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小组学习计划范文

时间:2023-11-09 11:26:59

学习小组学习计划

学习小组学习计划篇1

我校体育组由5名教师组成,两位是五十几岁的中老年教师,一位是三十几岁的中青年教师,另两位为刚参加工作不久的新体育教师。对于中老年教师来说,具有丰富的教学、教研、及带队训练的经验,但在新的教育理念、新知识的更新,尤其在先进的教学设备、仪器运用上要投入较大经历来学习与适应;而对于新教师来说,刚好与中老年教师相反。新的时代呼唤新型的科研型教师,现在的教育只有走科研兴校、科研兴教的路子才能顺应时代的要求,才能培养出顺应时代需求的人才,在此背景下,我校体育组教师也只有不断学习、不断充电,发挥团队力量,走学习型团队的路子。

转眼,一个学期很快就过去了,一学期来,体育组全体教师能团结一心、群策群力,充分利用教研组全体教师的智慧和能量,踏踏实实搞好体育教学工作,积极开展组内教研活动,蓬勃开展校园群体活动,认真抓好运动队的训练及比赛工作。现对这学期的各项工作进行总结,汇总成绩,发扬优点;找出不足,提出建议与整改措施,继往开来,再创佳绩。

一、 教学方面

一学期来,体育组全体教师能扎扎实实地上好每一堂体育课。首先,开学初组织本组成员进一步学习新课标,依据我校实际,制定确实可行的各类教学计划,严格执行各类计划,按计划上课;其次,重视备课,写好教案,认真上好每节课,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三是抓好学生的体育常规教育,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在教学过程中,始终把安全教育放在重要位置来抓,并有机地结合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各类德育教育。今年,我组迎来了一名刚大学毕业的新体育教师,针对学校体育组师资队伍新形势,我们组形成两名中老年教师带一名中青年教师带两名新上岗教师,进行了两组师徒结队,我们着眼点是以老带新,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相互听评课,让新教师迅速进入角色、迅速入门、迅速上路。

二、教研方面

踏踏实实地开展体育教研活动。制定体育教研计划,并按计划组织开展教研活动。本学期我组教师积极参与各级各类组织的各项体育教研活动,外出听评课达20余节次;由我校承担的两节区级体育教研课,受到与会教师一致好评。同时,我组教师在加强教研的过程中,认真加强理论学习,并联系自己实际进行理论升华,大胆动笔,踊跃投稿,所撰写的教研文章、通讯在各类刊物、网站共发表80多篇。

三、训练方面

坚持抓好校田径队和篮球队的课余训练工作。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要想运动队出成绩,必须常抓不懈。在抓运动队的训练中,我组教师起早贪黑,每天最早出现在操场上,最后一个出校门,训练中相互学习,共同研讨,针对不同情况及时调整训练方案,坚持走科学化的训练、系统化的训练、长期性训练的路子,做到训练有计划、考勤有记载、修改有笔记、月月有总结。同时也要求教练员要时刻关心队员的生活和学习,不断加强队员的思想品质、道德意识、集体主义精神等方面的教育。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我区召开的第20届小学生田径运动会中获得团体总分第一名的骄人成绩,并获得14个单项第一名,破两项记录的不俗表现。

四、群体活动

为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全校学生的日常两操活动也常抓不懈,给学生活动时间,锻炼的机会,我组先后组织举行了我校秋季田径运动会、学生冬季长跑活动、全校体质评估的摸底与成绩汇总、学习并推广第三套小学生广播体操《希望风帆》。

五、学习方面

积极组织体育组教师认真学习学校体育工作的有关文件和通知。具体有****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通知;通过学习,全体教师明确了学校体育工作的指导思想,提高了对体育工作的认识,坚定了日常体育工作的信心。

六、改进措施

1、 加强体育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水平的提高,树立优良的教学风格,刻苦钻研业务,不断学习新知识,争取在教学上有所创新,有所突破;

2、认真抓好课间操和课外活动的管理工作,认真制定相应的措施和管理制度;

学习小组学习计划篇2

关键词:大学英语;自主学习;策略

随着素质教育和终身教育理念的兴起,自主学习理念慢慢融入到大学英语教学中。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学生普遍掌握了一些认知学习策略,但对自主学习要求较高的学习策略,了解并不多,并且在学习过程中,不知道该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因此,在学习策略的培养方面,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一些培训和指导。

奥马利和查莫特(O’Mally&Chamot,1990)根据认知心理学把学习策略分为认知策略(Cognitive Strategies),元认知策略(Meta-cognitive Strategies)和社会、情感策略(Social Mediation)。认知策略主要包括复述,联想记忆,做笔记,做小结,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等策略。元认知策略主要包括制定学习计划,自我记录,自我监控,自我评估等策略。社会、情感策略包括怎样在学习互动活动中放轻松,怎样制定小组规则,怎样与他人合作学习,怎样与人有效的沟通,怎样评估合作小组伙伴等策略。

教师在向学生介绍和培养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策略之前,要特别注意矫正学生对英语自主学习策略不正确的看法。教师和学生都要形成对自主学习策略的正确认识:第一,学会如何进行英语学习比学会一些具体的英语单词或语法点更重要。第二,在英语自主学习过程中,正确地使用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可以提高学习效率。第三,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学习策略的选择和培养不能过分依赖教师,这是学习者自己的责任。第四,对学生英语自主学习策略的培养不是把一些固有的学习策略强加给他们,而是向他们介绍一些经过验证的、有效的学习策略,帮助他们寻找到适合自己的、个性化的、系统的英语自主学习策略。第五,学习不成功者可以向学习成功者借鉴其英语自主学习策略。第六,对于英语自主学习策略,只停留在了解阶段是不行的,必须经过训练和实践,从而形成自己的学习策略体系。第七,英语自主学习策略的训练不是浪费时间,而是为了更好地开展英语学习。

一、制订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

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要求学生制定出近期的、具体的学习目标和相应的每周学习计划。

近期的、具体的学习目标可以增强学生完成任务的信心,达到近期目标会给学习者带来更多的满足感和更强的自我效能感,增强坚持英语自主学习的信心。通过制订每周学习计划,管理自己的学习进程,学生增强了自主学习能力。要求学生每周写下自己的学习目标并根据学习目标制订具体的自主学习计划(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每一天的学习活动都按照学习计划进行。比如:学生可以计划星期一练习VOA听力30分钟,在线阅读Chinadaily英语新闻50分钟;星期二用Skype和英语母语者对话20分钟,阅读700字,并根据阅读内容写出100字读后感。每周利用教师安排的课堂时间和晚自习时间执行计划。每一周开始时,学习计划会由合作小组伙伴和教师检查。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的前后对比,系统地反映出学习者英语自主学习内容和程度的变化过程。根据笔者对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的整理和分析,学生初期制订的学习目标往往“好高骛远”、空洞而且难以实现。如学生冯源制订的第二周学习计划是“Enhance reading ability, and achieve the level 6 of IELTS”,这个目标远大且实施起来无从下手,容易产生困惑。在教师的帮助和指导下,他将目标重新定为“Read 6 articles from IELTS reading materials sent out by teacher, and understand the new words ”。对于刚刚接触到自主学习理念的学生来说,这个目标不仅清晰,实施起来难度也不大,更有利于学生根据此目标制定自主学习计划,也能使他们因完成目标而产生更大的满足感,激励其进行下一步学习。如此每周一点一滴地推进学习进程,也让学生明白了学习没有捷径,“积跬步才能至千里”。

二、填写学习日志

每周制订出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后,要求学生在英语自主学习过程中做好记录,填写学习日志。学习日志要求学生认真详细地记录下每天学习的内容、时间和资源来源。每周自主学习结束后比照自己的学习日志与学习目标、学习计划,看自己是否完成了既定目标,是否按照计划进行学习。如果学习日志所体现出的学习进程和效果与计划不符,就要寻找原因,修改下周的学习目标和计划。逐步使自己的学习目标、学习计划和学习进程一致,对自己的自主学习做到有效管理。学习日志同样反映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进程和自主程度,通过前后对比也可看出变化。

三、合作学习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合作学习研究中心约翰兄弟(Johnson & Johnson,1994)的研究表明,合作学习对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成功的自主学习经常需要学生的合作,不仅因为在自主学习进程中很多问题是学习者本身不能解决的,需要他人的帮助,而且有些学习任务也必须通过合作学习完成。具体做法有:

第一,根据测试成绩和教师对学生的了解,学生以3至5人一组被分为若干小组(分为长期合作小组和针对某一学习任务的合作小组)。分组原则为:小组成员应各有特色,有男有女,英语学习能力有高有低。第二,教师可以围绕一个话题给合作小组布置学习任务。第三,合作小组内部进行分工,收集资料,小组讨论,完成各自分任务,然后汇总任务、讨论。第四,得出任务成果。第五,自我评估和教师评估、补充。合作学习的过程比合作得出的成果更重要。合作过程不仅可以增强个体责任感,使学生学会自我评估和合作小组评估,实现资源共享,取长补短,使学习者更全面地认识事物,而且也可以通过这种相互依赖的学习形成相互的心理支撑,减少压力,降低心理焦虑,使学生处于较佳的学习状态。在合作学习的进程中,教师充当参与者、帮助者和评估者的角色,对小组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困难给予必要帮助并对学习成果进行评估。另外,要根据小组的整体学习情况,奖赏成功的小组。

例如:英语听力课堂上教师要求学生以合作小组的形式收听有关2012年英国伦敦成功举办第30届奥运会的英文报道资料,以演说的形式汇报收听的内容、来源以及对收听的新闻做简单评价和总结。学生的反馈信息中,大多数学生喜欢合作学习,认为合作学习任务对他们来说比自己完成任务更轻松,也更加有动力。有些学生甚至可以给教师提出合理化建议。从学生的情况来看,合作学习受到学生认可和接受的主要原因有:第一,在合作学习中,与教师的帮助相比,更多的是来自于合作伙伴的支持和帮助,而合作伙伴的支持和帮助会增加学习的动力。第二,学习过程中会受到合作伙伴的鼓励和赞扬,而那些“偷懒”的学生则会受到督促和批评。第三,合作伙伴的英语自主学习会对个体产生榜样示范作用。合作小组中英语自主学习能力较强和英语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会在无形中成为学习榜样。

参考文献:

[1]徐锦芬.大学外语自主学习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2]庞维国.自主学习――学与教的原理和策略[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O’Malley,J.M.& Chamot,A.U. Learning Strateg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0.

学习小组学习计划篇3

关键词:小组学习引导

小组学习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锻炼机会,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正确率优势在教学中被广泛应用,在实施小组学习过程中,却出现了小组人员不均衡,任务分配责任不清晰,学习过程中有部分学生不主动,甚至不知道该干什么。因此达不到预期的效果。那么如何正确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把合作落到实处?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学习是我们教师应该探索的问题。

1 成立小组

1.1 正确划分小组以“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为原则,进行以下三种形式划分:

1.1.1 规定性划分:根据学生的性别、兴趣、能力、成绩等主要方面进行合理搭配进行分组。

1.1.2 随机性划分:根据不同的教学环节或学习任务随机进行分组。

1.1.3 自由性划分:学生根据彼此之间的关系、兴趣爱好等自行组合,在宽松、和谐的合作氛围中完成学习任务。

1.2 依据学生的能力、性格、兴趣倾向、学习水准、交往技能、守纪情况等差异情况进行合理的搭配。

1.3 分组学习要让学生懂得,每一个人都有长处和不足,人的智能、个性、才干是多样的,只有既善待自我又欣赏别人,才能发挥出最大的团队学习成效。

1.4 小组的人数,我们建议4-6人为宜。

2 任务布置

在布置小组学习任务时,一定要让学生都有各自的任务,但又要有所侧重,鼓励学生在集体研究共同问题的基础上,选取小组成员体会最深、最感兴趣的议题作为学习对象。同时,每个组员都要有明确的个人职责,分工合作。如果没有明确的个人责任,有的小组成员就会怀着投机心理学习,出现在小组内“搭车”现象。这种现象必须坚决杜绝。

在任务难度上要具有挑战性,但是要求难度也不能过高。以学生通过努力能够完成任务为佳。另外任务应具有真实性,教师应该选择与实践相关、与现实相关、与个人相关的任务。

3 小组学习期间

在小组学习期间你应该时刻注意以下两点,也就是小组学习过程的引导和小组学习过程监督的引导。

3.1 小组学习过程

根据给定的任务和给定的完成任务的时限以及所有可利用的资源和信息,你可以有针对性的考虑,观察和决定以下方面,使小组学习的目标一致化:

3.1.1 首先确定小组的共同目标。尤其是学习任务,任务的规定完成时间以及学习者的兴趣。

3.1.2 确定重要的学习步骤。

3.1.3 制定一份时间预算和一份时间计划,还有随时检查有没有按计划执行。

3.1.4 小组分工确定谁能负责哪部分和到什么时候必须完成分工。

3.1.5 确定阶段性计划,什么可以自己单独处理,什么需要在小组处理。

3.1.6 在小组讨论或者有谁做演讲的时候,你应该把最重要的记录下来。

3.1.7 小组需要每次会议结束的时候都应该调节下面的问题:

①有人报告中间结果吗?

②有没有措施,通过它能让任务按计划进行?

③谁必须在下一次碰面会之前完成他的工作?

④什么时候和什么地点举行下次碰面会?接下来该干什么?

3.2 小组学习过程监督

小组学习要随时检查以下两方面:

3.2.1 随时检查,你是否对中间阶段结果满意?

3.2.2 通过下面的问题也可以检查学习过程:

①方法经受住考验了吗?达到我们设定的目标了吗?我们遵守时间计划了吗?出现了内容上的难点了吗?

②意见分歧出现在哪里?怎样避免意见分歧?

③有人领导这个组吗?与其他小组成员相比较我在小组里的主要贡献是什么?

④在以后的行动中我们必须要改变什么?怎样消除困难?

4 小组之间合作

你将要在课堂教学中经常经历以下的情景:你必须在一个小组中掌握知识。紧接着每个小组成员都必须得到属于另外一个小组的知识要领(就是所谓的拼图法)或者你所在的小组必须描述整个一个班级的学习资料。为了这个小组学习请你注意以下几点:

4.1 第一为你的工作制作一个粗的时间计划:单独学习,一起看材料,共同准备工作,单独准备工作。

4.2 第二单独学习相关资料,明确重点,并且自问,你哪些地方不理解。

4.3 第三合理分工:如果每一个小组成员必须给另外的小组做报告,所有的小组成员都需要为此做准备;如果只是希望一个人小组成员站在全班前面做报告,那么就应该确定一个小组发言人;如果可以有两个或者是全组人都做报告,那么你应该在以后的工作进程里确定谁该做哪些部分的报告。

4.4 在小组讨论中你熟读材料,检查一下是否所有都掌握重点了。添加需要的信息(比如:找例子,找原因),借助于想法草图。

4.5 在讨论中你要搞清楚原来不理解的地方。你要借助于更多的信息来源和帮助。

4.6 你自问一下,你打算给另外小组或者全班描述什么和你打算怎样做:什么是重要的(主要想法,辅助单元),在说明时怎么样依次进行,什么是需要我做演讲的,什么是要做图解,什么要书面解释的,我需要做一份ppt,一份工作表,在演讲中和演讲后检查一下,在座的同学是否有不明白的。

4.7 运用重点词描述你打算怎样做。

4.8 再检查一遍是不是所有的小组成员都明白自己的任务。

4.9 你最后还有些时间可以自己准备演讲。

5 小组学习之后的思考

5.1 在下一次小组学习之前,请你和你的小组制定工作计划、小组目标、工作步骤、时间计划、角色分工。请你和其他的小组进行比较。

5.2 请你牢记最后小组学习流程的质量。并请你对下述问题进行回答:

①是否有注意学习方法吗?制定的目标是否达到?是否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

②我们是如何处理不同的意见的?

③对于小组学习成果是否每个小组成员做了相似的贡献?

④我们是否想优化以后的小组学习?

5.3 请你考虑一下,以前有什么成果经验可以借鉴,有什么失败教训可以吸取?原因是什么?对以后的小组学习有何启示?

5.4 请你思考,在您以往单独完成工作中,哪些更适合小组学习?

总之,在小组学习过程中,教师通过一系列的问题,首先是引导学生了解如何进行小组学习,知道该如何进行思考,如何互帮互学;其次引导学生在小组学习之后进行反思,这一点往往被忽视,而恰恰正是通过反思才能使学生对小组学习有更深刻的认识,从而达到最终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大卫・W・约翰逊、罗杰・T・约翰逊、爱迪斯・约翰逊・贺路伯、 粟芳.《合作性学习ABC》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2006-07出版).

[2]盛群力,郑淑贞.《合作学习设计》浙江教育出版社.(2006-07出版).

学习小组学习计划篇4

【关键词】 教学模式 小组学习 远程教育 应用实践

《计算机应用基础》作为中央电大开放教育本科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其课程教学模式的构建主要是围绕重庆电大“网络环境下的1333教学模式”总体框架下而进行的“小组学习”的教学模式。“小组学习”模式是远程教育典型的教学模式“协作学习模式”的具体构建。该模式体现了小组在教师导学下利用现代教育通讯设施自主学习、交互学习的基础上开展单元专题教学活动的教学过程结构形式。重庆电大南川分校自2006年9月参加《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基于网络环境下的课程改革和试点以来,积极参与,勇于探索,有力地促进了该课程以学生为主体的“小组学习”模式的应用与实践。

1 “小组学习”模式的教学构建

小组学习教学模式包括确定学习目标、制定个性化课程学习计划,利用多种媒体教学资源自学、利用网络环境交互学习、集中辅导、考核评价等六个方面,这六个方面各有侧重,又相互支撑,共同构建了“小组学习”模式的整体框架。

1.1 确定学习目标是前提。首先,针对本科学生具备的计算机基础情况,进行课前调查,通过分析基础数据,确定单元学习目标。其次,在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集中辅导为辅的远程教学理念指导下,教师根据学科内容的逻辑联系,在课程的学习目标下,细化学习目标。再次,根据学习进程向小组下达自学任务,推荐网上资源的导学方案,此阶段主要是细化课程教学目标,突出教师的导学功能。如授课对象的工作背景、知识程度分析、制定专题学习计划,其次是对中央电大资源平台、重庆电大和本校的平台进行讲解及其功能的使用介绍,让学生养成“要学习、用网络、查资料、看平台”的学习习惯。最后,教师根据学科内容的逻辑联系,将课程内容分成七个专题,根据教学进程,针对每一专题帮助学生了解学习内容、明确学习目标、确定学习策略、推荐网上学习资源。

1.2 制定个性化学习计划是关键。要求学生根据单元学习方案,制定个性化课程学习计划。个性化学习计划是在充分考虑学生自身基础知识、学习能力和媒体应用能力的前提下制定的,它包括学习资料和媒体的选择,时间的确定,学习辅助手段的运用等。借助学校提供的三种学习资源进行自学,并通过生与生交流,教师对学生的个性指导(通过电子邮件,QQ)等网络手段交流的环节,解决学生个别化学习中遇到的一些问题。

1.3 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自学是基础。小组成员接受学习任务后,在小组的组织下,通过“感知——内化——升华”开展小组成员的自主学习,同时向小组汇报个人自学情况,成果共赏,并接受课程辅导教师的监督。此阶段的主要目的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为集中面授辅导奠定理论基础。

1.4 利用网络环境分工合作、交互学习是核心。小组成员之间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通过面对面或网络环境下进行交互学习和讨论,加深知识的理论构建,增进成员间的协作与沟通。此阶段主要是通过协作学习达到强化知识,培养学员协作学习的能力。教师在学生完成课程学习的基本任务的基础上,针对计算机知识更新快的特点,有目的地选择部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计算机新问题,新技术,新方法等,引导学生针对某一特定的问题研讨或是自己提出问题研讨,进行知识的拓展,并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知识教学活动。在教师引导下,各组纷纷提出“如何优化平台性能,如何下载网上资料信息,如何拒收黄色网站与信息”等感兴趣的论题。然后教师围绕各小组的问题,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按提交问题的类型、深浅程度进行梳理、归纳,由各小组选一个专题进行探究。各小组组长负责组内分工与合作,教师负责对各组在搜集材料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采用BBS、电子邮件、QQ等方式给以必要的指导。学生明确了探究目标,参与的热情特别高,随后各组积极行动起来,查书刊、上网搜索,在BBS上发帖子开展组内讨论,咨询请教,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时间和机会搜集、整理材料。通过各组成员互相讨论学习,借助网络完成了各自任务。

1.5 集中辅导是保证。是对学员自主学习和小组交互学习集中性问题的集体答疑、知识重难点的辅导、作业辅导。开展案例收集分析、案例辩论、实作、考察调研、知识竞赛等小组教学活动,通过学生的动手、动脑、动口,培养学生理论运用实践的能力和开拓创新的精神,以突出教师的导学功能,提高学习成效。

1.6 考核评价是保障。小组提交小组学习活动成果,辅导教师考核,记入课程形成性考核成绩,组织师生评比表彰,以达到运用评价和激励手段促进小组学习活动的目的。

2 “小组学习”模式的组织流程

2.1 建立课程学习小组:根据行业划分原则、互补性原则、就近原则和有利于学习原则,依据课程学习者特征,如行业背景、专业背景、学习基础、年龄、兴趣异同等,在专业管理教师的指导下建立10人左右的课程学习小组,由小组成员推荐课程学习小组组长。

2.2 根据学校安排,提出本期学习的具体要求,各小组长制定本期学习活动计划,填写小组活动计划表,上交任课教师。

2.3 教师制定课程单元学习方案,传达到所有学习小组,此方案包括:①课程导学总方案:课程说明、课程须掌握的知识重点和掌握此知识重点的知识。②分单元导学方案:即导学教师将中央电大在线,重庆电大在线平台和本校及相关远程教育平台的本课程多媒体资源(包括IP课件,重难辅导,自检自测,教学答题文本,网上图书,期刊文献)进行精选后结合单元教学内容向学生推荐。辅导教师向小组下达单元自主学习任务,要求小组成员集体在规定的时间进程内完成单元自主学习任务,整个小组将提交小组自主学习报告,并进行综述,以此为集中辅导的开展奠定基础。③课程实践教学方案:教师在小组完成了自学任务后,根据重点、难点、热点内容,确定学习专题,提出专题学习的目标,下达学习任务,推荐学习资源,进行实践教学活动,根据课程的特点,可以是小组案例分析讲解、案例辩论、课程实训、专题调研、知识竞赛等等,方案中设计出主题教学活动的具体内容、提交成果、时间安排、操作办法、评价细则等内容。④集中辅导方案:有计划地设计出单元知识辅导讲解、案例讨论、作业辅导、考试制导等集中辅导教学内容与时间。

2.4 小组成员根据教师的单元学习方案,制定适合自身特点的个性化单元课程学习计划,并在小组内相互交流。

2.5 小组成员在学习小组的组织下利用印刷教材、资料、网络媒体、音像媒体、电视点播及其它整合资源,按照“感知——内化——升华”的学习模式进行自主学习,作好笔记,在小组的组织下,进行面对面讨论,网上实时交互讨论和非实时交互讨论,电话交流,参加电大在线等进行自检自测。加强对单元知识的感知和深化,形成自主学习、小组学习成果。

2.6 集中辅导,课程辅导教师根据学员自主学习,小组学习的情况,选择教学重点、难点、热点,社会实践、作业、考试等内容,采取网上直播、点播或面授形式进行集中辅导,辅导方式有重难点剖析与讲解,知识点梳理,案例搜集与分析,实践操作与体验,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分组竞赛与辩论等,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 “小组学习”模式的实践效果

“小组学习”教学模式是在教学实践中逐渐形成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远程开放教育学生的“双基”课,即既是远程学习的基本技能课程又是专业公共基础课。辅导教师在该模式的指导下,结合学校学生的实际和学员网络学习的基本要求,能够正确在中央电大、重庆电大、南川电大注册,能够在网上进行视频、文本资料的查看,能够进行电子邮件的收发和网上答疑与小组学习等本课程应掌握的基本问题,再由辅导教师集中梳理成几个学习专题,加以系统的指导。对掌握较差的学员,能进行系统的培训,并由掌握较好的学员加以指导,使之相互提高,达到学习者主动构建知识,增强学习小组凝聚力,加强探研学习的能力和学习者学习成果互通共享的目的。

通过一定时间的实践,学习小组的评价是“通过实训活动,使我们更深入地了解南川电大所使用的教学资源、自主学习等多元化的学习形式,对网络的认识也提高了,增强了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凝聚力和友谊”。比如学校有幸参加了重庆电大对这门课程进行的教学改革。学校接受该项教学改革任务后,在专业管理教师的全力支持下,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辅导教师的积极努力下,我们学校全体开放本科的同学分工合作,齐心协力完成了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基于网络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小组专题学习’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课题第四阶段“三校网络互动”的学习活动任务。在重庆电大组织的“网络的发展给人类社会带来的是弊大于利”和“黑客和计算机病毒有利于信息技术发展”的辩论赛中,学校精心策划,认真准备,取得了可喜成绩。我校采用的教学模式小组实训,把我们的网络知识从一个领域带到另一个领域。在大家紧密的配合下,充分发挥各小组全体同学的积极性,发挥其团队精神,极大地提升了大家对网络知识的运用能力,将为学员日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和乐趣。

4 “小组学习”模式结语

“小组学习”教学模式是在远程教学总体模式框架指导下,结合南川电大学习对象的多种学习特征和地域特征而进行的模式创新。该模式遵从了远程教育的教学规律,即充分考虑到了远程教育“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体,教师导学为主导”的教学特征,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从参与学习到主动构建学习,教师的角色转变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远程教学的媒体功能得到了充分发挥,充分运用了对学习过程的计划、检查、指导、评价、反馈机制。同时考虑到了教学的评价策略与监控手段,体现了以个别化自主学习为基础,合作学习为方式,单元学习为线索,探研学习为手段的教学策略。但小组专题学习模式还有待于在远程教学理论指导下的实践中不断完善,与之相匹配的教学管理机制还有待于建立和规范,特别是与此教学模式相匹配的机动灵活的课程学习评价机制,小组成员个别化学习的监控机制等方面均有待进一步改进。

参考文献

1 何克抗.CAI的理论基础和以学为中心的课件设计[J].四川教育, 2001(01)

学习小组学习计划篇5

摘 要:学讲计划是对传统语文教学模式的创新,语文教师要准确定位角色,抓住要点,科学运用,实现语文教学成效的大幅提升。文章从充分预习、明确目标、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交流完善、检测梳理等方面进行相关研究。

关键词:语文教学;学讲计划;教学改革;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23.2;G62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07-0040-01

学讲计划是徐州地区近年来运用最为成功的教学改革模式之一,其核心理念是让学生学进去、讲出来,在学习活动中拥有更为自主的地位、宽泛的空间、灵活的形式,通过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变,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相互探讨、独立思维,促进语文综合素养提升。这体现素质教育的本质要求,与新课程改革理念一脉相承。

一、学讲计划是对传统语文教学模式的创新

过去较长一段时期,语文教学以灌输教学模式为主。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处于被动地位,较少有自主参与的空间,即使有一些互动也是蜻蜓点水、不够深入。学讲计划的实施,有效突破了这一困境,积极意义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在学讲计划实施过程中,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到独立思考、相互合作,学习任务的达成不再依靠教师的给予,而是靠自己的努力以及同学的帮助,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体现。二是强化学生能力培养。无论是学进去还是讲出来,无论是独立思考还是和同学相互研究,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能力、表达能力、归纳能力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三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死气沉沉的单向灌输课堂,转变为充满生机活力的自主探究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充分体现学生积极性的保护,让学生有表达的机会、参与的平台、合作的载体,让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得到充分激发。

二、紧扣要点实施,保证学讲计划取得成效

(1)充分预习是学讲计划实施的重要前提。要想真正提高学讲计划实施的效果,必须将预习环节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应要求学生在每一课学习之前都进行充分的预习,预习内容包括自主解决生字、拼音、词语的理解,对课文的内容进行初步的熟悉,对照思考题分析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分析思想主题等等。通过这样的充分预习,学生对学习内容有了初步理解,并且能提炼出一些重点难点,有利于在课堂学习环节进行重点突破,这就为学讲计划的顺利实施奠定坚实的基础。

(2)明确目标是学讲计划实施的方向指引。学讲计划重视学生自主地位的体现,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抓住核心要素,让学生明白学习的目标是什么。在每一节课的开始,教师要将学习目标明确地提出来,比如生字词要掌握哪些、课文理解方面要抓住哪些要点,以让学生对接下来将要开始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准确定位。这也便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及时对照,看看自己还有哪些方面的学习任务没有达成。边学习、边对照、边回顾,整个学习活动将会更具针对性和指向性。

(3)独立思考是学讲计划实施的内在动力。学讲计划最为核心的理念,是让学生充分动起来,独立思考、相互探讨。其中,独立思考是推动学生进行语文学习的内在动力。学生对照教师提出的思考问题,通过认真研读教材,查阅相关工具书,结合自己的语文学习基础进行分析、判断,得出初步成果,在此基础上才能够有效地讲出来。在讲之前,学生还可以和其他同学进行交流,进一步提高思维的缜密性和学习成果的完善性。

(4)合作探究是学讲计划实施的核心要素。要想保证学讲计划的有效实施,教师必须将学生充分发动起来,既要让学生独立思考,也要让学生和小组其他同学进行探讨,集中集体的智慧来解决学习方面的问题。要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照思考题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答案,然后在小组里进行交流。在牵头学生的带领下,学生进一步完善学习成果,形成本小组的集体学习成果。

(5)交流完善是学讲计划实施的质效提升。形成小组合作学习成果之后,并没有完全完成学习任务。此时,教师还要站在全班的角度,鼓励学生进行交流完善。学进去既要使学生个体学进去,也要使每一个小组能够学进去。同样,讲出来既要让个体在小组内讲出来,也要求小组代表在全班范围内讲出来,让每一个小组的学习成果接受全班同学的检验,在检验过程中进行完善、提升,使学习成果更加全面。

(6)检测梳理是学讲计划实施的成果提炼。在完成小组交流之后,有两个环节非常重要。首先,注重提炼环节。每个小组汇报和补充完善之后,教师要和学生共同对学习成果进行提炼,不正确的要纠正,不全面的要补充。这样,每一次的学习探讨活动都成为获取知识、锻炼能力、积累技巧的过程。其次,当堂检测。当堂检测的目的在于获得学生最为真实的学习反馈信息,也便于学生及时对照目标要求、检测题,认真分析、评估自己在语文学习方面的实际成效。

三、结束语

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学讲计划,只要抓住要点、科学运用,完全可以实现语文教学成效的大幅提升。在这一过程中,语文教师要准确定位角色,从主宰转变为主导,更好地发挥启发引导作用;要有效掌控课堂,及时把握教学节奏,确保重点目标与任务得到落实;要善于引导启发,让学生突破思维障碍,提高学习效果。

作者简介:冯尊永(1972-),男,江苏徐州人,中小学一级教师,从事语文教学与研究。

参考文献:

[1]陈曦.以学讲计划为抓手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素养[J].黑龙江教育,2014(12).

[2]闫文芬.学讲方式下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改革实践[J].文学教育,2016(05).

学习小组学习计划篇6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小组合作;运用措施

互联网信息时代,各院校通过课程改革,培养社会所需的信息化会计人才。虽然会计电算化教学取得一定的成绩,但也展现出一些问题,影响人才培养质量,本文就此展开论述。

一、小组合作学习法概述

小组合作学习法用于会计电算化教学,其作用具体表现在:一方面,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法,可就会计电算化理论与实际联系的部分更为突显,促使实用性和实践性最大程度增加,对学生应用会计电算化知识的能力具改善成效;而另一方面,重视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法,对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有充分重视,教师仅为辅助教学角色,在学习过程发挥辅助指导作用,此种方式,可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热情得到最大程度增强[1]。传统教学过程中不重视培养学生思维,普遍采用传统填鸭式教学法,直接扼杀学生的创造力与想象力,其教学效果可想而知。教学中引入合作学习法,整个教学过程相对开放,学生可以在交流中培养思维,与他人产生思维的碰撞,得到更多的收获。同时,合作学习方法下可以推动学生思维与逻辑发展,每个学生都可以展示自己的特点,为培养与提高学生能力奠定基础。在开展教学过程中,将全体同学按不同组别合理划分,由教师对小组活动进行安排,成员间相互帮助,取长补短的精神,对每位组员学习积极性进行最大程度促进。此种课堂组织形式的运用,可消除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易产生的紧张、恐慌心理,在相对轻松环境中,对会计电算化方面的知识不断积累,使所需掌握的会计电算化知识点更为系统化、整体性,促使学生运用会计电算化知识的能力得到最大程度增强。小组合作学习法教学模式的开展,既为学生自身发展提供保障,也可以不断加深学生间的友谊,使其共同进步,增强整体教学质量。

二、小组合作学习法在会计电算化教学中运用

(一)科学划分学习小组

对学习小组进行科学划分是高职会计电算化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的基础。目前为止,在高职会计电算化教学中,学习小组的划分方式通常采用就近原则,此种基本划分方式并没有对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考虑,如对小组内学生实际学习情况、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学生性格特点等综合因素的考虑,因此这样的划分方式不属于科学划分,不能帮助学生形成一个高效的学习小组[2]。因为每个学生会计电算化基础能力不同,其性格特征更是多样化,简单的分组并不能满足学生对会计电算化学习的需求,而且会因为学生性格、能力等多种因素导致小组内职责分配不清、分工不明确而发生各种纠纷,降低学生会计电算化学习效率的同时影响同学友谊。所以,在对高职会计电算化课堂学习小组划分时,一定要采取科学的划分方式,对学生性格、能力特征进行充分、全面分析,帮助学生组建出一支支高效的会计电算化学习小组。

(二)正确定位教师职责

利用小组合作教学法时,教师一定要明确自己的职责,做好引导工作,把握好课堂教学的节奏。那么教师如何才能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呢?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设置适当的疑问和任务,以此来吸引学生注意力,引导学生努力学习,积极探索。例如,在学习“设置部门档案和职员档案”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这样提问:①在输入部门编码时,系统提示编码不符合要求,应该如何解决?②为什么已经输入了部门档案,但左边显示框一直没有内容?③在部门档案输入时,负责人为什么不能直接录入?④在将最后一名职员档案录入后退出,再次进入界面为什么会出现最后一名职员档案没有保存上?这每一个问题的是指其实就是具体的操作步骤,学生回答问题时必须按照顺序进行,学生需要完成上一个问题后在进行下一个问题的讨论,否则无法进行正确解答,如此有利于调动学生的解题欲望。另外,教师还可在课堂中设置“求救”环节,若某一小组解决不了问题,就可向已经将问题解决的小组求救,获得帮助,这样有利于促进学习小组间的相互帮助与合作。除此之外,教师除需要给予学生足够时间进行交流和讨论外,还要能够充当学生疑难困惑的咨询者,在积极参与学生交流讨论的同时对学生进行引导,为学生解决困惑,一旦发现大多数学生都无法解决某一问题时,教师应立即暂停?讨论并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以确保小组合作学习能够顺利进行[3]。

(三)制定合理评价制度

应用小组合作教学方法后,传统教学评价方式显露出不足,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展现的结果都是集体,因此要创新与优化教学评价模式。完成合作学习任务后,教师应该给予各小组学生全面评价。一方面重视集体与个人评价,另一方面也要重视学习过程与结果的评价,评价过程中教师采取多种评价方式,如自评与互评结合等;评价内容上要从多方面进行,如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参与态度、完成的方法等,教师将重心放在小组间合作、学生间合作交流上。如,可以采用积分评价表的方式对每一位学生进行评价。评价的项目包括课前准备、课堂合作、课堂展示、课堂纪律、课后作业五个方面,而每一个项目都包括自评、互评、师评三个方面的加权。每个月末对积分进行排名,评选出先进小组和先进个人,对获得先进称号的小组和个人进行加分和表扬。同时每月末积分实行清零,下个月大家又可以开始新的一轮竞争。良好的评价制度不仅可以让教师客观地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更能促进学生间的良性竞争。尤其对于高职的学生来说,获得他人的肯定和称赞更能建立起他们学习的自信心,让他们从失败的阴影中走出来,逐步获得成功。

三、结语

综上所述,会计电算化具有极强的实践性,具体教学中合理设计操作财务软件的技巧,同时涉及到大量理论知识,因此要合理处理两者间的关系。本文中分析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教学中引入小组合作学习法,阐述需要注意的问题,并给出具体解决措施,以供借鉴。

参考文献:

[1]章洁.ERP环境下会计电算化教学策略研究与实践[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4(04):62-66.

[2]武娟.应用型高校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的思考[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5,37(S2):107-108.

学习小组学习计划篇7

关键词: 分层教学 高中数学 个体差异

由于高中数学知识具有逻辑性、综合性和复杂性,使得学生的学习产生了两极分化,过于紧张、繁琐的学习活动容易让学生产生枯燥、苦闷的不良学习情绪,因此教师要结合这种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分层教学主要是将学生按照学习能力、学习情况和学习表现的不同划分为不同的学习层次,教师再根据各个层次的差异进行针对性教学,学生在适合自己的数学学习范围内不断进步,从而实现提高数学成绩的目的。

一、实现层次划分,促进高效课堂

在高中课堂教学中实现分层教学首先要进行合理的层次划分,科学地划分层次是保证日后数学学习顺利进行的关键。高效课堂的实现不仅在于教师设计出完美的教学活动方案,还在于适合学生学习。因此,为了保证教学过程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教师首先应该做好划分层次的上课准备。

1.合理划分层次,实现科学学习课堂。对于层次的划分是实现分层教学的前提条件,因此教师应该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将学生合理划分为A组、B组和C组。教师还应该根据教学目标的设计进行进一步划分,A组学生的课堂学习重点可以设置成识记、了解和基本应用;B组学生可以增加组合应用部分,用于应对更高层次方面的数学计算;C组学生可以增加较复杂的综合应用计算。科学课堂的实现需要教师在分层划分的基础上,实行合理的教学分段要求,让学生在相对轻松的学习环境下进行学习活动。

2.设置分段学习目标,为学生提供逐渐进步的机会,让学生以小组学习的形式实现高效学习。对于学生A组、B组和C组的划分工作完成后,教师可以将学习目标划分好阶段。为了更清晰地明确任务,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实现阶段学习。在实施分层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在适合自己的学习层次中可能会有不同的进步,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进步情况进行“升级”学习,让学生在进步中不断完善。小组学习对于学生的交流和合作都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教师应该重视小组的合作,例如在课堂问题讨论中,教师可以将A、B组结合起来,B、C组结合起来,相互交流自己的学习经验和解题策略,从而达到共同进步。

二、重视教学分层,实现针对学习

对于教学的分层设计,我们应该意识到,对于课前学生的预习目标的分层是课堂教学进行的基础,而对于课堂教学的基本内容的划分是保证学生科学学习的基本组成部分,对于作业的层次化要求是完成针对性教学内容的重要回顾,因此教师要在顾全大局的基础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分层课前预习,让层次化的学习渗透课堂准备环节。根据高中生数学知识的特点教师应该要求学生进行必要的预习学习,学生根据对新知识的阅读理解会形成基本的知识框架,对于学习的目的性、专注性和针对性也有了初步判断。在教材的基础上,教师应该根据已定的教学目标划分出不同的层次,为学生提供不同的预习方法和预习重点,根据A组、B组和C组的实际学习情况提出不同的预习要求。例如对于A组的要求可以设定为复习知识,初步了解预习内容,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学习状态;对于B组的要求可以是初步掌握知识,尝试完成练习题;对于C组的要求可以是能根据知识的运用独立完成简单的题目。

2.分层课堂教学,让学生在不同的要求中实现进步。教学过程的互动性在于教与学的双向交流,教师在分层教学模式中不仅要发展学生的集体数学能力,对于分层中的任务教学也要将三组作为教学设计的参考。教学首先是由简到难、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教师要适当在教学过程中明确层次化的界限。例如在“函数”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以下问题进行组织教学:(1)函数的定义;(2)如何确定函数y的范围;(3)x、y的取值范围如何构成集合?(4)能利用映射的角度重新定义函数吗?等等。根据对学生层次划分的不同可以为学生选择不同的问题,让学生在能力范围内完成学习任务,增强自信。

3.分层作业布置、单元测试,让学生分层次地完成知识巩固。在课堂学习结束后,教师可以通过布置作业、完成练习的方式巩固学习内容。为了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要,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选择不同的作业内容。单元测试作为检查学生这一单元内容学习情况的重要手段需要教师的重视,教师可以通过对A组、B组和C组学生的日常学习情况拟定不同层次的考试题目,对于测试题的选择可以根据学生所在的组进行选择,教师可以在试卷上利用标注的方法明确相关题目供ABC三组学生选择。教师还可以利用课下辅导的手段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教师可以给学习较差的A组学生“补课”,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掌握学习内容的能力。对学习能力较强的C组的辅导,可以开展拓展学习活动,将他们的学习从课堂上延伸到更深层次的学习中,从而为学生的共同进步实施分层辅导。

结语

在高中数学课堂上实施分层教学是需要在不断探索中逐步完善的。只有在以学生为课堂主体的基础上实施科学化的教学才能实现高效课堂,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高中数学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发展情况积极寻求更适合学生发展和进步的教学方法,不断完善分层教学模式,从而为学生的学习进步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杨仲银.分层教学模式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才智,2011,26:122.

学习小组学习计划篇8

关键词:组织化学习;教学方法;应用研究

作者简介:王思民(1966-),男,江西瑞昌人,江西中医药大学教授,研究方向为医学教育管理和高教研究;柯海珠(1993-),女,江西瑞昌人,江西中医药大学经管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卫生事业管理(医学教育管理方向);李丹(1993-),女,湖南岳阳人,江西中医药大学经管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卫生事业管理(医学教育管理方向)。

基金项目:江西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课题“‘组织化学习’教学方法在高校本科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以管理学课程教学为例”(编号:14YB055),主持人:王思民;江西中医药大学2013年度校级教改课题“‘组织化学习’教学方法在《管理学》课程中的应用与实践”(批准号:校教字【2013】22号),主持人:王思民。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6)08-0072-04

在知识经济时代,人才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核心,如何更好地培养适应于社会需求的人才,是各大高等院校都在努力攻克的难题。本科阶段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年为社会提供大量的本科学历人才,是社会人才构成中的主体,当前高校本科学生绝大多数是90后,这些学生以独生子女较多,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第一,有思想、有主见,但价值观多元化趋势明显;第二,个体学习能力强,但主动性不够,动手能力差;第三,碎片化知识面广,全面系统分析能力弱化。针对占主流的90后本科生的人才的培养定位标准已经不再是单纯的知识储备,而是衡量在社会组织的运作实践中发挥出来的作用。因此,加强本科教学的改革,是高校教育转型成功与否的关键,其中,教学方法作为教学活动的基本要素,其改革创新更是增强教学效果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

“组织化学习”教学方法有别于过去传统的教学方法,其教学理念是让学生在组织中感受组织文化,接受组织的理念,有目标、有纪律、有计划地学习,更适合学生的特点,促进全员参与和自我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广价值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一、“组织化学习”教学方法的理论基础

“组织化学习”概念的诞生最初只是一个管理学中的一个概念[1],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应用于高校教学实践,哈佛大学在世界上首创,但其理论基础的立足点始终还是企业管理,侧重于企业管理案例应用[2]。在国内高校,浙江大学管理学院2012年尝试把这种教学方法应用于《管理学》教学实践,但尚未形成一个系统的教育理论。由于“组织化学习”教学方法是一个创新的教学方法,它是管理学与教育学二个学科交融下形成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无经验可循,因此,将管理学的组织职能中的“分工、协作”二大主题与教育学中的“以学生为本”、“素质教育”教育理念结合起来,找到“组织化学习”教学方法的理论突破口,是课题研究的前提基础。

(一)管理学理论基础―“组织”的相关理论

管理的组织职能就是根据一个组织目标,将实现组织目标所必须进行的各项活动和工作加以分类和归并,设计出合理的组织结构、配备相应的人员、分工授权并进行协调的过程[3]。“组织化学习”教学方法就是根据“组织”的职能建立学习的组织名称、组织理念、组织文化、组织结构、组织目标、组织学习计划以及保障组织学习活动顺利实施的各项规章制度和组织成员的在学习小组的职责等等,从而使大学生的课程学习达到“学习有组织,组织人人学,人人组织学”要求。

(二)教育学理论基础

1.素质教育相关理论。素质教育相关理论认为,素质教育从本质上说,是以提高全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素质教育是为实现教育方针规定的目标,着眼于受教育者群体和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注重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促进受教育者德智体诸方面生动活泼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也就是说,素质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而不是面向少数学生,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不是单纯应付考试,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而不是让学生被动地、机械地接受知识。“组织化学习”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其在组织中的学习业绩考核不再以试卷成绩为唯一考核标准,而是学生平时在组织中的各项学习实践成绩和试卷成绩的综合,从而引导学生参与课程教学的综合训练,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2.以学生为主体,以“学”为中心的教育理念。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师在实施教育时要切实做到以生为本,以学生为核心,尊重学生的人格,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要充分相信学生的价值和实力,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会学习,学会做人,让学生真正成为一个自立的人、平等的人、发展的人,这样才能收到最佳的教育效果。“组织化学习”教学方法全面体现“以学生为本”、以“学”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在关注学生、关注课堂、关注班级等关键点和细节上下功夫,以强化管理为核心内容,全面建立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管理体系,突出“学”的地位与价值,统筹教与学的有机结合,注重学生学习的实效性、愉悦性和发展性,全面提高大学生组织化学习水平,使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得以全面落实,综合素质显著增强。

二、“组织化学习”教学方法的设计

(一)确定“组织化学习”教学方法的基本要素

根据管理学的“组织”职能相关理论知识,“组织化学习”教学方法基本要素应包括“组织化学习”的名称、理念、文化、结构、目标、计划以及保障组织学习活动顺利实施的各项规章制度和组织成员的在学习小组的职责等。任课教师应根据专业的培养目标及课程的教学目的来引导和帮助学生“组织化学习”的各项内容,这是教学方法实施的核心内容。

(二)设计“组织化学习”课后实践活动的内容

课程实践活动的策划和设计是关系到“组织化学习”教学方法是否能顺利实施的关键要素,课程实践活动要紧密结合所授课程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第二课堂(校内课后小组活动)和第三课堂(校外实践体验)活动中领悟第一课堂所学课程知识。活动内容应具有应用性、挑战性和趣味性,这是教学方法实施的关键要素。课题组依据重新修订的教学大纲,运用组织化教学教学方法,设计了八次新的实训教学内容,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调动学生课后的参与组织化学习的积极性。

(三)制定“组织化学习”的绩效考核方法

毕竟目前国内大多数高校还是以试卷成绩作为课程成绩的考核标准,如果不能改变这种成绩考核办法,那么“组织化学习”教学方法就会对学生失去组织力、推动力和号召力。“组织化学习”教学方法特色就是强调学生个体在组织中学习的行为,课程考试成绩应突出平时考核成绩(遵守组织纪律绩效、参与小组学习活动分工协作表现绩效、课后各项实践活动绩效),而淡化试卷考试成绩。试卷考试内容设计方面应避免考核死记硬背的名词解释,多增加灵活运用的题型,如选择题、判断题、案例分析和实践题等等,这是教学方法实施的组织保证。

(四)“组织化学习”全过程的监控和纠偏

“组织化学习”教学方法把班级学生随机分成若干学习小组(因为要分组讨论,小组应以双数为宜),为了保证每个学生能在实践教学环节(课程实践教学8课时)有展现的机会,每小组成员应控制在8名以内,但由于各小组成员性格、能力、习惯等各不相同,在小组学习中存在许多差异,各小组之间也存在竞争的情形,难免在“组织化”学习的过程中产生偏差,无法实现小组学习计划和学习任务。因此,在制定班级的“组织化”学习目标、学习制度的同时,还应让各小组制定适合小组的制度,将每个小组成员学习的绩效与小组整体成绩挂钩,由任课教师、课代表、小组长逐级监管,及时纠偏,确保“组织化”学习的目标得以落实,这是教学方法实施的重要环节。

三、“组织化学习”教学方法在管理学课程中的运用与实践

基于课题组所处经济与管理学院的资源条件,以江西中医药大学精品课程《管理学》为例,结合“组织化学习”教学方法的内容,选取改革试点的一个班级作为实例来具体展示运用。在教师的引领下,试点班级的学生把自己的学习任务当作一项他们重要的管理工作,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拟定班级名称,随机组建学习小组,设计班级的“组织化学习”框架,确立组织学习目标,制定组织学习计划,倡导组织化学习的理念,塑造组织文化,建立组织化学习的各项规章制度,明确组织成员的在学习小组的职责等各项管理活动,活学活用、边学边用所学知识,从而提高学生对课程教学内容的理解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处理日常学生和生活的实践能力。具体设置如下:

(一)《管理学》课程改革试点班组织构成要素

组织名称:终极一班

组织目标:做精英的管理者

组织口号:We are the best

组织结构:如图1所示

图1 班级“组织化学习”组织结构图

组织文化:主动学、积极学、实践学、共同学

组织纪律:制定“五不一拿”课堂纪律――“五不”:不迟到、不开机、不堂食、不走动、不抄录;“一拿”:拿铭牌(学生校园卡背面写有个人的座右铭,起到时时激励的作用)。

(二)《管理学》课程改革试点班组织制度和学习计划

1.组织奖惩措施(即管理职能中的控制)。上课时,后门关闭,前门进入,迟到报告,鞠躬致歉。上课超过一分钟即视为迟到,3次迟到记一次旷课;5次旷课,则本门课的平时成绩记为0。不能上课则需提前请假,请假一次记一次迟到。①扣分项:迟到扣0.5分,旷课扣2分,作业完成不合格或未完成者扣1分,如果各组织管理者在日常组织化学习管理中作弊扣10分,整个学期不发言的扣1分;②加分项。积极参加小组讨论、发言并代表小组进行课堂展示得到大家评分前3者、优秀作业(或作业得到小组全体认可的)加0.5分,小组长加2分,课代表加5分;

2.组织学习计划(即管理职能中的计划)。①完成各章作业,教材阅读以及预习、复习;②以小组为单位,完成“身边的管理案例分析”调查研究;③完成人生规划(应包括座右铭、学习计划);④阅读8本课外书籍(管理经典书籍2本,中外政治家、军事家、知名企业家、佛家或者心理学家传记),撰写四篇读书心得;⑤参加学校组织的名家学术讲座1-2次,参加并体验一次校外实践活动。⑥各学习小组选派代表在实践教学环节进行学习成果展示、学习心得交流和模拟管理实践。

3.组织绩效考核(即考核与评价)。考核形式:笔试闭卷。评价方式: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评分标准:形成性评价占60%,终结性评价占40%。课程考试成绩应突出平时考核成绩(遵守组织纪律绩效、参与小组学习活动分工协作表现绩效、课后各项实践活动绩效),应淡化试卷考试成绩。平时考核内容如表1所示。班级“组织化学习”平时成绩考核表由正副课代表及各小组组长签字后计入学生形成性评价分数,与终结性评价试卷成绩一并存档。

四、“组织化学习”教学方法的改革实践的体会

(一)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以学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组织化学习”教学方法是针对当前本科学生特点创建的一种适应时展需求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也是推进素质教育有效的组织形式。该方法根据课程教学内容和课程教学目标,设计各项课后教学实践活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这些活动中通过主动参与,策划、组织和亲身感受,达到自我学习和自我管理的目的,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我学习的管理能力。

(二)可以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学生在任课教师的指导下,结合所学的课程教学的重点内容,制定学习计划、创建组织结构,并根据学习计划进行学习分工和协助,交流学习体会,开展课后的管理实践活动,在“组织化学习”活动过程中培养遵守组织规章制度(如遵守课堂纪律,不迟到、旷课等),履行组织成员义务(如按时完成教师布置的课后小组作业)等组织观念。

(三)可以培养学生主动探究问题的习惯

“组织化学习”并非学生消极的“听、记、背”过程,而是学生有组织的主动探究问题的过程,在组织中,问题的解决不仅仅单靠个体学习去解决完成,而是通过具体探究、讨论,发挥集体的智慧,这就要求每个组织成员都积极参与,因此个体学习的能动性就被充分发挥出来。

(四)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克服个体学习单调、乏味和学习不主动等弊端

在“组织化学习”过程中,学习小组中的成员可以互相交流、借鉴学习经验,便于提高学习质量,由于班级各小组都有相同的学习任务,学习成果需要在课堂进行展示,因此各小组存在学习的竞争,这样可以培养小组成员的团队意识,激发成员之间的分工协作之精神。

综上所述,课题组把“组织化学习”教学方法的核心内容用三句话来概括:即“学习有组织,组织人人学,人人组织学”。“学习有组织”就是强调学习组织的建立,“组织人人学”强调的是发挥学习组织的作用,“人人组织学”强调在学习组织的作用下学生的全员参与和自我发展。“组织化学习”教学方法是针对当前90后本科学生特点应运而生的,它是管理学与教育学二个学科交融下形成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从“个体学习”转化为“组织化学习”,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以学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主观能动地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具有重要的推广价值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2]组织学习概述[EB/OL].http:///wiki/%E7%BB84%E7%BB%87%E5%AD%A6%A4%B9%A0.

上一篇:继续教育学习计划范文 下一篇:中心组学习计划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