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器械采购工作计划范文

时间:2023-09-15 03:50:01

医疗器械采购工作计划

医疗器械采购工作计划篇1

做好疗养院的医疗器械管理工作是搞好疗养院建设的重点之一,主要是由它的内在因素(即基本要素)所决定。医疗器械装备管理的基本要素是:有一定的器械、仪器设备,使用这些设备的技术人员;对医疗系统中的一些主要信息(如透视、化验、检查报告、疫情等)的获取和监测甚至处理。只要医疗器械设备管理工作做好了,其它科室的建设就有了基础,各种主要信息的传输过程就不会中断,疗养院的各项业务工作才能够全面开展。

1 疗养院医疗器械的引进

疗养院医疗器械的引进工作,要从疗养院总体发展、专科建设、人才引进、财务状况、设备性能等诸方面综合考虑。

1.1 建立医疗器械引进制度。在制度中应明确医疗器械管理单位及组织结构,相关人员的岗位职责,以及装备规划、立项的原则、程序等。其次,要完善评价、审批的组织体系。成立医疗器械管理委员会,对医疗器械进行宏观管理,对本单位医疗器械管理工作中的重大决策、技术问题进行评价、咨询;建立医疗器械论证专家小组,从技术上加强医疗器械的装备规划和立项论证。首先由临床使用科室提出购置申请,从引进设备的作用特点、适应症及临床特点、应用前景及两个效益分析,以及申购科室具备的条件(含人员和场地)等方面阐述立项依据,交由院医疗器械论证小组论证。医疗器械论证小组从技术上引进条件是否成熟,资金上是否允许,人员及场地准备上是否充足等三方面进行充分论证。经论证小组论证通过的医疗器械引进项目报医疗器械管理委员会,从宏观上对项目进行立项审批。改变过去谁申购谁论证的模式,使论证工作更合理更科学。

1.2 医疗器械引进的原则。从疗养院发展及学科建设来讲,主要考虑以下两个方面:①满足基本医疗需求,确保医疗工作正常开展。疗养院的基础医疗器械的特点是数量不多,价格低,多是共性设备,各个科室都使用。这些医疗器械的规划和立项往往紧跟疗养院总体规划。②添置专科医疗器械,形成特色专科。要扩大疗养院的知名度,必须要有品牌专科,甚至名牌专科。因此,疗养院不仅需要一流的人才,还需要一流的医疗器械,再加上一流的管理,才能形成一流的技术、一流的品牌,因此疗养院要投入一定的资金购置先进的专科医疗器械,用来建设特色专科。

从引进的医疗器械本身来讲,须遵循三条原则:①技术上先进。这是引进医疗器械首先要考虑的,引进的医疗器械所采用的技术必须代表当前该领域的发展潮流,并处于领先地位,否则可能会出现医疗器械刚引进就出现技术落后淘汰的情况。②功能上适用。医疗器械的功能配置很复杂,尤其是大型医疗器械更是如此,常用功能和在近期就能开展的待用功能可以选配,近期不能开展的待用功能可以暂时不配,待条件成熟时再加配,这样可以做到既够用又不浪费。③经济上合理。医疗器械有很多档次,产品有进口的和国产的,品牌有知名的和不知名的,档次有高档的和低档的,在医疗器械立项时要充分考虑引进产品的档次,能用国内产品的就尽量不用进口产品,尽量做到少花钱多办事,做到经济上合理[1]。

2 医疗器械的采购

医疗器械引进项目一经正式立项,就可进入采购阶段。医疗器械的采购需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2.1 供应商的评审。医院应成立医疗器械供应商评审小组,对给医院供货的厂商,应从供应商的资质、信誉特别是售后服务情况、产品质量、价格及服务情况等内容对其进行供货资格的评审,建立合格供方名录,同时对供应商的供货情况实施监控,实行动态管理。

2.2 采购方式的选择。凡符合政府采购和公开招标的项目,应不折不扣地实行政府采购和公开招标,需配置许可的大型医疗器械应办理相关审批手续。不纳入政府采购和公开招标的项目,医院也应成立由医疗器械科、使用科室、财务部门、审计部门、监察部门等成立的采购小组与供应商进行谈判,实施采购。谈判是医疗采购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决定着医院是否能以最少的成本实现最大的效益。在组织采购过程中,坚持货比三家、公平竞争、公开招标、集体决策、择优选择的采购原则。临床急需的临时性采购医疗器械,可采取医疗器械科先行采购,后向采购小组汇报的形式实施采购。

2.3 采购物品的验收。购入的医疗器械,坚持安装验收制。在安装过程中,器械科技术人员和使用科室共同按合同条款对设备型号、外观、性能、附属设备以及试机情况进行逐一验收,并填写相应的安装验收报告,共同签字。设备运行正常后才能正式投入使用。验收合格医疗器械方能入库、记账、制卡。

3 医疗器械的使用、保养和维修

3.1 加强人员岗位培训,提高医疗器械使用效益。医疗器械要通过人实现它的价值,只有提高人的素质,才能充分发挥医疗器械的效益。通过岗位培训,以经过培训的人员来带未受培训的人员;利用供应商上门安装、调试、维修的机会虚心求教;自查资料,逐步摸索等各种方式提高医护人员的素质。

3.2 完善规章制度,落实责任制管理。依据仪器操作手册,由设备操作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及生产厂家的技术人员共同制定操作规程,并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仪器,同时要保证使用环境(温度、湿度等)符合仪器开机条件,有些仪器,操作人员必须持有效的上岗证上机操作。在医疗器械的使用管理上,实行“五定”制度,即:定设备、定人使用、定人管理、定责任、定期维护保养[2]。实行按级负责制,使用者对管理者负责,管理者向器械科主任负责,器械科主任向医疗器械管理委员会负责。

3.3 建立、健全规范的设备档案管理制度。对医疗器械建立总账、分账以及管理档案,科室建立分户账,注明名称、型号、规格、单位、国别、使用科室、启用日期、保管人。每台(套)设备均建有档案,档案内容包括设备履历本、设备筹购资料、计划论证书、订货卡片、合同书、验收鉴定及结算单据(复印件),设备技术资料、产品样本、使用说明书、损坏事故报告和处理资料等。档案资料实行专人管理。此外B类以上医疗器械均建有设备使用管理登记本,内容包括医疗器械登记表、操作规程、使用记录、交接记录、检修记录、质量等级鉴定等。登记本随机保管,由使用者负责登记。

3.4 加强监督检查,做好医疗器械交接。对医疗器械的使用管理我们要求严格交接手续,定期进行检查,医疗器械管理委员会每年对装备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检查,查找问题,制订整改措施和下一年医疗器械管理计划。医疗器械管理委员会每半年对医疗装备进行一次检查,查找、分析、处理存在的问题。管理小组和管理者每月对所负责的医疗器械进行监督检查,看是否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操作,是否及时填写有关的资料和进行保养,有问题及时进行纠正。使用者要不定期进行检查,一般开机前、关机后都要进行检查,发现问题要及时报告管理者[2]。

军队人员流动性较大,更要严把交接关。人员调动前,要求上一级管理者对其所负责的装备组织进行交接,确认数量质量完好后交接方与监交者同时签字。要求装备完好,数量符合(包括零配件),资料齐全,同时还要调动者将技术资料留下,确保了装备使用管理的延续性。

3.5 加强医疗器械的维修保养,确保医疗器械完好率。加强医疗器械的维修保养管理,是保证各种医疗器械正常使用和医疗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医疗器械必须制定保养计划,并严格按计划实施维护保养。操作人员做好日常的保养工作,工程技术人员配合生产厂家的技术人员一起做好仪器的年度维护保养工作。这项工作又可分为三个方面:一是使用保养,即由使用者在使用过程中,随时进行保养,把使用与保养有机地结合起来。为此,必须对各种仪器设备建立使用保养制度和操作规程,进行保养技术培训和设备保养考核;二是专人保养:由使用科室指定熟悉仪器设备结构和性能的技术人员负责定期保养,主要是进行内部清洁,检查有无异常情况,或进行局部检修与调整;三是预防性保养:由科室保养负责人与修理人员共同进行,定期对设备的部件进行检查维修,必要时更换零件,预防设备损坏[3]。

医疗器械一旦出现故障,应及时组织工程技术人员进行检修,院内力量不能解决的故障,不能让人乱修,要及时通知生产厂家来人维修,确保把有限的维修经费用到实处。医疗器械的使用、保养和维修情况应及时登记,以备作为医疗器械效益分析及日后报废的依据。

对不能修复或失去修理价值的医疗器械,首先由使用人员提出报损理由和原因,再由科室领导会同医疗器械科作出鉴定,然后报院医疗器械管理委员会审批,批准后及时办理报损手续,对大型器械的报损,应报卫生主管部门审查批准。

医疗器械采购工作计划篇2

关键词:医院 医疗器械 财务管理 技术规范

众所周知,医疗器械是医疗机构正常运转的有效保障,想要更好的治愈患者,必然离不开医疗器械的使用。医疗机构需要购买大量的医疗器械涉设备,由于这些医疗器械设备成本价格普遍偏高,所以,财务统计管理人员要对每一项医疗机械设备资金流向有着充分的掌握,医疗机械设备从开始购买、入库、直到实际的应用情况的所有财务账目,都要呈报相关的财务报表,这是因为医院医疗器械账目财务统计管理技术是否规范,将会直接关系到整个医院的财务状况,因此,我们针对医院医疗器械账目财务统计管理技术规范问题进行了研究探讨。

1、财务管理

一般情况下,财务管理的主要表现是对资金与物之间的买卖交易进行记录,会由专业的财务管理人员进行记录。但是,对于医疗器械其他管理方面并不重视。那么,作为一个专业的医院器械财务管理人员,应该具体注意以下几点:

(1)公勤杂务费支出表

在实际的医院机械购买过程中,除了要花费医疗器械的费用,相关采购人员的住宿费、差旅费、交通费或其他费用。因此,针对这些并不计算在医疗器械购买计划里的费用,统一归纳为公勤杂务费,相关采购人员要提供相应的发票数据,由医疗器械财务管理人员制定公勤杂务费支出表。

(2)医疗器械购买付款清单

由于部分医疗器械成本较高,再加之医院购买资金有限,很多医院都采取分期付款方式,这也就加大了医疗器械财务管理工作的难度。因此,医疗器械财务管理人员一定要做好付款计划表,按照规定时间进行付款,并将发票以及购买清单留存,以免日后查询困难。

(3)医疗器械供货商付款情况查询

目前,大多数医院都会在同一供应商内购买大量不同类型的医疗器械,但是,这些医疗器械的付款方式都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医疗器械财务管理人员不仅要掌握具体付款情况,还要对每一种医疗器械的付款情况有所了解,及时对供应商的付款情况进行查询。

(4)医疗器械耗材库库存对账单

相关管理人员要对医疗器械耗材的出库入库情况有着充分的掌握,要对每一笔账目进行认真仔细的核对,一旦发现问题,就要及时找出问题原因。

(5)医疗设备折旧和医疗耗材费用统计

医疗机械设备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必然会出现一定的磨损,其本事价值也会受到很大的影响。那么,医疗机械财务管理人员一般都会预算出一笔医疗机械设备的折旧费用。其次,当医疗设备正式发放到相应的科室内,将会直接计入科室医疗成本中。所以,要对这些医疗机械设备实施动态管理方式,及时汇总和统计。

(6)医疗器械维修数量和费用统计

如果医疗机械设备的使用时间较长,常常会发生故障,那么,就要由专门的技术人员对其检修和维护,这一过程中所产生的费用也将计入科室医疗成本内。

2、医疗器械数据统计

(1)医疗设备需求表和购买计划表

各科室将所需的以医疗机械设备的数量、型号等,上报给医疗机械管理部门,将由专门的管理人员制定出医疗设备需求表,并上交给医院领导,当医院经过决议通过后,最终制定医疗器械购买计划表,这些计划表也可以成为医院下半年主要的工作计划,为医院的财政管理工作提供了有效的保障。

(2)科室医疗设备发放清单

它是指对发放到各科室所有医疗设备的详细情况进行的统计,可以核对本科室领到的所有设备,也可以根据设备的档案号查询到某一设备的详细情况,相关机构也可以了解所购买设备的具体去向。

(3)科室医疗设备购买清单

实现按购买日期、设备价值、设备名称、厂商或供应商等多种方式查询科室医疗设备。

(4)医疗器材分类统计

它能够将一段时间内的设备器材折旧、材料消耗、维修费、气体消耗分类统计,分析科室各个类别的消耗,完善管理。

(5)仓库存量清查统计

库房管理人员要随时对医疗机械耗材的使用量进行观察个记录,及时做好医疗机械耗材的补货工作,避免出现供应不足的情况,影响各科室的正常工作。其次,因为仓库内储存了大量不同种类的医疗机械耗材,其使用情况也不同。因此,我们可以针对每一种耗材的使用情况,预算出大概的出库量,以此来保证充足的医疗器械耗材。

(6)医疗器械耗材库存对账单

医疗器械耗材对账单是为了方便管理人员核实一段时间内医疗器械耗材整体情况的一项功能,能够跟踪某种耗材所属发票的基本信息、某种耗材入库情况的详细信息、科室对某种耗材领用的详细信息、某张发票中各种耗材发往科室的详细情况。

3、医疗设备和医疗器材的维修统计

(1)维修费用与维修医疗设备器材价值比统计。以科室或维修人员为统计单元,所产生的维修费用总和与其维修过的设备器材的价值总和之比,产生的维修费用及时间均应以已验收过的设备器材进行统计,而对正在维修而未完成验收的设备器材不予纳人统计范围。

(2)医院各科室维修医疗设备器材数量及维修费用统计,包括各科室汇总统计和医疗设备器材科室明细统计。

(3)维修人员维修医疗设备器材数量及价值统计。它可以作为维修人员的工作数量、质量及工作能力、个人素质的考核依据。

(4)医疗设备器材平均维修工作日统计。它是指一台(件)设备器材从故障报修到修复完毕所花费的时间,表现了维修人员的反映速度、响应时间和维修效率,促使医疗设备器材尽快修复。

(5)维修材料库存统计。想要确保医疗机械设备维修工作的质量,就要充分做好一切防止措施,配备相应的耗材配件。那么,这就需要对维修材料库房进行科协合理的管理,这样不仅能有保证医疗机械设备维修工作的顺利开展,还可以大大减少了维修成本费用的支出。但是,由于很多配件的型号复杂,种类繁多,价格成本也比较高。因此,要配备专门的管理人员对其进行入库登记。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可以得知,医院医疗器械账目财务统计管理技术规范对于医院整体的财政状况有着重要的影响,只有加强规范医疗器械财务管理工作内容,才能确保医院内各科室的正常运转,对于医院的生存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医院要高度重视医疗器械账目财务统计管理技术规范问题,加大对医疗器械财务管理建设力度,积极配合医疗器械财务管理部门工作,确保医疗器械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其次,相关财务管理人员要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并找出原因,充分保障了医疗机械设备财务管理工作的质量,促进我国医学事业持续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汤黎明,陈锐华,吴敏.医院设备器材采购管理规范化研究[J]医疗卫生,装备,2005.26(9):34-37.

[2] 蒋红兵,陈红,方莹.浅谈医疗器械的信息收集与开发利用.医疗设备信息 ,2005.20(6):42-45.

医疗器械采购工作计划篇3

2020年,医疗器械监督管理科在省局和市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四个最严”要求为根本导向,按照国家、省局监管工作部署,认真履行监管职责,严把防控新冠疫情医疗器械质量关,全面规范我市医疗器械市场秩序,保障了辖区内人民群众的用械安全。现将2020年医疗器械监管工作总结汇报如下:

一、帮促结合,全面助力医疗器械企业复工复产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面对防护用品紧缺问题,医疗器械科在局党组******等领导带领下多次对疫情防控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进行指导检查,全力搞好对企业的帮扶工作。一是派驻工作人员到企业现场办公,全程指导医用口罩生产企业安全、有效、高效复工。对企业在复工复产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积极出谋划策,跟班现场指导,帮忙解决。先后为***有限公司和***有限公司等单位协调解决了启动资金、无菌检验技术、内包装货源来源、仪器计量认证、校验设备等多个难题。促进企业及时投入生产,疫情以来,已生产医用口罩1000余万支。二是对企业的审批手续、产品备案以及原辅材料和产品省级检测鉴定等事宜,积极与省药监局和省医疗器械检验所进行沟通,为企业开辟“绿色通道”,加快相关审批手续的办理,帮助企业尽快投入生产。疫情发生以来,通过**医疗器械审批“绿色通道”先后帮助***有限公司、****有限公司等*家企业取得医用口罩生产资质,对**家民用口罩企业转产医用口罩提供政策技术咨询服务;三是对企业在医疗器械产品资质审核、产品采购等方面提供法规、技术、信息等方面的支持,先后为**有限公司、***有限公司等**余家企业提出的法规、标准和资质等咨询进行解答,有力的促进企业采购到合格的医疗器械防疫物资。通过帮扶企业复产、加快审批、促进采购、解决困难等方式,有力地促进了我市疫情防控和企业学校复工复学。

二、切实加强防控新冠疫情医疗器械企业监管力度,确保医疗器械质量安全。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国家、省局针对疫情防控物资的质量安全先后下发***余份文件。为防范医疗器械质量风险,严格按照国家和省局工作部署,督促企业落实主体责任,严格按照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要求组织生产,严把物料采购关、严把生产过程控制关、严把出厂检验关,不符合标准的产品坚决不得出厂;先后对企业督导检查**余次,并对存在问题的整改情况进行了核查。

为加强经营使用环节防控疫情医疗器械日常监管,各县(市)区局监管人员采取多种措施:一是各县(市)区局及时召开辖区内医疗器械批发及连锁企业负责人约谈会,要求企业严格规范经营行为,保障防控疫情医疗器械的质量,积极拓宽进货渠道,保障供应;二是要求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认真落实人员密集场所疫情防控措施,要求做到员工自我消毒、戴口罩、测体温、顾客之间要保持1米以上安全距离。每天对医疗器械经营使用单位进行巡回检查,重点检查是否有经营使用无注册证(备案凭证)、无合格证明、过期、失效、淘汰的医疗器械行为。三是督促经营使用单位履行好主体责任,切实落实进货查验制度,杜绝不合格医疗器械流入市场;对疫情防控所需的医用口罩、测温仪、防护服等疫情防控医疗器械的存储情况进行重点检查,查看供货方资质、购进票据、产品批件和批检验报告等相关资质,确保疫情防控医疗器械质量安全。截至目前,全市出动执法人员***余人次,共检查医疗器械经营、使用环节***家次。严厉打击从非法渠道购进医疗器械、销售过期失效医疗器械、超范围经营医疗器械、医疗器械储存运输不符合要求等违法行为,全力保障辖区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三、制定2020年度医疗器械监督管理要点及工作计划,组织开展无菌及植入性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使用等专项检查活动

今年以来,根据上级部门的工作部署,结合我市医疗器械监管实际制定了《2020年***医疗器械监督管理工作要点》、《2020年度***医疗器械经营使用环节监督管理工作计划》、《2020年***无菌和植入性医疗器械监督检查方案》,在全市开展无菌和植入性医疗器械监督检查、装饰性彩色平光隐形眼镜专项检查、避孕套质量安全专项检查、注射用透明质酸钠等医疗美容医疗器械专项检查、新冠疫情防控使用的医疗器械,特别是口罩、防护服、呼吸机、红外体温计(额温枪)、新型冠状病毒检测试剂等五类防疫物资产品的专项检查、医疗器械“清网”行动等专项整治工作。

四、开展省级医疗器械监督抽检

按照市局《关于印发2020年***医疗器械抽检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开展省级医疗器械抽检,截止到目前,已完成省级抽检***批次,其中经营使用环节省级医疗器械抽检***批次,生产环节***批次。

五、存在问题及建议

1、医疗器械经营和使用环节监管对象多,基层监管人员岗位变化较大,年龄结构偏大,医疗器械专业人员缺乏,又缺乏医疗器械监管方面培训,监管水平相对落后,监管精力和人员严重不足;工作开展困难;

2、医疗器械经营和使用单位普遍存在“重药轻械”思想,对医疗器械管理政策法规学习不够,医疗器械从业人员素质不高,对《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管理规范》执行不够。

3、按照机构改革新组建的基层市场监督管所,由于承担的监管职责较多,监管任务重,工作头绪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医疗器械监管工作的开展。

六、下一步工作打算

1、指导各县(市)区局对医疗器械经营企业及使用单位进行日常监督检查。

2、切实督导各县(市)区局继续开展医疗器械各类专项整治工作。

3、督促各县(市)区局完成辖区内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和上报工作。

医疗器械监管科

医疗器械采购工作计划篇4

文件编号

X-WI-QM03-2016

受控状态

受控

版本号

B/0

文件名称

质量体系运行监督管理

制度

生效日期

5

第一章

总则

第1条

目的

为加强对公司各部门质量管理工作的有效监管,保证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符合《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医疗器械经营监督管理办法》、《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的相关要求,特制订本管理制度。

第2条

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各部门质量管理工作的审核监管。

第3条

权责

1.质量管理部负责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的监督审核。

2.各部门负责配合质量管理部进行质量管理体系监督审核。

3.各部门依据本部门职责和管理制度及时完成相关工作,保证审核活动顺利进行。

第二章

工作程序

第4条

质量管理自查与评价

各部门应对本部门质量工作开展自查活动。质量管理自查的依据是《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医疗器械经营监督管理办法》、《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及公司质量管理制度及支持性文件。

第5条

质量管理自查内容

1.

质量管理自查内容包括质量管理制度的符合性,质量管理制执行的有效性。

2.

公司各部门需严格按依据《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管理规范》条款的要求进行作业,并建立相关记录,定期对本部门工作进行检查;

第6条

质量评审类别

1.

质量部定期对公司部门质量管理工作的执行情况进行审核,对审核过程中发现的不符合项各部门需及时整改。

2.

一般审核:各部门按时间节点完成本部门内部质量记录的汇总,并将质记录提交质量部进行审核。审核完成后由质量部对各部门质量工作完成情况作出评价,将评价结果反馈给部门主管领导,并提交人力资源部存档。一般审核每月进行一次。

3.

定期内审:为使质量管理体系运行适宜、充分和有效,质量部定期组织开展质量内审活动。开展内部审核可以促进质量管理体系发挥预期的作用,并将内部审核过程中识别的薄弱环节和潜在风险进行整改,降低公司的经营风险,保证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定期内审每季度开展一次。

第5条

审核范围

1.

人力资源部:

a)

员工档案,包括劳动合同、简历、学历、岗位职责;

b)

人员培训:包括年度培训计划、培训记录;

c)

人员健康档案;

d)

员工绩效考核;

2.

行政部

a)

经营场所、库房,产权证明、租赁协议;

b)

经营场所环境卫生管理文件;

c)

基础设施设备管理文件及管理记录;

d)

档案管理、外来文件管理;

医疗设备事业部:

3.

销售部

a)

年度工作计划;

b)

销售人员资质证明;

c)

销售合同;

4.

商务部

a)

收集、审核二类医疗器械供方加盖企业公章的企业资质文件和销售人员授权书。

b)

收集审核二类医疗器械购货方加盖企业公章的资质证明文件;

c)

合格供方名录、供方评价;

d)

建立销售记录,记录内容符合《医疗器械经营资粮管理规范》要求;

e)

客户满意度调查的实施情况,客户投诉的解决情况;

f)

数据分析:包括顾客满意度调查分析、顾客投诉问题汇总分析等相关记录;

g)

合同评审;

5.

市场部

a)

年度营销计划;

b)

市场活动策划、实施、输出文件;

c)

市场分析、发展、规划文件;

医疗服务事业部:

6.

采购部

a)

供方资质收集审核,收集加盖供方企业公章的企业资质文件和销售人员授权书。

b)

提供首营企业现场审核报告或书面质量调查报告;

c)

采购合同或采购协议内容与应符合《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要求;

d)

采购记录内容应符合《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要求

e)

采购合同评审;

f)

建立合格供方名录,开展供方评审;

g)

退换货、不合格品管理文件及记录;

7.

仓库

1)

现场

a)

仓库布局、区域划分明确;

b)

办公区与储存区由隔离设施;

c)

保持环境要求:整洁无污染源、内墙光洁、地面平整;

d)

设施设备:保持货架、隔离设施完好,做到物尽其用;

e)

产品包装标识符合《医疗器械说明书和标签管理规定》(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令第6号)要求。

2)

计算机系统和文件

a)

计算机系统应符合《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北京市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计算机管理系统功能要求》的内容;

b)

提供库房管理制度文件及环境监测记录;

c)

提供盘点记录做到帐物相符;

d)

提供产品维护记录;

8.

销售

a)

三类耗材购货方资质收集审核;

b)

销售合同、合同评审记录;

9.

质量管理部

a)

组织制订质量管理制度,指导、监督制度的执行,并对质量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纠正和持续改进。

b)

负责收集与医疗器械经营相关的法律、法规等有关规定,实施动态管理;

c)

督促相关部门和岗位人员执行医疗器械的法规、规章及规范;

d)

组织验证、校准相关设施设备;

e)

组织开展内审管理评审工作;

f)

产品入库验收和出库复核记录;

第6条

审核方式与奖惩办法

1.

一般审核:

a)

每个月10号开展月度质量记录审核工作审核期为一周,各部门应在10号前提交各自质量记录。

b)

审核过程中对不符合《记录控制程序》要求和不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要求的记录填写方式进行标注,并发回提交部门进行整改。整改完成后再次提交进行审核,审核无误准予归档。

c)

对不能按时提交记录或不能按时完成整改的部门,将情况上报人力资源部,对部门或个人当月绩效进行相应减分。

2.

定期审核

a)

质量部制定审核计划,并将计划下发相关职能部门,各部门按计划实施内审工作。具体内容依据《内部审核控制程序》执行。

b)

个部门应积极相应、大力配合完成内审工作。内审首次会议与末次会议部门主管领导应到场。对内审中出现的问题制定整改措施,并按要求及时完成整改。

c)

内审结束后由质量部形成内审报告,对体系运行情况作出评价,并对内审中发现的不合格项进行汇总,将不合格项上报总经理审批,并针对不合格项目制定纠正预防措施。各部门根据纠正预防措施开展整改活动并在规定期限内完成整改。

d)

整改完成后由质量部编制,上报总经理批准后关闭纠正预防措施。

e)

对不能提交审核资料以及未按时间期限完成整改的部门,质量部将具体情况上报总经理并提交人力资源部,对相关部门或个人年度绩效考核进行相应减分。

相关文件

《记录控制程序》

Ryzur-QP4.2.4-2016

《内部审核控制程序》

Ryzur-QP8.2.4-2016

条相关记录

编制人

审核人

批准人

医疗器械采购工作计划篇5

我县日前拥有医疗器械生产企业2家、医疗器械批发企业4家,医疗器械零售企业31家。具有三类医疗经营资格企业8家,其中具有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械经营资格的企业5家。医疗器械使用单位300余家。

二、监管措施

(一)全面整治、突出重点

在开展整顿和规范市场专项检查活动中,重点开展了计划生育用械、医疗机构用械、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械购销、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原辅料采购等进行专项监督检查。

1、整顿和规范医疗器械生产

(1)加强对____医疗器械有限公司、____厂的原辅料的购入以及供应商资格审查;

(2)督促二家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在规定时间内进行整顿,并将整顿报告报至我局。

2、整顿和规范医疗器械流通秩序。

(1)依法查处和取缔无证经营、___范围经营等违法活动;

(2)加大医疗器械零售企业购销记录不完备等违规行为。

(4)开展市场专项检查,对辖区内所有经营企业进行监督检查,检查企业152家。检查率100。

(5)开展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械专项检查。重点检查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械批发企业,对供货方资质、购销记录、产品质量和库存条件进行检查。

3、整顿和规范医疗器械使用秩序。

(1)对我县辖区内的3家县级医疗机构和36所乡镇卫生院开展全面检查。

把外科、检验科、妇产科、检验科的医疗器械作为重点,认真审查供方提供的资质证明和产品注册证,并对照国家公布的假劣医疗器械数据库进行检查。

(2)对农村医疗机构的医疗器械重点品种进行逐一核对,检查产品资质和可追溯情况,规范其医疗器械的购进和使用。

(3)宣传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的知识。

三、取得成果

在20__年中,我局结合日常监督和专项检查活动,共检查涉械企业150多家(其中生产企业2家,批发企业4家),出动300多车次,取缔无证经营医疗器械户2家,查获假劣医疗器械20多种。达到对涉械单位监管的100的履盖率。

20__年工作思路

一、充分发挥“两网”监管资源,加强对协管员、信息员的培训,使“两网”积极发挥作用,认真开展对处医疗器械的监督和举报案件查处。

二、在完成日常工作的同时,进一步加强对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的监管,保证每年二次以上的监督检查。

三、对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械和三类医疗器械经营企业加大监督力度,对重点品种和容易出问题的品种予以重点监测。

四、加强对医疗器械产品的外包装标识进行监督检查。尤其对农村市场所出现的夸大适用范围的医疗器械进行检查。

五、加强广告监测。

医疗器械采购工作计划篇6

[关键词]医疗设备;信息化;档案

[中图分类号]F2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2)5-0019-01

1 医疗设备管理现状

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医疗设备已成为医疗、教学、科研的物质基础,是影响医院建设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医院中对医疗设备的采购、验收、使用、保养、维护、计量直至报废的一系列工作进行合理有效的管理,是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但是在实际的医疗设备管理工作中,很多医院存在以下问题。

1.1 采购把关不严

生产医疗器械的厂家很多,各厂家生产规模和技术实力均不相同,其生产、设计等环节都可能出现问题。这些问题大部分发生在出厂前期,作为使用这些设备的医院,在采购时由于把关不严,没有完整的采购准入制度约束,导致一些质量性能不够稳定的设备流入医院,临床使用中直接影响到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1.2 使用中监管不力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主要是器械本身存在不可预估的风险。但是对部分技术含量高的医疗器械使用不规范,有些操作者缺乏对设备结构、功能的了解,未实行资格认证就上机操作;有些操作者不遵守操作规程、违反操作顺序;常导致医疗器械故障发生,类似这样的事件时有发生,往往造成医患矛盾。

1.3 信息化管理水平不高

目前很多大型医院已经通过引入计算机软件来管理医院的医疗设备,但是多数管理软件仅立足于替代手工劳动,局限于对设备静态信息的统计工作和一些简单报表处理,而购置前的决策支持和购置后的设备维护动态分析等此类对信息的高层次加工应用相对较少。

1.4 医疗设备档案不健全

由于设备档案起步较晚,全国尚无统一规范,处于积累经验和自我摸索阶段。目前,国内大部分医院医疗仪器设备现代化程度较高,更新的速度也较快,但医疗设备工程技术人员严重缺乏,编制不足,医疗仪器设备档案的管理人员多为兼职,未经过培训,设备档案管理制度不健全、档案的建立和管理滞后,而医疗仪器档案资料信息面广、涉及的人员与部门多,种种因素导致医疗仪器设备档案资料散乱、不统一、不真实、不完善甚至缺损、丢失,造成档案质量欠佳,档案不齐或内容不全,给医疗设备维修使用造成障碍,不能发挥应有的功效,甚至可能造成医疗仪器设备账目不清、资产流失、设备管理混乱。

2 全面的现代医院医疗设备管理

2.1 加强采购管理,建立准入制度

医疗设备的采购应当作为一种集体行为来提倡,要由医院的医疗器械管理委员会审定方案计划,使用科室负责人根据实际需要提出要求,工程技术人员确定技术参数等客观数据,并由管理人员进行市场调研、性价比考证,直至最后签订合同,环环相扣。大型医院要完善供应商准入制度,设定供应商的准入资质,做到现代化的供应商管理,并形成供应商诚信档案,通过对所有供应商进行定期考核,考核内容包括价格、质量、交期、服务等关键指标,通过考核、筛选、整合,逐渐确立长期合作供应商。

2.2 加强人员培训,建设高素质队伍

医院应有计划地选送有培养前途的技术管理人员到专业学校或条件较好的医院进行培训,增加外出学习的机会,使他们了解本专业最新动态。同时还可以通过自学,加强相关学科基础知识的学习。随着各类技术在医学领域的不断渗透要求设备科人员必须是一个通才,计算机技术、专业外语及临床知识也不可缺少,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做好设备的使用维护及配合临床开展科研工作。引进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做好医疗设备的财务管理工作和医疗设备的维护、维修工作,加强医院设备的管理力量。

2.3 提高医疗设备的信息化管理水平

通过计算机软件系统实现医疗设备的全生命周期管理。除了完善现有的查询和报表功能以外,要更加强化软件系统的数据分析处理能力。要充分发挥计算)机管理的优势,开发医疗设备智能管理系统,从过去的手工记账静态管理模式向计算机智能化动态管理模式的转变。不同部门能够及时、完整、方便地查询医疗设备的相关资料,随时掌握全院医疗设备的运行动态。利用计算机检索、统计报表的高效性,为医疗设备效益分析提供资料,及时向医院管理层提供科学的分析报告,为医疗设备合理、高效使用、维修、保养、科学管理及计划引进、合理选型提供依据,从而使医疗设备管理工作正规化、科学化、智能化、网络化,更好地为现代医院发展提供服务。

2.4 建立完备的医疗设备管理档案

医疗仪器设备是开展医、药、护、教等工作的重要手段和保证,医院必须拥有与其功能业务相适应的先进的医疗设备。建立较为全面的医疗设备管理档案可以更好地使用这些医疗设备,提高医疗设备的有效使用率,减少其突发故障和开机率低的状况。同时设备档案的建立可发挥一定的管理效益和经济效益,如通过查看设备档案资料,可处理设备商务纠纷,可做仪器购置更新计划,可帮助维修及预防性维修,可追踪厂家产品质量,可避免资料丢失等,减少修理、事故隐患的发生率。管好用好医疗设备档案,充分发挥其作用,主动、及时、准确地为临床服务,提高医疗服务及设备使用管理的质量水平,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的连续性。

3 结 论

总之,医疗设备的现代化管理是医院全面建设的重要标志,是现代化医院管理的必然手段。它给医疗设备管理人员带来了更多的实惠和方便,使医院产生了更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汪兆来,韩爱华.浅谈现代医院医疗设备科学管理[J].医疗装备,2000(13).

[2] 刘海红.计算机在医疗设备管理中的应用――医疗设备管理信息系统[J].医疗设备信息,2003(18).

[3] 徐璞.转变观念创新思维 创造大型医疗设备全过程管理模式[J].医疗卫生设备,2004(25).

[4] 钟铁军.军队医疗设备档案管理[J].医院管理杂志,2004(11).

[5] 王小戈.浅谈医院设备档案管理[J].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4(2).

医疗器械采购工作计划篇7

[关键词]大型医疗设备;维修;安全

中图分类号:F25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型医疗设备陆续进入大中小各类医院,广泛应用于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保健和康复过程中,设备的维修工作也因此不断的增加。医疗器械的维修管理对于其安全、有效的使用至关重要,这就给医院大型医疗设备的维修管理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

一、大型医疗设备的定义

卫生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等三部委于2005年联合《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规划与使用管理办法》,给出大型医疗器械的定义:现代医院使用的市值较高、体积较大的医疗设备,包括CT、核磁共振、DR、CR、工频X光机、推车式B型超声波诊断仪、体外冲击波碎石机、高压氧舱、直线加速器等。同时,各医院和企业也根据具体情况,把体积大、价格高的医疗器械统称为大型医疗器械。

二、医疗器械维修的分类

医疗器械维修的分类有几种方法,这些分类方法主要取决于大型医疗器械的不断出现、医院的规模、医院工程人员的数量及水平、第三方维修机构的出现等。具体分类方法如下:

按照维修活动的目的与时机可以划分为五大类:1)预防性维修;2)修复性维修;3)改进性维修;4)应急性维修;5)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

按照设备类型的维修模式分类:分类维修。

按照维修主体分类:1)自助与购买服务相结合;2)设备维修社会化。

三、大型医疗器械的维修和管理面临的问题

1、大型、高端医疗器械不断上市。医疗设备代表高科技的最前沿,诸多新发明均先应用于医疗。另外,医疗设备种类繁多,发展方向趋于多功能化,体积微型化,更新周期越来越短。

2、 医院维修人员能力相对不足。目前,医疗工程技术人员的维修能力尚不能与医疗设备的更新速率同步。在国内医院中,普遍存在对医疗设备维修人员重视程度不够,疏忽管理。

3、设备普遍存在的重采购轻维修的现象。采购与维修工作息息相关,对大型医疗设备尤其如此。大型设备的维修方案基本上是要在采购期间基本确认的,大型设备采购决定了维修的主基调。

4、公司的频繁更换影响设备的维护。在设备营销方面,公司采用的是谁能完成指定的销售任务,谁就可以。造成设备的权会频繁更换,导致设备维修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麻烦。

5、检测维修设备配备不全,维修手段落后。医院为医疗设备维修人员配置的测试维修工具非常简单,大型医疗器械单靠简单的检测设备难以开展修理工作,对大型的进口设备,大多缺少电路图、维修及技术说明,更难修理。

从以上存在的问题可以看出,其实大型设备的维修与大型设备的管理制度的制定息息相关的,比如设备采购、维修工作的分解、人员的培训等等都影响着维修工作的开展。下面就这些方面来具体谈谈如何做好这些制度的制定,以便更好的做好大型医疗设备的维修管理工作。

四、维修质量及安全性保证

无论大型医疗器械维修的手段是调整还是更换,在维修前后其状态都有一定的改变。维修后医疗器械的安全有效性如何保障是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如果采取了正确的维修流程,可以使设备更具可靠性,功能更完善。在进行设备维修时,应该考虑几个安全因素,如工程师的人身安全、维修后使用者的安全、整体传染控制等。

维修工程师的安全是最根本的,当维修有源器械时,一定断开电源,且保证在维修结束前电源保持断开状态。在维修设备之前,工程师应该知道其修理设备的危险性,如化疗剂的化学危害、辐射、磁场危害、压缩气体危险等,应该对工程师进行培训。影响设备安全性的维修结束后,工程师应确认设备可以安全使用,要特别注意设备的电气安全,如接地电阻、漏电流的安全值等,要口头或书面告知医生在使用前检查器械的设置。当工程师在临床环境工作时,要注意传染危害,如果有疑问,立即咨询医生。特别地,如果设备受到污染,工程师可以请医生清洗设备,另外,工程师也要注意他们自己可能对患者产生传染,如果患者为缺乏抵抗力的免疫系统疾病 (器官移植、AIDS等),或者婴儿,这类患者易受设备中散发的霉菌和孢子感染。

1、维修过程中应遵守的规则

1)更换按医疗器械管理的部件时需要相应的证件。如果在维修活动中需要更换按医疗器械管理的相关部件时,需要按购置医疗器械的流程操作,必须查验供应方的相关合法证件是否齐全。一般分为两种情况,如果此部件是单独注册的,那只要提供相关的合法证件即可。如果此部件是包含在整机内注册的,则需要提供整机证件。2)代换非原装部件时的注意事项。(1)按医疗器械管理的部件。如果要更换的部件按医疗器械管理的,那么用非原厂部件代换时需要查验相应证件是否合法,并且还得查验参数是否在允许内。(2)不按医疗器械管理的部件。一种是在注册管理办法提到的主要配置部件,这些主要部件在维修更换时不能改变其性能规格。另一种是象电源线等在注册表中未提及的零部件,这些则只要保证质量合格安全可靠就可以代用。3)对医疗器械的部件维修。部件是由一些零件构成、能完成一定的功能的组合。某一个部件性能不良,就要对此部件进行相应的维修调整,使其尽量恢复到原有的性能,必须由得有资质的维修人员完成。4)可以维修但不能组装整机。在维修时不需要也不允许利用零部件进行整机装配,否则这就是实际意义上的生产。但在医院中如果遇到医疗器械损坏,是可以从另外的医疗器械上拆下好的零部件装上使用的。5)不能对整机作结构上的改动。还是在《医疗器械注册管理办法》第28条第三款规定:“如果某个主要配置部件性能规格发生改变,整机应当重新注册”。这表明我们在维修过程中绝不能改变整机的结构。6)强制计量检定管理的部件更换。在维修中如需更换强制计量检定管理的部件时,为保证医疗器械的工作安全及计量准确性,需将新购部件进行检定后方能更换。

2、维修后的质量保证

维修后的医疗器械还不能马上投入临床使用,必须作一次安全性和有效性的检查评估。由于现在国内对于医疗器械维修后的质量保证没有作专门的规定,仅从以下方面进行探讨。

1)安全性检查。(1)机械安全检查。首先要检查机器的机械连接是否已做好,最基本的如外壳的螺丝,内部的固定螺丝,运动关节的螺丝都要做一次检查。还要在试机时检查有无机械异响,机械移位等异常情况。(2)电气安全检查。先作外观上定性的检查,观察电源插头是否良好、设备外壳和绝缘是否良好、线路是否合理接好等。再用专业的电气安全分析仪做定量分析,比如在接地电阻,绝缘强度,漏电流方面的检测。

2)有效性的确认。(1)功能测试。要测试医疗器械所有相关的功能是否正常,并调整所有必需的参数,以检验本次维修的结果并避免出现使用功能上的缺失。(2)计量的准确性。在维修医疗器械时如果更换或调整了计量方面的部件时,必须对整机作相应计量方面的检测校准,以确保其在临床医疗上的准确和安全。

通过多年来的维修管理实践证明,大型设备购置只有一开始就为维修的工作进行系统的考虑和规划,同时在设备开始使用后,能系统的提出和完善现代化管理制度并不断的对维修人员素质和技能的培养,才能保证现代医院的大型医疗设备的高效、可靠、平稳的运行,才能保证医院的正常运转。

参考文献

[1]王跃武,宋岩,武百春. 对医院设备维修人才队伍建设的思考,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6(5)

[2]尹军. 对医院大型医疗设备管理的思考. 重庆医学,2008,37(20)

医疗器械采购工作计划篇8

[关键词]医疗器械;维修;技术;管理

中图分类号:R19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18-0031-01

一、医疗器械维修中存在的问题及难点

1.1 医院重视程度不够,维修人员素质偏低

对于医疗器械维修管理,许多医院并没有给与高度的重视。大型医院缺乏高端人才,部分小医院维修人员配备不规范,缺乏与现代设备维修相适应的基础,对维修人员准入资质等没有明确的规定。据相关资料统计,从事医院维修工作的一线人员,学历往往偏低。同时缺乏培训导致工作技能较为单一,思维方式落后,无法快速跟进先进的医学工程技术。没有准入条件,人员随意进入,对医疗器械的维修,无暇认真细致的专研,造成医疗器械故障维修时间延长,给医院带来了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1.2 管理不规范,制度配套差,缺乏相应的考核标准

目前,很多医院医疗器械管理不规范,没有建立相适应的规章管理制度来约束。一些医院虽然也编制了医疗器械管理制度,但是都属于形式上的规章管理制度,医疗器械的维修很难得到有效的规范管理。没有相应的管理流程,同时也没有建立相应的医疗管理考核机制,工作范围也不明确,技术水平也是参差不齐,一些维修人员虽然什么都能够维修,但是维修质量却很难达到标准,长此以往,医疗器械的正常运行就很难保证,同时,维修质量的不达标也会影响医疗器械诊断的精确度,导致医疗器械故障频发,医疗诊断的可信度就会遭到质疑,不但会影响到医疗诊断的效果,同时也会影响到医院的治疗信誉。

1.3 维修技术手段落后,维修培训投入较低

随着技术的进步以及医疗水平的不断提升,医疗器械的更新换代步伐也在不断加快,新的医疗器械不断增加,医疗器械的自动化标准以及水平也在不断提升,但是,一些医院的维修条件却依然保持在传统的维修条件阶段。落后的维修手段以及缺少精确地检测仪器,面对各种现代化的医疗器械,高精尖的新设备,传统的维修手段很难保证维修质量。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医院领导没有高度重视医疗器械的维修问题,不愿意在维修管理上投入更多的资金,看不到维修质量提升后,为医院带来的潜在的经济效益。

1.4 医疗器械使用过程中,日常维修保养不到位

医疗器械的维护保养是医疗器械使用过程中比较重要的一个环节,定期维护保养医疗器械是有效使用医疗器械,降低医疗器械故障率的前提条件。如果在维护保养过程中发现问题,必须及时的解决,以免医疗器械出现严重故障影响正常的诊断和治疗。繁多的设备,仅靠人工记录,制订保养计划,进行保养统计分析难免疏漏。可能影响医疗器械定期保养,进而影响医疗器械的使用寿命。甚至可能因为忽略了维护保养,给医疗器械带来故障隐患。

二、医疗器械现代化维修管理对策

2.1 设计适应新需求的管理框架

医院对设备管理已经进入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所谓设备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就是以单件设备为基础,以设备需求提出设备采购为起始点,包括设备购置、使用、维修、直至设备报废的全过程分析。既包括设备购置费、设备维修材料费、维修人员费用等费用成本分析,也包括使用效益分析,其最终目的是达到设备在其生命周期内费用最少,而综合效益最高的目标。设备的管理囊括了设备招标采购、设备维修、设备质控、设备日常维保等多个环节。设备维修应纳入设备全生命周期视角,作为一个降低综合费用,实现最佳效益的环节。

2.2 利用信息管理手段进行精细化管理

HIS、LIS、PACS等信息系统早已在医院广泛应用。信息化在医疗卫生行业的应用十分广泛,从医院的网上挂号,门诊预约,直至划价交费,药品管理、诊断设备管理、电子病历等均实现了信息化。不少医院已开始研发配套的设备管理系统,根据设备、耗材不同的特点和属性进行分类管理。对领用、调拨、转移、使用、维护、回收、报废、赠送等过程统一管理和统一监控,降低了成本,提高了管理效益。目前维修管理中要求维修人员不但要熟练掌握技术,同时也要做好相关的设备维修管理记录,建立维修档案,以便于更好地掌握设备状况,及时解决故障问题。维修管理记录要求维修管理人员要详细登记每台设备的工作现状,要对医疗器械进行分类管理,建立详细的技术档案,按照不同的类别做好维修档案的记录工作。在维修保养环节,可以利用信息系统将传统的人工记录转换为建立重点设备基本参数数据库,实现日常维保提示,数据记录,在此基础上完成设备质控、性能评价,进行更深入的分析。

2.3 促进观念更新,提高维修质量

医疗器械维修是一项技术性比较强并且维修手段比较复杂的工种,医疗器械维修管理投入不能带来直接经济效益,而且目前大型设备维修越来越依赖上游厂商,更加导致设备管理部门重要性被削弱。设备管理相关人员应推动医院领导更新观念,加打医疗器械的资金投入,管理手段提升,人员维修水平提高,维修的质量以及效率才能够有效提高。同时,维修水平提高还可以大大降低人力成本,提高维修的准确性以及维修速度,缩短医疗器械故障发生时间,提高医疗器械的使用率,进而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

2.4 健全管理制度,各科室协调配合

提高医疗器械的使用寿命,减少医疗器械故障的发生率,日常维修保养十分重要,有赖于各个设备科室的正确使用和简单开机前维护,设备管理部门应协助相关科室制订相适应的维修保养制度,做好维修保养记录。维修人员也要定期检测检查各种医疗器械,清洁、更换和校准相关的容易出问题的设备配件,对于一些特殊医疗器械,应对科室人员进行专项培训,提高其保养维护水平,有效减少设备故障发生率,提高经济效益。

三、小结

随着医疗器械的现代化程度越来越高,医疗器械维修管理难度也逐步加大,因此,医院领导一定要高度重视医疗器械的维修管理,加大维修管理力度,通过加强技术培训以及引进人才等方法提高维修人员的技术水平,同时,加大维修设备的资金投入,改变传统的医疗器械维修管理状态,制定有效的维修管理制度,加强医疗器械的维护和保养,采取信息化、多样化手段,实施现代化的维修管理。

参考文献

[1] 陈昌林.医院医疗器械维修的现代化管理[J].中国保健营养,2012,18:4111.

[2] 张玉林,宋娟,相玉香.现代医院医疗器械维修机构的建设与管理[J].医疗装备,2008,05:39-41.

[3] 王斌章.论医疗器械维修资源的综合管理[J].中国医疗设备,2009,09:60-61.

上一篇:采购单位安全工作计划范文 下一篇:休闲食品采购工作计划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