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歌教学范文

时间:2023-10-18 10:57:56

唱歌教学

唱歌教学篇1

【关键词】歌唱教学;重要性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从古到今歌唱历来是人们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是一种最简单、最直接的表达情感的方式。在中学音乐课中,歌唱教学更是音乐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音乐教育的有效途径;也是提高学生音乐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通过这次培训我从专家老师的讲解中学到了很多东西,再结合自己这些年的教学经验,我将从以下几方面谈一点我对歌唱教学的看法。

1.歌唱是普及音乐教育的有效途径

我们知道,只有普及音乐教育,才能推动全民音乐素质的提高,才能促进我国音乐教育的发展。在我国特别是偏远地区,经济文化比较落后,教育设施,师资极为欠缺,大多数学生很难接触到乐器和正规的音乐教育。即使在大城市,也只有一部分学生才有条件接触到乐器和正规音乐教育。因此,用器乐或其他 段来普及音乐教育是很困难的,“只有人声,这个人们生而有之,而且是最优美的乐器,才是使音乐属于每个人的沃土”。在西方一些国家也大力推崇歌唱教学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基础地位。如匈牙利著名音乐教育家柯达伊指出:“歌唱是音乐之根”。而德国也是在几百年前就对歌唱给予高度重视,由此可见,歌唱教学作为音乐教育的重要手段是必须的、有效的途径。

2.歌唱是提高音乐素质的重要手段

歌唱教学是全面学习音乐的基础,歌唱活动与情感相关联,由情感与心灵相沟通。在学习的过程中歌唱兼顾欣赏、视唱、练耳、乐理知识,增进了对音乐的理解通过这种学习形式,使同学们掌握了音准、节奏、速度、艺术表现,情感处理,音乐分析多声部能力等等 。

我国中小学音乐教材把音乐知识综合在歌曲教学中,在歌唱教学的过程中教会学生音乐知识,培养音乐能力,让学生通过歌唱把歌曲的思想内容充分表现出来,传递给听众,是对学生的音乐能力及创造能力的培养提高。因此,歌唱作为学习音乐的基础,应该受到足够的重视。这不仅是培养学生的音乐素质,提高学生音乐修养的途径,也是培养优秀音乐人才的必经之路。

3.歌唱教学在德育、美育、智育、体育等方面的作用

人民音乐家冼星海说过:“音乐是生活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这说明音乐对于人的性格形成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只有具有优良的性格,才会形成良好的品德。

在音乐教育中,通过歌唱教学把德育渗透其中,应用歌唱这种艺术形式,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培养学生高尚的品德。一方面我们可以认真讲解歌词和介绍音乐背景材料,帮助学生感受和理解音乐形象;另一方面我们可以运用由旋律、节奏、和声等音乐语言创造出来的音乐形象去感化学生,让学生在情感的深刻体验中接受教育。

美育,即培养人的审美观点和对美的感受能力与欣赏能力的教育,也是培养人对美的爱好和创造能力的教育。人的歌喉是与生俱来的,最纯洁、最好听、最简单的乐器。让学生通过美妙的歌声感受美育带给我们的快乐。

智育,是指启迪发展智力的教育。聪明的意思是指耳聪目明。因为耳聪目明是发展智力的前提和基础。而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它对于发展学生的听觉能力有着独特的作用,如视唱练耳是音乐教学的基础课,练耳时不但要求学生听辨旋律音程,还要求学生能听辨音调、音色、力度、节奏的各种变化。视唱时要求学生一目数行,而且要反应迅速敏捷。可见歌唱教学不仅要用耳、用眼、动口、而且大脑要进行紧张、复杂的思维活动。

科学研究证明,人的大脑分为左右两个半球,左半球具有语言、计算、阅读、思维等功能,被称之为“语言脑”,右半球分管情绪,情感,审美、音乐等项目,被称为“音乐脑”。学习音乐可以使右脑的能量扩大,让形象思维中枢接通更多的信息量,反过来促进左脑的逻辑思维。通过歌唱教学可以使学生的左右脑平衡发展,变得更聪明。

音乐的体育功能也是不可忽视的,唱歌时的呼吸及表演动作都具有直接的体育功能。它可以使我们的呼吸系统、肺活量得到很好的锻炼。另外,唱歌能调节人的精神、情绪和心理,进而能在心理治疗方面有很大的潜能。

唱歌教学篇2

一、建立正确音色观

在普通学校班级歌唱教学中,有这样一个误区,认为嗓门越大、唱得越响就越好,那种没有气息支持的,直着嗓子喊的声音其实叫做“白声”。要解决这种“白声”必须让学生从第一节音乐课开始建立就正确的音色观,学会用“轻声”演唱,让全班的音色统一。学生要做到用“轻声”演唱其实并不难,可以首先让他们用“小心打哈欠”、“说悄悄话”、“闻花香”等方式来感受,引导学生获得有气息支持的“轻声”演唱。其次是根据教材内容设计相应的歌唱活动,避免在歌曲演唱中声音“发白”,比如,通过练唱《动物说话》,可以先模仿小猪打“噜噜”活动,重点训练“lu”,让学生声音归韵;以及唱《布谷》时让学生模仿布谷鸟叫“布谷”,以带“u”母音的汉字来带动音色的统一;在学唱《大海》时让学生用“呜”来创设海风,进一步在情景中巩固“u”母音的演唱。像这样如果每一节歌唱教学中做好了“u”母音的演唱,让学生音色统一后,在进一步的歌唱教学中就可以设计带“o”-“”-“e”-“i”韵母的声音训练活动了。

二、轻声歌唱时要避免“虚声”

当学生学会用“轻声”演唱后,另一个问题又接踵而来了,那就是声音变“虚”了,这也是绝大多数教学班存在的共同问题,即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要解决这种“虚声”应该在有气息支持的情况下打开喉咙,连续不断换气地、有弹性地高位唱出“嘿”,或设计带有“、i、en”韵母的练声曲来进行发声训练,比如:1234―5――5432―1――等。事实证明,通过这样的训练,对于克服“虚”声具有较好的作用。当然我们还要根据中学生的音色特点,不断地渗透美声唱法的一些东西,打开喉咙,适当地带以假声,这样就会达到我们要追求的那种纯净、明亮、干净音色了。

三、学会用声音高位读歌词

读歌词在唱歌教学中是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很多老师都用它来认记歌词、熟悉歌曲节奏,其实它还是一个很好的发声训练的教学环节,如果我们把读歌词设计成很有趣的教学情景,引导学生在高位置有气息支撑地轻声读出歌词,那么学生在歌曲演唱时就很容易找到声音的高位,学生的声音很容易就归韵了,音色自然也就美了。比如,在读《祖国颂》的歌词时,我提醒学生扬起眉毛把歌词读给天上的太阳听;在读《保卫黄河》的歌词时我要求学生像站在高山上读给黄河听;在读《化蝶》的歌词时我要求学生要想象自己就站在花丛中,要把歌词读给翩翩起舞的蝴蝶听等。通过这些浅显易懂的语言,很容易就能引导学生找到高位读歌词的方法,既认读了歌词又达到声音训练的目的。

四、学会用心演唱歌曲

音乐作为一门美育学科,需要学生从小要学会感受美、表现美。而一节好的歌唱教学课它的终极目标就是让学生用优美的歌声来表现音乐的内在美,要做好这一点,说来容易做起来难,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需要每一个音乐教育工作者长期不懈地在歌唱教学中渗透情感的表现意识。要求学生学会做生活的有心人,把音乐当成生活的一部分,在多听多看的过程中,进行有益的思考,在头脑中树立一个审美标准,并能对好的声音进行积极的模仿,逐渐对美的声音和音色形成自己的内心感受。指导学生做好歌曲的情绪表现,即以准确的节奏、恰当的力度和速度、优美的音色、真切的感情把歌曲的艺术形象再现出来。学会以歌抒情、以歌咏志,让歌声充满生命力与作品共鸣,与教师的情感共鸣。

俗话说:教无定法,教艺无涯。只要我们不断探索,用心积累,就有很多好的歌唱教学经验和方法在我们的教学中出现。

唱歌教学篇3

表现力。

关键词:中学 歌唱教学 技能技巧 训练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5(c)-0253-01

歌唱教学是中学音乐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它是学生学习音乐的基础。在音乐教育中,歌唱是最简单、易行的方式方法。中学音乐课程标准指出:“歌唱教学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培养感受音乐、表现音乐能力的有效手段,题材丰富、内容健康、形象鲜明的歌曲,富有表情的歌唱,最能感染和教育学生。”因此,歌唱在音乐教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1 我国中学歌唱教学现状

在当今的教育模式下,我国中学音乐教育在教学过程中轻视对学生歌唱技能、技巧的训练,而且忽视对学生歌唱表现力的培养。很多教师上课的教学形式过于单一,多为简单的“听唱法”,即由教师先进行范唱,然后学生再进行模唱的学唱歌曲。这种教学方法的优点是学生可以直接地、简便地学习唱歌;缺点是教学过程单调、死板,教师只顾一味地教唱歌曲,没注意到对学生基本歌唱素质的培养和提高,这样发挥不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长此以往,使学生感到音乐课枯燥无味,引不起学生的歌唱欲望,甚至会形成一种对音乐学习的厌倦心理,结果歌是学会唱了,但歌唱水平却没有得到提高。

对于已经步入终身学习时代的当今学生,让他们掌握学唱歌曲的方法比会唱几首歌更为重要。这无疑是对歌唱教学的教学方式、教学过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德国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尔夫曾说过:“教学的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教学过程。”这并非是指教学结果真的不重要,而是强调良好的教学过程必将导致良好的教学结果。所以,要想加强中学歌唱教学,就要舍弃那种传统的“我教你唱”的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重视起对学生歌唱的技能、技巧训练,并培养学生的歌唱自我表现力,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音乐素质,让他们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学会唱歌”为“会学唱歌”是歌唱教学的最终目的。

2 提高中学生歌唱的基本技能、技巧

中学的歌唱技能、技巧训练只是最基本的集体歌唱训练,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与发声练习相结合,多讲歌唱技能与技巧知识,做一些技术性的训练。笔者认为,经过长时间的训练,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学生对一般基本要求及技能定会有良好的掌握和认识。但教师切记在教学过程中不宜采用类似声乐专业训练的教学方法,过高的要求和专业性的训练方法在中学音乐课堂教学中不仅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反而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1 掌握正确的歌唱姿势

歌唱最基础的是歌唱的姿势。歌唱姿势不正确会影响发声以及呼吸,更加影响歌曲情绪的展现。日常教学中可以发现,很多学生对于唱歌很随意,例如,驼背、挺腹、低头等姿势。

正确的歌唱姿势应是,身体端正,头部正直,双目平视,面部肌肉放松,表情自然大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挂图,对照正确与错误的挂图,纠正学生不标准的歌唱姿势。

2.2 恰当地运用呼吸

呼吸是发声与歌唱的动力。教师在教学中首先要帮助学生树立信心,破除神秘感,说明歌唱呼吸的正确方法存在于人们的日常习惯生理动作之中,让学生从这些生理动作中去体会歌唱的呼吸,并使之成为下意识的习惯动作,那么学生就能初步掌握歌唱呼吸的方法。

其次,教师应多用学生容易理解的语言、形象的比喻和方法进行呼吸训练。比如:让学生体会胸腹式呼吸,可运用“打哈欠、闻花香、狗喘气”的方法,去体会深吸气时两肋和腰腹部随之扩张的感觉;还可以用“抽泣、惊讶”的生理动作来体会急吸气时腰腹部的感觉;启发学生体会“搬重物”时腰腹部不能松劲、腰腹有向外扩张的对抗感觉。进行顿音训练时,还可启发学生留心体会“咯咯”笑时,小腹有节奏、有弹性地向内收缩的感觉。练习慢吸慢呼,可用“嘶”音将气息像蚕吐丝一样长而均匀地吐出:练习快吸慢呼,可用“吓一跳”的感觉快速吸气,然后均匀徐缓地送气。这种有兴趣、有步骤、有规律的呼吸训练方法,相信学生是比较容易接受的。

2.3 科学地发声

中学是以教学班为单位的集体歌唱活动,它与个别指导是有区别的。个别指导可以尽量发挥个体声音的特点、长处;集体歌唱则首要的条件是音色的统一。在日本、欧美经过多年实验表明:音色的统一主要采用“头声的发声训练”。中学生正处于变声时期,采用头声训练能使变声期缩短,在变声后保持良好音质的歌喉。这个时期的训练应当重点放在中学生力所能及的音区解决发声动作的协调问题上,要引导学生轻声地柔和地歌唱,稍慢地徐缓地发声,而不主张大喊大叫地唱。

中学生的发声训练应该从自然声区开始,待自然声区的每个音都唱得圆润、自如之后,再逐渐向头声区扩展,而不急于去扩展胸声区的音,待头声感觉基本建立之后,再向胸声区扩展。这样在训练程序上,可用头声区的发声位置和感觉来唱混声区和胸声区的音,从而获得比较自然、圆润、明亮、柔和的音色。另外,在进行头声训练的进程中,可以启发学生用高位置发声朗读,体会头声的感觉;可采用声音比较集中的母音“o”或“u”作轻声练习。切忌练声力求声音的质量,而不追求音量。

2.4 清晰地咬字、吐字

歌唱是音乐与语言相结合的艺术,咬字、吐字是歌唱技巧中的一项重要基本功。熟练地咬字、吐字技巧,不仅是为了把字音唱得准确并清晰地传达给观众,重要的是通过正确地咬字、吐字与歌唱发声有机结合起来,以达到生动形象地表达歌曲的思想感情,使歌声富于感染力。

中学歌唱教学的咬字、吐字训练,主要是通过歌唱实践,运用示范、模仿的方法,借助学生比较熟悉的汉语拼音知识进行教学。此外,在学唱歌曲前,教师应将歌词中容易唱错的字和词写在黑板上,注上汉语拼音,按照普通话读音的标准,及时帮助学生纠正歌唱时的不正确发音和方言口音。必要时,也可进行一些强化咬字、吐字的训练。如训练咬字,可选择一些节奏较密、速度较快的歌曲(如歌曲《保卫黄河》),用快速读歌词的方法训练,也可以运用“绕口令”做趣味性练习。训练吐字,可选择一些节奏宽疏、速度较慢的歌曲(如歌曲《雪绒花》),做韵母引长发音练习,用轻声、慢速读歌词的方法训练。

参考文献

[1] 曹理保工.音乐学习与音乐教学心理[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

[2] 石惟正.声乐学基础[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

唱歌教学篇4

关键词:喊唱;唱歌教学;纠正

唱歌教学是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小学音乐教材的编排中我们可以看出每一课的内容都安排了两首歌曲的教学,歌曲教学在整个小学音乐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比较有效地抓好唱歌教学是一个长期繁琐的过程,在小学的音乐课堂或者班班唱、大合唱等歌咏比赛活动中,我们经常会听到,有很多学生在歌唱时不是在“唱”,而是在“喊”。特别是到高音的时候,有的学生会喊得脖子粗,虽然声音很大但是嗓音粗糙,毫无美感,而且容易“跑调”。如果这种现象不及时纠正,会给学生带来一定的伤害,久而久之会损伤声带使嗓子失去原有的色彩,不

利于高音的概念形成,有害于乐感的培养。这就要求我们音乐老师好好反思平时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在几年的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我认为有这样几点可以值得借鉴。

一、明确原因,有效纠正

产生这种“喊唱”现象的原因之一是小学生平时都具有强烈的好胜心,想好好表现自己,还有一点是小学生对声音的美感认识不明确,以为只要唱得响声音就是好听

的,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学生发声方法不正确。怎样指导学生用正确的发声方法来唱歌是纠正学生“喊唱”现象的关键所在。低段学生在初次接触唱歌的时候,教师就要教授学生正确的发声方法,由于低段学生年龄小,注意力难集中并且好动,这时候老师就要设计符合他们年龄特点的发声方法练习曲加以引导,起先会比较繁琐困难。但是时间长了形成习惯了以后会比较轻松,如:引导学生运用闻花香的方法感觉吸气,让学生想象树枝都充满了气体,再运用吹纸片或乒乓球的方法感觉吹起,既活跃了气氛又符合低段学生的特点,再运用这种方法融入歌曲教学,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方法。高段的学生有些已经形成了“喊唱”的习惯,那么我们教师就要想办法把他们纠正过来,首先在每一节音乐课上要用语言来时时提醒学生,再根据学生的掌握程度减少语言提醒的次数,明确地告诉学生大声叫喊着唱歌是不好听的,要轻声来唱。并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发声方法,高段学生注意力比较集中,理解也具体了就可以进行气息练习和发声练习,告诉学生若要声音饱满,圆润、明亮,必须有良好的气息支持。我让学生自然站立,立腰挺胸,口鼻同时吸气,把气吸到腰腹间感觉两肋外扩,并在发声中运用。教师还要在歌曲教学中帮助学生寻找声音的共鸣,指导学生自然轻松地向下打开下巴,松开牙关。口腔就像含着一个汤圆。我们老师要时刻提醒孩子控制音量,多用轻声唱的方法慢慢过渡,慢慢培养学生掌握正确的歌唱方法。

二、学会聆听,感受音乐美

小学音乐教材里选编的歌曲旋律都非常优美动听,节奏明快活泼,我们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聆听的习惯,通过聆听优秀作品,学生就会鉴别声音的美感,在教授新歌的时候除了引导学生聆听范唱,我还会把学生演唱的声音录到磁带里,再进行比较,让学生自己说说存在的问题,通过自己找茬对于不足的地方在老师的指导下重新演唱,学生会发现不同的变化进而提高自己的演唱水

平。这个活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高,演唱水平进步得也很快。除了整体的聆听,我还引导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聆听,在教完一首歌曲后,我会请几位学生上台对着伴奏唱,其他学生来当小老师进行评价,学生积极性也很高,表现的欲望也很强烈,说得也很到位,提高了学生唱歌的积极性,并且提高了审美力,而且为以后学校的文艺活动及市里的比赛选出了好苗子。

三、搭建平台、共同进步

学校是很重视学生的艺术发展的。每学年都会组织班班唱、大合唱、小歌手、六一、元旦等文艺演出,在演出的过程中,借助比赛的契机,互相聆听,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舞台表现力,还大大提高了学生的演唱水平,学生心里都装着为班级争光的荣誉感,排练上课就特别的认真,积极性也很高。通过比赛,教师和教师之间也会有竞争的压力,从而取长补短,提高整个学校的艺术水平,促进学校的双赢。

唱歌教学篇5

 

因此,本文将从幼儿歌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入手,联系实际情况提出做好幼儿歌唱教学的实践方法。

 

一、幼儿歌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长期的实践工作发现,不少幼儿教师在教幼儿歌唱的过程中,都要求幼儿要大声演唱,所以,很多幼儿都尽可能放大声音,基本可以用声嘶力竭来形容幼儿的歌唱,尽管教师让幼儿大声演唱可以减少其注意力分散的情况,但很容易损害幼儿声带,也会误导幼儿,让他们感觉歌唱就是喊[1]。

 

同时,部分教师在歌唱教学中还带有一定的任务性质,也就是强迫幼儿歌唱,教给幼儿一首歌,如果不能学会或唱不好就不让他们出去玩,这样一来很容易让幼儿失去学习兴趣,更会让幼儿对歌唱产生反感,此外,在有些教师的歌唱课堂上,不分歌曲类型都按照教师演唱,幼儿歌唱的模式,教学过程过于形式化。针对以上情况,幼儿教师应认识到自身教学方法的不足,改变现有教学方式。

 

二、做好幼儿歌唱教学的实践方法

 

(一)应用伴奏

 

合适的伴奏可以调动幼儿对歌唱的兴趣,更是培养幼儿音乐鉴赏能力的关键,由于幼儿年龄段不同,对音乐的审美感知能力也就不同,所以,在这一过程中,就要根据幼儿年龄采用合适的伴奏,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对于小班幼儿来说,模仿能力较强,在伴奏中可以采用简单化的伴奏,让幼儿参与到伴奏中。

 

而中班幼儿无论是认知能力还是自身体验感受都要强很多,在歌唱中可以适当的增加一些节拍,如《小小蜘蛛》这首歌就有一定的节奏感,因其与爵士风格较为接近,可以将爵士音乐的特点引入到伴奏中,这样歌曲就会更显活泼,幼儿也愿意学习[2]。对于大班幼儿而言,无论是心理还是生理都逐渐成熟,演唱能力也比以前强很多看,因此,在伴奏上也可以适当自由化,并要求幼儿在演唱中控制好音量,只要唱好即可,不必刻意提高嗓门等。

 

(二)应用图示

 

为做好幼儿歌唱教学,还要注意图示的应用,用更直观的方式让幼儿记住所学内容。其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首先,应用图示能够让幼儿更理解歌曲内容。一些歌曲较长,如果幼儿不理解难以将歌词记住,所以,可以利用图示增强幼儿理解,让幼儿理解好这些内容[2]。

 

如在学习《好大一棵树》这首课时,教师就可以应用多媒体播放事先制作好的PPT,让幼儿跟着多媒体上的图片歌唱,这样一来,幼儿也会记忆得更深。其次,应用图示可以让幼儿精准把握旋律风格,教师应用不同颜色让幼儿掌握演唱技巧,教师在教幼儿演唱的过程中还要控制好表情,让幼儿了解演唱要做到感情投入,但教师切忌过于严格要求幼儿,避免出现过于成人化的教育。

 

(三)做好难点分析

 

由于音乐性质并不相同,音域也有很大差别,在幼儿歌唱教育中一定要做好难点分析。如在小班的歌唱教学中,可以采用由简到难的方式,教师应先让幼儿先了解歌曲旋律,然后带领幼儿演唱,如果音乐强音与弱音较为明显,那么可以在强音时让幼儿跟着音调晃动身体,在弱音时逐渐减少身体晃动,这样也能够让幼儿了解到演唱重点,还可以避免歌词对幼儿歌唱的影响,对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有些歌曲歌词较为简单,但曲调却很难,这时教师就要采用先导入歌词的方式完成演唱,以便让幼儿掌握歌唱重难点[3]。

 

此外,部分歌曲歌词较长,幼儿不能一次性记忆,所以,在歌唱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跟唱法教学,也就是先教幼儿演唱,然后让幼儿跟着教师唱,在多次练习以后,幼儿就会学会歌曲,之所以采用这种教学方式,主要是由于幼儿模仿能力较强,便于幼儿掌握。

 

(四)积极与幼儿互动

 

在学习歌唱的过程中,为调动幼儿学习兴趣,教师还要让幼儿学会倾听,鼓励幼儿将自己所听到的内容表达出来,如在学习《春天在哪里》这首歌时,教师可以先让幼儿听,然后让幼儿讲述一下自己都听到了什么,有些幼儿就会说:黄鹂、春天、小朋友……,然后,教师就可以逐句将歌曲教给幼儿,并在含有这些词汇的地方暂停一下,这样不仅幼儿听得清,记忆也更深刻。

 

同时,在歌唱教学中,幼儿教师还要注意手势的应用,应用好手势,不仅教师可以少说话,幼儿也会更感兴趣,尤其是在高低起伏较为明显的歌曲中,适当的应用手势能够调动幼儿情绪,幼儿也可以把握好情绪与高低音变化,这与音乐演唱中的指挥十分类似。

 

此外,由于幼儿歌唱教学主要为欢乐教学,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还要适当的融入身体姿态,做到有动有静,动静结合,如在演唱某首歌时,教师可以用身体姿态向幼儿传达信号,让幼儿了解在演唱时应该怎样进行,何时停止演唱,何时开始演唱,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言传身教”的一种,久而久之,幼儿便会对歌唱产生兴趣,主动投身到歌唱学习中。

 

素质教育影响下,人们逐渐加大了对幼儿教育的关注,而歌唱教学又是幼儿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不仅可以培养幼儿的音乐天赋,还能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增强幼儿音乐审美能力。但由于不少幼儿教师在教育中所采取的教学方法存在问题,降低了幼儿对歌唱的学习兴趣,难以实现教学目标,针对这种情况,本文联系幼儿歌唱教学实际,提出了几种歌唱教学方法,希望能为幼儿教师带来参考,做好幼儿歌唱教育工作。

 

唱歌教学篇6

歌声能给人们带来轻松与快乐,歌声能给人们带来美好的憧憬,歌声能给人们带来进取的信心,歌声能给人们带来战胜困难的力量……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歌唱是一切音乐形式中对人们的情感世界影响最为直接、最为深远的一种。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歌唱教学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歌唱教学的过程就是欣赏音乐作品、理解音乐作品、表现音乐作品的过程。笔者就十几年来音乐教学的亲身体验,浅谈一下笔者的认识:

一、培养学生自信心,有感情地唱歌 

学生都很喜欢上音乐课,喜欢唱歌,但大多数孩子不敢表现自己,这就要求老师多加鼓励和引导。注重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让他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通过美妙的歌声表达自己的感情。

教师在教学中的范唱有助于激发学生唱歌的兴趣,帮助其掌握音乐的情绪并理解歌曲的内容。如果教师首先被歌曲打动,并投入地、有感情地演唱歌曲,那歌声一定会使师生产生心灵上的共鸣,产生心灵上的交流,对学生产生积极的作用,使学生对歌曲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歌曲的强烈愿望。

二、掌握正确的歌唱技巧 

在歌唱教学中,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歌唱方法至关重要。小学生唱歌的通病就是“喊唱”或“挤唱”。这两种错误的歌唱方法缺乏美感,而且会影响孩子的声带发育。这就要求老师们加以科学地引导。

1 培养良好的歌唱习惯

一方面引导学生用良好的歌唱姿势唱歌。歌唱时身体无论坐或站都要自然、端正,腰要挺,眼平视,头与颈不要前俯、后仰,不要压迫颈部,要保证横膈膜的自由运动。

2 进行歌唱技巧的专项训练

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对相关的歌唱技能要点给予适时引导与有针对性的训练,是发展唱歌能力的关键。小学低年级着重扩展学生的音域,到中高年级,主要采用训练头声的发声方法,使其声音圆润、清晰、甜美,这也有利于音乐的表现和增强学生歌唱的兴趣。

三、采用多种形式发展学生的歌唱表现能力 

每一首歌曲都有它独特的风格特点,每一种表现形式都能带给人不同的艺术享受。教学中老师要教会学生结合歌曲的特点,采用适当的手段来表现歌曲,尽可能地丰富歌曲的表现形式,使每一首歌曲的学习与表现都成为学生难以忘怀的一个记忆,丰富音乐课的教学内容,活跃课堂气氛,从而激发学生自主参与表现的愿望,发展学生的歌唱表现能力。

在唱好歌曲以后,我们的教学可以进行更进一步地提升,那就是丰富歌曲的参与表现形式。我们应该针对歌曲与学生的认知特点,指导学生采用合理的表现形式,运用适当、有效的表现手段来拓展并丰富歌曲的音响效果。

音乐教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在教学中,教师要敢于尝试新的教学方法,把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通过各种手段使学生懂得“爱学”与“如何学”,培养学生热爱音乐的情怀与高尚的情操。教会学生正确的歌唱方法,使学生在美妙的歌声中徜徉,在音乐之路上少走弯路,不断提高学生的歌唱技能、歌唱修养和欣赏水平。

唱歌教学篇7

关键词:歌唱教学;歌唱情绪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06-0135-01

在中小学的音乐课中,唱歌课占有很大比例,唱歌课应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为目的,在审美过程中开发心智,培养情趣,陶冶品行。唱歌课中,教唱旋律并不难,难点在于怎样调动学生歌唱时的情绪使他们用感情去歌唱。在几年的教学工作中,我发现尤其是中学生不敢发声,或者歌唱时没有情感,如何解决这一难题,谈谈个人见解:

一、歌唱中歌唱情绪表达受限制的原因

1、缺乏自信心。由于文化传统和历史的原因,过去大家错误地认为展现自己是一种不虚心的表现,只知道谦虚是一种美德,不知道自信更是一种美德。大多数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缺乏自信心,在与人交往中显得束手无策。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课堂上加大心理素质的训练与歌唱心理培养的力度,歌唱学习是表现艺术的学习,它的考试能力的体现就是个人站在舞台上进行表演,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无法进行的。

2.单纯的技术观点。音准问题及原因,在教学的过程中,发现了两个存在率很高的现象:全班齐唱时,总有一些音没有到“点”,听起来很有想为他们加把劲的感觉;学生独唱时,许多孩子不够肯定也不够自信,走调的现象严重。有些同学酷爱唱歌,非常认真寻求歌唱的方法,对理论也能说出几点,但只要一唱,他便精神紧张地想到所有“方法”,结果是什么也没用上。原因是他的歌唱心理已经极度紧张,故而气息薄弱,声音难听。对这种学生要树立他正确的思想观念,老师积极地引导,只有当学生能准确歌唱时,他们才能充满自信地生动歌唱;只有当学生能大胆、生动地歌唱时,他们才能享受到歌唱的美妙和快乐,他们才能经由歌唱走进音乐的殿堂。

3、在歌曲演唱中忽视了对“声音的训练”。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开始环节总会安排一些发声练习,用来训练学生对声音的控制和气息的运用,学生觉得单纯而枯燥。冲淡了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随着课改的深入,单纯的发声练习已被较多的教师所掘弃,新教材中也无“发声练习”这一内容。但并不意味着不要对学生进行声音的训练。然而有不少教师在歌曲教学中忽视了对学生进行声音的训练,造成学生的演唱能力下降,声音粗糙,缺乏气息的支持,并且影响了歌曲情感的表达。

课例:《桑塔.露琪亚》(选自人音版七年级音乐教材) 由介绍著名的水上城市“威尼斯”导入,然后欣赏和学唱歌曲《桑塔.露琪亚》。我在指导学生学唱歌曲时,没有关注对学生的声音训练,当学生基本学会歌曲后,对歌曲进行处理时,学生唱不出A、B两个乐段的力度与情感变化。演唱A段时声音不统一、发散,缺乏控制,其中B段由于音区较高,学生声音发虚,声音很弱,缺乏气息的控制。老师不断地用“大胆地唱”、“声音饱满地唱”、“要激动地唱”来鼓动学生,可换来的是部分学生用缺乏气息支持的喊叫的声音来演唱。其余学生依旧用发虚的、很弱的声音来演唱。

二、歌唱教学中情绪情感的调控方法

1、引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情绪。调动学生学习声乐的积极性,培养学习的兴趣。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要根据一个“情”字,以情绪牵动和激发学生的情。正所谓“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教师的神态、语言、动作、指挥、范唱都会送出情感的信息。教师要以积极的情绪感染学生,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无论课外发生什么事情,在课堂上都不能把消极的情绪感染给学生,以免影响、干扰正常的歌唱情绪状态。

2、注重范唱的作用。范唱在直观教学中会影响到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好的范唱应认真分析作品,做到以情感人。艺术的生命在于情,情来自于对歌曲的深刻理解与表现。理解歌曲必须先分析歌曲,从调式、调性、织体等方面去挖掘歌曲的艺术表现手法,从音乐与歌词的结合中感知美的旋律。通过在审美过程中对歌曲的认知,进行细致的情感处理,继而打开心扉,尽情地去表现歌曲的内涵。艺术只有感动了自己才能感动别人。课堂上的范唱和舞台上的演唱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相同之处是他们都在用情歌唱,以情感人。不同之处是舞台上的演唱,面对数以千计乃至万计的观众,他们的表演只有在夸张中显细腻,才能使观众在听觉上和视觉上都得到满足;而在课堂上范唱面对的是40人左右的学生,过分的夸张会失之真实而显得滑稽。因而范唱要着眼于对歌曲的处理要恰到好处。

3、培养良好的歌唱情绪应从平时练习做起。要有正确的思想方法,常听人们说练习歌唱要用心,这个“心”字是在平时养成的,练唱时内心充满自信、愉快、坦然,平时提倡学生多多练歌,诉说自己的心情和愿望,抒发内心的情怀,养成声情并茂的良唱好歌心理。

4、用美好的事物激绪。歌曲作品具备很强的欣赏性,美的事物总是能激发人们的情绪,学生也是一样。教师通过范唱、音乐欣赏,多媒体投影,把一些美好的东西,呈现在学生面前,从而调动学生的审美情趣,引发学生的学习自觉性。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尤其是针对那些不善于表现的学生,要让他们在同学面前演唱,互相听,互相指出问题,互相鼓励,这样给同学们提供了一个经常在众人面前公开演唱的机会,使他们的意志得到锻炼,消除杂念。

5、加强舞台实践,培养自信心。首先明白歌唱艺术是必须同听众见面的艺术,培养“调控”心理应多加强舞台的实践活动,要多搞一些小型汇报会或演唱会,体会舞台感和驾驭自己的能力,特别是在一些带有娱乐性的场合进行表演,较为轻松的气氛和快乐松弛的环境会缓解表演者的紧张情绪。一般在上台前,要稳定自己的心情,要体会自己练声、练唱时的感觉,心里默唱一下要演唱的歌曲,这样的松弛不仅有利于表演,更有利于发音器官的生理机能自由活动,而不会因心理紧张造成僵化、呆滞的状态,以至破坏声音自然流畅的表现。在舞台上演唱时,要把注意力和兴趣投放到表演的过程中去,不能把听众当成检查者,要把听众当朋友,要感到是在用歌声倾诉一种情感,传达一种艺术境界,这样心情就会放松自如,演唱时就能始终处于可控状态。其次,要经得起意外事故或失败的考验,比如舞台上或钢琴伴奏甚至观众席上出了点问题,对这种情况要在最快时间做到冷静和放松,不能影响情绪;另外,落落大方的台风,上下台的步态以及演唱中有较长的过门间隙时台上的表情感觉都要与乐曲表现的内容相吻合。

总之,音乐教师应该认识到心理活动在歌唱教学中的重要性,适时地应用各种调整情绪的手段,激发学生对歌唱的兴趣,使学生自觉地保持高涨的情绪来学习歌曲,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歌唱是小学乃至中学音乐教学的中心活动与体验领域。优美动情的歌唱,不仅可以让学生真切地体验快乐,还能使学生富有乐感,因为歌唱给予人的音乐认识是深入内心的,同时歌唱也是影响大多数学生去接触真正有价值的音乐的最容易的方法。

参考文献:

[1]歌唱与声音训练[J].音乐论丛.1982.

[2]沈湘著.沈湘声乐教学艺术.1998.

[3]上海音乐学院声乐系编[J].声乐译丛.1980.

[4]薛良.歌唱的方法[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3.

唱歌教学篇8

在声乐教学中,应用并培养学生的歌唱心理,可以使其发挥积极的作用。声乐教学与其他学科的教学不同,在声乐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配合非常的重要,教师在课堂中的教学态度和教学语言,对学生的心理会产生极大的影响,所以在声乐教学中,教师需要认真、耐心、友好地与学生交流,并细心观察学生心理上的变化,合理的运用学生的心理活动,提高学生的声乐学习技能的学习。在声乐教学中,歌唱心理的应用表现主要有:

(一)对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培养

兴趣的学生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才会不断的追求,只有对声乐感兴趣,才会不断的追求。在声乐教学中,歌唱心理的应用,首先体现在对学生兴趣、爱好的培养,兴趣的声乐学习中非常重要,对学生的声乐学习兴趣进行培养,可以提升学生对声乐的情感,增加学生对声乐的喜爱,让学生在声乐学习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增强自信心。

(二)对学生的心理和感觉进行引导

声乐教学与其他类型的学科教学不同,声乐教学具有不确定性,很难在教学中,通过规范化的语言文字将声乐教学中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声乐教学中的很多东西都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为了提高声乐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需要声乐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的心理、声乐感觉等进行引导,帮助学生在声乐学习中,形成正确的心理和感觉。声乐教学非常注重素养,为了有效的利用歌唱心理,需要通过引导,提高学生的声乐修养。

(三)在演唱前、考试前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

在声乐教学中,教师不仅是传授知识的工作者,也是学生生活中的朋友,在生活中,加强和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可以帮助学生心理上存在的问题。在一些演出前或者考试前学生的心理压力非常大,会出现精神高度紧张、情绪不安等影响其正常发挥的现状,降低学生的心理素质,为此在在考试前、演唱前对学生进行健康的心理辅导,帮助学生从容面对考试。歌唱心理在声乐教学中的应用,除此以上内容外,在学生舞台实践训练、学生声乐歌唱欲望的培养等方面也有应用。在声乐教学中,利用歌唱心理,帮助学生将心理问题解决,让学生真正的了解声乐演唱中的情感、内涵等,可以在舞台上尽情、正常地演唱,将自己领会到的声乐情感顺利地呈现出来。

二、结语

歌唱心理在声乐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声乐教学中,应用歌唱心理,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声乐学习的技能,增强学生对声乐的认识,同时在声乐教学中,应用歌唱心理,还可以促进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提高声乐教学的质量和声乐教学的效率,充分的发挥学生在声乐学习中的积极性。歌唱心理在声乐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帮助学生更好的诠释每一首音乐作品,达到声乐教学的目的和声乐教学效果。

上一篇:传统民间艺术范文 下一篇:图像法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