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级医院护理工作计划范文

时间:2023-10-12 19:57:20

等级医院护理工作计划

等级医院护理工作计划篇1

[关键词]JCI标准;PDCA;人力资源管理

医疗机构评审联合委员会国际部(JointCom-missionInternational,JCI)标准是全世界公认的医疗质量和服务评价标准,代表了医院的服务和管理水平。JCI指标体系中与人力资源管理密切相关的是SQE(StaffQualificationEducation)章节,即“员工资质与教育”。通过对员工资质与教育的严格管理、持续监控,来达到保障患者安全的目标。在SQE标准下,应用PDCA循环[1]对人力资源管理进行分析与改进,有利于完善人事管理制度体系,提高医院人力资源管理水平。PDCA循环又称戴明环,它是全面质量管理所应遵循的科学程序,广泛应用于质量管理的标准化、科学化的循环管理体系。PDCA管理在人力资源中的应用,具体对应P—人力资源计划,D—人力资源配置,C—人员资质审核,A—人力资源发展。每个阶段又可以应用内循环PDCA,每循环一次像更高的质量水平和管理目标前进一步,上升一个循环的层次。

1人力资源规划(Plan)

人力资源规划的目的是确保各科室人力资源充足稳定,结构合理,实现医院的整体目标。

1.1计划(P)

依据JCI要求,医院床位数与全院人员数比为1∶1.6以上;卫技人员占医院岗位总量的80%以上,与开发床位之比不低于1.15∶1;病房实际床位与病房护理人员总数比为1∶0.6以上;护理人员占卫技人员≥50%。我院2015年开放床位1421张,床位使用率为101.1%,实际床位使用1434.2张,符合二级医院评审要求的配置人数为:总人员数2274名,病房护理人员853名,卫技人员应需要1820名。目前我院职工总人数1755名,护理人员747名,其大病房护理人员数293名。医师人员613名,医技人员125名,卫技人员总数1492名,行政后勤人员270名。由于编制受限,存在医护人员不足现象。1.2实施(D)我院在人力资源规划阶段制定了一套科学的工作程序,以2015年申报计划为例,具体如下(表1):根据配置要求,结合医院总体目标及现有客观实际需求,制定2015年各类人力编制计划。

1.3检查(C)

我院人力资源编制阶段分为年度人力资源编制和日常人力资源编制。其中,年度人力资源编制的持续监测与改善,每年至少检讨一次。与各部门共同检讨人员配备情况,必要时进行计划调整,并上报医院党政联席会核准实施。每年年底监测本年度人力编制计划的执行情况,未完成部分列入下一年度进人计划内继续实施。日常人力资源编制:全院各部门/科室如有业务扩展或业务缩减或人员出缺或人员调动需求时,须及时提出增(减)人员或人员调动申请。

1.4处理(A)

在人力资源规划阶段,从意识上,加强医院管理者对于人力资源规划的重视程度,防止人力资源规划的缺失。从行动上,加强人力资源管理队伍建设,防止人力资源规划的执行不足。同时,提高医院人力资源规划的制定者的素质,不仅需要具备人事干部的基本素质,更需要有较强的战略思维和实际操作经验。

2人力资源配置(Do)

医院人力资源的配置,就是通过考核、选拔、录用和培训,把符合医院发展需要的各类人才及时、合理地安排在所需要的岗位上,最大限度地为医院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2.1计划(P)

卫生部在《医疗机构专业技术人员岗位结构比例原则》中明确规定了各级医院高、中、初级员工的比例,二级医院为1∶3∶8,1994年颁布的《医疗结构基本标准(试行)》中明确规定,二级综合医院每床至少配备0.88名卫生技术人员,每床至少配备0.4名护士,至少有3名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的医师,各专业科室至少有1名具有主治医师以上的医师。我院高、中、初级员工的比例为1∶2.3∶3,中、高级职称比例不足。科室之间存在人力资源不足和浪费并存的现象,不足指的是人员数量不够,浪费则指的是一些高学历高资历人员做着简单重复的劳动。

2.2实施(D)

我院人事科根据相应的法律及法规、医院宗旨和患者需求,按照不同的岗位和岗位等级,组织全院范围内岗位职责的制定,使医院的每一位员工都有明确有效的书面岗位职责,作为员工任务分配、工作培训、工作绩效评价的依据。针对不同人员提供不同的分配方案,新进员工1个月内进行岗前培训,试用期满医院对其进行考核评价。新进院校毕业的护理人员,试用期满,考核合格,并取得执业资格后,护理部根据《护理人员岗位分配与轮转制度》进行人员分配和调配。医师进行3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后,临床医学专业人员由医务科根据规范化培训方向,进行人员分配。有专业方向本科生或研究生学历医师,进行3年或2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后,分配到专业相对应科室。对定科后医师及医技人员,原则上不更换科室,如果工作需要,由医务科提出,经院长办公会议通过确定后,方可换科室。

2.3检查(C)

科室负责人为新员工或变动工作岗位的员工及时提供新岗位的岗位职责,双方完成签约后,做好人事科及科室档案的归档工作。岗位说明书由人事科会同各科室负责人及时有效地,并适时进行修改和调整。修改后的岗位职责应及时完成签约,并重新做好人事科及科室档案的归档工作。完善岗位说明书,建立任职规范,定期对员工进行考核评估。考核工作时将组织、人员、时间落实,将领导考核和群众考核结合,将平时考核和定期考核结合。

2.4处理(A)

结合JCI要求,要改善人员结构,就要做到:(1)严格执行医师和护士资格准入制度;(2)完善人才培养体系,防止人才流失严重;(3)加强员工的在职教育与培训,并着重做好培训前的需求分析以及培训后的效果评估;(4)通过加强高级人才培育,提高卫生人力资源整体素质;(5)完善绩效评估体系,提高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3人员资质审核(Check)

JCI作为国际公认的医院评审机构,十分注重医疗安全,对关键指标采取一票否决制,最明显的体现在员工资质的要求上。

3.1计划(P)

我院通过员工资格证明的收集、审核和查证来确保医院的每位员工有资格为患者提供安全和有效的医疗服务及行政后勤保障工作,以确保患者医疗安全及医院人才质量。证明收集和认证的范围:学历证书,医师或护士资格证书,医师或护士执业证书,中、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证书,特殊上岗证书(特殊岗位),急救证书。执业医师、执业护士除外其他员工证明收集和认证的范围包括学历证书、专业技术资格证书、特殊上岗证书。

3.2实施(D)

人员资质认证流程及办法:(1)新进员工报名时收集和核对该员工相关证明的原件与复印件。(2)入职之前人事科通过网络、电话、信函、政府机构等途径对该员工的学历、执照、经历进行来源处查证,并在查验证明单上或在复印件上或在员工个人信息表上签名盖章。(3)对于确实无法查证的学历证书,写明实际查验经过,存入个人档案。(4)岗位要求取得的特殊上岗证,通过相关职能部门或科室查验,并将查验证明存入个人档案。(5)员工在填写《员工个人信息表》时,必须确保所填内容属实,并同意对其所填资料进行核查。(6)医师执业证书被认证之前,不能执行医疗业务,已查证执业证明,其他资格证明查证程序尚未完成前,须在被授权医师监管下执行医疗业务,直至所有资格证明查证完毕。

3.3检查(C)

基于JCI要求,员工在入职三个月内必须取得急救相关证书,并将证书复印件保存到个人档案。取得的特殊上岗证书(特殊岗位)、急救相关证书,必须在有效期内。员工申请首次聘任必须完成资格查证,聘任后须进行试用期考核。我院人事部门每年检查更新员工个人档案,具备的资质证书必须在有效期内,相关职能科室定期检查特殊上岗证书、急救证书的有效性,在到期前六个月通知个人办理证件更新,使档案维持最新状态。

3.4处理(A)

在资质审核的基础上,建立符合JCI要求的详细的员工个人档案,并利用院内信息网络,建立员工个人信息档案,及时更新最新的员工资质。并对各科室进行员工资质合理整合与分配。

4人力资源发展(Action)

医院人力资源的发展,通过继续教育,规范化培训等各种模式进行。JCI标准在人力资源发展上强调同质性,即在资质认定、培训上的要求是一样的,不同性质的人员、不同时间段招聘的员工受到的培训应该一样。

4.1计划(P)

人事科开展的工作,目前主要是全员性的岗前培训:入职1个月内进行全院级、部门级岗前培训,并考核通过。主要培训内容涉及医院总体情况介绍;医院文化、规章制度介绍;职业道德及医德医风教育;医政管理及医疗安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院内感染控制;传染性疾病的职业暴露防护;急救知识;医疗纠纷典型案例分析;人事制度管理培训;医疗、护理、医技分组培训。医疗、护理、医技分组培训由医务科、科教科、护理部和其他各部门负责人组织,重点是与本部门有关的特定工作内容。

4.2实施(D)

培训分类。(1)集中培训:7月下旬至8月上旬二周时间由人事科负责。(2)个别培训:员工入职的一个月内由部门/科室负责人落实员工学习全院级岗前培训内容及部门岗前培训内容。(3)培训考核:全院级岗前培训考核内容由人事科集中组织;医疗、护理、医技分组部分由培训负责部门组织考核。

4.3检查(C)

通过追踪法、追溯记录法等检查方式,定期开展员工培训和教育效果评价;对评价结果进行数据分析,针对现存问题完善制度流程及培训方式,不断提高培训质量。

4.4处理(A)

医学人才成长成才的规律性,就是将继续教育贯穿于员工的整个职业生涯。即自员工入院第一天起,直至退休之日止,针对员工成长的不同职业阶段明确了相应的成长和学习目标,完善了人才金字塔三级培养体系。第一层是基础教育:针对全体员工,新进员工的全员性岗前培训,规范化培训,让员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第二层是培养教育:以科室培养为主,主要针对中青年技术骨干实施助推分类培养教育;第三层是高层教育:因人施教,精准定位,对学科带头人精英拓展学术辐射力培养。人力资源规划是人力资源配置的前期性工作,在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起到了统领与协调的作用。同时,人力资源配置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下一轮人力资源规划。在配置合理的情况下,人员资质的审核是关键,确保我们所做的工作都是可靠有效的。人力资源的发展保证了人力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进入下一个PDCA循环。

[参考文献]

[1]路阳,周运翱,周宁.新医改下PDCA循环理论在公立医院医患关系管理中的运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2,20(9):830.

[2]邵立新,俞珍.PDCA循环管理法在门诊质量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0,25(12):77-79.

[3]吴素丹,方兴.我国医院人力资源配置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卫生经济分册,2015,32(3):120.

[4]袁蕙芸,陈亮.论公立医院人力资源规划[J].医院管理杂志.2007,14(12):896.

[5]侯慧卿,张娟,张新平.我院人力资源发展情况及配置现状研究[J].现代医院.2015,15(3):126.

等级医院护理工作计划篇2

目的:优化医院资产管理系统,使医院资产的管理工作更加高效有序。方法:在以往资产管理系统的基础上,提出了增设二级库管理、物资计划申报、精细化管理和物资决策管理等功能模块来解决以往系统中存在的问题。结果:优化了医院资产的管理和资源的配置,解决了以往资产管理系统的一些弊病。结论:医院资产管理系统需要根据实际需求不断优化开发,并且为进一步开发做出统筹规划。

关键词

资产管理;二级库;物资计划申报;溢库;关联计费

三甲大型医院基本都有着十几或几十个专业科室部门,旗下资产可达数亿甚至数十亿。医疗科室所需物资耗材、药品种类繁多,所以医院资产管理是一项艰巨的任务。现有资产管理过程中总体存在着“重购置,轻管理”的思想,尤其专业临床科室注重于新技术引进或者先进仪器的购置,而传统的资产管理方式往往忽略了经济效益。物资器械保存不当,医院资产流失,医疗器械购置与报废失衡等问题是传统资产管理的突出弊病。这些问题已经严重制约着医院资产管理系统的正常运行,所以系统的优化与升级已迫在眉睫[1]。

1资产信息管理系统设计

本系统委托开发医院是一所三甲综合型医院,在与医院进行沟通后,通过需求分析,在以往医院资产系统的基础上增加了二级库管理和物资决策管理模块。系统可分为设备信息维护、仓库管理、二级库管理、信息查询和物资决策管理五大

2发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在对医院的资产管理系统开发和后期数据整合时,各种各样的问题层出不穷,不仅对开发过程造成了很大困难,而且服务器端数据库的数据录入与维护也使用了大量的人力与时间。

2.1科室溢库问题

系统进行数据维护时经常发生“溢库”问题。溢库就是本应该已经使用消耗的物品比账面库存多了,产生了溢出。举个例子,10ml的注射器的使用本应是一次一支,但为了更快捷的完成工作,医护人员本来用10支注射器完成的工作,用一支就完成了。虽然这本身并没有影响药品的使用效用,但是对于库存的管理造成了溢库的问题。当进行科室的盘点时就会发现账面和实际库存不符的情况,这时支出和收入就不能对等了。针对这种情况,首先规范各个科室护士的操作流程,严格按照医院的要求规范医护行为,从根本上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然后,为防止溢库物资的流失,需要定期进行溢库物资的重新入库操作。

2.2乱计费现象

乱计费现象归结于药品收费条目不清,收费操作不规范等原因。药品器械的价格条目因为制定不规范,同一价格的药品物资共享同一个价格条码。这会造成当科室人员进行收费时,只要计费价格正确即可随意确定收费条目的问题。如,同价格但规格型号不同的10ml和5ml注射器,在计费时会出现只计费10ml注射器的情况。当科室盘点时,10ml注射器账面超出实际库存成百上千支,而5ml注射器的库存根本没有记录使用过。针对这种计费混乱现象,采用严格区分物资药品条码,对药品物资计费关联库存处理和约束科室物资使用权利处理。通过对物资制定唯一的价格条码并且严格规范收费人员按照相应规章制度进行收费操作,可以有效地遏制乱收费情况的发生。关联库存就是计费与物资一一对照相连。当科室进行计费时,相应的库存中就扣除一个对应物资,令二者形成一一对应的关系。约束科室物资使用权限就是根据以往科室使用物资经验,把每个科室用到的常用物资提供申报计划权限,而用不到的物资就屏蔽掉。这样既能有效避免计费混乱问题,又能减少繁琐的收费条目检索,提高了工作效率。

2.3缺乏统一的规范制度

传统管理模式最大的问题就是难以形成规范的制度。资产管理人员缺少统一的管理操作规程,致使资产的管理混乱无需;缺少相关责任落实制度,没有合理的奖励惩处机制;缺少相应的监督管理制度,无法确保资产的合理使用。针对这些情况,医院必须建立健全资产管理制度,用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规范医疗服务人员的医疗行为,对于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严格按照相关规程要求进行医疗操作,借助信息化管理系统及管理流程优化,充分优化配置医院资产,防止医院资产的流失和不合理使用等情况,利用方便灵活定期的物资盘点以有效防止物资管理混乱和资产流失等弊端[2]。

3系统改进

为了改善以往传统物资系统管理模式上的弊端,特别优化和增加了几项相关模块。包括物资的出库入库,物资的计划申报,二级库管理和物资决策管理等模块。

3.1物资入库、出库

物资入库(出库)可分为医院仓库入库(出库)、入库退库(出库退库)和科室二级库(二级库是各个门诊科室用于储存本科室使用的医疗物品的仓库)入库(退库)、入库退库(出库退库)。其中入库(出库)退库是指医疗器械采购入库后,进行退换货的退货行为。二级库是为了方便专业科室医疗物品的使用而创建的科室小仓库。对于医院仓库的物资调拨情况,不同医院有着各自的协调办法。小型医院由于其规模较小,科室数量不多,物品易于运输分配,故而这类医院采取科室每天领取使用医用物资的方式。但是三甲医院基本都是大型综合类医院,各种科室配备齐全且数量众多。为了方便科室的医疗使用,其医用物资采取月领的方式,即科室估算出一个月该科室所要使用的医用物资量,一次性从医院仓库中领取,然后放到本科室的二级库中进行储存。这样不仅方便了日常用度的方便,也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二级库的出库是科室对于医用物资的调拨使用,科室每天使用的物资量就是二级库的出库量。

3.2物资计划申报

物资计划申报分为科室二级库对于医疗器械物资购置和领取的申报和医院仓库对于医疗器械物资购置的申报。当医院将要进行医疗器械物资的购置时,首先由需求部门或者科室向医院仓库提出计划申报。然后,再由医院仓库进行采购汇总,进一步向医院领导进行统一申报。申报通过后,由医院采购办进行统一招标采购。二级库作为科室的仓库存在,管理是由护士长与科室主任共同负责。这就使护士系统与医生系统可以相互协调,统一调配本科室的物资耗材。当二级库向医院仓库申请物资时,首先由护士长根据本科室具体医用器械物资使用情况做出评估预算,制作成报表,在系统中提交,再由科室主任进行审核确认。确认后的报表计划再提交到仓库管理处。物资申报计划的创建有效地规范了申请流程,明确了责任人。科室护士长与主任一起保障申报计划的完成,从而使医院器械物资的购置和使用更具规范性。

3.3二级库管理

二级库的管理模块是针对医院特有的资产管理模式而进行的优化升级。二级库的管理主要分物参考文献资申领,计费与物资对照,科室物资入库和出库,科室物资细化管理,科室盘点查询和科室借用等模块。物资申领包括二级库向仓库的申领和科室医务人员向二级库申领两类。这两种不同的申领对象得到的物资是一一对应的。只有从仓库拿到的物资,科室医务人员才能从二级库进行调配使用,保证了账目的清晰和管理的方便。计费与物资对照功能可以规范科室人员的收费、计费行为。计费问题不仅是医院物资管理的重要问题,也是病人支付医药费的凭据。当今医用HIS已经广泛应用于医院医疗事业。物资计费问题可以与医院HIS相结合,医生在HIS上下医嘱用药,护士根据医嘱来对病人进行用药和计费,将HIS中计费的器械药品直接与物资库相连。当科室或者门诊在HIS中进行扣费时,相应的二级库中也减去相对应的物资,做到计费与实物紧密结合,大大改善乱收费和收费不明等问题。科室物资入库和出库操作由护士长和科室主任协同管理。护士长做好相应科室物资财产的出入库管理,并且由科室主任进行监督把关,实行双责任制,共同管理科室财产安全。科室物资细化管理功能不但可以降低物资仓库的储存成本,而且还可以规范物资的放置存储。该功能通过对物资的种类、存储数量、使用周期和资源占用等情况进行细化管理,强化物资的存储安全,保证物资库存量的足够,以最小的维护消耗来更好地管理二级库的物资[3]。科室盘点查询是定期对科室所持有的物资进行盘点清理,以确保资产账目清晰明确,是一种保证资产信息系统健康有序运行的有效手段。科室借用是针对相关科室需要进行物资的租借行为。物资计划申报领取和病人转科室可能会造成物资消耗量大于预期和特定的医疗物品本科室没库存的问题,为了能继续进行对病人的医疗就要向相邻或者相关科室进行借用。所以科室之间的借用必须明确记录,以便进行相关计费或者归还操作。

3.4资产决策管理

资产决策管理是为医用物资器械的购置和使用处置等行为制定合理操作标准。决策功能主要包括:最优供应商选择决策、最优库存数量决策、最优使用质量决策和购入价格预测。可以通过建模来分别计算得出最优的决策选择。所选用的建模方法有:资产库存数量控制模型,基于时间序列的资产购入价格趋势预测模型,基于贝叶斯的资产购入决策模型,基于关联规则的固定资产供应商选择决策模型。该决策功能的实施会大大节省医院相关医疗经费的使用,便于医院领导在资产采购时做出更好的采购判断,对于医院财产的合理运用有更合理、更优化的数据信息指导。

4资产信息系统的进一步优化升级

该资产管理系统的先期开发与优化完成,就其以后升级优化的进一步方向已初步确立。总体分为以下两点。

4.1综合信息化平台的创建

传统的医院管理模式向信息化方式变革已日渐深远。医院的医疗信息系统的发展也慢慢成熟。这种不断发展的医疗信息化革命给医院资产信息化系统和医疗信息系统的一体化整合提供了契机。所以,下一步的资产系统开发步骤就是与医疗信息系统进行对接,建立信息化共享的医院数字化平台[4]。

4.2建立数据决策管理平台

资产的信息化管理只是把资产的管理方式进行了优化,大大改善了传统管理机制中存在的弊端,但是面对繁杂的数据资源,如何挖掘利用其中深藏的信息是资产管理的进一步发展。通过对资产信息系统数据库数据进行相关数据挖掘技术处理,可以建立更加科学的资产决策制度。通过用科学理性的决策分析方式,可以为医院的管理及发展提供最优的决策支持。

作者:童刚 王鲁兴 董一鸿 单位:青岛科技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兰州理工大学计算机与通信学院

参考文献

[1]王晓飞,韦健,蔡晓锋.公立医院财务管理信息一体化策略研究与应用探讨[J].中国医院管理,2012,32(12):65-66.

[2]杨琦.浅析医院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现代经济信息,2011(22):19-21.

[3]张蕾,周莉莉,王延昭.医院药品、材料和试剂的库存管理方法对比研究[J].中国医院管理,2015,35(9):62-63.

等级医院护理工作计划篇3

血透感染管理工作计划 范例1

在护理部指导下,以深化优质护理服务为核心,现制定我科20XX年护理质量管理工作计划:

一、修订我科护理质量管理与控制指标体系

根据护理部下发的20XX年护理质量管理工作计划,修订我科护理质量指标,由临床护理质量指标、专科护理质量指标、护理工作质量指标3部分组成。科室成立6个管理小组,各小组每月制定小组工作计划,定期检查、记录,每月第二周四进行反馈和总结分析,并提出可行性改进措施。

(一)临床护理质量指标

根据护理部制度的11个临床护理指标,按照环节质量检查标准,目标为各项指标达90%。本年度重点监控以下指标:

1、院内压疮发生率:低于0.5‰

2、非计划拔管发生率:低于0.3‰

3、医生满意度:大于90%

(二)专科护理指标

根据手术室护理安全质量目标,修订专科质量指标

1、安全、正确留置手术标本率:等于100%

1、手术部位标识正确率:大于98%

2、三方核查执行率:大于98%

(三)护理工作质量指标

根据护理部下发的护理管理工作计划,我科建立无菌物品管理、腔镜器械清洗、术后器械数量正确、器械物品清点正确、引流管检查、巡回护士工作质量等6个护理工作质量指标。根据指标和护理工作要求,修订环节质控标准。科室重点监控以下指标:

1、器械物品清点正确率:等于100%

2、腔镜器械清洗正确率:等于100%

3、引流管检查正确率:大于95%

二、持续质量改进

(一)实行三级质控:科室实行科护长-区护长-专科组长三级质控体系,对制定的重点监控指标,按计划进行检查,结果进行数据统计,并进行分析、改进。

(二)由主班护士每天质控,每月召开一次科室质控总结会议。

(三)实行组长负责制,成立6个管理小组,各小组每月制定小组工作计划,定期检查、记录,每月第二周四进行反馈和总结分析,并提出可行性改进措施。

三、科室质控小组具体工作计划

(一)根据20XX年主要存在问题,修订20XX年科室护理质量指标

(二)督促各管理小组定期完成工作计划、检查记录、总结分析,以及可行性改进措施的实施情况。

血透感染管理工作计划 范例2

将根据国家卫计委《关于同步推进公立中医医院综合改革的实施意见 》、《国家卫计委及省市县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国家卫计委要求进一步深化优质护理改善护理服务》、《医院患者入、出院护理工作制度及服务流程》、《凤冈县人民医院医院发展规划(20XX-2020)》及《凤冈县人民医院护理“十三五”建设与发展规划纲要》等文件精神和要求,紧紧围绕我院2017年创建“三级乙等”医院总体目标,主要是提高护理队伍基本数量和质量;抓紧护理工作基础质量及核心制度的落实;进一步完善护理管理人员的规范化培训;全面落实各种护理评估;努力为病人提供现代化的就医环境和护理服务。具体如下:

一、20XX年工作目标

(一)护理质量目标

1、基础护理合格率≥90%(目标值≥90分)

2、分级护理合格率≥90%(目标值≥90分)

3、危重患者护理合格率≥90%(目标值≥90分)

4、急救物品完好率100% (目标值≥90分)

5、医疗器械消毒灭菌合格率100%(目标值≥90分)

6、护理文书书写合格率≥90% (目标值≥90分)

7、病人平均满意度合格率100% (目标值≥93%)

8、护理技术操作合格率≥90% (目标值≥90分)

9、手术安全核查率100%(目标值≥90分)

10、健康宣教覆盖率100%(目标值≥90分)

11、优质护理服务覆盖率100%(目标值≥90分)

12、高危住院患者安全评估率100%(目标值≥90分)

13、护理行业新标准合格率≥80%(目标值≥90分)

14、年护理事故0 。

二、工作具体措施

1.力争得到多方支持,争取落实聘用制护士同工同酬的用人机制

2.适量增加护理人员(30人),建立护理人力资源储备库。

3.继续健全护理管理组织架构和护理三级管理体系,将护理部管理职能细化。

4.成立院科级护理技术操作培训考核小组,抽临床操作规范的护士兼职与护理部在职培训专职人员共同负责全院护士的操作培训与考核。

5.积极与多部门协调沟通,完成全院科室的分类管理工作。

6. 启动专科护士的规范化管理和使用,推进护理专业化、专科化、专家化进程。加快专科护士培养力度,扩宽专科护士领域护士的培养,启动新生儿、糖尿病、老年护理专科护士的培养。全年抽派20名护士参加各领域的进修学习。

7.启动中医护理技术的培训,具体按照《护理人员中医使用技术手册》18项要求落实。

8.落实“护理行业标准”专项检查,每季度1次。

9. 推进优质护理服务,继续开展“满意服务优秀团队流动红旗”评选活动,认真落实责任制护理制度。

10、继续推进优质护理”服务,认真落实责任制护理制度。

11、加大各层护理人员培训力度,按照国家卫计委医政管理处要求,落实《新入职护士培训大纲》。培训内容:护理行标、护理临床路径管理、病人出入院规范及流程、围手术期病人的管理、品管圈、建设医院服务“三部曲”。

12、促进院内“安全事件管理网报系统”的建设。

13、落实住院病人疼痛级术后并发症评估,规范出入院病人流程。

14、加快护理教学示教室的建设,加强教学及科研能力培养,借助遵医附院科研平台,力争科研立项

XX、落实调整后的“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职责

XX、按照临床需要,增加护理记录单Ⅲ中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备选条款

17、落实医院护理应急人员的技术培训、考核及演练。落实血透室护士的“心肺复苏”“除颤仪”及抢救车管理的培训与考核。

18、规格病历新顺序,落实国家卫计委病历管理新规定。

19、继续加强压疮、跌倒/坠床等风险管理、落实高危人群的登记。

20、配合医院及其他部门落实心脏介入治疗室的筹建。

21、落实护士的分级管理档案。

22、落实各科室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的细化。

23、各科室落实《如出院告知册子》

血透感染管理工作计划 范例3

血透室护理工作要以优质护理服务为核心,本着“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围绕医院的发展规划,不断提高病人满意度及社会满意度。现制定20XX年工作计划如下: 一.进一步规范规章制度

1、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工作流程、操作流程,确保护理安全。

2、加强演练透析透析室各项应急预案,必须做到人人都能熟练掌握。

3、建立科室内质控小组,加大自查力度,发现问题及时改进,定期查找护理隐患并进行分析反馈。

二、血透室将全面开展优质护理,并将优质护理落实到实处

1、 加强患者的健康宣教,针对患者的文化程度、接受能力采取不同的宣教方式。如:图片、书面、口头等等。

2、 加强随访工作,要求责任护士应对自己负责的病人每月必须进行一次电话随访,了解患者的病情动态,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3.加强急救药品及抢救仪器的管理工作,每周认真核对发现问题及时维修,保证抢救物品处于完好备用状态,发现问题及时维修,护士长每周检查并记录。

三、加强院内感染管理,认真做好消毒隔离工作

1、每月定期监测透析用水,每季度定期监测透析用水内毒素。并根据每月监测结果,提出持续改进措施。并每月进行小结、每半年进

行一次总结。减少医院感染事件的发生,保证患者的安全。

2、加强手卫生规范的培训,对护理人员将进行手卫生的操作培训,并使其转换成一种意识,杜绝医院感染事件的发生。

3、加强医疗垃圾废物的管理,严格遵照医疗垃圾废物管理条例对医疗垃圾废物进行分类、毁形及转运。 四、加强护理人员专科知识学习,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

1、加强护理人员考试考核,要求理论考试合格率95%、护理技术操作合格率95%。

2、加强和落实血液透析规范操作流程,严格按流程进行各项技术操作。

五、加强护患沟通,做好患者健康教育

对患者护理实行责任制,护理人员加强与患者沟通,积极开展健康宣教工作,提供相关教育资料,以通俗易懂的形式向患者及其家属提供疾病相关知识,更好的利于患者的治疗工作,提高病人满意度。

等级医院护理工作计划篇4

    原告:瞿疏朗,男,3岁。

    法定人:瞿为民,瞿疏朗之父。

    法定人:邹芸,瞿疏朗之母。

    被告:江苏省省级机关医院(以下简称省级机关医院)。

    瞿疏朗于1994年2月25日出生。出生时,其身体一切正常,当时在右臂部注射了“乙肝疫苗”。之后的97天里,瞿疏朗虽看过病,但未注射针剂。1994年6月3日,瞿疏朗的母亲按规定带瞿疏朗到指定地点省级机关医院儿保科注射“百白破”三联针的第一针,注射部位为瞿疏朗的左臀肌,操作者为该医院儿保科护士。1994年6月18日,瞿疏朗父母发现瞿疏朗左脚掌下垂,足趾活动迟缓,左脚无力,即向有关部门反映该情况,并带瞿疏朗在南京市多家医院诊治。同年7月,省、市、区防疫站有关人员对瞿疏朗左腿及病历进行了查看、分析,称此属预防接种异常反应。1994年9月,瞿疏朗父母向区防疫站申请医疗事故鉴定。1995年3月,瞿疏朗去上海市就诊。次月6日,上海医科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对瞿疏朗施行了左坐骨神经探查、松解手术,手术诊断结论为瞿疏朗左坐骨神经损伤(注射性)。瞿疏朗虽经手术补救,但其神经恢复正常已不可能,5岁时还须再次手术。瞿疏朗在南京的医药费已报销,在上海的医疗费2006。71元、交通费102。50元、住宿费1060元。1995年5月,瞿疏朗诉至南京市鼓楼区人民法院,原告法定人诉称:1994年6月3日,其按计划免疫要求,带瞿疏朗到省级机关医院儿保科注射“百白破”三联针第一针。左臀肌注射防疫针两周后,发现孩子左脚掌下垂,足趾活动迟缓,扶立时左腿明显无力。经上海医科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手术探查,确诊瞿疏朗为注射性左坐骨神经损伤。请求法院判令被告承担原告的一切损失计193458元及今后再次手术的费用。

    被告省级机关医院答辩称:其是根据有关规定,应区防疫站的要求,为区防疫站提供条件和技术人员,实施计划免疫工作的。在为原告进行“百白破”三联针注射时,其严格按计免操作规程进行。本案纠纷是在实施计划免疫工作期间发生,被告应是区防疫站。且本案损害发生的原因和责任尚在鉴定之中,现不宜进行实体审理。

    审 判

    审理中,于同年10月,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法医鉴定中心对瞿疏朗的病因作出鉴定结论:瞿疏朗左坐骨神经损伤系注射所致。1996年9月,南京市鼓楼区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委员会对瞿疏朗病例作出鉴定称:本例系医源性坐骨神经损伤,不属于医疗事故范围。1997年1月,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法医鉴定中心对瞿疏朗残疾等级等作出鉴定结论:伤者瞿疏朗左腿伤残程度属六级,须终生使用特殊生活用具。

    南京市鼓楼区人民法院认为:原告按计划免疫要求,在出生后第98天到被告处注射出生后的第一针。被告处医护人员在为原告注射后,致原告瞿疏朗左坐骨神经注射性损伤,其行为与原告被损害事实之间有直接因果关系。该医护人员在履行职务中的过失行为给原告造成的损失,依法应由其单位被告承担责任。原告依法要求被告赔偿医疗费、残疾生活补助费、残疾生活自助具费及残疾赔偿金等费用应予支持。原告5岁时须再次手术的费用因尚未发生,不宜一并处理。被告称本案应由区防疫站承担责任,因证据和理由不足,不予支持。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一百一十九条、第一百三十四条第一款第(七)项的规定,于1997年6月18日判决如下:

    被告省级机关医院于本判决生效后30日内,赔偿原告瞿疏朗医疗费2006。71元、交通费102。50元、营养费246。03元、住宿费1060元、残疾生活补助费49206元、残疾生活自助具费38649。33元、残疾赔偿金24603元,合计115873。57元。

    一审宣判后,省级机关医院不服,向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称:其是应区防疫站的要求和委托,依照有关规定给区防疫站提供条件和技术人员,实施计划免疫工作的,本案被告应是区防疫站。实施接种的儿保科护士,每年均因工作认真负责被区防疫站评为先进,其行为不存在过失。不排除此前瞿疏朗因其他原因而注射针剂。一审未使用权威证据——医疗事故鉴定结论,导致判决不公。要求撤销原判,驳回瞿疏朗的诉讼请求。

    被上诉人答辩称:瞿疏朗残疾是打针引起的,针是上诉人的医护人员所打,故以上诉人为被告合理。原判正确,应予维持。

    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认为:瞿疏朗按计划免疫要求到省级机关医院注射出生后左臀部第一针,注射后15天即发生左脚掌下垂,足趾活动迟缓等情况。经手术探查及法医学鉴定,瞿疏朗系左坐骨神经损伤,该损伤系注射所致。据此,可以认定瞿疏朗左腿损伤系省级机关医院护士注射“百白破”三联针第一针所造成。瞿疏朗居住地的计划免疫工作虽由区防疫站和省级机关医院共同进行,但双方分工不同,具体接种是省级机关医院的职责。该医院护士在履行职责时造成瞿疏朗人身损害,应由该医院承担赔偿责任。瞿疏朗5岁时需再次手术的费用,可待瞿疏朗再次手术后,另案处理。原审人民法院所作判决并无不当,省级机关医院上诉理由不能成立。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三条第一款第(一)项之规定,于1997年10月13日判决如下:

    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评 析

    该案是一起因计划免疫预防接种引起的人身损害赔偿纠纷。对此类纠纷如何处理,国家目前规定不明确。本案的审理,注意把握了下列问题:

    一、纠纷定性。本案原告左坐骨神经损伤致六级伤残,是在医院进行预防接种时,因医院护士注射部位错误而导致的。这是否属于医疗事故争议引起的赔偿案件,是值得探讨的。一种观点认为,由于是医院工作人员的过失行为造成原告残疾,且鼓楼区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委员会的医疗事故鉴定结论,适用的是国务院《医疗事故处理办法》中“发生不可避免的并发症”的条款而确定其不属医疗事故范围的,并没将其排斥在医疗事故争议范畴之外,因此,本案属于医疗事故争议引起的赔偿案件。对此观点,我们不敢苟同。因为,《医疗事故处理办法》第二条规定:“本办法所称的医疗事故,是指在诊疗护理工作中,因医务人员诊疗护理过失,直接造成病员死亡、残废、组织器官损伤导致功能障碍的。”卫生部《关于〈医疗事故处理办法〉若干问题的说明》中又将“必须是发生在诊疗护理中”作为医疗事故的构成要件。上述规定将医疗事故的发生范围明确限定在诊疗护理工作中。本案原告是在预防接种中致残的,虽然这是医院医务人员过失所致,可是因该医务人员从事的不是诊疗护理即治病工作,而是预防接种即防病工作,故其主观过失和客观后果上虽符合医疗事故的要件,但因行为不是发生在诊疗护理中,因此不属医疗事故争议范畴。根据《预防接种后异常反应和事故的处理试行办法》的规定,在预防接种后出现的难以确诊或病情严重的病例通常分为异常反应、偶合和事故,本案病例显然在此范畴。从异常反应的特点看,它是人的机体对预防接种的生物制品这一异物所产生的严重的排异现象。偶合则是某一急性传染病的潜伏期或前驱期,或患有某种慢性病症状不明显者因未被发觉而进行预防接种,无意中恰巧相合发生某种疾病。本病例是预防接种护士在预防接种工作中因注射部位错误导致原告伤残,不符合异常反应和偶合的特征,却与预防接种事故的三个特征相吻,即发生在预防接种工作中;从事预防接种工作的人员在预防接种时主观上有过失;产生的后果严重,因此其有可能是预防接种事故。但其究竟属何,依照《预防接种后异常反应和事故的处理试行办法》规定,应提请预防接种反应诊断小组鉴定后确定。据此,本案应为预防接种事故争议引起的赔偿案件。

    本案诉讼前,原告因缺乏专业知识曾申请进行医疗事故鉴定。诉讼中,鉴定结论虽作出,但因本事故非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委员会鉴定范畴,故尽管鉴定结论认为原告系医源性坐骨神经损伤,不属医疗事故范围,被告却不能以此作为免责的抗辩理由。

    二、预防接种事故鉴定结论是否是本案诉讼的前置程序。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应是否定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对医疗事故争议案件人民法院应否受理的复函》规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委员会所作的医疗事故鉴定结论,系卫生行政部门认定和处理医疗事故的依据。……当事人仅要求医疗单位赔偿经济损失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试行)》的规定,按民事案件立案受理。”从该司法解释中可以得出下列结论:医疗事故鉴定结论不是对医疗事故争议仅主张民事赔偿案件诉讼的必经程序;法院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民事诉讼法规定的起诉条件,是人民法院对平等主体间民事诉讼决定是否立案的唯一依据。最高人民法院虽未对预防接种事故争议引起的赔偿案件的受理问题作出司法解释,但其上述司法解释体现出的精神,应该说在预防接种事故争议引起的赔偿案件的受理问题上同样适用。因为:1。国家目前尚无法律、法规规定鉴定结论是人民法院审理预防接种事故争议引起的民事赔偿案件的前置程序;2。该类纠纷属平等主体间的民事诉讼,其是否符合民事诉讼法规定的起诉条件,才是法院决定是否立案的唯一条件;3。如将鉴定作为立案必须条件,鉴定机构的不作为将会成为受害人索赔的程序障碍,至少使受害人不能即时主张权利,这不利于及时保护受害人的合法权益。本案原告瞿疏朗起诉时仅主张民事赔偿,且符合民事诉讼法规定的起诉条件,故未进行预防接种事故鉴定不能妨碍他行使民事诉讼的权利。

    三、责任人的认定。《全国计划免疫工作条例》第4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医疗卫生单位和全体医疗卫生人员,均有执行本条例的责任和义务。”根据条例第8条、第9条对卫生防疫部门和医疗卫生单位各自的分工规定,卫生防疫部门在计划免疫工作中负责制订计划,培训人员,发放生物制品,考核预防接种效果,处理异常反应,进行免疫水平的监测,冷链管理以及对医疗卫生单位进行计划免疫工作的业务指导、督促、检查。医疗卫生单位和医疗卫生人员则按当地卫生防疫部门的统一安排,开展计划免疫工作。由此可见,实施计划免疫工作的主体包括卫生防疫部门和医疗卫生单位,但他们各有分工。原告居住地的卫生防疫工作根据上级组织的统一安排,由南京市鼓楼区防疫站和被告省级机关医院共同进行,他们按条例对其的分工规定各司其职,具体接种工作由省级机关医院进行。由于卫生防疫工作是他们双方而并非区防疫站一方的职责和法定义务,因此,对按法定分工履行各自职责时发生的事故,就应由职责段的过错方承担法定责任。如区防疫站和省级机关医院系共同过错(如区防疫站发错接种疫苗,省级机关医院注射时又未对疫苗进行查验就接种,导致损害发生的),就应由双方共同承担责任;如是一方的过错,就应由有过错的一方承担责任。原告残疾是省级机关医院儿保护士在实施预防接种注射时所致,该护士具有多年预防接种工作经验,其注射部位错误并非区防疫站培训有误或指导不当所致,而是其自身过失造成,因此区防疫站对损害后果的发生并无过错。本案是基于过错而由责任人承担民事责任的,区防疫站作为无过错方无须承担民事责任,故被告关于责任人应为区防疫站的主张不能成立。省级机关医院儿保护士实施接种行为是履行职责,其间因过失致残原告是有过错的,该职务行为产生的法律后果应由其所在单位省级机关医院承担,因此本案的责任人应确定为省级机关医院。被告所作的关于自己是应区防疫站的要求,无偿提供条件和技术人员,实施计划免疫工作的抗辩,将国家赋予自己的法定的计划免疫义务曲解成受委托行为或无偿帮助行为,从而得出应由负有计划免疫义务的委托人或被帮助的受益人区防疫站承担赔偿责任的错误结论,该免责抗辩不能成立。

    四、归责原则的适用。预防接种事故与医疗事故一样,属于技术性、专业性较强的侵权案件。在该类事故中,受害人作为普通百姓,对接种的生物制品是否有质量问题、接种途径及接种部位是否正确、接种操作或器械消毒是否规范、自己是否是合适的接种对象等计划免疫专业知识缺乏基本了解,所以客观上其无法也不可能适时采证以供鉴定或诉讼之用。此类案件如按一般过错归责原则由受害人举证证明行为人在预防接种行为中有过错,对受害人的要求显然过于苛刻,这意味着在诉讼的开始就将受害人置于不利的诉讼境地。受害人在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情况下,因无法提供其根本不可能提供的证据而不能获得法律救济,这种使受害人受制于法的做法,显然是有悖于民法通则保护受害人合法权益的精神和公平原则的。对此是否可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呢?结论也是不行。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受害人只要证明接种后出现了损害事实以及该损害有可能是接种引起的,行为人不能证明是受害人故意或第三人过错造成就得承担民事责任,这对行为人也不尽公平。因为受害人的损害不排除其他因素所致,如继发感染并非操作或器械消毒不严,而是受害人自身造成伤口不洁所致,注射性神经损伤并非预防接种,而是此前或此后的其他注射行为所致。将过重的民事责任加给为提高人民健康水平而实施非牟利性的计划免疫工作的单位,加大卫生免疫风险,显然这也不是国家立法之目的。况且预防接种事故产生的主观因素是卫生防疫工作人员的预防接种过失,过失是过错的一种表现形式,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预防接种事故不适用无过错归责原则。《全国计划免疫工作条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均应按规定接受预防接种。可见计划免疫是国家强制性防病措施,接受预防接种是我国居民的法定义务,同时,这也决定了卫生防疫工作人员实施预防接种的对象是不特定的公众。对这种工作性质有可能给社会公众安全造成威胁的单位或部门,法律应该要求他们对自己从事的工作负有严格注意的义务和持有十分谨慎的态度,尽最大可能地防止和减少损害的发生。根据这一性质和特点,预防接种事故应适用过错推定责任,藉此实现举证责任的倒置。只要受害人能证明损害事实存在以及损害后果与行为人行为间存在因果关系,行为人如不能举证证明自己无过错,就推定行为人有过错,行为人就应承担不利的法律后果。这就将因缺乏卫生防疫知识而难以举证故处于弱者地位的受害人从窘境中解救出来,而给在诉讼中对证据享有控制权处于有利的诉讼地位的行为人增加了举证责任,从而平衡了双方当事人的利益,使双方的权利义务在诉讼中趋于平等。本案中原告左坐骨神经损伤的损害事实确实存在,该损害出现在被告对其预防接种后不久,且经手术探查和法医鉴定系注射所致,至此原告的举证责任已告完成。被告如想排除自己的责任,必须举证证明损害并非注射所致而是与其无关的其他原因所致,或自己注射完全规范,损害是原告在该次预防接种之前或之后因其他注射所致。现被告对此均举证不能,故确认被告承担民事责任的要件已具备,法院据此已可判决被告赔偿原告的损失。而原告为进一步证明其损害后果与被告注射行为之间因果关系的唯一性,又向法院提供了其出生后的病历。从该病历的记载情况看,原告在被告处注射的“百白破”三联针第一针是其出生后左臀部注射的第一针。病历的真实性已被原告出生至事故发生止为原告看病或预防接种的医生、儿保人员(包括事故直接责任人)所证实。该病历有力的证据力使法院对原告受损害系被告接种注射所致的确认更无可质疑。被告以其儿保护士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原告根本无法证明其注射过失作为抗辩理由,是由自己选择了对自己最有利的一般过错责任原则作为归责原则,由此推出适用“谁主张,谁举证”的举证责任原则,企图藉此使自己借助职业优势而立于不败之地。法院选择了对双方当事人均公平的过错推定责任,充分体现了《民法通则》保护受害人合法权益的立法本意和公平的原则。

    五、赔偿的原则。预防接种事故纠纷根据什么原则进行赔偿,这也是值得研究的。我国《预防接种后异常反应和事故的处理试行办法》对异常反应、接种事故等只规定解决医药费用,与《民法通则》第一百一十九条“侵害公民身体造成伤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因误工减少的收入、残废者生活补助费用;造成死亡的,并应当支付丧葬费、死者生前抚养的人必要的生活费等费用”的规定相比,在赔偿范围上相差甚远。前者规定的是有限赔偿,后者规定的是全额赔偿。《预防接种后异常反应和事故的处理试行办法》是解决预防接种后出现的异常反应、事故等的专门规定,显然预防接种事故纠纷应受其调整。预防接种事故等侵害的是公民的生命健康权,而《民法通则》第一百一十九条就是对侵害公民生命健康权赔偿范围的规定,因此预防接种事故纠纷当然也受其规范。如何解决这两个法律规范的冲突呢?我们认为,最高人民法院(92)民他字第13号《关于李新荣诉天津市第二医学院附属医院医疗事故赔偿一案如何适用法律问题的复函》,对本案的法律适用有借鉴意义。该复函指出:“《医疗事故处理办法》和《天津市医疗事故处理办法实施细则》,是处理医疗事故赔偿案件的行政法规和规章,与《民法通则》中规定的侵害他人身体应当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的基本精神是一致的。因此,你院应当依照《民法通则》、《医疗事故处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和参照《天津市医疗事故处理办法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根据该案具体情况,妥善处理”。该司法解释告知我们,医疗事故赔偿案件在适用法律上应把握下列原则:行政法规不得违反基本法;适用法律的顺序为基本法、行政法规、地方性规章,前者效力优于后者;应实事求是地选择可充分有效地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的法律处理纠纷。借鉴上述原则,《预防接种后异常反应和事故的处理试行办法》系行政法规,不能违反基本法《民法通则》,由于它在保护受害人合法权益和追究侵权行为人责任上与《民法通则》基本精神一致,故可以适用。适用顺序为先《民法通则》,后《预防接种后异常反应和事故的处理试行办法》。如果有限赔偿能使受害人的损失得到补偿,可适用该种赔偿方法;如不能则应适用《民法通则》给予全额赔偿。本案中原告的损失除医药费外,还有其父母带其就医的交通费和住宿费、营养费、残疾生活自助具费、因残疾导致原告谋生能力下降从而其生活所需的补助费等等。如适用《预防接种后异常反应和事故的处理试行办法》由被告只负责医药费,远不能弥补原告的损失,因此本案应适用《民法通则》的赔偿方法,对原告进行全额赔偿,以全面保护其生命健康权。

等级医院护理工作计划篇5

    原告:瞿疏朗,男,3岁。

    法定人:瞿为民,瞿疏朗之父。

    法定人:邹芸,瞿疏朗之母。

    被告:江苏省省级机关医院(以下简称省级机关医院)。

    瞿疏朗于1994年2月25日出生。出生时,其身体一切正常,当时在右臂部注射了“乙肝疫苗”。之后的97天里,瞿疏朗虽看过病,但未注射针剂。1994年6月3日,瞿疏朗的母亲按规定带瞿疏朗到指定地点省级机关医院儿保科注射“百白破”三联针的第一针,注射部位为瞿疏朗的左臀肌,操作者为该医院儿保科护士。1994年6月18日,瞿疏朗父母发现瞿疏朗左脚掌下垂,足趾活动迟缓,左脚无力,即向有关部门反映该情况,并带瞿疏朗在南京市多家医院诊治。同年7月,省、市、区防疫站有关人员对瞿疏朗左腿及病历进行了查看、分析,称此属预防接种异常反应。1994年9月,瞿疏朗父母向区防疫站申请医疗事故鉴定。1995年3月,瞿疏朗去上海市就诊。次月6日,上海医科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对瞿疏朗施行了左坐骨神经探查、松解手术,手术诊断结论为瞿疏朗左坐骨神经损伤(注射性)。瞿疏朗虽经手术补救,但其神经恢复正常已不可能,5岁时还须再次手术。瞿疏朗在南京的医药费已报销,在上海的医疗费2006。71元、交通费102。50元、住宿费1060元。1995年5月,瞿疏朗诉至南京市鼓楼区人民法院,原告法定人诉称:1994年6月3日,其按计划免疫要求,带瞿疏朗到省级机关医院儿保科注射“百白破”三联针第一针。左臀肌注射防疫针两周后,发现孩子左脚掌下垂,足趾活动迟缓,扶立时左腿明显无力。经上海医科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手术探查,确诊瞿疏朗为注射性左坐骨神经损伤。请求法院判令被告承担原告的一切损失计193458元及今后再次手术的费用。

    被告省级机关医院答辩称:其是根据有关规定,应区防疫站的要求,为区防疫站提供条件和技术人员,实施计划免疫工作的。在为原告进行“百白破”三联针注射时,其严格按计免操作规程进行。本案纠纷是在实施计划免疫工作期间发生,被告应是区防疫站。且本案损害发生的原因和责任尚在鉴定之中,现不宜进行实体审理。

    审 判

    审理中,于同年10月,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法医鉴定中心对瞿疏朗的病因作出鉴定结论:瞿疏朗左坐骨神经损伤系注射所致。1996年9月,南京市鼓楼区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委员会对瞿疏朗病例作出鉴定称:本例系医源性坐骨神经损伤,不属于医疗事故范围。1997年1月,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法医鉴定中心对瞿疏朗残疾等级等作出鉴定结论:伤者瞿疏朗左腿伤残程度属六级,须终生使用特殊生活用具。

    南京市鼓楼区人民法院认为:原告按计划免疫要求,在出生后第98天到被告处注射出生后的第一针。被告处医护人员在为原告注射后,致原告瞿疏朗左坐骨神经注射性损伤,其行为与原告被损害事实之间有直接因果关系。该医护人员在履行职务中的过失行为给原告造成的损失,依法应由其单位被告承担责任。原告依法要求被告赔偿医疗费、残疾生活补助费、残疾生活自助具费及残疾赔偿金等费用应予支持。原告5岁时须再次手术的费用因尚未发生,不宜一并处理。被告称本案应由区防疫站承担责任,因证据和理由不足,不予支持。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一百一十九条、第一百三十四条第一款第(七)项的规定,于1997年6月18日判决如下:

    被告省级机关医院于本判决生效后30日内,赔偿原告瞿疏朗医疗费2006。71元、交通费102。50元、营养费246。03元、住宿费1060元、残疾生活补助费49206元、残疾生活自助具费38649。33元、残疾赔偿金24603元,合计115873。57元。

    一审宣判后,省级机关医院不服,向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称:其是应区防疫站的要求和委托,依照有关规定给区防疫站提供条件和技术人员,实施计划免疫工作的,本案被告应是区防疫站。实施接种的儿保科护士,每年均因工作认真负责被区防疫站评为先进,其行为不存在过失。不排除此前瞿疏朗因其他原因而注射针剂。一审未使用权威证据——医疗事故鉴定结论,导致判决不公。要求撤销原判,驳回瞿疏朗的诉讼请求。

    被上诉人答辩称:瞿疏朗残疾是打针引起的,针是上诉人的医护人员所打,故以上诉人为被告合理。原判正确,应予维持。

    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认为:瞿疏朗按计划免疫要求到省级机关医院注射出生后左臀部第一针,注射后15天即发生左脚掌下垂,足趾活动迟缓等情况。经手术探查及法医学鉴定,瞿疏朗系左坐骨神经损伤,该损伤系注射所致。据此,可以认定瞿疏朗左腿损伤系省级机关医院护士注射“百白破”三联针第一针所造成。瞿疏朗居住地的计划免疫工作虽由区防疫站和省级机关医院共同进行,但双方分工不同,具体接种是省级机关医院的职责。该医院护士在履行职责时造成瞿疏朗人身损害,应由该医院承担赔偿责任。瞿疏朗5岁时需再次手术的费用,可待瞿疏朗再次手术后,另案处理。原审人民法院所作判决并无不当,省级机关医院上诉理由不能成立。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三条第一款第(一)项之规定,于1997年10月13日判决如下:

    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评 析

    该案是一起因计划免疫预防接种引起的人身损害赔偿纠纷。对此类纠纷如何处理,国家目前规定不明确。本案的审理,注意把握了下列问题:

    一、纠纷定性。本案原告左坐骨神经损伤致六级伤残,是在医院进行预防接种时,因医院护士注射部位错误而导致的。这是否属于医疗事故争议引起的赔偿案件,是值得探讨的。一种观点认为,由于是医院工作人员的过失行为造成原告残疾,且鼓楼区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委员会的医疗事故鉴定结论,适用的是国务院《医疗事故处理办法》中“发生不可避免的并发症”的条款而确定其不属医疗事故范围的,并没将其排斥在医疗事故争议范畴之外,因此,本案属于医疗事故争议引起的赔偿案件。对此观点,我们不敢苟同。因为,《医疗事故处理办法》第二条规定:“本办法所称的医疗事故,是指在诊疗护理工作中,因医务人员诊疗护理过失,直接造成病员死亡、残废、组织器官损伤导致功能障碍的。”卫生部《关于〈医疗事故处理办法〉若干问题的说明》中又将“必须是发生在诊疗护理中”作为医疗事故的构成要件。上述规定将医疗事故的发生范围明确限定在诊疗护理工作中。本案原告是在预防接种中致残的,虽然这是医院医务人员过失所致,可是因该医务人员从事的不是诊疗护理即治病工作,而是预防接种即防病工作,故其主观过失和客观后果上虽符合医疗事故的要件,但因行为不是发生在诊疗护理中,因此不属医疗事故争议范畴。根据《预防接种后异常反应和事故的处理试行办法》的规定,在预防接种后出现的难以确诊或病情严重的病例通常分为异常反应、偶合和事故,本案病例显然在此范畴。从异常反应的特点看,它是人的机体对预防接种的生物制品这一异物所产生的严重的排异现象。偶合则是某一急性传染病的潜伏期或前驱期,或患有某种慢性病症状不明显者因未被发觉而进行预防接种,无意中恰巧相合发生某种疾病。本病例是预防接种护士在预防接种工作中因注射部位错误导致原告伤残,不符合异常反应和偶合的特征,却与预防接种事故的三个特征相吻,即发生在预防接种工作中;从事预防接种工作的人员在预防接种时主观上有过失;产生的后果严重,因此其有可能是预防接种事故。但其究竟属何,依照《预防接种后异常反应和事故的处理试行办法》规定,应提请预防接种反应诊断小组鉴定后确定。据此,本案应为预防接种事故争议引起的赔偿案件。

    本案诉讼前,原告因缺乏专业知识曾申请进行医疗事故鉴定。诉讼中,鉴定结论虽作出,但因本事故非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委员会鉴定范畴,故尽管鉴定结论认为原告系医源性坐骨神经损伤,不属医疗事故范围,被告却不能以此作为免责的抗辩理由。

    二、预防接种事故鉴定结论是否是本案诉讼的前置程序。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应是否定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对医疗事故争议案件人民法院应否受理的复函》规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委员会所作的医疗事故鉴定结论,系卫生行政部门认定和处理医疗事故的依据。……当事人仅要求医疗单位赔偿经济损失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试行)》的规定,按民事案件立案受理。”从该司法解释中可以得出下列结论:医疗事故鉴定结论不是对医疗事故争议仅主张民事赔偿案件诉讼的必经程序;法院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民事诉讼法规定的起诉条件,是人民法院对平等主体间民事诉讼决定是否立案的唯一依据。最高人民法院虽未对预防接种事故争议引起的赔偿案件的受理问题作出司法解释,但其上述司法解释体现出的精神,应该说在预防接种事故争议引起的赔偿案件的受理问题上同样适用。因为:1。国家目前尚无法律、法规规定鉴定结论是人民法院审理预防接种事故争议引起的民事赔偿案件的前置程序;2。该类纠纷属平等主体间的民事诉讼,其是否符合民事诉讼法规定的起诉条件,才是法院决定是否立案的唯一条件;3。如将鉴定作为立案必须条件,鉴定机构的不作为将会成为受害人索赔的程序障碍,至少使受害人不能即时主张权利,这不利于及时保护受害人的合法权益。本案原告瞿疏朗起诉时仅主张民事赔偿,且符合民事诉讼法规定的起诉条件,故未进行预防接种事故鉴定不能妨碍他行使民事诉讼的权利。

    三、责任人的认定。《全国计划免疫工作条例》第4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医疗卫生单位和全体医疗卫生人员,均有执行本条例的责任和义务。”根据条例第8条、第9条对卫生防疫部门和医疗卫生单位各自的分工规定,卫生防疫部门在计划免疫工作中负责制订计划,培训人员,发放生物制品,考核预防接种效果,处理异常反应,进行免疫水平的监测,冷链管理以及对医疗卫生单位进行计划免疫工作的业务指导、督促、检查。医疗卫生单位和医疗卫生人员则按当地卫生防疫部门的统一安排,开展计划免疫工作。由此可见,实施计划免疫工作的主体包括卫生防疫部门和医疗卫生单位,但他们各有分工。原告居住地的卫生防疫工作根据上级组织的统一安排,由南京市鼓楼区防疫站和被告省级机关医院共同进行,他们按条例对其的分工规定各司其职,具体接种工作由省级机关医院进行。由于卫生防疫工作是他们双方而并非区防疫站一方的职责和法定义务,因此,对按法定分工履行各自职责时发生的事故,就应由职责段的过错方承担法定责任。如区防疫站和省级机关医院系共同过错(如区防疫站发错接种疫苗,省级机关医院注射时又未对疫苗进行查验就接种,导致损害发生的),就应由双方共同承担责任;如是一方的过错,就应由有过错的一方承担责任。原告残疾是省级机关医院儿保护士在实施预防接种注射时所致,该护士具有多年预防接种工作经验,其注射部位错误并非区防疫站培训有误或指导不当所致,而是其自身过失造成,因此区防疫站对损害后果的发生并无过错。本案是基于过错而由责任人承担民事责任的,区防疫站作为无过错方无须承担民事责任,故被告关于责任人应为区防疫站的主张不能成立。省级机关医院儿保护士实施接种行为是履行职责,其间因过失致残原告是有过错的,该职务行为产生的法律后果应由其所在单位省级机关医院承担,因此本案的责任人应确定为省级机关医院。被告所作的关于自己是应区防疫站的要求,无偿提供条件和技术人员,实施计划免疫工作的抗辩,将国家赋予自己的法定的计划免疫义务曲解成受委托行为或无偿帮助行为,从而得出应由负有计划免疫义务的委托人或被帮助的受益人区防疫站承担赔偿责任的错误结论,该免责抗辩不能成立。

    四、归责原则的适用。预防接种事故与医疗事故一样,属于技术性、专业性较强的侵权案件。在该类事故中,受害人作为普通百姓,对接种的生物制品是否有质量问题、接种途径及接种部位是否正确、接种操作或器械消毒是否规范、自己是否是合适的接种对象等计划免疫专业知识缺乏基本了解,所以客观上其无法也不可能适时采证以供鉴定或诉讼之用。此类案件如按一般过错归责原则由受害人举证证明行为人在预防接种行为中有过错,对受害人的要求显然过于苛刻,这意味着在诉讼的开始就将受害人置于不利的诉讼境地。受害人在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情况下,因无法提供其根本不可能提供的证据而不能获得法律救济,这种使受害人受制于法的做法,显然是有悖于民法通则保护受害人合法权益的精神和公平原则的。对此是否可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呢?结论也是不行。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受害人只要证明接种后出现了损害事实以及该损害有可能是接种引起的,行为人不能证明是受害人故意或第三人过错造成就得承担民事责任,这对行为人也不尽公平。因为受害人的损害不排除其他因素所致,如继发感染并非操作或器械消毒不严,而是受害人自身造成伤口不洁所致,注射性神经损伤并非预防接种,而是此前或此后的其他注射行为所致。将过重的民事责任加给为提高人民健康水平而实施非牟利性的计划免疫工作的单位,加大卫生免疫风险,显然这也不是国家立法之目的。况且预防接种事故产生的主观因素是卫生防疫工作人员的预防接种过失,过失是过错的一种表现形式,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预防接种事故不适用无过错归责原则。《全国计划免疫工作条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均应按规定接受预防接种。可见计划免疫是国家强制性防病措施,接受预防接种是我国居民的法定义务,同时,这也决定了卫生防疫工作人员实施预防接种的对象是不特定的公众。对这种工作性质有可能给社会公众安全造成威胁的单位或部门,法律应该要求他们对自己从事的工作负有严格注意的义务和持有十分谨慎的态度,尽最大可能地防止和减少损害的发生。根据这一性质和特点,预防接种事故应适用过错推定责任,藉此实现举证责任的倒置。只要受害人能证明损害事实存在以及损害后果与行为人行为间存在因果关系,行为人如不能举证证明自己无过错,就推定行为人有过错,行为人就应承担不利的法律后果。这就将因缺乏卫生防疫知识而难以举证故处于弱者地位的受害人从窘境中解救出来,而给在诉讼中对证据享有控制权处于有利的诉讼地位的行为人增加了举证责任,从而平衡了双方当事人的利益,使双方的权利义务在诉讼中趋于平等。本案中原告左坐骨神经损伤的损害事实确实存在,该损害出现在被告对其预防接种后不久,且经手术探查和法医鉴定系注射所致,至此原告的举证责任已告完成。被告如想排除自己的责任,必须举证证明损害并非注射所致而是与其无关的其他原因所致,或自己注射完全规范,损害是原告在该次预防接种之前或之后因其他注射所致。现被告对此均举证不能,故确认被告承担民事责任的要件已具备,法院据此已可判决被告赔偿原告的损失。而原告为进一步证明其损害后果与被告注射行为之间因果关系的唯一性,又向法院提供了其出生后的病历。从该病历的记载情况看,原告在被告处注射的“百白破”三联针第一针是其出生后左臀部注射的第一针。病历的真实性已被原告出生至事故发生止为原告看病或预防接种的医生、儿保人员(包括事故直接责任人)所证实。该病历有力的证据力使法院对原告受损害系被告接种注射所致的确认更无可质疑。被告以其儿保护士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原告根本无法证明其注射过失作为抗辩理由,是由自己选择了对自己最有利的一般过错责任原则作为归责原则,由此推出适用“谁主张,谁举证”的举证责任原则,企图藉此使自己借助职业优势而立于不败之地。法院选择了对双方当事人均公平的过错推定责任,充分体现了《民法通则》保护受害人合法权益的立法本意和公平的原则。

    五、赔偿的原则。预防接种事故纠纷根据什么原则进行赔偿,这也是值得研究的。我国《预防接种后异常反应和事故的处理试行办法》对异常反应、接种事故等只规定解决医药费用,与《民法通则》第一百一十九条“侵害公民身体造成伤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因误工减少的收入、残废者生活补助费用;造成死亡的,并应当支付丧葬费、死者生前抚养的人必要的生活费等费用”的规定相比,在赔偿范围上相差甚远。前者规定的是有限赔偿,后者规定的是全额赔偿。《预防接种后异常反应和事故的处理试行办法》是解决预防接种后出现的异常反应、事故等的专门规定,显然预防接种事故纠纷应受其调整。预防接种事故等侵害的是公民的生命健康权,而《民法通则》第一百一十九条就是对侵害公民生命健康权赔偿范围的规定,因此预防接种事故纠纷当然也受其规范。如何解决这两个法律规范的冲突呢?我们认为,最高人民法院(92)民他字第13号《关于李新荣诉天津市第二医学院附属医院医疗事故赔偿一案如何适用法律问题的复函》,对本案的法律适用有借鉴意义。该复函指出:“《医疗事故处理办法》和《天津市医疗事故处理办法实施细则》,是处理医疗事故赔偿案件的行政法规和规章,与《民法通则》中规定的侵害他人身体应当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的基本精神是一致的。因此,你院应当依照《民法通则》、《医疗事故处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和参照《天津市医疗事故处理办法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根据该案具体情况,妥善处理”。该司法解释告知我们,医疗事故赔偿案件在适用法律上应把握下列原则:行政法规不得违反基本法;适用法律的顺序为基本法、行政法规、地方性规章,前者效力优于后者;应实事求是地选择可充分有效地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的法律处理纠纷。借鉴上述原则,《预防接种后异常反应和事故的处理试行办法》系行政法规,不能违反基本法《民法通则》,由于它在保护受害人合法权益和追究侵权行为人责任上与《民法通则》基本精神一致,故可以适用。适用顺序为先《民法通则》,后《预防接种后异常反应和事故的处理试行办法》。如果有限赔偿能使受害人的损失得到补偿,可适用该种赔偿方法;如不能则应适用《民法通则》给予全额赔偿。本案中原告的损失除医药费外,还有其父母带其就医的交通费和住宿费、营养费、残疾生活自助具费、因残疾导致原告谋生能力下降从而其生活所需的补助费等等。如适用《预防接种后异常反应和事故的处理试行办法》由被告只负责医药费,远不能弥补原告的损失,因此本案应适用《民法通则》的赔偿方法,对原告进行全额赔偿,以全面保护其生命健康权。

等级医院护理工作计划篇6

  医生年终个人工作计划1

  20xx年是积极上进的一年,也是评审三级医院的一年,在这一段时间里,神经内科将严格遵守临床医疗管理制度,加强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努力提高医护人员质量,以安全,优质,高效的全层服务,打造一流品牌人性化的临床科室。现将工作计划列表如下:

  — 、继续强化本科室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不断提高医疗队伍的素质。

  认真落实总住院医师制度,把三级医师查房制度落实到实处。切实抓好医疗安全工作,提高安全意识,从医疗活动的每个具体环节上,防范医疗风险。加大科室感染控制力度。严格遵守消毒隔离执行,作好病区环境卫生学监测工作,结果应达标。同时,作好随时消毒、终末消毒、日常消毒工作。使用后的物品按处理原则进行消毒,一次性物品按要求管理、使用、处理。每月进行严格的消毒隔离培训,加强无菌观念,护士长等人做好监督工作。

  二、继续提高神经内科人员医疗技术水平和素质

  继续开展优质护理服务,进一步充实整体护理的内涵,推出我科护理理念:一切以病人为中心,以病人满意为前提。定期进行考核,通过目标管理促使医护人员观念转变,增强奉献意识,主动服务意识,质量意识,安全意识,从而促使医疗质量提高。

  三、坚持业务学习每周1次,每月在科室内举办医护新知识、新业务、新技术培训。计划派出1-2名医师外出进修学习新技术,新疗法,不断提高全科医疗水平。做好医疗文件书写,杜绝医疗差错出现。

  四、继续抓好职业道德和行业作风建设,促进医疗质量的提高。

  医疗质量及服务意识的提高,关键在于全体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的提高,而职业道德意识的提高,必须有赖于经常性的、规范性的思想教育。大力弘扬白求恩精神,加强职业道德和行业作风建设,严格贯彻卫生部关于加强卫生行业作风建设的八个“不准”,树立良好的医风医德,发扬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的优良传统。这是我们的基本要求。

  五、继续开展新技术新项目。

  在神经介入方面争取更好的成绩,提高神经介入诊治水平,建立初步的康复治疗体系,增加康复治疗项目,促进脑血管病治疗水平提升。

  六、加强学科科研建设,申请高水平科研项目,提高省级论文、部级的数量与质量。

  以上是20xx年神内一科的主要工作计划,希望得到全体神内一科医护人员的大力支持与全面的配合,同心协力的完成工作,在所有科室人员的共同努力下,20xx年再创辉煌!

  医生年终个人工作计划2

  1.加强科室自身建设。我们将在20__年继续加强自身的医疗质量及制度建设,转变工作作风,强化服务意识,有经验化管理逐步向科学化管理转变,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与时俱进。

  2.认真贯彻落实十四项核心制度。医护人员首先要严格遵守首诊负责制,落实三级医师查房制度,保证医疗质量,重点加强医患沟通和主任查房的规范落实;认真落实科室各项讨论制度,不拘泥于形式,要通过讨论真正解决患儿诊断及治疗中的难点,并总结经验教训。

  3.进一步提高病案书写质量。主治医师要每天检查住院医师书写的病历,对不符合书写规范的地方及时纠正。主任医师要每周抽查运行病历,对于病历书写从理论层面给予指导。

  4.防止医疗事故,确保医疗安全。严格按医院制定的管理规范、工作制度和评改细则,开展管理工作,严格执行医疗防范措施和医疗事故处理预案,实行医疗缺陷责任追究制,严格按医疗操作规程标准开展医疗活动。

  5.强化科室专业技术人员业务培训,不断提高科研水平。选派医务人员到上级医院学习,并积极参加院内外的学术会议吸收先进技术,提高技术水平。继续在临床工作中总结临床经验,广泛阅读国内外专业杂志,提升知识层次,拓展科研思维,积极开展科研课题,发表相关医学论文。

  新生儿科是一个积极向上、努力进取的科室,我们将以崭新的面貌迎接新的一年,在院领导的指导下,全科医护人员团结协作,共同努力,使我科的医疗、教学、科研等各项工作更上一层楼,为我院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医生年终个人工作计划3

  一、医疗方面

  为了进一步加大医疗质量管理力度,注重医务人员素质培养和职业道德教育,成立医疗质量督察小组:分内科系统、外科系统、门诊、医技等小组,负责规范、督察全院临床、门诊、医技等科室任何与医疗质量有关的各项工作。

  二、临床科室

  重点抓病案质量(包括现住院病案、归档病案)、合理使用抗生素、防患医疗差错和事故等,组织医疗质量督察小组讨论制定检查评比细则及奖惩制度。

  1、病案质量:严格按《__省病历书写规范》(20__年修订版),对住院病历、病程记录及其相关资料的书写提出进一步的规范化要求。①每月不定期组织督察小组下临床,分项检查现病历质量并做出评比。②每3个月抽查归档病历质量并做出评比。

  2、合理使用抗生素:依据__市医院__年9月编写的《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管理办法》(试行),督察临床医生是否合理使用抗生素。参照该书第三节“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评价”查看。①使用的适应症、禁忌证。②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原则。

  3、防患医疗差错、事故及纠纷:①从既往的病历检查中发现电脑打印病历的许多漏洞与隐患,为了真实、及时记载病人的病情变化,规定入院记录、首次病程及手术记录等记录可由电脑打印,病程记录必须用钢笔书写。②强调真实、准确做好《死亡病例检查登记》、《重危疑难病例讨论登记》、《抢救危重病人登记》及医师交 班本等项目记录。

  三、门诊部

  1、进一步完善各科门诊功能,做好感染性疾病预检分诊。

  2、设置、安排门诊部专家栏,公布各位专家的专业特长与出诊时间,方便病人就诊。

  3、组织质控督察组讨论制定检查评比细则及奖惩制度。定期(1-3个月)组织督察组依照《__省病历书写规范》(__年修订版)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管理办法》(试行)查评门诊病历及处方。范文大全

  四、医技辅助科室

  组织医疗质量督察小组讨论制定检查评比内容、方法及奖惩制定。

  具体待定。

  五、科研工作

  1、有计划、有针对性组织1—2个科研课题,并为此创造条件而努力。

  2、与上级医院联系,开发科技含量高的项目。

  3、结合我院实际情况,不断寻找新增长点的专业、项目,如:各科尚未开设的专业,高压氧仓的设置、体检中心等。

  六、教学工作

等级医院护理工作计划篇7

一、医改工作开展情况

(一)加强领导、积极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上级主管局及我院领导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积极推进医改工作自2011年4月26日以来,XX区卫生局多次召开基层“医改”工作会议,提前谋划,为下一步实施基层“医改“的具体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医改关乎于民生,为了确保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工作顺利进行并取得实效,我院于2011年4月27日在XX街镇人民政府召开了“XX街中心卫生院2011年医改工作动员大会”,作为基层医疗卫生单位,更是“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重点。通过学习各项医改政策和文件精神,我们感受到了自治区政府实施基层“医改”的决心与信心,医改之举势在必行。

如何使“人民群众得实惠,医务人员受鼓舞,卫生事业大发展”的重要目标得以实现,我院全体班子成员认真研读相关“医改”配套文件,领会并把握“医改”方向,认清并紧跟“医改”形势,积极探索,共同努力,从思想到行动均做了积极充分的准备。

(二)成立组织机构、强化政策宣传培训

1、我院先后成立以院长为组长、副院长为副组长、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医改筹备领导小组和医改岗位设置领导小组,确保医改工作扎实稳步推进。

2、加大医改宣传氛围,共出版2版医改宣传版报,大横幅和小横幅各1条,将“医改100问”和其他有关医改政策文件复印下发至班子成员、科室主任,做到人手一份,并在公示栏张贴便于职工随时阅读、学习文件,了解“医改”政策。

3、2011年4月27日召开全院职工会议,组织学习“医改”文件,同时,结合自身实际,就单位回归公益性、定编定岗不定人、竞聘上岗、转岗分流、基本药物采购、药品零差价率销售和基本医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等方面展开了讨论,掌握医改政策.2011年5月5日由XX区卫生局领导亲自到我院召开医改工作会议,使全院职工从自身实际情况找准自己位置,积极参与到医改工作中来。

(三)核对药品价格、执行零差率销售

1、严格执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自5月1日起我院配备的所有药品均实行零差率销售,将国家基本药物和广西增补基本药物目录复印下发到各临床科室,通过学习培训,并制定用药制度,引导、改变医生原来的用药习惯。

2、于2011年4月29日开始组织人员对药库、药房库存药品进行盘点清理,对符合基本用药目录或补充药品范围内的药品登记上册,目录外药品全部在2011年7月31日24时前妥善处理。

3、通过计算机系统信息化的管理,核对药品进货发票价格,输入微机管理系统,2011年5月1日起所有药品全部按进货价销售,所有药品均未超过国家指导价和自治区药品招标采购价。

(四)、审核资质证件、摸清人员情况

做好竞聘前的准备工作,是确保竞聘顺利的基础。对2010年2月28日之前进入我院的人员逐人核对执业(从业)资格、学历、进入岗位时间和在岗情况进行摸排,共有职工109人,现有在编人员有33人,符合竞聘上岗的编外专业技术人员有31人,符合竞聘上岗的编外工勤人员有7人。

(五)、设置拟定岗位、组织竞聘上岗

依据核定我院的专业技术人员岗位编制77个,工勤技能岗位编制7个,拟定本单位岗位设置方案,做好竞聘上岗的各项准备工作,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按照因需设岗、按岗聘人、合同管理的原则落实竞聘上岗工作。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及时掌握工作动态,及时发现、解决竞聘上岗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重大问题及时向上级医改领导小组报告,使竞聘上岗工作在确保稳定的前提下圆满完成。

(六)、医改下一步工作计划:

严格按照XX区第三批医疗机构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试点暨综合改革工作日程表规定的时间完成相关工作,继续围绕“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这一中心任务,以实施基本药物制度为重点,稳步推进基层医疗机构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继续巩固和扩大基本医疗保障覆盖面,提高保障水平和服务水平,启动实施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

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稳步开展

XX街镇共有24个行政自然村,3个社区,总人口68542人,其中农业人口63124人,2011年参合人数58579人,上缴参合基金1757370元,其中社区民政局对五保人员及军烈属人员补助款为13650元,全镇参合率为92.8%。全镇上半年(截止2011年5月20日)止新农合住院补偿情况如下:

1、普通住院补偿

乡级住院517人次,总医药费用为74.06万元,补偿总金额为56.91万元;市级住院702人次,总医药费用266.38万元,补偿总金额为119.65万元。

2、大病补偿情况

大病补偿34人次,总医药费用为87.44万元,补偿总金额43.65万元。

3、普通住院分娩顺产补偿情况

乡镇住院分娩186人次,总医药费用为14.97万元,补偿总金额为3.72万元;市级住院分娩141人次,总费用16.87万元,补偿总金额2.82万元。

全镇累计住院补偿金额为226.75万元。资金使用率为38.7%,农民受益率为2.84%,平均住院补偿率为49.32%。

三、开展医疗服务质量大检查

1、建立院、科两级质控体系,实行职能科室与临床医辅科室联动考核机制。我院根据实际及时调整了医疗质量、护理质量、病案质量、输血、感染控制、药事等6个管理委员会的专家组成,从人员上保证了质控部门经常性质量监控工作的持续开展。将医院各项日常工作进行标准量化,定期考核督查。采取行政职能科室考核临床、医辅科室的工作业绩,而行政职能科室的工作业绩由临床、医辅科室及医院考核领导小组来共同评分。

2、突出医疗服务质量主题,实行重点科室重点监控。在定期进行考核督查的同时,强化医疗服务质量与医疗安全意识,把重点放在医疗工作环节上,注意对工作流程全过程的质量监控。强调对12项核心制度的贯彻执行;如经常性抽查运行和入档病历书写质量,监控:首诊负责制、三级医师查房制、疑难病例讨论制度、院内外医师会诊制度、危重患者抢救制度等规章制度的落实情况,建立和完善了医疗事件应急处理预案和医疗安全报告制度。

一是加强医务人员素质培养,规范执业行为。加强了医务人员医学理论知识及个人综合素质的培训,举办了多种形式的培训班,开展了一系列的专业知识及服务礼仪竞赛活动,医务人员业务水平不断提高,“三基”考核成绩良好。二是建立了医疗事故防范机制,增强了医疗安全责任感。为切实保障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妥善处理各种医患矛盾,建立了较完整的医疗事故处理预案,制订了相关的管理措施,不断加强了对《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相关配套文件的学习,提高了医务人员的责任意识,确保了医疗安全。三是强化医疗质量意识,提升综合服务能力。始终把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作为医院工作的主线,建立健全了各项医疗管理制度,开展了定期与不定期的医疗服务质量考评活动,不断地培养、引进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较好地开展了各项新业务、新技术,从而保证了医疗服务质量的不断提高。强化医疗文书书写,各单位均能按照《卫生部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试行)》要求加强医疗文书书写管理工作。四是加强门、急诊工作,提高应急救治能力。门、急诊工作运行有序,急救设施齐备,各专业值班人员坚守工作岗位,处理及时、操作熟练,确保了绿色通道畅通。五是加强临床输血及药品管理,确保临床用血、用药安全。建立了临床输血管理制度,成份输血比例逐年上升;注重临床用药安全管理,抗生素使用合理,品、管理规范。六是院内感染管理意识不断加强。医院感染及一次性医疗用品实行规范管理,监测资料较齐全,统计指标达到标准要求,一次性用品残核去向正确。

3、加强药品管理,保证用药安全有效。把好用药关,药品严格实行集中招标采购。加强对的管理。狠抓临床合理用药,安全用药,完善《临床药师查房制度》、《药物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制度》、《医师合理用药评价通报及执行制度》、《医师用药情况监控制度》等规章制度,形成了医院合理用药评价、监控、通报等整套科学管理体系。坚持做到合理使用抗生素,实行抗菌药物分线管理分级使用,指导医师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4、公开了价格,规范了收费价格和收费是病人及其家属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医院既要在诊断、治疗上尽量做到优质、高效、安全,又要在治疗费用上切实做到透明、合理,使患者得到实惠。我院严格执行收费政策,规范了医疗服务项目收费,严禁超标、分解收费现象发生。

5、为方便患者看病,切实解决患者就医的各种不便现象,改进和简化了就医流程,为病人提供更优质,更快捷的服务。

6、在门诊大厅免费提供开水及一次性纸杯,在门诊输液大厅增加了输液椅等设备,方便病人看病就诊。这些方便患者的服务项目正在向规范化扩展。人性化服务不仅为病人提供了优质高效的服务,密切了医患关系,加快了病人康复进程,还促进了医德医风建设。

四、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开展情况

主要通过实施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农村妇女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大力开展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把医改的重点任务落到实处。

(一)为辖区内居民建立居民健康档案

1、建立居民健康档案

截止2011年5月31日,共建立了19588份健康档案,健康档案项目内容完整、真实,建档率达28%,健康档案合格率达到了96%。其中普通人群14925份,老年人3225份,高血压病673份,糖尿病91份,儿童834份,孕产妇203份,重性精神病25份。

2、建立健康档案的同时对不同人群进行了健康教育及指导,对存在慢性病危险因素的居民进行了干预。居民健康档案分村、分类进行规范化管理。

(二)健康教育

结合我镇的具体情况,通过医疗门诊、下乡义诊、宣传、发放健康教育宣传资料、出版宣传板报等形式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开展健康知识讲座及健康知识咨询活动,以宣传慢性病、传染病、艾滋病等知识入手,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卫生防病知识宣传活动:

1.健康教育讲座

今年来至今共开展了健康教育讲座5次。讲座主要针对慢性病居民、育龄妇女、中老年人、儿童家长及重性精神病患者家属等重点人群,受益群众52人,发放健康教育宣传资料845份。

2.公众健康咨询活动

结合我镇实际情况在卫生主题宣传日开展主题健康教育活动3次,受益群众195人,发放健康教育宣传资料1180份。

3.健康教育宣传栏

按照规范要求,我院在门诊大楼前设置了4块宣传栏板,面积均超过2平方米。根据我镇常见病、多发病出版相关疾病的防治知识、传染病防治知识、慢性病防治重点、养生保健要点等群众需要并希望了解的健康知识内容,每月定期更换一次板报内容。截止2011年5月31日出版健康教育宣传栏5期9版,各村出版墙报2期115版。

4.音像资料播放及健康教育宣传资料发放

我院刻录了公民健康素养、艾滋病等传染病防治、高血压病防治健康讲座、甲型H1N1流感的防治、糖尿病预防与治疗、小儿肺炎的防治、孕妇饮食与营养等健康知识内容的光碟,每天在输液室、候诊区轮流播放,每次播放在一个小时以上。

发放由XX区卫生局印制的突发事件宣传、急性传染病防治、慢性病防治、常见病防治等宣传材料共计5000份。我院还自行印制多种健康教育宣传资料,通过下乡义诊宣传活动、门诊及住院服务及开展健康讲座等形式向广大居民发放了健康教育宣传资料共计2000份,取得了较好的宣传效果。

5.健康教育培训

我院举办了健康教育业务学习培训3次,努力提高医务人员的健康教育能力,以促进我镇健康教育工作的发展,提高镇内居民健康素质。

6.健康教育督导

对辖区村卫生室开展了第一季度计免、妇幼等健教督导检查,并现场将督导结果反馈给村医务人员,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整改措施,督促其进行认真整改。

五、行风建设

(一)加强反腐倡廉教育,筑牢思想道德防线

加强行风建设,教育是基础。结合实际,突出重点,丰富教育形式,讲求教育实效,深入开展思想教育工作。一要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使广大医务工作者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进一步增强宗旨意识,充分调动广大医务工作者的积极性。二要进一步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规范诊疗行为,切实维护好群众和医务人员的合法权益,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三要深入开展法律法规、纪律政策教育,不断增强医务人员遵纪守法、依法行医、廉洁诚信的服务意识和法制观念,自觉抵制不正之风。四要广泛开展廉政文化建设,围绕“为民、务实、清廉’’为主题,把“四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结合起来,加强院风建设;要把廉洁教育融入到卫生院各项工作中,形成“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良好风气。

(二)加强制度建设,从源头上预防腐败和不正之风的发生

加强行风建设,制度是保证。结合实际,建立健全各项行之有效的制度,切实做到按制度管人管事,规范行为。当前要重点建立健全和落实好以下制度:

1.建立健全领导班子民主决策、民主监督制度。进一步完善领导班子议事规则和工作程序,建立民主决策机制。贯彻落实“三重一大’’(重要干部任免、重大决策、重大项目和大额资金的使用)事项必须经领导班子集体讨论决定的规定。建立职工代表会议和职工大会制度,定期讨论研究本单位的重大问题,听取职工对卫生院管理、建设和发展的意见,实现决策议事的科学化、民主化。

2.建立健全反腐倡廉和行风建设的各项工作制度。严格执行中央和自治区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有关规定。要制定和完善廉洁从政、从医行为规范和相关管理监督制度,规范权力行使程序,规范和约束干部职工的行为。要以纠正虚报体检、挂床住院和医务人员收受回扣、开单提成等问题为重点,建立行风建设各项制度,全面落实纠风工作责任制,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

3.建立健全规范管理制度。严格贯彻执行《广西壮族自治区乡镇卫生院管理办法》,结合实际,制定具体管理制度,抓好制度落实,推进乡镇卫生院管理规范化。

4.加强制度执行力的建设。要建立健全反腐倡廉和行风建设的监督制度及责任追究制度,保证各项制度的有效执行,逐步形成用制度管人管事的工作机制。

5.全面实行院务公开制度。院务公开是卫生院规范化管理、接受监督的重要形式。要切实做好向社会和向院内“两公开’’工作。向社会公开的内容包括:①乡镇卫生院的各项法定证照;②医务人员、工作人员姓名、职务、职称等基本情况;③医务人员、工作人员的岗位职责;④药品、检验、诊疗、疫苗接种等医疗卫生服务项目的价格和收费标准;⑤新农合的政策、用药目录、收费和报销标准、报帐手续,定期公布报帐情况;⑥其他需要向社会公开的信息。向院内公开的内容包括:①院领导班子决定的重大工作事项;②卫生院财务收支情况(含上级拨款、专项资金、业务收入、社会捐赠等资金);③药品、耗材、医疗器械、化验试剂、制剂等采购情况;④奖惩、劳务分配情况;⑤基本建设项目的实施情况;⑥其他需要向院内职工公开的信息。

6.大力推行承诺制度。践诺诚信是树立卫生行业良好形象的具体体现。乡镇卫生院和医务人员要向社会公开承诺。具体内容为:①严格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和医疗机构的管理规定,依法行医、规范管理;②严格执行新农合各项政策,不弄虚作假;③礼貌待人、热情服务、文明行医、不收“红包”、回扣;④对患者诊疗认真负责,因病施治、合理用药、合理检查;不开大处方、不滥检查,不使用伪劣、过期药品,保证用药安全;⑤严格按规定收费,不分解收费、不自立项目收费、不超标准收费;⑥不公开患者病情隐私,为患者保守秘密;⑦其他需要承诺的事项。

(三)进一步加强新农合基金使用的监管

健全和严格遵守新农合医疗基金使用的管理规定,严禁通过各种不正当手段套取新农合基金。区合管办要加强对新农合基金使用的监管工作,定期开展督查,重点监督检查基金管理和运行是否规范、基金使用是否合理并定期公开、医疗服务行为是否规范、农民医疗负担是否有所减轻等。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督促有关部门及时整改,问题严重的,要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四)坚决查处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

要加大查处腐败和损害群众利益不正之风的工作力度,严肃查处在基建、采购活动中的商业贿赂案件、套取新农合基金案件和损害群众利益的行风案件。要注意利用案件开展警示教育,总结教训,引以为戒,以查促管,以查促建,充分发挥查办案件的治本功能。

五、优质护理

“优质护理服务工作”不仅仅是护理方面的工作,也是整个医院的工作,关系到每位职工的切身利益,要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健康权益的高度,以创优工程为契机,坚持以人为本和“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努力推动医院整体服务水平的提高。

我院制定了“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活动总体方案、组织结构及活动计划。争创“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卫生院”、争创“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优质护理服务先进个人”。把“创优工程”作为今年的重点工作,统一部署,将每项内容、每项责任逐一落实。认真学习相关文件,做到人人知晓活动目标,活动内容,人人领悟活动内涵重点。讨论制定科室创建“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活动计划。

基础护理是临床工作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是护理人员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病人住院的全过程需要基础护理服务,在一定意义上,基础护理是衡量护理质量的核心和标准,因此,抓好基础护理,提高护理质量是护理管理者的管理目标。近年来,由于护患双方的价值观、需求观都在发生变化,病人对医疗服务的需求和期望值越来越高,而医护人员也产生了或多或少的实惠心理,从而导致基础护理质量下滑。医院紧紧抓住此次“创优工程”机遇,努力提高护理人员主动服务意识,加强基础护理工作,落实分级管理,加强内部学习,保障医疗安全,切实转变“重专业、轻基础,重技术、轻服务”的观念,把基础护理工作做细、做实,更好地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便捷、满意的护理服务,做到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从主动服务到感动服务,推出特色服务,使护理工作走上更加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的发展轨道。

1、将重塑价值观作为体现护士价值观的切入点,首先,做好护士入科教育,使每一位护士上岗前均认识到基础护理工作的重要性,树立基础护理与专科治疗同等重要的意识,摒弃重治疗轻护理的思想;其次,通过高年资的护士的献身说法,列举基础护理促进病人康复的典型案例,激发护士对基础护理工作的动力和成就感;三是护士长言传身教,对护理事业执着,对工作负责、热忱,树立良好的形象感染护士;四是通过定期举办基础护理知识讲座,使护士认识到基础护理具有丰富的科学的内涵,激发护士科研创新的热情。

2、加强业务培训,制定《基础护理服务工作规范》、《常用临床护理技术服务规范》培训计划,考核评价标准。通过培训、考试、操作演练,不断提高护士基础护理技能、业务水平和自身素质;建立专科护理技能培养计划和管理制度;有计划选派护士长、资深护士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提高护士素质和专业技能。实现病房管理、护理服务规范化。

七、食品安全

八、创建无烟医院

根据上级部署及医院领导的高度重视下,禁烟工作进展顺利,按照工作要求,医院向全体职工发出了禁烟倡议书,成立了院科三级禁烟领导小组,明确职责,树立目标,并制定了全院禁烟工作发展规划、工作制度、奖惩措施。把禁烟工作列入医院发展规划。一是专门贺州市疾控中心专家来我院进行无烟医院创建、吸烟危害等讲座,号召全院职工,特别是医务工作者要作戒烟、禁烟模范,为创建“无烟医院”作出贡献。二是多种形式开展创建“无烟医院”的宣传工作。统一在医院大楼的主要入口设置明显的禁烟标志,在门诊候诊大厅、接诊室、病房走廊、办公室、会议室等处张贴悬挂禁烟标志。专门制作禁烟健康教育处方及宣传牌,对门诊病人及探视家属进行控烟宣传。三是医院设立了戒烟门诊、指定了戒烟医生,公布了戒烟咨询电话,明确院内禁烟场所。四是通过宣传栏、横幅、院务会和职工大会向全院工作人员进行禁烟宣传,强调做好禁烟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五是将禁烟宣传融入住院病人的入院宣教中,宣传吸烟有害健康的医学知识,告诫病人及家属禁止在院内吸烟,整项工作取得良好效果。

九、计划生育

一、健全组织,加强领导

为了做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加强对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领导,我院成立了由院长康有安任组长,副院长莫丽玲任副组长,唐飞源、黎诗怡、严志森、杨李洁、李朝霞等有关领导、科室负责人和护士长为成员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领导小组。小组成员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做到分管领导亲自抓,科室负责人具体抓,上下配合,齐抓共管,确保了人口与计划生育及有关工作落到实处。

二、认真学习法律法规,广泛开展宣传

医院针对职工多、妇女多这一特点,利用职工大会、科室晨会及卫生咨询服务,认真学习宣传《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及有关人口与计划生育政策,充分认识人口与计划生育是关系到我国社会与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提高全民计划生育意识,统一了职工思想,在职工及人民群众中树立起学法执法、遵纪守法的自觉性,为推动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工作起到了积极作用。

三、健全制度,落实措施

医院历来重视计划生育工作,把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纳入工作议事日程,作为重要的一项工作来抓。医院安排专人对新生儿进行录入,并把计划生育工作纳入医院主要工作议事日程,不断完善工作制度和工作措施,医院与院内各个科室签定了《计划生育工作目标责任书》,定期检查考核,年终评比总结。对来院流动人口进行登记,并与流动人口签定《流动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协议书》。对院内育龄妇女进行造册登记,凡发现生育一胎后的妇女未取得生育二胎生育证又怀孕者,医院及时上报计划生育部门,积极配合有关部门采取相应的措施予以处理。医院妇产科对来院分娩的孕妇,首先检查有无《生育证》,并作好登记,无《生育证》的及时地向计划生育部门予以报告,避免了无计划生育及超计划生育的发生。同时严格杜绝了计划生育假手术、假证明及胎儿性别鉴定等问题,计划生育率为100%。

十、强化安全,创平安医院

等级医院护理工作计划篇8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医院紧紧围绕2016年江西省卫生计生工作重点,坚持以群众更满意为目标,紧扣完善体系、深化医改、能力提升、科学管理,协调推进医疗管理各项工作,为人民群众就医提供更加有效、安全、方便、价廉的医疗服务。

一、顺利通过医院等级评审。2016年初,医院等级评审专家小组到我院进行等级评审回头看,医院全体人员上下一心,全力配合,按照以评促建、以评促改,重在内涵的工作要求,对评审评价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全方面的整改,最终顺利通过了现场评审,医院评审结果已于2016年8月8日在省卫计委网上公示。

二、全面推进改善医疗服务行动。为落实国家卫生计生委进一步改进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和省卫生计生委改善群众就医体验活动,医院成立了专项工作领导小组,通过实施预约诊疗、日间手术、临床药事服务、志愿者活动、快捷费用结算等便民举措,进一步推动了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的开展,使老百姓得到了实惠。

三、全面加强合理用药合理诊疗。切实加强辅助用药、抗菌药物、门诊输液、抗肿瘤药物以及毒、麻、精、放等药品管理。对全院医师进行合理用药的培训教育,按月对违规用药的病例进行讨论核查,对不合理用药的医师进行通报,并给予经济处罚。2016年1-10月份医院抗菌药物不合理用药仅4例。加强临床路径管理,每月对医院临床路径进行数据统计并通报,对路径有关指标未达标的科室实施经济处罚,2016年1-3季度医院临床路径入径病例数共2351例,占出院患者总人数比例为15.67%,入组率达79.72%,入组后完成率为93.19%,变异率为6.81%。

四、全面推广应用DRGs工作。

医院成立了病案管理科,设专人负责DRGS工作,组织全科人员分批次地参加DRGs培训,积极探索DRGs在医疗管理中的应用。完善病历首页、附页和ICD编码、HQMS数据、DRGs分组。以“阳光医药”系统为基础,完成了2015年度全院DRGs数据上传任务,促进医院管理信息化、精细化和科学化。

    五、妥善处理医疗纠纷。

2016年1-10月份医院处理各种医患纠纷共21例,其中协商解决的纠纷15例;医调委请求调解的纠纷4例;尚在调解中的纠纷2例。

为更好地处理医疗纠纷,我院连续两年参保了医疗责任保险,确保医患纠纷妥善解决。通过保险公司理赔的案件共9例。

医院已按照“三调解一保险”运行机制逐步规范了医疗纠纷的处理模式,医疗执业环境得到较大改善。

六、卫生公益工程。作为多项卫生公益项目的定点医疗机构,医院继续落实“光明·微笑”、“儿童两病”、血液透析等重大疾病免费救治工作,为群众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提升了医院品牌知名度。2016年1-10月份医院共收治白内障191人次,免费血透7人共553次。

七、夯实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基础。全面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建设,以医院等级评审为抓手,加强了医疗核心制度落实和医务人员“三基三严”全员训练,组织全员进行培训,学习现代先进管理工具的运用,提高医疗质量管理科学化水平。

八、急诊体系建设。继续完善“绿色通道”建设,完善24小时急诊服务流程,完善急诊病房规范化建设,在方便患者及时入院诊疗的同时,坚持以病人为中心,规范诊疗服务行为,使患者得到及时、合理的治疗,保证医疗安全和服务质量。

九、切实加强优质护理工作。医院优质护理服务实行“一把手工程”,明确组织分工,加强医院各部门的分工协作,落实各部门职责,扎实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各项工作。

健全各项护理制度,建立并完善护士调配机制,积极开展护士培训。

完善护士绩效考核和聘用护士薪酬、待遇、保险的相关制度,落实不同用工形式的护士同工同酬,并享有相同的福利待遇和社会保险。

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病区设立责任组长1--2名、每名责任护士护理病人不超过8名。

严格落实护理分级制度,重点对患者实施全面评估,根据评估情况予以必要的专业照护。

医院对优质护理、责任制整体护理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十、强化医院感染控制管理。开展了目标监测五项: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监测、多重耐药菌的监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监测、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监测、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监测。按季度撰写院感通讯向全院通报院感监控情况、医院细菌监测情况、各科细菌感染率与漏报率情况、医院抗菌药物总耐药性情况等,并对发现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督促整改。2016年专项对本院保洁人员进行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运送及相关院感法律法规的知识培训并考核。

十一、做好卫生行风建设。1、签订纠风工作责任书。严格履行“一岗双责”,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进一步提高了干部廉政责任意识,上紧了廉洁自律的“发条”。

2、完善问卷调查内容,掌握医务人员对《医疗机构从业人员行为规范》及《加强医疗卫生行风建设“九不准”》的执行落实情况,着力早发现、早处置。3、继续深化“红包”专项治理工作。院纪委采取月查房形式,定期开展明察暗访工作;同时,利用在门诊及住院部大厅设立的投诉举报箱收集干部职工及群众举报,截至目前,未收到相关举报;认真落实“红包”清退机制,今年1-10月,我院医务人员有82人次直接拒收红包或为患者缴纳住院费,共计45900元。4、加强招议标程序监管。一是严把入口关,要求所有参与招议标的单位出具西湖区人民检察院开具的《检察机关行贿犯罪档案查询结果告知函》;二是严格遵守“三个三”原则,对单一来源采购的医用设备及耗材要求物资供应科及使用科室提交书面合理说明;三是严格落实医药产品购销诚信管理,要求厂商与医院签署《医疗卫生机构医药产品廉洁购销合同》,约定违反廉洁购销的法律责任。

十二、提倡合理用血,加强血液质量安全管理。对全院医师及相关人员进行培训,严格执行临床用血管理规定,确保用血安全。另外,医院积极配合省血液中心,倡导无偿献血工作,2016年1-10月份医院共献血172余人次。

十三、强化医院医疗法治化管理。贯彻落实《江西医疗服务监管条例》、《江西省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理条例》等医疗管理相关规范性文件要求,进一步合法化医院有关医疗服务项目,全面提升了医疗管理的法治化水平。

十四、其它各项工作。积极配合上级卫生行政机构做好医师资格考试工作,确保该项工作有序、安全。另外,积极参与上级部门组织的抗涝救灾、征兵体检、医疗救援等各项工作。

十五、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困难。一是医院病人少,能够开展的手术范围不广,导致日间手术的开展效果不理想。二是医院医务人员对DRGS工作的意义认识不深,学习不够,未深入了解该项工作的重大意义,且医院缺乏该项工作的专业管理人员,导致DRG相关数据上传不完整。

**2017年医疗管理工作计划

一、继续按照医院评审评价的相关要求及在现场评审中发现的问题做好整改工作,进一步落实医院等级评审各项条款,争取达到条款的更高要求;做好病案管理科、儿科、康复科等科室的不定期评价工作。

二、继续推进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在已有的成果上继续深入改进,争取更进一步。加大各临床科室药品比例控制力度,应用多元化方法控制药品比例,对药比不达标的科室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理,绝不姑息。

三、继续加强临床路径管理工作。针对我院临床路径人数占出院患者人数比例不高的薄弱环节,制定改进措施,加强奖惩,争取这一指标在2017年能达到20%,鼓励科室根据本科室患者特色制定分路径。

四、继续贯彻《江西省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理条例》精神,围绕“三调解一保险”的规范模式,努力解决好医院的医疗纠纷,并协同有关科室做好医疗纠纷的预防工作,最大限度降低我院医疗纠纷的发生。

五、继续加强医院感染相关法律法规的培训学习,促进院感控制措施的落实到位;加强对ICU、供应室、手术室、妇产科、口腔科、血透室、内镜室等院感重点科室的院感管理,加强多重耐药菌的管理,对多重耐药菌高发科室如ICU、神经外科、老年医学科加强手卫生、无菌操作等方面指导、监管;改进完善院感监测系统,进一步加强院感监测,对院感预警实行隔日一查,督促医务人员做好相关工作。

六、加强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制定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和发展规划,努力引进新技术、新项目,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完善人员梯队合理配置,制定相应的配套政策和措施,不断提高临床科室医护人员综合素质,为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和发展及申报工作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

七、加强医德医风巡查,从患者及家属入手,获取第一手资料,掌握医务人员对《医疗机构从业人员行为规范》及《加强医疗卫生行风建设“九不准”》的执行落实情况,着力解决存在违纪违规的问题,坚持早发现、早处置,及时约谈、诫勉,惩前毖后。

八、继续推进“阳光医药”网上监察系统建设工作。不断规范药品和医用耗材的招标、采购、配送、使用、回款等行为,促进合理用药、合理检查、合理治疗,筑牢医药购销领域反商业贿赂的防线。

九、继续推广日间手术,要求科室积极探索解决目前日间手术量不高的解决办法,一是开展新的日间手术项目,二是拓展病源,三是积极宣传,引导患者了解日间手术的优势与意义。

十、推广应用DRGS专项工作。医院要加强培训,使医务人员认识到DRGS工作的重大意义,加大该项工作专业人员的招聘力度,完善DRGS数据管理,使医院管理信息化、精细化及科学化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

十一、继续探索优质护理的实践形式,倡导文明服务为核心,向社会展示新一代“白衣天使”文明礼貌、和谐友善、团结奋进的精神风貌,树立“团结、务实、创新、奋进”的行业形象。不断完善护理人员各岗位的职责及任职条件,完善岗位说明书,规范临床护理执业行为。根据医院功能及临床需要,培养临床所需的专科护士,有计划的选派护士参加省级及以上的专科护士培养;继续为患者提供人性化护理服务,将“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和人文关怀融入到对患者的护理服务中。继续完善病人陪检、标本送检、药品物品送病区、营养食堂、维修中心、被服中心等后勤保障支持系统,对后勤服务人员合理优化,岗位明确。继续积极开展延续护理服务,推动志愿者服务。医院社区卫生所一体,深入到社区、家庭,为患者提供用药指导、健康教育、慢病管理等服务;对出院病人开展电话随访服务,使患者得到出院后的健康指导,满足患者康复的需求,提高患者的满意率。

十二、加强急诊体系建设。继续落实《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关于提升急性心脑血管疾病医疗救治能力的通知》等相关文件精神,提升急诊科运行管理、人才培训和学科建设水平,保障急救绿色通道的畅通,提高急诊病人的救治效率。

上一篇:职业病人护理工作计划范文 下一篇:产房每月护理工作计划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