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范文

时间:2023-11-22 02:09:40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篇1

一、特种设备的选购

特种设备的选购,除满足生产要求外,根据有关规定,必须保证安全要求,选购必须进行严格审查,保证产品质量符合出厂标准,同时达到使用和安全要求。必须使用符合安全技术规范要求的特种设备。购置的特种设备必须附有以下相关文件:

(1)安全技术规范要求的设计文件。

(2)产品质量合格证明。

(3)安装及使用维修说明。

(4)监督检验证明等文件。

二、特种设备的安装

1、特种设备安装,改造、维修单位必须经省、直辖市、自治区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许可,并具备下列条件,方可从事安装,改造、维修等工作。

(1)有与特种设备安装、改造、维修相适应的专业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

(2)有与特种设备安装、改造、维修相适应的生产条件和检测手段。

(3)有健全的质量管理制度和责任制度。

2、特种设备安装、改造、维修的施工单位应当在施工前将拟进行的特种设备安装、改造、维修情况书面告知市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告知后方可施工。

3、安装、改造、维修竣工后,施工单位应当在验收后30日内将有关技术资料移交设备维护部。设备维护部应当将其存入该特种设备的安全技术档案。

4、特种设备的安装、改造、重大维修过程,必须经国务院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核准的检验检测机构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监督检验;未经监督检验合格的不得交付使用。

三、特种设备的使用

1、特种设备投入使用前或投入使用后30日内,应向市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登记。登记标志应当置于或者附着于该特种设备的显著位置。

2、设备维护部应建立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安全技术档案应包括以下内容:

(1)特种设备的设计文件、制造单位、产品质量合格证书、使用维护说明等文件以及安装技术文件和资料。

(2)特种设备的定期检验和定期自行检查的记录。

(3)特种设备的日常使用状况记录。

(4)特种设备及其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测量调控装置及有关附属仪器仪表的日常维护保养记录。

(5)特种设备运行故障和事故记录。

3、特种设备使用部门(工段)应对特种设备进行经常性日常维护保养。并定期自行检查。

4、设备维护部应组织维修人员对在用特种设备每月进行一次自行检查。并作好检查记录。

5、在对特种设备进行自行检查和日常维护保养时,发现异常情况的,应当及时处理。

6、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定期检验要求,在安全检验合格有效期届满前1个月,向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提出定期检验要求。

7、未经定期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特种设备,不得继续使用。

8、特种设备出现故障或者发生异常情况,使用部门(工段)应对其进行全面检查,消除事故隐患后,方可重新投入使用。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篇2

中图分类号:TH69

引言:国家质检总局统计数据:2010年共发生特种设备事故296起,死亡310人,万台死亡人数为0.67;2011年全国共发生各类特种设备事故275起,死亡300人,万台设备死亡人数为0.595。2012年全国共发生各类特种设备事故228起,死亡292人,万台死亡率为0.517。事故原因主要是安全意识不强、管理制度不落实和违章作业。由此可见,加强对特种设备使用过程的管理,是避免和减少特种设备的生产安全事故的重点。

关键词:企业 特种设备 安全管理

一、特种设备

特种设备是指涉及生命安全、危险性较大的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其中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为承压类特种设备;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为机电类特种设备。

据国家质检总局统计:2009年,全国特种设备582.56万台;2010年,全国特种设备647.65万台,设备总量比2010年增加11.2%;2011年,全国在用特种设备729.15万台,设备总量比2010年增加12.3%;截至2012年底,全国在用特种设备总量已达788万台。最近10年来,我国特种设备平均增速达到10%以上。

二、安全管理

所谓安全管理,是为实现安全目标而进行的有关决策、计划、组织和控制等方面的活动;主要运用现代安全管理原理、方法和手段,分析和研究各种不安全因素,从技术上、组织上和管理上采取有力的措施,解决和消除各种不安全因素,防止事故的发生。

三、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必要手段

1.采购与安装

特种设备采购时,必须审查设备生产(销售)单位的相关法律文件、生产条件、设计制造许可证,不得采购不具备生产(销售)条件和资质的单位提供的特种设备。设备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安全技术规范。特种设备需要安装调试的,应聘请具有国家相应资质的单位负责,采购单位要协助在开工前向当地特种设备安全监察部门办理开工告知手续,在相关手续尚未办理并获得开工批准前,不得擅自组织安装。

2. 设置管理机构及人员

设置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及专职的安全管理人员,并根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有关规定配备足够的特种设备操作人员,操作人员及安全管理人员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考核合格,取得国家统一格式的特种作业人员证书,方可从事相应的作业或者管理工作。企业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还要与当地特种设备安全监督行政管理部门(质量技术监督局)安全监察人员及特种设备检验机构检人员保持沟通联系,配合安全监察人员及特种设备检验机构检人员做好安全监察及定期检验工作,当设备有重大安全隐患或者发生特种设备事故要立即报告。

3.建立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

包括特种设备安全管理部门、岗位培训教育部门、安全生产负责人、特种设备管理人员、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岗位安全责任制,特种设备维护保养、特种设备事故应急救援、特种设备自查及隐患整改、特种设备报检、特种设备安全培训等安全规章制度;根据特种设备种类以及法规、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编制各岗位安全操作规程;根据本单位特种设备使用情况,制定重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4.办理特种设备行政许可及定期检验

一是特种设备投入使用、停用、注销、过户、迁移、重新启用,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到质监部门办理相关手续。二是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在特种设备检验合格有效期届满前1个月向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提出定期检验要求, 未经定期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特种设备,不得继续使用。

5.安全培训。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在落实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包括管理人员)持证上岗的基础上,必须对特种设备作业进行业务培训和安全教育。要有安全培训计划,培训记录、培训考核。

6.特种设备相关记录

包括特种设备日常使用状态记录、特种设备维护保养记录(包括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测量调控装置及有关附属仪器仪表保养记录)、特种设备检查记录、特种设备运行故障和事故记录、定期检验整改记录。

7. 建立特种设备档案管理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建立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安全技术档案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1)特种设备的设计文件、制造单位、产品质量合格证明、使用维护说明等文件以及安装技术文件和资料;

(2)特种设备的定期检验和定期自行检查的记录;

(3)特种设备的日常使用状况记录;

(4)特种设备及其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测量调控装置及有关附属仪器仪表的日常维护保养记录;

(5)特种设备运行故障和事故记录;

(6)高耗能特种设备的能效测试报告、能耗状况记录以及节能改造技术资料

8.特种设备使用现场

(1)悬挂副证、喷涂证号。

特种设备使用登记证副证(可使用副证复印件)应悬挂于特种设备旁边,在特种设备显眼的地方喷涂特种设备使用证号。

(2)张贴安全标志、标识。

机电类特种设备,应包括检验合格标志、警示标志、安全注意事项、禁用标志。

压力容器,必须在设备的显眼位置喷涂“压力容器”的字样,并将特种设备监检报告复印件悬挂在设备的旁边;在压力管道显眼地方,应标明管道的介质名称及介质流向。

重点监控特种设备,必须在设备显眼地方,悬挂“重点监控特种设备标示牌”。

(3)张贴特种设备管理制度、责任制、操作规程。

将特种设备管理制度、责任制、操作规程张贴到相应的部门、工作岗位、特种设备使用场所。

(4)检查设备安全运行情况。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对在用特种设备进行经常性日常维护保养,并定期自行检查。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对在用特种设备应当至少每月进行一次自行检查,并做出记录。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在对在用特种设备进行自行检查和日常维护保养时发现异常情况的,应当及时处理。

特种设备的安全附件在校验有效期内,并灵敏可靠;特种设备在许可条件下使用,无异常情况出现。

特种设备作业人员随身携带有效证件副证以备检查。

(5)保证设备环境整洁通畅,符合设备的使用要求。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篇3

[关键词]特种设备;使用环节;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X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33-0087-02

一、特种设备安全状况

随着我市经济的快速发展,特种设备的数量以每年近10%-15%的速度增长,截止2013年,我市在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登记注册的特种设备近2.5万台套,其中在用锅炉2080多台,压力容器6133多台,电梯13856多台,起重机械2581台,场(厂)内机动车辆560台。随着特种设备法律法规的逐步建立健全和通过近几年开展的各项专项整治,在全市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机构、检验检测机构、使用单位和各安装维保单位的共同努力下,我市特种设备的安全态势持续平稳,几年来我市的特种设备未发生一起重特大安全事故。2013年我市特种设备也没有发生一般以上事故,低于全省2013年度万台事故率0.21起/万台和万台设备死亡人数0.18人/万台的平均水平,实现了年初预定的不发生亡人事故的安全目标。但随着特种设备的数量增加,使用范围日益扩大,安全事故时有发生。从我院2013年对全市的特种设备检验检测的情况来看,存在严重隐患设备772台,主要问题是技术资料不齐全约占发现问题的21%,私自维修补焊、安全保护装置缺失或失效等的约占发现问题的23%,设备附属设施存在缺陷的约占发现问题的19%。不难看出,从检验中发现问题设备存在安全隐患的类型来看,使用环节存在的问题尤为突出。为了消除事故隐患,保证特种设备安全运行,应进一步加大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加强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尤其是使用环节的安全管理。下面就特种设备使用环节存在的安全问题及薄弱环节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及措施。

二、特种设备使用环节存在的安全问题

1、使用单位安全观念淡薄和投入不足。特种设备生产、经营、使用单位(个人)是特种设备安全的责任主体,其法人代表(主要负责人)是安全生产、经营、使用的第一责任人,必须对本单位的特种设备生产经营使用安全和节能全面负责。但实际上部分特种设备使用单位法人代表或业主安全主体责任未全面落实、安全意识不强;对安全管理重视不够、管理工作不到位,对法规标准的跟踪、理解、执行存在不足,法制观念淡薄;对安全技术档案及有关制度的建立不重视、不完善;未能按有关规定与取得相应资格单位签订日常维护保养合同。特别是一些小型作坊的个私企业的安全生产主体地位没有完全建立,为了片面追求经济效益,一味强调低成本投入,违反特种设备法律法规,甚至存在使用“非法制造、安装特种设备”现象,埋下了极大的安全隐患。

2、部分特种设备使用单位未按规定设立安全管理机构或安全管理人员、或随意指定未经培训的安全管理人员,造成安全责任无法落实、安全生产缺乏监督、安全制度形同虚设。管理人员不懂也不遵守特种设备法律法规和安全技术规范,设备投入使用前后不按规定到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注册登记、设备未经检验投入使用、使用存在安全隐患设备和人员不持证上岗现象较为普遍。

3、部分特种设备的安装、维修和改造没有向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告知,未经检验检测机构安全检验合格即投入使用。一些特种设备使用单位不理解监督检验、定期检验就是消除安全隐患的作用,而是简单认为检验就是收费,自己有能力保证特种设备安全,甚至对法定的定期检验也认为可做可不做,明停暗用,因而拒绝、抵制定期检验,近几年来这类违法行为在一些个体户、私人企业的使用单位尤为突出。

4、部分使用单位移装的旧特种设备,安装、改造、维修前不向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告知,有的非法移装的旧特种设备资料、手续不全,安全状况不明,无法实施注册登记和检验检测,安全使用存在死角和盲区。

5、部分重点工程和行业单位违规使用特种设备问题比较突出,施工单位安装特种设备时既不主动向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告知,使用也不向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办理注册登记,也不能正确接受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的安全监察,更谈不上检验检测和人员持证上岗。

6、部分特种设备操作人员未经培训上岗,违规操作特种设备。据近几年来,我院开展的对使用单位特种设备的数量和安全状况、作业人员的数量和持证情况、制度的建立和实施情况等三方面的检查情况来看,目前,我市锅炉的司炉工持证上岗率比较高,而压力容器、起重机械和电梯等操作人员持证上岗情况不容乐观,一些使用单位为了节省培训投入,认为压力容器、起重机械和电梯操作比较简单,操作人员无须培训或单位内简单培训即可上岗,谈不上安全生产知识的教育,因而无证上岗和违反操作规程导致的特种设备事故苗头时有发生。

7、特种设备安全知识未能普及。在过去的培训工作中,只注重培训特种设备的操作人员,对特种设备的常识以及真正涉及到社会稳定和老百姓日常生活接触的特种设备安全知识几乎没有搞过培训,宣传也不到位,老百姓对这方面的知识,知之甚少,甚至连特种设备是什么都不知道。比如:场(厂)内机动车辆的安全,电梯安全,空中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和人们日常生活所用的各种气瓶的安全,也很少有人知道这些工作由哪个部门来监管,到底管些什么等。

8、特种设备维护保养工作不到位,导致设备带病运行等现象依然存在。勤检修、勤维护是一部特种设备能安全有效和长时间使用的基本条件,而少维修、疏保养是发生事故的“罪魁祸首”。目前,我市的特种设备维护保养市场仍存在着维修保养单位拚死压价争合同的恶性竞争,而为节省费用、压低养护成本,或减少维护保养次数,或用非正品原产配件以次充好,或聘请技术水平不合要求、无证人员充当维护保养技术人员,如此以牺牲维保质量、大打折扣的日常维护保养,自然就会埋下安全隐患。另外个别使用单位对检验机构提出的整改项目整改不重视、不及时,侥幸使用存在安全隐患的设备。

三、确保证特种设备安全使用的对策及措施

进一步加大《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特种设安全监察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进一步明确特种设备使用单位是特种设备安全运行的责任主体,加强特种设备使用环节安全的规范化管理。

1、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的有关规定,使用单位一把手要切实履行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切实做到“三落实、两有证、一检验、一预案、一档案”,即落实安全管理机构,落实安全责任人员、落实安全管理制度;特种设备有使用登记证、作业人员有上岗证;特种设备依法检验;建立并落实事故应急预案;建立特种设备生产、经营使用技术资料档案。将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工作纳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责任制,建立健全以落实安全责任制为核心的各项安全管理制度,保证特种设备的安全使用。

2、严格实行特种设备使用注册登记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第三十三条规定,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在特种设备投入使用前或者投入使用后三十日内,向负责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的部门办理使用登记,取得使用登记证书。登记标志应当置于该特种设备的显著位置。否则不得使用。

3、严格实行特种设备作业人员持证上岗制度。特种设备的操作、安全管理人员是特种设备最直接的管理者,也是上级主管部门获得设备运行状况和有关信息的直接提供者,操作人员、安全管理人员在作业过程中发现事故隐患或者其他不安全因素的责任心,直接影响着上级主管部门和领导对该设备的重大决策。因此,特种设备操作人员及相关安全管理人员(统称“特种设备作业人员”)持证上岗,是加强特种设备安全使用管理,实现规范化管理的重要手段。特种设备作业人员须按国家有关规定经设区市质监部门考核合格,取得国家统一格式的特种作业人员证书,方可从事相应的作业或管理工作。作为特种设备操作人员应当严格执行安全技术规范和管理制度,严格遵守操作规程,认真做好每天的运行记录、交接记录;应当爱惜自己的设备,认真做好日常的维护保养工作,保证特种设备的安全使用运行。同时,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定期对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进行特种设备安全、节能教育和培训,保证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具备必要的特种设备安全、节能知识。

4、严格依法实施特种设备检验检测制度。由于特种设备的特殊性,国家规定必须对此类设备进行安装监督检验、定期检验,检验工作必须由负责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的部门核准取得检验资格的特种设备检验机构进行。通过检验,可更好地掌握设备的实际安全状况,是确保特种设备安全使用的必要手段和技术保证,同时督促各使用单位提高对设备管理、使用的重视程度。在用特种设备的定期检验,也是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的一项重要制度。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必须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第四十条的规定,在检验合格有效期届满前一个月向特种设备检验机构提出定期检验要求。应当将定期检验标志置于该特种设备的显著位置。未经定期检验或超期未检或检验不合格的特种设备,不得继续使用。

5、加强特种设备日常维护保养和定期检查工作。做好特种设备维护保养和定期检查工作,是使用单位的义务,也是保证特种设备安全使用和延长其使用寿命的重要手段。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必须按《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第三十九条规定,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对其使用的特种设备进行经常性维护保养和定期自行检查,并作出记录。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对其使用的特种设备的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进行定期校验、检修,并作出记录。第四十二条规定,特种设备出现故障或者发生异常情况,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对其进行全面检查,消除事故隐患,方可继续使用。

6、做好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管理工作。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建立完善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是特种设备安全状况的原始记录,是特种设备安全管理重要的基础工作,是对特种设备进行有效监控、加强安全管理的一种有效手段。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应包括以下的内容:一是特种设备的设计文件、制造单位、产品质量合格证明、安装及使用维护保养说明、监督检验证明等相关技术资料和文件;二是特种设备的定期检验和定期自行检查记录;三是特种设备的日常使用状况记录;四是特种设备及其附属仪器仪表的维护保养记录;五是特种设备的运行故障和事故记录;六是高耗能特种设备的能效测试报告、能耗状况记录以及节能改造技术资料。对于使用时间较长或因产权交接过程中资料损失或不全的设备,使用单位应组织人员进行追补,尽量使档案资料完整、准确。

7、加强特种设备的监察工作和检验工作力度。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与检验工作是一项涉及学科比较多,专业性比较强的特殊工作,工作的质量高低直接影响到社会稳定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因此,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应按照区域覆盖的原则严把设备制造安装改造维修过程中安全质量关,严把设备投入使用后的安全性能关,为设备安全使用提供客观、公正、及时的检验检测结果、鉴定结论。在发现严重事故隐患或能耗严重超标的,应当及时告知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并立即向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报告。杜绝因检验把关不严而导致的责任事故。

8、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对特种设备设计、制造、安装、使用、维修、改造、检验七个环节的监察工作,把好“三关”,即:严把设备准入关、安装质量关、设备使用关。对没达到“三关”要求的设备,设备禁止使用。同时严厉查处无证安装、无证维修保养、人员无证作业和超许可范围活动的违法行为;严查违章作业、不办理施工告知、不办理许可变更、人员流失严重等违规行为,对特种设备存在严重事故隐患或不符合能效指标时,应当责令有关单位立即采取措施消除事故隐患,在整改时限内采取有效措施,认真予以整改,消除事故隐患。隐患整改不到位或能效仍不达标的特种设备,该停的停,该拆除的;对非法制造、非法安装等重大违法行为的特种设备要按规定坚决予以查封,并对使用单位进行处罚。

9、各级政府领导要重视特种设备安全工作,支持新闻媒体对特种设备安全的舆论宣传,加大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让特种设备安全知识走进社区、走进学校,让更多的人了解特种设备安全工作的重要性,提高使用单位或个人乃至全社会公民的法律责任意识、质量安全意识、安全发展意识,营造一个依法使用特种设备安全,非法使用特种设备危险的舆论氛围,使设备使用单位负责人、安全管理、作业人员,做到知法、懂法、守法,自觉接受监管,依法安全使用。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工作是一项长期、艰苦的工作。任重而道远,需要引起各部门领导的足够重视,需要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理解和支持。注重预防是做好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工作的有效途径。安全管理工作的意义,不仅在于特种设备事故乃至公共事件突发时的妥善处置,更重要的是做到有备无患、防患于未然,尽量化解可能由特种设备事故而导致突发公共事件的风险隐患,最大程度地减少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 因此,搞好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工作,会使我们的经济建设健康、稳步向前发展;搞不好此项工作,将给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的损失。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中央的布置,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更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要从本职工作出发,搞好特种设备的安全,从安全生产的角度为社会的发展创造出一个安全和谐的社会,为经济建设发展创造出一个良好的氛围。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

[2]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篇4

关键词:特种设备 企业 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10(b)-0070-02

特种设备主要指的是涉及生命财产安全的设备,例如危险较大的锅炉、压力管道、电梯、起重器械等具有较大风险的设备[1]。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都离不开这些特种设备,如何进行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工作,关系着人民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这一直是特种设备使用单位所面临的重要问题。随着我国经济一直呈积极向上的上升趋势,已登记在册并投入使用的特种设备的数量和种类也一直呈上升趋势,此种情况表明不能轻易忽视特种设备在生产过程中和使用中的安全问题。

1 特种设备的使用现状

根据特种设备的基本定义可知,特种设备存在于人们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各方各面,其数量多,分布广,与人们的生活关系十分密切。截至2013年,全国特种设备登记的总量达到936.91万台,比2012年上升14.02%。由于特种设备的功能以及其特殊的使用场所,事故一旦发生将对人员、财产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此外,还有难以估量的严重的社会影响。这都要求人们要十分重视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国家质监局关于2013年全国特种设备安全情况的统计调查中显示:2013年全国特种设备事故227起、死亡289人,受伤274人。按照设备类别划分,电梯事故70起,起重机械61起,锅炉事故26起,压力容器事故34起,等等,其中电梯和起重机械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所占比重最大,事故起数分别占30.83%、26.87%,死亡人数分别占19.72%,29.07%[2]。基于特种设备的种种情况,对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是非常必要的。为了更好地预防事故的发生,保障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的安全发展,2013年6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通过了特种设备安全法。该法强调了企业、政府和社会在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中应承担的职责,其中企业承担安全主体责任,政府进行安全监管,而社会发挥监督作用。该法尤其强调了在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中企业的主体责任。

2 企业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现状

2.1 企业对特种设备的概念模糊

部分中小型企业不了解需要进行监管的特种设备的概念,不明确什么是特种设备,对应该属于质量技术监督局监管的特种设备界限不清,因而企业在进行特种设备的监管时极有可能存在漏检的情况;对特种设备的管理不符合特殊设备的管理要求,甚至使用不符合规范,这些都使得特种设备在使用的过程中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

2.2 企业的安全意识不强

企业以追求经济效益为主,安全投入并不能立即产生经济效益,使得企业对安全投入部分重视不够,甚至忽略了安全投入成本,直到事故发生才意识到安全投入的重要性。

2.3 企业主体安全责任落实不到位

根据特种设备安全法,企业在特种设备使用中要承担主体责任,但部分企业对自己的责任认识不清,对特种设备的危险性认识不到位,不主动按照法律法规要求加强安全管理。甚至部分企业因为经济原因忽略特种设备使用的登记手续等程序,超期未进行安全检查的设备也仍然被投入使用,不重视安全监督和定期检验提出的隐患整改意见[3]。

2.4 特种设备安全监督不足

根据2013年的特种设备安全法,企业承担安全主体责任,政府进行安全监管,而社会发挥监督作用。但一些地方政府、行业部门共同合作对特种设备进行共同监督监察的局面还未完全形成。特种设备数量多,而相应的监督监察人员不足。在机构设置方面,存在多个机构交叉管理的部分,因此而导致各个部门机构责任分散,出现管理不足的盲区;同时,安全管理部门缺少合作,常常是分散工作,而使得部分危险区被忽略;还有部分执法检查人员对特种设备的危险性认识不足,对存在的安全隐患漫不经心,不负责任的现象。到目前为止,对监察人员的失职还未有明确的法律问责规定,这使得一些安全监督人员不主动执法,不主动承担执法责任。

3 企业如何进行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

3.1 企业对特种设备的安全性形成正确的认识

企业应认真学习和掌握相关的法律法规,并严格遵循法律法规,承担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主体责任。因为企业仅仅只追求经济效益,忽略特种设备的安全性,忽略特种设备管理及操作人员的专业性,而使得特种设备存在着不小的安全隐患。企业应清楚地认识到安全使用特种设备与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以及与社会和谐的密切关系,更重要的是看到特种设备的安全使用与企业发展的紧密联系时,企业更应积极主动地承担起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责任,这不仅仅是承担社会责任的一部分,也是为了企业更好地发展而做的长远规划。

3.2 企业做好特种设备的安全监察

企业应从严要求特种设备的操作、管理人员,严格控制特种设备管理及操作人员的专业性,加强对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的培训和考核[4];特种设备的管理及操作人员也应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高自己的管理能力和操作水平,高度重视对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

3.3 形成特种设备的档案

企业应根据相关的法律法规来制定企业内部的特种设备的管理条例,收集和整理特种设备的相关档案,将责任集中,明确到个人,明确相关工作人员的职责,形成分工明确、职责清晰的良好合作环境和工作环境。同时,设备管理部门应根据实际情况登记特种设备检修、改造、检验鉴定记录等,根据特种设备的实际状况制定档案,并建立和保管好相应的资料,让技术人员在处理潜在隐患时可以充分信赖依靠相关的档案资料,确保设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减少事故的发生,保证生产秩序的正常进行。

3.4 特种设备的安全监测

对特种设备进行安全监测,强化设备的使用和运行管理,可以帮助企业及早预防突发事故。企业应建立一套完整的特种设备安全监测的步骤并做好相应的记录,当存在安全隐患时需要及早报告。同时,企业应对特种设备潜在的危险进行分析评价,针对潜在的危险事故编制相应的应急预案,且每年在现实中来演练预案并进一步评估预案的演练效果,根据演练效果对预案进行修改,以此来提高企业对突发事故的应对能力,如果事故发生,则尽可能将影响范围减到最小。此外,企业要积极使用科学化、现代化的手段来对设备进行管理,并开展事故预防工作。

4 结语

综上,安全与经济的健康发展、与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都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安全管理是企业进行管理时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而特种设备又与安全管理息息相关。因而,企业在管理时加强对特种设备的管理就十分必要,以此来保证企业生产的长期安全与稳定运行。

参考文献

[1] 王鹏.企业如何开展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工作[J].设备管理与维修,2011(9):7-9.

[2] 本刊讯.国家质检总局关于2013年全国特种设备安全状况情况的通报[J].中国特种设备安全,2014(6):1-4.

[3] 宋文锁.论企业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与再管理[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4(18):88-89.

[4] 张宇波.企业特种设备安全管理[J].价值工程,2011(26):111.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篇5

我国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

战略分析矩阵

SWOT分析法,是由美国哈佛商学院安德鲁斯教授在20世纪60年代初提出来的一种战略分析方法,是内外部因素相结合的重要分析工具。S代表 Strength(优势),W代表Weakness(弱势),O代表Opportunity(机会),T代表Threat(威胁),其中,S、W是内部因素,O、T是外部因素。根据SWOT分析的结果,可以将问题按轻重缓急分类,明确哪些是目前急需解决的,哪些可以稍后解决,哪些是属于战略上的障碍,哪些是属于战术上的问题。SWOT分析法针对性很强,管理者可依之作出正确的规划与决策。

与其他的分析方法相比较,SWOT分析具有显著的结构化和系统性的特征。就结构化而言,首先在形式上,SWOT分析法表现为构造SWOT结构矩阵,并对矩阵的不同区域赋予了不同分析意义;其次是内容上,SWOT分析法的主要理论基础也强调从结构分析入手,对其外部环境和内部资源进行分析。分析矩阵如表1所列。

我国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自身优势

从1955年,在天津某工厂发生锅炉爆炸事件后,国家成立了锅炉安全检查总局,至今已建立起比较有效的工作方法,对特种设备的7个环节,设计、制造、安装、改造、维修、使用和检验实施了全过程一体化的监督检查。50年多来,经过相关部门的不懈努力,我国在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工作上主要体现了以下优势:

一是初步形成了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法律法规标准体系。 2003年6月1号正式实施的《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填补了我国特种设备安全监察行政法规的空白。之后,国家质检总局先后又颁布了9个部门规章、88个安全技术规范和1100多个标准,初步形成了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的法规标准体系。

二是安全管理、检验机构逐步健全 。国务院、省、市(地)及经济发达县的质检部门设立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机构,现有机构2383个(其中:专管机构1537个,兼管机构846个),安全监察员5493人(其中:专职人员4288人,兼管人员1205人)。目前,在我国设立了专门的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国务院、省、市(地)及经济发达县的质检部门,以及部分行业、大型企业设置特种设备检验机构,现有检验机构1280个,2万1491人;其中质检部门所属的检验机构814个,1万5575人。

三是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工作逐步进入了正轨。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人员通过了半个多世纪的努力,使得我国的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工作,在一定范围内取得了有效的成绩。

我国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内部劣势

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全面进步和经济高速发展的关键时期,然而,我国特种设备安全监管体系建设和目前工作效果,与社会进步对特种设备提出新的安全管理需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一是立法滞后、层次不高、法规体系不完善 。体现在安全监察制度缺少专门法律支撑,法规内容不够完善,部门规章不健全、缺口较大。

二是安全监察手段单一、体制刚性较大。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手段单一表现在:行政许可、行政处罚和不定期的安全检查,很难适应变化多端的市场经济;监察机构从事大量事务性工作,对许多事大包大揽,管理对象多、环节多、造成工作强度大;没有针对不同的管理对象实施不同的监察要求,所有设备一旦纳入安全监察,要求均一样;安全监察机构的行为不规范,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衡量安全监察效果的指标不明确;过于关注设计、制造、安装环节。

三是检验体制存在弊端。我国的特种设备检验机构大多隶属于政府机构,层层设置,规模太小,缺乏开发研究能力,大多数靠政府政策保护,很难在社会上独立生存。检验单位的工作质量难以提高,工作作风难以改善。在用特种设备定期检验没有明确区分强制检验与企业的自主检验。

我国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机会

按照SWOT分析法,我国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机会主要有:

全面推行依法行政。 相关部门应做到强化安全标准把关,严格实施定期检验,规范现场安全监察制度,严肃查处各类事故和违法行为,提高相关人员素质,提高安全监管到位率。

管理科技水平长足发展。要研究并积极推进安全管理科学化进程;采用信息化手段实施监督、监控;加强一系列重大科技项目的研究。近年来,国家质检系统在“科技兴检、人才兴检”战略推动下,更是科研成果累累。

积极推进制度改革与创新。在立法工作机制、行政许可制度、动态监管体系建立、检验机构改革与发展等方面积极探索,努力增强安全监察工作的效率和效能。

我国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潜在威胁

我国特种设备安全问题,除特种设备安全管理部门本身问题外,来自外部的威胁也占据了很大一部分。

一是企业特种设备安全意识不强。仅从近几年全国特种设备普查登记情况看,仍有少量的在用特种设备未注册就投入使用,未被纳入安全监察管理,对安全生产构成极大威胁。这些旧特种设备资料、手续不全,安全状况不明,无法实施注册登记和检验检测,造成安全使用死角和盲区;认为压力容器和起重机械操作比较直观,简单易学,操作人员无须培训即可上岗,事故隐患严重。

二是企业安全投入不足。由于市场经济的竞争愈演愈烈,社会对特种设备的安全意识逐渐淡化,一些企业只顾追求短期效益,忽视在安全生产上的投入,对特种设备的安全投入极少甚至不投入,设备的使用周期一拖再拖,导致一些设备长期超期服役、带“病”运行,成为重大事故隐患。据统计,我国仅在对固定式锅炉压力容器的使用中,老旧设备的比率占了至少10%以上,而城市燃气管道运行了20年以上的至少占了15%,更有甚者运行了40年以上。

三是安全科技水平相对落后。我国特种设备生产、使用中的重大事故隐患和危险源大量存在,安全科技水平相对落后。国家对特种设备安全科技投入不足,没有设立专项安全科技经费,用以支持和推进特种设备安全技术的发展,与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管理工作的需要相比,安全保障技术措施和科技总体水平还相对落后。主要体现在:信息管理技术应用不广泛、检验检测技术落后、许多隐患在事故发生前无法检测出来、寿命预测与评估技术未全面应用、风险评估技术不够成熟、监控预警系统和应急技术尚未应用。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建议

采用SWOT分析法,对我国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战略分析矩阵中S、W、O、T元素进行分析,对我国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提出以下建议。

加强立法建设

特种设备法规标准体系是实现特种设备依法监管的基础。根据我国特种设备法制建设现状和需要,抓紧构建以法律法规为依据、以安全技术规范为主要内容、以标准为基础的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法规标准体系,实现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增强安全责任意识

使用单位在生产经营活动中,须对本单位特种设备安全负主体责任。企业应负责制定、实施本企业的安全责任制和有关安全操作规程,并自觉接受安全监察和社会监督。

技术检验机构要认真完成辖区内特种设备的检验任务,提高定检率,保证检验工作质量,消除事故隐患,确实履行技术把关的职责。

安全监察机构要把重点放在完善制度、统一管理特种设备的安全监察监督工作上,包括对特种设备的生产、使用、检验等环节的监督检查;对有关事故进行统计分析和调查处理,及时制止和纠正违规行为,消除事故隐患,遏制事故发生,履行依法监管的职责。

各级政府部门要认真履行政府的领导职责,加强对特种设备安全工作的领导,将特种设备安全工作纳入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体系,将特种设备应急救援纳入应急救援管理体系;及时协调解决特种设备安全监管中存在的重大问题;督促、支持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依法履行安全监察职责,加大特种设备安全工作经费投入,建立“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组织相关部门进行联合监督检查,对重大安全隐患实行挂牌督办;推动行业安全管理、使用单位主体责任、安全保障能力、长效机制建设等安全措施的落实。

促进安全科技进步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篇6

关键词:特种设备; 检验检测; 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X924.2,X9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1-166-001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特种设备的需求量大大增长,同时特种设备的规格也逐步增大,这些都刺激了特种设备检验检测事业的发展。与此同时,特种设备危险性较大,涉及到人们的生命安全,因此其使用和管理应按国家相关规定章程进行。本文将对如何加强特种设备检验检测的安全管理进行分析。

一、加强特种设备检验检测安全管理的措施

1.定期检查特种设备,确保其安全高效地使用

很大比例的特种设备事故是因为未能定期检查设备和安全附件失效而导致的。因此我们应定期对特种设备各个部件,特别是安全附件进行检查,如有损坏失效必须及时维修更换,避免特种设备事故的发生。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应在遵循安全技术规范章程要求的前提下,对特种设备进行定期的严格监督检验,同时要顺应时代形势的发展,改进检验工作的机制,使检验检测工作更安全高效。

如何做好对特种设备的定期检查工作:第一,催检到位。特种设备的检验检测机构在事先制定好本年度检验计划,对各类特种设备进行分门别类,并详尽安排每月检查时间,在检查之前通过书面通知、电话告之和直接到用户单位通告这些方式说明检查日期,保证特种设备用户单位的定期检查的按时进行;第二,检验计划合理。检验检测机构应将催检用户单位报检信息和按计划应检情况相结合,让直接负责检验的部门进行突击检验;第三,严格检验。在检验现场,必须对用户单位在用特种设备注册情况、是否有逾期未进行检验、现场工作人员的工作资格这三方面进行确认,并保证检验过程中检验的设备比例合理、检验项目和部位到位,一旦发现不合规定的情况及时上报检验检测机构;第四,强化检验过程中隐患处理机制。检验员如若在检验过程中发现安全隐患,必须严格遵照相关管理规定,对用户单位签发检验意见书,详细说明隐患所在,并要求其在规定期限内消除隐患。如果用户单位未能按时完成要求,则认定其设备使用不合理,不出具检验报告合格书并向上级督察部门提出督察建议;第五,正确利用检验报告书。检验人员在检验过后必须仔细记录相关数据,在规定工作日内提供检验报告书,做好送审报告工作,确保报告能够一次通过;第六,做好反馈工作。检验检测机构在接受检验部门的最终检验报告后,要及时将检验报告和相关数据信息反馈给用户单位,促使用户单位进行整改。

2.落实特种设备管理工作,提升管理效率

特种设备的检验检测需要各种检测仪器,如何对检验检测仪器进行有效管理、提升检验检测的效率,是特种设备管理工作的基础和必要条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健全和完善特种设备检验检测仪器管理制度和管理体系。首先,科学系统地配置特种设备检验检测仪器。特种设备检验检测仪器的配置,需系统地对应特种设备检验检测工作的要求,并保证特种设备的检验检测工作顺利进行。同时也要科学合理配置其仪器,使其在检验检测过程中具有方便操作的实用功能。其次,对所采购仪器进行质量检查,合格后入库并校准。在科学系统地采购好检验检测仪器后,交由相关工作人员对其进行质量验收,各方面符合规定后入库并做好库存期间的保养工作。这项工作由负责特种设备检验检测仪器操作人员和保管人员负责。

3.提升检验人员工作能力,升级检测装备,保障检验质量

特种设备的检验是一门技术含量高的工作,需要检验人员掌握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工作经验。检验人员要具备能够独立处理检验过程所遇到的复杂问题的能力。如果没有这方面的人员储备,检验工作就无法进行,检验工作的质量更无从谈起。随着技术的发展,检验检测仪器更新换代迅速,一些新仪器的出现更是要求检验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必须得到提高。以往传统的仪器及其操作手法已经无法满足当前检验工作的需求,所以为了保障检验质量,检验人员的工作能力和检测装备的先进性急需提升。

4.检验检测过程中的安全事项

检验人员在检验过程中只进行检验相关操作,如需进行非检验操作时,需要得到用户单位的工作人员的指导。检验人员去检验之前,应提前通知用户单位,要求其停止对将被检验部位进行组装、钻孔、探伤等相关操作。如检验过程中需要上到高处,需要注意扶梯等是否牢固,以确保检验人员的人身安全。如若特种设备的零部件有松动,并有可能危及人身安全的,应在检验前将其固定。

5.建立有效激励机制,培养员工重视检验质量的工作意识

确保检验质量的关键是进行检验工作的各级责任人员。在检验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所需检验设备都符合要求的情况下,为更进一步提升检验工作的质量,就需要建立有效的员工激励机制,培养员工重视检验质量的工作意识。员工激励机制可以通过严格的对检验人员的检验质量进行考核,进而判断其质量意识的高低,最终决定如何进行奖惩。通过员工激励机制,可以提升检验人员的质量意识,进而提升整体检验工作的质量。

二、结语

目前,我国特种设备的使用在安全方面总体平稳,但仍然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为了减少安全隐患可能造成的事故,就需要特种设备检验工作人员提升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重视检验工作的质量,认真负责地进行检验工作,保障特种设备安全、有效地运行,为全社会安全生产工作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李晔.论基于风险的检验技术在特种设备检验中的应用[J]科技风,2011,(17):52-53

[2].浅谈特种设备检验与管理[J]科技致富向导,2012,(13):29-30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篇7

关键词: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现状与对策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在很多领域都开始使用特种设备,由此使得特种设备使用过程中发生的安全事故也越来越多,安全事故的增多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让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甚至对社会的稳定也造成一定影响。因此,加强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这不仅是企业安全生产的需求,更是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重要前提。

1.现代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现状

1.1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意识较弱

在现代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过程中,很多企业都是将安全管理工作作为一种应付上级检查的形式,甚至有些企业在使用特种过程中完全忽略了对其质量和安全方面的管理,殊不知安全意识薄弱在很大程度上是制约着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工作质量和效率特高的重要因素。例如,特种设备使用者认为只要使用的特种设备质量能够通过国家质量机构的检查,质量达到使用要求,设备使用过程便是安全的,不需要对设备的使用进行安全管理,如此一来,特种设备使用者便放松了对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更是将安全管理观念抛之脑后,由此造成特种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安全事故越来越多。

1.2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制不健全

从目前调查数据分析中可以看出,我国当前特种设备管理机制中还存在大量问题,而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着特种设备的高效使用。虽然我国现在已经出台了相应的法律法规对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工作予以了严格规范,但是在实际管理中违规的现象仍然较普遍。从调查数据中发现,在特种设备使用过程中发生的安全事故有70%是由违规造成的,在违规行为中占主要的由使用人员的违规、没有按照相应标准使用设备、违法改造设备的使用规范等。在特种设备使用中之所以会发生各种安全事故,主要原因是特种设备管理制度和管理方式中存在较大的缺陷,使得特种设备在实际管理中制度不完善、监督不到位。

1.3使用者个人素质和专业技能较差

从当前我国特种设备使用现状来看,很多企业在特种设备使用中缺乏一定的专业人才,尤其是专业化的技术团队更是少之又少。实质上,特殊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风险较大,如果缺乏相应的技术人才和安全管理人才,那么就可能导致特种设备使用的整体专业素质偏低,加之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意识淡薄,不仅对特种设备的发展产生一定制约,更是对设备使用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了威胁。

2.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对策分析

2.1强化对特种设备安全使用的管理

要想加强对特种设备安全使用的管理工作,特种设备的使用和监督部门应提高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意识,高度重视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工作,并加强对其管理的领导。

2.1.1在特种设备使用安全管理过程中应制度相应的配套安全管理制度对其使用过程和监管过程进行全面管理和控制。例如,在特种设备使用过程中注重对其的监督和管理,将监管制度贯彻于特种设备的全过程中去,并对所有参与特种设备使用和管理人员的责任加以明确;为了保证特种设备的使用质量,相关部门还可以编制各种特种设备的安全使用的规章制度,并要求每一位特种设备使用者熟练掌握设备安全使用的规章制度。

2.1.2在特种设备使用过程中或者置放中都应该定期完成对设备的日常养护工作,相关监管部门可对特种设备的养护工作做定期检查。一般来说,特种设备的养护工作应每月检查一次,如果在检查中发现任何问题都应该及时处理,对于养护工作中出现的影响设备使用安全的问题,检查人员应在解决问题之后做出详细记录,以备下次参考,着重检查。

2.2加强特种设备工作人员的培训工作

工作人员作为特种设备安全使用和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想提高特种设备安全使用的管理质量,必须强化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综合素质,这就需要在日常工作中加强特种设备工作人员的培训工作。

2.2.1企业相关部门和领导应根据工作人员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系统的专业技术培训和安全教育培训,在实施培训之前,相关部门应制定培训计划,根据特种设备的使用情况和安全管理情况以及工作人员的技能水平和各方面素养,合理安排培训内容和时间。通过对工作人员各方面素养的培训,不仅能够提高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质量,也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保证工作人员安全意识的提高。

2.2.2特种设备的使用对人员专业技能要求较高,因此企业应制定和严格执行特种设备工作人员的持证上岗的制度。企业内部应设置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和专业的安全管理人员,并且特种设备的使用者和管理者应该通过国家规定的考试合格,并获得国家统一格式的特种作业人员证书,只有保证了特种设备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才能进一步确保特种设备使用过程中的安全管理。

2.3完善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

在特种设备使用过程中,如果不对其安全使用加以重视和管理,由于特种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的危险性较大,必然会对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危害,因此,相关部门应该在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过程中履行好各自的职责,并构建和完善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将特种设备安全生产的责任具体落实到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岗位和每一个工作人员,无论是在特种设备的使用中还是在安全管理工作中,都应该相关责任人进行相应的考核,以此增强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保证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工作在所有人员共同努力下真正得以落实。

特种设备作为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和方便人们生活的重要工具,也是影响人们生命和财产安全的重要因素。然而我国目前的特种设备管理现状并不令人满意,甚至在管理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为此,相关企业和部门应该采取相应措施改善这一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提高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水平和质量。

参考文献:

[1]易达雄.承压类特种设备安装工程的监督管理[J].广东化工,2008(08).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篇8

关键词:建筑施工安全事故;特种设备管理;系统化工程

Abstract:Of special equipment safety in building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He Yaoxiong Abstract: Because of construction safety accidents, this paper laws and regulations as a weapon to rules and regulations as the basis, from the building perspective of the administrative department, describes how light special equipment to implement a systematic management, and production plants, vendors, installation rental units, and use, construction and supervision units, equipment inspection and testing, and other units and co-ordinated, so that it fully play out their management functions.

Key words:construction accidents; special equipment management; systematic engineering

目前在建筑工地上使用的特种设备,频繁使用并容易发生安全事故的主要是塔机、外用电梯和龙门架等。其中特别是塔机,一旦发生事故就会机毁人亡,造成严重的后果。加强对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力度,科学合理地进行规划管理是各有关管理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

从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角度对施工用特种设备实施管理就是对特种设备实施系统化的管理工程,以法律法规为武器,以规章制度为准绳,协调生产厂、销售商、安装租赁单位、使用单位、施工监理单位、设备检验检测单位,使其充分发挥各自的管理职能。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消除施工现场特种设备的事故隐患,保证安全生产。

对特种设备实施系统化安全生产管理分为设备的管理、操作人员的管理、相关单位的管理、特种设备的监督抽查管理、奖惩措施几个主要管理部分。

1设备的管理

从设备的源头抓起,对设备的管理实行备案市场准入制。特种设备必须是合法生产厂生产的合格产品,需要生产厂提供相关资料备案,经管理部门审核批准后,并实行一机一牌制,纳入微机管理系统后方能获得准许使用资格。只有登记备案的设备才允许在本地区使用。

2操作人员的管理

对从事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实行培训持证上岗制度,统一微机管理,包括司机、安拆、指挥人员等,颁发《建筑施工企业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资格证书》和《职业技能岗位证书》,同时颁发微机管理卡并纳入微机管理系统,严禁无证操作无证上岗。各类操作人员应定期参加培训,接受继续教育和证件复审,熟练掌握操作规程,遵守管理制度。

3相关单位的管理

从事起重机械的租赁、安拆、使用工作的单位应当依法办理工商登记注册,取得相应资质和安全生产许可证,并向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3.1租赁单位的管理

租赁单位应当出租符合安全技术标准要求的设备,并与承租单位签订设备使用合同,明确各自的安全责任。租赁单位应当建立建筑工地起重机械及其安全保护装置的安全技术档案。安全技术档案应当包括以下内容:质量合格证明、安装使用说明书、交接验收等原始资料文件、历次安装验收资料、日常维护保养记录、维修和技术改造资料、运行故障和事故记录、累计运转记录。

3.2安拆单位的管理

安拆单位应具有与安拆资质相应的实力和管理能力,在资

质允许的范围内从事安拆业务。安拆单位从事特种设备安拆业务,进入施工现场作业必须取得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安全生产许可证,严禁无证安拆。安拆单位应与委托其安装的单位签订合同,明确各自的安全责任。安拆单位在安装前必须进行如下工作:

(1)审核建筑工地起重机械的特种设备制造许可证、产品质量合格证明、设备出厂时附有的安全技术规范要求的设计文件、有关证明、安装及使用维护说明是否合法有效。根据建筑工地起重机械技术要求、施工现场环境、设备状况以及辅助起重机械条件和有关技术标准制定安拆方案,并由安拆单位技术负责人审批签字,将以上资料交施工工地监理单位审查,指定出相关安装人员,并向管理部门申报申请安装。

(2)建筑工地起重机械安装完毕,经检验检测合格后,安装单位应向使用单位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在设备投入使用前将有关安装工程资料移交给使用租赁单位并办理移交手续。

(3)为加强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参照国家质检总局[2003]251号文件《机电类特种设备安装改造维修许可规则》,要求安拆单位具有资格证的安拆人员不少于10人。对于有资质从事安拆特种设备的生产和使用单位,其管理要求视为安装单位。特种设备生产厂家如是首次安装本厂生产的特种设备可适当减少安拆人员。

3.3使用单位的管理

特种设备安装前使用单位应提供地基基础情况证明文件,交监理单位审查。建筑工地特种设备安装后,必须经检验检测机构检验合格并办理移交手续后方可投入使用。使用单位应严格执行有关建筑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岗位责任制度和操作规程。做好安全培训工作,严禁无证人员上岗。使用单位应建立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对在用特种设备进行经常性维护保养和定期检查并做出记录。记录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1)日常的维修保养。每月至少进行一次检查,对设备的安全保护装置进行定期保养、校验、检修。

(2)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制定特种设备的事故应急措施和救援预案。

(3)特种设备在使用中发生事故或存在严重事故隐患时,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及时向管理部门报告。

(4)无专业安装特种设备资质的特一级、一级建筑施工企业,可在本单位施工的工地上安装属本单位产权的特种设备,对其管理视为安拆和使用单位。

3.4监理单位的管理

建筑工地监理单位应依法对施工现场特种设备实施安全管理。在安装特种设备之前,监理单位应认真审查安装单位或使用单位送来的有关特种设备安拆资料,对违反安全法律法规和安全技术规范的行为,有权提出否决意见。在施工现场监理单位负有施工现场安全监督管理的责任,其有关监管人员应随时注意观查特种设备的使用情况,发现安全隐患应及时制止,并书面通知使用单位。

3.5检验检测单位的管理

检验检测机构应当经国务院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核准。应有健全的检验检测管理制度,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从事检验检测工作。检验检测单位应客观、公正、及时地出具检验检测结果。检验检测单位应建立健全的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

4特种设备的监督抽查

建筑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专项监督抽查,对特种设备生产、租赁、安装、使用和检验检测单位实施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对特种设备生产、租赁、安装、使用和检验检测单位实施安全检查时人员不少于2人,并出示有效证件。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对特种设备生产、租赁、安装、使用和检验检测单位实施安全检查,对每次安全检查的内容、发现的问题及处理情况做出记录,并由参加安全检查的特种设备安全检查人员和被检查的有关负责人签字后归档。被检查单位的有关负责人拒绝签字的,特种设备安全检查人员应当将情况记录在案。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实施安全检查时,发现违反《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和安全技术规范的行为或者在用的特种设备存在事故隐患的,应当以书面形式发出特种设备安全检查指令,责令有关单位及时采取措施,予以改正或者消除事故隐患。紧急情况下需要采取紧急处置措施的,应当随后补发书面通知。

5奖惩措施

上一篇:基站设备范文 下一篇:网络安全设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