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种设备日常工作计划范文

时间:2023-12-04 09:07:04

特种设备日常工作计划

特种设备日常工作计划篇1

[关键词]洗煤设备,故障,管理,维护

中图分类号:F42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13-0067-01

前言

在应用洗煤设备的过程中,一旦出现了设备故障,轻则影响煤炭生产的质量,重则影响整个企业的发展,所以,我们要重视洗煤设备的设备故障,做到及时发现故障,及时处理故障,有效预防故障。

1 洗煤设备故障的分类

洗煤设备故障的管理在本质上就是通过对洗煤设备发生故障时的表现形式和特点进行分析并发现总结规律形成故障资料,为之后的故障排除提供有力的帮助与参考。

在实际运行中,洗煤设备发生故障的种类繁多,为了便于高效管理便对其进行相应的分类,常见的故障主要有以下几种:

1.1 物理状态方面的故障

主要有电气故障、机械故障及液压系统故障。

1.2 根据故障产生的原因,可分为

正常故障和异常故障。正常故障是洗煤设备在运行过程中,零件的正常损耗所导致的故障;异常故障的原因则比较多,主要为:使用过程中没有遵守设备的运行标准;参数设置时没有充分考虑潜在的原因;违反相关的规章制度,维修时不根据维修手册执行也是一种责任事故。

1.3 根据故障所能造成的后果,可分为

功能故障和参数故障。功能故障一般是洗煤设备在运行过程中某个零件损坏或卡住影响整个设备的运转,这种故障通常比较直观,如:电机损坏。刮板拉弯等;参数故障则是由于参数设定时超出极限值,从而造成洗煤设备过载或者损坏,如:设备压力表、温度、电流、电压、流量表等超出允许范围。

2 洗煤设备故障分析

2.1 对异常故障的原因分析

根据笔者的调研,在洗煤设备中出现的故障,其中异常故障的比重占据了40%之上,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操作洗煤设备的技术人员缺乏专业技术能力,或者是没有很强的责任心。(2)负责洗煤设备检修的技术人员技术不过硬,导致其在对洗煤设备进行维护时没能有效预防设备故障。(3)没有做好对洗煤设备的日常工作,因楹芏嘞疵荷璞付际谴τ诔て诘脑俗中,难免会出现机械系的疲劳,很可能因为零部件的磨损严重而出现故障。(4)引进洗煤设备时把关不严,所以在洗煤设备的配件以及材料和质量上出现了很多问题。(5)在对洗煤设备进行安装和更新的过程中存在技术性问题从而导致了故障的发生。在异常故障中频率较高的故障是以下几类:(1)因为沉降离心机的螺旋推动器的缸套以及大皮带轮内部的轴承处没有进油,或者是因为防水密封性较差导致煤泥水等进入,最终导致油变质而出现的洗煤设备故障;(2)因为在洗煤设备的设计过程中出现缺陷,比如过滤机搅拌轴选择不当就很容易导致在焊接处等出现开裂现象。同时也可能是因为没有及时地进行盘根更换,从而导致轴承因为密封不良而遭到损坏。(3)因为共振的原因所以洗煤设备中的筛舌头以及支腿等都经常出现故障。(4)因为矸石的硬度角度或者是矸石斗提等处于超负荷的运行,再加上洗煤设备本身质量较次等从而导致链板等部件出现较大的损坏。(5)因为跳汰机的浮漂线圈等出现质量问题而导致不够到位。(6)因为在使用刮板的过程中操作不当而导致的拉弯故障等。

2.2 正常故障分析

在洗煤设备的正常故障中,常出现的故障有以下几种:(1)矸石斗提的磨损较为严重;(2)皮带托辊的磨损等较为严重;(3)刮板铸石板等掉落较快等。

3 制定设备维护检修制度与检修计划

3.1 设备维护检修制度应以使用说明书为基础,设备运行档案为依据,零部件使用寿命而制定检修制度;如设备运行档案显示渣浆泵的涡壳及前后护板更换周期为180天,那么该台设备的检修计划提前排在一周左右为173天。可将设备故障控制在萌芽阶段,将原有设备及设备附件运行档案进行为归纳整理,分析并结合设备的使用说明书制定日检修计划;周检修计划;季检修计划;日检查、周检查、月检查记录工作。日常的设备检修记录是检修计划排定最直观的依据和第一手宝贵的资料,是不可缺少的有力凭证。

3.2 由于洗煤厂机电设备检修工作特殊性,检修工作分为现场检修和计划检修;现场检修是以机电值班人员或生产班组人员在设备运行中发现的问题提出检修要求是一种被动的检修,计划检修则是预备性检修,是一次保证设备性能完好的重要工作。因此计划检修是工作的重点,设备检修主要应放在计划检修上。

3.3 建立设备强检制检查(强检)强制更换(强换)工作制度

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客观存在“无形磨损“和有形磨损”两类、无形磨损是技术磨损不可修复,“有形磨损“是摩擦导致设备的零部件形状和质量发生变化功能下降,摩擦后不可修复的设备必须强换。(根据设备运行档案如:如合介泵的涡壳、叶轮及前后护板180天更换;离心机油75天必须更换(系统压力与工作压力相差90千帕时,油过滤器必须更换。)为了保护系统通畅降低生产成本对部分设备必须进行强检。如:TBS干扰床15天放水一次清理紊流塞,中煤脱介筛每周去除一次筛毛。加油工应做好记录工作;加油换油台帐的准确性对设备正常运行至关重要,因此设备换油严格按照换油周期进行。

3.4 做好设备的备件、易损件、特殊备件等材料计划及库存性情况统计工作

建立设备零备件的计算机录入系统,特别是易损件的库存情况,特殊备件的保存状况,如离心机背板固定螺栓为M18.8*75螺距为mm每台有8条不锈钢螺栓。每天备件的使用和入库情况进行每日统计,每周、每月汇总,作为重要依据上报月度计划。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故障的发生证明了一个道理,那就是防范永远胜过处理,因为只有做好了日常的维护保养,制定防范方案,才能够将洗煤设备故障消灭在萌芽状态,保证洗煤设备可以长期稳定运行。

参考文献

[1] 郭宝军.医疗电子设备的故障诊断技术与维护管理[J].电子制作,2016,08:85.

特种设备日常工作计划篇2

众所周知施工计划管理在工程建设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古人云“万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同时目前在各种工程建设中都在实施着各种形式的计划管理。同时目前市面上对于进行计划管理的各种软件比比皆是。如P3,PORJET,及施工直线图。这些软件表现形式不仅能够表达出各工序间的内在联系,同时也会因某点的情况变化而自动做出相应的调整,应该说适应施工动态管理的需求。但是,上述的这些软件均存在着一个共同的缺陷,那就是在整体计划的宏观性虽然表现突出,但是对于具体的施工管理却无法更家直接的体现出来。比如它仅能包含工序的文字性名称,呈现的仅是工序间的逻辑性顺序,最为直接的表现仅是直线形式的图形。而他无法包含更多的现场信息,如场地的大小,各工序间存在的穿插关系。这便是在具体施工管理中,他们常常被束之高阁的原因。

既然如此,那么怎样的一种计划管理的形式,才能真正地适应现场,反映出各种信息,同时又更加直观呐?我们在此仅介绍一下我们在施工中自己所用的一种计划管理方法,施工计划图。

施工计划图是将某项施工以时间为横轴,以施工区域地点为纵轴,将施工工序进行逻辑上的各种组合来体现出施工管理中所需要的各种信息,包括:设备图纸的到场时间、人力机械需求、各种协调事宜的先后时间。同时其具备动态管理的模式,也能充分展现各可进行施工穿插的工序间的施工穿插形式。其重要作用可发挥到施工组织、施工方案的直观展现。

以我公司在印度某项目电气升压站施工管理的计划图为例进行详细的施工计划图绘制说明。

1、工程简介:该项目升压站为400KV,六间隔。共计五排钢结构安装。施工中的各工序为钢结构构架安装,设备支柱安装,架空线安装,管型母线安装,高压电气设备安装,网控楼电气控制保护及低压设备安装,电缆桥架安装,电缆敷设及接线,控制系统送电调试等几大工序。

2、施工工期及当时的施工形势:根据项目三级计划电气倒送电工期为2012年5月4日,升压站受电时间为2012年4月20日。依据国内工程建设的经验升压站安装需要至少半年时间,而据我们对印度分包商的考察其完成这样的一个升压站施工修要1年时间。当时的设备情况为6月到货,土建部分交安时间为6月20日开始。

计划图的绘制要素的确定

1、时间轴线的确定:

依据上述两点我们便可以6月20日作为施工开始时间,并以2012年4月20日为施工完工时间。绘制出计划图的时间轴线。

2、施工区域的划分:施工区域的划分方式,依据不同的理念会有不同的展现。比如以地点进行划分,则有升压站A、B、C排,或第一、二、三间隔,以工序分,电气施工有电缆敷设、设备安装、电气试验等。以专业分,则有电气一次系统、二次系统等。但施工计划图的施工区域划分原则是,考虑施工习惯,便于在计划图中体现施工布设的逻辑性,便于施工面的极大展开(即某种关键施工工序作业面的极大延展),较少的受到设备、交安、图纸等因素的影响。

因升压站构架安装是升压站施工安装的第一步,同时构架安装方式为整排而立,所以我们绘制的升压站施工计划图的纵轴是以排对升压站进行区域划分,同时因网控楼设备安装自成一个体系,故将其单独做为一个施工区域。便形成了图纸纵轴布局。

3、整体上逻辑确定工序顺利,局部上充分进行工序穿插:工序顺利的确定自然是以各工序间的逻辑关系进行确定的。比如升压站施工的工作流程为,先高后低,先大后小。即先进行钢结构构架安装,才能进行架空线安装,才能进行管型母线安装,才能进行其低下的电气设备安装。但在各小区域内,各工序具备打时间差的可能。比如前道工序在整体上虽未完成,但在局部上其已经不再对下一步工序影响,可进行局部穿插。如升压站在进行架空线拉设时,仍可在其架空线安装完毕的小区域内,进行设备支柱的安装,这样将不会延误施工时间,特别是在工期紧张的情况下,许多工作便是采用这种穿插的方法进行。这可有效缩短施工的时间,加快进度。

4、各工序施工时间长短的确定:各工序施工时间则因综合其作业面的展开程度及其在整个施工中所占的性质而定。比如钢结构安装时间如较长,则影响后续工序的施工时间可能无法完成目标。如给的时间较短,则受到作业面的限制及人力机械投入力度的限制而不可能实现。所以各工序的施工时间是综合该项目施工完工时间,及该工序在整个施工中对后续工序影响情况,以及投入的人力机械情况而决定的一个参考动态时间。我们应综合考虑当时的情况确定了在图中的各工序的施工时段,形成了图中的各工序的时间分配。

综上四点,我们完成了该项目升压站的施工计划图。

但施工计划图的绘制并不是我们的真正目的,如何通过计划图来进行施工管理才是我们的真正目标。

1、特征图形分解工作,呈现施工的过程情景:计划图首先使用特征图形将我们的施工进行工作分解,并能够体现出工作分解的是否具备合理性和可具备的操作性。同时也可使我们对施工过程进行整体地,完整地梳理,查找出遗漏的施工步骤。而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将施工的整体过程使用特征图形进行了推演,检验施工方案措施是否可行,如吊车占位的空间是否合理,施工交叉是否有序。从而展示了施工的整体全景过程。

2、涵盖施工信息,展现控制要点:施工计划的实施受到,图纸到位、材料及设备供货、人力机械动员、施工区域条件准备等各种情况的制约。而施工计划图更加清晰直观的将上述情况体于其中,它既能体现出各分项施工先决条件准备完成情况的时间表,同时也对各项施工的人力机械的种类及数量需求进行直观地体现出来。一旦某个区域的计划图绘制出,那么有关此项施工的各种准备工作均都具有了一个明确的时间点,而这个时间点就是我们各项工作努力控制的要点。如人力及机械动员、设备图纸到达现场都要在控制时间点完成 ,而促成这些开工的先决条件就是我们的计划管理工作。

3、适时变动,体现赶工措施。现场工作虽以施工计划进行展开,但各项实际工作的情况也影响计划的有效实施。为能够在既定的完成最终时间完成总体施工的既定目标,必然要进行一系列的补救措施。施工计划图中各分项工作的排列组合,是以现场实际情况为依据的。而在不同的现场条件下,其可为实现最终施工目标各进行不同形式的排列组合,进行体现出施工过程中的赶工措施。

特种设备日常工作计划篇3

关键词:煤化工; 设备; 维护; 管理

现代煤化工企业设备已步入大型化、自动化、集约化时代。在工艺流程优化设计过程中,备用设备明显减少,这就给煤化工设备的检修维护维护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良好的设备的检修维护管理,虽不会有直观的经济效益,但可以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延长设备的使用周期,提高设备的完好率,降低设备维修成本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设备维护管理是煤化工企业的一项基础工作,只有设备正常运行,生产才能顺利实现。对于煤化工企业在设备的管理中每个企业都有各自的模式,管理理念也不完全相同。如果从一个企业长远经济效益来考虑,一个好的设备管理模式给企业带来的效益应该是相当可观的。

一、煤化工设备维修与运行档案的建立

1.设备运行档案建立

建立设备的运行档案就是要准确记录设备投入使用的时间、运行中的温度、压力、转速等重要参数,以及设备在运行中出现的故障现象、产生原因、排除方法、更换的零部件以及零部件的使用寿命等,要详细记录到设备运行档案中。这样,对设备的运行状态就会有一个较全面了解。通过对运行档案的分析,有利于判定故障产生的周期及出现的类型,及早安排检修计划。设备运行档案是非常重要的基础数据,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检修计划的制订是否正确合理。

2.设备维修档案的建立

对于煤化工设备应该进行分类管理,以动设备、静设备、压力设备等分类,当设备投入运行后必须建立定期维护切换记录。首先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客观存在不可消除的损耗,这种损耗又分为无形损耗和有形损耗两类,无形损耗是自然损耗,比如设备的老化、锈蚀、风化等机械强度或功用下降,不可修复。有形损耗是动设备摩擦所致,如轴瓦、密封圈等设备运行一段时间后设备零件形状或质量发生变化,造成设备存在诸多不安全因素,而这种损耗是可通过维修手段恢复设备的功能和稳定状态。因此,通过定期检查维护,建立设备维修档案,在合理周期内对设备进行适当的维修既可以保障设备的运行周期也可以防止因设备损坏而造成的突发安全事件。

二、制订设备维护检修制度与施工计划

1.设备维护检修制度

良好的设备管理必须要以良好的设备检修制度为基础,设备维护管理制度应以设备原始档案和设备运行参数说明、设备运行档案为依据,根据零部件的使用寿命而制定的定期计划检修制度,如:设备运行档案显示,压缩机的轴瓦使用寿命为5000h,那么该压缩机的轴承计划检修周期为4800h,此项控制可将设备故障控制在萌芽阶段。将所有设备的运行档案进行整理,归类、分析,并结合设备使用说明书和每月设备运行时间,制订出月度、季度、年度设备检修计划。

2.设备检修维护计划

由于煤化工企业设备检修工作的特殊性,检修工作分为现场检修和计划检修。现场检修,是以机电值班人员在设备运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为依据而提出的检修要求,这种检修是一种被动的检修,具有随意性和突发性;计划检修,则是预防性检修,是按照设备的运行特点及维修周期进行的一项保证设备性能和完好的重要工作。所以,计划检修是检修工作的重点,管理工作应主要放在计划检修上,但也不能忽视设备的紧急检修工作,通常可以制定检修应急方案和实际演练来提高设备检修过程中的响应速度,以此减少因设备突发损坏事故而造成的不必要的损失。另外为使设备维修达到预期目标,必须制定设备维修作业施工计划。对大型关键设备中修及以上的维修,应编制施工组织设计。

三、设备的日常管理

1. 建立健全设备管理组织机构

一个煤化工企业的每一套装置的设备管理要从企业建设初始阶段开始。而且必须满足以下条件,首先必须建立一个有效的设备管理部门,形成一个精干的设备管理团队。从初步设计到竣工,一定要有收集齐完善的设备资料;建立健全设备档案。特种设备一定要满足国检要求进行初检,设备的检验计划(满足国家特种设备监督检验要求),设备的使用说明书,根据不同的设备分类相同类的设备制定设备保养计划和检修规程。建立健全设备巡检制度;建立和完善设备的的检修记录。对设备日常问题进行详细的记录。定期对设备状态进行安全运行评估。一个良好的组织机构,发挥正常的效用,在设备管理上是必不可少的。

2.对设备管理人员的要求

煤化工设备除了做定期的检修和维护以外,还需配备专职的设备管理人员,并要求专职设备管理人员必须做到,了解各类设备检修的国家相关规程;了解各类设备检验的国家相关规定;了解与自己管理的装置中设备、材料、介质的特性;熟知自己管理的装置的工艺流程;熟知装置中没一个部位的压力、温度、介质等最基本的参数;能制定即经济又能保证装置运行的检修计划;对装置运行中的设备隐患有一定的敏感性。

四、设备的定期停车大修

煤化工系统运行一定周期后应按照设备检修计划进行系统性的停车大检修。如果不进行定期的大检修,在系统运行一定周期后,连续生产过程中,如果一部分设备发生了故障,就要造成非计划性全面停产,这种停产损失是极大的。这样,将个别设备停下来,一一进行检修,将会使停产时间增加。所以,要采用将所有设备一齐停下来,集中进行维修。这种作法称之为停产维修或定期维修。在停产维修工程中,要求进行全面的维修保养,以保证到下次维修保养期之前,设备能正常地进行运转。停产维修存在的最大问题是工程周期长。但其效果是非常大的。

五、小结

设备管理直接影响到企业生产的稳定、生产成本。管理的水平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经济效益。我们要充分权衡设备在生产中的所处的地位,不能因为一台价值几十万的设备的隐患造成生产系统非计划停车导致几千万的损失。建立健全设备管理机构,配备优秀的设备专职管理人员对设备进行合理有效的管理,不仅可以减少非计划性停车,也可以大大提升煤化工企业的运行周期和经济效益。

作者简介

特种设备日常工作计划篇4

【关键词】机械制造;加工设备;安全管理;维修

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机械制造加工设备也朝着自动化、系统性、复杂性等方向发展,一方面这种趋势在推进我国制造业发展的同时,也在另一方面给其安全管理与维修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和挑战。从这个角度来说,加强对机械制造加工设备安全管理与维修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价值。不过,在对机械制造加工设备安全管理与维修的基本原则和基本任务以及机械制造加工设备安全管理与维修的策略这两个问题进行分析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机械制造加工设备安全管理与维修的特点。

1 机械制造加工设备安全管理与维修的特点

为了理解和阐述的方便,对于机械制造加工设备安全管理与维修的特点这一问题,我们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分析和研究。首先,机械制造加工设备安全管理与维修的复杂性。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机械加工设备日益趋向复杂,再加上作为制造业基础性设备的机械制造加工设备必须承担大量的工作,因此不仅需要采取有效措施严格控制其日常损耗,以更好的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而且还必须建立一整套的操作规范,以便更好地保证机械制造加工设备的正常运行;其次,机械制造加工设备安全管理与维修的常规性。所谓常规性主要是指必须保证机械制造加工设备的安全管理与维修能够定期进行,以便更加及时准确的检验出其在运行过程中的异常状况。只有加强对这些异常状况的预测与分析,才能更加有预见性和针对性的找到合理的解决方案。实践中出现的不少的大规模停机事故就是由于缺乏对机械制造加工设备的检测与故障排除而引起的,比较常见的异常状况主要有加工设备出现局部过热现象、不规则振动现象或者是加工精度的急剧下降等;最后,机械制造加工设备安全管理与维修的特殊性。一般来说,机械制造加工设备的类型不同,其所可能产生的故障也就会不同,因此,在对其进行安全管理和维修时,必须充分考虑到这些不同,通过科学的设备异常诊断体系的建立来保证机械制造加工设备的正常运行。

2 机械制造加工设备安全管理与维修的基本原则和基本任务

对于这个问题,为了理解和阐述的方便,我们主要可以从机械制造加工设备安全管理与维修的基本原则和机械制造加工设备安全管理与维修的基本任务两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2.1 机械制造加工设备安全管理与维修的基本原则

归结起来,机械制造加工设备安全管理与维修的基本原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的结合上:其一,坚持技术管理与经济管理相结合;其二,坚持一般管理与专业管理人员管理相结合;其三,坚持维护方案和检修方案的结合;最后,与坚持生产发展和科技进步相结合。

2.2 机械制造加工设备安全管理与维修的基本任务

经过归纳与总结,机械制造加工设备安全管理与维修的基本任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和责任体系,以便正确落实与机械制造加工设备有关的方针、政策等;其二,提高机械制造加工设备的质量水平,保证正确使用,精心维护;第三,利用经济、技术、行政等手段,为企业提供较好的技术设备,以实现使用寿命长、技术状况好的目标;最后,通过科学的维护与创新,提高机械制造加工设备的使用效率。

3 机械制造加工设备安全管理与维修的策略

针对以上阐述,我们需要结合机械制造加工设备的特点、基本原则、基本任务等,提出有效的加强对机械制造加工设备进行安全管理与维修的策略。具体来看,我们主要可以从建立设备异常报告制度、实施设备预防性维修计划、合理安排检修计划、严格控制检修范围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3.1 建立设备异常报告制度

设备异常报告制度的建立是非常关键而又重要的一个环节。在建立设备异常报告制度的过程中,首先需要对设备正常运行状态下的各种参数加以设定,其次需要对管理维修人员进行专门的培训,最后还需要依托计算机软件等平台,对设备运行状况进行及时检查,及时报告,及时统计,及时处理,在此基础上建立严密的设备异常汇报体系。

3.2 实施设备预防性维修计划

在实施设备预防性维修计划的过程中,有几个关键性的问题需要给予特别注意:其一,只有严格遵守定时定点检查、清洁保养、自主维修以及预防检修四个步骤,就能在很大程度上保障机械制造加工设备的良好运行;其二,必须对检修周期和检修内容作出合理的安排,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实施预防性维修计划。除此之外,还需注意检修内容必须具有极强的针对性,检修周期必须尽量缩短;其三,必须对维修管理计划的每一个细节、步骤等给予高度关注和重视。

3.3 合理安排检修计划

所谓合理安排检修计划就是指在加工设备出现异常情况的前提下,由于受到时间、人员等条件的限制,无法正常进行维修工作,必须待条件成熟之后才能实施维修计划。检修计划不合理的情况经常发生,通常会给维护人员带来工作量的增加,严重影响设备维修和管理的效率,所以需要采取多种措施,以保证检修计划的合理。

3.4 严格控制检修范围

机械制造加工设备检修范围的确定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如果检修范围过小,这将不利于实现检修工作的目标,而一旦检修范围过大,又将给检修工作人员以及检修公司等带来极大的负担与压力。通常对纳入检修范围的设备有一定的条件限制,比如已经呈现出故障特征的设备等,只有这样,才能在保证检修质量的同时提高检修效率。

4 结语

机械制造加工设备是机械制造行业非常重要的一种设备,加强对其的安全管理与维修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在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机械制造加工设备的质量要求不断提高的背景之下,对机械制造加工设备的安全管理与维修变得异常必要。可以说,在未来机械制造加工设备发展的过程中,针对其所进行的安全管理与维护将是非常重要和关键的一项工作,需要专门人员进行负责。本文从机械制造加工设备安全管理与维修的特点、机械制造加工设备安全管理与维修的基本原则和基本任务以及机械制造加工设备安全管理与维修的策略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和阐述,希望可以为以后的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某些有价值的参考和借鉴。在具体进行阐述的过程中,可能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在以后的研究和实践中要加以规避。

参考文献:

特种设备日常工作计划篇5

日计划,作为实现教育目标的一种手段,作为从理念至实践的一个“中介”,乘着教改之风,被不断地推陈出新。种种探究和创新,为日计划制定赋予了新的内涵和策略,同时也注入了勃勃生机。然而,毕竟在习惯的轨道上运转的时间长久了,综观日计划的制定及其管理,仍显露出旧有的,与现代教育观念和价值不太一致的痕迹。问题既有计划制定本身的,又有来自于计划实施中的失当或管理方面的。概括起来,有几个方面的落差:

一、计划预设与幼儿即时生成之间的落差

日计划制定犹如造房前的图纸设计,是设计者在一定思想指导下,为完成既定目标,对构成的诸要素进行分析之后所构想的运作流程和具体策略,所不同的是,造房指向相对静止的物,通常“图纸”一旦走型,造房过程则不会轻易变更。而日计划指向的是活生生的人,因此,一方面,日计划预设不能求“全”、求“满”,并尽量“瞄准”幼儿,另一方面,教师在计划中对活动的构想和安排,是不是符合幼儿的认知结构和兴趣点,是不是有利于目标的达成,还有待于在实践中检验。所以,实施并不意味着完全照着计划按部就班地进行。但是,在现实活动中,尤其是一些公开活动,每当预设与幼儿的需求或水平发生矛盾时,教师往往更在乎自己的计划,对来自于幼儿的独到的见解、创意和思维的火花,以及不解的提问则缺少敏感、缺乏热情,或者将自己的意图“转嫁”给幼儿,或者将幼儿的思路纳入到自己预设的轨道。似乎是,计划了,我就应顺其“道”而行之,不该“离经叛道”,再者是,因“过详的预设性而降低了对来自于幼儿需要的敏感性”。

二、计划制定与整体理念上的落差

一期课程改革,对幼儿园课程的理解已突破了学科界限,认为“幼儿园课程是帮助幼儿获得有意的学习经验,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的综合。”从这个理念出发,在幼儿园,凡是对幼儿发展产生积极作用的各种活动都应尽可能地纳入一日计划中。但是,从面上的日计划看,仍有重教学、轻其它迹象、教学“大肚子”,生活、体育和游戏一笔带过。表现之二,具体活动目标的表述欠得当。目标是活动的出发点和归结点,幼儿园课程的终极目标只有细化为具体的行为化目标,即可能达成的目标和期望达成的目标,就能使教师有意识地挑选材料、教育的程序与策略,以及与幼儿在一起的工作方式,并通过实际的运作,实现既走的目标。因此,具体活动目标的“定位”,将直接影响到活动的方向和效益,而且一个撰写得好的活动目标应能用来成功地向人表达或交流教师的意图。然而,从日计划中显现出来的不足,一目标偏向,或偏向即时性的知技目标,或偏向情意、态度等长程性目标,两者兼顾不够;二目标含糊,尤其是智能、情意性目标描述笼而统之,缺乏明晰性和可操作性;三表述随意,忽而“培养”角度,忽而“达成”角度,“思绪”混乱。以上几方面均折射出与整体理念上的落差。

三、计划预设与幼儿发展需要间的落差

计划是对活动的一种超前构想,而且不同的计划往往会有不一样的时间要求。比如,学期计划一般总在学期开始前酝酿,月计划总在月初着手拟订。日计划,根据目前常规的做法或管理上的要求,通常是超前一、两周制订,甚至也有超前三、四周的。我们以为,适当地超前一些时间制定日计划,既可以使教师准备工作更充裕,不至于因突发任务而“打无准备之战”,也便于园长对教师计划工作的指导和管理。但是,事实上,目前由于太多的超前,使得教师的逐日计划,包括目标的定位,内容的选择,方法的选择,与幼儿当前的发展和需要之间产生了较大的落差。大面积的落差,势必要有大范围的调整。这岂不带来时间、精力上的无谓浪费?更何况,在教师中尚有一些不太善于或不太愿意根据幼儿的“最近发展区”调整自己计划的。因此,在日计划管理上太强调超前制定,往往弊大于利。

另外,上海现行“两教一保或半保”制,班级里的成人,只有协同作“战”,才能有效地促进幼儿的整体发展。但是,目的有些幼儿园,班级成人之间的合作、协调不够,这不仅反映在教师与保育员之间缺乏在幼儿生活和教育上的沟通,即使教师之间也缺乏必然的联系,计划各订各的,工作各忙各的。这样的工作方式,与幼儿发展需要以及整体发展之间也形成了落差。

1.凸显“目中有人”的理念,进行有“弹性”的设计。

教育工作中的对人的淡漠,对人的发展欠关心,恐怕是教育演化过程中的一种异化现象。二期课程改革,力图凸显“以儿童发展为本”的理念。一方面,要变革传统的“注入式”的教学,从教师的“教书”转向“教人”,从只关注自己的设计转向关注幼儿的反应。另一方面,我们所倡导的课程或活动,是一种“在生活自然展开中认识与解决各方面问题的过程”,而不是“一套在某一时段必须执行的固定内容”。第三,我们的教育对象是活生生的、具有完整生命体的人。他们思维活跃,想象丰富,喜好“按着自己的大纲学习”或“欲将大人的大纲变为自己的大纲进行学习”,在活动过程中,势必会生成大量不确定的因素和即时性的教育情景。这种种特性和因素,就对我们教师提出了弹性设计计划的要求。

第一,一日活动的课时安排要富有弹性,即事先不对每项活动展开的时间计算得过于严密,保证有根据幼儿当时实际活动状态进行调整的弹性余地,或延长,或提前。

第二,在预设计划时,尤其是教师发起的活动,不要将计划设计得“满打满算”.而应留出弹性的空间,让幼儿有时间、有机会去生成新的想法,蹦出新的火花,并保证为完成学习任务而进行的独立思考活动。

第三,还要善于研究一些“弹性”设计策略,二期课改,突现“以儿童发展为本”,鼓励教师从固定计划的设计者、执行者,转变为弹性计划的设计者和执行者。而且评价的重点放在设计是否符合幼儿的实际,是否“心中装着幼儿”。为此,研究“弹性”设计的方法和策略就显得尤为重要。比如“双向”提问,比如对幼儿“应答”作多角度预想,并由此出发,设计出多种引导方案等等。一位有成就的中学教师曾袒露,他的课堂教学改革就落在一点上,即在每堂课初始,约5分钟,让学生根据昨天的教学内容进行提问,并请无问题的学生来回答,坚持数年,学生的学习面貌发生了质的变化,由原先被动接受式学习到积极主动地吸收和质疑。从低层次低水平的提问到高层次有质量的设问,从浅表性的回答到有深层内涵的答问……这“5分钟”的问问答答,能否视作“弹性”设计?抑或是体现“弹性”设计思想的一项具体的策略?我们真切期盼大家都来研究和创造“弹性”设计的方法和策略。有了“弹性”预设。再加上实施过程中的“目中有人”,就能使我们的教育“事半功倍”。

2.根据活动性质,进行有差别的设计。

尽管幼儿园的课程指向一日活动,教师日计划的制定理应指向各个环节。但是由于各活动的性质、特点不一,在具体制定计划时,应提倡有差别的设计,从活动的性质看,一日活动主要有学习、游戏、生活、体育四类,因此,这四类活动的计划用有所不同。学习活动,是以教师预设为主的活动,一般来说,计划应体现“全过程性”,即从目标走位、教材选择、活动方式、程序安排和组织形式等方面,均需教师作全面的设计和安排,并努力向“构思独特、方法新颖、手段媒体化”等要求靠拢。游戏活动,既涉及到经验的累积、理解,更涉及到情感的体验和反应。要使幼儿认中获得最大的收益,就需要具备头脑的开放性和探索的积极性。这些特性决定、支配着活动情景和结构要比其它的活动更松散,更开放,更体现以幼儿发起、自主生成的特性。

因此,教师的计划则应体现局部规划的特点,即教师依据长程性目标以及幼儿的兴趣、状态,主要在呈现刺激和引导体验刺激上,包括时间、空间、材料、心理氛围以及活动规则等方面作广泛的揭示。生活活动与学习、游戏的性质不一样,更强调在生活环节中的模仿和练习。因此,计划可以从指导要求和指导设计两方面作简略的提示,指导要求可侧重教师对幼儿重点观察、了解,活动本身的目标个别指导要求。指导设计主要指教师为引导幼儿达成目标所做的一些构想,包括准备、形式、揩导方法等,体育活动,在时间顺序上一般分为导人、集体(个别)活动、放松活动,所以,一般说来,计划可直接按这一序列展开,若有必要,还可将基本部分进一步扩展为内容和方法,并由此陈述具体的活动内容和指导行为当然,日计划如同其它保教问题一样,不存在一成不变的,适用于所有活动的模式,这里只是最一般意义上的提示。

3.根据教师个性化特点,鼓励有差别的设计。

特种设备日常工作计划篇6

(中核核电运行管理有限公司运行一处,浙江 海盐 314300)

【摘要】通过参与核电厂日常运行计划的实施,分析其行为对于日常发电及核安全可能存在的风险,通过缺陷管理、预防性项目实施窗口优化以及运行隔离等方面严格控制运行计划风险。

关键词 日常运行计划;缺陷管理;优化;控制风险

0前言

风险:是指在某一特定环境下,在某一特定时间段内,某种损失发生的可能性。风险是由风险因素、风险事故和风险损失等要素组成。换句话说,是在某一个特定时间段里,人们所期望达到的目标与实际出现的结果之间产生的距离称之为风险。

风险分析:指识别存在的风险以及风险转化为事件的条件,制定预防措施消除或避免这些条件的出现,防止事件发生的过程。

按照运行方式的不同,一般电厂的运行分为日常(功率运行)和大修(换料大修)两部分,并且管理上也按照日常和大修进行了区分。日常和大修运行方式的不同,各有各的风险,本文以秦一厂30万核电机组日常计划为例,对电厂安全、可靠运行构成威胁的计划项目进行风险评价,提出了合理、可行的优化方案,将计划项目对安全、可靠、经济运行的影响降至最低。

1日常计划工作安排存在的风险

1.1纠正性维修项目

缺陷是指设备功能缺失或不完整,设备性能下降或不稳定偏离标准或导致潜在功能缺失或不完整。纠正性维修是指针对缺陷、故障或失效的 SSCs 开展将其性能恢复到可接收标准的维修活动。

1.1.1缺陷数量

30万核电机组已经投产运行20年,各系统设备出现老化、腐蚀损坏现象,缺陷数量逐年上升,图1和图2分别为近几个循环缺陷统计。

缺陷数量的逐年上升,对在日常功率运行期间处理缺陷带来了一定的风险。如C16循环小修后R11系统一周内连续出现多个阀门渗水、漏水现象,彻底处理缺陷需隔离蒸汽发生器排污,而化学指标要求正常功率运行期间蒸汽发生器排污隔离不能超过18小时。由于检修工期紧,多个R11系统的阀门解体检修被分成了3个批次,隔离了蒸汽发生器排污系统3次,耗时2周才将R11系统投入正常运行方式。

缺陷数量增多导致运行缺陷跟踪情况没有经过统计分析,缺陷跟踪的管理职责不清,缺陷信息在各部门之间流转不畅,缺陷的趋势变化没有引起重视,导致缺陷处理滞后。

备件原因导致缺陷无法及时消缺,缺陷数量居高不下。备件申报流程复杂,缺少有效监督考核机制,存在审批超期的问题,因备件无法及时消缺的缺陷遗留数量较多.

1.1.2缺陷分级

缺陷等级是指所属工作对应于当时的机组工况,对机组安全运行影响的级别。根据缺陷对机组的安全运行影响的重要程度,将缺陷分为三个层级,分别为0、1、2三个级别。0级缺陷为紧急缺陷,需要立即安排处理,由值长决定;1级缺陷为重要缺陷,批准后48小时内响应,2级缺陷为一般缺陷,批准后7天内响应,1、2级缺陷由日常计划管理。缺陷分级级主要以计划时效性为依据,缺陷的寿命周期缩短了,给日常功率运行带来的是频繁操作及隔离风险。

1.1.3日常缺陷转大修

日常功率运行期间条件不允许处理或临时处理的缺陷,一般都转大修处理。一般的不影响系统功能的跑、冒、滴、漏缺陷或隔离比较麻烦且有风险的缺陷都可以遗留大修处理,如R14、R15遗留大修的缺陷都在1000项左右;而由于缺陷分级的改变,日常转大修缺陷需要严格审批,一般能日常安排的缺陷都必须在日常处理,C16循环至今遗留大修缺陷不到100项,虽减少了缺陷数量,但对运行隔离及恢复带来很大的风险。

1.2预防性维修项目

预防性维修PM:针对SSCs 开展的防止和缓解性能劣化或故障,或对设备的性能与状态进行监测、检查及跟踪,以保持或延长设备使用寿命的维修活动。预防性维修的目的是降低产品失效的概率或防止功能退化。它按预定的时间间隔或按规定的准则实施维修。

每个循环的预维项目基本在3000项左右,而其中占大多数的项目需要运行进行隔离,影响系统的运行或监视,或者丧失备用设备,甚至停役某个系统。

预维项目安排与否还要考虑日常工况下其是否具备试车条件,如果不能试车,特别是对一些重要设备,反而提高了运行风险,大修转日常处理的预维项目往往会出现这种情况。

1.3试验和运行操作

将备用的设备或系统投入运行,或者短时投入进行试验,或者周期行切换。尽管系统在设计上具备了试验和切换的功能,但这种工作基本上都会对系统其他运行设备造成干扰,造成系统运行参数波动。

1.4变更

在功率运行中,还会进行系统或设备的变更工作,永久变更:对生产工艺系统、设备部件/材料和构筑物(简称SSCs)所做的实体或功能上的改变;临时变更:因现场处理直接影响机组安全稳定运行的缺陷或计划检修需要,对电厂生产工艺直接有关的系统和设备、部件、材料等方面所进行的实体或功能上的偏离原设计的临时性改变。功率运行期间实施的临时变更相对较多。

变更主要的目的就是消除设备老化或者缺陷带来的隐患,但在实施变更的过程中,技术文件编制落后,造成现场设备无标牌、岗位无图纸、无规程的“三无”现象。有的变更周期跨度长,现场情况复杂,例如-22米低下排水泵A/B的改造项目,造成备用设备/系统长期丧失功能。

2日常计划工作的优化

2.1做好缺陷管理减少运行风险

缺陷管理的目的是为了掌握正在运行系统、设备存在的问题以便按轻、重、缓、急消除缺陷,提高系统系统和设备的健康水平,保证其安全运行。

设备缺陷分级应该按设备的“关键”、“重要”、“一般”程度,及缺陷的发展趋势,确定缺陷的等级。在分级上“设备降级”是决定分级的权重系数,缺陷的数量一定程度上反映系统、设备的恶化状况,我们需要重视的是其中可能降级的设备,分析设备缺陷对系统的影响,正确定位及准确分级,优化各种资源配置,进行有序工作。对于一些设备的跑、冒、滴、漏,可以通过缺陷跟踪,优化缺陷的检修窗口,结合系统/设备的定期切换、定期预维项目等工作进行优化调整,避免重复隔离,减少运行风险。

2.2优化预防性项目及试验降低风险

预维项目的检修窗口应结合设备的定期试验、定期切换操作和相关缺陷进行优化调整。设备的预维不得影响试验的进(下转第313页)(上接第242页)行,必须以试验优先;设备的预维还要和定期切换操作相适应。通过对设备缺陷的分析,调整预维项目的频度,减少缺陷的产生。如调整了MSR分离器水箱液位计排污工作的频度,有效的防止了液位计堵塞的发生。

优化试验窗口,有效降低风险。如一回路海水A/B通道引压管疏通工作与一回路海水A/B通道试验协调安排,保证引压管疏通工作时本通道海水泵在停运状态,防止疏通管道时系统高压带来的风险。

2.3加强变更管理控制现场风险

变更实施过程中带来现场“三无”现象的运行风险,可以通过管理程序、制度有效约束,降低风险的产生。即将上线的EAM系统变更项目管理,要求变更实施工单下达前,包括规程、图纸、设备编码清单等所有的技术文件都必须全部生效,彻底改变了变更过程中带来的问题。

3总结

风险伴随着核电厂运行的整个寿期,为保证电厂功率运行期间的日常计划项目风险可控,我们必须对电厂安全、可靠运行构成维修的计划项目进行风险评估,选择一个风险控制的合理平衡点,将计划项目对电厂的安全运行的影响降至最低。

参考文献

[1]PL-Q1-102 日常计划管理(秦一厂)[Z].

[2]PL-Q0-104 日常计划风险控制(秦一厂、方家山)[Z].

[3]PL-QS-103 长周期日常计划管理[Z].

特种设备日常工作计划篇7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concept of intrinsic safety is introduced into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of traffic construction project. Through careful safety management, the safety, reliability and harmony of people, machine, material, technology and environment in the process of project construction are pursued, so that the dangerous elements are always in a controlled state, and ultimately the safety of the entire construction process is ensured and the zero accident is achieved.

P键词: 本质安全;交通建设工程;安全管理

Key words: intrinsic safety;traffic construction project;safety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X931;TU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23-0035-04

0 引言

本质安全的原理已经成为一种新的安全管理理念和风险控制方法,广泛适用于矿产开采、工程建设、企业生产、旅游管理等各个行业。在交通建设工程施工中,引入本质安全的理念具有重要意义,即通过认真仔细的安全管理,追求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的人、机、料、工艺、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安全可靠,和谐统一,使危险要素始终处于受控状态,最终保障整个施工过程的生产安全,确保实现安全零事故。本质安全对于交通交通建设工程的重大意义是通过六大要素来体现的,在工程建设中可以细化为管理体系建设、人员教育培训、安全专项方案的编制、施工现场安全措施、机械设备管理、安全费用的投入和实施情况。

1 安全管理体系的构建

按照事故致因系统涉及的四个因素,通常称“4M”要素,管理缺陷是造成事故的四大因素之一。因此建立健全健全科学的规章制度、管理体系,并规范运作,实现安全管理体系的闭环运行,是建设工程达到本质安全的基础。

1.1 建立健全安全生产体系,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定安全管理制度

项目部应根据项目实际情况,在项目开工之前,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组织体系,系统地把项目部、各部门、作业层等各单位及其负责人的安全生产责任一一明确,要横向到边,竖向到底,确保体系的全覆盖;项目经理作为安全生产的首要负责人,应安排项目部各级人员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明确全体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按照国家法律、行业规范的要求,项目部应针对安全工作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且制度要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要具备基本的三要素即人、时间、内容,确保制度执行到位。

1.2 制定安全工作目标和安全工作计划

项目部安全领导小组应根据工程进度开展情况编制本项目的安全生产工作计划,并依据安全生产工作计划细化安全生产目标。安全目标应根据项目实际情况制定,要对整个项目的安全管理工作起到引导和风向标的作用。安全计划应根据施工进度情况编写,要根据实际施工情况进行及时调整,要按照总的安全目标按月进行分解,要与安全活动、方案编制、机械设备、经费使用计划与台账相对应。安全生产工作计划是引导本质安全工作推进的指导性文件,是保证项目本质安全实现的基石。

1.3 安全活动的有效开展

项目部应根据安全管理制度有效开展各项安全活动,提高项目部各级人员的安全意识,从而保证安全生产工作的顺利开展。

项目部应每个月举办一次以上的安全生产工作会议,对前一个月的安全管理工作进行总结,对本月的安全生产工作进行布置以及对上月遗留的安全隐患进行整改,对下月安全工作提出相关的计划,对于重大节假日、重大政治活动、特殊恶劣天气等要及时召开专门会议进行布置落实;要按照安全检查制度组织定期的和不定期的安全检查活动,要对检查出来的安全隐患及时下发通报和安全隐患整改通知书并要求立即整改,跟踪检查落实整改情况并附整改回单,根据奖罚制度进行奖优罚劣,专职安全员的安全日志要详实记录安全巡查情况,要和项目的安全活动相对应;要根据隐患排查登记和防控制度,对现场的各种安全隐患进行排查,对于一般隐患要及时进行整改消除,对于暂时难以消除的安全隐患,要制定必要的防范措施和整改计划,跟踪计划的落实情况,直至隐患消失;要按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举行定期的安全生产演练活动,不断提高应急救援的水平。

国家及行业管理部门组织开展的各项安全专项活动,项目部应按照要求开展本项目的专项活动,如“平安工地”、“打非治违”、“四项排查”、“安全月”、“防坍塌事故”、“安康杯”等。

2 人员的培训教育

“4M”因素中人的不安全行为是事故产生的最直接因素,所以将本质安全的概念引入到交通工程建设活动中,有助于提高作业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最终达到消除安全生产事故的目的。

2.1 项目部管理人员安全培训

项目部管理人员应按照三类人员管理要求参加行业管理部门的安全培训及延期教育,交通运输部1号令规定,施工项目负责人应当持B证上岗,并且每5000万合同额需要配备一名专职安全管理人员。施工单位应定期组织项目部管理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安全管理、质量管理等方面,并适当增加一些现场管理经验。

2.2 施工人员的安全培训

项目应按照项目部、各作业对,对所有进场人员进行实名登记,包括姓名、身份证、工种、进出场时间、身体状况等内容,并将身份证复印件附后,按照新进场、转岗、复工三个阶段分别进行安全培训教育,教育方式可采用课堂式教育、平安夜校、民工业余学校等,通过放映电视教育片、发放安全教育卡、创建安全教育长廊,提高施工一线人员的学习兴趣,使民工学校发挥“政治上引导,生活上关照,技术上帮助,文化上提高”的作用,形成全方位的安全教育网络,有效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教育的内容主要是以安全生产的一些普通知识、安全管理行为的要求、四不放过原则、“三违”现象的处罚、安全事故案例等。

2.3 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培训

交通建设工程行业的特种作业主要包括电工作业、金属焊接、切割作业、起重机械作业、登高架设作业、压力容器作业、潜水作业等作业。特种工作人员所承担的风险较大,其工作质量直接关系到安全生产单位的生产经营,对生产经营安全生产单位起着决定性作用。所以,特种操作人员需要进行与其专业相关的、有针对性的强化安全培训,确保特种作业人员满足岗位要求,了解常识性的安全生产知识,也要掌握安全的工作技能获得特种作业人员资格证书。

2.4 全员开展三级教育及安全技术交底

应按照人员实名登记的花名册,建立三级教育卡,对所有参建人员开展三级教育活动,主要由公司级、项目部级和班组级三个层面的安全教育,公司级的安全教育主要包括安全生产的法规标准、公司的安全规章制度、本单位安全生产形势级发生过的重大事故教训、发生事故后如何救援等内容;项目部一级的教育培训主要是现场规章制度和合规性教育,包括项目特点和现场主要危害分布情况,项目制度安全性和安全常识注意事项、技术规范、应急处理措施,使用保护设备的标准和使用保护设备的基本知识;作业班组一级的教育培训主要针对工作安全运行和团队安全体系、制度以及本班M的施工特点和安全程序,团队安全活动和纪律,关心和正确使用安全设备和个人劳动保险产品,安全事件的安全事件和预防措施,工作环境和使用设备安全要求。

根据不同的工种,由项目技术负责人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交底内容包括分部分项工程安全专项方案、临时用电、机械操作规程、工种作业规程等方面,交底人和被交底人都应该签字确认,和进出场记录相对应。

3 机械设备的日常管理

“4M”因素中机械的不安全状态也是事故的直接因素,设备的设计安全性、制造安全性、使用安全直接关系到工人的安全和企业财产安全,涉及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和信誉,涉及到建筑企业的兴衰,所以必须对施工过程中的风险因素予以控制或消灭,加强机械设备安全管理。

3.1 建立健全机械设备台账

施工标段应根据机械设备的大小进行分类,进行造册登记,建立完善设备台账,并具有齐全的设备操作规程。大型的设备应建立一机一档,有设备的进场验收记录、设备的型号、合格证书、操作手及证书、维修保养记录、进出场纪录等,对于中型设备如场内机动车辆,需要进行登记或者编号,并做好维修保养记录,无编号视为放弃管理,小型设备如手动机具或者小型机具,需要登记,租赁设备也必须按照上述要求建立相应的台账。

3.2 加强特种设备的检测工作

交通建设项目特种设备包括压力和载人设备组装、轮胎起重机、压力容器、龙门、塔式起重机等等。特种设备的检测工作与个人健康和财产安全是密切相关的。在生产过程中,特种设备比一般生产设备有更大的潜在风险,更容易造成的事故,造成人身伤害以及机械设备、公共设施等重大财产损失。国务院第549号令《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明确规定特种设备必须进行定期检验检测,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避免机械事故的发生。特种设备应当建立设备安全技术文件包括:设备的设计文件、制造单位、产品质量证书、使用维护说明书、安装技术文件和信息、设备、定期检查和自检记录、设备的日常使用状况记录、相关设备安全附件及辅助设备、日常维护记录、设备故障和事故记录。特种设备的操作人员也要持证上岗,并和机械设备进出场时间相对应。

3.3 大型设备安装和拆除须编制专项方案

对在工程中使用的大型设备,比如塔吊、钢闸门制作和安装、挂蓝的制作安装、脚手架施工、大型移动模板、大型龙门的安装拆除、架桥机的拆除安装等,不仅要建立设备台账,特种设备还须经过检验检测,还必须编制相对应的安全专项方案并经总监办审批,安排专职人员或队伍进行定期检验检测,确保运行安全。

3.4 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提升本质安全

通过采用新安全生产技术和新设备来提高安全生产的水平。从某种意义上说,什么样的设备意味着什么样的安全形势,这是我们在长期的安全管理中达成的共识。必须依靠科技进步,积极采用先进施工设备安全、减少使用手册和人类工具来提高自动控制水平,以确保安全系数增加。对所有的设备实施”安全生命周期管理“,即对设备的设计、选型、采购、安装、使用、储存、维修、报废等生命过程全部纳入管理范围,并建立设备管理档案,严格落实设备入场审查和定期安全检验制度。

4 安全技术方案的编制审核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只有不断增加安全管理的科技含量,提升安全管理的信息化、科学化水平,才能真正实现从经验型、探索型的安全管理转向科学型、规范型之路。交通运输部1号令规定,项目施工企业应当在施工组织设计中编制安全技术措施和施工现场临时用电方案,对一些更危险的子项目的项目准备的特殊的施工程序,必须经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和监理工程师审查同意才能实施,由专职安全管理人员现场监督,以确保安全技术。

4.1 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的安全管理

项目经理部应该制定危险性较大的工程安全管理制度。制度内容应包括:危险性较大的工程识别、方案编制计划、编制要求、报批流程、过程管理要求等;安全专项方案应由项目总工组织相关工程技术人员编制,项目经理部应在工程开工前识别本标段危险性较大的工程,制定危险性较大的工程清单报总监办审批;安全专项方案主要内容应包括:工程概况(危险性较大的工程概况、施工平面布置、施工要求和技术保证条件)、编制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标准、规范及图纸、施工组织设计等)、施工计划(包括施工进度计划、材料与设备计划)、施工工艺技术(技术参数、工艺流程、施工方法、检查验收等)、施工安全保证措施(组织保障、技术措施、应急预案、监测监控等)、劳动力计划(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等)、计算书及相关图纸。

项目部应按照施工组织安排,及时准备的安全专家的论证计划,不需要论证特殊项目,应报建设单位技术负责人批准。为了对特殊项目进行专家论证,应及时组织项目经理进行专家论证。在演示环节3天之前,这个特殊的程序应该被发送给专家组成员和相关人员。专家论证人员包括:专家组(5个及以上符合相关专业要求专家);现场管理机构有关人员;办公室主任负责人及相关人员,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安全部门负责项目经理负责人及相关人员,其他相关人员。可以邀请施工单位的相关单位参加。项目经理应根据专家的书面审查意见,修改和改进安全专项计划,并由技术负责人确认。提交总工程师的批准后,现龉芾砘构应当提交审批后,和安全特别程序,应该重新准备程序并再次执行审计、专家论证、审批和报告程序。未经批准的安全专项计划,不得组织实施。项目经理部门应当严格按照经批准的特殊安全计划组织施工,不得对其进行改造和调整。如有需要修改的,项目经理应当重新办理审批手续。专职安全人员应实施现场监督检查的实施计划,应在更危险的施工现场设置安全风险告知牌,明确安全风险。

4.2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的安全管理

项目经理应当制定临时安全管理制度。该系统的内容应包括:临时电力建设组织的设计批准、安装、验收、检查和维护以及相关的强制性规定。项目经理部门应当按照《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JGJ46-2005)在建筑工地,组织电气工程和技术人员编制临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经相关部门审核批准后予以实施。施工现场临时电应由全职电气工人进行认证,实施安装,工程技术人员和安全管理人员应在协助和工作中做好工作。安装完成后,应根据总布局和局部布局要求,对分配箱和开关箱进行编号。现场临时安装的电力,应该准备的项目,审计人员,相关人员的项目经理,办公室主任委员和有关人员共同验收,合格投入使用之前。临时电力项目的项目经理应按照部门划分,项目每月组织一次检查,安全风险必须及时处理,并应执行审查和验收程序。电力工人应该是一个临时检查临时电,发现问题及时维修,检查将被记录在“电气检查维修记录”,每周由项目经理批准。非专业电工、无证人员不得从事临时用电的安装和检查工作。

4.3 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制和演练

项目经理部门应当编制综合应急救援计划和专项应急救援计划。如果有多种类型的风险类型和可能发生的各种类型的事故,应该为该项目制定一个综合的应急计划。综合计划应包括的基本要素:①一般:包括准备的目的、基础准备,适用范围,应急预案系统,紧急工作原理;②项目风险分析:包括项目概况、危害和风险分析;③预防和早期警告:包括风险监测、预警行动,信息报告和处理;④应急响应:包括响应分级响应程序、应急响应;⑤组织和职责:包括应急组织体系、指挥组织和责任;⑥保障措施:包括通信和信息安全,应急小组保护、应急物资和设备保护、资金保护,其他安全;⑦培训和培训:培训、锻炼;⑧奖惩。

项目经理部门对于各种风险,应当根据重大危险源和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制定相应的专项应急预案。特殊应急救援计划的基本要素应包括:事故类型和危害分析程度,应急处理基本原则,组织责任,预防和预警,信息报告程序,应急响应,应急用品和设备安全。项目经理应按照计划要求组织运动,每年不得少于一次。紧急救援演习程序应包括运动准备、运动实施、三个阶段的练结以及训练材料的分类。应急救援计划的具体要求应参照《公路水运工程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实施。

5 施工现场安全防护措施

“4M”因素中不良的生产环境影响人的行为,从而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施工现场必须做好安全防护工作,对起重、钢筋、模板、支架、脚手架、焊接等作业中的主要危险点,对高空、临边、洞口、水上、水下、拆除等工程危险作业场所及边通车边施工、边通航边施工等施工危险区域应当设置符合相关要求的安全防护设施。项目部应当按照劳动防护用品的选择的规则和标准提供劳动保护产品的状态以及有关规定,为员工提供劳动保护产品。安全防护设施应当符合投资计划的安全、实际情况的建设、先进管理的实施。项目经理部门必须在相应的施工和操作之前,建立起相应的防护设施。由于施工需求,临时取消或变更安全防护设施,必须由施工负责人同意,并采取相应的可靠措施,作业应立即恢复。项目部应加强对安全防护设施的巡查和维护。对检查中发现已损坏或缺失的防护设施必须及时更新和完善,危及人身安全时,必须立即停止作业。施工现场需设置警戒区时,警戒线距作业区须保持安全距离。警戒区应采用移动式防护栏杆、拉警戒带等方式,并设置警示警告标志。

6 安全生产费用管理制度

项目经理部门应当建立安全生产成本管理制度。该系统的内容应包括:安全生产成本的使用计划、使用范围、资金管理。项目经理应结合施工组织设计,,在项目开始之前准备的安全生产费用使用总体规划,作为开始的一部分报告,连同办公室主任批准,根据总体规划的每月25日前向总监办报告下个月安全费用的使用计划,项目经理应按照现场管理机构或上级规定的范围内使用。

安全审计费由专职安全人员签署,项目经理应当进行审核,安全监督工程师应当签署批准。报告附件包括:安全生产成本使用记录表、发票的细节、转让订单、照片等。

安全生产费用的管理人员应当确保安全生产费用的指定和协调,项目经理应当建立安全生产费用使用台账。项目经理部门的实际生产费用超过合同规定的安全生产费用的,项目经理部门应当按照合同约定或者办理。项目经理应当依法分包工程,并在分包合同中明确约定安全生产成本的使用和支付的规定。

7 结语

建设“本质安全型”工地是创造安全稳定社会环境的一项政治任务,是每一个工程建设人不懈的追求目标。必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工作方针,坚持以人为本的安全发展理念,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建立健全安全管理体系,提高人员素质,坚持不懈地加强设备管理,完善优化安全专项方案的编制审核工作,加强对安全生产经费的管理,推行本质安全管理,提升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促进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实现创建“本质安全型”工地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易勇.本质安全在项目的应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4(10).

[2]叶近茂,卜洪涛.索道安全管理现状分析[J].中国特种设备安全,2015(01).

特种设备日常工作计划篇8

【关键词】大型企业;设备维修管理;维修模式

当今世界,无论何种社会制度,尤其工业发达国家,无不重视企业管理。有人说,技术和管理是发展经济的两个轮子,足见管理的重要性。设备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领域,同其它管理,如生产管理、计划管理等相比较,有它自己的特点。它的管理对象是设备。为了搞好设备管理就要研究设备,研究科学技术对设备的影响,以及设备管理中的特殊问题。设备管理的目的是提高生产效率以及企业的生产能力,根据设备生命周期而进行的活动。设备管理时,在设备产生以前叫做规划管理也叫前期管理;之后的阶段叫做后期管理。设备的规划管理关系到设备是否有缺陷;设备的使用管理关系到设备的是否有劲的问题。企业的设备维修具有非常的重要性。

1、设备维修管理方式的演变

工业的发展慢慢的经历了从手工业直至电气化、机械化及电子化的发展,科技在进步,设备的现代化水平也在提升,维修管理的模式也不断变化。从设备管理的演变来看,是有规律的。主要有以下基本方式:

1.1事后的维修

就是说设备已经发生故障后的非计划性的维修。在18世纪1760年工业革命工业化的生产以后,长期以来,设备的维修都是事后维修为主。这种维修方式比较原始,通常是操作人员也做维修,是凭经验进行的,设备坏了才修不坏不修,也叫做“兼修”。特点是设备简单,科技水平低,人员的素质也不高,设备的管理意识比较弱。当今社会设备管理的要求中,事后的维修仍然存在,有两种情况:一种是针对非重点的设备,有多余配置的设备以及从经营上用其他方式不经济的设备,;另一种是突发事故不得不用此方式。

1.2预防维修

从19世纪后开始,重工业的系统慢慢形成,工业发展为流水线的生产,逐步的实现了机械化。第三次工业革命开始,科技飞速发展,设备慢慢的实现了自动化。设备的维修管理也在推行预防维修的管理方式。操作和维修有了分工,进入了“专修”的阶段。我国的设备预防维修中,分为:

(l)有计划的预维修

新中国成立前,我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民族工业落后,设备的维修管理照搬西方国家的模式。建国后,我国开始学习前苏联计划预防维修的模式,规定设备的修理周期,并且按照计划的周期表进行设备维修。严格地讲,设备自出厂起,维修的周期就已经定了。这是有时间规定的维修,是强制的维修。这种维修模式下,国有企业保持了非常庞大的维修团队各个分厂配备,一个国企容量虽然不大,但是职工上千人很正常,造成了劳动生产率的低下。更重要的是,运用这类维修的方法充分的暴露了大量的过维修的现象,费用高并且综合的效率低。同时,也没有完全避免欠维修。

(2)全员的设备维修

预防维修的形式首先出现在美国,后来日本引进后,借鉴了英国的综合工程学思想,结合自身实际,创新发展成为全员的设备维修。全员的设备维修就是以点检为基本的维修。制定非常严格的点检过程,根据点检设备发现问题,同时很快编制检修的计划,适时的对设备维修。这样的维修方式,防止了设备的过维修以及欠维修。通过国内的部分企业的实践,认为此维修模式是适合的,适合我国国情。这种维修模式要求:较高的设备制造质量,较高的自动化水平,企业的多专业综合,实施企业内部的系统专业管理。

1.3预知的维修

从20世纪50年代起,第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生产走向集约化,发展为高参数大容量,实现了高度的自动化及信息化,并向智能化的大系统和控制的自动化方向发展,计算机被广泛的应用并向微型、巨型、智能化网络的方向发展,如果设备发生故障,损失及影响会很重大,设备状态的检修应运而生。状态检修也就预知维修是以设备的状态为基础进行维修。这种维修的方式要有很多种管理的理论作为指导,同时需要可靠监测以及诊断的技术作为后盾。设备的管理也向着专业化、社会化甚至国际化发展,并且出现了操作人员参与到维修中的趋势。这种维修的模式要求:设备要在设计时广泛的采用自动的监测系统,能够实现在线的监测。维修时利用高级的诊断技术,进行离线的监测,依照状态监测及技术诊断所提供的参数判断是否异常,来预知设备是否有故障,抢在故障发生之前维修。这是一种非常合理的维修形式。然而,状态的监测以及设备的诊断,需要投人的费用很大,通常会用在关键的设备、重点的部位。需要指出:全员设备的维修同预知的维修是一脉相承的,点检能够确定运行过程中设备的情况,点检的基础上进行的定修也可以认为是在进行状态检修。在性质上两者十分接近,只是对状态的把握程度有区别,同时后者有着更加准确的手段进行检测,对设备的状态确定有更多的把握。所以,许多学者认为点检定修是状态检修的初级。

1.4社会大系统设备维修

是指基于设备一生的管理理念作为基础的,跳出了企业内部的专业的维修圈子,把研究设备技术的开发研究、制造设计、调试安装、维修使用、更新改造以及报废整个寿命的过程维修管理作为重点。把设备安装过程、使用过程、维修过程、生产过程、社会支援的过程、更新废弃的过程进行有机的结合,形成新的社会的大系统的维修体系。过去基本上可以做到技术及备件能够依靠本系统自身能够解决,21世纪以后,特别是有了国际化的先进的设备后,只靠企业的自身的维修体系,难以继续的维持发展设备的先进水平,朝着国际化、专业化、社会化的方向去发展,同时也是不经济的。社会的大系统维修便成为了维修管理的改革方向,也是维修市场化的目标。

1.5维修预防

是指设备的设计及制造的阶段就开始认真的改进它的可靠性以及维修性,从设计和制造的方面提高质量,根本上防止事故及故障的发生,也叫做无维修的设计。应用这类的设备,维修的概率近似于零。应用维修预防,其设备的可靠性会特别高,同时费用也会特别的高。现在,用在航天设备上比较多。在其他国有企业的设备中,也有一部分用在先进设备或关键部位、重要控制设备以及关键设备上。建国以后,我国的工业的到飞速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引进了国外先进的设备以及先进的管理经验,建成了许多大容量、高自动化、高参数的企业,综合的效率在提高。然而总体来看,设备的维修管理许多仍然沿用传统的模式,特别是老的企业,仍然需要进行维修的体制改革。新建的或者引进国外设备的企业,已经实施或者正在进行预防维修体系的建立。

2、设备维修模式

2.1日常维护

在某些行业也称其为例行维护。日常维护通常有以下几个方面:基础清洁、固件、安检松动件、确保各个零部件的完好。日常的维护是最基本的维护,也是保养的基础环节,其维护的方向以及维护的种类,都要根据不同设备的各个特点进行不同的规定。在考虑其设备工艺的生产、复杂的结构成、固件的规模的大小以及结构的复杂程等具体备件的各自特点的同时,还要深刻注意到不同的工厂对同一种部件的维修方式的不同、维修的行为习惯的不同。

在设备的科学管理中,专业的对其设备进行管理是十分必要的,因此设备的维修管理应该是一个具有专业水平的管理体系,尤其是对较大的现代化企业来说,建立起专业化的维修管理体系就更加重要。专业化的维修是要在日常维修的基础之上进行更加持续努力的维修管理,做到设备更加专业化的、高效化的维护。由专业的技术人才进行专业的检测,将检测的结果进行专家分析,以专家的角度进行合理的剖析,不要遗漏任何的不该失误的遗漏点,确保维修的切入点的正确以及维修的方式方法是否是科学合理的,找到该设备修护最好的切入点,进而更好的完成设备的检修任务和目的。

2.2运修合一

建立健全的维修体系,是要将企业的维修工人进行良好的专业性的培训,将维修保护的实施的主流力量转向设备的操控人员,使设备的操作工的设备操作环节、维护设备的保养环节以及日常的行为规范都要进行时时刻刻的检查与监督。在此基础上,使操作与维修两者进行良好的衔接,做到操作与维修的一体化发展,确保设备的维护做到最好的管理模式,并且能够将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发现。此种方式对操作人员的素质要求较高,设备出现故障处理的时间也相对较长。

2.3社会协力维修

仅仅依靠企业的自身力量往往还不能够十足的满足一些重大的设备的维护,因此使社会的力量良好的介入就显得十分重要。利用社会的良好的资源环境,更大的社会背景,结合有实力的部门将设备的维修做到最好。另外利用社会的力量,使设备的维护管理体系变得更加完善,减轻企业自身的负担,在一定程度上也减少了企业的成本,是的自身的利益得到最大化的发展。也能够借助社会群体的力量,使维修的期限大大减少,使其更快的进行再次运转。随着设备供应商售后服务体系的日趋完善,专业维修队伍的快速成长,一些大型企业按照全员设备管理的要求,对设备维修采用运修合一和专业状态监测的方式,确定设备的最佳维修时点,通过社会协力进行设备维修。既保证了维修质量,缩短了工期,又降低了企业的成本,保障了企业的正常生产秩序。

结语

设备不仅是企业固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企业技术装备水平的要标志,是企业赖以正常生产经营和参与市场竞争的物质技术基础。设备维修管理是保证企业生产的重要环节,是设备使用寿命周期管理的重要内容。随着生产线的设备组成越来越智能化信息化,探讨设备维修管理方式及相应维修模式是企业设备管理不可或缺的工作。除国家强制推行的特种设备周期检测维护外,一般而言,在企业设备维修管理中,以全员设备管理为基础,实行运修合一辅助以专业状态检测为保障推行社会协力进行设备维修的方式对企业设备维修来说,可以收到人员少速度快费用低质量好的效果,对大型企业的生产线是保证其以低故障率进行高效生产的良好途径。

参考文献

[1]赵艳萍.企业设备管理模式构建的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2,(2):58-61.

[2]张志彬,岑德宏.冶金机械企业设备维修管理[J].安徽冶金科技职业学院学报,2006,16(z1):103-106.

[3]韩勇.浅析企业设备维修管理[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35).

[4]郭红武,李军.企业设备维修管理方法研究与探讨[J].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2(2):111-112.

上一篇:新闻中心日常工作计划范文 下一篇:学校物业日常工作计划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