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歌技巧范文

时间:2023-03-17 08:00:49

唱歌技巧范文第1篇

关键词:独唱艺术声情进行休止

独唱艺术同所有音乐作品一样,要依靠歌唱者或演奏者根据词曲作家的作品进行再创造。要演唱好一首歌,演唱者首先要了解词、曲作家创作时所依据的时代背景、社会生活和词、曲作家的生平及世界观等,再从作品的创作意图、主题思想、风格特点出发,对作品的内涵进行反复的、认真的分析和深刻的理解,在头脑中构筑一个完整的、准确的音乐形象,并且使自己的情感、情绪与作品完全融合在一起之后,才能对作品进行二度创作,才能较完美地表现歌曲的感情和意境。

一、“声”与“情”的处理

声乐技巧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人的声音是一种手段,也是一种特别的工具。以“声”表“情”,唱“情”才是目的。所以有人说以“情”带“声”,“声”为“情”役,从而使“声”“情”并茂。

但是,是唱“情”还是唱“声”,又是声乐界历来争论的一个美学问题,也许这就是促使声乐发展的两个侧面吧!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句“古人唱歌兼唱情,今人唱歌唯唱声”,概括地反映了这种争论,同时也表明了作者对唱“情”和唱“声”的褒贬。

唱歌要靠歌喉发出声音,即运用歌声来表达某些特定的情绪。在唱“情”和唱“声”的问题上,“声情并茂”加上“情景交融”是演唱者追求的高度境界,这是声、情表达的统一;如果声中无情或少情,或是有的人想显示他(她)的某些低音或高音,或者某些丰满、响亮的声音而脱离具体的歌曲内涵,这些就是声、情表达的矛盾。

一个声乐演唱者掌握发声的全部技巧,它的目的只是为了如何完美地表现歌曲内容,好的发声方法只是为了完整体现歌曲的一个手段,而不是目的。作为一个有可能成为专业声乐工作者的人来说,对“声为情役”这个道理是不能偏废的。“情”(有的还包括一定的“景”),它可以包括时代的特点、民族特征、社会性质、人物性格、思想感情、生活情趣等等,也许还包括经演唱者精雕细琢后比原作规定和设想的还多还深的精华。掌握住娴熟的声乐技巧能够保证歌唱艺术的表演无后顾之忧,而加强在艺术上各方面的修养,就能充分地运用声乐技巧,丰满地、恰到好处地完成预期的演唱任务。当然,这需要演唱者的思想高度、生活体验和艺术修养,包括技艺功力和表演才能有很深的造诣为前提。如果发声技巧掌握不好,基本功不扎实,音色不好听,音域不够宽广,不能控制有素,驾驭自如,即使他对歌曲的内涵理解得很深、思想表达处理得很好,歌唱也只能是做到有“味”,不可能达到声情并茂的艺术效果。

作为学习声乐的学生,掌握技巧的能力有大、小、高、低之分,要掌握全部高难的声乐技巧虽说是每一个声乐学生努力追求的目标,但毕竟是有某种限度。在艺术上,大都各有所长,也会各有所短,有的学生声乐技巧掌握得可能不错,但有可能在艺术表现上却相差很远,例如唱歌没有感情,只是把音符、节奏、歌词等十分表面化的东西唱了出来,音乐的内涵就无法表现出来。就像烹调一样,同样的东西和调料因为火候和时间掌握不一样,味道却不同是一个道理。因此,我们应该脚踏实地、实事求是地既重视声乐技巧的基本功训练,又要不断分析自己技艺上的优缺点,努力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在艺术表现上多磨砺自己,发扬长处又要有新的攀登。

二、感情的进行与休止的处理

歌唱是表述感情的。我们上面所提到的“以情带声,声情并茂”已经成了声乐界熟知的原则,但声音未开始前和停顿后,感情的状态又如何呢?通常我们在表述一件事情的时候,头脑中都会有一个清晰的思路,然后才能完整地表达出来,除非有突然的事情打断了谈话。歌唱是一样的道理,感情应比声音先现又比声音晚收,这种感情先现和延留是以情带声的自然结果。

大家都听过讲故事,笔者想大家在听的时候,都会随着故事情节的起伏,情感也会有很大波动。歌唱也是一样,感情先现和延留的长短随句子的语势、情感的强烈程度的不同而变化。如舒伯特的《魔王》,从魔王引诱孩子的唱段结束,转入孩子惊恐地呼叫,因情景人物完全改变,同时感情也很强烈,必然需要较强的感情先现。孩子的唱结束于问话:“那魔王低头对我说什么?”音乐的倾向性很强,感情的惯性也较强,必然有较强的感情延留。在父亲安慰孩子的唱中,表露出的是强作镇静以及尽量给孩子安慰解除他的紧张,所以在唱完“我儿,我儿,我完全看清”,转入“那只是些柳树的灰色阴影”之前,因为情绪波动不大,不需要太强的感情先现,也没必要较长的感情延留。

在歌曲相邻两句间,上句的感情延留绝不能侵入下句的先现中,但下句语势和感情先现强于上句句尾的感情延留时,可以把此先现侵入在上句尾的音中。例如:贺绿汀的《嘉陵江上》这首歌高潮前的“我必须回去,从敌人的枪弹底下回去”,到“把我打胜仗的刀枪,放在我生长的地方”,一句比一句的感情表达强烈,每一句尾处感情延留虽然是强的,但语势和感情先现要求时,下句先现只能利用休止和气口,不能侵入上句句尾。:

还有,有些乐句中的休止符绝不是空白和休息。就像演讲一样,音响停止或中断时,感情这条线仍然继续着,甚至在休止时集聚着更大的感情力量。例如:意大利作曲家卡尔蒂洛的《负心人》从B段再次呼唤”卡塔丽”的名字开始,感情相当激动,推出第一次高潮。发展到C段,痛苦的感情可以说达到了顶点。这里出现了六组装饰音给旋律增加了色彩,听起来真像是如泣如诉,其间有几次停顿和休止,那绝不是只为了吸气或休息喉咙,而是一次比一次集中精神倾诉情感。由演员的倾诉引起全场观众的倾听,演员、观众通过交流都能在想象中感受到一个青年因为心爱的姑娘抛弃了他而痛苦万分,从而得到最佳的艺术效果。

唱歌技巧范文第2篇

关键词:发声原理;形式分类;训练过程;站姿影响;特殊唱法;合成练习

中图分类号:G623.71

一、发声的原理概述介绍

声带之所以能发出声音来,主要是气息冲击声带而使声带产生震动所至,也就是说声音的大小高低与气息有直接的关系,较好的运用气息可以使我们的声音洪亮有穿透力,否则便心有余而力不足,纵然用很大的力量也不能使声音加大,相反容易造成声带的疲劳以至劳损声带。

二、音乐教学中唱法的分类

1.美声唱法

美声唱法于17世纪发源于意大利,成形于欧洲,是目前世界上发展的、最完善、最系统、最科学的一种唱法。

2.民族唱法

民族唱法也可以称为民间唱法或民歌唱法,是那些源于民间、发展于民间、成形于民间的唱法。我国的民族唱法虽然种类繁多、风格各异,但也有一些共同特点,如大致发声位置靠前声音亲切自然、清晰、纯净,另外多用真声唱法,声音真挚质朴、优美、高亢。

3.通俗唱法

通俗唱法也称为流行唱法或自然唱法,是一种大众化的歌唱艺术形式。由于在唱法上没有严格的要求,自由度较大,所以演唱者最多---无以数计。

三、发声训练过程中注意的要求

1.每位歌唱者一定要充分理解和运用气息发声和气息控制的方法,因为在整个声乐功能系列中,歌唱呼吸是最重要的一环,是整个歌唱建筑的基础,因此必须明确呼吸的重要性,重视练好歌唱呼吸的基本功。

2.打开喉咙,稳定喉头,是歌唱基本功训练的核心,这是歌唱者声乐技巧能否顺利发展的关键之一,很多歌唱者声音上的毛病,多是由于歌唱时喉头不找开、不稳定造成的,而正确的喉头位置是协调呼吸器官的运动,获得稳定、流畅声音效果的关键。

3.由于共鸣训练常常与其它发声基础要求分不开,因此要求歌唱者通过母音的转换,稳定喉头打开口腔,调节气息等手段,把声音振响在鼻咽腔以上的高位置头腔共鸣点上,来增大音量,扩展音域,美化音色,统一声区,使高、中、低三个声区的声音协调一致,天衣无缝,走动自如灵活。

4.正确的发声要与正确的咬字、吐字相结合。通过字、声结合的练习来提高唇、齿、舌的灵活运动能力,使之更完美而生动地表现歌曲和情感和内容。

5.在歌唱发声时,还要注意对音准、节奏的训练,通过发声练习,逐步掌握连、顿、强、弱等全面的歌唱发声技巧,丰富歌曲的表现手段,增强歌曲演唱能力。

四、发声训练的特殊技巧介绍

1.颤音

颤音是利用气息与喉结的配合,使声音产生波动感,起伏感。这是抒情歌曲中最常用的技巧之一。

⒉气声

在发生时,如果气先与声出,气多声少,就会发出气声。它使歌声更柔媚,更动人心魄。邓丽君的《在水一方》第一段,林忆莲的《爱上一个不回家的人》第一段也是典型的气声唱法。⒊哭腔

哭腔是目前通俗歌曲演唱中最流行的技巧之一,它是再喉间和用猛然加大气息而产生的爆发力,发出一种类似痛苦的声音。

⒋挑音

挑音是一位优秀歌手必须掌握的但往往又是最容易被忽列的小技巧。它是在字尾声音向下滑在忽然往上一挑而发出的。周华健再歌唱时挑音用的很讲究,很到位。

⒌噎音

噎音是一种在喉间发出的类似哽咽的声音,港台歌手唱噎音最有代表的是王杰。王杰之所以给人一种悲凉沧桑之感就是因为他的歌声中“噎音”,“哭腔”特别多。

五、歌唱训练时姿势的重要性

1.身体自然直立,保持自然放松,这里的放松绝不是松垮、瘫痪,它应呈现一种积极向上的状态,也就是精神饱满的状态。

2.头部保持于眼睛向前平视稍高的位置,胸部自然挺起,两肩略下后一点,小腹收缩,两臂自然垂落,全身有一种积极运动的状态。

3.两脚一前一后稍分开,前脚着力、身体的重量要平稳,重量落在双脚上。

4.面部,眼神要自然生动,眉、眼、嘴是五官中的重要部位,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因此在演唱中眼睛切记应当张大一些,不要眯起眼,虚着唱歌。

5.嘴巴是歌唱的喇叭,应当张得开,放得松,切记紧咬牙关。

6.还有歌唱时下颌收回,正确的感觉应该是仿佛由小腹到两眉之间形成一条直线,脖子和后背、腰部连成一线,这样才使气息畅通无阻。

六、不同发声器官的发声练习

1.喉管振动发声练习

练习喉管发声的过程是逐步扩展咽腔、打开喉咙的过程。在练习时不要使用蛮力,要让声音一点一点地下降,一直降到整个喉管都轻松振动。美声唱法认为应当把发声位置降到胸部第二个纽扣,这样做的目的可能是为了转移歌唱者的注意力,从而达到使喉咽部肌肉的放松、使喉管更有效地振动的目的。

2.咽腔振动发声练习

在低音区、中音区放松咽腔比较容易,在高音区放松咽腔则有一定难度,高音区的音阶如果在换声点以上,此时咽腔处于缩小管径的收缩状态,咽腔的收缩与放松的要求同时出现,此时处理这一矛盾的方法是收缩中求放松,是“咽腔肌肉收缩,咽腔粘膜放松”。在唱高音时,虽然咽腔肌肉已经处于收缩状态,但歌唱时仍然要有意识地尽量放松口腔内的所有部分,同时也包括放松咽腔肌肉粘膜,这一点在练习时要引起注意,不要因为换声就把咽喉死死地卡住。咽腔粘膜放松会产生丰富的金玉音和银铃音(亮音),但要注意逐渐放松,让口腔粘膜逐渐产生和增强振动承受力,不可一下放的很松,避免使口腔粘膜过度松弛而导致声音嘶哑。

3.腭、齿振动发声练习

腭齿部分除软腭外其余部分都由骨骼组织构成,故而振动结实有力,在歌唱中尽量保持上下腭的放松状态即可,但咬字时要使用能够把字咬清楚的力,不能太放松而一点也不用力,也就是说,要在把字唱清楚的前提下放松。

4.鼻腔粘膜振动发声练习

在练习时要防止出现“鼻音”。平常所说的“鼻音”,是类似于鼻子不通气的很难听的那种“囔囔”的声音,出现鼻音的原因是鼻腔气息不畅通,好像感冒时鼻子里堵了一半鼻涕,同时又夹杂着一半鼻腔振动,这种声音非常难听,解决的办法是让鼻腔内的气息畅通即可。

参考文献

[1]邹卉萌.论呼吸与发声对歌唱换声技巧的影响.音乐探索.2010年03期

[2]李星泽;论超边缘震动现象——关于歌唱发声[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3]李传杰;浅论歌唱吐字的民族化[J];职业时空;2009年09期

[4]邓月丽.关注歌唱中的发声器官.《上海音乐学院》2010年

唱歌技巧范文第3篇

【关键字】小学音乐;唱歌教学;方法

歌喉是人人都拥有的天然的乐器,而唱歌则是情感表达的有效方式。小学生对音乐的喜爱是与生俱来的,而对唱歌的需要也是天性的使然。唱歌是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抓住孩子的性格特点,顺应天性,用科学的方法实现兴趣、情感和技巧三者的融合,引导孩子自由唱歌、尽情表达,享受快乐。

一、兴趣领航

著名教育家卡巴列夫斯基认为把音乐的魅力传给孩子的必要条件就是要激发孩子对音乐的兴趣。的确,对于小学生而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的引领,孩子们就能够以热情、积极的心态来接受音乐,并渐渐达到一种主动的学习状态,将音乐学习转化为一种自发行为,学习效率也会大大提高。

导课阶段是诱发学习兴趣的最佳时机。趣味导课方式有多种,如讲故事、设情境、巧提问等,但是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单一运用某种方法导课效果只是差强人意,要达到预期的绝佳效果,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教师还要费些心思,灵活地综合运用几种方法,给学生多感官的刺激,全力诱发兴趣。

环境对小学生学习兴趣的影响较大,教师在教室环境的布置上要下些功夫,尽量让学生所处的环境与歌曲的内涵接近,营造一种身临其境的效果,然后再进行有目的的语言引导,让学生逐步进入音乐情境,产生共鸣,学习兴趣也在这个过程中越酿越浓。例如在学习苏教版第五册的“鹅大哥”一课时,笔者事先就准备了包括鹅在内的几个动物的造型,把它们贴在了教师的墙壁上,上课了,笔者又借助多媒体给学生展示了一个动画小短片,短片中的鹅憨态可掬,学生看了都非常欢喜,迫不及待地想了解这只鹅的故事,紧接着笔者又请学生化身为某种小动物,从自己的角度来描述鹅的形象或者和这只鹅大哥之间的小故事,孩子们非常享受这个探索鹅的过程,教学也在这种积极、轻松的氛围下水到渠成。

二、情感渗透

音乐是饱含情感的艺术,音乐魅力的展现过程也是情感的表达过程。每一首歌曲都包含着词曲作者的心声和寄托,唱歌仿佛是与词曲作者的对话,歌者只有真正融入自己的情感才能理解歌曲内涵。

音乐情感的渗透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根据笔者的经验,激发学生的情感一般可以分三个环节进行:启发欣赏、分析诱导和歌唱表达。启发欣赏主要侧重于听。音乐本身非常复杂,由旋律、节奏、调试、色彩等诸多要素组成,这个环节就是引导学生通过用心聆听来感受歌曲的基本情感和艺术内涵,同时也鼓励他们开拓思维、发挥想象;分析诱导就是对歌曲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词、曲对歌曲本身的表达同等重要,教师一定要双管齐下,通过对歌词的解析和歌曲的介绍让学生产生一个大概的了解,进而再结合旋律、节奏、力度等特点,让学生感受词曲相互配合的美妙之处,体会共同表达的思想情感,理解歌曲的美;歌唱表达是学生用音乐来表现情感的过程,也是学生对歌曲理解的综合展现。教师要放开对学生的束缚,鼓励他们通过自己的体态、声音和表情等来全面表现对歌曲的理解,唱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例如在学习第八册的“春来了”这首歌时,在欣赏环节,笔者请学生描绘春姑娘的形象并想象和她做游戏的场景。为了启发学生想象,笔者还展示了几幅早春的图片,在学生充满童趣的眼中,美丽、温柔又害羞的春姑娘像一个邻家大姐姐带着他们玩耍,在春天气息的包围下,学生感受到了心灵的愉悦,随后笔者又带领学生对歌曲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分析,将学生的感受具体化了,在最后的唱歌环节,学生大胆唱出了自己的快乐心情。

三、技巧提升

唱歌并不像看起来那么简单,一定的技巧是必需的。小学阶段的音乐学习,技巧并不是重点,但了解一些基本的乐理知识和唱歌技巧却能够帮助学生更深入了解歌曲。积累了一定的知识和技巧后,学生唱起歌来会更加游刃有余。

笔者认为,小学生所要掌握的唱歌技巧主要包括正确的唱歌姿势和呼吸方法、简单的发声方法和韵律这几个方面。唱歌姿势、呼吸和发声是相互联系的,没有正确的唱歌姿势,学生在唱歌时就会感觉呼吸不顺畅,影响表达。唱歌姿势是学生长期养成的习惯,教师一定要从低年级阶段开始培养学生的唱歌习惯,帮助他们养成松弛有度、自然挺胸、精神饱满、微笑放松的习惯,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一些简单的胸腹式呼吸练习和有针对性的发声练习,逐步提高学生对呼吸的掌控能力,掌握一定的发声技巧。

小学音乐所选歌曲一般节奏比较明快,韵律比较易容易把握。动感的节奏总是在鼓励人们跟着音乐一起动起来,教师不妨允许学生听从内心的想法大胆活动身体,通过身体的摆动频率来感受歌曲中韵律的变化,在这种动感方式的引导下,学生很快就能轻松把握歌曲韵律,效果远胜过枯燥的说教。例如在学习第十二册的“绿藤儿爬满小窗口”时,为了帮助学生准确把握节奏,笔者先弹奏了一遍,让学生对韵律有个大致的了解,然后请学生用击掌和轻敲桌子的方式来模拟韵律,随后笔者又和学生一起玩了一个模拟韵律的小游戏,师生共同配合将这首歌的韵律表达得清清楚楚。经过这三步,学生对这首歌的韵律做到了心中有数,唱起歌来自然更加准确。

总之,唱歌是一种情感表达和交流的方式,教师要注重兴趣、情感和技巧三者间的相互促进、相互支撑,让浓厚的兴趣激发学生唱歌欲望,用丰富的情感灌溉甜美的歌声,再通过简单的技巧提升综合水平,逐步发展学生的歌唱能力和审美情趣,让学生大胆、自信的唱歌。

【参考文献】

[1]房蕾,小学音乐唱歌教学中的情感培养,教学实践,2010

[2]刘h,谈唱歌教学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黄河之声,2010

唱歌技巧范文第4篇

关键词:小学音乐 智慧课堂 歌唱教学

G623.71

小学音乐课堂中歌唱教学并不是完全专业的来训练学生的歌唱准度以及嗓音的培养等等,而是更好的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的音乐素养,培养音乐学习兴趣,从而能够进一步的培养学生的文化素质,提升学生整体的素质水平。

一、把握小学音乐教学目标,突出唱歌作用

小学音乐课程设置是为全面培养学生的艺术能力,根据新课程的要求,小学音乐应指导学生基础的音乐知识,培养简单歌唱技巧。但是当前的小学音乐课堂中,很多时候学生们不爱唱歌。这是因为学生们没有勇气在课堂中表现自己,或者是学生们在表现自己的时候害怕其他同学会笑话自己,但更多的因素还是学生们没有得到专业的指导,不熟悉唱歌的技巧,这样在唱歌的时候很难唱出悦耳的旋律。基于以上几种情况,教师在课堂中要结合课程目标,鼓励学生们树立信心,同时在课堂中要教授学生们一些唱歌的技巧,并且在每一节课为学生们创造机会锻炼自己的唱歌水平。其次,音乐课程应成为小学生快乐的伊甸园,在这里没有课业的负担。教师需要告诉学生们学生们唱歌可以陶冶学生们的情操,让学生们在沉重的课业压力中得到缓解,另外小学生们在唱歌的过程中,可以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和气质,使学生们在平时会有一种自信的气息。

教师在课堂中需要多多鼓励学生们唱歌,教师可以在课堂中通过游戏的方法激励学生们唱歌,比如在课堂中进行传递瓶子的比赛,在两分钟内,瓶子传到哪位同学的手中,哪位同学就为大家演唱一首歌曲。另外教师也可以在课堂中一句一句引导学生们唱歌,同时提问学生们在课堂中唱歌,唱完之后,教师可以给学生们一些建议,让学生们在不断的锻炼中提升自己。或者教师在课堂中为学生们设计一种奖励制度,学生们在课堂中表现的比较好的话,教师可以为学生们颁发一些小奖章,从而提高学生们的唱歌的积极性,让学生们在课堂中积极展示自己。

二、趣味情景 多元导入课堂

1.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来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

多媒体教学能够实现教材的多元化,能够实现听觉、视觉共同呈现的效果。运用多媒体开展小学音乐的歌唱教学一方面能够更好的让学生体会到歌唱的声音,同时结合画面能够帮助学生体会到歌唱的情境。同时多媒体这种多感官的教学方式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学生才能更加有兴趣的投入到音乐歌唱的学习中去。运用多媒体教学方式还能椭教师有效的活跃课堂气氛,学生能够更加自如的参与到歌唱学习中去,从而提升小学音乐歌唱教学的教学质量和效果。

2.妙语激情,以情感人

“言为心声,音为心语。”美妙的语言是音乐艺术的基础与核心,也是音乐的魅力所在。因此在小学音乐课堂歌唱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语言的魅力,从而来提升自身教学的效果,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

在小学音乐课堂歌唱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声音的魅力,一方面是要利用自身教学语言的魅力来提升教学质量。自身教学语言的魅力就需要教师能够灵活的进行教学活动的开展,对于不同的教育的对象,不同的教学的内容要选择不同的语言来进行表达,这样才更有针对性。同时教师要充分发挥语言的魅力,用自身的教学语言来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来帮助学生更好的投入到歌唱的学习中。

其次教师要充分发挥音乐这种语言的魅力,教师在进行音乐歌唱教学教材的选择上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来进行选择,比如合适的流行音乐。这样学生听到自己喜欢的歌曲就会提升学习的兴趣,同时也能够提升学习的动力,这样教师就能够充分利用音乐的魅力来有效的提升自身歌唱教学的教学质量和课堂效果。

三、鼓励自主练习 提升歌唱技能

1.情感体验

专业的音乐歌唱学习是非常复杂并且有难度的,但是对于小学生音乐课堂中的歌唱教学并不完全需要让学生掌握专业的歌唱方法,更多的是让学生学习某首歌,再高一些的要求是帮助学生能够掌握一些歌唱的技巧,从而在学习其他歌曲的演唱的时候,能够将学习到的歌唱技巧进行运用,从而来降低学习新歌曲的难度。因此教师在音乐歌唱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采用听唱和模仿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先进行正确的歌唱示范,然后让学生进行模仿学习,再一步步的对学生的歌唱进行针对性的改正教学。学生通过观察教师歌唱的状态和特点来进行学习,这样学生就能一步步的掌握一定的技巧,也能够更好的帮助学生学习新的歌曲。

2.技能操作

对于歌唱技巧的学习和掌握是非常有难度的并不是一堂课两堂课的学习就能完成的,并且也需要很多的实践练习才能真正的掌握歌唱的技巧。但是小学音乐课堂歌唱教学大多是通过一些教师的示范和文字资料来开展的,对掌握歌唱技能来说是非常有难度的。再加上小学生自身的歌唱条件也是参差不齐的,并且小学生自身的技巧掌握理解能力也是有效的,这就会导致小学生出现错误发声歌唱。因此,发声歌唱练习时,学生应多动脑子,少用嗓子,在遇到困难时可求助于老师或进行一些辅学习。如:模仿同自己相近的歌唱声音或观摩一些优秀歌唱家的演唱。

四、结束语

小学课堂中的歌唱教学并不像专业的音乐学习那样需要提升学习者的唱歌的准确度,对歌曲的把握度等等,小学课堂的歌唱教学更多是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提升学生的素质。因此在小学课堂歌唱教学开展过程中要采用合适的方法,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自身进行示范,让学生进行模仿,并且不断的与学生进行交流,从而来找到学生歌唱的难度和问题,针对性的进行辅导和教学。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的利用多媒体等现代的教学技术来提升课堂的质量,并且要多运用一些学生喜欢的流行音乐来作为教材开展教学,这样学生才能更好的投入到课堂中,营造轻松的教学氛围,提升课堂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张晓红.小学音乐课中歌唱教学初探[J].考试周刊,2011(72)

[2]邓萍.浅谈小学歌唱教学的优化[J].音乐时空,2011(12).

[3]刘h. 谈唱歌教学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J]. 黄河之声. 2010(04)

唱歌技巧范文第5篇

关键词:小学;音乐;唱歌教学

歌唱已经成为目前人类文化中很重要的部分,从古至今,社会文明的进步都伴随着歌声,歌唱已成为人们抒感的重要渠道。对于小学生来说,歌唱可以体验审美、启迪智慧,培养学生更健康的身心和更健全的人格。

一、小学音乐唱歌教学的地位和作用

唱歌教学是音乐教育的基础,在传统的音乐中有着很重要的地位。首先,音乐唱歌教学在小学艺术教学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对于学生音乐兴趣的激发、音乐素养的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其次,音乐本身有着特殊的功能,并且容易被青少年所接受,在音乐教育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音乐教学的过程中,让他们学习音乐知识,感受音乐魅力。

二、提高小学音乐唱歌教学的途径

小学阶段的唱歌教育要严格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进行教学,通过良好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保证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1.激发歌唱兴趣,培养唱歌爱好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将音乐的魅力传递给学生,只有激发学生对于唱歌的兴趣,才能够让学生更多地投入到学习中。因此,小学阶段歌唱教学的目标设置,首先要注重对学生兴趣的激发,引导学生树立音乐学习的愿望。保持学生与音乐之间的联系,用音乐的魅力感染学生,培养学生热爱唱歌的习惯。

2.创设教学情境,明确教学环节

为了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必须要懂得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主动融入教学氛围中,接受知识、激感,更清晰地感受音乐得价值。在进入教学前,教师提前进行课堂环节设计,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教学任务和教学方法,相互融合、相互渗透;当然,在教学过程中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尤其是多媒体的运用。

3.加强歌唱技能的专项训练

歌唱是需要一定的技巧的,但是,小学阶段对学生的技能技巧要求并不高,但是仍然需要有一定的了解,才能更科学、更自信地唱歌。

小学阶段的歌唱技能技巧需要进行专项的训练,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科学发声,但是要尽可能地避免枯燥、机械的训练方式,要将技巧技能的训练融入歌曲演唱中,让学生感受歌声的美感,体验歌曲的优美。

参考文献:

唱歌技巧范文第6篇

在上声乐课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情感培养,对于学生自身以及学习过程都有非常大的作用,下面我们一一进行分析:第一,调整了学生唱歌时的心态,提高了声乐课的学习效率。声乐课中的情感培养可以让学生从音乐中感受到音乐本身的情绪魅力,让学生的感情跟着音乐的旋律变得饱满。有的声乐老师在上课时并没有培养学生的情感,只是教授学生一些声乐的理论知识,然后让学生唱歌,这一教学方式是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学的效率比较低,而且学生感受不到唱歌的乐趣。如国教师在教授学生声乐的过程中注重对学生进行情感培养,那么学生就会自己体会要唱的歌曲,不再把唱歌当成任务,也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的效率。第二,促进学生自动把情感与技巧结合,上声乐课时乐理是一定要讲的,乐理就是唱歌的理论知识,它主要传授学生唱歌时应该注意的技巧。同时,培养学生的情感很重要,在唱某一首歌时需要表达出什么样的情感,这一情感的表达需要运用哪种唱歌的技巧都是有规律可循的。教师对学生进行情感培养可以使学生主动地将情感与技巧对应起来,并且自行摸索到其中的奥妙,领略到音乐的魅力。第三,对学生进行情感培养对学生自身的艺术水平的提高有帮助,学生在艺术的氛围中待久了自然就会有艺术的气质,有艺术的感受力,这对于学生的艺术人生之路都会有很大的作用。

二、声乐教学中情感培养的现状

目前声乐教学中的情感培养存在很大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教师不能科学的认识到声乐教学中情感培养的重要性,不知道情感培养与唱歌技巧应该要相互作用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很多教师只是一味地给学生传授理论知识,使学生把唱歌当成一个任务,完全失掉了音乐的艺术性,学生根本不能感受音乐的强大感染力。第二,教师在培养学生的情感时,一般都是自己示范唱歌,然后讲解在唱某一段或者某句歌词时应该要有什么样的情感,并没有将学生充分调动起来,让学生发挥主动作用去真正理解音乐的情感,使得学生的音乐感受力不强。第三,很多教师喜欢将自己的喜好强加在学生身上,让学生对自己喜欢的音乐进行感受,这种教学方式非常的不妥。可以说,每一个热爱艺术的人都有自己的喜好,教师如果把自己的喜好强加给学生会是学生感受不到上课的乐趣,而且学生的知识面会因此变得狭窄。例如有的教师喜欢民族唱法,就一直教学生学习民族唱法,还让学生体会各民族文化的感受力,虽然有的学生的民族唱法技巧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但是难免有不喜欢民族唱法的学生,这一教学方法就阻碍了学生声乐水平的提高。

三、进行情感培养的主要方法

针对目前声乐课的情感培养方面所存在的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对这些问题进行解决。

(一)教师必须要有培养学生情感的意识

很多声乐教师的教学观念非常陈旧,固执地认为声乐教学只传授技巧就够了,这种理念欠缺科学性。教师首先要认识到声乐教学中情感培养的重要性,并且知道只有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让学生感受到歌唱的乐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唱歌不只是一门只追求声音质量的艺术,更是一门追求情感感染力的艺术,一个学生的技巧运用得再好,如果唱歌时没办法感染到听众,那么一切都是徒劳无功。

(二)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技巧

声乐课虽然是一门艺术课,但是它始终属于教育的范畴,所以教学技巧对于学生成绩的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声音老师可以在上课时运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提高课堂的艺术水平,让学生在艺术的氛围中培养对艺术的感情。教师上课时还可以利用各种手段进行课堂导入,扩大学生的视野,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对音乐多一份喜爱。

(三)多进行艺术实践

教师可以多带学生进行艺术实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唱歌是一种艺术表演形式,学生们学习声乐最主要的就是要进行表演,所以,教师可以多带学生参加表演,让学生积累表演经验,增强学生的舞台创造力。教师还可以带学生听音乐会,让学生们感受到艺术家的艺术气质,并从别人身上学习到一些有用的知识。这些实践活动的增加可以使声乐课不仅仅局限在课堂内,而且渗透到了学生的全部生活当中去,对学生声乐成绩的提高有巨大的帮助。

四、教师在情感上对作品有自己的理解

有句名言叫做“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一个音乐作品都是一件独立的艺术品,教师在教授一首歌时应该对这首歌在情感上有充分的理解,并且把这个理解将给同学们听,增强学生的艺术情感感受力。在对自己的情感进行解析以后,还要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创新,表达自己对这一作品的感受,降低学生们在学习之时的难度,真正将情感与技巧融为一体。

唱歌技巧范文第7篇

要达到这种境界非一日之功,须历时数载,经历三个境界。

第一个境界,诵性。小时候念书讲究背诵。“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背得滚瓜烂熟分毫不差。懂不懂?不懂,甚至是哪几个字也闹不清楚,写不出来。这就是最初级的诵性。唱歌也一样要讲诵性。创造性不是从天而降,从模仿开始。模仿别人就是背诵别人。十几岁的孩子,听到别人唱歌觉得好听。就去模仿,模仿得惟妙惟肖,像得不得了,有人说你是天才,“小郭兰英”,你才处于“诵性”阶段。有一定的天赋,有好的嗓音条件,有好的乐感。也要有一点模仿的悟性,知道哪儿像哪儿不像,否则也模仿不好。出错是常有的,例如唱错字。处于“诵性”阶段也可以登台、可以参加比赛,也能在某种赛事中拿奖。但别自满,长期背诵别人,终无大用,早晚会被淘汰。

第二个境界,悟性。“人之初”不但要会背,还要会写、会讲这就不容易了。借用这个话题说唱歌。歌者在接受了若干年的专业声乐教育之后,往往会掉进技术的陷阱忘了表现而不能自拔。能够“悟”出来走出陷阱并不容易。当今有了三种唱法,今年又多出一个“原生态”,悟起来更多一层难处。共性还是有的,都要悟。不但要悟唱词,还要悟曲谱,唱词与曲谱结合起来才是完整的音乐,谱面的音乐表现在声音中,变成听得见的音乐,才是完美。完美的音乐是动人的。这时候你会听到许多赞美词句:珠圆玉润、明亮甜美、感人肺腑、动人心魄等等。这些华丽词句并不足以描述完美的歌声,歌声远比这些华丽词句动听得多。这种通过自己悟出来的表现力,往往是经过多年刻苦努力后的忽然开朗。戏曲界叫“开窍”,一旦开窍,一通百通。也有些人一辈子开不了窍。当然开了窍也不是万事大吉,还要再努力,进入更高的境界。

第三个境界,个性。这就是更高的境界。个性就是个人独特的有别于他人的演唱风格,其特色完全是一种听觉感受,甚至不可言说,但一听便知。马玉涛,王玉珍、郭颂、胡松华、吕文科……以及当今活跃在舞台荧屏上的歌唱家们,都是有个性特色的歌者。有无自己的风格,决定歌者在观众中的地位,决定歌唱家的艺术生命。近些年来听年轻的歌者(我特指民族唱法)则不易区别了,像一个碑刻上拓下来的拓片,都挺像样,就是太相似。

唱歌技巧范文第8篇

一、唱好歌的两层含义

这里的“好”有两层含义。一是把歌唱好。唱会歌是人的本能,是人人都具备的能力,现在的社会传媒这么发达,人们可以借助网络、影视、CD、MP3等多种传播媒介学会歌曲,因此,唱会歌在我们教学中的位置不如以前那么重要了。20世纪50至80年代,唱会歌主要是在音乐课上完成,唱歌教学是当时音乐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教学进度和教学目标的实现是以教会多少首歌为标志的。但是现在的音乐课加入了欣赏、器乐、舞蹈、创作及相关文化的学习等,而且唱会歌的要求也提高了。

第二层意思是要唱好的歌。这里有价值判断标准,就是唱好的歌曲,唱教材的歌曲。因为教材是国家意志的体现,是国家对音乐教育的态度,教材中的歌曲是经过严格筛选的。有些老师说教材上的歌曲不好听,我想这不一定,为什么?我们不妨做一个试验,选一首还没有流行的歌曲和一首教材中的歌曲,每天播放十遍,一周之后再让学生判断喜欢哪首歌。有关报刊和机构曾做过三次“学生们最喜欢的歌”的统计,排名前10位的歌曲中只有两首歌曲一直重复着,就是《让我们荡起双桨》和《嘀哩嘀哩》。可见教材上的歌曲是经得住时间考验的。我曾问过一些专家,对流行歌曲该怎么评价?专家说流行歌曲不能评价,因为对于身边的事物无法判断好与坏、是与非,只有当这些已存在的事物流传一段时间后,回过头来再进行评价,才能更加客观和准确。音乐教材中的作品都经过了层层筛选,有很多好听的歌,但是教材选用歌曲不仅是以好听为主要目的,而更看重教育价值和情绪、情感、节拍、音域、风格所构成的音乐整体,并将不同的歌曲进行系统、科学地设计和编排。

二、唱好歌的若干基本概念

唱好歌主要针对教师而言,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的歌声提出要求。唱好歌是复杂的过程,包含的内容很多,但是有一些基本概念是需要老师们了解的。

歌唱是歌者发自心灵的、自觉自信地表达自己的情感,而这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帮助学生们学会怎么去表达。比如力度的变化:力度有渐强、渐弱、突强、突弱、强、中强、中弱……弱而不虚,强而不噪,强的时候不要喊,弱的时候不要用气声。再比如节奏的变化:节奏是长短的概念,节奏在乐谱上的体现不是“表现技能”的长短,而是记谱方式的长短。曾有一位钢琴家说过,一位高水准的钢琴演奏家可以将一种节奏用六十多种不同的方式表达出来,而歌唱同样需要演唱者进行再创作。再比如音乐结构的不同处理:一个乐句可以连贯,也可以不连贯,音乐的表现性是丰富多样的,没有唯一标准,教师要会指导、掌握和运用。但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很少看到教师细腻的音乐处理,往往都是一些概念性的处理――长一点,短一点,强一点,弱一点,快一点,慢一点……

音乐的表现技能是指在单位时间不变的情况下控制好单个音的长短。前面所讲的节奏、速度、力度等都是音乐的表现技能,此外还包括旋律、装饰音唱法等。表现技能不仅运用在唱歌中,也运用在各种乐器的演奏中,这是一个乐曲可以弹奏出完全不同风格的原因。例如,前倚音可以进入前一拍的时值,也可以进入本音的时值;切分音的节奏重音和节拍重音要区别开来,切分音的第一个音是节拍重音,第二个音是与节拍重音连接之后产生的节奏重音,节奏重音不能强于节拍重音。还有句法、风格,以及乐曲和个人表达的基本情趣等等。我们教学过程中经常遇到两个问题,一个是音乐处理没有自己的情趣,二是音乐处理没有明显的对比。

补充一点,歌唱的声音技巧说到底不是技巧的组合,它是一个完整的音乐角色。我在这里特别强调完整,音乐教育的一个重要的原则是“整体大于元素的总和”,分解的学习不是不可以,但是分解的学习要在完整的基础上进行,因为我们先分解了,学生容易失去兴趣,最后也就回不到音乐的整体上去了,学生也很难感受到音乐的表现力了。

三、唱好歌的三个重要方法

“唱好歌”有三个重要方法:一是运用嗓音表达丰富、细腻的情感。二是唱歌要有自己的个性。唱歌教学中只有一样东西既不可教又不可学,那就是个性。强调歌唱的个性化是一种趋势,我们要提倡唱歌时候个性化的表现。三是掌握好歌词。音乐学习中,只有唱歌需要掌握歌词。歌词是歌曲的灵魂,唱好歌需要研读歌词,参透每一层的意思。

此外,歌曲表现的是一种诠释的技巧,它要求方法、技艺、音符的连接,所以在新的教学方法中,把读谱教学放在了表现这个学习领域当中进行。但是有两点需要强调:一是不要刻意在音乐学习当中关注是不是要识谱、是不是视唱教学,一切都不是服从于视唱教学,而是服务于歌曲的表现。美国音乐家雷默曾给过我们一个提示,他说对于绝大多数公民来说,并不依赖乐谱来欣赏音乐和表现音乐,不要单一地通过唱歌来学习识谱,应在唱歌教学当中去感知乐谱、学习识谱。但我补充一句,对于有组织的音乐教学,识谱教学也是必要的,诠释歌曲应该学习歌曲表现所需要的技艺、表达、音色、旋律、和声、调式、调性等等,还要加上对乐谱的学习。

四、唱好歌的表演要求

歌唱虽然是一门口头表达艺术,不过与之相关的视觉形象也是最终作品的一部分,因此,面部表情和身体动作对整个表演非常重要。这些在我们的教学中已经受到关注,但是关注得还不够。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的演唱、演奏往往是以全体性的合唱、合奏为主要形式的学习,但最终的目标是培养学生能够独自歌唱。没有接受过一定歌唱训练的人,歌唱时的手势、表情和眼神往往是缺乏表现力的。既然唱歌是自信自觉地表达自己的感情,唱歌是从内向外的情感的体现,所以对演唱时的表演也要有基本要求。如演唱时要少做手势动作,但也不能太僵硬;用眼神和表情将情感传达出来;只停留在嘴上未从眼神里流露出来的笑会显得虚假,微笑首先是一种内心体验,然后再将它外化等等。

怎样会唱歌

会唱歌的要求很多,范围也很广,主要涉及声乐技能技巧的学习。因我本人在这方面不很专业,加之时间关系,这里只能做一原则的、简略概述。首先,浓厚的兴趣、自信心、快乐是会唱歌的前提。其次会唱歌还包括如下方面的训练:正确的姿势、有规律的训练习惯、正确有效的呼吸方法、发音平稳、情感丰富细腻、咬字吐字正确而清晰、连音与断音的技巧。其中,顿音、连音和断音的演唱是特别重要的技能,也是很难掌握的技能。此外,敏锐、感人的歌曲诠释与艺术处理和富于魅力的表演也非常重要。

唱会歌、唱好歌、会唱歌三者的关系

唱好歌是在唱会歌中体现的。歌曲的处理和表达是在学习歌曲的过程中完成的,不能等技能成熟了、歌曲学会了再进行艺术处理,这是音乐教学原理中很重要的原则,也是审美教学的规律。

会唱歌是在唱好歌中生成的。我们的技能、技巧应在艺术实践中学习和掌握,是在唱好歌中生成的。也就是说,会唱歌、唱好歌是在唱会歌中形成,不能隔离开,而是融为一体的。这三者是学习歌曲的共同要求,是在唱歌教学中同时达成的目标,三者的要求虽不同但是要同步进行,都要在教学中给予关照,不能割裂开来,否则就违反了整体的要求。

以上是我对唱歌教学中对唱会歌、唱好歌、会唱歌的一些理解,供大家参考和质疑。

唱歌技巧范文第9篇

关键词:声乐教学 虚假嗓音技巧

一、虚假嗓音的定义

所谓的虚假嗓音是相对真声来说的,真声是人们日常生活中说话所发出来的声音,而虚假嗓音和生活中的真声是不同的,虚假嗓音需要经过一定的训练和艺术修饰才能够实现,这种声音和人们本来的唱歌声不同。由于虚假嗓音的类别很多,因此对虚假嗓音进行优劣判别是很困难的。虚假嗓音对于唱歌来说是一把双刃剑,如果虚假嗓音运用得好,会促进唱歌,使得歌声很好且很成功,如果虚假嗓音运用得不好,就会影响唱歌,会使得唱歌的质量很差,导致唱歌失败。因此想要将虚假嗓音运用到歌唱当中,就必须掌握好虚假嗓音的唱歌技巧,才能够在运用虚假嗓音的情况下,使得唱歌质量提升上去。

二、虚假嗓音的分类和发声方法

对于虚假嗓音的分类,大致分为三类,分别是无共鸣假声和单一共鸣假声以及混合共鸣假声。虚假嗓音主要是依据共鸣腔来分类的,不同的共鸣腔使得虚假嗓音不同,不同的虚假嗓音的效果也不同。不同类型的虚假嗓音发声方法不同,下面将对这三种虚假嗓音的发声方法进行阐述。

(一)无共鸣假声

无共鸣假声也可以称之为纯假声。所谓的无共鸣假声就是指通过声带直接发出来的假声,声音由声带产生以后直接发出来,不存在经过头腔的声音。无共鸣假声不仅仅存在严重漏声现象,此外通过无共鸣假声唱出来的歌没有色彩,声音非常的虚弱和空洞,一般情况下不会将无共鸣假声运用在歌唱当中,因为无共鸣假声很难把握。如果无法很好的把握无共鸣假声,还将其运用到歌唱当中,就很容易导致歌唱失败。比如在唱高音的时候出现漏声,而导致失声,这种情况就属于无共鸣假声的失败尝试。如果想要将无共鸣假声运用到歌唱当中,且要保证歌唱质量,这时候需要融合其他声乐技巧,将无共鸣假声和声乐技巧相结合,才能使得歌唱达到一个很好的效果,才能使得歌唱成功。

(二)单一共鸣假声

单一共鸣假声也可以简单称为单一假声。单一共鸣假声是当声带产生声音以后,让喉咙很小的打开,让声音全部进入头腔当中,并在头腔当中产生共鸣,发出的声音比较集中和明亮。这种声音一般在民族歌曲中体现,有民族风格的特点。但是单一共鸣假声发音效果也存在缺陷,这种类型的假声最明显的缺陷就是声音比较尖,而且声音不够丰满。对于单一共鸣假声在我国民族歌曲中运用很多,比如云南民族歌曲,京剧的青衣和小生等等,都采用了单一共鸣假声。

(三)混合共鸣假声

混合共鸣假声与单一假声和无共鸣假声相比就复杂了许多,混合共鸣假声的形成需要在胸腔和头腔两个地方产生共鸣。混合共鸣假声产生过程中,喉头向下,并且咽喉要充分的打开,使得头腔与胸腔相通,在声带产生声音以后,声音在头腔和胸腔同时产生共鸣,也就是整体共鸣,可以使得真声在低音区获得假声的位置,产生假声的效果,而在高音区的假声,在放低呼吸支持点以后,高音区的假声就能够获得真声的呼吸支持。混合假声很特别,真中有假、假中包含真声的成分、真真假假、虚实结合。此外混合假声既有真声的特点,也有假声的特点,包含真声的结实与明亮,假声的甜美与柔和,刚柔相结合,把歌曲表现得淋漓尽致,使得歌声非常的甜美和丰满以及婉转。如果很好的运用混合共鸣假声,能够增加歌声的效果和质量,使得歌唱表演更加的成功。

纵观人类声乐艺术的发展过程,人们在不断的唱歌过程中,其实也是对假声的不断应用的过程,人们对假声的审美标准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假声的发展是有一定的顺序的,第一阶段是纯假声,第二阶段是单一假声,第三阶段混合共鸣假声。最开始人们在演唱时,当唱到高音的时候,声音高不上去的时候,就出现了纯假声的应用,使得声音足够高,人们在唱歌时,高音能够唱上去,但是由于没有一定的共鸣支持,使得高音比较虚和空,声音不够饱满,这使得纯假声不太适合演唱,因此为了使得声音能够得到共鸣的支持,歌唱家们开始通过头腔获得共鸣支持,使得假声发展达到了一个新的发展高度。然后随着科学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音乐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于音域和音质等提出了新的要求,许多音乐作品的音域逐渐变宽,使得原先的单一共鸣假声无法满足,为了满足音乐发展和歌唱的要求,歌唱家们又逐渐探索新的假声,最终探索到了头腔和胸腔同时共鸣,也就是混合共鸣假声,能够满足歌唱的要求,更具有声音的艺术表现力,使得音乐更加有生命力。

二、在歌唱中运用虚假嗓音的意义

(一)是声乐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

虚假嗓音对于声乐训练来说非常重要,在日常的歌唱中也经常用到虚假嗓音,虚假嗓音技巧是歌唱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部分,因此在声乐训练中,一定要注重虚假嗓音技巧的训练。歌唱家在唱高音的时候,一般都会采用虚假嗓音,才能够将高音提上去。此外运用虚假嗓音以后,歌声会变得更加的婉转动听,音质也变得更加的饱满,声音更具有感染力,对听众更加有吸引力。使用虚假嗓音唱歌不仅能够使得歌声更加动听,还能够锻炼虚假嗓音技巧和虚假嗓音在歌唱中的运用技巧,既达到了声乐训练的目的,也达到了虚假嗓音技巧训练的目的。

(二)具有丰富的艺术表现能力

在歌唱中运用虚假嗓音能够使得歌唱更加有艺术魅力。在歌唱中运用虚假嗓音,一定要把握好虚假嗓音技巧以及虚假嗓音在歌唱中的运用。此外还要控制好歌声的强弱和音质,使得歌声更加动听,更加有震撼力,把歌唱表演得淋漓尽致,使得歌唱表演成功。如果演唱者在歌唱中没有运用虚假嗓音,那么歌声就会显得没有活力、没有生命力,而且演唱的音色也比较单调,整首歌曲没有多大变化,演唱结果会使得听众感到乏味,无法吸引听众。所以在演唱的过程中运用虚假嗓音,会使得歌声更加有吸引力,能够很好的将歌声表现出来,因此可以说虚假嗓音有很好的艺术表现力,为歌唱增添艺术色彩,使得歌声更加有韵味。当代歌唱家陶淳褪切榧偕ひ艏记沙法的代表,在陶吹母枨中,有很多地方都运用了虚假嗓音和转音,这也是为什么陶吹母枨总是那么的活泼婉转,这也使得陶吹母枨别具一格,和其他歌曲相比,有自己的唱歌风格。

(三)能够保护演唱者的嗓子

采用单一的唱法演唱歌曲不仅仅会损害嗓子,也会使得演唱出来的歌曲比较单一、乏味。比如可以尝试运用一种唱法进行歌唱,会发现当歌唱一会以后,就会有疲倦感,这说明用单一的唱法来演唱歌曲会有单调无聊的感觉。如果演唱者在演唱的过程中使用虚假嗓音,就会使得歌曲唱法由单一变为丰富,歌曲在演唱过程,音色会发生变化,这使得歌曲很婉转,也不会给人疲倦感,而且因为运用了假声,嗓子在转换唱法的时候得到了休息,这也使得嗓子得到了很好的保护。由此可见将虚假嗓音运用到歌唱中,能够很好的延长歌唱家的艺术生命力,使得歌曲更加的有活力和生命力,对于歌唱家来说非常的重要,对其演唱生涯有着很大的影响。

(四)能够拓宽音域和发展高音

虚假嗓音对于拓宽音域和帮助演唱高音的提升有着很大的作用,有助于演唱者高音部分演唱的提高。在歌曲高音部分演唱的时候,一般都是采用分阶段演唱的方法,将高音演唱上去。比如大家熟知的《青藏高原》,想要将高音部分演唱上去就需要分阶段演唱,在演唱的过程中运用虚假嗓音,由于转音的过程中嗓子得到一定的休息,这样在高音演唱的过程中是分部分和阶段演唱的,使得高音部分能够一步一步的演唱上去,而且还避免了破音和中断的现象发生。此外演唱者在演唱的过程中运用虚假嗓音技巧,使得头腔和胸腔相连接,产生混合共鸣,使得演唱者的音域拓宽,演唱出来的歌曲延绵不绝,给人悠远的感觉,使演唱的歌曲具有艺术效果。

三、虚假嗓音技巧在教学中的应用

(一)排除虚假嗓音,保持学生真声

对于排除学生虚假嗓音,主要是针对那些有得天独厚声带条件的学生。真嗓音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分贝非常的大,和其他类型的嗓音相比要大很多。通过基础声乐学习,可以了解到,不同人的声带大小是不同的,有的人的声带大,有的人的声带小,而真嗓音型的色带特点就是宽而厚。对于真嗓音类型的学生,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针对性的训练,保证学生真声,减少学生虚假嗓音的运用,这类学生通过真声唱出来的歌曲更加刚劲有力,更具有戏剧性的色彩,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正确引导,发挥学生的优势,保持学生歌唱的本声。

(二)帮助学生丰富唱法,锻炼学生高音演唱

在演唱中运用虚假嗓音更有利于将高音提上去,因此在声乐教学中,要注重虚假嗓音技巧的教学。和真嗓音相比,虚假嗓音就要柔和许多,而且假嗓音的分贝较小,因此在高音的演唱过程中,运用假嗓音更容易将高音提上去,而且还具备假嗓音的特点,唱出来的歌声非常的婉转。因此音乐教师在声乐教学过程中,一定要进行针对性的训练,要提高学生歌唱过程中运用虚假嗓音的比例,提高学生歌曲演唱的能力。此外在声乐教学中,要求学生多运用虚假嗓音,还有利于学生的嗓子的保护,学生每天都在演唱,对于嗓子的伤害是很大的,而运用虚假嗓音,在一定程度上增添了嗓子的休息时间,保护了学生的嗓子,减少了对学生嗓子的伤害。如果一直运用单一演唱的方法演唱歌曲,演唱结束以后,嗓子就会变得沙哑,而且很疼痛,长期如此对嗓子的伤害很大。除此之外虚假嗓音还能够丰富唱法,让学生掌握更多的演唱技能,学生还可以在歌曲演唱中加入自己的想法,使得学生形成其自身独有的风格。

四、结语

通过本文研究发现,虚假嗓音对于歌曲演唱来说非常的重要,熟练掌握虚假嗓音技巧,不仅仅能够提高学生演唱的能力,还能够保护学生嗓子,使学生具备唱高音的能力。因此在声乐教学过程中,要更多的融入虚假嗓音,让学生掌握虚假嗓音技巧,便于学生实际的演唱。

参考文献:

[1]武秀之,张永杰,张平.民族声乐教程[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991.

[2]王保荣.假声在民族声乐演唱与教学中的价值[D].开封:河南大学艺术学院,2001年.

唱歌技巧范文第10篇

1 心理活动的变化是导致唱歌紧张情绪的原因

人在歌唱中的感觉、想象、思维、情绪等心理活动以及意志、气质、性格等个性心理特征,直接影响着歌唱,这是因为歌唱心理变化会使呼吸系统、循环系统、肌肉组织、内分泌腺及代谢过程都发生变化而直接影响着歌唱生理机能状态。所以,歌唱中缺乏自信心或有恐惧心理势必会干扰歌唱,对于歌唱者来说,如果歌唱前处于一种十分平静的心理紧张是我们歌唱获得成功的重要心理保证,如果心情过于激动,造成心理极度紧张,就会导致唱歌效果失真。

2 歌唱的紧张心理是受音乐修养制约的

歌唱心理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由低级到高级,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是有顺序性的。要在正确的分析作品、认识作品、理解作品的基础上,由情而生、随情而动、为情而唱、以情带声、生情并貌的歌唱,特别是人的不同年龄阶段,歌唱心理发展水平更是具有顺序性,还有由于遗传基因接触环境的影响和文化教育程度的不同,歌唱心理发展水平也呈现着个体差异。因此,作为歌唱者必须从“重技轻艺”的误区中走出来,使自己具有较高的文化修养、史学修养、语言修养、美学修养和音乐理论修养,同时还必须具备相关的物理知识、生理解剖知识,并懂得教育学和心理学理论。总之,歌唱者的修养越全面,知识结构越完备,越有可能成为声乐家,越有可能培养出大量优秀的人才。

3 客观环境因素的影响也是形成紧张心理的原因之一

不同的演出环境、演出场所、演出形式、演出意义、观众的成分、一般性的慰问演出或是各种比赛、各种观摩、舞台效果以及演唱者特别注重的场下观众或是自己老师的情绪反应等,都会引起演唱者不同程度的心理紧张和恐惧感,加之没有丰富的舞台经验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去控制,这种紧张心理遇到一点外界的干扰,心态就会被搅乱,导致越来越紧张,更不能投入声乐作品中去,最后只能留下沮丧和遗憾。

歌唱是一项全身性的协调运动,身体健康状况无疑会影响到歌唱技能的发挥和心理的变化,尤其是歌唱器官不佳,如声带疲劳,喉炎或伤风感冒等疾病,这些都将直接破坏演唱技巧的正常,而造成不同程度的紧张心理。

4 增强自信心可以克服紧张心理

自信心是指一个人对其自身能力,自我发展的肯定,自信心强的人对自己的能力充满信心,相信自己的存在价值,相信自己能获得成功,哪怕遇到困难也能直面困难,迎刃而上。然而在学习歌唱中,很多人不敢当众唱歌,对于当众唱歌表现出极其紧张、害怕,那么如何能让人们热爱音乐,自信地歌唱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四方面入手,帮助人们树立唱歌时的信心:

4.1 兴趣为先导,培养自己的信心。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培养自己的信心,首先要激发其兴趣与自信心,只有产生了兴趣,才会有信心的歌唱。兴趣不是天生的,要靠后天的引导和培养,要根据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多听和多看,以激发和培养自己的兴趣。

4.2 因人而异,体验成功。音乐有其自身的特点,每首歌曲更有其自身的音乐情境,应该根据对音乐的了解,通过语言的描绘,想象画面的再现,更加体会音乐,了解音乐因人而异,体验成功。唱歌没有固定的模式,而是具有灵活多样性的,对于一些能自信歌唱的人,要求他们声情并貌地演唱歌曲,对于一些独立歌唱感到紧张的人,可以要求他们先背唱歌曲。这样,能使每个人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不同人的歌唱潜能,使部分没有自信的人减少对歌唱时的紧张心理,树立起歌唱的自信心。

4.3 以情感为依托,增加自信心。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内心体验和态度,在歌唱中情感直接影响着歌唱者,可以说情感是歌唱的催化剂,它具有引发、定向、激动和强化的作用,唱歌时要充分发挥情感的流导功能,激发歌唱者的情感,让自信扎根歌唱者的心灵。

4.4 摆正技巧与歌唱的关系。对于歌唱而言,技巧只不过是歌唱的“仆人”而不是歌唱的“主人”,是表现歌有内容的手段,技巧一旦离开了歌唱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所以,要注意与歌唱的密切结合,对自己所演唱的歌曲做到心中有数。

上一篇:拍照技巧范文 下一篇:写作技巧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