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之间作文范文

时间:2023-11-26 11:50:02

师生之间作文

师生之间作文篇1

俗话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但我的老师不是别人,而是我的父亲。

父亲在我3岁那年,便在铁路线上忙来忙去,十几年如一日,但是,无论多忙,父亲对我的学习却从来没有放弃,每天不管多忙,父亲总会抽时间打电话,询问我的学习情况。

一次,我正在家做作业,忽然,一道较难的数学题“拦”住了我,我解了半天也无法解出来,无奈之下,我只好去问母亲,母亲无法解出这道题,我只好打电话给父亲,但父亲正在开会,我只好先做其他作业,当我把所有的作业都做完了,一看表,10点半了,我心想:这么晚了,父亲应该不会来电话了。这时,电话“叮零零,叮零零”,的响了,我拿起电话一听,原来是父亲,他开完会了, 我把题目告诉了他,他不辞辛苦,不一会儿,又打电话告诉了我,还帮我总结了这种类型的题目以后应怎样做,当我放下电话,准备睡觉时,一看表,快12点了,父亲竟为了我几乎一夜未睡!我不禁热泪盈眶……

虽然父亲不像小学那样天天教我知识,但他是我人生路上的老师,他规范了我人生路上的目标,他引导我如何战胜困难,是我生活中的良师益友,但愿父亲早日戒掉香烟,健康长寿,永远做我的好老师!

师生之间作文篇2

【关键词】 天台山;和合文化;和谐师生关系;构建途径

一、天台山和合文化的内涵及将和合文化应用于学校师生关系的意义

1、天台山和合文化概述

中华和合文化源远流长,和合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宝贵财富。“和”,指和谐、祥和;“合”是合作、融合。 天台山是中华“和合文化”的主要发祥地,据史料记载,唐代诗僧寒山子隐居天台山七十多年,与国清寺诗僧拾得结下深厚友谊,两人与人无求,与世无争,纵情山水,诗歌唱和,融入自然,天人合一,到达了“人与自然和合、人与人和合、人与社会和合”的境界。清朝壅正年间,寒山与拾得被追封为“和合二圣”。

天台山和合文化的精髓,其要义概言之即人与自然和合、人与人和合。天台山和合文化主要精神是“务实而兼融,和合而创新”,它主张人与人之间相处要和谐,理解和尊重。

2、将天台山和合文化应用于学校师生关系的意义

天台山和合文化追求自我身心的和谐、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等,新时期下把它应用到学校教育中,就是要尊重师生个w差异,促使学生德、智、体全面、协调、持续的发展,实现学生成才、教师成功与学校办学品质的提升。

二、新型师生关系的内涵及对新时期学校教育的作用

学校人员关系无非是老师之间,同学之间,老师和同学之间的关系,其中主要的就是师生关系。新型师生关系要求师生之间是一种合作的关系和平等的关系。体现在日常的教学中学生与教师的相互尊重、相互合作、相互信任。这样学生在学校一方面学习知识,另一方面与人交往中可以得到实践,形成健康的心理。

建立良好师生关系不是容易实现的,这就要求老师和学生在思想意识上有统一的认知。把天台山和合文化应用到新型的师生关系中,简单的一句话就是能够实现师生关系的和谐,这样老师能够全身心投入教学中,学生会全力以赴去学习,坚持下去就可以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和学生的整体素质。

三、影响师生关系的原因

当前学校大部分老师和同学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和谐,相互理解的。但有时候师生之间依然存在对立情绪,分析原因是传统意义上教师的“师道尊严”的思想依然存在,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和学生的成绩,同家庭教育缺乏良好的沟通,有的学生家长不配合学校老师的工作等。

四、天台山和合文化在处理师生关系中的运用

天台山和合文化下的师生关系,倡导老师和学生之间互相尊重、相互平等、相互谦让,实现教学提升,学生和老师共同成长的目的。天台山和合文化的和谐意识,应当成为师生之间,教师之间自觉遵守的规范和承担的责任。

1、深化教师对师生关系的认知

(1)加快思想的转变。师生关系的主体是学校的老师,作为人民教师首先应该把教书育人作为宗旨,把学校的学生学习工作放在首要位置,平时加强各个专业课程的学习和修炼,同时在日常生活中注重自身修养的提高,这样会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师生平等交流。 作为教师应抓好班风和学风,每位教师要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指导,加大投入力度,提升学生的学习力,激活学生的学习内驱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毅力,要立足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要与时俱进,不断吸收新的教学理念。

(2)关心学生。天台山和合文化强调通过调整人际关系以解决矛盾冲突,学校的学生人生观价值观正在形成之时,在他们身上,必然存在许多问题。如做事情不成熟,学习不自信,与优秀同学比会自卑,作为学校的老师应该给予关心和帮助。学校的一切教育教学活动都是在师生交往中实现的,老师不但在教学中负责教,还应该在学生的性格,理想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单向的“培养”活动。

(3)尊重学生。尊重学生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首要条件,教师要学会允许学生犯错,俗话说,“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是在不断的犯错中总结经验教训,从而学成才的。在学校,学生本来就对老师有敬畏,有许多想法不会轻易表达出来,如果老师以平等的心态与学生交往,那么学生就能感受自尊的存在,在课堂上就会认真听课和大胆提问,下课以后有什么心里想法同样会与老师沟通,期望得到老师的帮助。

(4)爱护学生。老师如果把学生看成自己的小孩,给予一种特别的爱,那么学生自然会有向上进步的动力,师生关系必然会和谐。

2、在构建和谐师生关系中重视学生的行为养成

(1)尊重老师。天台山和合文化其基本原则就是“推己及人”,理解人、尊重人。在学校,学生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学生应该尊重老师,把老师当成自己的家长,遇到学习方面的问题,应该及时向老师请教,自己生活和同学关系等动态应该和老师沟通,在尊重老师的前提下,肯定会达到满意的结果。

(2)自立自强。每个人成长道路上不可能一帆风顺,有错误是必不可免的,在学校,老师是我们人生的指路明灯,俗话说得好,“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在学校不但要学习文化知识,应该多与老师沟通,学习做人做事的哲理,学会自立自强。

(3)尊重老师的劳动。老师上课要经过备课、讨论等过程,学生在听课中要认真听讲,不明白的可以课后问老师,老师有时候没有讲对的内容,可以在课后提出,这同样是尊重老师的劳动成果。

(4)提高学习能力。学习不是简单的接受知识,不是应付考试。在学校学习过程中应该培训自学的能力,实验课程中应通过观察,自己动手操作提高动手能力。只有自己的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方法正确,以后离开学校后,会受到启发和发挥作用的。

(5)同学之间相互帮助。同学之间在学习上应该相互激励,共同提高,在生活中相互帮助,珍惜同学之间的点点滴滴,一起成长。

3、发挥家长在处理师生关系中的作用

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家长的作用必不可少,作为家长要时时关心小孩的学习和生活动态,多和学校老师沟通。家长都希望孩子成龙成凤,有许多的美好期待,有了美好的愿望,还要有积极的行动和科学的方法才行。要想培养出优秀的孩子,家长必须要陪伴孩子成长,履行好孩子校外教育职责,做孩子成长中的有心人和引路人,多与孩子沟通,倾听孩子的心声,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五、结语

构建新时期的和谐师生关系,是当前社会发展的必然需求。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够激发老师认真授课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因此,在新时期下,弘扬天台山和合文化的人文精神,把它应用到学校日常教育中,通过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把学校教育发展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使老师、家长和学生三方面都感到满意。

【参考文献】

[1] 孙孔懿.教育失误论[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1.

[2] 韩卫东.和合文化与和谐社会.学习时报.

[3] 武宏伟.心与教育的对话.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作者简介】

师生之间作文篇3

关键词:回归;语文教学;本色课堂;课堂对话;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623.2

当前语文教学中存在很多教学现象脱离语文教学本色,比如对鲁迅作品选读的教学中就存在着这样的现象:在鲁迅作品《父亲的病》教学中,教师只带领学生对课文粗略的阅读,就直接通过对鲁迅因为父亲因病去世而自责,展开“二十四孝”中典型的例子与《爸爸去哪》综艺节目的探讨,分析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怎样孝敬父母。这样的教学严重脱离语文教学的本色,忽略教学文本的内容。

一、语文本色教学的概念

语文教学最重要的是打好学生的语言基础,提高学生对语言的基本运用能力,语文课堂是注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各方面能力的一堂课。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知识素养,学生的语文知识素养,是全面发展的前提。语文本色教学的重点是充实学生的语言知识,锻炼学生的语言交流能力,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阅读、写作、交流各方面的才能。

语文教学的宗旨是“让语文教学简单化,学生学习自主化,全面发展学生的知识水平”,语文教学课堂的重点不是通过变更教学手段来活跃课堂气氛,更不是不注重语文文本内容,任由学生发挥自我个性,脱离文本的主旨。语文教学要求教师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精心创设环境,通过自身的情感带动学生的情感,领导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品味、运用。有些老师在课堂上对新课程的改革理解有误,只是一味的突出课堂上的师生互动,忽视语文课堂要讲究实效性,脱离语文教学本色。

二、对话教学的含义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提出对话教学就是在课堂上教师、学生、教材编者、文本之间进行对话过程,语文教学的对话过程注重追求师生之间平等。对话教学打破了语文课堂传统的“独白式”教学,语文教学从此进入新的阶段。对话教学是教学中教学主体通过有意义的交流,不断解决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教学质量。“对话教学”与“独白式教学”是相对立的两种教学方法,对话教学的本质是沟通与对话,实质是促进师生间的民主与平等,通过在课堂中的对话方式达到经验共享。

综上所述,对话教学中对话的主体是教师与学生,对话教学的主体根据各自对文本不同的理解,借助语言文字作为媒介进行沟通与讨论,对话教学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课堂对话的具体表现形式是教师与学生间对话、学生之间对话、学生与文本间对话、学生和教材编者之间对话。

三、优化本色课堂的对话策略

课堂对话是语文教学的本质特点,语文课堂是教师对语文知识的输出和学生对语文知识的输入过程,要想做好回归语文教学本色,就要在课堂中采用合适的课堂对话策略。

(一)提高教师对对话教学的认识

对话教学在课程改革中发展起来,是一种新的教学方式,首先要加强的就是教师对对话教学的认识与理解,教师只有从充分认识到这点问题,才能保证对话教学能够顺利实施。对话教学是与“独白式”这一传统教学方式相对立的,对话教学在师生平等的基础上,学生与教师、文本之间进行对话,达到师生之间共同进步与发展的效果。

(二)扩大对话教学的队伍

当前对话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那些精通对话教学研究的基本上都是一些高学历的专家学者,然而参与教学工作的教师对对话教学理解不够,缺乏实施对话教学的热情,没有参与到对话教学的队伍中,导致对话教学的研究与实施脱节。要想改变这种现象,要充分调动参与教学工作的教师加入到对话教学的研究中,壮大对话教学的研究队伍。这样不仅能为教师的教育工作提供丰富的对话教学理论,还能通过教学时间发现对话教学中的不足,不断优化对话教学方式。

(三)培养教师对话思维的形成

对话教学的思维要求教师有良好的思维判断能力与思维发散能力,能够具备同意或者反对,肯定与补充,对学生进行问答等能力,能够具备从单向思维扩展到多想思维。教师对话思维的形成方法最有效的是在对话教学中,教师注意倾听与反思来锻炼自己是思维能力。这样一来,课堂氛围能够一直处于和谐、活跃状态,学生的学习思维可在潜移默化下得以培养。

(四)完善教师之间的交流

在时间教学中每位老师都积累了自身丰富的教学经验,每位老师都具备着充分的课程资源,但是由于学校对老师的评优制度导致教师之间互相竞争,不愿与其他教师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与教学资源。学校应该为教师之间创建一个学术交流平台,让教师在交流平台上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与教学资源,为发表学术论文的教师给予适当的奖励,肯定其工作态度,鼓励教师积极进行学术研究。

(五)在语文课堂上为学生创造平等对话的机会

语文课堂是学生与老师、文本、作者、同学之间进行交流的天然舞台,教师要在课堂上为学生创作出一个交流平台,放下做老师的架子,尊重学生,安静的倾听学生发言,和学生一起展开讨论,帮助学生克服语文学习上的难点。教师要与学生之间搭建一座沟通桥梁,促进师生之间的彼此依赖与信任。只有这样,学生在向教师请教问题时才能够敢于提问,避免教师这一职业本身的压迫感让学生不敢问问题,需要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关系的和谐化。

(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起着重要的辅助与引导作用。在课堂上教师要为学生开扩思维空间,激发学生的自我表达意思,激发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只有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得以激发,才能够自主探究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主动课前预习并在课后复习,从而提升学习效率,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结束语

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两个特点,语文课堂是有效培养学生审美观的重要途径之一,学生通过学习语言文字,锻炼自身能够熟练的掌握听、说、读、写能力,从而提高学生自身的品质修养。通过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艺术情操与审美情操,还能让学生的思想境界上升一个境界,提升学生的道德认知与道德水准。

参考文献:

[1]任莉,郝洁. 关注语言文字运用 回归语文教学本位――从语文本位看革命题材课文教学[J].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04:168-171.

师生之间作文篇4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师生互动;存在的问题;解决策略

由于目前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内容上还存在一些单一、文化程度不显著、互动作用失衡等问题,这就要求对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方式进行及时的改革,从而增加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解决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问题的具体内容包括了:建设现代动态教学观念、增加教师职业敏感度、加强课堂师生互动层次性、增加课堂师生互动的时间、不断加强师生日常的交涉频率,从而使师生之间可以有跟多的了解,发掘其共同的兴趣,以此为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奠定基础。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问题分析

1.1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形式单调、学生之间的互动较频繁而师生之间的互动较少

随着教育体系的不断革新,有许多不同的教学方式出现,而每个教学方式的出现都不是单纯的出现,或多或少都会带有一些时代特征和教育背景。一部教育文献中曾指出:“师生的关系应该是平等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它体现了老师、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的双向性和互动性,把老师、学生之间以互动的形式进行沟通作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本质。从目前小学语文课堂中发现,学生个体与个体之间的交流较为频繁,而学生个体与学生群体之间的交流较少,老师与学生个体的交流较少而对学生以分组的群体交流较多,例如,在课堂课后问题上,老师经常对让学生分组来讨论,这时会出现一些学生不主动参与讨论,而有些是两个人进行讨论,最后老师会让一个组出一个学生作为代表来回答问题。这就明显的表明了小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互动不均衡,这就不符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

1.2小学语文课题教学内容较偏、情谊互动少,认知互动多,缺少行动互动

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上师生之间的互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人际关系是课堂互动的一种形式。在现代化教学模式中采取的是多样化教学模式,其主要目的是加强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熟练度,这就需要有足够深的情谊互动和师生之间的认知度,在此基础上进行一些行为动作上的互动,而在小学课堂教学中就缺少了情谊互动和师生之间的认知度,更没有行动上的互动。例如,老师在讲《乌鸦喝水》这篇文章时,对其内容只是简单的说了一遍,对其生字、词也没有进行板书解释,也没有跟学生一起读课文或领读,这从学生的角度来看,老师授课内容较偏,没有任何的情谊互动与行动上的互动,学生就会对老师的教学方式提出质疑,而没有得到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认知。所以在课堂中与学生进行真诚的互动是跟关键的。

1.3小学语文教学互动深度不够、多为浅层次的互动

现在小学语文课堂上的互动只是表层的互动,师生之间的互动没有深入的互动,这样使课堂的气氛不够活跃,无法给形成浓烈的学习环境,使师生之间缺少思维碰撞的时刻。例如,老师在讲课时,会时不时的根据课本知识对学生提出一些问题,只是问学生是不是或对不对,没有让学生具体深入的回答,这就使师生之间没有存在深入的互动,只是表层的互动。这对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带来了不良影响。

1.4小学语文教学中互动作用失衡

目前小学语文课堂的互动老师处于主导地位,学生处于辅助地位,这就形成了老师的一种强势作用,使学生不能大胆的在课堂上进行互动,让学生在思想上就形成了一种弱势的情况,这就形成了一种课堂互动失衡。

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解决互动问题的策略

2.1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形成现代化教学模式

在课堂上要形成师生关系的紧密联系,努力提高师生课堂互动的深度与频率,把日常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方式带到小学课堂中,把学生当做中心来进行互动。例如,给学生起一个英文名字,使学生在另一个名字中感受自己的不同,把这些昵称亲密化,给学生与老师之间建立一个交流互动的桥梁,使师生双方能产生一些心灵上的互动。

2.2在小学语文教学需要建立有序变通、形成动态生成性的教学过程

随着小学课堂的互动的不断变化,其模式有了很大的变化。由于课堂内容有很大的随意性,并不是一定的死模式,教师可以灵活的掌握教学方式,对提出的问题要多元化,具有启发性,对提出的问题要与学生进行深层次的讨论,以此来增进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例如,在讲《坐井观天》时,老师对要做出一个井状的模型,让学生亲自去体验一下,然后在让学生说出在井模型里面看到的与在外面看到的有什么区别。这样就可以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也能体现动态教学模式。

2.3建立生活化、信息化的教学环境,促进师生课堂互动交流

随着小学语文课堂知识的丰富多彩,在课堂中形成的话题越来越多,这就给师生之间的互动带来了方便,让学生的思路可以更顺畅的打开,以便在互动时激起学习的氛围。老师在授课时要多把生活中的知识带给学生分享,例如,社会中一些关于小学生的新闻,对一些相关资料进行及时的收集整理,丰富学生的课堂内容,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对某一方面进行关注,让其自己进行信息的收集,使学生自己成为课堂信息的传播者。这样可以增加课堂互动交流的话题,增进师生之间课堂互动的热情。

三、结语

小学语文教学是一个多层次,复杂化的的过程,需要在课堂中需要与学生进行频繁的互动交流,让学生在课堂实践中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在分析问题上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以此来提高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赵志平.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解决互动问题的策略[J].新课程,2007,09.

师生之间作文篇5

摘 要:写作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长期以来写作教学都是教师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新时期的教学对学生的写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虽然现代高中语文写作教学质量得到了进一步提升,然而依然存在一些不容乐观的问题。本文就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有效的应对措施展开论述。

关键词:高中语文;写作教学;存在问题;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4-318-01

提升学生的语文写作能力,不仅对提升学生的语文成绩有很大帮助,对提升学生的沟通能力也有很大帮助,社会发展到今天,书写依然是人们进行沟通与交流的一个重要工具。写作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位置,长期以来写作教学都是教师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在新时期的教学中对学生的写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虽然现代高中语文写作教学质量得到了进一步提升,然而依然存在一些不容乐观的问题。本文就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有效的应对措施展开论述。

一、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本人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切身体会到现代语文教学得到了快速发展,写作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学质量也得到了有效提升,然而在目前的语文写作教学中依然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之处,本文就目前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1、对学生进行写作教学的时间不充分

进入高中阶段学生的学习任务加重,语文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在高考中占有重要分值,尤其随着近年来高考改革的不断推进,语文的重要性进一步增强,因此教师和学生都要对语文学科进一步引起重视。写作虽然是学生进行语文学习的重要知识板块,不管是在现代教学中还是在传统教学中都受到了高度重视,然而就目前高中语文写作教学而言,还存在时间不够充分的情况。一些本应该教师对学生进行写作辅导的语文课,结果教师可能不能充分的利用时间对学生进行与写作相关的知识点的讲解,而抽出一部分时间让学生进行其他知识板块的学习,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

2、不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写作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学生只有对写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能更好地去学习有助于提升自身写作技能的方法与技巧,也才能写出更加优秀的文章。然而就目前高中学生而言,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写作兴趣还不够浓厚,学生视写作为完成一种学习任务,这就严重影响了学生写作水平的提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更多的对学生进行与写作相关的方法与技巧的教学,而对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却没有引起高度重视,致使原本写作兴趣不够浓厚的学生对写作的兴趣依然比较平淡,难以激发学生的写作激情,自然学生的写作水平提升的速度就比较慢。

3、学生进行的写作练习较少

目前存在于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另外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就是学生进行的写作练习较少,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写作教学的时间本来就较少,对学生进行写作训练的时间就更少。本人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发现学生不仅在课堂上进行的写作练习较少,在课余时间进行写作练习的时间也较少,很多学生在课余时间都会进行其他学科的学习,除了完成既定的写作任务,学生一般不进行相关的写作训练。目前高中学生写日记的习惯也逐渐在淡化,这也说明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写作练习的时间较少,训练不足。

4、学生之间进行的沟通与交流不足

就目前的高中语文写作教学而言,教师在写作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通过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教师将有效的写作方法与技巧对学生进行介绍,进而达到帮助学生更好的开展写作活动的目的,而对学生之间进行的沟通与交流却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实际上学生之间对写作进行沟通与交流也十分重要,学生的写作水平比较接近,通过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能够使学生有一定的感悟与启发,而目前通过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没有引起重视。

二、解决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应对措施

本人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在文中结合自身的实际教学经验就目前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针对问题本人提出以下几种应对策略,希望能够更好的帮助学生进行语文写作学习。

1、花更多的时间对学生进行写作教学

为了使学生的写作水平得到有效提升,教师要对写作教学的时间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使教师能够有充分的时间对学生进行写作指导。对于写作教学课,教师要把握好时间对学生进行有效写作方法与技巧的指导,使学生通过课堂了解和掌握更多有助于提升自身写作能力的方法。课堂上教师对学生进行写作教学具有较强的不可替代性,学生只有通过课堂掌握多种多样的写作方法与技巧,才能更好地应用于写作实践之中。

2、对培养高中学生的写作兴趣引起重视

教师在写作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写作方法与技巧,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本人在实际的教学中通过鼓励法来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例如: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取得进步的情况下,本人及时给予学生表扬与鼓励,使学生进行写作的信心更强,同时教师的表扬与鼓励也能够使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有更加强烈的成就感,对提升学生的写作兴趣有很大的帮助。

3、鼓励学生进行写作练习

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需要学生不断地进行写作练习,只有在练习的过程中学生才能更好地体会不同写作方法与技巧的使用方法,才能更好地寻找有助于表达个人情感的方法与技巧。针对目前高中学生进行的写作练习不够的情况,教师不仅要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积极的进行写作练习,还要采取一些措施督促学生进行写作练习。例如教师可以适量的布置一些写作任务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完成。

4、通过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加强学生之间进行有效的沟通与交流。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写作交流会,在交流会上学生可以提出自己在写作中存在的困惑,寻求其他同学的帮助;也可以将自己成功的写作经验与其他同学分享,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帮互助与有效交流,达到提升学生写作能力的目的。

师生之间作文篇6

一、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

阅读是一种心灵的交流、精神的对话。阅读活动实际上是学生通过与心灵对话达到对作者与自我的双重发现。因此,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是阅读活动的主体,是阅读教学的中心。

1 .在阅读中充分对话。“课堂中只听到教师的声音是可悲的”。阅读教学必须让学生充分地读书,通过朗读、默读、浏览等不同形式,把课文读通,读熟,读懂。不仅逐步形成阅读的能力,而且去体味文章的喜怒哀乐,感悟语言文字带来的美感,受到教育和启迪。如:教学《天游峰的扫路人》,教师在让学生交流初读感受之后,并未急于逐段细讲,而是大胆给了学生将近10分钟的时间,采用各种喜欢的方式(如齐读、默读、小组读等)反复读课文,看看有什么新的发现和问题。把学生与文本的对话由原来的粗浅逐步引向深入。在平常的对话中把握课文的内涵。

2.在文本中引发对话。“学贵生疑”,“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学生是学习者,更应是提问的主人。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这是学生独特体验的真实再现。用“你还想知道什么?”的形式,让学生拓展思维的空间,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以满足求知的愿望。在学习《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一文时,一名学生提出了这样的看法:课文讲肖邦非常热爱祖国,然而他在国家危难之际,没有拿起武器参加反抗沙俄统治的起义,却离开了自己的祖国,这难道就是爱国吗?在学生深入探究中,学生各自讲述了自己的独特见解,学生的这种敢干质疑又敢干探究的态度,体现了学生独立的自主学习。

3.在实践中丰富对话。“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阅读教学的过程应是学生语文实践的过程。课前要让学生预习课文,查找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资料或进行观察,初步具有搜集信息的能力;课中,课文让学生先读,生字让学生先认,问题让学生先提,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式,如读一读、画一画、唱一唱、演一演或实验操作等,表现自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感受;课后可让学生进行社会调查,社区服务,扩大语文学习的领域,在实践中巩固和运用语言文字。

二、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对话

与教师合作是阅读教学中“对话”的重要形式。阅读教学是师生共同的活动,教师不但要善于与学生合作,还要善于鼓励学生与老师合作。师生之间的对话是平等的。在平等对话的形式中学习,学生容易与教师沟通,乐于参与教师安排的学习活动,与教师合作完成学习任务。同时,教师在与学生的对话中也能得到提高。

1.耐心倾听。要实现对话教学,教师要学会倾听,老师要做学生忠实的听众,阅读教学中,学生识字、写字,朗读课文,理解句子,交流问题,教师要予以认真关注,对学生成绩及时予以肯定,对不足或不完善或错误的地方,要委婉地指出,让学生及时纠正。

2.平等相处。教师要敞开心扉,与学生进行对话,要与学生友好平等相处,这样学生才能全身心地投入交往中。师生之间在感情、兴趣、个性、思维、人格等多方面进行交流和互动,教师和学生们成了合作的伙伴。这样教师关注的不再是学生学习的结果,而是每个学生学习和发展过程中的即时状态。

3.恰当引领。在对话教学中,教师要做引领者,以自己的智慧启迪学生的思维,更多地让学生走向前台,展现他们的思想,在多项交流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因此,在尊重学生自主学习的同时,教师的引导也显得十分重要。如学习《石榴》一课,学生读“这些石榴娃娃急切地扒开绿黄色叶子向外张望,向人们报告着成熟的喜讯”时漏读了一个“黄”字,我以“黄”字为契机,当堂生成一个教学新环节。让学生交流讨论:这“黄”字真的可以漏掉吗?学生分别就“可以漏”和“不可以漏”这两种看法发表自己的见解。可见这就要求教师真正转变观念,在课堂教学中做学生的合作者。在与学生的合作中参与,在参与中与学生交流。

三、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

与学生合作,是阅读教学中“对话”的主要形式。由于学生的年龄接近,认识事物的水平相当,他们之间更容易交流与沟通。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有目的的安排学生合作交流的过程。以小组成员的共同努力,来实现问题的解决,生生互动的形式,凝聚了集体的智慧,“人人教我,我教人人”,有利于优势互补,缩小个体差异。以讨论的形式研讨教师或学生提出的问题,学生在讨论中一般要:倾听、交流、协作、分享。

课堂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课堂是师生共同创造奇迹,唤醒潜能的时空;“对话式教学”既有利于学生主体的凸现,又有利于新型师生关系的培育,它更使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了活力与智慧。

师生之间作文篇7

对话教学,即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主体之间有意义的交流来解决教学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从而更好地提升师生的教学质量与学习效果。这是一种区别于传统灌输式的新型教学模式。

对话教学的三个要素就是教师、学生和文本,这就引出了六种对话形式: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对话,教师与文本之间的对话,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还有教师、学生各自本身的自我对话。

二、高中地理对话教学的特点

1.平等性。对话教学的主体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显性主体,包括教师、学生、还有文本作者;另一种是隐性主体,主要是文本,还包括一些教学辅助设施等。对话教学主要的原则就是要做到平等。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地位是平等的,并不是像传统教学一样,教师处于领导地位,高高在上,学生处于从属地位,只有服从。对话教学注重师生之间的相互交流、探讨、启发、理解、补充,以实现共同进步。其中文本也不再是呆板的一堆符号,而是与教师、学生共同构成教学的主体。

2.开放性。开放性包括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的开放。首先是教师的教学思想要具有开放性,教师应该博采众长,吸取一切先进的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方面,教师要注意不能仅仅将教学内容固定在课本上,而应该鼓励学生到社会中学习,以获得一种综合性学习方式。教学目标方面,就是要求教师不能仅仅注重知识方面的达成目标,还要看通过学习,学生的能力是否得到了提高。此外,对话教学是一种动态性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会产生一些随机性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解决课堂上随机生成的问题。在对话教学中,教师不应该控制对话的内容、方向,这样会造成教学主体不能真正地进行对话,也就不能形成一种真正的对话式教学模式。

3.互动性。对话本身就是一种互动,在对话式教学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应该是相互交流、相互补充的,以分享彼此之间的思想、情感等。通过相互之间的交流,让彼此都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4.合作性。在对话教学中,合作性也非常重要,对话教学需要双方的共同探讨与交流,需要双方的合作,而不仅仅是教师这一单方面的“表演”,师生之间的对话应该以情感的合作为基础。或者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教学方式其实就是师生之间的一种互惠,共同来分享经验、知识、思想,从而促进彼此精神世界的丰富与提高。

三、高中地理对话教学模式的类型

1.课前对话。(1)教师与文本的对话。上课之前,教师应该熟悉并研究地理教科书,做好教学设计,包括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等,还要制订好对话教学方案,选择好教学用具等。(2)学生与文本的对话。主要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做好预习,熟悉地理教材知识以及一些地理辅导资料,初步理解教材的主干知识,完成预习任务。在感觉较难的地方做好标记,以便在课堂上提问、探讨。(3)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对话。这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教师在课前要做好学生预习情况的调查工作,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对自己的教学设计进行修改。二是按照学生的水平将学生分组,设立小组长,教师要先对小组长进行培训。小组长明确了本堂课的教学目标、教师的教学程序、教学设计之后,再对本组成员进行培训。这样,就能够确保课堂的高效进行,实现学生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变。

2.课中对话。(1)教师与学生的对话。主要包括三部分:第一,预习反馈,即教师通过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总结。第二,明确学习目标,即告诉学生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第三,新课的导入。导入新课的方法有很多,如:情境导入法、故事导入法、温故知新法等。(2)学生之间的对话。主要是小组内成员的交流以及组与组之间的探讨。首先是小组内部对话,通过交流不同的意见之后,小组长加以总结,总结出一个完整全面的看法。然后,每一组派一个代表再进行班内组与组之间的交流。最后,教师加以指导,进行总结。(3)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包括两部分:第一,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多次与文本发生对话。第二,课堂中的限时检测。检测的试题应该以中等难度的题目为主,通过检测,学生就能及时地了解自己,进行查缺补漏。

师生之间作文篇8

关键词:高校;教学研讨合作文化;问题;培育策略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教学研究型组织,教师作为学校组织的主体,其思维和行为方式、教育教学价值观的培养和塑造深受学校文化的影响,有人认为:“教育改革对教师以及教师文化的忽视是造成各种改革项目表面化和低效率的一个重要原因。”因为文化是最深层次的东西,具有很强的导向、凝聚和教育功能。以个体劳动为特征的工作模式和分化主义倾向的教师文化已难以满足和适应高校学科发展和新型人才培养的需要,而教学研讨合作文化的形成将有助于推进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和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学研讨是教师个体在自我发展基础上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针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集体研究、集体讨论形式,以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间题,揭示教学规律,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的活动。而教师的教学研讨合作文化是在教师进行教学研讨的过程中,逐渐积淀或凝结的稳定的价值观和相应的行为方式,它的形成与发展将会对教师持续成长产生决定性影响,也从深层次制约学校的长远发展。然而,近些年来高校在扩招和发展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教学工作的地位日益被边缘化,致使教研合作文化的形成、发展缺乏有利的环境和相应的激励机制。

一、当前高校教师教学研讨存在的问题

(一)趋于功利

目前高校管理中“重科研、轻教学”的制度与政策导向,以及职称评聘与相应利益机制的影响与制约,教学常常被视为非学术活动和教师职称评审的点缀。因为教学不具有科研成果的高功利价值,部分高校教师则较为明显地反映出对科研尤其是科研成果数量的过分注重,而作为教学者的责任意识则逐渐淡化。即使有为数不多的教学研讨活动存在,也多为追求功利目的。例如各级教学成果奖的评选、各种重点精品课程的申报与建设等,往往更多地是为了获取和科研成果相媲美的金钱与名利,而大多并不是纯粹基于对教育教学研究本真价值的追寻。实质上,教师对教育教学的研究应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它反映的应是教师日常的工作状态,体现的是教师的强烈教学责任感和对待教学的热情。

(二)流于形式

从高校的教学管理制度上看,一般都有关于教师教学研讨的相关规定与具体形式,但教研活动的真正开展一般需要依靠学校或院系制度规定强制式地推动。同时,由于教学研讨制度的确立和活动的开展缺乏对教师主体需要的了解、唤醒和满足,也很少建立起教研合作文化与教师发展之间的良性互动机制,而作为教学合作研讨本可依托的基层组织—高校教研室,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组织涣散、功能弱化及缺乏凝聚力等问题,使高校教师之间的合作研讨失却了赖以生存发展的土壤和环境。教研活动的形式主义和行政意味的浓烈很难吸引教师的充分关注和投入,也失去了通过教学改革与研究推动学科建设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再加上教师自身对教学合作研讨的价值缺乏深人理解,使高校教师的教学合作研讨常常流于形式。

(三)迫于任务

目前高校教师的教学合作研讨活动一般是围绕学校或院系的特定任务和要求展开的,例如修订教学计划或教学大纲.、编写教材、申报重点课程或课题、青年教师优质课竞赛的参赛选拔、为了完成院系规定的教师之间听课及学生实习之前的听评课等。类似的教研活动一般都规定了显性的短期可达成的具体目标,一旦完成教研活动也随之终止。教师的教学合作研讨并没有成为教师日常的职业生存方式和重要的专业发展途径。这种“任务”取向在无形中窄化了教学合作研讨的内涵,造成合作研讨价值的萎缩,难以形成丰富而完整的教研合作文化。

二、阻抑高校教师教学研讨合作文化发展的原因分析

(一)功利主义价值取向的评价使高校教师的合作研讨文化的发展空间萎缩

国家对高校的办学水平评估存在重量轻质、重科研轻教学的倾向,它诱导一些高校去追逐物质化、可量化的科研目标,偏离了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教学为主要任务的轨道,弱化了评估对高校教学改革应有的导向功能,也难以产生促进高校教师教学研究与创新的动力。其片面导向也影响了高校对教师评价的激励功能的发挥。一些高校为了达到规定的评估指标要求,赚取更多办学经费与相应权利,在教师评价制度中不断强化对科研的硬性要求及奖励,如数量及获奖情况、课题立项、刊物级别等,而与教师教学相关的工作态度、职业道德与教学水平等软性指标,却几乎未被纳人评价体系,评价内容难以体现对教学和学术研究长期性、迟效性和创新性的支持与鼓励。评价的功利价值取向驱使高校教师根据利益多少及相关度来决定工作付出和投人程度,导致行为方式上对名利的极度追逐和心理上的严重失衡;也使高校教师教学创新与研究的激情逐渐消退,作为教学者角色的职责意识弱化,高校教学研究的地位也日益边缘化,这也是教研合作文化难以生成与培育的重要制度根源。

(二)高校教师对教学学术内涵和合作研讨价值理性认识的匾乏阻抑了教研合作文化的发展

在美国学者博耶的倡导下,国内外学者对学术概念进行了新的诊释,认为教学属于学术的一种类型,赋予了教学学术性的内涵。“教学学术”提倡以新的学术视角看待教学活动,给予它和高校科研活动同样的地位,目的在于实施有效教学,提升高校教学质量。但现实中一方面高校教师对教学的学术性缺乏充分认识和理解,仅认为高校教师的教学工作只是在对本学科专业知识熟练掌握基础上的自觉迁移运用过程,无需保持对教学敏感的问题意识和对教学本身深人细致的研究,教学研究的功用与价值常常被漠视。实际上高校教学工作是一项环节复杂和效果迟显的工作,对教学的研究既需要多学科综合的学术基础,还需投入大量精力和时间且研究难度较大都钳制了其学术性的凸显。另一方面由于缺乏制度环境的支持,缺乏对教师作为教研合作主体意愿和需要的充分把握,合作文化并没能够真正成为高校教师的主流文化,合作研讨的价值未被教师充分理解和悦纳。由于评价制度的片面导向、学科之间本身存在的疏离及高校教师不坐班工作制等因素的影响,个人主义的教师文化在高校教师间更为盛行。个人主义的教师文化虽然具有不可否认的优势,但它却易于使教师形成封闭的心态,教师之间的知识分享与思想交流严重匾乏,不利于教师的主体性成长和获取外界积极的情感支持而加剧了高校教师的职业孤独感。

(三)高校教师的工作环境与工作性质不利于合作研讨文化的生成与发展

教学研讨合作文化实质是一种自觉的人为合作文化,而高校教师的工作环境、工作性质不利于教师合作文化的生成与发展。首先是高校科层制的组织结构和相应管理模式约束了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学校内横向的组织结构是一种以分割和阻隔为特征的蜂窝状结构,教师们被分隔在一个一个独立的教室或教研室中;学校纵向结构是具有等级明显、分工明确特征的科层制,教师仅限定于狭窄的工作岗位上。这种相对封闭与隔离的特征限制了教师之间的知识分享。目前高校实施的是强调严格的规章制度、明确的职责分工、严厉的奖惩措施的管理模式,驱使教师之间围绕名利展开激烈角逐,要在竞争中获胜,必然不愿坦陈自己的教学感悟与经验以及面临的困难与问题,势必淡化通过合作研讨改善教学的热情,也日渐丧失了教育教学改革的积极性和自主性,进一步加剧了高校教师之间孤立、封闭的现象,使高校教师之间缺乏合作共事的习惯与相应文化氛围;其次,高校教学工作具有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的特点,并且高校教学工作的迟效性相对于中小学教学更明显。因为中小学教学成效还可以用学生考试成绩和升学率去衡量,而高等教育教学成效却难以用眼前现实功利的标准去评判,因此高校教师很难体验到教学的即时成效所带来的成功感与愉悦感,却常被一些消极情绪所困扰,为了维持专业自尊和获得心理上的安全感和满足感,一般不情愿向同事公开自己的教学并乐意接受同行评价,当然也限制了教师通过同行合作吸纳新鲜思想和交流有益的教学经验。再次,教学工作也缺乏诸如医生律师等专业性很强的职业一样的公有文化的支持,使教师们很难相互分享具有普遍意义的教学经验和知识体系,很难运用一些“公共技术术语”来进行相互之间的批判反思。劳蒂对此曾断言:“教学公有文化的缺失,造成了教师之间的孤立,这就是代价之一。……由于教学工作私人化和‘成败靠自己’的社会化准则,个人主义、教师文化被强化了。

三、高校教师教学研讨合作文化的培育策略

(一)高校应逐步建立激励教学研讨合作文化形成和发展的评价机制

教师的教学研讨合作文化的形成和发展需要一定的外部动力机制,以保证教师参与合作研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持久性。美国著名管理心理学家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认为:“只有用激励因素来调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才能提高生产效率。真正的激励因素就是工作本身以及职工对完成工作的感觉。”因此,高校应根据本校实际情况、教学与科研的需要及教师的主体需求,摈弃影响教师长远的潜在发展的功利主义价值取向的评价机制,积极构建激励教师教学改革与合作研究,能促进教师持续成长的发展性评价制度,将学校评价重点放在引导教师对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创新与教师之间的合作研究上,增加教学合作研究与教学创新在教师评价体系中的权重,充分体现学校对教学工作这一高校中心职能的足够重视。只有教学研究在职称评定、专项奖励、年终考核等教师评价体系中举足轻重,其价值能被充分认可,才能激发教师教改探索的自由或自主的激情,也才有利于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的不断提升和教学实践精神的培育;在确定评价指标体系与标准时,应充分考虑被评价教师的理解和接纳程度,应赋予基层教学研究组织和教师教学改革的相应权利。只有逐渐建构起具有正确导向的评价机制才能有助于教研合作文化的形成和发展。

(二)高校教师应深化对教学学术内涵的理解和追求教学合作研讨价值的实现

学术视野下的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研究,将对教学问题的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相结合,以体现教学的学术性,即教学的研究性、成果的创新性与可交流性以及实践的有效性。大学教学除了知识的传授以外,还须通过与学生间的交流对话,扩展完善知识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品质,促进教师新知识的发现与创造。高校教师教学的学术性表现在对不同学生的清晰了解和研究,对学生的知识储备、学习需要及个性的深人分析与认识基础上的尊重、理解与关注;在熟练掌握运用已有教学方法的基础上,更能结合教师个人特点、条件以及学生实际选择教学方法及在教学实践中创造新的教学方法;最后高校教师还需要加强课堂管理研究,运用自己的教育机智和课堂管理技巧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增进课堂效能。教学学术的发展对教师专业发展和学生成长具有重要意义,而教师之间的合作研讨既是一种有助于教学学术发展的形式,也是强调“合作与同事关系有助于教师成长”的思想观念在教学实践中的具体体现。教师只有从思想观念上形成对教学学术价值的理性认识,明确合作研讨有助于促进教师之间思想的碰撞与信息的交流、给予教师缄默知识适当表达的机会和场合和促进教师专业研究的深度;通过合作研讨也能不断激发与增强教师主体发展的意愿与能力,提高教师反思能力以及促进学校组织优良文化的形成发展,从根本上确立教学的学术地位,形成重视教学合作研讨的文化氛围。在教师同行的相互关怀与信任、支持的合作文化背景下,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和情感,坦诉教育教学中经历的失败与不足,通过合作分享交流彼此的教学理念与经验,实现资源共享,改善同事间的人际关系,通过教师之间的观摩教学、课题合作研讨、教学学术沙龙及网络共享协作空间等形式,为教师之间合作提供交流的多元化平台,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三)教研组织应加强自身建设与革新,焕发组织活力,构建起具有浓郁教学合作研讨氛围的精神家园

上一篇:民办幼儿园范文 下一篇:中秋十五的月亮十五圆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