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市场论文范文

时间:2023-12-06 03:40:25

食品市场论文

食品市场论文篇1

关键词:食品安全市场;不完全信息;阶梯形曲线;风险交流

中图分类号:F06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409( 2012)00-0000-00

自1993年以来,我国先后颁布了9项涉及食品安全的相关法律与法规,其中2009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以下简称食品安全法)更被视为食品安全生产与管理立法与监管上的里程碑[1]。自这些法律法规颁布以来,立法与监管的最终效果问题受到了人们的关注。本文将依据对国内各年度媒体对食品安全事件报道次数的统计结果,以及对美国近百年来所颁布的食品安全法律与法规取得的效果的分析,结合有关理论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

一、 对国内外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及监管效果的经验性检验

图1反映了从2005年至2011年间我国每年被媒体报道的食品安全事件的数量。以食品安全法颁布的2009年为基准,在2009年之前,曝光的食品安全事件数量逐年减少,而在2009年以后,尤其是2010年至2011年,被曝光的食品安全事件数量陡增。根据对数据来源网站数据库的统计显示,仅2012年上半年,被各家媒体曝光的食品安全事件数量已经达到300多起,可以预计,2012年的全年数量会超过2011年,达历史最高。

就统计结果来看,2009年之前的法规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起到了控制作用,而2009年之后,食品安全法的颁布并没有对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起到很好的控制作用。对此,我们的分析是:

(1) 在2009年以前,食品安全问题并未作为一个主要的社会问题受到媒体、政府和消费者等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因此,社会媒体对食品安全事件的报道数量并不能作为检验法律法规有效性的合理参照。

(2) 在2009年以后,食品安全问题成为了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这时候报道数量的激增,可以被理解为是对之前“积累莫返之害”的集中体现。面对这种形势,食品安全法确实受到了严峻的挑战。

2012年上半年与2011年上半年相比,更高的事件曝光次数使我们看到了食品安全法在面对食品安全现状压力下效力的不足。食品安全事件的数量并没有随着法律法规的颁布而出现减少或趋势上放缓的迹象,其实此类情况在美国也曾有过前车之鉴。在各项食品安全法规陆续颁布的一个世纪中,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对于食品安全的预算投入每年都在稳步上升,但食品安全事件的爆发数量却也同时在剧烈的震荡中呈现不断增加的趋势[2,3,4]。 “在财政预算和食源性疾病之间,我们看不到任何可以启发人们思考的联系[5]。”罗斯福总统把他的行为总结为两部伟大的食品法:《联邦肉类检验检疫法》和《纯净食品药品法》,要求联邦政府必须保护民众免受工业犯罪贪婪的侵害[6]。然而一百年来,改革食品安全法在美国依然是一座有争议、有斗争的高山[7]。2009年,奥巴马总统重申了罗斯福总统的观点:有些事情只有政府能做,其中之一就是保证我们所吃的食品的安全且不会对我们造成伤害[8]。可是,从罗斯福到奥巴马,时间的推移说明了立法者并未能解决如何监管食品安全市场这个世纪性的难题[9]。

政府立法与对市场的监管被传统经济学家视为通过政府干预市场解决市场失灵的一种有效方式。但是,从中美两国食品安全法规的境遇和经历来看,政府的立法和监管并没有在食品安全市场上得到理论上应有的效果。对此问题,我们的观点是:(1)必须对原有的关于政府干预市场的理论在现实条件下进行修正。(2)政府应根据消费者的需求采取监管措施,引导企业依赖消费者的需求进行生产。

下面,本文将从实际情况出发,对上述的两个观点依次进行论证。

二、 对食品安全市场中立法与监管效果问题的理论分析

1. 与食品安全市场有关的不完全信息理论

对政府介入的经济学验证常常依赖于市场失灵的有关理论,这对食品安全市场也不例外[10]。

国内在这方面的理论研究目前大多处于在研究食品安全监管体系、预警体系、追溯体系等问题当中兼顾研究食品安全市场的不完全信息问题。顾小林等在研究食品安全检验追溯体系中指出,企业的食品安全信息系统缺乏相互间的信息传递和共享,形成了信息孤岛,影响了食品安全追溯体系的形成,这也使得消费者无法得到有关食品特质的有效信息[11]。顾小林还研究了如何运用关联分析来挖掘市场信息的方式,从而达到畅通市场信息,提供政策支持,精确预警食品安全问题的目的[12]。

在国外,对食品安全市场不完全信息理论的研究做出比较突出的贡献的是John Antle, Julie Caswell和Jean Buzby。他们认为,消费者需求理论是基于消费者自我完全信息基础上的,这一理论要求消费者掌握关于生产过程如何影响他们的健康和财富的信息[13]。因此在完全市场的条件下,那些相互作用的曲线反映了最优的食品安全度,这些都是基于所有市场参与者都熟知产品的特征,但是食品质量信息市场是不完全的[14]。消费者食品安全信息的缺失和生产者提供不完全信息导致市场失灵[15]。依据以上三位学者的观点,国外相关学者们运用不完全信息理论分析食品安全市场所得到的比较一致的研究结论是:食品安全市场的失灵是由于食品安全市场的不完全信息引起的,因为消费者的实际需求曲线会比理想需求曲线低。

按照传统的不完全信息理论,政府往往根据困境产生的问题和结果(比如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试图通过立法和监管,促使市场信息进一步公开,使消费者获得更多相关的信息和知识,从而推动消费者实际需求曲线的上升。但是,本文以下的分析将进一步显示,传统的不完全信息理论关于食品安全市场的分析论述是存在缺点与不足的,同样在这样的理论下建立起来的立法和监管往往也是难以奏效的。

2. 不完全信息理论下的食品安全市场

我们用图2来说明传统的不完全信息理论是如何分析食品安全市场的。

图2说明了食品安全市场的供求关系,横轴代表食品安全的数量,用Q表示。纵轴代表食品安全的价格,用P表示。供给曲线(S)和需求曲线(D1)分别代表了食品安全市场中,对食品安全的供给和需求的情况。在S和D1的交点处,食品安全市场达到供求平衡,此时食品安全市场的均衡数量为Q1。Q1数目被认为是最大效益时的数量,因为在此点,社会净收益(a区)——也就是说,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收益(a+b区)减去生产者成本(b区)是最大的,若食品安全提供者提供比Q1更多的食品安全数量将会迫使其牺牲掉自己的利益。

基于以上建立的供求关系,根据前文总结的国外学者的观点,依照传统的不完全信息理论可以得出:与消费者原本意愿相比,实际反映出来的需求曲线要比原本意愿下的需求曲线要低[16]。这是因为市场信息不对称而导致的逆向选择的结果。依照这种说法,在图2中,存在着实际需求和理想需求两条需求曲线,其中,D1为实际需求曲线(即不完全信息下的需求曲线),其与供给曲线S的交点对应的需求量为Q1;D2为消费者原本意愿下的需求曲线(即完全信息下的需求曲线),也就是理想需求曲线,其与供给曲线S的交点对应的需求量为Q2。根据传统不完全信息理论倡导者的观点,Q1

然而,我们经过研究,认为以上对政府干预市场的理论解释还是存在着一定的谬见。

3. 食品安全市场中不完全信息理论的谬见

如上所述传统不完全信息理论的倡导者认为:市场是动态的,随着政府监管程度的加深和立法的不断完善,可以使市场参与者获得日渐充足的信息,从而推动需求曲线D1向D2移动[17]。

而本文的观点是:D2曲线在现实中不会存在。政府为将需求曲线D1向D2移动所做出的努力对实际的需求曲线D1没有任何影响。理由是:

完全信息是不可能实现的。因为提供食品安全信息就像提供其他商品一样,必须耗费资源,而市场中资源是稀缺的,这种资源的有限性使得食品安全信息无法被完美地提供出来。因此食品安全市场注定是信息不完全的,总有一部分信息因为逐利的目的被隐瞒,或是由于技术的问题未被发明和发现。其中已知的那部分信息最终转化为了消费者的实际需求;而那些无法被认知的信息对消费者不产生任何影响。消费者本身不会去想那些他们本来就意识不到的信息,因此这些未被认知和没被意识到的信息就不会对需求曲线产生影响。

因此,在图2中,需求曲线D1的状态是食品安全市场经过多次博弈后可以达到的满意状态,而D2曲线由于消费者不会去考虑他们不知道的信息而不会存在。由此可见,政府试图通过立法和监管的方式去弥补市场失灵造成的空缺,而使消费者得到的食品安全的数量从Q1增加到Q2的做法是存在谬见的。

从这个分析的结论中可以看到,政府立法和监管的重点不能放在从Q1到Q2的增加量上,而传统的政府对食品安全的监管都把重点放在了如何通过监管保障更多的食品安全从而满足市场对食品安全的需求上,这也从一个方面说明了美国100多年来各项食品安全法令的表现平平和我国食品安全法压力重重的原因。

由此可见,关注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需求十分重要,忽略需求或对需求的误判都会使得食品安全监管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那么,是不是政府只要关注了需求就能使得监管收到好的效果了呢?下面进一步的讨论将表明:监管本身具有的强制统一性和消费者需求的多样性存在着与生俱来的矛盾,如果政府的立法和监管直接面对消费者,则监管依然不会收到满意的效果。我们借鉴Tomhide Yasuda的阶梯形曲线(Step-shape Curves)[5]的方法对这一论点进行分析。

4. 对政府立法和监管无效的分析

如图3所示:假设市场中仅有3个消费者,A、B和C。他们对食品安全的需求情况用图3中三个图表来表示。在图3的每一个图表中,每一个方格代表1单位价格下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需求量,记为1,因此每一个方格所代表的收益(或成本)为1¥。在图3中,当价格为3时,消费者A的需求量为2个方格,记为2;消费者B的需求量为4,消费者C的需求量为3。每个消费者的需求构成的图形中方格的总数代表了他能够在食品安全市场中获得的收益总数,即消费者剩余。因此,每个消费者的需求图中有所有方格构成的图形顶端的阶梯形曲线DA、DB、DC 就是消费者A、B、C对食品安全的需求曲线。

假设政府能够精确地预测食品安全的需求和成本,则食品安全市场的供求结果由图4表现出来——其中的需求曲线是三个消费者的需求方格总和后形成的图形中最上方的阶梯形曲线D总。特定价格的总需求,为特定价格下单个消费者需求方格数的综合,如在价格为3时,总需求为9(4+3+2),而供给曲线则给定。

根据福利总和的概念,图4中,在食品安全供给的9单位处,总收益(总购买意愿)是¥40(在数量9处需求曲线下方的方块数),即图形ABCO。总成本是¥6(在数量9处供给曲线下方的方块数),即图形B’CC’。因此,在数量为9单位处,净收益为¥34,即图形ABB’C’O,其他的数量条件得到的结果则无法超越这一收益。

在市场均衡数量为9的状态下,对应的均衡价格为¥3,再从图3的三张图中可以看出,在价格为¥3时,A、B、C三位消费者的需求量分别为2、4和3个单位。很明显,三个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需求量不均匀。

在现实中,政府所面对的食品安全市场给致力于减少事故数量和监督企业生产的立法者和监管者提出了两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一是完全掌握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需求;二是按照消费者的需求充分分配均衡状态下的9个单位,这是因为:

首先,由于之前阐述过的不完全信息市场的特殊性,政府无法彻底了解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通过对有效市场假说的分析我们得知:胜过市场是不可能的[18],因此政府干预性政策的颁布速度永远滞后于市场。

其次,所有的政府法规以及监管措施都具有很强的统一性(one-size-fits-all)。而这种统一性又经常造成分配的统一。结果这种无弹性的分配使消费者失去了自由选择的权利,被动地接受统一的分配,这种分配方式必然无法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如图4所示结果,若统一的标准规定每个消费者均获得3单位,则就个人的分配结果来看:A本来想获得2单位,而实际多获得了1单位,他原本可以把这1单位给B。B原来想获得4单位,而此时市场没有满足他的需求。以上情况反映到阶梯形曲线图中就如图5所示,在政府管制下,价格为3时,市场上的总供给是9(图5中图形ABCD),而与图4中价格为3时的总需求(图4中A’BB’D)相比,消费者A的需求多了一个单位(图5中图形ABCD比图4中A’BB’D多了一个白色方格),即图形A’BCD’;消费者B的需求少了一个单位(图5中图形ABCD比图4中A’BB’D少了一个深色方格),即图形EFGH;消费者C的需求数量不变(浅色方格数量不变)。而无论是多了还是少了,虽然总供给没有变化,但对消费者A和B而言,市场没有满足他们各自的需求。管制使得市场的总收益减少了2单位(图5中图形EFGH和A’BCD’),市场的资源配置出现了无效,还有一种可能的情况是A、B获得三单位的感觉都不如以前了。他们的意愿都未获得满足,可见立法和监管措施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由此可见,当政府直接与需求对话,直接暴露在消费者面前时,还会因为监管的统一标准无法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而面临监管上的无效。

三、 对政府如何在市场中进行有效立法和监管的建议

综合上述观点,我们认为政府应该关注如何满足消费者在食品安全方面的需求,但关于开发和研究需求的工作应该借助企业来完成。从这个角度出发,去进行立法和监管才有助于实现立法和监管最终的目的。在现实社会中,包括食品安全法在内的众多法律法规及监管措施都将重点瞄准了食品安全生产及食品生产企业,把企业确立为食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对这样的措施我们是完全赞同和支持的。但是我们更进一步地认为,关注企业不应该成为政府立法和监管的终点,而应该把企业作为一座桥梁,通过发挥企业在市场中对消费者需求的敏锐嗅觉和洞察力,来实现食品安全市场对消费者需求的开发,从而达到政府对食品安全市场立法和监管的真正目的。我们用图6来解释这一观点。

1. 主循环,步骤①-④

① 政府通过立法、监管、补贴、合作等方式,激励企业去探寻食品安全市场中消费者对于食品安全的具体需求;

② 企业在政府政策支持下,对消费者食品安全的需求进行调查、分析和预测;

③ 企业从调查中得到有关消费者对食品安全需求情况的反馈;

④ 如果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需求可以发展成为企业的赢利点,则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企业将会为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进行投资,提供有效的食品安全产品和相关服务,对于企业而言,有了需求才会有投资,作为商品的食品安全也是如此。

2. 辅助循环Ⅰ,步骤⑤、⑥

⑤ 企业将激励的效果和执行情况反馈给政府;

⑥ 政府根据企业的反馈,结合实际情况,对其激励手段进行修正,以保证企业在开发消费者需求的过程中得到持续有效的支持;

3. 辅助循环Ⅱ,步骤⑦、⑧

⑦ 政府通过风险交流、民间平台等方式从消费者处获得关于需求满足情况的反馈;

⑧ 政府根据消费者的反馈,一方面向消费者提供各方面的可供公开的信息,另一方面通过步骤⑥把收集到的情况向企业反馈;

根据对食品安全风险分析框架[19]的研究我们可以发现,图6作为通过政府立法与监管发起的风险交流的一种方式,是以政府立法和实施监管措施为起点,以满足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需求为最终的归宿,通过企业的市场核心作用,实现保障食品安全的一种方法。在这个8个步骤中,步骤②③④的实施与实现是整个解决办法能否有效运行的关键。在三个步骤中,企业必须发挥自身对于需求的分析和洞察的能力。

四、 结论

本文从中国和美国两国食品安全法律与法规对市场中食品安全问题立法和监管效果的经验性总结出发,通过对不完全信息理论的修正,从理论的角度对食品安全市场中,政府的监管效果问题进行了阐述与分析,得到如下结论:

(1)现阶段的中国与100年前的美国经历着相似的社会阶段。在这个阶段中,食品安全问题成为了社会焦点问题。此时两国的食品安全市场都无法有效地配置资源,对食品安全供给都无法满足食品安全的需求。因此两国政府都试图通过立法和监管来对食品安全市场进行干预,但监管效果都不如人意。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首先是指导政府干预市场的理论出现了谬误。

(2)传统的不完全信息理论对食品安全市场中,真实反映出来的需求曲线要比原本意愿下的需求曲线要低的论断存在谬误。应该存在的情况是原本意愿下的需求曲线根本不存在,因为消费者不会考虑那些原本就未认知的信息,从而也就无法形成需求。因此政府采取提高食品安全数量的供给来尽量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做法在很多时候是无效的。因为这些政策与法律只关注了如何提高数量,而没有考虑消费者需求本身的特点。

(3)若政府注意到需要关注消费者的需求,把立法与监管的出发点从关注数量转变为关注需求本身,则政府法令与政策自身具有的强制统一性(one-size-fits-all)还是会与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发生矛盾与冲突。我们使用阶梯型曲线证明了这个观点。如果政府关注需求,却把自己完全暴露在消费者面前,其所使用的监管手段还是难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4)政府监管要关注如何满足需求,但又不能使监管直接面对消费者,因此应把企业也纳入到探求满足需求的机制中,以企业为桥梁使监管措施得以产生满意的效果。整个机制突出了食品安全风险进行风险交流对于食品安全监管的重要性,这也进一步说明了通过公开市场信息以解决市场失灵的正确性。而本文对不完全信息理论的修正是根据食品安全市场现实情况调整了该理论关于消费者需求的假设,从而经历了另外一个分析的过程,而最终结论在理论方面还是与传统的不完全信息理论殊途同归的。

参考文献

[1] 杜殿虎. 《食品安全法》视角下对我国食品安全法制监管的审视[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1):84-86

[2]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CDC). 2000. Surveillance for Foodborne Disease Outbreaks—United States, 1993–1997[R].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Weekly Report 49: 1–51.

[3]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CDC). 2006. Surveillance for Foodborne Disease Outbreaks—United States, 1998–2002[R].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Weekly Report 55: 1–34.

[4]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CDC). 2008. Outbreak Surveillance Data: Annual Listing of Foodborne Disease Outbreaks,United States[EB/OL]. Available at: . Accessed June 23, 2008

[5] Tomohide Yasuda. Food Safety Regul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An Empirical and Theoretical Examination [J] . The Independent Review, n. 2, Fall 2010: 201-226

[6] Philip J. Hilts. Protecting America's Health: The FDA, Business, and One Hundred Years of Regulation [M].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Press, 2004: 55.

[7] Marion Nestle, Safe Food: The Politics of Food Safety (California Studies in Food and Culture) [M].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Second Edition, Revised edition (June 15, 2010): 34-35

[8] President’s Food Safety Working Group, U.S. DEP’T Of AGRIC.. Key Findings[EB/OL]. available at http://foodsafetyworkinggroup.gov/FSWG_Key_Findings.pdf. 2009

[9] Trexler, Nathan M. Market Regulation: Confronting Industrial Agriculture's Food Safety Failures[J]. Widener L. Rev (2011): 311

[10] Cowen, T., and E. Crampton. Introduction. In Market Failure or Success: The New Debate [M]. Northampton, Mass.: Edward Elgar, 3–28.

[11] 顾小林,卞艺杰,浦徐进. 基于改进 KS 方法的食品安全追溯信息检索模型[J]. 软科学,2011年8月·第25卷·第8期(总期第140期):61-65

[12] 顾小林,张大为,张可,浦徐进,曹文彬. 基于关联规则挖掘的食品安全信息预警模型[J]. 软科学,2011年11月·第25卷·第11期(总期第143期):136-141

[13] Antle, J. M. Choice and Efficiency in Food Safety Policy[EB/OL]. Washington, D.C.: AEI Press. Available at: http:///id/17349427/page/2/print/1/displaymode/1098/. AccessedMay 10, 2007.

[14] Caswell, J. A., and E. M. Mojduszka. Using Informational Labeling to Influence the Market for Quality in Food Products[J]. 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 78: 1248–253.

[15] Buzby, J. C., and T. Roberts. ERS Updates U.S. Foodborne Disease Costs for Seven Pathogens[J]. Food Safety 19, 1996, no. 3: 22–25.

[16] Crutchfield, S., J. C. Buzby, T. Roberts, M. Ollinger, and C. T. Jordan Lin. Economic Assessment of Food Safety Regulations: The New Approach to Meat and Poultry Inspection. Agricultural Economics Report no. 775 [R] . Washington, D.C.: U.S.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 1997. 5-21

[17] Hayek, F. A. Individualism and Economic Order [M].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48. 77-92

[18] 曼昆,梁小民,梁砾. 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103

食品市场论文篇2

[关键词]供应链;扩展;食品安全;治理;理论框架

[DOI]10.13939/ki.zgsc.2017.15.267

1 引 言

人类健康的一个重要威胁是来自食源性疾病,与之相伴随的就是目前引起人们普遍关注的食品安全问题,这已经成为食品行业面临的最为重要的问题之一。农产品供应链的全过程都涉及食品安全问题,供应链的每一个环节都会对食品安全状况产生重大的影响,因此,食品安全治理也是农产品供应链的全链条治理,涉及供应链中的各个环节。农产品供应链是指以农产品为经营对象,通过控制信息流、物流、资金流来协调农业生产资料供应商、农户、农产品加工者、农产品经营者和消费者等利益主体之间不同的利益需求,完成农产品生产作业、采购、收购运输和分销的一系列过程(蒋侃,2006)[1]。本文拟把传统的农产品供应链向前和向后进一步拓展到农产品产前阶段和食品的消费后阶段,并且基于拓展后的农产品供应链来构建食品安全治理的理论框架。

2 食品安全治理的一般框架

2.1 市场治理

通过市场主体之间的市场交易行为来达到对农产品供应链各环节食品安全治理的目的是食品安全市场治理的主要内容。Van Tilbnrg and Moll(1998)[2]研究发现,在自由市场经济条件下,契约关系对于提高食品安全标准和降低风险能提供可供选择的办法。

由于食品安全治理问题的复杂性和特殊性,除了需要政府设置强制性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制之外,有效的企业治理机制也是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长效机制之一,也就是所谓的垂直一体化策略(威廉姆森,2002)[3]。因此,食品安全市场治理的主要手段通常包括安全生产合同、农超对接、垂直一体化、战略联盟等。国内学者在这方面已经有很多的研究成果,比如,汪普庆、周德翼、吕志轩(2009)[4]研究认为,食品供应链中紧密的垂直协作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组织形式。基于食品的私人物品属性,市场交易的良性互动和制约是治理食品安全问题首先采取的手段。

2.2 政府治理

2001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乔治・阿克尔罗夫提出了市场交易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并发表了关于“柠檬市场”的论文。由于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存在于市场交易中,买方会因为缺乏必要的市场信息很可能会蒙受一定的损失。当“柠檬市场”现象出现时,卖方就会比买方拥有更多的关于产品质量的信息,这种情况下,低质量的产品就会不断地驱逐高质量的产品(Robert S.Pindyck,Daniel L.Rnbinfeld,2000)。[5]市场交易中,由于高质量的产品信息不能很好地传达给消费者,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就会出现,从而导致了“柠檬市场”,买方最终的结果就是很难区别与产品有关的质量信息,从“理性”经济人的假设来看,买方由于必要的产品质量信息缺乏,“逆向选择”行为在购买过程中出现可能就是合理的,买方这时就有可能承担购买到低质量商品的风险。

关于“柠檬市场”现象的分析也同样可以适用于食品产业和食品安全问题,由于食品生产者对于生产阶段所施用的化肥、农药兽药残留、重金属超标等有关食品质量安全方面所碛械男畔⒈认费者更多,在食品安全领域就形成了所谓的“柠檬市场”现象。于是往往就出现了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高品质、安全性高的绿色、有机农产品,由于较高的销售价格很难被普通的消费者认可并接受;另一种情况是化肥、农药兽药残留、重金属含量超标的农产品,由于生产成本较低,可以以较低的销售价格进入农产品市场。由于消费者在购买食物的时候通常是无法发现其安全损害,市场交易受到了信息不对称和逆向选择问题困扰,“看不见的手”这时就不一定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市场失灵的现象从而就出现了。当出现由于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市场失灵问题时,如果卖方能够提供有效的产品标准保证,或者找出维持产品良好声誉的其他办法来,就能够消除这种市场失灵。假如市场行为不能解决这种市场失灵,公共政策处理市场失灵的方法就是建立和设置强制性标准(Unnevehr,2003)[6]。这时就需要实行政府治理,由政府部门来制定相应的产品标准、实行严格的检验监督体系、颁布食品安全方面的各种法律、推广可追溯体系等手段。王秀清等(2002)[7]提出,应从食品供应链的整体出发成立一个涉及农业和食品部门的全国统一机构,最终促进食品质量信号的有效传递,确保食品安全。

2.3 第三方治理

中国改革开放近40年来,各类非政府组织(NGO)迅速发展,已经成为政府和企业之外的第三方部门,在提供公共产品方面(例如教育、健康、环境等),虽然它不同于政府和企业,但是比政府和企业在某种程度上更有效率,这些民间组织虽然有时候也会挂靠或者归属于政府的某一部门,但是可以相对独立和自治,呈现国家组织的公民社会模式。凡是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同时出现的领域,一般从理论上来讲都是需要非政府组织来治理的。私人利益和政府利益都没有得到很好体现的领域,就是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同时出现的领域,一般来说主要包括以下六个方面:环境保护、社区服务、权益保护、慈善救济、扶贫发展和经济中介等。因此,在多中心治理中非政府组织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弥补“公正的遗憾”,克服政府失灵;灵活机动,便于沟通;同时在提供公共物品中非政府组织还具有效率方面的优势。

处理食品安全问题时,在出现政府缺位的场合往往也会出现市场失灵的情况,比较典型的就是“契约失灵”现象,食品安全问题的解决已经不能仅仅依靠单一的政府职能或市场职能了,非政府治理正在成为一项越来越重要的治理手段。王东辉、卢振辉(2008)[8]研究发现,仅仅依靠政府来保证食品质量安全是不够的,通过第三方机构实施认证活动,加强食品生产、加工、经营过程的安全体系,已经成为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手段。面对日益严峻的食品安全问题,在整个农产品供应链中,无论是出现在生产阶段的各种专业技术协会,还是出现在营销阶段的合作营销、共用品牌等非政府性组织,发挥的治理作用都越来越重要。

农产品供应链中间环节行为主体的垂直协作形式所形成的协作式供应链及其实践是农产品安全治理的重要内容,应该鼓励和促进农产品供应链各个中间环节相互之间的垂直协作程度,使之相互影响和约束,达到良性互动,从而能够使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不会因为在供应链的中间各环节的加工流通有所弱化,使之得到比较可靠的保障,因此,农产品供应链中间环节的食品安全治理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4.4 零售终端治理

超市和农贸市场是整个农产品供应链的零售终端,也是消费者选购农产品的主要选择渠道,其对垂直协作形式的选择和质量安全控制行为是农产品供应链质量安全治理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主要的治理手段包括大型零售商创立自有品牌、建立生产基地及其生产安全控制行为,也包括通过采购合同来保障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等。

4.5 消费者治理

消费是整个传统农产品供应链的目的,为消费者提供符合质量安全的农产品也是农产品供应链的追求,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认知行为及其选择,是整个农产品供应链质量安全治理的一个重要的环节。

在农产品供应链中,消费者处于中心的位置,应该通过各种渠道向消费者提供符合安全要求的农产品和信息,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对消费者购买决策的指导,同时提供可靠的超市、专卖店等安全农产品供应渠道,使消费者可以购买到放心的高质农产品,在消费者的心目中,重建对中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信心,扩大安全农产品的消费,是农产品供应链消费治理的应有之义。

4.6 消费后治理

传统的农产品供应链一般到消费购买环节就结束了,对于农产品质量安全治理来说,因为农产品本身的属性,其质量安全都是在消费后才能感知到,从而产生了屡被曝光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因此,有必要把传统的农产品供应链向后扩展到消费后阶段,对农产品的消费后阶段进行必要的治理,才能相对完整地应对食品安全问题。

消费后治理的主要途径包括:一是对消费感知信息的搜集,对可追溯质量安全信息的反馈等;二是对消费后产生的食品安全事件的处理和惩罚。这些阶段需要发挥政府监管部门、司法部门、媒体、消费者协会的作用,使消费者消费放心,并通过对暴露的食品安全问题的曝光和惩处,对农产品供应链的质量安全治理起到必要的倒逼治理作用。

5 结 论

食品安全既是生产出来的,也是监管出来的,同时也离不开相关利益主体和参与者的良性互动。食品的安全质量状况与其所在的供应链密不可分,受到农产品供应链各个环节及其相关利益主体行为的影响。本文在分析阐述食品安全经济学属性的基础上,介绍了食品安全治理的一般途径和框架,并以扩展的农产品供应链涉及的相关行为主体作为依托,构建了包括产前治理、生产者治理、供应商的中间环节治理、零售终端治理、消费者治理和消费后治理等六个主要组成部分的食品安全治理的理论框架。

参考文献:

[1]蒋侃.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分析及其优化[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6(1):57-58.

[2]Van Tilburg,A.Moll H.A.,J..Agricultural Markets Beyond Liberalization[M].Boston: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1998.

[3]威廉姆森.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论企业签约与市场签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4]汪普庆,周德翼,吕志轩.农产品供应链的组织模式与食品安全[J].农业经济问题,2009(3):22-26.

[5]Robert S.Pindyck,Daniel L.Rubinfeld.微观经济学[M].4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6]Unnevehr,L.Food Safety: Setting and Enforcing Standards[J].Choices,2003,1st.Quarter:9-13.

[7]王秀清,O云峰.我国食品市场上的质量信号问题[J].中国农村经济,2002(5):27-32.

食品市场论文篇3

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产生原因可以概括为两方面:

一、外部性、信息不对称导致市场失灵。我国食品生产经营者生产、销售伪劣产品,是企业谋利动机恶性膨胀的结果。生产企业被视为封闭系统、利润最大化被视为惟一目标,企业考虑的是自己的利益,而不是他人的或社会的利益;企业考虑以最小的成本或代价获取最大的生产或利益。贪得无厌的谋利动机及其行为,严重制约了企业的自律水平的提高。资本的逐利本性需要严酷的他律限制,否则它就会置社会伦理道德于不顾。我国市场化的程度尚有待完善,其发展初期易于滋生企业不道德行为。部分企业采用不正当行为获得政府稀缺资源,权力进入市场,使得市场竞争规则和优胜劣汰的法则被打破,如“地方保护主义”成为企业不道德的保护伞。

二、管理和制度不到位,导致政府失灵。政府在这个过程中试图弥补市场失灵,产生缺陷,其他非市场缺陷的政府失灵,政府活动。因为政府的行政太大,绩效评估机制落后等原因,政府公务员可能发生支配下的理性的“经济人”行为,导致行政权力的异化,如权力寻租现象,使公共产品的供给对初始目标。单一的政府食品安全监管模式,选择性缺乏供应的公共产品和公共行政在缺乏竞争的情况下,导致了行政效率低下、管理成本,从而增加;政府如果既是供应商的食品安全监管,同时监管机构监督下,成本和收益因素,缺乏食品监管权力的创新,导致失去平衡制度供给与制度需求,导致食品安全法律制度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政府食品安全监管技术和专业限制,监管与信息关于这个主题的研究与开发、技术优势,所以政府要调节自身有效的监管,必须在相关的专业技术、设备投入巨大的人力和财力资源来弥补劣势的信息,直接增加政府食品安全监管难度。上述所有因素将导致政府失灵状态。政府失灵,表明政府不能代替市场,食品安全问题,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也不一定能做得很好,甚至适得其反。

面对层出不穷的食品安全危机,如何应对日益严峻的食品安全形势和克服上述两种监管失败

公共治理理论为第三方监管力量参与治理提供了理论依据。公共治理是指“政府组织或非政府组织和私人组织或个人等各方主体对社会公共事务的协调管理,以实现共同目标的预定过程和方法。“公共治理理论强调的多元化治理,治理责任分化的互动、公众主体的伙伴关系与合作网络运行机制的公共管理,公共管理和非强制性工具民事法律。“行业协会是一种主要的单位和个人在同一行业的会员自发成立,随着行业的身份、非营利、非政府的社会组织。行业协会是这样一个组织,它具有自发性、行业、会员、非营利、非政府。它的“自发性”强调行业协会的设立、运作和发展基于民意调查,成员自发的,有意识的,自愿的,应该是民主的形成;“行业性”表明行业协会以市场经济中客观存在的业种、品种、工种等行业差异作为组织标识,将形成不同类型的行业对会,“会员性”,行业协会不是实质性的组织,而是会员为主体;“非营利性”不能以营利为目的的商业行为,其“非政府性”指出行业协会既不是政府及其附属物,也不能使用政府行政式管理和运行机制。

行业自律是指行业自我规范、自我协调的行为机制,同时也是维护市场秩序、保持公平竞争、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维护行业利益的重要措施。行业自律包括:行业内对国家法律,法规政策的遵守和贯彻和行业内的行规行约制约自己的行为。这两方面都包含对行业内成员的监督和保护的机能。

当前社会食品安全问题的纷繁复杂,建议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落实食品行业协会参与食品安全监管工作。

一、重新构建我国的食品安全监管新理念。面对转型中国食品安全问题的复杂现状,仅靠政府单一监管,难以实现食品安全治理的全部职能,无法在实现食品安全治理的目标。行政监管、法律干预和行业自律,共同构建规范食品市场秩序,成为确保食品安全治理目标的制度基础。

二、食品行业协会,操作和管理必须纳入法律体系。在总结立法实践的基础上,食品行业协会应当制定《行业协会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在《行业协会法》的基本原则和法律框架下,通过一套完善的法律法规和食品行业协会的性质、设立条件、程序、目的、原理、结构和基本功能,会员的权利和义务,明确规定的治理结构和运行机制等进一步加强食品行业协会的企业治理和委托独立的法律地位,对于效率的独立、自主提供了强大的法律支持。还应指出合理定义法框架内的政府行政监管和食品工业协会自律监管职能边界。为政府职能部门在食品安全管理和食品行业协会的合作治理奠定法律依据。

三、完善治理结构,加强独立建设他们自己的能力。发展增长的原始动机来自食品行业协会会员企业在追求自身利益。共同利益的行业协会会员企业的生活都是食品行业协会的生存和发展。只有真正的食品工业协会代表了行业的整体利益,维护和实现共同利益的成员,和作为一个利益共同体,才能负担起公共职能的行业管理和行业自律。这是食品行业协会的自律功能有效发挥社会合法性基础。

第四,提高食品工业协会行业代表。国内食品行业协会仍然相对人数较少,低比例在国内行业协会,行业在狭窄的报道,缺乏代表性,相对制约了行业自律的效率。因此,相关立法应进一步放宽限制,给予行业协会更大的自我发展空间。积极培育和支持市场内生和自发成立餐饮行业协会和企业,并对既有食品行业协会进行存量优化。应该合并重组通过公平竞争,和对一些用词不当,代表性不强、行业的可信度不高,不能真正代表并维护会员利益且长期不开展业务活动的行业协会给予关停等措施。

食品行业协会参与自律监管的工作任重道远,不能一蹴而就。食品行业协会等行业自律组织参与食品安全监管,构建自律和他律并行的多元化监管体系,是国际食品安全治理的基本经验的总结,是也是我国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发展方向。(作者单位: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 刘文萃食品行业协会自律监管的功能分析与推进策略研究[期刊论文]湖北社会科学 2012 第一期

[2] 杨慧论我国行业协会的社会功能——以公共治理理论为研究工[学位论文]华中师范大学 2004

食品市场论文篇4

[论文摘要]目前,超市经营者通过制定较低的食品价格来争夺客流客源已成为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本文运用二元选择模型对北京市朝阳区物美大卖场和华堂商场超市的消费者食品购买行为进行了实证分析,验证超市食品价格对消费者食品购买行为的影响程度,找出影响消费者选择超市购买食品的主要因素,为规范超市之间的竞争行为提供依据。

一、 选题意义

上世纪9O年代以来.中国政府推动了以超级市场《以下简称超市》为现代商业形态的流通革命。十几年的时间.已将传统的零售业逐步改造威现代流通业中一支先导的流通力量。目前,中国的零售业呈现出多种业态并存的局面。其中超市在发展速度和发展规模上远远超过了零售业中的其他业态.与此同时.超市经营者之间的竞争也曰趋激烈。超市通过制定低廉的食品价格来刺激消费者需求 扩大客流量的现象非常普遍。

本文以北京市朝阳区亚运村物美大卖场和华堂商场超市之间的竞争为例,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随机访问了经常来这两家超市购买食品的300名消费者 分析了影响消费者选择超市购买食品的主要因素.验证超市食品价格对消费者食品购买行为的影响程度.为超市之间的竞争行为提供理性依据。

二、理论依据和数据来源

本文研究采用二元选择模型进行分析。即假设每一个消费者都面临二者挑一的选择.并且其选择受到若干因素的影响。选择去物美大卖场购买食品用 1表示 选择去华堂商场超市购买食品用 0表示。如果对这种选择运用线性概率模型进行研究模型的回归形式为:

其中.X 表示第i个消费者选择超市购买食品考虑的影响因素 如超市食品种类等,为相互独立且均值为零的随机变量。

由于线性概率模型违反了古典模型同方差的假定.因而对模型做的统计检验和推断也失效。因此.常采用概率函数来模拟事件发生的概率。本文研究采用标准逻辑随机变量的累积分布函数.即Logit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它的具体形式为:

对于给定Xj,P 是消费者选择某一超市购买食品的概率。化简

回归方程中的因变量是选择超市购买食品的概率比的对数。Logi模型把在 (0,1)上预测概率的问题转化为在实数轴上预测一个事件发生的概率比的问题。

根据上述理论框架和假设.建立以下超市消费者食品购买行为模型并加以验证:

消费者选择去物美大卖场购买食品=f(超市食品种类、超市食品价格.超市食品质量、超市食品安全、购物环境、服务态度、结帐等候、营业时间、超市位置、会员资格、其他商品种类、其他商品质量其他商品价格)

式中的自变量是消费者选择超市购买食品时考虑因素的虚拟变量认为该因素对 自己选择超市有影响取值 为1.没有影响取值为O调查时间是2005年10月4日.调查地点是北京市朝阳区亚运村物美大卖场和华堂商场超市门前。共发放调查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 295份。

三.实证分析结果

超市消费者食品购买行为模型Logit选择模型回归结果

从模型结果来看.方程拟合效果较好,且与实际情况接近一致对回归结果分析如下:

1超市食品特征的影响

超市食品种类的系数为负值.而且达到显著水平.表明超市食品种类是影响消费者选择超市购买食品的重要因素。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消费者认为超市食品种类对选择超市有影响,那么他选择去华堂商场超市购买食品的概率增加。超市食品价格的系数为正值,而且显著,表明超市食品价格是影响消费者选择超市购买食品的重要因素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消费者认为超市食品价格对选择超市有影响.那么他选择去物美大卖场购买食品的概率增加。超市食品质量的系数为负值,但不显著,这表明认为超市食品质量对选择超市有影响的消费者,他选择去华堂商场超市购买食品的概率增加.但食品质量不是影响消费者选择超市购买食品的主要因素。超市食品安全的系数为正值.但不显著.这表明认为超市食品安全对选择超市有影响的消费者他选择去物美大卖场购买食品的概率增加,但超市食品安全不是影响消费者选择超市购买食品的主要因素。

2超市软硬件的影响

超市购物环境的系数为负值.但不显著.这表明认为超市购物环境对选择超市有影响的消费者.他选择去华堂商场超市购买食品的概率增加 .但超市购物环境不是影响消费者选择超市购买食品的主要因素。超市服务态度的系数为负值.但不显著.这表明认为超市服务态度对选择超市有影响的消费者.他选择去华堂商场超市购买食品的概率增加.但超市服务态度不是影响消费者选择超市购买食品的主要因素。超市结帐等候的系数为正值.而且达到显著水平.这表明超市结帐等候是影响消费者选择超市购买食品的重要因素。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消费者认为超市结帐等候对选择超市有影响.那么他选择去物美大卖场购买食品的概率增加。超市营业时间的系数为负值,而且达到显著水平.这表明超市营业时间是影响消费者选择超市购买食品的重要因素。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消费者认为超市营业时间对选择超市有影响.那么他选择去华堂商场超市购买食品的概率增加。

3超市位置的影响

超市位置的系数为正值,但不显著.这表明认为超市位置对选择超市有影响的消费者.他选择去物美大卖场购买食品的概率增加.但超市位置不是影响消费者选择超市购买食品的主要因素。

4超市消费者会员资格 的影响

超市会员资格的系数为正值.而且达到显著水平 .这表明会员资格是影响消费者选择超市购买食品的重要因素。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消费者认为会员资格对选择超市有影响.那么他选择去物美大卖场购买食品的概率增加。

5超市其他商品特征的影响

超市其他商品种类的系数为负值.但不显著.这表明认为超市其他商品种类对选择超市购买食品有影响的消费者他去华堂商场超市购买食品的概率增加.但超市其他商品种类不是影响消费者选择超市购买食品的主要因素。超市其他商品质量的系数为正值 .但不显著这表明认为超市其他商品质量对选择超市有影响的消费者.他去物美大卖场购买食品的概率增加,但超市其他商品质量不是影响消费者选择超市购买食品的主要因素。超市其他商品价格的系数为正值.但不显著,这表明认为超市其他商品价格对选择超市有影响的消费者.他去物美大卖场购买食品的概率增加.但超市其他商品价格不是影响消费者选择超市购买食品的主要因素。

四、小结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目前,影响消费者选择超市购买食品的主要因素有超市食品种类、超市食品价格、超市结帐等候时间、超市营业时间、超市消费者会员资格等。也就是说.在消费者看来.一个超市企业.如果食品种类全,食品价格低.结帐等候时间短.营业时间方便.消费者会员制合理,则消费者选择该超市购买食品的概率相对较大。另外,站在消费者的角度进行评价,上述定量分析得出.物美

大卖场在超市食品价格、超市食品安全、超市结帐等候、超市位置、消费者会员资格、超市其他商品质量、超市其他商品价格等方面具有相对优势.而华堂商场超市则在超市食品种类、超市食品质量、超市购物环境、服务态度、营业时间、其他商品种类等方面相对较好。这与调查时消费者对两个超市的定性主观评价接近一致。

目前在中国,超市之间竞争的重要手段依靠的是价格战,特别是食品价格战。价格可以使得超市实现理想中的客流客源和市场比率.也可以有效地增强自身竞争优势.的确可以起到实实在在、看得见摸得着的短期效果。然而.这种效果毕竟只是一种跟前利益。因此对于超市经营者而言.应该从价格制胜的竞争观念向集价格、文化、服务等多种因素于一体的复合型竞争理念过渡,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其战略性发展。

参考文献

[1]胡定寰 俞海峰:T.Eeardon:《中国超市生鲜农副产品经营与消费者购买行为》,《中国农村经济》2005年 第8期

[2]肖怡:《外资超市巨头的价格竞争策略》,《中国商贸》2001年第 1 7期

食品市场论文篇5

【关键词】食品安全 市场秩序 外部性 信息不对称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关系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居民的消费理念已经从吃饱转到吃好上,食品安全意识逐渐提高。农业部新闻办公室日前了2007年第四次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信息。全国37座城市蔬菜农药残留监测合格率为4.7%;36座城市猪肝和猪尿样品中瘦肉精污染监测合格率为1.6%;22座城市水产品中氯霉素污染监测合格率为0.2%;22座城市水产品中孔雀石绿污染监测合格率为4.3%。据中国消费者协会多次安全调查显示,食品安全一直高居榜首,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中国民生最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1、国外研究现状

西方国家对食品安全问题的经济学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王志刚,2003),80年代的研究主要在管理模式上,强调经济效益及成本分析是提高食品安全及质量需求的主要方法。1986年Katherine Clancy在相关著作中主要关注消费者对公共政策的反应。1987年美国康耐提卡大学成立了一个地区研究项目,有组织地对食品质量安全问题进行研究,提出消费者个人特征影响其接纳信息和应用风险信息的能力。Caswell从1988年开始在康耐提卡大学从经济学角度就食品质量安全以及营养问题进行了大量的先驱性研究。1989年Tanya Roberts和Van Ravensway观察到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的流程原因,认识到政府规制对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要影响。1998年Riston和Li Weimai从保持可接受程度的食品安全的金融含义的角度出发,提出安全和成本存在着此消彼长的关系,认为人们期望食品安全的程度应该有一个安全的最优水平,但由于风险知识不对称、食品安全是公共品、食品安全的社会成本以及客观科学根据和消费者观念的不一致等原因,几乎很少市场经济的方法可以提供这种最优水平。

美国学者Jone Antle在1995年运用经济学分析工具和框架对食品安全和食品安全规制进行了深入研究;1998年对食品生产部门进行高效率食品安全规制分析;1998年分析了政府和厂商采用HACCP规制措施对于提高肉类产业质量成本的影响,分析了食品产业的产业组织和生产结构对于食品安全的影响;1999年对食品安全规制在工厂层面上的成本和收益进行了深入分析;2000年对政府在肉类产业实施食品安全规制的成本进行了研究;2001年对食品安全进行了全面的经济学分析。

目前,发达国家在食品安全经济学领域的研究已经深入各个领域,包括具体行业涉及食品安全问题的厂商行为、消费者行为、政府行为和独立机构行为以及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与食品安全标准和认证的关系等。

2、我国研究现状

在我国,2004年由周应恒和霍丽玥最早使用“食品安全经济学”的概念。目前我国经济学界对食品安全的研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李怀(2005)、程言清和黄祖辉(2003)、刘小和(2003)、乔光华和辛盛鹏(2002)分别研究了发达国家的食品安全监管模式、招回制度、食品安全标准、HACCP体系等,并对我国食品安全管理体制提出了相关建议。张云华、孔祥智和罗丹(2004)应用交易成本经济学理论,从交易成本、风险和不确定性及消费者需求与企业质量声誉的角度,建立了一个简化的两阶段食品质量安全契约模型,为安全食品供给的食品产业纵向契约协作提供了一个理论分析框架。郑风田(2003)认为我国应该由粮食安全战略向食品安全战略转向。李标(2004)从“反公地悲剧”出发主张减少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赵农和刘小鲁(2005)从政府进入管制方面实证研究了市场进入管制对于厂商最优质量水平和市场质量水平的影响。岳中刚(2005)从消费者、厂商、政府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原因入手分析了食品安全监管制度安排的变化。程启智和李光德(2004)从制度变迁的角度研究了我国食品安全监管制度的历史变迁问题。贾利(2002)从我国食品安全形式逐渐恶化出发认为食品安全问题的原因在于市场使用和政府失灵同时存在。林镝等(2003)提出了加强食品产业链的安全管理的思想。

从上述研究可以看出,我国学者主要从对发达国家经验的学习和借鉴、厂商行为的研究及政府规制与监管三方面来研究食品安全问题。但是从这些研究中我们依然无法对食品安全问题提出较为系统的理解及解决框架。本文希望能从食品供应链的源头——农产品市场的秩序建设角度出发对食品安全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二、农产品市场秩序的经济学分析

社会秩序是“一个群体的所有成员的行动结构”,即参与其间的个人遵循一般性规则并进行个人调试而展现出来的作为一种结果的状态。因此,市场秩序作为社会秩序的一种,可定义为在市场配置资源的过程中,市场秩序的构成要素按照特定繁荣市场交易规则安排行为所形成的一种秩序状态。在有秩序的市场经济活动中,个人对他人的行为就具有稳定的预见性,秩序鼓励着信赖和信任并减少合作成本。秩序是市场高速运转的前提,完善的市场秩序能够防止不利于改进社会或个人健康、安全的行为出现。

农产品市场是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经济学研究都将农产品市场作为最接近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但是农产品的质量信息在买者和卖者之间是不对称的,农产品质量也不尽相同,所以农产品市场也并不符合完全竞争市场的假设。完善的农产品市场秩序能够调整由于外部性和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市场失灵,保护农产品市场的公平交易,实现农产品市场给全社会带来的最大化福利,从源头上保证食品安全。

1、食品安全的外部性分析

外部性是指从事一项经济活动的私人成本(私人收益)与社会成本(社会收益)不一致的现象。依据成本和收益不能内生化的方向不同,外部性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消极的负外部性,另一种是积极的正外部性。食品安全问题上存在的外部性问题也分为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两个方面:市场上生产安全食品的厂家对生产劣质食品的厂家产生的正外部性;生产劣质食品的厂家对生产安全食品的厂家产生的负外部性。

(1)正外部性的具体表现。安全食品的厂家生产了安全的合乎市场标准的高质量的食品,给消费者带来安全食品的同时也带来了食品消费的满足感和安全感,这种行为提高了整个市场的社会效应,就此产生了正外部性。与此同时,安全食品在消费者心中留下了正面印象,当消费者不能准确地分辨优质产品和伪劣产品时,就可能凭借安全食品厂商留给他们的印象去购买食品,其实买到的是劣质食品。结果生产安全食品的厂家对生产劣质食品的厂家也产生了正外部性,无形中助长了劣质食品在市场的流通,同时因为劣质食品的成本较安全食品要低,在价格上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占据了安全食品的一定市场份额,从而使生产安全食品厂家的利益受到损害。

(2)负外部性的具体表现。消费者购买到的劣质食品不只损害其身体,在其心理上也造成了购买阴影,而且同样的感觉在消费者间的传递容易产生一种避免购买此类商品的症候群现象,同时对市场上所有此类商品产生怀疑,使生产安全食品的厂家的利益受到损害。

由以上分析可见,由于市场中出现的外部性现象,使得生产安全食品的厂商的利益受到损害,市场份额和收益都下降;而那些生产劣质食品的厂商也因为外部性现象的存在获得了上升的市场份额,市场趋向有利于后者。这必然形成市场导向,引导市场的资源配置向劣质食品转移,安全食品在竞争中逐渐减少,于是出现劣质食品充斥市场、排斥安全食品的困境,导致市场失灵,最终破坏市场秩序。

2、食品安全的信息不对称分析

信息不对称理论是指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各类人员对有关信息的了解是有差异的,掌握信息充分则处于比较有利的地位,而掌握信息贫乏则处于比较不利的地位。从传统的农产品市场到现代金融市场等各个领域都存在着信息不对称问题,只要有市场交易,就有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在食品交易市场,正是因为信息不对称才会导致不安全食品问题的出现。

(1)信息充分的市场。假如食品交易市场是个信息充分的市场,那么食品的安全品质就很容易被获得,就像简单问题的表象一样容易被人们所识别。消费者对于安全食品的消费就将符合主流经济学中消费者行为理论,他们既按照偏好在收入及价格约束下购买所需数量的安全食品,同时厂商也将根据时常需求和成本分析向市场提供安全的食品。

(2)信息不对称的市场。在实际生活中,食品市场是个信息不对称的市场,消费者对于某些不安全的食品,无论是在购买前还是在消费食品后都无法及时准确地识别其对健康的影响。生产者跟消费者对于商品信息的掌握量是不同的,卖方比买方拥有更多的信息,从而使消费者在自我保护方面处于弱势,而一些生产者就可以利用这种信息不对称实施机会主义,欺骗消费者,从而导致市场失灵,使不安全食品充斥市场。

(3)信息不确定的市场。某种程度上,食品市场不仅是信息不对称的市场同时也是信息不确定的市场,有些在市场上流通的食品,生产者并没有比消费者掌握更多的食品安全信息。如因为农药残留导致的不安全食品,生产者也不一定知道在其商品中残留农药的多少及其是否对消费者的身体健康造成威胁;又如“苏丹红事件”中,初期生产商也并不比消费者知道的多。因此,尽管生产商在生产流通流域比消费者掌握的信息多,但是对于食品的安全信息他们有时同样面临着不完全确定的问题。即使生产商完全掌握了这些安全信息,也不能保证该信息能够完全准确的传递到消费者那里,而且其传递的成本也是高昂的。

三、解决食品安全的对策

要解决食品安全的问题首先应抓住食品供应链的源头——农产品市场,通过建立完善的农产品市场秩序来达到解决市场失灵、保证食品安全的目的。

1、维护农产品市场秩序

农产品市场秩序的维护需要依靠农产品市场的内部市场规则,主要依靠农产品市场的相关制度安排,这些制度能界定和保护产权、降低交易费用、保护农产品市场公平的市场交易,建立农产品市场的竞争秩序、建立有序竞争的农产品市场。要做到规范安全的市场秩序,就必须做到优价优质。创立并维护安全农产品的市场声誉,政府有重点的对安全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指标进行抽检,通过严格的奖惩措施,加大生产者的违规成本,提高消费者对安全农产品的信任度。整合现有安全农产品管理部门的各项职能,合理分工,使消费者更容易辨识安全农产品相关信息,同类部级安全农产品的认证职能应尽早合并,并统一相应安全农产品标识。通过用消费者能简单读懂的信息来提高农产品市场的信息对称,建立信息公开的相关制度安排。

2、完善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

食品本身的特性决定了食品在流通消费领域的安全性极易受到影响,因此,只有严格控制流通环节食物的安全性才能确保整个食品链的安全。对于农产品市场的物流体系的建设,要重视以农产品物流为主导的农产品生产性物流,即产前、产中、产后物流,为农产品提供多层次、多功能的社会化、一体化服务,形成较长、较粗的农产品供应链系统。其建设可以从政府及农产品物流企业两个角度出发。从政府角度来讲,要加强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产品储运工具和设备的开发生产等;大力培育与壮大农产品物流主体,鼓励发展第三方物流企业;加快物流的标准化建设,把农业生产的全过程纳入规范化、标准化轨道。从农产品物流企业的角度来讲,要改进和提高农产品物流技术,改进包装技术,加强在路途中的冷冻保鲜技术以及农产品物流增值技术的研究;加强农产品信息化建设,实施供应链管理;优化整合农产品物流系统;进行农产品物流品牌化经营;实行农业产业大生产大流通;加快农产品流通标准化进程;开辟电子商务下的农产品物流新模式;借助第三方物流模式,延伸农业化产业化链条。

3、健全农产品市场信息化

农产品质量信息分布不对称是导致食品安全问题的直接原因,因而需要有效地制造和传播有利于消费者分辨的正确的市场信息,只有消除了因信息不对称导致的市场失灵才能从源头上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生产安全食品的厂家想尽办法使之与其他生产不安全食品的厂家区分开来,消费者依据此种信息来确定其是否愿意购买,从而达到优质优价,使生产不安全食品的厂商与生产安全食品的厂商不能形成博弈,减少逆向选择行为,改变安全食品在市场中不利的局面。在信息不对称的农产品非价格竞争上,市场准入制是政府实施主体的制度设计。对农产品实施市场准入制度,约束农业生产者的质量行为,并为消费者提供依据。实行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是一种政府行为,是一项行政许可制度,其通过政府向消费者传达正确的信息,以降低信息不对称的程度。实行农产品市场准入机制,主要是严把市场入口的产品质量关,使符合一定质量标准的产品可以进入市场,不合格的拒之门外。重视农产品的全程监管,加强标准检测认证等支撑体系建设,积极推广农产品认证标签制度,严惩违规行为。

4、加强对农产品市场的政策监管

市场失灵情况下存在的问题是自由市场机制自身不能完全解决的,所以政府有必要采取行动进行调整,更正自由市场机制下产生的不利影响。不安全食品流入市场的部分原因是由于薄弱的政府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制。对于由于信息不对称导致的市场失灵,除了依靠规范的市场秩序,更主要要由政府制定相应的政策进行监管来弥补市场失灵的缺陷。

要实行市场准入制度,完善法律法规以及执法体系,加大惩罚力度。在完善法律法规的过程中,要实行责任追踪制度,如果消费者在购买和消费其产品的过程中对其健康造成损害,要追究生产者和提供者的责任,赔偿消费者的损失。由此来增加生产和销售不安全食品的机会成本,使其从事这种行为的预期收益小于预期成本,从而遏止这种行为的发生,同时也可以提高消费者对市场质量水平的消息掌握程度。

参考文献

[1] 冯立果:食品安全问题:市场分析与规制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5年硕士学位论文.

[2] 王兆峰、张海燕:民族地区农产品市场创新建设与民族贸易发展研究[M].中南大学出版社,2007.

[3] 刘宁:我国食品安全社会规制的经济学分析[J].工业技术经济,2006(3).

[4] 周应恒、霍丽玥:食品安全经济学导入极其研究动态[J].现代经济探讨,2004(8).

[5] 蒲应龚:兼顾食品安全和农民增收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J].中国农学通报,2007(4).

[6] 李苏、韩科峰:农产品市场中的“柠檬”现象[J].市场论坛,2006(2).

[7] 李勇、任国元、杨万江:安全农产品市场信息不对称及政府干预[J].农业经济问题,2004(3).

[8] 黄德义:食品安全管理模式探析[J].中国西部科技,2005(12).

食品市场论文篇6

关键词:协同管理;中心城市;粮食安全;流通体系

一、引言

粮食安全问题是重大的民生问题。但目前世界上仍有5亿人口(占世界人口的8%以上)受到饥饿威胁,36个国家面临严重粮食短缺,每年几百万人死于饥荒。尤其对于我国而言,作为发展中的农业大国,耕地仅占世界10%,而人口却占世界的22%,十几亿人的粮食安全始终是值得关注的头等大事。

粮食安全问题在中心城市具有更进一步的意义。中心城市通常是指全国或区域意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同时这些城市又多分布于粮食主销区,其粮食消费来源不以当地粮食生产供应为主,而是依靠市场调节,属于比较典型的粮食流通主导型城市。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构筑起顺畅而有序的粮食流通格局,提高流通能力,确保城市粮食供给,为城市粮食安全提供保障成为中心城市面临的重要问题。

随着粮食购销市场化的不断深入,传统的粮食流通格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特别是自从2003年以来,我国的人均gdp首次突破1000美元,这标志着我同的消费结构已经由温饱型进入发展型、享受型,粮食消费的多样化、优质化的趋势进一步加强。由此,中心城市的粮食流通体系也呈现新的特点,一是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使粮食消费成刚性上升态势。二是粮食消费呈现多样化、专业化和层次化,人们对粮油产品种类和深加工程度提出更高的要求。三是百姓的健康消费和自我保护意识增强,对粮油产品的安全性越来越重视。四是随着城市生活节奏加快,城市居民对粮食供应的要求已经不仅局限于安全和平稳,而且要求中心城市粮食零售业经营模式能减少和逐步替代家庭厨房劳动。这些变化和特点对中心城市粮食流通体系建立和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

就目前的研究成果来看,国外农产品流通体系通常具有产地批发市场与零售商直接交易,形成固定的生产、加工、批发、零售体系,依靠中介组织连接分散农户等特点;国内虽然有学者对都市农产品流通论述,但中心城市粮食流通体系的研究却少有触及。本文利用协同管理理论,针对我国中心城市粮食流通体系的特点和弱点,探讨了中心城市粮食流通模式,以及如何开展我国中心城市粮食流通体系的协同管理。

二、我国中心城市粮食流通模式

中心城市的粮食流通模式(见图1)应当随着经济的发展、粮食供销体制改革的深入以及消费需求的改变不断完善和创新。中心城市的粮食流通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基础上,以方便群众生活、保证人民的生活质量为原则,不断提高粮油制品的安全性,丰富其种类和供应渠道;通过粮食深加工和供应链的延伸来分担家庭厨房劳动,从而完善中心城市的粮食供应保障体系。

流通主体共17个,分别为:(1)种子公司;(2)化肥、农药等生产企业;(3)信息、技术中介公司;(4)合同农户;(5)种植公司;(6)主产区;(7)国有粮食储备库;(8)国有控股企业;(9)民营控股或独资企业;(10)外资控股或独资企业;(11)粮食加工企业;(12)超市;(13)粮油专营店;(14)单位食堂;(15)餐饮业;(16)终端消费者;(17)工业用粮企业。

流通市场共5类,图1中用a、b、c、d、e 5个虚线框表示,分别为粮食初级批发市场、集贸市场、期货市场、粮食高级批发市场、粮食零售市场。其中,粮食高级批发市场以现代物流为特征,是粮食集运和发放的流通核心。用虚线表明:首先,市场主体不确定,是一个动态集合;其次,不是每个市场都是必须的流通程序。这些流通市场既是商品的聚集地,又是分散地。整个流通过程的实现,既可经过也可不经过某个流通市场,既可经过其中一个也可经过全部流通市场。

粮食流通渠道从1至17共17条,不仅表现为从生产领域向流通领域的转移,更表现为由16、17终端渠道向生产领域的拉动。

三、我国中心城市粮食流通系统的协同管理

(一)基本原理

协同学源于希腊文,起初只限于研究非平衡开放系统在实践和空间方面的有序,而后哈肯吸收多种相关理论总结出:一切开放的自然或社会系统,都可以在一定的条件下呈现出非平衡的有序结构,都可以应用协同学理论。现在协同学理论已经被运用于研究社会范畴的复杂系统,而中心城市的粮食流通体系正是社会范畴的开放的复杂系统,它拥有着结构和秩序,协同理论可以作为探索粮食流通体系复杂系统结构和秩序的有效手段。

首先,中心城市粮食流通体系具有自组织协同。整个流通体系按“自组织”的方式形成,在现有结构下按照一定规则运行,整体运作表现为“有序”。流通体系在组织结构上是一种“虚拟”的形式,农户、中转机构、粮食加工企业、配送公司、零售商等,在“双赢”因素驱使下,会自发地加入到围绕着核心企业所形成的链条上,构成一个较大范围的“虚拟企业”。粮食流通体系一经形成,就具有了拥有自身本质规律的结构,即是一种自组织化了的结构。这种自组织属于社会范围内的一种自发现象,当内外环境变化时,无需外力干扰,系统会通过自我协同以适应环境变化,进而达到有序状态。这就是中心城市粮食流通体系的自组织协同。

其次,中心城市粮食流通体系具有被组织性。尽管从整体层而看,中心城市的粮食流通体系具有自组织性,系统会主动进行动态调节,使得整个体系朝着新环境的要求方向发展。但是节点上的企业存在着对利益的不同追求、对风险管理认识的偏差、管理能力的差异等,这些都可能导致流通体系内不协调因素产生。因此,从粮食流通体系的局部层面来看,节点上的企业以及流通环境需要以规则来约束和控制,这就是粮食流通体系被组织的一面。约束和控制是被组织方式,也是流通体系走向有序或高级有序的有效手段。中心城市粮食流通体系协同管理的层次和具体内容如图2所示。

中心城市粮食流通体系是一个复杂的、纵横延伸的网络系统,它既存在各环节企业间的竞争,更强调流通体系内各环节的协同运作,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各环节的“无缝对接”和整个中心城市的粮食流通体系协调运转。

(二)序参量的定性求解

协同学把系统的有序或高级有序的方式称为“自组织”,把影响系统有序的关键因素称为序参量,非关键因素称为控制参量。序参量支配着各子系统的行为,又为各子系统所支持,它们之间的协同竞争

通过各子系统的相互作用表现出来,从而影响和决定系统自组织的程度和方向,进而决定系统的有序程度。

中心城市的粮食流通体系作为一个自组织系统,会受到来自系统内外部的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些因素会越来越明显地主宰着整个体系演变的方向,这就是序参量。粮食流通体系具有对序参量“适应”和“选择”的能动性。节点企业会主动调整与合作,使得有利序参量增长和发展,而不良序参量被减弱和同化,从而实现流通体系与环境之间、各环节企业之间的协同。中心城市粮食流通体系协同管理思想就是科学地寻找支配系统发展演变的序参量,促使系统达成新的更高的有序。基于探索图的序参量定性求解如图3所示。

探索图是在征求多方意见的情况下分层次描绘的。经过多次反复地归纳整理,最终得出了意见相对集中的一种中心城市粮食流通体系协调运作影响因素探索图,该图清晰地描绘了影响系统协同运作的多种因素、主要表现和层次关系。在这些影响因素中,经济发展水平、政策法规、信息技术发展和企业竞争属于外部环境因素或宏观序参量,而非本研究的序参量,在这里职能作为控制参量反应在系统自组织过程中。

其中,城市物流瓶颈、节点企业信息共享程度、粮食流通主体成熟度和合作忠诚度是中心城市粮食流通体系的节点企业中普遍存在的、对流通体系协同运作起支配作用的影响因素,即为中心城市粮食流通体系的序参量。

(三)被组织策略的实施

被组织是指通过改变对序参量有导向作用的控制参量,对序参量施加外部压力的一种手段。结合图3分析得到的控制参量,通过这种改变,可以弱化不良序参量的不良性程度,增强良性序参量的良性程度,促使系统产生有效的自组织,达成系统协同运作的理想效果。

1、完善市场体系,正确引导粮食生产和消费。目前我国中心城市粮食市场流通功能不健全、机制不完善,流通能力制约着供求平衡。中心城市粮食流通初步形成了由粮食收储加工点、粮食批发市场、农贸市场、超市及居民区粮店组成的“粮食流通网”,但明显具有初级市场特性。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并且市场运作时间不长,中心城市的粮食市场从空间布局到功能发挥、从体制机制到交易手段仍较落后。因此,必须推进粮食流通全面市场化,实现粮食购销的市场化和市场主体的多元化。实现粮食市场多渠道,形成多元化市场主体广泛参与粮食流通和公平竞争的新机制,让市场真正起到引导生产和消费的作用。

2、转变经营理念,创新粮油制品流通渠道。粮食企业应当认识到,要快速增加农产品的总附加值,必须大力发展流通加工的同时发展专业化生产,初加工和深加工相结合,特别是对一些价格比较低的初级产品进行深加工,协同管理产业链和价值链,提高位于价值链高端的战略性增值环节的发展水平。同时,创新流通渠道,在中心城市实现经营连锁化和配送集中化,这是在城市提高粮食流通能力的最重要的手段之一。

3、依托龙头企业,实现连锁经营规模化和品牌化。首先要积极培育中心城市粮食连锁经营主体,可结合龙头企业、国有粮店改革的具体情况来培育连锁经营主体。其次要依托农业龙头企业上联市场、下联生产基地和农户,有品牌、有市场的良好条件,引导它们通过开设直销店、连锁店等形式,不断壮大连锁网络,将更多的名特优新产品推向市场,打响品牌。再次要积极引导相同业态或经营内容相近企业,通过兼并、联合、合作等方式,带动连锁经营,实现低成本扩张和跨地区发展。

4、完善流通立法,确保粮食依法流通。尽管国家颁布实施了《粮食流通管理条例》,但多数粮食行政管理部门仍政企不分,沿袭部门化的微观管理、直接管理,职能转变滞后。加之执法刚起步,执法体系尚没有完全建立,对粮食流通体系的形成、规范、发展,还缺乏配套的强有力的政策、制度支撑。因此,国家要尽快完善流通配套立法,出台规范各级市场、交易公平的相关法律法规,使粮食流通步入健全的法制轨道。中央和地方应制订和严格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条例》,建立各级粮食质量安全检测检验机构,建立粮食质量安全检测信息公开制和不合格产品就地销毁制度,保证农产品依法流通和安全流通。

(四)瓶颈问题及解决对策

1、信息化建设滞后影响协同运作的效率。市场信息化建设滞后,中心城市粮食生产与消费之间、区域之间的信息不能及时可靠地传递和共享,使粮食流通体系运转的组织程度低。另一方面,由于粮食流通信息不灵敏,反应滞后,会影响决策的有效性。以电子商务为例,调查结果显示粮食行业中36%的业务量都受到电子商务的影响(见表1),这一比例仅次于金融服务业。因此,中心城市粮食主管部门要建立快速、准确、有效的信息传播网络;建立健全信息收集制度,并建立信息中介组织;加强城市各网点信息市场的管理,建立有效的监控问题探索机制;大力培训信息化管理人才。

2、各环节企业间缺乏协同运作的动力。在这个复杂的流通体系中,一方面,流通主体不够成熟、组织化程度低,缺少主动协作的意识;另一方面,由于各节点企业是独立运作主体,不同的经营理念、价值取向及有限理性边界等使得企业之间缺乏协作动力,甚至会出现企业个体行为与整个流通体系的总目标冲突的情况。因此,在运用经济,行政等手段引导企业协作的同时,必须完善中心城市的市场机制,使粮食企业真正受益于整个流通体系的协同运作,只有整体协同为企业带来收益、降低其运营成本时,企业才会有积极性主动参与其中。

3、粮食流通系统布局不合理,影响协同管理能力。粮食流通系统一直以来都没有引起城市建设和规划的重视,缺少长远、全局的合理规划。随着中心城市边界外扩,粮食的生产地点变迁,粮食流通体系布局不合理越来越突出。中心城市的粮食流通体系布局应具有前瞻性。根据城市规划和经济发展的特征,对粮食流通系统进行科学规划和设计,这种规划设计必须体现出对区域经济和粮食产业发展趋势的前瞻性和洞察力;中心城市粮食流通体系的布局还应多方位思考,不能单纯从社会化物流产业角度看待粮食流通问题,应该从区域产业经济、粮食产业链、粮食企业经营活动等角度多方位来观察中心城市粮食流通体系布局的建设问题。

参考文献:

[1]李霞,舒秋华,杨海鹰,现代化都市农产品流通与批发市场建设[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142—144.

[2]赫尔曼,哈肯,协同学[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1:26-49.

[3]兰萍,基于协同管理理论的安全农产品供应链研究[j],农村经济,2008(12):94-96.

[4]邹霞辉,供应链协同管理理论与方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9—16.

[5]高才利,转型期消费性城市粮食流通体系问题研究[j],中国粮食经济,2007(7):14-18.

[6]桂寿平,张霞,农业产业链和u型价值链协调管理探讨[j],改革与战略,2006(10):78-80.

[7]赵晓飞,田野,我国农产品流通渠道模式创新研究[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9(2):16-23.

食品市场论文篇7

二、基本原则 (一)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文明创建工作要牢牢把握工作方 向,紧密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发展战略,重点开展全国文明城市 的争创工作,同时紧密围绕上级主管部门重点工作安排,努力使我局 文明创建工作在服务大局中推进,在服务大局中深化,在服务大局中 提高,促进全局各项工作协调发展。

(二)严格标准,注重实效。按照 XX 年《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 系》逐项落实,创建工作既要立足于传统的创建项目和载体,进一步 巩固既有创建成果和优势,又要与上级部门的新要求相衔接,不断拓 展创建内涵,努力扩大创建领域,争取更优创建成果。创建工作要力 第 1 页 共 12 页 求出真招、见实效,避免图形式、走过场,要通过创建工作的开展, 使各项基础工作更加巩固、长效体制机制更加健全、机关作风效能更 加强化,为民服务水平更加提升。

(三)突出重点,攻坚克难。根据全市文明城市创建统一部署, 我局牵头开展集贸市场提升工程,包括大华农贸市场、开发区农贸市 场、河沥桥东及桥西四家集贸市场的整治工作,其中大华农贸市场是 整治工作重点和难点。要举全局之力开展对集贸市场整治工作,同时 完善有关长效监管工作举措,出台集贸市场划行规市方案,建立集贸 市场专业化整治队伍。

(四)全员参与,共同创建。创建文明单位的落脚点是提高全体 人员的文明素养和整个系统的文明水平,参与文明创建工作人人有 责,要充分调动所有部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创建工作的开 展和实效要与每项具体工作和每位干部职工的实绩挂钩,与日常工作 同布置、同检查、同考核、同评比,并作为干部职工年终考核的重要 依据。

(五)统筹兼顾,整体提升。以创建活动为抓手,加强统筹力 度,以线带面,整体提升,推动系统的组织建设、思想建设、作风建 设、业务建设迈上新台阶,促进系统的党风、政风、行风建设、廉政 勤政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提升新水平。

三、创建目标 按照 XX 年《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和《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 建设工作测评体系》的标准和要求,开展多途径、多形式、全方位的 文明创建活动,通过三年创建,强化机关文明创建,规范市场经营行 为,增强经营户文明意识,形成良好、文明的市场消费环境。

第 2 页 共 12 页 四、工作重点 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以培育优良作风和职业道德、创 建和谐环境和良好秩序、塑造良好形象为主要内容,以群众满意、基 层满意、企业满意、机关满意为基本目标,以显著的工作业绩和优良 的行业作风,坚持文明行政、文明执法、文明管理、文明服务,在全 社会树立起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新形象,推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活动, 确保创建目标任务的实现。

(一)领导班子更加坚强有力。要以提高素质,改进作风和增强 团结为重点,把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坚强领导集体。

领导班子要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重 视文明创建投入,扎实开展创建活动;要团结协作,廉洁勤政,作风 民主,联系群众,关心干部职工,虚心听取群众意见,认真接受党内 和群众监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积极争创“五好”(学习好、团 结好、纪律好、作风好、政绩好)领导班子,提高战斗力和威信;要 带头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建立健全局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重视 提高学习质量效果,成为勤奋学习、善于思考的模范,解放思想、与 时俱进的模范,勇于实践、锐意创新的模范;科学安排创建工作,定 期研究创建进展,编印创建专题工作简报,加大创建工作宣传,总结 创建工作成绩,推动创建工作健康开展。

(二)干部职工更加团结奋进。以建设一支思想好、作风正、素 质高、业务精的干部队伍为目标,深入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 线、基本纲领和重大方针政策的宣传教育,使干部职工树立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紧密结合市场监管工作实际, 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抓好形势政策教育。扎实进取,开拓创 第 3 页 共 12 页 新,全面完成好市委、市政府及上级部门布置的各项工作任务,确保 工作效率、创新能力、服务意识保持较高水平。重视加强培训教育, 推动干部职工知识结构、能力水平与时俱进。开展内容充实、形式多 样、效果明显的创建活动,做好创建内部考核,完善创建奖惩措施, 引导形成积极争先、奋勇向前的创建氛围,提升广大干部队伍整体素 质。

(三)政务环境更加廉洁高效。以打造学习型、创新型、效能型 机关为抓手,切实加强机关作风效能建设,强化为发展服务、为基层 服务、为群众服务的意识。进一步提高政务信息公开和信息服务水 平,促进工作实效和各项制度的规范执行,努力创造行为规范、运转 协调、公开透明、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增强依法行政意识,坚持依 法办事,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强化服务意识,优化服务程序,提高服 务效率,在本部门中坚决杜绝“门难进、人难找、脸难看、话难说、 事难办”的不良现象。建立健全监督机制,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社会 舆论和上级部门的监督,认真答复来信来访和各级人大代表提案、政 协委员建议,力求群众投诉和来访接待处理率和满意率均达到 100%。

(四)机关运作更加和谐顺畅。重视机关内部文明办公环境营 造,形成和谐顺畅的氛围,为文明创建活动提供坚实保障。保持机关 办公环境干净、整洁、有序,适时增设便民服务标识和设施,为单位 职工和群众提供一个安全、卫生、优美、舒适的办公和窗口环境。推 进机关厉行节约

市场监管局文明单位创建自查报告_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年度工作总结---------------本文为网络收集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年度工作总结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 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 如意!一、xxxx 年工作情况 xxxx 年,在省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我局深入学 习贯彻党的 xx 大和 xx 届四中全会精神,坚持以科学 发展观为指导,以“xxxx 食品药品安全应先行”作为实 践科学发展观载体,紧紧围绕省局部署的八项工作任 务,结合 xxxx 实际,采取四个安全(食品药品质量安 全、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安全、系统队伍安全和机关内 部财物安全)保稳定,“一县一品、一科一特”创品牌, “驻乡巡村”创特色,有效作为抓落实,业已取得阶段 性成效。

(一)强化理念,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取得 实效 根据省局的工作要求和 xxxx 市委的统一部署,严 格按照规定动作分阶段进行,做到边学边思、边学边 议、边学边查、边学边改,扎实推进,取得了良好成 效。

1、加强组织领导,精心安排部署。成立了学习实 践科学发展观学习活动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本文为网络收集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本文为网络收集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组织、协调学习实践活动具体工作。局党组多次召开 会议,专题研究学习实践活动,制定下发了我局开展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实施意见和实施方案,有 步骤、有计划地开展学习实践活动。2、强化学习培训,提高思想认识。制定了《深入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学习培训计划表》,确定了学习时 间、内容和目的要求,实行个人自学和集中学习相结 合,采取专题辅导、作读书笔记、写交流心得、出学 习专栏、知识测试和集中观看电教片等形式,认真学 习党的 xx 大精神、《毛泽东邓小平 xx 论科学发展》、 《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xx 等中央领导同志一 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等内容。3、深入调查研究,解决制约发展瓶颈。将学习实 践活动调研与当前食品药品监管工作紧密结合,市局 班子成员分成四组,带领相关科室人员深入 10 个县 (市),采取明查暗访、座谈讨论、问卷调查、听取汇 报等形式,开展了“xxxx 食品药品监管应先行”和服务 医药经济发展等专题调研,形成的两篇主题报告得到 了市委学习科学发展观活动指导小组的好评。在调研 的同时,把征求意见与日常监管结合起来,广泛征求 基层局和监管相对人对我局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及 如何促进我市医药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和建议,---------------本文为网络收集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本文为网络收集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并把征求的意见和建议同调研课题有机结合,提升调 研报告的质量。4、边学边改,讲求实效。6 月初,市、县两级局 分别召开领导班子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专题民主生活 会和全体党员组织生活会,接受了一次深刻的党性党 风教育;7 月份,市局党组形成一份联系实际紧密、 问题查摆认真、原因分析深刻、整改思路科学、文件 格式规范,落实措施可行的分析检查报告,得到了市委 学习小组的充分肯定;坚持把学习实践活动与民主评 议政风行风活动、文明单位创建活动和机关效能建设 等工作紧密结合起来,贯穿于食品药品监管工作全过 程,实现了四个转变,即:党员干部的思想认识从被 动参加学习到主动学习实践转变,更加注重自身素质 的提高;监管的重心从城市向城乡并重转变,更加注 重统筹城乡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协调发展;把监管 的内容从单纯监管向公共行政服务转变,更加注重行 政执法的公平与公正,实现和谐监管;监管的手段从 传统的方式向数字化信息化转变,更加注重服务方便 群众。(二)强化整规,保药品质量安全 今年我局把药品市场整规工作作为重中之重,大 力开展药品市场整规。今年以来,全系统共出动执法---------------本文为网络收集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本文为网络收集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人员...人次,检查药品..万种次,医疗器械...种次,查 处药械行政处罚案件...件,没收药品总货值...万元,取 缔无证经营..家,罚没款入库..万元。市、县两级局继 续保持行政处罚案件“三无”(无行政复议案、无行政 诉讼案、无行政投诉案)目标。市十一届人大常委会 第二十次会议专门听取和审议了市政府关于食品药品 安全监管情况的报告,对我市食品药品安全监管部门 每次执法检查均有留下检查记录的做法予以肯定并推 广。1、扎实开展各类专项检查。市、县两级局以专项 整治为切入点,认真贯彻落实省上一系列部署,先后 开展各类专项检查 21 次;各县(市)局还根据本辖区 不同的药品市场情况,开展了各类专项检查..次。2、增强药品市场整规意识。5 月份,市局专门召 开班子成员会议和全市视频会议,提出了进一步统一 思想、提高认识,重新树立大稽查观念,集中力量、 突出重点,继续开展交叉执法活动,充分发挥技术支 撑作用,充分发挥监督网的协管作用,保证办案质量、 依法行政、文明执法等七条意见,着力抓好药品市场 整规。3、强化督查。xxxx 年,市局主要领导和分管领 导多次带领各科室业务骨干深入县(市)明察暗访,---------------本文为网络收集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本文为网络收集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对重点涉药单位进行现场督查,有效地挖掘一批案源, 查处了一批案件。4、开展多形式协作稽查。9 月份,市局采取换位 执法,抽调市、县两级..多名执法人员,组成医疗机构、 药品经营企业、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企业、农村涉药单 位、药品抽样等 5 个执法检查组,对市两区部分涉药 单位开展了换位执法专项检查;临近县交叉执法,县 (市)局与相邻县(市)局开展交叉执法活动,市局 派人指导协助,相互学习,相互促进;边界县联防执 法,建宁局、大田局、宁化局分别与周边省、市兄弟 县(市)局建立了边界药品联防机制,实现农村药品“两 网”对接互联。通过多形式联防联控,创新了打假治劣 机制,强化了稽查队伍能力建设,营造了整治声威, 推进了药械市场整规工作,提升了科学监管水平,取 得了良好的成效。5、开展抽验检查。市局将药品抽验任务分解到各 县(市)局、市药检所,并对其实行“两率”量化管理。

截至目前,全市共完成药品抽样 ...批次,其中,市药 检所完成 585 批,县(市)局完成...批,检验完成 ... 批, 检出不合格 .. 批次。同时,全市系统也积极开展药品 快速鉴别专用车的初筛工作,抽查涉药单位 ..余家, 经车载检测系统筛查药品 ...批,确定不合格药品 ..---------------本文为网络收集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本文为网络收集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批次。此外,结合日常监督检查开展了医疗器械抽样 工作,共抽样 35 批送省药检所检验。(三)强化监管,保药品市场稳定 1、建立药品市场日常监管长效机制。市、县两级 局不断探索新方法,进一步建立健全事前监管体系、 事中监控体系和运行管理体系的日常监管体系,完善 分片监管、分类管理、劝导约谈、日常巡查、建立企 业档案、签订诚信承诺书、信用等级评价、电子监管、 网上实时监控、短信提醒等有效的日常监管方法。

2、认真开展驻厂监督工作。xxxx 年,驻厂监督 员共发现了 32 条一般缺陷,并及时向企业反馈、督促 企业及时整改。同时,按照要求,对辖区内药品生产 企业每年至少开展一次全面检查,并按要求对尤溪仙 锦药业进行 gmp 跟踪检查。

3、扎实做好 gsp 认证及跟踪检查工作。抓好药品 批发企业新一轮 gsp 认证督促指导,全市新一轮认证 的 4 家企业全部通过省局组织的现场检查。有序开展 药品零售企业 gsp 认证及跟踪检查,xxxx 年,完成 3 家药品批发企业跟踪检查工作,完成 135 家新办(含 换证)零售企业 gsp 认证工作,完成 77 家药品零售企 业的跟踪检查。同时,加强 gsp 认证检查员培训,举 办了 2 期认证检查员培训班,建立了检查员 qq 群,并---------------本文为网络收集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本文为网络收集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采取“岗位操作练兵和以老带新”的方式,对新检查员 进行培训。4、强化药品流通渠道管理。按照省局 XX 年下发 的“...”、“..号”和国家局 xxxx 年下发的“...号”通知要求, 采取专题教育、自查自纠、专项督查等措施,逐一抓 好贯彻落实。市局专门下发通知,强化包干责任制, 坚持对全市 4020 多家涉药单位进行“不漏一村一所” 的检查。通过注册、认证、换证、日常检查等发现共 发现案件线索 210 件,依法进行了处理。同时,强化 企业第一责任人意识,加强药品经营企业质量管理意 识,先后召开多次药品经营企业、药品生产企业负责 人会议,组织学习药品相关法律法规、收看全省视频 会议和学习国家局、省局相关文件,全面落实企业的 药品安全主体责任。5、加强特殊药品日常监管。严格执行特殊药品监 管责任制度和巡查制度,充分利用特殊药品监控网络 平台,对特殊药品实行动态监管,对辖区内区域性批 发企业、第二类精神药品批发企业、蛋白同化制剂肽 类激素批发企业执行法律法规及特殊药品进货、销售、 库存、流向等情况进行日常监督检查,并及时督促企 业整规存在的问题。6、加强医疗器械经营企业日常监管。重点抓好一---------------本文为网络收集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本文为网络收集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次性使用注输器具、植入材料、体外诊断试剂等经营 企业的日常监督检查,强化证后监管,共检查医疗器 械法人经营企业 94 家次,非法人经营企业 179 家次, 办理变更或上报省局变更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事项 24 家次(非法人 10 家次),企业申请注销 12 家(非 法人企业注销 11 家),查处擅自降低经营条件 2 家。

同时,着力抓规范骨科植入材料等高风险医疗器械经 营使用行为,促进经营使用单位加强医疗器械产品采 购管理,规范购进质量验收等记录,确保产品质量可 追溯。7、加强 adr 及药品广告监测。成立了市药械安全 监测评价暨应急管理专家委员会,确定泰宁县朱口镇 卫生院、尤溪县洋中镇卫生院及宁化县安乐乡卫生院 为省局新的老少边渔岛监测试点,开展监测试点工作。

今年先后开展了药械不良反应、事件监测、突发事件 应急处置等培训班.期。全市共上报药品不良反应...例, 完成年度计划的...%。其中新的严重的报告 312 例, 完成年度计划的...%,对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做到及 时报告,及时处置。同时,加强药品广告监测,市、 县两级局均有专人负责药品广告监测工作,全市向工 商部门依法移送违法药品广告 37 起。8、全力做好防控甲型 h1n1 流感药品监管。5 月---------------本文为网络收集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本文为网络收集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份以来,市局加强对辖区内防控甲型 h1n1 流感疫情药 品、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使用单位进行监督检查,组织 开展防控甲型 h1n1 流感医药用品的监督抽样,认真做 好应急值守和信息报送工作,实行 24 小时值班制度, 安排专人值班。目前,全系统共出动执法人员...人次, 检查涉药单位 1420 家次,发出整改通知 38 条,确保 了防控药品、医疗器械的质量安全和防控工作顺利进 行。(四)强化综合协调监督,保食品安全 认真履行市食安办和食品安全的组织协调、综合 监督职能,制订工作意见,积极牵头组织食品安全各 监管部门狠抓各项措施的落实,全年没有发生重大食 品安全事故,在全省治理“餐桌污染”建设“食品放心工 程”督查评价中,我市及被抽查的尤溪、沙县都得到很 高的评价。

1、发挥抓手作用,协调部署食品安全监管工作。

召集食品安全各监管单位召开各类会议,研究部署各 项工作;制订下发年度食品安全工作意见,提出了年 度食品安全的目标、措施和要求,及时下发和转发食 品安全有关文件,认真贯彻落实上级精神;随着《食 品安全法》的贯彻落实和省机构改革方案的出台,根 据省上的通知精神,及时做好食品安全监管职能的调---------------本文为网络收集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本文为网络收集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整和移接交工作,全市食品安全职能调整移交全部到 位,保证了相应的监管职能不脱节;积极向政府申请 工作经费补助,做好经费的安排和监督使用;牵头组 织办理人大建议和政协提案,及时、高效答复了 3 件 涉及食品安全问题的政协提案。2、组织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检查和专项整治。牵头 组织有关部门开展元旦、春节、五一、中秋、国庆等 节日食品安全检查,保障节日食品安全;组织有关部 门认真开展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 剂专项整治,专项整治取得阶段性成效,顺利通过了 省专项整治考评组的考核评估;安排专人,加强保健 食品广告监测,发现问题广告及时停止和处理,xxxx 年,全市共监测保健食品广告...多条,发现违规..条, 停止 10 条,从 10 月份起,接手保健食品市场监 管职能,认真开展保健食品专项整治,抓好保健食品 的经营许可和市场监管;针对不同时段和热点问题开 展各类重点整治,分别开展了猪肉和学校周边食品安 全等专项整治,按照防控甲型 h1n1 流感疫情的要求, 立即制订防控方案,组织各主监管部门做好食品安全 各环节的防控工作。3、组织各部门加强日常监管,有效治理餐桌污染。

协调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扎实抓好农产品源头、---------------本文为网络收集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本文为网络收集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食品生产加工、流通、消费四个环节和“五类产品,一 个行业”的污染治理,加强食品各个环节的监管,xxxx 年,全市共组织开展食品安全执法检查万次,出动执 法人员万人次,检查食品生产、加工、经营企业...万 户,查处各类食品违法行为...起,查获污染食品...吨, 总货值..万元。全市共抽样检测主要食品万件,除桶装 水生产企业抽检合格率差省定标准...个百分点外,其 余食品抽检合格率全部符合国家和省定标准。4、加强食品安全信息管理和宣传教育。及时收集、 整理、上报食品安全有关信息,加强“xxxx 市食品安 全网”网络管理,适时更新有关内容,食品安全有 关信息。深入开展食品安全“三进”宣传教育活动,通 过各类媒体和多种手段,开展形式多样的食品安全宣 传教育活动,宣传新出台的《食品安全法》和食品安 全有关知识,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五)强化系统建设,保队伍安全 1、加强人才培养工作。配齐市药检所班子,招聘 了 2 名专业技术人员,抓好药检所职称评审,市、县 有 3 人晋级药学副高职称;市局考察 2 名任职试用期 满的科级干部,任命了市局监察室副主任,县级局提 拔了 3 名主任科员,加强了干部队伍建设。

2、加强队伍培训。市局扎实开展 “一月一讲座”---------------本文为网络收集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本文为网络收集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活动,局领导和有关科室同志就政治理论和药械监管 法律法规及业务知识进行了多次讲座,让全局同志了 解市局的各项工作,熟悉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文件规定。

认真落实培训计划,市局分别举办了食品安全监管知 识、稽查、快检技术和全市系统干部能力建设等培训 班,不断提升监管队伍的依法行政能力和科学监管水 平。认真落实调训任务,积极参加省局组织的各类培 训。此外,通过采取集中培训、以会代训、跟班学习、 外出参观、建立药品监督协管员、信息员手机短信平 台等开展农村药品“两网”人员培训,全年共培训协管 员、信息员 2281 人次。3、认真开展“五比”竞赛活动。4 月份以来,按照 xxxx 市委“四个不让”要求,扎实开展 “五比”竞赛活 动,结合“一县一品、一科一特”的争先创优活动,人 人树立“转变作风从我做起,群众满意是我追求”的意 识,比服务、比效率、比质量、比作风、比形象,营 造文明、优质、高效、廉洁的机关工作氛围。活动期 间,市局各科室、各岗位对照“四个不让”的要求进行 自查自纠,提出改进措施和服务承诺,同时制定了加 强市局机关工作纪律的若干规定,强化考勤、强化督 查,进一步改进机关作风,提高机关工作效能,取得 良好效果。---------------本文为网络收集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本文为网络收集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4、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年初市局与各县 (市)局、市药检所“一把手”签订了党风廉政建设责 任书,市、县两级局在机关内部层层签订廉洁自律责 任书,形成了“分工明确、责任具体、一级抓一级、层 层抓落实”的责任体系。修订了 xxxx 年全市系统党风 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考评细则,认真执行《规范行政执 法自由裁量权暂行办法》,规范行政权力的运行,有效 杜绝违法违纪行为的发生。5、强化廉政教育,筑牢思想防线。经常性地开展 理想信念教育、“xxxx”教育、法制教育、警示教育和 党纪政纪教育,做到逢会必说,警钟长鸣,防患于未 然。市、县两级局以筑牢党员干部思想道德防线为主 题,开展了“弘扬正气、合力争先”党性党风党纪专题 教育活动和以贯彻落实“四个不让”要求开展“五比”竞 赛活动,特别注重以反面典型案例为教材开展警示教 育,并通过观看电教片、警示牌等措施,认真抓好节 假日期间廉洁自律教育。6、强化监督,抓好源头防范。加强对领导干部的 监督,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健全和完善了重要情况 通报、领导干部重大事项报告、述职述廉等规定,不 断增强领导干部的纪律观念和自觉接受监督的意识。

加强对重点岗位、重点环节的监督,执行稽查案件纪---------------本文为网络收集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本文为网络收集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检监察干部合议制度。加强对事后的监督。认真执行 重点岗位重点环节主办人员述廉报告制度和认证检查 员认证返回报告制度,主办人员和认证检查员都能按 月或专项工作及时填写述廉报告单,向局纪检监察部 门汇报工作期间遵守廉政制度的情况。开展执法回访 效能监察等活动。加强机关作风建设,制定了机关工 作纪律若干规定,严格执行考勤等机关工作纪律的有 关制度,并采取不定期、不定时的巡查方式进行督查。(六)强化品牌,开展“一县一品、一科一特”争 先创优活动xxxx 年,围绕省局提出的八项任务要求,为创特 色,创品牌,示范带动,更好地完成任务,我局开展 了“一县一品、一科一特”争先创优活动,把这项活动 作为以点带面、推动全面工作的着力点,狠抓落实, 取得成效。1.抓工作落实。xxxx 年初,市局专门下发文件, 明确了这项工作的目标和要求,市、县两级局分别成 立了领导小组,制定了实施方案,并将此项活动列入 年度绩效考评内容。各县(市)局、市药检所和市局 各科室结合实际,提出了一至三项力争走在全市前列 的争先创优项目,全市系统共提出 35 项争先创优项 目。---------------本文为网络收集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本文为网络收集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2.彰显工作特色。各县(市)局、市局各科室按 照提出的品牌工作,扎实推进,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如:明溪县局在服务医药经济发展方面下大力气,主 动为企业实施全程帮促和优质服务,有效地促进了企 业的发展;大田县探索和实施农村学校食堂改造工程, 完成了 6 所学校改造,积累了大量经验;沙县局大力 推进边远村“便民药柜”建设,今年共设立“便民药 柜”13 家,初步解决了“双无(无医、无药)村”群众 用药难问题;永安市局继续深化“驻乡巡村”工作,今 年 10 月底在永安召开的全省农村食品药品监管“驻乡 巡村”工作会议;将乐县局在全县药品经营企业开展诚 信体系建设年活动,培育诚信企业文化,促进企业依 法经营;泰宁县局抓好乡镇卫生院、村卫生所药房改 造的帮扶指导,发放了《药房规范化管理手册》,目前, 乡镇以上医疗机构已全部改造,村卫生所己改造 49 家;清流县局、尤溪县局分别将抓好农村药品“两网”建 设示范点作为品牌工作,示范作用初步显现;建宁县 局、宁化县局与毗邻的江西省南丰、广昌、石城以及 龙岩的连城、长汀等县局签定联防协议书,加强交界 地区药品市场的联防协作,为保障群众用药安全再筑 一道新防线;市局各科室的品牌创建工作也取得了良 好成绩。---------------本文为网络收集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本文为网络收集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3.带动全局。通过开展“一县一品、一科一特”争 先创优活动,提高了大家的紧迫感和责任感,通过以 点带面,不仅争创出了工作特色和品牌,培植了典型, 而且也带动了全局工作的开展,提升了全局工作的水 平,确保了全年工作任务高质量、高水平的完成。(七)强化农村,开展“驻乡巡村”工作 按照全省食品药品监管工作会议上省局李德仁提 出的积极试行“药品监督特派员驻乡巡村制度”要求, 今年我市把“驻乡巡村”作为系统工作的重中之重,抓 特色、树典型、求实效。《中国医药报》、《福建日报》、 《xxxx 电视台》等多家媒体对我局开展的“驻乡巡村” 工作予以了报道,10 月底,全省农村食品药品监管“驻 乡巡村”工作现场会在永安召开,介绍推广了我市“驻 乡巡村”工作做法。

1.加强组织领导。市、县两级局分别成立了由局 长任组长的“驻乡巡村”活动领导小组,市局制定下发 《关于在全市系统开展驻乡巡村活动的通知》和《xxxx 市食品药品监管系统“驻乡巡村”工作指导意见》,对 “驻乡巡村”的目的意义、工作内涵、工作制度、工作 要求等提出了具体要求。

2.狠抓落实。市、县局主要领导亲自抓,亲力亲 为,亲自带队深入一线进行驻乡巡村,加强对“驻乡巡---------------本文为网络收集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本文为网络收集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村”工作的督查,不断总结经验,完善措施。做到人员 到位:市局和每个县(市)局各安排两组人员,每 2 人 1 组,由业务骨干组成,每组每个月抽出 5 天左右, 吃、住在乡村;制度到位:分别制定和完善了分组包 片、信息收集、回访反馈、监督检查等制度;巡查到 位:对乡镇以上医疗机构、药店一年至少二遍以上, 行政村和自然村卫生所(室)一遍以上检查,并根据 药品协管人员或当地群众的举报,严厉打击游医药贩; 宣传到位:利用农闲、晚上时间开办农村群众培训班、 设置宣传栏、印发宣传册、墟日上街宣传等群众喜闻 乐见的方式,深入开展食品药品安全知识宣传,普及 农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知识。服务到位:“驻乡巡村” 人员带领当地药品协管人员开展药品现场监督检查, 发挥“传、帮、带”作用,手把手地指导和培训药品协 管员和信息员开展药品协管工作,提高药品协管员和 信息员工作能力。3.取得成效。有效延伸了食品药品监管触角:“驻 乡巡村”工作使原本“短脚”的农村药品市场监管成为 监管工作中的“亮点”,实现了药品监管触角向广大农 村延伸;提高了农村群众安全用药意识:“驻乡巡村” 采取形式多样的药品知识宣传教育活动,全年共举办 各类药品知识培训 1250 多场次,有效地普及了农村群---------------本文为网络收集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本文为网络收集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众食品药品安全知识;及时查处了药品违法违规案件: “驻乡巡村”人员在检查涉药单位时,对违法违规行为 依法予以及时处理,有效地净化了农村药品市场;转 变了机关干部作风:“驻乡巡村”使机关干部经常深入 基层,与当地群众“打成一片”,融洽了干群关系,增 强了干部职工基层意识、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提升 干部队伍依法行政的能力和科学监管水平;提升了农 村“两网”建设水平:通过“驻乡巡村”人员手把手的传、 帮、带,药品协管人员的协管水平明显提升,不仅能 配合药品监管人员开展检查,有的甚至主动对农村涉 药单位进行检查,在今年开展的各类专项检查过程中, 药品协管员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乡镇领导更加重 视,协管办的设施不断完善,制度更加健全,药品协 管员工作积极性不断提高。(八)强化服务,促进医药经济健康稳步发展 为了更好地服务地方医药经济发展,市局专门到 各县(市)局开展了“寓监管于服务企业发展”的专题 调研。我局还主动上门与市生物医药产业办沟通“4+1” 产业工作,与 xxxx 学院达成院所合作、学研结合互惠 互利的共识与协议,做好工作对接、项目对接和服务 对接。xxxx 年 11 月,第五届海峡两岸林业博览会期 间,我局主动参与各类生物医药产业论坛,为有意来---------------本文为网络收集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本文为网络收集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明开办医药企业的客商提供咨询服务。

食品市场论文篇8

马增俊,1964年生,北京工商大学贸易经济专业研究生毕业。曾任原国家国内贸易局消费品流通司处长、全国城市农贸中心联合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等职。现任全国城市农贸中心联合会会长兼秘书长,高级经济师,世界批发市场联合会董事会新任董事,凤凰卫视《金石财经》栏目特约农产品流通领域专家。

马增俊会长长期以来关注我国流通领域的发展,对我国农产品流通和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的建设和发展颇有研究,特别是他就任全国城市农贸中心联合会常务副会长以来,对推动中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作为我国农产品流通领域的资深专家,马增俊先后参与起草了《农副产品绿色批发市场》、《农副产品绿色零售市场》及《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技术与管理规范》等三个国家标准;主持并参与了《构建北京现代化农产品流通市场体系》和《生猪及肉类食品现代流通体系》等研究课题;配合商务部草拟了《流通领域食品管理办法》、《绿色市场认证管理办法》、《绿色市场认证实施规则》。

在理论研究方面,近年来,马会长先后发表了《规范和搞活农产品批发市场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中国农产品批发市场食品安全状况研究报告》、《中国流通领域食用农产品安全现状分析与解决方案》、《国际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经验》、《中国农副产品批发市场20年发展回顾及未来展望》等一系列学术文章;2006年,创新提出“第三代批发市场”理论体系;参与撰写《三绿工程学习读本》、《绿色农副产品生产、流通、消费指南》、《绿色消费指南》、《三绿工程下乡:食品安全消费手册》、《中国农产品批发市场行业通鉴(1984-2005)》等理论丛书。

他还是“中德食品示范供应链建设项目”、“全国绿色市场试点项目”、 “绿色农产品封闭供应链技术集成及产业化示范”(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重点课题)等项目的负责人。

为了提升农产品批发市场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在他的领导下,全国城市农贸中心联合会多次举办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管理人员培训班,马会长亲自为市场管理层授课并介绍国外批发市场的先进管理经验。

上一篇:实施制度范文 下一篇:模块化教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