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理档案员工作计划范文

时间:2023-09-30 15:11:10

监理档案员工作计划

监理档案员工作计划篇1

国家的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是国家体系中的职能机构,承担着群体预防任务,各种疾病的监测及分析、防治等重大任务,在各项工作中, 如开展疾病控制、卫生监测科研教学及健康教育等业务活动中,形成了大量的业务技术档案,而大量的业务技术档案如没有合理,有效的管理,不但会失去许多珍贵的统计数据,而且也不能合理地利用这些档案资源,发挥档案资源的价值,从而加以合理利用,因此,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档案管理是卫生防疫工作的重要一环。

从各地各级疾病预防防控制中心档案主体的卫生防疫业务档案采取的管理模式不尽相同,有的是采用科存档案、中心存目录;有的则分散在科室,或固定人员管理,或干脆分散在个人手中。笔者认为对疾控中心业务档案应采取分级管理的方法,这样既符合档案工作基本原则,又能满足卫生防疫业务开展的需要。

一、疾控中心业务档案两级管理原则

疾控中心档案有两大类;一类是行政往来各种文件形成的档案,另一类是各业务科室在工作中逐渐积累形成的业务档案。而这些档案的两级管理是指在疾控中心档案工作管理委员会的统一领导下,将防疫业务形成的技术档案实行站级、科级两级管理,其内容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将疾控中心业务档案纳入中心档案工作管理体系,同其他门类的档案一样,业务档案的管理也应在接受中心档案工作管理委员会的统一领导,由中心档案室负责具体组织实施。

2.将业务档案分为中心、科两级,对业务活动中形成的大量疾病防治、卫生监测档案,分别为中心业务档案和科级业务档案两个层次。

3.中心级业务档案管理:凡划归的中心级管理的业务档案,由各科档案员负责收集,整理、立卷定期向中心档案归档,交由中心档案室统一保管和提供利用。

4.科级业务档案管理:凡划归为科级管理的业务档案,交科保存。由各科兼职档案员负责收集、整理、立卷,并负责保管和提供利用。

二、中心级、科级档案范围的确定

中心级档案和科级档案各有其划分的范围和界限,中心级档案的划分应本着总体性、综合性、分析性及学术性的原则对档案进行划分,即要将那些反映主要业务工作的总体水平的材料,以及在基础监测上形成的综合性、分析性并具有一定学术价值且保管期限长的材料确定为中心级档案,以确保中心级业务档案能够全面反映和概括本机构业务活动及工作水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档案:

1.业务工作法规、标准及技术方法的研究档案,包括有关证书、研究报告、编制说明及验证报告单。

2.年度或跨年度的法定传染病、地方病及中小学常见病等疾病防治方案及总结、疫情流行病学分析,疫情流行趋势预测等。

3.年度或跨年度的卫生监测的总结分析。

4.重大事故、疫情暴发、中毒调查处理的有关材料,包括调查报告、现场调查记录及有关的行政处罚材料等或年度综合性分析总结。

5.专题调查,包括调查设计、调查报告或总结、统计汇总等材料。

6.各项业务工作的统计月报,年报。

7.省市级以上刊物上发表的业务论文。

科级档案的划分范围大致有以下几种:

1.中心在日常业务活动中直接形成服务对象的档案,这些材料的保管周期不易确定,需随所服务的企业存亡而定,而且不少材料还因工作需要逐年加以补充,因此,科保存更为便利。

2.常规性卫生监测材料:包括所辖地区和监测点或直管单位公共卫生监测材料、监测记录、记事、监测小结、控制结果、监测报告等材料。

3.一般性违法案例、疫情、污染事故,食物中毒的调查处理材料,包括个案调查表、现场调查笔录、人员录访记录,检验结果及处理报告等。

4.从业人员健康体检,卫生知识培训材料,包括体检表、检验单、统计表、培训计划、教材及小结等。

三、实施两级管理的意义

1.两级管理使业务档案查找方便,节省空间。我中心在工作中形成大量的业务档案,如果不分两级管理,使各种重要的,保存价值大的档案和一般性的、基础性的材料档案混杂在一起,查找起来很不方便,分散在各科室,也不利于全中心档案工作的统一布置和指导,如果把全站综合性的材料统一归纳到档案室,便于档案的管理,也为各科室节省了空间。

2.中心级档案管理有利于防疫业务工作整体水平的提高。第一,中心级业务档案管理可使中心档案能够反映业务工作全貌和工作水平,对于中心领导及时把握全局,做出正确决策提供了有力依据。第二,由于中心级业务归档范围明确,将具有总结分析性、学术性的材料交中心归档,从而要求各科业务人员不能再仅停留在做一般性工作小结的基础上,而是要在大量的监测材料上进一步加工,形成分析性报告,从而促进了业务工作的提高。第三,中心档案室人员针对业务档案开展信息加工,通过各种编研材料为全站科研防病工作服务,有利于防疫机构科研工作的开展。第四,中心级档案管理便于开展中心级防疫信息交流,为全市的防疫工作提供利用。

3.科级管理是有利于满足防疫业务工作日常的需要。防疫业务有延续性,在对监测点,直管意境的监测中要经常使用其前一年或前几年形成的监测档案,特别是随着生产经营单位的变化,有些档案要还不断进行补充或注销,因此,科级管理就要以及时满足卫生防疫的日常需要。

综上所述,将业务档案实行两级管理,是疾控中心贯彻我国档案集中统一管理基本原则而建立的一种档案管理模式,它符合卫生防疫业务工作的特点和需要,随着业务档案管理实践的发展,它将会更加完善,一定会为卫生防疫业务工作的开展发挥重要作用。

另外,疾控中心档案的利用价值逐渐体现出来,各级疾控中心档案工作逐步走上了规范化、科学化的管理轨道,特别是自档案目标管理活动开展以来,更是将档案工作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档案利用价值也就是档案的编研工作要以业务档案入手,编研材料才有可能专业特色,才能更有效为卫生防疫工作服务,选题应围绕和反映单位的中心工作和主要业务活动,脱离业务工作的选题就谈不上编研材料的专业性。主要内容应以开展传染病、地方病的预防及食品卫生、环境卫生、学校卫生等为重点,掌握各科业务工作档案的精髓,对比以前年度的监测数据,特别是开展预防医学科学研究时,更要有大量的跨年度的统一数据做依据,才能有针对性地统计和分析,所以,应将编研工作重点放在能系统的提供高度浓缩的业务档案上。

监理档案员工作计划篇2

关键词 监理 科研档案监理

一、“鲁布革”――开创了中国监理制的先河

20多年前,我国通过“鲁布革”工程项目管理经验的启示,借鉴国际惯例,以建设部于1988年7月25日颁布的《关于开展建设监理工作的通知》为里程碑,创建了我国的“建设监理制”。最直接的意义是,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实践中率先引进了现代项目管理的新模式――建设工程监理,对保障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建筑行业工程质量,保证工期和控制投资发挥了积极作用,在建设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更重要的意义还在于,鲁布革的实践,冲击了人们的观念。通过建立“业主责任制、招标承包制和建设监理制”,开创了中国建设监理的先河。结束了长期以来我国的工程建设活动,基本上由建设单位自己组织进行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建设管理模式。极大地推进了我国基本建设管理体制的改革,适应了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使整个行业正在逐步向与国际接轨方向发展。

经过20多年的探索,我国的工程监理制度实践了以监理工程师为基础,以监理企业为主体,国家强制性监理与企业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的自主创新发展道路,加快了工程建设组织实施方式向社会化、专业化和职业化方向转变的进程。随着市场机制的不断变化和发展,我国的监理日益成为各行各业适用于市场经济的专门学科,监理事业出现了欣欣向荣的大好局面。

二、监理的内涵

每个新生事物的产生与成长,都要经历由不成熟向成熟的发展过程。随着我国监理事业的不断发展并取得巨大成绩的同时,对监理的概念的定义,越来越显得十分重要。

“监理”是舶来词,在西方经济发达国家,早已广泛使用。其英文相应的名词是supervision,动词是supervise。[1]可理解为名词,也可理解为指一项具体行为的动词。日本于1954年颁布实施的《日本建筑师法》对“工程监理”的定义是:“本法律中的工程监理是指工程监理人员按照设计图检查施工过程,确认工程是否按照设计图进行收购”。[2]这里的“监理”一词,就是日本的原词,与汉字“监理”一词的写法完全相同。目前,在我国汉语辞书中尚无明确定义,如何完整准确地解释和理解其含义,需要在实践的基础上,做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从字义看,拆开“监理”二字分析。遵循汉字的表意性及“意合”与“形合”的特性,借助字义和词内的逻辑联系或隐形连贯,实现词语或句子的连接。“监”是监视、督察的意思。“理”,《辞海》的解释:“①治玉《韩非子・和氏》:“王乃使玉人理其璞。”引申为治理、治平。如:修理;理发;理财。《汉书・循吏传序》:‘庶民所以安其田里,而亡奴叹息愁恨之心者,政诉讼理也。’……④中国哲学概念。通常指条理,准则。⑤通“吏”。(1)使者。《左传・昭公十三年》:‘行理之命。’杜预注:“行理,使人通聘问者。(2)狱官。《礼记・月令》“〔孟秋之月〕:命里瞻伤。”郑玄注“理,治狱官也。”[3]

从实践看,监理作为新生事物,它既是管理体制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产物,也是与国际接轨的科学的管理制度。1995年12月15日建设部、国家计委颁布的《工程建设监理规定》第三条规定:“本规定所称工程建设监理是指监理单位受项目法人的委托,依据国家批准的工程项目建设文件,有关工程建设的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监理合同以及其他工程建设合同,对工程建设实施的监督管理。”这里结合总理几次关于监理制度的重要讲话和指示:“对工程监理要强调两条:第一,要由有权威、有资信的专门机构和专家来搞。第二,要实行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理,要服从设计到施工全过程的监督责任。”同时指出,“要通过公平竞争的办法,选择具备资质的监理单位,对项目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监理。”尤其是“未经签字四不得”的重要指示,即“未经监理单位签字,建筑材料、构配件和设备不得在工程上使用或安装,不得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不得拨付工程进度款,不得进行竣工验收”。[4]我们可以总结出工程监理有三大特点:

首先,专业化服务性。监理单位作为建设单位委托的服务机构,“要由有权威、有资信的专门机构和专家来搞”,以监理合同以及国家批准建设文件和国家颁布的法律、法规、标准规程和其他有关合同为依据,以经济为纽带,为工程管理与工程技术提供专业化的有偿服务。其主要职责在我国的监理工程师考试的教材里,把监理工程师对施工现场的管理归纳成“三控两管一协调”,其中“三控”即质量控制、进度控制、投资控制。“两管”即合同管理、信息管理。“一协调”即组织协调(协调处理好业主、施工、设计等单位间的关系)。其核心是进行合同管理。

其次,第三方独立性。以独立法人的身份和业主签订监理及其他工程建设合同,成为建设单位与承建商之间的公正的第三方。既要维护建设单位,又要不损害被监理单位双方的合法权益。按国际惯例,它不得与设计、施工及其材料供应商有经营性的隶属关系。通过合同的联系,以保证各自的利益与项目管理的成功紧紧联系在一起。

第三,否决权公正性。一是“要通过公平竞争的办法,选择具备资质的监理单位,”应公正、独立、自主地开展监理工作。二是监理单位及其监理工作人员必须以法律为准绳,以合同为依据,对项目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理。三是也是最重要的,监理机构拥有“一票否决权”――“未经签字四不得”。

根据上述理解,从词典视阈看,所谓监理,是指有关执行者依据一定的行为准则,对某些行为进行监督管理,使这些行为符合准则要求,并协助行为主体实现其行为目的。从法理的视阈看,监理执行者作为公正的第三方,以具有相关资质的独立法人的身份受投资方的委托,承担依据法律、行政法规及有关的技术标准、设计文件和相关合同约定,对相关项目规定的质量、工期和资金使用等方面实施监督的义务,并对其安全承担相应的责任。从市场经济的视阈看,“监理”是一种国际惯例。是社会商品经济发展和社会分工细化以及社会化大生产的产物。监理执行者作为公正的第三方,以具有相关资质的独立法人的身份受业主的委托,以法律、行政法规及有关的文件、技术标准和相关合同为依据,以经济为纽带,为业主提供全方位、全过程项目管理所涉及的专业化的有偿服务。从现代管理的视阈看,监理作为一门学科不仅有系列是技术与工具,而且有自己的管理哲学、组织形式和工作价值观。它必须遵循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是工程项目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三、科研档案监理的探讨

笔者提出“科研档案监理”的理念,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

首先,在法律上,《科学技术档案工作条例》(以下简称《科技档案条例》)中第六条明确规定:“各单位应当把科技文件材料的形成、积累、整理和归档纳入科技工作程序和科研、生产、基建等计划中,列入有关部门和有关人员的职责范围。”此为著名“三纳入”档案工作管理机制。即档案机构或者档案工作人员依据此规定,强制性地参与管理科技工作的全过程。同时,《科技档案条例》第十七条明确规定:“各单位应当定期做好科技档案保存价值的鉴定工作。鉴定的方法是直接鉴定档案的内容。鉴定工作要在总工程师或科研负责人的领导下,由科技领导干部、熟悉有关专业的科技人员和科技档案人员共同进行。”明确了档案机构及其档案工作人员必须参与科技档案保存价值的鉴定工作。因此,科研档案是鉴定实务,是鉴定委托、鉴定过程和鉴定结果的载体。具有法律效力和法律责任。事实如此,当进行科研成果所产生的利益分配,参加科研评奖等均以科研档案为依据或凭证。

其次,在专业上,国务院转发科技部、财政部、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2001年12月20日颁布的《关于国家科研计划实施课题制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课题制管理规定》)第二十七条明确指出:“……归口部门可依据课题合同和有关的科研计划管理规定对重大课题实行监理。每个课题监理人可同时进行多个课题的监理工作。”明确规定科研课题(项目)需要监理。毫无疑问,科技档案机构的职责是管理科技(包括科研)档案实务,对所有科研档案工作实施监督和指导。一方面,科研档案作为科技档案的一部分,应该纳入科技档案机构统一管理;另一方面,科研档案的专业性、技术性也决定了它必须归口科技档案机构统一管理。因此,科研档案归口科技档案机构,科技档案机构作为“归口部门”,具有“可依据课题合同和有关的科研计划管理规定对重大课题实行监理。”的职责与权力。

第三,在理论上,2003年,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副会长杨建顺曾承担了国家863计划资助项目“国家科研项目监理的法学研究”,并于2005年发表了其主报告的简明版《国家科研项目监理的法学研究》。

第四,实践上,近年来,监理理念越来越为人们所认识和接受。监理已然成长为一个新兴的朝阳行业,且行业拓展越来越多,势头越来越猛。在服务范围上有工程类型之别,如公路、房屋、港口、矿山等。也有不同工程专业之分,如建筑、结构、电气、供水等。2002年11月28日信息产业部颁布了《信息系统工程监理暂行规定》,明确提出投资在200万元以上的信息化项目必须有第三方的监理。从制度上拉开了我国信息化建设走向科学化、专业化的序幕。

尤其值得借鉴的是,我国农业部组建了草原监理中心,是参照公务员依法管理的农业部直属正局级事业单位。“截至2012年底,全国县级以上草原监理机构已有854个,比2003年增加了64%;其中,单独设置的292个,占34.2%,实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262个,占30.7%。全国县级以上草原监理人员已有9600余人,比2003年增加了52%。”[5]还有,厦门市老科协率先抢占科研监理行业,“2005年12月,厦门市老科协与市科技局签订了厦门市第一份《厦门市科技计划项目监理合同》。列入第一批监理任务监理范围的是2005年立项的12个市重大科技计划项目,涉及科技经费资助金额2340万元。以后又承接了第二第三批任务……”“为了进一步推动市监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2008年10月8日,市科技局、市财政局联合了《厦门科技计划项目监理暂行办法》[厦科联〔2008〕46号]暂行办法对两个方面进行了规范:一是通过引进第三方科技中介机构实施科技计划项目监理,加强对政府科技计划项目实施过程的规范化管理。二是对监理单位的监理行为和监理过程进行了明确规范”。[6]

(作者单位为武汉大学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部)

[作者简介:李洪(1977―),男,湖北武汉人,硕士,研究方向:企业管理与教育。]

参考文献

[1] 刘兴东,李延强,等.建设监理的理论与实务[M].上海:上海快必达软件出版发行公司,1990.

[2] 建筑业与房地产企业工商管理培训教材编审委员会.建设法律概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

[3] 辞海(1979年版)[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0:1212.

[4] 全国百家工程监理企业致总理的一封信[J].建设监理,2009(1).

[5] 马有祥.十载耕耘草吐芳――农业部草原监理中心成立十周年工作回顾[J].农村工作通讯,2013(13):16.

监理档案员工作计划篇3

【关键词】档案管理 站级 科级两级管理

我国各级卫生防疫站承担着群体预防任务,在开展疾病控制、卫生监督监测、科研、教学及健康教育等业务活动中,形成了大量的业务技术档案。从全国来看,各地各级防疫站对这部分本应构成防疫站档案主体的卫生防疫业务档案采取的管理模式不尽相同,有的防疫站是采用科存档案站存目录,有的则分散在科室,或固定人员管理,或干脆分散在个人手中。本人认为,对卫生防疫业务档案采取分级管理的方法,这样既符合档案工作基本原则,又能满足卫生防疫站业务开展的需要。

一、卫生防疫一务档案两级管理的原则

防疫业务档案两级管理是指在卫生防疫站档案工作管理委员会的统一领导下,将防疫业务形成的技术档案实行分别站级、科级两级管理。其内容有以下四个方面:

(1)将卫生防疫业务档案纳入站档案工作管理体系:同其他门类的档案一样,业务档案的管理也应在接受站档案工作管理委员会的统一领导,由站档案室负责具体组织实施。

(2)将业务档案分为站科两级:对业务活动中形成的大量疾病防治、卫生监督监测档案分别为站级业务档案和科级业务档案两个层次。

(3)站级业务档案管理:凡划归的站级管理的业务档案,由各科兼职档案员负责收庥、整理、立卷,定期向站档案室归档,交由站档案室统一保管和提供利用。

(4)科级业务档案管理:凡划归为科级管理的业务档案,交科保存,由各科兼积档案员负责收庥、整理、立卷,并负责保管和提供利用。

二、站科两级档案范围的确定

(1)站级业务档案的划分及范围。在确定站级业务档案的范围时,应本着总体性、综合性、分析性及学术性的原则对档案进行划分。即要将那些反映主要业务工作的总体水平的材料以及在基础监督监测上形成的综合性、分析性并具有一定学术价值且保管期限长的材料确定为站级档案,以确保站存业务档案能够全面反映和概括本机构业务活动及工作水平。总体来看,站级业务档案的范围有以下几个方面:

业务工作法规、标准及技术方法的研究档案。包括有关证书、研究报告、编制说明及验证报告等。年度或跨年度的法定传染病、地方病及中小学生常见病等疾病防治方案及总结、疫情流行病学分析、疫情流行趋势预测等。年度或跨年度的卫生监督、监测的总结分析。重大事故、疫情暴发、中毒调查处理的有关材料包括调查报告及现场调查记录及有关的行政行政处罚材料等或年度综合性分析总结。专题调查。包括调查设计、调查报告或总结,统计汇总等材料。各项业务工作的统计月报、年报。省市级以上刊物上发表的业务论文。

(2)科级业务档案的划分及范围我国各级防疫站在日常业务活动中更大量地、更直接地是形成服务对象档案,即在对其所辖区内或对被划定为本站管理的单位所提供的经常性的疾病控制、卫生监督监测服务中所形成的材料。这些材料的保管周期不易确定,需随所服务的企业的存亡而定,而且不少材料还因工作需要逐年加以补充,因此存科保管更为便利。此外,卫生防疫工作成果的取得周期长,其疾病流行及防治规律得自于长期的大量的日常性监督监测材料的积累。这些常规性监督监测材料不仅对当年的疫情分析有用,更可能是在若干年以后,能从中发现和分析出疫情流行规律。因此,这些一般性、经常性业务活动形成的材料不能因为有了综合性或总结性报告,就可以随意处置,而应做为科级业务档案存科保管。科级业务档案的范围有以下几个方面:

卫生监督材料:预防性卫生监督材料:包括所辖区内或直管单位许可证审批、复验材料;新、改、扩建项目审查材料。常规性卫生监督监测材料:包括对所辖地区或监测点或直管单位公共卫生监测材料,包括监测记录、记事,监测小结,控制结果,监测报告以及经常性卫生监督检查、抽查材料。一般性违法案例、疫情、污染事故、食物中毒的调查处理材料,包括个案调查表,现场调查记录(笔录),人员寻访记录,检验结果及处理报告等。行政处罚材料,包括监督笔录、检验报告、合议记录、听证记录、处罚决定书、结案单及送达回执等。各类所辖产品鉴定及出具证明材料;广告登记管理材料。从业人员健康体检、卫生知识培训材料,包括体检表、检验单、统计表;培训计划、教材及小结等。咨询工作材料,包括咨询登记、记录及小结等。各种毒理检验、化验材料。

三、实行两级管理的意义

(一)两级管理有利于解决档案储藏空间与业务档案数量间的矛盾

我国各级防疫机构中,档案室档案库房大多狭小,根本无法容纳全部的业务档案,因此,只能将那些保存价值更大、保存期更长的档案集中到站档案室中,而一般性的,基础性的材料只能分散在科室保存。但这种分散管理也是纳入全站档案工作统一布署和指导下进行的。

(二)站级管理有利于防疫业务工作整体水平的提高

首先,站级业务档案管理可使站档案能够反映业务工作全貌和工作水平,对于站领导及时把握全局,做出正确决策提供了有力依据。其次,由于站级业务归档范围明确将具有分析性、学术性的材料交站归档,从而要求各科业务人员不能再仅停留在做一般性工作小结,而是要在大量的监督监测材料上做进一步的加工,形成分析性报告,从而促进了业务工作的提高。第三,站档案室人员针对业务档案开展信息加工,通过各种编研材料为全站科研防病工作服务,有利于防疫机构科研工作的开展。第四,站级档案管理便于开展站际防疫信息的交流,为全市甚至全国的防疫工作提供利用。

(三)科级管理是有利于满足防疫业务工作日常的需要

防疫业务有延续性,在对监测点、直管单位的监督监测中,要经常使用其前一年或前几年形成的监督监测档案;特别是随着生产经营单位的变化,有些档案还要不断进行补充或注销。如直管单位许可证档案、建设项目档案等就属这种情况。因此科级管理就可以及时满足卫生防疫的日常需要。

参考文献:

[1]杨巧,高明,阳德明.浅议医院档案管理体系[J].重庆医学,2007.

监理档案员工作计划篇4

【关键词】卫生计生综合监督执法局;档案管理;现代化建设

对卫生计生综合监督执法局的档案推行现代化管理,不仅有助于生育档案的存放与实用性,还有助于提高卫生及计生局的管理水平。而对卫生计生综合监督执法局实行制度化与科学化的管理,是作为卫生与计生局依法行政与执政的重要基础。

一、卫生计生综合监督执法局档案管理长期存在的问题

1.档案管理技术滞后

档案管理现代化建设的核心竞争力就是高新技术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一是目前纸质化的档案依然占有相当的比重,而且此情况长时间得不到扭转;二是数字化建档还未被完全普及与应用;三是数字化建档的技术滞后,而且存在着较多的安全隐患;四是对比国外先进的档案管理技术,我国卫生及省计生局的档案现代化管理较为落后。

2.档案管理体系不够健全

档案管理现代化建设的先进标志就是档案管理体系的健全与完善,但目前仍有许多卫生及计生局尚未健全与完善档案关系体系,主要体现在:档案管理人员缺乏行之有效的工作流程与制度,分工不明确,前后工作对接不够及时,部门之间缺乏协调性,从而大大降低了其工作效率与质量,而且容易造成纰漏。

3.档案管理人员素质偏低

人才才是推动发展的强大动力,我国一直贯彻落实人才兴国,技术强国的战略指导思想,在未来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环境中,唯有人才兴国,才能是我们国家获得持续的、长远的竞争优势。但目前我国仍有大量卫生及计生局在档案管理人事招聘环节,不制定严苛的选拔机制,对专业素质与工作经验的标准制定较低,甚至还对档案管理岗位放水,选调其他部门且专业不对口的人担任管理工作,这是对我国档案管理极其不负责任的表现。此外,还有些档案管理工作人员不注重在平日工作中积累经验,不断对自身专业知识与技能“充电”,从而导致目光短浅,技术能力较差,对新技术与新观念学习能力差,从而无法适应新时期对档案管理工作的要求,阻碍了档案管理的现代化建设。

二、促进卫生计生综合监督执法局的档案管理现代化建设策略

1.创新档案管理技术

首先应组建管理技术研发团队,借鉴与学习国内外先进的档案管理技术;其次,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办公方式逐渐趋向自动化、网络化、系统化、标准化,电子文件也由此诞生。因此要加快纸质化管理向电子化管理,采用开放、灵活、虚拟的管理方式。档案管理部门通过采用、计算机、网络、光盘存储、图文扫描等技术手段来对各部门、各地区的电子文件进行集中式的管理。从而提高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另外,针对偏远山区或地区的卫生及计生局的档案管理,应该适当对其财政与技术上的扶持,推动其趋向信息化与现代化建设;还有就是注重引进国外先进的管理理念与技术,革新档案管理的方式,使之顺应现代化与信息化时代的发展要求,促进档案管理迈入数字化、科技化的发展进程中。

2.完善档案管理体系

完善档案管理体系,对整个系统进行全局掌控,对应每一个工作环节对接以及部门协调都能做出系统、科学、合理的安排。一是要对档案管理人员进行统一制度规定,规范档案管理人员行为,提高档案管理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与此同时,还可以邀请一些专业素质过硬,职业道德素养较高的员工分享工作经验,建立员工评比机制,激励管理工作的积极性。但是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奖惩机制与监督管理机制,针对不正当、不规范行为进行通报批评,严重违纪者,给予一定的查处与处罚;而对于工作表现突出、工作态度认真踏实、工作期间无重大失误的员工,给予奖励与鼓励。通过这样的机制建设,促使每位员工建立良好的工作态度,提高对档案管理工作的认知,在自己的岗位上发光发热。

3.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

一方面要摒弃不良的工作态度及习惯,提高对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跟上管理工作的要求,努力学习新技术与新理念,做到工作与理念不脱节,严格遵守档案管理的法律法规以及工作制度,规范自身行为,树立起档案管理工作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努力提升自我的专业素质与职业道德素养,有效推动卫生计生综合监督执法局的档案管理的现代化建设;另一方面,要加强度员工的技术与理念培训,加强文化建设,配备专业技术人员亲临工作岗位上进行实操指导,满足员工的自我提升的需求。贯彻落实奖惩机制与监督机制,从全方面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从而提高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与质量。

三、结束语

卫生计生综合监督执法局的档案管理工作水平与技术、人才、体制的引进与创新脱不开关系。坚持党和国家提出的人才兴国,技术强国的战略指导思想,借鉴和学习先进的管理技术与理念,培养高素质、有经验、富有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完善档案管理体系,制定行之有效的奖惩与监管机制,才能有效促进卫生计生综合监督执法局管理的全面发展与现代化建设。

参考文献:

[1]杜绍敏. 浅谈如何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档案管理[J]. 科技视界,2015,36:191.

[2]李院. 卫生和计划生育局档案管理的优化措施探索[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16,16:242-243.

[3]周熠晓. 浅谈卫生和计划生育局档案管理现代化[J]. 中外企业家,2016,28:263.

监理档案员工作计划篇5

第一条根据《矿山安全法》、《安全生产法》、《劳动法》及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第3号令)《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安全生产培训管理办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和省安全生产行业标准,加强安全生产培训管理,规范安全生产培训秩序,保证安全生产培训质量,促进安全生产培训工作健康发展,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集团公司的各级领导、特种作业人员、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及其他从业人员必须按照本办法的规定来参加培训,根据培训成绩颁发相应的《煤矿矿长资格证书》、《安全资格证书》、《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和其他从业人员《煤矿安全工作资格证》(以下统称安全资格证书),各工种持证任职或上岗。

第三条安全生产培训及安全资格证书的管理,以“依法办事、严格程序、服务企业”为宗旨,按“培训、考核、发证、管理、监督”为程序,实行“统一规划、归口管理、统一标准、教考分离、分级实施”的管理办法。

第四条培训机构或单位依据生产实际情况和生产实际情况,制定符合生产发展的培训计划,递交给集团公司培训处,集团公司审核通过后,严格按照安全培训计划执行。对未通过集团公司确认的培训计划,一律不准培训;从事矿井作业人员在培训前,必须向集团公司培训处递交年度培训计划和办班申办报告,经批准后方可实施。

第五条培训机构或单位要严格以国家制定的培训教学大纲和考核标准进行组织培训教学,做到三个统一,即:统一计划、材、统一考核。并建立所有培训学员的档案,接受集团公司各级主管部门的业务指导和监督检查;各培训机构或单位不断改善培训条件,在培训过程中,依据实际情况,改进教学方法,以实践教学为主,事例教学为辅,建立起健全的各项培训教学管理制度,并按照制度严格执行,确保培训教学的质量。

第二章培训

第六条煤矿企业领导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培训

(一)煤矿企业领导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必须接受专门的安全培训,熟悉国家的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规程、标准和技术规范,掌握煤矿安全管理的细则、安全技术理论(以“一通三防”为主)以及煤矿重大灾害事故防范、抢险救灾的专业知识;了解煤炭工业环境保护与职业危害防治的知识;通过培训,使煤矿企业领导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具备较强的煤矿安全生产规划、组织、管理能力和重大事故应急救援的组织和指挥能力,掌握科学技,依靠进步的科技来改善煤矿的安全生产条件,使煤矿领导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考核都符合国家标准和要求。

(二)煤矿企业各级领导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第一次培训安全管理的时间不得少于72学时。每年再培训时间不得少于24学时。培训考核合格,由行业主管部门颁发相应的安全资格证书。

第七条特种作业人员培训

(一)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接受专门的、与本工种相适应的安全技术培训,经安全技术理论考核和实际操作技能考核都合格后,才会取得特种作业的操作证,方可上岗作业;未经培训,或培训考核不合格者,不得上岗作业。

(二)特种作业范围

1、煤矿特种作业包括:

(1)煤矿井下电气作业(井下电工、变电工、维修钳工);

(2)煤矿井下爆破作业(井下爆破工);

(3)煤矿安全监测监控作业;

(4)煤矿瓦斯检查作业(瓦斯检查工);

(5)煤矿安全检查作业(安全检查工);

(6)煤矿提升机操作作业(主提升司机、主皮带机司机);

(7)煤矿采煤机(掘进机)操作作业(采煤机司机、掘进机司机);

(8)煤矿瓦斯抽采作业(瓦斯抽采工);

(9)煤矿防突作业(防突工);

(10)煤矿探放水作业(探放水工)。

煤矿安全监测监控作业是指从事煤矿井下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的安装、调试、巡检、维修,保证其安全运行的作业。

2、地面特种作业包括:

(1)电工作业(安装维修电工、变配电工);

(2)焊接与热切割作业(电焊工);

(3)高处作业(登高架设工、高处安装维修拆除作业的人员)。

3、特种设备作业包括:

(1)锅炉司炉工;

(2)锅炉水处理工;

(3)压力容器(含气瓶);

(4)压力管道;

(5)起重机械;

(6)厂内机动车辆驾驶。

属于房屋建筑工地和市政工程工地用的起重机械、厂内机动车辆驾驶的安装、使用的监督管理,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

(三)特种作业操作证申请复审或者延期复审前,特种作业人员应当参加必要的安全培训,培训时间不少于24个学时。

(四)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应当在具备相应安全培训资质机构进行,并经上级行业主管部门审查认可,方可办班。培训单位应将培训计划、教员资格等资料及时报送上级行业主管部门备案。

(五)煤炭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培训(“精一,兼二,会三”培训)

各单位(部门)每月要对全体员工进行煤炭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培训(“精一,兼二,会三”培训),并进行考评,每月25日前将考评结果经职工学校审核后上报人力资源部进行嘉奖;职工学校每月对有煤炭行业特有工种的单位(部门)进行一次该项培训工作开展情况的检查考核。

(六)煤炭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培训(“精一,兼二,会三”培训)应符合下列要求:

⑴有专项实施方案,实施方案中涵盖本单位(部门)工种齐全,安排合理,内容全面,符合规定要求。

⑵教案规范、完整,经过审核,符合煤矿特有工种职业技能等级鉴定培训要求。

⑶员工笔记齐全,记录清晰,内容完整。

⑷效果检验良好,按期完成公司下达的煤矿特有工种职业技能等级鉴定人员达标指标。

第八条基层普通培训

(一)培训内容

①各类安全生产知识讲座。

②职工基本技能培训。

③职工岗前培训。

④新技术新公艺新设备的使用培训。

⑤案例规程培训。

⑥法律法规培训。

由各基层单位(部门)组织并具体实施。

(二)培训开展情况

各单位(部门)要根据公司安排和本单位(部门)的实际情况、基层工作人员工作的需求,开展培训工作,培训应符合下列要求:

⑴培训必须具有针对性,符合职工工作培训需求,结合生产实际,提高员工正规操作水平、技能和安全意识。

⑵培训时间和内容一般为周一学习(内容自定),周二“手指口述”、“岗位操作要领”,周五“事故案例”教育。

⑶有培训教学计划并按计划实施教学。

⑷教案规范、完整,经过审核;要结合生产实际,有针对性,适合员工工作培训需求。

⑸按培训计划进行教学。

⑹员工笔记齐全,记录清晰,内容与教案内容一致且完整;有领导月度批示记录和考核分数记录。

⑺培训员工100%参加培训。

⑻培训对象的工作需求有记录,记录表内容填写完整。

⑼培训学员满意度测评面在95%以上。

⑽按时完成公司和上级部门交办的其它培训任务。

(三)培训质量和效果。

⑴自检:单位(部门)每月应对全体员工进行一次培训内容的考试、考核,并有记录。

⑵抽查:公司每月组织一次培训内容的抽查考试。

⑶效果检验:职工经培训后,应认真思考和反省,汲取事故教训,减少发生轻伤事故,避免发生重伤事故,杜绝发生死亡事故。

“两个不”情况。严格落实“两个不”,确保“干部包工人”一个不少,“工人被包”一个不剩;包保责任人要完成月度包保培训任务,并做好培训记录。

(四)培训档案

⑴基层单位普通培训至少应具备以下资料:

①教案

②培训计划表

③授课登记表

④学员签到表

⑤员工学习笔记

⑥培训课程表

⑦教师签到表

⑧学员培训需求表

⑨学员满意度测评表

⑩学员满意度测评汇总表

11学员跟踪考查表

12听课记录评估表

13学员座谈会记录表

14班主任(职教干事)日志

15培训办班总结表(月度)

16考试试卷

17培训考核记录

18上级部门要求的其它资料

(上述1~7项资料为机关部室“干部上讲台”培训必备资料;基层生产单位必须全部具备上述资料。)

按时报、批各种资料。

(五)基层重点培训

基层重点培训主要指本公司、局、集团公司等下达的重点培训任务,各基层单位具体实施。除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培训外,其它培训任务,根据上级要求执行。

第九条取证培训

(一)培训内容

取证培训泛指所有外派考取煤矿主要负责人证件、AB(ABC)类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资格证》、《特种作业操作证》、煤矿从业人员《岗位操作资格证》及其它证件等的培训(含证件复训),以及公司组织的煤矿从业人员《岗位操作资格证》及其它证件和《培训合格证》等取证培训(含证件复训)。

(二)培训组织

由职工学校组织,具体实施由职工学校根据培训计划和具体情况及要求进行。各单位(部门)应按照职工学校取证派员通知要求,准时派员参加取证培训;参加取证培训的员工,必须认真听课,做好培训笔记,保证考试合格领会证件。

(三)培训要求

全员持证上岗:作业人员证件齐全、有效,全员持证上岗,严禁无证上岗作业。

(四)培训计划:

1计划报批

按时报批计划,每月20日报下一月的派员取证培训计划(人员名单)。

2计划内容

培训计划准确无疏漏,并按计划派员参加取证培训。

3计划实施

学员必须按时、按点参加培训。

4培训效果

考核合格,保证领回证件。

第十条其他从业人员的安全培训

(一)对新上岗的临时工、合同工、劳务工、轮换工、协议工等必须强制性进行安全培训,使其具备和掌握本岗位安全操作、自救互救、应急处置的知识和技能。井下新上岗的作业人员必须经过培训,考试合格后必须在有安全工作经验的职工带领下进行工作。满2个月后经考核合格,方可独立工作。

从业人员安全培训时间不得少于72学时,每年接受再培训的时间不得少于20学时。

(二)从业人员在本单位内调整工作岗位或离岗一年以上重新上岗时,应当重新接受安全培训。

(三)对实施新工艺、新技术或者使用新设备、新材料时,应当对有关从业人员重新进行有针对性的安全培训。

第十一条煤矿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安全资格培训,要严格执行国家安监总局制定的培训教学大纲和考核标准,严格按照办班程序组织实施。其他从业人员的培训计划和大纲由各单位自行编制实施。

第三章管理与监督

第十二条职能划分

根据人员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特点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安全作业培训、考核、发证职责分工如下:

(一)甘肃煤矿安全监察局、甘肃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依法组织、指导并监督煤矿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考核、发证工作;

(二)省、市质量技术监督管理局依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组织、指导并监督特种设备作业人员(锅炉、压力容器、起重机械、厂内机动车辆驾驶作业人员及其相关管理人员,不含房屋建筑工地和市政工程工地用起重机械和煤矿矿井使用的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安全作业培训、考核、发证工作;

(三)集团公司安监局、人力资源部、培训处依据国家有关规定组织、指导和监督其他从业人员的安全作业培训、考核、发证工作。

依据国家有关规定对未取得相应培训资质的单位及部门不得以任何名义组织煤矿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安全作业培训、考核、发证工作。

第十三条集团公司的人力资源部、培训处每年要下达、确认年度培训计划,并对培训计划进行组织、指导和监督、检查各单位的执行安全培训计划情况。

各单位根据本单位的具体情况,每年初编制、下达培训计划。各类培训班在办班前10天须向集团公司培训处提出办班申请。

第十四条煤矿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考试组成,由上级行业主管部门确定;煤矿特种作业分理论考试成绩和实际操作成绩,均实行百分制;从业人员考试成绩理论考试成绩占60%,实际操作考试成绩占40%,实行现场打分。

第十五条考试、考核合格者,由发证机关颁发相应的资格证书。

第十六条考试、考核不合格的,允许补考一次。补考仍不合格的,重新参加培训,培训费用由本人承担。

第十七条《煤矿矿长资格证书》、《安全资格证书》由省行业主管部门按照国家局统一规定的式样负责监制;《特种作业操作证》由国家局统一监制;其他从业人员《煤矿安全工作资格证》由集团公司培训处统一监制,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伪造使用。

第十八条《煤矿矿长资格证书》、《安全资格证书》有效期为3年;《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有效期为6年,每3年复审一次;其他从业人员的《煤矿安全工作资格证》有效期为6年,每年至少开展一次安全培训工作,每2年复审签证一次。

第十九条资格证书为持证人从事安全生产工作的有效证件,不得转借他人使用。如有丢失或损坏,应由本人写出书面申请,持原培训机构出具的培训证明和原证书号码,到原发证部门申请补发新证。

第二十条资格证书在有效期内,因单位名称、持证人服务处所变更等原因而造成证件与实际情况不符的,持证人应持有关变更的证明文件,及时到发证部门变更登记。

第二十一条档案、证件、信息管理

(一)各单位(部门)应落实专人建立健全员工档案(含电子档案和纸制档案),负责本单位(部门)员工的档案管理工作;公司职工学校设立专职档案管理员和专职证件管理员,负责全公司员工的档案管理及协调工作。煤矿主要负责人证件、A类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资格证原件由公司办公室保管,职工学校和其本人各持一份证件复印件;B、C类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资格证、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煤矿从业人员岗位操作资格证、培训合格证及其它证件原件由职工学校统一保管,各单位(部门)和个人各持一份复印件。无员工档案的,考核单位(部门)10分,党政正职各500元;档案项目不全的,考核单位党政正职各10元/项。

(二)档案管理员要按照企业档案管理的相关要求,及时将员工各类培训档案资料、证件、证书、考试试卷等需要存档的各类资料,详细整理、编号归档,要严格按档案交接程序交接,日常做好档案室的“三防”工作。因工作失误或因保管不善,造成培训档案资料、证件、证书丢失或缺损,至使资料不能及时查阅,造成后果的,考核档案管理员50元/项·个。

(三)档案管理员每月至少进行一次员工档案(含电子档案和纸制档案)更新整理工作。档案管理员要协助单位(部门)做好月度计划及培训开班计划等工作,日常做好与培训组及证件管理的业务协调,对相关信息及时反馈以保证各个工作环节的正常衔接,在员工接受培训后要及时将培(复)训学员资料按要求记入员工培训档案。对没有及时协调造成工作失误,人员变更情况、培训情况等没有按要求及时录入以至出现差错的,考核档案管理员10元/人·次。

(四)职工学校档案管理员要及时录入和更新全公司的员工培训、证件情况(录入公司内网证件管理系统)。对没有按要求及时录入和更新培训证件内容造成后果的,考核相关责任人50元/个。

(五)职工学校证件管理员应及时收集证件培训相关信息,及时核对证件培训复训、到期情况。因工作失误或管理原因造成取证培训耽误酿成后果的,考核分管副校长500元/次,考核具体责任人50元/次;因工作失误或管理原因造成证件过期失效的,考核分管副校长500元/个,考核具体责任人50元/个。证件管理员应及早办理和发放证件,不得无故拖延办理和发放证件,无故拖延办理和发放证件造成后果的,考核具体责任人50元/个。

(六)证件报废管理:职工因工作调动、辞职、退休、死亡等原因造成该员工证件已没有使用及培训价值而报废的,由本人所在单位(部门)办事员收回证件并出具不再使用此证件的书面证明材料,在每月20日统一报职工学校进行登记后再进行处理。没有申报而造成证件管理混乱或损失、费用发生的,考核单位(部门)党政正职各50元/个。

(七)职工学校证件管理员对档案管理员录入公司内网证件管理系统的公司员工培训证件情况负有监督、检查的责任和义务。证件管理员每月应定期对公司内网证件管理系统中录入的员工持证情况进行核实、检查,发现录入信息与证件不相符或有遗漏的,应及时通知档案管理员进行更改或补充。对没有认真核实、检查,造成后果的,考核证件管理员50元/次,档案管理员50元/次,分管领导200元/次。

第二十二条统计报表、计划的管理

(一)各单位(部门)应落实专人建立健全统计报表、计划的管理,制定专项制度,做到动态化管理。统计报表、计划报表报送人员应明确自己的职责,对各类统计数据、计划应严格校对、审核、汇总并确保达到科学、规范、准确、及时的要求。没有建立的,考核单位(部门)10分;因具体承办人工作失误,造成报表、计划不能及时、准确、客观地进行上报以至造成工作后果的,考核单位(部门)5分/次,单位(部门)党政正职各100元/次。

(二)各类需向集团公司、晋东公司以及其他单位(部门)报送的统计报表、计划报表,由分管领导明确指定专人具体负责办理,经分管领导审核签字后报送。上报的统计报表、计划必须做到客观、规范、准确,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和上报。因本人工作失误不能及时、准确、客观地进行上报以至造成工作后果的,考核具体承办人员50元,审核管理人员200元,分管领导500元。

第四章处罚

第二十三条严禁替训、替考,一经发现,取消培训、考试资格,并通报所在单位。

第二十四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给予警告。

(一)未按照统一的培训大纲组织教学培训的;

(二)资格证书过期未办理延期手续仍继续从事煤矿安全生产活动的;

(三)为他人提供虚假培训证明、伪造培训档案的。

第二十五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责令其限期改正。

(一)煤矿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未按规定参加培训的;

(二)特种作业人员未按规定经集团公司培训处进行培训,未取得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资格证书,上岗作业的;

(三)未按规定对其他从业人员进行安全培训的;

(四)未将安全培训工作纳入本单位工作计划并保证安全培训工作所需资金的;

(五)未建立健全从业人员安全培训档案的;

(六)编造安全培训记录、档案的;

(七)骗取安全资格证书的。

第五章附则

第二十六条此前下发的有关煤矿安全生产培训的内容及管理办法与本办法不符的,按本办法执行。

第二十七条本管理办法解释权属==煤业集团公司。

监理档案员工作计划篇6

? 防疫业务档案两级管理是指在卫生防疫站档案工作管理委员会的统一领导下,将防疫业务形成的技术档案实行分别站级、科级两级管理。其内容有以下四个方面:

? 1?将卫生防疫业务档案纳入站档案工作管理体系:同其他门类的档案一样,业务档案的管理也应在接受站档案工作管理委员会的统一领导,由站档案室负责具体组织实施。

? 2?将业务档案分为站科两级:对业务活动中形成的大量疾病防治、卫生监督监测档案分别为站级业务档案和科级业务档案两个层次。

? 3?站级业务档案管理:凡划归的站级管理的业务档案,由各科兼职档案员负责收庥、整理、立卷,定期向站档案室归档,交由站档案室统一保管和提供利用。

? 4?科级业务档案管理:凡划归为科级管理的业务档案,交科保存,由各科兼积档案员负责收庥、整理、立卷,并负责保管和提供利用。二、站科两级档案范围的确定

(一)站级业务档案的划分及范围

? 在确定站级业务档案的范围时,应本着总体性、综合性、分析性及学术性的原则对档案进行划分。即要将那些反映主要业务工作的总体水平的材料以及在基础监督监测上形成的综合性、分析性并具有一定学术价值且保管期限长的材料确定为站级档案,以确保站存业务档案能 够全面反映和概括本机构业务活动及工作水平。总体来看,站级业务档案的范围有以下几个方面:

? 1?业务工作法规、标准及技术方法的研究档案。包括有关证书、研究报告、编制说明及验证报告等。

? 2?年度或跨年度的法定传染病、地方病及中小学生常见病等疾病防治方案及总结、疫情流行病学分析、疫情流行趋势预测等。

? 3?年度或跨年度的卫生监督、监测的总结分析。

? 4?重大事故、疫情暴发、中毒调查处理的有关材料包括调查报告及现场调查记录及有关的行政行政处罚材料等或年度综合性分析总结。

? 5?专题调查。包括调查设计、调查报告或总结,统计汇总等材料。

? 6?各项业务工作的统计月报、年报。

? 7?省市级以上刊物上发表的业务论文。

? (二)科级业务档案的划分及范围? 我国各级防疫站在日常业务活动中更大量地、更直接地是形成服务对象档案,即在对其所辖区内或对被划定为本站管理的单位所提供的经常性的疾病控制、卫生监督监测服务中所形成 的材料。这些材料的保管周期不易确定,需随所服务的企业的存亡而定,而且不少材料还因 工作需要逐年加以补充,因此存科保管更为便利。此外,卫生防疫工作成果的取得周期长,其疾病流行及防治规律得自于长期的大量的日常性监督监测材料的积累。这些常规性监督监 测材料不仅对当年的疫情分析有用,更可能是在若干年以后,能从中发现和分析出疫情流行规律。因此,这些一般性、经常性业务活动形成的材料不能因为有了综合性或总结性报告, 就可以随意处置,而应做为科级业务档案存科保管。科级业务档案的范围有以下几个方面:

? 1?卫生监督材料

? (1)预防性卫生监督材料:包括所辖区内或直管单位许可证审批、复验材料;新、改、扩建项目审查材料。

? (2)常规性卫生监督监测材料:包括对所辖地区或监测点或直管单位公共卫生监测材料,包括监测记录、记事,监测小结,控制结果,监测报告以及经常性卫生监督检查、抽查材料。

? 2?一般性违法案例、疫情、污染事故、食物中毒的调查处理材料,包括个案调查表,现场调查记录(笔录),人员寻访记录,检验结果及处理报告等。

? 3?行政处罚材料,包括监督笔录、检验报告、合议记录、听证记录、处罚决定书、结案单及送达回执等。

? 4?各类所辖产品鉴定及出具证明材料;广告登记管理材料。

? 5?从业人员健康体检、卫生知识培训材料,包括体检表、检验单、统计表;培训计划、教材及小结等。

? 6?咨询工作材料,包括咨询登记、记录及小结等。

? 7?各种毒理检验、化验材料。

? 三、实行两级管理的意义

? 1?两级管理有利于解决档案储藏空间与业务档案数量间的矛盾

? 我国各级防疫机构中,档案室档案库房大多狭小,根本无法容纳全部的业务档案,因此,只能将那些保存价值更大、保存期更长的档案集中到站档案室中,而一般性的,基础性的材料 只能分散在科室保存。但这种分散管理也是纳入全站档案工作统一布署和指导下进行的。

? 2?站级管理有利于防疫业务工作整体水平的提高

? 首先,站级业务档案管理可使站档案能够反映业务工作全貌和工作水平,对于站领导及时把握全局,做出正确决策提供了有力依据。其次,由于站级业务归档范围明确将具有总结分析性、学术性的材料交站归档,从而要求各科业务人员不能再仅停留在做一般性工作小结,而 是要在大量的监督监测材料上做进一步的加工,形成分析性报告,从而促进了业务工作的提高。第三,站档案室人员针对业务档案开展信息加工,通过各种编研材料为全站科研防病工作服务,有利于防疫机构科研工作的开展。第四,站级档案管理便于开展站际防疫信息的交流,为全市甚至全国的防疫工作提供利用。

? 3?科级管理是有利于满足防疫业务工作日常的需要

? 防疫业务有延续性,在对监测点、直管单位的监督监测中,要经常使用其前一年或前几年形 成的监督监测档案;特别是随着生产经营单位的变化,有些档案还要不断进行补充或注销。如直管单位许可证档案、建设项目档案等就属这种情况。因此科级管理就可以及时满足卫生 防疫的日常需要。

? 四、两级管理的实施

? 1?建立健全档案工作网络

? 两级管理是通过档案工作网络层层的管理而实现有序的实施。因此,建立健全档案工作网络 是这产行卫生防疫档案两级管理的组织保障。

? 建立档案工作网络即在站一级设立由主管站长牵头、各科主任参加的全站档案工作管理委员 会,负责全站包括业务档案在内的档案工作的领导、规划,提出业务档案工作的总体要求,并协调解决在实行两级管理中的各种困难。站综合档案室则依据站档案管理委员对业务档案 的总体要求,具体制定业务档案的各项管理制度,除管理站级业务档案外,还要对科级业务 档案管理进行督促指导。各

科设兼职档案员,在站档案室的指导下进行站级业务档案的归档及科级业务档案的管理。这样的档案工作网络使业务档案由无序变为有序的管理。

? 2?建立切合实际的业务档案管理制度

? 对种类繁多、形式各异的业务档案,要实行科学规范的管理,就必须建立切合实际的业务档 案管理制度。首先,在制定业务档案归档范围和归档制度时,站档案室人员应深入各科室,了解各科主要业务活动,再结合卫生部“全国卫生防疫工作规范”关于业务活动形成材料范 围的规定,经与各科密切协商,具体确定符合业务实际的各科站级和科级业务档案的归档范围。其次,对于各科的科级业务档案也要同站级业务档案一样,提出统一的立卷要求,以确保科级档案立卷的规范,但可使用不同的卷皮,以示区分;第三,严格科级秋档案的保管及利用制度,任何个人不得将档案据为已有。

? 3?加强对兼职档案员的培训和指导

? 各科兼职档案员大多熟悉本科室的业务,档案知识相对贫乏。因此,要做好业务档案的立卷归档,就必须加强对他们的培训和指导。档案室可定期举办档案业务培训班,并将档案业务 学习列入兼职档案员继续教育的学习内容,进行学分评定,以提高他们学习档案业务的积极性。同时,档案室人员也要主动指导科室立卷和编目。

? 4?推行责任制,加强考核

? 各级防疫站在推行经济责任制时,应将业务档案的立卷归档也明确列入科管理中,制定相应的考核指标,定期对各科进行考核,与奖金挂钩,这是确保两级管理实施的十分重要的措施。此外,应将业务材料的归档列入全站业务人员年终考核评分标准中,从而真正确保业务档 案的收集归档。

监理档案员工作计划篇7

一、卫生防疫一务档案两级管理的原则

防疫业务档案两级管理是指在卫生防疫站档案工作管理委员会的统一领导下,将防疫业务形成的技术档案实行分别站级、科级两级管理。其内容有以下四个方面:

1将卫生防疫业务档案纳入站档案工作管理体系:同其他门类的档案一样,业务档案的管理也应在接受站档案工作管理委员会的统一领导,由站档案室负责具体组织实施。

2将业务档案分为站科两级:对业务活动中形成的大量疾病防治、卫生监督监测档案分别为站级业务档案和科级业务档案两个层次。

3站级业务档案管理:凡划归的站级管理的业务档案,由各科兼职档案员负责收庥、整理、立卷,定期向站档案室归档,交由站档案室统一保管和提供利用。

4科级业务档案管理:凡划归为科级管理的业务档案,交科保存,由各科兼积档案员负责收庥、整理、立卷,并负责保管和提供利用。二、站科两级档案范围的确定

(一)站级业务档案的划分及范围

在确定站级业务档案的范围时,应本着总体性、综合性、分析性及学术性的原则对档案进行划分。即要将那些反映主要业务工作的总体水平的材料以及在基础监督监测上形成的综合性、分析性并具有一定学术价值且保管期限长的材料确定为站级档案,以确保站存业务档案能够全面反映和概括本机构业务活动及工作水平。总体来看,站级业务档案的范围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业务工作法规、标准及技术方法的研究档案。包括有关证书、研究报告、编制说明及验证报告等。

2年度或跨年度的法定传染病、地方病及中小学生常见病等疾病防治方案及总结、疫情流行病学分析、疫情流行趋势预测等。

3年度或跨年度的卫生监督、监测的总结分析。

4重大事故、疫情暴发、中毒调查处理的有关材料包括调查报告及现场调查记录及有关的行政行政处罚材料等或年度综合性分析总结。

5专题调查。包括调查设计、调查报告或总结,统计汇总等材料。

6各项业务工作的统计月报、年报。

7省市级以上刊物上发表的业务论文。

(二)科级业务档案的划分及范围我国各级防疫站在日常业务活动中更大量地、更直接地是形成服务对象档案,即在对其所辖区内或对被划定为本站管理的单位所提供的经常性的疾病控制、卫生监督监测服务中所形成的材料。这些材料的保管周期不易确定,需随所服务的企业的存亡而定,而且不少材料还因工作需要逐年加以补充,因此存科保管更为便利。此外,卫生防疫工作成果的取得周期长,其疾病流行及防治规律得自于长期的大量的日常性监督监测材料的积累。这些常规性监督监测材料不仅对当年的疫情分析有用,更可能是在若干年以后,能从中发现和分析出疫情流行规律。因此,这些一般性、经常性业务活动形成的材料不能因为有了综合性或总结性报告,就可以随意处置,而应做为科级业务档案存科保管。科级业务档案的范围有以下几个方面:

1卫生监督材料

(1)预防性卫生监督材料:包括所辖区内或直管单位许可证审批、复验材料;新、改、扩建项目审查材料。

(2)常规性卫生监督监测材料:包括对所辖地区或监测点或直管单位公共卫生监测材料,包括监测记录、记事,监测小结,控制结果,监测报告以及经常性卫生监督检查、抽查材料。

2一般性违法案例、疫情、污染事故、食物中毒的调查处理材料,包括个案调查表,现场调查记录(笔录),人员寻访记录,检验结果及处理报告等。

3行政处罚材料,包括监督笔录、检验报告、合议记录、听证记录、处罚决定书、结案单及送达回执等。

4各类所辖产品鉴定及出具证明材料;广告登记管理材料。

5从业人员健康体检、卫生知识培训材料,包括体检表、检验单、统计表;培训计划、教材及小结等。

6咨询工作材料,包括咨询登记、记录及小结等。

7各种毒理检验、化验材料。

三、实行两级管理的意义

1两级管理有利于解决档案储藏空间与业务档案数量间的矛盾

我国各级防疫机构中,档案室档案库房大多狭小,根本无法容纳全部的业务档案,因此,只能将那些保存价值更大、保存期更长的档案集中到站档案室中,而一般性的,基础性的材料只能分散在科室保存。但这种分散管理也是纳入全站档案工作统一布署和指导下进行的。

2站级管理有利于防疫业务工作整体水平的提高

首先,站级业务档案管理可使站档案能够反映业务工作全貌和工作水平,对于站领导及时把握全局,做出正确决策提供了有力依据。其次,由于站级业务归档范围明确将具有总结分析性、学术性的材料交站归档,从而要求各科业务人员不能再仅停留在做一般性工作小结,而是要在大量的监督监测材料上做进一步的加工,形成分析性报告,从而促进了业务工作的提高。第三,站档案室人员针对业务档案开展信息加工,通过各种编研材料为全站科研防病工作服务,有利于防疫机构科研工作的开展。第四,站级档案管理便于开展站际防疫信息的交流,为全市甚至全国的防疫工作提供利用。

3科级管理是有利于满足防疫业务工作日常的需要

防疫业务有延续性,在对监测点、直管单位的监督监测中,要经常使用其前一年或前几年形成的监督监测档案;特别是随着生产经营单位的变化,有些档案还要不断进行补充或注销。如直管单位许可证档案、建设项目档案等就属这种情况。因此科级管理就可以及时满足卫生防疫的日常需要。

四、两级管理的实施

1建立健全档案工作网络

两级管理是通过档案工作网络层层的管理而实现有序的实施。因此,建立健全档案工作网络是这产行卫生防疫档案两级管理的组织保障。

建立档案工作网络即在站一级设立由主管站长牵头、各科主任参加的全站档案工作管理委员会,负责全站包括业务档案在内的档案工作的领导、规划,提出业务档案工作的总体要求,并协调解决在实行两级管理中的各种困难。站综合档案室则依据站档案管理委员对业务档案的总体要求,具体制定业务档案的各项管理制度,除管理站级业务档案外,还要对科级业务档案管理进行督促指导。各

科设兼职档案员,在站档案室的指导下进行站级业务档案的归档及科级业务档案的管理。这样的档案工作网络使业务档案由无序变为有序的管理。

2建立切合实际的业务档案管理制度

对种类繁多、形式各异的业务档案,要实行科学规范的管理,就必须建立切合实际的业务档案管理制度。首先,在制定业务档案归档范围和归档制度时,站档案室人员应深入各科室,了解各科主要业务活动,再结合卫生部“全国卫生防疫工作规范”关于业务活动形成材料范围的规定,经与各科密切协商,具体确定符合业务实际的各科站级和科级业务档案的归档范围。其次,对于各科的科级业务档案也要同站级业务档案一样,提出统一的立卷要求,以确保科级档案立卷的规范,但可使用不同的卷皮,以示区分;第三,严格科级秋档案的保管及利用制度,任何个人不得将档案据为已有。

3加强对兼职档案员的培训和指导

各科兼职档案员大多熟悉本科室的业务,档案知识相对贫乏。因此,要做好业务档案的立卷归档,就必须加强对他们的培训和指导。档案室可定期举办档案业务培训班,并将档案业务学习列入兼职档案员继续教育的学习内容,进行学分评定,以提高他们学习档案业务的积极性。同时,档案室人员也要主动指导科室立卷和编目。

4推行责任制,加强考核

各级防疫站在推行经济责任制时,应将业务档案的立卷归档也明确列入科管理中,制定相应的考核指标,定期对各科进行考核,与奖金挂钩,这是确保两级管理实施的十分重要的措施。此外,应将业务材料的归档列入全站业务人员年终考核评分标准中,从而真正确保业务档案的收集归档。

监理档案员工作计划篇8

【关键词】建筑工程;档案资料;档案管理

建筑工程档案是建筑建设活动中形成的原始的、图物相符的、有保存价值的真实记录和实际反映,它记载着建筑物、构筑物、地下管线敷设等建设活动,是建设项目管理如投资计划、设计、施工、使用、维修及改建扩建等活动中形成的档案文件。在对建设工程质量、总体造价和建设工期进行管理的同时,建筑工程档案管理作为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一部分,其重要作用也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

1 建设工程项目及其基本程序

建设工程项目是指具有计划任务书和总体设计,经济工实行独立核算,行政工具有独立组织形式的基本建设项目。一个建设项目可以有多个单项工程,也可以只有一个单项工程。一个完整的建设工程项目一般包含以下几个基本程序:1)基本建设前期准备阶段:提出项目建议报告,进行可行性研究,编制设计任务书,制定总体规划、初步设计,设计施工图。2)基本建设后期建设阶段:施工组织、交工验收、组织竣工验收。所谓项目管理,就是围绕着建设项目而进行的规划、组织、控制与协调工作。科学的基本建设程序是基本建设过程及其规律的反映,如何规范化、程序化、合理化地对基本建设工作进行管理,是建筑搞好建筑工程工作的基础和命脉。同样地,规范化、程序化、合理化地对建筑工程档案进行同步管理,是做好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一个重要基础工作。

2 建筑工程档案资料的归档范围

2.1 综合性文件资料

上级批准文件;计划任务书;工程地质、水文、气象、地震等文件资料;征地、拆迁安置等文件资料;项目的方案及初步设计文件资料;规划、消防、环保、卫生等政府部门的审批文件资料;工程施工、监理中标文件及有关合同、协议书;工程竣工验收及质量鉴定文件资料;工程竣工结算及其审计报告等文件资料;工程有关的照片、录像、录音、光盘等。

2.2 土建工程及水、电、设备安装工程施工文件资料

开/竣工报告;图纸会审、设计变更、技术交底记录及材料代用单等文件材料;项目的施工组织设计;监理规划、监理细则、监理月报及工程例会纪要等;原材料、零部件、半成品及成品的质量证明文件或试验资料;混凝土、砂浆等配合比及试验报告;隐蔽工程验收记录;沉降、位移、变形等观测记录;工程质量检验及评定文件材料;工程质量事故记录及处理的文件材料;施工技术总结等。

2.3竣工图

总平面布置竣工图;室外各种管线竣工图;建筑工程竣工图;装饰工程竣工图;结构工程竣工图;给水、排水工程竣工图;强电、弱电工程竣工图;通风、空调工程竣工图;其他特殊专业工程竣工图。

3 建筑工程档案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3.1存在的问题

(1)施工档案在工程管理中没有充分发挥有效工具、重要依据、有力武器、必要条件和生动素材的一般作用;

(2)施工档案在工程管理中没有充分发挥凭证、参考的特殊作用;

(3)施工记录不够规范、真实,以致归档后缺乏利用价值;

(4)对工程发生的会议纪要、签证资料不够重视,以致在决算审计时得不到有效利用;

(5)施工档案收集、整理、归档和移交过程不够流畅,缺乏时效性。

3.2 解决办法

如何发挥施工档案在工程管理中的应有作用,为工程管理提供有效、及时的服务,是一项严峻、紧迫的课题。要将施工档案规范化,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首先要对从事资料人员加强培训,提高人员素质;其次是把公司贯标中的档案管理办法与施工档案管理有机结合起来,从根本上改变原来的不规范状况,对症下药,逐个予以解决。

4 建筑工程档案的科学化管理

4.1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制度是做好建筑工程档案管理的基础。

为了加强对工程建设各阶段档案资料的有序管理,保证归档资料及图纸的准确、齐全、规范,建设单位在项目建设初期(从工程立项开始)就应按照国家档案管理的有关规定,结合建筑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档案管理制度、措施,同时要明确建设单位、勘察设计单位、招投标机构、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工程项目管理人员及档案人员在工程档案形成过程中各自所应承担的职责,规范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以保证工程自立项开始与档案跟踪管理同步。完整的先期文件很重要,在维护建设单位的合法权益方面有重要的依据、凭证作用。

4.2严格把好竣工验收档案资料质量关,使工程竣工验收档案充分发挥其凭证作用。

工程竣工验收时,建设单位档案管理人员要会同工程项目管理人员,按照建筑工程档案归档范围的要求,对工程建设中形成的全部文件进行全面的检查、审核,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补缺补漏,务必使得竣工材料做到真实、完备、及时,归档范围符合要求,认真贯彻执行《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和《工程竣工验收备案制》的有关条文,把好竣工验收关,把竣工档案的验收、移交作为整个工程验收的一个重要环节和内容,做到工程竣工验收与档案验收同步。移交合格工程档案的,由建设单位发给《建设工程档案合格证》,不按规定移交档案或移交的档案不符合要求的,不发给《建设工程档案合格证》,建设单位不结清尾款,以确保工程建设档案的完整、准确、系统。

4.3加强档案人员知识培训是确保工程档案质量的有力措施

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包括服务意识、服务质量、服务水平。档案管理人员要增强服务意识,认清档案工作的意义和重要性。努力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要运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和设备,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更好地服务于建筑工程档案管理工作。档案管理人员要更新观念,提高认识,变被动为主动,认真领会和掌握有关法律、法规的内容及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在工作中灵活运用;要有较强的责任心,严把工程档案质量关。

在工程档案收集过程中,根据建筑工程档案的内容和利用者的需要,主动收集档案信息,如工程项目名称、建设地点、建筑面积、资金来源、勘察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以及工程概算、立项批复时间、中标价、合同签订时间、合同工期、合同价款、竣工验收时间、工程质量等级、工程结算价款、工程竣工验收备案情况、档案移交情况等信息项目,设计科学合理的统计报表,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为工程项目科学管理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徐英浩.浅谈施工档案在工程管理中的作用[J].工海煤气,2004(5):8788

[2]其木格,其其格.浅谈对档案的认识[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0(3):2324

上一篇:城建档案馆工作计划范文 下一篇:信息档案室工作计划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