五、最终结论

成功者人数占比80%;

测试成功率(成绩)达到80%;

非零外校生原始成功率仅为50.415%;

学后成功率可提高20~30%,最终达到70~80%;

经过2~12个月不等的汉语学习后,我校学生比外校学生的原始成功率高出30%;

刚入校的非零学生,经过短期2个月的学习后,成绩大约能提高20%。

六、结语

通过以上几组概念化的数字,可以充分证明汉语声调非单音节教学法教学效果明显。笔者主持过的语言培训公司的学生,在考勤完全无法保障的情况下尚能取得如此成绩,其他机构的学生如有考勤保障,必将取得更加明显的效果。

注释:

①普通话韵律层级单位标志是语调段-大停延段-小停延段-音步-摩拉(mora)。一般两三个音节为一个音步,双音节为常规音步。音步是

汉语基本的节奏单位。音步内部较为紧密,音步之间较为松散。一个句子当中,各个音步趋于等长。(王洪君.汉语非线性音系学(增订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248-263.)

②“二常规,一、三可容,四受限”是说,由两个音节构成一个常规音步,一个或三个音节构成的音步可以容忍,四个音节构成音步需要

语法标记限制。(王洪君.汉语非线性音系学(增订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③声调关键点假说,这一概念是陈运用南开大学石峰教授的“稳态段”概念,通过语音学实验确认的声调关键点。对本系统最有意义的

是二声的终点和四声的起点。只要关键点正确,该声调听起来就都正确。(陈.苏格兰留学生汉语普通话单字音声调音高的实验研究[J].世界汉语教学,2006,(2):99-109;石锋.实验音系学探索[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④左侧1+1、1+2、1+4列是绿色的;右侧1+3、1+0格是粉色的;2+3、2+0、3+3格是青色的;4+3、4+0格是米黄色的;3+0是黄

色的。在右侧两列中,相同颜色的格子,双音节组合的配型是相同的。

⑤我们说的西方学生主要指以西方语言为母语的学生,包括南美洲、西班牙语区和葡萄牙语区的学生,非洲说法语、英语的学生,还包括

个别东欧国家学生,甚至包括说希伯来语的以色列学生,因为他们普遍英语较好,可能会受到英语的负迁移影响。

参考文献:

[1]赵元任.语言问题[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2]马燕华.初级汉语水平留学生的普通话声调误区[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3):88-93.

[3]林焘.语音研究和对外汉语教学[J].世界汉语教学,1996,(3):18-21.

[4]关键.声调教学改革初探[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0,(4):51-54.

[5]方湘.对欧美学生进行汉语声调教学的实践方法[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1,(3):127-133.

[6]丁雷.谈谈汉语教学中如何看待汉语单音节声调与双音节声调的关系――以日本大学二外汉语教学为例[Z].岛根大学学术情报网,2013.

[7]关键.声调教学改革初探[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0,(4):51-54.

[8]池杨琴.对外汉语声调教学研究述评[J].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1):55-58.

[9]余霭芹.声调教法的商榷[A].第一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文选[C].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1998:229-235.

[10]赵元任.语言问题[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8.

[11]林焘.语音研究和对外汉语教学[J].世界汉语教学,1996,(3):18-21.

[12]王安红.汉语声调特征教学探讨[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6,(3):70-75.

[13]赵元任.汉语口语语法[M].吕湘中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28).

[14]赵元任.北平语调的研究[A].赵元任语言学论文集[C].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15]赵元任.汉语的字调跟语调[A].赵元任语言学论文集[C].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16]赵元任.中国言语字调底实验研究法[J].科学,1922,(9).

[17]赵元任.语言问题[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18]王洪君.汉语非线性音系学(增订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123-146.

[19]徐世荣.双音节词的音量分析[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2,(2):4-19.

[20]石锋.实验音系学探索[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68,78.

[21]陈.苏格兰留学生汉语普通话单字音声调音高的实验研究[J].世界汉语教学,2006,(2):99-109.

[22]毕芳.欧美留学生汉语声调学习中的难点――阳平[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1,(7):124-126.

[23]林焘,王理嘉.北京语音实验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22-24.

[24]陈明远,朱竹,刘骥.第三声的性能及其教学[A].对外汉语教学论文集[C].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83.

[25]吴宗济.现代汉语语音概要[M].北京:华语教学出版社,1992:165.

[26]曹文.汉语语音教程[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2.

上一篇:学科发展论文范文 下一篇:学法指导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