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传记范文

时间:2023-11-22 23:23:42

个人传记

个人传记篇1

论文摘要:教师个人实践知识和教师的经验密切相关,也是教师专业成长和发展的土壤。在传统的教师教育中,通常向教师传授外部的教育理论与知识,却忽视了教师自身所拥有的教育经验及知识。教师个人实践知识来源于教师过去的教学经验,存在当前的教学中,并暗示未来可能的教学。文章采用传记研究的方法,以一位小学英语教师为个案,对其经历及经验进行剖析,探究其教师个人实践知识,以便更好了解教师个人实践知识与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

一、引言

加拿大学者克兰迪宁认为,教师个人实践知识“反映了个体的先前知识并认同了教师知识的情境性。这是一种由情境形成的知识,是当我们在经历自己的故事、复述和通过反思再经历那故事时而去建构和再建构的知识。”[1] 近几年,陆续有学者开始关注教师的个人实践知识。它是教师所拥有的宝贵资源,也是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探究教师的个人实践知识不仅有助于我们进一步理解教师,而且对教师自身的发展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采用传记研究,对一位小学英语教师进行案例分析,以研究教师个人实践知识以及其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

二、对李琳老师个人实践知识的传记研究

1.学科互涉,教学需要自主钻研。1997年李琳分配到一所小学任教语文,之后调任中学。五年后进入大学学习英语,毕业后进入一所小学开始了她的英语教学生涯。从小学到中学,从语文到英语,这种多样的教学经历,尤其是跨学科的教学带给她的有些什么呢?李琳是这样说的:“其实这种多学段、多学科的教学经历是我宝贵的财富。刚教英语时,区教研员问我对语文和英语教学有什么见解?当时没有太钻研,后来在教学中发现,语文与英语同为语言学科,语言共性使得两者在语音、词汇、语法的学习等方面都可以相互借鉴。例如,语文教学注重语言的可理解性输入,强调让学生多听、多背、多模仿、多写,并且要求学生多阅读一些课外书籍,如少儿版名著名篇,而这些方法同样适合于英语教学。要求学生反复听,大声地诵读,背诵佳作,模仿语音语调,仿写句子文章等等都是非常有效的英语教学途径,而让学生多阅读更是提高学生理解语言整体性、人文性的良策。后来我常常和语文教师聊天,看语文学科的论文,并把适合英语教学的方法运用到课堂中。”

从李琳的这段话可以看出,她对母语及二语教学相通性的关注来源于她的教学经历及实践。传统语言学的观点认为:母语对于外语的学习只有负面影响,或者说,母语“干扰”了外语学习。李琳却因具有两种语言的教学经验,从母语的教学中提炼出对外语教学也适用的方法。这种有益主动地尝试是她对教学工作的自主探索,是用她在教学中感受到的个人化知识与理解去引导她的教学。这种个人化知识与理解形成了她的教学自主意识。tort-moloney认为教师自主是一种自主性职业发展的能力,因为“自主的教师明确何时何地、为何及如何在教学实践中有意识地学习教学技能”。[2]教师教学的自主意识和自主能力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当教师自己愿意发展自己,并且有能力发展时,教师才可能获得发展。

2.教学要务实,不做表面功夫。作为一名英语老师,李琳对英语教学的理解是她个人实践知识的重要方面。在教学上,她的个人实践知识主要体现在她的务实教学方面。她认为:“小学英语的教学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做做游戏,唱唱跳跳,只是手段,不是目的。不能把这些形式当成了主要的教学内容,以致课堂图热闹,轻实效。要建构有意义的任务型教学,真实具体可操作,任务不宜过多过重,要符合学生的能力,保持学生兴趣的同时,基础知识的掌握也非常重要。小学生的语音语调特别值得重视,要多听录音,小学生的接受能力很强,如果老师的语音语调不对,学生跟着学,势必会影响学生的发音。语法和拼写也一样,常犯的语法、拼写错误应该指出。小学是打基础的阶段,不能让学生把错误的用法延续下去。课堂上学习的知识必须堂堂清,下课前几分钟检查学生知识的接受程度,根据情况调整下节课的授课计划。”

李琳务实的教学风格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是基于她的教学实践。她说她刚开始教英语时也不完全懂得什么是有效教学,上课设计游戏只顾着学生的参与和课堂气氛,却没有关注到学生是否真正学到了知识。后来校长听了她一堂推门课,对她说:“教学要扎扎实实,脚踏实地,不要弄虚的。学生一定要在你的课堂学到知识。”据李琳说,这堂课后她开始认真反思自己的教学,把课堂关注点从课堂氛围慢慢转向有效务实的教学,关注学生的学习,关注教学目标的达成度。

此外,李琳的教学主张也来源于她个人的英语学习经历。例如,她重视听录音是源于她自己的英语学习经历。初中阶段,她的英语老师是自学转行来教英语的,发音不太准。而当时上课也不用录音,全班同学跟着老师一起齐读,语音特别不规范,这让她在以后的英语学习中,花了好长时间去纠正读音。这促使她在自己的教学中使用录音,以减少不标准的语音对学生造成的影响。

李琳把自己教与学英语的经历融入到教学中,形成自己的教学知识。这种知识是从自己的人生经历中获得的,可以被叫做隐性的个人知识。它是教师个人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情境中通过自己的体验、沉思、感悟和领会并总结出来的有别于“公共知识”的实效性知识,是教师个人在自我实践基础上的,自我建构的知识。[3] 李琳对于教学的个人理解也反映出她的个人哲学理念。根据connelly和clandinin的观点,个人哲学是理解教师个人实践知识的一个重要术语。它包含着教师的信念和价值观,“个人哲学意味着通过经验叙事,教师对自己的行动及其对行动的探索,进行一种意义的重建。”[4] 她在教学中重视基础的掌握,本着“求真务实”的态度对待每一堂课,每一个学生,她把从实践和经验中获得的个人化理解贯穿于她的英语教学中,也促进着她的专业成长。

3.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有效教学的前提。李琳认为她最满意的是她与学生之间的良好关系。她说:“对学生的关爱是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走近学生,充分了解学生的喜与悲,尊重学生,无论是学习成绩差还是调皮捣蛋的学生,都宽容对待,尽力发掘他们的优点与特长,树立他们的自信心。有了这份关爱,学生自然与你亲近,对你的课堂也自然认真对待了。而且在学生身上也能收获许多,比如学生对英语学习的认识、体会对教师的教学很有启示。”良好的师生关系折射到她的英语教学中,英语课堂的纪律总是最好的,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发言很积极,师生之间没有权威,而是平等的交流,学生有不同意见时也能向她提出,作业也总是交得最齐的。

教育教学活动作为一个复杂的动态教学系统,师生关系是其中最基础的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实现教育教学目标,是教育活动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lampert认为,“学习”的本质含义在于学生内部的意思的建构,而且,这种建构过程跟学生自我认同感的确立有着密切的联系。而无论是意思建构还是认同感的确立,都是发生在学生精神领域的事情。[5]在教学中,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心理放松,师生分享着各自的想法,经验和理解,交流各自的情感和体验,实现共同发展,那么真正意义上的学习也就成立了。“把学生当作独特的个体、发展中的人,对每一个发展中学生负责”,这是李琳的学生价值观。这种价值观不是从书本中学来的,而是李琳从自己的教育经历中摸索出来的,是她个人哲学理念的一部分。

4.同伴互助,反思学习助成长。对有着十多年教学经验的李琳来说,其自身的专业成长与发展是与她的教学经历紧密相连的。李琳认为她的成长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同伴互助;二是自己反思学习。有学者认为,教师彼此之间的相互学习交流是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最大资源及因素。只要有培训、观摩、讲座等等活动,能腾出时间来,李琳一定前去听课。并且和同事多交流,从中找到可以学习的地方,恰当地运用到自己的课堂中。在学校“一课两备两上两反思”的活动中,她养成了每节课后反思的习惯。除此之外,她广泛阅读,从教育学到心理学,从英语教学设计到教学理论,她都一一涉猎。

在从事教育之初,教师学到了学科的基础理论和从师的基本技能,但在漫长的职业生涯中,更多的是靠教师自己对潜能的充分发挥和持续不断的自我学习和自我完善[6]。李琳积极地反思课堂教学,找寻其成功与失败的原因,之后再进行阅读、学习,并把反思后的想法带入教学中,并汲取别人的经验,这是她成长的途径。反思学习是一名教师必须具有的能力和素质,教师只有不断研究和反思教育过程,才能适应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并有效地促进教学工作的开展,形成自己的个人实践智慧。

三、结束语

从李琳的经历中我们可以看出,她的成长和她个人的教学经历是分不开的。她的多学科教学经历形成了她个人丰富的经验性知识,而这些知识又成为她教学和发展的出发点及生长点,在不断反思和实践中形成和完善她个人的实践知识。获得一定个人实践知识后,通过课程实施、课堂教学等使这些知识发挥作用,而在此过程中新的个人实践知识又会不断产生,促使教师专业上的发展。“教师专业发展”不仅指教师专业规范化和教师专业自主权,更重要的是关注教师个体的专业自主发展以及教师得以安身立命的条件保障[7]。从李琳故事的叙述中,或许我们对教师个人实践知识对其专业发展的重要意义会有更深一步的认识。

参考文献:

[1]clandinin, d. j. narrative and story in teacher education. in t. russell & h. munby(eds.) teachers and teaching: from classroom to reflection. london: the falmer press, 1992:125.

[2]tort-molony d.teacher autonomy:a vyqotskian theoretical framework[m].dublin:centre for language and communication stu-

dies,1997.

[3]张立昌.“教师个人知识”涵义、特征及其自我更新的构想[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10):30-33.

[4][加]康纳利(f.michael.connelly),克兰迪宁(d.jean clandinin)著.教师成为课程研究者—经验叙事[m].刘良华,,邝红军等译.杭州: 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69.

[5]lampert,m.when the problem is not the question and the solution is not the answer: mathematical knowing and teaching[j].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journal,1990,27(1):29-63.

[6]崔大志.个人实践性知识合法化: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0, (10):87-89.

个人传记篇2

【关键词】大型历史传记;史学视野;名人传记

进入新时期以后,传记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传记作品也大量涌现,传记文学日益独立和成熟起来,传记也逐渐呈现出由史入文的态势。就传记作品而言,也多以单人传记为主,鲜有大型传记丛书的编纂和出版,尤其是大型历史性传记丛书更是少之又少。为什么大型历史传记的编纂数量不多?大型历史传记丛书的传主选取和编撰体例如何?大型历史传记丛书的意义和价值在哪里?这些都是值得学界思考的问题。本文就以浙江文化名人传记丛书为例,来考察和论述大型历史传记丛书编撰的背景、体例及其意义和价值。

一、大型传记丛书编纂的困境分析

建国以后,尤其改革开放以后,传记得到了蓬勃发展,特别是近十年来传记数量大增,年出版近万部传记,这样庞大的传记,恐怕是古人所想不到的。就已经出版的传记而言,单传居多,大型人物传记丛书数量有限。对于大型历史传记丛书的数量匮乏,笔者也做了一些思考:

(一)大型历史传记丛书编写与出版的艰巨性

首先,大型历史传记丛书是对某一地区或者某一文化领域的历史人物的群体再现及撰述,工程量庞大是第一个困难条件。大型历史传记丛书的编写既要有纵向性,既以时间为经从古到今,又要有横向性,既有撰写不同领域内的杰出人物的生平。这样一来,丛书不可能只简单为几个人作传,可能为几十人甚至上百人著书立传,这样的写作工作量是相当庞大的。

其次,耗时性。庞大的写作工程量就需要长时间来完成,大型历史传记丛书从动议到出版必须经过一定的程序,包括动议、准备、招标、编写、审定、出版等一系列程序。尤其是上百人的大型历史传记丛书更需要更多的时间来完成这一套程序,大型历史传记丛书不是两三年能完成的事,它需要7-8年,根据编写数目和完成进度等情况的不同,有的甚至十年以上,所以耗时性是艰巨性的第二个表现。

最后,大型历史传记丛书的庞大性与耗时性,决定了它的编写与出版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与财力,这是艰巨性的第三个方面。尤其是像大型历史传记丛书的编写与出版,更需要一定的财力资助,如果没有政府或者相关部门的支持,这样的工程是很难完成的。

(二)大型历史传记丛书写作群体的严格性和高标准

从宽泛意义上来说,任何人都有写传记的权利和可能,但就大型历史传记而言,却对作者有着有着一定的要求,这种要求是高标准的,因为大型历史传记丛书是对某一领域和某一地区的杰出人物的撰述,不是简单的小传,需要作者对这一领域或者这一人物有着较深的研究,且有一定的文笔,多由文史两界学者来作。

(三)大型历史传记丛书编写体例的统一性与多样性

大型历史传记丛书在编写的过程中,由于作者群体来自不同的学科领域,其知识背景和写作风格也不尽相同,这样在编写中就会出现杂乱性。无规矩不成方圆,大型历史丛书编写需要有一个统一的框架,这样作一是便于作者入手写作,有个基本的写作模式;二是为避免一传一风格的情况的出现,毕竟大型历史传记丛书是对某一地区或者某一领域历史人物的撰述,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严肃性,代表着这一地区或者领域的整体形象,决不能任意编之。

二、《浙江文化名人传记》丛书传主的选取与编写体例

《浙江文化名人传记》丛书共有102部,其中古代文化名人传51部,20世纪文化名人传51部,传主包括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教育家、史学家、科学家、藏书家以及宗教人物等,他们在中国文化史上都有一定的地位,有不少堪称杰出的代表。可以看出,这些名人的入选是经过认真推敲的。

在丛书传主选取过程中,丛书主编万斌在总序里写道:“本部丛书中之文化名人,我们一般采取以下准则选取:(1)生于浙江,或其主要文化成就在浙江完成者;(2)卒年在2000年底前者;(3)在某一文化领域作出巨大贡献,在全国有重大影响者。另外,丧失民族气节者不入选,个别资料奇缺者亦暂不入选。”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这种选取准则具有地域性、时间性、典型性、政治性。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当然这样的传主选取准则也并非完美无缺,首先有些符合以上所有准则的杰出人物由于主客观原因,可能会被埋没他的成就不为世人所熟知,随着学术界研究的收入才慢慢发现其巨大的价值,如王应麟(王应麟(1223—1296)南宋官员、学者。字伯厚,号深宁居士,又号厚斋。祖籍河南开封,后迁居庆元府鄞县(今浙江鄞县),理宗淳祐元年进士,宝祐四年复学宏词科。为学宗朱熹,涉猎经史百家、天文地理,熟悉掌故制度,长于考证。一生著述颇富,计有二十余种、六百多卷,相传《三字经》为其所著。);其次,过于浓厚的政治色彩会抹杀对一个历史人物整体的客观评价,在这里我会举鲁迅之弟周作人的例子,笔者认为周作人在中国现代学术史上具有不可取代的地位和影响,在现代民俗学等诸多领域具有开山鼻祖的地位,但由于其政治上的错误进而抹杀了他的文化价值,甚是可惜。

浙江文化名人传记丛书从传记的形式来看,属于长篇传记;按传记的性质来说是历史传记,属于现代传记的范畴,纵观丛书各分册的全书布局,大致可分为:总序、目录、主体内容、传主大事年表、参考文献、后记六部分,总序为主编万斌所作之序,各册目录有一个统一的样式,章标题极为简短凝炼并相互对称,节标题也是如此,布局整齐划一,从形式上看极为明了,能瞬间抓住读者眼球,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主体内容也突破了一般的历史传记的写作手法,既有文字资料也有图片资料穿插,以时间为顺序并附有时代背景来详述传主的生平事迹,夹叙夹议。尤为称道是传记大事年表的编写,在古代这种记述人物生平的大事年表称为年谱,这种年表的补充称得上传主的一个小传,更能让读者在很短时间内了解传主的一生及成就。

丛书在编写过程中坚持两个原则,一是写实性原则,也是丛书编写的根本原则,传记作者都能按照实事求是的态度来撰写传主的一生。二是通俗性原则,本套丛书的受众是广大的人民群众,因此在传记写作的过程中,作者要尽量照顾到群众文化结构的不同,尽量采取了叙事的手法来写作。整体看来,丛书大致分为评传类和叙传类,叙传占据了很大一部分,丛书体例的选取坚持了统一性和多样性的结合。

三、《浙江文化名人传记》丛书的启示及大型人物传记丛书的价值

浙江文化名人丛书的编写及出版历时十余年,随着各册传记也相继出版,收到的好评如潮,社会各界从不同视角给予这套大型历史传记丛书于客观公正的评价。以下是几位学者对这套丛书的评价:

邹逸麟认为这是一项富有远见的文化工程。102部《浙江文化名人传记》的出版,是浙江文化史上的一件大事。这是浙江省社科院在省委、省政府、省委宣传部的领导和支持下,组织数十位专家学者,通力合作,历时八年完成的。从其效果看来,这是一项非常有远见的文化工程。这个举措,足见浙江省领导的卓识远见。

陈高华认为这是一部写出特色的传记丛书。在汗牛充栋的地域文化研究作品中,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发起主持的“浙江文化名人传记”丛书是很有特色、引人注目的一种。历史人物都是复杂的,人物传记的写作很难做到完美无缺。但无论如何,集中推出百部文化名人的传记,是一项很有规模的文化工程。它对浙江的文化大省建设必将产生重要的影响,对于学术界的地域文化研究也是有力的推动。最后陈高华认为浙江文化名人众多,衷心希望主事者能认真总结经验,更进一步,编出第二批、第三批名人传记出来。

傅璇宗认为这部丛书体现了区域文化独创性和中华文明整体性的和谐结合。这套书从整体上说,有两大特点:一是全套102部,古代文化名人与20世纪文化名人各占51部,这就是不偏重于古代历史,而能从传统文化的研究来观照、探索现实问题。二是立足于本省,从地域文化研究出发,进一步丰富整个中华民族文化研究的内容。虽云浙江文化名人,实则培养他们的是整个民族的历史文化,而他们的文化活动又有全国意义,他们多是有全国影响的人物。中华文化研究,没有地方特色,就没有整体风格;不研究地区文化的特点,也不可能对整个民族的传统文化作出准确的阐释与判断。因此他认为,这套书,可断言为区域文化独创性与中华文明整体性的和谐结合研究,有进一步扩展与深入的意义。

《浙江文化名人传记》丛书的顺利完成和社会影响,给以后大型历史传记丛书的编纂提供了可以借鉴的经典范例。大型人物传记丛书的编写首先要得到政府的财力支持,为丛书编写打下物质基础;其次需要成立相关的组织和机构,保证丛书编写的正常运转,如组委会和编委会等组织;第三在传主的选取和编写体例的安排上,要坚持写实性、统一性和多样性的结合;最后大型历史传记丛书的作者们要齐心协力,按时完成自己所承担的传记,保证整套传记的顺利出版。

同样大型历史传记的编纂具有很大历史和现实价值:一、丛书的传主分处于不同的历史时期,有利于对丛书进行纵向的历史考察,也有助于读者群对某一地域或者某一领域的杰出历史人物有个时间和空间上的认识;二、大型历史传记丛书是对某一地区或某一文化领域历史人物的群体呈现和历史评价,代表这一地区或领域的整体文化价值,因此具有很大的社会文化价值;三、从学术价值来讲,它可作为文史两界提供学术研究上的参考资料;四、名人传记的教育和启迪作用,大型历史传记丛书的编写是为了纪念先贤,让现代人能见贤思齐,奋发努力,具有很好的教育意义。

四、结语

大型历史传记丛书的编写与出版是传记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某一地区或者领域的集体成就,在编写与出版的过程中会遇到种种困难,我想随着传记学的日益发展和成熟,在社会各界的努力下,大型历史传记丛书一定会诞生更多的精品,也会有更多人参与到大型历史传记的创作和研究中。

参考文献

[1] 邹逸麟.一项富有远见的文化工程[N].光明日报,2009年10月27日.

[2] 陈高华.一部写出特色的传记丛书[N].光明日报,2009年10月27日.

[3] 傅璇宗.区域文化独创性和中华文明整体性的和谐结合[N].光明日报,2009年10月27日.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3年宁波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基金(G13026)“公众史学视域下的传记史学研究—以《浙江文化名人传记》丛书为中心”的阶段性成果。

个人传记篇3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 传记文学作品 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070021

传记文学的作品内容丰富,题材广泛,具有广泛的文化蕴含。它们所具有的文学价值和教育功能正好能够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阅读能力和审美能力。学生通过对传记文学的阅读不仅提高了自己的阅读能力,同时容易对那些接触的人物产生崇拜,在阅读中体味他们的喜悦与痛苦,在他们给出的经验中,提高自己的觉悟。所以文学作品的教学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高中传记文学的特点

1.传记内容的真实性

传记是一种文学形式,而传主则是已故或依然在世的人。它不同于小说、诗歌,它是记述真实的历史故事,再现历史上的人物、事件,并且运用一些表现手法,塑造典型的人物形象。传记文学是利用文学的外衣来叙述传记的内容,传记中所叙述的事情必须是真实的,也就是传主一定经历过这样的事情,传记中的材料必须是真实的。像《苏武传》,苏武被扣在匈奴共十九年,这个确实是历史中的实实在在的事情。材料的真实是传记基础。

2.传记人物性格鲜明化

传记中的人物都处于特定的历史条件和背景,在这样的背景下,这个人与其他人不同,为什么这个人物会在这样的背景下突出。传记文学重点表现人物的个性形象,比如他有什么样的性格、喜好,在什么情况下会有什么样的情绪等,传记文学会运用不同的写作手法来塑造人物鲜明的性格。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中,刻画了一个有勇有谋的蔺相如,在对完璧归赵这件事情上,蔺相如见秦王并无换城之意,便要举璧撞柱,文章紧紧扣住蔺相如的机智勇敢,通过语言、动作的描写,他勇敢机智的形象呈现在读者眼前。

二、高中传记文学作品教学的策略

1.着重赏析传主的形象性格

传记中最主要的是塑造人物形象,能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的人物必然是那些经历了困难与挫折仍然能直面现实的勇士,他们或有着超出凡人的聪明才智,或有着顽强地精神,而人物传记中的闪光点恰恰是对这些真实人物的精彩塑造。如《苏武传》中,教师要指导学生了解苏武出使匈奴的一系列的遭遇。苏武在要回国时,恰遇到匈奴内部发生谋反,身边的张胜卷入这场战乱中,当苏武听到了这个事情,他说,此事一定会牵扯到我,受到了冒犯和屈辱才死去的话,那就更对不起国家。后来,他对常慧说,丧失了气节、辱没了使命,即使活着,还有什么脸面回到汉朝。后来卫律的利诱,苏武也不为所动。种种事情可见,苏武一直把国家利益放在最高的位置,他不考虑个人的利益,不管是利诱还是威逼,他都不为所动。在卫律逼迫他时,他将卫律痛骂一场,骂他“不顾念朝廷恩典、君臣信义,背叛君主,背弃亲友”,塑造了一个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的人物形象。

2.注重典型的细节描写

传记文学中,为了凸显人物的形象性格,文章往往会在传主经历的事件中进行细节描写,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来刻画人物的形象性格。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中,主要凸显了廉颇和蔺相如两个人的鲜明性格,廉颇性格鲁莽,心胸狭窄,在看不到蔺相如在外交上的成就,心里不服就扬言见到蔺相如就一定要侮辱他。这从语言上突出了廉颇的心胸狭窄。当廉颇听到蔺相如的“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他负荆请罪,亲自到蔺相如的门口谢罪,从这些行为上的描写,也能看出廉颇勇于改过的性格。蔺相如是有智谋、勇敢机智的形象,在他出使秦国时,当他看到秦王并没有以壁换城的诚意时,他说“璧有瑕,请指示王”。从语言描写刻画出蔺相如的机智有远见。当然在刻画秦王的贪婪、手段圆滑、重利忘义上也是采用语言动作的细节方面的描写。

3.相似文学作品比较学习

传记文学,主要是刻画人物形象,可以将学过的传记文学的文章进行整合学习。像在人物性格刻画上一般都会采用语言描写,我们通过比较其中的语言描写,仔细分析所用语言的不同,如比如《苏武传》中当苏武在得知张胜牵扯到叛乱中和张胜说的话之后,和常慧以及最后和卫律说话的方式和态度都有明显不同。《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蔺相如和赵王、秦王、廉颇说话的方式也是不同的。那么这两篇文章就可以比较学习。除了语言,还有其他的细节描写都可以进行比较,在比较学习中学会传记文学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

个人传记篇4

传记文学既是我国文学最早的一种表现形式,又是当代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文学样式之一。

现行的高中语文课本全6册教材中,文言文48篇, 其中传记文学共有13篇。传记文学占整个文言文的四分之一强,足见编者对传记文学这种源远流长的文体的重视程度。从1993年至1997年的高考试卷中,文言文阅读大部分选自传记文学。

现行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要求学生“了解一些阅读文学作品的常识”和“我国文学史的常识”,“能比较熟练地阅读一般的政治、科技读物和文艺读物,初步具有鉴别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对于文言文,高一语文中提出要求,“了解文言文阅读方法和行文的一些特点”,“懂得一些古代文化知识和古代文体知识”。这从知识掌握的范围和阅读能力的培养两方面对我们的高中语文教学提出了要求,联系传记文学的教学,笔者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帮助学生掌握文体常识

传记文学主要是指记载人物的生平事迹,具有较强的文学性的作品。它既是文学,又是历史,是文学和历史结合的边缘学科。在中国古代,它的主要形式有史传、杂传、散传、自传、专传等。中学语文课本中的《廉颇蔺相如列传》、《鸿门宴》等6篇就是史传;《左忠毅公逸事》、《五人墓碑记》等为杂传;《记王忠肃公翱事》、《梅花岭记》都是别传;《谭嗣同传》、《柳敬亭传》等是专传。另外,《史记》还创立了一个“列传”的概念,是指与“本纪”相区别的,记载人臣士庶的传记,如课文《屈原列传》。

在教学中,应结合课文的内容让学生了解传记文学文体的一些基本常识。

2.揭示传记文学的基本特征

传记文学是文学和历史相结合的边缘学科,因此它既有历史特征,要求“尊重历史”又有文学的特征,人物形象、语言都要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传记文学的主要特征是:

(1)真实性。传记文学必须以真人真事为依据再现历史,再现人物。传主及事件必须符合史实,有史学价值,决不能凭空虚构。这也是传记文学享有崇高声誉和至今仍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根本原因之一。高中课文中的传主,如廉颇、谭嗣同、屈原、张衡等,都是历史名人,其事迹史书都有记载,真实可靠。近几年来高考卷中出现的人物如狄仁杰、姚崇等也是史学界备受推崇的人物,其事迹均有明确记载。当然,传记文学的真实性并不等于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简单记录,一些次要人物、局部细节可以借助于想象、联想等作适当的艺术加工,但这种加工必须符合人物的性格,符合事物发展的逻辑。

(2)艺术性。传记文学要运用多样的艺术手法来刻划人物,描摹物态。传记文学主要是写人的,所以它要求刻划出人物鲜明的个性,塑造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一部《史记》之所以备受历代文人墨客的推崇,主要原因就是它运用了多种多样的艺术手法,刻划了许多感人至深的人物形象。

(3)相当完整性。传记文学主要是表现人物的,要使人们对人物性格有全面深入的了解,就必须注重人物性格的完整性。因此在传记文学中,传主的生平经历一般都较完整,便于读者从总体上把握人物,如《史记》。一些小传,如“逸事”等,由于受材料、篇幅的限制,不可能表现人物一生完整的经历、事迹,但往往通过典型的事例,以小见大,来表现人物性格,如《左忠毅公逸事》。

3.引导学生分析、把握人物形象

传记文学以写人为中心,作者通过人物的言行和典型事例来塑造人物形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也必须从把握人物形象入手来分析、欣赏、评价作品,注意引导学生分析人物形象的特点,掌握塑造人物形象的一些基本方法和基本规律,不断提高阅读能力和分析、欣赏水平。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传记文学刻划人物的一般规律和特点加以分析归类,能使学生在实际阅读过程中逐渐积累,提高阅读水平、欣赏能力,准确地把握住人物形象的特征。

4.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崇高的思想境界

传记文学所塑造的人物,无论是仁人志士,还是奸佞小人,无不具有代表性,其中有许多是历史上着名的人物,一些人物还对人类的文明和进步作出了贡献。高中阶段是学生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形成期,学生思想复杂多变,对之加以正确引导,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重大责任。因此在传记文学的教学中,除了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外,我们还应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修养,学会做人。

个人传记篇5

随着传播技术的发展,职业记者和传统媒体所生存的媒介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整个社会的新闻生态日趋复杂,“公民记者”的涌现,职业新闻人的行为失范,引发了对当下职业记者角色认知的讨论和热议。

一、职业记者角色危机

新闻记者的职业理念在学术上被称为“新闻专业主义”,源自于美国,是一种职业规范以及评判标准,是“一套论述新闻实践和新闻体制的话语、一种意识形态、一种社会控制模式” [1],核心原则包括客观性理念、自由与责任的观念、服务公众的意识以及自律与他律的原则体系。伴随着新媒介的高速发展,在自媒体时代,媒介技术的发展与进步调整了新闻从业人员的结构和职业定位,我们听到越来越多“去职业化”和“去专业化”的声音,职业记者的内涵在很大程度上发生了改变,也遭遇了前所未有的职业角色危机。

新媒体技术背景下的新型传播方式在某种程度上解构了传统的新闻专业主义,给职业记者角色认知带来一系列的危机和困境,总结为以下三个方面:

1.技术手段消解把关特权

传统新闻背景下职业记者曾被冠为“无冕之王”,最彰显其职业权利的是作为“把关人”的信息把关。“把关人”的概念由传播学者卢因提出,他认为,在群体传播过程中存在着一些把关人,只有符合群体规范或把关人价值标准的信息内容才能够进入传播的渠道。在传统新闻活动过程中,把关是一个多环节、有组织的过程,符合传统媒体单向传播性强的特点。在传统新闻活动中,新闻把关无处不在,职业记者作为信息把关人有对信息监督选择的特权。新媒介环境下“把关人”的功能发生了变化,首先源自于媒介技术发展的原因,数码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信息生产趋于简单化,只要手中有一部智能手机,传统的采访、撰稿、几乎可以一气呵成。同时技术的便捷使用也使得信息的大量复制瞬间成为可能,无论是文字、音频还是视频形式,轻松海量复制并得以快速传播。信息传递障碍曾经是“把关人”特权的最大保证,在目前,即便是较为复杂的非技术障碍诸如制度、经济等层面的因素依然存在,但技术障碍已被轻松突破,在技术上可以做到实时传递、轻松,网络的信息传递障碍远远低于传统大众媒介。互联网传播因为技术的发展降低了信息的门槛,技术的可能使得职业记者作为“把关人”角色定位进一步泛化,把关权利进一步去中心化,传统的“把关人”特权优势受到严重冲击及消解[2]。

2.传受界限模糊职业身份

在新媒体技术的支持下,在人人都可以拥有传播渠道的当下,在拥有了诸如数码相机、智能手机、移动终端等日臻完善的技术设备,这些操作简便、携带方便、灵活的工具给任何人自由出入信息传播领域提供了采制新闻的基本条件。普通民众可以即时的、快速的利用各种传播工具,以传者为中心的传统传播结构在新媒体的范畴下显然失效了,大家既可以是传播者也可以是受传者,传受的界限越来越模糊,这一现象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威胁到甚至瓦解了职业新闻人的专业身份。在传统的大众媒体中,传受的单向流动结构非常明显,传者和受者的地位也相对稳固,传者与受者之间存在清晰界限,居于传者地位的职业新闻人专业身份不容置疑。但伴随着新媒体的发展,这种长期的传受单向流动的传播结构被打破了,受众可以自由利用网站、论坛、微博、微信等方式传递新闻,甚至在某种程度上会影响大众媒体的议程设置,“公民记者”、“全民记者”的称谓严重模糊了职业记者的专业身份。

3.公共参与沦陷新闻伦理

新媒体技术打破了传统媒体占据传播话语权的主导地位局面,越来越多地公众参与到了信息传播的领域,非专业机构和非专业新闻人介入的新闻业似乎正在背离传统新闻人一直丰收的新闻伦理和职业操守。技术的发展保证了信息传递的便捷,但是也出现了公共参与的悖论――新闻伦理的沦陷。因为新媒体生态瓦解了传统的信息把关,且“公民记者”作为信息主体身份的非专业性显然缺乏客观、理性和自律意识,加之网络空间的匿名性,都带来了不可避免的虚假新闻泛滥、新闻视角主观、入侵个人领域,甚至网络暴力频发的现象。

二、职业记者身份确认

新媒介生态下,职业记者的职业身份日渐模糊,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职业身份确认的危机,到底我们还需不需要职业记者,“公民记者”是否可以完全取代职业新闻人的地位,我认为答案是否定的。

互联网提供了获取新闻信息的快捷通道,但也使不实消息和误导性消息的传播变得更加容易,普通的受众面对海量信息的时候并没有足够的判断能力来辨别真伪,记者这一职业在新媒介发展的当下还远远没有达到“去职业化”或“去专业化”的地步,相反我们更需要职业新闻人。新闻人的职业范围在新媒介环境下不是被弱化或消解,而是深化和加强,因为其职业优势以及存在的意义不存在于技术优势,而是来自于受众的信息需求。面对互联网海量信息如何进行选择,普通受众更需要专业建议和解释,以便帮助他们认清所处的复杂环境,选择切实有用的信息。新闻专业主义是职业记者在新媒介生态下生存与深化的保证,而职业新闻人可以从以下三点确认和深化自己的职业身份。

1.专业性的信息解释。在新媒体高度发达的当下,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了“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每天都要面对海量的信息,可事实上个人所能接受和消化的信息一定是相对有限的,我们急切需要有效信息的专业选择分类,这个工作显然需要受过专业训练的职业记者来有针对性的完成,将有效信息提供给广大的受众。记者不仅仅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把关人”角色,他们并不只是在新闻报道中简单地加入解释或分析,相反,这种新型新闻从业者必须核实消息来源的可靠性,并加以整理分类,使它能被人迅速有效地理解和接受,有效地减少受众在面对信息极度泛滥时出现的无力感。因为这种选择和解释的工作呈现出一种规模化的运作,这是普通的“公民记者”所无法完成的,大型的事件解读绝不是像发条微博、转个朋友圈那么简单,它需要专业知识的解读、专业记者团队的调查、专业理念的影响才足以支撑,规模化的新闻运作依然离不开专业记者。

2.主持公共议题讨论。公共性是新闻职业的首要原则,也是新闻专业主义的核心所在,这也是“公民记者”与职业记者之间的区别所在[3]。不能否认“公民记者”虽然也会关心社会公共事务,但在大多数的情况下,这些个体受制于现实因素,他们当中能够始终坚持公共利益、坚守公共话语的少之又少。如果不再需要记者职业的存在,用“公民记者”的概念取代职业记者,可以想象,真正公民的公共话语权必然容易受到侵害,每个人都能发出自己的声音但却很难找到一个共鸣。“公民记者”很难跳脱个人的利益,多将自己的视线局限于发生在身边的事件或那些突发性的重大事件,很难最大化的保持客观独立性,难以对事件的公共性和社会性作过多的考量,更没有一个相对完善的机制来有效约束。虽然我们并不能否定“公民记者”对社会的贡献,以及他们所提供的重大新闻线索,但显而易见,记者作为一种职业必不可少,职业者们应当有效地弥补“公民新闻”的这一显而易见的缺陷,继续坚持公共性的职业要求,有效主持公共议题的讨论。

3.坚守职业道德准则。在新闻事业发展的过程中,新闻行业已经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职业道德准则来约束职业记者的职业行为,传统职业记者一般具有注重保护新闻当事人合法权益的职业道德意识。普通公民在新媒体环境中,由于传播的自由度较高且问责机制的规范度较低,以致于在信息传递过程中容易出现大量的假新闻,这也是网络新闻最大的问题所在。“公民记者”群体没有记者职业的道德操守来约束行为,在信息传播中呈现明显的随意性和片面性,有些公民的新闻报道动机并不单纯。大多数网民对于网络上流传的信息持有一种本能的怀疑,原因就在于网络虚假信息实在是太过于泛滥。对“新闻事实”的过度挖掘而出现无法保障当事人的个人隐私,“人肉搜索”事件层出不穷,这都是“公民记者”没有经过专业训练,缺乏职业记者的道德操守约束而导致的。这种环境下,记者职业的深化就要求其秉持职业道德操守,提供真实的、客观的报道,不能被网络的舆论所左右,而需要清醒的舆论引导。因此,在新媒介环境下,职业记者仍不可或缺,更需要记者职业的深化和重构,新闻专业主义在新媒介环境下不是终结,相反是更有力的维护。

三、职业记者理念重塑

构建一个良好的新媒体生态环境,重塑职业记者理念,重构新闻专业主义,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坚守新闻专业主义精神。处于媒介核心地位的传媒人,记者应明确媒介性质,清楚了解作为传播者的角色定位具有现实重要意义,应不断提高职业记者的综合素养。在信息高度泛滥的新媒介环境中,进一步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是职业记者能坚持真实报道的理念、坚持人性化报道的要求、坚守新闻专业主义精神的保障。

2.积极融入新媒体的技术环境。新媒体高速发展,职业记者不能忽视它的存在和发展,要正视公民新闻的蓬勃发展,合理运用新媒体技术,发现“公民记者”提供的有价值的新闻线索并加以正确利用,信息的选择分类、深度解读和专业性的规模化制作,将成为新媒体环境下职业新闻记者的最基本技能。

3.坚持报道的公共性取向。如何才能有效防止新闻自由的滥用?记者作为一份社会职业,必须符合为社会公共利益服务的基本要求,这恰恰是“公民记者”所不具备的,职业记者必须承担起这份社会责任,注重保护言论自由,同时注意预防和禁止非法言论和网络谣言。自媒体时代,新闻更是“易碎品”,职业记者应该本着对现实负责,对历史负责,对公共利益负责的态度,新闻报道要真正禁得起历史考验,真正为新闻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4]。

个人传记篇6

[关键词]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记忆;品牌传播;品牌核心价值;长期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 27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024(2008)06-0033-03

[作者简介] 谭 勇,重庆三峡学院工商管理系讲师,研究方向为企业管理、信息管理。(重庆 404000)

一、研究对象与相关概念

1.有效品牌传播。对于所有产生过市场效果的品牌传播活动,我们称之为有效品牌传播。本文以这类企业品牌传播为研究对象,不考虑具体的产品差异、营销技巧、美誉度等影响记忆的其他因素。

2.“某期”的有效品牌传播。若企业进行一次品牌传播主要体现在一个具体的广告宣传活动上,连续投放若干日为一个传播期,形成“某期”有效的品牌传播。

3.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德国著名心理学家艾宾浩斯(Hermann Ebbinghaus,1850~1909)在研究人的记忆时经过反复实验,绘出了一条记忆的遗忘曲线,其横坐标表示回忆的时间间隔,纵坐标表示记忆保持程度。人们在记忆一个材料后间隔一段时间,对内容的记忆程度就越来越低,其遗忘规律是先快后慢,是一个具有共性的群体规律。这个规律主要表明人们的一个记忆痕的衰退过程。在其痕迹没有完全消退的时候,如果及时地重复,巩固这个痕迹,加深印象,那么高程度记忆的保持就会更长久。如果间隔时间长了,再次记忆就几乎等于完全重新学习。

图1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另外,实验通过对比记忆不同的材料,证明了比较容易记忆的是那些有意义的内容。人们对具有深刻含义的内容的记忆速度和保持程度远远高于对普通、单一名词的记忆。

4.“某期”的有效品牌传播遗忘曲线。现代经济社会市场竞争激烈,每个企业都将大量信息不断传送到消费者头脑中去。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假设某期品牌传播活动给消费者留下的记忆痕得到及时重复,且每次有效记忆都从同一高度开始消退,一段时间以后,总体上叠加形成这一段时期的记忆遗忘曲线,我们称之为“某期”的有效品牌传播遗忘曲线。

实际生活中,消费者的记忆产生于品牌有效传播过程中,品牌一旦开始传播就会逐渐产生消费者记忆并诱发其市场效应。本文假定消费者记忆在某期有效品牌传播完成之后才总体形成并开始遗忘,且不考虑消费者个体记忆差异。这样得到一个基本的有效记忆曲线。

二、品牌传播的长期有效性分析

1.有效品牌传播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如图2所示)

图2 有效品牌传播的遗忘曲线

(1) 曲线(组)I,表示消费者每一次记忆该品牌时的遗忘曲线。假定每次记忆都从最高点A点开始衰退下降。

一次传播在消费者头脑中留下的记忆痕是极浅的。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及时重复效应,一个记忆痕在还没有完全消退的时候,如果及时地加以重复刺激,这个记忆将越来越深。经过一段时期的连续传播(一组遗忘曲线I),每及时重复一次,遗忘曲线的纵轴水平位置就越高,即消费者记忆程度越深。

(2)“某期”有效品牌传播的遗忘曲线(ABC)――曲线组I最终总体叠加形成了这一个时期的遗忘曲线Ⅱ,表示这段时期消费者对该品牌的一个完整的记忆保持过程。根据艾宾浩斯遗忘规律,消费者对该品牌的记忆程度随着时间的推移先快后慢地越来越少。

(3)水平线MN为市场遗忘警戒线。表示当记忆保持度在MN水平线以下时,消费者在主动选择商品或服务时已经遗忘了该品牌。当这期遗忘曲线Ⅱ逐渐下降,在B点穿过市场遗忘警戒线时,其对应的时间t1即为本期品牌传播的市场有效时限。

(4)一段时期以后,企业都会适时更新品牌和产品宣传。由于新的传播活动在内容、形式等方面有所不同,将留给人们新的记忆,开始新一期有效品牌传播中的消费者遗忘曲线。

2.品牌传播的长期有效性

很多文章论述如何运用USP理论、名人效应等各种技巧来提高消费者的记忆保持,延长t1时间段,以使每一期的品牌传播生命期更长久和累计成本更低。这些技巧都有其实用性。然而,正是因为在采用了这种种充满效率的技巧之后,众多企业仍然要经常同样大力地重复建设一期期品牌,不断地付出高额或更高的传播费用,令企业更加感到迷惑却又难以自拔。

人们一般认为,按照记忆特点,即使曲线Ⅱ下穿市场遗忘警戒线,但是总应该在下一期的品牌传播中留下一部分记忆基础,下一次品牌传播就应该很容易。然而,很多情况下这些记忆基础很薄甚至好像根本就不存在,而下一期有效的品牌传播几乎仍是从零开始,更大量的广告费用投入到市场上,去维护不断下跌的销量和品牌影响力。其每一期有效品牌传播的遗忘曲线是完全独立的,即其品牌传播虽然有效,但却是短期的,不具备长期有效性。

虽然市场上多数企业都遇到上述的情况,但是却又存在少数另一种情况的企业。这部分企业在随后一期又一期有效的品牌传播中,有着很好的品牌基础,用较少的费用就能再次赢得消费者,或者用同样的传播费用能获得消费者更多更长久的记忆和认同。特别是一些国际著名品牌,在一期期的传播之后,渐渐有效地积累起了品牌资产,并利用这种品牌效应获取高附加值的销售收入。这说明其每期有效品牌传播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并不是完全独立的,其中包含的某一部分记忆能够延续下去,累积叠加在一起,产生另一个特别的长期有效的遗忘曲线,该遗忘曲线能够每次都兼容地叠加在下一期的品牌传播遗忘曲线上,即该品牌传播的效果具有长期有效性。

研究发现,这部分品牌传播具有长期有效性的原因,在于每一时期的有效品牌传播内容中,含有能够在下一期传播活动中仍然存在并起作用的因素,即每一期品牌传播的内容都有一个不容易被消费者遗忘的共同要素。不论内容与形式如何变化,只要这个共同要素始终存在,那么在每一期每一次的品牌传播中它就能够及时、反复地刺激消费者记忆。这样经过长期积累,逐渐形成一个极深的甚至永久的记忆。那些经过实践证明具有长期有效性的品牌传播,都存在着这样一个共同要素。很明显,根据艾宾浩斯的实验结果可知,这个要素并不是品牌名称这个单一的名词,而是该品牌所代表的深刻意义。

三、品牌核心价值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1.包含核心价值的某期品牌传播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图3 包含品牌核心价值的某期品牌传播的遗忘曲线

图3中,遗忘曲线I和Ⅱ如前所述,各为消费者对某一次和这一期品牌传播活动的记忆。

遗忘曲线I′,为某一次关于品牌核心价值的记忆曲线部分,包含在曲线I中。它是曲线I的一部分,即消费者对该品牌核心价值的记忆只是这次对整个品牌记忆的一部分。缺乏核心价值的品牌传播,则不会包含曲线I′。

同理,遗忘曲线Ⅱ′,即这一期关于品牌核心价值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包含在曲线Ⅱ中,是由每一次品牌核心价值的遗忘曲线I′总体叠加而成。它是这一期有效品牌传播遗忘曲线Ⅱ的一部分,表示其中消费者对该品牌核心价值部分的记忆。缺乏核心价值的品牌传播,是不会形成曲线Ⅱ′的。

2.不具有长期有效性的品牌传播

该类品牌传播是指缺乏核心价值的品牌传播。其每次、每期的品牌传播也是有效的,所以遗忘曲线I和Ⅱ仍然不变,但是没有品牌核心价值部分的遗忘曲线I′和Ⅱ′。如前所述,由于缺乏品牌核心价值,其每一期的品牌传播都相对独立,前后之间没有共同因素作为连续的记忆。所以,在经过一个较长时期(多期)的品牌传播之后的某时刻,其总的消费者遗忘曲线Ⅲ,仍然只与最近某期的遗忘曲线Ⅱ基本一致。

图4 在较长时期(多期)品牌传播后的某时刻,缺乏核心价值的品牌传播遗忘曲线

图5 在较长时期(多期)品牌传播后的某时刻,具有核心价值的品牌传播遗忘曲线

3.具有长期有效性的品牌传播活动

意指具有核心价值的品牌的传播。在每次、每期的品牌传播中,品牌核心价值始终保持不变,所以能够持续不断地刺激消费者的记忆,长期积累下来的记忆保持越来越高,逐渐形成如图5所示的遗忘曲线Ⅲ′,即品牌核心价值自身的长期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所以,在经过一个较长时期(多期)的品牌传播之后的某时刻,由于曲线Ⅲ′的存在,大大提高了这一时刻该品牌在消费者头脑中留下的总的遗忘曲线Ⅲ的水平位置。消费者对该品牌记忆的衰退程度减缓,其对应的品牌传播的市场有效时限t1也得到极大地延长。

比较图4和图5的遗忘曲线Ⅲ可知,具有长期有效性与否的企业品牌传播,在经过多个时期的有效传播之后,在消费者头脑中的记忆差别越来越大,主要表现为消费者对其品牌的记忆保持程度和有效记忆时限的差距。

品牌传播遗忘曲线的市场有效时限t1,也标志着企业保持品牌的市场影响力的时间长短。如果能延长这个有效时限,则企业每单位时间的传播费用就能降低;纵轴所表示的消费者对该品牌的记忆保持,如果能长期维持在一个比较高的记忆水平上,加上足够的美誉度的支撑,该品牌在消费者心中的地位就很高。其产品不但能够长期稳定地拥有一个较高的销售量,而且还能利用这种地位提高产品价格,带来高附加值的收入。显然,就长期而言,只有具有品牌核心价值的企业才能够得到这样的益处。

因此,对于已经产生了市场效应的所有品牌传播中,还应考察其是否具有长期有效性,即品牌是否具有核心价值。确保其品牌传播的长期有效性,对于企业而言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甚至关系到一个企业的生命。

4.品牌传播的长期时效柱状图

以上结果也可以用品牌传播的长期时效柱状图来表示,如图6所示:

AB――坚持核心价值的品牌传播记忆曲线

AC――缺乏核心价值的品牌传播记忆曲线

图6 品牌传播的长期时效柱状图

各柱状的数字1、2、3…表示第几期的品牌传播;AB表示坚持核心价值的品牌传播记忆曲线;AC表示缺乏核心价值的品牌传播记忆曲线。本文假设每期传播达到的记忆程度相同以简化图形,即各个柱状图的高度相同。逐渐放大的区域ABC,表示在消费者心中逐渐积累的关于品牌核心价值部分的记忆,即企业品牌传播的长期有效性存在与否的差别,亦即图5和图4中遗忘曲线Ⅲ的差别。

例如,经过一个较长时期(n期传播)之后,在投入相同广告费用的情况下,某时刻得到消费者的记忆程度BCD,即:缺乏品牌核心价值的品牌传播记忆程度为CD高度;始终坚持品牌核心价值的品牌传播记忆程度为BD高度,其中的BC段为品牌核心价值部分的记忆程度。

四、如何坚持品牌的核心价值

由此可见,要使企业的品牌传播具有长期有效性,得到更高的回报,就必须坚持品牌的核心价值。很多企业没有认识到品牌核心价值的巨大作用,对于设定品牌核心价值毫无概念或观念模糊。部分企业开始建立自己的品牌核心价值,却常常不能保持,其品牌规划未经深思熟虑,在传播实践中经常偏离品牌核心价值,大量浪费企业的资金。因此,很多企业尽管时常推出一些费用高昂、制作精美、创意十足的传播广告,仍然只能维持一个时期的效用。

由于品牌的存在从根本上来说就是因为人们有记忆的能力,所以应当将品牌核心价值和影响长期记忆的事物紧密联系起来。一般来说,最能长期深刻影响人们记忆的是社会文明和文化价值等人类物质和精神生活的集萃。当企业的品牌核心价值符合了人类社会的文化价值,再经过长期的传播,必然会在人们心中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

不同国家民族的文明和文化价值既有共通之处,也各有不同之处。一个国际化的企业品牌就要使其核心价值符合整个人类文明和文化价值,不同国家的国内品牌其核心价值就要符合这个国家的文化价值。保障企业品牌核心价值的方法,就是准确确定符合相应社会文化价值的品牌核心价值,并在长期传播中不发生偏移。这需要做好以下两点:

第一,必须准确地确定品牌的核心价值。迈克・莫泽认为,可以采用一个简易可行的好方法来确定企业的品牌核心价值,即在清单上写下足够多的社会文化价值观念,如敬业、快乐、真诚、质量、家庭、健康等等,再与企业一一对应,寻找出其中最恰当的一两项。需要注意的是,不能错误地将某种文化或精神的载体当作核心价值。例如,酒文化只是作为表达个人或者民族的某些精神与追求的载体之一,作为企业品牌的核心价值,应该选用酒文化所表达或传颂的这种具体的精神和追求,而不是酒文化本身。

第二,品牌的核心价值一经确定就要长期坚持下去。时代在发展,市场在变化,产品要创新,品牌要防止老化,则品牌宣传诉求的主题和方式可以变化,但是品牌核心价值不可变。即使在因时而生的短期广告宣传中,也应尽力融合品牌的核心价值,一定要确保它们提高品牌知名度的努力都与它们的品牌核心价值定位密不可分。否则即使投入再多的传播费用,也只能产生短期的市场效用,甚至还可能引导企业品牌传播走上歧路。很多企业就曾因此不得不连续大幅度增加广告投入而导致企业利润不断下滑甚至亏损。只有长期一致地保持品牌核心价值,才能保证品牌传播的长期有效性,产生和积累起真正的品牌资产。

参考文献:

[1]杨志良.记忆心理学(第二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埃里克・乔基姆塞勒.品牌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个人传记篇7

关键词 自传记忆,脑成像,皮层慢电位。

分类号 B842.3

1 引言

记忆的编码、存储和提取过程的神经机制,是认知神经科学研究的重要方面。研究显示,一系列网络状交互作用的脑结构支持着记忆功能。然而由于受实验室实验范式的影响,上述关于记忆提取神经机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语义记忆和情节记忆,对个人生活事件的自传记忆(autobiographicalmemory,AM)神经机制的研究却是近年的事。

自传记忆是关于个人生活的记忆。Conway称自传记忆是人类的鲜活记忆、真实记忆。传统的以无意义音节、字符串为刺激材料的实验室记忆研究是违反生态原则的僵死记忆研究。因此,对自传记忆提取的认知神经科学研究将有助于发现人类记忆的内在普遍机制。自传记忆在人类记忆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由一系列对个体特异的持久性信息所构成,这种记忆从年幼时就开始累积,构成了对个体同一性(identity)和连续性(continuity)的自我觉知系统。自传记忆包涵关于自我(self)的事件知识和语义知识。目前,国内对自传记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纯心理层面的文献评论,涉及自传记忆的结构、特征、时间属性和相关理论等。在生理机制方面,仅有《儿童自传记忆形成与发展的机制研究评述》等少数文献对自传记忆形成的神经机制进行了初步的探讨。本文就近年来利用认知神经科学实验手段对自传记忆提取的神经机制研究进行文献评述。

2 自传记忆提取的神经机制

我们在亲身经历的事件中经验我们的人生,这些事件连续如溪流一般,影响着生命之河。自传记忆是最复杂的一种记忆系统,它使我们能够在心灵中逆时间而旅行,并重新经验这些事件。大多数情况下,在自传记忆任务中,对特定自传记忆的提取都是具有目的性的,即由称之为“生成提取(generative retrieval)”的过程所支持,并由额叶的执行过程所调控,包括策略、精细化、评估和抑制过程。

自传记忆是一种需努力建构和努力保持在意识中的一种即刻(transitory)心理表征。Conway等在讨论自传记忆建构时,提出了自我记忆系统(self-Memory System,SMS)模型,主要包括分层组织的自传知识库,循环迭代的提取过程和工作自我(working self,WS)。按照其特异性水平的不同,自传知识库分为三个层次:具体事件知识(event--specific knowledge,ESK),一般事件知识(generalevents knowledge)和生活片断知识(1ifetime periodknowledge)。每当大脑建立起多层自传知识结构的稳定激活,就成功提取了一个特定的自传记忆。Conway等指出,上述的自传知识库是通过一个复杂的“生成提取”过程来访问的。在生成提取过程中,“提取模板(retrievaltemplate)”由中央定位控制过程所产生,并被用以调节记忆的建构。当提取的评估输出不能导致形成合适的记忆时,所获取的知识将被进一步精细化,并被用来作为下一个检索循环的线索。一个典型的提取过程包括:(1)精细化线索;(2)访问某一生活片断;(3)对于该生活片断的普通知识;(4)访问某一一般事件;(5)访问感知觉细节及其他ESK。Conway和Pledell-Pearce将这一产生提取模板、并使用其来调节检索与评估循环的功能定义为“工作自我”。然而,如果遇到一个足够特异化的线索,上述复杂的生成提取过程也可以被避开,即“直接提取(direct retrieval)”。

2.1 SMS模型的神经机制解释

SMS模型认为“提取模板”生成的过程先于自传知识库的访问,且对不同层次知识的访问依从由抽象到具体的顺序。Conway等用EEG技术记录了被试自传记忆提取和保持过程中的皮层慢电位变化,发现在自传记忆建构的生成提取过程中,脑激活从前部向后部逐步传播。具体来说,在提取过程中,左侧额叶头皮的广大区域都表现出显著的负向直流漂移,右侧额叶区域表现类似,但较左侧幅度为小。而当某个特定自传记忆形成并保持在脑中时,位于后部颞叶和枕叶区域的电极记录到了显著的负向漂移。慢电位可以记录到记忆提取过程时间维度上的变化过程,其研究结果与SMS模型有非常好的对应关系。

左侧额叶的活动可能反映了中央控制过程在自我记忆系统中产生提取模板的作用;而记录到的右侧额叶的激活则可能反映了早期访问自传知识库的企图;而对输出进行评估则是由双侧额叶网络所共同调节的。调节“工作自我”的网络可能就存在于左侧额叶区域,因为它在早期的生成提取过程建构记忆模板时被激活。在自传记忆被提取时,尤其是对于易分辨、重要和生动的记忆,激活就转向后部双侧脑区,特别是枕叶区域。这似乎表明自传知识库中形成了稳定的激活模式,并与额叶“生成提取”的模板相连接。记忆形成后,激活很快地转移至右半球:在保持记忆阶段,激活显示在右侧额叶、颞叶(双侧,但在右侧范围更广泛)和枕叶(双侧)。当摆脱该记忆的提示出现后,在中央一顶叶区域和右半球脑区都呈现正走向电位,这反映了抑制记忆提取模型的心理努力。Conway假设一般事件知识储存在颞叶皮层区域,而具体事件知识存储在枕叶皮层。最近的慢电位研究还发现,经验过的自传记忆感知觉情节性知识(ESK)储存在枕叶网络,而想象事件(imagined events)的记忆则主要由额叶网络产生。

利用PET技术得到的结果也相类似。用自传回忆与普通情节记忆回忆的提取过程相减,显示有广泛的脑区网络参与了自传记忆提取:最主要的网络从左侧凸面的Brodmann Area(BA)6一直延伸到BA44/45;另一个相对血流量显著增加的脑区是颞中回后部的左侧前枕叶和左侧后顶叶(BA39)及左侧颞叶下部的BA20。这两个网络在自传记忆提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进一步的特征图像(eigenimage)分析显示,造成自传记忆与普通情节记忆提取差异的首要因素(60%)是左侧额叶/右侧后部的因素。这些结果都表明自传记忆提取独特且广泛地激活了左侧额叶网络(“工作自我”所在脑区),且与颞叶、

顶叶和枕叶的双侧激活(“自传知识库”所在脑区)紧密相连。

为研究自传记忆提取网络的时空特性,Addis等应用偏最小二乘法(PLS,一种多变量图像分析技术)来分析fMRI扫描结果。这一研究试图检验分层SMS知识库模型中的独特、具体事件(ESK)和重复、一般事件(general events)的记忆是否真实存在不同的神经基础。PLS分析揭示ESK和普通事件分别对应于该提取网络的不同部分。特定自传记忆事件提取,主要涉及情节记忆中的意像(imagery)相关的区域,包括左侧楔前叶、左侧顶上小叶和右侧楔叶;而一般自传记忆事件提取,主要涉及右侧颞下回、右额内侧皮质和左侧丘脑。这一结果与Conway的假设吻合,即ESK定位于后部新皮层网络,而抽象和概念化的知识则定位于大脑前部网络。根据PLS分析,这两种模式在刺激呈现后出现的时间延迟也不同:一般自传记忆事件的峰值在2~6s,而具体自传记忆事件的峰值在6~8s。这一延迟差异也与SMS理论相吻合,因为一般事件在自传记忆系统中处于比ESK更加优先到达的层次。PLS结果同时显示,海马活动在两种不同自传记忆提取中无显著差异,表明自传记忆网络中的某些区域在两种模式的提取过程中都很活跃。

然而,针对自传记忆提取的不同脑成像研究所得出的结论也存在着差异。如Aki Horiike等研究发现,自传性情节记忆提取与非自传性情节记忆相比,左侧顶上小叶(BA7)和双侧额叶联合皮层(BA9、10、11)的活动增强。其激活区域与Conway描述的区域并不重合,可能与自传记忆研究范式不同有关:Conway使用线索词,而Aid Horiike使用简单句子;前者以配对联合回忆任务(Paired-Associate Recall Task,PA)作为非自传性情节记忆对照,而后者以其他人的事件作为非自传性情节记忆对照。

2.2自传记忆提取的大脑半球偏侧化

人类大脑左右半球存在功能和解剖上的不对称性。例如,利用Wade检验和裂脑人实验,都发现语言具有明显的左半球优势。左右半球在解剖上的不对称形,已被MRI技术所证实。我们感兴趣的是自传记忆记忆痕迹的激活或提取过程,是否也存在一定的偏侧化现象。目前的认知神经科学研究结果,对此存在三种不同的结论:

(1)左半球优势:Conway等强调左半球额叶在自传记忆“生成提取”中的重要性,指出其激活反应了对后部新皮层网络建构自传记忆的控制过程,且与对照组相比,自传记忆提取还激活了左半球的颞叶下部和枕叶。慢电位研究还表明,当自传记忆建构成功、记忆进入保持阶段时,负向偏移才转向大脑后部网络的颞叶和枕叶,且右半球较左半球更负,这是记忆提取的结果输出。Adds等也指出自传记忆任务的活动模式是与一个中部和偏左侧化的网络相联系的。此外,Maddock等以熟悉的人名作为线索词来诱发更真实的自传记忆,也显示自传记忆具偏左侧化的分布:尾端和左后部的扣带回是成功的自传记忆提取导致激活最强烈的区域,此外活跃的脑区还有左侧前眶中区、中额叶前部、楔前叶、楔叶和下顶叶后部等。

(2)右半球优势:Fink等研究了正常被试情绪性(affect-laden)自传记忆的功能性解剖。结果显示,Impersonal组(非自传性的情节记忆)对比Rest组(静息对照),双侧颞叶活动增强――包括颞极、颞中回和颞上回。Personal组(自传性的情节记忆)对比Rest组,显示出与上相仿的激活模式,但有明显的右半球偏侧化;此外还激活了右侧内颞叶、右背侧前额叶,右后扣带回区域和左侧小脑。Personal组对比Imperonal组,激活模式表现出明显的右半球优势,包括右侧内颞叶(包括海马、海马旁回和杏仁核)、右颞侧皮层、右后扣带回、右侧脑岛和右侧前额叶区域。研究显示一个右半球的网络――包括颞叶、扣带回后部和前额叶区域都参与了情绪性自传记忆痕迹的激活(ecphory)。Fink等的结论与前述Conway研究结论存在明显差异,即自传记忆提取未发现存在左侧额叶的激活。对此,Conway解释说,主要是由于Fink使用了句子命名事件(高度情绪化)的方法来检测自传记忆,这加速了自传记忆的建构,并大大减少了产生有效提取模式所需的检索和评估的循环次数,提取过程中“工作自我”几乎没有活动,是一种类似“直接提取”的过程。

(3)无明显偏侧化:有fMRI实验发现自传记忆提取无明显偏侧化,双侧额叶联合皮层的活动都增强。以自传记忆与久远语义记忆(remote semantic memory)相比较,Steinvorth等研究了自传记忆痕迹激活(分为搜索和回想两个阶段)所对应的脑区,发现是一个很大的双侧网络支持着自传记忆提取:包含颢叶、颞一顶一枕交界、背侧前额叶皮层、额内侧皮质、压后皮质(retrosplenial cortex)和周围区域,以及内侧颞叶结构。

自传记忆成分的复杂性决定了其提取过程中脑活动的多样性。上述研究似乎表明,涉及人名等语义线索提取时存在左半球优势,涉及高度情绪化自传事件提取时存在右半球优势,而涉及某些更复杂的久远记忆提取时需左右半球同时参与,因而无明显偏侧化。

2.3自传记忆提取与海马

有关长时记忆的保存和提取存在着不同理论,特别是关于海马和新皮层在久远记忆中的交互作用已在认知神经科学界引起了激烈的辩论。“认知地图理论(cognitive map theory,CM)”假设海马在保存与提取近期或陈旧的空间记忆中都发挥作用,但这一观点已被脑损伤和神经成像研究结果所否定。根据“标准巩固模型(standard consolidationmodel,SC)”,情节记忆先在海马中存储一个暂时的阶段,而后被巩固于颞叶新皮层中,此后对记忆的存储和提取都无需海马参与。相反地,“多痕迹理论(Multiple Trace Theory,MTT)”则指出,海马永久性地参与情节记忆的提取,其存储着指向新皮层记忆表征的索引或指针。记忆每激活一次,就产生一条新痕迹,所以旧记忆由于经常被复原就比近期记忆更不易破坏。界定海马在记忆系统中的作用,因不同理论之间的争论而显得异常困难。由于内侧颞叶结构(特别是海马)在自传记忆提取和产生情节性自传心像过程中都起着重要作用,故我们试图通过考察海马在自传记忆提取中的激活,来深入分析这一备受关注的问题。

(1)支持SC的证据

研究发现语义痴呆(semantic dementia)患者的自传性情节记忆缺失具有逆时间梯度的特点,即新近记忆比久远记忆保存得更好,这被认为是由于海马结构保存相对较好的结果,符合“标准巩固模型”。Niki和Luo试图用fMRI研究长时程地理性自传

记忆(TopographicalAM,TAM),为内侧颞叶在长时记忆中的作用寻找直接证据。他们通过令被试回想7年以前访问过的地方(remote TAM)或最近到访的地方(recentTAM),发现新近自传记忆相比久远自传记忆,在左内侧颞叶有显著的活动,峰值位于左海马旁回,激活区域延伸至海马。当比较详细新近自传记忆与详细久远自传记忆时,这一激活仍然显著,表明其不受回忆详细程度的影响。Piefke等研究了自传记忆编码与提取中的两个因素――时间间隔与情绪色调,结果发现新近自传记忆(与久远自传记忆相比)提取时,双侧压后皮质和海马区域活动增强,而久远自传记忆(与新近自传记忆相比)无统计上显著活动;正性情绪(与负性情绪相比)自传记忆提取激活了双侧眶额皮层、颞叶与内侧颞叶结构,峰值位于内嗅皮层,而负性情绪(与正性情绪相比)仅激活了右侧颞中回。该结果显示海马活动在时间维度上的差异,支持SC模型。还有脑损伤病例研究也显示提取久远自传记忆的能力并不依赖内侧颞叶,而是依靠广泛分布的新皮层区域,包括额叶、外侧颞叶和枕叶。

(2)持MTT的证据

Conway等对海马脑区的PET检测发现,新近自传记忆(12月以内)与久远自传记忆(发生在15岁或以前,被试年龄25~43岁)相比,其脑血流量无差异,而这一结果与SC模型中海马只参与新近尚未巩固的记忆理论相矛盾。另外,Steinvorth等发现自传记忆网络――包括内侧颞叶结构,在不同时期的自传记忆回忆(recent AM,1~2年前和remote AM,8~10年前)中变化甚小。Joubert等对一个79岁的单纯渐进性遗忘症病人GD,进行研究,发现虽然其语义记忆严重退化,但其自传记忆保存良好,且对童年、早期成年、中期成年和新近等四个阶段的自传记忆回忆成绩无差异(均接近100%)。而MRI扫描显示GD,海马脑区保存相对较好,作者据此指出自传性记忆的保存与海马结构的相对完好相关。以上研究均表明不同时期自传记忆回忆之间的神经基础无显著差异,显然不支持记忆的SC模型。

对于(1)中支持SC的证据,有研究者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提出异议。例如,先前报导语义痴呆表现出自传性情节记忆缺失具有逆时间梯度性质,即新近记忆比久远记忆保存得更好。然而如果在语义痴呆自传记忆的研究中改进实验方法,即提供不同程度的“提取支持”(retrieval support),并区分情节性语义记忆和个人性语义记忆,结果就会显著不同。如McKinnon等在低提取支持的条件下,发现对SC理论的有限证据;而在提供结构化探针(structured probing)时,患者的自传记忆功能就与对照无异了。这可能是由于语义痴呆病人的渐进性额叶损伤,使得通常为提取自传记忆所提供的提取支持不够充分所致。Maguire等用PET研究了四种类型的记忆(根据是否个人相关与时间相关来区分),发现左侧海马旁回在记忆提取中的作用与是否个人相关或时间相关都无关。Ryan等的fMRI研究显示,海马激活水平在久远自传记忆(20年以上)与新近自传记忆(4年以内)两种状态下无差异,且新皮层激活也与时间因素无关,这表明即使是保持和提取非常久远的记忆,仍需要海马复合体的参与。Addis与Moscovitch等的fMRI实验也表明,自传记忆提取激活了广泛区域(包括海马),但是海马活动在具体自传记忆(specificAM)与一般自传记忆(generalAM)提取中无差异,表明时间不是海马激活的关键调节因素。他们发现调节自传记忆(无论specific AM还是general AM)提取中海马激活的主要因素是自传记忆的详细度(detail)、个人意义(personalsignificance)与情绪性(emotionality)。

由以上分析,MTTN论在自传记忆提取实验中似乎得到了更多的证据,但更广泛、深入的研究与分析仍有待展开。也有人试图调和两种理论,如Nester在研究了语义痴呆和额叶变异额颞叶痴呆(fvFTD)的自传记忆回忆之后,指出两种理论都可能与证据相符。

3 自传记忆提取研究的认知神经科学方法

除了常规的心理测验方法,目前应用于自传记忆提取研究的认知神经科学技术主要分为两类:功能性脑成像(主要PET或fMRI)与EEG慢电位。此外,对特殊群体(如语义痴呆、fvFTD、遗忘症和脑损伤病人等)进行自传记忆心理测验的同时对比MRI图像中脑区受损情况,也可以间接得出有意义的结论,在此不详述。

3.1功能性脑成像

通常自传记忆的PET实验使用放射性同位素150,可通过精确测量提取过程中的局部脑血流量(rCBF)来获取自传记忆提取网络的解剖分布。但由于PET有需注射放射性同位素的缺陷,且其时空分辨率不及fMRI,最近期的自传记忆研究大多采用后者。自传记忆提取的脑成像研究,需要将提取时间过程简单区分,如Steinvorth对记忆搜索(给出提取线索词或句子之后,直到被试按键反应,表示已经回想到某个自传记忆事件,self-paced)和记忆回想两个阶段(紧接按键后,要求被试尽可能详细地回忆该事件,均为6s)分别进行fMRI扫描,此后有2s时间令被试为记忆的形象程度(vividness)打分。这样的设计可以分别研究自传记忆搜索和回想的子过程,不致混淆。此外,由于研究目的或思路不同,研究者对对照的选取也各不相同,有的以普通情节记忆PA为对照(Conway认为PA与自传记忆任务的认知过程最接近),有的以非自我相关的情节记忆(扫描前听一段故事中的情节等)为对照,有的以久远语义记忆为对照,Addis等则选用了两组对照――句子完形填空任务(语义信息提取vs自传记忆)和大小辨别任务(视空间加工任务vs自传记忆)。以记忆任务或其他认知任务作为自传记忆对照,需要仔细分辨其认知加工过程的异同、慎重地进行选择。研究者选取不同的对照、不同的提取线索(词或句子、强或弱、是否带情绪性等)和不同的反应方式(如按键、口头报告等),都会对功能性成像结果造成显著影响。除了PET和fMRI技术本身的缺陷和生理噪声干扰以外,这也可以部分地解释为何自传记忆提取神经解剖的研究结果差异性较大。

3.2 EEG慢电位

当采用DC而非AC放大器记录EEG时,可以观察到脑电缓慢的漂移,即皮层慢电位(slow cortical potential,SCP)。由于许多研究都表明大脑皮层表面记录到的负向SCP漂移,反映了其下部神经组织活动(如突触后电位及相关活动)的增强,SCP已经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大脑区域的功能定位。SCP方法已在复杂的记忆功能定位中得以应用,如Ruchkin和Lang都发现短时记忆中保持视空间

和语音材料分别对应于慢电位活动的不同拓扑分布;对不同类型知识提取的SCP研究发现:提取以口语、空间或色彩为媒介的命题时,各自导致不同脑区的负向慢波。SCP作为一种EEG信号,在时间分辨率上具有明显的优势,并且可以观察到持续数秒或分钟的连续变化;而根据SMS理论,生成自传记忆提取的激活模式是随时间而进展的,那么应用SCP研究记忆提取就具有无可替代的优势。为此,Conway确信SCP实验中得到的随时间而变化的整体激活模式,完美地反应了自传记忆提取不同于其他认知过程的特征。在自传记忆的SCP实验程序中,需要包括基线时段,记忆提取、记忆保持和记忆删除等不同的阶段。实验设计别要除去其他认知过程或活动对SCP的影响,如对视觉刺激反应的P2(260ms左右),对线索词本身加工所导致的电位变化和按键所引起的运动预备电位(Bereitschaftspotential,BSP)及其后陡峭波形等。虽然可以增加电极导数,头皮慢电位的空间定位精确性显然较低,这是SCP主要的缺点。

4 小结与展望

综上所述,自传记忆的认知神经科学研究揭示,自传记忆提取涉及很大的神经网络,包括额叶、颞叶、枕叶、顶叶和边缘系统在内的广泛区域。Conway等提出的自传记忆提取“自我记忆系统(SMS)”模型,包括分层组织的“自传知识库”(从抽象到具体分为三个层次:生活片断、一般事件和具体事件),循环迭代的“生成提取”过程(直接提取为例外)和“工作自我”(产生提取模板、并调节和评估提取过程)。功能性脑成像和EEG慢电位研究都为SMS模型提供了较好的实验证据,如发现抽象的一般事件与具体的ESK在拓扑分布上的分离,左侧额叶广泛区域的激活对应于“工作自我”调控“生成提取”的过程等。 然而,对自传记忆提取神经基础的不同研究,发现其激活模式存在一定差异,且研究者对自传记忆偏侧化问题也存在不同的观点,进一步的工作仍有待展开。首先,进一步的研究应分类而进行,严格界定研究的实验范式,特别是脑成像实验中自传记忆对照的设计。其次,从研究方法上来说理想的研究模式可以将EEG的高时间分辨率与fMRI、PET等的高空间分辨率相结合,以期得到更精确的自传记忆提取时空分布模式。第三,由于自传记忆是一个复杂的随时间变化的认知过程,所以需要设计严谨的实验程序,并特别要注意分辨、去除各种干扰和伪迹,以免将视觉加工,字词加工,运动电位等掺入其中。第四,Conway的多层“自传知识库”,将自我相关知识分为三类,其中ESK定位于后部新皮层网络,而抽象和概括化的“生活片断”与“一般事件”则定位于大脑前部网络。对此虽已有初步的证据,但“生活片断”与“一般事件”知识在解剖上的分离尚有待直接的验证。第五,对海马在记忆系统中的作用,存在“SC模型”和“MTT理论”的争议而未形成定论。本文所综述的自传记忆提取研究似乎更加支持后者,进一步研究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海马在记忆系统中的功能。第六,自传记忆提取的研究,可以使我们更深入地认识人类的自我是如何在大脑中表征的,以进一步发现“自我认知”的神经网络和“自我加工”的神经机制。第七,自传记忆提取的认知神经科学研究成果,也可以进一步为痴呆和遗忘症等疾病的诊治提供科学依据。例如,Maddock等发现尾端和左后部的扣带回是成功的自传记忆提取导致激活最强烈的区域。由于扣带回后部与内嗅皮层及海马旁回都有密切的交互,根据早期Alzheimer病以及颞叶切除和缺氧性遗忘的临床研究结论,可以将扣带回后部的代谢减退作为Alzheimer病的早期病变指标,而将自传记忆提取任务作为其检测手段。

个人传记篇8

关键词:讨论;传感器;更换前后;注意事项

我站所使用的自动站传感器,除雨量传感器外,气压、温湿度、风向风速、地温传感器一般每二年更换一次。这几年的更换工作都是由区局装备中心的技术保障人员进行现场更换,作为三级保障的台站人员,我们严格按照自动气象站技术保障工作中有关业务规范、规定和业务流程的要求,对各观测仪器设备按要求进行日、月(周)、季和临时性维护和定期检查,负责自动气象站设备一般性故障的排除。做好本站所有观测仪器设备的运行监控、巡检和设备安全管理。配合区、市级技术保障中心完成仪器设备的巡检及设备改造升级任务;承担本站发电机的维修保养,防雷设施、通信线路等的日常维护和环境安全管理;自动气象站备份设备的储备和管理,完成常规仪器设备的送检。建立本站设备维护维修档案,制定仪器订购计划,上报各类保障信息、报表等工作。

1 传感器更换前的注意事项

自动站各个传感器在检修和更换前,要做到心中有数,一般都本着先易后难、先少后多、先简后繁的原则。就是说,先换容易的、所用时间少的、操作简单的。必须要搞清各个仪器的工作原理和结构,仔细观察仪器的动作,判断出仪器的故障所在部位,在拆卸传感器的主要部件时,严格执行仪器操作规程,切忌乱拆乱卸,以免造成不应该的损失,在检修时要做到有条不紊,要细心耐心,切不可粗枝大叶,不然的话会适得其反。

2 更换时的注意事项

更换各传感器时,一般应选择在晴朗微风的上午进行,有天气条件时,包括大风、降水、沙尘及雷电的情况下,决不能进行更换自动站使用的各个传感器设备。此外,在正点前后10分钟内也不能进行更换仪器,要避开各个记录极值出现的时段进行更换传感器。更换各传感器时,都要记录更换时间段,以便记录的处理;更换前,要查看各记录的极值和极值出现的时间,并把更换前的记录作备份,更换所有传感器时,首先要切断电源的情况下进行操作,与采集器内的防雷板连接时,要注意点与点的对接正确,绝不能出现对接错误。

(1)温湿度传感器的滤纸一般每半年更换一次,对于空气污染严重的矿区和烟尘较多的地方,应缩短滤纸更换期限。温湿度传感器的更换一般就5分钟左右完成,换好后要把此时的记录与更换前的记录进行对比,看记录是否正常,是否出现上下波动的记录,一般至少要查看换好后的10分钟记录。更换好后,要测量感应器距离地面的高度是否合乎要求。

(2)风向风速传感器更换时,要注意方位、角度和水平,换上后,看各螺丝是否拧紧。用手缓慢转动风杯,查看当前风向风速记录是否与当时的实况相吻合。

(3)地温传感器在更换时,由于接线比较多,地温变送器内接点也较多,要特别细心,接点与线头对接要正确,注意各个传感器的编号是否正确,5-20cm地温传感器顺序是否正确,基点是否与地面齐平,地面温度传感器的方位是否正对南。深层地温传感器更换时,要注意其顺序、编号及埋置方位和深度,与地温变送器的各个接线点要正确。当所有的传感器都更换完毕,要对换上的仪器号码进行一一核准,防止出现错用仪器号码的现象。

3 记录的处理

各个传感器在更换期间必然对观测记录有一定的影响,记录处理正确与否直接影响报表质量。

(1)分钟记录的处理,在更换传感器的过程中,计算机记录的分钟记录不是缺测,而记录的是刚更换时的那一分钟的记录。如:温湿度传感器更换时间为10时15份到10时20份,保存在计算机内的15-20分钟的记录均为10时14分钟的记录。因此,需要人工进行干预,人工将更换期间的记录更改为缺测,并进行备注描述。

(2)正点记录的处理,一般在更换传感器时,只有地温传感器的更换时间相对较长一些,有可能会对正点记录造成影响,其它的传感器更换一般时间都较短,一般不会对正点记录造成影响,一旦对正点记录造成影响,记录如果影响一个正点,气压、温度、湿度、地温就用缺测前后二正点的记录进行内差,得到缺测正点记录,也可以用分钟记录的60分钟的数据代替,水汽压和露点温度上述数据反查求得,注意反查时的湿度要加“U”,缺测的正点风向风速用人工观测数据代替,自记风记录按缺测处理;如果影响的正点超过二小时,此正点记录全部缺测。以上记录的处理要进行备注。

(3)日极值的处理,在更换传感器时,一般要对之前所有记录进行人工登记和备份,人工要记录当前时段的日记值和其出现的时间,尤其是风记录的极值,以免在更换过程中,出现影响记录偏差较大的风的记录。对各种记录的日极值的处理,要根据更换过程的实际观察,进行人工判断,若出现了影响日极值的记录,要对日极值进行处理,并备注。

(4)传感器接反的记录处理,在这几年的更换过程中,都或多或少的出现过地温,尤其是深层地温的传感器接反的情况,如果一旦接反,且当时并未发现,致使观测数据采集了1-2或2-3个小时,观测人员就要对记录进行分析和处理。虽然接线接反了,但记录没有发生错误,只是颠倒了位置。作者认为,只要把数据更换过来做保存就可以了。如:维护人员把40cm和80cm地温的线接反,使12时与13时的记录40cm的记录在80cm上,80cm的记录在40cm上,观测人员把这两小时的四个记录颠倒过来就可以。不过,要尽量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传感器更换好后,要及时对采集的分钟记录进行对比分析,避免影响正点记录和日极值的挑取。

4 结束语

上一篇:不一样的我范文 下一篇:坚持作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