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实一体化教学范文

时间:2023-10-06 10:01:07

理实一体化教学

理实一体化教学篇1

关键词:理实一体化;物理;教学;中职院校

我国现在很多的中职院校对于物理教学一直不太重视,虽然物理教学是整体教学课程中基础的部分,但是很多地方的教学对于物理还是一种忽视的态度。因为物理教学的枯燥性以及物理课程本身的特性,使得物理教学在现今面临着很大的挑战。并且物理教学的教学方式还是沿用传统的、老旧的一套教学体系,并不能够满足现在对于锻炼学生创新想法的需求,因此在教学实践方面不能很好的地运用,也不能够在物理教学方面做出成绩。但是理实一体化的运用就可以使得这一不足得以弥补,在一定程度上使理论和实践相统一,并且在中职院校的物理教学中应用也能够使得教学质量得以提升。

一、理实一体化教学的理论依据

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是在基础教学思想指导下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国内外一些著名学者都提出过类似的教学理论。世界著名的教育家约翰.杜威创建的实用主义教育体系,提倡“做中学”的教学模式,认为任何学问都可以从实践中来获得的,这与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有异曲同工之处。我国的教育大家陶行知,在“生活教育理论”中提倡以下几点教学理念,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陶行知先生早就认识到了“理实一体化”教学的重要性。理实一体化教学还有众多理论依据,很多国家都有类似的教学。

二、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特点

理实一体化的内涵就是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在中职院校的物理教学当中不仅可以学习到专业知识和物理方面的基础知识,还可以通过实践的方式真正得以应用,使得学生们学习物理的热情被激发出来,最终实现理论和实践相统一、有机结合。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重点在于知识的构建,而不是注重于单方面的教学。它的重点是理论知识不再单一的依附于书本上,而是在实践中的运用,使得学生们在专业的技能训练中对所学的知识得到更深层次的理解。对于教师而言,重要的是引导学生,而不是单方面的灌输知识,使得物理学习当中穿插适当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教学。用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对实践活动作出引导,同时在实践活动中可以对理论知识再次巩固,一举两得。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打破了中职教育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再过分关注理论,遵循“够用、必需”的基本原则,更注重其实用、适度的理论基础,技能的注重科学性、规范性,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中职院校中物理教学的现状

随着近些年来普通教育的不断扩招的政策,加之当前人们对于中职教育的理解偏差,在很大程度了限制了中职院校的招生,这就导致中职院校招生情况越来越差,出现很多招生困难生源不足的情况,并且中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没有达到很高的标准,并且还有很多学生文化课成绩并不好,生源质量堪忧。再有物理知识本就晦涩难懂,并且概念很多还是很抽象的,中职院校的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时有一定的难度,学习过程很不容易,并且需要花费很大的功夫才能把物理知识学好,很多学生本来就对物理学习兴趣不高,这就更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中职院校主要方面是在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主打就是专业知识和技术的培养,所以说整个中职院校包括教师和学生对物理知识都有着一定程度的忽视,更加重视的是专业课以及一些技能性很强的学科。中职院校中还存在着普遍的情况就是很多教师和学生认为物理课没有实际的运用价值,与技术拓展没有关系,所学的专业知识并不能运用到实践上,因此中职院校在课程安排上给物理这一学科安排的课时就很少,再加上教师和学生的不重视,热情没有达到很高涨的程度,学生也没有学习物理知识的热情和想法,因此物理这一学科在中职院校中的发展遭遇到了瓶颈,教学现状不容乐观。

四、理实一体化在中职院校物理学科中的应用

(一)在教学的过程中使用现实例子增加趣味性在中职院校的物理课日常教学中可以融入现实例子的讲解,这样就可以使得物理知识不再只是依附于书面上,而是在现实中变得生动活泼了起来,在现实生活中的物理例子和物理学的现象有非常多,这些现实中的例子就可以成为物理学科教学的突破口,在一定程度上实现物理教学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并且还能够使得书本上抽象的物理知识变的现实化,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学习的兴趣。并且知识具象化也能够让学生更便捷的去理解这些知识,利用现实中的有趣的例子来对书本上的物理知识进行阐释,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方式。运用这样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方式,就可以使学生在相当大的程度上认识到物理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也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并且在另一种程度上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利用物理学科中学习到的理论去解决生活中出现的问题。这样循序渐进,在书本上学到的理论知识之后在实践中被运用,就会使学生对于物理的兴趣和热情高涨,从内心更愿意进行物理学科的学习。物理知识的例子也有很多,比如在冬天穿了一天的毛衣,在脱下时会起静电。我们有时会看到热气球或者去乘坐热气球,热气球中气体的性质也属于物理学范畴,像这样的例子可以将枯燥并且单一的书面知识或者枯燥的物理学概念,转换成日常生活中有趣的例子,在日常生活中学生们看到了物理学科知识的体现,就会更容易在物理课堂上接触和理解相应的理论知识。

(二)增加师生互动,用实验的方式演示在中职院校的物理学科学习过程中,物理实验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这项内容偏向于实践性,因此可以通过物理实验的方式使学生对书本上学到的物理知识有更加深刻的理解。物理实验就是需要学生真正动手来自己做一些实验,利用实验的一些性质,对物理规律或者理论进行自己的理解。但是物理实验开展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例如,有些物理实验必须在特定的条件下开展,不能随时随地的进行,所以物理实验的机会并不很多,学生进行实践的机会也不多,更多情况下还是很多学生围着一个老师,观看老师进行演示,真正自己上手的情况少之又少。另一方面,在实验中学生容易忽略书本上的物理知识的运用,而只是单纯地进行实验操作,这样不利于实验的初衷实现。所以在进行物理实验的过程中,一定要进行老师和学生的随时沟通这一块内容,教师要在进行物理实验过程中告知学生们运用理论实践,并且引导学生在进行物理实验的过程中感受到理论在实践当中的运用。在物理实验过程中一定要保证安全,教师在实验之前以及实验的过程中都需要向学生强调实验的注意事项以及做实验的条件,不仅在实验开始之前需要老师亲身演示,为学生们做示范。教师对一些安全系数不高的实验还要多加注意,以免发生安全事故。在老师做示范的过程中可以把重点告知学生,并且将实验过程中的内容和理论书本知识结合起来,这样可以让学生在实验中再一次对理论知识进行巩固,真正做到了实验的过程中对教学的再一次深化,因为在实验的过程中,学生们可以对物理知识和理论有更深层次思考和探究。

(三)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的方式辅助教学理实一体化教学有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多媒体技术的辅助运用,因为物理知识毕竟还是抽象的,如果只是老师的讲解或者学生依照书本进行的凭空想象,就不利于学生对于物理理论知识的理解。那么就需要一个工具来辅助学生,对于物理知识进行理解,这就指的是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因为多媒体技术在现在已经发展的十分成熟,可以将抽象的物理知识和物理的概念具象化,把书本上的知识形象地展示在学生的面前,并且让学生有一种直观的感受,对于非常难理解的物理知识可以运用互联网和多媒体的技术对其进行虚拟的模拟。如果中职院校的物理老师能够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对于多媒体技术很熟练的运用,并且在理实一体化的这种教学方式过程中,多运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做一些有趣的演示和视频教学,这样就会使得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理解得更加透彻,并且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五、结语

在中职院校的物理学科教学中,由于物理知识非常抽象以及学生综合素质不够高等原因,使得物理教学面临着很大的挑战。在这种情况下,运用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方式可以将理论和实践相统一,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对于物理知识的理解程度,并且使学生的热情也得以提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中职院校物理教学的困境。

参考文献:

[1]卢芳.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在中职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职业,2018(23).

[2]王晓明.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在中职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物理,2018(6).

[3]魏永智.中职物理教学中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应用分析[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7(10):102.

[4]梁若冰.理实一体化教学在中职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职业,2019(19):72-73.

理实一体化教学篇2

关键词:化学课程;理论实验一体化;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5)11―0075―02

一、引言

化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验性很强的自然学科,是很多专业的基础课。化学理论与实验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缺一不可的,理论教学是实验教学的基础,实验教学反过来又能促进对化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但很多高校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即化学理论和化学实验单独授课,存在重理论教学,轻实验教学的现象,严重影响了学生操作技能、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必须改革传统的化学教学模式,采用理论与实验一体化教学,即理论与实验教学并重穿行的方法,强调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改变了学生传统学习模式和思维方式,这样一方面可以用理论支撑实验,另一方面可以用实验验证理论,达到真正促进学生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二、理论实验一体化是应用技术型大学教学发展的必然要求

目前许多院校正加大力度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加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在应用型高技能人才培养中的作用更显突出。化学是集基础性与实践应用性于一体的学科,其教学模式如何助力应用型人才的成长自然成为教学研究的重点。理论实验一体化教学要求将化学理论和化学实验教学摆在同等位置上,既要打好化学理论基础,又要重视化学实验课程。教学过程中将教学设备和有关实验设备同置一室,将化学理论与实验环节重新分解、整合,安排在一体化教室中进行教学。师生双方共同在一体化教室里边教、边学、边做实验来完成教学任务。这种融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为一体的教学方法,改变了传统的理论与实践相分离的做法,使学生从枯燥乏味的理论中解脱出来,将理论教学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注重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突出教学方法的应用性、综合性、实践性和先进性,利于全程构建素质和技能培养框架,丰富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提高教学质量。因此化学课程理论实验一体化教学是应用技术型大学教学发展的必然要求。

三、化学课程理论实验一体化教学的实践策略

1.合理选取教学内容

合理选取教学内容,正确安排实验内容对于实现理论与实验一体化教学非常关键。教师可根据教学计划要求,细分教学内容,对理论和实验的比例、教学方法、教学形式等,根据教学条件加以调整以期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具体而言,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上,首先要按照专业的知识结构,对化学课程进行整体内容优化,科学合理分配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内容,提高实验教学在化学教学体系中的地位。对于实验内容的选取尤为重要,传统的实验教学中验证性的内容较多,设计性、综合性实验比例低,导致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不能很好地发挥。要实现化学课程理论实验一体化教学,就要改革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和主导的实验内容。一方面要根据各专业对化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特殊要求和相应理论课程的教学进度设计并安排实验教学。另一方面在实验内容的设置上,要做到由浅到深、由易到难,可以从基础实验、提高性实验和创新性实验三个层次进行。基础实验主要是针对学生的基本技能训练,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基本技能对于应用型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很重要,必须打结实基础,所以实验中要重视这方面的训练。提高性实验主要是针对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训练,这部分实验内容主要是在验证性经典实验的基础上进行设计和综合。在此过程中,教师重在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创新性实验主要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能力,这部分实验内容综合性强,要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实验内容必须尽量做到丰富多彩,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专业和兴趣爱好提出实验项目。创新性实验所需时间长,一般安排综合大实验的形式进行。通过基础实验、提高性实验和创新性实验,学生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各个方面的能力和素质都得到逐步提高。另外,近年来,微型化学实验引起国内化学教育界极大关注,化学课程理论实验一体化教学中也可以巧妙利用微型化学实验。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上,也要做到与时俱进。目前有些教材的教学内容和市场严重脱节或滞后,实用性不强,这就要求教师在选取教学内容时,要大胆舍弃一些落后的内容,增加已普遍应用的一些比较新的技术,突出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比如目前分析化学中,仍以滴定为主要内容,理论和实验都占居较多学时,而在实际工作中,比色分析却占主导, 但在化学实验中,比色分析所占的比重很小,有的学校甚至没有安排比色分析的实验,就是安排了,也只是认识一下仪器,学生真正动手的机会很少。所以在化学教学内容的改革上,就可以考虑增加比色分析的比重,适当减少滴定的内容。再比如一些比较新兴的分离、富集和分析技术,如层析、电泳、气相色谱、液相色谱、紫外、红外、原子分析等在实际工作中用得也比较多,也必须引入教学,或增加其比重。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学习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学校可以针对不同专业,开发和编写校本教材,使教材更贴近学生实际。

2.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

化学课程理论和实验一体化教学要求将化学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有效衔接,使二者合二为一,这样的课程设计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新要求。首先对教师而言,理论和实验一体化教学采用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自学教材为主的教学方法,看似教师授课时间缩短,但实际授课难度和授课容量增大,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和较强的操作技能,还需要有一定的跨专业能力以及管理能力。理论和实验一体化教学往往涉及到很多方面的知识点,而且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随时会出现一些突发的问题和状况,教师只有博而专,才能解决问题,实现理论和实验教学的有机结合。因此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是理论和实验一体化教学的发展趋势。化学理论和实验一体化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化学应用能力。所以对学生而言,也要改变过去被动接受知识的现象,提高自主学习意识,要养成“学中干,干中学”的学习方式,在学练中理解理论知识,掌握技能。具体要求就是课前一定要预习有关内容,课后做好总结。尤其是实验部分,预习非常重要,要写预习报告。对于提高性实验和创新性实验,则要养成独立思考和独立工作的习惯,同时要加强协作意识。

3.成绩考核与评定

化学理论和实验一体化教学中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考核形式也要多样化,不能像传统的评价方式只以学生的期末成绩为主。化学理论和实验一体化教学考核方式采取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学生的学习态度、课堂表现、操作技能和运用、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都要纳入总成绩中,并且过程性评价占总成绩的比重较大,终结性评价占总成绩比重较小。这种考核形式将知识、技能、素质三位一体化,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结束语

一位教育家曾说过:说给我听,我会忘记;指给我看,我会记住;让我去做,我会理解。所以只有给学生更多自己做的机会,他们才能更好地消化理解。化学课程理论实验一体化教学实现了“动脑”和“动手”相结合,使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并驾齐驱,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曹渊,陈昌国.推荐国外一种化学实验教学模式[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03).

[2]李宗群,吴景梅,王传虎.基础化学理论与实验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06).

[3]黄晓剑.分析化学理论实验一体化教学的实施[J].考试周刊,2011(09).

[4]王春燕,刘晓秋,高秀霞.项目化教学在《分析化学》课程中的设计[J].吉林教育学院学报,2014(01).

理实一体化教学篇3

关键词:教学;探索;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4-0188-02

一、理实一体化教学中要重视理实一体化教室的建设

理实一体化教室是保证教学顺利实施的关键,教室要配置与专业和规模相适应的教学环境和硬件设备。专业教室布置要突出的专业氛围,实训区提供学生操作演练的实训设备,大部分实习要求每人一台设备。如果学校没有一体化的教学场地,理论教学与实习相分离,无法实现边学边做,边做边学的教学过程,理实一体化教学就只是一句空话。

二、理实一体化教学中要加强课堂教学管理

传统的理论教学是在教室进行的,而实践教学是在实训室或实习室进行,这样课堂教学秩序易于管理。理实一体化教学是将理论与实践融于一体进行的组合教学,主要突出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要真正收到预期的效果,加强课堂教学管理是关键。在理实一体化教学中要突出学生主体,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在实际操作中根据学生的操作情况随时讲解专业理论知识,如在计算机网络设备配置的教学中,按照实验平台一般五六个学生一组,在实习中需要学生互相配合操作,互相讨论,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自由度相对较大。又如在机械加工专业的理实一体化教学中,学生分组要在车床前进行零部件的加工实习,学生的自由度和活动空间较大。在这些情况下如果教师不加强课堂教学管理,学生就会在课堂上出现玩耍、打闹等现象,做一些与课堂教学无关的内容,更重要的是存在安全隐患,严重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因此,理实一体化教学中学校必须严抓课堂纪律,加强学生管理,根据不同的专业应该安排至少两名教师参与教学,在实习中要求教师巡回指导,维持好课堂秩序,保证良好的教学秩序及实习安全。

三、理实一体化教学中要重视校本教材的开发

理实一体化教学是围绕一个工作任务或项目来组织教学,打乱原有的按知识学习组织授课的章节顺序,边学边做,边做边学,将所学理论与实践完全融合起来。现有的大部分教材无法实现教学要求,学校要组织专业课教师编写与此教学过程相适应的校本教材,对教学目标进行课题化分解(每个课题都包含一个或多个知识点),以专业技能为主线,将多个课题的学习知识的重点和目标有效的串联起来。这种为用而学、学以致用的教学方式让教与学有了更强的针对性,能较好地实现让学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能力培养,即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学会如何用专业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遇到的最大的难题之一是教材。理实一体化教学要由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任务,将学生需要学习的各个知识点分解为一个一个的实践训练课题,让学生有计划地按照教师确定的课题和学习要求进行专门的技能训练,在训练中使学生“知其然”,教师将学生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或困惑,用专业理论知识来加以解释,使学生“知其所以然”,从而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

四、理实一体化教学中要突出师生互动

理实一体化教学要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在交流过程中将会发现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做到一体化教学将理论贯穿到整个实操过程中,理实结合,讲练结合。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在实习中存在的问题视而不见、不管不问,这种理实一体化教学将得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在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案例,在学生实习操作前,教师应先进行操作演示,在操作过程中不断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与回答。

五、理实一体化教学中要实施分类教学

在理实一体化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学习情况进行分类教学,做到“因材施教,因人而异”。教师在实习前要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思维水平及心理因素将学生进行分组,在实习中要针对每组的特点进行指导;在分组讲解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层次的划分把握好授课的起点,处理好知识的衔接过程,减少教学的坡度;教学过程要遵循“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能力为目标”的教学宗旨,让所有学生都能学习,都会学习,保证分层教学目标的落实。如果教师采取“一刀切”的方法,势必会产生“优生吃不饱、中等生吃不好、学困生吃不了”的结果,优生将对老师失去信心,觉得在课堂上学不到他们想要的知识;中等生不愿意与老师交流;而学困生则害怕“吃”,也“吃”不进去,这样就会进入一种恶性循环。

理实一体化教学篇4

电子技术专业实施理实一体项目教学,是“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体现。专业教师分析论证现代电子企业相关工种一线员工应具备的知识和能力,按照就业岗位细化,在实验课中进行项目教学,采用实验操作平台与仿真实验平台相结合的理实一体化实验教学,把讲课、演示和实验生动、直观地结合起来,具有精度高、重复性好的优点,是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建立科学、完善的理实一体化实验室教学评价体系是电子技术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的关键和重点。

二、电工电子理实一体化实验室教学评价研究的背景

为贯彻落实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06〕15号)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关于实施特别职业培训计划的通知》(人社部发\[2009\]8号)有关精神,进一步提高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技能水平,加快高技能人才培养,延缓就业压力。教学方法改革是实现专业教学向能力本位转变的迫切需要,选择理论水平高、操作能力强的一体化教师担任任课教师,重点以职业技能为主,突出技能训练,确保教学质量。

三、电工电子理实一体化实验室教学评价研究的内容

1.电子技术专业实施项目教学,编写以项目为引导、以任务为驱动、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的理实一体化校本实验教材,要反映教学内容的科学性、针对性、实用性,要体现教学过程的连贯性和实验目标的渐进性。

2.建立项目教学评价体系。技能训练评价是一种微观层次的教育评价,是对技能训练的过程与效果进行价值判断,从而为改进与提高技能训练教学质量服务的过程,包括按照评价内容的宏观评价、中观评价、微观评价;按照评价目的和功能的终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诊断性评价;按照评价主体的他人评价、自我评价;按照评价标准的相对评价、绝对评价、个体内差异评价等建立电工电子一体化实验室教学评价体系。

四、电工电子理实一体化实验室教学评价体系的建立

根据技能训练被评价对象的不同,技能训练评价包括:指导教师评价、学生评价、课程评价。科学的教育训练评价应符合三个基本条件:有效性、可信性、客观性。所谓“有效性”就是指实际测量的内容与所要测量的内容之间的一致性。所谓“可信性”就是多次测量的一致性。所谓“客观性”就是要求技能训练评价不受或很少受到评价者主观因素的干扰。

教师评价是以技能训练教学的具体实施者――教师为评价对象,以技能训练过程为评价重点,以定性评价为主要方法的评价。

学生自我评价,是评价者与被评价者一体的,自己对自己的评价活动。学生自我评价就是以学生为主体,客观评价对技能训练的情况,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自我管理的习惯。

学生自我评价具体做法如下:

1.列出实验项目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技能训练的目标的细目。

2.操作规则、方法及其评价标准要围绕训练目标讲解;

3.要求学生掌握分解的技能训练目标; 4.要求学生对照训练目标细则进行练习;

技能训练课程的评价:

1.训练目的是要明确为了什么而需要训练。

2.训练目标是技能训练后学生所应达到的能力、素质等目标。

3.训练内容是对训练项目、步骤进行完整设计与计划。

4.训练评价是检验“训练目的”实现的程度,以及改进的措施。

综上所述,建立电工电子实验室教学评价表。

五、结束语

中等职业学校是培养理论基础知识扎实、基本功过硬,能灵活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具有较强操作技能和技巧,并具备一定创新能力的应用性、技能型人才。教师指导学生寻找知识技能的途径和结果,并进行展示和自我评价,使学习的重点在学习过程而非学习结果,使学生锻炼了岗位能力,实践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综合应用能力,团结协作能力等等。教师不再占有教学的主导地位,而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指导者和监督者,使学生具有了主动性和积极性,这一评价体系得到了教师和学生的认可。

参考文献:

\[1\]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06〕15号).

\[2\]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关于实施特别职业培训计划的通知》(人社部发\[2009\]8号).

理实一体化教学篇5

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外贸课程不仅应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还应重视对学生探究能力、创新意识及学科精神的培养,注重学生经历基本的实践探究,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但在现行教学活动中,外贸教学与社会实际之间仍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问题,因此,切实抓好外贸专业实践教学,对中职的教育教学工作及向社会输送人才,服务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1 合作教育促进学生的专业学习

合作教育是在充分利用校内外不同教育环境和资源的同时,把以课堂为主的专业理论校内教育和直接获取实际经验的校外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是在社会发展的需求和教育改革热心者的不懈追求中产生的,从而达到实践―理论-实践,毕业生就业“零距离”上岗的目的。

中职教育,就学校而言,要求学生学习专业基础知识和职业道德,注重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就企业而言,在不影响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前提下,能够保证学生学的理论知识跟上市场变化的速度,使教学内容和企业实际需求相对接。而学生则更多注重学习专业理论知识,不重视理论与岗位实践操作有机结合。比如外贸类岗位,主要工作是信用证的审核和修改、缮制报检单、报关单、结汇单证及其他单据的缮制,以上工作有很多实践的机会。此时,企业管理者以及指导老师会重点指导学生通过对企业生产业务流程的了解和学习,对生产、管理流程的观摩和参与,使得学生在校企合作过程中结合课本所学的相关理论知识,边做边理解,从而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学生以学徒身份参与外贸企业项目,遇到问题可以随时向指导老师请教,从而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指导老师还负责指导学生考取行业内的职业资格证书、推荐就业等,为今后的稳步就业,顺应用人单位的需求奠定扎实的基础。

2 注重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岗位职业能力

从市场所需的外贸专业技术人员的要求来看,该专业已不只是具有单纯的外贸专业理论人才,还要必需具有较扎实的外语和业务实际操作能力,熟悉企业的产品,能独立分析掌握内外部价格并给与准确报价;能独立开发客户、及时答复客户并处理好客户的疑问,努力下单,达成交易;熟悉外贸业务流程,能够独立制作一整套单据等等。学校为了能更快地与企业工作岗位无缝连接,实现理实一体化,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创造各种实践机会,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分阶段、分对象,送学生去企业锻炼。首先让学生在企业里学习:实际操作能力、处理疑难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和实际情况的分析能力。同时也更好地为企业服务。学校要使这项工作能及时完成,必须制定好教学计划,选好指导老师是至关重要的。教师通过现场观察、听取讲解、侧面了解市场信息,无论是机械外贸还是汽车外贸,企业需要员工不但要精通业务知识,更重要的要熟悉本行的相关知识。如做机械贸易就应了解机床性能、产品特点、型号、规格、用途、质量保证、售后服务及使用说明等;汽车贸易必须熟悉汽车文化,汽车材料,汽车性能、汽车保养、磨损和事故类等。不具备以上专业知识,是很难在企业被重用甚至很难在企业立足。

我们的学生由于缺少实战机会,导致实战能力缺乏,动手能力较差,不能马上进入岗位角色。通过实践,不仅能了解具体工作岗位的技术要求,而且还培养了团队精神、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故实践教学主要解决了两个问题:一是实际工作与模拟实践教学相结合,充分发挥校内外实践教学的作用;二是校内实训教学与校外实践环节相统一,创建一个良好的实践教学环境。

3 依托企业平台,实现零距离教学

根据外贸教学的特点,学校以“专业与产业对接,教学与生产衔接”为出发点,与用人单位共同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贯彻提出新型的培养模式:(1)把企业需要转化成培养目标;(2)把培养目标转化成课程结构;(3)把课程结构转化成课堂教学内容。为把校企合作培养培训落到实处,我们的基地选择上都最具行业代表性企业,为实施校企合作起到桥梁和纽带作用,为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创造更好的条件,为校企合作的深度融合奠定良好的基础。

几年来,外贸专业教师主动与企业联系,深入企业。走访了全市范围50多家外贸企业,主动发现问题、寻找对策、破解难题,做到企业有求必应,有求必帮。同时,企业也积极支持和帮助外贸专业在校内建设实训室,捐赠大量专业软件。企业还精心地安排实习岗位,根据实际需求,将学生分派到各个不同的工作岗位上,全面周到地安排技术人员指导,让学生在实习期间获得最佳的实习效果。而学校外贸实训辅导课常以一笔企业的真实业务为背景,贯穿整个业务流程和各环节任务,将学生分组,在项目下进行角色扮演,使学生在大量操作过程中学习,体会到真实性、复杂性、全面性。在合作教育的平台上,通过有效开展工学结合,保证了理论与实践的紧密联系,实现“零距离”教学,使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不断落实、提高,较大幅度地提高了教学效率。

4 建立多元评价机制,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考核评价是督促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是检验学生实践效果的重要途径。专业理论当然可以采用传统的考试方法进行评价,操作实践的评价,我们在外贸实践课上主要采用考核能力为目的,力求考核项目涵盖学生的能力、知识、态度,突出能力考核。外贸实训实践教学的评价方法应该多元化,可以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相结合,其具体做法:一、学生自评,学生在实践实训学习过程当中,通过查阅资料,按时按量完成指导老师布置的任务,写出实习报告和心得体会,发现问题、提出建议、总结经验,给自己测评打分。二是小组互评,在学习过程中,将学生按不同的项目分成若干个小组,以任务为中心围绕一项具体的学习任务,小组成员通过相互讨论、互相学习,共同协作完成工作任务。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小组成员相处的时间较多,相互了解较深,得到的信息也较真实和具体,组内互评也较客观。通过二方面的综合测评,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争取对每一位学生的实训实践效果有一个客观、全面、真实的评价。通过一个良好的评价过程,及时发现问题,纠正问题,使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不断地巩固提高。

理实一体化教学篇6

关键词:化学理论 化学实验 一体化 教学实践

化学是学校课程设置中的一门基本课程,其化学理论教学是人才培养的基础,而化学实验教学是实现专门人才培养的主要内容。但在重知识传授的传统教学模式下,化学理论和化学实验一直处于相分离的状态,理论的教学被放在教学的重点上,而实验教学成为理论教学的依附,化学实验教学的从属地位使得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成为空谈,学生面对难、简、繁的化学理论教学,往往失去对化学的兴趣,无法将所学知识变为实际的应用类知识,因此,必须要实现化学理论和实验的一体化教学,这样学生可以用理论支撑实践,又可以用实验来验证理论,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

一、理论与实验一体化是教学发展的必然要求

化学学科的实践性和应用性较强,它的教学总目标是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从而培养化学专门型和应用型人才。这也就要求将化学理论和化学实验教学摆在同等位置上,在打好化学理论基础的前提下,更加注重化学实验课程。但在当前的教育大背景下,以及学校实验器材和实验场地的局限,使得化学理论和实验在课程设置上更侧重于理论的教学,教师的讲授方法仅限于口耳相传,整个学科理论内容的讲授居多,学生接受的都是单调乏味的知识,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严重影响了化学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化工分析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一体化便于充分地开发与使用教学资源、有利于化工分析课程教学整体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符合我国当前教育体制改革的要求。因此化学理论和实验一体化是教学发展的必然要求。通过分析和研究学生的学习现状和学习特点,灵活变化教学方法,给学生更多的动手操作和实验的机会,将化学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有效衔接,使二者融为一体,从而全面提升化学学科教学质量。

二、化学理论与实验一体化的实践策略

1.理论与实验并重观念的培养

在化学学科中,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二者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理论教学是实验教学的基础,实验教学又能够促进对化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为解决实际化学问题提供帮助。二者的相互结合能够有效的促进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但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下,化学学科的评价方式往往以笔试的形式存在,以分数来衡量学生是否掌握了化学学科,这使得学生存在重理论轻实验的观念,严重影响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无法将所学知识和实际生活应用和就业等联系起来。因此,必须要转变学生的轻实验重理论的观念。一方面可以通过具体实例来引导学生认识到做实验是学好理论的前提。使学生明确单靠书本的记忆来理解化学原理只能是事倍功半,而通过实验的方式学生能够清楚把握住重点内容。另一方面可以变革评价方式。转变传统的笔试的考试方式,给学生布置相应的研究性学习内容,使学生必须通过动手操作和实验的方式来获取化学知识,引起学生对化学实验教学重视,这样化学理论和实验的一体化就变得相对简单了。

2.课前准备的充分落实

化学理论和化学实验的一体化是指将化学理论课和化学实验课有效衔接,将二者合二为一,这样的课程设计会使得授课难度和授课容量加大。这就要求教师要在备课上下足功夫。备课是上课的重要前提,在备课过程中,教师可以从如下几方面入手:一是确定课程设计的目标、重点。化学理论和实验一体化的目标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化学应用能力。因此,在备课过程中首先需要根据学科实际来确定教学目标,并列出详细的设计方案,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把握住备课的总体方向。二是选择任务或项目的素材,教师自己亲自完成实验的全部操作,以便了解实验所需时间及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制定出相应的解决方法,做到在教学指导时心中有数。在此基础上,使学生能够在真实情境下学习化学,实现学生化学学习兴趣的提升。三是灵活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能够使教学更加生动具体,因此,在备课过程中,可以制作丰富和生动的多媒体课件,将理论知识进行层次性的归纳和总结,提示操作要领及注意事项,这样能够使学生能够一目了然的知道如何去做,从而帮助学生把握重点、突破难点,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把握。

3.微型化学实验的巧妙运用

教师在教学中不但要有扎实的理论功底,还需要有较强的操作技能,实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有效衔接。在教学中可以巧妙的利用微型化学实验。微格教学是一种微型的教学模式,它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呈现教学内容,把握教学重难点。微型化学实验与微格教学有异曲同工之妙。微型化学实验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设计的,具有操作简单、趣味性强、开拓性广等特点,比普通实验有更强的灵活性和机动性,是理论教学中教师用实验处理难点、重点的教学形式。通过微型实验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可以把理论教学很好地同实验结合起来,充分体现以实验为基础的化学学科特点,这样化学理论教学就可以为基础化学实验教学做出有力支撑,两者共同承担起培养学生开拓创新能力的重任。

化学理论和实验一体化是社会培养创新型和应用型人才的必然要求。化学理论和实验一体化教学实践不但能够促进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发挥,有利于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而且能够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在实际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化学课程和教学模式的改革势在必行,真正打破传统教学模式,使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并驾齐驱,从而构建化学完整的教学体系。

参考文献

[1]李宗群,吴景梅,王传虎. 基础化学理论与实验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J]. 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06:38-39+41.

[2]黄晓剑. 分析化学理论实验一体化教学的实施[J]. 考试周刊,2011,54:187.

理实一体化教学篇7

关键词 理实一体化 探索

一、引言

技工学校是培养具有一定基础理论知识和娴熟操作技能的中、高级实用型人才的中等职业学校。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加工技术的迅速发展,社会及企业对技能人才的知识与技能结构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要求既要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又要有很强的实际操作能力,既要能解决实际生产的问题又要有技术创新能力的人才。因此,为适应社会和企业用人的需求,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将成为技工教学改革的重点,并将在技工教学领域逐步推行。

二、何为理实一体化教学

理实一体化教学法,说通俗点就是:为了使理论与实操能更好的衔接,打破理论课、实验课或实操课的界限,将理论教学和实操教学融为一体,在实践中教理论,在运用中学技术。这种一体化教学模式能很好解决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脱节问题,减少理论课之间及理论与实操课之间知识的重复,增强教学直观性,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参与作用,必将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和高技能人才的培养。

三、为何要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

传统的技工教学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者有各自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由不同的教师分别进行,这是一种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分离的组织形式。这样的教学有许多弊端:

1、容易造成理论和实践脱节。大部分理论课教师不会教实操课程,不知实操课使用哪些理论知识,常常根据自己的想象或学科逻辑体系组织教学内容,不可避免地造成学生学的一些理论在实操中用不到或已经陈旧过时,而一些实操中必需的理论却没有学到或学的不深不透。受技工学校生源质量的影响和学生对抽象思维、逻辑思维水平的限制,脱离实践的理论学生很难理解和掌握,也就达不到理论指导实践的目的。

2、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技工学校的学生学习动力最主要来源于实习操作或是实践应用,即学习兴趣具有明显职业倾向,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分离使学生不清楚理论的应用价值,造成学生学习理论课程动力不足。失去理论的实践教学,只能变成简单重复练习,单调枯燥,也不能有效激发学生探索精神,不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情感。

3、不能满足现代生产企业对人才的质量需求。现代生产活动要求技术人才不仅能操作机器,还应该懂得生产原理,具有一定文化素质和理论基础。脱离理论的实践,把学生变成只会重复操作的“机器”,使学生不能有效改进生产工艺和适应技术进步,降低了生产能力,也限制了学生的发展能力。

四、如何进行理实一体化教学

推行理实一体化模式教学将会是技工学校教育改革的重点,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呢?本人结合自己的工作经历浅谈几点:

1、理实一体化课程设置(模块化)。理实一体化教学要有与专业和规模相吻合的课程设置。具体体现为:教学计划、课程大纲、教材,而课程是集中体现教育理念、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载体。随着科技进步,高新技术设备的普及使用以及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的不断涌现,已大大改变了制造业的生产方式。因此,很多原有的课程体系、结构和内容已跟不上社会、企业对本专业人才提出的培养目标,不能适应理实一体化教学的要求。

现以数控加工技术专业为例,将其专业课程体系进行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实行模块化的课程设置。模块可分三大模块,分别为文化基础课程模块、专业核心课程模块及技能强化训练课程模块。其中专业核心课程模块实行理实一体化教学,结合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标准的要求编入课表、阶段性完成教学。例如《数车操作与编程》每天六节课,(其中一节理论五节实训),四至六周为一个阶段完成一个教学模块,同一模块课程的理论和实践教学由一位教师主讲。这种打破传统的专业课程体系,推行模块化的课程设置,着力构建以能力为重点、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必将会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技能型紧缺人才的需要。

2、编写理实一体化配套教材。理实一体化教学要有与专业相配套的教材。传统的教材一般都强调理论的全面性和系统性,很难适应技工学校一体化教学的需要。因此,编写相配套的一体化教材是进行一体化教学的根本。首先,在编写一体化教材时应依据教学大纲及国家技能鉴定的标准,按科学性、合理性、实用性、有效性原则编写一体化教材,这是实施一体化教学的基础。再次,编写一体化教材应坚持以下几个原则:1)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以企业用人标准为依据,在专业知识的安排上,紧密联系培养目标的特征,坚持够用、实用的原则,摈弃“繁难编旧”的理论知识,同时,进一步加强技能训练的力度,特别是加强基本技能与核心技能的训练。2)在考虑学校办学条件的前提下,力求反映社会和企业用人的现状和趋势,尽可能地引入新技术、新知识、新工艺、新方法,使教材富有时代感。同时,采用最新的国家技术标准,使教材更加科学和规范。3)遵从技工学校学生的认知规律,在结构安排和表达方式上,强调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强调师生互动和学生自主学习,并通过大量生动的案例和图文并茂的表现形式,使学生能够较轻松掌握所学内容。

在理实一体化教学理念、模式和方法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可以对骨干专业的核心课程的结构、体系、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改革,组织骨干教师编写理实一体化教材。编写时,应突破传统的教材重视理论的全面性和系统性的课程体系.着力以技能为重点,以实践为主线,对课程内容进行创新整合。教材应根据企业用人需求和学校的培养目标、硬件设施,并结合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降低专业理论的重心,突出与实践技能相关的必备专业知识,对教材内容进行必要的取舍与组合,对内容的深度和广度进行适当的调整。教材还要充分体现了“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思想,学生将来做什么,学生要学什么,教师就教什么。通过实践,这套教材理论知识删繁就简,通俗易懂,实践技能便于操作,实用性强,深受教师和学生的欢迎。

3、建设理实一体化的实训中心。理实一体化教学要有与专业和规模相适应的硬件设备和学习环境。由于一体化教学方法强调空间和时间的统一,即在同一场地、同一时间完成教学的多种任务。所以,要实施一体化教学,就必须具有既能满足理论教学,又能满足实习教学的“一体化”场所。这就要求实习车间要有足够的工位,必需的教学环境,如黑板甚至是多媒体教学设备。不同的专业、不同的课程要具有不同的设备和环境。如我校数车实训车间。在数车实训车间旁设置数车仿真室,该仿真室为教师提供了理论教学的场所,理论讲解完后紧接着就可以在该仿真室进行模拟加工练习,然后再到实训车间进行实际加工(操作)训练。这一整个教学过程都是由一位教师主讲并指导实操,因此该理实一体化实习车间为教学师生双方边教、边学、边做、理论与实践交替进行提供了保障,在教学中不存在没有理论的实践,也不存在没有实践的理论,真正实现了空间和时间的统一,保证了一体化教学的顺利实施。

4、培养“双师型”师资队伍。即使有了完美的一体化教材、再完善的实训中心,如果理论教师仍然讲理论,实习教师指导实习的教学模式,那么理实一体化教学如同空谈。所以建设一支既能胜任理论教学又能指导实习操作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是落实理实一体化教学理念的关键。要实施一体化教学,这不仅要求教师具有较扎实的专业理论功底,也要具有较熟练的实践技能,更要有理实结合的教材分析及过程组合的能力。因此,建设一支“一体化”的师资队伍,可以由三个渠道进行:一是应届高校毕业生,包括职业技术师范院校、高职院校等;二是向社会招聘,包括各种有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能工巧匠等,让他们取得教师资格以后,以专职或兼职形式担任教育教学工作。学校可根据每个人的不同情况进行培训,缺什么补什么。三是利用假期对在职教师进行轮训,也可以进工厂进行顶岗锻炼,参加技能培训或是技师培训等,为教师接触生产实际和了解科技进步的发展动向创造条件。

五、结束语

理实一体化教学是一项探索性和实践性的工作,也是技工学校、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和方向,由于它涉及面广,前期投入大,工作量多,在短时间内不能顺利、彻底实施一体化教学工作,又因一体化教学要做到时间和空间上的统一,所以不能将所有专业课程都进行一体化教学,必须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办学条件,逐步推行。

参考文献

1.钟启泉,张华.课程与教学论[M].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2.贺应根,夏金星.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内涵研究综述[J].职业技术教育

理实一体化教学篇8

一、何为理实一体化教学

理实一体化教学法,就是将理论教学和实操教学融为一体,在实践中教理论,在运用中学技术。这种一体化教学模式能很好解决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脱节问题,减少理论课之间及理论与实操课之间知识的重复,增强教学直观性,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参与作用,必将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和高技能人才的培养。

二、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必要性

传统的中职教学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者有各自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由不同的教师分别进行,这是一种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分离的组织形式。这样的教学有许多弊端:

(1)容易造成理论和实践脱节。大部分理论课教师不会教实操课程,不知实操课使用哪些理论知识,常常根据自己的想象或学科逻辑体系组织教学内容,不可避免地造成学生学的一些理论在实操中用不到或已经陈旧过时,而一些实操中必需的理论却没有学到或学的不深不透。受中职学校生源质量的影响和学生对抽象思维、逻辑思维水平的限制,脱离实践的理论学生很难理解和掌握,也就达不到理论指导实践的目的。

(2)不能满足现代生产企业对人才的质量需求。现代生产活动要求技术人才不仅能操作机器,还应该懂得生产原理,具有一定文化素质和理论基础。脱离理论的实践,把学生变成只会重复操作的“机器”,使学生不能有效改进生产工艺和适应技术进步,降低了生产能力,也限制了学生的发展能力。

三、理实一体化教学中教师应注意的问题

1.必须加强课堂管理

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因素,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教师不但需要有过硬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更重要的是要有一份强烈的责任心。 理实一体化教学,主要是注重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学生不再像以往坐在教室里的固定座位上听老师讲课,学生记笔记。理实一体化教学主要突出学生主体,学生要在课堂上“动”起来,况且实习场地也不可能保证学生每人都有一件实物进行操作,所以实习场地上总有部分学生只能观看或协助正在操作的同学,并且场地上也不可能没有实物操作的响声。教学过程中老师应严抓课堂纪律,多花时间和精力加强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合理安排学生操作练习,维持好课堂秩序。

2.不能学生动手,老师旁观

理实一体化教学过程应成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促进、相互提高的训练过程。如果教学过程中,老师认为既然是理实一体化教学,主要是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就是要让学生自己多动手,老师自己就坐在一旁忙自己的事情,对学生不管不问。这种理实一体化教学,有形式无实质,只重形式不重本质。

3.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各自的个性特点、学习情况进行分类,并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如有的学生很聪明,但很贪玩、好动,个性散漫,这样的学生就需要我们进行引导和督促,端正其学习态度,使其明确学习的重要性,课堂上多提醒,让其集中精力听好课,课后多督促,再花时间和精力进行课外辅导;有的学生埋头学习,只管自己,不管别人,我们应充分挖掘这部分学生的潜能,使这部分学生既协助教师进行课堂管理,又可帮助班级里成绩差的学生,培养这部分学生在工作中的组织、协调的管理能力,使潜能得以有效地发挥;还有一类学生,胆小怕事,心理承受能力很差,觉得实习操作是件很难的事情,怕干不好或干得不如别人好,对于这类学生,教师应多加引导,激励他们不断地树立信心,磨练意志,让他们看到自己的成绩和进步,敢于拼搏,勇于进取,面对现实。总之,对于性格各异的学生,应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经过这种分层教学,才能使好、中、差学生各有所获,成绩均有提高。

4.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自我提高

理实一体化教学主要突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必须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如果学生想干就干,不干也无所谓,老师不督促,这样,一学期下来,有的学生可能收获不大。教师应改变这种状态,操作过程中可分组进行操作比赛,老师在一旁给学生记时打分,并挑选几个好学生来协助老师进行当裁判,同时给予干得好的学生加以表扬,干得差一些的学生以鼓励,既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又满足了学生的好胜心,干得好的学生就更想露一手,信心百倍,干的不好的学生也想努力赶上,不甘落后,既活跃了课堂气氛,也激发了学生的热情,提高了教学质量。

5.课题结束要注重总结

上一篇:施工管制论文范文 下一篇:企业财务共享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