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考核自我总结范文

时间:2023-10-30 03:01:03

研究生考核自我总结

研究生考核自我总结篇1

临床医学2个一级学科下属的22个二级学科招收硕士研究生,截止2012年10月,我校已有全日制硕士研究生432人。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使研究生教育逐渐成为学校自身发展的重要内容,而研究生的培养质量的好坏,关系到导师培养研究生的能力与水平,关系到学校办学的声誉。

质量是学位与研究生培养的生命线。通过加强过程管理和目标管理,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是研究生教育工作的重点。国家教委在1986年《关于改进和加强研究生工作的通知》和农业部颁发的农学科博士、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都提出了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建立中期考核制度的要求。因此研究生的中期考核是研究生培养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保证和提高研究生质量的一个重要措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承前启后的作用。通过对研究生的政治思想表现、理论知识学习、科研能力、教学工作、临床工作及身体健康状况等方面进行综合性考核评定,可以了解研究生的学习状况、生活状况及学校教学方面存在的不足与问题;同时对导师和管理部门的工作进行督促,为提高我校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打好基础。

一、我校中期考核的基本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一)安排周密,成绩良好

我校对研究生实施中期考核的时间定为第四学期末,在中期考核前,研究生学院专门下达了考核文件,对考核的内容、形式等做了严格的要求;各二级学院能按照学院文件要求,认真开展考核工作,分别制定了中期考核方案;成立了考核小组和考核复审小组,对研究生的专业理论知识、专业英语、临床技能操作、教学实践、课题研究的中期汇报等方面进行综合测评,较圆满地完成了考核任务。临床医学院针对中期考核制定了各二级学科点的研究生中期考核方案,规定了临床能力要求和考核内容,并制定了技能操作考核评分标准。基础医学院十分重视研究生科研课题的期中考核,重点检查跨专业研究生的课题研究是否与授予学位相符,并对课题的研究进展和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总结,找出合适的解决方案,保证课题能够按计划顺利完成。

(二)中期考核中存在的问题

1.跨学科招生存在隐患

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导师的作用非常关键。由于我校尚有一些学科未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如药学学科、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科等,因此相当一部分导师是跨学科门类、跨一级学科招生,这种现象在病理学及病理生理学学科中尤为突出。从中期检查情况来看,这种跨专业招生对我校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存在隐患。原因有如下几个方面:一是部分跨学科招生的导师由于自身专业知识水平不足,很难对学生起到足够的指导作用;二是部分导师没有很好地履行导师职责;三是一些导师,忙于自身的学术研究或对外合作项目,而无暇指导学生。另外,研究生三级管理制度没有很好落实,过程管理流于形式,研究生培养质量令人担忧。

2.过程管理,宽严不一

我们在对研究生培养质量进行阶段性检测时发现在整个考核组织工作中有不完善之处,主要表现在过程管理不严格,对考核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未能及时进行处理并做好相关协调工作。基础管理不够,影响考核质量。不同学科命题的难度有差异,技能考核评分标准的宽严不一。中期考核虽然对研究生学习期间的德、智、体进行全面考核,但中期考核结果未能拉开层次,未能使研究生经过中期考核后进行分流,未能真正将奖优汰劣的机制引入到培养过程中。

3.临床能力极待提高

我校的大部分研究生生源为调剂生,而且广西区外的研究生占相当大的比例,甚至有些研究生是跨专业报考我校的,由于各个高等院校人才培养方案不同,造成我校研究生入学时的临床能力参差不一;在中期考核阶段,部分专业的研究生存在临床实践经验不足、动手能力不强、缺乏临床诊断知识、临床轮转时间不足等问题,甚至有些研究生至今仍未能完成二级学科临床轮转和三级学科临床定点培训等工作,研究生临床能力彰显不足。

二、完善中期考核机制,不断提高我校医学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对我校研究生实施中期考核所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和分析,按照我校研究生的培养目标,结合我校医学教育的实际情况,我们从导师队伍建设、研究生临床能力的培养和强化督导等方面不断完善中期考核机制,逐步建立有我校特色的医学研究生培养质量体系。

(一)加强导师队伍的建设,保证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在研究生教育中导师有着主导地位,导师的素质和学术水平是研究生培养中最关键的因素,导师队伍直接影响到学术力量与水平,影响到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为了保证我校研究生培养质量,一要完善导师遴选制度。按照我校制定的《硕士研究生导师遴选规定》严格审核导师资格,导师遴选包括导师年龄、学历知识结构、近三年科研情况及目前承担的主要科研项目、发表的论文数、主讲的研究生课程、是否曾协助其他导师指导研究生人员情况等内容。对于跨学科、跨专业的导师遴选更为严格,要求导师必须具有硕士学位以上和正高职称,具有较充足的科研经费及具备指导硕士研究生的能力。尽量减少我校在研究生招生和研究生教育管理不规范等方面的负面影响,从而有利于推动学科建设工作。二是要加强导师的培训。定期召开导师会议,对导师尤其是新增导师进行业务培训。要强化研究生导师的考核制度,制定遴选量化指标,重点对导师的基本素质、科研经费、现有学术成果、与著作、发明专利、获奖情况、指导研究生的情况进行评测。三是对导师进行动态管理。根据导师的科研经费、课题立项等情况,权衡研究生导师是否具备指导能力;同时积极鼓励导师申报国家级、省级和厅局级的科研课题,同时学校积极采取措施出台政策扶持资助无课题的导师,特别是年轻导师,鼓励他们申报校级课题。对于培养条件良好,工作认真负责,既教书育人,又培养出高质量研究生的导师给予表扬和奖励。对不能很好履行导师职责,难以保证培养质量的导师将被限制招生。

(二)加强研究生临床能力的培养,进一步完善临床能力考核指标体系

我校目前培养的是科学学位型研究生,在校学习期间主要参加科学研究,参与临床的医疗活动较少。然而,临床医学是一门应用性学科,具有较强的经验性特征。在某些情况下,研究生需要经过自己的亲身体会,经过临床实践来积累知识。从目前我国的医学生

就业现状来看,大部分医院的主要任务是医疗工作,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型研究生因其侧重临床实际工作能力与技能的培训而备受医院的青睐。相比之下,科研型研究生的就业面则相对狭窄,因此,在研究生培养阶段,我们要重视和加强研究生临床能力的培养,延长研究生临床实践的时间,导师和教研室应该根据每一个研究生的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包括各个专科轮转的时间。要从基本功的训练开始,研究生应亲身参与诊疗过程,应熟练掌握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和治疗原则,对疑难疾病和危、急、重病人的诊断和治疗应能独立进行初步的处理,使研究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提高临床工作能力。

要加强对研究生进行临床能力和临床思维的考核。一是要加大对研究生的临床轮转出科考核力度。按照二级学科范围内进行考核,相关学科的全体研究生在同一天由同一批专家进行考核,使考核真正分出优劣,也使临床轮转得到研究生应有的重视,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临床能力培养质量。二是要不断完善临床技能考核评价标准。应在广泛征求临床专家的基础上,结合本院培养考核研究生的实际,根据各学科特点,建立一套切实可行,并行之有效的临床能力考核指标体系,不断完善临床技能考核评价标准。三是要制定多学科点研究生培养目标及质量标准。由研究生学院统一组织,形成文件,规范管理。

(三)加强管理,强化督导指导,严格落实中期考核制度

我校于2010年成立了研究生教学工作专家指导委员会,进一步规范研究生教学工作和教学质量监控,在对临床医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实施中期考核时,我校研究生学院与研究生教学工作专家指导委员会成员重点检查各学科的考核方案、考核人员组成、研究生临床轮转情况、研究生的考勤情况等方面,督促各二级学院将中期考核制度落到实处。我校要求各二级学院要规范考核管理,严格标准,合理安排认真组织实施,严格落实科室教学管理制度,落实研究生的考勤制度,使临床科室对研究生的培养予以重视,加强对研究生的教育,使其认识到高超的临床医疗水平建立在扎实的临床基本技能、缜密的临床思维之上。

三、结语

我校开展研究生教育已5年,正处于快速发展的好时期,如何提高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是当前发展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关键。迄今为止,我们在临床能力中期考核方面所做的工作仅仅只是一种尝试,囿于主、客观的种种制约因素,还很不成熟。加强学习研究,不断总结完善,走出一条符合临床医学专业学位教育规律、与高层次人才培养相适应的管理之路,是我们今后将为之而不懈努力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颜吉丽,刘军.加强研究生临床能力中期考核的实践与思考[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6(2):112-114.

[2]周健,田宝鹏,张力伟.加强中期汇报考核,提高医学博士研究生培养质量[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9,11(5):638-639.

[3]杜振宗,宋剑非,夏学巍.临床医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的思考[J].华夏医学,2009,22(5):949-951.

[4]訾秀娟,杜晓红,铁剑华.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培养质量管理的探索与实践[J].2009,31(5):706-707.

基金项目:2010年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和发展专项课题资助项目(一般课题39号)。

研究生考核自我总结篇2

关键词:研究生公共英语课程;考核评价;监督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3-0151-03

2013年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印发的《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指出,我国研究生教育培养模式与经济社会发展还不适应,到2020年要基本建成规模结构适应需要、高质量、高层次人才培养体系,为进入人才强国和人才资源强国行列提供有力支撑。研究生教育课程考核体系,对于检验和衡量研究生培养质量具有督促和监督作用,是衡量研究生人才培养是否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重要手段。健全、科学、合理的研究生课程考核体系对于研究生教育至关重要。

一、研究生公共英语考核体系现状

(一)考试形式单一,效度缺乏说服力

我国目前现有的研究生课程考核评价体系主要是考试和论文(或实践、实验报告等)两种方式。考试又分为开卷和闭卷考试。以考试为主的考核体系,无论是开卷还是闭卷,都存在问题。比如,开卷考试时,很多学生重复抄写书本上的东西,缺乏主动思考和创新能力的考核;闭卷考试时,考试的内容难免存在知识点片面的问题,无法考核综合能力。目前多数学校公共研究生的英语考试主要是闭卷考试,总成绩根据期末考试的卷面成绩加平时成绩,其中期末的卷面成绩占绝对比重。由于研究生公共英语课的班型比较大,很多任课教师同时承担本科的教学,教学任务繁重,这样,研究生的公共英语课程平时的考核多数是简单省时的办法,比如问题的口头陈述、单词测验等,考核无法真正检验学生的水平,即便是有些笔头的作业,由于班型大,教师也无法达到全面的考核。这样依赖期末一次考试的总成绩来考核的办法,无法真正衡量学生的英语水平。

(二)衡量标准片面,制约人才培养

目前研究生公共英语期末考试的形式以检验词汇和阅读理解能力为主,考试题型大体参考大学英语四、六级模式进行。事实上,某一考试是无法检验综合实力和总体水平的。模仿某类考试的标准也是缺乏客观性的。笔者在外指委的会议上获悉,外指委打算召集专家论证拟取消大学英语六级和英语专业八级考试。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给教学带来多方面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负面的影响,如,“在教学上,它会导致应试教育,导致学生高分低能。在心理上,它会使学生产生焦虑。”很多学者也著文探讨大学英语考试的改革问题。大学英语考试面临着诸多问题,而模仿这样的考试模式只能产生更大的误导,无法真正指导研究生的公共英语教学,直接影响了人才的培养。

(三)考核重知识,轻实践,与社会发展需求不符

调查发现,现有的教材依然遵循本科教材内容的模式,精读为主,听说其次。目前的研究生教材与本科教材相比,差别主要体现在“量”上:即册数增多,课文的篇幅增大,重语言技能,轻实践。这与1992年公布的《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第一外语)教学大纲》(试行稿)要求读写与听说并重,全面培养和提高研究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有很大差距。目前很多学校研究生公共英语的课时为每周两大课时(共三个小时),有些学校只有一个半小时教学。对于这样的课时量,要完成现有教材的内容并且面面俱到,是不大可能的,最后只有学什么考什么。社会发展对口语、翻译能力期望较高,所以考核还应体现口语、翻译等能力,尤其是口语能力。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加快,我们培养的研究生也日益同国际接轨,口语应用的范围和广度,甚至远远超过了其他读、写、译等能力。然而,近年来大学生的口语技能明显下滑。本科生的口语能力直接影响研究生的口语能力。研究生从某种程度上走向国际的机遇和可能都高于本科生,因此现有的研究生英语课程依然重视语言技能而忽略了口语(或者听说)能力的考核,不能不说是一大缺失。

(四)在促进提高科研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发挥作用不明显

研究生教育是高等学校教育的最高阶段,研究生阶段教育与本科阶段教育最大的区别在于前者更强调科研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科研能力的高低是衡量研究生综合素质的一个很重要的标准。科研能力的培养也一直是研究生教育和培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该阶段以本科阶段的知识和体系为基础,形成系统的理论、独到的见解,或者深化理论,或者用理论指导实践。学术论文写作是研究生能力的一个重要反映。而在国际期刊发表英文论文是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目标和衡量大学质量优劣的重要指标之一。现有的公共研究生英语考核体系除了上面提到的考试模式外,考核中无法体现对研究生科研能力的考核,在促进研究生科研学术创作和提升创新思维能力上,并不能起到直接的引领作用。考试只是为了考试而考试,与提升科研能力和创新思维脱节。

(五)论文考核方式喜忧参半,形式化突出

论文撰写的考核方式是另一种比较普遍的研究生课程考试方式,这种方式的优点在于研究生通过将系统的理论学习应用于实践,对于理论进一步深入研究,避免本科教育知识点的机械记忆,培养研究生主动学习的动机,培养创新型思维,提升科研能力,符合培养研究生未来发展方向。然而,如果把撰写论文作为唯一的考核方式,问题也是显而易见的。“尽管毕业论文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研究生的专业知识与实践能力,但将其作为主要的评判依据却略显不足。”比如,学生会忽视理论的系统学习,投机取巧,应付了事;有些教师为了省时,对论文没有认真审阅,凭主观给成绩,这样的考核几乎等于虚设。所以,如果论文考核的方式作为唯一的方式,考核方式很难客观反映学生的能力,结果也会事与愿违。公共研究生的英语考核,是否适合通过写论文的方式(如学生写自己专业的论文)考核英语的水平有待探讨,但至少能部分体现考核研究生的科研论文撰写能力。

(六)考核缺乏监督和评价机制

因为对于研究生和本科生阶段的教育要求和目标不同,所以对于研究生的考核机制也不同,也决定了两者的考核方式不同。多数高校重视本科教育,轻视研究生教育,这是不争的事实,毕竟研究生教育和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不同,相比本科生考核考试的要求有明显的差距,从出题、监考,到对试卷的相关要求,再到成绩备案、分析等环节都不如本科要求严格,从某种意义上降低了对研究生考核的监管,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研究生基础教育和培养质量,使得研究生教育的考核成为本科教育考核的副产品。

二、建立多层次的考核方式和监督机制

根据以上当前研究生课程教育及考核分析,建立多层次立体化的研究生课程考核体系,以此促进研究生教育,提升整体教学质量,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

(一)建立多种形式的考试方式,实现考核的科学化

课程考试是各类教育的必要环节,研究生教育也是如此。针对不同的授课内容,授课结束后进行成绩考试能够检验教师教课和学生的学习效果,有利于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针对研究生公共英语考试,可以结合听、说、读、写、译这几方面的技能进行分项考试,避免期末一次性考试造成的成绩的偶然性,也避免给学生造成更多的负担。期末考试的比重要分散到平时分项考试中,可以增加总成绩的客观性。对于教材内容的处理,可以选择性地挑选经典的文章,做到“精讲多练”、分项练习,让学生在应用能力方面进一步提升。此外,也可以把课堂教学和课外第二课堂的作业结合起来,给学生的作业打分,作为考核的一种手段,或作为成绩的一部分。有些课程实行的是开卷考试,研究生的公共英语是否可以实行类似其他公共课开卷考试、开卷考什么、怎么考,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毕竟英语作为一种知识和技能的结合,不能完全照搬其他纯知识性的课程。总之,避免以一次性考试、尤其是以模仿大学英语等级考试的模式进行的期末考试,加强对学生实践和综合运用能力的考核,从而达到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目标。

(二)继续加强口语运用能力考核,提升口语内涵

我国目前英语教育已经从“哑巴英语”过渡到“文盲英语”阶段。前者由于时代局限,张不开嘴说,现阶段的教学条件和师资水平都大大改善,学生可以张嘴说了,可是说的是什么,能不能说出自己想表达的内容,说出来别人能不能听懂,多大程度上能“言之有物”是个大问题。笔者曾经带领学生多次参加国内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依然看到现今的大学生语言形式很漂亮、很好听,可是空洞、没有逻辑,无法阐发深层次的内容。这点本人在国外留学期间更深有体会,我们的英语教育缺乏内容和知识,表达逻辑和思想深度都不够,开始的几句都可以,一到阐发深层次的问题就哑巴了,没了思路,无法继续交流。研究生教育阶段口语考核依然不能松懈,考核的重点更应倾向于内容,而不是形式,这点与本科阶段形式和内容并重不同。研究生阶段英语的口语更关注内涵,关注问题的解决办法等。我们老师切忌凭着“一张嘴就知道英语好坏”的常规判断标准来给学生的口语定成绩。这个阶段内容评价更重要。谢宇等对于毕业的研究生和用人单位调查显示,口语的应用和期望依然是最重要的。研究生不只是阅读文献,还要张嘴与人交流,参加国际会议陈述自己的观点;研究生也不能只关注专业知识,忽视其他学科知识,人文和科学都要学习,做到文理兼顾、中外知晓。

(三)实现考试和论文撰写并存的考核模式

考试和论文撰写的考核模式都有其优势和劣势。为了避免这两种考核方式的缺陷,不妨实行考试和论文结合的考核方式。一方面,实行多种考试方式,另一方面,进行论文撰写的考核方式。就论文而言,曹雷提出论文考核的方式可以分课程论文、调查报告、文献阅读报告、实验报告等进行。但这些无外乎就是论文写作和实验(践)报告。论文写作考核要围绕学生的科研论文(撰写英语论文)进行。由于学科的差异,作为语言文学出身的教师不可能完全读懂轮机硕士撰写的轮机专业的英语论文。这时英语教师关注的还是学生的语言基本功。考核论文时,英语教师可以忽略观点是否正确、论证是否合理等专业知识部分,把这部分考核内容留给专业教师负责,英语教师可以就问题设计、阐述过程、结论、文献书目等语言形式进行打分。考核实现语言和专业的考核“合力”模式。笔者曾经指导过我校人事处举办的航海类教师培训的双语教学。就专业而言,我们语言教师是外行,所以姑且认为受训教师的知识点正确,但在教课的方式、语言衔接、内容安排等表达方面,我们可以给予他们指导,使教师的语言规范化、合理化、内容和形式标准化。还有另一个例子:我们学院的一部分教师,也包括笔者在内,都一直担任我校与世界海事大学联合培养的“海上安全与环境管理硕士班”毕业论文的语言指导工作。从2005年到现在,这个项目已经连续培养了九届毕业生(今年为第十届),我们学院挑选了几个英语教师为他们的英文专业硕士论文语言把关,这项工作受到了学生和世界海事大学任课教师及校长的好评。实践证明,语言教师与专业教师结合考核学生的论文尝试是成功的,可以应用到指导和考核学生专业论文写作中来,对研究生的科研论文撰写起到很大的帮助。这样的考核方式也适用于我们的研究生公共英语的论文考核。

(四)建立和完善研究生课程考核考试规范,加强监督及评价机制

如前所述,研究生的考试考核管理相比本科略显得滞后。因此,加强研究生课程考核体系管理和监督十分必要,只有这样才能更有效地提升研究生教育质量,才能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首先,实现研究生课程考试规范化,从考题的设计、考试内容的安排到试题的审批等考试环节,必须经过科学的论证,尤其是针对考试内容,实行教考分离,杜绝考试过程中过多人为因素的干扰,从而实现考核的客观化,提升研究生的应用能力,促进和督促教学。并建立多种信息反馈渠道,及时改革和更正不合理的考核办法,提升考核的科学性。其次,在论文考核方面,一定以培养学生的科研和应用能力出发,并结合撰写国际期刊文章、实际应用等为目标,提升学生的英文写作水平、交流以及翻译能力。此外,应充分发挥二级学院的管理作用,实行二级学院与研究生院各司其职,真正担当起共同监督的作用。刘越男指出研究生考核监督机制不够完善,是因为各校的研究生院没有真正把管理权力下放到各个二级学院。若能发挥二级学院的监督考核作用,组织二级学院的导师或者专家,成立教学和考核的督导制度,建立“优秀导师”、“教学名师”等称号的奖励机制,必将充分发挥导师的积极性,对于考核机制的完善起到积极作用。

三、结束语

根据国家发展规划和部署,为适应经济发展需要,总体上要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研究生的考核制度对于研究生的培养至关重要。发现问题并及时纠正,建立多种考核方式以及评价制度,是培养高层次人才、实现人才强国的必要手段。

参考文献:

[1]李雪,张世超.试析新型硕士研究生英语视听说课程体系[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7).

[2]韩宝成,戴曼纯,杨莉芳.从一项调查看大学英语考试存在的问题[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2).

[3]参见韩宝成,戴曼纯,杨莉芳.从一项调查看大学英语考试存在的问题[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2);牛强.现行高校英语测试中的问题[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2),等.

[4]黄建滨,于书林,徐莹.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教材调查分析与思考[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9,(11).

[5]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教学大纲[M].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教学大纲编写组.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1992.

[6]蔡基刚.如何评价大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J].外语界,2002,(1).

[7]宋平,杨连茂,甄良,刘建国.加强课程考试管理促进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8(增刊).

[8]高蕾,陈幸华,孔佩艳,张曦.如何加强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J].西部医学,2010,(1).

[9]张晓报.研究生课程考核的论文形式利弊谈[J].考试研究,2013,(4).

[10]刘越男.我国高校研究生培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江苏高教,2014,(2).

[11]张绍杰.读写危机:当今英语专业面临的最大挑战[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2,(2).

[12]谢宇,韩天霖,林放,孙静.研究生公共英语教学现状的调查与思考[J].外语界,2007,(1).

[13]曹雷.研究生课程考核方式及研究生质量保证体系研究[J].技术与创新管理,2010,(7).

研究生考核自我总结篇3

关键词:目标管理;研究生教育;自我控制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识码:A

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德鲁克于1954年在《管理实践》一书中最早提出目标管理(MBO),通过此后进一步阐述,形成了目标管理理论。虽然德鲁克之前的很多管理思想家对组织中的“目标”、“任务”和“计划”进行过论述,但他们的理论与德鲁克的有本质的不同,而很多的研究生教育管理正是基于以往对于“目标”、“任务”和“计划”的认识,即主要依靠指令性的教学计划和严格的教学监督的过程管理,强调教学环节的计划性,不利于调动老师教学的积极性,更重要的是忽视了学生参与自我教育管理的必要性,最终往往导致教育的计划和对教育的需求不一致。因此,在弄清目标管理思想内涵的基础上,探讨研究生教育管理如何运用目标管理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德鲁克目标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

(一)目标管理的内涵。目标管理,是以目标为基础或以目标为指导的一种管理理论。它由组织的总体目标引导各个部门的分目标和每个成员的子目标,并以此确定行动方案、组织实施、定期考核。目标管理分为确立目标、分解目标、实施目标、目标考核与反馈四个环节。目标管理的四个环节都是组织成员共同参与的,这也是目标管理一个显著的特点。具体来讲,目标的确立,是组织中的所有人都参与目标的制定,在积极分析总目标基础上,分解为个人明确的分目标。而目标管理中最重要的特点在于,每个组织成员经过自己的思考认为“本来就该如此实现”,个人分目标将和谐地指向总目标。目标管理中,每一个组织成员都是自己目标的管理者,不仅要知道自己的目标,而且要根据目标衡量自己的业绩,通过自我控制的方式进行对工作的调整。这种通过回馈信息不断加强管理的一种化被动为主动的控制方式,使组织成员能够及时获知执行结果,因而能非常清楚和自觉地对自己的工作进行调整。

(二)目标管理与前人思想比较。在德鲁克之前,有很多思想家对“目标”、“计划”等做了描述,例如泰勒提出制定“合理的日工作量”,法约尔提出把“计划”作为管理活动五要素之一,甚至麦格雷戈提出把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相结合的观点,但德鲁克的目标管理思想与前人对于“目标”的研究是有实质区别的。

首先,德鲁克认为,组织目标先于组织计划,它是管理的核心而非手段。

其次,以往的管理学者对于“计划”、“目标”的观念是零散的,而德鲁克的目标管理则是一种管理体系,是一种以“目标”为核心的管理哲学。

第三,以前的管理学家认为“目标”是众所周知,显而易见的,没有向组织成员提出过多关于“目标”的要求。而德鲁克则认为,只能让组织成员深刻理解目标,才能把组织目标分解为个人目标与责任。管理人员成为目标管理的关结点,也让组织清楚成员个人诉求。

最后,德鲁克目标管理理论比前人更强调协作,德鲁克的目标管理强调的就是一种协作关系。

二、研究生教育管理中的目标管理模式

本文认为的研究生教育管理,不单指行政与教学,更重要的是包括学生在接受教育中的自我管理。以往的研究生教育管理仅仅指教学管理,教学内容和时间安排上单一而缺少弹性,最终培养出的人才往往也难以各具特色,同时排除了教育一个非常重要的主体――学生,学生对教育的需求,对自我规划的期望,在命令式教学管理模式中往往难以得到满足。在研究生教育阶段,让学生参与自身的教育管理,才能真正满足学生需要,也在此体现出教育的实质。

总体来讲,研究生教育目标管理,是通过上下级的共同参与,对研究生教育总目标达成一致,再将这一总目标分解为各职能部门和各院系的分目标,教学环节的分目标则靠学生和具体教学人员共同确立,在满足学生个性化教育需求的同时,能使每个教学人员承担的分目标和研究生教育总目标结合起来;研究生教育目标管理则以教师和学生的自我控制为主,学生和教师分别向校院汇报目标的内容以及进展,当教育目标完成后,再由学校、研究生院,老师与学生共同结合制定的目标进行教育效果考核、评价。具体来讲,研究生教育目标管理也包括四个环节,如下:

(一)确立目标。研究生教育目标管理首先要确立教育的总体目标,学校可以在国家对研究生教学目标基本要求指导下,根据自身实际,广泛收集教师和学生意见,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的主体意识和积极性,制定出国家和社会要求同时满足个人发展需求的教育总目标。

在目标的制定中要结合如下原则:(1)制定目标要具体化。目标的具体明确才能保证实施中的有效指导,并为最后的考核提供参照标准;(2)制定目标要具有超前性;(3)制定目标要具有平衡性。要保持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的平衡,同时目标是可以变化的,要注意目标与外部环境的平衡;(4)制定目标时要注意确定目标间的优先次序。重视将来而不是过去;重视机会,不能只看到困难;自己选择,而不要盲从;目标要高,要有新意,不能只求安全和方便。

(二)分解目标。研究生教育总目标的实现,必须落实到具体的个体,首先学校作为最大的管理者,把总目标逐层分解,首先是学校各职能部门以及各个专业院系,分别与之落实教学目标责任书和考核标准,再由各院系进一步把目标分解到各个教师以及学生上,教师和学生成为教育的最具体的责任主体,共同制定具体的教学计划。学院成为目标管理的一个关结点,再结合自身学科和师资特点进一步把目标落实到最终的教学环节。学生在满足学科要求大体框架下,按自身发展要求的不同倾向性,想要构建出有侧重的知识体系,而老师则针对学生的受教要求,开设不同课程和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增加了研究生教育的弹性,而不悖于人才培养总目标的自主选择,更能调动责任主体的积极性。目标的分解也是各责任主体明确各自的权、责、利,也为后面的绩效考核提供清晰的考核依据。

(三)实施目标。目标的实施是目标管理的核心,教学环节是研究生教育最实质的体现。学院作为独立的教学实体,是目标管理的关结点,同时对教育总体目标负有最直接的管理和实施责任,要组织实施学校研究生教学管理的相关制度和规范,定期检查教学工作,最重要的是协调教学目标实施中的问题,使下面的老师和学生的具体活动能始终围绕总目标进行,更好地让老师和学生实现自我控制。教师是教学任务最终承担者,对教学质量负责,所以教师对于自身参与确定的教学目标要有高度责任感,以校、院两级的目标管理工作为基础,做好本职工作,完成承担的教学目标。学生目标管理则要在学校研究生教育总体目标规划下,向学校和老师提交课程申请,并经常向老师和学院汇报学习状况,这样能与老师的教学活动有效结合,最终实现总体教育目标的实现。

(四)目标考核和反馈。目标考核,是教学目标管理的归宿,也是新一轮目标管理的起点。通过考核目标,可以客观地反映目标教师实际工作绩效和学校总目标匹配程度,并以此进行奖惩和激励。同时,目标考核可以发现当期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为下一阶段的目标管理提供参考和借鉴。研究生教育管理目标的考核也应该由学校、老师、学生三方共同进行,具体来讲:

首先,学校以学院为单位进行分目标的考核,院向下落实到老师和学生。老师对学生在课程参与中的评价,可以用参与态度和完成结果两项分别计分;学生对老师的教学活动进行评价,看是否能满足双方先前共同设定的目标。同时,学校和学院派专家对老师和学生教学环节进行评价,以旁听的方式避免了互相作弊之嫌。

其次,要对考核进行客观、公正、全面的总结评价,肯定成绩,批评不足,并做出相应的奖惩。这可以充分调动起责任主体积极性的同时,有利于克服干好干坏都一样的大锅饭作风和懒汉作风,利于改进工作方法,提高管理水平。

三、研究生教育目标管理应注意的问题

1、切实保证教师和学生参与目标管理的自,避免打着目标管理的旗号,却还是学校先制定了总体目标,再分派下去。

2、行之有效的奖惩措施。组织中成员最不能接受的就是不公正的待遇,如果制定出一套运行模式,却没有相应的奖惩,就会严重打击组织成员的积极性,使组织的管理者也变得没有信誉可言。同时,目标也是可以变化的,检查也可以使组织得到及时的信息反馈,以修正自己的行为或在外部环境变化时,对目标进行适当调整。

研究生考核自我总结篇4

【关键词】中职德育课;学业考核评价;研究

教育部制定的《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明确指出,对学生品德的测评,要在坚持科学性、客观性、教育性、民主性等原则的基础上实施。因此,改革现有的德育课学业评价模式势在必行。

1 中职德育课学业考核评价模式的研究背景

教育部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强调指出:“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课,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法制教育、职业道德和职业指导教育、创业教育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等的主阵地”。为有效发挥德育课这个主渠道作用,我们必须推进德育课程教学改革,增强德育课教学实效性。只有实行科学的学生德育评价,更加注重体现对学生道德行为实践的检验,德育才能真正发挥出应有的功能和作用。

当前的研究表明,德育课的学业考核模式主要有两种,即单纯的课程学习考核模式和课程内外考核相结合的知行合一模式。单纯的课程考核模式即就课程学习情况本身进行考核,一般分为理论考核和行为考核两部分,采用期终考试与平时考察相结合的方式。理论考核占总成绩的70%或60%,对课程本身所要求的知识点、理论观点和能力对学生进行考核。考核的方法一般是期终考试,采取闭卷或开卷的形式。行为考核即平时考察,占总成绩的30%或者40%,主要包括课堂作业、回答问题、出勤情况、参与讨论以及实践教学环节中学生表现情况的考核。这种考核模式的优点在于对课程学习情况的考核比较集中,考核学生的学习态度、思维能力、表达能力以及对基础理论、知识点的掌握等方面,考核指标比较简单,任课教师容易操作和把握。其缺点在于考核主体单一,且集中于对课堂和理论知识的评价,对学生日常行为和思想道德品质的考核较少涉及或难以涉及,最大的弊端就是导致考核只停留在对课本知识、课堂上老师所讲理论方面的考核上,没有能够促使学生把所学的理论转化为自己自觉的行动,知与行相脱节,离基础课真正的教学要求相距甚远。

德育课考核的另一种模式是知行合一的综合考核模式。这种考核模式在课程学习情况的考核外,增加了对学生日常行为的考核。在具体实施上,考核主体包括学生本人、同学、教师( 辅导员和任课教师),将学生自我考核、学生相互考核、辅导员(或班主任) 的评价及课任教师的评价结合起来,将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考核和日常行为考核结合起来。这种考核模式重视将学生的道德行为纳入德育课学业考核指标体系,力图在教学评价中将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结合,将理论知识、能力、态度和价值观评价与行为习惯评价结合,从而建构开放性的评价体系。然而,这种考核模式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缺少具体的考核指标,在对学生日常行为进行评价时,只能进行表层的外显的行为习惯的评价,难以涉及到对更深层次的态度和价值观的评价。行为导向的评价容易导致心口不一、表里不一甚至功利主义、弄虚作假等不良倾向。

因此,通过研究分析目前两种德育课学业考核模式中存在的利与弊,我们的研究旨在通过有效的教学和实践引导,结合激励性评价与管理性评价,并以激励性评价为主;结合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并以过程性评价为主;结合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并以定性评价为主,建立一套多元化的《职业道德与法律》学业考核评价体系,并通过动态的学业评价体系,充分了解学生的道德发展状况,从而能够针对学生的思想状况采取有效的教育措施,突出不同专业不同行业的职业道德评价重点,从而实现通过评价模式改革促进教学模式的改革,实现以评促教的目标,发挥德育学科教学主阵地作用,从而最终提高中职生的综合素质。

2 中职德育课学业考核评价模式的研究内容

德育课学业考核评价模式是新课题,我们深知自己还不具备对其进行全面深入研究的条件,只能从我们的认识和工作实际出发,通过在已有的理论指导下,反复实践、总结,对构建科学的、规范的、实效的德育考核评价体系,进行一些探索和尝试。

2.1 制定《职业道德与法律》学业考核评价标准

依据德育指导思想,制定完善合理的考核评价标准,将考核渗透到与学科相关的活动范围,从课堂内到课堂外,从知识到行为,行为到情感,从情感到心理,从心理到意志;并制定层次分明、操作方便的评价指标体系。

2.2 实施《职业道德与法律》学业考核评价方法

考核形式打破试卷测试单一局面,以项目式德育实践活动为重点考察学生,让卷面考评与师生平时观察和相关资料记载实证考查相结合,真正做到实效性、科学性、时代性相结合,知行统一。

2.3 建立《职业道德与法律》学业考核评价网络

建立多元化的考核评价网络,改变单一的德育课教师独立评价、随意性大、单一片面的主体考核的缺陷,贯彻全员德育观思想,让所有任课教师、班主任、同班同学甚至企业及社会机构都参与进来,从而体现考核的全方位、统一性、独立性与协调性相结合的原则。

2.4 形成《职业道德与法律》考核评价结果分析与报告

评价模式的改革研究最终为了提高德育教学实效性,考核评价结果不仅反映学生道德素质的提高,更应体现评价目标的实现与否。通过准确全面分析与报告考核评价结果,鉴定德育评价质量,减少德育评价存在的负面效应,纠正德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最终实现德育评价的教育功能。

3 结束语

本研究力求从实践层面对中职德育课学业考核模式进行探索,针对不同专业制定《职业道德与法律》评价标准,以项目式德育实践活动为重点考察学生综合素养,结合卷面考评、师生平时观察、家长评价反馈、企业专家评价和相关资料记载等考核方式,构建学校、学生、家庭和企业共同参与的多元化的考核评价网络体系,并通过准确全面分析、报告考核评价结果,鉴定德育评价质量,最终实现考核评价的教育和检验功能。

【参考文献】

[1]陈有东.论新课改下中职德育课程发展性评价模式的科学内涵[J].广西轻工业,2010,7.

[2]张忠华.对德育评价研究的回顾与反思[J].高教发展与评估,2011,1.

研究生考核自我总结篇5

关键词:中医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6-0210-02

作为一名中医临床工作者及临床医学院中内教研室的教师,笔者在亲历了临床博士生五年的培养获得了博士学位,并指导了十余名临床硕博士研究生后,觉得现行的中医临床专业研究生的培养在中医技能及临床经验方面的要求较低,学生通过三年培养获得这方面经验和技能的机会较少,以致学生毕业时并未达到希望通过三年强化临床培养提高中医临床功力的学习目的。而我作为一个九十年代的临床研究生所经历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在中西医理论和临床技能方面都得到了较好的锻炼,这种模式如果得以推广运用,可为今后中医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提供新的思路。现就其特点及具体方法介绍如下:

一、在研究生选拔上,热爱中医是前提,立足临床是核心

临床型中医研究生培养目的必须是将来能在临床第一线运用中医技术服务大众。在导师选择研究生时,必须强调学生对中医的热爱与自信力,如果没有这一前提,学生就不会主动去学习掌握中医知识与技能,而仅把三年的学位培养作为自己获取高一级职位或留在高一级城市工作的资本,缺乏主动钻研中医基础理论、经典著作和临床技能的动力,也就根本谈不上提高自身中医修养与中医临床能力。临床研究生的培养是为将来担负中医临床工作培养人才,故临床能力的培养是整个学位培养的核心内容,离开了临床这一核心内容的培养,让学生三年的培养周期仅围绕导师的某一课题度过,或做实验,或做流行病学调查,而没有让学生有机会到各个相关科室第一线进行临床管理与诊疗,那三年培养周期结束后可能成为“只专不博”或空有其名的硕博士,其实际临床能力甚至不及长期工作于临床一线的本科生,而由于有硕士学位,这类学生毕业后又往往自视甚高,不肯担任住院级临床工作,不愿从临床第一线做起,猛补自己临床实践能力的不足,而成为类似于“鸡肋”的“人才”,这将影响中医的发展,也是临床中医人才培养的失败。

二、在研究生培养方式上,学生广泛自学与导师言传身教相结合,着重培养临床思维能力

我曾是一名上海中医学院五年制临床博士研究生,感谢我的导师陈湘君教授,她为我设计了一种立足临床,中医为主的中西医结合培养模式。在研究生第一年,我即开始跟随导师门诊随诊,同时导师又推荐我跟随我院内科名家胡建华、姚培发等其他内、外科老中医学习,熟悉常见病及专科病症的中医临床诊治方法。第二年开始,我即赴西医单位专科病房与门诊学习,跟随西医风湿名家陈顺乐、顾越英教授学习专科的西医诊治方法及实验室技术。自第三年开始,我参与完成了上海5家三甲医院119例皮肌炎的中医证型及预后的家庭访问及统计,并在导师指导下完成了自已中医诊治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与实验研究的毕业课题设计,同时以此申报国家中管局课题获得成功。在进行科研课题的同时,完成了两年的内科一级科室,包括急诊、心监、功能科室及风湿病专科病房的实习,实习时基本独挡一面地参与床位管理、门诊及科室一线值班等住院医师工作,通过两年的锻炼,临床能力基本达到了高年资住院医生水平。故在毕业后很快适应内科门诊及专科病房工作,顺利晋升主治医师。从我的培养历程来看,除了在导师指导下的中医理论与技能的学习外,更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在研究生期间除学校规定的课程外,还借阅了大量的中医著作及本专业西医著作,边学习边实践,将学科的中西医理论基础知识在临床中加以消化实践,逐步提高自己的临床思辨能力。我觉得我的以自学与名家带教相结合、理论学习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培养模式是值得推广的,虽然我当时是五年制完成的临床博士生培养,时间相对于三年制的硕士生培养较宽裕,但如果现行的三年制临床研究生的培养参照我的培养内容,将临床实践的时间扩大到两年,并希望能够尽量涵盖所有与专科相关的临床科室的轮转,适当压缩理论课时间,将理论课学习与课题设计与完成的内容穿插到两年的临床实践中,强调学生自学与广泛阅读相关专著的培养内容,这样,或可收到良好效果。

三、在临床技能培养中强调胆大心细、虚心求教,要学会沟通技巧

要培养出一个临床型研究生,不仅要着重培养其胆大心细的工作作风,并要适当培养其沟通技巧,既要能虚心向上级医师请教,更要勇于实践思考。只有在临床实践中不断培养自己的决断力、洞察力,这样才不会失去寻找蛛丝马迹的临床诊断依据的机会,又不会因为纠结于一些不必要的问题而耽误治疗时机。建立良好沟通的前提是每个医生能够做到换位思考,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一切从病人的需要出发,而不是从自我利益或面子出发,这样一定能够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良好的医患关系反过来也会提高诊治的正确性并促进诊治的依从性。

四、在毕业课题选题上,做到科研与临床紧密结合,并学会临床病例总结技巧

临床研究生与一般临床医生的不同之处在于他已经经历了科研思路的培训和科研技能的培养,对于临床所遇到的实际问题应该学会带着科研的眼光去看,去钻研,从中总结规律,发现问题,并在解决问题中提高自己的能力。并对临床病例的收集和撰写也会主动进行归纳总结,而不是流于形式盲目书写。在临床病例总结中,寻找用药有效的规律,或临床现象的规律,从而提高自己的诊治水平,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科研课题的申报或撰写高水平的临床学位论文。在此方面的培养上,导师的指导作用相当重要,因为许多临床型研究生多是应届毕业生,既缺乏临床经验,又缺乏科研思路,加上刚开始临床,临务一多,很容易流于形式地完成一般住院医师的病史书写,就算完成临床实习,却又缺乏钻研精神及总结能力,而导师站在自己的高度可以高屋建瓴地为学生指明需要深入研究或总结的临床经验及临床现象,确定目标后让学生围绕相关主题进行文献检索、技术培训及临床病例收集。故培养导师的作用不容小视,其前提是导师必须有一定的科研精神及丰富的临床经验,并在研究生培养上能够有一定的时间精力保证。

五、学位考核与平时工作相结合

临床研究生的学位考核目前仍是与以往的科研型研究生培养的考核形式相类似,只是多了临床技能考试部分。而我认为,临床型研究生的培养效果的考察应该与其临床工作水平相结合,而不是象本科生那样以几个时间节点的理论考试、技能考试为主要考核方式。相反应在临床收治病人水平、门诊诊治病人水平的工作面上考量其能力,以能力的考核作为主要的学位考核内容,而学位论文的撰写只作为很小的一部分进行考核,并可进行中医医案撰写的评估来充实学位论文考核的不足,只有坚持临床考核为主,论文考核为辅,方能从根本上提高中医临床研究生的学位含金量。

以上几点关于培养模式的思考只是本人一些不成熟的想法,现写出来供各位中医教学同仁探讨,以期提高中医临床教育水平及中医临床型研究生的实际能力,希望通过大家的努力,使中医这一中国古文化奇芭永远生机盎然地服务于人民大众,而不要日益衰退终至泯灭于我们这一代人手中。

课题来源:2008L020A用数据挖掘分析技术总结陈湘君教授辨治干燥综合征的经验

研究生考核自我总结篇6

摘要通过文献资料法等对2011年开辟体育教学专栏的部分体育学术期刊――《北京体育大学学报》、《体育文化导刊》、《武汉体院学报》和《体育教学》载文情况进行归纳分析。显示:(1)从体育教学研究领域看,三大体育核心期刊主要集中于高校体育,《体育教学》则局限于中小学体育。(2)从投稿来源看,三大核心期刊主要来自高校师生。《体育教学》的投稿来源复杂,囊括了中小学体育教师、省市级教育局等教育部门、各类体育协会、记者和高校师生。(3)从体育教学研究内容看,三大体育核心期刊存在研究面广与时政热点联系紧密的特点。《体育教学》主要涉及的方面是最新体育政策和信息、教学实践经验总结、教学设计方案等。(4)从研究层次看,总体研究成果以应用型研究为主导,基础理论研究较少。

关键词体育教学体育学刊高校体育中小学体育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通过查阅资料,结果显示:13种体育核心期刊中,开辟体育教学专栏的有《北京体育大学学报》、《体育文化导刊》和《武汉体院学报》,因此以2011年第1-7期《北京体育大学学报》、《体育文化导刊》和《武汉体院学报》的体育教学专栏文章为研究对象。《体育教学》作为研究体育教学的重要阵地也列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2.逻辑分析法。

二、研究结果

通过查阅相关综述总结发现,三大核心期刊研究领域集中于高校体育,对中小学体育鲜有涉及。《体育教学》研究范围局限于中小学体育。三大体育核心期刊投稿作者绝大部分来自高校师生,《体育教学》投稿主要来自中小学体育教师。由此可得知:三大核心期刊与《体育教学》似乎“划江而治”,分别控制高校体育、中小学体育教学的科研阵地,既不利于体育教学理论的完整构建和深入研究,也妨碍了体育教学实践的进一步发展。

地理环境优势是一种重要资源,即大学体育和中小学体育的研究各自有“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优势,这种优势也同时限制了他们向对方领域研究的延伸。

(一)三大体育核心期刊2011第1-7期体育教学研究侧重点与国家当前体育教育政策和文件联系紧密相关。

《体育教学》着重于时事政策信息介绍和教学实践感悟。二者在体育教学研究方向上都倾向于应用型研究,前者学术性强,后者局限于教学实践感悟阶段。

(二)中小学体育教师研究内容多为教学实践感悟,研究成果理论化和系统化有待提高 纵观《体育教学》上中小学体育教师发表的文章多为教学所感所思,虽与教学实践联系紧密,但教学实践经验不能上升到科学化和理论化的高度,研究成果就难以推广,科研水平就难以进一步提高。

三、当前体育教学科研现状分析

(一)从体育教学研究领域看:三大体育核心期刊主要集中于高校体育,《体育教学》则局限于中小学体育。

(二)从投稿来源看:三大核心期刊主要来自高校师生。《体育教学》的投稿来源复杂,囊括了中小学体育教师、省市级教育局等教育部门、各类体育协会、记者和高校师生。

(三)从体育教学研究内容看:三大体育核心期刊存在研究面广与时政热点联系紧密的特点。《体育教学》主要涉及的方面是最新体育政策和信息、教学实践经验总结、教学设计方案等.

(四)从研究层次看:总体研究成果以应用型研究为主导,基础理论研究较少。

四、当前体育教学科研现状的对策

体育教学科研的科学持续快速发展离不开体育教师和学生对体育科研的重视,离不开体育师生在体育科研领域刻钻研和从严治学。并借助以下对策:

(一)合理配置资源,实现资源共享。一是不同院系不同学校和不同地区之间进行科研交流与合作,二是同一学校或相邻地区的中小学体育教师组建科研团队,结合自身优势选择研究内容,形成研究特色,造就局部科研优势。

(二)政策支持。一是在体育教师尤其是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内容体系建构中,将体育科研列为重要组成部分,加强体育教师科研能力。二是学校应该将体育科研与职称评定绑定,激发体育教师科研的热情。三是中小学如果有条件,可以定期订阅体育核心类期刊和相关书籍。

(三)以科研考核评价体系作为杠杆,对科研内容和质量做出调控。在科研考核评价过程中突出体育教学基础理论的研究价值,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发研究人员研究基础理论的热情。建立科学严谨的科研考核评价体系,是遏制学术抄袭等不良之风的有效手段。

参考文献:

[1]攀临虎.体育教学论[M].人民体育出版社.2011.

[2]李静波,攀莲香.21世纪初我国普通高校体育科研的现状[J].体育学刊.2005.12(1):78-80.

[3]韩会君,解奎龙.中国体育科研的误区[J].山西体育科技.2002.22(4):6-7.

[4]顾雪芳.中学体育科研团队的研究[J].学生之友中考月刊.2011.3.

[5]曹广福.学生评分参考价值有多大[N].中国教育报.2011.09.13.

研究生考核自我总结篇7

【关键词】工学结合;学业评价;教学模式;学业评价方式

1 高职学生学业评价的国内外现状分析

学业考核是学生学业评价的重要依据,借助考核工具的测量,不仅可以有效地检查教学效果与质量,还能做到对学生的知识、能力及个性发展等整体素质进行价值判断,从而达到学业评价的目的。在高等职业教育蓬勃发展的今天,高职院校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存,加强学生学业考核及评价体系的研究,改革传统的考核模式和评价机制,是高职院校提升办学水平和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需要。

英国BTEC 职教教学模式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去查找资料,锻炼自学能力。同时,突出通用能力培养,把发展通用能力作为培养的一个目标,并对学生通用能力的发展水平进行评估。其评估目的主要是考核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即通过课业(如案例研究、作业及以实际工作为基础项目)的完成过程全面评估学生学习到的专业能力,并测量通用能力的发展水平。澳大利亚TAFE职业教育的教学过程强调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情况进行学习,教学组织方式极为灵活。因此,教学的重点是放在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训练上,考核的重点是强是强调学生应该能做什么,而不是应该知道什么。比之单用试卷的考核方法,更能反映出学生的实际能力。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及其能力考核方式。双元制对学生的考核方式包括平时考试和国家考试两类。学院负责的平时考试由任课教师负责,国家考试则由州统一组织。企业负责的平时考试由实训教师负责,国家考试由国家委托的机构(如行业协会)负责。学生毕业设计的题目由企业选定,并报学院考试委员会审定。学生毕业论文由企业实训教师为第一指导,学院教师为第二指导,并在企业实践中完成。另外,为了确保国家考试的客观性及不受培训机构影响。

可见,对于高等职业教育来说,国外已经远远走在了世界的前列,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借鉴,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开始注重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模式,其中以天津职业大学副教授王珑为代表的教师发表了论文,主要观点是在借鉴国外职业教育模式的基础上, 对我国传统考核方式进行系统分析、研究和改革, 提出新的理念和模式, 构建我国高职特色技能考核体系,促进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

从他们的研究情况看,国内目前对国外先进的经验都有积极的响应,大多数高职院校在学生考核和评价方式方面也都提出了新的理念和模式,同时指出了当前职业教育中学生学业评价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工学结合模式下学生学业评价的基本特征以及学生学业评价体系建立的方法。但并未见到具体的实施方案,尤其是对具体的学业评价标准的建立还没有形成一定的系统并加以实施应用,研究还流连在理论层面。

2 高职学生学业评价改革的背景与意义

目前,高职教育改革在多方面已取得突破性成果,教学模式也已基本上以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为主,在这种模式下教学,学生的学习较以前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大多数高职院校在学生考核和评价方式方面,仍然沿用传统教育的方式,脱离了高职教育以能力为本位的本质特征,从而影响了教学改革的成效。因此,有必要在借鉴国外职业教育先进模式的基础上,对我国传统考核方式进行改革,提出新的理念和模式,促进高职教育深入发展。

目前,国内基本上所有高职高专学校在发展产学研结合的教育理念,大部分院校已基本形成了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即5+1教学模式,将学生在校学习的6个学期分为5+1模式,即:学生前5个学期在校学习理论知识,最后一学期安排到企业顶岗实习,充分利用学校内、外不同的教育环境和资源,把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学校教育直接运用到校外工作获取实际经验,但是,经过几年的摸索,我们发现,这样的教学模式的评价体系中并没有融入学生下企业实习的考核,考核也是各考各的,可见考核评价体系已远远落后于教学模式,不能满足人才培养要求,我院依托中冶集团,面向武汉市1+8城市圈,联合企业共同办学,实行把第6学期的顶岗实习拆散,分散到学生在校学习的前5个学期之中,学生的学习直接搬到企业,边学边做,学业考核也在企业中完成,对学生的学业评价不仅仅是学校老师,还有企业人员直接参与,对学生的考核也不仅仅是一张试卷,更注重学生在企业工作工程中的表现,综合学与做的两个方面加以评判,同时。学生可以将在校内学习的各种理论知识,运用在校外参加与所学专业相关联的实际工作,即便还没有开始理论知识的学习,也可以发现自己所学课程的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其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能力,同时提高学校教育对社会需求的适应能力。这不但适应了我国职业教育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同时,对我国当前职业教育课程评价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改革,对推动我国当前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评价的改革具有一定的意义。

3 高职学生学业评价改革的内容

高职院校的学生一般理论知识基础较差,但情商不低,喜欢动手操作,以往的传统考核方式(一卷定性)就不能适应这种教学模式了,例如“学生的动手能力应如何评判、在考核体系中的权重比该如何考虑等等,在深入研究与实践基础上,我们对建立高职学生学业考核评价体系进行一些尝试性研究,并总结可行性措施,具体内容如下:

1)完善企业、教师、学生等多元化评价主体,拓展评价活动的参与度。

评价是一种双向的活动,评价活动应越来越多地吸收被评价者参与,评价必须发挥其应有的教育功能,通过评价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这样评价才有意义。结合我院实际,拓展评价主体构成,对于部分专业性较强的课程,形成教师评价、企业评价、学生自评、学生小组评价等评价主体多元化机制,可以更真实地反映学生平时的学习状况、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水平,有利于弥补因评价主体单一带来的缺欠,保证评价的客观、公正性。

2)考核评价依据多样化,加大形成性评价比重。

目前,对于部分专业基础课程,高职院校大多以期末考试成绩作为学生学科终结性成绩评价,即一卷定性,过于片面,而学生学业考核评价,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静态与动态结合的综合评定,因此,强化形成性评价,加大对学生上课出勤、课堂表现、作业、实践教学及其他课外教学活动的考核,通过过程测试,清晰地考查学生知识、技能等综合素质情况。这一过程中,要注意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有机结合,做好日常检查、考查、考试或测验等评价环节的统一,避免顾此失彼。

3)评价形式多样化,丰富评价的灵活性。

以学生为主体,采用笔式、口试、演示、智能测试等手段与定性、定量分析结合,运用辩论、演讲、竞赛、课程设计、论文、课堂报告、舞台展演、资助展示等评价手段,与开、闭卷考试相互补充,形成评价方法的多样化,形式多元化,提高评价的质量和可信度。尤其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外兴趣小组,凡是在省市级竞赛中获得奖项的,可免除相关课程的考试,以赛代考。这样,既能完成学业考核评价目标任务,又能有效地引导学生注重自身全面发展,达到素质教育之目的。

4)加强试卷及考核模式的设计、研究,提高评价效度。

试卷的设计与研究是构建考核评价体系重要环节,它涉及到知识内容的深度、广度,知识与能力的考核比例,难、中、易试题的合理梯度,主观题与客观题、记忆题与分析题的比重等要素,囊括题型、题量、试题难度与总体知识点以及与平时成绩的关联度等内容。所以,在这一内容框架下,注意测试内容的选材和题型研究,以加大对学生知识、能力进行更全面考核和评定为前提,增强试题的科学性、实用性、趣味性和时效性。

5)完善评价制度建设,实现评价信度化。

考核评价作为教学评价的组成部分,离不开教学评价要素的支撑。因此,建立完善以教学为中心的评价制度尤为重要。制度化、规范化、可操作性的评价标准,可减少学生学业考核的盲目性。按制度办事,可增强教风、学风建设,有利于杜绝或减少各种感情分和作弊现象等不公正考试的发生。所以,大力完善制度,促进试卷设计的科学性,强化考试过程的规范性,使学生考试成绩与其他考核测量形成一致性的总体结果,这样才能够实现学业考核评价的信度化。

4 结束语

本课题是针对武汉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院机电学院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业评价系统进行的的研究,主要采用的是调查法、文献分析法、行动研究法、案例分析法、经验总结法、专题讨论法等。

【参考文献】

[1]王珑.借鉴英国BTEC教学模式改革高职考核评价方法的浅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3,1.

[2]袁翠.借鉴国外职业教育模式构建高职特色技能考核体系[J].中国高教研究,2007,6.

[3]刘雄英.高职院校学生学业评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成人教育,2007,9.

[4]曲滨.高职院校学生学业考核与评价体系研究[J].职教论坛,2009,2.

[5]谭文培.工学结合模式下学生学业评价的思考[J].教育时空,2010,1.

[6]李兴志.BTEC职业资格证书体系对学生通用能力的培养[J].教育时空,2010,1.

[7]金俊美.澳大利亚TAFE课程评价研究[D].河北大学,2009,5.

[8]祝士明.澳大利亚职教经验及其对我们的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04(6).

[9]杨洁,李为民,陈向斌.高职学生学习质量评价模式的现状分析[J].新课程研究,2012,4.

[10]张琰,许玲茜.高职院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考试考核方法改革的探讨[J].教育时空.

研究生考核自我总结篇8

>>>全国各省各高校2017年考博考试时间汇总

>>>全国各省各高校2017年考博考试科目汇总

2017考博英语通用签约全程班【直播+录播】!!点击免费试听<<<

为深化博士生招生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高层次优秀人才的选拔机制,选拔有志于从事学术研究、具有良好学术基础和学术创新潜质的人员攻读博士学位,不断提高博士生培养质量,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从2016年起以“申请-考核”制方式招收博士研究生。该制度旨在以提高博士研究生招生质量为核心,充分发挥导师群体的智慧和自主权,通过对考生专业基础、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全面考核,不拘一格地发现和选拔创新型优秀人才。为确保我所“申请-考核”制招生工作的公开、公平、公正,规范考核和选拔程序,研究所制定了详细的实施方案,具体内容如下:

一、招生对象

(一)符合《中国科学院大学2017年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简章》报考条件并参加中国科学院大学2017年秋季入学博士网上报名的普通招考博士研究生。两年学制或两年半学制的全日制硕士研究生,需根据报考方向进行一门加试。

(二)少数民族骨干计划考生、硕博连读转博考生和直博生不适用此简章的方案。

1、我所招收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计划博士研究生。

该专项计划考生报考条件、报考材料、报名时间及考试时间等均与《中国科学院大学2017年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简章》一致,请见中国科学院大学招生信息网(admission.ucas.ac.cn/)。报考材料请寄至北京基因组研究所研究生部,截止时间: 网上截止日期。考试科目中,外语由中国科学院大学统一命题,专业课考试科目见2017年我所博士招生目录。各科考试时间均为3小时,满分值均为100分。具体考试地点另行通知。我所招收的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计划博士研究生必须为全日制脱产学习非在职博士生。

2、在学的硕博连读生转博,按研究所具体要求报考。

3、在高校取得学术型推荐免试外推资格的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经研究所面试审批后可以按直接攻博方式录取为博士研究生(简称为直博生),具体录取条件见研究所推免生招生简章。已被确定录取的直博生,必须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网上推免报名。

(三)我所招收的博士研究生全部为国家计划内全日制脱产学习非在职博士生。

二、报名及申请材料

(一)“申请-考核”制考生报名申请材料

1、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考生材料清单(所网站/研究生教育/招生信息/相关下载,需签署本人姓名)。

2、中国科学院大学招生信息网网上报名系统生成的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报考登记表打印签字件。

3、《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报考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申请表》(所网站/研究生教育/招生信息/相关下载,须双面打印,签署本人姓名)。

4、两名报考学科专业领域内的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的专家推荐书(所网站/研究生教育/招生信息/相关下载,由推荐专家填写后密封,在封口签字,由考生转交)。

5、硕士课程成绩单原件。若为复印件,须重新加盖学校公章(由考生攻读硕士学位所在院校研究生培养部门提供并加盖公章,也可从本人档案管理部门复印并加盖其公章)。

6、非应届硕士提交硕士学位证书复印件(在国(境)外获得的硕士学位须提供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的认证书)、硕士学位论文(同等学力人员免交);应届毕业硕士生须提交研究生证复印件。

7、外语水平证明材料复印件(如英语六级、托福、雅思等)。

8、本人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利、国际国内重要学术会议报告或其他研究成果及获奖情况。

9、有效居民身份证复印件。

10、思想政治品德鉴定表(所网站/研究生教育/招生信息/相关下载)。

以同等学力身份报考“申请-考核”制博士研究生的人员除了提交上述材料外,还应按《中国科学院大学2017年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简章》规定提交有关条件证明材料,及学士学位证书及本科毕业证书复印件。

(二)申请材料提交要求

以上所有材料电子版(专家推荐信及思想政治品德鉴定表除外,签字页须手签后扫描)按顺利整理为一个pdf文档,在2016年12月30日17:00前发送至bigphd@big.ac.cn,以“考生编号姓名”命名文件名及邮件名,如“144306116700001张三”。

所以材料签字纸质版原件在参加综合考核报到时直接交由北京基因组研究所研究生部审核备案,复核通过方可参加综合考核。

报名材料作为审核和录取环节的重要参考依据之一,请各位考生务必按要求提交,报考材料不予退还。

四、材料审核

审核分为形式审核和学术审核两部分,研究生部负责形式审核。研究生部负责在基因组所招生与培养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组织研究所专家对通过形式审核的考生的申请材料进行学术审核。

形式审核:对考生的报考资格进行审核,包括对报考材料进行真实性、完备性、规范性等方面的审核。

学术审核:学术审核重点审查考生的专家推荐书、学习成绩单、学位论文、发表的学术论文、国际国内学术会议报告、专利、获奖情况以及考生的科研经历、研究兴趣、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研究计划等,全面衡量考生的能力和培养潜力。

形式审核和学术审核均通过者,为通过资格审核,发放综合考核通知。2017年1月初确定综合考核名单。

五、综合考核

综合考核分为笔试和面试两个考核环节。综合考核时间:2017年1月底之前,具体另行通知。

(一)笔试

1、“申请-考核”外国语:英语文献阅读及理解。考试时间3小时,闭卷,满分100。考生可以查阅纸版字典,但严禁使用互联网。

2、“申请-考核”业务课:考试时间共3.5小时,闭卷。

(1)业务课一:综合性试题。10个概念性试题及10个原理性试题。考生从中各选5题,满分100。

(2)业务课二:开放性试题。设计研究方案类试题,考生须给出总体研究思路和理论依据,满分100。

(二)面试

1、面试专家组面试:英语口语及阅读理解;业务能力面试答辩:考生须准备15分钟左右的PPT报告,报告内容主要包括个人基本情况、硕士期间学习和科研情况、已取得的科研成果、对报考专业前沿研究的理解,以及博士期间研究计划等。专家组提问和答辩时间为15分钟左右。满分100。

2、拟报考导师面试:由导师自主决定所实施的形式,但面试时间应不少于1小时,并对考核全过程进行详细记录,满分100。

3、同等学力按照《中国科学院大学2017年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简章》要求进行加试。

六、体格检查及心理测试

所有考生的体格检查及心理测试面试时由我所统一组织进行。新生入学后需进行体检复查。

七、录取

考生综合成绩由“申请-考核”外国语、“申请-考核”业务课一、“申请-考核”业务课二、面试专家组面试成绩和导师面试成绩组成。

各项考试成绩比例分配:“申请-考核”外国语成绩占30%、“申请-考核”业务课一成绩占15%、“申请-考核”业务课二成绩占15%、面试专家组面试成绩占20%、拟报考导师面试成绩占20%。

研究所招生与培养领导小组根据下达的招生计划、综合成绩,并结合政审、体检结果、心理素质等,择优确定录取名单。

八、报考费用

无考试报名费。初复试期间的往返路费、食宿费及体检费自理。

九、入学注册

1、被录取的考生应在研究所规定的时间内报到注册。任何考生均不得以保留入学资格等方式延期入学。如确有特殊原因不能按时报到者,须提供有关证明,且应以书面形式向基因组所研究生部请假,经批准后请假方为有效。未经请假或请假未获批准逾期两周不报到者,取消其入学资格。

2、被录取的应届硕士毕业生,应在入学报到时出具硕士学位证书原件。未获得硕士学位者或不能提供硕士学位证书原件者,取消其入学资格。

3、应届本科毕业生推荐免试录取为直博生的,应在入学报到时出具本科毕业证书和学士学位证书原件。未获得本科毕业证书或学士学位者,或者不能提供本科毕业证书或学士学位证书原件者,取消其入学资格。

十、公示与监督

拟录取的学生名单将在研究所网站上公示不少于10天。公示期结束后报中国科学院大学招生办公室审核并在中国科学院大学招生信息网进行二次网上公示。公示期结束无异议后,经中国科学院大学审核确定录取,发放录取批件,研究所收到录取批件后,即可向考生发放中国科学院大学统一印制的博士录取通知书。

在公示期间,北京基因组研究所接受考生投诉的电话为:010-84097410,邮箱为:wangcp@big.ac.cn。

十一、学费及待遇

中国科学院大学2017年度博士研究生招生继续按照国家规定进行研究生教育投入机制改革,对新入学的所有博士研究生全面收取学费,同时将完善研究生奖助政策体系,提高优秀在学研究生的奖助力度。

十二、其他

1、本简章未尽事宜参照《中国科学院大学2017年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简章》执行,本简章如有与国家和中国科学院大学新出台的招生政策不符的,以新政策为准。

2、对于考生申报虚假材料、考试作弊及其他违反招生规定的行为,按教育部修订后的《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及相关规定予以严肃处理。

3、考生与所在单位或定向单位因报考问题引起的纠纷,招生和培养单位不承担责任。

4、请随时关注中国科学院大学招生信息网(admission.ucas.ac.cn)关于博士研究生报名的通知(所有考生必须参加中国科学院大学网上报名),及我所网站关于招生考试的通知。

5、申请表格及网上填报的本人通讯地址、电话号码、电子邮箱必须准确无误,否则将自行承担不能及时取到准考证等一系列通知的后果。

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博士招生联系方式

单位代码:80167

单位名称: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

单位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104号楼

单位邮编:100101

联系部门:研究生部

联系人:刘明娟 王彩平

电话:010-84097415,010-84097410

传真:010-84097413

邮箱:bigphd@big.ac.cn

上一篇:高中美术生自我总结范文 下一篇:励志自我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