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礼仪范文

时间:2023-11-12 22:13:06

师生礼仪

师生礼仪篇1

【关键词】 大学生;师范生;礼仪教育

一、加强师范生礼仪教育的必要性

许多高校都强调不允许学生穿拖鞋到课堂,夏天经常可以看到许多同学特别是男同学穿着拖鞋去上课;在图书馆的杂志、图书上乱涂乱画,任意损毁;在卫生间、校园里、教室的墙壁上随处可见的污言秽语;在公共场合勾肩反搭背,大声喧哗。上课随意迟到、早退等。这些不文明的现象,特别是不该在受着高等教育的大学生身上的东西,却在校园里时时发生。更令人不安的是,有的大学生把无视校纪校规、行为不羁,只顾自己不顾他人看作是有个性。有的大学生只是强烈地要求别人尊重自己,却不知道尊重为何物。

大学生这种受教育没有教养,有知识没有文化的现象,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整体素质和人才质量。究其原因,尽管是多方面,但是与大学中的素质教育过大、过空,质量欠佳不无关系,造成学生难以“入耳、入心、入脑”。高校应明确认识,把礼仪教育列入素质教育的内容,开设礼仪课,并有的放矢地将现实生活与理论联系在一起,使学生了解各类型的礼仪规范并在日常生活中严格履行,使之成为习惯。

二、加强师范生礼仪教育的重要性

1.以礼“显”德,彰显师范生内外兼修的新形象。在社会生活和交往中,总是通过“礼仪”来显现“礼”的修养,显现一个人的内在的道德素质。人的道德素质是沉淀在内心世界,可以通过人的礼仪行为表现出来。对师范生进行礼仪修养教育,就是通过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礼仪基本理念、规范、内涵的传授和训练。通过教育,使他们掌握并以基本的礼仪规范去完善自我的行为,做到“诚于中而行于外,慧于心而秀于言”。彰显自我的良好气质。

2.加强师范生礼仪教育有利于塑造未来教师的良好职业形象。教师的职责是以以灵魂来塑造灵魂。人格来培养人格。师范生在校期间接受系统的礼仪教育,不仅可以提高个人内在的文化修养、道德品质和思想境界,有利于培养优雅的气质和美丽的仪表风度,有利于提高师范生的人际交往能力,这些对师范生成为未来教师的良好职业形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礼仪教育有利于强化师范生文明行为,提高社会文明素质。礼仪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教育体系中最基础的内容普及和应用礼仪知识,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通过社交礼仪教育,让师范生明确言谈、举止、仪表和服饰能反映出一个人的思想修养、文明程度和精神面貌。每个人的文明程度不仅关系到自己的形象,也影响到整个学校的精神面貌乃至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

三、加强师范生礼仪教育的途径

1.完善高校德育体。一个知书不达礼、知识水准和道德水准严重不协调的学生,不可能成为优秀人才,要从加强学生品德修养和文化素质入手,加强师范生的礼仪教育。良好的文化素质有利于他们开阔视野、活跃思维、升华人格、陶冶情操,为未来的发展和更好地做人、做事、做学问奠定广博的文化底蕴。只有师范生自身具备了优秀的道德修养和文化素质才能通过丰富多彩的德育途径,在未来的教学岗位上着力塑造学生们的美好心灵,使学生们具备一颗善良的心,具备优良的文化品质。

2.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礼仪素养教育是一个潜移默化地熏陶和知识的内化过程,不但要重视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和必要的硬件建设,使学生接受环境的熏陶;更重要的是加强软件建设,高校教职员工都要十分注意自身的礼貌修养,为人师表,把造就具有高度礼仪修养的大学生的工作落到实处。还应高度重视对学生的自我修养、自我教育意识及能力的引导和培养高校应开设礼仪修养教育课程,从加强学生礼貌知识入手,加强学生的礼仪修养。

3.强化教师的身教作用

其一,要强化教师的职业道德。一个对教师职业充满敬意和热爱之情的人,具有献身教育的价值观,教书育人、以身立教的社会使命感和责任感,才能以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等道德规范约束自己,使自身素质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

其二,注重教师个人仪表。一个气质高雅、仪表整洁的教师对学生的礼仪教育具有积极的引导作用。教师的穿着、发式应根据自己的职业、性别、年龄、体型的具体情况做到合体、和谐、合度、整洁而又显示个性。

其三,积极创造礼仪实践的机会。学校应积极给师范生创造社会实践尤其是教学实践的机会,师范生只有在参加社会实践中才能提高社会交往能力、与他人共处共事合作的能力,增强学生守礼、行礼的实际能力和人际关系的协调能力,促进学生的社会化进程。

参考文献

[1]胡凯.礼仪教育:增强德育实效性的必要环节.《现代教育科学》.2006(1)44~47

师生礼仪篇2

关键词: 教师礼仪 引领 学生成长

一、教师礼仪

(一)礼仪的基本含义。

儒家认为,礼是人类自别与禽兽的标志(“凡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义也。”――《礼记・冠义》[1]271);是文明与野蛮的区别;是自然法则在人类社会的体现;是统治秩序;是国家典制;是社会一切活动的准则。

礼仪是在人际交往中,以约定俗成的方式表现的律己敬人的过程,涉及穿着、交往、沟通、情商等方面内容[2]5。在现实生活中礼仪是不可缺少的一种能力,礼仪无处不在。可以说礼仪是一个人内在修养和素质的外在表现。礼仪可以大致分为政务礼仪、商务礼仪、服务礼仪、社交礼仪、涉外礼仪、外交礼仪六大方面。礼仪主要表现在举止文明、动作优雅、姿态潇洒、手势得当、表情自然、仪表端庄等[2]5。

(二)教师礼仪。

教师礼仪是指教师在教书育人的工作岗位上应有的风度与气质,是教师自身良好职业道德修养的外在表现,是教师在教育工作中的最基本的行为规范,是一种极其重要并极具教育价值的教育力量。

“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不但要有广博的学识,更要在人格、品行、仪容仪表等方面有较高的修养水平,才能以较大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才能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对学生产生有益影响。教育的整个过程就是育人的过程,教书、育人是教师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教师既是人类先进文化知识与文明的传递者,又是学生思想道德的启蒙者,更是学生人格的塑造者。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素质教育能否顺利实施,关系到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能否提高,直接关系到亿万青少年能否健康成长[2]5。

二、教师礼仪与学生成长

(一)教师礼仪举止对学生的影响。

中国人民大学金正昆教授说得好:“教师礼仪具有率先性、示范性、整体性和深远性,现代人形象至上,形象是金,非常重视礼仪和外交,而教师基本礼仪的修养在教育中有着重要作用。”

心理学家的研究成果表明,在人际交往中,由语言决定的部分只有20%,而另外80%则由人的动作、姿势、体态等所决定的。美国心理学家艾伯特・梅拉安认为:一个信息的传递=7%语言+38%声音+55%形体[3]60。此研究结果说明形体在信息传递中起着很大的作用。对于教师而言,每一个细微的举止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所以教师的一个手势,一个姿势,一颦一笑,都不能随意,都要体现出教师应有的礼仪修养。

教师劳动的特点之一是其具有示范性。教师的一言一行无不时刻影响学生的行为习惯,“亲其师,信其道”。那么,良好的礼仪修养具备重要的教育价值,直接影响学生修养、品格的形成。教师除了要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外,还担负着培养学生道德品格的重任。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不但要有丰富的学识,更要“身正”,这在教育中显得尤为重要。作为“传道、授业、解惑”之人,更重要的是为人师表,以自己的模范行为感染、熏陶并规范学生。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才能让学生从高尚的人格魅力中得到熏陶。康德在《论教育》中这样说道:“人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成为人”,“人只有通过人,通过同样是受过教育的人,才能被教育”。布鲁纳也有过这样的结论:教师是教育过程中学生可以视为榜样并拿来同自己作比较的人物[4]。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教师个人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要修养到不愧人师的地步。”[4]合格的教师其身一定要“正”,这样才能为学生树立榜样,才能担负起少年儿童成长的“向导”。一名合格的教师必然是一个待人有礼、举止文明、仪表端庄、朴素大方、可为生楷模之人。[5]29

(二)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及其学习特点与教师礼仪。

1.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与教师礼仪

中小学生的身心发展呈现出从初期开始不断发展的特点,特别对于正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而言,他们不仅迎来了身高、体重、体型和机能等一系列生理发育变化,而且面临更加深刻的心理发展变化,在认知、情绪社会性和人格等方面,都在经历迅速的变化。处于身心发展“暴风骤雨期”或“第二断乳期”的青少年对外在环境教育的影响下有了更多自主选择和反应,这是一个变化巨大、面临多种挑战的时期。具体说来,有以下特点:他们有了自己的想法与安排,不愿事事都听从父母安排,且易与父母产生隔阂。不少中学生都觉得难与父母沟通,也不愿意与父母沟通,且易与父母产生摩擦。他们情绪情感表现得极为不稳定,青春发育期的生理剧变,引起了他们心理上的不适应,产生激荡情绪,这种动荡的情感有时则被埋在心底。如果这种情况得不到理解,就会出现压抑、焦虑与抑郁心理。

由于青春期的学生有以上特点,因此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才渴望能有自身修养水平较高的教师答疑解惑,为他们的学习、生活指引方向。在这段特殊时期,他们往往更容易接纳老师的思想,听从老师的意见,更相信老师,以老师为榜样。那么提高教师修养水平成为引导青少年学生人生正确方向的必然要求。

2.中小学生学习的特点与教师礼仪

20世纪7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在大量实验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社会学习理论,对人的观察行为做出了比较全面客观的解释。他认为,人的学习活动主要通过观察他人在特定情境中的行为,审视他人所接受的强化,把示范作为媒介的模仿活动。班杜拉在实验基础上提出观察学习理论,认为儿童通过观察生活中重要人物的行为而习得社会行为。他认为,行为习得或形成可以通过反应的结果进行学习,也可以通过榜样的示范进行学习,而且,人类的大部分行为是通过观察榜样的行为习得的[6]33。

学生具有强烈的向师性,教师是学生最直接的榜样,教师的行为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教师的“为人师表”是贯穿于教书育人的整个过程中的,同时反映在教师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过程中。教师的榜样示范作用在学生成长发展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如何加强教师的礼仪修养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及互联网发展的影响,在一些教师当中,背离教师职业道德的不文明现象也时有发生,以致社会对教师形象产生了很多非议。随着素质教育及新课程改革的推行与发展,提高教师礼仪和素质修养势在必行。提高教师礼仪修养是一个复杂漫长的过程,是一项大工程,不但要从思想上加以高度重视,而且要切实融入教育实践中。具体来说,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以优秀的文化武装人,强化教师注重礼仪修养的意识。

《礼记・冠义》中有这样一段话:“礼义之始,在于正容体,齐颜色,顺辞令。容体正,颜色齐,辞令顺,而后礼义备。”[1]271礼是修身做人的基本行为规范,它教给人们道德规范知识,并培养人们的礼仪行为。学会尊礼好礼,对于促进每个人道德品格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为我们树立了“礼”的典范,他对“礼”非常重视,认为“不学礼,无以立”,认为礼的意义非常重大。从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教师的礼仪修养对学生的品格修养有很大影响力,这关系着我国的人才培养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发展的前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丰富的礼仪思想,无疑对今天教师礼仪的养成起着重要的引导和示范作用,因此学校要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教师礼仪修养培养中的作用进行阐释和解读,使教师能够在学习中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并且能够从自身出发,对中华优秀文化中的合理因素加以学习和运用,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使其在提高教师职业道德素质,提升礼仪修养水平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并通过与这些积极因素进行比较的过程中及早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成为讲究礼仪的典范,进而从思想上引起高度重视,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化于心,不断提升对教师礼仪重要性的认识,进而外化于行,为学生树立榜样。

(二)以丰富的形式锻炼人,拓展教师学习礼仪素养的途径。

教师礼仪的培养不可居于一隅,要采取多种形式,分类指导。不同的阶段教师面临的任务有所差异,培养的形式应因“实”而异。现任在职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可定期开设礼仪课程,或不定期开展礼仪培训,聘请礼仪专家做报告,对教师的个人形象、服饰、语言、师生关系礼仪等进行培训,提升教师礼仪的专业水平;还可举办各种礼仪竞赛、演讲等活动,提高教师礼仪修养,使教师礼仪修养自然地融入日常教育教学生活中。

对于在校师范生,应开设专门的礼仪课程,以提高师范生的礼仪修养水平,为今后走上工作岗位做好充分准备。师范院校是培养未来教师的摇篮,学校对这门课程应足够重视,这将影响教师礼仪这门课程的学习效果。学校应该通过形成机制促进师范生教师礼仪的养成。

(三)以良好的氛围感染人,营造教师形成礼仪素养的环境。

古人云:“入兰芷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说明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身处不同的环境,会养成不同的行为习惯。在积极健康的社会环境中,人们会自觉抵制不良行为的侵袭,使个人的行为与社会的整体要求保持一致,形成符合社会要求的文明礼仪素质。“孟母三迁”的故事正是重视教育环境的典型。但是良好环境的营造不是靠个人就能完成的,它需要全社会集体参与,建立家庭、学校、社会的协同创新机制,综合运用教育、舆论、法律等手段,使全社会积极参与,共同努力,自觉抵制不文明行为,让弘扬社会主义文明礼仪,倡导优良行为习惯成为一种风尚。良好的校园氛围,可以做到环境育人,文化育人,风气育人。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有利于营造健康、向上的精神文化环境,健康向上的文化环境可使教师充分发挥自我教育、自我修养、自我完善的优势,提高教师素质,增强教师重视礼仪的信心。

四、结语

孔子说:“少成若天性,习惯为常用。”我们对孩子进行文明礼仪教育,就是要让他们拥有文明和美的心灵,使之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的好习惯。教师是文明礼仪教育的主要实施者,也是学生主要的模仿对象。教师良好的教育教学礼仪不仅给予学生美的享受,在学生成长过程中也会留下印记,甚至对其一生都会产生深远影响。

我国是一个礼仪之邦,礼节礼貌展现的是一个人的道德情操、行为品质,懂礼的人才会得到别人的尊重,礼是人与人之间交往最基本的要求,这正是当代人所必备的基本道德品德。意大利诗人但丁曾说:“一个知识不健全的人可以用道德去弥补,而一个道德不健全的人却难于用知识去弥补。”这句话充分说明了道德的重要性。作为中华民族优良传统道德的“礼”,应得到足够的重视并得以发扬光大。为此,学校应加强礼仪教育,教师要重视礼仪育人,通过礼仪方面的教育,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成长,使之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切实将素质教育落实到日常行为之中。

国尚礼则国昌,家尚礼则家大,身尚礼则身正,心尚礼则心泰。愿青少年学生以礼立人,以礼行天下。

参考文献:

[1]梁鸣,编选.礼记[M].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3.03.

[2]李美莲.乌海市初中教师礼仪修养探究[D].内蒙古: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

[3]张岩.教师良好课堂礼仪让教育增值[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4(4).

[4]李敏诚.让学生成为班级的主人―浅议初中班级管理[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

[5]王齐.教师的礼仪修养对学生品格修养的影响[D].内蒙古: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

[6]边玉芳.学习即模仿――班杜拉的榜样学习实验[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3(2).

师生礼仪篇3

关键词:课堂礼仪;有效学习

中图分类号:G71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11-0395-01

中职学生在初中阶段多数是一些调皮、缺乏关爱和对学习失去兴趣的学生,并且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和认可,在他们的心目中,对于教师上课是排斥的,而这些学生们的有效学习仅仅限于课堂当中,课后的他们缺乏对自身约束,很少能投入到学习之中。通过这么多年的教学经验,我觉得要在课堂中使学生能有效的学习,相对于教学方法来说,教师的课堂礼仪更为重要。教师良好的课堂礼仪,对于课堂气氛、师生交流将产生显著的积极影响;教师良好的课堂礼仪,或将影响着学生的终身学习。

1.课堂教学态度――亲和礼至上

教师的亲和力是指教师通过其人格魅力以及关心、爱护、帮助、信任学生等带有感情倾向的行为感染学生、教育学生的能力。具体地讲,"亲"就是热爱之情,体现为爱心、关心、温暖、支持、信任、帮助等,"和"就是指协调、和谐,体现在师生关系的适度与合理上。实际上,教师的亲和行为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积极的肯定的态度,中职学生及其缺乏教师对他们的这种态度,因此一旦得到,将对于这个老师及其信任、爱戴,就会喜欢老师上课,进而在课堂中增加更多有效的学习的时间。

教师教学态度――"亲和力"会使教育活动释放巨大的潜能。构建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就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知识的主动性,挖掘学生学习知识的潜力,拓宽学生的发展空间。作为有亲和力的教师,能够认可学生的每一点进步,对学生的失误和不佳表现能够宽容和同情,并给予明确的指引,告诉他怎样就能做得更好。这样持有亲和态度的教师对学生即便是惩罚,也能让大多数孩子心悦诚服。

1.1有利于把学生从接受学习转向探究式学习。教师在课堂上对每个学生都抱着积极、热情、信任的态度,学生就会有一种受到信赖、鼓舞与激励的内心情感体验,从内心升腾起对教师的信赖和爱戴,从而会喜欢这位教师,喜欢该教师所教的学科。例如:对学习能力较弱或成绩较差的学生采取少一点"威严",多一点"亲切"的方法,用略带微笑的点头、信任的目光和理解的鼓励来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融洽的师生关系和活跃的课堂气氛中由喜欢"数学老师"而喜欢"学习数学",从而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进而学生会由原来的接受式的学习方式逐渐转化为"我要学""我想学"的主动探求的学习方式,不断增强了学生在课堂中的有效学习。

1.2有利于搞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在中职学校中,在学习知识方面的后进生普遍存在。虽然转化后进生的方法很多,但给予他们以情感为主的亲和力是较有效的方法。教师的情感不能只向优等生倾斜,更应该对所谓的后进生奉献爱心、给予期望,这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来说更宝贵、更重要,如果教师能厚爱后进生,在他们心中建立可亲可敬的形象,尊重他们学习的主体地位,走进学生的心灵,相信在不久之后他们会对老师的课产生学习兴趣,课堂中会更长时间地进行有效学习,真正得到转化。

古人云:亲其师,则信其道。教师的亲和力,可以赢得学生的尊敬和信任,可以获得学生的宽容和理解,促进学生们的有效学习,从而为学生终生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心理基础。

2.课堂教学语言――幽默、鼓励礼上礼

课堂教学语言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工具,语言艺术是我们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教师的语言修养直接决定着教学的效果。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优秀教师的语言魅力就在于他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平淡为神奇,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引起注意和求知欲,使教学过程更加趋于科学,从而有效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

斯维特洛夫说过:"教育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教师如果大胆地而有有分寸地引入歇后语、笑话、小幽默、小故事等娱乐手法点缀于课堂,可以使课堂充满艺术魅力。幽默是"兴奋剂"。它可以把人的思维调动到最积极状态,寓教于乐,对学生来说,都是一种美的享受。值得一提的是,再引用时要注意分寸。

教师的幽默应来自对学生的真挚的爱,用自然而亲切的语言和身体语言去"制造"幽默,让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感受一种轻松而向上的生活情趣,激发对生活的热爱;幽默的教师,能让学生表现出更大的好奇感,总想每天在课堂上期待一种"新鲜",那么他们还会对这门课程厌烦么?还会在这节课上打瞌睡吗?这难道不是幽默课堂教学语言的魅力吗?对于中职学生来说"乐中学、学中乐",会极大地提高学习效率,从而提高学生在课堂中的有效学习时间。

另外,教师语言必须具有鼓励性,鼓励的语言让学生听了以后,精神振奋,干劲倍增。教师有两个任务,即教书和育人。在教会学生知识的同时,也要培养学生做人。课堂教学中多用鼓励的语言会培养学生积极、乐观、向上的性格。如"很好、有进步、一定会取得更好的成绩"等等,教师一句句鼓励性的语言,不仅能促进学生课堂上的有效学习,还可能会改变一个学生的性格乃至一生轨迹。

教师语言艺术是一种智慧,一种激情,一种文化。艺术性教学语言寓课堂教学中,让课堂教学永远充满朝气与活力,学生喜欢听,勤于记,乐于思,实现教与学双方巧妙地有机结合

3.教师课堂仪表及状态――得体礼不休

以端庄优美的仪表影响学生。经济的发展和物质的丰富促进了人们审美价值的多元化,追求时尚,崇尚个性张扬是时代主流。但是学校是育人的场所,作为教师,着装应与工作性质相适应,更要符合自身的职业形象的需求。因此,教师的衣着要端庄,式样要大方,色彩要素雅,学生需要的不是遥不可及的"时尚人物",而是让他们可敬可亲的"精神领袖"。讲台上,教师的亮相,应自然而然地成为自然美与专业美的"客体"。

教师通过自己服饰和仪表形象的示范,实质是对学生进行礼仪美的熏陶。服饰礼仪美和心灵美的和谐统一,是当代中职教师自我礼仪形象塑造所追求的重要目标。

礼仪,是社会文明的精髓,其传承,离不开教师这个载体。教师礼仪,对学生的思想观念、行为导向和为人处世等方面都有重的影响。教师课堂教学礼仪有利于提高教师的威信,有利于树立学生的形象,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师教育效果的好坏。教师应努力以端庄的仪表、文明的语言、亲切的态度、优雅的举止给学生以示范和影响。不断培养和提高自身的礼貌修养,有益于建立公正、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符合课改理念,潜移默化中能影响学生的文明度。

参考文献:

[1]刘维娅社交礼仪教程社交礼仪教程,2007

[2]刘炳艳做个有亲和力的教师[J].中国教育学刊,2009,(05)。

[3]李文晋谈教师课堂教学礼仪――体态语言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郴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7

[4]童爱玲教师创造性能力的培养[J].教师教育研究,2007,(05)。

[5]陈怀彩浅谈为何要加强教师礼仪修养《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4

[6]葛菁浅谈中学教师衣着与课堂教学的影响.《商情》-2011

师生礼仪篇4

[论文关键词]高校礼仪教师 职业形象

近年来,高校十分重视对大学生的礼仪教育,将其列入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范畴,专门开设了礼仪类课程。进一步加强高校教师的礼仪修养,也越来越受到学校的重视。对高校从事礼仪教育教学工作的礼仪教师来讲,因身负礼仪文化传承之使命,加之礼仪学科的规范性、对象性、操作性等特征,更加凸显出强烈的示范作用,这就需要高校礼仪教师塑造其专业化的职业形象。礼仪教师的职业形象是礼仪教师内在素养与外在表象的结合,它是礼仪教师思想素质、职业技能、工作态度、举止言谈等各方面素质的综合反映,它在礼仪教育教学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一、高校礼仪教师职业形象塑造的重要作用

高校礼仪教育的重要实施者就是礼仪教师,“名师出高徒”,高素质的教师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礼仪教师良好的职业形象,是影响教育活动和教育效果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是形成教师威信和产生良好示范性作用的巨大教育力量。礼仪教师的言谈举止、仪表着装、待人接物、工作作风等都在无声地影响着周围的人,从而推动和提高整个教师群体的礼仪素质。特别是大学生耳濡目染,必然有助于他们修正自己的言行,引导学生按照礼仪规范的要求学习、生活、工作,处理好人际关系,使学生具有较高的礼仪修养。因此,作为高校礼仪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自己在高校礼仪教育中的责任,认识到自身的职业形象在礼仪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不断加强自身的礼仪影响,塑造良好的职业形象。

二、高校礼仪教师职业形象塑造的途径

(一)内在素养的塑造

1.高尚的道德素养。礼是基本的道德规范,仪是“礼”的表现形式,这使礼仪具备了道德的本质和道德的功能。孔子认为“仁(即德)发于心”,然后“行则合于礼”,无德则无礼。“尊人、敬人”是礼仪的核心内涵,孔子在《论语·宪问》中强调“修己以敬”,认为修养好自己的品德是严肃、尊敬地对待一切事物的基础。高尚的道德素养是做人的立身之本,更是高校礼仪教师的基本素质。蒋萍认为,礼仪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即以德带礼,又以礼显德。就是礼仪可以把内在的道德精神与外在的道德形象很好地结合起来。在社会生活和交往中,人们总是通过礼仪来体现一个人的道德素质。作为礼仪传播者的礼仪教师,更需要率先垂范,身体力行,正所谓:“德高为师,身正为范”。要以道德的原则来自觉规范自身的行为方式,完善人格,努力追求道德修养。

2.丰富的知识内涵。具有丰富的知识内涵是高校礼仪教师必备的基本素质,是有效教育指导学生的基本保证。礼仪教师必须掌握扎实的礼仪专业知识。我国古代礼仪文化博大精深,其中以最早、最重要的礼仪著作《周记》《仪礼》《礼记》最为系统,曾是维系社会生活秩序的重要因素,是我们传统文化中影响最深远的重要内容。作为身负文化传承使命的高校礼仪教师,势必要通读这些代表中国礼仪文明的文献经典,以具备扎实的礼仪专业知识功底。现代礼仪继承并发展了古代传统礼仪,适应了现代社会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需要,随着对外交流的日益频繁,中华礼仪与西方礼仪相接合,从而形成了中西接轨、古今相通的现代礼仪。因此,高校礼仪教师要广泛、深入地学习研究古今中外的礼仪文化知识,不断提高礼仪专业素养。此外,礼仪是一门综合学科,它涉及社会学、伦理学、民俗学、公共关系学、管理学、心理学、美学、文学、艺术等,因此不能孤立于礼仪本身的学习,还要有加强相关学科知识学习的意识,广泛阅读其他方面的书籍。由于礼仪的内容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的发展和变化,所以礼仪教师还要关注时尚,不断吸收新的信息,让自己具有时代感,才更能引起学生的共鸣。

3.高雅的审美情趣。著名教育学家蔡元培先生曾说过,美育之目的,在陶冶活泼敏锐之性灵,养成高尚纯洁之人格。高雅的审美情趣,有助于健康人格的塑造,修情养性,对礼仪教师的气质修养具有重要的影响。作为高校的礼仪教师,要加强自身对艺术知识的积累,培养文学、艺术方面的兴趣爱好,如音乐、舞蹈、绘画、书法、文学、戏剧、旅游、摄影等。这不但能陶冶情操,净化心灵,还能提高对艺术美的鉴赏能力。其实礼仪本身就是美的体现,是一个人审美情趣与文化品位的窗口。高校礼仪教师应该也必须具有一定的审美素养,这是一个人在认识美、欣赏美、创造美等方面所具有的相对稳定的品质和能力,它使礼仪教师在辨别美、传播美的过程中,表现出较高的修养。因为礼仪教学的过程,更是礼仪美的传播过程,礼仪教师加强在这些方面的修炼,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对美的追求,对美的感受,从而帮助学生塑造健康的人格。

4.良好的沟通能力。礼仪是一门沟通的学问,礼仪教师要有良好的沟通能力,以礼待人,善于沟通,用积极健康的心态去对待工作和生活,对待身边的人和事,善于站在他人的立场去考虑问题,体谅、理解他人在生活思想、情感上的需要,豁达开朗,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这种良好的沟通能力,是形成和谐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前提,更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前提,它使礼仪教师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让他人亲近喜欢,从而受到你的感染与影响;在礼仪教育的过程中,让学生尊敬喜爱,从而接受你的教育和指引。因此,高校礼仪教师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至关重要,良好的沟通能力能够为礼仪教师职业形象的塑造添砖加瓦,得到学生的尊敬与爱戴。

(二)外在形象的塑造

内容总是要通过外在形式表达出来,在现代社会只注重内在的修炼是远远不够的,人们早已开始加重了外在形象的分量。美的最高境界是“和谐”,是内容与形式的和谐,是内在素养与外在形象的和谐。高校礼仪教师良好的外在形象的展示,正是对学生进行礼仪美教育的重要内容,这就要求礼仪教师对自身的外在形象要有更高的自律意识和修炼意识。

1.整洁的仪容修饰。仪容指人的容貌,包括面部、头发和未被服饰遮盖的肢体等部分。整洁的仪容体现的是良好的精神面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对自己对他人和工作的尊重。高校礼仪教师更应该重视自己的仪容修饰,其总体要求是洁净自然、形象端正、注意修饰。身体的清洁是良好仪容的基础,礼仪教师应注意保持身体清洁、口气清新。发型注意修理,干净整洁。男教师要修面剃须,清爽干净,女教师悦己宜人,勤修指甲,色彩淡雅。

2.良好的仪态体姿。人的仪态在表达人的内在气质、涵养、自信、心理活动方面具有语言不可替代的独特的真实性。仪态礼仪是礼仪教学中非常重要的内容,高校礼仪教师良好的仪态,是最直观的示范,是礼仪美的最好说明。良好的体态不仅表现出礼仪教师的专业素质,更是对学生尊重友好的反映。仪态包括体态和面部表情。

良好的体姿,是高校礼仪教师必备的专业素质。挺拔自信的站姿、端庄稳重的坐姿、从容潇洒的走姿、大方自然的手势,都展示着礼仪教师的教养和风度。礼仪教师要注重身体的锻炼,保持良好的体态体型,特别是身体的挺拔,做到立腰、沉肩、头正,一举一动注意对学生产生正面的影响,以供学生效仿。

面部表情,是教师在课堂上最直接的情感表达方式。积极的面部表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构成面部表情的主要因素是微笑和目光。在人的所有表情中,微笑是最有吸引力的;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能够准确、自然地展示出自身的心理活动。因此,自然的微笑和亲切的目光是礼仪教师必须拥有的,并且要养成习惯。对礼仪教师而言,它不仅是职责所需,更是善意、尊重、友好的体现,可拉近师生距离,创造温馨的交往氛围,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3.专业的着装修饰。服饰不仅以包裹身体为目的,它是一个人社会角色、社会地位、修养、个性、生活态度、审美情趣的直观反映。着装最重要的修养原则是:让自己的服饰随着时间、地点、场合、角色的变化而有所改变。正如在朴素的场合穿朴素的服装,在高级的场合穿考究的服装,在运动时穿运动装,在职场上穿职业装。这里谈高校礼仪教师的着装,主要是针对礼仪教师在教学场合的情况。

教学场合需要的是专业、庄重、典雅的教师形象。高校礼仪教师的衣着应是整洁、典雅、大方的。无论男女礼仪教师都应着职业装。职业装就是有职业感、正式感的服装,它能够赋予人庄重、专业、明快、大方的美感。男教师必须穿着长裤,有领比无领有职业感,衬衫比T恤有职业感,有外套比无外套有职业感。注意着装细节,如袜子颜色与裤子或鞋的颜色一致,单排扣西装纽扣最下面一颗不扣,或者全解开,双排扣西装纽扣必须全扣,腰带上不挂东西,服装色彩素雅等。女性的服装较男性更为丰富多彩,这就要求女教师必须要掌握服饰搭配的技巧。高校礼仪教师的着装要既端庄典雅又不乏时尚元素,既得体大方又富有品位。女教师可着款式简洁大方的职业套装(套裙或套裤),为避免死板,可将套装分开来穿着,或选用丝巾、胸针等配饰加以点缀。着装细节注意:着黑色或肉色丝袜(不露袜头),黑色船鞋,忌紧、透、露,避免妩媚、性感元素的服饰,配饰的选用要遵循少而精的原则等。

莎士比亚说:“服装可以表现人格。”服装是一种无声的语言,是表达自我的重要窗口。这也是一门学问,高校礼仪教师要有意识地增加自己在服饰方面的知识和信息的积累,深入理解着装文化的内涵。还要有犀利敏锐的眼力(审美力)和与时俱进的时尚观念,以专业得体的着装去影响、引导学生,对他们进行礼仪美的熏陶。

4.规范的言行举止。规范的言行举止是礼仪教师外在形象塑造的重要内容。高校教师,特别是高校礼仪教师,从某种角度讲,也是一名公众人物,在课堂教学和日常工作生活中都要以身作则,如遵守社会公德、注意公共场合举止禁忌、遵时守约、宽容大度等。总之,任何场合都要注意语言亲切有礼,态度谦恭自信,待人诚恳温和,言行举止规范。礼仪教师的职业形象直接关系到礼仪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认可程度,语言得体、举止文雅大方的高校礼仪教师更易赢得学生的喜爱和社会的尊重。

师生礼仪篇5

学校礼仪文化氛围精细化管理活动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古老的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享有“礼仪之邦”的美称。清初思想家颜无有句名言:“国尚礼则国昌,家尚礼则家大,身尚礼则身修,心尚礼则心泰”。讲究文明礼仪、互相尊重,必然有利于国家的安定团结,有利于人与人之间的友好相处,有利于家庭关系的和睦,有利于个人的思想道德修养。注重对孩子进行文明礼貌教育,无论对国家、家庭,还是对孩子自身来说,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从小就受到百般呵护甚至溺爱,不少孩子在家庭及社会交往中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尊重、关心、体谅他人,“不懂礼貌,做事不计后果,自私任性,不善于和同伴合作”等现象普遍存在,在少数孩子身上还较为严重,可见,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传统养成教育有着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是中华文明赋予我们学校教育的历史使命和光荣责任。因此如何在学校营造浓厚的礼仪文化氛围,对学生进行受益终身的礼仪教育,就成为我们教育者面对的现实问题。本人从2013年在学校组织开展礼仪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和探索,经过2年多的努力,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现将一些具体的做法和同行分享。

一、精细化的管理是礼仪教育活动的有效保障

1.开发《礼仪教育》校本教材,进行系统科学的教育

组织骨干教师,利用业余时间,广泛搜集资料,开发一套较为全面、科学、系统的适合小学生学习的《礼仪教育》校本教材,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更新和完善。

2.营造浓郁的礼仪教育环境

充分利用学校横幅、标语、黑板报、手抄报、宣传栏、宣传牌等资源,着力营造浓郁的礼仪文化氛围。尤其是校园文化墙布置,更是要凸显这一主题。

3.完善管理网络体系

成立学校礼仪教育领导小组,全面统筹规划礼仪教育工作,分工合作,做到人、财、物到位,确保礼仪教育工作的顺利实施。具体由校长室,教导处(少先队),教研组,班主任、任课教师构成五级管理主体。任课教师负责课堂常规教学中礼仪教育资源的挖掘和礼仪教育渗透;班主任负责日常活动和监督指导,培养学生遵守礼仪的自觉性;教研组负责研究课堂教学中礼仪教育的有效途径;教导处(少先队)负责课程管理、组织竞赛及教学服务;校长室负责长远规划及必要的设施投入。这样便形成了“五级管理网络”体系,不仅凸显了学校礼仪教育工作的整体性,而且保证了学校礼仪教育、竞赛活动的有序高效开展。

4.加强课程管理,确保教学效率

(1)严格课程设置,改善课程结构。除正常开设国家规定课程以外,每周开设一节《礼仪教育》课,以保证必要的教学时间。

(2)严格教学管理,提高教学效率。加强对《礼仪教育》校本课程的教学管理,要求教师上课要有详案,同时每学期开展《礼仪教育》优质课竞赛,督促教师上好《礼仪教育》课程,提升教育效果。

5.落实完善制度,建立评价机制

建立能促进学校礼仪教育工作的规章制度及评价机制,如《升国旗制度》《集会制度》《会议制度》等规章制度和《文明礼仪示范班评价标准》《校园礼仪星评价标准》《特色班级验收标准》等评价制度。通过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合理的评价,促进校园礼仪文化更好更快发展。

二、丰富多样的活动,是礼仪文化形成的主要途径

1.礼仪教育处处渗透,家校联手促和谐社会

(1)学习礼仪,加强礼仪教育和培训。学校开设《礼仪教育》校本课程,对学生进行集中且具体的礼仪教育;同时对教师进行礼仪培训,引导教师的言行。要求师生认真学习文明礼仪,并将之渗透到师生日常生活的举手投足中去。

(2)实践礼仪,坚持文明礼仪教育与师生日常工作学习生活相结合。注重在工作、学习、生活、活动中提高师生的文明意识,养成文明行为,做到人人学礼仪、懂礼仪、崇礼仪、用礼仪、传礼仪,营造讲礼仪的良好氛围。同时,通过红领巾监督岗的值周,管理人员的日检查、周评比、升旗仪式中每周工作点评等形式,树榜样、抓典型,把学生的礼仪实践工作落到实处。

(3)展示礼仪,坚持文明礼仪教育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学校以各种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为载体,利用升旗仪式、主题班会和重大纪念日,进行文明礼仪教育;利用学科教学,组织学生开展朗诵、演讲、绘画、写作、慰问、参观、访问等文明礼仪体验教育活动。

(4)宣传礼仪,坚持文明礼仪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组织广大教职员工认真学习各种礼仪规范,以“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为准则,时时、事事、处处做学生的榜样;通过“家长学校”等多种形式,加强对家长礼仪意识的教育,充分发挥家长的“身教胜于言教”的作用;同时充分利用公益活动、寒暑假等时机,倡导学生走出家庭,走进乡村,宣传礼仪知识,实践礼仪行为,做文明礼仪的宣传者、实践者、示范者,让文明礼仪真正走进家庭、走进社会。

2.主题活动引领,营造师生校园行为礼仪美

(1)在全校开展“一个微笑,一声问候”活动,引导全体师生从小事做起,注重交往礼仪。

(2)实行首位负责制:家长来到学校,哪位教师或学生看到了,主动打招呼,引领他们找到要找的人员。

(3)在教师队伍中开展“一杯茶”活动:有人来访,不仅要微笑迎接,主动打招呼,在办公室还要递上一杯茶。

(4)在班级开展文明礼仪星评比活动,在全校开展“争创文明礼仪示范班”活动及“校园礼仪星”评比,全校大会进行表彰奖励,同时在校园宣传栏广泛宣传。

3.考核评价督促,营造各项活动礼仪美

(1)学校结合实际和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制订相应的文明礼仪教育分层目标,并将其贯彻到教育教学实践中去。以造就学生健全的人格为目标,遵循“小一点”“近一点”“实一点”的原则,开展读、讲、赛、评等一系列活动。读,即读书活动,组织学生阅读《三字经》《弟子规》以及有关礼仪常识及古今中外的名人讲文明懂礼貌的故事书;讲,即讲学习文明礼仪后的心得体会;赛,即组织学校性的文明礼仪知识竞赛;评,即对学生的仪容穿戴、文明礼仪、卫生习惯、遵纪守法等行为规范进行评比,评选“校园礼仪星”。

(2)将礼仪纳入学校各种评价当中,督促教师时时关注学生礼仪教育,学生事事注重礼仪规范。如在课堂教学评价中,加入礼仪教育这一项评价,提醒教师时时处处事事注意挖掘课堂、教材以及学生行为中的礼仪规范,及时对学生进行礼仪教育。在竞赛活动中,评分表中礼仪占一定分值,促使师生在活动中规范礼仪,以此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师生礼仪篇6

一、精细化的管理是礼仪教育活动的有效保障

1.开发《礼仪教育》校本教材,进行系统科学的教育组织骨干教师,利用业余时间,广泛搜集资料,开发一套较为全面、科学、系统的适合小学生学习的《礼仪教育》校本教材,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更新和完善。

2.营造浓郁的礼仪教育环境充分利用学校横幅、标语、黑板报、手抄报、宣传栏、宣传牌等资源,着力营造浓郁的礼仪文化氛围。尤其是校园文化墙布置,更是要凸显这一主题。

3.完善管理网络体系成立学校礼仪教育领导小组,全面统筹规划礼仪教育工作,分工合作,做到人、财、物到位,确保礼仪教育工作的顺利实施。具体由校长室,教导处(少先队),教研组,班主任、任课教师构成五级管理主体。任课教师负责课堂常规教学中礼仪教育资源的挖掘和礼仪教育渗透;班主任负责日常活动和监督指导,培养学生遵守礼仪的自觉性;教研组负责研究课堂教学中礼仪教育的有效途径;教导处(少先队)负责课程管理、组织竞赛及教学服务;校长室负责长远规划及必要的设施投入。这样便形成了“五级管理网络”体系,不仅凸显了学校礼仪教育工作的整体性,而且保证了学校礼仪教育、竞赛活动的有序高效开展。

4.加强课程管理,确保教学效率(1)严格课程设置,改善课程结构。除正常开设国家规定课程以外,每周开设一节《礼仪教育》课,以保证必要的教学时间。(2)严格教学管理,提高教学效率。加强对《礼仪教育》校本课程的教学管理,要求教师上课要有详案,同时每学期开展《礼仪教育》优质课竞赛,督促教师上好《礼仪教育》课程,提升教育效果。

5.落实完善制度,建立评价机制建立能促进学校礼仪教育工作的规章制度及评价机制,如《升国旗制度》《集会制度》《会议制度》等规章制度和《文明礼仪示范班评价标准》《校园礼仪星评价标准》《特色班级验收标准》等评价制度。通过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合理的评价,促进校园礼仪文化更好更快发展。

二、丰富多样的活动,是礼仪文化形成的主要途径

1.礼仪教育处处渗透,家校联手促和谐社会(1)学习礼仪,加强礼仪教育和培训。学校开设《礼仪教育》校本课程,对学生进行集中且具体的礼仪教育;同时对教师进行礼仪培训,引导教师的言行。要求师生认真学习文明礼仪,并将之渗透到师生日常生活的举手投足中去。(2)实践礼仪,坚持文明礼仪教育与师生日常工作学习生活相结合。注重在工作、学习、生活、活动中提高师生的文明意识,养成文明行为,做到人人学礼仪、懂礼仪、崇礼仪、用礼仪、传礼仪,营造讲礼仪的良好氛围。同时,通过红领巾监督岗的值周,管理人员的日检查、周评比、升旗仪式中每周工作点评等形式,树榜样、抓典型,把学生的礼仪实践工作落到实处。(3)展示礼仪,坚持文明礼仪教育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学校以各种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为载体,利用升旗仪式、主题班会和重大纪念日,进行文明礼仪教育;利用学科教学,组织学生开展朗诵、演讲、绘画、写作、慰问、参观、访问等文明礼仪体验教育活动。(4)宣传礼仪,坚持文明礼仪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组织广大教职员工认真学习各种礼仪规范,以“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为准则,时时、事事、处处做学生的榜样;通过“家长学校”等多种形式,加强对家长礼仪意识的教育,充分发挥家长的“身教胜于言教”的作用;同时充分利用公益活动、寒暑假等时机,倡导学生走出家庭,走进乡村,宣传礼仪知识,实践礼仪行为,做文明礼仪的宣传者、实践者、示范者,让文明礼仪真正走进家庭、走进社会。

2.主题活动引领,营造师生校园行为礼仪美(1)在全校开展“一个微笑,一声问候”活动,引导全体师生从小事做起,注重交往礼仪。(2)实行首位负责制:家长来到学校,哪位教师或学生看到了,主动打招呼,引领他们找到要找的人员。(3)在教师队伍中开展“一杯茶”活动:有人来访,不仅要微笑迎接,主动打招呼,在办公室还要递上一杯茶。(4)在班级开展文明礼仪星评比活动,在全校开展“争创文明礼仪示范班”活动及“校园礼仪星”评比,全校大会进行表彰奖励,同时在校园宣传栏广泛宣传。

3.考核评价督促,营造各项活动礼仪美(1)学校结合实际和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制订相应的文明礼仪教育分层目标,并将其贯彻到教育教学实践中去。以造就学生健全的人格为目标,遵循“小一点”“近一点”“实一点”的原则,开展读、讲、赛、评等一系列活动。读,即读书活动,组织学生阅读《三字经》《弟子规》以及有关礼仪常识及古今中外的名人讲文明懂礼貌的故事书;讲,即讲学习文明礼仪后的心得体会;赛,即组织学校性的文明礼仪知识竞赛;评,即对学生的仪容穿戴、文明礼仪、卫生习惯、遵纪守法等行为规范进行评比,评选“校园礼仪星”。(2)将礼仪纳入学校各种评价当中,督促教师时时关注学生礼仪教育,学生事事注重礼仪规范。如在课堂教学评价中,加入礼仪教育这一项评价,提醒教师时时处处事事注意挖掘课堂、教材以及学生行为中的礼仪规范,及时对学生进行礼仪教育。在竞赛活动中,评分表中礼仪占一定分值,促使师生在活动中规范礼仪,以此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3)把礼仪教育作为每个科目和每项活动的第一节课,让学生先知礼,然后在学习生活活动中守礼,逐步培养学生时时处处事事讲礼仪的好习惯。特别是在各类活动校本课程中,第一课就应该是此项活动的相关礼仪教育与练习,继而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巩固这项活动礼仪。

师生礼仪篇7

关键词 技校 礼仪 教学方法 探讨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中华民族素来享有“礼仪之邦”的美誉,守礼、行礼成为人际交往中重要的处事法则。因此,在人际交往中,要想真正以“礼”服人,首先必须知礼、懂礼。技校开设《礼仪》课程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将礼仪理论知识落实到日常的行动中,用礼仪来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全面提升自己的礼仪修养。

《礼仪》课程涉及面广,生活气息浓,实用性强,基于这些特点和技校学生的实际,要真正发挥这门课的作用,达到我们的教学目标,教师的教学方法十分重要。如果教师在教学中仅仅是向学生灌输一些定论,让学生循规蹈矩地被动接受知识,显然不能与这门课程的特点相适应。因此,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必须注重教学方法的选择。

1选择教学方法的依据

教学方法具有科学性与艺术性的双重特性,因此“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师既要根据教学本身所具有的规律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又要善于对教学方法进行艺术性的再创造,灵活地加以利用。礼仪课究竟应该选择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呢?它不是主观臆断的,而是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来科学确定的。

1.1根据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

任何教学方法都必须服务于教学目标,以达到教学目标为原则。《礼仪》课程涉及面广,生活气息浓,实用性强,基于这样的特点,其教学目标主要应定位在三个方面:(1)让学生意识到礼仪对于自己未来职业生涯的重要性,树立起基本的礼仪意识;(2)让学生学会以日常交往为核心的礼仪规范,这些礼仪规范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他们能够直接应用并带来良好的人际交往效应;(3)促使学生将课堂上所学的礼仪规范知识和技能转变成良好的生活和工作习惯,学以致用,达到终生受用的目的。因此,要实现上述三个教学目标,就要考虑与之相适应的合适的教学方法。

1.2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

根据《礼仪》课程的教学目标,应该选择学生在校园生活和走向社会所需的最基本的社交礼仪规范为教学的主要内容。具体而言,可以分为几大模块:第一,个人形象礼仪模块,主要包括仪容礼仪、仪表礼仪和仪态礼仪等;第二,公共礼仪模块,主要包括校园生活礼仪、各种公共场所礼仪等;第三,常用社交礼仪模块,主要包括称谓礼仪、介绍礼仪、握手礼仪、名片礼仪、电话礼仪、交谈礼仪,拜访礼仪、馈赠礼仪、求职礼仪等。这样设定的教学内容并不追求大而全,而要做到小而精,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与此对应,结合教学目标,就要考虑这些教学内容应当选择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才会更有效。

1.3根据学生实际选择教学方法

技校大部分学生基础知识薄弱,认知水平较低,学习的自觉性不高,接受能力较差,在学习上对教师的依赖性教强,但他们思想活跃,喜欢新鲜的事物,不愿意接受现实中太多的约束。鉴于这些特点,教师选择教学方法的时候必须考虑学生的实际,才能真正因材施教,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

《礼仪》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选择讲解示范法、案例分析法、情景模拟法、游戏训练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礼仪修养的目的。

2.1讲解示范法

讲解示范法是一种最传统的教学方式。技校教学强调实践性和学生的主体性,但这并不是意味着不需要教师必要的知识传授,在礼仪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讲解示范法,通过简明、生动的口头语言和规范的动作向学生系统地传授礼仪知识。

礼仪具有很强的规范性,这种规范在学习过程中是需要标准的讲解和示范,因此,《礼仪》课程的教学不能弱化教师的示范作用。有些教师过度追求学生的自主性,一味强调学生的训练,《礼仪》课程的确需要训练,但训练的前提是正确地掌握每一个规范的动作,自主性的训练才会更有效果。与其让学生一遍一遍地摸索,不如先给出学生规范,让其在规范动作的指导下加强训练。在课堂教学中,这个示范动作无疑是由礼仪教师现场来完成,不能完全寄托于影像视频等资料,因为教师的现场示范要比影像视频里的示范来得真实、亲切。在示范过程中还要求教师做出标准的讲解,即必要的礼仪知识和规范说明,比如在学习仪容仪表礼仪、仪态礼仪、介绍礼仪、握手礼仪、电话礼仪、交谈礼仪等都离不开教师的言传身教,所以礼仪教师必须用自己职业化的言行举止来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2.2案例分析法

礼仪课教学中的案例分析法,就是指把实际工作中出现的礼仪问题作为案例,交给学生研究分析,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判断能力、解决问题及行动能力的培训方法。案例教学法反馈效果很好,但是对教师的案例选择、甄别能力、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比较高。

礼仪课案例教学法中的案例一般来说有两大来源:第一,身边的“真人真事” 。课堂上,教师可以列举我们身边的人作为真实的礼仪素材,让学生讨论、分析、得出结论,学生能深切感受到礼仪就在自己身边,必须用礼仪来规范我们的言行,并形成习惯。比如:讲电话礼仪时,可以用某学生凌晨两点半给教师打电话说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这一真实的案例来说明打电话的时间;在讲到公共场所的礼仪规范的时候,可以用学生插队买饭的案例来说明;还可以让学生回忆一下自己所碰到的一些不文明行为,并提出自己对这些现象的看法,在课堂上开展讨论或者辩论,这样有助于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形成良好的礼仪意识,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第二,传统意义的素材案例。这些案例使用起来非常方便,它们可以是书本上的,可以是网络上的,还可以是自己杜撰的,案例可以是正面的,也可以是反面的,一般用来剖析在礼仪实践中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总之,无论哪种案例,用在礼仪课中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帮助学生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良好的礼仪修养。

2.3情景模拟训练法

情景模拟训练法,就是在教学中通过创造生动、形象、具体的模拟情境来认识问题,理解问题,并进一步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训练的教学方法。在实施情景教学中,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学生通过积极的参与达到掌握相应技能的目的。

《礼仪》课程实践性强,内容贴近生活,教学中要注意通过生动活泼、风趣幽默的形式来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提高其学习的动力。只有真正把学生调动起来,课堂气氛才能活跃,学生的学习兴趣才会浓厚。另外,技校学生活跃好动、乐于参与的特点也要求教学方法要与之相适应,情景模拟这种方式与手段能够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情景模拟的内容可以是单纯的礼仪规范,如基本的站姿、坐姿、走姿、蹲姿的学习演练和强化训练;也可以是通过创设具体情境而编排的剧本,即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提出演练内容,由学生来创设各种各样的情境并加以模拟实际操作。如日常交往礼仪模块中的介绍礼仪、握手礼仪、名片礼仪等内容的学习都可以运用情景模拟法。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分别模拟一个具体场景,将称谓礼仪、介绍礼仪、握手礼仪等运用其中进行模拟演练,其他同学进行观看、讨论,老师最后做点评。这样,学生不仅乐于参与,更重要的是无形中掌握并能运用这些礼仪规范。

2.4游戏训练法

游戏训练法是一种在礼仪教学过程中常用的辅助方法,它的目的是改变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由于游戏本身的趣味性,可提高参加者的好奇心、兴趣及参与意识,并改良人际关系。比如在讲到求职面试礼仪的时候,我们可以运用游戏训练法,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分别扮演招聘方和应聘方,把求职面试的具体礼仪规范运用到游戏当中,在游戏过程中要综合运用以前所学习的仪表礼仪、举止礼仪、交往礼仪和职场礼仪等礼仪规范。游戏训练法不仅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综合运用礼仪知识的能力,而且加强了人际交往,有利于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2.5日常养成法

严格意义上说,日常养成法不是一种教学方法,但礼仪意识的形成和礼仪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更不是开设一门《礼仪》课程就能完全解决的问题。要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促使学生在课后的学习、生活中自觉地践行礼仪行为,逐渐使自己成为一个知礼、懂礼、守礼、行礼的人。因此,礼仪课要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应该做到课堂学习和日常养成两种教育方式的有机结合。具体来说,日常养成由两个方面组成:第一,将学生礼仪课堂学习之余的表现纳入课程考核,如教师随机抽查学生的仪容仪表礼仪(穿戴是否整齐,是否有佩戴校卡等)和常用社交礼仪(见到老师是否主动问好,和老师交谈的礼仪,进办公室的礼仪等),以此来督促学生课上课下表现如一,防止出现上课认真学习、课后我行我素的现象;第二,通过第二课堂来引导和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校内礼仪活动,巩固课堂学习,具体形式如成立礼仪队、开展礼仪讲座、举办礼仪比赛等。这种方法如果运用得当,对于学生礼仪意识的形成和礼仪习惯的养成具有课堂教学无可比拟的优势,应当予以重视。

3结语

《礼仪》课程最显著的特点是实践性、操作性、实用性和创造性,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体现这些特点,就要创造积极的教学环境,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设计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乐学、善思,不断提高自身的礼仪修养。

参考文献

[1] 高宏,钱晓冰.情景模拟教学法在旅游专业课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8).

[2] 赵莉.高职《社交与礼仪》教学方法的选择[J].教育界,2010.

[3] 孙玉梅.实用礼仪教学中情境模拟教学法的运用[J].雁北师范学院学报,2006(6).

师生礼仪篇8

关键词:高校;课堂礼仪;创新案例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摇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50-0070-02

大学之于高中,有很多变化,变化之一是课堂的变化:不再穿校服、不再喊“起立”、课堂不再安静、教室不再干净、老师不再敬畏、学生不再规矩、师生不再亲密……这些变化引发了社会对高校课堂礼仪的关注和讨论。

一、高校课堂需要礼仪

“礼”是“礼貌”,“仪”是“仪式”。课堂礼仪是课堂教学中师生双方以一定的、约定俗成的程式来表现律己敬人的一切行为规范的总和。课堂礼仪是师生礼仪的交汇处,是校园礼仪的落脚点,课堂礼仪在相当程度上折射出学风、校风及校园文化。

1.礼仪是学生进入社会的通行证。在西方,“礼仪”一词起源于法语,原本的意思是通行证。培根也认为,礼仪是一封永久的推荐信,是走向成功殿堂的敲门砖。在现代社会,有礼走遍天下已经成为社会共识。受过良好礼仪教育的人,无论是内在素质还是外在行为方式,都与缺少训练的人截然不同。其在现代社会尤其是现代商业社会中,往往表现得如鱼得水、游刃有余,成功的概率也要高得多。常有这样的报道见诸报端:某大学生因不懂面试礼仪而败下阵来。可见,在就业难的今天,礼仪之于大学生具有了特殊的现实意义。课堂礼仪对知识、技巧的要求虽不同于社交礼仪、商务礼仪等专业领域的礼仪要求,但其蕴含的恭谦礼让、尊师敬长、诚实守信等品质要求却是一脉相承的。课堂是教学的主要场所,如果我们寓教于礼,潜移默化,“礼”的本质和精髓就会固化在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行为方式中。

2.礼仪是课堂秩序的守护神。按照《辞海》的解释,“秩,常也;秩序,常度也,指人或事物所在的位置,含有整齐守规则之意”,与“秩序”对立是“无序”。课堂需要秩序,没有秩序,教学无法完成或高质量的完成,这是常识。问题是,为什么有的课堂出现“无序”状态?课堂秩序靠什么维护?从课堂礼仪的内容来看,它是关于师生在课前、课中、课后的有关仪表、仪态和仪式的行为规范;从课堂礼仪的目的来看,它是为了建立良好的课堂秩序、和谐师生关系、促进教学相长;从课堂礼仪的手段来看,它是通过“约定俗成”,习惯成自然,不同于“制度”“权威”等外力作用,因此,行之更远。因此,可以说,礼仪是课堂秩序的一部分,课堂秩序又通过课堂礼仪得到巩固和升华。

二、高校课堂礼仪现状

通过梳理相关文献和笔者的长期观察发现,在高校课堂中,礼仪缺失现象不同程度地普遍存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仪式礼仪缺失。仪式是通过营造一种特定的氛围,来影响、调动师生的情感,引导、强化师生的价值取向;仪式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仪式气氛庄严、程式规范、意蕴深刻,具有强烈的象征意义和巨大的心理暗示作用;仪式具有激发斗志的作用。仪式的作用不可低估,然而,在今天的高校,有几个教室还有课前礼?有几所学校还有升旗仪式?

2.仪表礼仪缺失。调查中发现,有很大一部分师生不重视自己的仪表。在南方的夏天,学生穿短裤、背心、趿拖鞋上课的现象非常普遍,部分女同学衣着紧身、暴露,饰物夸张、失调,头发五颜六色。一些女教师衣服高腰、穿短裙、画浓妆、留长指甲,这些社会化的装扮与高校教师的身份不符合。男同学不注重个人卫生,蓬头垢面;男教师不注重个人形象,不理发须,衣着随便。

3.言行礼仪缺失。迟到、早退、玩游戏、听音乐、吃零食、睡大觉、交头接耳、勾肩搭背是高校课堂常见画面。某些老师也有失礼之处,如在纠正学生的错误时语言尖酸刻薄,有时甚至说脏话、说荤话;一些教师不安心教学,课外业务繁忙,上课期间电话不断;一些老师自始至终坐着授课;更有少数的男教师烟瘾发作,在教室里吞云吐雾。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三、高校课堂礼仪缺失原因

1.受高校一些教师自由思想的影响,欲挣脱礼仪的束缚。思想自由是现代大学的灵魂,但一些老师过度解读这一论述,认为自由就不要形式、不要规范,认为礼仪是陈规陋习,是限制思想和行为的枷锁,因此,不主张、不践行。一些学生也认为,大学应该是学术活跃的地方,太多的礼教会让课堂气氛变得凝重,因此,极力反对课堂礼仪的推行。

2.受不良社会思想的冲击,传统道德思想受到挑战。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一些人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商品化、金钱化和利益化,惟利是图、利己主义、拜金主义横行,把诚信、服务、奉献等看作是落伍的道德规范,自我欲望无限膨胀,无限向他人、家庭和社会索取,从而造成了日益紧张的人际关系,道德滑坡至使礼仪失范。

3.高校扩招,教师礼仪素养下降。前些年,高校扩招迅速,从社会上吸纳了大量新老师。这些老师来自各行各业,且一部分为非师范毕业,对教师职业礼仪尤其是课堂礼仪认识欠深入。入职时虽然都进行了一定的岗前培训,但受培训时间和条件的制约,培训科目仅局限于教育学、心理学等少数几门课程,课堂礼仪等相关知识没有涉及,造成整个高校教师礼仪素养下降。

四、高校课堂礼仪回归,关键在创新

高校课堂礼仪缺失严重,高校课堂礼仪回归势在必行。近几年关于恢复课堂礼仪的呼声很高、措施也不少,但成效不明显。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很关键的一点,课堂礼仪从形式到内容缺少改革和创新。以下是笔者在湖北某高校《人力资源管理》课堂上对课前礼的一次活动实践,以此说明创新的重要性。

随着“起立”声响起,男女生分别以商务礼仪站姿激情朗诵师生共同提炼的课程导语:“我们怀揣共同理想,崇尚人本理念,坚守人权底线,倡导人文关怀,以人力规划为导向,以职务分析为前提,理顺薪酬体系,强化绩效考核,健全聘用管理,提升培训开发,规划职业生涯,奋力攀登人力管理新高峰。”朗诵完毕,学生落座,课堂教学正式开始。

该课前礼形式至少有四点好处:一是发挥了“起立”的传统作用,即迅速切断学生的惯性思维和手头事务,将注意力集中到即将开始的课程上;二是增强学生对课程架构的认知。将课程主要内容融入课程导语,反复朗诵、反复强化,学生对该课程的要点结构当了然于心;三是提前与职场接轨。现在一些优秀的公司有做早课的礼仪,目的在于通过反复宣导企业文化,达到员工价值认同。新课前礼仪与公司早课有异曲同工之妙;四是经过提炼的课程导语言简意赅、朗朗上口、催人奋进,增强了学生对课程的情感认同。

参考文献:

[1]赵昆.加强成人高校礼仪教育的必要性及途径[J].继续教育研究,2006,(4):16-17.

[2]张鹏辉,张鹏杰.高校教师课堂礼仪探析[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12,8(4):28-29.

[3]巨红梅.当代大学生礼仪素质现状及产生根源[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6)∶26.

上一篇:司机礼仪范文 下一篇:教师礼仪心得体会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