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工程建设论文范文

时间:2023-09-22 19:07:30

重点工程建设论文

重点工程建设论文篇1

关键词:公路工程;建设单位;反腐倡廉;廉政文化;

中图分类号:C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0引言

公路工程建设单位作为国家公路行业重要的职能机构,由于在公路工程建设管理、公路工程项目建设投资支配以及公路后期运营管理方面具有较大的管理权限,因而也是公路系统廉政文化建设的关键部门。近年来,公路工程建设单位已经成为的高发领域,而且各种豆腐渣工程的发生也多余现象有关。因此,在公路工程建设单位内部贯彻科学发展观,强化反腐倡廉体系建设,建立完善的公路建设单位反腐机制,防范各种职务犯罪以及经济犯罪的发生,为公路工程项目建设提供政治保障,已经成为公路建设单位廉政建设的重要内容,对于实现我国公路建设水平的提高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1公路工程建设单位反腐倡廉体系建设原则

(1)体现公路廉政建设核心理念。在公路工程建设单位内部开展反腐倡廉体系建设,必须树立廉政建设这一核心理念,并通过理论教育以及法制教育等措施,培养建设单位内部职工的职业道德,提高其思想认识水平。

(2)需要制定全面的行为规范。公路建设单位反腐倡廉工作取得成效必须借助于制定齐全完善的行为规范,通过系统完整、全面科学的行为准则,规范公路建设单位员工的行为,为廉政建设奠定基础。

(3)具备完善的宣传体系。公路建设单位的廉政建设离不开对于廉政文化理念的宣传,通过宣传廉政文化核心理念以及优秀个人事迹,对公路建设单位内部员工树立道德榜样,并发挥其带动作用。

(4)注重责任意识。在公路建设单位内部完善反腐倡廉体系建设,应该将责任意识与单位的管理规章制度相结合,通过责任意识提高公路工程建设单位职工的自我规范能力与自控力。

2公路工程建设单位反腐倡廉机制模式

(1)反腐倡廉机制的理论体系。在公路工程建设单位内部建立反腐倡廉机制,首先应该完善基本理论、廉政理论以及管理理论等指导理论体系的建设。基本理论体系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贯彻党的各项方针政策为基本指导。廉政理论体系则应该集合我国的各项法律法规,并借鉴先进的廉政建设经验综合制定。管理论则应该重点强调公路工程建设单位的行业廉政文化建设,通过塑造建设单位的廉政文化氛围,形成建设单位反腐倡廉的新风气。

(2)反腐倡廉模式的内容。反腐倡廉模式主要包括组织领导体系制定、廉政管理工作规划、工作实施以及工作考核等几方面的内容。组织领导体系应该遵循党委领导、党政共建、纪委协调以及全员参与的模式。工作规划以及实施措施则应该结合建设单位的建设项目实际状况,有重点的开展,为了提高工作的落实效果,应该确保工作实施方案具有明确的目标以及可行的实施方法。对于廉政考评机制,则应该采取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检查相结合的模式,通过完善的激励制度,对公路工程建设单位各部门的廉政体系管理状况进行检查考核,为了进一步提高激励效果,应该将考评结果与员工的绩效考核、个人待遇、选拔任用等直接挂钩。

(3)外部监督。为了提升反腐倡廉机制的实际效果,应该在反腐倡廉模式中引入外部监督机制,通过建立完善的公众监督平台,借助于外部的社会民众、社会部门对建设单位的廉政状况进行社会监督,需要明确的是,外部监督机制的建设重点在于信息沟通渠道的合理以及举工作制度的完善。

3公路工程反腐倡廉机制建设具体措施

(1)在公路工程建设单位内部强化制度建设。对于公路工程反腐倡廉机制的建设,首先应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在公路工程建设单位内部建立与反腐倡廉体系相配套的工程建设管理制度,并结合国家对于公路工程建设政策的变化及时调整,通过制度管理来遏制公路建设单位内部腐败的发生。其中,重点针对公路工程建设单位的招投标管理、项目承包管理、工程建设资金的发放等环节,细化制度规定,并通过强化监管等措施,确保各项管理制度得到有效的落实,在管理的源头上避免贪腐等问题的发生。

(2)结合公路工程项目建设实际特点强化监督检查。只有结合公路工程建设项目实际情况开展廉政机制建设,才能确保各项廉政制度得到切实的落实。公路工程建设单位的纪检以及政工管理部门应该结合公路工程建设项目的实际操作流程,分阶段的制定各项廉政管理方针以及廉政政策。其次,应该强化对于公路工程建设单位廉政工作的监督检查,对于公路工程项目建设的关键环节进行重点控制,检查项目建设过程中是否存在非法利用职权现象,检查是否存在商业贿赂以及违反市场规则的行为,通过有力的监督检查,及时整顿公路工程建设单位廉政建设存在的一系列问题。

(3)强化公路工程项目建设管理期间的廉政机制建设。公路工程项目建设期间的廉政机制建设,是公路工程建设单位反腐倡廉体系建设的核心阶段,必须在这一阶段进行重点的控制管理。首先,应该借助于完善的廉政监督制约体系,强化项目建设期间的党风廉政建设,重点针对招投标活动的监督管理、工程分承包管理、工程变更与索赔处理以及项目建设质量评定与竣工验收管理等方面,按照国家《公路法》、《合同法》、《招投标法》中的具体要求,开展项目建设管理廉政工作的考核监督。

(4)建立廉政文化宣传渠道,提高员工参与反腐倡廉机制建设的积极性。为了确保公路反腐倡廉机制的各项管理措施能够得到有效的落实,在公路工程建设单位内部应该充分利用各种载体形式对廉政文化精神进行宣传,可以通过组织学些党报、党刊、廉政先进事迹以及警示录等,强化建设单位内部员工的对于廉政文化核心的认识。其次,对于反腐倡廉机制,应该保障能够涵盖公路工程建设单位各个层次,无论是领导干部还是公路工程项目参建的其他人员,都要作为反腐倡廉机制管理的对象,通过拓宽廉政教育宣传的覆盖面,促使建设单位职工积极主动参与到公路反腐倡廉机制建设体系中,提高廉政教育管理效果。

结语

强化公路工程反腐倡廉机制建设,不仅是公路工程建设新形势的基本要求,也是实现公路工程建设领域稳定健康发展的基本政治保障。因此,相关管理部门必须重视公路建设单位内部的廉政建设,并通过革新廉政管理模式,拓展监督范围,强化制度建设以及项目管理等措施,确保公路工程建设单位廉政管理工作取得较好的成效,推动公路行业建设的又好又快发展。

参考文献:

[1] 朱颜北,余东洲,徐震. 开拓创新 统筹推进——河南驿宛高速公路有限公司争创优质精品工程侧记[J]. 魅力中国. 2008(09)

[2] 赵国臣. 如何加强工程项目反腐倡廉建设 提高有效预防腐败的水平[J]. 现代阅读(教育版). 2011(18)

重点工程建设论文篇2

从教30余年来,张永刚坚持从严执教,不断探索教学方法改革,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作为相关学科、专业建设项目负责人,张永刚重视学科专业建设和质量工程建设,促进了人文学院教学发展,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

注重课堂教学与课外育人,不断创新教书育人方法

“教学是教师第一天职”。30余年来,张永刚为5000余名学生上过课,并担任班主任等相关职务。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让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知识,是教师教书育人的最根本任务。在张永刚所担任主讲教师的系列课程中,文学概论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它涉及面广,抽象性强,但面对教材体系封闭、学科理路僵化等问题,要使这样一门理论课程具有活力,难度是非常大的。虽然困难重重,但张永刚仍凭着自己对教育事业的执著、对教书育人的使命感,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注重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使学生在愉快的课堂氛围中学到知识。

在教学中,张永刚立足高视点,引导学生从哲学、美学角度来理解文学现象、文学原理,学会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方法分析文学问题,避免空泛地传授知识;寻找新的教学切入点,从现象分析入手,引入新的研究成果,保持教学的趋新性与活力;注重学习方法引导,提出“逆向体验法”,要求学生从对自身创作实践及作家创作心态的体验开始,追溯文学原理、文学命题的产生过程等,以现象引发、推动思维,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保持充沛的讲课激情,始终把启发学生思考、分析讨论、实践练习作为重要的教学环节。

2009年,张永刚修改和完善了《文学概论课程改革方案》,印发《文学概论教学学习指导》给学生,尝试参与式教学。不论是课堂教学还是课外辅导,张永刚始终注重教书与育人并重,充分运用文学与社会、人生的广泛联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文学观,自觉汲取优秀作品中的养分。

以教书育人为根本目标,积极开展教学研究

在不断创新教书育人方法的同时,张永刚进一步将教学起点提升到对文学理论学科体系的科学性、合理性、可能性探讨中,通过基本范畴的厘定、学科有机性的发现,形成宏观视野,并围绕此目标开展了系列教学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

1.开展教学专题研究,提升教学效果

张永刚完成了“文学理论的学科定位与教学对策”、“文学原理新体系教学理路研究”、“90年代以来中国文学传播与文学理论形态的关联研究”等教研课题,撰写了《以名著阅读为支点改进外国文学教学》、《文学本质界定方式的一种反思》、《知识、方法与思维:文学理论教材的分类供给》等教研论文。在教学中,张永刚将课程讲授重心移到方法、思维培养之上,引导学生从文学理论学科的“元问题”开始,形成宏观整体化和微观细密性思路,实现了教学由知识传授向能力培养转化,做到不仅授人以鱼,而且授人以渔。其做法不仅恢复了文学理论的有机性和活力,而且产生了更好的教学效益。

2.组织开展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形成高层次的教学成果

2005年,“文学概论教材建设与教学创新”获云南省高等教育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2005年10月,张永刚牵头组建了推进汉语言文学专业建设工作小组,研究制订了《曲靖师范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建设与改革方案》,从拓展教学资源入手,对曲靖师范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进行系统的改革建设,2012年,教学成果“传统专业汉语言文学教学资源拓展与社会适应性人才培养创新”获云南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重视质量工程建设,夯实教书育人专业基础

“十一五”期间,以张永刚为负责人的曲靖师范学院人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被评为部级特色专业,省教育厅挂牌成立了“云南省张永刚名师工作室”。张永刚积极开展建设工作,在专业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夯实了学院教书育人工作的专业基础。

1.开展特色专业和重点专业建设,提升专业整体水平

汉语言文学专业是曲靖师范学院的重点专业之一。“如何提升专业整体水平?”这是张永刚近几年来一直思索的一个问题。2007年曲靖师范学院人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被批准为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2009年成为部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在特色专业建设中,采取走出去的战略,与上海师大合作,建立了硕士研究生培养联合办学点,张永刚教授等5人被聘为上海师大硕士生导师。在此期间,与上海师大合作取得省院省校合作项目1项,张永刚所在学院教师申报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研究项目和教育部基金项目多项,通过人才引进、教师外出访学、进修等方式,使教师学历层次不断提高,人才结构逐步优化。

2.加强汉语言文学教学团队建设,提升专业水平和影响力

“汉语言文学教学团队”是曲靖师范学院人文学院的主干教学团队,是曲靖师范学院的重点教学团队之一。张永刚围绕团队建设,大力推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开发教学资源,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的交流,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提高了教师队伍的整体教学水平。2009年,张永刚担任带头人的“汉语言文学教学团队”被评为省级教学团队。

3.以“张永刚名师工作室”为核心,优化学科专业人才队伍结构

围绕省教育厅“弘扬名师治学精神,创立学校著名品牌,加强高校学科专业建设,培养后继人才,发展云南省的教育事业,做到树立一个名师,带动一门学科,带出一支队伍、产生一批成果”这一指导思想,张永刚带领团队进一步深化文艺学省级重点学科建设成果,并把工作重心逐渐转移到新立项的“十二五省级立项建设硕士学位授权学科”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建设任务中,通过优化人才队伍结构、凝练学科方向、拓展学科研究领域、推行教学改革等一系列举措,学科专业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

学科组成员在学历层次、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学术研究能力层级等方面更趋优化,已逐步形成了充满积极进取精神与活力的学术梯队,并以此带动了高学历、高职称、高水平的学科团队的形成,学术队伍整体状态良好。各研究方向的骨干成员,在学科学术研究领域展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4.以精品课程建设推动课程体系改革

课程是学科的载体,是知识传授的重要渠道,建设精品课程有助于课程体系改革的深入开展。张永刚负责的《文学概论》2006年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在该课程的带动下,张永刚所在学院在精品课程建设中,不断强化课程监控和应用管理体系,督促课程组从课程建设、网络建设、经费使用等方面加强建设和管理,保证精品课程建设质量和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

2012年,以张永刚为负责人的“曲靖师范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被遴选为云南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该项目从教学模块、内容设计、考试形式等方面做了改革,更好地适应了新的人才培养需求。

加强重点学科建设,提升教书育人层次

作为云南省重点学科“文艺学”、“十二五省级立项建设硕士学位授权学科”“中国语言文学”的学科负责人,张永刚认真组织开展了学科建设工作,以学科建设促进了教书育人层次的提升。

1.“文艺学”省级重点建设学科通过省教育厅验收

作为“文艺学”学科建设负责人,张永刚严格按照建设项目实要求,从凝练学科方向、完善学术梯队、提高科研水平三个方面科学、规范、有序地组织开展建设工作。通过建设,进一步凝练了“文艺学”学科方向,优化了学科队伍,该学科于2010年7月通过省教育厅验收,成为省级重点学科。

2.“文艺学”学科方向得到进一步拓展

在“文艺学”学科建设中,张永刚进一步拓展了“文艺学”学科视野,深入探索“边疆城市文化”与地方文学、文化资源的契合点,探究文学理论在服务地方经济文化建设方面的有效途径,并取得了较大的突破: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云南城市文化研究基地”于2009年12月成立,并开展了一系列建设工作,拓展了学科领域。

3.带动并组织开展了“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建设

由张永刚担任学科带头人的“中国语言文学”学科于2011年7月成为“十二五省级立项建设学位授权学科”,围绕建设目标,在张永刚的带领下,中国语言文学学科体系和基础理论得到进一步完善,拓展了文艺理论、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和语言学与汉字文化等学科领域研究空间,构建了跨学科、跨行业的学科建设模式,形成鲜明的学科特色,人才培养层次得到提升,为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发展、学校学科建设和相关专业高层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提供了理论成果与专业支撑。

通过学科建设及对人才队伍的整合,以学科骨干为主要成员的“云南民族文化与文艺理论研究”创新团队于2012年9月被遴选为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

积极开展专业研究,科研成绩突出

重点工程建设论文篇3

一、**地区理论普及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地区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基层理论普及工作,使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最迅速最广泛地同群众见面,着眼于振奋精神、激发热情、坚定信心,基层理论宣传做到了基调鲜明、方向正确、效果明显、富有成效。

一是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相断开展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热情,推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广大农牧民中传播。

二是在基层广泛深入地开展宣讲活动,帮助广大干部群众了解和掌握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围绕十六大、十七大精神和十六大以来历次全会、扩大会议精神,从地区到各县(市),紧密结合实际,开展三下乡、面对面宣讲、特约宣讲员等形式多样、深入持久的宣讲活动,增强了广大干部群众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信心。

三是党的基层理论普及的阵地更加巩固。党的十六大以来,通过争取“百县千乡宣传文化工程”、“东风工程”、“新西工程”、“电视进万家工程”、“村村通工程”、“农家书屋”、“农村电影放映工程”等重大公共文化服务工程建设,全地区54个乡(镇),已建文化站36个;502个行政村中80%的村已建成水准较高的文化室,党的理论阵地得到进一步的加强。

四是积极探索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方式,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为广大群众所了解掌握。近年来,各县(市)通过举办各种学习培训班、主题教育活动等,广泛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坚持不懈进行理论宣传普及工作,取得了积极的成效。

在充分肯定近年来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

一是基层理论工作依然是理论普及的“软肋”。长期以来,由于受到基础设施建设、城乡固有差异、人才队伍不足等因素的制约,广大农牧民接触党的最新理论以及学习的深度和广度,明显地滞后于城市机关单位、厂矿企业、学校社区,这是不争的事实。随着党对“三农”工作不断的重视程度的与日俱增,基层理论普及与其它社会事业诸如卫生、教育、科技等一样,提到了一个重要的议事日程,这为基层理论普及带来了难得发展机遇。

二是文化资源整合成为理论普及的“重点”。随着国家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着力加强农牧村文化建设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着眼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基本文化权益问题,地区基层农牧区的宣传文化投入逐年增加,国家、自治区、地区、各县(市)对基层阵地“四位一体”的格局已经形成,基层群众读书看报难、看电视难、收听收看广播电视难得到一定的缓解。但是,基层文化阵地管理相对滞动,需要有效地进行整合。如文化资源条块管理、各负其职、缺乏有效的整合和管理,中央、自治区配发下来的各类书籍往往被“束之高阁”,借阅使用率低;一部分农牧村喇叭、宣传橱窗成为摆设;村文化活动室还需在吸引力、感染力上下功夫。

三是加强队伍建设是基层理论工作的“焊点”。做好基层理论普及,关键在干部,在队伍。据我们调研了解,目前各县(市)乡(镇)一级的宣传文化干事存在年龄结构老化、在编不在岗等情况。村级专兼职宣传员情况不一,近年来地区招录的大学生充实到村后,状况有所好转,但缺少必要的学习培训。

四是打造乡村文化成为理论普及工作的“终极”。在日新月异的二十一世纪,在党的和谐社会、以人为本的先进理念的倡导下,人们自觉不自觉地把各种思想碰撞、民族凝聚力、创造力归结到“先进文化”上来,更加重视提升文化“软实力”,传统文化、机关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乡村文化等等。从理论的层次上讲,基层理论普及当属乡村文化范畴。先进的乡村文化是理论普及的生存发展“土壤”,先进的理论离不开寓教于乐的教育形式;科学理论反过来又指导乡村文化,使其朝着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方向发展。它们的关系是相辅相成,互为促进。

二、加强基层理论普及工作的对策

从2008年3月起,地委宣传部理论宣教科开始着手加大基层理论的普及力度,我们先后在福海县的解特阿热勒乡、**市切木尔切克乡等地开展调研,本着先试点、后推广的原则,充分借鉴昌吉州的做法,草拟了《**地区基层理论普及示范点的创建管理办法》,各县(市)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积极开展推进基层理论普及的试点工作。

通过近一年的调研了解,我们认为基层理论普及关键要抓住两个重点。第一个重点:乡(镇)党委中心组学习。现在每个农牧业村都有一名乡(镇)领导挂钩,乡(镇)党委中心组的良好学习风气,必将带动农牧村理论普及。第二个重点:积极培育、健康、向上的乡村文化,用先进的文化来占领党的基层阵地,巩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导地位。

为了做好基层理论普及工作,笔者认为应做到五个“着力”

一是着力搞好农牧村公益性文化设施建设。公益性文化设施是传播先进文化、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必要物质载体和重要阵地。要不断加大投入力度,着重搞好公益性文化设施建设,以适应广大群众就近,经常参加各类政治学习、培训、文化活动的需要。

二是着力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的农牧村文化队伍。县、乡、村必须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稳定和发展专、兼职结合的农村文化队伍,逐步提高农村文化队伍的整体素质。每一个乡镇要有一支专兼职的文化演出队伍,在农牧村中组建起戏曲队、腰鼓队、秧歌队、阿肯阿依特斯弹唱队等群众性自娱自乐的文化队伍。县文化局通过分流、返聘等多种措施,保证创建乡镇有一名文艺辅导员。乡(镇)文化站按照至少“一人一编”的标准配备好专职人员,行政村有一名村干部负责兼管文化室。村办公室大喇叭、宣传橱窗要充分运用,及时给农民传递党的方针政策和致富信息。

三是着力用好管好现有各类文化教育资源。发挥地、县、乡三级宣讲力度,以乡(镇)或中心村为单位,按照农牧民的实际需求实施“点菜式”宣讲,积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科学知识、农村实用技术等培训。按照“东风工程”、“农家书屋”等国家、自治区出版物管理办法,使《人民日报》等免费赠阅的书刊切实发挥作用。积极推进“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开展农村电影公益放映工作。

重点工程建设论文篇4

西南交通大学是我国发展环境学科和建设环境专业较早的重点大学之一。多年来,通过学科建设和环境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与内容的改革和实践的加强,环境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得到了一定的发展:1999年招收第一批西南交通大学非全日制环境工程领域工程硕士,2010年招收全日制环境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研究生。

一、明确培养目标和要求,制定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为明确环境工程领域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的培养目标和要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和全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教育指导委员会的有关推荐材料,2009年全面制定了西南交通大学环境工程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环境工程领域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应掌握坚实的学科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对环境工程技术的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应有较全面的了解。能熟练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工具和实验方法,具有独立从事工程技术研究、技术改造、开发、设计与工程管理的能力。

(二)学制及学习年限

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研究生,采取进校不离岗的方式,在校学习时间累计不少于半年。

非全本文由论文联盟收集整理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为3~5年,其中论文研究工作时间(从开题报告通过之日起至论文送评阅前止)一般不少于一年半。

(三)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

1.课程设置原则。(1)课程内容:环境工程非全日制专业学位课程设置要以实际应用为导向,企业需求为目标,以综合素养和应用知识与能力的提高为核心;(2)课程量:环境工程非全日制专业学位原则是三个学期全部完成,并注意第一学期课程安排的饱满度;(3)课程结构:环境工程非全日制专业学位采用课程类别设计思路,切实增强工程意识、增强工程素质培养、增强工程能力。

2.学分设置。全部课程按课内16学时计1学分。环境工程非全日制专业学位学业期间获得学分总数的基本要求为32学分。

3.课程学习。环境工程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教学强调理论与应用课程有机结合,学校聘请有丰富实际工程经验的专家讲课或开设专题讲座,突出案例分析和实践研究。教学过程重视案例分析、现场研究等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研究生实践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4.课程设置方案。环境工程领域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位课程体系分为5个部分,分别是公共课程、基础课程、专业课程、选修课程、必修环节。课程设置方案中公共课程特增加知识产权和信息检索两门课程,突出培养学生的知识产权意识和信息检索能力;基础课程突出培养学生的外语应用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工程的能力;专业课程重点培养学生专业的基础知识和业务素质;选修课程重点考虑各类学生的研究目标不同,工作性质不同进而突出学生的专业特色;必修环节主要为校内外知名教授、专家开设环境工程领域研究前沿知识讲座和实际案例分析等,着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拓展学生的视野等。

(四)学位论文

学院应严把学位论文过程关,从学位论文的选题、开题、编写、预答辩、答辩等工作入手,扎实做好每一步工作。设计过程分,即指导教师对学生在论文过程的中的态度、进度等各方面进行打分,不合格者取消其答辩资格。

二、师资队伍建设

(一)环境工程领域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师资队伍建设目标

环境工程领域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体系中工程型教学人才资源建设是建设质量保障的核心环节。根据国家卓越工程师的培养背景、根据环境工程行业特点、根据依托单位的自身特点,拟定了师资队伍建设目标为:建设专职与兼职相结合、企业与学校相结合、反映轨道交通行业、具有国内外行业影响力的高水平、立体化环境工程专业工程型教学团队。

(二)环境工程领域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体系企业教师队伍建设

环境工程领域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体系企业教师队伍建设实行考核聘任制,动态管理。在此基础上,结合企业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数量多,层次高的特点,在今后企业的师资队伍建设中我们将在总量上适度增加的同时,重点在师资队伍的层次上进行提高,提高师资队伍的层次,提升企业教学的质量。

(三)环境工程领域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体系学校教师队伍建设

根据我校环境工程专业特点和行业应用需求,在教学主管院长领导下加强原有工程型教师教学团队建设工作。

三、环境工程领域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质量保障机制

(一)建立教学全过程动态保障机制

参照西南交通大学专业学位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及实践教育相关质量保障措施,建立环境工程领域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教学质量安全动态保障机制。

(二)建立以工程应用能力为核心的新型考评机制

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位论文从选题、研究开展、论文撰写到论文答辩环节,必须面向工程应用、依托工程资源开展。论文选题应直接来源于生产实际或具有明确的生产背景和应用价值,可以是一个完整的工程项目策划、工程设计项目或技术改造项目,可以是技术攻关研究专题,可以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新产品的研制与开发。论文选题应具有一定难度、先进性和工作量,能体现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工程建设论文篇5

关键词: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廉政文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F27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2)08-0020-01

廉政文化作为新时期反腐倡廉的一项重要举措,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保证;同时,廉政文化建设也必须始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只有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自觉地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更好地履行领导人员和党务干部的职责,才能为推进大能源战略转型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

一、当今国企廉政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个别领导干部对廉政文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还不到位

“重生产经营,轻廉政文化建设”的现象仍然存在。当前国有企业发展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国有企业的腐败案件每年都在逐步增加,个别领导干部还是认为企业的中心任务是抓好企业的基建、生产、经营,对廉政文化的认知程度还是相当肤浅,一定程度上存在廉政文化建设“形式主义论”等错误思想。

(二)廉政文化建设的宣教形式需要进一步丰富

廉政文化建设的载体是文化,表现形式也是文化,必须遵循先进文化的一般规律。但从实际来看,其表现形式、宣传载体、文化阵地单一,在增强文化宣传的亲和力、吸引力、感染力上还做得不够,创新意识和针对性不强,影响廉政文化的健康发展。

(三)廉政文化建设长效机制尚不完善

有些国有企业在开展廉政文化建设活动,并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收到了较好效果,但由于没有建立长期有效地运行机制,形式上缺少进一步创新,活动不能持久深入;有些国有企业的廉政文化建设可以说只停留在“文件”上,只有任务部署,缺少责任机制,没有检查监督。

二、关于对深入开展国企廉政文化建设的对策思考

(一)要深化研究,进一步提升廉政文化建设的理论水平

理论是行动的先导,没有理论的思考,工作方向就会出现偏差。加强廉政文化建设,需要深入研究廉政文化,提升廉政文化建设的理论水平。必须深入研究中央领导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一系列重要讲话,积极探索廉政文化建设的规律,不断丰富和发展廉政思想、廉政理论。努力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来分析党风廉政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更好地发挥廉政文化在反腐倡廉中的基础性作用。

(二)要从廉政制度上来约束领导人员的职务犯罪

1.坚持用制度管权

要用法规制度制约权力的运行,同时,要认真落实相关制度,把可能发生问题的环节和漏洞卡住堵死,保证权力运行始终处于有效的监督约束之中。坚持权力运行的公开透明。在制度创新中,注重探索权力公开透明的有效机制,逐步推进和完善工程建设招标、大宗物资集中采购、领导干部述职述廉和重大事项报告、干部公开选拔及任前公示、舆论监督等,有效推进廉政制度的建设。

2.坚持用制度管事

就是要用制度议大事、抓大事,特别是要用制度来指导企业的重大决策、规范工作程序、解决矛盾问题等。在坚持民主集中制这个根本组织制度的基础上,注重解决好用民主集中制指导企业重大决策的问题。

3.坚持用制度管人

要用制度管好党员干部职工队伍,做到制度管人人,人人都靠制度管的廉政建设文化氛围。例如《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实施办法》、《廉洁工程实施方案》、《重点工程建设廉政预警办法(试行)》,《工程建设中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实施意见》等廉政工作制度。启动了重点工程与地方人民检察院联动、共建“廉洁工程”的创新之旅,从而在制度上预防腐败现象的发生。

(三)抓实载体积极开展廉政文化的活动

古人云,“德教为先”、“修身为本”,廉政文化建设说到底是要通过宣传教育给企业领导干部和职工形成一种拒腐防变、抵御风险的道德防线,真正做到“不想为、不敢为、不便为、不能为”。

1.坚持面向企业,夯实廉政文化建设基础

职工群众是企业廉政文化建设的深厚基础,企业要努力实现廉政文化的覆盖面,重点抓好廉政文化进企业、进家庭两个领域。

(1)以企业为依托,营造尊廉崇廉的社会风尚。利用网络强大的宣传功能,及时报道开展廉政文化活动情况,为企业党风廉政建设提供一个学习和宣传的阵地。并及时向职工宣传中央关于反腐倡廉的要求和举措,普及反腐倡廉知识,弘扬新风正气,提高职工共同参与的积极性。在具体工作中,通过在广大干部职工中开展征集廉政警句活动、廉政漫画展览活动和党风廉政建设知识竞赛,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把党风廉政建设宣传教育工作做到实处。

(2)以家庭为细胞,筑牢反腐倡廉的家庭防线。要充分发挥家庭的优势,通过组织 “家属助廉”活动,通过座谈会、走访等形式,探讨、分析、总结家属在党风廉政建设中的作用,交流“家属助廉”的好经验,逐步完善预警机制和“家属助廉”机制。进一步增强干部及家庭成员思廉、倡廉、守廉的意识,把好家庭廉政关。

2.坚持服务企业,扩展廉政文化建设内容

(1)以经营管理为中心,开展效能监察工作。效能监察是企业监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为企业经济建设服务,它是推进企业廉政建设的重要手段。积极提高和完善企业效能监察工作程序,针对企业热点、难点问题进行效能监察,降低生产管理成本,节约资金投资,完善管理环节来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促使企业走向规范化、标准化。通过健全监督机制,堵塞管理漏洞,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和经济效益,促进企业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

(2)加强监督维护企业权益,加大审计监督力度。国有企业加强审计监督工作确保工程建设、生产经营的规范性,确保资金投资的安全性;完善财务付款的工作程序,维护财经纪律;坚持“三级审计”制度、突出重点,加大企业内审工作力度。促进企业加强管理、提高经营管理效率和效益;加强事前、事中审计,关口前移;要加大对审计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和审计意见的整改督查力度,提升审计工作的价值创造能力。进一步规范领导干部离任时的交接制度,为组织、人事部门考察和使用干部提供依据。

(3)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是有效防治腐败的关键。《国有企业领导人员违反廉洁自律“七项要求”适用〈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若干问题的解释》,就国有企业领导人员中的共产党员违反第十七届中央纪委第二次全会提出的廉洁自律“七项要求”行为适用《党纪处分条例》的规定给予处分的若干问题做出了明确规定,为严肃惩处相关违纪行为提供了依据,有利于进一步规范国有企业领导人员从业行为,深入推进国有企业党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

诚然,作为一种文化,不可能在短短的几个月内取得明显成效。企业的廉政文化,只有紧扣企业的中心工作,紧扣当前的形势,不断创新、不断完善,形成长效工作机制,常抓不懈,才能不断绽放其恒久的魅力。

参考文献:

[1] 刘晓波.加强企业廉政文化建设的思考[J].中国城市经济,2011(15).

重点工程建设论文篇6

1、题目:应简洁、明确、有概括性,字数不宜超过20个字。

2、摘要:要有高度的概括力,语言精练、明确,中文摘要约100200字;3、关键词:从论文标题或正文中挑选3~5个最能表达主要内容的词作为关键词。

4、目录:写出目录,标明页码。

5、正文:专科毕业论文正文字数一般应在3000字以上。

毕业论文正文:包括前言、本论、结论三个部分。

前言(引言)是论文的开头部分,主要说明论文写作的目的、现实意义、对所研究问题的认识,并提出论文的中心论点等。前言要写得简明扼要,篇幅不要太长。

本论是毕业论文的主体,包括研究内容与方法、实验材料、实验结果与分析(讨论)等。在本部分要运用各方面的研究方法和实验结果,分析问题,论证观点,尽量反映出自己的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

结论是毕业论文的收尾部分,是围绕本论所作的结束语。其基本的要点就是总结全文,加深题意。

6、谢辞:简述自己通过做毕业论文的体会,并应对指导教师和协助完成论文的有关人员表示谢意。

7、参考文献:在毕业论文末尾要列出在论文中参考过的专着、论文及其他资料,所列参考文献应按文中参考或引证的先后顺序排列。

8、注释:在论文写作过程中,有些问题需要在正文之外加以阐述和说明。

9、附录:对于一些不宜放在正文中,但有参考价值的内容,可编入附录中。

环境工程专业卓越工程计划的教学改革

摘要:“卓越工程师计划”是基于传统教学模式基础上的工程实践教学改革,更注重大学生工程素质和能力的培养。以学校环境工程专业为改革对象,全面分析与探讨实施环境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计划的必然性、基础与措施。通过改革与完善现有的课程教学体系与校内外多维实践教学基地的建立,实现了学校培养工程应用型人才的目的,满足了国家培养人才的需求。研究结果对于卓越工程计划及在其它专业方面的教学改革,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卓越计划;环境工程;教学改革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教育部提出的提高教育质量的重大改革项目和重要举措,旨在为国家的经济发展输送大量创新型的工程类人才,进而实行强国富民的目的,这将对国家全面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引作用。①②本文以安徽建筑大学环境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实践教学改革为例,探讨在本校开展卓越工程师的人才培养模式,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在全校乃至全国的全面开展将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本文将从环境工程专业培养模式改革的必然性、改革的基础、改革的具体实践等几个方面展开叙述。

1环境工程专业培养模式改革是国家和地方发展的必然性

1.1国家人才的需求传统经济不顾环境健康的飞速发展,导致了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由此导致的环境危害事件频繁发生。因此,环境问题已成为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引起了全世界各国政府的高度关注。目前,我国环境污染形势尤为严峻,面对严重的环境污染现状,国家正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实施生态文明建设战略,社会对环境工程学科专业研究及应用型相关人才的需求将急剧增加。③作为高校的环境工程专业,面对日益严重且更为复杂的环境污染现状,需要通过不断改革才能适应国家发展的需求,培养出的人才才能更好地为国家服务。

1.2支撑地方经济社会和支柱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需要随着安徽省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生态环境问题将日益突出,我省所颁布了《安徽省生态强省建设实施纲要》,④实施重点目标为将我省基本建成生态环境优美、生态经济发达、生态家园舒适、生态文化繁荣的宜居宜业生态强省。因此,不仅要培养环境工程专业方面的人才,更需要培养创新型、高端的环境工程工程类人才以从事生态环境保护和环境治理工作,才能使人才培养真正地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

2本校环境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基础

安徽建筑大学环境工程专业2001年正式开始招生,2009年,水污染控制与废水资源化实验教学中心批准为部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12年,水污染控制与废水资源化实验室被批准为“安徽省重点实验室”,2013年通过国家审核;2012年环境工程学科被批准为“安徽省重点学科”。从2005年至今,环境工程专业已有10届毕业生,为社会输送大量专业人才,有的直接进入环境方面的工作岗位,其中相当一部分毕业生已成为工作单位的技术骨干或管理骨干,有的继续进行深造读研或读博以便将来从更高层面服务于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

环境工程专业是一个“朝阳专业”,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学校领导和老师非常重视学科的创新型,通过不断输送教师外出调研、学习和参加会议交流的形式,进行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的修订和培养模式的改革;与企业进行产学研合作;同时组织多人次成功申报国家教育部、建设部、安徽省教育厅等各级各类教研教改项目几十项,其中十余项获省级和校级优秀教学成果奖。经过多年的探索与改革,在培养方案的设计、课程与教材体系构建、师资队伍的建设、课堂教学手段的转变、校内外实习实践基地的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本专业卓越工程师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卓越计划人才培养过程的研究与实践

3.1制定以工程项目为导向的培养方案培养计划的制定是实现环境工程卓越计划人才培养的方向和指针。工程项目是以工程建设为载体的项目,以建筑物或构筑物为目标产出物,需要支付一定的费用、按照一定的程序、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并应符合质量要求。按照CDIO标准⑤来制定培养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计划需要培养出适于社会发展的工程型人才,那么就需要考虑在制定环境工程培养计划时以工程项目为导向。

3.2根据工程项目需求,建立模块化课程体系工程项目需求建立模块化课程体系是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人才培养的必备条件。工程项目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具体实践。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培养出来的工程型人才,必须全面系统地了解工程项目的相关知识。因此,环境工程专业需要建立以“通识课程、工程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特色课程”有机结合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并通过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学生可将课本知识与社会条件等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全面提升自己,以便于学生后期从事工程实践的时候真正做到理论结合实际。

3.3根据卓越工程培养计划的需求,进行教学内容及教学方式的改革卓越工程培养计划需要改变传统的说教方式,提倡自主和引导式学习,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并通过实行导师制,让学生跟随老师进入实验室、进入工厂企业进行大学生科技创新方面的活动。通过实地学习,完成一系列项目的方案的构思、项目设计、项目的实施和项目运行结果的考核等,使学生真正地从课本走向实际。

3.4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业务水平教师队伍的建设是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实施完成的前提。在坚持高学历高水平的基础上,充分考虑科研学术梯队和专业课程团队建设的需求,培养和引进1~2名具有相关工程背景高水平学术带头人和骨干2~3名,聘请一些有企业生产和管理经验、职称较高的技术人员作兼职导师,同时扩大对外交流力度,设立专项资金,继续加强与国内外知名高校学术交流与合作,建立教师交流互访、项目合作等合作制度,不定期聘请国内、外知名学者、专家开设讲座与进行学术交流。

3.5加强实践教学内容建设和改革,实现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实践环节是实现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关键。环境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近几年改革较大的是实验教学,对所有开设的实验进一步整合、优化,按照“必做、选做、综合设计”开设,使学生不仅掌握实验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知识应用能力、实验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毕业设计(论文)环节将紧贴未来工作岗位、紧贴实际工程项目展开。既可在学校进行,也可在企业进行,主要根据学生的个人志向、就业前景而定。

3.6强化教学与科研基地建设强化教学与科研基地的建设是实施环境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计划的保障。在巩固和完善“国帧环保集团”、“皖维集团”、“安徽丰源生化有限公司”等相对稳定的实习基地的基础上,聘请企业业务水平较高、责任性强的工程师作为实习指导老师,选派青年教师参与企业或设计院项目,加强与“合肥水泥设计研究院”、“安徽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江淮汽车”等单位的广泛联系与合作,扩大实习基地。与“中冶华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煤炭工业合肥设计研究院”、“安徽省化工设计院”等单位共同建设2~3科学研究和新产品开发基地,实现产学研有机结合,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同时加大现有教学、科研平台的建设力度,打造本专业省内一流的教学和科研平台。

3.7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和人才质量跟踪体系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和人才质量跟踪体系是实施环境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计划的另一保障。设立院专业教学工作委员会,加强对专业教学过程的指导和督查,完善专业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和人才质量跟踪调查机制。

4结束语

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是工程类院校专业培养的必然趋势和要求。本校环境工程专业通过建立教师队伍、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手段的变革、建立校内外实践建设平台,有力地推动学校环境工程专业的卓越计划的改革实践,这对探索出一种适合安徽省地方土建类大学的实践教育新模式提供了案例。

注释

①李爱玲,申少华,胡忠于等.“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教学管理模式的改革与创新研究[J].广东化工,2014.41(10).

②杨子江,姚大飞,郭波.基于“卓越工程师计划”的地方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研究[J].湖北工程学院学报,2014.34(3).

③王健胜,刘沛松,杨风岭,文祯中.中国生态修复技术研究进展.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0).

④季培君.安徽省生态文明建设现状评价及对策研究.江西农业学报,2015.27(4).

重点工程建设论文篇7

跟踪审计的提出已经有十余年了。1998年,在朱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中就已经提出“对重大项目要进行专项审计和跟踪审计”。1999年,在《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基础设施工程质量管理的通知》提出审计部门要依据《审计法》对国家拨款的重大项目进行专项审计和跟踪审计。2001年,在《审计机关国家建设项目审计准则》也明确指出,对财政性资金投入较大或者关系国计民生的国家建设项目,审计机关可以对其前期准备、建设实施、竣工投产的全过程进行跟踪审计。但是跟踪审计的相关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一直没有太大发展。

直至审计署2008至2012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提出“积极探索跟踪审计。对关系国计民生的特大型投资项目、特殊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事项、重大突发性公共事项、国家重大政策措施的执行试行全过程跟踪审计”后,跟踪审计实践和理论有了进一步的发展。2008年,审计署已先后对灾后重建项目、西气东输二线工程、北京奥运会财务收支和奥运场馆建设项目、京沪高铁建设项目进行跟踪审计。跟踪审计相关理论的研究也引起了审计工作者和理论研究的关注。但总的来说,跟踪审计无论是实践还是理论,都还处于起步阶段。

二、对重大基本建设项目进行跟踪审计的迫切性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在国家投资的基本建设项目中,一些“巨无霸”型国家重点基本建设项目不断上马,如:三峡工程总投资约1800亿元;南水北调工程总投资可能超过5000亿元;西气东输二线管道工程项目总投资约为1435亿元。这些项目如果不能顺利建成并发挥预期作用,将造成国家资源的巨大浪费和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影响国计民生。为了降低国家重点基本建设项目投资风险,保证它们的投资效益,避免出现“工期无限期,投资无底洞”的情况,传统的投资审计已经很难达到预期目标,迫切需要建立全过程跟踪审计监督机制。传统的投资审计重心停留在合法合规性方面,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审计价值并没有得到充分实现,很难进行事先的预防和控制。也正是基于此,审计署在《审计署2008至2012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中旗帜鲜明地提出,对关系国计民生的特大型投资项目、特殊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事项、重大突发性公共事项、国家重大政策措施的执行试行全过程跟踪审计。

政府重点建设项目跟踪审计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基本建设规模增大的背景下而采用的新型审计模式,也是审计理论的发展和创新。但是不可回避地是,在跟踪审计开展过程中还面临着一些问题。由于跟踪审计实践和跟踪审计的相关理论研究都还处在起步阶段,对跟踪审计的概念、审计内容和重点,审计程序和方法等还没有明确,对跟踪审计的顺利实施和作用的有效发挥造成一定的影响。鉴于此,本文着重研究了跟踪审计的概念和特点、审计阶段划分及各阶段审计重点,以及跟踪审计在法规体系、程序和方法等还需进一步完善之处。

三、跟踪审计的概念和特点

目前,跟踪审计尚无统一和明确的定义。虽然已经有学者和审计人员对跟踪审计进行研究,并给出了不同的定义。其中,有些定义是以工程造价和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有效性为核心审计内容;有些定义强调审计过程的连续性。

本文认为,跟踪审计是指分别在不同时点对同一建设项目前期工作、建设实施、竣工验收全过程和设计、施工、检测、监理、质量监督、建设管理等全方位进行审计,促进建设项目规范管理,通过发现问题纠正问题,促使工程建设项目的顺利完成,保证政府投资的效益和建设资金安全。目的是规范项目建设程序,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维护国家经济秩序。

跟踪审计具有如下特点:

1.跟踪审计内容全面。

跟踪审计是对工程建设项目全过程,全方位的审计。是决策、审批、设计、施工、竣工验收、竣工决算全过程的审计,合法合规,建设单位管理情况,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质量监督单位职责履行和人员配备情况。

2.对同一项目多次审计。

跟踪审计是对同一项目在不同时点介入的多次审计,通过对开工前,建设实施过程中和竣工验收后三个阶段的审计,实现事前、事中和事后的控制。

3.预防和控制。由于重点基本建设项目投资大,虽然事后控制可以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惩处,但对造成的损失将难以弥补,所以,跟踪审计突出对建设中的问题及时发现和纠正的事前和事中控制,来达到顺利完成建设项目,确保投资效益的目的。

四、跟踪审计的阶段划分和各阶段审计重点

跟踪审计是为了规范建设管理,纠正和预防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开展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的意见》中,对我国工程建设领域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归纳,具体如下:一是一些领导干部利用职权插手干预工程建设,索贿受贿;二是一些部门违法违规决策上马项目和审批规划,违法违规审批和出让土地,擅自改变土地用途;三是一些招标人和投标人规避招标、虚假招标,围标串标,转包和违法分包;四是一些招标机构违规操作,有的专家评标不公正;五是一些单位在工程建设过程中违规征地拆迁、损害群众利益、破坏生态环境、质量和安全责任不落实;六是一些地方违背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原则,乱上项目,存在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脱离实际的“政绩工程”和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豆腐渣”工程。并在监管方式上提出“组织实施对政府重大投资项目的跟踪审计”。

由此可见,上述问题都将是跟踪审计的关注点,也是期待跟踪审计能够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存在于工程建设的各个阶段,如不及时纠正将严重影响工程的顺利建设。所以,为了较好地实现跟踪审计的监督、控制和预防的作用,跟踪审计应就不同审计侧重点在工程建设的不同阶段进行审计。首先,根据工程建设的特点,确定审计介入的三个基本时点,即工程开工前、工程建设实施过程中、工程竣工验收及竣工决算后。工程建设实施过程(第二阶段)的审计次数,可视工程建设规模和工期长短以及建设中审计发现问题的严重程度决定是否增加一次在建过程中的回访或审计,以确保审计发现的问题能够得到纠正以工程顺利建设。竣工验收及竣工决算审计(第三阶段)可视情况分为竣工验收使用审计和竣工决算审计两次进行。

第一阶段跟踪审计应在工程开工建设前,对基本建设项目的决策、建设程序、招标投标、建设力量情况进行审计。

此时审计重点,一是基本建设项目立项决策、审批或核准、建设资金来源、土地征用及使用、环境影响及评价等前期工作是否按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建设程序进行操作。二是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物资、采购等招标投标活动是否公开、公平、公正,有无不招标、围标、串标的情况发生。三是关注参建各单位资质和人员资格是否达到法规规定的要求,以确保建设队伍高素质、专业化。有无因招标资格预审标准低或是评标不严格,造成不具备相应资质的设计、监理、施工单位参与到工程建设中。有无因投标人不按招标文件要求及投标文件承诺配备人员,导致主要设计人员、监理工程师和施工单位项目经理和主要技术人员由不具备相应职业资格人员担任的情况。

根据审计结果,审计单位在跟踪审计第一阶段的审计报告中应说明,该项目是否具备开工条件。

第二阶段跟踪审计应在工程建设过程中,重点对建设管理、质量控制和建设资金管理进行审计。并对第一阶段审计中发现的问题整改情况进行复核,并对整改情况做出评价。此阶段的审计可根据工程规模和审计中发现问题的严重程度,进行整改情况回访和增加审计次数。这一阶段的审计工作内容与重点,我们近年来开展的在建项目工程审计相似,此处不再赘述。仅对工程质量及质量控制体系和工程资料完整性审计两方面进行论述。

强化工程质量及质量控制体系审计,审计内容工程质量及各参建单位质量职责履行情况。重点关注监理、质量监督机构的质量控制职责。通过现场查看、查阅资料等方式,有无不按图施工、偷工减料等工程质量问题,有无因监理单位、质量监督单位、检测单位未履行职责或职责履行不到位,造成质量问题没有被发现也未得到纠正,并出具与实际不符的监理资料可质量监督资料的情况。

对基本建设项目工程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应引起重视。工程资料管理是工程质量管理的一个重要部分,对将来工程质量问题的责任追究,工程价款结算起重要作用。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国家重大建设项目文件归档要求与档案整理规范》等多个法规中,均要求建设单位应当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档案管理的规定,及时收集、整理建设项目各环节的文件资料,建立、健全建设项目档案,并在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后及时向有关部门移交建设项目档案。但是在实际审计过程中,经常发现部分建设单位对工程资料不够重视,而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也存在工程资料不真实不及时的情况,工程资料不完整,相互之间存在矛盾和冲突,给审计人员审计工作和取证工作造成困难,影响审计工作成效。所以,在跟踪审计中,应加强对工程资料完整性和真实性的审计,并作为一个重要问题反映。

第三阶段跟踪审计应在工程竣工验收及竣工决算后,对建设项目的概算执行、财务收支及竣工决算进行审计。对前次审计中发现的问题整改情况进行复查,对整改情况做出评价。

综上所述,跟踪审计通过在不同时点对同一建设项目进行前期工作、工程建设、竣工验收全过程和设计、施工、检测、监理、质量监督、建设管理等全方位进行审计,通过纠正问题,规范管理,促使工程建设项目的顺利完成,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维护国家经济秩序。另外,跟踪审计也将在如下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1.跟踪审计通过对工程建设项目的全过程全方位的审计,能够对基本建设法规体系有全面深入地了解,从而发现建设法规中不科学、操作性差的内容,使之逐步完善。

2.完善建设市场监管体制。建设市场上长期存在的问题,也反映出了各级政府建设主管部门和建设管理监督体制上长期存在的问题,履行职责不到位还是机制体制不完善,通过跟踪审计可以全面系统地对建设市场监管体系及职责履行情况进行分析,找出症结所在并提出解决方案,无疑将对规范建设市场起到重要作用。

3.通过全过程全方位的跟踪审计威慑力,将有效地防止舞弊、遏制“寻租”,预防腐败。

五、进行跟踪审计还需进一步完的善配套工程

跟踪审计理论的完善是一个系统工程,跟踪审计对工程项目全过程全方位审计的法律依据,审计程序和审计方法,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的更新和调整,审计成果的形式和考核指标等均需做出相应的调整。

(一)法律法规中跟踪审计的内容狭隘,跟踪审计亟待法律依据。

《审计法》审计机关职责中明确了审计机关在基本建设项目中的职责范围为“审计机关对政府投资和以政府投资为主的建设项目的预算执行情况和决算,进行审计监督”。《审计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二条“审计机关应当对国家建设项目总预算或者概算的执行情况、年度预算的执行情况和年度决算、项目竣工决算,依法进行审计监督”。《政府投资项目审计管理办法》中第四条“审计机关依法对政府投资项目预算执行情况和决算进行审计监督,依法对与政府投资项目有关的部门和单位进行审计或调查。预算执行审计和竣工决算审计包括检查建设资金使用和项目管理的真实和合规,评价投资效益情况,提出加强管理、提高效益的建议”。可以看出,这种仅限于预算执行情况和决算的审计监督范围,是无法达到跟踪审计的预期目标,所以,要从法律上赋予跟踪审计对建设项目进行全过程和全方位审计的合法地位。

(二)审计程序和方法。

跟踪审计的对象是国家重点基本建设项目,其投资巨大,关系到国计民生,无疑审计风险也比较大。如果达到跟踪审计预期目标,同是时又要合理地规避审计风险,必须制定相应的一整套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的跟踪审计程序和方法。

(三)审计人员知识结构调整及观念更新

由于跟踪审计是对建设项目前期工作、工程建设、竣工验收全过程和设计、施工、检测、监理、质量监督、建设管理等全方位进行审计,要求审计人员对工程建设管理程序和施工、监理、质量监督等各建设主体行为要求均要有所了解,需要对审计人员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调整知识结构。并要更新观念,跳出传统审计的思维模式,把握跟踪审计的目标和审计重点。

(四)需对跟踪审计项目的业务文书进行补充。

目前,由于跟踪审计与以往审计在内容和侧重点上均有所不同,而且将对同一个项目在不同时期出具几次报告,跟踪审计项目的不同阶段的审计报告的要求需进一步明确。

另外,跟踪审计强调通过事前和事中的监督和控制,达到纠错和预防的目的,从而使工程项目整依法合规地建设,并确保其投资效益。那么,监督和控制,纠错和预防的跟踪审计成果需要新的业务文书来反映相应情况。

(五)跟踪审计项目审计成果的考核。

对于跟踪审计项目来说,其强调预防和控制,所以它的考核体系与以往审计项目侧重点不同,应监督和控制、纠错和预防效果纳入考核体系中。

六、小结

重点工程建设论文篇8

论文摘要:积极推进军队院校政治理论教育文献信息资源一体化集成服务,是实现军队院校文献信息资源集成化、服务利用共享化和教育训练远程化的一项基础工程。要努力构建政治理论教育文献信息资源导航、重点学科特色数据库、原生文献信息资源整合、教学相关文献信息资源、专家参考咨询、联合数字图书馆等六个集成系统,并切实采取实现一体化集成服务的主要措施。

当今社会已进入信息化时代,以信息网络技术为核心的高科技在军事领域的广泛应用,促进了军队院校教育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建设技能与服务方式的深刻变革。积极探索信息化条件下军队院校政治理论教育文献信息一体化集成服务的新路子,对于全面整合与利用全军院校政治理论教育信息资源,进一步拓展《军队政治理论学科数字图书馆》服务功能,充分发挥文献信息资源在培养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和保证部队“打得赢”、“不变质”中的联合服务保障作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军队院校政治理论教育文献信息资源一体化集成服务的必要性

一是积极顺应军队院校教育信息化的需要。“实施军队院校教育信息化工程”,是中央军委和总部根据“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要求作出的重要决策。“实施军队院校教育信息化工程”的基础条件之一,就是实现教育文献信息资源的数字化、网络化和共享化。因此,积极推行军队院校政治理论教育文献信息资源一体化集成服务,既是顺应军队院校教育信息化发展,实现军队院校文献信息资源集成化、服务利用共享化和教育训练远程化的一项基础工程,也是全面提升军队院校整体现代化办学水平的必然要求。

二是实现“全军院校一个馆”建设目标的需要。“全军院校一个馆”,是总部机关早在1998年就确立的全军军事训练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奋斗目标。《军队院校图书馆建设和发展“十一五”规划》明确指出:经过五年的努力,把全军院校图书馆基本建成信息资源丰富、布局优化、特色鲜明、联合共享、动态发展的文献信息资源体系和知识服务体系,初步实现“全军院校一个馆”的建设目标。因此,积极推行军队院校政治理论教育文献信息资源一体化集成服务,即是依托了‘军训网”对各院校,尤其是对政治院校的政治理论教育的特色文献信息资源实施有序的整合和联合服务保障,也是实现“全军院校一个馆”建设目标的重要步骤。

三是克服目前军队院校政治理论教育文献信息资源建设与服务工作弊端的需要。近年来,全军院校在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等多方面已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就目前政治理论教育文献信息资源建设与服务来看,仍然存在着松散管理与条块分割、标准不一与自成体系、自产自给与重复建设、经费紧张与技术力量有限、规模偏小与尚未真正形成共享保障合力等弊端。积极推行军队院校政治理论教育文献信息资源一体化集成服务,是克服目前存在的种种弊端和问题,实施全军院校数字图书馆工程及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大联合、优化整合与高效利用各院校政治理论教育文献信息资源的重要保证。

二、军队院校政治理论教育文献信息资源一体化集成服务的基本思路

(一)构建军队院校政治理论教育文献信息资源导航集成系统。运用“军训网”、“因特网”交互技术及《军队政治理论学科数字图书馆》的“信息雷达”、“知识导航”等搜索引擎应用功能,开发与建立政治理论教育文献信息资源导航集成系统,分别将“军训网”、“因特网”上被选定的政治理论教育相关信息资源的网站地址、栏目名称、文献信息目录和内容摘要等指引信息,按照政治理论学科专业以及特定用户某一个研究领域和信息源载体形态与种类的要求,加以分类排序、规范整合集成,建立诸如“冠状树”结构的导航路线图和自助式搜索界面,同时建立一个能基本覆盖军队院校政治理论教育学科专业及可以直接链接检索的知识信息导航库,直接帮助与引导“军训网”读者搜索和获取有较高利用价值的信息资源。

(二)构建军队院校政治理论教育重点学科特色数据库集成系统。据了解,目前全军政治院校及相关院校研发或正在建设的特色数据库,包括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军队政治工作、军队文化工作、军事新闻传播学、军事思想与军事历史、军事信息管理和舆论战、心理战、法律战等达20个左右,我院还相继建立了“政工”、“军旗”、“军心”、“军魂”等4个特色网站。这些分布在各单位的数据库和网站,不仅涵盖了全军院校政治理论重点建设学科和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而且都具有一定规模和基本形成更新维护制度。运用数字图书馆现有的“信息雷达”、“站点分布式检索”等应用工具及挖掘、转载、复制等方法,依据《军队"2110工程”重点建设学科专业领域指南》公布的重点学科专业目录和相关标准规范,把这些数据库和网站的全文信息资源进行搜索查询、统一标引分类和有序整合集成,实行自动和便捷的查询检索,为全军院校政治理论重点学科建设和思想政治课程教学与科研提供针对。

(三)构建军队院校政治理论教育原生文献信息资源整合集成系统。通过建立健全军队院校政治理论教育原生文献信息资源合作共建的长效运行机制,依托“军训网”网络环境及军队院校数字图书馆应用系统(MDLS)数字化生存平台和各院校现有设备与技术,采取统筹规划与协作分工、分布建设与统一整合、实物交互与网上递交、自动与在线共享相结合的途径,对分散在各政治院校及相关院校政治系(教研室)的各类公开发行刊物、自编教材与著作、学术科研成果、研究生毕业论文、内部简报与研究资料、专题讲座与报告等原生特色文献信息资源,进行分期分批地收集递交、规范化加工和集中统一整合,建立军队院校政治理论教育原生文献信息资源联合数据库及集成服务网站,确保全军军事训练信息网总中心和各联合院校门户网站的原生文献信息资源的及时自动更新维护和实时利用。

(四)构建军队政治理论教学相关信息资源集成系统。协调联合全军政治院校及相关院校政治系(教研室),以《军队院校图书馆联合书目中心》搜索查询到的政治理论教学相关文献信息资源目录为基数,统筹分工联建,按照先重点学科、特色专业,再公共学科专业,以及课程教学和科研需求的轻重缓急,一方面有计划地对馆藏非密级教学参考书刊资料进行分期分批数字化加工;另一方面对军内外政治理论和思想教育相关的网络课件、专题讲座报告、最新教材和专著等资源进行连续不断的收集加工和更新维护,并将其与原生文献信息资源一道,依据专业课程进行分类排序、合理配置、整合集成,建立军队院校政治理论教学相关文献信息资源联合数据库和集成服务网站,直接为各院校政治理论和思想教育课程教学提供服务保障。同时,利用《军队院校图书馆联合书目中心))查询系统,适时开展军队院校图书馆政治理论教育相关馆藏印刷型书刊的馆际互借活动。

(五)构建军队院校政治理论教育专家参考咨询集成系统。依托军队院校现有数字图书馆开发与应用平台,构建学科专家与智能工具有机结合的军队院校政治理论教育专家参考咨询集成系统。该系统由专家人才库、咨询工作站、推理与获取机制和用户界面组成。其主要功能:一是建立军队院校政治理论教育专家人才库。在网上公布专家人才的自然概况、教学科研成果、专业研究方向和咨询资历等息,让咨询者有针对性地了解和掌握咨询专家人才的情况。二是建立智能化推理和咨询信息库管理系统。前者能在跟踪分析咨询者需求和进行实时咨询解答过程中,指导和帮助咨询者获得相关咨询信息;后者能对已咨询过的信息源进行自动搜索整合、及时更新扩充和咨询信息,为新咨询者提供参考咨询信息。三是建立专家联合咨询工作站。该工作站主要是根据各院校学科专业分布和协议分工建立专家教授联合咨询站点,通过制作个性化网页、开设电子信箱和BBS等运作方式来实现。由于该工作站采取的是联合咨询模式,尽管网上的咨询专家所在的位置是虚拟的、不同的,但咨询者的需求能从四面八方获得满意的答案与信息服务,实现专家与咨询者之间由过去的一对一传统咨询模式向网络环境下一对多、多对一和多对多的新咨询模式转变。

(六)构建军队院校政治理论教育联合数字图书馆系统。军队院校政治理论教育联合数字图书馆系统,主要由全军政治院校及有关院校政治系(教研室)联合共建。考虑到各院校学科专业特色和网络设备条件、数字化建设程度、技术力量及驻地比较分散等实际情况,拟以全军院校整体数字图书馆和各院校现有数字化设备系统为技术支撑,建立信息资源互动调度、有序整合管理和网络信息共享检索的政治理论教育联合数字图书馆集成系统,实现“军训网”域内的统一规范管理、统一界面的检索与利用;拟以军队院校数字图书馆应用系统(MDLS )为开发平台,联合共建文献信息数字化加工和自动化系统,实现政治理论教育文献信息资源分工合作、分布建设与有序整合;依据国际“DC核心元数据”、国家和军队“中文元数据方案”、“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军事信息资源分类法”,建立政治理论教育文献信息资源元数据及分类规范标准体系,实现同学科专业信息资源有序整合与统一界面快速准确检索;以联合共建共享为目的,建立完善的信息资源建设与利用的协作分工机制,实现联合数字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实时交互、应用导航、主动推送和高效管理与利用。

三、军队院校政治理论教育文献信息资源一体化集成服务的主要措施

(一)必须进一步增强联合共建意识。军队院校政治理论教育文献信息资源一体化集成服务,是一项涉及院校多、科技含量高、协调与研发任务艰巨的系统工程,各联合共建院校及参与人员必须从促进军队院校教育信息化建设、不断丰富全军军事训练信息资源、全面提升为“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文献信息保障能力和努力谋求军队院校图书馆现代化长远发展大计的高度,转变观念,统一认识,明确任务,进一步增强使命感和责任心。要正确处理好“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努力营造全军院校合心、合拍、合力和齐抓共管、联合共建的良好氛围;要正确处理好“拥有”与“共享”的关系,努力开创全军院校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新局面;要正确处理好“多元化”与“一体化”的关系,努力实现全军院校政治理论教育文献信息资源的优化整合及一体化集成服务。

(二)必须完善科学管理机制。要在总部主管部门的领导下和全军院校图书情报专业组长联席会的协调指导下,在纳人全军军事训练信息资源建设“十一五”规划内,协商出队院校政治理论教育文献信息资源一体化集成服务的合作协议,明确合作各方的任务职责和应尽的义务;依据《中国人民院校图书馆工作条例》、《军事训练信息资源建设规范》等国家和军队有关法规,健全相应的管理规章和合作协调的长效运行机制;建立专家咨询督导、建设质量与应用效益检查评估以及奖优劣汰的激励机制,以保证与促进全军院校政治理论教育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管理、应用、检查评估等各个环节的协调运行。

上一篇:重点工程论文范文 下一篇:重点建设工程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