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实一体化教学论文范文

时间:2023-02-28 10:45:43

理实一体化教学论文

理实一体化教学论文范文第1篇

在实际电工电子教学中大部分人一般认为,理实一体化就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对若干个电路的理论分析再安装和测试这几个电路,从而既学习了理论又掌握了实践操作。这种做法的确很好,学生提高了学习理论的目的性的认识,同时不会觉得理论学习枯燥,提高了学习兴趣,具有更高的学习积极性。但是,笔者认为理实一体化更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对相关章节进行删繁就简、资源整合,开展模块化教学。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兴趣,还让老师的教学有新目标,教学更贴近实际,侧重于运用。

1.要修正电工电子课程的教学计划,这是实施一体化教学的前提。根据培养目标,我们将学生所学专业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分解成若干个课题,每个课题依据不同知识点又分成若干个子课题,每个课题都有具体理论和技能要求。通过实际教学的检验,这样的教学过程不再是单一的学科教学,而是瞄准目标、围绕课题的一体化教学。

2.电工电子教学场所需要一体化,这是实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基石。要实施一体化教学,就必须具有既能满足理论教学又能满足实训教学的实训场地,所以建好校内实训基地是实施教学的保证。为了实现一体化教学,建议专门配备一体化教学教室,争取做到一人或者两人一台实训装置。需要电力拖动实训室、电工电子实训室、PLC实训室、常用机床故障排除实训室、自动化控制实训室等,理论和实训环节都在一体化教室完成。

3.电工电子专业教师的师资要一体化,这是实施一体化教学的关键。可以组织理论教师节假日到工厂参观见习、顶岗锻炼,让其弥补操作技能的不足;组织实训指导教师参加各类培训考试,以提高其理论水平;组织专业教师积极参加参加本专业各类技能竞赛,促其成长,通过培养进一步提高专业教师的技能和理论水平。

4.使用的电工电子的教材要一体化,这是实施教学的理论精华。依据中等职业学校电工、电子类教学大纲及职业技能鉴定标准,按照科学性、针对性、实用性的原则,同时教材中要体现教学过程的连贯性,实训阶段目标的渐进性,各实训阶段要有明确的实训目的、任务、内容、方法和考核等级等要求进行选编。

二、理实一体化教学应该注意的问题

理实一体化教学方式在电工电子课程教学过程中虽然提高了学生的操作能力,但是在实际理论教学中还需要注意理论和实际进一步结合,还应注意学生重视实践不注重理论的情况,不仅没有把基础知识学透,还会造成所学知识遗忘。

三、采用一体化教学可以进一步优化教学效果

理实一体化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实践中锻炼动手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大提高教学质量。通过电工电子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研究,我深刻体会到一体化教学对提高学生操作技能、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具有事半功倍的重要作用。电工电子专业教学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在学生得到实惠的同时,为学校赢得良好的社会声誉。

理实一体化教学论文范文第2篇

2003学年第二学期小学教导处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教导处将根据上级部门工作要求,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积极推进课改研究,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自己的工作实践,努力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学生的学习行为,端正教育思想,努力将“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贯彻在学校教育,教学的各项工作中。面向全体学生,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相长和师生共同发展。

二、工作目标

1、以“新课程,新理念,新课堂”为大主题,积极推进课程改革的实施。

2、做好宁波市级立项课题《现代小学生道德行为调控的研究与实践》下子课题《处境不良小学生道德行为的研究和调控》结题工作。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注重青年教师的整体素质的提高。

4、突出教学这个中心,提高教学质量。

5、做好辅优补差工作,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素质发展。

6、为04年秋全面进入课改的相关学科做好培训准备工作。

7、办好家长学校。

三、重点工作及措施

1、加强学习,转变观念,深入推进新课程改革

新的课程标准是我们当前教学工作的指导思想,每位老师必须熟悉新课标,理解新课标,运用新课标。

(1)组织好教师新课程通识培训。特别要加强一年级语数、科学等学科的新课标学习,为下学年采用新课标教材做好培训。

(2)加大学科论文征集力度,要求青年教师能结合课改认真地人人参加学科论文征集活动

(3)教师要加强自学。要求教师通读“走进新课程”一书,并学习好本学科的新课程标准及其解读。

2、立足课堂,深入教研,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各位教师都要立足课堂,用新课程的理念改进教法,树立只有统一的教学理念,没有统一的教法模式,要主动构建具有自我特色的个性化教学模式,在课堂这个舞台上展示自己的风采,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1)提前备课,备课有新意,不照搬照抄。教学中,把教学的焦点真正地放在学生身上,落实教学环节,扎扎实实地利用好课堂这块阵地提高教学质量。

(2)抓好学科教学,提高学科质量。

语文教师要注重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特别是阅读兴趣的培养,逐步养成好读书,会读书的习惯。在语文作业的设计上要多动脑筋,做到精、活、实,即作业少而精,避免机械无效劳动;本学期提倡全校学生写日记,任课老师做好指导。

数学教师在教好教材的同时,要渗透数学的思维训练,增强数学思想,提高数学能力。

针对现状,本学期将对全体学生进行朗读、写字测试,4-6年级进行作文写片断比赛,1-3年级进行口算过关;另外举行4-6年级古诗积累比赛,1-3年级数学智多星比赛。

(3)继续做好研训一体化工作,深入开展“主题化”教研活动。本学期的教研主题以课改为背景,各教研组要确定主题,精心设计教研活动方案,做到主题明确,人人参与,研讨气氛浓厚,效果好,资料齐全。继续加强镇英语教研组及其它教研组的的活动。本学期的教研活动要突出“评课”这一环节。

(4)本学期实行听“推门课”,教导处将不定期对教师的备课、批改、辅导等情况进行检查。

3、辅优补差,健全差生转化的措施及考核办法。

(1)加强对早读时间、午休时间的管理。特别是早读时间,做到任课教师下班,合理利用时间。

(2)重视尖子生培养,加大对差生的辅导力度,面向全班抓教学质量。

(3)重视差生的管理工作,建立差生管理挡案,制定差生转化措施并实行。期中进行抽测,教导处跟踪分析,对薄弱环节(年级学科)跟踪调查指导。期末进得总体测评。

4、着力于青年教师的业务培训。鼓励青年教师加强自身业务学习,学校努力创造机会让青年教师“走出去、请进来”学习。提高本校教师的整体素质,同时对青年教师立足内部发掘,督促培养尖子。

5、继续完善班主任考核细则,办好家长学校。

(1)对班主任工作加强指导,开好期初、期中、期末三次班主任工作会议,期末做好班主任工作量化考核。

(2)继续办好一年级家长学校,各年级要做好家访工作,加强家校联系,进一步优化育人环境

四、各月份工作安排

二月份

1、 报名注册

2、 制订各类计划,填报各类表册

3、 始业教育

4、 镇教导主任会议

5、 期初班主任工作会议

6、 征集各学科教学论文及教学案例

三月份

1、 家长学校(四)

2、 教学常规检查(一)

3、 教研室对新教师进行了解性听课

4、 “辅优补差”工作以教研组为单位进行交流

四月份

1、 期中质量检查及反馈

2、 期中家访

3、 期中班主任工作会议

4、 家长学校(五)

5、 教学常规检查(二)

6、 研训一体化活动

7、 1-3年级口算过关

五月份

1、 校朗读测试

2、 校写字测试

3、 4-6年级作文写片断比赛

4、 家长学校(六)

5、 新教师听课

6、 教学常规检查(三)

六月份

1、 镇学科论文评比

2、 4-6年级古诗积累比赛

3、 1-3年级数学智多星比赛

4、 教学常规检查(四)

5、 复习迎考

6、 教学质量测试

7、 期末班主任工作会议

8、 期末各项考核及评比

萧王庙街道中心小学

理实一体化教学论文范文第3篇

第一步:需求调研,把握方向

一次有效的培训应该立足于需求,它为教师培训机构制定培训计划、运用模式策略、评价质量效果等提供了依据。

长期以来,很多培训机构往往只关注“培训过程”,忽视“培训需求”,以至于培训针对性不强,实效性不高。为此,首先要组建一支培训需求调研团队,深入中小学校,对不同学历、不同教龄、不同学段的一线体育教师采取听课、评课、调查问卷、集体座谈、个别访谈等方法开展需求调研工作,从中了解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培训机构的建议和意见,也有助于提高参训教师接受培训的主动意识。同时,听取各中小学校级领导对体育教师的培训要求,从需求调研中梳理出重点、难点、焦点和热点问题。最后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及需求论证,以便设计和确立出适合需求的培训目标和培训内容。

第二步:聚焦问题,合理设计

《浙江省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培训项目设计指南》强调教师培训项目以及培训内容和课程设计,要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主线,体现教师专业化、教师为本、实践取向和终身学习的价值取向,从教师职业道德、专业知识、教学技能三个维度提出教师专业素养的基本要求,构建相应的培训课程体系。根据以上目标定位,参考需求调研论证,整合出体育教师最需要的五大板块培训内容,在教师培训管理平台中以培训菜单形式供参训教师选择。

1.体育理论培训

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应系统而扎实地运用《体育教材教法》《学校体育学》《运动医学》《体育心理学》等体育理论知识,熟悉《体育法》《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等国家体育法规和政策文件,并能及时了解本专业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方向,掌握最新的体育理论和教学方法,增强体育理论修养和文化底蕴,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和业务素质。

2.运动技能培训

体育教师教学技能的运用,与自身掌握的运动技能有关。正确优美的示范动作、动作要点与练习方法的讲解、观察分析技术与纠正错误动作、保护与帮助、因材施教与区别对待,特别是如何通过学习运动技术,掌握运动技能来发展学生的体能与增进学生的健康等,都是与体育教师自身运动技能的掌握密切相关。如果体育教师不掌握教学所需要的运动技能,那么他的教学技能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了。因此,教师培训机构有必要结合《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对各个层次学生的不同学习要求,有选择性地抓好中小学体育教师田径、篮球、足球、排球和体操等运动项目的常用运动技能的培训学习,强化和提高中小学体育教师的运动技能和正确规范的示范能力,真正达到为体育教学训练服务的目的。

3.裁判知识、技能培训

体育教师是学校各项体育活动或比赛的发起者和组织者,学校体育竞赛活动开展得好坏更直接与体育教师的组织、编排和管理能力息息相关。为此,中小学体育教师必须具备组织、编排、管理及临场裁判等工作能力。教师培训机构可对中小学体育教师进行球类、田径等最新竞赛规则、临场执裁技能的培训学习和解读,同时有针对性地进行如竞赛规程、秩序册的编写,比赛场次的编排和运动会管理等方法的培训学习,有效提高体育教师的裁判知识、技能和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能力。

4.体育科研能力培训

体育科研是学校体育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也是提高体育教师素质和体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是否具备体育科研能力必将成为衡量体育教师业务能力的一项重要指标。不少骨干体育教师在面对体育科研时,感到自身缺少必要的科学研究方法训练,缺乏课题的拟定、捕捉能力。为此,在设置培训内容时,安排中小学体育教师学习相关的体育教学研究课程,如“体育科研基础知识”“体育教改理论”“体育科研方法”等等,重点进行科研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的传授,体育科研的主要形式、基本程序、搜集资料、整理资料、分析资料等科研方法的培训,体育科研论文的撰写和修改方法,以及向体育类报刊杂志投稿的方法和技巧,可以使中小学体育教师不断开阔视野,拓展自己的科研领域,培养和提高自己的体育科研能力,能更好地为学校的体育教育教学服务。

5.教育技术能力培训

上网捕捉信息是中小学体育教师提高业务水平、拓宽知识面、改善知识结构、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多媒体教材可以做到双向教学;可以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调节教学进度;可以针对不同学生因材施教,特别是多媒体教材可以采取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如图片、动画等,通过视觉形象展现规范动作,使学生耳闻目睹,既了解原理,又能将动作要领铭记于心,再加上老师的指导动作,使学生较快掌握动作技术。运用计算机还可以制定教学文件、体现科研成果、规范管理工作、沟通联络等等。因此,计算机实际操作能力对每一名体育教师来讲都显得尤为重要。所以,组织参训体育教师参加如文字处理、电子表格、演示文稿、网络应用等办公软件的培训学习,使其懂得如何使用计算机,并具备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让幻灯投影、电视录像等多媒体教学手段参与教学,提高教学效果,这也是教育培训机构应该重视的一项体育教师培训内容。

第三步:集中培训,交流学习

集中培训为教师创造一个交流学习及共同解决问题的机会,但是不少中小学体育教师反映,一些实践性、操作性比较强的培训,看似容易模仿,但真正运用到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时,却总感觉“形似而神不似”;而纯粹的理论培训,往往又过于高深,听后总有“隔靴搔痒”的感觉,难以激发教师的兴趣。为此,应结合中小学体育教师的教学实际,从教学实践出发,通过专业理念全新化、培训方式多样化、培训环节主体化等方式,达到教师乐于参加培训的效果。

随着我国学校体育工作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以及人们对体育思想不断地领悟,当前体育教师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都面临着极大的挑战。但是在目前的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中,大多存在低效甚至无效化的现象。如何培训才能让参训教师尝到“渴逢甘露”之甜美,感到“雪中送炭”之温暖?我认为,打开这把锁的钥匙就是“实”,即“实际”“实用”“实效”。为搭建体育教育理论与教育教学实践融合、互通的平台,让中小学体育教师既能感受体育教育理论思想的冲击力,形成自身的体育教育理念,又能在实际运用中学会处理各种教育教学问题的技能和策略,实现学用结合,从而克服传统体育教师培训中理论与实践脱节的弊端,“五步培训法”是一种很有效的培训模式。

第一步:需求调研,把握方向

一次有效的培训应该立足于需求,它为教师培训机构制定培训计划、运用模式策略、评价质量效果等提供了依据。

长期以来,很多培训机构往往只关注“培训过程”,忽视“培训需求”,以至于培训针对性不强,实效性不高。为此,首先要组建一支培训需求调研团队,深入中小学校,对不同学历、不同教龄、不同学段的一线体育教师采取听课、评课、调查问卷、集体座谈、个别访谈等方法开展需求调研工作,从中了解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培训机构的建议和意见,也有助于提高参训教师接受培训的主动意识。同时,听取各中小学校级领导对体育教师的培训要求,从需求调研中梳理出重点、难点、焦点和热点问题。最后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及需求论证,以便设计和确立出适合需求的培训目标和培训内容。

第二步:聚焦问题,合理设计

《浙江省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培训项目设计指南》强调教师培训项目以及培训内容和课程设计,要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主线,体现教师专业化、教师为本、实践取向和终身学习的价值取向,从教师职业道德、专业知识、教学技能三个维度提出教师专业素养的基本要求,构建相应的培训课程体系。根据以上目标定位,参考需求调研论证,整合出体育教师最需要的五大板块培训内容,在教师培训管理平台中以培训菜单形式供参训教师选择。

1.体育理论培训

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应系统而扎实地运用《体育教材教法》《学校体育学》《运动医学》《体育心理学》等体育理论知识,熟悉《体育法》《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等国家体育法规和政策文件,并能及时了解本专业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方向,掌握最新的体育理论和教学方法,增强体育理论修养和文化底蕴,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和业务素质。

2.运动技能培训

体育教师教学技能的运用,与自身掌握的运动技能有关。正确优美的示范动作、动作要点与练习方法的讲解、观察分析技术与纠正错误动作、保护与帮助、因材施教与区别对待,特别是如何通过学习运动技术,掌握运动技能来发展学生的体能与增进学生的健康等,都是与体育教师自身运动技能的掌握密切相关。如果体育教师不掌握教学所需要的运动技能,那么他的教学技能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了。因此,教师培训机构有必要结合《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对各个层次学生的不同学习要求,有选择性地抓好中小学体育教师田径、篮球、足球、排球和体操等运动项目的常用运动技能的培训学习,强化和提高中小学体育教师的运动技能和正确规范的示范能力,真正达到为体育教学训练服务的目的。

3.裁判知识、技能培训

体育教师是学校各项体育活动或比赛的发起者和组织者,学校体育竞赛活动开展得好坏更直接与体育教师的组织、编排和管理能力息息相关。为此,中小学体育教师必须具备组织、编排、管理及临场裁判等工作能力。教师培训机构可对中小学体育教师进行球类、田径等最新竞赛规则、临场执裁技能的培训学习和解读,同时有针对性地进行如竞赛规程、秩序册的编写,比赛场次的编排和运动会管理等方法的培训学习,有效提高体育教师的裁判知识、技能和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能力。

4.体育科研能力培训

体育科研是学校体育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也是提高体育教师素质和体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是否具备体育科研能力必将成为衡量体育教师业务能力的一项重要指标。不少骨干体育教师在面对体育科研时,感到自身缺少必要的科学研究方法训练,缺乏课题的拟定、捕捉能力。为此,在设置培训内容时,安排中小学体育教师学习相关的体育教学研究课程,如“体育科研基础知识”“体育教改理论”“体育科研方法”等等,重点进行科研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的传授,体育科研的主要形式、基本程序、搜集资料、整理资料、分析资料等科研方法的培训,体育科研论文的撰写和修改方法,以及向体育类报刊杂志投稿的方法和技巧,可以使中小学体育教师不断开阔视野,拓展自己的科研领域,培养和提高自己的体育科研能力,能更好地为学校的体育教育教学服务。

5.教育技术能力培训

上网捕捉信息是中小学体育教师提高业务水平、拓宽知识面、改善知识结构、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多媒体教材可以做到双向教学;可以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调节教学进度;可以针对不同学生因材施教,特别是多媒体教材可以采取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如图片、动画等,通过视觉形象展现规范动作,使学生耳闻目睹,既了解原理,又能将动作要领铭记于心,再加上老师的指导动作,使学生较快掌握动作技术。运用计算机还可以制定教学文件、体现科研成果、规范管理工作、沟通联络等等。因此,计算机实际操作能力对每一名体育教师来讲都显得尤为重要。所以,组织参训体育教师参加如文字处理、电子表格、演示文稿、网络应用等办公软件的培训学习,使其懂得如何使用计算机,并具备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让幻灯投影、电视录像等多媒体教学手段参与教学,提高教学效果,这也是教育培训机构应该重视的一项体育教师培训内容。

第三步:集中培训,交流学习

集中培训为教师创造一个交流学习及共同解决问题的机会,但是不少中小学体育教师反映,一些实践性、操作性比较强的培训,看似容易模仿,但真正运用到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时,却总感觉“形似而神不似”;而纯粹的理论培训,往往又过于高深,听后总有“隔靴搔痒”的感觉,难以激发教师的兴趣。为此,应结合中小学体育教师的教学实际,从教学实践出发,通过专业理念全新化、培训方式多样化、培训环节主体化等方式,达到教师乐于参加培训的效果。

存入我的阅览室

1.专业理念全新化

专业引领培训是体育基础课程改革顺利进行的机制保障,是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中不可缺少的阶段。有时一些教学现象就必须通过专业的理论知识加以解释,而基于教师的知识水平有限,要借助于专家的引领,才能解开谜团,理论知识水平才会逐渐提高,专业能力也会得到更好的发展。因此,应围绕中小学体育教学研究的方向、业务知识的传授、教学技能的辅导等方面进行集中培训。有针对性地邀请体育教研员进行学术专题报告、理论学习辅导讲座;请教科所的领导作科研指导;请名优骨干教师作体育课堂教学点评;请少体校的教练作业余训练理论与实践的辅导;请体育局的资深裁判讲授体育竞赛的组织和裁判知识。通过各类专家的引领,充实中小学体育教师的理论水平,提升专业发展。

2.培训方式多样化

培训形式单一是影响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质量的突出问题。现在许多培训还采用“会议式”的培训形式,不能很好地激发教师的内在需求。因此要采用集中理论学习、教学技能学练、追踪指导观摩、经验互动PK、专题交流研讨、实践总结反思、成果展示汇报等形式,运用模块课程、案例教学、参与式教学、互动答疑等方式,注重教学理论与教学实际相结合,采用学习、研究、培训一体化;学研结合,以研为主;学用结合,以用为主;集中学习与分散研修、实践指导相结合,加强教育实践培训,让教师主动参与、相互学习,实现体育教师培训的专业化、科学化和有效化。还要实行理论导师与实践导师相结合的双导制,这样既发挥了理论专家的理论引领作用,又发挥了一线导师的实践指导作用,使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3.培训环节主体化

在整个培训过程中(从组织学习活动到最后的考核和总结),培训师始终处于引导、辅助角色,而学员始终扮演主体的角色,即老师说得少、学员说得多、做得多。授课的专家、教授则由传统的施教者转变为学员学习的设计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学员由传统的接受学习、经验学习转变为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改变过去教师讲,学员仅是听课、记笔记的培训模式。参训的中小学体育教师一般都有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他们不仅带着问题、困惑来学习,还为培训机构的专家、教授带来了基础教育战线改革发展的最新信息和鲜活材料,丰富了专家、教授们的教学、科研内容,达到教学相长、优势互补的最佳效果。因此,参训学员本身就是一笔丰富的培训资源,应当充分开发利用。主体化培训使得参训教师在培训中既是学习者,又是参与者、组织者、引领者。这种互学互促,以教促学,以学促教的形式,促进了培训质量的提高。

第四步:跟踪指导,理论提升

集中培训过程中,参训教师们在短期内能接触到大量的现代教育教学理念、方法与技巧,但是回到工作岗位后很难将这些理论落实到实际教学当中,因此又会陷入新的困惑中,使集中培训仍然成为一种形式。这就要求学员运用所学理论于教育教学实践中,并以实践行为进行梳理,重新审视,作出理性思考。知识理论来自于经验,需要在实践中进行检验,以形成新的经验。为了切实提高参训教师培训的实效,加强集中培训后的跟踪指导尤为重要。

跟踪指导阶段由教师培训机构组建中小学体育专家团队,对回到工作岗位的学员进行跟踪指导,以解决他们在教学实践中的困惑和需求。途径有两种:

一是亲临学员所在的基层学校,走进学员课堂。由于学员所处的教学环境不同,所面临的问题以及对问题的认识和解决的能力也各不相同,因此要对学员进行面对面的个性化指导和传授,指导学员掌握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完成体育课本内容;规范教学资料的整理和课堂常规;正确规范的示范能力;严密的教学组织能力;组织竞赛、裁判和指导课外活动的能力;进行教案、公开课、论文的评比等。为参训教师改进教育教学思想和行为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同时,还可以利用这一平台进行课堂教学行动研究,为教育科学研究积累素材。

二是搭建网络交流平台。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建立网络教研论坛、组建网络教研团队、班级QQ流等方式。利用“网络”这个平台,逐步形成资源共建共享、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网上教研模式。要求学员在体育教研活动前事先将策划方案或公开课教案公布在论坛上,让全体学员参与讨论,为该教师提供有益的借鉴,形成集体策划、集体备课的教研合作氛围。教研活动后由该教师将本次教研活动的收获、反思撰写主帖,各学员以跟帖的方式参与网络教研,做到参与必议,听课必评。再是要求各学员在教研论坛上转帖优秀的体育教学论文、案例和理论文章,但必须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提出推荐理由。这么做既有利于自己深层次的学习,也有利于其他教师有目的、有选择地参与网络业务学习。建立网络交流平台以来,学员参与网络教研的积极性很高,借助这些平台,学员可以求解疑难问题的答案;阐释自己独到的观点;讲述生动鲜活的案例;畅谈实践中的体会;展示教学中的亮点。可以根据学员自身的实际需求提供个性化交流指导,对其教学及课题研究进行跟踪指导,通过信息反馈保持交流与沟通。

在跟踪指导阶段,既注重了方法引领、理念内化,又注重了实践指导,真正使学员将学到的理论贯彻到教学实践中,用理论指导教学实践,在实践中检验理论、发展理论,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第五步:规范考核,实效反馈

为做好体育教师培训学员的考核工作,体现培训考核全员、全程、全面的原则,把培训考核贯穿于培训的各个方面和整个过程。考核采取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相结合、过程考核与终端考核相结合、自评与他评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在培训过程中,对每位学员的信息采取追踪记载,为学员建立培训档案袋。如集中培训阶段理论课程的考勤、考查考试成绩、研讨发言情况、论文撰写和课题研究作业等,一并归档保存,装入学员的业务档案,作为综合考评的重要依据。在跟踪指导阶段,采取阶段性考核与评价,实行评价主体多元化,由学员自己、学员所在学校的领导、同行、学生、专家对课堂教学、教研活动、赛事组织、网络交流情况等进行总体考核和评定。终端考核以理论考试结业论文为主,通过口头和书面的方式对下面的内容进行考核:1.体育教学说课一节(15分钟左右)。2.自我或同伴课堂教学实录及反思报告一篇。3.体育教学论文一篇。学员修满规定学时并经考核合格后,由教师培训机构发给教育局验印的培训合格证书。

为了进一步了解培训的实效,总结与回顾整个培训过程,为后续的培训活动提供建议,在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考核结束后,成立培训反馈评价小组,设计培训反馈评价表,又一次通过电话回访和深入学校了解学员对培训的反馈和评价。认真对待每一位参训教师的反馈意见,及时归纳各校反馈的意见与需求,准确定位今后培训方向与目标,为教师培训机构有效、科学地设置今后培训的内容与方式,全方位提高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中小学体育教师“五步培训法”的主要特点为:一是主题鲜明。根据新课程和教师实际需求,选择有价值的培训专题,有的放矢地解决当前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热点、难点问题。二是互动性强。增加了互动环节和网络交流,提升参训教师的参与积极性。三是学用结合。注重教师实际操作能力的改善和提升,并以撰写反思报告、教学论文和说课为主要考核方式,力图把培训学习内容转化为教师自身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技能,并在实践中提高创造性开展工作的能力。综上所述,“五步培训法”正是体育教师培训所追求的“实”。

参考文献:

[1]江良军,廖云法.区域性推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M].吉林:吉林大学出版社,2011.

[2]朱无忧.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模式的构建与实施[J].浙江体育科学,2008(2).

[3]韩素兰.饱尝久渴逢甘露之甜美[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0(5).

[4]汪文华.“国培计划”远程培训项目的主要经验、问题与对策[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1(8).

[5]周玉文.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培训[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0(12).

[6]吴卫东.参与式教师培训模式的构建[J].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2(9).

[7]刘再贵.体育教师最需要的五类培训.网易微博

1.专业理念全新化

专业引领培训是体育基础课程改革顺利进行的机制保障,是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中不可缺少的阶段。有时一些教学现象就必须通过专业的理论知识加以解释,而基于教师的知识水平有限,要借助于专家的引领,才能解开谜团,理论知识水平才会逐渐提高,专业能力也会得到更好的发展。因此,应围绕中小学体育教学研究的方向、业务知识的传授、教学技能的辅导等方面进行集中培训。有针对性地邀请体育教研员进行学术专题报告、理论学习辅导讲座;请教科所的领导作科研指导;请名优骨干教师作体育课堂教学点评;请少体校的教练作业余训练理论与实践的辅导;请体育局的资深裁判讲授体育竞赛的组织和裁判知识。通过各类专家的引领,充实中小学体育教师的理论水平,提升专业发展。

2.培训方式多样化

培训形式单一是影响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质量的突出问题。现在许多培训还采用“会议式”的培训形式,不能很好地激发教师的内在需求。因此要采用集中理论学习、教学技能学练、追踪指导观摩、经验互动PK、专题交流研讨、实践总结反思、成果展示汇报等形式,运用模块课程、案例教学、参与式教学、互动答疑等方式,注重教学理论与教学实际相结合,采用学习、研究、培训一体化;学研结合,以研为主;学用结合,以用为主;集中学习与分散研修、实践指导相结合,加强教育实践培训,让教师主动参与、相互学习,实现体育教师培训的专业化、科学化和有效化。还要实行理论导师与实践导师相结合的双导制,这样既发挥了理论专家的理论引领作用,又发挥了一线导师的实践指导作用,使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3.培训环节主体化

在整个培训过程中(从组织学习活动到最后的考核和总结),培训师始终处于引导、辅助角色,而学员始终扮演主体的角色,即老师说得少、学员说得多、做得多。授课的专家、教授则由传统的施教者转变为学员学习的设计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学员由传统的接受学习、经验学习转变为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改变过去教师讲,学员仅是听课、记笔记的培训模式。参训的中小学体育教师一般都有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他们不仅带着问题、困惑来学习,还为培训机构的专家、教授带来了基础教育战线改革发展的最新信息和鲜活材料,丰富了专家、教授们的教学、科研内容,达到教学相长、优势互补的最佳效果。因此,参训学员本身就是一笔丰富的培训资源,应当充分开发利用。主体化培训使得参训教师在培训中既是学习者,又是参与者、组织者、引领者。这种互学互促,以教促学,以学促教的形式,促进了培训质量的提高。

第四步:跟踪指导,理论提升

集中培训过程中,参训教师们在短期内能接触到大量的现代教育教学理念、方法与技巧,但是回到工作岗位后很难将这些理论落实到实际教学当中,因此又会陷入新的困惑中,使集中培训仍然成为一种形式。这就要求学员运用所学理论于教育教学实践中,并以实践行为进行梳理,重新审视,作出理性思考。知识理论来自于经验,需要在实践中进行检验,以形成新的经验。为了切实提高参训教师培训的实效,加强集中培训后的跟踪指导尤为重要。

跟踪指导阶段由教师培训机构组建中小学体育专家团队,对回到工作岗位的学员进行跟踪指导,以解决他们在教学实践中的困惑和需求。途径有两种:

一是亲临学员所在的基层学校,走进学员课堂。由于学员所处的教学环境不同,所面临的问题以及对问题的认识和解决的能力也各不相同,因此要对学员进行面对面的个性化指导和传授,指导学员掌握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完成体育课本内容;规范教学资料的整理和课堂常规;正确规范的示范能力;严密的教学组织能力;组织竞赛、裁判和指导课外活动的能力;进行教案、公开课、论文的评比等。为参训教师改进教育教学思想和行为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同时,还可以利用这一平台进行课堂教学行动研究,为教育科学研究积累素材。

二是搭建网络交流平台。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建立网络教研论坛、组建网络教研团队、班级QQ流等方式。利用“网络”这个平台,逐步形成资源共建共享、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网上教研模式。要求学员在体育教研活动前事先将策划方案或公开课教案公布在论坛上,让全体学员参与讨论,为该教师提供有益的借鉴,形成集体策划、集体备课的教研合作氛围。教研活动后由该教师将本次教研活动的收获、反思撰写主帖,各学员以跟帖的方式参与网络教研,做到参与必议,听课必评。再是要求各学员在教研论坛上转帖优秀的体育教学论文、案例和理论文章,但必须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提出推荐理由。这么做既有利于自己深层次的学习,也有利于其他教师有目的、有选择地参与网络业务学习。建立网络交流平台以来,学员参与网络教研的积极性很高,借助这些平台,学员可以求解疑难问题的答案;阐释自己独到的观点;讲述生动鲜活的案例;畅谈实践中的体会;展示教学中的亮点。可以根据学员自身的实际需求提供个性化交流指导,对其教学及课题研究进行跟踪指导,通过信息反馈保持交流与沟通。

在跟踪指导阶段,既注重了方法引领、理念内化,又注重了实践指导,真正使学员将学到的理论贯彻到教学实践中,用理论指导教学实践,在实践中检验理论、发展理论,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第五步:规范考核,实效反馈

为做好体育教师培训学员的考核工作,体现培训考核全员、全程、全面的原则,把培训考核贯穿于培训的各个方面和整个过程。考核采取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相结合、过程考核与终端考核相结合、自评与他评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在培训过程中,对每位学员的信息采取追踪记载,为学员建立培训档案袋。如集中培训阶段理论课程的考勤、考查考试成绩、研讨发言情况、论文撰写和课题研究作业等,一并归档保存,装入学员的业务档案,作为综合考评的重要依据。在跟踪指导阶段,采取阶段性考核与评价,实行评价主体多元化,由学员自己、学员所在学校的领导、同行、学生、专家对课堂教学、教研活动、赛事组织、网络交流情况等进行总体考核和评定。终端考核以理论考试结业论文为主,通过口头和书面的方式对下面的内容进行考核:1.体育教学说课一节(15分钟左右)。2.自我或同伴课堂教学实录及反思报告一篇。3.体育教学论文一篇。学员修满规定学时并经考核合格后,由教师培训机构发给教育局验印的培训合格证书。

为了进一步了解培训的实效,总结与回顾整个培训过程,为后续的培训活动提供建议,在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考核结束后,成立培训反馈评价小组,设计培训反馈评价表,又一次通过电话回访和深入学校了解学员对培训的反馈和评价。认真对待每一位参训教师的反馈意见,及时归纳各校反馈的意见与需求,准确定位今后培训方向与目标,为教师培训机构有效、科学地设置今后培训的内容与方式,全方位提高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中小学体育教师“五步培训法”的主要特点为:一是主题鲜明。根据新课程和教师实际需求,选择有价值的培训专题,有的放矢地解决当前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热点、难点问题。二是互动性强。增加了互动环节和网络交流,提升参训教师的参与积极性。三是学用结合。注重教师实际操作能力的改善和提升,并以撰写反思报告、教学论文和说课为主要考核方式,力图把培训学习内容转化为教师自身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技能,并在实践中提高创造性开展工作的能力。综上所述,“五步培训法”正是体育教师培训所追求的“实”。

参考文献:

[1]江良军,廖云法.区域性推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M].吉林:吉林大学出版社,2011.

[2]朱无忧.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模式的构建与实施[J].浙江体育科学,2008(2).

[3]韩素兰.饱尝久渴逢甘露之甜美[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0(5).

[4]汪文华.“国培计划”远程培训项目的主要经验、问题与对策[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1(8).

[5]周玉文.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培训[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0(12).

[6]吴卫东.参与式教师培训模式的构建[J].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2(9).

[7]刘再贵.体育教师最需要的五类培训.网易微博

存入我的阅览室

1.专业理念全新化

专业引领培训是体育基础课程改革顺利进行的机制保障,是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中不可缺少的阶段。有时一些教学现象就必须通过专业的理论知识加以解释,而基于教师的知识水平有限,要借助于专家的引领,才能解开谜团,理论知识水平才会逐渐提高,专业能力也会得到更好的发展。因此,应围绕中小学体育教学研究的方向、业务知识的传授、教学技能的辅导等方面进行集中培训。有针对性地邀请体育教研员进行学术专题报告、理论学习辅导讲座;请教科所的领导作科研指导;请名优骨干教师作体育课堂教学点评;请少体校的教练作业余训练理论与实践的辅导;请体育局的资深裁判讲授体育竞赛的组织和裁判知识。通过各类专家的引领,充实中小学体育教师的理论水平,提升专业发展。

2.培训方式多样化

培训形式单一是影响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质量的突出问题。现在许多培训还采用“会议式”的培训形式,不能很好地激发教师的内在需求。因此要采用集中理论学习、教学技能学练、追踪指导观摩、经验互动PK、专题交流研讨、实践总结反思、成果展示汇报等形式,运用模块课程、案例教学、参与式教学、互动答疑等方式,注重教学理论与教学实际相结合,采用学习、研究、培训一体化;学研结合,以研为主;学用结合,以用为主;集中学习与分散研修、实践指导相结合,加强教育实践培训,让教师主动参与、相互学习,实现体育教师培训的专业化、科学化和有效化。还要实行理论导师与实践导师相结合的双导制,这样既发挥了理论专家的理论引领作用,又发挥了一线导师的实践指导作用,使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3.培训环节主体化

在整个培训过程中(从组织学习活动到最后的考核和总结),培训师始终处于引导、辅助角色,而学员始终扮演主体的角色,即老师说得少、学员说得多、做得多。授课的专家、教授则由传统的施教者转变为学员学习的设计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学员由传统的接受学习、经验学习转变为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改变过去教师讲,学员仅是听课、记笔记的培训模式。参训的中小学体育教师一般都有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他们不仅带着问题、困惑来学习,还为培训机构的专家、教授带来了基础教育战线改革发展的最新信息和鲜活材料,丰富了专家、教授们的教学、科研内容,达到教学相长、优势互补的最佳效果。因此,参训学员本身就是一笔丰富的培训资源,应当充分开发利用。主体化培训使得参训教师在培训中既是学习者,又是参与者、组织者、引领者。这种互学互促,以教促学,以学促教的形式,促进了培训质量的提高。

第四步:跟踪指导,理论提升

集中培训过程中,参训教师们在短期内能接触到大量的现代教育教学理念、方法与技巧,但是回到工作岗位后很难将这些理论落实到实际教学当中,因此又会陷入新的困惑中,使集中培训仍然成为一种形式。这就要求学员运用所学理论于教育教学实践中,并以实践行为进行梳理,重新审视,作出理性思考。知识理论来自于经验,需要在实践中进行检验,以形成新的经验。为了切实提高参训教师培训的实效,加强集中培训后的跟踪指导尤为重要。

跟踪指导阶段由教师培训机构组建中小学体育专家团队,对回到工作岗位的学员进行跟踪指导,以解决他们在教学实践中的困惑和需求。途径有两种:

一是亲临学员所在的基层学校,走进学员课堂。由于学员所处的教学环境不同,所面临的问题以及对问题的认识和解决的能力也各不相同,因此要对学员进行面对面的个性化指导和传授,指导学员掌握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完成体育课本内容;规范教学资料的整理和课堂常规;正确规范的示范能力;严密的教学组织能力;组织竞赛、裁判和指导课外活动的能力;进行教案、公开课、论文的评比等。为参训教师改进教育教学思想和行为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同时,还可以利用这一平台进行课堂教学行动研究,为教育科学研究积累素材。

二是搭建网络交流平台。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建立网络教研论坛、组建网络教研团队、班级QQ流等方式。利用“网络”这个平台,逐步形成资源共建共享、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网上教研模式。要求学员在体育教研活动前事先将策划方案或公开课教案公布在论坛上,让全体学员参与讨论,为该教师提供有益的借鉴,形成集体策划、集体备课的教研合作氛围。教研活动后由该教师将本次教研活动的收获、反思撰写主帖,各学员以跟帖的方式参与网络教研,做到参与必议,听课必评。再是要求各学员在教研论坛上转帖优秀的体育教学论文、案例和理论文章,但必须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提出推荐理由。这么做既有利于自己深层次的学习,也有利于其他教师有目的、有选择地参与网络业务学习。建立网络交流平台以来,学员参与网络教研的积极性很高,借助这些平台,学员可以求解疑难问题的答案;阐释自己独到的观点;讲述生动鲜活的案例;畅谈实践中的体会;展示教学中的亮点。可以根据学员自身的实际需求提供个性化交流指导,对其教学及课题研究进行跟踪指导,通过信息反馈保持交流与沟通。

在跟踪指导阶段,既注重了方法引领、理念内化,又注重了实践指导,真正使学员将学到的理论贯彻到教学实践中,用理论指导教学实践,在实践中检验理论、发展理论,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第五步:规范考核,实效反馈

为做好体育教师培训学员的考核工作,体现培训考核全员、全程、全面的原则,把培训考核贯穿于培训的各个方面和整个过程。考核采取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相结合、过程考核与终端考核相结合、自评与他评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在培训过程中,对每位学员的信息采取追踪记载,为学员建立培训档案袋。如集中培训阶段理论课程的考勤、考查考试成绩、研讨发言情况、论文撰写和课题研究作业等,一并归档保存,装入学员的业务档案,作为综合考评的重要依据。在跟踪指导阶段,采取阶段性考核与评价,实行评价主体多元化,由学员自己、学员所在学校的领导、同行、学生、专家对课堂教学、教研活动、赛事组织、网络交流情况等进行总体考核和评定。终端考核以理论考试结业论文为主,通过口头和书面的方式对下面的内容进行考核:1.体育教学说课一节(15分钟左右)。2.自我或同伴课堂教学实录及反思报告一篇。3.体育教学论文一篇。学员修满规定学时并经考核合格后,由教师培训机构发给教育局验印的培训合格证书。

为了进一步了解培训的实效,总结与回顾整个培训过程,为后续的培训活动提供建议,在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考核结束后,成立培训反馈评价小组,设计培训反馈评价表,又一次通过电话回访和深入学校了解学员对培训的反馈和评价。认真对待每一位参训教师的反馈意见,及时归纳各校反馈的意见与需求,准确定位今后培训方向与目标,为教师培训机构有效、科学地设置今后培训的内容与方式,全方位提高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中小学体育教师“五步培训法”的主要特点为:一是主题鲜明。根据新课程和教师实际需求,选择有价值的培训专题,有的放矢地解决当前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热点、难点问题。二是互动性强。增加了互动环节和网络交流,提升参训教师的参与积极性。三是学用结合。注重教师实际操作能力的改善和提升,并以撰写反思报告、教学论文和说课为主要考核方式,力图把培训学习内容转化为教师自身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技能,并在实践中提高创造性开展工作的能力。综上所述,“五步培训法”正是体育教师培训所追求的“实”。

参考文献:

[1]江良军,廖云法.区域性推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M].吉林:吉林大学出版社,2011.

[2]朱无忧.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模式的构建与实施[J].浙江体育科学,2008(2).

[3]韩素兰.饱尝久渴逢甘露之甜美[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0(5).

[4]汪文华.“国培计划”远程培训项目的主要经验、问题与对策[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1(8).

[5]周玉文.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培训[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0(12).

[6]吴卫东.参与式教师培训模式的构建[J].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2(9).

[7]刘再贵.体育教师最需要的五类培训.网易微博

1.专业理念全新化

专业引领培训是体育基础课程改革顺利进行的机制保障,是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中不可缺少的阶段。有时一些教学现象就必须通过专业的理论知识加以解释,而基于教师的知识水平有限,要借助于专家的引领,才能解开谜团,理论知识水平才会逐渐提高,专业能力也会得到更好的发展。因此,应围绕中小学体育教学研究的方向、业务知识的传授、教学技能的辅导等方面进行集中培训。有针对性地邀请体育教研员进行学术专题报告、理论学习辅导讲座;请教科所的领导作科研指导;请名优骨干教师作体育课堂教学点评;请少体校的教练作业余训练理论与实践的辅导;请体育局的资深裁判讲授体育竞赛的组织和裁判知识。通过各类专家的引领,充实中小学体育教师的理论水平,提升专业发展。

2.培训方式多样化

培训形式单一是影响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质量的突出问题。现在许多培训还采用“会议式”的培训形式,不能很好地激发教师的内在需求。因此要采用集中理论学习、教学技能学练、追踪指导观摩、经验互动PK、专题交流研讨、实践总结反思、成果展示汇报等形式,运用模块课程、案例教学、参与式教学、互动答疑等方式,注重教学理论与教学实际相结合,采用学习、研究、培训一体化;学研结合,以研为主;学用结合,以用为主;集中学习与分散研修、实践指导相结合,加强教育实践培训,让教师主动参与、相互学习,实现体育教师培训的专业化、科学化和有效化。还要实行理论导师与实践导师相结合的双导制,这样既发挥了理论专家的理论引领作用,又发挥了一线导师的实践指导作用,使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3.培训环节主体化

在整个培训过程中(从组织学习活动到最后的考核和总结),培训师始终处于引导、辅助角色,而学员始终扮演主体的角色,即老师说得少、学员说得多、做得多。授课的专家、教授则由传统的施教者转变为学员学习的设计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学员由传统的接受学习、经验学习转变为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改变过去教师讲,学员仅是听课、记笔记的培训模式。参训的中小学体育教师一般都有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他们不仅带着问题、困惑来学习,还为培训机构的专家、教授带来了基础教育战线改革发展的最新信息和鲜活材料,丰富了专家、教授们的教学、科研内容,达到教学相长、优势互补的最佳效果。因此,参训学员本身就是一笔丰富的培训资源,应当充分开发利用。主体化培训使得参训教师在培训中既是学习者,又是参与者、组织者、引领者。这种互学互促,以教促学,以学促教的形式,促进了培训质量的提高。

第四步:跟踪指导,理论提升

集中培训过程中,参训教师们在短期内能接触到大量的现代教育教学理念、方法与技巧,但是回到工作岗位后很难将这些理论落实到实际教学当中,因此又会陷入新的困惑中,使集中培训仍然成为一种形式。这就要求学员运用所学理论于教育教学实践中,并以实践行为进行梳理,重新审视,作出理性思考。知识理论来自于经验,需要在实践中进行检验,以形成新的经验。为了切实提高参训教师培训的实效,加强集中培训后的跟踪指导尤为重要。

跟踪指导阶段由教师培训机构组建中小学体育专家团队,对回到工作岗位的学员进行跟踪指导,以解决他们在教学实践中的困惑和需求。途径有两种:

一是亲临学员所在的基层学校,走进学员课堂。由于学员所处的教学环境不同,所面临的问题以及对问题的认识和解决的能力也各不相同,因此要对学员进行面对面的个性化指导和传授,指导学员掌握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完成体育课本内容;规范教学资料的整理和课堂常规;正确规范的示范能力;严密的教学组织能力;组织竞赛、裁判和指导课外活动的能力;进行教案、公开课、论文的评比等。为参训教师改进教育教学思想和行为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同时,还可以利用这一平台进行课堂教学行动研究,为教育科学研究积累素材。

二是搭建网络交流平台。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建立网络教研论坛、组建网络教研团队、班级QQ流等方式。利用“网络”这个平台,逐步形成资源共建共享、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网上教研模式。要求学员在体育教研活动前事先将策划方案或公开课教案公布在论坛上,让全体学员参与讨论,为该教师提供有益的借鉴,形成集体策划、集体备课的教研合作氛围。教研活动后由该教师将本次教研活动的收获、反思撰写主帖,各学员以跟帖的方式参与网络教研,做到参与必议,听课必评。再是要求各学员在教研论坛上转帖优秀的体育教学论文、案例和理论文章,但必须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提出推荐理由。这么做既有利于自己深层次的学习,也有利于其他教师有目的、有选择地参与网络业务学习。建立网络交流平台以来,学员参与网络教研的积极性很高,借助这些平台,学员可以求解疑难问题的答案;阐释自己独到的观点;讲述生动鲜活的案例;畅谈实践中的体会;展示教学中的亮点。可以根据学员自身的实际需求提供个性化交流指导,对其教学及课题研究进行跟踪指导,通过信息反馈保持交流与沟通。

在跟踪指导阶段,既注重了方法引领、理念内化,又注重了实践指导,真正使学员将学到的理论贯彻到教学实践中,用理论指导教学实践,在实践中检验理论、发展理论,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第五步:规范考核,实效反馈

为做好体育教师培训学员的考核工作,体现培训考核全员、全程、全面的原则,把培训考核贯穿于培训的各个方面和整个过程。考核采取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相结合、过程考核与终端考核相结合、自评与他评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在培训过程中,对每位学员的信息采取追踪记载,为学员建立培训档案袋。如集中培训阶段理论课程的考勤、考查考试成绩、研讨发言情况、论文撰写和课题研究作业等,一并归档保存,装入学员的业务档案,作为综合考评的重要依据。在跟踪指导阶段,采取阶段性考核与评价,实行评价主体多元化,由学员自己、学员所在学校的领导、同行、学生、专家对课堂教学、教研活动、赛事组织、网络交流情况等进行总体考核和评定。终端考核以理论考试结业论文为主,通过口头和书面的方式对下面的内容进行考核:1.体育教学说课一节(15分钟左右)。2.自我或同伴课堂教学实录及反思报告一篇。3.体育教学论文一篇。学员修满规定学时并经考核合格后,由教师培训机构发给教育局验印的培训合格证书。

为了进一步了解培训的实效,总结与回顾整个培训过程,为后续的培训活动提供建议,在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考核结束后,成立培训反馈评价小组,设计培训反馈评价表,又一次通过电话回访和深入学校了解学员对培训的反馈和评价。认真对待每一位参训教师的反馈意见,及时归纳各校反馈的意见与需求,准确定位今后培训方向与目标,为教师培训机构有效、科学地设置今后培训的内容与方式,全方位提高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中小学体育教师“五步培训法”的主要特点为:一是主题鲜明。根据新课程和教师实际需求,选择有价值的培训专题,有的放矢地解决当前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热点、难点问题。二是互动性强。增加了互动环节和网络交流,提升参训教师的参与积极性。三是学用结合。注重教师实际操作能力的改善和提升,并以撰写反思报告、教学论文和说课为主要考核方式,力图把培训学习内容转化为教师自身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技能,并在实践中提高创造性开展工作的能力。综上所述,“五步培训法”正是体育教师培训所追求的“实”。

参考文献:

[1]江良军,廖云法.区域性推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M].吉林:吉林大学出版社,2011.

[2]朱无忧.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模式的构建与实施[J].浙江体育科学,2008(2).

[3]韩素兰.饱尝久渴逢甘露之甜美[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0(5).

[4]汪文华.“国培计划”远程培训项目的主要经验、问题与对策[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1(8).

[5]周玉文.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培训[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0(12).

[6]吴卫东.参与式教师培训模式的构建[J].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2(9).

[7]刘再贵.体育教师最需要的五类培训.网易微博

理实一体化教学论文范文第4篇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以教育强市会议精神为指导,在市教研室教研工作精神的指导下,以深化课堂改革为目标,推进素质教育的有效实施,为提升我校教研品位,提高我校教学质量,打造一支又红又专的教师队伍而奠定基础。

二、工作目标

课程改革稳步、高效的推进;

学校教研管理具有科学性、校本性和可操作性;

教研常规工作有序有效;

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三、工作重点

1、切实加强教师自身研修,提高专业水平,增强大局意识、服务意识,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

2、加大校本教研力度,将新教材和新课标的学习、研究以及新教材在课堂教学中践行后的反思、研讨作为校本研训的重点来抓,从而提高教师驾驭新教材的能力。

3、加强实验课题研究的实施管理,做好语文、数学结题工作,充分发挥教学科研的先导作用。

4、组织教师组织各级教学比武、学科竞赛和论文撰写活动,促进教师业务理论水平和教学实践能力的提高。

5、改革评价制度要求,建立促进学校发展,教师提高,有利于新课程实施的评价体系。

6、坚持不懈地开展教研检查、督导、总结评优工作。

7、组织六年级组教师迎接毕业考试。

四、具体措施

1、塑造行风形象,强化服务意识。

育人德为先。

本期我们将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引导教师们理解和遵循为人师表,爱岗敬业的从业准则,使教师们能以高尚的师德修养、渊博的知识,精湛的教学艺术,真正成为先进文化的弘扬者和传播者,成为学生前进道路上的引路人。

2、抓实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训,提高教师理论水平和教学实践能力,让教师走上名师成才之路。名校靠名师支撑,名师靠学校培训。由此看来学校实现教、研、训一体化是何等的重要,为了学校有更好的发展前景,本期将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①积极组织教师参与各级部门组织的各项课改培训活动,如,请专家来学校进行讲座,或让老师外出学习返校校后再进行汇报,可采用讲座、上汇报课等形式。

②我们要分析研究目前本学科课堂教学的现状,多渠道引导教师以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为研究课题,以学术沙龙、课堂观摩、主题研讨、教学设计、案例分析等方式开展课堂教学研讨,在对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观察、分析与评价中去诠释课改理念,真正实现理念与行为的有效转化。

认真组织校内随堂听课、示范课、外出观摩课、比武课等活动,把对课改理论的学习、对高师课堂的点评与教师个人课堂教学行为的反思有机结合起来,在观摩、比较、分析、反思中实

现理念与行为的有效转化。

③组织教师结合教学实践,撰写教学反思、教学论文,用浓厚的学习研究氛围感染、熏陶教师。

④加强对新课程的教学研究和加大实施新课程的宣传力度。具体做法是:

a集体备课每4周不少于1次,每次活动都要做到有中心发言人,有记录人员,每次集体备课先由中心发言人钻研教材,搜集资料,精心设计教案,作中心发言,然后组内成员交流意见,设计自己的教学方案,在此基础上分头上课,再课后集中反思。通过集体研讨,可形成一个集体教案,也可以形成几个充满个性的教案;

b切实继续抓好“一课例三研讨二反思”的校本教研活动,充分发挥个人、集体备课组、教科室的作用。“一课例三研讨二反思”方法有二:一是“一课例多人上”,即集体备课――第一人上课――反思、研修――第二人上课――又反思、研修――第三人上课,直至满意为止,从中探讨出一种最佳的教学模式在全校推介,真正达到教学资源共享的目的;二是“一课例一人上”,教导处、教科室组织全校教师对某一课例进行反复研讨、修改、汇聚集体智慧,从而打造出我校的“精品课”、“样板课”,这样以课堂教学为载体的教学研究活动,

通过反复观看上课,亲自参与反复评课、研修,真正实现课堂教学研究群体化,把教师引到教学改革的研究中来,让每位教师由“教书匠”向“科研员”转化。

c着实抓好课题实验,以课题研究带动课改。请实验老师在课题负责人的指导下本期做好后期的结题工作,写出可行性强,实用价值高的结题总结报告,争取获奖。

3、加强教研常规管理,确保教学质量的提高

②上课:严禁教师上课无准备、无教案,克服课堂教学随意性。避免教学上出现原则性、科学性、知识性错误。课堂教学要求目标明确,训练题密度适中,并分层次进行,不拖堂。提倡教师做到课前温习教案,课中调整,课后反思,平时要有一周以上的贮备课。我们将随时抽查,推门听课,及时了解教师的教、学生的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③继续抓好语、数中考、期考的命题及试卷分析工作,尤其是六年级的迎考工作。我们将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弥补教学不足。教研组长每月认真及时地组织教师开展质量研讨会,

④督促各教研组开展好组内研讨课、以

及学科活动。

4、强调音乐、美术、体育和科学等学科的特色教育,继续组建各种兴趣小组。

理实一体化教学论文范文第5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推进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为核心,以优化校本培训的内容和模式为重点,突出培训的针对性、有效性、灵活性,注重培训计划的专题性、系列性和研究性,按照“研训一体、名师带动、多元渗透”的思路,强化教师学习动力机制、优化培训方法,切实促进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与水平的持续提升。

二、培训模式形式

(一)坚持研训一体,强化培训的针对性。各校校本培训要以课题教研主线,以研促训,共研共教,实现教师工作、学习、研究一体化,实现教学、教研、科研和培训工作的有机结合。每位教师要积极参加学校所承担的省、市、区级课题的研究工作。没有省、市、区级课题的教师,以组织自己的团队,自选教研课题进行研究。教研课题题目以学校为单位汇总备案。

各学校要开展形式多样的交流互动的校本研训活动,确立以教研组(或备课组)为实体,以随堂课、研讨课、汇报课、观摩课为主要范例的教学研究模式。要定期开展教学示范课的观摩评议,教学论文撰写、课件制作等活动。

(二)实施名师带动,强化培训的有效性。创建名师工作室,市、区、校级名师5月底前都要建立起名师工作室,名师工作室向全体教师公布,由教师自由选择参加,每一个名师工作室至少要带领10名本学科教师开展活动。同时,每一位名师教师要创建个人博客或是建立教师QQ群,加强教师间的交流与沟通,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搭建良好的平台。

(三)坚持多元渗透,强化培训的灵活性。主要形式一方面要邀请专家专题讲座、理论培训,每个区直学校、街道每年都要请专家做一次专题报告。另一方面要组织参加省市区新课程培训、骨干教师培训、课堂教学观摩、联片研修活动、实践考察等。同时,要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培训活动,如教师团队精神培训、拓展训练等,进一步强化教师队伍的凝聚力,提高教师工作的积极性,让教师快乐工作,愉快工作。

三、培训内容

(一)师德师风方面。组织教师学习有关的教育法律法规,组织师德师风建设专题活动,特别是要组织好师德测评考核,提高教师的师德素养。

(二)新课程教材方面。组织开展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的学习活动,探索教育教学的有效途径,帮助教师转变教育观念、学生观念、人才观念,认识教师的角色和地位,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教师自主管理快乐工作方面。组织教师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让每一位教师自主工作、并在自主工作中获得成功、感悟快乐,促进和谐校园建设。

四、组织与管理

1、加强领导,明确职责。区教育局成立由各相关职能科室组成的校本培训领导小组,指导开展校本培训,对校本培训中出现的重大问题进行及时监控,负责指导“校本培训”计划的制定、实施,组织推广典型经验,组织对“校本培训”的评估检考核。学校要成立以校长为组长、主管教育教学工作的副校长为副组长、有骨干教师参加的、由专门人员负责日常管理工作的校本培训领导小组,负责拟定校本培训规划、年度计划、学期工作安排,制定符合本校实际的校本培训的各项管理制度。各学校校本培训规划(实施方案)于3月底前报区教育局职教.

2、健全制度,抓好落实。要建立“校本培训”活动日制度、考勤制度等制度,各学校每周固定一次作为校本培训时间,写入学校《校本培训实施方案》,并将每次校本培训的内容、形式、效果及时填写在《校本研训记实本》上。

3、注重过程,强化管理。各学校都要建立校本培训档案,有条件的学校要建立电子档案。要做好校本培训学时学分的登记工作。学时学分要记录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学时学分登记册及个人培训档案上。每位教师在学校内每年要完成40学时的培训(20学分)。学校每学期要形成全校教师学时学分统计一览表。

理实一体化教学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职业教育;技能;训练

1 实施背景

佳木斯市是东北老工业基地,农机制造产业、粮食产业、煤电、矿业、木材等加工制造业十分发达,数控加工人才紧缺,据相关部门统计,佳木斯地区每年就有2000人的需求缺口。我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成立于2006年。经过几年的发展,2012年数控专业被黑龙江省人社厅评为黑龙江省名牌专业,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一定的人力资源支撑。

2 主要目标

国家中职示范校建设项目为我们教育教学改革提供良好契机。针对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经过深入调研、科学论证,我们设计了本次教学改革的三个基本目标:

2.1 深化校企合作,重构课程体系。技能人才的培养离不开企业的全程参与,要提高本专业教育教学质量,必须加大校企合作力度,与企业建立长效合作机制,为学生技能提升提供真实的工作场景。在教学内容上,要打破学科课程体系,构建理实一体化课程体系,让学生在“做中学”和“学中做”中不断巩固提高。

2.2 提升学习兴趣,提高培养质量。以生为本,现代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必须是学生导向的,要落脚在学生的“学”上,只有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燃学生的学习激情,才能不断提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质量,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高质量的数控加工人才。

2.3 增强教学效能,探索有效模式。从国内职业教育实践和理论研究看,目前尚未发现数控加工人才培养的有效模式,本次改革的基本目标是要探索一种适合的、特色的数控加工技能人才培养的有效模式,以发挥示范效用。

3 实施过程

“四级递进”技能训练是指在数控加工技能人才培养过程中,其技能的习得和训练经历了四个阶段,在这四个阶段中,学生沿着“从新手到专家”的路线,专业技能不断提升的过程。其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第一级:一体化教师技能认知阶段。这一阶段是学生刚入学的第一个学期,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在一体化教师中让学生对自己的专业和将来要掌握的技能有初步的、感性的认识,培养专业兴趣和专业认同感,为学生进入角色奠定基础,其考核形式主要是过程性考核。

第二级:校内实训基地技能提高阶段。这一阶段是学生成为技能型人才的关键,在第二和第三学期实施,重点在校内实训基地学习,附带在一体化教师进行技能认知。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与企业一起开发的项目课程,内容占到一半以上,其考核形式也是过程性考核,主要测试学生工作任务的完成程度。

第三级:校内企业体验式实习阶段。第四学期,学生进入校内企业实习阶段,但这种实习主要是体验式,其目的是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工作环境,让学生了解整个生产流程,学生在企业师傅的指导下进行“试错性”生产,巩固所学知识,提升所学技能,为学生进入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即进行真实的生产做好准备。这一阶段评价主体由学校教师转向企业的指导师父。

第四级:校外企业顶岗实习阶段。最后一个学年,是学生企业顶岗实习阶段。这个阶段,学生开始在企业中承担真实的生产任务,身份逐步从学校学生转变为企业的一名员工,成为一名“准专家”。这一阶段,虽然是在企业实习,但它却是学生专业技能发展和提升的关键阶段,我们提出要把这个阶段作为一门课程进行管理,派教师入驻企业,跟企业共同管理,共同指导,共同考核。

4 保障条件

4.1 制度前提

学校先后与佳木斯畅通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佳木斯电机股份有限公司、苏州宝玛数控有限公司等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建设了畅通一体化教室、佳电一体化教室、畅通产品研发中心、宝玛产品研发中心。这些企业不仅是佳木斯市技工学校学生企业实践基地,还是教师企业实践基地。企业根据学校情况,提供给实习实训机会、研发项目、技术人才、生产产品等资源,确保学校教育与企业需求紧密贴合,真正做到校企双方的深度合作。

4.2 物质基础

技能的习得与科学知识学习的最大区别在于前者是情境依赖性知识,它不能脱离真实的工作环境而独立存在。构建真实或仿真的工作环境是职业教育教学的根本需要。加大硬件建设投入力度,购买和引进先进设备,成为衡量职业教育办学质量的重要指标。

4.3 智力根本

近年来,学校先后制定了“双师型”教师认定办法、兼职教师工作条例等规章制度,一方面引导、激励教师走向“双师型”的专业发展道路,另一方面积极从企业引进专家型师傅,打造专兼结合的“双师”团队,不断提升专业课教师的专业化程度和水平,为实施“四级递进”技能训练,持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了坚实的人力资源保障。

5 主要成效与成果

5.1 学生综合素质明显提高,企业满意率逐年提升

经过两年的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有了明显的提升。通过对企业毕业生满意度的调查,企业普遍反映对我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毕业生十分满意;在2013年佳木斯地区杏花杯职业技能大赛上我专业学生囊括了数控车前三名,普车第一名和第二名的好成绩。2014年在黑龙江省第六届数控技能大赛中获得数控车工学生组团体第三名。

5.2 社会服务能力逐步增强,专业影响力持续提升

两年来,本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为地区的佳木斯畅通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佳木斯电业局、佳木斯四海印刷厂、三江开关厂等提供技术服务6次;为佳木斯畅通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佳木斯电机股份有限公司、佳木斯常发佳联农机装备有限公司开展企业员工专业知识培训,年培训200人次以上,且培训人数规模不断增加,极大地提高了我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的知名度。

5.3 师资队伍成长迅速,专业化水平显著提升

在两年的示范校建设期间,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教师队伍成长迅速,培养出具有专业开发能力的专业带头人2名,具有课程开发和研发能力的骨干教师12名,专业教师队伍中的能够承担理论和实训教学任务的双师教师团队比例已经达90%以上;教师教研教改能力明显提高,申报建设了某级精品课3门,发表省级以上科研教学论文28篇,开发出版教材4本。

5.4 校企合作形成长效机制,产学研成效显著

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逐步增加了本专业的吸引力,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在互惠互利的前提下建立了起来。我专业带头人与部分骨干教师参与佳木斯畅通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PCD铰刀技术开发与G10震动清芯机研发项目,在短短三个月的时间就研制成功,为企业的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率;我专业与苏州宝玛数控有限公司经过深入调研,共同开发,成功制造出数控雕铣机,不仅提高了教师实践能力,而且为学生专业能力拓展提供了基础。

6 体会与思考

通过实施本次改革,我们的体会主要是以下两点。

6.1 企业的主导性参与是“四级递进”技能训练法的关键

“跨界性”是职业教育的根本属性。学校职业教育在默会知识传授中的缺憾只有通过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才能得到弥补。企业参与必须贯穿于职业教育的全过程。“四级递进”技能训练,通过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转换,实现了学生专业知识体系与企业人才知识需求无缝接轨;通过教室与车间的转换,实现学生学习环境与企业生产环境的高度统一;通过专业课程与工作岗位的转换,实现学生技能与企业岗位能力要求完美融合;通过学生和工人角色的转换,实现技能人才综合能力的快速提升;通过专业教师和技术人员角色的转换,实现校企双方合作共赢。

6.2 合法的边缘性参与是“四级递进”技能训练法的实质

理实一体化教学论文范文第7篇

几年来,在语文校本培训中,我们经过精心策划、科学实践、大胆创新、反思不足,逐步探索出了语文校本培训的新途径。

一个宗旨定方向。我们始终把语文教师的“主动发展”作为语文校本培训的宗旨,指导校本培训的各项工作。教研中,我们紧紧围绕“宗旨”以教师发展为目标,以构建教师终身学习体系为重点,以教师与新课改一起成长为研究主线,开展校本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两翼并举重实践。我们把新课改的“理论”与“实践”作为校本培训的两翼,更新教育教学观念、用先进的教育思想理念武装教师头脑是校本培训的前提,没有正确的教育理论,语文教学实践就会迷失方向,但更重要的是要把理论付诸于语文教学实践中,在实践中认证,在实践中矫正,在实践中实施,在实践中发展。没有语文教学实践检验,教育理论就会落空。理论与实践是语文校本培训不可或缺的两翼。

三足鼎立一体化。开展校本培训要确定好立足点。即:立足现状、立足课堂、立足研训。各校基础不同,尤其农村学校条件差,教师素质低,不可能马上改变现状,要立足现实培训,提升教师整合课程资源的能力;语文课堂是校本培训的主阵地,教研若完全抛开课堂,则校本培训就丢失了主战场;改变以往培训中教师被动地接受培训的做法,有针对性地贴近教师实际需要,突出主体地位,实现有效培训。

四点切入谋突破。校本培训要找准切入点,防止“两张皮”。基于新课改实践,校本教研的切入点是:课程改革的重难点问题与困惑之处;教师喜欢的研究方法之处;能够推进教师研究的途径之处;教师教研取得突破之处。

五处结合讲实效。校本培训要找到结合处,达到最佳的培训效果。五处结合是:教师的先进教学理念与课堂教学实践相结合;教学反思与调整教师教学行为相结合;个性化学习与群体化深度交流相结合;教学个案分析与全面引导相结合;科研课题牵动与深入研究相结合。

六种内功增底蕴。在校本培训中,我们要求教师从一点一滴做起,每学期必练六种内功,实现教师自我发展,加快进步。六种内功是:思想内功:树立一个鲜明的教育思想,把握教学方向;学习内功:培养一种以问题为本的研究意识;研究内功:阅读一本语文教学书籍,开阔视野;教学内功:强化一种语文教学能力;写作内功:撰写一篇有价值的语文教学论文或总结;方法内功:运用一种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

七项原则常坚守。校本培训要坚持原则,保证培训的落实。即:创新原则:积极推进语文培训制度、体系、模式、方法、手段等方面的改革创新,建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驱动机制;服务原则:牢固树立培训为教改、教学、教师专业发展服务的思想;求是原则:坚持实事求是,按教育规律教研;联动原则:采取基层学校自主培训、进修学校集中培训与“网络”在线培训的形式,形成上下联动、共建教育资源的氛围;分类原则:坚持分区规划、分类指导,因校制宜,因人施培;开放原则:充分发挥语文教师的积极性,加强校与校、师与师的交流与合作;发展原则:坚持培训的可持续性发展,教师的可持续性发展。

八重关爱减压力。校本培训工作要时刻充满人文关怀,采取人性化教研,尽量减轻教师的压力,发挥其能动性。八重关爱是:关注每位教师的需要;关心每位教师的生活;满足每位教师的学习;开启每位教师的智慧;相信每位教师的能力;改善每位教师的评价;提升每位教师的素质;关心每位教师的发展。

九类课型促成长。开展各种课例的活动,既能展示教师自己的风采,又能提供教师向他人学习的机会。骨干教师的“引路课”: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年组同课的“交流课”:同伴合作交流,资源共享,形成有效的教研合力;教学改革的“研讨课”:通过交流、讨论与反思,使理念与教学经验提升为实践行为,并内化于日常的教学中;青年教师的“汇报课”:促进青年教师的迅速成长,达到“一年入门,两年独立,三年成熟”的培养目标;集体调研的“会诊课”: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随机检查的“常规课”:使教师养成“天天都是常规检查”的习惯;问题教师的“跟踪课”:连续跟踪指导,发现问题,改正问题,使之快速进步;教学评比的“竞赛课”:开展课堂教学竞赛,锻炼教师的教学能力;主题研讨的“观摩课”:围绕教师教学中的深层次问题展开主题研讨,提高教师的教研能力。

十条途径找出路。在校本培训中,我们努力拓宽教研途径:专题讲座:有利于教师对培训内容的深入领会,把培训落到实处,为下一步培训打基础;自研教材:充分调动教师主体参与的积极性,因地学习,灵活方便,丰富教师的教育理论知识,提高了教学水平;小课题研究:在理论联系实际中锻炼,提高科研能力;学术沙龙:教师在讨论研究中增长见识,开拓教学思路;内容选定:教研内容要具有针对性,容易调动教师的主动性,收到教研的实效;案例分析:选取教师典型教学案例、真实的教学片断,组织教师观看、研讨和解剖。在思考中交流,在交流中碰撞,在碰撞中升华;主题参与:围绕教师教学中的深层次问题展开主题研讨,提高教师的教研能力。常规教学研究:立足常规课堂教学,充分发挥主阵地作用,使教研常规化;基本功训练:坚持不懈地搞好教师基本功训练,使教师可持续发展;改革评价:校本教研量化,纳入教师继续教育学分,助推教师成长。

理实一体化教学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 当堂考查评比法(DTKP法);中药鉴定技术实训;课堂精细管理;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721(2011)07(a)-007-02

千方易得,一效难求。如何提纲挈领、扭转被动乃至富有成效开展处于特殊历史条件、劣势资源环境下的实训教学?这曾是我院中药教研室遭遇的严峻考验。教必有法,贵在得力。迄今国内教育多重视师生之间教与学的相互牵引,轻视学生之间学的(组内)协作与(组间)竞争,只有经上学期“背水一战”采用当堂考查评比法(以下简称“DTKP法”)后,笔者才深刻感受到后者迸发的两股教学拉动力。

1方法产生背景及效果简介

1.1 内外交困,忧患丛生

2010年9月,我分院2009级中药学专业各班的中药鉴定技术实训伊始,我教研室虽有生药形意码[1]等软性工具,但由于硬件环境等客观方面的制约一时陷入困境,三大不利因素凸显:其一,时值南方异常炎热天气,楼下为密闭铸造车间的中药实训室(科313)冬冷夏热、嘈杂难忍(仅有运转乏力的6台吊扇,室内常觉较之室外气温更高);其二,由于2010年广州亚运会筹备与召开部分学生作为志愿者经常缺课,全院均出现部分学生冒充、借机旷课而影响正常教学;其三,为了降低预算、节约成本,本届学生完全自费配备中药标本;适逢自2010年3月起我国西南大旱引起三七等药材价格纷纷飙升,我教研室为学生购置标本、分装袋等费用由前学期的人均不足5.1元增至68元,学生颇有微词……除以上“外患”外作为主带教师笔者更有两点主要“内忧”:一者,从教前在医药生产经营企业十余年,长期“多做少说”,木讷寡言,既不惯抑扬顿挫也不善娓娓道来,人格魅力一般,个人形象也不甚丰满;二者,暑假以来因教研、科研及拍摄植物、编写教材等严重透支、身心俱疲,仅剩3成时间、精力投入教学,一时颇感山穷水尽、危机重重。

1.2以人为本,依靠创新

“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多年来我们总是坚忍不屈、千方百计,除了立即上报、拆换吊扇的电容外,经比较近7年来有关实训教学各种模式的实际效果,并从近百篇中选读相关优质教学论文[2-9],决定采取较为人性化的管理措施,如学生可不穿厚实的白大褂、实行不设下限加分制、实训报告可在1周内上交等,进一步整合、优化有限资源,在理实一体化基础上运用DTKP法保证教学运作、提高实训质量,不期产生连串奇迹、掀起一股热潮,学生表现出空前配合、“重学爱练”,连成绩差的学生也“进入状态”、非常踊跃,抵制了手机、香烟、网瘾等诱惑,场面热烈、效果甚佳(期末实操测试合格率较往届提高近3成,每班仅1~2名不合格),同时也达到教学相长,令人鼓舞和回味。经深入研究和冷静思考,现介绍DTKP法梗概、实施重点、难点及注意事项。

2 DTKP法实施的重点

2.1 理论实践一体化、实训工作贴近化,实行“先仿后教,前训后练”

首先,由于是基于中药鉴定核心技能的实训教学,我们将前8次课仿真模拟为药检岗位对中药饮片、药材粉末等的四大鉴定工作,仅对“检品”统一编号,要求各组学生独立检验[10],教师采用DTKP法确认、统计学习成果并适时公布质、量领先组别,承诺每次评比优胜者平时总成绩可再获得一定加分,明示实训表现(和实训报告各占50%)与实操成绩直接挂钩。

其次,借助多媒体实训室将彩图用适当夸张手法、无损放大技术吸引学生关注。我们先讲后练、案例前置、制造悬念,除中药标本外,自创系列形象比喻、模拟立体构造实物解释有关鉴别特征,并以多媒体(包括自制视频)图文并茂展示、高清投影放大。另外,课堂前1/3在讲授时穿插学生指认、描述(答得好亦加分),后2/3在实训时辅以教师提示、点评。

实施DTKP法仍以教师主导,先确保其教与训犹如“拍卖品”有足够“市场吸引力”。通过创设情景与氛围,对全班诱发内心求胜欲望、唤醒潜在动手技能,促使学生被精心设置的教学模式、加分所吸引、打动并全身心投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2.2 考查评比当堂化、课堂管理精细化,巧设“(学生)助教”、“行长”,力求简明、快捷记录

2.2.1 建立考查评比制度高职生普遍自信心弱、自学力差且不常预习,无论授之以鱼或授之以渔均需检查监控,对于学习不自觉的学生尤需适当督促;而以当堂考、评取代传统硬性监管,既避免学生放任自流、又不致反感抵触。

2.2.2 促使学生张弛有度、认真投入并实行层级管理我们提倡学生投缘相配、男女组合,2~3人一组(选出小组长)分工协作,调配、引发出团队最佳状态,依据就近与互补原则在每行(列)由学生推选一名负责可靠的“行长”(共4人左右),协助教师初步指导管理、考查鉴定成绩,将浅显易辨鉴别特征交由其确认。

2.2.3 实训成果登记灵巧化历来中药鉴定技术实训细致考、评难以当堂进行,经周密准备、系统编排,已破除限制、成为可能。用系列代号或生药形意码[11]代替汉字全称,实现登记即时化。比如以“”或“cj”代表大黄、人参、番泻叶、丁香、“银花”、小茴香等的草酸钙簇晶,便捷省时且简明易查。如此,将省下时间用于按“需”分配的个别指导,满足各组学生惟恐落后、力争一流的心理诉求,使之有受重视、“开小灶”之感。

实施DTKP法教学仍以学生为主体,而学生的学与练尚可得到组内默契协作、组间剧烈竞争的有力拉动而达到预期效果。

2.3 检品鉴定同步化、典型指导统一化,通过两级“传帮带”,达成“教、学、做、评”系统化

2.3.1 以点带面、波及全体在讲解性状、显微鉴别特征时,以提问抽查、当众指认方式,席卷全班、扩大互动,达到一石击破水中天的涟漪效应。

2.3.2 统一步调、集中讲解既有各组个别辅导,又有全班统一点评。如,明确要求大家先做“检品1”然后才做“检品2”,限时限种,穿插点评,一经发现典型共性问题即可集中解答、指正。

2.3.3 兼顾实训教学的深度与广度合理设计实训内容,注重综合效果,最大面积兼顾知识技能掌握的广度与深度,同时最大面积兼顾学生,通过“传帮带”先重点考查、指导“行长”,再由其分别辅导各组(组长),进而带动全班。

总之,通过对5W1H分析,始终紧紧抓住人(心)这一关键要素,我们彻底摆脱困境、赢得主动,用极有限资源获得执教多年来最大的成功。应用DTKP法,学生课堂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兴致持久,学习力、思考力、动手力得到明显提升,实操考试成绩也显著提高。经数次高效实训,学生鉴定水平、探究能力进步很快,比如他们能自主找齐浙贝母的3种小结晶[12],甚至在短短数秒钟内即能找准许多检品的典型显微鉴别特征。

3 DTKP法实施难点、注意事项

3.1应用本法讲究仁心仁术、精益求精

本法对教师师德、专业技能、执教能力等综合素质要求极高,既要有忘我奉献、公正无私的高尚人格,又要有精湛过硬的技能水平、精彩干练的点评功夫。

3.2应用本法选人必须得当

只有身强力健、精力充沛的青壮年教师方能胜任,所选的“行长”们也必须全面可靠。由于以“佐学辅练”为教学要旨,教师须随请随到、穿梭奔走,要求极高效率,避免“塞车”。

3.3应用本法必须阐明“游戏规则”、严加防护

如强调“君子动手不动口”(各组请求确认成果时只能举手不能叫喊)避免“会哭的孩子有奶吃”,但学生时有痴迷、恋战甚至拖堂现象,更曾有女生情急下多次“拦劫”老师……如何使“诸子竞食”而不致纷乱并非易事,既需师爱更需智慧与威严。

4结语

4.1源自实践,独辟蹊径

创建DTKP法的最初灵感是根据“子多易争食”生活现象,通过营造教的“卖方市场”氛围,形成“诸子竞食、百家争鸣”局面,并着重借助学生之间的(组内)协作与(组间)竞争,为教学注入两股活力,而后者的拉动作用尤为巨大。

4.2启用一法,满盘皆活

采用DTKP法的本意有缓和教学资源配置矛盾,消除学生不满、厌学情绪,转移矛头、焦点,结果从岌岌可危到大获成功,可谓化危机为契机。主要有赖于如下数种机制及其良性效应的形成:首先是仿真机制,基于岗位工作技能与职业素养的实训,学生拭目以待、乐于接受。其次是激励机制,有激励、无压力,高职生发自内心渴望在长期失败的荒漠上开垦出成功的绿洲,当堂自我实现突破。再次是竞争机制,“加分如此诱人,引无数同学聚精会神”,人性中均有不服输、喜争鸣的宝贵潜质,可发掘利用。第四是探究机制,为了满足受激发对许多中药鉴别特征的好奇心,学生犹如侦探自视,仿佛福尔摩斯破案自愿倾注心机。最后是减负机制,由于课后学习负担减免,学生珍视动手机会,注重课堂表现、不忘趁热打铁,变“要我练”成“我要练”。

[参考文献]

[1]许友毅,刘雪莲,陈少珍,等.中国特色高职生药学理论教学模式的建立与探索[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23):112.

[2]黄真,张如松,陈孔荣,等.“三早”教学模式在中药鉴定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药学教育,2009,25(3):31.

[3]陈育青,林斌松,蔡扬帆.反思性教学在中药鉴定学教学中的应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9,30(12):1492.

[4]王翔飞,王琪,刘雯霞,等.生药学教学方法探讨与学生能力的培养[J].中国医药导报,2009,6(26):105.

[5]蔡中齐.基于核心技能培养的《中药鉴定学》之教学实践探析[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9,7(11):162.

[6]伍明,曹燕,孙志良,等.高等院校中药鉴定学课程教学浅谈[J].卫生职业教育,2009,27(8):342.

[7]包淑云,年四辉,张艳华,等.《生药学》教学方法初探[J].中国医药导报,2010,7(3):136.

[8]包能书.构建有效课堂教学的几点尝试[J].甘肃教育,2010,(7):28.

[9]钟世红,李羿,古锐,等.以自主学习能力为培养目标的生药学教学方法探讨[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11(1):23-24.

[10]龚继忠,马玉花,赵淑红,等.高职生药学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探索[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09,10(17):47.

[11]许友毅,全世建,谭树辉.浅谈生药形意码在高职《生药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J].中医药导报,2006,12(9):97.

[12]张钦德.中药鉴定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73.

理实一体化教学论文范文第9篇

战略成本管理的目的是获得竞争优势。在波特的通用战略中,差异化战略和低成本战略都极其重视成本的管理。前者的作用在于“开源”,后者在于“节流”,都是增强企业获利能力的重要手段。顾客在作购买决定之前,首先都会求得一个功能,质量和价格的平衡。这个平衡同时正是追求顾客满意的现代企业的经营目标。因此战略管理会计中的成本管理是完全从市场出发的,绝不是传统观念下的低成本控制。

1、战略成本动因分析

传统管理会计的重点是将产量作为几乎是唯一的成本动因,“产量成本”的概念一度为指导管理会计实务的原理。事实上,成本结构和成本业绩反映的是过去的战略决策—结构性动因和现在的管理行为—执行性动因。成本分析必须基于对结构性动因和执行性动因的深刻理解。

结构性成本动因是指决定企业基础经济结构的成本动因,它可以决定企业的成本结构。它主要有:

(1)规模。是指在价值链活动规模较大时,活动的效率提高。如在营销、研发等方面加大投资,可以降低单位成本。这与企业的水平一体化相关。

(2)范围。是指企业为了让自己的业务领域更广泛更直接,在本企业业务流中向两端延伸至销售和原材料提供等。这与企业的垂直一体化相关。

(3)经验。企业价值链活动可以经过学习的过程提高作业效率。越来越多的企业已开始将学习曲线运用到人工成本计量中。

(4)技术。技术包含于任何一个企业的所有价值活动之中。只有那些能转变为率先行动者优势的技术能为企业带来持久的成本优势。

(5)复杂性。企业的产品种类、服务范围与市场特性有关。不同的目标市场自然应有不同的价值活动。执行性成本动因是指决定企业作业程序的成本动因,多数不可量化。它主要有:

①生产力。主要通过固定成本影响企业的成本水平。

②全面质量管理(TQM)。TQM强调全过程的质量控制,每一名员工都承担质量责任。要求以最少的质量成本获得最优的产品质量。

③生产能力利用率。充分调动企业所有资源,优化资本配置,提高员工向心力是现代化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基本要素。

④联系。是指企业各价值活动之间的相互关联,不单包括企业生产活动的关联,还包括与供应商和销售渠道间的依存关系。

传统管理会计单单注意结构性或执行性动因其中的一个方面,而不能将它们综合在一起考虑。但是战略管理会计就不是一项静态的技术,而是一系列动态的分析决策了。事实上不是所有战略动因都同时同等重要,但其中一些确实在任何时候都很重要。根据具体企业情况,每一个成本动因都有特定的成本分析法则。管理会计人员只有认真审视结构性和执行性成本动因,深刻理解成本结构的动态,才能使企业在商战中立于不败。下面的例子可以说明战略动因分析的重要性。

通用汽车公司在整个80年代的销量是福特公司的两倍多。为了保持优势,通用依据传统管理会计的观点,单在生产技术方面大力投资,意图降低成本,而对规模范围、经验等方面未加注意。而福特认为一味追求产量,不可避免地会带来产品种类上的不经济,在对通用的分析中,福特还认识到通用的技术进步不是因为它的劳动密集性生产线,而是生产能力的利用和质量管理动因。于是福特果断地削减大量车型,创造出质量和生产线复杂性动因更和谐的局势,从而在战略动因的利用上整体超过了通用。时至今日,福特的汽车销量已远远超过通用,位居世界第一。

作业成本管理是战略成本动因分析的具体运用。作业成本管理是把价值链根据动因分成一个个的作业活动单位。尽量消除不增加价值的作业,对于可增加价值的作业,在不影响产品必要功能的前提下,选用低成本作业,以优化资源配置。价值链在市场与竞争状况分析阶段已有所论及,那时它只对企业起一个初步的描述作用,现在随着成本动因加入,明确的作业概念出现,它将起实际的控制作用。

2、目标成本管理

会计职称论文高级会计师,高会评审,财会论文,工业企业制造企业商业外贸房地产建筑施工交通,行政事业单位,医院,学校,高校财务管理,会计教育教学论文论文写作指导。

由丰田、日产等汽车公司摸索出的系统的目标成本管理,是根据产品在市场上能接受的价格和预期利润倒推出生产成本。这是突破传统思维的战略思想。首先,设定“理想的”目标,代替“合理的”目标,意味着对成本降低无穷尽的追求。其次,用市场需求指导决策实际上是将顾客的需求体现在价格、质量和成本的平衡关系中。不光制造成本、设计方案、生产工艺都视为内部因素,连与供应商的关系等也包括在内。JIT生产方式的应用正体现了这一理念。

管理会计界通过对世界数百家大公司的调查发现,大约85%—90%的整个生命周期的产品成本在设计阶段已被决定。因此这种追求极限的成本思想必须依靠战略构筑、组织措施的配合,才能形成现代完整意义上的成本意识。会计人员应被视为整个成本管理队伍中的一分子。数据的收集分析也应体现在整个价值链过程中,而非仅局限于生产阶段。全员参与的全面质量管理就是这种方法的很好实践。总的来说,目标成本管理可视作一个动态的成本管理过程,而非一系列技术的简单结合。

我国邯钢于1991年创造的“模拟市场核算”就是中国化的目标成本管理,邯钢的“模拟市场核算”从产品在市场上被承认可接受的价格开始,一个工序一个工序地剖析其潜在效益,从后向前核定,直到原材料采购。可见中外优秀企业从实践中已认识到,运用战略思想指导企业微观活动是发掘企业潜力的动力所在。

营销学家麦卡锡将各种因素归结为4个方面:产品、价格、分销和促销。产品方面在战略成本管理中已经涉及,下面论述价格、分销和促销方面的战略管理。

会计人员在企业活动中和营销主管一起决定价格策略和销售预算。产品的价格和成本是企业获利的两个同等重要的因素。在战略管理会计中,销售收入和成本信息一样,应从顾客和市场出发。根据价格制定的不同依据,可将定价方法分作3类:

1、成本导向定价:以营销产品的成本为主要依据,综合考虑其他因素的定价方法,传统的成本加成定价就属此类。它使用吸收成本法突出产品获利能力,但并没有考虑到不同的顾客和细分市场会有不同的收益。不过因为作业成本法的使用为分析拓展了思路,成本导向定价的简便易行在今天仍有其实用价值。

2、需求导向定价:以产品或服务的社会需求状态为主要依据,综合考虑企业的营销成本和市场竞争状态,制定或调整销售价格的方法。根据价格需求弹性定价是较普遍的方法。按照经济学的理论,这个方法可谓无懈可击,但将影响需求弹性的因素完全量化却几乎是不可能的。理论和实践的差距使需求导向定价的实际运用并不广泛。

3、竞争导向定价:以同类产品或服务的市场供应竞争状态和顾客反应为依据,以决定是否参与竞争的定价方法。由于此方法完全从市场出发,并要求企业始终保持动态的战略眼光,因此效果十分显著。在战略定价中,竞争导向定价已被广泛应用。

在分销方面,会计人员对产品领域的决策需要考虑额外的销售收入是否足以抵销诸如产品多样化经营而增加的成本。同样在转向差异化战略之时,权衡边际收益和因产品分销渠道改变,而导致的成本增加也很重要,因为这会引起顾客购买欲望的改变。

理实一体化教学论文范文第10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落实《纲要》精神,以打造高效课堂为重点,以提升教学质量为目标,向科学管理要质量,向高效课堂要成绩,向教育科研要效益,向教师素质要水平。大力加强教师研修,不断提高教师业务素质;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二.重点工作

(一)深化课程与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1.树立以生为本,德智体美全面和谐发展的教学质量观,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一名学生,不让一名学生掉队。

2.全面落实课程方案,加强课程与教学评估。开全课程,开足课时,进一步提高校本课程实施水平。杜绝“满堂灌”、布置超量作业等不良教学行为。保证学生体育锻炼时间,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学习习惯。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健康的志趣和积极的心态。

3.完善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加强教学质量监测。实行教学质量目标责任制和教学责任事故追究制。落实校干包级、班主任包班、教师包学科、包学生、包质量,教研员包学科、包学段、包质量。建立教学质量抽测、监测制度,完善教学质量阶段性推进机制,做到“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单元清、月月清”。完善“定期监测,发现问题,分析原因,制定措施,及时矫正”的“查摆改”教学诊断机制,及时召开阶段性质量分析总结会,扎实搞好区、校、班、组各层面的“查摆改”工作,确保新课程教学质量目标的全面落实。

4.深化教学评价改革。坚持“从起点看提高,从入口看出口,从基础看发展”的原则,科学评价教学工作,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在原有基础上的共同发展。从德能勤绩诸方面全面考评教师,突出对教师教学实绩的评价,重视过程性评价,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从德智体美等方面综合评价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5.举办教学质量管理论坛。召开教学质量管理经验交流会,召开全区中小学各学科教学质量管理研讨会。

6.优化高中教学区域管理,加强高中教学视导和高考备考工作。加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备考的研究与指导。小学要完善校内学业水平评价和监控机制。

(二)扎实落实教学常规,规范教学管理

7.落实教学“六认真”,做到理念“新”,备课“深”,上课“实”,作业“精”,批改“细”,辅导“准”,检测“严”,分析“透”,教研“活”,负担“轻”,质量“高”。

8.规范各层面的教学档案管理,使教学管理进一步科学化、规范化。

(三)深化课堂教学创新,向高效课堂要质量

9.以课堂教学改革年为主题,树立“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的生本教育理念,做到以生为本、以学定教、以教导学、以学评教,推进生本教育实验。优化课堂教学模式,突出学为主体,落实“三讲三不讲”,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千方百计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克服以讲代练、以讲代学、以教师“会”代学生“会”、只管进度不管效果等低效教学行为。

10.树立学科、学校、全区各层面的课堂教学先进典型,开展各学科公开课活动和课堂观摩研讨活动。

11.优化课堂评价,按照“有备而听、先测后评、以学评教”的原则评课,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2.加强作业管理。做到教师先做,有发必收,有收必改,有改必评。

(四)加强教师业务培训,提升教师教学素质

13.加强教师业务培训,规范教师专业成长档案管理。对新教师进行岗位培训,组织教师业务考试。开展教师读书活动、教学论文评选活动。

14.开展片区联研,加强校本教研,提高教研精细化水平。

15.加强全区学科集体备课,开展说整册教材或全册教材活动,促进教师整体把握课标、考纲和教材水平的提高。

16.继续实施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十百千工程”,加强区级教学骨干队伍建设。定期评选区级教学优秀教师、学科带头人、明星教师,开展全区第十二届教学能手评选活动。

17.完善校本研修制度,加强校本研修,创新教研方式,加强网络教研,提高教研效率,促进教师专业化水平的不断提高。

(五)开展“学赶超”活动,提高教学管理水平

18.深入开展“学赶超”活动,充分发挥省市区三级教学示范校的示范带动作用,定期开展教学管理经验交流活动。通过“走出去”和“请进来”,及时学习、推广先进教学经验,取长补短,扬长克短,不断提高全区教学管理水平。

(六)加强教育科研,提高教学效益

19.完善教科研管理体系,实施课题带动战略。发挥科研先导作用,加强课题研究,提高科研水平,解决教学难题。重点进行教师评价研究与实验、整体建构和谐教学、新课程单元达标、合作探究课堂教学模式等课题的研究与实验。

20.加强学法指导。教师要重视展示解题过程,帮助学生明晰解题思路,领悟解题方法。重视学情研究,优化学生管理。抓能力培养,通过一题多解、多题一解、画知识树等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抓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抓答题规范,用好错题本、典型题本,培养学生良好的反思习惯;抓特长教育,从起始年级注意发现、培养学科特长生,通过兴趣小组的方式加以培养。

21.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生命教育。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深化心理健康教育课题实验,搞好学生心理咨询工作,帮助学生保持积极的心态和健康的情趣,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上一篇:职教语文论文范文 下一篇:公共体育教学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