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实一体化教学范文

时间:2023-03-21 22:50:26

理实一体化教学

理实一体化教学范文第1篇

【关键词】职业技术教育 一体化教学 探究

一、中等职业教育中,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弊端

1. 由于理论和实践的严重脱节,学生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往往缺乏一定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无法培养一定的操作技能。

2. 不能合理的配置教学资源,由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是采取实践教师和理论教师分别授课的形式,人员利用率低,岗位重复设置,同时实践知识和理论知识重复交叉,不仅使教育经费和教学时间浪费掉,还使教学工作效率降低。

3.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中职学生的认知特点,同时也无法满足现代企业对人才质量和技能需求。由于近些年来,中等职业学校普遍面临着生源下滑的问题,学生们的基础偏低,多数学生动手能力长于动脑能力,实践学习长于理论学习,形象思维长于逻辑思维。而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动脑多于动手,逻辑思维多于形象思维,理论知识多于实践操作。这种强烈的反差,为学生灌输了在学校里学不到真正技术的思想,造成了学生严重的厌学情绪,使中职教育面临着严重的生源流失问题。

综上所述,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中职教育的发展,也使以“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教学目标很难实现和完成。因此,在现代职业教育中,我们必须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贯彻和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它具有灵活实用的特点,是现在职教课改中所鼓励和提倡的,易于被学生所接受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

二、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概念

实施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法,有着相对集中的教学环节,打破了实训课、实验课和理论课的界限,将一门学科的技术服务、生产、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融会贯通在一起,由同一教师进行主讲,为完成某一个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直接将教学场所安排在实训车间或实验室。师生双方教、学、做融合一气呵成,直观和抽象交错出现,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实中有理、理中有实,没有固定的先理后实或先实后理,突出培养的是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动手能力,作为一种新颖的教学方法,极大地激发和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中职化学课实行一体化教学的必要性

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中等职业教育要面向社会、面向市场,着力培养学生的创业和就业能力,以及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在传统的化学课教学中,实验课不过是理论知识的验证,对理论课的教学,仅仅起到了辅助作用,甚至还出现了理论课与实验课严重脱节的现象。这种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是,阻碍了创业就业能力的提高,不利于职业技能的培养,长此以往,中职学生在化学课的学习中,就失去了主动性和积极性,也不能很好的培养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这样对中职学生的自主创业和就业,都造成了严重的影响。通过调查周边的环保企业和化工企业,在问卷中我们发现,目前用人单位的招工意向基本上都是不需要太多理论性强的人才,员工要有很强的动手能力,具备一定的创造性和主动性。因为这些企业并非是研发单位,即便是需要理论性强的人才,在大学中就能轻易找到。在这种形式下,改革中职学校的教学模式和化学课程体系已经是势在必行。通过实施一体化教学,实现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做中学”和“学中做”,打破实验教学的辅助地位,实现企业与学校间的零距离对接。真正做到与时俱进,不断构建、探索、充实和完善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为社会培养出高素质的技术型人才。为了大力扶植职业学校的发展,国家已经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以便能高效率、高速度地培养出一大批高质量的技术人才,以适应社会的需求。而如何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技术人才,是摆在职校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人凭借多年来的中职教学经验,提出了实施理论和实践一体化教学的几点思路和最有效的方法。

四、实施一体化教学的思路

化学是最重要的一门基础学科,但很多学生在分析理论学习上,却显得很吃力,而将理实一体化教学有效运用到实际教学中,会取得非常显著的教学效果。按照目前职业学校课程安排的惯例,基本上是先上两年理论课,在上一年实习课,这样理论课和实践课的学习衔接时间太长,很多理论知识在实习时由于间隔时间过长而容易忘记。由于中职学校的学生基础较差,很多都是初中毕业就直接进入学校,因为没有经过实践,所以常常是凭空想象,因此学生们学习理论知识比较吃力,认为专业课学习枯燥乏味,学习兴趣激发不出来,学习效果也就不明显。如果将实习教学和专业理论教学合为一体,实行实习课和专业理论课一体化教学,就会产生明显的学习效果。对中等职业教育来讲,实习和实验既是对所学理论知识的巩固和验证,更是起到了将模糊的知识确定化,笼统的理论具体化的作用。在实施一体化的过程中,我们不妨采取以下的教学方案:将实习课和专业理论进行交叉循环的方式,将实习按照工位划分,将各个工位在分配若干个课题,由技工训练内容和理论课内容组成课题的内容,各个工位定期轮换,交叉进行两项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按照大纲要求,有步骤、有组织、有计划的训练学生的技能操作,同时传授理论知识,帮助学生及时的消化理论知识,并且逐步提升操作技巧和技能水平,

五、实现一体化教学还需完善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化学一体化课程设置进行完善

理实一体化教学范文第2篇

【关键词】汽修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实施方案

一、汽修专业的教学现状

甘南藏族综合专业学校是一所位于甘肃藏区的中等职业学校。为了满足市场的需要,学校开设了汽修专业,并实行2+1教学模式,既在校学习两年,顶岗实习一年。学校在专业课的教学中一直沿用传统教学模式,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分开进行。理论教学时教师只用简单的实物、挂图进行讲解,缺乏直观展示,学生缺乏感性认知。实践教学时,学生已将部分理论知识遗忘,实践操作缺乏理论指导,导致技能训练效果差,难以形成专业技能。在顶岗实习阶段,学生普遍感到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不够扎实,对大多数故障现象难以理解,缺乏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改变这种现状,首先要改变教师的授课方式。理实一体化教学是近年来很多职业院校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该教学法将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融于一体,在同一空间、时间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交替进行,它突破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脱节的问题,能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认为在汽修专业教学中,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将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二、汽修专业课的理实一体化教学实施方案

在汽修专业教学中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需要学校全体教师共同努力,为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营造氛围、搭建平台、创造条件。具体应从以下几点做起:

1.根据学生特点,确定培养目标

根据学生文化基础差的特点,适当降低培养目标,将教学任务重点放在汽车发动机、地盘、电气设备这三大模块上。并选用国家为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规划的《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和《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这三本教材组织教学。这三本教材在编写上都采用模块式结构,专业适应性强,突出了实践性和可操作性,有利于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实施。

2.根据学生认知规律,开设专业课程

根据学生循序渐进的认知规律,彻底打破传统课程设置与教学计划,大胆创新,在校两年的专业课紧紧围绕《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和《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三大模块开设。第一学期:感性认知教学(对发动机、底盘、电气设备简单拆装感性认知)。第二学期:理实一体认知教学(学习发动机、底盘、电气设备结构组成、作用及工作原理)。第三学期:专项技能训练教学(对发动机、底盘、电气设备进行熟练拆装、检修)。第四学期:专业综合能力训练教学(汽车常见故障的诊断与排除)。第五、六学期:顶岗实习,进一步提升专业综合能力。文化课合理搭配开设。专业基础课整合到专业课题的教学之中,做到“必需”、“够用”就行。

3.确定教学课题,编写教学工作页

依托《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和《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这三大课程教学内容及配套教学用书,组织全体专业教师分析教材,划分模块,确定教学课题(项目),整合专业基础课,积极搜集教学参考书籍,编写适应学校实际的课题(项目)教学的工作页,指导学生实现专项技能训练。

4.根据教学模块,建设理实一体化专业教室

根据教学模块、课题(项目)教学需要,学校筹措资金,在已建成实训教学楼和专业实训室的基础上,按照理实一体化专业教室的要求,配备课桌、黑板、多媒体交互白板等教学设施。购买报废轿车和二手轿车,组织汽修专业教师和学生共同拆解、焊接制作各教学模块的实训工作台、教具等,完善建成《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三大模块的理实一体化专业教室。与以前建成的《小型发动机实训室》、《钳工实训室》和《电气焊实训室》三个专业教室共同搭建起学校汽修专业的理实一体化教学设施,与此同时,学校继续争取国家汽修实训基地建设项目,进一步完善理实一体化教学设施。

5.注重理实一体化教师建设

近几年来学校一直注重汽修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师的建设。学校在招考教师时,偏向选择那些毕业于高职院校汽修专业且又在汽车维修企业工作过几年的报考人员。他们既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又有较丰富的汽车维修经验,有利于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实施。另外,学校还招聘经验丰富的汽修师傅,通过多次外派让其参加专业培训,充实理论知识,学习教学方法,胜任理实一体化教学工作。然后学校可根据每位教师的专长,给教师分配相应专业模块的教学工作,并让其负责管理该模块的理实一体化专业教室,鼓励教师制作完善实践教学设备和多媒体教学资源。

6.按教学课题(项目)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

汽修专业按25人编班,合理安排课程表,保证并行班级专业模块的顺利教学,文化课可合班授课。各模块的专业教师要根据课程设置和学期教学目标,选好学期教学课题,制定好学期教学计划。汽车发动机、底盘、电气设备都是由几大部分组成的。每一大部分可按结构、功能划分成若干模块,每一模块可再分成几个课题(项目)。然后按课题(项目)组织课堂教学,教学中应遵循从“感性到理性,再到实践操作(或演示)”的教学,做到理中有实,实中有理,师生双方边教、边学、边做。在大多数情况下可采用五阶段教学法(准备、教师示范、学生模仿、练习、教师点评考核),也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灵活选择多媒体教学、项目教学、案例教学等多种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在理实一体化教学中,学生往往喜欢实际操作,而不愿意学习枯燥的理论,教师要适时引导,将实践上升为理论。此外,教师也要避免理实一体化教学的“两张皮”现象,真正提高教学质量。

7.加强理实一体化教学评价

学校要加强考核,注重教学过程管理和控制,加强日常教学巡查和监控。通过学生问卷调查,检查教师教学情况,每一模块学习结束后通过对学生应知、应会的考核,检查教学效果。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考核,根据学生对学习任务、训练项目的完成情况进行形成性考核,根据提问、项目工作页完成、平时表现等评定平时成绩,最后是期末考试成绩。按形成性考核成绩占30%、平时成绩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40%评定学期成绩。

总之,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专业技能的形成,是一种立竿见影的教学方法。学校应不断完善办学条件,推进理实一体化教学,为社会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高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禹禄君.探究理实一体化教学新模式[J].长沙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2.第7卷第4期.63~66.

理实一体化教学范文第3篇

关键词:理实一体化 实践 理论

中等职业学校是培养中高级技术工人的摇篮,车工是其中一个古老而常青的专业,主要以培养机械制造行业生产过程中的操作技术工人为主。实行“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的改革试验,就是为了满足现代企业对中高级技术工人的要求,是提高车工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用陶行知先生的话说就是“教学做合一”。我们要在做中教,在做中学,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体现在车工教学中就是要合理地采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以做到事半功倍。

一、“理实一体化”教学在车工专业实行的现实意义

“理实一体化”教学是依据培养目标,结合专业特点,针对学生实际情况,融理论与实践于一体的教学方法,加大直观教学力度,从感性认识入手,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实践能力。中职院校的学生本身综合素质偏低,文化基础薄弱。这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在生动有趣的学习氛围中学到了知识和技能。技能训练不再是低层次的简单操作,理论教学不再枯燥乏味。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又巩固了理论,二者相辅相成,事半功倍。

二、对车工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的认识及教学思路

在“理实一体化”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掌握技能作为学习的最终目标。在实际教学中,将理论教学和实习训练有机结合,形成新的教学模块。教材不是将理论和实习分成两本书,开成两门课,而是统一颁布的一体化教材或校本教材,从而在教学内容上达到了一体化。在教学时间上,理论课和实习课同时进行,统称一体化课,打破实习课与专业理论课相对独立的安排。在教师配备上,淡化了理论教师和实习教师的概念,统一由实训资格和理论兼具的且具有相关职业技能水平的教师担任一体化课。要求教师不是简单意义上的双师型教师,还要有综合创新能力。在教学方法上,由师生双方在实训教室共同完成教学,教学过程较难控制。教师必须做到有问必答,有求必应,各科知识要融会贯通。这种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职业能力,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三、车工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具体实施

车工专业实现一体化的教学必须认识到理论知识始终是指导实践的准绳,而不是忽略理论知识的讲授。在理实一体化教室,教师对照实习设备先讲解理论内容,确保学生掌握好理论知识后紧接着进行实训操作,教师先做示范,让学生认真观摩学习,之后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教师则在一旁观察指导。讲解过程还要考虑到用人单位的需求,对于企业作用较大的内容让学生重点练习,企业不用的内容可以忽略不讲。这就要求老师在上课前下企业进行调研,了解企业对员工技能的需求。例如车刀的刃磨这一课题,先给同学们讲解理论知识:车刀的种类,车刀的材料,车刀的角度,砂轮机的种类及车刀刃磨的注意事项,重点讲解车刀的角度和刃磨时的注意事项。理论讲解完毕,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实操训练,先做一遍操作示范,学生模仿观察,然后让学生们根据自己的掌握去试着磨刀。磨完后,要求学生们写出操作中的感受及刃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让学生在实习中找到问题,发现问题并试着自己去解决问题,学生自己无法解决的转交老师。老师对于个别问题单独讲解,对于共性问题重点讲解。这样学生自己找问题自己解决问题解决,最后归纳总结,老师给予指导、启发、引导。教师解答问题后,再让学生回到实践,找出新问题,把经验总结出来,并写出加工的心得体会,上升到理论,在实际生产中锻炼,提高技能,加深对操作的理解掌握。

“理实一体化”教学主要以学生为主体,在课堂上让学生动起来,比单纯坐着听老师说效果要好得多。车工专业课强调技能训练,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其主要目的是为了使教学工作顺利有序进行,以最少的时间取得最佳的成绩。实践证明,这一教学方法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又巩固了理论,二者相辅相成,不仅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而且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为提升教学的素质打下良好的基础。

理实一体化教学范文第4篇

一、旅游专业课堂教学的现状与问题

1.教师的方面

目前《旅游英语》课程都是按照传统的英语教学来安排,教师对旅游专业的英文讲解停留在模拟教学中,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分离,这样的教学模式使得教学内容空洞,影响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更造成学生学习兴趣得不到激发,学习积极性难以调动。

2.学生方面

学生入学时不需要成绩考核,英语基础普遍薄弱,12%的学生是放弃不学英语的,还有25%的学生普遍对英语有疲乏和厌倦感。正因为如此学生害羞、胆怯、自卑,往往不敢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更难以找到学习的目标和方向。

二、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是在借鉴德国的“双元制”教学模式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创新教式,[1]它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化”的简称,它打破理论课,实验课和实训课的界限,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从感性认识入手,加大直观教学的力度,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强调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设定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让师生双方边教、边学、边做,全程构建理论和技能培养框架,丰富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提高教学质量。在整个教学环节中,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直观和抽象交错出现,没有固定的先实后理或先理后实,而理中有实,实中有理。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教学方法。

三、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在旅游专业英语教学中的优势

(一)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教学内容围绕技能训练展开,针对性强。学生在学习英语知识时有目标,知道为何而学。在模拟仿真的环境中,直观地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运用学到的英语知识指导操作,并在实际操作中消化英语知识,提高学习效率。同时,在实际过程中,他们有解决问题的成就感,从而激发了他们学习兴趣,整个教学过程体现学生的主体参与作用,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避免课程内容重复部分,提高了教学效率

旅游英语与专业课程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那么它们之间必然存在着交集,理实一体化的教学充分地避免了双方教学内容的重复部分,有效地利用了有限的教学时间。

(三)有利于教学资源的配置

理实一体化教学实现了教学资源的合理配置与优化组合,首先,学校充分利用一体化师资,统筹考虑师资配置,减少岗位设置,提高人员效率,解决师资紧缺问题,其次,一体化教学能保证实际操作训练的有效性和针对性,能提高设备、教材的利用率,杜绝物质资源的浪费,节约教学经费,提高教学工作的投入产出比。[2]

(四)推动师资队伍的建设,有利于培养“双师型”教师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要求教师除了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基础和较好的理论教学能力,还要求教师有较高的业务操作技能和实践教学能力。这种业务上的压力促使教师努力钻研业务,苦练操作技能,不断吸纳新知识、新技术,以满足教学所需,从而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实践教学水平。

(五)符合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适应市场对人才的要求

近年来旅游行业不仅需要具备过硬的服务水平,还需要具备旅游专业英语的知识。但是一直以来专业教学与英语教学分离,这种教学状况不能很好地适应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需求。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体现了“能力为本位,就业为导向”,符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四、如何将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运用到旅游专业英语教学中

(一)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下的教材建设

原有《旅游英语》的教材无法满足理实一体化教学的需要,以现有理论教材和旅游服务等实践教材为基础,对原有的知识体系按照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的要求进行规划和整合,设计合理课程内容,使教材具有实践性和实用性。

(二)制订“理实一体化”的教学计划

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在旅游专业英语这门课程中的运用势必会影响到旅游专业的教学计划,所以根据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特点对这些课程进行调整,我们制定了更适应这种新的教学模式的教学计划。

(三)理实一体化教学设施建设

理实一体化教学强调空间和时间的同一性,要有与专业和规模相适应的硬件设备和教学环境。所以在传统的导游实训室的基础上我们学校又配备了相应的投影、影音、多媒体等设备,建立功能完备的校内实习实训基地。

(四)理实一体化教学师资力量

教师利用节假日进企业挂职锻炼,参加地方劳动部门举办的技能培训,请行业、企业的能手进行培训,以此来弥补操作技能的不足。

(五)实践理实一体化教学---以赛代学,以赛促学

每年本市都要举办职业技能大赛。我们都会在学生中按照大赛标准首先进行选拔赛,让脱颖而出的选手参加更激烈的角逐,达到以赛代学的目的。

五、结语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将明显提高教学质量,为社会输送能够直接走向工作岗位的懂外语,熟业务,技能精的高端技能型人才。这样便有利于提高专业和学院在社会上的声誉和信誉度,直接提高毕业生就业率,进而增加生源量、扩大办学规模、提高办学层次,促使职业院校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娟.“理实一体化”实验室建设的探索研究[JJ_中国成人教育,2010(12).

理实一体化教学范文第5篇

关键词: 《药物制剂》 理实一体化教学 教学改革

理实一体化打破了一直以来奉行的“先理论后实践”的教学模式,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融合在一起进行教学,是目前高职院校中比较流行的一种教学模式[1]。这种模式教学环境比较宽松,能够拉近师生的距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老师讲授的知识和技能学生也容易理解和掌握,易于被学生接受。因而,广泛应用于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中,效果较好。近一年来,在《药物制剂》这门具有很强实践性的教学中,我们采用了这种教学方法,取得了一些成绩,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一、思想认识上有了新转变

高职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偏低,学习基础普遍较差,对专业知识不了解甚至缺乏感性认识,对专业课的学习感到尤其困难。为达到最佳教学效果,我们变被动为主动,由枯燥的理论讲解转变为激发学生兴趣的理实一体化教学。

通过教学,我们深切体会到理实一体化不是简单地把授课地点改变一下,在实验室讲授理论,或者是在教室做实验这么简单直观的问题。它以“工作任务为载体,以技能为目标”,真正实现了“做中学”和“学中做”,不是简单地设定任务、提炼技能,而是从课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环境、教学考核评价等各个环节都要求实现理实一体化的现代教学方法[2]。它通过合理的内容设计,严密的教学组织,以及特定的教学环境,结合有针对性的考核机制,确保教学目标的顺利实施。教师通过讲解和指导,帮助学生自己主动完成具体实际的工作任务,既培养学生掌握基础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增强学生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提高学生的素质。这种教学方法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

二、给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

理实一体化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在教学组织和实施过程中,需要大量专业的“双师型”教师[3]。

(一)对教师能力和素质提高了要求

一种新的教学方法的实践是需要一线教师付出艰辛的劳动的,既包括重新制定教学大纲、课程标准、教材等教学文件,又包括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确保教学秩序正常进行,做好学生思想工作,等等。面对改革,教师首先要做好准备,并且要解决授课对象的不愿改变而带来的各种困难。比如:在药物制剂的教学中需要我们重新设计教学的思路,紧密联系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等优点,从企业需求出发,抓住制剂技术的核心工作能力和关键技能进行教学,并且在实践中加以强化。具体见图1。

(二)教学环境的改变带来的挑战

理实一体化对教学环境的要求比较高,既要方便进行理论讲解,又要能够进行具体演示,还要能够完成课堂教学工作任务。要求实训室中配备多媒体教学能力,同时又能方便地应用到各种仪器设备。而每一所院校不可能具备所有的仪器设备,这就给部分章节的教学带来了严峻的考验,需要教师具备能够依据现有的实验条件进行恰当合理的实验设计能力。

高职学生本身学生积极性就不高,而且习惯于坐在教室里面,听老师讲讲书本知识,抄抄老师的笔记,到考试前1周左右,突击复习,以应付考试。现在将他们带到实验实训室这样一个场所,进行理实一体化教学,他们思想上开始比较难以接受。这也给教学带来了一些挑战。如果处理不好,学生会滋生反感或者对抗情绪,影响教学效果。

(三)对学生的考核指标及其合理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理实一体化将理论和实验合而为一,不仅仅是教学场所的改变,而是一种全新的理念,那么就要求有与之相配套的合理化的考核标准。它既要能够体现教学改革的导向性,又要能够真实地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与旧的课程考核标准相比,需要合理设计。为此我们专门设计了这门课程的新的考核标准,将各个考核指标量化,如岗位工作任务的关键技能设为20分,看学生能否掌握具体岗位所必须的关键技能;把过程考核设为30分,看学生对岗位工艺过程是否熟悉;加大实训结果的考核,把结果评价设为40分,通过对学生一节课的产品加以评价,不断在日常操作中强化学生重视产品质量的意识;同时,让学生对自己一节课的收获和实践操作作出客观的自我评价、改进措施,设为10分,加入到总成绩中,把“每次进步一点点”的理念渗透到学生的思想中,发挥“养成教育”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全方位促进学生的发展。

三、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取得的成绩

(一)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课程教学资料

包括教学设计、岗位关键技能操作指南、教学指导、教学考核评价等一系列的与理实一体化相适应的教学资料,并且已经指导过2届学生的教学改革,初步取得了一些经验总结和改进思路。

(二)学生比较满意教学效果

由于实行了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教学过程形象,关键技能演示直观,教学环境比较贴近真实情况,学生可以亲自动手操作,彻底改变了以往“在黑板上养鱼、在讲台上制药”的状况,打破了枯燥的课堂学习模式,抛弃了照本宣科的教学,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而且改变了考核方式,每节课学生都比较认真,学生印象深刻,教学效果比较好。

(三)创新型和实践性人才培养的需要

现代高职教育和现代化的企业对员工素质的要求都很高,希望他们既具备基本的理论知识,又能够解决实际问题,对学生综合素质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通过教学改革,一些高职学生在理实一体化教学中的表现很好,严格遵守课堂纪律,动手能力比较强。通过做实验,能否发现问题,及时提问;通过主讲教师的引导,能够自己查找理论知识,解决实验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学生很有成就感,进而提高了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他们掌握专业技能,树立正确的专业思想。

同时,高职生思维活跃,不局限于老师所讲授的知识和方法,他们能够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实验比较,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这是我们在理实一体化教学中的意外收获。

参考文献:

[1]孙莹等.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的探索实践[J].长春医学,2009,7,(1):48-52.

[2]何文涓.高职药学专业课程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探讨[J].职业技术,2009,111,(11):21.

[3]于海峰,董晓冰.高职院校理实一体化专业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J].职业技术教育,2010,31,(26):76-78.

理实一体化教学范文第6篇

关键词:烹饪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中职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5-0238-01

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是将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融为一体,充分利用先进的教学设施和生产设备,实现知识传授和实践操作相统一的教学形式。通过理实一体化的教学,可使烹饪专业学生在学习时获得知识与技能的双赢。

1.影响烹饪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实施的主要因素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在不同地区的烹饪专业教学中进行了实验,对整个烹饪教学有很大的促进改善。但是,与真正的理实一体化模式还有很大差距。纵观烹饪专业的教学改革,影响理实一体化的因素很多。

首先,开展烹饪专业理一体化教学,就要有相应的一体化教师。"教改的关键是教师"。一体化教学缺乏优秀的一体化教师,再好的设想也很难实现。教师在能力、意识方面的差距,将直接影响教改成效。教改要求教师必须转变教育理念,从知识本位向能力本位转移,认真领会"设疑、解惑"的深刻含义,才能够培养出社会与企业需要的适用人才。现在很多院校的烹饪专业教师还不具备一体化教学的水平。

其次,开展烹饪专业一体化教学应具有相应的配套教材。目前,一体化教学仍处于改革实验过程中,没有形成完善的教学体系,故还未有适合的工作任务引领教学的教材。技工类烹饪专业现用教材属人社部开发的第三版教材,不具备一体化教学要求。而一体化教学具有灵活性、多样性和实效性的特点,教材的编写应当由专家、学者、烹饪教师组成,采取"用户评估,专家评审"的办法,结合教学实践开展行业企业、职业院校需求调研,广泛听取教材使用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和提高教材质量。同时在取得教学实践经验后,应对教材使用信息及时进行反馈,使教材不断得到补充和完善。

再次,烹饪专业一体化教学场地建设。开发和实施一体化课程教学,要求对现有的理论教室和实习场地进行改造和结合。就烹饪专业而言,建设适合烹饪专业的一体化教学的教学场所是很重要的。建设标准化烹饪一体化教室、一体化的热菜实训室、仿真菜肴展览室、仿真酒店实训室、一体化面点实训室的教学场所,是烹饪专业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因此,多功能一体化实训场地与设备是开展烹饪一体化教学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这在众多烹饪院校专业建设中直接影响了烹饪一体化的开展与实施。

最后,烹饪一体化教学的学生课业考核与评价体系建设。学生课业评价体系要把结果评价转变为过程评价,彻底改变仅依靠学习成绩来评价学生的传统做法,积极引入企业对员工的一些评价指标,实现学校对学生的评价与企业对员工的评价相统一。同时在教学管理中实行学分制,在提高学生自主性学习的基础上,把终结式考试评价与日常教学中的过程性考核相结合,可采取提问、菜品设计和技能比赛等多种形式,通过学生自评、互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既评价学生的学习程度,也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

2.烹饪专业理实双平台一体化教学体系构建

2.1理论教学的模块设定。理论教学要达到的目标应当是"一高、二专","一高"是指学生具有较高职业素养,为今后就业奠定基础;"二专"是指对本专业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即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达到中等职业教育的标准,能够适应就业要求。烹饪专业理论教学模块包括以下内容:(1)文化基础课模块。包括语文、德育、烹饪英语、烹饪化学、餐饮企业管理等等。(2)专业基础课模块。包括烹调技术、烹饪原料知识、营养卫生、菜肴设计学、烹饪美学、餐饮成本核算等等。

2.2实践教学模块的设定。实践教学的目标一定要立足于高技能、特色化、实用性,达到中高级烹调师的技能标准。不论学习何种菜系,一定掌握该菜系的精华精髓,同时要推陈出新,亩提高技能的"含金量",与相应的等级名符其实。实践教学模块包括以下内容:

(1)烹饪专业实训实践课模块。包括中餐菜肴制作技术(热菜制作,冷菜制作,中国名菜制作)、中西面点制作技术、食品雕刻技术、宴会设计等等。

(2)烹饪技能操作模块。包括整桌菜肴设计、顶岗实习(经理,墩,灶,冷荤,服务,面点,食雕)等等。

(3)烹饪专业技能的考核方法。统一参加全国技能等级鉴定考核,考试合格取得等级资格证书。

综上所述,中职烹饪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仍属实验摸索阶段,影响其开展的因素很多。各地烹饪院校在进行教改过程中应结合本校的情况开展,走出适合烹饪专业发展的改革路线。

参考文献:

[1]童文源.中职烹饪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实践探索[J].科学时代,2013(8).

[2]胡良马.浅谈中职学校烹饪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J].新课程学习(社会综合),2012(3).

理实一体化教学范文第7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理实一体化;计算机教学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目前高职院校广泛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课。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教学中教师在传授给学生相关的计算机基本知识的同时,更要重视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为学生的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理实一体化教学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它突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框架,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和综合能力的培养,是符合职业教育规律和特点、适应职业院校学生目前基础和身心发展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理实一体化教学是要求理论知识讲解和实践并重的教学模式,它是以项目为载体,创设一种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情境,将理论学习与实训紧密结合起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竞争力。在实践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

一、要有合格的“理实一体化”教师

在开展理实一体化的教学中,具有“一体化”教学能力的教师是成功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前提和必要条件。什么样的教师才是合格的“理实一体化”教师?简单说,就是要求教师在知识、技能、教学能力上实现“一体化”。教师既要有扎实的计算机专业理论功底,还要掌握熟练的计算机实践操作技能,更要具有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材分析能力和教学过程的组合能力。目前,从事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教师,一般都有较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操作能力也较强,欠缺的往往是解决实际问题以及创新综合能力。尽管现在计算机技术及软件的更新速度很快,但计算机教师通过学习可以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掌握最新的计算机知识和软件,这是不成问题的。而要提升教师解决实际问题和提高自身创新综合能力,就需要教师不断地深入企事业单位进行顶岗实习,发现和解决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出现的具体问题,并能够将实习所得的实践经验、操作技能和新技术带回到学校,传授给学生,促进教学和实践的结合。

二、建立良好的实训环境

建立良好的实训环境是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实施的基础。理实一体化教学要求教学与实训场所既要满足一般实践操作的需要,又要适合讲授教学、讨论教学、情景教学、实践教学等多种教学形式的需要。就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而言,良好的实训环境主要体现在:

1.必须有与生数规模相适应的实训机房,要保证在教学中每个学生都有一台计算机。2.实训场所的学生座位设计要以小组为单位,便于学生分组、合作学习。3.在空间分布上,实训场所要能根据教学内容进行不同区域划分,形成既能进行理论教学,又能进行实际操作;既能集中听教师讲解,又能利于学生分组讨论的不同区域。4.应保证实训场所硬件设备的先进性。所使用的设备应采用当前的主流设备,能流畅地运行保证教学计划顺利开展所需的相关软件。5.教学中所使用的软件也应为当前主流软件。实训设备数量不足,软、硬件过时落后或软件运行不流畅,不但会使教学过程受阻,教学效果得不到保证,而且会打击学生学习的热情,直接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和厌学情绪。

三、高质量的教学案例

高质量的教学案例是理实一体化教学能否成功的关键。在教学中如何建立和丰富实践案例库,以及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选择合适的并具有该专业代表性的案例,对理实一体化课堂教学至关重要。首先,教学案例的设计和选择应以教学内容为基础,以某一能力或技能的形成为主线,以真实的职业岗位项目和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有机地融合为一体。其次,教学案例的设计和选择要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学习基础不同、发展需求各异的学习者的需要。要针对不同的专业的特点,对同一教学内容、同一能力或技能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的教学案例,以适应不同专业学生的需要。

四、建立与理实一体化教学相适应的考核与评价手段

考核与评价是检验学习效果、评价教学质量和促进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考核方法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行为和教学效果。推行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必须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评价形式, 成绩评定必须客观真实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的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及其综合素质的考核与评价应齐头并进,不应出现偏重于某一部分,使得评价流于形式。在具体的考核与评价过程中,可以从多方面开展。在日常的教学中,加大对学生操作是否规范,学生的学习态度、创新能力等方面的考核,并做好记录,对其分析、总结和评定。在期末考试中,在不忽视对学生基础理论知识的考核的同时,加大对学生操作技能和综合问题解决能力的考核。另外,也可不定期地开展技能竞赛,激发学生钻研技术、提高技能的积极性。

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下,教师通过创设不同计算机教学情境,把计算机的专业理论知识与计算机的实训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不但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转变了学习方式,使学生的动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职业素养都有很大的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竞争力也有了明显地改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是一种非常适合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邓泽民,赵沛.职业教育教学设计[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9.

[2]魏书生.教育改革与素质教育[M].沈阳:沈阳出版社,2000.

[3]何先应.略论高职“理实一体化”教学面临的七大问题[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0(6):71-73.

[4]李亚男,杜金玲.高职“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与专业内涵建设[J].辽宁高职学报,2010(10):17-18.

理实一体化教学范文第8篇

关键词: 职业学校机电类专业 理实一体化教学 教学改革 师资队伍建设

1.引言

随着现代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要求,职业院校机电类专业对学生的培养要求是:培养在机电行业生产、服务和管理一线的安装、调试与维修等行业,具备一专多能的现代化技术人员。主要从事岗位有:检验员、调试工、维修工、操作工,以及生产一线的管理人员。因而怎样培养出受到企业欢迎的合格毕业生是我们现在教学改革的关键所在。企业往往要求学生注重职业道德,爱岗敬业;专业上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强,岗位适应能力强。因此我们要改革传统的讲授法的教学模式,创设鲜明的培养方式,确定明确的培养目标,强调突出的实践技能。广大教师在教学中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将理论和实践融为一体,采用以项目为载体、任务引领、教师现场指导,让学生能够在“做中学、学中做”、工学结合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

2.理实一体化理念

理实一体化教学法即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法,是打破理论课、实验课和实训课的界限,将某门课程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生产、技术服务融于一体,教学环节相对集中,由同一教师主讲,教学场所直接安排在实训场所内,来完成某个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师生双方边教、边学、边做,通过实践操作带动理论的学习,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教学方法。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法适用于理论性强、课程内容较为抽象、不进行实验不易理解的课程,如控制技术类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是符合职业教育的规律和特点,适应职业院校学生目前基础和身心发展的一种成功的教学方法。

3.教学改革

纯理论的讲解不仅会使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不高,而且老师上课也会觉得很累,势必造成“言者津津,听者昏昏”的教学局面,收效甚微。在一段时间内学完基本理论后,学生往往印象不深,再进行综合实训时,实践与理论已经脱离,学生在实践环节无从下手,根本不能起到培养实践技能的目的。以我院《电气控制与PLC》课程为例,我们现在对于电气控制部分的教学可以全部集中在电工实验室中进行,采用以项目为载体、任务引领、教师现场指导的教学模式,真正体现了“做中学、学中做”、工学结合的模式。如电气控制部分分六个项目,每个项目按照“项目学习目标、项目学习内容、项目实施、项目评价”四个模块进行,具体目标要求如下表所示。

理实一体化教学法,整个过程以学生为主体,以任务驱动教学,真正将理论和实践融为一体,两者互相渗透、无缝连接,使学生的理论知识体系、动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得到了很大提高。同时理实一体化教学的考核应注意通过平时课题完成情况、学生作业、学习任务单等综合评价学生,对在学习和应用上有创新的学生应特别给予鼓励,注重关键能力方面的考核。

4.师资队伍建设

要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对教师的要求是很高的,教师不仅要具有较扎实的专业理论功底,而且要具有较熟练的实践技能,更要具有理实结合的教材分析与过程组合的能力。教师不仅应是传统意义上的双师型人才,而且应具有创新综合能力,否则教学方案难以出台,教学过程难以控制,教师很难做到有求必应、有问必答、融会贯通。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是体现以能力为重点,培养学生熟练的职业技能和综合职业能力,实现理论与实际、教学与生产有机结合的有效途径。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有一支技高一等、艺高一筹的专业师资队伍。缺乏专业实践经验的青年教师,都必须到企业进行专业实践的锻炼才能胜任。

5.结语

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改革,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热情,促进了学生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但在教学改革中也存在着许多困难,例如教师对教学改革的认识不到位;学生数量多,设备配置不能完全满足相关专业的教学要求;课程改革还不尽完善,课程设置还存在不合理的地方;教学改革的步伐还不够全面,等等。这些都有待于我们在深化教学改革的过程中,不断探索、不断克服、不断完善。职业教育应不断地分析市场,研究学生,积极探索职业教育发展的规律,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深化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总结出适合自身发展需求的教学方法,努力提高职业教育的水平和质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实践证明,“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是符合职业教育的规律、方向和特点的新思想新方法,是值得探索和研究的适应职业学校学生基础和职业教育规律的一种成功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陈冰.理实一体化教学在数控专业中的实践与应用.职教论坛,2007.6.

[2]郭斌峰.理实一体化教学在汽车运用技术专业中的实践与探索.魅力中国,2009.7.

理实一体化教学范文第9篇

1.1“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含义

理实一体化通常是指理论与实践融为一体.该教学模式打破原有人才培养方案中理论、实验、实践等环节中的条块分割,互不衔接的局面,把各个教学环节融为一体.在教学中,更加注重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项目式的课程,让教、学、做、练同步进行,更有利于学生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有利于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1.2“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特点

1、实现了三个“一体化”

即理论、实验、实践等教学环节一体化;教师在理论知识、专业技能、课堂组织上一体化;教室、实验室、实训场所一体化.

2、理论与实践教学并重,突出应用能力的培养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在理论知识讲授上强调“够用、实用”,实践技能训练上强调“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在教学方法上,按照行业规范,结合实际工作岗位技能要求,以提升学生应用能力为中心,构建项目式教学模块.在“教、学、做、练”同步进行的过程中,通过理论指导实践,通过实践加深理论理解,使知识与技能相互统一,从而实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1.3“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优点

1、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理实一体化通过项目式的教学,让学生在仿真的工作情境犹如“身临其境”,从而获得对具体工作岗位的职责、流程和职业技能的感悟和反思,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2、是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最好途径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应用能力为核心,在这种模式下,学生不但提升了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且通过工作过程的模拟获得职业意识和方法,通过合作学习学会交流与沟通,形成良好的团队精神,最终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2目前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应培养服务地方、服务基层的应用型人才,然而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大部分高校培养的人才与社会需要严重脱节.就国际贸易专业而言,应立足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根据外贸企业的人才需求,培养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较强实践能力、较强项目执行能力、较强市场开拓能力和与人合作沟通交流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具体来说,目前国际贸易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表现在:

2.1实践环境欠缺

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离不开良好的实践环境.然而在大部分应用型本科高校国际贸易专业实践环境的建设相对薄弱,导致很多实践和实验无法实施.校内的实验、实践主要通过一些软件操作来完成,校外实践主要安排学生到一些外贸企业、海关参观,但“走马观花”成效不佳,学生并没有参与到实践工作中去.

2.2师资力量薄弱

一支理实兼备的高水准师资队伍与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应用型国际贸易人才密不可分.目前应用型本科高校引进人才主要看重学历和科研能力,要求必须是硕士或者博士,在一类、二类期刊上多少篇,很少关注他们的实践能力,并且大部分都是从学校毕业就走上教师岗位,根本没有实际工作的经验,其实践能力可想而知.教师实践能力不强,学生实践能力也就无法得到培养.

2.3教学方式落后

目前,大部分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课程都采用多媒体教学,但包含的信息量不大,基本上都是把书本知识搬到PPT上.形式上仍然沿袭传统的教学方式单向授课,学生被动接受,难以发挥学生的创新性和主观能动性.最终导致课堂乏味、枯燥,学生兴趣不大,甚至认为所学课程理论知识对自己将来从事的工作没有多大用处,很多学生在课堂上成了“低头族”,自然也就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理论基础跟不上,运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也就受到限制.

2.4过于侧重理论知识考核

通过对部分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调研发现,各高校在本科教学中,虽然人才培养方案中都有实践和实验环节,但实践实验成绩学时占总学时比重较少,很明显“重理论,轻实践”.并且大部分高校没有独立的考核成绩,即使有实验成绩,也没有固定的比例,最多只占到总考核成绩的20%左右.以下是对某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国际贸易专业的成绩考核调研结果。

3应用型本科高校“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组织与实施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作为先进的教学模式,正在一些高职院校逐步推广,从而解决上述应用型本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培养服务地方、服务基层应用型人才具有重要的作用.

3.1开发适合专业培养目标的“理实一体化”课程

要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首先要开发适合应用型本科院校“理实一体化”的课程.可以充分利用学校建设的一些课程平台,将理论知识、实验操作、实践训练等教学内容一体化集成,将课程与职业岗位工作内容对接,按照专业的特点用项目驱动式方法进行课程的开发.项目驱动式是指教师和学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项目”来完成教学任务的方法.每门课程按照职业活动和工作要求设置5-8个项目,每个项目分解成具体的工作任务,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来组织课程内容.其基本思路是用工作任务驱动理论知识、实践技能的学习,改变传统授课模式中把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相剥离、课堂知识与实际工作不协调的格局,让学生能在工作情景的课堂上通过完成工作任务学习相关知识,发展职业综合能力.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一般4-6人为一组.在教师的指导下每小组制定项目工作计划,确定工作步骤和方法.在这种方式下,让学生成为主体,利用情景环境、团队合作等方式,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精神,实现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真正培养他们的应用能力.国际贸易专业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按照项目驱动式方法进行课程设置,根据实际的工作任务、业务流程和情景环境组织课程,老师在指导学生完成操作的过程中边教边做,学生在老师引导下,通过高仿真的操作环境,边做边学,既掌握国际贸易专业职业技能,又能深入理解相关的理论知识点.如国际贸易专业的《进出口贸易实务》课程可设置下表所示的六个教学项目.以其中项目五为例,来具体说明课程的组织方法.首先,老师简要讲解一些支付结算的理论知识,提出两个具体的教学任务;然后学生以组为单位,通过阅读真实业务中一些相关的资料,明确了汇付、托收及信用证的相关基本当事人,并对汇付、托收及信用证中包含的具体内容有了大致的了解,并做好相关英语词汇的翻译.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给予适当的提示,小组的个别问题进行个别解答,普遍存在的疑问统一答疑.最后要求每个小组在规定的时间内提交已填制好的汇付票据、托收凭证及信用证.学生通过这种项目式的学习,真正参与到进出口贸易之中制定贸易合同主要条款,解决贸易纠纷,核算进出口商品价格,制作贸易单据等实际操作过程.从中学生明确自己的角色,能站在自己所处岗位的角度去观察思考,学会分析决策,学会胜任外贸企业某个具体岗位的工作,学以致用.

3.2加强对师资队伍的培养

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离不开结构合理、专兼结合、具有较高教学水平和丰富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应用型本科高校必须采用“送出去,请进来”方法,送出去就是通过鼓励专任教师到校外兼职、考取执业职格证书等方式培养专职教师的实践能力;请进来就是聘请企业、政府部门相关工作人员来做兼职导师.对于国际贸易专业教师而言,不仅要具备很强的专业理论技能,还要具备很好的外语沟通能力,为此,可以鼓励老师到一些外贸企业、海关挂职锻炼,通过考取报关员、报检员、国际贸易单证员等资格证书的方式提高实践能力;兼职教师可以从外贸企业、涉外银行、海关、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等单位挑选部分业务骨干或高层管理者承担专业技能培训、实训指导等实训型课程的教学.

3.3加大课程资源建设

丰富的课程资源库是“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重要支撑.教学资源库中不仅要包含多媒体课件、习题,还要包含单证、合同、场景录像、FLASH、情景视频案例、在线考试等资源.这样才能充分发挥现代化教育的优势,丰富理实一体化课堂,改变过去单向灌输型授课模式,进一步加强教学互动,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国际贸易专业理实一体化课堂应该按照课堂教学资源、虚拟教学资源、企业教学资源三个方面组织.课堂教学资源主要包括理实一体化教材、多媒体课件、项目式教学使用的各种纸质单据;虚拟教学资源主要包括能在网上进行虚拟“国际贸易”的3D场景式软件;企业教学资源主要包括能利用校企合作平台进行“实战演练”的外贸口岸.

3.4营造“理实一体化”情景环境课堂

营造情景环境课堂,才能让学生身临其境“.理实一体化”课堂应该既能满足理论教学需要,又能满足小组工作、实践操作,虚拟实习的需要.情景课堂设计以实际工作环境为样板,将传统教学的教室、实验室融为一体,并在墙上悬挂工作制度、工作流程图等营造氛围.具体可以参考德国职业教育情景环境来布置课堂,以利于合作学习的工作小组为单位设计工作岗位,在情景环境课堂中既有理论教学设备,又有能虚拟操作的实验设备.国际贸易专业情景课堂可以根据以上要求设置四个区域:业务办公区、商品展销及洽谈区、外贸场景沙盘展示区和政府机构工作区.业务办公区是为各工作小组学习以及模拟进出口公司开展贸易业务活动的办公区域;商品展销及洽谈区为模拟广交会展示产品和业务洽谈的区域;外贸场景沙盘展示区主要是通过光沙盘动态展示整个外贸场景及进出口流程的区域;政府及辅助机构工作区则设立了海关、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外汇管理局、税务局、银行、货运公司和保险公司等机构服务窗口.

3.5改变教学考核与评价模式

课程的考核与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有重要的引导作用“.理实一体化”课程考核与评价应该理论与实践并重,采用全方位的评价体系.其评价内容应该由三部分组成:学习过程、实践操作、期末考试.在学习过程的评价模式上,可以采用“任课教师评价、工作小组整体评价、工作小组组长评价、个人自我评价”四位一体的评价方法,引入评价量规表进行考核评价,得出学生的学习过程成绩;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的考核也要有机结合起来,在理论考核的试卷中,加入一些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性内容,就是要求对实践操作进行理论分析,在技能考核操作中,融入一些理论知识的考核,通过理论来验证实践.然后把三部分成绩汇总得出综合成绩.对于地方应用型高校来说,实施理实一体教学模式是一项重大的系统工程,需要结合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和课程改革,选择一些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先开发成为理实一体化课程,同时也要加强对“双能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与培养,逐步完善教学资源,以满足理实一体教学实施需求的情景环境课堂,才能让这一教学模式真正发挥作用.

理实一体化教学范文第10篇

关键词:理实一体化;校企合作;三课堂联动

中图分类号:G712?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0-0201-02

一、理实一体化教学难以全面开展的原因

随着教育部教高[2006]16号文件的颁布,为了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高技能人才,近几年来我们积极探索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理实一体化所说的“理”是指理论教学,所说的“实”即“实践教学”,其重点就是要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合一,其核心是让学生“动”起来,在这种模式下要着重凸显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然而在推广实践的过程中,往往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究其原因,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思想认识不足。部分教师对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认识不到位,习惯于“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单调的教学手段和教学环境降低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统一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忽视了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但这种教学模式对教师来讲则是相对轻松的。因此要想让众多的教师在思想上乃至行动上接受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非有压力和动力不可。

2.实践条件不足。由于专业的分散,需要多样化的实验室、实习实训基地,但这些实验室和实习实训基地一般都是投入高、收入低、甚至是无收入的,并且更新换代快。很难在校外寻找到合适的企事业单位建立校外基地以满足相关实践教学的需要,而学校又存在经费紧张等问题。实践基地的欠缺和设备的陈旧落后阻碍了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全面铺开。

3.实践经验局限。由于相当一部分教师是直接从高校走上讲台的,自身缺乏实践经验,对设备的维护维修、改造创新涉及甚少,因而设计的实践项目、应用的教学软件不科学、和实际实践环节脱节、操作性不够强,至使实验室利用率低下,实践教学效果不容乐观。部分教师常常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由于上述种种原因,在教学过程中难以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很难提高,甚至有些重要的实践项目只是停留在黑板上的认识状态,没有上升到真正意义上的应用掌握,更谈不上教学内容与生产任务的对接。为此我们对高职教育如何加强理实一体化教学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思考,并对“三课堂”联动教学的新模式进行了有力的研究和探索。

二、理实一体化教学的目标

美国著名教育学家、心理学家B.S.Bloom等人认为,完整的教育目标体系应包括认知、动作技能和情感等三大领域。高等职业教育应围绕市场设专业、围绕岗位设课程、围绕企业岗位需求和职业标准确定教学内容、围绕企业员工的要求对学生进行教学。教育教学目标是围绕专业实际岗位典型职业技能而制定的具体要求,以市场、企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的需要为依据,以学生就业为目的。每项教学内容应当包含知识目标、技能目标、素质目标三项内容。具体而言,理实一体化教学目标应包括以下内容。

1.知识目标。通过理实一体化教学,使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做的过程中加深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进而在实践中对专业理论知识进行修正、拓展、创新,了解、掌握所需要的知识。

2.技能目标。通过理实一体化教学,使学生在操作中掌握相关职业技能。高职高专学生大多抽象思维能力较差,而形象思维能力较为丰富。课堂讲解效果甚差,而实践操作积极性高涨。所以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将教学技能目标进行项目化分解,由易到难,逐步递增。通过单项能力、模块能力、综合能力和扩展能力的训练依次提高。让学生在操作中学习,由一个生手成长为一个熟手,再到一个高手,在操作中完成技能目标。

3.素质目标,一般应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职业素质的培养,包括学生的身体素质、职业道德、团队精神、奉献精神、质量意识和创新意识等方面的培养。二是创业能力的培养,学生学习的最根本目的就是满足谋生的需要,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职业岗位甚至专业都在不断的发展变化,学生不仅仅是要现在能就业,还要有一定的自学能力,满足学生将来再就业及创业的需求。三是通过理实一体化的教学,学生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培养。包括在学习和实践中,培养自学和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坚忍不拔、刻苦钻研的工作作风,锤炼学生的勇于探索和创新的精神。

三、构建理实一体化“三课堂”联动模式的内容

把教学内容贯穿于“三课堂”之中,形成“三课堂”联动的教学内容体系。第一课堂:指在学校或校企共建一体化教室完成的课程学习。含必修学习领域课程和选修学习领域课程,其中,必修学习领域课程包括基本素养学习领域、职业素养学习领域、职业技能学习领域课程;选修学习领域课程包括人文素养学习领域、专业性拓展学习领域课程。第二课堂:指在企业或校内生产性实训车间完成的专业认知见习、顶岗实习、就业实习。一年级学生刚进入学校,对所学专业还没有一个很理性的认识,要组织学生到企业、到车间进行专业认知见习;二年级学生就专业某核心技能课程,组织学生到对口企业顶岗锻炼2个月,在真实生产环境中掌握专业核心技能;三年级学生在毕业前到企业就业性综合顶岗锻炼6个月,提高专业综合技能及预就业。第三课堂:主要指学生自主完成的各类培训、考证考级、技能竞赛、学生社团、社会实践等活动。其体系如下图所示。

把教学内容贯穿于“三课堂”之中,并纳入学校学分制管理体系。凡是从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直接拓展到第三课堂的教学内容,如计算机、外语的训练、等级考试等均可作为必修学分,可以以证记分,以证代考;对各类在报刊上公开、专业竞赛获奖等设置创新学分;对获得各种专业相关技能等级证书、岗位证书的设置技能学分;对学生自主参与提高素质的各种活动(包括志愿者、讲座、报告会等),可以按时间计算设置素质学分。创新学分、技能学分、素质学分这三种学分均可作为第一课堂的选修学分,而且部分可以替代第一课堂的必修学分,以实现学分在“三课堂”中的横向互动,从而形成了“三课堂”联动的教学内容体系。

四、理实一体化教学“三课堂”联动模式的实践体会

理实一体化教学“三课堂”联动模式,涉及到学校、企业、学生三个方面的参与。三方的参与积极、主动与否将直接决定教学模式的运行效果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我们的体会如下。

1.学校主动出击。学校专业教师根据专业需要进行广泛的社会调研,确定合作的企业,主动和企业联系,了解企业文化、企业工作岗位要求和职业标准,提炼典型的工作任务,开发学习领域课程,建立专业课程体系。据此制订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此基础上确定具体的教学内容,制订相应的课程标准及课程考核方案。

2.充分调动企业参与的积极性。企业以赢利为目的,要想调动企业参与高职教育教学,必须在合作过程中能给企业带来效益,才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学校可在为企业培养合格员工,为企业进行员工进修、培训,解决企业季节性用工,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等方面给予企业支持,以充分调动企业参与的积极性。

3.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一要让学生明确角色定位。使学生明白他们既是学生,又是员工,更是社会的一员。因此,掌握专业知识、专业技术能和提高专业综合素质是共同目标。二要加强学生参与“三课堂”联动的考核。对学生的参与程度及效果均以相应的学分进行记载,并要求学生写出相应的总结和心得,装入学生成长档案。

通过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探讨和实践,教师双师素质明显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及专业综合素质得以明显增强,校企合作更加密切,在人才培养质量上,社会、企业认可度得以提高。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年]16号)[Z].

[2]俞仲文,刘守义,等.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研究[D].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上一篇:企业财务共享范文 下一篇:施工管制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