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收公司个人工作总结范文

时间:2023-09-21 06:31:59

征收公司个人工作总结

征收公司个人工作总结篇1

一、指导思想

严格执行国家、省、市关于煤炭行业生产、运销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坚持依法行政与加强煤炭安全生产、严禁煤矿超能力生产相结合,坚持扶持合法煤矿发展与打击非法采矿相结合,坚持依法征收煤炭税费与打击偷逃税费相结合,以规范煤炭生产、经销、税费征收秩序为目标,对煤炭产、供、销各个环节实行全程监控、统一管理,促进煤炭生产、运销健康有序发展。

二、领导机构

为了加强对煤炭统一经销管理工作的领导,区政府成立区煤炭统一经销管理领导组,领导组下设煤炭统一经销管理办公室,简称“销管办”,(名单附后)。销管办设在区煤炭税费统一征收办公室与统征办合署办公。领导组及销管办职责如下:

1、对全区的煤炭生产经营(含原煤、精煤、焦炭)实行统一管理,加强全区煤炭市场宏观调控,促进全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2、打击私开滥挖、非法生产行为,杜绝非法煤炭产品进入市场。

3、对煤炭生产总量和销售总量进行控制,实行严格的“三票”(煤炭总量控制票、煤炭运销票和煤炭税费统征票)管理体制。对非法生产的煤炭产品及超核定能力生产的煤炭依法予以查处。

4、对洗煤厂、焦化厂和铁路发运站台、发电厂、储(售)煤场等收购、销售非法煤焦产品的行为严肃查处。

5、组织开展煤焦生产经营专项检查,依法查处各类非法煤焦交易行为。监督检查煤焦生产企业是否按规定标准和渠道上缴煤焦专项基金、统征税费及其它费用。

三、煤炭生产管理办法

(一)管理主体。煤炭生产统一管理的主体为区煤炭工业局,负责全区所有合法煤矿的生产管理工作。

(二)管理办法。凡经市、区煤矿复产验收领导组批准同意复工复产的煤矿,一律在煤矿大门或计量衡室外悬挂由省煤矿整顿领导组与省煤炭工业局监制的 “省合法煤矿公示 牌”。

区煤炭工业局按市煤炭局下达的年度和月度生产计划,到市煤炭纠察支队领取“省煤炭总量控制票”,按月核定各合法煤矿的产量,各合法煤矿按当月核定的生产能力向区煤炭工业局领取力口盖区“XX矿票证专用章”的“省煤炭总量控制票”,防止煤矿串票。

区煤炭运销公司派专人进驻煤矿,根据区煤炭工业局开具的“省煤炭总量控制票”开具运销票据,严禁超量销售,并派专人进驻用煤企业,查验票据,严禁无票煤炭进入。

区煤运公司和民营局下设的公路煤焦营业站、管理站负责对“煤炭总量控制票”和公路煤炭经销票据、煤炭税费统征票据进行查验,无票车辆不得放行。

区经贸局根据洗煤厂、焦化厂核定生产能力情况,制定洗煤厂、焦化厂的用煤计划,区煤炭运销公司根据用煤计划和煤炭总量控制票安排销售计划。

四、公路煤炭统一经销

(一)公路煤炭

1、经销的主体和范围

①经销主体。区煤炭运销公司是全区煤炭经销的主体,在领导组的直接领导下,根据市统一经销的安排部署,负责全区煤炭统一经销管理工作。

②经销范围。全区范围内所有合法煤矿、洗煤厂、焦化厂生产的通过公路运销的原煤、精煤、焦炭及其副产品,全部纳入统一经销范围。按销售渠道分为:公路出省煤焦、省内工业用煤焦、省内电厂用煤、加工转化用煤、铁路发运上站煤焦。

2、经销管理办法

区煤炭运销公司成立“区公路煤焦经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经营有限公司),具体负责全区公路煤炭经销业务工作。

按照汾市和区政府关于公路煤炭经销管理要求,负责办理合同、票据、供货、结算等经销业务。

3、经销价格

公路出省煤焦及省内工业用煤焦、省内电厂用煤、铁路上站煤焦销售价格,执行市经销公司(汾市公路煤炭经销有限公司),参照中国太原煤炭交易市场公布的挂牌价格。根据市场行情,与煤炭生产企业充分协商确定的价格。煤矿坑口价和洗煤厂、焦化厂出厂价,经调查协商报区煤炭统销领导组批准执行。

4、合同管理

①区煤炭运销公司和合法生产的煤矿、洗煤厂、焦化厂,必须认真落实煤矿与汾煤炭运销公司签订的《煤炭产销合作协议》。

②区煤炭运销公司,要积极组织合法煤矿、洗煤厂、焦化厂参加汾市公路煤焦年度订货会,签订购销合同,扩大市场份额。

通过合同管理,杜绝非法开采的煤炭进入流通领域,切断非法用煤企业的煤炭来源,优先保证本区工业用煤焦。

5、票据管理

公路煤炭经销使用的票据:一是车辆运输运行票据,即煤运系统相关票据;二是结算票据,即税务票据。有关部门要制定严格的票据使用管理规定,切实加强票据管理。

6、经销程序

公路煤炭经销分为两种交易方式,即:期货交易和现货交易。

期货交易的经销程序为:(1)签订双向合同;(2)预付货款;(3)核发票据;(4)用户派车提货,生产企业装车,煤运公司驻矿人员开票;(5)源头煤焦营业站复磅验票;(6)双向对票结算。

现货交易的经销程序为:(1)用户交款后装车开票;(2)源头煤焦销售营业站复磅验票;(3)经销企业与生产企业对票结算。

7、结算方式

(1)公路煤炭统一经销,坚持统一结算和先付款后发货的原则。

(2)期货交易,经销企业必须及时预付货款,定期结算。

(3)现货交易,用户在生产企业交款提货,经销企业与生产企业双方定期对票结算。

8、纳税缴费

①实行公路煤炭统一经销后,经销企业和生产企业属本区管理的都要按属地管理原则照章纳税。煤炭专项基金和其他费用,仍按照原规定标准和渠道收缴。

②区物价局要根据有关政策法规,加强对煤焦生产、运销企业的收费监督。任何部门都不得另立名目搭车收费。

(二)公路焦炭经销管理

1、全区所有合法焦化企业生产的通过公路运销的焦炭均属经销管理的范围。区民营局管理的焦炭运销管理业务,由区民营局委托区煤炭运销公司进行经销管理。区民营局下设的公路焦炭营业站由区煤炭运销公司负责管理。具体委托办法由区民营局与区煤炭运销公司另行商定。出省焦炭基金由,区煤炭运销公司统一征收,并按照规定渠道上缴。

2、由区煤炭运销公司向合法的焦化企业派驻开票管理人员,焦炭的运销必须按1:1.5的比例携带煤炭总量控制票。否则视为非法焦炭予以查处。

3、全区焦化企业要服从管理,积极配合,否则,将予以查处。

五、煤炭税费统一征收管理

实行煤炭统一经销管理后,煤炭税费统一征收的项目、标准、渠道、方式保持不变,仍按照《区煤炭税费统一征收实施办法》(尧区政办发[2004]37号文件)执行。

六、煤炭统一经销管理运作模式

1、煤管局派员进入区煤炭税费服务大厅合署办公,按月核定各煤矿的产量,煤炭企业根据区煤管局核定产量交纳相关统征税费,并凭统征税费缴纳回单领取等量煤炭总量控制票。

2、煤运公司按煤矿企业提供的煤炭总量控制票办理煤炭运销相关业务。

3、坑口煤炭产品出矿、出厂必须携带三票,即区煤炭税费统征票、煤炭总量控制票、煤炭运销有关票据。洗精煤按1:1.2、焦炭按1:1.5的比例携带“煤炭总量控制票”,随车备查。站下煤炭产品出厂必须携带“两票”,即煤炭总量控制票、煤炭运销相关票据,比例标准同上。

4、煤焦营业站负责查验煤炭税费统征票、煤炭总量控制票、煤炭运销票。

5、统征办煤炭税费稽查大队对全区煤炭统一经销进行稽查。

七、工作职责

1、区经贸局:负责对洗煤厂、焦化厂、储(售)煤场、站台的整顿和稽查工作。负责洗煤厂、焦化厂生产能力的核定工作。

2、煤炭工业局:负责组织煤矿进行复产验收工作;向煤矿颁发合法煤矿公示牌;制定煤矿年度和月度生产计划,并及时通报区煤炭运销公司;向煤矿按月核发“煤炭总量控制票”; 组织对煤炭生产企业、经营企业进行纠察。

3、煤炭运销公司:负责与达到复产验收标准的煤矿签订《煤炭产销合作协议》;负责公路煤炭统一经销工作,收取煤炭专项基金、服务费、管理费及其它费用;负责查验煤炭总量控制票、煤炭税费统征票和公路煤焦运销票据工作;每月及时向区煤炭工业局通报上月销售情况。

4、民营局:负责公路焦炭运销票据管理和公路焦炭相关业务的监督协调工作。

5、公安分局、交警大队:负责打击干扰、破坏煤炭统一经销秩序的违法行为。

6、发展计划局:负责对统一经销管理工作进行收费监督。查处违反规定标准或搭车收费等违反物价法律法规行为。

7、工商分局:负责储(售)煤场所的营业执照审查工作。对未办理工商执照的非法储(售)煤场,责令停业,予以查封。

8、国土资源局:负责各类煤炭储(售)场所占地手续审核,对违法占地依法查处;严厉打击私开滥挖,对违反统一经销管理规定收购、运输非法煤矿煤炭的储(售)煤场场所,按照打击私开滥挖有关规定对其进行立案查处,切断非法煤炭进入市场的渠道。对生产销售煤炭的非法煤矿进行查处。

9、区煤炭税费统征办:负责煤炭税费统征票据发放管理,坚持“统一组织、部门主体、联合执法、统一稽查”的原则,负责煤炭统一经销管理的稽查工作。稽查所扣寸甲非法煤炭产品等按规定和程序依法处置,罚没款项等收入按规定上缴区财政专户。

10、监委:负责查处煤炭生产经营工作中的违纪违法案件。

八、保证措施

1、统—思想。煤炭统一经销管理是规范煤炭市场秩序的重大举措,各级各部门要站在服务经济大局的高度,充分认识煤炭统一经销管理的重大意义,无条件地服从服务于煤炭统一经销管理工作。

2、落实责任。为了加强对煤炭统一经销管理工作的领导,区政府成立领导组,领导组下设的销管办具体负责全区煤炭统一经销管理日常工作。各有关部门要认真落实责任,制定严格的配套管理办法,部门一把手是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是主管责任人,要抽调专人负责,认真制定和落实煤炭统一经销管理工作目标责任制,区政府将把此项工作纳入部门年度考核体系。通过层层分解任务,责任到人,真正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工作机制。

3、团结协作。煤炭统一经销管理涉及面广、任务艰巨,各级各部门要发挥各自职能作用,加强团结协作、密切配合。共同努力,建立健全和完善煤炭统一经销体制。

征收公司个人工作总结篇2

【关键词】 施工企业;税收筹划;营业税;合同

施工企业的生产经营有自己的特点,主要通过承包各种工程,提供建筑、安装劳务来取得收入,实现利润,其中,还涉及到很多总包,分包,承揽的问题,因此,根据施工企业生产经营的特点,对施工企业进行税收筹划就显得尤其重要。

一、施工企业税收筹划的一般特点

(一)合法性

税收筹划的合法性表现在其活动只能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根据税收法定原则,国家征税必须有法定的依据,纳税人只需根据税法的规定缴纳其应缴纳的税款。当纳税人依据税法作出多种纳税方案时,根据资本市场中人的自利行为原则,选择税负较低的方案来实施是无可指责的。因为法定最低限度的纳税权也是纳税人的一种权利,纳税人无需超过法律的规定来承担国家税赋。

(二)筹划性

由于纳税人的纳税义务是在实际生产经营过程中产生的,如实现或分配净收益后才缴纳企业所得税,销售不动产后才缴纳营业税,其滞后性使得税收筹划成为可能。税收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政府有权通过对纳税义务人、纳税对象、税基、税率作出不同的规定,引导纳税人采取符合政府导向的行为。纳税人则可以在其作出决策之前,明确国家的立法意图,设计多种纳税方案,并比较各种纳税方案的不同税负,挑选出能使企业整体效益达到最大的方案来实施。

(三)目的性

税收筹划的目的是降低税收支出。企业要降低税收支出,一是可以选择低税负;二是可以延迟纳税时间。不管使用哪种方法,其结果都是节约税收成本,以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这有助于企业取得成本优势,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得到生存与发展,从而实现长期赢利的目标。

二、施工企业税收筹划的具体方法

建筑施工企业需要签订各种经济合同,由于合同所涉及的价格因素会影响税负,因此在合同签订时应该考虑其条款对税负的影响。譬如,总分包合同价格的界定,建筑施工费与建筑材料费的区别,土地转让合同中有关转让办法,合作建房合同,代建房合同等,都需要仔细斟酌,避免导致不合理的税金支出。

(一) 通过选择营业税不同税目进行税收筹划

《营业税问题解答(之一)》(国税函发[1995]156号)第七条规定:工程承包公司承包建筑安装工程业务,即工程承包公司与建设单位签订承包合同的建筑安装工程业务,无论其是否参与施工,均应按“建筑业”税目征收营业税。工程承包公司不与建设单位签订承包建筑安装工程合同,只是负责工程的组织协调业务,对工程承包公司的此项业务则按“服务业”税目征收营业税。

也就是说,建筑业的总承包人将工程分包或转包给他人的,以工程的全部承包额减去付给分包人或转包人价款后的余额为营业额。工程承包公司承包建筑安装工程业务,如果工程承包公司与建筑单位签订建筑安装工程合同,无论其是否参与施工,均应按建筑业税目适用3%的税率征收营业税;若建筑工程承包公司不与建设单位签订承包安装工程合同,只是负责工程的组织协调业务,对工程承包公司的此项业务则应按服务业税目适用5%的税率征收营业税。税率的差异为建筑工程公司进行纳税筹划提供了操作空间。工程承包公司可通过与建设单位签订承包合同的方式达到节税的目的。例如:

方案一:建设单位a有一项工程由工程承包公司b组织安排施工单位,最后施工单位c, d中标并直接与a签订承包合同,合同约定承包金额共3 000万元,a另外支付给b100万元的中介服务费,则b缴纳营业税(城建税等附加暂不计算)100万元×5%=50 000元。

方案二:b与a直接签订承包合同,合同约定承包金额为3 100万元,之后b将工程转包给c, d,转包金额为3 000万元,根据营业税暂行条例第五条第(三)款“建筑业的总承包人将工程分包或转包给他人的,以工程的全部承包额减去付给分包人或者转包人的价款后的余额为营业额”之规定,b应纳营业税(3 100-3 000)×3%=30 000元。

这样,按方案二,b公司可以避税

20 000元

此处,需要强调的是,选择订立合同的分包企业,必须拥有施工资质,否则,总承包人不能取得完税证明,也就不能按余额纳税,反而增加了税收支出。所以,审核分包人的完税资质,在税收策划中,也非常重要,是控制税收风险的重要手段。

(二)通过选择不同的合同订立人进行税收筹划

在土地使用权转让以及不动产开发转让中,选择不同的合同订立人,可以节约许多税赋,比如:

a施工企业购得土地100亩,价值

2 000万元,由于土地手续未完备,未取得土地使用权证,后来情况发生变化,a施工企业欲转让该土地,b房地产公司与a施工企业签订了土地转让合同,合同约定转让总价款2 200万元,签订合同后预付800万元,取得土地使用权证后支付尾款1 400万元。由于半年内仍未取得土地使用权证,b房地产公司不能进行工程开发,欲按原价转让,然后收回预付800万元。随后,b公司经过多方努力与筹划,与有购买意向的c房地产公司谈妥相关事宜,具体条款如下:a施工企业与b公司签订中止原土地转让合同执行的协议,并约定由a施工企业返还b公司预付款800万元;a施工企业与c公司签订土地转让合同,金额为2 200万元,并约定由c公司直接支付b公司土地预付款800万元。a施工企业向c公司开具委托付款通知书,明确将800万元转让款直接付给b公司,b公司通过这番筹划,不需要交纳转让土地使用权所需交纳的营业税及附加税费,比直接与c公司签订转让合同,至少可节约营业税110万元(2 200×5%),节约城建税及教育费附加11万元。

(三)通过合同合理规避增值税来进行税收筹划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纳税人销售自产货物提供增值税劳务并同时提供建筑业劳务征收流转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2]17号)规定:自2002年9月1日起,纳税人以签订建设工程总包或分包合同(包括建筑、安装、装饰、修缮等工程总包和分包合同)方式开展经营活动时,销售自产货物(包括金属结构件、铝合金门窗、玻璃幕墙、机器设备、电子通讯设备等)、提供增值税应税劳务并同时提供建筑业劳务(包括建筑、安装、修缮、装饰、其他工程作业),对销售自产货物和提供增值税应税劳务取得的收入征收增值税,提供建筑业劳务收入(不包括按规定应征收增值税的自产货物和增值税应税劳务取得的收入)征收营业税。但分开纳税要同时符合两个条件:

一是具备建设行政部门批准的建筑施工(安装)资质;二是签订建设工程施工总包或分包合同中单独注明建筑业劳务价款。

在建筑施工行业,销售自产货物并同时提供建筑业劳务的情况时有发生,对于这种属于税法中的混合销售行为,纳税人应先办理资质证明,并且在签订合同时单独注明建筑业劳务价款,否则其收入要全部征收增值税。

例: 具备建设行政部门批准的建筑业施工(安装)资质的a公司,2007年4月承建了建设单位b的路桥建设工程,双方签订承包合同注明:工程耗用机器设备价值500万元(不含税),由a公司用其自产货物提供;提供建筑安装劳务取得收入200万元(不含税)。

a公司应纳增值税额=500×17%=85(万元);a公司应纳营业税额=200×3%=6(万元);合计纳税=85+6=91(万元)。

当我们进行税收筹划时,若签订建设施工合同时没有单独注明建筑安装劳务的条款,则应就纳税人取得的全部收入缴纳增值税,即a公司应纳增值税=(500+200)×17%=119(万元)。

由此可知具有建设行政部门批准的建筑业施工(安装)资质的建筑公司,如果在签订合同时注意单独注明建筑业劳务的价款,即可节税=119-91=28(万元)。

(四)利用纳税时间不同进行税务筹划

根据营业税法,施工企业适用的营业税纳税义务发生时间具体规定如下:

1.实行合同完成一次性结算价款办法的工程项目,其营业税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施工单位与发包单位进行工程合同价款结算的当天;

2.实行旬末或月中预支、月终结算、竣工后清算办法的工程项目,其营业税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施工单位与月份终了与发包单位进行已完工程价款结算的当天;

3.实行按工程形象进度划分不同阶段结算价款办法的工程项目,其营业税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月份终了与发包单位进行已完工工程价款结算的当天;

4.实行其他结算方式的工程项目,其营业税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与发包单位结算工程价款的当天。

然而,施工企业收到预付备料款和预收工程价款时不是施工企业营业税纳税义务发生时间,因此,施工企业在选择结算方式时,不应将预收款的时间作为结算时间,应将结算时间尽量往后推迟,使得营业税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也向后延迟。这样做,可以增加施工企业的运营资金,使企业获取资金的时间价值,从而为施工企业的经营活动提供了便利。

五、总结

总体来说,在遵循国家法规的前提下,施工企业的税收筹划都是围绕两个思路来进行的:

(一)将高纳税义务转化为低纳税义务

当同一经济行为可以采用多种方案实施时,纳税人尽量避开高税负的方案,将高纳税义务转化为低纳税义务,以获得税收收益。具体的方法有改换营业税税目,营业税和增值税的转换,通过合同改变规避营业税等。

(二)延期纳税

延期纳税可以把现金留在企业,用于周转和投资,从而节约筹资成本,有利于企业经营。在利润总额较高的年份,延期纳税可降低企业所得税的边际税率。同时,由于资金具有时间价值,纳税人得到的延期税收收益等于延期缴纳的所得税乘以市场利率。

总之,纳税人在税收筹划的过程中,应该用系统的观点统筹考虑和安排。税收筹划是企业经营活动的一部分,目的是使企业财富最大化,在税收筹划过程中要遵循成本效益原则,充分研究各项法律法规,把握法律法规的最新动态,时刻算好账,算细账,多思考,多探讨,才能真正做好施工企业税收筹划工作。

【参考文献】

[1] 徐蕾. 施工企业营业税税收筹划方案解析. 山西建筑,2007-33(9).

[2] 张艳辉,李冬旭,韩东海.施工企业会计核算与财务成本管理[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6.3.

[3] 宋凯. 建筑施工企业如何实施税收策划.山西建筑, 2007-33(15).

[4] 李亚. 加强建筑施工企业税收征管的思考. 湖南地税,2007(1).

[5] 陈一杰.关于施工企业税收筹划问题的探讨.中国总会计师,2006(12).

[6] 陈丽野, 钱明星. 关于建筑施工企业税收筹划的研究. 黑龙江对外经贸,2006(10).

征收公司个人工作总结篇3

今年以来我局在县委、县政府和市国税局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的关心支持下,始终以坚持组织收入为中心,努力提高税收征管质量。狠抓落实措施,强化税收征管,严格税收执法,增强工作效能,优化纳税服务,依法组织收入,努力促进税收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现就1至8月份税收征管情况汇报如下:

一、税收收入基本情况

20*年市局分配给我局的税收任务为9800万元,较上年度实绩增长12.64%,县政府下达税收任务11500万元,较上年度实绩增长34.5%。1至8月份我局共组织入库税收6230万元(财政口径,下同),占上年同期5859万元的106.33%,同比增收371万元;占县政府下达年度税收计划54.17%,慢于序时进度12.5个百分点,短收1436万元。

㈠分税种入库情况

1至8月入库增值税4694万元,占上年同期收入5158万元的91.00%,同比减收464万元;消费税5万元(全部为个体税收),占上年同期166.67%,同比增收2万元;企业所得税入库1*1万元,占上年同期150万元的720.67%,同比增收931万元;个人所得税入库373万元,占上年同期466万元的80.04%,同比减收93万元;车辆购置税入库65万元,占上年同期52万元的125.00%,同比增收13万元;税收行政性收费7万元,占上年同期28%,减收18万元;罚没收入5万元与去年持平。收入比重中,增值税由上年同期占总收入的88.04%,下降至目前的75.35%,个人所得税收入比重也有显著下降,而企业所得税由上年同期占总收入2.56%上升至目前的17.35%。

㈡收入结构状况

在我局管理的重点税源企业中,年纳税1000万元以上企业只有1户,为*盐矿,1-8月份入库税收1882万元,占我局收入总额的30.21%;年纳税1000万元以下50万元以上企业12户,收入2511万元,占收入总额的40.30%;年纳税50万元以下10万元以上企业24户收入446万元,占税收总额的7.16%;年纳税10万元以下企业及利息税、车购税、罚款收入、行政行收费收入906万元,占总收入的14.54%;个体税收收入485万元,占税收总额的7.79%。从收入结构情况看,年纳税50万元以上企业,特别是*盐矿实现税收的多少,对我县税收收入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㈢主要增减收因素分析

与上年同期相比增收的有:1、增值税重点税源企业烟草公司*营销部增收151万元;龙盛化工有限公司增收2*万元;石油公司增收53万元;双龙矿业增收28万元;中盐发展公司增收16万元;以上合计增收456万元。2、企业所得税增收931万元。其中中盐东兴公司同比增收276万元;龙盛化工有限公司同比增收264万元;嘉禧房地产开发公司同比增收85万元;恒豪房地产开发公司同比增收48万元;上海乾豪房地产开发公司同比增收19万元;高速公路吴圩服务区同比增收59万元;中盐安徽配送公司同比增收37万元;三和石膏板业增收13万元。3、车辆购置税同比增收13万元。

与上年同期相比减收的有:1、重点税源企业税收下降。中盐东兴公司自20*年9月1日起盐适用增值税率由17%统一调整为13%,盐税率下调后,其增值税税收负担率由上年同期的8.91%下降到今年的5.31%,同比下降3.61个百分比,致使1至8月份增值税减收260万元。同时由于同期盐的销售价格上涨18.92%,而煤碳进价上涨43.79%,进项税上升远大于销项税上升幅度也是影响增值税增长的重要原因之一;供电公司增值税减收140万元;中盐安徽盐业配送公司减收115万元;*县百货有限责任公司百货大楼减收86万元;*石膏矿增值税减收42万元;三和石膏开发有限公司减收24万元;鑫和矿业减收14万元;美如意帽业有限公司增值税减收17万元;劲牛球业公司增值税减收7万元。以上合计减收705万元。2、消化以前年度资源综合利用应退未退税款影响收入增长。今年1-8月份退税455.5万元,较20*年同期退税105.5万元多退增值税350万元。3、个人所得税收入下降。根据国务院修订的《对储蓄存款利息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的实施办法》(国务院令第502号),自20*年8月15日起对个人储蓄存款利息所得由20%减按5%税率征收个人所得税,致使个人所得税今年同比减收93万元;4、税收行政性收费减收18万元。主要是企业自印发票收入减少。

㈣县工业园区企业税收收入情况

近年来随着我县招商引资力度的不断加大,招商引资企业税收效应开始缓慢显现,县工业园企业今年1至8月入库税收279万元,占上年同期239万元的116.74%,较同期增加收入40万元。

二、我局加强税收征管的主要措施

今年以来,我局坚持以组织收入为中心,按照“依法征税,应收尽收,坚决不收过头税,坚决防止和制止越权减免税”的组织收入原则,努力提高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率。根据县委县政府和市局下达的20*年度税收任务,综合分析县局收入规模、税源结构及行业状况等特点,科学分解税收计划,加强对组织收入工作的督查和考核,定期对考核情况进行内部通报,并和岗位酬金挂钩,把严征管、堵漏洞、清欠税、促增收措施落到实处。

(一)加强税源控管。认真落实“四位一体”建设,积极深入企业开展税源调查,了解企业经营情况,加强对重点税源企业的监控。每月召开一次由中层干部参加的税收形势分析通报会,定期抽取相关税收分析数据,零负申报、停歇业、个体达点面等数据通报,指导督促各税源管理单位开展税源管理。

(二)强化任务分解。对下达的税收计划层层分解到税收管理员和重点税源企业,要求全体人员充分认识完成任务的重要性,严肃工作纪律,加强收入考核,千方百计挖掘税源,确保税收任务的完成。切实开展纳税评估和重点行业专项整治,结合实际寻找征管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力争组织收入有新的突破。通过强化组织收入工作的领导,完善组织收入措施,加大组织收入考核力度,1-8月份无一分新欠发生,同时清理以前年度呆帐77万,申报率、入库率始终保持100%,欠税余额在全市最低,只有11万元。在市国税局公布的数据通报中,我县的17个行业中的13个行业税负位于全市前三名。房地产税收收入220万,较上年同期增长160万。

(三)加强个体税收征管。将个体税收计划单列下达考核,将计划落实到乡镇,落实到税收管理员。结合实际下达个体达点率指标,要求各单位必须按照个体达点率指标规定按时完成个体征管目标,总体税负上升比例不得低于30%。严格个体税收岗责考核,对完不成指标的按规定扣款。认真推行个体定额核定系统,力求个体核定定额公平公正。加强对个体工商户和零散税收的管理,认真清理漏征漏管户。1-8月份个体税收入库485万元,占上年同期346万元的140.17%,同比增收139万元,平均月增长17.4万元。

(四)强化纳税评估。我局结合省局《关于进一步加强纳税评估的工作意见》,进一步完善各税种的评估指标体系,规范纳税评估流程,建立纳税评估台账,督促开展纳税评估。通过加大纳税评估力度,今年1月—8月开展纳税评估29户次,评估入库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合计163.88万元,较同期纳税评估增收84.41万元。

(五)加大稽查力度。我局狠抓稽查规范管理,积极推进稽查制度建设,充分利用信息系统提高协查和举报工作的效率和质量,通过加大稽查工作力度,着力提升稽查办案件质量,稽查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1-8月份开展了对重点税源企业、房地产、摩托车、农副产品加工等行业的专项检查,共稽查各类纳税人20户,合计查补税款、滞纳金、罚款140.12万元,核减亏损额7.62万元。扣除*百货有限责任公司税款,税务稽查查补收入较上年同期增长72.8万元,为整体税收收入的增长起到了显著的作用。

(六)需要重点说明的问题

在我局管理的税收中,增值税和所得税抬大头,其中增值税约占总收入的80%,所得税约占13%,抓好这两税是我局工作的重中之重,我局也为此做了很多卓有成效的努力。

增值税方面。

20*年我局总收入8550万元,其中增值税7223万元,占总收入84%;20*年1-8月份增值税收入4694万元,占总收入的75%。其实这个税收的68%来自为数不多的13个重点税源企业,像盐矿、烟草等等较大企业,其他中小企业还有100户左右,提供的税收占13%左右,这110多户企业是增值税的牛鼻子,我们在管理上是十分规范和严格的,增值税说白了,就是按进销差价的17%或13%征税。比如说购进材料100元,销售产品价格是200元,这样进销差价是100元,按17%或13%的税率计算,交增值税17或13元。为了防止企业在销售发票上弄虚作假,税务总局开发了一套严密监控的防伪税控系统(金税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所有销售专票都必须用这个系统开,企业购进的用于抵扣的专票必须要进过这个系统严格比对,找到与抵扣专票一致的存根联,盖上我局的认证相符章戳,管理员在申报时还要对取得的专票逐份审核,只有符合税收规定的专票才允许抵扣。而且认证相符的发票必须当月抵扣,逾期作废。取得的专票不认证,三个月后也自动作废。这样极大地杜绝了人为调控税收的可能,实现了应收尽收。

所得税管理方面。

所得税是对企业的盈利征税。从近几年企业申报来看,亏损企业多,盈利企业少,一般集中在盐矿、石膏矿、化肥等十几个企业。为了改变这种局面,我们根据全省的统一布置,制定各行业保本经营的行业利润率,对长亏不倒,或者成本费用核算不够规范的企业分三类进行管理,a类查帐征收,b类按行业利润率征收,c类核定征收。分类管理取得了成效显著,20*年1-8月征收企业所得税1*1万元,较上年同期增收931万元。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㈠全面加强税源监控。认真落实税收管理员责任制度,将收入预测的准确性与税收管理员的责任结合起来,实施对一般税源同步监控,对异常税源跟踪监控,对重点税源时时监控,实现监控的全面覆盖。进一步加强户籍管理。摸清税源底数,清理漏征漏管户,减少跑冒滴漏,向管理要收入,最大限度地增加税收,缩短收入差距。

㈡加大考核力度,提高管理质效。一是继续落实税收管理员制度,进一步落实税源管理责任制,明确工作职责,细化工作要求,规范作业标准,严格工作考核,强化管理监督,突出责任追究,做到管户到人,管事到位,定期开展下户巡查,不断推进税收管理效能;二是加强税收征管制度建设,以纳税评估为手段,测算行业税负,分行业制订完善行之有效的税收征管制度,对不同的行业实行不同的管理方法,堵塞征管中存在的漏洞,规范税收征管;三是建立以税源管理为主体的征管质量考评体系,在加强征管“六率”考核的同时,将漏征漏管率、企业税负率、零负申报率等作为征管质量考核的主要指标;将稽查户数,稽查查补税额、稽查整改、稽查复查等作为稽查质量考核的主要指标,严格考核和责任追究;四是继续开展行业专项整治活动,加强对房地产、农副产品收购、图书销售等行业的专项整治工作,规范行业管理,公平行业税负,提高管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五是加强发票管理,严格以票控税。加强增值税专用发票日常管理,严把进项税抵扣关,健全完善普通发票管理的各项制度,对超定额开具的发票,严格按照《税收征管法》补征税款并处以罚款。

㈢强化依法治税,规范税收执法。严格执行税收政策,强化依法治税,有效发挥税收的职能作用。认真贯彻落实粮食企业、资源综合利用企业增值税减免退税收优惠政策;深入贯彻落实省市局所得税分类管理办法,积极宣传企业所得税法和实施条例,进一步推进企业所得税的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强化申报审核,提高申报质量,有效地堵塞报税不申报、骗购发票的管理漏洞,防止瞒报少报、偷逃税款等现象的发生。强化税收执法监督,大力推行税收执法责任制,着力建立岗责明确、权责对应、规范具体的税收执法体系,实现对执法环节的全过程监控,提高税收执法水平。

㈣优化纳税服务,大力推行政务公开。力求做到执法规范、征收率高、成本降低、社会满意,切实维护纳税人合法权益,构建和谐的税收征纳关系。拓展部门协税护税,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建立协税护税网络,不断提高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率。

征收公司个人工作总结篇4

【关键词】所得税;公平;效率

1913年进步主义高潮时期美国通过宪法第十六条修正案,规定:“国会有权对任何来源的收入规定和征收所得税,无须在各州按比例进行分配,也无须考虑任何人口普查或人口统计。”这条修正案,对美国的经济和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第十六条修正案通过的背景

1896-1917年间的美国从民间到政府都在寻找解决社会所面临的各种问题的途径,这一社会性的努力被称为进步主义运动。“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在工业主义和公司资本主义改变一切规则之际,所有美国人都试图控制他们个人的生活,一些人还试图控制经济和社会变革的力量。”这场运动兴起于美国进入工业时代的初期,它的直接导因是工业化所引起和加剧的各种社会弊病。社会阶级结构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产业工人阶级和资本家阶级成为美国社会两大互相对抗的阶级。而19世纪末的美国政治结构也发生危机,公民政治意识淡漠,少数人乘机进行操控,使政治成为少数资本家追逐利润的工具。“进步主义确定了政治讨论的用语‘托拉斯’和‘特殊利益’威胁着‘民主政体’和‘个人自由’。放任主义的政府无法重视‘竞争’,也不能带来工业主义允诺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为了响应‘人们的意愿’,政府体制必须有所更改。”然而进步主义时期的人们“要求建立一个更有行动力的政府来保护百姓免受经济垄断之渐长势力的侵害。”尤其是在“进入新世纪后,怎样规范那些托拉斯,怎样保证工业安宁,怎样让政府响应选民的辩论将决定美国的政治发展方向。”当时社会的这种进步主义运动就推动了宪法第16条修正案的通过,“塔夫脱勉强答应支持一项决议,该决议是在1909年由人和反叛的共和党人设法让国会通过的。它提出了一条准许联邦所得税的修正案(这项第十六条修正案在1913年获得正式批准)他反对联邦法官罢免权的进步提案,对一项要求直接选举参议员的修正案保有冷静的态度,该修正案于1912年在国会获得通过,翌年被正式批准。”而塔夫脱的继任者威尔逊却是跟他完全不同的态度,“威尔逊争取让国会缩减了大约25%的关税,通过向最富有的美国人征收所得税来弥补这项税收损失,该所得税是由1913年2月批准的第十六修正案授权的。”于是就有了我们今天所看到的这条修正案了。

二、第十六条修正案的内容

在这条修正案中,征收的所得税包括个人所得税、公司所得税、财产税和赠与税等,“美国政府从各种渠道筹集税收。有对个人及公司征收的税,分别成为个人所得税(individual income tax)和公司所得税(corporation income tax).大多数州对不动产――建筑物和土地――征税,我们称之为财产税(property tax).大额遗赠和馈赠要征收赠与和遗产税(gift and estate tax)。对资本收入也作了特殊的税收规定。此外,对工资收入不仅要征收所得税,而且还要征收工薪税(payroll tax,对公司工薪所征收的税,工薪税一半从雇员的工资中扣除)。从工薪税中获得的收入是社会保障(退休金)和医疗保障方案(老年医疗保险)的收入来源。”

个人所得税,顾名思义是对个人所得征收的一种税,包括“工资和薪金,股息和利息所得,经营活动中的净收入,从固定资产出租所得净租金,在资产拍卖中的所得或所失。”还有“长期资本收益只有部分是上税的。养老金和失业保险金也是部分上税的。赡养费也包含在收入中。奖金大多数是要征收的,但对因突出成就而获得的奖金,如诺贝尔奖是不纳税的。收入是要纳税的。”可见“个人所得税是联邦政府收入的一个重要来源。个人所得税同时也是各种税中对我们生活产生影响最大的一种税。”而从美国个人所得税的制定原则中也可以看出这一点。

1.收入基准原则 “现今的美国税收法典是以个人所得收入的多少为基准来估计每个纳税人纳税义务的。”

2.累进制原则 “高收入不仅纳税额要高,而且所得收入中纳税的比例要高。”

3.家庭制原则 “在美国征税通常是以家庭做为基本单位而不是以个人为基本单位。”

4.所得收入年度确定制 “美国税制中的所得税是以年收入为基础的,而不是一生的收入。”

公司所得税,“是对公司的净收入征税,净收入被定义为减去成本后的净收入,成本包括工资和其他收入、利息支付以及折旧费”而公司所得税也只是对有限公司的利润征税“几乎美国所有的大公司都是有限公司”所以公司所得税成为仅次于个人所得税的另一项联邦政府的重要财政收入。我们从征收公司所得税的内容可以明显地发现税收作为国家财政的重要手段所起的调节作用:

1对公司部门的净利润征税“举例来说,假设政府允许公司扣除它们在某一年的全部投资支出,但不允许对利息有任何扣除。”这也就是说“美国的公司所得税不是净利润税,企业不能扣除他们在投资年度的投资总额,他们能扣除的是利息支付。”

2.对公司部门的资本所得征税 这种对公司的资本征税在短期内,对公司部门的资本供给是相对固定的。“公司部门的资本所得税在一个短时期内由资本承担;在长期内,由于资本供给是有弹性的,公司部门资本所得税不是由资本承担而是由公司部门所生产的商品的消费者来承担。”而征收公司所得税也在某种程度上增加了企业的资本边际成本。

联邦政府也是对储蓄收益、个人从银行账户得到的利息、股票的利息,以及他们从其资产所得的收入都是财产税。“如果一个富人死了,那就要对他留给其继承人的财产征税。”可以说“财产税是对资本价值征税”。

“赠与税和遗产税是对从以个人到另一个人的财富转让征税。”而征收这种税的目的就包括限制财富的集中,而这种税也是对获得遗产和赠与的人征税而不是对赠送遗产的人征税。

三、第十六条修正案的影响

(一)对公平、效率的影响

美国著名的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所指出的:判断一个良好税收体系的“第一标准是公平……,第二个重要的标准是效率”。“从1870年到20世纪初,伴随着科学技术和工农业生产的飞速发展以及帝国主义运动,资本主义世界在政治、社会、思想领域也发生了剧烈的变化。由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基础的巨大变革,欧美主要资本主义的社会经济结构和阶级斗争格局都发生了剧烈变化,旧的结构中的某些环节已经不能适应了。……在垄断过渡时期,资本主义的阴暗面更加突出,社会不公正现象更趋严重,国民财富的剧增使两极分化更加悬殊,社会矛盾更加尖锐。”又“由于资产阶级已牢牢掌握政权,为了缓和阶级矛盾,维护政治稳定,在政治上必须要更加宽容”。以至于美国联邦政府在制定政策方面更加注重公平,“我们已经注意到,美国的联邦所得税制度基本上是累进的。低收入者可以免缴任何所得税。超过某一收入水平(根据家庭规模――对于一个四口之家来说,2000年的临界收入水平为18550美元),税率现在为10%。这意味着,个人每多挣100美元,他就必须多缴10美元的税金,这是他的边际税率。在更高的收入水平上,边际税率进一步提高,最终对收入超过315900美元的税率达到了39.1%”这种累进所得税制可以使高收入者在上完高额的所得税后的收入并不比低收入者多很多,而美国又是个高社会福利的国家,低收入者有更多的机会领到社会福利金,这样就更能缩小高低收入者之间的差距,社会也走向更公平、平等的方向。“亨利・西蒙斯下了一个精彩的论断:不平等是‘丑恶的’,累进税是减少不平的一种方式。”但是,“如果高收入者有较高的收入是因为他们的工资高,他们的工资高是因为他们更有效率,那么累进所得税会挫伤高效率工人的工作积极性。”因此美国政府又要面对改善市场的效率与促进公平之间的取舍,“尽管政府面对困难的取舍关系的例子比比皆是,但在某些情况下,公平与效率却是一致的。向穷人提供受教育的机会可能既是公平的也是有效率的,因为更有效地利用这些人力资源可以改善经济的效率。在许多穷国,有很大数量的没有土地的农民在分成租佃合同(sharecropping contract)下耕种,他们将一半的收入上交给地主,就好像租佃者面对50%的税率。在这种情况下,重新向穷人分配土地可能既会促进公平,也会提高效率。”因此征收所得税的修正案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美国向更公平、效率社会的发展。

(二)有助于社会福利制国家的日趋完善

“1935年,美国有里程碑意义的福利法案通过了,即《社会保障法》,退休工人得到养老金,无业者得到保险金,年幼子女的母亲、老人、残疾人、盲人得到补助。为自己无力安排生活又无处指望得到私人解救的数百万公民给以举办公共保险和支持,这是美国人的一个重要的新起点。”

“美国是一个联邦国家,在联邦国家与州和地方政府之间划分了责任。联邦支出大约占政府总支出的三分之二。州和地方政府负责教育、地方道路、执法和消防。考察联邦政府在干什么的一种方法是看它把钱花到了什么地方。…半个世纪前,社会保障和福利支出只占总支出的八分之一左右,现在则达到了八分之三。”如果找出美国联邦支出比例图就不难发现“自1955年以来,联邦政府在社会保障、福利、健康和医疗保健上的支出比重稳步增加。而在同一时期,用于国防的比重则显著下降。”而美国国家的大部分收入又是来自于征收所得税的收入,所以我们也可以理解为在一定程度上征收所得税有助于社会福利制国家的完善。

尽管在征收所得税的这条修正案的颁布初期它并没有给联邦政府带来立竿见影的效益,但这条修正案却在此后的美国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了巨大的影响,这种影响就包括西方民主国家普遍认为的,“不应该任其公民因缺乏收入而挨饿、缺少住房、或其它生活必需品。联邦政府负有提供这些基本必需品的责任”而“约翰逊总统在1965年提出了‘向贫困宣战’的口号,他认为政府不仅有责任关心穷人的生活,而且有责任消除贫困的根源。”“我们把向穷人提供救济的各种项目称为转让或福利项目。传统上,州和地方政府负有提供福利的责任,然而联邦政府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因此我们可以看出福利项目的支出占联邦政府收入的一大部分。

诞生于进步主义高潮时期的美国宪法第十六条修正案,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它赋予联邦政府巨额的财政收入,在改善社会公平与效率双方面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美]史蒂文・J・迪纳.非常时代――进步主义时期的美国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2] [美]约瑟夫・E・斯蒂格利茨,卡尔・E・沃尔什.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3] [美]约瑟夫・E・斯蒂格利茨.政府经济学[M].上海:春秋出版社,1988.

[4] 齐涛.世界通史教程(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5] [美]阿瑟・奥肯.平等与效率――重大的抉择[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7.

[6] 孙运畴,王岱,符家钦,曹德谦.美国史话[M].南宁:广西师范学院出版社,2002.

征收公司个人工作总结篇5

[关键词]避税;跨国公司;收入来源国;预约定价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跨国公司的纳税问题愈来愈引人注目。一方面,来自跨国公司的税收占收入来源国税收收入的比例不断增加;另一方面,跨国公司又凭借其得天独厚的全球运作优势,想方设法地逃避税收,于是在跨国公司与收入来源国之间便展开了税收博弈。本文着重分析跨国公司与收入来源国尤其是我国作为税收博弈主体的特殊性和它们各自在税收博弈行为中不同策略选择下得益情况的推导与比较,从而得出收入来源国只有不断加强信息获取能力,加大稽查力度,完善税收制度,才能在与跨国公司的博弈中求得有利于自己的纳什均衡。

一、税收博弈主体:跨国公司与收入来源国

(一)跨国公司的特征

首先,跨国公司是由分属在不同国家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实体组成的,实际上这种实体都是依据东道国的法律组成的法人或其他法律主体。由于跨国公司内的这些实体具有不同的国籍或住所,而使得其区别于一般的国内公司。一般的公司是在一个国家领土范围内从事活动。其次,这些实体联系起来的原因是由于所有权或者其他的因素,如合同关系或者是知识产权上的联系;在多数情况下是由于所有权(股权)关系。再次,这些实体在经营管理和经营战略上是由诸多实体中的某一个公司(即母公司)所控制的,因此,在经营管理和其他的商业活动中,母公司对其他实体有向心力的作用,使得跨国公司各组成部分可以共同分享产品、技术和资源等。跨国公司与国内一般公司相比呈现许多不同,归纳起来大致有:

1 经济实力强大。来自世界银行和《财富》杂志的统计显示:2000年世界500强企业的销售总额为14.07万亿美元,占当年世界gdp规模30.35万亿美元的46.36%,将近一半。据了解,2000年世界500强企业的总资产已经超过45万亿美元,全球雇员接近4800万人,当年的利润同比上升20.4%。一些跨国公司已逐步拥有了超国家的经济实力。1999年,埃克森美孚、沃尔玛、通用汽车3家企业的全年销售收入均超过了俄罗斯当年的gdp;2000年埃克森美孚的利润额比1998年印度尼西亚的财政总收入高出了近35亿美元。这些大的跨国财团,真正可以称得上是“富可敌国”。经济实力的强大带来了一系列有利于跨国公司的连锁反应,如被投资国政府高度重视,控制、影响市场的能力巨大,持久吸引人才等等。

2 现代企业制度完备。首先,跨国公司已经形成了相当完备的企业制度。治理结构上,母子公司、总分公司、地区总部、研发中心等企业形态的综合配置,可以保障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其次,在分工协作方面,跨国公司已经建立了开放竞争体制,专业化分工极其精细,具有非常大的比较成本优势。再次,在内部机制上,跨国公司有一整套发展激励机制与企业价值观建设工程,可以激活公司的内在活力,赋予公司永久的前进动力与创新活力。

3 经营结构合理。经营结构上,跨国公司是“哑铃型”(研发和营销这两头特别重,而生产环节细小);国内企业的经营结构恰恰相反,是“橄榄型”(生产制造环节特别大,研发和营销这两头特别小)。而巨大的利润空间正是集中在研发和营销这两块。目前,多数跨国公司已经形成了结构优化机制,相应地,巨大的品牌效应、资金优势、人才优势等,使跨国公司的发展一直呈现良性循环态势。

4 垄断与内部化优势。(1)垄断优势。垄断所具有的自身优势是现代跨国公司形成的重要原因。生产和资本的集中不仅给企业带来了资本优势,也形成了其他多种优势,如技术优势、无形资产优势、利用资源的能力和技巧的优势、产品多样化优势、低成本要素投入和管理一体化优势等。随着跨国公司的不断发展,从资本、产品、市场垄断进而发展到管理、技术、人才垄断。当然,随着垄断的逐渐加强,跨国公司对市场竞争的抑制性也日益明显。(2)内部化优势。经济学家鲁格曼(rugman)把内部化定义为“在企业内建立一个内部市场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内部市场取代外部不规则市场,并且由行政命令来解决企业的资源配置问题。企业组织由内部价格(或转移价格)来调节,并且使内部市场像潜在的规则市场一样具有效率”。跨国公司内部化是该定义的延伸,即当内部化的范围超越国界时就形成跨国公司内部化。由于现实经济的主要特征是许多市场的不完全性,因此,企业总会有强烈的内部化倾向。国际市场上众多的贸易壁垒和其他程度更高的市场不完全,使跨国公司的内部化倾向更强烈,而内部化结果使跨国公司形成内部化优势。跨国公司内部化优势表现为:一是避免或减少通过外部市场交易带来的不确定性,降低交易成本,同时可以控制要素市场而增强竞争优势;二是形成跨国的内部化转移生产要素的能力,最大限度地利用本企业的特定优势,同时可以避免或减少政府的干预,避免或减少汇率风险,利用不同国家税收政策的差异所带来的利润最大化机会;三是内部化所形成的子公司网络中,不同子公司分别服务于不同的市场,以便分割市场,并利用价格歧视获取垄断利润,同时,也可以获取规模经济的利益。内部化市场的最大优势即重要特征就是转移价格的运用,在以股权控制关系为纽带的母子公司或子公司之间运用转移价格可灵活、优化地配置公司要素资源,以达到全球范围内的利润最大化。要建立内部化优势的主要途径之一就是不断提高内部化程度。

(二)中国作为收入来源国的特征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的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成为当今世界的一片投资热土,跨国公司的大量涌入与飞速发展就是例证之一。作为收入来源国的中国具有吸引跨国公司的优势包括:

1 开放的经济政策优势。加入世贸组织,持续引进外资,鼓励跨国公司进入中国,逐步开放中国的所有市场领域,取消各种限制,使我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开放程度;此外,我国经济发展与金融保持长期稳定,使全球投资者对我国充满信心。连续多年以来,我国都是引进外资的大国。

2 巨大的市场潜力优势。中国有十三亿人口的巨大消费市场,汽车、房产、旅游、娱乐、邮电通信、电子商务等市场都存在着难以估量的发展生机与潜力,这些对以追求全球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跨国公司来说都是极具诱惑力的。

3 各种鼓励投资的优惠措施。中国法律给予外资的优惠政策是多方面的,其适用范围和优惠程度也是相当广泛和极其特殊的,尤其是在税收政策方面给予跨国公司的各种优惠为世界少见。这些优惠待遇对中国吸引跨国公司的投资曾经起过并仍将起到积极作用,有力地促进了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

4 成本优势。据估计,在类似中国这样的低成本国家进行采购的跨国公司大约能实现20%~40%的成本节约。这些成本优势来自于几个因素:更低的人力成本、更低的资本投资成本、更低的本地采购成本、更接近消费市场、更大的经济规模,以及政府的激励。而最主要的优势来自于人力成本的差距。中国有数目巨大且技能熟练的廉价劳动力。改革开放之初,我国工人的平均收入等于美国工人的1%。经过20多年的发展,到2002~2003年,据一个美国专家的调查结果,美国制造工人的平均时薪为21.11美元,而中国只有64美分,仅相当于美国的3%。中国的劳动力成本不到巴西和墨西哥的三分之一,与印度持平。

二、跨国公司给收入来源国实施税收征管带来的挑战

(一)跨国公司在我国的发展历程

从20世纪80年代初,一些跨国公司开始进入中国。中国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个陌生的潜在大市场,因此,跨国公司采取分阶段循序渐进、逐步发展的策略。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面对其他跨国公司在华的投资竞争,不少跨国公司采取收购股份方式直接进入中国投资。日本的五十铃公司通过购买股份与中方建立了北京旅行车股份有限公司。这种投资方式无须建立新企业,从投资到投产没有间隔,因而具有进入中国市场快的特点。1993年以来,跨国公司在华开始了大规模和系统化的投资。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特点:(1)大多数著名跨国公司开始在华投资。(2)投资项目数量急剧增加。20世纪80年代,在华投资的跨国公司多数仅有一两个项目。1993年以来,其在华投资项目猛增。(3)投资额急剧扩大。20世纪80年代跨国公司在华投资多数属于试验性项目,因此单项投资额度不大,有的仅有一两万美元。近年来跨国公司在华单个项目投资额平均超过1000万美元,超过1亿美元的项目越来越多。不少跨国公司在华实际投资额超过10亿美元。(4)投资的系统化程度加强。随着投资规模扩大,许多跨国公司在华投资项目纵向一体化(既投资最终产品,也投资零部件生产、售后服务和技术开发)和横向一体化(既投资制造业,也投资服务业;核心业务领先,其他业务跟进)趋势加强。将在中国的项目协调为统一的系统,最大限度地使资金、人员和技术等生产要素合理流动、优化组合,产生整体效益。(5)跨国公司三大环节进展迅速。在跨国公司全球网络中,生产制造中心、研究开发中心和管理运营中心是三个重要的环节。连续十几年巨额的外商直接投资已把中国变成世界的工厂。中国作为跨国公司的制造中心已初具规模。近几年,一些跨国公司又开始在中国建立只针对中国市场的适应性技术开发中心。但由于中国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欠发达,知识密集型服务业落后,更由于没有完全放开对跨国公司在华从事金融、信息、贸易等服务业投资的限制,中国还难以作为跨国公司的营运管理中心。

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研发项目有如下表现:一是支持当地企业的生产、销售、开发新产品。如通用汽车参与投资的泛亚汽车技术有限公司建立后,对别克轿车进行了600多项适于中国情况的技术调整。英特尔公司6年来完成研发项目100多项,成果全部推向市场。ibm设立中国研究中心以后,着重对汉语语音识别和输入技术进行研究开发,其产品被许多公司采用。二是实现全球研发(r&d)联网。美国宝洁公司要实现全球范围24小时不间断地进行生产、管理和创新,并与全球18个研发中心联网进行全球开发。三是充分利用当地廉价的智力资源。美国联合技术公司在上海设立了一家“虚拟研究所”,自身并无研究人员,而是同中国16家大学和科研机构合作,从事研究开发的组织工作。几年来,这家研究所同中国研究机构合作签订了56个研究合同,共投入150万美元,已完成了25个项目。

(二)跨国公司的进入对收入来源国的税收征管带来的挑战

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跨国公司更多地进入中国,大量资本、技术、管理经验及人才战略等随之涌来,这一切给作为收入来源国的中国带来了多层次、多方面的冲击,中国的涉外税收面临挑战。

挑战之一:跨国公司的国际性涉及到了国家之间财权利益的分配均衡,强化国际税收立法和管理十分重要、迫切。跨国公司通过广泛的集团网络,跨越国界进行生产、销售和服务,内部成员分布在若干国家,收入全球化、多源化、复杂化,对跨国纳税人征税必然涉及所得和费用在同一集团成员不同国家纳税人之间的划分,涉及到国家之间税收利益的分配。国际税收是维护国家税收权益的重要手段。近几年,一些发达国家税务当局纷纷加强国际税收立法和管理,并成立专门的国际税收管理机构,以确保本国在跨国税收权益的分配中处于有利地位,获取更多收入。强化我国的国际税收立法及管理,争取我国在跨国税收权益的分配中取得公平的份额,已显得十分重要和迫切。

挑战之二:跨国公司在中国投资策略的转变,使跨国公司对中国子公司的控制更强,税收监控难度加大。为了从产品研发、生产销售到管理决策等方面控制子公司,使子公司的经营活动更符合跨国公司集团的整体目标,近几年,跨国公司在中国的投资策略转向控股或设立独资企业,投资重点转向附加值高的高新技术产业,内部生产、销售、技术以及管理更强调一体化。跨国公司对中国子公司控制的力度增强,这必然使子公司在费用的分摊、所得的归属、股息的分配以及高新技术转让的方式、策略、技术定价等方面,与集团关系愈加密切,愈加受控于外国母公司;而作为收入来源国,中国对其税收监控的难度加大。

挑战之三:跨国公司集团利益最大化的追求与维护税收的公正、公平产生冲突。跨国公司通过独有的组织结构、经营战略、内部统一安排,在原材料、产品、技术转让、服务等方面进行转让定价,转移和改变集团内部或关联子公司的跨国交易价格,将利润在集团内部不同子公司、不同国家之间进行转移,是其保证全球利益、长远利益最大化的主要形式,这损害了税收的公正、公平原则,是反避税的重要关注点,但由于跨国公司集团内部安排的隐蔽性以及价格确定的复杂性,使得转让定价反避税成为国际税收征管的难点。

挑战之四:跨国公司内部管理的信息化、网络化,对收入来源国税收征管的理念、方法和手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跨国公司实施有效的征管,就必须要有一整套能够获取、分析其信息的手段,包括获取信息的机制、人才和管理手段、审计技术等。没有获取跨国公司信息的渠道,税收征管人员没有较高的专业素质,对跨国公司的审计不具备现代化的审计技术,收入来源国的税务人员即使进入跨国公司也会在复杂的数据、高度的信息化和高超的管理技术面前束手无策。

挑战之五:跨国公司对税收信息和税收服务提出更高的要求。跨国公司业务复杂、内部安排多,为了避免受到税务处罚,降低税收风险,它要求税收服务专业性更强、服务更快捷、信息更全面。对此,跨国公司除了在其内部专门设立税收企划部门,不断研究收入来源国的税收政策及应对策略外,还长期聘请国际知名的会计师事务所等专业机构对其进行全方位的纳税指导,这样,跨国公司对税收问题的研究随着税收信息量的扩大而愈加深入,收入来源国税收征管面临许多新问题、新挑战。

三、跨国公司在我国的避税情况

(一)当前跨国公司在我国的纳税情况

我们先来看一组数字,根据国家统计局2005年5月23日公布的统计结果,1-4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部国有企业和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企业)实现利润389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5.6%。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200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4.1%;集体企业137亿元,增长26.9%;股份制企业2015亿元,增长24.2%;私营企业401亿元,增长28.8%。相比之下,唯有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的利润仅为1075亿元,不但没有增长,反而出现了下降,降幅为3.5%。还有数据显示,外商投资企业的亏损面在过去的近二十年不降反升:企业亏损面在1988~1993年约占35%~40%;1994~1995年约占50%~60%;到了1996~2000年达到了60%~65%。

上面我们分析的是所得税的相关数据,再来看流转税的相关数据。1992年在国家工商税收中,涉外税收所占的比重是4.3%;同期外商企业的工业产值占全国工业产值的7%,1998年这个数字升到了24%,可是工商税收的比重到2000年才仅升到了17.5%,2004年工业增加值占全国工业增加值的28%,而2004年工商税收的比重仅为20%。

造成上述局面的原因至少有二:一是以跨国公司为代表的外商投资企业享受着我国颇为优厚的税收优惠政策,各种减免税及出口退税的政策倾斜,使得外商投资企业所得税的实际税率大约在11%左右,是国内企业所得税实际税率23%的一半不到;增值税税率大约10%,也比国内企业低。二是跨国公司等外商投资企业普遍实施避税措施。比较保守的估计认为,目前全国约有50万家外企,每年亏损金额在1200亿元以上,每年仅通过转移定价,我国就损失税款近300亿元。

(二)跨国公司在我国的避税策略选择

跨国公司一般的避税措施有转移定价、资本弱化、滥用税收协定、避税港等。但是据统计,企业采用转让定价手段实现的避税要占到避税总金额的60%以上。特别是跨国公司凭借其生产全球化,在制定内部交易价格时,往往可以便利地应用转移定价的方法,达到减少税负增加利润的目的,并逃避税务当局的监管。另外,由于我国的所有制结构复杂,企业产权关系不清晰,在引进外资过程中只注重引资的数量,不注意对外资的管理,导致企业与投资者、企业与企业、企业与金融机构之间股权、债权和其他权益等关联关系错综复杂,关联交易多而且隐蔽,这些也为跨国公司实施转移定价提供了便利。正因为转移定价是目前最常见的一种避税方式,我国当前开展的反避税工作主要是针对关联企业利用转让定价避税问题。如何加强对企业转让定价的管理已受到各国政府的普遍关注,到目前为止,世界上已有近70个国家制定了专门的转让定价税制。对企业转让定价进行监控已成为各国政府反避税工作的重点和关键。

四、我国的反避税工作

我国反避税工作起步较晚,直到1987年,深圳市才率先颁布了《深圳经济特区外商投资企业与关联公司交易业务税务管理的暂行办法》。1991年7月1日,我国正式颁布实施《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首次增加了反避税条款。1998年,国税总局第59号文《关联企业间业务往来税务管理规程(试行)》讨论稿。《规程》的下发施行,表明我国已初步建立了符合国际惯例的转让定价税务管理机制。“九五”期间我国还开始着手对反避税法规制度进行不断完善,对反避税工作实施了分类管理、分类指导,推行了反避税工作目标考核制,使转让定价税收管理逐步走上了规范化、程序化、科学化的轨道。全国绝大多数地区都开展了反避税工作,一些省市还建立了反避税的专职机构。我国反避税工作中较成功的几点措施包括:

(一)《税收情报交换管理规定》的颁布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纳税人跨国交易行为越来越多。一些纳税人往往利用不同国家间税收征管上的差异和漏洞,特别是一国税务部门对纳税人跨国交易情况掌握不够准确的现实进行偷避税。因此,在国家间的税收协定中,基本上都规定了为防止偷避税而交换情报的条款。2001年初,国家税务总局了《税收情报交换管理规定》(国税发[2001]3号),对实施税收情报交换工作做出了明确规定,进一步规范了我国和其他国家交换税收情报的有关事项,也意味着我国将更多地利用国际税收情报查处跨国偷避税案件。

(二)先进管理信息系统的引入

在10多年反避税工作的实践中,反避税人员遇到的最大问题是有关反避税必备的法规、国际协定、企业资料及案例等信息仅靠手工收集、整理、使用,速度慢、不准确、不规范,严重影响了反避税工作的全面开展。为此,国家税务总局推出了反避税管理信息系统。它是针对反避税工作的实际需要,严格按照《关联企业间业务往来税务管理规程》的规定,由国际税务司提出业务需求,信息中心经税务总局领导批准,委托深圳市地税局设计、开发完成的。反避税管理信息系统的广泛使用对提高我国反避税工作的整体水平起到了一定的拉升作用。

反避税管理信息系统主要解决转让定价的税收管理问题,而转让定价的税收管理是目前我国反避税工作的重心。反避税管理信息系统由两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业务信息管理,主要是建立和完善反避税工作的基础资料,包括法律法规、税收协定、案例信息、商品(产品)价格与费用标准信息、外汇汇率以及企业资料等,为对具体企业进行转让定价调查、调整提供了丰富的资料;第二部分是业务操作管理流程,包括关联关系认定及交易额认定、调查审计对象的选择、调查审计实施、举证和举证核实、调查方法的选择、税收调整的实施等部分构成,使转让定价的选案、调查及调整遵循统一的标准、规范的流程,可以大大提高反避税工作的准确性、科学性和效率。例如,在审计选案中,系统设计了18个单项指标,反避税人员可以选出一些指标组合成综合指标,再输入若干企业的资料,系统就会自动排列出符合标准的企业名单,作为进行转让定价调查的对象。反避税管理信息系统是加快税收信息化的重要内容,是当前我国税务机关征管软件ctax系统的组成部分,其成功运行并接入ctax系统,将提高税收信息共享的程度。

(三)强化跟踪管理,巩固反避税成果

在大量的工作实践之后,我国税务机关认识到对结案企业的跟踪监控是巩固反避税成果的主要手段。近几年来,税务机关均按照《规程》的要求,对结案企业实施三年的跟踪管理,跟踪监控企业投资、经营状况、关联交易、纳税申报额等指标及其变化情况。通过对企业年度财务、会计报表的分析,评价企业的经营成果,对于仍存在转让定价避税问题的企业,在跟踪期内做税务调整,以巩固反避税成果。

(四)一种新型反避税措施——预约定价

1998年国税总局第59号文《关联企业间业务往来税务管理规程(试行)》,其第十一章第四十八条首次提到:允许企业通过“预约定价”的方式缴纳关联企业间的交易所得税,即允许企业和主管税务机关就相关应纳税所得或者销售利润率区间,进行商谈论证,并据此纳税。2001年新《税收征管法》第36条及其《实施细则》第51-56页对关联企业间业务往来的税务处理进行了规范,并对预约定价的方法和追溯调整的期限做出了具体规定。2003年国税发[2003]47号文对《实施细则》第56条进行了补充说明和解释。2004年9月国家税务总局印发了《关联企业间业务往来预约定价实施规则(试行)》(国税发[2004]118号,以下简称“预约定价实施规则”)。该文的表明全国性的统一法规“预约定价”开始全面铺开实行。

“预约定价”,又称“预约定价协定制”,在我国称为“预约定价协议”,它是指纳税人事先将其和境外关联企业之间(有些国家还扩大到境外关联企业之间)内部交易与财务收支往来所涉及的转让定价方法向税务机关申报,经税务机关审核认定后,作为计征所得税的会计核算依据,并免除事后税务机关一定期限内对其定价进行调整的一项制度。预约定价是国际通行的一种纳税方式,除了可以减低政府部门的漏征税风险与审查成本,跨国公司也减低了被稽查后双重征税的风险,因此,预约定价制度是当前许多发达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转让定价调整方法。

传统的转让定价税制着眼于关联企业间违反正常交易原则转让定价的事后调整。但是在各国的税收实践中,这种事后调整方式暴露出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调整的价格很难确定,也很难找到符合正常交易标准的调整价格。第二,一方面是税务机关举证材料难以齐全;另一方面,纳税人为了证明本身的转让定价方法符合正常交易价格,也需要提供相当繁琐的资料进行举证,而作为纳税人往往由于各种客观原因拿不出完全足够的材料来满足举证要求。第三,新的双重征税现象难以消除。通过对企业转让定价的调整,增加了被调整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但是,如果对方关联企业未做相应调整,就会造成新的国家双重征税,引起税务争议。第四,税收收入不稳定,容易引起争议和征纳双方的矛盾。税务处理的不确定性和滞后性会影响企业的经营决策,造成对经济的过分干扰,调查时间过长,消耗征纳双方大量人力、物力等。

“预约定价”的出现使转让定价问题开始有了一个更主动的做法,无论单边、双边还是多边都是主动地去约定,而且税务机关对于会计师事务所和跨国公司意见的重视,乃博弈的题中应有之义。它对企业的关联交易原则和方法做出了安排,而且这种安排基于一定的假设条件,即根据企业本身的经营状况和其所能承担的风险来核定合理的价格;也就是明确了企业的角色——该企业在集团中的功能定位。主要研发的企业和不承担研发功能的企业在利润上自然是不一样的。它将从更宏观的层面上优化投资环境。预约定价实施规则的出台,同时还意味着中国政府在税收管理方面更加透明化了,有利于更多地吸引外资,对于税务机关也是颇有益处。这个规则是“把主动权交给企业”,税务机关是“以静制动”,自然可以降低监管成本,节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以前各地政府在执行有关规定时,出于对优化本地“投资环境”的过多考虑,使得有些时候执法力度不够。“预约定价实施规则”的出台,再配合全国性软件系统的使用,将使得在这方面的执法更加统一和一致,有利于稳固国家税基,减少漏征与少征税款。因为可以预约定价,对广大的跨国公司来说有了明确的方向,使得它们在实施转让定价财务安排的时候,必须考虑到要在合理的范围内进行。总体上来说,该规则发出的信号对规范企业行为带来的作用应该远大于通过其他方式调整税收带来的直接效益。

虽然“预约定价实施规则”已经比较详尽,但是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肯定会碰到很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明确。所以应该出台相应的实施细则,以便更好地推行此项制度。预约定价本身实施程序复杂,企业接受预约定价需要时间。从调查分析、协商谈判至协议签订历时较长,企业和税务机关都需要花费较多人力、物力、财力。如果不注重效率,那么非常好的制度设计会因不效率和不及时而前功尽弃。预约定价协议达成的关键就是确定双方都能接受的价格,而这需要大量有关关联企业、同行业企业、国际税收相关动态、经济环境相关信息等等。这些信息的收集、分类、分析的工作量极大,所以,税务机关要高度重视建立可信赖的价格信息系统,彻底解决我国多个部门管理、信息渠道不畅通、不公开的问题,使预约定价的基础性问题得以妥善解决,减少税务机关与纳税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预约定价是一项综合性较强的工作,不但需要熟悉税务,还要通晓会计、外语、谈判等方面的专业技巧,这就需要一大批对各种相关知识有充分了解的综合型人才。结合我国的现实情况,应该及时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另外,可尝试引入第三方中介服务的方式来解决税务机关的人才配备问题。

税务机关要与海关、外经贸、商检局、国家统计局、国际会计师事务所等部门建立起经常性的联系与沟通机制,大量收集和分析与转移定价有关的最新情报和动态。这样才会比较迅速、准确地确定合适的转移价格。有些国家的预约定价申请需要交纳一定的手续费,如美国的收费标准为5000~25000美元,我国目前尚未对此做出明确规定,但是一定要尽快明确是否收费以及收费的具体标准等。

[参考文献]

[1]江苏省涉外税收管理处调研组,深入剖析跨国公司积极研究国际税收征管措施[j],江苏国税调研,总第25期,

征收公司个人工作总结篇6

关键词:“大小非”减持;个人所得税

中图分类号:F2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06-0065-02

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 选题背景

1.1.1 中国股市的“造富神话”

依据《国务院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国证监会于2005年4月29日了《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标志着股权分置改革正式启动。2005年9月4日,中国证监会颁布了《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管理办法》,意味着股权分置改革从试点阶段开始转入积极稳妥地全面铺开的新阶段。

在此次改革的过程中,收益最大的莫非那些持有上市公司非流通股的“大小非”们,他们随着“大小非”的解禁也一夜暴富,中国股市的“造富”功能在“大小非”减持过程中体现得淋漓尽致。数据显示,自2006年6月19日三一重工拉开股改限售股解禁上市序幕以来,截至2009年9月10日,沪深两市已有2597.22亿股股改限售股解禁,“大小非”累计减持股份已达到159.59亿股,套现金额约为1941.24亿元。

1.1.2 个人所得税功能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居民的总体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都有了明显的提高。与此同时,一系列的问题也随之而来,其中收入分配不公、贫富差距日益扩大这一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对这一问题仅仅依靠市场机制是无法解决的,还需要政府在再分配领域中运用一定的调控工具加以调节,而税收就是调节收入分配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杠杆。个人所得税作为调节收入分配的主要税种,在抑制贫富差距过大,实现公平分配的目标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但是,为了配合企业改制,促进股票市场的稳健发展,1994年,经报国务院批准,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通知,规定对个人转让上市公司股票取得的所得暂免征收个人所得税。然而,自然人股东出售上市公司原始股暂缓征税的规定自实施以来已经历了15个年头,我国目前股票、债券等资本市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对自然人股东出售上市公司原始股暂缓征税的规定却一点没变,我们不仅要问:自然人股东出售上市公司原始股暂缓征税到何时才是尽头?

1.2 研究意义

根据中国的具体国情,构建科学合理、公平公正的社会收入分配体系,既是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在收入分配体系当中,个人所得税作为调节社会财富分配、缩小个人收入差距的“稳定器”,始终受到人们的高度关注。也正因为如此,不断完善个人所得税成为深化收入分配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社会稳定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我国目前进行的股权分置改革中,“大小非”自然人股东通过减持其所持有的解禁了的限售股套取巨额收益,一夜暴富的例子比比皆是,也成为全社会讨论的焦点。研究“大小非”自然人股东减持过程中涉及的个人所得税问题,是每一个税务工作者尤其是政策制定者面对的当务之急,同时对我国税收制度的完善也将会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1.3 问题的提出:“大小非”减持过程中的个人所得是否应该缴纳个人所得税

在当前的股权分置改革中,一方面,中国股市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演绎着“造富神话”,造成某些个人财富的巨大膨胀,使收入分配不公,收入差距拉大;另一方面,我国个人所得税法在“大小非”减持过程中产生的个人收益的纳税问题上显得无能为力,给“大小非”们留下了逃税的空间。究竟是否应该对“大小非”减持过程中的个人所得征税成为当前人们议论的焦点。

2 本文分析思路及创新点

本文所要研究的问题是在我国“大小非”减持过程中的个人所得是否应该缴纳个人所得税。围绕这一问题,首先从横向(主要针对社会公平)与纵向(主要针对改革公平)两个方向进行分析,力图在不同的视角下,充分考虑现行法律法规、社会公平等种种因素,研究是否应该对“大小非”减持过程中的个人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接着阐述本人对这一问题的看法以及个人认为在当今这一特殊历史时期应该采取的措施。

本文的创新点包括:(1)在分析方法上,采用横向分析与纵向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不同视角进行探讨;(2)提出“改革公平”的概念,用来指在同一项改革当中由于参与改革的时机不同而产生的公平问题。

3 横向分析:社会公平

3.1 普通劳动工人工资薪金缴纳个人所得税

现行的《个人所得税法》实行的是分项征税的政策,纳税人的每一项收入都要归类纳税。尤其是工资薪金所得,更是实行九级累进税率,纳税人收入越多纳税也越多。可以说,普通劳动工人辛辛苦苦挣得的每一分收入都要纳税,而这些收入往往是纳税人用来维持个人以及家庭生活的。然而在现行的股票税收政策下,“大小非”们在“大小非”减持套现中可轻松获取数以亿计的财富,且无须缴纳个人所得税。正是这种利益分配的严重不公平,引发了人们的质疑,同时也与和谐社会的目标相违背。

3.2 非上市公司转让股票所得并入企业所得缴纳企业所得税

现行《企业所得税法》规定:非上市公司转让股票所得并入企业所得缴纳企业所得税。虽然非上市公司转让所得没有缴纳个人所得税,但是转让所得并入企业所得当中同样缴纳了所得税。

3.3 “大小非”法人股缴纳企业所得税

根据现行税法,法人机构通过减持非流通股,税收纳入企业所得税范畴,按照25%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

结论:工薪阶层辛苦劳作挣到的维持生计的微薄收入要纳税,个人“大小非”一夜暴富却不用纳税;企业转让上市公司的法人股要缴纳企业所得税,税后收入分配给股东要缴纳个人所得税,非上市公司的股东转让股权要纳税,而同样是企业股东,个人“大小非”却不用纳税。对“大小非”自然人股东免税,造成了巨大的社会不公。因此,从社会公平、公正的角度考量,应该对“大小非”减持过程中的个人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

4 纵向公平:改革公平

4.1 什么叫“改革公平”

本文所讲的改革公平,是指在同一项改革当中由于参与改革的时机不同而产生的公平问题,也即在同一项改革中,由于所涉及的具体改革对象参与改革的时间不同,由于相关政策的改变,导致参与改革顺序不同的改革对象之间的不公平现象。

4.2 “大小非”改革试点

三一重工、紫江企业、清华同方和金牛能源等四家上市公司作为首批股权分置改革的试点公司,在他们改革的过程中,由于试点面小,相关问题还没有暴露出来,并没有关于“大小非”自然人股东减持非流通股所得的税收处理问题,而且,在当时非流通股减持数量还较少的情况下,“大小非”减持的所得税问题也没有引起人们的特别关注。也就是说,试点改革的上市公司的“大小非”自然人股东减持非流通股所得并没有缴纳个人所得税。如果现在对“大小非”自然人股东减持非流通股所得征税的话,早改革的不征税而晚改革的征税,势必造成改革的不公平。

结论:从改革公平的角度看,为了使在不同时期进行“大小非”减持的非流通股持有者适用的改革政策相一致,对现今通过“大小非”减持取得的收入不应该征收个人所得税。

5 导致上述分析结论不同的原因

5.1 法规制定不明确

考虑到我国的具体国情,《公司法》、《证券法》等法律法规均有关于流通股与非流通股的规定;而现行的《个人所得税法》关于个人转让股票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的规定过于笼统,仅用了“股票转让所得”或“个人转让上市公司股票取得的所得”等模糊的说法,不仅没有规定流通股与非流通股的问题,也没有规定在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转让股票的区别,导致“大小非”问题出来以后,征纳双方各执一词,“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5.2 改革政策缺乏前瞻性

税收与国名经济的一切活动息息相关。作为一项改革,尤其是经济领域的改革,税收问题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必须重点考虑的。然而,从2006年6月19日三一重工非流通股减持开始,个人转让非流通股所得的纳税问题似乎并没有引起人们的关注。直到越来越多的“大小非”争先恐后地减持,越来越多的人通过减持“大小非”一夜暴富,才引起人们对减持“大小非”收入的纳税问题的关注。如果从改革一开始就预见到“大小非”减持过程中的个人所得税问题并采取措施加以预防,就不会有如今的问题出现。

6 以税法调节“大小非”减持过程中产生的个人所得问题

“‘大小非’自然人股东减持所获收入属转让财产所得,应当纳税。”厦门大学管理学院会计系副教授肖华认为,虽然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规定“个人转让上市公司股票取得的所得暂免征收个人所得税”,但对于“大小非”减持人适当征税是有必要的。适当征税符合社会公平正义,有利于调节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免征个人所得税主要针对的是二级市场,而‘大小非’解禁的是限售股,与二级市场自由流通的股票有本质不同。”肖华认为,在全流通时代,“大小非”减持不应该适用“个人转让上市公司股票取得的所得暂免征收个人所得税”这一政策。

“大小非”之所以引起如此强烈的关注正是因为人们对于“大小非”减持造成的利益分配不公的不满,针对上述“大小非”减持过程中存在的个人所得税问题以及产生的原因,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争取尽早解决这一问题,早日圆满完成我国的股权分置改革:

6.1 开征“特别时期特别税”

针对“大小非”减持特别时期产生的特别税收问题,国家税务总局应该尽早出台一项规定,对于由于“大小非”自然人股东因减持非流通股产生的超额收益课征“特别时期特别税”(中央财经大学白彦锋教授称之为“暴利税”),一方面有助于在税收形势较为严峻的情况下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另一方面将调节的矛头指向影响股市稳定发展的超额收益,不仅没有阻碍经济的正常发展,还有助于公平社会收入分配。

6.2 开征资本利得税

由于我国资本市场发展尚不充分,我国一直没有开征资本利得税,然而,借鉴国外资本市场发展经验,在我国开征资本利得税在所难免。在我国开征资本利得税,针对我国资本市场的具体情况,在税制设计上可以与国外有所区别,比如,可以实行普遍征收的征收模式,但在起征点(或者免征额)方面可以有具体的规定,可以采用累进税率、差别优惠等配套措施。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

[4]《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重组业务企业所得税处理若干问题的通知》(财税[2009]59号).

[5]张衍.怎样看待大小非减持对市场的影响[J].经济日报,2009,12.

[6]李冰.证券界四大律师集体谏言大小非减持都必须缴纳所得税[J].证券日报,2009,10.

征收公司个人工作总结篇7

关键词:挂靠工程 会计 税务 处理

建筑挂靠工程是一种建设的行为,是指由于受到建设资质的限制,一部分不具备施工等级的较低小规模建设户,这些建设单位在施工中无证包工所承揽的建筑工程项目。通常采用的是挂名、挂靠承包经营的方式。将自身的建设对于挂靠在具有较高资质的建设企业中来实施正常的经营,因此在挂靠的过程中,施工企业要向建筑队、挂靠队收取一定的“管理费”的行为。本文主要对挂靠工程在会计以及税务处理中的相关费用进行研究。

一、挂靠会计处理方式

在建筑行业挂靠工程的会计处理方式与总包单位财务处理方法进行对照实施。在建设过程中,假设总承包合同的造价是X万元,分包工程的造价是Y万元,并且分包工程造价小于或等于总承包合同造价,对于总承包合同来说,分包工程的总成本是Y,但是对于分包单位来说,Y却是自身的全部收入。通过这种假设进行研究,在建筑的施工单位的会计实务中进行会计分析,一般情况下,总承包人在预算自身的收入时,就会将分包公司的收入也纳入自己的总收入中,而对于承担分包工程的费用,则就会计算成总承包公司的成本预算。通过这种收入与成本的计算,就会使得总承包工程在加强自身的业绩以及工作量中的预测。必要时就会放弃一些损害自身的收入数量。在总承包会计的计算中,在税金方面的处理通常是总承包单位将(X-Y)万元作为自身的营业额,并且要对这部分营业额支付相关的税金附加。在总承包工程中,由于自身是法定的代扣代缴的义务人,因此要支付一部分代扣代缴的营业税及其附加费用。这项费用以Y万元作为支付的基数。

二、挂靠工程税务处理

在挂靠行为中,这种行为依然是建筑业所禁止的行为,但是当签订了纳税的主体之后就会存在这种挂靠关系,通常在没有与建筑公司签订劳动合同时,需要办理的社会保险的建筑工人的工资支出不能够作为计税工资的税前扣除。并且必须要到当地的税务机关去开区相关的发票,才能征收个人所得税。针对这种表面的挂靠关系,实际双方是不承认这种挂靠关系的,但是在账务上依然会存在挂靠方要支付给被挂靠方的管理费的项目,因此,税务机关只能通过在合同中双方签订的协议具体的执行,根据双方协议中的个同城造价、结算的标准、承包的形式以及对于相关上缴管理的处理,对挂靠方确定出合理的收入,并且要按照具体的税务计算征收税收。在这种税收的征管中,对于总包、分包工程中的税务处理就容易造成避免税务的征收行为,使得个体的无证建筑队趋向于挂靠外来的建筑公司生存,这就为税收的征收造成了麻烦,并且影响了当地的经济效益。目前的建筑市场上,对于此类挂靠的财务处理,挂靠公司不做账务处理的居多,往往通过将发生的成本票据提供给被挂靠公司的方式,由被挂靠公司做账务处理,被挂靠公司则根据工程进度及甲方拨款情况,再开具发票给甲方,同时又结合挂靠公司提供的票据金额,适量对挂靠公司予以进度拨款。至此,所有的票据、发票、款项都通过了负担有法律责任和纳税义务的被挂靠公司,账目也较为清晰。但是一旦出现法律责任和经济风险,这样的被挂靠公司将会吃不了兜着走,隐患巨大。

因此针对这种挂靠工程的税务处理现状,只有采用实地征收的办法进行实施,这就需要税收征管人员要进行实地的巡查,在当地建设管理部门的配合下进行实施,加强相关的税收制度,严格执行偷税、漏税的行为,增强挂靠工程税务处理的保障。

三、建筑行业挂靠工程依据

在我国建筑行业中,挂靠工程是一种常见的建筑行为。对于该行为来说,根据我国最高人民法院民事诉讼法中的规定进行分析:对于没有相应建筑资质的企业、个体工商户、个人合伙借用具有相关资质的建筑施工企业的名义所承揽施工任务的一种行为,在挂靠的双方就出现了挂靠人和被挂靠人。

建筑行业相关法律中规定,在建筑行业中,建筑工程的总承包单位可以根据建筑施工单位中具有的相关建设资质将施工项目承包给建筑单位,在总承包的合同中,必须要遵循分包工程的条件,必须要得到发包合同的认可。另外,在总承包工程方存在着非主要性或者是专业性较强的施工劳务组织。在正常的施工期间,总承包单位为了能够加快工程的施工进程,可以按照非主要或者是专业性比骄傲强的专业工程实行分包的形式进行正常的建设,其中这些分包单位应该具有相关的建设资质和建设级别,最终是为了保证施工的质量。

四、实际案例分析

对于建筑业挂靠工程会计处理的研究,在总承包方支付的营业税额以及代扣代缴的营业税及附加中,对于相关的财务会计处理,通过研究具体的实例来作出相关的会计处理:例如:2010年5月,乙公司中标甲公司的工程项目,二者之间签订了总承包合同,其中注明了合同的工程总造价是1200万元,其施工的工期为7个月,在甲乙双方的同意下,对于该项工程中的摸一个项目分发给丙施工单位进行建设,在签订分包的合同中明确的注明了该项工程的造价是600万元,并且乙方同意要上缴4%的挂靠工程费,在工程竣工之后,乙公司总共发生的合同成本是1200万元,并且在规定的期限内竣工,在此期间,开工后的3个月,乙公司完成了总工程的一半,并且有甲公司向乙公司支付了1200万元的工程款的现金,然而在扣除了相关的管理费用后,实际支付的工程款时1120万元,对于剩下的工程款会在整个工程竣工之后彻底的结清。因此在整个工程的施工过程中,为了将乙公司和丙公司的工程款一次性的结清,对于营业税总承包的乙公司要作出明确的财务处理,保证整个工程的会计处理能够顺利进行,这些对于建筑业的挂靠工程有一定的进步意义。其中具体的财务会计处理表现在:

2010年6月,甲乙公司之间结算的总承包工程款的会计处理是:借:应收账款―甲公司600万,贷:工程结算600万;实际收到的工程款是:借:银行存款560万,贷:应收账款―甲公司560万;对于营业额的税金计算的会计处理是:发票数计提税金:借:营业税金及附加18万,贷:应交税费―应交营业税18万;上交税金:借:应交税费―应交营业税18万,贷:银行存款18万。

乙丙公司结算工程款:借:工程施工―合同成本300万,贷:应付账款―丙公司300万;乙代扣税金:借:应付账款―丙公司9万,贷:应交税费―应交代扣代缴营业税9万;上交税金:借:应交税费―应交代扣代缴营业税9万,贷:银行存款9万;收取管理费并且对于剩余的账款进行一次性的支付:借:应付账款―丙公司289万,贷:主营业务收入―分包收入10万,银行存款279万。

对于整个工程的成本计算:借:工程施工800万,贷:原材料、应付职工薪酬800万。

对于收入以及成本的确认:借:主营业务成本1100万,工程施工的毛利100万,贷:主营业务收入1200万。

对于11月结算余额:借:应收账款―甲公司600万,贷:工程结算600万;按照开票数计提税金:借:营业税及附加18万,贷:应交税费―应交营业税18万;上交税金:借:应交税费―应交营业税18万,贷:银行存款18万;收取的余额:借:银行存款640万,贷:应收账款640万。

竣工的会计处理:借:工程计算1200万,贷:工程施工1100万,合同的毛利100万。

五、结束语

本文对建筑业中挂靠工程进行了会计处理和税务处理,在通过研究具体的总承包工程与分包工程之后,对于一些不具有相关资质或者级别的施工小企业进行了经济处理研究,能够在建筑行为加强不成文的挂靠工程做出合理的解决方式,这些都能够促进农民的就业以及总承包、分承包的工程建设问题,并且为建筑中的经济管理提出了科学的依据,推动了我国建筑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胡志磊,王学清.罗莉安.建筑工程呢过分包的会计核算和税务处理[J].中国乡镇企业,2012

[2]迟丽华,于雪.新《企业财务通则》下的企业财务风险控制[J].生产力研究,2011

[3]徐华平,刘元芳.黄埔.建筑施工企业挂靠现象的风险识别与危害防治研究[J].中国建筑研究.2011

[4]杜景瑞,刘丽华,王兰宁.业主代扣代缴税金的分包工程税务处理及会计核算[J].工程项目建设,2009

[5]乔泽祥,齐佳欣,张继航.企业合并中会计和税务处理的差异及税收筹划研究[J].科技致富向导,2010

[6]肖太寿,赵建峰.母子公司、总公司和挂靠体制下工程项目的会计核算技巧[J].建筑施工研究,2011

[7]樊苹漫.完善企业财务机制防范企业财务风险[J].中国外资.2011

征收公司个人工作总结篇8

xx年年财政收入预算安排 国税安排 一、个人利息所得税 xx年底银行储蓄存款余额44亿,比上年同期增长5.8亿,增长率为15%,去年储蓄存款利息税完成1280万,今年按15%增长为1280×115%=1472万元;存款中活期占17%左右,一年定期占50%左右,其他占33%,个人利息所得税不但取决于储蓄存款的增长规模和速度,也取决于当期消费的活跃程度,主要原因是缴税环节在取款结息时,不是预提制,按活期年利率0.72%,定期一年2.52%,半年2.25%,以及现有存款结构和规模测算,理论上最高值1700万元,按1500万元安排较可靠,县级部分为600万元。 二、新增企业所得税 去年国税在房地产上征收新办企业所得税80万元,今年安排150万元;县级部分60万元。 三、增值税 乡镇: 乡镇去年全额完成5539万元,其中乡镇征收2768万元,商贸公司、外地代开票、外地引进和协调累计2771万元,正常征收部分按25%的增速增长,主要是地税按20%增长,国税无论在征收手段和税源上都好于地税;不稳定部分按10%增长,主要是考虑商贸公司一是业务不稳定;二是政策上打擦边球,随时被省国税局监控就有可能被取消,并且有的已经取消;三是考虑收入质量,不愿把增长过多寄托于这一块;四是考虑任务,不增长大盘无法计划。 按上述原则测算后,取整和个别乡镇略作调整,主要是道口镇全额增长25%,达到1575万元,有河西钢厂作保证;高平去年完成1700万元,但目标为xx万元,今年维持上年目标任务; 老店去年目标为340万元,今年全县倾力扶持华康,维持340万元不动;半坡店商贸公司取消、瓦岗二硫化碳厂关闭、八里营年底外地协调税50万元,xx年已取消的公司入38万元,三乡镇均无像样的新增长,维持上年完成数或略增。 国税三项收入合计安排3215万元,比上年预算增34.8%,比上年决算增21.05%。 地税安排 一、主要项目 阿深高速 全长42.131公里,合同总金额91231.7万元,其中一期58122万元,二期工程33109.7万元,扣除工程监理费522.6万元,三个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工程款1914.3万元,工程应税总金额88794.8万元。 全部收足:应征营业税 88794.8×3%=2663.84万元 城建税 2663.84×1%=26.63万元 教育附加 2663.84×3%=79.91万元 从xx年以来,已征:营业税xx年1000万元,xx年277万元,xx年1221.72万元,共计2498.72万元。 xx年年安排营业税: 2663.84—2498.72=165.12万元。相应安排城建税1.65万元,教育附加4.95万元。 济东高速 资源税:总土方170万元,应税总金额85万元,xx年已征55万元,xx年年安排30万元。 2、营业税:总长度14.281公里,一期合同总金额19314万元。目前二期招标尚未结束,与阿深相比,由于都是双向六车道,二期估计工程金额11192万元(14.281/42.131×33019=11192万元)。两期应税工程总金额30506万元。应缴营业税总额30506×3%=915.18万元 xx年已征营业税233.98万元,还剩915.18-233.99=681.19万元,城建、教育附加相应安排。 307线西延工程:(按初步设计测算,最后以招标价格为准),全长43.095公里(对外称48.429公里,主要是为了批收费站),建筑安装工程共计11744万元(对外称13196.9万元)。 其中:一期路基、桥涵、交叉及沿线设施、施工技术装备费,计划利润和税金等3844万元。二期路面工程:7900万元。 安排税收: 1. 资源税:设计土方74万方,应征资源税74×0.5=37万元 2. 营业税:一期3844万元×3%=115.32万元,城建、教附随征。 二期工程7900万元×3%=237万元。据公路局预测xx年年5月份各项批文弄齐,然后招商、征地、做前期工作,根据近年可比较的工程的工期估计,最快今年安排税收假设按土方上齐,一期工程完成50%的程度推测。xx年年所安排资源税按30万元(保守安排),一期工程营业税总额115.32万元,按50%的工程建设,为57.66万元。 新区道路 新区8条路,投资总额8262.5万元。应征营业税247.87万元,所得税136.33万元,城建税12.4万元。教育附加8.74万元;难题是所得税,华通路桥(碗国端)工程占工程投资5950万元,其应纳所得税98.2万元。年前初步接

上一篇:物流公司前台工作总结范文 下一篇:保险公司外勤工作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