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考试语文总结范文

时间:2023-12-09 18:01:45

高三考试语文总结

高三考试语文总结篇1

【关键词】安徽高考英语;阅读理解测试;内容效度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4)36-0103-03

效度的高低是衡量语言测试的主要指标,效度指:一个测试能够测出预定要测量事物的程度,内容效度是指考试的题目在多大程度上能够代表所要测量的目标。近些年来,国内外学者在内容效度研究方面内容呈多样化趋势,影响较大的有:杨惠中和Weir对大学英语四六级从结构、内容、预期效度方面的研究;邹申对TEM考试效度的历时研究等。

高考是社会关注度最高的部级教育考试之一,据笔者对文献检索,发现近几年关于安徽高考英语阅读测试内容效度的系统研究不多,所以此研究很有必要。本文从语篇输入和读者预期回答两大方面进行分析,依据语言测试效度理论,结合高中英语课程标准、考试大纲、说明等来验证其内容效度,旨在为今后的试题设计和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提供参考借鉴。

一、内容效度验证依据和标准的建立

1.内容效度的验证依据。本文将依据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检验其内容效度。

(1)近三年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安徽卷)、《全日制高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和《2003年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它们共同规定了高考英语阅读测试的考查内容、阅读的语篇特征。与以上三项的符合程度越高,其内容效度越好。

(2)语言学和语言测试中的有关阅读理论。这些理论解释了阅读及阅读测试的本质和内在规律,一个有良好阅读效度的阅读测试,也一定是建立在这些理论的基础之上的。

(3)关于阅读测试的研究成果,尤其是对高考英语全国卷阅读测试的研究成果。教育部考试中心命制的高考英语全国卷试题,经过长期的积淀,已经非常成熟、稳定。

2.内容效度标准的建立。在效度研究框架方面,Bachman等提出了测试任务特征框架,该框架把测试方法分为五个层面:测试环境、测试说明、测试输入信息、输入信息的预期回答、输入和回答的关系。这个框架的提出为其后各种测试的效度研究提供了方法依据。笔者在此任务框架的基础上,结合安徽省高考英语阅读理解试题的命题要求及受试者特点,将从语篇输入和受试者的预期回答两方面来研究,具体见下表1。

二、2012~2014安徽高考英语阅读内容效度实证分析

依据上述内容效度验证依据和标准,笔者对近三年安徽省高考英语试卷阅读部分的材料从题材、体裁、文章长度、阅读速率及阅读微技能等方面进行了全面验证。

1.文章题材。题材是文章所涉及的话题领域,在阅读测试中,输入的话题对考生的表现有很大的影响。阅读文章题材分布的得当与否不仅影响试题的偏颇性,而且关系到试题效度的高低。同时,《考试说明》中要求考生读懂熟悉的有关日常生活话题的简短文字材料,如公告、说明、广告以及书、报中关于一般性话题的简短文章。《教学大纲》要求读懂有关任务传记、故事、记叙文、科普小品和有关社会文化、文史知识等内容的材料以及简单的应用文。此外,课程标准也明确提出考生应该熟悉涉及社会、校园生活、科技、历史等24类话题。为此,笔者对近三年的阅读材料的题材做了统计。

从上表可以看出,首先,安徽省高考英语阅读材料文章题材涉及到人文、科技、生活、环保、中西文化等多方面话题,题材分布广泛。其次,选材贴近考生生活,如:2013年A篇关于生活中的习惯和建议,2014年A篇的智能机器人等为学生提供学习、生活上的服务,兼具知识性和时代性。同时,题材的选择契合了新课标注重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的理念,不仅选取了中国传统民俗文化的材料,也选用了西方社会历史文化的文章,体现了语言学习的本质。考生在阅读过程中拓展了视野,增加了知识,又了解了历史文化,实现了阅读测试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因此,近三年安徽省高考英语阅读部分文章材料符合命题要求,题材深浅有度,安排较合理。

2.文章体裁。体裁涉及到篇章组织的文体特点,不同体裁的文章会对受试者的理解会产生影响。文章的体裁大致可以分为四类:记叙文、描写文、说明文、议论文,纯粹的描写文非常少见。同时,《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要求高中毕业生能够识别不同体裁文章的特点及读懂简单的应用文。因此,笔者将文体划分为: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四类。以下是笔者按此四类对高考阅读材料的体裁进行统计。

由上表可以看出近三年安徽省的高考英语阅读体裁主要以说明文和议论文为主,说明文所占的比例最大,较符合《考试大纲》的要求。其中,记叙文和说明文的比例比前几年的有所下降。《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中对阅读技能教学的教学目的是:“培养阅读策略;培养语感;特别强调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从这个角度来讲,说明文信息量较大,议论文论点鲜明,有利于考查学生的信息定位、推理判断能力及逻辑思辨能力。但是,近三年对应用文的考查非常薄弱,虽然说明文和记叙文能够较好地考查学生捕捉信息的能力,但是为了全面培养学生的阅读水平,笔者认为,加强对应用文的考查是非常有必要的。

3.文章长度。阅读长度得当与否是考查考生阅读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不同水平的英语考试对阅读材料长度的要求也有所不同,并以此来考查学生不同的阅读技能。比如,对于篇幅较长的文章,主要考查学生的速度和信息定位能力;而对于短小的文章,主要考查学生推理判断等逻辑思维能力。文章长度即文章所包含的的总词数,这里我们按单词数来表征文章长度,同时除去了文章中所有汉语注释。下表是对近三年安徽高考英语阅读材料长度的统计。

《考试说明》对阅读量的要求做了明确的阐述,在2005~2008年说明中要求对所提供的文章长度不少于1000词,而自2009年新课改起考试说明规定阅读文章长度不少于1200词。按照五篇文章计算,每篇文章的阅读量至少应该控制在200~240词左右。此外,韩宝成提出阅读文章的单篇长度在200~500词以内比较恰当。据此对照表4,可以看出近三年的阅读部分总的阅读量大致在2000~2200之间,2013和2014年的阅读量基本持平,总体上来说阅读量有上升趋势。据笔者推断今后的高考英语阅读量应该是上升趋势,这也符合课程标准上对课外阅读量加大的要求。

4.阅读速度。阅读速度常被视为衡量阅读者阅读水平的参考性指数,在安徽省高考英语中,自2009年起,《考试说明》要求考生应在规定的35分钟内完成阅读量不少于1200词的文章。给定的35分钟包括阅读文章及回答问题的时间,按照杨惠中和Weir给出的1U0.75的时间分配比例,可以得出阅读文章的时间为20分钟,而答题时间为15分钟。依据此时间分配,笔者分别通过计算得出近三年文章的阅读速度。结果如下:

从表5可以看出,文章阅读速度基本在60词/分钟至80词/分钟范围内,三年的平均文章阅读速度为71.3词/分钟。总体阅读速度基本上在50~70词/分钟之间,体现出较好的稳定性。在阅读速度上,课程标准指出在文章生词率少于3%的情况下,基本阅读速度应达到50~70词/分钟。而较高要求应达到70~80词/分钟。可见近三年文章阅读速度是处在较高要求的水平上,总体阅读速度达到了基本要求。但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笔者认为教师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应适当加强对学生阅读速度的训练,努力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

5.阅读微技能分布。除了分析语篇内容,对阅读测试内容效度的验证要从读者的预期回答方面进行研究,这里的预期回答指得是学生处理阅读材料的微技能。杨惠中指出阅读测试内容效度的研究要考察连续几年试题是否覆盖了对全部或大部分阅读技能的考查。此外,《考试说明》明确列出了六种阅读微技能:理解主旨要义;理解文中具体信息;推断生词词义;做出判断和推理;理解文章基本结构;理解作者的意图、观点和态度。对阅读微技能统计分析不仅有助于了解试题的不同层次技能的分布特点,而且有助于优化和调控试题的内容效度。下面是笔者对近三年阅读微技能考点的统计,结果如下:

从上表可以看出,近三年的阅读理解试题总体上涵盖了《考试说明》中对阅读微技能的考查,其中对文章结构的考查很薄弱,近三年基本上没有考此类型的题目。而近些年对“理解具体信息”和“判断推理”两类技能的试题考查力度大大加强,占了整个试题的75%。其中判断推理”、“理解文章主旨要义”、“作者观点态度”题占56.6%。可见,阅读测试是以中等难度的试题为主体,兼顾对高难度试题的考查,基本符合以“中等难度试题”为主的命题思路。纵观近些年的高考英语阅读试题不难发现,理解文章具体细节信息题一直是独占鳌头,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阅读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迅速定位和正确理解信息的能力。同时,鉴于“判断推理”类题目量加大和对阅读能力要求的提高,笔者建议中学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扩大学生的课外阅读量,训练学生的判断推理能力。

三、对阅读教学的反拨建议

通过以上分析,笔者得出近三年安徽省的高考英语阅读测试具有较好的内容效度,从语篇输入和读者预期回答的角度对阅读测试进行效度研究也是行之有效的。虽然如此,笔者认为还有三点需要加以思考。

第一,阅读理解体裁需要完善。在现代信息社会中,英语的交际性和工具性日益突出,应用形式也越发丰富,因此,高考英语阅读测试应当适当增加对应用文的考查。纵观近些年的高考阅读材料,笔者发现以说明文最多,其次是议论文,而应用文则是凤毛麟角,因此,笔者建议今后可以适当增加应用文的篇幅,以促进学生阅读技能的全面发展。

第二,注重语篇教学。据笔者了解到,现在很多中学都是把高考作为指挥棒,英语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考试,教师们上课的重点还是集中于语法和词汇的枯燥教学方式,因此造成了英语教学的“费时低效”现象。由于新课标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英语教学应该注重语篇教学,创造真实的语言学习环境。

第三,拓宽英语学习渠道,丰富英语学习资源。基于高考阅读题材的广泛性、生活化和时代化,笔者认为英语课堂教学必须向外延伸,教材不再是孤本,而只是英语学习的一个范本。教师有必要对教材材料进行全新地解读。另外,教师必须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并拓宽英语学习渠道,如让学生阅读英语报刊、英文简写本经典小说,充分利用因特网上丰富的教学资源进行自主学习。

测试与教学密不可分,本文对近三年安徽省高考英语阅读理解内容效度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其中的优点及不足之处,并给出对阅读教学的建议,希望后来的广大研究者能够在此基础上进行更深入地研究,以提高高考对英语阅读教学的作用。

参考文献:

[1]Bachman,L.F.&Palmer, A.Language Testing in Practice[M].上海: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2]Weir, C.J.Understanding and Developing Language Tests[M].London Prentice Hall,1993.

[3]刘润清,韩宝成.外语测试和它的方法(修订版)[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4]杨惠中,Weir.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效度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

[5]杨惠中.语言测试设计与评估导读[M].北京: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2000.

高三考试语文总结篇2

关键词: 荆州市2010届高中毕业班质量检英语Ⅰ 考查卷面 效度

一、理论综述

评价英语测试的质量,首先要研究测试的有效性问题。测试的有效程度称为效度(validity)。效度,指一套测试所考的是否就是设计人想要考的内容,或者说,在多大程度上考了想要考的内容。我基于Alderson编写的《语言测试的设计与评估》,将效度分为内部效度、外部效度和结构效度。内部效度又包括卷面效度、内容效度、应答效度。高中阶段试卷的命制主要依照《新课程标准》及《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因次,我根据《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英语)》和湖北省高考考试补充说明考查卷面的效度。

二、荆州市2010届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英语Ⅰ

为了探讨新课程标准下高中英语测试的效度问题,我研究了荆州市2010届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Ⅰ英语(简称质检Ⅰ)。

质检Ⅰ试卷结构

三、分析与结果

(一)听力部分。试题重点测试了大纲规定的“理解主旨要义,获取具体事实信息,对内容作出判断等”。此外,听力部分的选材贴近学生生活,体现了交际测试法“真实语境”的理念。例如,第十段材料针对的是目前青少年中的MP3热现象。所以,这段材料既考核了学生听力水平,又考核了通过英语获取信息的能力。

总体上,听力部分具有较高的卷面和内容效度、结构效度。

(二)多项选择。湖北考纲明文规定,只考词汇。该部分存在如下问题。

第一,题29为了考介词,将完整的短语beyond the reach of拆开,违背了交际性语言测试的“意义性”原则。

第二,考查词汇没有结合灵活的语境,答案一律依赖题干意思。

第三,词汇选择要以大纲为依托,所选词汇有代表性,才具有内容效度。题26测试内容不适合测试对象,选项对于高三学生十分简单。

第四,题干提供信息不全。如题24有关TESOL的定义考查。

第五,考纲中单独考查词汇,这种分立式技能测试观点陈旧,不符合实际语言交际情景,综合技能测试更可取。而且,词汇单独设题,词序和时态可同时考查(J.B.Heaton)。

从以上分析得出,多项选择部分卷面效度和内容效度不太高。

(三)完形填空。该短文的语言难度和中学英语教材课文难度相当,所选词汇基本上来源于考纲和新课标;考纲规定考查词汇、语法语篇结构、阅读能力等。该篇短文有11题还是词汇在所辖句子内意思的考查;只有题44既考查了little的意义,又考查了否定词置于句首的倒装结构。题50涉及语篇理解力。

该部分对篇章的整体理解、上下文或段落的衔接及推理判断能力的考查甚少;比较2010年湖北高考英语卷,试题明显偏易。基于此,题项无论是内容效度还是结构效度均不高。

(四)阅读理解。新课标要求学生具有语篇辨别能力和在批判性阅读基础上的全面理解能力。据查,试卷比较注意材料内容的选择,体现了健康向上、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

总体来说,阅读测试选材及题目设计基本符合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要求,内容效度和结构效度值得肯定,但仍存在一些问题,有待提高。

1.测试方式单一,通篇全是客观选择题,效度不足。

C.Weir指出:“多项选择所得出的分数如同对错测试的结果一样有令人怀疑之虞。因为答案可能是考生部分或者全部通过猜测得出,于是就会影响考试结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2.取材长短均匀,试题难度指数接近,区分度较低。

3.具体细节题考查过多。J.B.Heaton指出:“设置试卷时,命题人先列出考纲,再将预测试的考点以不同比重一一罗列。”

(五)完成句子。总体来看,完成句子考查内容比较丰富,分别考查了不定式完成时、动词短语搭配等。按照考纲,本题考核词汇语法,具有很高的内容效度和结构效度。

(六)短文写作。这是一道任务型写作题。要求学生就男女同学交往话题,陈述自己赞成与否的观点。此题是本卷的精华。本题设置的交际情景正是高中阶段师生和父母与子女争论不休的焦点话题。所以试卷要求观点鲜明合理,论据充分。这样保证了评卷人和考生因思想上偏见、分歧而导致评分信度降低,影响试卷效度。从某种意义上说,试卷为双方提供了一个更合适的交流机会,在日常生活中,有些父母和老师视男女生交往为“洪水猛兽”,谈之色变。因此,考题吻合交际性测试法“信息差”“真实语境”的要求。从另一个层面上说,也符合考纲运用英语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需要构思的内容更多,发挥的空间更大,每个人都有话可说,为交际建立了初步平台。任务题既考查语言基本功和应用能力,又能引导常规教学朝着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解决问题方向发展,而不再是传统的学语言和语言规则。总而言之,写作题具有极高的内容效度和结构效度。

四、结语

效度是衡量一份试卷质量的最重要指标(舒白梅)。此次分析围绕卷面效度、内容效度和结构效度,得知质检Ⅰ总体上具有一定的效度,能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基本功,但是,通过与个别老师交谈,发现试卷难度偏低,区分度不够,对于高考的预测性能不可靠。试卷的设计最初应考虑其测试的目的,不同类型的考试侧重点不同,质检是高考前的“磨枪”,理应以高考为导向,测试结果应对高考有后效性(Bachman),可以定义为标准参照考试和诊断性考试。为此,今后的质检考试与高考难度系数应相关,确保卷面效度和内容效度,提高其结构效度。对于基础年级的常规教学,教师首先应把握“语言是用来交际的任意的有声符号系统”(刘润清,1992),语言教学应该提倡交际教学法,语言学习应该是运用语言的过程,语言测试应该是交际性的语言测试。

参考文献:

[1]Alderson,C.J.Assessing Reading[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1.

[2]教育部考试中心.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文科[S].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Z].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王敏.高考英语阅读理解测试之不足及其改进策略[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9.

[5]Heaton,J.B.Writing English Language Tests[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

[6]Weir,municative Language Testing[M].Exeter:University of Exeter Press,1981.

[7]舒白梅.Modern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Methodology[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

[8]Bachman,L.F.Modern language testing at the turn of the century:assuring that what we count counts[J].Language Testing,2000,17(1):1-42.

[9]刘润清,韩宝成.语言测试和它的方法(修订版)[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

高三考试语文总结篇3

1.国家经济发展方式战略性转变的需要

我国正在加快推动经济发展方式战略性转变,即从依靠廉价劳动力和资源大量消耗维持的数量扩张和外延式发展向依靠科技创新和劳动力素质的提高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转变。与此相对应,教育发展的重心要从数量发展转向质量提升,培养出大量各级各类创新型人才。这要求高考由注重知识向关注素质转变、录取标准要由选拔单一类型的人才向选拔多种多样的人才转变。

2.高等教育大众化、高中教育普及化的需要

目前我省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阶段,高中教育已进入普及化阶段,这为高考改革奠定了社会基础。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一方面,社会需求多元化使得不同类型的高等院校培养目标差异很大,单一的选拔模式很难适应高校人才选拔和培养的多样性需要;另一方面,高中教育普及化后,学生个体差异更大,单一的选拔模式会扼杀多样化人才的发展空间。因此,进一步深化高考改革已显得十分紧迫。

3.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是直接动因

我省于2008年秋季全面实行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普通高中教育应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在课程功能、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设置、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方面都有新的变化和要求。同时,教育部《关于普通高中新课程省份深化高校招生考试改革的指导意见》(教学[2008]4号)也从高考模式、考试科目、考试内容、招生录取都提出了很多新要求。因此,根据教育部要求,我省应积极稳妥地推进适应新课改的新高考改革方案。

二、分类考试在科目、分值方面有何变化?

1.单报本科(含兼报艺术、体育类)

考试科目、分值与往年一样,维持不变。

2.单报高职(专科)(含兼报艺术、体育类)

考试科目:3+技术(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由于不参加综合科目考试,而技术科目共200分,比综合科目少100分,所以总分比原来少100分,为650分。

3.本科兼报高职(专科)

考试科目:3+文科综合/理科综合+技术(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录取本科时按3+文科综合/理科综合计算总分,分值不变;录取高职(专科)按3+技术(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计算总分,分值为650分。

以上“3”指语文、数学、外语三个科目,本科、高职(专科)同卷。

兼报艺术、体育类的考生还须参加相关专业的术科考试。

三、分类考试在考试时间方面有何变化?

1.语文、数学、外语、文科综合/理科综合以教育部规定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的时间安排为准,和往年一样。

2.技术(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科目考试为1月份第二个星期六上午,考试时间120分钟(9:00~11:00)。

四、分类考试在命题方面有何变化?

我省2013年普通高考继续实行语文、数学、英语三门学科自行命题,综合科目及英语听力部分采用国家统一考试试卷。考试内容将实现与高中课程基本理念和内容的紧密衔接。

技术科目采取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合卷,由我省自行命题。

五、分类考试后考生如何报考更加合理?

建议考生按以下三类情况结合自身实际进行选报:1.估计成绩可达二本以上且自定目标最低为本科的,可选择单报本科;2.平时成绩在二本之下处于三本线上下的考生,最好是本科兼报高职(专科),万一出现录取不到本科的情况,还有机会录取到一所理想的专科学校。如果单报本科,虽然也可以参加高职(专科)录取,但因为未参加技术科目考试,总分将少200分,就很难录取到比较理想的高职(专科)了;3.如果确认难以考取本科的,则可选择单报高职(专科),这样可以减少学习科目,减轻学习负担,可以早毕业早工作。

六、分类考试后的招生录取会出现哪些变化?

原来普通本科、专科都是分文理科以语文、数学、外语、综合科目总分排序投档录取。实行分类考试后,普通本科分文理科仍以语文、数学、外语、综合科目总分排序投档(未参加综合科目考试的,综合科目成绩按0分计算)录取;普通高职(专科)分文理科按语文、数学、外语、技术科目总分排序投档(未参加技术科目考试的,技术科目成绩按0分计算)录取。

七、志愿填报是否受报考类别影响?

志愿填报不受报考类别影响。单报本科的考生可以填报高职(专科)志愿,单报高职(专科)的考生也可以填报本科志愿。

但录取时,单报本科的由于未参加技术科目考试,只能以语文、数学、外语三门课程的总分排序投档录取。单报高职(专科)的由于未参加综合科目考试,也只能以语文、数学、外语三门课程的总分排序投档录取。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逐步建立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根据《江西省2011年普通高考改革方案》,我省普通高考从2013年起,实行分类考试。为稳妥实施分类考试,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考生报考类别

考生可以选择单独报考本科、单独报考高职(专科),也可以选择本科兼报高职(专科)。

二、考试科目设置

1.单报本科(含兼报艺术、体育类)

考试科目:3+文科综合/理科综合。

2.单报高职(专科)(含兼报艺术、体育类)

考试科目:3+技术(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

3.本科兼报高职(专科)

考试科目:3+文科综合/理科综合+技术(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

以上“3”指语文、数学、外语三个科目,本科、高职(专科)同卷。

兼报艺术、体育类的考生须参加相关专业的术科考试。

各科目考试成绩均以原始成绩呈现。

三、考场编排及考试时间

1.考场编排

(1)文化科目考试,单报本科和本科兼报高职(专科)类统一编排考场;单报高职(专科)类另外编排考场。

(2)技术(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科目考试,单报高职(专科)和本科兼报高职(专科)类统一编排考场。

2.考试时间

(1)语文、数学、外语、文科综合/理科综合以教育部规定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的时间安排为准。

(2)技术(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科目考试为1月份第二个星期六上午,考试时间120分钟(9:00~11:00)。

3.命题方式

语文、数学、英语(不含听力)由我省自行命题,文科综合/理科综合及英语听力部分采用国家统一考试试卷。

技术科目采用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综合卷,由我省自行命题。考试采用书面闭卷形式,卷面分值200分(两门课目各占100分)。

四、高考志愿填报

志愿填报不受报考类别影响。单报本科的考生可以填报高职(专科)志愿,单报高职(专科)的考生也可以填报本科志愿。

五、录取规则

1.普通本科分文理科以语文、数学、外语、综合科目总成绩参加投档录取(未参加综合科目考试的,综合科目成绩按0分计算);普通高职(专科)分文理科按语文、数学、外语、技术科目总成绩参加投档录取(未参加技术科目考试的,技术科目成绩按0分计算)。

2.艺术、体育类执行当年艺术、体育类录取有关规定。

3.“三校生高职”类考试录取按现行办法执行。

高三考试语文总结篇4

高三语文总复习的根本目的,显然是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提高学生高考的语文成绩。但是纵观实际复习过程,有许多教学行为华而不实,实质上与这个目的背道而驰,不仅谈不上是真正培养学生读写能力的责质教育,也不是能提高学生高考语文成绩的有效应试教育,而是地地道道的“伪应试教育”。

1 考试泛滥成灾,“模拟”劳而无功

高考是以检测学生高中三年最终具有的语文知识与能力为根本目的,高考复习显然要以语文知识归纳和语文能力培养为根本出发点,并通过模拟考试检测知识训练到位情况,培养良好的考试习惯和应试技巧。那么,每周一次甚至两次的频繁模拟考试具备这两方面的功能吗?一方面,不是统筹安排、系统命制因而没有太大关联的若干套模拟试卷所涵括的知识技能无疑是交叉的、零碎的,对学生构建语文学科系统的知能框架作用不大。另一方面,频繁的考试是否训练了学生良好的考试习惯,培养了理性的应试心态呢?显然也没有。教师以考代练是一种急功近利的做法,是语文教学的简单化和庸俗化,其结果是技巧、双基不牢。例如写作训练,必须是写作心理、写作过程、常见文体、教材积累和综合训练的完美结合,而应试作文讲究的是避实就虚、营造亮点、结构匀称……出发点是方便、取悦于阅卷老师,是重技巧轻基础的一种表现,甚至是对学生价值取向人格塑造的一种误导。整治“过度”考试,是有必要的。

2 注重方法规律,有效指导匮乏

高考复习是方法规律的天下。类型甲乙丙丁,方法ABCD,步骤一二三四,注意1234,似乎方法规律之体系讲授得差不多之后,学生记不牢那么多的方法和规律,即使努力记牢了,在做题的时候就是用不上!想问一个问题:老师自己解题时是这样对号入座、生搬硬套的吗?显然不是!那为什么还要向学生强调这么多的规律呢?让他们自己看看,疑难处略作点拨不就够了吗?解题指导,无须像学术论文那样严谨深透,它全部的生命在于适用于学生。所以介绍的方法规律,要做到以下几点:

首选,在数量上一定要“少”。数量一多,考试时要么没时间一一套用,要么脑海里乱成一锅粥。

其次,在质量上一定要“精”。必须是老师深有感触、坚信笃行的,才具备讲的价值,才有可能内化为学生的心智技能。

再次,在来源上要“实在”。简单的讲,不能来源于标准答案,而要求来源于教师的解题实践。我想,既然有“下水作文”的说法,为什么不能有“下水考试”的做法?教师和学生一样在规定的时间内独立完成模拟试题,然后再对照标准答案反思解题过程与方法、规律。跟学生讲这些方法和规律,比常见的对着答案想理由、说明标准答案为什么是正确的要有针对性得多,有实效得多。下水考试,实际上是教师变换角色,以学生身份进行新尝试、新体验。也许,老师会发现自己讲的绝大部分方法规律失去了用武之地,全部凭借直觉语感和极为有限的几种方法、几个骤步而已。

所以,我们以前绞尽脑汁构建的密密麻麻的方法规律的网络其实只须作简单的了解就可以了,而应把复习的重点放在学生反复而广泛的阅读、写作、积累和训练过程中去。教师可以示范一种规范纯正的语感方式,可以示范一种简单易行的解题过程,而复习的绝大部分时间要给学生独立地练习和反思、总结。请注意,这里我强调了反思和总结。也许,我们并不缺少反复练习,但我们的学生绝对缺少反思和总结自己行之有效的解题方式与程序!学生被淹没在解答出题目本身的题海训练中,解答出题目后对同类知识的比较、辨析和对方法、规律的总结、归纳被普遍地忽视,题目做得很多,仍然不能举一反三、解类旁通就不难理解了。

3 忽视情感认同,人文关怀缺乏

兴趣、情感对学生的意义重大,是众所周知的一条心理规律。放眼高三语文复习实际我们会发现,对上述规律的背叛现象是较为严重的。

教师惯常采用的复习形式有教师系统讲授专题理论知识,教师串讲试卷或习题,学生默读复习资料,死记名句名篇和作文材料,还有每周一到两次的高考模拟测试……教师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已经缩水为对考试分数、名次这个终极目标的唯一关怀!其实只要是阅读和写作,就一定能有机地渗透兴趣培养、情绪调动、情感体验、人格培养……而这些却大都被老师无情地摒除。兴趣和情感的缺乏,必然使学生的记忆和思维的效率降低,也必将影响对语言敏锐的感知、联想、想象和意境的再创造,进而影响语感的形成。

可以在复习中引进各种活动:竞争、演讲、讨论、观摩、辨论、答“记者”问、座谈……而有时,仅仅是一个文采斐然的导,一次睿智的点评,一声激动的感叹,一句深情的现实关怀,也能让学生有更多参与的热情,深刻的思辨和难以忘却的记忆。

高三考试语文总结篇5

一、总体工作要求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推进素质教育为宗旨,以服务就业创业为导向,积极全面地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坚持有利于推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扩大学生的自主选择权;有利于高校选拔新生,扩大高校的自主选择权;有利于高校招生的公开、公正、透明,促进和实现教育公平。

坚持从*实际和有利于培养、选拔人才出发,充分考虑基础教育的现实能力和条件,充分考虑学生、家长和社会的认同度和承受力,充分考虑社会的法治和诚信水平。

二、选拔模式

实行在全科会考基础上的分类测试、分批选拔、综合评价、全面考核、择优录取的选拔模式,逐步建立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价和统一选拔考试三位一体的多元化的招生考试评价体系。

(一)学业测评,全科会考。继续实施和完善高中会考制度:(1)把会考作为分类测试的基础;(2)采集学生会考等第进入综合素质评价表;(3)由招生院校自主确定是否对学生相应学科的会考成绩提出等第要求,并在招生简章中明确。

(二)分类测试,分批选拔。在现有的文科、理科、艺术、体育等学科分类的基础上,根据高等院校、专业培养目标的不同,以文、理两大科类为主线,以“语、数、外”三门课程为主体,按考试科目、内容和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将测试和选拔科目分为三类:

一类科目在保持原有“3+X”科目组合的基础上,增加测试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二类科目维持原有“3+X”科目组合,重点测试获得通用知识的能力;三类科目在保持共同科目“语、数、外”基础上,侧重测试实用技能。

(三)全面考核,综合评价。为引导学生全面发展,体现高中新课程教育目标的全面性和评价的综合性、过程性理念,把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作为高校选拔新生的重要内容,高校录取新生时对学生的高考成绩、会考成绩和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实行全面考核、择优录取。

三、考试科目与内容

(一)考试科目。

1.文、理科考试科目。

2.艺术、体育考试科目。在文、理两科的框架内,根据艺术、体育类院校、专业对考生专业技能的特殊要求,考试科目和内容分为两类:

(二)考试内容。

语文、数学、外语3门的考试内容,选自各科目必修模块和指定选修模块(IA)的内容。其中数学分文、理科两种。外语科目分英语、日语、俄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6种,由考生任选。英语听力测试单独安排,全省统考,使用全国英语等级考试(二级)听力试卷,一年提供2次考试机会,由学生自主决定参加考试的时间和次数(限定在2次以内),并从中选择一次考试成绩计入总分,考试成绩两年有效。其他语种的听力测试根据教育部统一安排进行。

综合考试内容,文科为政治、历史、地理3门科目的必修模块和指定选修模块(IA)的内容;理科为物理、化学、生物3门科目的必修模块和指定选修模块(IA)的内容。

自选模块考试内容,选自语文、数学、英语、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9门学科的18个自主选修模块(IB)的内容。每个模块编制1道试题,共18题,每题10分,由学生任选6题。

技术考试包括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先实行由学生在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中自主选考一科,以后待条件具备时过渡到两科必考,按一定比例合成总分。实行全省统考,一年提供2次考试机会,由学生自主决定参加考试的时间和次数(限定在2次以内),并从中选择一次考试成绩计入总分,成绩两年有效。

四、综合素质评价

综合素质评价内容包括品质与素养、学习能力、审美与艺术、运动与健康、探究与实践、劳动与技能等六个方面。

评价采用“写实性评价+等第评价”的方式。全省统一标准,由学校在高中阶段学生成长记录、过程性评价的基础上,按照客观、公正反映的原则组织实施,评价程序公开、透明,评价结果经公示后采集确定的基本信息,形成《*省普通高校招生考生综合素质评价基本信息表》,进入考生电子档案,在学校投档分数线上,作为高校录取的重要依据。其中审美与艺术、运动与健康、探究与实践、劳动与技能四个方面采用等第评价,分A、P、E(分别表示好、合格、需努力)三等。学习能力主要通过会考等第(A、B、C、E,即优、良、合格、不合格)反映。

未参加新课改的学生和往届生的综合素质评价,按原思想政治品德考核办法实施。

五、各考试科目的分值、考试时间与日期

(一)分值与时间。

(二)具体日期。

6月7日:上午语文,下午数学(文科/理科);

6月8日:上午文科综合/理科综合,下午外语;

6月9日上午:自选模块考试;

每年3月、9月:英语听力考试;

每年4月、10月:技术考试。

六、命题

语文、数学(文科/理科)、外语、文科综合/理科综合依据《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以下简称《考试大纲》)和《*省普通高考考试说明》(以下简称《考试说明》)公布的内容范围命题,不超出《*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学科教学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教学指导意见》)中规定的相应科目的必修模块和指定选修模块(IA)的范围。

自选模块考试依据《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公布的内容范围命题,不超出相关课程《教学指导意见》中规定的自主选修模块(IB)的范围。

技术考试依据《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公布的内容范围命题,不超出《教学指导意见》中规定的信息技术、通用技术课程的范围。

命题工作以推进素质教育为主旨,以准确、规范、科学、公平为目标,正确处理理论与实践、知识与能力的辩证关系,体现能力立意,确保质量。

七、报名、填报志愿与录取工作

(一)报名。实行社会化报名和学校报名相结合的报名办法,由学生自主选择报名方式。学生在报名时确定报考科类和考试类别,各类别可以兼报。

(二)划定分数线。分类分批划定分数线。根据当年招生计划数和考生的考试成绩,按不同类别考试科目组合计算总分,逐类逐批划定分数线,在上一批录取结束后,划定下一批分数线。

(三)填报志愿。分类分批进行,在上一批录取结束后,填报下一批志愿。

高三考试语文总结篇6

根据《招生考试复习大纲》要求,历年成人高考高起点语文,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题型结构分析:

历年成人高考高起点语文,单项选择题,30分,占总分的20%;其他题型,包括写作、填空和简答题等,120分,占总分80%。

试题难度分析:

历年成人高考高起点语文,试题难度大致分三个层次:较容易题,中等难度题和较难题,分别占总分的40%,50%和10%。

考试内容分析:

历年成人高考高起点语文,考试内容分四大部分,语言知识运用,出单项选择题,18分;现代文阅读,出单项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37分;古代诗文阅读和鉴赏,出简答题,25分;写作题,70分。

能力要求分析:

历年成人高考高起点语文,考试能力要求由低到高分为A、B、C三级。A级着重测试记忆辨识能力,B级着重测试理解分析能力,C级着重测试应用表达、鉴赏评价能力。 且高层次要求一般包含低层次要求。

(一)语言知识及运用:要求了解基本的语言知识,目的在于运用。

1、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能力要求:A级;

2、识记现代汉语常用字的字形(以附录《现代汉语常用字表》为准)。能力要求:A级;

3、正确使用常见词语(包括成语),结合语境理解词语的含义和用法。辨析词语的感情色彩。能力要求:B级;

4、辨识并修改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能力要求:C级;

5、语言运用简明、连贯、得体。能力要求:C级;

6、辨析和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排比、对偶、设问、反问)。能力要求:C级;

(二)现代文阅读:要求能阅读一般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文章和文学作品。

1、理解文中重要的词语和句子,并解释其含义。能力要求:B级;

2、筛选并提取文中的信息。能力要求:B级;

3、分析文章结构,掌握主要的表达方法。能力要求:B级;

4、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能力要求:B级;

5、分析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要求:C级;

6、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现手法。能力要求:C级;

7、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能力要求:C级;

(三)古代诗文阅读和鉴赏:要求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初步鉴赏古代诗歌。

1、理解句子,把握文意。能力要求:B级;

2、筛选并提取文中的信息。能力要求:B级;

3、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能力要求:B级;

4、分析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要求:C级;

5、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现手法。能力要求:C级;

6、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能力要求:C级;

(四)写作

1、掌握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和常用应用文(通知、申请书、感谢信、求职信、启事)的写作要求和基本表达方式。能力要求:C级;

2、根据试题要求把握题意,会写思想健康、中心明确、内容充实、结构完整、语言通顺的文章。能力要求:C级;

3、联系实际选取独特角度,写出内容新颖、见解深刻、生动形象、富有文采的文章。能力要求:C级;

高三考试语文总结篇7

关键词:高三艺术生 英语 总复习 问题 策略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我省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艺考已经成为通向大学殿堂的重要途径之一。近年来,经过校外培训、初试、复试,能拿到专业课过关证的艺考生不在少数,但能否被录取,最终还要取决于他们文化课的分数。而英语成绩又是文化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如何对高三艺术生进行英语总复习,如何提高他们的英语成绩便成了一个值得大家关注的话题。艺术生的英语成绩不理想,有客观因素,也有主观因素。客观因素为艺术生当初选择艺术专业时,英语成绩多为中下水平,另外,高三期间,他们有近半年的时间在校外学习专业课,在英语复习上时间得不到保证。主观因素为有些教师在对高三艺术生进行英语总复习的过程中,由于方法不对头,令学生的复习效果大打折扣,致使他们的英语成绩严重滞后。在竞争日趋激烈的高考中,很多艺术生因英语成绩不理想而痛失了上大学的机会,令人惋惜。除客观因素外,我们是否有必要从教师、教学角度去思考一下如何对高三艺术生进行英语总复习的问题呢?笔者认为很有必要。

二、艺术生在复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英语基础薄弱,对学好英语有畏难情绪

对于艺术生来说,高一、高二时候的英语成绩普遍为中等或中下水平,他们的词汇量、语法知识、写作能力等都比不上普通考生。转上高三后,他们一般在第一学期10月份左右就开始外出培训专业课,等到专业课考试完毕,已是次年的2月份,在长达5个月的时间里,他们的英语学习基本处于停顿状态。等他们回校后,却发现他们的成绩下降了很多,想学又不知道从何学起。所以,艺术生的英语基础普遍较为薄弱,畏难情绪油然而生。

2.复习时间短,学习内容多,学生对提升他们的英语成绩缺乏信心

因为艺术生外出培训专业课、考试等因素,高三阶段他们英语复习的时间一般只有5个月左右。在英语科备考过程中,艺术生通常要进行三个阶段的复习。第一阶段为单词、短语、语法知识等基础知识的全面复习;第二阶段(艺术生外出阶段)为巩固复习,以学生自主复习为主;第三阶段为听力、阅读、写作等专题训练,以提高艺术生综合运用语言知识的能力。面对较短的复习时间和纷繁复杂的复习过程,很多艺术生一筹莫展,对提升他们的英语成绩缺乏信心。

3.内心焦急,学生背上莫名的压力

因为艺术生自身英语基础薄弱、复习时间短等因素,在复习过程中,他们既着急又有很大的压力。专业课考试后,很多艺术生已取得了专业课的过关证,假如英语成绩不理想,他们的文化课就可能不能上线,学生的前途将大受影响。另外,艺术生在专业课考试完毕后,家长普遍已为孩子支付了一大笔的培训、考试费用,家长对孩子们的期望值普遍较高,这使学生在复习过程中背上较大的压力。

4.盲目学习,缺乏科学的复习方法

因为时间紧迫,很多艺术生在专业课考试完毕后,不去认真钻研英语考试大纲,不去潜心梳理英语最基本的基础知识,不去查找自己的薄弱环节,而是一头扎进题海里,整天做高考模拟题,或投机取巧,猜题,押题,结果浪费时间,收效甚微。其实英语这门学科,复习就意味着记忆单词、短语,掌握基础句法,巩固语法知识和加强听力、阅读、写作等专题训练。没有科学的方法,艺术生就无法更有效地利用最后的冲刺阶段去提升他们的英语成绩。

三、教师对高三艺术生进行英语总复习的策略

鉴于高三艺术生复习过程要外出培训专业课的特殊性,他们的英语总复习从时间上可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一)第一阶段:钻研考纲,夯实基础,克服畏难情绪

(时间:第一学期的8、9月份,即艺术生外出培训专业课前的两个月。)

1.钻研考试大纲

英语考试大纲是指导师生复习备考的重要文件,它规定了考试的范围与内容、考试形式、试卷结构和题型、试题难易比例,是英语试题命题的重要依据。因此,教师应第一时间与学生一起认真研究考试大纲,这对提高学生的英语成绩至关重要。教师要认真阅读和学习“前言”部分,弄懂考查的侧重点是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语言知识,并对知识加以运用,不是单纯的记忆。通过对大纲信息的了解,使学生知道英语科“考什么”“怎样考”,让他们明确方向,复习过程做到有的放矢。

2.夯实英语基础

考虑到艺术生的英语基础较为薄弱,教师在该阶段复习时要学会取舍,应先复习词汇知识和语法知识,旨在帮助学生夯实基础,克服他们在学习英语过程中的畏难情绪。

(1)词汇复习

教师在词汇复习过程中应结合艺术生的实际情况,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我把《考试大纲》中的词汇分成“简单词汇”“高级词汇”“常用短语”和“非常用短语”四部分,全部单词、短语均按词类分组,然后把它们编排好并印发给学生,先复习“简单”“常用”部分,再复习“高级”“非常用”部分。在实践中,我总结了三种复习方法:第一,按照高考词类重要性的顺序,先突破动词,再解决形容词、副词,然后攻克连词,最后“消灭”名词。第二,短语部分又另有复习顺序,先复习以动词为中心的词组,再到以名词为中心的词组,最后为以介词为中心的词组,词组与词组之间会出现单词的交叉重复,可使学生强化词汇的记忆。第三,加强词性区别的教学,尤其要注意动词与名词、形容词与副词之间的相互转变,这对写作非常重要。

(2)语法复习

语法是语言表达的规律,是学生学好英语的基础。在词类方面,应重点对名词、形容词、副词、动词、代词、介词和连词进行复习,尤其是动词,是重点中的重点。在简单句方面,最重要的是句子成分的复习,要让学生学会用英语思维去弄清句子成分,这在书面表达别重要。除此以外,一定要让学生掌握好以下5种基本句型:①主语+谓语+宾语,如:We love swimming.②主语+谓语,如:It rained just now.③主语+系表结构,如:The story is believable.④主语+谓语+宾语+宾语补足语,如:His boss Asked him not to make mistakes again.⑤主语+谓语+双宾语,如:They gave the Orphans some books last week.

在复合句方面,复习内容虽有名词性从句,状语从句和定语从句,但定语从句应是复习的重点,教师应引导学生着重掌握如下引导词的用法及汉语意思,即that,who,whom,whose,which,when,where,why,共8个。

(二)第二阶段:情感沟通,维持感觉,艺术、英语两不误

一个人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非智力因素――情感因素。美国语言学家Krashen(1985)认为:情感因素直接影响学生对语言的学习。因此,在艺术生外出培训、考试期间,教师与他们的情感沟通是非常重要的。在实践中,我总结了以下几种情感沟通的方法:

教师亲自到艺术生所在的培训点去探访他们,会令学生感到欢欣鼓舞。目的在于鼓励学生克服各种困难,认真学好、考好专业课,过了专业课这道“坎”后,艺术生对英语的学习会有很高的积极性。另外教师每月给学生用英语写一封信,内容为“询问、鼓励、期盼”方面的一些话题,并要求学生用英语进行回信。对学生的回信,教师都要作认真、细致的批改,并把“作业”返还给学生,旨在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此举又可以拉近师生的距离,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三)第三阶段:减轻压力,科学复习,提升成绩

(时间:第二学期的3、4、5月份,即艺术生考完专业试后的三个月。)

1.减轻压力,树立信心

近代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功能不仅是传授知识,更在于对学生的激励、唤醒和鼓舞”。艺术生在取得专业课的过关证后,有喜的一面,也有忧的一面,他们总是带着一种复杂的心情回校复习,并把提高英语成绩的希望寄托在老师身上。关键时刻,我采用了以下三种方法帮助学生舒缓压力,提升信心。第一,召开由学生、家长共同参加的座谈会,征求学生、家长对后阶段复习的建议并要求家长对孩子的学习给予更多的理解、关心和支持,让学生“轻装上阵”,把全部精力放在学习上。

2.科学复习,提升成绩

高考主要考的是运用。因此,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是第三阶段复习的重点。教师在复习过程中应做到“三少”“三多”,即少讲模拟题,多讲高考题;少讲语法理论,多做题型训练;少讲难题,多讲技巧。

(1)少讲模拟题,多讲高考题

模拟试题种类繁多,鱼龙混杂,试题质量参差不齐,很可能会对老师、学生的复习产生误导。而高考题是命题专家命制的,能准确地体现考试大纲所要求的难度和区分度,是高考准确信息的唯一可靠来源。所以教师应多讲、多做高考题,然后把握试题的特点,并从历年高考试题的整体研究中找共性,从而引导学生进行复习。

(2)少讲语法理论,多做题型训练

高考主要是考查语言知识的实际运用,而不是语法理论。因此,教师应明确方向,把时间和精力放在题型训练上,主要侧重于听、读、写的训练。

①练听

听力是高考试题的第一部分,如果考生“开局”良好,这将会有利于他们在后面所有题型的发挥。因此,教师在训练过程要做好如下工作:第一,要求学生熟记听力考试中常见的场景词汇和常用语,这对学生解题很有帮助。第二,精选听力素材,利用放听力录音和听英语新闻节目等方式给学生创造良好的英语环境和氛围,坚持让学生每天听20分钟。第三,教会学生听的技巧,如听前预测、记录关键词、善于猜测和凭第一印象补充答案等。

②练读

阅读是从文章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要提高艺术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在训练中要注意以下问题:第一是保证学生每天至少有2篇文章的阅读量,选材时要中外结合,多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和风俗习惯,并做到文章内容类别的多样化,如科普类、故事类、新闻类、广告类等。第二是不断增加和巩固学生的词汇量,并对学生进行限时阅读,以提升他们的阅读速度。第三是让学生掌握必要的阅读技巧,如跳读、扫读、猜词义、带着问题找线索等,以提高学生在阅读中的得分率。

③练写

在高考中,很多艺术生因词汇贫乏和考前缺乏训练,白白丢失了在写作中得分的机会。其实作文得分比其他题型更容易些,是艺术生在英语考试中的得分点。要提升他们的写作能力,笔者认为教师应帮助学生过“四关”。第一是词汇关。除日常词汇外,我要求学生对范文中的常用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连词进行集中记录,然后通过抄写或听写等方式帮助他们熟记这些“写作词汇”。第二是过背诵关。教师应要求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范文抄写本,先让学生对范文进行熟读,然后背诵,旨在提高学生模仿写作的能力,以杜绝“汉语式英语”的出现。第三是过句子关。教师应向学生提出“不求美丽,但求无错”的写作要求,主要训练学生写好简单句,少用复合句;多用常用词,少用高级词汇,并坚持让学生每天写5个句子。第四是过纠错关。每个学生都应建立自己的“错句档案”,把错句和正确的句子放在一起,教师与学生一起分析错误原因,从而变“错”为宝。

(3)少讲难题,多讲技巧

高考时基础题约占总题目的2/3,只要熟练掌握了基础知识和综合运用英语知识的能力,艺术生就可以拿到基本分数。因此,教师在最后阶段应少讲难题,多讲解题技巧,以减少学生在英语考试中的失分。下面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①考前使学生劳逸结合,确保他们身体健康,精力充沛,以便他们在高考中能思维敏捷,正常发挥。

②平时要注意训练学生对高考各题型的时间分配,让他们找到自己最佳的解题顺序并养成习惯,在高考中加以运用。

四、结束语

总之,对高三艺术生进行英语总复习的过程是一个精细而又复杂的过程。对于高三的艺术生,我们应该充分考虑他们的特殊性,并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去积极探索有效的复习方法。只要我们在指导学生的复习过程中能做到脚踏实地、科学复习、讲求方法,艺术生的英语成绩就一定能得到普遍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

2.程晓堂,郑敏.英语复习策略[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3.汪榕培.英语词汇学研究上[M].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高三考试语文总结篇8

普通高中志愿共设置5个批次

市区统一设置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志愿,实行“知分填志愿”,即考生在知晓中考成绩后,实行网上填报志愿。普通高中招生继续实行平行志愿。“3+2”高职及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志愿设置办法另行通知。普通高中志愿共设置5个批次。

提前批次:省示范高中特长生招生;校园足球定点学校招生, 合肥三中、合肥十一中、庐阳高中三校体育特色班面向国家二级及以上运动员招生;国际班招生;高校附属中学面向本高校教职工子女考生招生;完全中学直升生招生。校园足球定点学校招生设2个志愿,其他均设1个志愿。

第一批次:合肥一中、六中、八中联合招生(含指标到校生,同一志愿、同一录取最低分数线)。设1个志愿。

第二批次:合肥二中等11所省示范高中招生,中科大附中招生。设 A、B、C3个平行志愿。

第三批次:共建实验班招生,市示范高中招生,一般普通高中普通班招生,外语实验班招生。设A、B、C3个平行志愿。

第四批次:一般普通高中艺术、体育特色班招生。设 A、B、 C3个平行志愿。

市教育招生考试院提醒,考生志愿由考生本人填写,家长签名确认,任何学校和个人不得要求学生违背本人意愿填报志愿。考生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到报名学校网上填报志愿,打印确认并签字。志愿一经确认,任何人不得更改。

考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 须达4个C等级及以上

在录取环节,市教育招生考试院介绍,考生中考总分(含政策性加分,下同)须达到市区普通高中录取最低分数线,其中普通高中特色班、校园足球定点学校招生及合肥三中、合肥十一中、庐阳高中三校体育特色班面向国家二级及以上运动员招生的考生须达到相应的录取最低控制线。

考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须达到4个C等级及以上(省示范高中须达到4个B等级及以上)。省示范高中特长生、校园足球定点学校招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与普通高中要求相同。对符合条件的考生,将按照考生中考总分、学校招生计划数和考生志愿,分批次择优录取。

先对符合填报条件的考生进行多重排序,得到一个从高到低的顺序位,再进行投档、录取。

即,首先根据考生中考总分从高到低排序,总分相同的按综合素质评价等级从高到低排序,仍相同的按中考文化课考试等级从高到低排序,再相同的按体育、理科实验操作两科目考试等级从高到低排序,再相同的按文化课考试总分从高到低排序,再相同的按考生语文、数学、英语三科考试及英语口语考试的总分从高到低排序。

上一篇:高三语文考试总结范文 下一篇:高三学生考试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