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化教学范文

时间:2023-09-16 05:06:14

模块化教学

模块化教学篇1

关键词: 煤化学; 理论; 实践; 模块化; 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 G633.8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1)07-0099-02

模块教学就是围绕能力和素质的教育问题,在教法上强调知识与能力一体化,在学法上强调知识与技能一致,集中开展相关的理论知识、实践经验、操作技能以及活动方式、方法、方案的同步一体化的教与学,实现具体能力和素质培养的教学模式。模块教学是对教育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全面改革与创新所产生的教学模式,符合职业教育的特点。从国内外职教课程改革经验看,理想方案就是构筑模块式的课程结构。根据我校的情况和本人教学的经历,谈谈《煤化学》课程在我校的模块化教学中的应用。

一、实训教学强化模块化教学的意识

意识决定行动。职业学校是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的摇篮,技能培养是人才培养的核心,是从事模块化教学的行动导向,只有树立了牢固的人才培养意识,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才不会偏离培养目标,在行动中才能有意识自觉地去执行。

基于此,形成《煤化学》模块化教学意识,突出技能训练就成为《煤化学》模块化教学的中心内容。我校选定的《煤化学》教材,内容分为煤的形成、煤的一般性质、煤的工业分析、煤的元素分析、煤的工艺性质、煤的分类和煤质评价、煤的综合利用七大模块,只有煤的工业分析和元素分析能体现技能训练的内容,依据市场要求和我校实际,把工业分析又划分为:煤样采集、制备、煤样水分测定、灰分测定、挥发分和固定碳测定、粘结指数测定、胶质层指数测定、灰熔点测定、发热量测定九个模块。每一个模块可以作为有很多技能要求的“零件或产品”,要加工出这些合格的“零件或产品”,就必须完成各种技能训练,进而在技能水平上逐步提升。在教学中把每一项单一的理论知识或基本技能训练项目称为“模块单元”,每一个模块可能就有若干个“模块单元”组成,以模块为核心组织理论学习和技能训练,从人才市场实际需要出发,以够用和实用为原则,构筑《煤化学》模块教学的实训课程体系。

二、强化实训内容的模块化设计意识

模块的设计是关键。模块的设计不是固定化和教条化,每一个模块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但又保持着密切的联系,模块可大可小,又可以适时更新。模块的选择和设计是模块化教学的基础,在选择和设计中应遵循以下几点原则,强化模块化设计意识,在实训教学中突出模块教学的主要特征:(1)具有煤化工行业的认可度和代表性,突出煤化工行业特点和适用性。(2)模块数量要求少而精,涵盖本行业”合格产品”全部的技能训练项目。(3)设计要突出煤化工行业的要求或国家标准。(4)模块既要有相对独立性又要保持内在联系。

模块单元是教学过程和内容的体现,内容包括:①必备知识;②专业理论知识;③技能训练。实施模块化教学,首先,教师必须明确各模块的教学目标及要求。教师必须深谙理论,又要具备较高的实践技能,以更好地实现教学过程;其次,理论与技能训练两者不能偏废,有目的、有针对性的技能训练,可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在实施过程中课时的安排应将理论与技能训练结合在一起,简化理论教学使之与技能训练相得益彰。

例如:煤的挥发分测定模块:其作用是作为煤炭分类的主要指标,挥发分产率可以大致判断煤的变质程度,也是煤炭深加工利用的重要指标。目标要求:熟知:测定所用仪器设备;掌握:测定方法和原理;学会:测定的操作程序和结果计算;必备知识:挥发分坩埚、马弗炉、坩埚架、干燥器、分析天平的使用常识。理论知识:测定原理和焦渣特征分类。技能训练:1.称量操作;2.马弗炉操作;3.焦化过程操作;4.干燥操作;5.压饼操作。根据煤的挥发分测定模块我们可以把具体内容分解为以下子模块:

模块一:分析天平的使用。依据不同类型的天平,学会天平底座的调平方法或刻度盘的零点调整,天平的校正,直接称量,减重称量,去皮称量,感量的意义。

模块二:空气干燥煤样的制备。能按空气干燥煤样的制备要求制备测定挥发分所用的空气干燥煤样。

模块三:挥发分测定煤样的制备。利用制样机能制作粒度小于0.2mm的空气干燥煤样。

模块四:挥发分坩埚恒重操作。按要求学会将挥发分坩埚于900℃温度下灼烧至质量恒重,清楚恒重操作的意义。

模块五:待测空气干燥煤样的称量。称取粒度小于0.2mm空气干燥煤样(1±0.01)g,称准至0.0002g,置于坩埚中,摊平,盖上盖,放在坩埚架上。

模块六:焦化操作模块。迅速将坩埚架置于马弗炉恒温区,于900℃焦化7min,要求3min内应能升温至(900±10)℃。

模块七:冷却与称量。焦化达到要求后,取出,于空气中冷却5min左右,移至干燥器中冷却20min,称量。

通过这样模块化的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得到了升华,突出了理论知识的应用。从教学角度讲,教师不是仅仅在研究、讲解枯燥无味、难以理解的理论知识,而是使深奥的理论知识简单化、具体化、可视化。

三、注重模块教学的落实和实训效果

教学效果决定于对过程的落实。模块化教学要具有高效率,就要从模块教学准备,示范操作和教学过程入手,抓好每一个环节。

(一)教学前的准备工作是关键,教学的准备包括学生的准备和教师的准备;学生准备:(1)实验前要求学生认真预习,了解实验仪器或系统工作原理、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并提交预习报告,经指导教师检查认可后方可进行实验。(2)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教师重点指导。(3)在实验中要求学生发挥协作精神,互相配合。(4)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地点完成实验内容;每次实验结果经任课教师签字后方能离开实验室。教师准备包括:(1)模块中所要求的仪器设备,器具,实验用的标准煤样和试样。(2)教师要认真组织好每一堂实验课,精心为学生提供安全保证,材料要充分齐全;(3)检查预习报告,提高实验效率、降低实验错误;(4)对学生的实验数据进行检查和认可签字后,学生可以离开实验室。

(二)示范操作要强调动作要领和操作的规范性,学生动手之前先由指导教师做示范操作。示范操作可使学生感受到具体、形象、生动的教学场景,在模仿练习可以清晰地再现示范过程。操作中安排好学生观察位置,演示速度要恰当,难点部分要分解并讲解,关键操作重点演示,必要时重复演示。

(三)考核与报告:依据训练表现和实验报告两个方面综合评定学生成绩,其中:实验表现20%,预习报告20%,实际操作30%,数据处理30%,成绩分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个等级。

四、重视模块化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对比总结

传统的教学方式强调知识学习的系统性,弱化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背离了职业教育能力培养的目标;而模块化教学兼顾了知识教育和技能的培养。

作为一项改革举措,第一,要改革理论课教学方式,打破理论课与实践课分家的教学现状,将理论课从教室或黑板转移到操作现场,让理论课为实践课服务,提高实践性和针对性,注重合作的协调性。第二,以内在联系实行模块教学,将教材内容划分成相对独立的单元模块;突出重点教学内容,合理安排单元模块和训练内容。第三,教学要规范化,模块的教学要建立完整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

经过近几年的实践,《煤化学》的模块化教学显示出了它的优势,提高了教师的业务能力,规范了教学行为,自觉投身实践、提高了教学改革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普遍反映:学习目标明确了,知识的层次感清晰了,印象深刻了,理论知识的枯燥感降低了,专业兴趣愈来愈浓了,技能水平有进步了。

五、模块化教学急需解决的问题

在多年的《煤化学》教学中,深刻体会到了与模块化教学改革推进不相适宜的诸多因素。模块化尚处在改革和探索阶段,还存在很多不成熟的地方,要推广应用这种教学模式,急需解决很多难题:首先,应尽快编写真正符合模块化教学要求的教材;其次,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培养既懂理论教学又精于实操教学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更好地推进模块化教学进程;第三,培养能带动模块化教学,技术精湛的学科带头人,促进模块化教学快速发展;第四,完善与模块化教学相适宜的教学配套设施,保证教学改革的可持续性发展。

总之,模块化教学正处在探索、研究、完善和更新的过程,要高效地发挥它的作用,教师要在模块的设计上下功夫,形成个人特有的教学风格,加强实践经验的总结,服务于自己,也服务于他人,在技能培养的同时,不要忽视思维能力的培养,做到师生共同发展,共同提高,协同完成教学任务,教师成为学习型教师,学生成为有技能、有思想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吴艳芳.西部科教论坛,2009(9).

[2] 邱永渠,黄仁贤.中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

模块化教学篇2

摘要:焊接是一门基础的加工工艺,开展焊接实训教学的目的就是培养实操能力强的焊接人才,但是从人才的实际工作状态来看,常规的焊接实训教学模式成效并不令人满意。因而对模块化教学的探索就此展开。本文将介绍焊接实训教学中模块化教学的特点,对教学步骤进行分解,并为如何提升模块化教学质量提出建议。

关键词:焊接;实训教学;模块化教学

焊接工艺的运用范围广泛,社会需求大,因而学校也将焊接专业作为一个教学重点,着力培养焊接人才。但很多院校的焊接实训教学采用的方法不够科学,影响了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工作能力。引入模块化的教学形式对于焊接实训教学来说是一个很大的突破,在提升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方面作用显著,值得职业院校焊接专业借鉴。

一、焊接实训教学中模块化教学的特点

焊接的专业特点决定了对实训的高要求,但很多职业院校的焊接实训教学效果并不理想,通过近几年的专业探索,模块化教学的实效性越来越显著,被更多地应用于焊接教学中。模块化教学通过模块划分,使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有效结合,实现同步,同时还能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外,模块化教学为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提供了选择空间,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适当调整不同模块的学习强度,集中精力攻克弱项,使焊接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更加全面。模块化教学还可以在学生之间营造竞争氛围,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可以提前完成对某一模块实际操作技能的掌握,给学习散漫的学生带来动力,鞭策他们提升学习进度,从而使所有学生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加深对知识的掌握。

二、焊接实训教学中模块化教学步骤

(一)分割模块

模块化教学的第一步就是确定模块,根据焊接专业的教学方向,将所有课程按照不同的课题进行大模块的划分,在大模块内部再进行小模块的确定。例如,将钨极氩弧焊设为大模块,那么小模块的划分就是板敷焊、管管水平固定焊、管管垂直固定焊。分割好模块之后,能够使教师的教学思路更加清晰,教学方法的运用也有的放矢。

(二)设置模块教学内容

确定好模块之后,就要进行教学内容的设置。鉴于焊接专业的实践性要求,在准备模块化的教学内容时要把握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保证知识与技能可以融会贯通,使学生的焊接专业知识可以自成系统。例如对于埋弧自动焊来说,先了解其概念,包括哪几种焊接手法,在实际焊接中应注意的问题,然后教师再通过实践教学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进一步巩固理论,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三)确立模块培养目标

每个模块都应根据重要程度确定教学目标,如有的知识只需了解,有的知识则要熟练掌握。目标的设定还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水平和接受能力,过高或过低的培养目标都不利于焊接实训教学总体目标的实现。合理的目标设定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中产生成就感,提升学习积极性。

(四)加强模块更新

焊接技术是不断发展的,尤其是作为生产一线的相关企业,技术更新换代的速度较快,以便能够满足实际生产需求。教师需要对焊接专业的技术推进随时关注,在模块设置上进行适当调整,适时淘汰掉落后不用的焊接模块,保证模块教学知识常新。

三、提升焊接实训教学模块化教学质量的措施

(一)编制实用性强的教材

焊接的学习首先要了解基础的理论知识,这就需要实用性强的教材作为教学支撑。结合模块化教学的要求,在教材的编制上应该以不同的课题模块为课程划分依据。例如,气焊和手工电弧焊这两种不同的焊接方式,在教材编制时就应该分别设立课题模块进行讲解,再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学生可以更好地区分两种方式,进行个别掌握。另外,教材的编写既要考虑到对实践教学的指导,又要方便教学组织,保证每一个模块的学习都是合理有序的。在教材编写时以模块化教学为指导思想,可以极大地推进焊接实训教学的改革步伐,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丰富实训教学手段

先进的实训教学手段可以促进模块化教学模式的落实,使教学质量得以保障。焊接教学方法在长期发展中得以丰富,例如成果展示、行为引导、职业渗透等等。以信息时展为契机,焊接实训教学还可以引入多媒体教学法,使技术细节展示更加到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也更加牢靠。例如,将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的操作程序通过多媒体课件进行展示,将操作的步骤一一分解,使每个学生都能清楚地看到整个过程,在图片或视频的指导下进行具体操作。模块化教学的质量可以大大提高。

(三)提升师资队伍水准

教师的授课水平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质量,对于焊接专业这门实践和理论知识都很重要的课程,更是需要知识过硬的教师来开展实训教学,使模块化教学发挥应有效力。教师除了具备扎实的焊接理论功底之外,还应拥有精湛的操作技术,具备解决实际焊接问题的能力。例如,组织教师参加焊接技能培训,进行相关的技术考核,或者让教师们走进企业,多进行焊接技术的练习,同时掌握最新技术,了解企业对焊接人才的实际需求。通过教师实操水平的提高来保证学生能够学到最先进、最精准的、最符合岗位要求的焊接技术,实现教学相长。质量过硬的师资团队可以为焊接实训教学中模块化教学的开展注入更多活力。

(四)建立与企业间的合作

焊接实训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具备过硬的焊接技术,为社会提供焊接人才。校方需要寻求合理的途径与企业建立起合作关系,既可以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同时又满足了企业的人才需求。订单式的培养模式越来越普遍,这是校企结合的有效手段。教师可与企业内的技术人员进行沟通,到一线中实考岗位的技术需求,结合教学实际,与企业共同进行教学模块设置。使实训教学中的模块构成及模块内容更贴合企业要求,并保障实训模块的及时更新。学生毕业之后可直接进入企业,利用所学焊接技术来为企业服务,在带给企业利润的同时实现自身价值。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焊接实训教学中运用模块化教学为焊接专业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通过具体的教学实践可以看出模块化教学的效果比较显著,值得推广。因此,学校要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来推进模块化实训教学,全面培养焊接人才,满足社会需求,使焊接这项工艺得以传承并取得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周杏芳.职业技术教育中“模块式”教学法的探索与实践[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2).

[2] 赵向海.提高技校焊工焊接实习教学质量的有效策略[J].才智,2011(12).

模块化教学篇3

那么,如何发挥《化学与生活》模块所承载的教育价值,让学生喜欢《化学与生活》课,给他们种下一粒赞赏化学、热爱化学的种子,形成每个未来公民应有的化学科学素养,以留住《化学与生活》模块教学的“化学根”,是《化学与生活》模块教学亟待解决的课题,也是本文着重探讨的问题。

一、挖掘完整的知识,保证“化学根”

知识的价值是由知识的完整性决定的。《化学与生活》模块教学的首要问题是最终要使学生知道什么、经历什么、理解什么、体验什么,把越来越多的知识总量减下来,用知识的精髓滋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确立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融合的三维教学目标。其次是知识的功能和价值。每一化学知识的教育价值绝不仅在于字面所表达的含义,更有人类理智和情感的付出,都是概括性事实、思想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凝结,都有着丰富而深刻的教育价值。教师的职责就是将具有完整而丰富内涵的知识展开,使化学课变得丰满厚重,折射智慧的光芒,展现情感的伟大,用完整的知识塑造完整的人。

例如,食品添加剂是《化学与生活》模块的核心内容之一。如果学习完这一主题,学生每当拿起食品和饮料时,都能够看说明书,并且看得懂说明书,这就是教学的成功。这一主题的教育价值可以从与生活相关的化学科学素养构成来分析。首先,是与化学相关的生活知识,包括:食品添加剂的概念、类别、主要功能和作用,以及使用条件和范围。其次,是与生活有关的化学知识,包括:主要食品添加剂、防腐剂、膨松剂、发色剂的基本原理,这样既丰富了学生对物质及其性质的认识,又具体鲜活地从化学的角度分析了生活知识。再次,是分析有关食品添加剂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作为普通食品消费者,如果遇到有关食品安全的报道,可以首先判断是否属于食品添加剂问题,其次判断是否是必需使用的添加剂,再者判断是否合理用量。也可进一步查询该物质的理化性质和毒性,知道寻找什么途径进行专业咨询,等等。最后还有正确对待食品添加剂的态度,主要是普通公民、生产者和销售者的态度。食品添加剂是化学与生活关系非常密切的一个典型,也是最为社会公众容易误解的化学物质。学生因为平时很少从化学角度,即从物质(分子)及其性质的角度来研究这些问题,在这方面也存在偏差认识和错误认识,而这也正是化学课程应该承载也可以实现的教育价值。

二、创造真实的情境,突出“化学根”

化学是一门贴近生产、生活,与现实紧密联系的自然科学,是人类用以认识和改造物质世界的主要方法和手段之一。只要我们留意身边的生活,就会看到各种各样的化学现象和化学变化。可以说,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化学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化学与生活》模块的教学要真心实意地通过现实中解决问题的活动提升学生的化学科学素养,要真心实意地引导学生体会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如果情境创设不能提高学生学习热情,不能科学引导学生解决问题,不能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协调发展,这样的情境就应该摒弃。我们追求“求真”的教学情境,更呼唤“求简”“求实”的教学情境。立足于真实的情境突出“生活味”,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经历探索和发现的过程,在现实的背景下感受和体验化学与生活的联系,尽量让他们的内心从成功的体验中得到情感上的满足,进而成为推动学习的动力。

真实的情境俯拾皆是,关键是化学教师能否走进生活,走进学生的经验世界。正如奥苏贝尔在《教育心理学――认知观点》一书的扉页上写的那样:“假如把全部教育心理学归结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影响学习的唯一重要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进行教学。”创设真实的情境,既可以在课堂中提出一些生活问题,让学生学习思考;可以通过生活故事的讲述,把学生带入一个特定的生活情境;也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媒体将生活中发生的事情展现在学生的面前;还可以通过对生活中一些问题的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仍以食品添加剂这一主题为例,可以从食品添加剂发展的历史轨迹、人们对这类物质的认识过程、国家相关的规定、现实中出现的问题入手,从生活中、从历史中、从发展中认识这个问题,而不仅仅是孤立地看待教材中的内容。同时,化学与生活中的很多问题真正体现了知识方法和态度的融合,所以用具有一定复杂性和困扰性的问题情境来进行教学效果更好。食品添加剂这一主题,可以采用一个更加综合的驱动性问题和任务,引导学生暴露原有认识,并在此基础上丰富和改变原有认识。学生对于食品添加剂的原有认识不仅有偏差,如“防腐剂就不该用”,“所有的食品添加剂都对人体有害,没有什么好感”,“天然就要好一些”,而且也很单调缺失。他们不了解现代食品加工业都是怎么回事,会用到哪些食品添加剂,或者换句话说,不知道化学物质在食品工业中都是如何应用的。这一主题可以利用蛋糕制作这个小小案例为学生打开一扇认识化学应用和与化学相关职业领域的窗口,开始食品添加剂主题的化学探究之旅。

三、注重多样的活动,体现“化学根”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孩子如果从未品尝过学习劳动的快乐,从未体验过克服困难的骄傲,这是他的不幸。”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快乐,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即使是文科倾向的学生,只要真正对这个主题感兴趣,也会有非常强烈的探究愿望,也非常愿意与大家分享。如果是这样一节生动有趣的化学课,不论对教师,还是对学生,都是一种享受。

《化学与生活》模块的内容不一定全部给学生讲解,可以选择那些蕴含丰富化学知识和生活知识的内容开展教学,其他内容让学生课下阅读,或者让学生查找资料,进行汇报交流。有时学生们会提一些很有意义的问题,而教师也可以很放心地这样回答学生:“你这个问题提得很好,那就请你课下去查阅一下资料,下节课来给大家讲讲。”几乎所有的学生都会在课下非常认真地进行调查,或者做实验,从而带来一场非常精彩的汇报。

例如,食品添加剂主题的教学可以采用社会实践、交流讨论、合作学习的研究性学习方式,分课前实践活动、课堂汇报讨论、课后实践作业三个阶段完成。课前实践活动时,第一步让每个学生在家里查看生活中的食品包装说明,认真阅读标签,找出食品里面的添加剂并进行分类,了解家人对食品添加剂的态度,初步归纳出食品添加剂的种类、性质、作用、用量标准。第二步以小组为单位,重点研究一类食品添加剂(防腐剂、着色剂、蓬松剂),并深入到超市,了解组织货源人员和顾客对食品添加剂的态度。课堂汇报讨论时,首先,让学生展示调查过程中的成果,交流食品添加剂的种类和作用,讨论食品添加剂的有关问题,加强对食品添加剂的理性认识。其次,逐一研究防腐剂、着色剂和蓬松剂的性质和作用,分别由重点研究上述三种添加剂的小组讲解。最后,模拟超市购物。通过选择含不同防腐剂的食物,归纳购买食物的原则。课后实践作业,可以让学生亲自与家长一起去超市购物。

总之,挖掘完整的知识,创造真实的情境,注重多样的活动,是保持《化学与生活》模块教学的魅力、活力和张力,制造《化学与生活》模块高峰学习体验的有效路径和策略。

模块化教学篇4

高校设计素描教学主要涉及分析、理解材料、结构及美术等方面。而课程的时间是有限的,因此教师必须采用有效的方法进行教学,才能在讲授所有知识的同时,提高课程效率。

(一)结构设计素描模块

通过结构设计素描模块深入分析物体的内部结构及其外部特征,在此基础上运用透视空间表达线性。教师在此类教学中应重视对学生理解空间内在结构的培养,适当增加训练,强化其空间感。比如在绘制素描时,要求学生将客观的物象转换为空间,深入探究素描语言。客观上说设计素描是再现物质,并分析其自然形态、本质特征的重要手段,在了解物质表象特征的同时,深化其内在理解。

(二)具象明暗设计素描模块

具象明暗设计是伴随着传统素描的发展而发展的,其在描述物质细节问题的同时,诠释画家的情感。在分析物质的肌理、形态、形态等要素的同时进行写实,赋予物质象征意义,烘托画家的情感,诠释其心境。客观上说具象明暗设计创新了传统素描,打破了传统的画法,充分发挥画家的自主性,兼容各种绘画技巧。

(三)创意设计素描模块

画家在绘制素描时需要基于写实表达创意,在再现客观物象的同时,重组该形态,诠释画家思维方式。

1.装饰设计素描

这是基于传统素描完美呈现物质的形式,经加工处理赋予物质美感。从功能上分析,装饰设计素描兼具使用与欣赏价值,具有属性特征。通过各种方式展现装饰设计素描,且通常运用实体表达。在装饰设计建筑内外部时,为了更好地融入周围的环境,往往会使用雕梁画栋。在装饰设计各类服饰、陶瓷器皿时,可通过分析情境、环境,完美地呈现创意的美感。巧妙地运用变形的方式设计图案,并发挥夸张手法的作用,构建具有形式美的体系。

2.表现设计素描

同样的表现设计素描也是伴随着表现主义绘画的发展而发展的。德国率先兴起并流行强调融入情感的表现主义绘画。此类绘画强调运用夸张的手法,在艺术方面,其主要继承了表现主义绘画,所以此种语言表达方式具有感性的特点且可形成强大的冲击力。总之在艺术设计中,应基于各个领域巧妙地融入绘画艺术。

二、课堂结构模块化

(一)理论讲解模块

学生学习设计素描除了要学习技法外,还应该学习其观念,比如如何理解现代艺术,如何看待世界。当前高校普遍忽视理论的情况,仅强调技能训练、专业基础。这是当代学生普遍缺乏理论基础的主要原因。同时学生由于理论知识不扎实,艺术熏陶不深刻,所以更加倾向于明暗塑造表现客观,而一旦碰到陌生的设计素描,则变得方寸大乱,不知如何是好。教师应围绕重点进行设计素描理论的讲解,以各个模块教学重点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进行拓展学习,尽量让整个课程做到深入浅出,让学生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获取富有学术性的知识。学生普遍仅可从浅层面了解西方美术,所以讲解时应在尊重专业的同时,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避免讲解过于抽象。在课堂中理论讲解无疑是最重要的,具有启发思维的作用,可让学生结合理论进行绘画。

(二)实践模块

“设计素描教学”旨在充分调动学生的脑、手、眼,全面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思辨能力。教师可从宏观的层面设计课程内容,并针对各个阶段的特点选择所需要表达的物体。在具体选择物体时应科学把握所选物体对学生的难易程度,在保证其训练效果的同时,应保证实践模块具有一定趣味性、前瞻性。绘画需要全面调动学生的眼、脑、手,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创作出优秀的作品。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挥指导、启示的作用,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深刻挖掘其创作灵感。比如借助富有创意的实例,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之中,让学生在思考、讨论中得到启发。无论何时教师都应该尊重学生,尊重其个性化发展,注重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充分表达其创意。教师切忌轻易否定学生,而是应该以认可、鼓励的方式支持学生,让学生形成积极动脑思考的习惯。

(三)讲评、评价模块

讲评,即总结阶段性教学,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通过评价能够提升学生的设计、欣赏、鉴别能力,激发想象力。在讲评前首先应认真倾听设计思路,之后引导学生进行互评,教师最后讲评学生作品内容,评价作品好坏。通过讲评能够有效、直接地提升学生的设计欣赏水平。师生共同评定成绩,要求学生评价其他同学的作品。合理设定教师评定成绩的百分比,并以学生评定的平均值作为学生作业成绩。对于学生而言,参与评定其他同学的成绩,在学会赏析作品的同时,检阅自我,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自我鉴赏能力。

三、结语

模块化教学篇5

笔者所在的中职院校使用的电工基础教材是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由刘志平、苏永昌主编的《电工基础》第二版,在电工基础实验室完成和直流电路、交流电路相关的10个课题,包括伏安法测电阻、电阻的串、并、混联电路、数字万用表及单相电度表的使用、日光灯电路、三相负载的星型连接和三角形连接等;在中级电工、电拖实验室完成和日常照明用电相关的2个课题,包括照明电路的安装和动力配电电路,要求学生完成电路布线后会初步分析线路故障并排查。模块化教学改革已经实施1年了,可以说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有了立竿见影的效果,也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减少了学生的流失,但也存在问题。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就是培养更多的应用型人才,模块化教学在这方面起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务驱动式教学法。 1模块式教学模块的内涵 模块式教学法是按照教学过程的基本环节,把课程结构、教学内容按多元目标进行系统综合的教学方法。模块教学法能够将一个复杂的课程体系,通过分割成若干个部分,将互相交叉的教学内容并为一个系列,让学生系统的学习知识体系。各个模块的组合可以根据不同专业的实际需要,比较符合中职教育的目标,且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每个模块下又设立相应的课题,各个模块之间递减、联系,即具有关联性又具有独立性,教师可以根据本专业的要求对模块进行取舍,还可以根据最新的科技发展对相应模块进行补充、更新,以更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模块教学的优越性 在用传统方法教授电工基础时,学生常常理论与实践脱节,学生毕业后虽然学了电工的基本知识,但是却不会运用,给就业带来了很大的困难。而实行模块化教学之后,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全部在实验室完成的教学显然更能吸引学生。另外,模块教学能够有效的避免教学的重复性,它强调同一结合点上知识的协调配合,摆脱了传统模式下内容重复、浪费课时的现象。模块教学还可以充分调动学习兴趣,在实验室上课可以利用先进的教学仪器变抽象为具体,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中职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模块教学很好的契合了这一点,它除了传授知识的基本功能外,还可以有效的引导学生分析和创造能力。实验室上课能够给学生提供一个动手的平台,没有动手的机会一切就是空谈,理论知识再扎实也不能弥补实践能力不足的问题。从我校实行全部课程都在实验室授课的效果来看,学生的学习兴趣确实明显增加,中职学习可能在理论学习上有所欠缺,但是他们的动手能力很强,可以说是实践上的强者。 3模块教学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注重模块的补充和更新。现代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科学技术的更新不断加快,中职教育要紧跟时代潮流,不能一味的死守那些陈旧的知识,要实时更新新知识、新技术。中职教育在教学上强调知能一体,在学法上强调知行一致,是集理论与实践为一体的教学方式。因此更应该关注实践领域的最新动态。模块化教学为知识的更新提供了很好的平台,一旦国际上出现了什么新技术或者工艺,教师就要在相应的模块中增加相关知识的学习,与学生一起分析新技术的前景,这样才能紧跟社会步伐,保证我们培养出来的人才能够符合社会的徐璈。对模块的更新其实非常简单,只要对相应的子模块进行修改、补充即可,如果坚持下去,那么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很好的把握好重点,培养出合格的学生,还能够在重编教材时,大大节约时间。 2)个性化综合考核。采用个性化综合考核也是模块化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模块化学习过程之中一个重要步骤即是如果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学习后,在相关模块的学习考试过程之中未达到及格分数,则不能够进入下一个模块的学习,一直到该模块达到合格分数后,才能够晋升。但是,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之中,笔者发现模块化学习的这种思路在实际教学过程之中会遇到一个较为突出的矛盾。即忽略了学生对于具体模块学习兴趣的关注程度。例如,我校采用模块化学习过程之中,一年级学生一般为4-6个模块(15-30天/模块)。但是,由于部分学生对于这4-6个模块之中的某个模块很难提高其学习兴趣,直接导致了其他模块完成的均是很好,但是,某个模块一直不能够达到考试合格的要求,这直接造成了其后续模块学习的障碍。长此以往,本来对于学习具有着较高兴趣的学习,在模块化学习过程之中,对于学习产生了一定的厌烦心理。由此,笔者认为个性化综合考核,势在必行。“个性化综合考核”要对学生的学习过程的考核应当由任课教师进行指导性把握。即任课教师要能够有针对性的根据相关模块学习对于学习评估记录表进行如实的填写。具体的考核内容则需要进行科学论证的前提下,结合教学的实际目标来进行设计。对于学生学习过程的过程性考核主要将其考核的重点面向学生对于具体操作的熟悉程度,而非具体知识点的掌握。过程性考核一般不采用记分式,而应当采用是否“通过”的形式,即只记录成功,不记录失败。同时为失败提供纠正机会。学生的作业设计及实操经评审合格后方可结束本模块的学习。 中职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必须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模块化教学能够有效的对现行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优化,通过更新模块来更新旧的知识体系,培养更加适应社会发展的学生,通过优化评价体系来促进教学相长,全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满足和适应学生就业及发展创新的需要。

模块化教学篇6

高职数学模块化教学改革

一、高职数学模块化教学的意义

目前高职数学教学显现出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教学内容多,教学时数少,与高职专业联系不紧密,教材对专业针对性不强;高职生源知识基础整体不扎实,学习积极性不高。这些因素给高职数学教学带来了诸多困难,高职学校在教学中应贯彻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为主的教学思想。为适应新的教育形式,各高职院校加强了专业课程的教学,强化对学生技能的培养,高职数学作为文化基础理论课程需突出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原则进行教学改革。高职数学模块化教学的优势在于: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模块小型化,相对独立,利用模块组合的灵活性,可以比较容易地满足专业的要求,且各教学模块的内容可以不变,各模块的教学方法,手段可以不断改进提高,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实现教学内容的最优化;实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实现考核方式的多样化;实现可持续性发展化。

二、高职数学模块化教学教材的编写流程

1.材料收集:通过对新生进行摸底考了解学生进入学校时的数学基础,与专业课教师交流,研究数控系实施性教学计划,人才培养方案,了解数控专业的课程设置,找出所有专业课程教材。

2.提取数学知识点:对每一门专业课程教材详细研究,探寻其中的数学结构,提取专业课教材中所涉及到的所有数学知识点。

3.获取数学知识点纲要:与数控专业教研室进行沟通,对提取的数学知识点进行筛选,获得专业课程所必须的数学教学内容。与专业课教师进行沟通,分析、研讨所提取出来的数学知识点的宽广度及深浅程度。

4.将前3步中获取的材料整理成教学模块:根据所要求的数学知识点内在的逻辑联系和专业教学进度的需要,把知识点的纲要进行归类、整理,建立数学课程的模块。

5.判断所构建模块的适用性:将构建的数学教学模块提供给专业课教师,让他们审核所做模块是否符合专业教学的要求。如符合要求,就按照构建的模块编写教材;如不符合要求,则对构建的模块进行修改,重新构建适用的数学教学模块。

6.进一步改进编写的模块内容:为了更好地把握数学与各专业课程的联系,充分了解该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主干课程的设置、以及专业教学中所需的数学知识,并对相关专业的职业标准与能力要求做到心中有数,数学课教师要主动与后继相关课程的教师加强沟通联系,了解他们课程设置的情况、各门课程所需的数学知识及深度,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走进相关专业课的课堂听课,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进一步改进编写的模块内容。

三、高职数学模块化教学教材的模块内容

在上述指导思想下,我们通过大量翻阅数控专业书,与专业课教师进行交流,了解数控专业对数学知识、技能的需求,我们发现,随着数控专业知识的深入学习对数学的要求越来越高,这种高要求主要体现在知识的广度上,而不是体现在知识的深度和难度上,而目前高职学生的实际数学水平比较低,教学内容多,授课时数少。解决以上问题的有效途径就是整合教材内容,根据数控专业课的学习需要设置不同的教学模块,在有限的时间内有效地将专业学习所需的数学知识传授给学生。因此我们将原有教材的教学内容重新整合,分为九大模块:

模块一代数基础知识

课题一集合

课题二不等式

模块二函数

课题一函数(反函数)

课题二增长率问题

课题三存款问题

课题四人口问题

课题五周期变化现象问题

模块三三角形边、角的计算

课题一直角三角形边、角的计算

课题二任意三角形边、角的计算

模块四向量与复数

课题一向量

课题二复数

模块五几何(Ⅰ)

课题一柱、锥、台、球的面积和体积的计算

课题二直线与方程

课题三圆与方程

课题四椭圆与方程

课题五双曲线与方程

课题六抛物线与方程

模块六几何(Ⅱ)

课题一平面

课题二空间直线

课题三空间直线与平面

课题四空间平面

课题五极坐标与参数方程

模块七微分及其应用

课题一变速直线运动的瞬时速度问题

课题二导数的运算

课题三平面曲线的作图问题

课题四改变量的计算问题

课题五工件的弯曲程度

模块八积分及其应用

课题一平面图形的面积问题

课题二积分的运算

课题三平面图形的面积、旋转体体积、平面曲线弧长的计算

课题四变力所做的功、交流电的平均功率、交流电流有效值的计算

模块九概率统计初步

课题一击沉航母需要发射多少枚导弹。

课题二让你当检测员,你会检测产品质量吗

以上每个模块我们都用专业实例提出课题,提供思维方法,进行课题分析,找出工具,最后解决问题。

四、高职数学模块化教学考核方式的改革

我们主要采用以下几种考核方式:

1.闭卷考试:主要考察数学基本知识、基本方法,淡化技巧,数学中有普遍意义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应是考试的重点。

2.撰写论文:结合所学专业,以数学建模的形式撰写论文。在学期初教师结合学生所学的专业、学期所学的数学知识,给定论文的题目,学生自由组合成小组,通过图书、网络等途径收集所需数据、数学知识,结合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完成所给的题目,得出计算结果并对结果进行数值分析,最终形成论文,在完成论文的过程中,教师给出一些指导性的意见。这种考试形式可以训练和提高学生收集资料、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共同合作精神。

3.上机操作:在教学中我们重视各种数表、计算器、数学运算软件工具的应用。利用数学软件,在计算机中求导数、积分、解微分方程。学会用计算机来做数学是学生需要掌握的一项重要能力,把计算繁琐的计算题、要求精确的作图题在计算机中考核,可以检测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应用能力。

总之,数学模块化教学的实践与研究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工程,我们要在教材、教学模式、考试考核方式等方面不断突破传统理念的束缚,大胆的进行改革。

参考文献:

[1]李玉琪.数学教学概论[M].北京:中国科学出版社,1994.

模块化教学篇7

【关键词】模块化教学,高职数学教学,改革,启示

引 言高职数学教学面临着教学内容难,学生基础能力较差等众多现实问题,而且高职数学应以学生能够将数学熟练应用于工作实践为目的,应该注重实际性和针对性教学.但是,现在我国高职数学教学中还存在着很多教学方法上的问题,如注重数学知识的传授,而不注重学生数学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提升,结果使得很多高职大学生形成了错误的学习数学的观念,一味地学习数学课本知识,目的是应试,获得较高的成绩,而学生的数学实际应用能力却明显不足.针对种种问题现状,目前我国高职数学教学正在积极进行改革,试图采取更为有效的教学方法.模块教学理论为高职大学数学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拓宽了高职数学教学改革的道路.

一、模块化教学的理论基础――模块教学理论

模块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国达特茅斯学院感知神经研究中心的主任迈克尔在1976年提出的.迈克尔对此进行解释道:“模块是大脑在神经末梢活动的各个子系统的组织形式.”到了20世纪90年代,模块教学理论逐渐兴起发展,主要形成了两个领域,一是主要以模块式技能培训模式体现,一是主要以能力本位教育模式体现.我国也正是在20世纪90年代对模块教学理论进行研究探索,在吸收外国先进理论的同时,发展出了一套符合我国教育实际国情的模块教学理论.我国在以上两种主要的领域都有所发展,其中在模块式技能培训模式中,发展出以现场教学为主,以胜任实际工作为中心的中国化模式;在能力本位教育模式中,发展出了以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知识为主,培养学生对工作的认知能力的中国化模式.总之,我国目前发展的模块教学理论核心是注重实用性,能力性和操作性的培养,以适应我国社会综合发展对极大量的技术工作人员的需求.

模块教学理论主要具备以下几个特点:(1)以学生为中心.模块教学理论认为在教学课堂中应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占据课堂的主导地位,这样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吸收知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老师在课堂上扮演引导者和答疑解惑的角色,相对而言位于被动的地位,老师主要起到引导的作用,学生自主学习,之后由学生主动提问,老师答疑,提升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与学习的效果;(2)尊重学生个体的差异性.模块教学理论主张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教育的目的在于使每一位向学者,求学者成才,具备一技之长,不应该歧视弱者.模块化教学的方式根据学生的能力优劣进行区分化教学,目的在于尊重学生的差异性,最终的目的是使每一名学生掌握数学的应用技能;(3)高效灵活性.模块教学理论应用于实践的教学改革中具有灵活性和高效性.模块化教学使得数学教学课堂更具灵活性,教师的授课效率更高,学生的接受效率也更高,增进了师生的感情和同学们之间的情谊;(4)具备实践操作性.模块化教学对教师的要求明显提高,教师除了需要充当数学教师的角色之外还要充当职业规划老师,教师需要在课堂上为学生营造未来职业的氛围,使学生更好的把握知识的应用效果,使学生更加针对性地学习数学知识,模块化教学模式以就业工作为导向,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目的是使学生适应飞速发展的社会,胜任高要求的工作.

二、我国高职数学教学的现状分析

我国高职数学教学工作一直以来注重对学生的整体性教学,因而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枚叶子,不同的学生之间差异就更大了.我国的先哲也早就提出过因材施教.可是,传统的高职大学为了培养出更多的学生,为了提高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的规模和效率,不得不采取整体性的教学方案,可是这种教学方式将学生的天性抹杀,在班级里往往出现两极分化严重的现象.

当前,高职数学教学工作的模式主要还是以应试教育为主的模式,主要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帮助学生应对考试,获得较高的数学成绩,作为求职的资本.学生因为没有接受到实践性,应用性的培养,其数学应用能力极其欠缺,属于典型的高分低能型.

虽然目前我国很多高职大学都在进行教学工作的改革,根据教育部的指示,各个高职院校将改革工作进行地风生水起.在数学教学方面同样进行着改革.可是,笔者研究发现很多高职院校的改革工作是雷声大,雨点小.很多改革措施的内容缺乏可行性和实效性.在很多高职大学数学教学的课堂上是新壶装老酒,倒出来的酒仍是改革之前的传统之酒.我国高职大学数学教学改革不够彻底,不够深入,收效不够明显.

三、高职数学课程模块化教学的必然性

高职数学课程模块化教学的必然性在于高职教育的本质决定,数学学科特点决定,以及高职学生的特点决定.笔者接下来详述之.

首先,何为高职教育的本质?在笔者看来,高职教育与我国的高等教育不同,并不是以培养科研人才为目的的.高职教育的本质在于教授学生一技之长,满足我国当前高速发展的社会对技术型人才的迫切需求.而且,高职教育以减少社会失业率为责任,培养人才可安身立命的技术.高职数学课程模块化教学正是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实践应用能力,是模块化理论的题中之意.

其次,数学具有一定的难度,这是众所周知的,数学对于学生的基础要求较高,既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天分,又要求学生努力勤奋刻苦地不断学习练习.高职学生能力参差不齐,优秀学生与较差的学生在数学方面的差距尤其之大,为了照顾到每一位高职学生,使得学生学有所成,就必须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放弃过去整体性教学的方法模式.尊重每一名学生的个体性差异正是模块化教学的内涵、要求.

最后,高职学生的特点.高职学生的基础知识能力差,学习能力较低,对于数学这样的学科有一定的恐惧情绪.正是越害怕越不想学,越不想学就越不会.如何才能改善高职学生这种普遍的状况呢?模块化教学是当前唯一的也是最好的方法.

四、模块化教学之于高职数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意义

1.模块化教学有利于对学生因材施教

高职院校招生的根据是学生的综合成绩而不是单科成绩,因此,班级中有的学生数学成绩较高,数学能力较好,有的学生则数学成绩较差,数学能力较差.在班级中进行模块化教学有利于对学生因材施教.根据数学单科成绩将班级同学分成不同的模块进行区分教学,既有利于提高成绩优异者的数学素养,又有利于成绩较差者不断学习进步.

2.模块化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模块化教学丰富了数学课堂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摒弃了以往传统的灌输型,大众培养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更容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自然在学习的过程中提升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此外,模块化教学增加了数学课堂的互动性,突出了学生的重要性,学生们之间可以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对数学问题进行沟通交流,这样大大提升了学生的数学实际运用的本领.

3.模块化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模块化教育理论的很多观点通过高职院校的宣传正在逐渐深入每一位师生的内心,诸如“活到老,学到老”,“交流互赢”等等.模块化教学不仅仅是对教材内容的讲解,更是对学生数学能力的全面培养.高职院校的数学教学工作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模式,对学生的数学能力进行全方位的提升.受益于模块化教学,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将大大提升,更能够适应社会的飞速发展,更能够胜任日益复杂的工作的要求.

模块化教学篇8

随着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在全国铺开,随着“人教版”、“苏教版”、“鲁教版”三种新版高中化学教材在全国的推广与使用,随着两个必修模块和六个选修模块在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实施,广大的一线教师越来越多的思考如何通过“内容丰富,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材,使学生“经历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进行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敢于质疑,勤于思考,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善于与人合作、具有团队精神”。大家很清楚“任何一种教材都不可能完全满足某一特点学生群体的学习需要”,而教师又不可能课堂上花费大量的时间去教教材中的每一个栏目或者实施所有的活动。因此“教师应该客观清晰地分析教材,充分挖掘教材所提供的有用资源,在教学过程中彰显其优势,同时针对教材的不足之处,在一定理论的指导下适当做一些调整,并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本文将通过具体实例,从教学模块教学整合的基本原则和模块教学整合的方法两大方面具体进行阐述。

一、模块教学整合提出的背景及意义

1.进行模块教学整合的背景

“模块”是普通高中新课程结构中在学习领域、科目之下的一个层次。本论文主要针对化学学科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进行教学整合。

“教学整合”是指在现代教育科学理论指导下,通过对影响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各种教学因素进行分析和归纳、优化和淘汰、调整和融合,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一个科学完整、动态高效的教学活动体系。教学整合首先是一系列的教学实践活动,其次是使这些教学活动在科学化的基础上实现其内在的“系统化”或“一体化”。

新教材提升了知识的实用性、强化了化学与生活的联系性,但也同时弱化了教材知识的系统性,由于课时紧张也在不同的地域和学校出现了化学实验被弱化的现象。我们在课程改革的实践中有过很多的思考和尝试,特别是在教学中进行了一些教材整合方面的尝试,总结了许多经验进行了深入的反思,再次提出来与同行交流。

2.进行模块教学整合的意义

新课程化学学科的培养目标,即完善学生对物质世界的认识,丰富学生认识物质世界的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增加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养成学生健康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基于这五个方面,思考为实现以上目标要做的教学整合,我们认为这种尝试有其深远的意义。教师通过把知识联系密切或内容联系密切的教学素材进行整合,提高了课堂的高效性,扩大了学生对信息的涉入量,充分发挥了学生在课堂上的创造性,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生活的激活者,同时也激活了教材;也使学生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学习生活中。这将达到充分利用教材现有资源,实现创新人才培养的目的。

二、高中化学模块教学整合的基本原则

高中化学模块教学整合作为一项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方法体系,为保证教材功能的实现,在整合时应遵循一定的基本原则。

1.适应性原则

适应性原则要求模块教学整合必须与社会的需求和个体的发展相适应,必须与教育目标和教育制度相适应,必须与学科逻辑、心理逻辑以及教学逻辑等逻辑体系相适应。

2.整体性与系统性原则

遵循整体性与系统性原则,首先应该认识到教材是作为一个整体存在并发挥其功能的,因此,教材的整合就应从教材的整体出发,思考学科教材与其实施效果的联系,思考教材局部在整体中的功能,合理整合教材不破坏其整体性和系统性,从而发挥最佳的教学效果;其次要为学生构造所学知识的整体框架,勾勒统一的科学图景,反映科学的真实面貌;最后还应当明确“整体不等于部分之和”、“系统结构决定整体功能”,并据此对教材系统进行合理整合。

3.实践性原则

高中化学模块教学整合是一项实践活动。为了确定哪些内容是学生感兴趣的,哪些是为了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哪些知识需要重组需要展开广泛的调查研究实践;为了整合出最佳的化学教材,需要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地摸索,并在摸索的过程中不断地创新,教材的整合过程就是一个艰巨的实践过程;模块教学整合产生的产品,必须经过学科各位老师的评价和认可,必须能经受教学实践过程的检验。总之,模块教学整合从准备,设计、评价、到实验以及全面实施阶段的每一个环节都是实践的过程。因此,实践性是模块教学整合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之一。

4.稳弹性原则

稳弹性原则对于模块教学整合意义重大,是模块教学整合的稳定性与变革性的辨证统一。化学属于自然科学学科,其教材的内容应该是该学科中变化最小、最稳定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模块教学整合是教学更新以适应时展的需要的过程,教材的整合要适合不同程度的学生,即具有一定的弹性。

5.最优化原则

“最优化”是指一个系统整体的联系在活动(运动)中达到最佳有序状态。模块教学整合的最优化要求(1)从模块教学整合的最优目标出发,合理选择最佳的内容及内容组织方式;(2)合理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和教师的教学活动;(3)合理安排模块教学整合后的各个环节,使其按最佳有序状态运行;(4)合理进行自我评价,不断总结经验,使整合过程不断完善,不断调整至最优方案,达到最优化目的。

6.反馈性原则

模块教学整合只有通过及时地信息反馈,才可能实现有效的控制,从而达到预期的目标。反馈过程贯穿于模块教学整合的始终,随时进行反馈,了解模块教学整合的现状与预期目标之间的差距,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以达到其目标。

参考文献:

[1] 王祖浩,王磊.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M].湖北: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2] 俞国方.教学整合:培养创新人才的有效途径[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0(4).

上一篇:食品市场论文范文 下一篇:失业保险制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