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实一体化

时间:2022-04-29 01:44:13

关键词 理实―体化;职业教育;德育教学;实现途径

目前,大部分职业教育中,传统的教学方式还只是注重专业知识和学术本身的意义,而忽视其塑造人、改造人的人文性质意义;在教学形式上,只重视学术理论的完善性,而与社会现实的实践严重脱离;在教学方法上,只重灌输、重知识、重统一,而轻主动、轻方法、轻个性;在教学目的上,只重视文化知识传承的同构性即应试教育,而忽视创新意义上的结构、重构性即创造教育。这种教育的严重后果不仅影响了学生的思维活动,压抑了学生的创新精神,阻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还使学生失去了学习兴趣,甚至产生了逆反心理、厌学情绪。因此,职业教育加强德育教学的实效性显得尤为重要,将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结合成一体的职业教育教学手段就成为了加强职业院校德育教学的有效途径。

一、理实一体化――职业教育教学手段的必然选择

在德育教育教学途径上,以灌输为主的方式显得枯燥乏味。当代道德哲学和道德心理学的研究证明,行为主体的自主、自觉是道德存在和发展的先决条件。因为,没有主体的参与就不可能有真正的道德的发展,而且,即使有主体的参与但不是自觉自愿的参与也不可能有道德的真正发展。与其喋喋不休的说教,倒不如让学生更多地从情感上去体验。情感的体验是生命本体的内在的深层次的东西,它能从根本上杜绝不规范行为的发生。

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融为一体,使教学情境和教学手段为一体,让学生在真实的现场感知、现场操作学习过程中专业知识,理解专业理论知识,培养专业操作技能,课程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以实际工作需要为基础,课程重点在于职业技能的学习和养成,从而形成连贯的、全面的、完整的教学体系。“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是将理论教学内容与实训教学内容有机地糅合在一起。打破原有教材的系统性,把课程内容与实训内容组合成一个个教学项目,用工作任务驱动完成教学目标的教学形式,这种教学形式可以使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实际操作的训练紧密结合,使教学内容更具有针对性,使教学过程具有更强的实效性。

二、理实一体化――职业教育中有效德育教学的实现途径

(一)以实现目标为中心,构建德育教学内容

1 内容的现实性。在教学内容上应破除对书本的迷信,返璞归真、回归生活,把时展涌现出的新观点、新提法、新精神和学生关心的热点、疑点、难点问题充实到教学内容中,用真实的生活来补充、发展和完善教学内容,教给学生社会生活的真知灼见。鼓励学生在动态中追求真理、服从真理、发展真理,增强教学内容的发展性、现实性和生动性。

2 内容的针对性。以热点问题为切入点,贴近生活,贴近社会。善于发现热点问题,牢牢把握住学生的思想动态与价值取向。使教学内容与社会现实尽可能贴近,使教师所讲与学生所想尽可能吻合,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把学生吸引到课堂上来。

(二)以学生为主体,构建德育课堂教学模式

1 突破应试框架,引入研究性学习方法,激励学生创新。以往德育课的考试多采用单一的闭卷方式,忽视学生的兴趣、特点和真实水平:偏重于理论知识,考核的内容也往往是已知领域、精确领域居多。没有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思维空问,平时学生流露出的活跃、独创思维往往受阻或被压抑。忽视学生以自己的眼光观察社会、了解社会、关心社会的能力培养与展示。针对于此,我们应该多进行研究性学习,使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人,使其独立思考、研究、探索、表达、创造能力和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得以挖掘,创新能力得以进发,促使学生学会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并具有一定的道德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能提出独到见解,而且使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能得到同步的提高。

2 注重情境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是实施德育的主渠道,教学本身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教学模式不是固定不变的,我们在教学中应该始终注重把学生的实践能力置于首位,将开放性的教学方法引入课堂,创设多种多样接近实际的具体情境,营造刺激学生亲身去感受、探索、查明问题关键所在的氛围,鼓励学生积极质疑、争论,激发学生独立地提出一定数量、质量的问题。启发学生多角度、多方法、多思路地解决同一问题,进而激活学生的思维。点燃他们头脑中创新思维的火把。其中的关键在于找到情境、知识、学生三者的最佳结合点,形成双向互动,把激情、启趣、蕴理结合起来,活化教学内容。此外,我们在教学中还应十分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兴趣是学习入门的向导。是推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动力。它可以促使学生把学习的任务变为自觉的需要和行动。德育课教材与文史类学科教材一样,不可避免地存在内容叙述、论证过程中引用材料滞后,以及由此带来的新颖性不够的问题,这是教材本身所无法避免的。但是,德育课的生命力正是在于理论联系实际,因此,我们必须把体现时代特点,把“灰色的理论”与“鲜活的生活实际”最大限度地紧密结合起来,创设切合“学生最近发展区”的优良教学情境,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可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非常重要的,教有法而无定,只要我们精心策划、巧妙安排,就可以提高德育课教学的效益。

3 确立以作为中心的模块化的教学结构。所谓模块,就是以一个主题为中心,将相关的知识组织在一起的结构。要改变德育课的教学效果,真正提高德育的实效性,首先就必须改变现有的德育课程的教学结构,从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引导学生实际操作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经过在职业道德课和职业指导课上的教学实验,本文认为模块化的教学结构是以作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具体体现,也是提高德育实效性比较有效的途径。

上一篇:浅议《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体系... 下一篇:如何加强和改进检察机关群众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