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贷合同范文

时间:2023-11-24 02:29:37

车贷合同

车贷合同篇1

车辆抵押贷款合同范文一

合同编号:____年 ____ 字第 ____ 号

抵押人名称:________ 身份证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住 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________

开户金融机构:_________ 帐 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联系电话:__________ 邮政编码:___________

抵押权人名称:________ 身份证号:_____________________ 住 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____________

联系电话:___________ 邮政编码: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签订合同日期:___年____月____日

签订合同地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抵押人(以下称甲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抵押权人(以下称乙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确保____年____ 字第____ 号合同(以下称主合同)的履行,甲方愿意以自有财产作抵押。乙方经审查,同意接受甲方的财产抵押。甲、乙双方经协商一致,按以下条款订立本合同:

第一条 甲方用作抵押的财产为(详见抵押财产清单):

第二条 本合同项下抵押财产共作价(大写)____________ 万元整,抵押率为 ____ %。实际抵押额为 ________ ____万元整。抵押期限为____年,自____年__月__日起,至____年__月__日止。

第三条 抵押财产的保管方式和保管责任如下:

1.抵押财产中的 待甲、乙双方封存后,由甲方自行保管。抵押财产中的____ 由甲方自行保管。甲方应妥善保管抵押财产,在抵押期内负有维修、保养,保证完好无损的责任,并随时接受乙方的检查。

2.抵押财产中的 由甲方交乙方保管,并由乙方向甲方一次性收取抵押价额 %的保管费。乙方应妥善保管抵押财产,不准挪用抵押财产。

第四条 抵押财产中的 必须由甲方办理财产保险,并将保险单交乙方保存。

第五条 在本合同有效期内,甲方不得出售和馈赠抵押财产;甲方迁移、出租、转让、再抵押或以其它任何方式转移本合同项下抵押财产的,应取得乙方书面同意。

第六条 抵押财产意外毁损的风险承担:

第七条 本合同项下有关的公证、保险、鉴定、登记、运输及保管等费用由甲方承担。

第八条 本合同生效后,如需变更主合同条款,应经抵押人同意并达成书面协议。

第九条 在本合同有效期内,甲方如发生分立、合并,由变更后的机构承担或分别承担本合同项下义务。甲方被宣布解散或破产,抵押财产不列入破产清算范围,乙方并有权提前处分其抵押财产。

第十条 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乙方有权依法定方式处分抵押财产:

1.主合同约定的还款期限已到,借款人未依约偿还借款本息或所延期限已到仍不能偿还借款本息;

2.借款人死亡而无继承人履行合同;

3.借款人被宣告解散、破产;

处理抵押财产所得价款,不足以偿还贷款本息和费用的,乙方有权另行追索;价款偿还贷款本息还有余的,乙方应退还给甲方。

第十一条 抵押权的撤销:主合同借款人按期偿还借款本息的,抵押权即自动撤销,由乙方保管的甲方财产和财产保险单应退还给甲方。

第十二条 本合同生效后,甲、乙任何一方不得擅自变更或解除合同,需要变更或解除合同时,应经双方协商一致,达成书面协议。协议未达成前,本合同各条款仍然有效。

第十三条 违约责任:

1.按照本合同第三条第1项的约定,由甲方保管的抵押财产,因甲方保管不善,造成毁损,乙方有权要求甲方恢复抵押财产原状,或提供经乙方认可的抵押财产。

2.按照本合同第三条第2项的约定,由乙方保管的抵押财产因乙方保管不善造成毁损,甲方有权用主合同中尚未偿还的借款与被毁损的抵押财产相抵销,并可追索剩余价款。或者要求乙方恢复抵押财产原状;或者要求乙方赔偿其因此而遭受的损失。

3.甲方违反第五条约定,擅自处分抵押财产的,其行为无效。乙方可视情况要求甲方恢复原状,提前收回主合同项下贷款,并可要求甲方支付贷款总额 %的违约金。

4.甲方因隐瞒抵押财产存在共有、争议、被查封、被扣押或已经设定过抵押权等情况而给乙方造成经济损失的,应给予赔偿。

5.甲、乙任何一方违反第十二条约定,应向对方支付主合同项下贷款总额 %的违约金,并应赔偿对方因此而遭受的经济损失。

6.在本合同有效期内,未经抵押人同意,变更主合同条款或转让主合同项下权利义务的,甲方可自行解除本合同,并要求乙方退回由乙方保管的抵押物。 第十四条 争议的解决方式:

第十五条 双方商定的其它事项:

第十六条 本合同由甲、乙双方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签字并加盖单位公章。自主合同生效之日起生效。

第十七条 本合同正本一式二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

附:抵押财产清单一式 ____ 份。

甲方(公章):_______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签章):____________

____年____ 月____ 日

乙方(公章):_______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签章):________________

____年 ____ 月____ 日

签订合同地点:__________________

车辆抵押贷款合同范文二

抵押人(以下称甲方):

抵押权人(以下称乙方):

签订车辆抵押贷款合同日期:

甲方今借乙方现金利息为为确保年月甲方愿意以自有财产作抵押。乙方经审查,同意接受甲方的财产抵押。甲、乙双方经协商一致,按以下条款订立本车辆抵押贷款合同:

第一条甲方用作抵押的财产为:。

第二条本车辆抵押贷款合同项下抵押财产共作价元整。

第三条抵押财产的保管方式和保管责任如下:

甲方应妥善保管抵押财产,在抵押期内负有维修、保养,保证完好无损的责任,并随时接受乙方的检查。

第四条抵押财产中的必须由甲方办理财产保险,并将保险单交乙方保存。

第五条在本车辆抵押贷款合同有效期内,甲方不得出售和馈赠抵押财产;甲方迁移、出租、转让、再抵押或以其它任何方式转移本合同项下抵押财产的,应取得乙方书面同意。

第六条抵押财产意外毁损的风险承担:

第七条本车辆抵押贷款合同项下有关的公证、保险、鉴定、登记、运输及保管等费用由甲方承担。

第八条本车辆抵押贷款合同生效后,如需变更主合同条款,应经抵押人同意并达成书面协议。

第九条在本车辆抵押贷款合同有效期内,甲方如发生分立、合并,由变更后的机构承担或分别承担本合同项下义务。甲方被宣布解散或破产,抵押财产不列入破产清算范围,乙方并有权提前处分其抵押财产。

第十条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乙方有权依法定方式处分抵押财产:

1.如到日17:00时甲方仍未全额归还乙方借款本息,借款人未依约偿还借款本息或所延期限已到仍不能偿还借款本息;

2.借款人死亡而无继承人履行合同;

3.借款人被宣告解散、破产;

乙方有权要求甲方配合车辆的过户等甲方应尽的义务,处理抵押财产所得价款,不足以偿还贷款本息和费用的,乙方有权另行追索; 第十一条抵押权的撤销:主合同借款人按期偿还借款本息的,抵押权即自动撤销,由乙方保管的甲方财产和财产保险单应退还给甲方。 第十二条本车辆抵押贷款合同生效后,甲、乙任何一方不得擅自变更或解除合同,需要变更或解除合同时,应经双方协商一致,达成书面协议。协议未达成前,本合同各条款仍然有效。

第十三条违约责任:

1.按照本车辆抵押贷款合同第三条第1项的约定,由甲方保管的抵押财产,因甲方保管不善,造成毁损,乙方有权要求甲方恢复抵押财产原状,或提供经乙方认可的抵押财产。

2.按照本车辆抵押贷款合同第三条第2项的约定,由乙方保管的抵押财产因乙方保管不善造成毁损,甲方有权用主合同中尚未偿还的借款与被毁损的抵押财产相抵销,并可追索剩余价款。或者要求乙方恢复抵押财产原状;或者要求乙方赔偿其因此而遭受的损失。

3.甲方违反第五条约定,擅自处分抵押财产的,其行为无效。乙方可视情况要求甲方恢复原状,提前收回主合同项下贷款,并可要求甲方支付贷款总额30%的违约金。

4.甲方因隐瞒抵押财产存在共有、争议、被查封、被扣押或已经设定过抵押权等情况而给乙方造成经济损失的,应给予赔偿。

5.甲方违反第十二条约定,应向乙方支付主合同项下贷款总额30%的违约金,并应赔偿对方因此而遭受的经济损失。

第十四条本车辆抵押贷款合同由甲、乙双方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签字并加盖单位公章。自双发签字之日起生效。

第十五条本车辆抵押贷款合同正本一式二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 甲方(公章):

身份证号:

或主要负责人:签章

年 月 日

乙方(公章):

身份证号:

或主要负责人:签章

年 月 日

签订合同地点:

车辆抵押贷款合同范文三

借款方(即抵押人,以下简称

贷款方(即抵押权人,以下简称

为维护甲乙双方利益,本着诚实信用,互惠互利原则,经协商一致,根据国务院颁发的《借款合同条例》《合同法》规定立此合同,就甲方向乙方借款一事特签订本质押合同以作担保,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条甲方将自己名下(有处分权)的,牌照号_____,发动机号_____大架号______。向乙方作质押。

第二条甲方向乙方借款(人民币)__________元,______(大写)。

第三条借款用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条借款月利息____%,月综合费用____%。

第五条借款期限_________月,即由___年___月___日起至___年___月____日止。

第六条还款资金来源和还款方式

1、还款资金的来源__________________。

2、还款方式_________________。

第七条保证条款

1、甲方到期不能偿还乙方的借款,乙方有权对质押物进行处理,甲方到期如数偿还了乙方的借款及利息,综合费用时,乙方将质押物退还给甲方

2、甲方必须按照借款合同的规定使用借款,不得挪作他用,不得用借款用于非法活动。

3、甲方必须按合同规定的期限还乙方的借款本金利息及综合费用。

第八条双方自愿通过公证处对借款合同进行公证。(公证费由甲方(借款方)承担。

第九条违约责任

1、借款期内,甲方未按本合同规定的时间偿还借款本息和综合费用,逾期3天以内的,按5日收利息和综合费用。逾期十日不还借款,按照本合同月利息及综合费用乘2,承担违约责任。

2、借款合同到期后,没有按时偿还乙方的借款,也没有提前和乙方协商续签借款合同和续交下月的利息和综合费用,乙方可凭本合同和公证书对质押物进行处分(销售)以偿还借款,利息和综合费用。或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甲方不的提出异议并承担乙方因借款合同引起的费用,包括律师费,费,执行费,交通费等费用。

3、本合同生效后,如需延长主合同项下借款期限,或者变更合同它条款,应经双方同意并达成书面协议。

第十条争议的解决方式:甲、乙双方在履行本合同中发生的争议,由双方协商解决。协商不成,可以向丛台区人民法院和申请强制执行。

1、本合同由甲、乙双方签字后生效。

2、本合同一式三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公证处一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车贷合同篇2

个人汽车贷款担保合同范本

甲 方:

身份证号:

乙 方:

地 址:

丙 方:

地 址:

鉴于:

1、甲方向__________银行(请将具体银行名称写清楚)(以下简称贷款银行)申请购车贷款购买货车从事经营,并委托乙方为其汽车贷款提供保证担保,乙方同意为甲方汽车贷款提供保证担保服务。

2、甲方以其购买的该车辆为乙方提供质押反担保。

3、甲方购车后将车挂靠于丙方经营(即甲方为实际车主,丙方为机动车行驶证登记的名义车主)

现三方就乙方向甲方提供保证担保及相关事宜,在遵循平等、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基础上,经过充分协商,订立如下条款:

第一条 甲方于 年 月 日在 处购买 汽车一辆。

车辆型号: 车 牌 号:

发动机号:

甲方向贷款银行申请个人汽车贷款,请求乙方为其提供保证担保,该车系由甲方家庭财产购买并挂靠于丙方且抵押给贷款银行。

第二条 乙方依据甲方的申请为甲方与贷款银行签订的《个人购车借款合同》提供保证担保。

第三条 经双方协商,甲方应当于 之日起 日内向乙方一次性支付贷款担保金额的10%作为担保服务费;甲方不得以提前归还贷款本息及其他任何理由要求乙方退还担保服务费。

第四条 甲方的权利和义务

一、甲方的权利

1、甲方提供真实资料及资信情况,经乙方调查核实并确认真实有效后,甲方有权要求乙方根据本合同的约定为其按揭购车向贷款银行提供保证担保。

2、甲方提前还清银行借款本息时,有权要求乙方积极配合协助办理相关手续。

3、甲方应当于该车在公安局办理登记后在贷款银行顺位后为乙方办理抵押担保登记,于此情形丙方承担协助义务。

二、甲方的义务

1、甲方必须向乙方提供真实合法的资信资料。

2、甲方应按照与贷款银行签订的《个人购车借款合同》中约定条款,全面按期履行其还本付息等义务;如未按期还款付息,乙方有权要求甲方和丙方将车辆交付乙方由其处置,甲方和丙方应交出车辆,并且由甲方向乙方承担违约责任。

4、在乙方提供担保期间,如乙方调查核实发现甲方有提供虚假资料骗取银行贷款和乙方担保的,乙方有权要求甲方和丙方将车辆交付乙方由其处置。并放弃抗辩权,并由甲方向乙方承担违约责任。

5、甲方在贷款担保期间内,应善意使用车辆并尽到善良管理人义务,否则乙方有权要求甲方和丙方将车辆交付乙方由其处置。

6、甲方在贷款担保期间内,应委托乙方在乙方指定的保险公司购买机动车辆交强险、机动车第三者责任险和机动车财产保险,如甲方未按本条规定履行,则视为甲方放弃继续履行与银行签订的贷款合同,甲方向乙方承担违约责任。凡因机动车辆发生保险索赔事项,甲方均应委托乙方办理索赔。

7、车辆在还款期内使用时出现质量问题和产品存在缺陷时,应由甲方向汽车经销商及生产厂商进行索赔及处理,甲方不得以此作为拖欠银行按揭月供款的理由。

8、甲方在分期付款期内,应严格遵守车辆使用性质和维修保养的规定,未经乙方同意,不得自行拆卸、更改车辆结构、车身颜色等。否则,其后果均由甲方自己承担,并由甲方向乙方承担违约责任。

9、因该车被损毁、灭失或者征用的,甲方应当将相应的赔偿金或者补偿金用于提前偿还银行贷款或者将其提存。

10、甲方应对其汽车贷款负有完全的偿还义务,此义务不因抵押物的灭失而消失;如抵押物灭失,甲方应以本人及其家庭共有财产全额偿还汽车贷款。

第五条 乙方的权利和义务

一、乙方的权利

1、乙方拥有对甲方提供的相关资信证明、相关个人资料和资信情况进行调查核实,或委托专业调查机构、律师进行资信调查的权利。

2、在资信调查结束后,乙方根据甲方的具体资信情况,有权选择担保或不予担保。

3、在有效担保期限内,乙方对甲方的资信情况有知情权,如乙方发现甲方提供虚假资料,骗取乙方担保,乙方有权终止担保合同,无条件追回甲方所购车辆,并进行处置后归还银行贷款余额,不足部分继续向甲方追索,并追究甲方违约责任。

4、甲方未按与银行签订的《个人购车借款合同》的约定归还月供款的,甲方承诺无条件将车辆交由乙方处置并放弃抗辩权。乙方有权依据银行的授权,代为行使抵押权人的权利,对车辆进行处置,并要求甲方承担违约责任。

5、甲方在贷款期间,应在乙方指定的保险公司购买机动车辆续期保险,并由乙方为甲方办理保险索赔的相关事项。

6、因甲方违反与银行签订的《个人购车借款合同》导致或者可能导致乙方向银行承担保证但保责任的,乙方有权在向银行承担责任前或者后向甲方追偿;此时,甲方应当以本人及其家庭共有财产全额偿还。

二、乙方的义务

1、乙方在甲方的申请下,根据甲方的资信情况为甲方提供担保。

2、乙方在资信调查过程中,依法对甲方相关个人情况负有保密的义务。

第六条 丙方作为汽车挂靠第三方,对乙方作出如下承诺:

1、丙方应做好该车辆的管理工作,做好GPS监控工作。

2、当乙方要求处置车辆时,丙方应交出该车,并应积极配合乙方处置该车。

第七条 违约责任

一、甲、乙、丙三方均应全面遵守和履行本合同之全部条款,一方违反本合同条款应承担违

约责任,并向相应守约方支付违约金:按乙方向银行提供担保总额的10%计算。违约金不足以弥补实际损失的,按实际损失支付。

二、守约方除违约金外,还有权要求违约方承担因其违约所产生的律师费、诉讼费、执行费以及为实现权利而产生的其他费用。

三、甲方违约,造成乙方需变卖或拍卖其车辆,车辆的变卖、拍卖款应首先支付银行贷款本息以及催收费、诉讼费(或仲裁费)抵押物处置费、过户费、保全费、公告费、执行费、律师费、差旅费及其他费用,对不足部分,甲方仍应承担清偿责任,乙方对甲方具有追索权。

第八条 因双方争议而发生的诉讼,由彭州市人民法院管辖。

第九条 本合同一式三份,甲、乙、丙各执一份,三方签字盖章后后生效。

甲方(签字按手模)

甲方配偶(签字按手模)

身份证号:

乙方:

丙方:

年 月 日

车贷合同篇3

关键词:汽车保险;汽车消费贷款;保证保险合同

保证保险作为一种财产保险在2009年新修订的《保险法》中被列出,然仅仅只是定义并没有相对应的法律和司法定论。这样就知道导致了保险公司在处理相关事件没有统一的法律标准,各部分只能自行摸索着解决的方案。在此情形下,保监会应对车贷险业务的开展应给予适当的引导和规范,不能放任自流,笔者根据自己多年从事车险行业的经验得出分析总结出以下几条建议。

一、对于汽车消费贷款保证保险合同内容的监管

根据我国《保险法》第95条的规定和2011年《保监会关于规范保险机构对外担保有关事项的通知》文件中要求保险公司须在法律允许的范围从事保险活动,不允许从事包括担保等法律外的保险活动,所以对汽车贷款保险合同保监会应采取严格审查的态度,且严禁保险公司将车险办成担保。现实中,保险公司为了拓宽车带保险业务,一般会与银行联合修改部分车险合同,其中有些内容是违反车保的本质或车保的相关法律法规的。由于车贷险可能带动其他保险的销售,所以部分保险公司对银行和汽车经销商分别提供加大责任和提高优惠力度等形式累计销售值,这样无异于将保险公司置于担保人的位置上。以上的这些现象使银行置信贷管理法规于不顾,继而出现了贷款逾期、贷款门槛无限下低,有些甚至为了满足经销商的不合理要求而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带来非常巨大的金融风险。这是造成汽车消费贷款担保风险大且付赔率高的主要原因。所以,作为监管部门保监会在加大严格要求保险公司按照法律法规进行做事的力度的同时给予违反规定操作的保险公司和个人严厉惩罚。进而督促保险公司严格按照监管部分制定的车贷条款进行做事,严禁通过各种形式的协议更改其内容。

二、明晰汽车消费贷款保证保险合同主体保险人的资质条件

无论公司的业务能力和条件如何都可承担车贷保险的业务是我最初我国汽车消费贷款保险的政策,但这一点是违背国际惯例的,在外国禁止一般保险人在未经许可的情况是不允许办理保证保险的,只有政府和专门精英保证业务的保险人可以办理。这是由于保证保险自身复杂和不易评估等特性决定的,所以保证保险必须经专业人员才能办理,且必须保证保险人自身有偿付能力。对此,我国也可以效仿国际惯例,对可办理汽车消费贷款保险的保险公司开展保证保险业务并由具备相关资质的人员进行专门办理,进而降低金融危机的风险。限制保证保险的经营机构,并非所有汽车消费贷款保险的公司都可以经营,只有符合相关规定的保险公司才可以经营。保监会于2010年的《人身保险业务基本服务规定》中对保险销售公司和销售人在保险销售过程中如何向保人解释和相关流程都给予了详细的规定,同时银监会也出台了《汽车贷款管理办法》规定银行放贷应遵循的详细准则。

三、制定汽车消费贷款保证保险合同基本条款

由主管部门制定基本保险条款的最大好处就是能够达到适用法律标准上的统一,并使条款本身实现社会公平,摆脱地方政府的本位主义、地方主义的影响。商业保险全国性主要险种的基本保险条款和保险费率由主管部门制定。[1]韩国保险法中就有约款规定,“如《私债保证保险普通约款》《租赁保证保险普通约款》《分期销售保证保险普通约款》”。[2]保监会制定并的《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款》。车贷险目前虽然不是全国性质的主要险种,是也需要有清晰明确的法律法规去依循,但其现有的状态是混乱无序的,这一点需要相关部分给予统一的规范和指导,否则很难正确的实施车贷险。汽车消费贷款保险合同的保险事故、责任赔偿、保人免责事项等义务都是车贷险合同的基本条款,这些内容都是关系当事人切身利益的事情,但是这些内容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存在很大的争议,这时需要保监会的中立性,只有保监会制定相关的合同内容些内容才能平衡汽车商、汽车购买人、银行和保险公司四方的利益,才能壮大车险市场的发展。

作者:玄玉慧 李博 单位: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汽车营销学院

参考文献:

[1]徐卫东.保险法论[M].吉林:吉林大学出版社,2000:123-124.

[2]崔吉子,黄平.韩国保险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209-210.

[3]迟京娟,王一.完善我国保证保险法律制度的思考[J].商,2016(05).

[4]田金花,郭笑凝,云涛,蒋伟华,尹吉利.保证保险法律问题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4(14).

[5]管程程.保证保险的保险性探析[J].知识经济,2012(24).

[6]朱志云.关于保证保险的再定性[J].商品与质量,2010(S9).

[7]洪伟,王可邦.走出"保证保险"的风险误区[J].中国律师,2010(05).

[8]董再强,朱涤非.消费信贷保证保险的法律问题研究———兼论保证保险合作协议中的风险监管义务分配[J].中国保险,2009(03).

[9]黎毅.保证保险法律性质之探讨[J].法制与社会,2008(24).

车贷合同篇4

抵押权人(以下称乙方)

为确保 年 字第 号合同(以下称主合同)的履行,甲方愿意以自有财产作抵押。乙方经审查,同意接受甲方的财产抵押。甲、乙双方经协商一致,按以下条款订立本合同:

第一条 甲方用作抵押的财产为(详见抵押财产清单)

第二条 本合同项下抵押财产共作价(大写) 万元整,抵押率为 %.实际抵押额为 万元整。

第三条 抵押财产的保管方式和保管责任如下:

1.抵押财产中的 待甲、乙双方封存后,由甲方自行保管。抵押财产中的 由甲方自行保管。甲方应妥善保管抵押财产,在抵押期内负有维修、保养,保证完好无损的责任,并随时接受乙方的检查。

2.抵押财产中的 由甲方交乙方保管,并由乙方向甲方一次性收取抵押价额 %的保管费。乙方应妥善保管抵押财产,不准挪用抵押财产。

第四条 抵押财产中的 必须由甲方办理财产保险,并将保险单交乙方保存。

第五条 在本合同有效期内,甲方不得出售和馈赠抵押财产;甲方迁移、出租、转让、再抵押或以其它任何方式转移本合同项下抵押财产的,应取得乙方书面同意。

第六条 抵押财产意外毁损的风险承担:

第七条 本合同项下有关的公证、保险、鉴定、登记、运输及保管等费用由甲方承担。

第八条 本合同生效后,如需变更主合同条款,应经抵押人同意并达成书面协议。

第九条 在本合同有效期内,甲方如发生分立、合并,由变更后的机构承担或分别承担本合同项下义务。甲方被宣布解散或破产,抵押财产不列入破产清算范围,乙方并有权提前处分其抵押财产。

第十条 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乙方有权依法定方式处分抵押财产:

1.主合同约定的还款期限已到,借款人未依约偿还借款本息或所延期限已到仍不能偿还借款本息;

2.借款人死亡而无继承人履行合同;

3.借款人被宣告解散、破产;

处理抵押财产所得价款,不足以偿还贷款本息和费用的,乙方有权另行追索;价款偿还贷款本息还有余的,乙方应退还给甲方。

第十一条 抵押权的撤销:主合同借款人按期偿还借款本息的,抵押权即自动撤销,由乙方保管的甲方财产和财产保险单应退还给甲方。

第十二条 本合同生效后,甲、乙任何一方不得擅自变更或解除合同,需要变更或解除合同时,应经双方协商一致,达成书面协议。协议未达成前,本合同各条款仍然有效。

第十三条 违约责任:

1.按照本合同第三条第1项的约定,由甲方保管的抵押财产,因甲方保管不善,造成毁损,乙方有权要求甲方恢复抵押财产原状,或提供经乙方认可的抵押财产。

2.按照本合同第三条第2项的约定,由乙方保管的抵押财产因乙方保管不善造成毁损,甲方有权用主合同中尚未偿还的借款与被毁损的抵押财产相抵销,并可追索剩余价款。或者要求乙方恢复抵押财产原状;或者要求乙方赔偿其因此而遭受的损失。

3.甲方违反第五条约定,擅自处分抵押财产的,其行为无效。乙方可视情况要求甲方恢复原状,提前收回主合同项下贷款,并可要求甲方支付贷款总额 %的违约金。

4.甲方因隐瞒抵押财产存在共有、争议、被查封、被扣押或已经设定过抵押权等情况而给乙方造成经济损失的,应给予赔偿

5.甲、乙任何一方违反第十二条约定,应向对方支付主合同项下贷款总额 %的违约金,并应赔偿对方因此而遭受的经济损失。

6.在本合同有效期内,未经抵押人同意,变更主合同条款或转让主合同项下权利义务的,甲方可自行解除本合同,并要求乙方退回由乙方保管的抵押物。

第十四条 争议的解决方式:

第十五条 双方商定的其它事项:

第十六条 本合同由甲、乙双方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签字并加盖单位公章。自主合同生效之日起生效。

第十七条 本合同正本一式二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

附:抵押财产清单一式 份。

甲方:公章

法定代表人:

或主要负责人:签章

年 月 日

乙方:公章

法定代表人:

或主要负责人:签章

年 月 日

签订合同地点:

车贷合同篇5

[关键词]新车贷险,利益主体,博弈关系

一、车贷险发展历程及现状

车贷险是汽车消费贷款保证保险的简称,是指由汽车消费贷款的购车人投保,保险公司承保,以购车人的履约责任为保险标的,约定投保人在保险事故发生时,以贷款人为索赔权人的保险制度。

自1998年中国保监会批准财产保险公司试办机动车辆分期付款售车信用保险,各大保险公司相继推出了各自的汽车消费贷款保证保险,车贷险在中国正式起步。此后,随着银行汽车消费信贷不断升温,保险公司为追求保费规模,将目标锁定在车贷险及其带动的车险保费上,一时间,车贷险成为了各大保险公司竞相争夺的“蛋糕”,车贷险业务也以平均每年200%的速度迅猛增长。业务快速增长的同时,隐藏其中的风险也随之逐渐地暴露出来——高贷款逾期率、高出险率、高赔付率、低费率等,加上车贷险外部经营环境中例如社会信用体制不健全、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完善、汽车市场结构调整导致车价的不断下降等不利发展因素,2002年前后车贷险风险全面突显出来。据统计,从1998年车贷险开办至2004年8月这一期间,全国各大保险公司车贷险保费收入为39.7亿元,而承担的车贷风险却高达2137亿元。在北京,各产险公司的平均赔付率高达135.57%,个别公司的赔付率竟达到400%。保险公司作为车贷险利益各方逆选择风险的最终被转嫁者不得不在2003年8全面停止车贷险业务。就此,开办6年之久的“第一代”车贷险夭折了。之后,保险公司痛定思痛,认真反思,理性回归,在沉寂了半年多后于2004年3月重新推出“个人汽车消费贷款保证保险”(以下简称“新车贷险”)。

二、新车贷险遇冷之博弈分析

较之“第一代”车贷险倍受市场青睐的情形,新车贷险却饱受市场冷漠,究其原因,新车贷险经营的外部环境并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社会信用制度尚未建立、现行的法律法规不完善以及道德水平低下仍然是新车贷险发展受阻的外部因素。本文从新车贷险遭遇市场冷漠的内部因素着手,通过建立一个包括保险公司、银行、汽车经销商、购车人在内的四方博弈模型(见图1)来分析新车贷险不受市场欢迎的原因。

在模型中,利益各方的行为目标分别是:(1)保险公司:寻求新业务和利润的增长,以及作为车险营销手段的一种,带动车险业务的增长;(2)银行:减少资金放贷风险,保障资金的安全;(3)汽车经销商:促进汽车销售,获得稳定的销售收入;(4)购车人:实现拥有私家车的梦想,并保障自己未来因不可预测的原因所带来的还款风险。

(一)保险公司与银行之间的博弈关系

为了使自身的风险降到最低,最大限度的保障自身利益,保险公司吸取了以往车贷险经营的失败教训,从产品设计、承保流程、理赔流程以及实务操作等方面对车贷险条款进行了改进,设置了一些能较好规避车贷经营风险的承保条件、除外责任以及免赔率。例如,新车贷险条款将汽车贷款的首付比例由原先的20%提高到30%,并将还款期限由原来的5年缩短至3年;明确了保险公司承担保险责任以银行向贷款人取得有效的抵押或质押为前提;保险公司对银行处理完债务人的抵押物(财产)后,对差额部分要先实行10%的免赔,然后再进行赔偿。

然而,银行认为,新车贷险中这些条件的设定使他们承担了一定的责任和风险,此外,保险公司虽然承担了投保人因疾病、意外事故死亡或残疾而导致投保人不能履行还款义务,保人向银行全额赔付未偿还贷款本金及利息的责任,但这种保险事故在以年轻人为主购车群体的保险中发生的可能性极小,因此,在新车贷险条款下,保险公司根本无“风险”可保。银行无兴趣与保险公司合作开办新车贷险业务,是新车贷险业务遭遇市场冷漠的第一层原因。

(二)银行与汽车经销商之间的博弈关系

首先,在“第一代”车贷险中,因为保险公司承担了车贷险经营中的所有风险,所以银行疏忽对借款人的资信审查,更甚至有将资信审查交由汽车经销商来做,使车贷险经营风险控制的关键环节——资信调查形同虚设,也为一些不法汽车经销商与购车人合伙骗贷、套贷创造了机会。新车贷险中银行承担了部分风险,秉持谨慎经营,风险最小化的原则,银行希望在与汽车经销商合作开办汽车信贷时,汽车经销商能为其承担部分保险公司转嫁的风险,并以此作为双方合作开办汽车信贷险的前提。

其次,在传统模式下,汽车经销商为了最大化销售量,帮助许多购买力不足的购车人申请银行汽车信贷,在新车贷险中,银行放贷则以购车人购买车贷险为前提。但是,目前一种新型金融服务企业——汽车金融集团的出现正在慢慢改变这种传统的贷款购车模式。截至2005年9月,我国已有通用、大众、丰田、福特、戴姆勒—克莱斯勒金融服务集团等5家跨国巨头开展汽车金融服务,它们集汽车销售、提供汽车贷款和汽车保险服务等多项功能于一身,其汽车信贷模式是对银行汽车信贷的一种替代,对传统信贷模式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因此,银行与汽车经销商探寻“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合作方式进展缓慢,以及新型贷款购车模式对传统贷款模式的冲击是影响新车贷险业务发展的第二层原因。

(三)保险公司与购车人之间的博弈关系

“第一代”车贷险经营失败后,保险公司重新评估了车贷险风险,最终将新车贷险的目标客户群锁定为家庭消费用车的个人。但是,据一份市场调查显示,被调查者中,只有不到30%的个人会通过购买新车贷险的方式来获取银行的购车信贷。这说明市场中对新车贷险的需求非常少。从车贷险以往经营的事实来看,营运性质用车的集体或经营性用车的个人才是车贷险的真正需要者。另一方面,新车贷险产品较“第一代”车贷险没有更多特色和吸引购车人之处,保险的保障范围也不能很好的满足购车人的需求。购车人认为仅仅把所交保费当成是为获取银行贷款而支付的“担保费”,除此之外,产品无任何附加的保障功能,所付成本太高。总而言之,保险公司缩小车贷险目标客户群,以及新车贷险产品功能存在缺陷不能真正满足购车人的需求是其不被市场接受的又一层原因。

(四)银行与购车人之间的博弈关系

购车人可以通过三种方式从银行获得购车贷款,分别是有价证券质押、房屋等不动产抵押和第三方担保。车贷险属于担保方式中的一种,其实质是保险公司担当第三方保证人的角色,以利于被保险人获得贷款。

与购买新车贷险相比,购车人选择抵押、质押或第三方保证所支付的费用要低的多,车贷险是成本最高的一种担保方式,这就决定了车贷险在同功能替代晶市场中缺乏竞争力,购车人将选择其它的方式,以更低的成本获取银行贷款。

新车贷险在市场中不具有价格优势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保险公司的定价体系不合理。由于历史经验数据不多,且风险经营不符合大数法则的要求,使定价缺乏精算基础。因此,新车贷险定价不合理是其遭市场冷遇的另一原因。

综上分析,新车贷险在市场发展中受阻碍的原因就在于新车贷险利益链中的各利益主体无法达到博弈均衡,取得共赢的目的。

三、推动新车贷险发展的对策

(一)利益链中各利益主体互相让步、妥协使博弈四方趋向均衡,实现新车贷险业务的逐步发展

1.保险公司应当清晰定位新车贷险,应当明白车贷险本身是一个高风险的非效益型险种,经营目的不是为了单纯实现车贷险业务的盈利,而是要实现新车贷险及其所带动车险的整体盈利。

2.银行在新车贷险利益链中不能过于强调自身的“零风险”。一些资深的业内人士指出,银行承担车贷险10%-20%的风险责任,车贷险违约率会比银行不承担任何风险责任的违约率低5-10倍。因此,银行承担新车贷险中的部分风险责任,对于降低新车贷险经营风险以及推动新车贷险发展都能起到积极作用。

3.汽车工业迅速发展,在目前中国信用体系尚难建立的情况下,车贷险仍然是未来5年内推动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重要手段。汽车消费市场竞争激烈的事实迫使汽车经销商

不得不探求多元化的营销模式。在新车贷险利益链中,汽车经销商应当积极主动地寻求与银行和保险公司的新合作模式,作适当的妥协和让步,以约定形式承担部分风险,如规范保证金操作、抵押车辆的回购,以及配合银行和保险公司完善对购车人的资信调查等。

4.购车人的道德风险是新车贷险风险的主要来源。为营造出整个社会真诚、诚信的氛围,每个购车人都应从自我做起,努力配合保险公司和银行的资信调查工作,提供真实详尽的个人信息,为构建个人信用信息平台贡献力量。

(二)完善新车贷险经营的内部环境,引入新要素,打破原来博弈各方的僵持局面,使利益各方逐渐趋向博弈均衡,以推动新车贷险的发展

1.保险公司、银行、汽车经销商三方要共同协作,严把资信调查关,完善核保程序和抵押制度,并建立多样化的风险化解机制,从源头上把握和控制风险;对于逾期和可疑类车贷,三方要建立定期会商制度,共同分析风险,抓好清欠工作。

2.丰富新车贷险产品体系,开发具有不同保障功能的车贷险产品。目前新车贷险产品的保障范围狭窄。广度方面:车贷险产品单一以及将客户群锁定为家庭消费用车的个人必然使新车贷险业务的发展受到阻碍。因此,保险公司在注重风险防范与控制的同时,应逐步开展能满足更多购车人需求的营业性质用车的保证保险业务,并积极探索能有效化解风险的多种机制,例如,让营运车购车人用路线经营权作为抵押,一旦购车人不向银行还款,银行或保险公司就将其经营权进行拍卖,等等。深度方面:在目前新车贷险条款不能被银行所接受的情况下,保险公司应不断丰富新车贷险产品体系,尽可能回归保险的传统保障功能,满足购车人对车贷险产品的不同需求。国外保险公司开发的相应产品有:抵押汽车保障保险(gap)、失业保险、贷款车辆故障保险等。

3.整合各方资源,发挥各方优势,通过“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方式开展全方位合作,实现多方共赢。当车贷利益链中各主体彼此无法做出更大的妥协和让步时,要推动新车贷险业务发展,引进其它的业务合作伙伴,将他们整合到车贷险利益链中来,发挥他们的优势,打破原来利益各方僵持不下的局面。比如,保险公司、银行、汽车经销商可充分利用汽车生产厂商的优势,让他们参与到新车贷险“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博弈中来,开展全方位合作。例如,汽车生产厂商承担起逾期贷款车辆按市场价回购的职责,等等。这种引入战略合作伙伴,博弈各方利益与风险重新分配,实现共赢的方式不仅可以降低车贷经营风险,更重要的是将保险公司、银行、经销商、汽车生产厂商四方紧密联在一起,各方从自身利益考虑,自觉自愿地履行各自的职责和义务,杜绝了过去车贷险业务经营当中,银行、经销商、生产厂家缺位、不到位甚至不负责任,所有风险均由保险公司独家承担的不正常现象。

车贷合同篇6

一、汽车金融服务领域的主体分析

我国的汽车金融服务市场具有极其广阔的发展前景,使得各类企业纷纷加入其中。具体说来,主要有如下服务机构:汽车制造商、商业银行、外资汽车金融公司、汽车经销商、保险公司。目前在我国市场上提供汽车消费信贷的金融机构有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销售商二种。

商业银行一度几乎垄断了国内所有的汽车贷款和金融服务业务。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的统计,到2003年年底,全部金融机构提供的汽车消费贷款余额达1700.06亿元,比年初增长620.14亿元。其中四大国有商业银行1445亿元,占85%,股份制商业银行206亿元,占12%,城市商业银行45.9亿元,占2.7%;财务公司5.1亿元,占0.3%。但是截至2004年上半年,我国金融机构汽车消费贷款余额为1833亿元,而呆坏账近1000亿元,坏账率有40%左右。而在北京,坏账率更高达50%以上。各大银行陆续停止或者提高了个人汽车贷款业务的门槛,汽车信贷萎缩。直到2006年随着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的开通,银行凭借其密集的网络优势和充足的资金是银行汽车信贷的优势所在。汽车信贷业务也逐渐回升。总体来说,现阶段在我国汽车金融服务领域处于主导地位的还是银行。

二、我国汽车金融风险控制中存的在问题

目前我国汽车金融服务领域主体的银行在汽车金融风险的控制中存在以下问题:

1.对汽车金融风险的认识不足,风险控制不到位

银行开办汽车消费贷款之初,通过采取财产抵押、质押、保险公司担保等贷款担保形式,银行认为贷款万无一失。为了抢占市场份额,各行纷纷降低贷款条件。由于贷款客户分散,对贷款人的信用状况缺乏应有的审查,也没有做到贷后跟踪监测,因此造成贷款客户良莠不齐,这些都为信贷风险留下了隐患。而且汽车消费贷款在银行贷款业务中占有很小的比重,不是其主业,在实际业务操作中存在人员配备不足,催收不及时,只管贷不管收,加重了汽车贷款的风险。

2.银行缺乏对汽车经销商的制约,使得经销商将风险转嫁到银行

在汽车消费贷款业务中,银行和汽车经销商的关系只是基于资金供求基础上的商业合作关系,银行为到经销商处购车的客户提供贷款,促进汽车销售。经销商在贷款客户提供物质担保的基础上,为汽车消费贷款提供全保证担保,这种合作应该是双赢的合作关系。但仔细分析就会发现,这种商业关系存在责任不对称,风险分担不平衡。银行提供资金承担了资金损失的风险,相反经销商借助银行贷款促进汽车销售,对其有利,不存在风险。其虽然提供贷款保证,但这种保证通常只是一般贷款保证,是在贷款人落实物质担保之后附加的信用保证。根据我国现行法律规定,同一债权既有保证又有物的担保,保证人对物的担保以外的债权承担保证责任。汽车消费贷款设定的物的担保价值肯定要超过贷款金额,但在执行时却存在许多障碍,不能及时变现,因此可以说经销商的保证责任通常形同虚设。

加之银行对经销商缺乏强有力的制约,经销商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惜牺牲银行的利益,与客户串通办理假按揭、降低购车首付比例等,这样经销商就把业务风险全部转嫁给了银行,形成银行汽车信贷的高风险。

3.银行汽车金融服务品种单一,产业链短

银行办理的汽车金融业务仅局限于汽车消费贷款,赚取利息收入,不仅造成收入单一,而且缺乏与客户的沟通和联系,无法及时了解贷款客户的基本经济变化情况。银行汽车消费贷款是一项独立的资金服务业务,提供贷款以后除客户按时归还本息外,基本与客户断绝了联系,对客户、担保人等在贷款期间经营状况、经济情况的变化基本处于失控状态,对出现的贷款风险不能及时采取保全措施。

4.银行信贷风险控制机制存在漏洞

当前银行在贷款管理中普遍实行“审贷分离”的原则,即:贷款业务人员负责考察贷款人的信用状况和抵押担保落实情况,将考察结果和意见呈报给贷款审查委员会或部门负责人,其本身没有贷款的权利,最终决定发放贷款的是贷审会或部门负责人。表面看分工明确、相互制约,加强了贷款的安全性。但在实际操作中,这一机制存在很大的弊端:了解情况的业务人员没有放款权利,有决定权的人不了解具体情况。在贷款责任上,由于最终决定权在贷审会,不仅损害了业务经办人员的积极性,而且减轻了其应承担的责任,形成业务人员只管放款,不管风险的消极态度;贷款出现风险时相互推脱责任,最终结果是责、权不统一;分工明确,但责任不清,而且由于这一机制手续比较繁琐,在执行中往往流于形式。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商业银行信贷管理制度“越来越完善”,不良贷款比例却居高不下。

三、建立战略联盟、共同防范汽车金融风险

银行或汽车金融公司要加强与保险公司、经销商的协作。汽车金融风险是系统性的,银行或汽车金融公司、保险公司、经销商任何一家单打独斗都难以化解其中的风险,每一个体都有自己的利益,只有通过合作、建立战略联盟才能实现各自利益最大化。这就要求共同对客户的资信状况进行认真调查,确认其是否具有《汽车消费贷款管理办法》规定的资信资格,防范贷款风险。汽车金融服务的各机构间应加强合作建立战略联盟,形成合力,全力打击信用不良客户。银行或汽车金融公司间要定期召开工作例会,将违约严重的客户列入“黑名单”,并互通情况,实现资源共享,切实防范一车多贷、一人多车多贷现象的发生。另外,必要时银行或汽车金融公司还要取得车辆管理部门的配合,认真办理车辆抵押手续。

另外,严防保险公司、经销商的欺诈风险。在选择合作伙伴时,选择信誉好、实力强的保险公司、经销商进行合作。对符合合作条件的伙伴签订贷款合作协议,明确可能出现的风险时双方应负的责任和应尽的义务。

车贷合同篇7

经过改造的车贷险产品的悄然复出,引起了相关各方的高度关注。但从媒体报道来看,各方反应不一。一方面是保险公司的初步动作,意在观察相关利益各方的态度与反应;另一方面是银行、车商,认为新条款过于“苛刻”,使自身风险难以转移分摊,故而表现出冷淡态度;再一方面是消费者认为从中难以体会到人性化的体贴与关怀。为什么会这样呢?笔者以为,问题的根源在于车贷险、汽车贷款的风险如何控制上,如何在把风险降到最小的同时,谋求利益的最大化。而这一问题的解决,一定程度上取决于社会信用环境的改善,具体到银保双方,即个人信用调查系统的有效和完备。不论是银行还是保险公司,其实都有自己管控风险的办法和系统,如银行有信贷登记咨询系统,保险公司又长于风险的管理等等,要解决的矛盾,其实就是如何合理地平衡各方利益。相关各方都不宜仅从自身利益出发考量这一产品的设计,而应从相关各方在这一市场上的共同利益的角度出发,互惠互利,谋求多赢。各方利益能够平衡好,风险的分摊能够比较公平,其他问题也就有可能顺畅解决。因为统一了认识,有了共同的利益,自然就有了共同保障这种利益的需求,如此不论是要建立可共享的个人资信系统,共享相关信息和数据资料,还是采取协调的措施防范风险,就都是易于解决的技术层面的事了。

日渐兴旺的车市是车贷险产品生存的肥沃土壤,目前又有不少民营的汽车消费服务中介机构成功样本的刺激与竞争,尽管还会有挫折,尽管还会成为争论的焦点,但随着市场的变化与发展,车贷险产品终将会日益成熟,从而使利益各方求得多赢的结果,使广大消费者认同和接受。

车贷险:涉过浅滩看得失

与银行车贷业务一起登上车市舞台的车贷险,去年8月起优势不再,以致不得不黯然地暂时“离场”。但日渐兴旺的汽车市场显然不能因此停止自己的脚步。人们发现,利用消费者信用评估和风险处置能力来协助商业银行继续开展车贷业务的汽车信贷消费服务中介机构开始悄然红火起来,有些公司的业务量甚至同比增长了50%到70%。虽然经营内容不完全具有可比性,但其活跃的经营思路、与市场和谐发展的机制和对消费者更加体贴的服务,对伺机重整旗鼓返回车市舞台的车贷险来说都是不无裨益的。

体制

细心人不难发现,这些日趋活跃的中介机构大多集中在浙江、广东等私营经济发达的省份,其自身也往往属于私营或集体所有制性质。体制上的特点决定了这些企业从上至下都必须处事严谨,否则所有风险都将由自己承担。这些公司的业务拓展也力求稳妥,一般都是待业务体系健全后才开始向车市蓬勃兴旺的大城市辐射。另外,灵活的体制也决定了这些公司的营销模式更加多样且更加贴近消费者需求。

比较起来,保险公司则大多属于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公司长远利益的得失往往被认为与个人无关;人事制度的缺陷又使一些国有保险公司领导人对短期业绩的关心胜于对公司长远利益的考虑。有专业人士指出,恶性竞争的根源是保险公司重规模不重效益的经营理念和公司上下目标不一致的体制矛盾。其在车贷险业务上所暴露出来的,或者说直接带来的后果就是风险防范机制的缺失、风险管理能力的不足和对审慎经营原则的忽视。

管理

去年底在北京举行的“北京汽车金融发展论坛”上,受邀嘉宾浙江长行汽车租赁销售有限公司董事长方昶行向与会者演示了该公司经过10年探索建立起来的“汽车信贷消费风险管理三大体系”:在客户资信评估方面,他们有对消费能力资料真伪的评估,车辆技术含量贬值风险的评估;在风险化解方面,又有及时提醒、适度催收和垫款援助、协商回购等环节;当风险已经发生,必须对其进行处置时,又具备着找车、收车、诉讼和追偿等诸多能力。而这一整套风险管理解决方案是否真正适合市场环境需要,让我们看看相关数据:该公司自1993年起与建行合作开展汽车分期付款和信贷消费业务,已累计销售汽车1.2万余辆,放贷10多亿元,至今银行未出现一笔不良贷款。

保监会有关负责人也承认,去年停办车贷险的根本原因,就是保险公司在风险管理和经营管理方面出现了越来越严重的问题而导致风险失控。车贷险无疑属于管理型产品,但当时很多保险公司都存在操作和管理上的漏洞,如贷前调查走访、健全档案等各项制度未能很好落实,签订协议时将保险责任无限扩大,甚至违反规定满足经销商不合理要求,委托银行或经销商直接开具保险单据等。

技术

据了解,像浙江长行、康达,广东靓靓驹等个人信用购车中介服务机构,往往都有着严格的资信审查程序,其防范、化解风险的能力不仅仅来自资金的实力,更是专业管理技术和经验的积累。经过近10年的市场磨砺,这些企业目前大都形成了各自比较成熟的“客户资信评估系统”,可根据客户的具体资料做出一个比较正确的评估和筛选,而且能按还款能力的强弱对客户采取不同的按揭政策。有的还建立了“贷前审查、贷中监控、贷后控制”的风险控制体系,因此也就具备了相当强的抗风险能力。

当然,消费者信用能力的评估和风险的处置,技术性强、流程复杂,属于管理密集型工作,往往需要通过专业化经营才能建立起这种能力,而保险公司的主业显然不在于此,从成本和效益上讲,投入太大也不划算。但既然保险公司如今还是要揽这“瓷器活儿”,那自然就应具备“金刚钻”,否则防范风险仍然会成为一句空话。因此,各家保险公司还是要在“专”字上下些功夫,提高防范风险的“技术”含量,比如在单项业务上能否设立专业机构,加强个人资信评估体系和风险审查评估制度的建设,加强汽车消费信贷催欠和追偿管理机制,保险公司之间建立车贷险客户不良行为信息共享平台等等。

4月1日,新车贷险“重出江湖”。银行、经销商和消费者等各方对此的态度似乎都有些冷淡,颇多微辞。显然,在已经尝到其他“保险方式”甜头的车贷市场对新车贷险的“回马枪”寄予着更高的期望。从这个角度看,车贷险回炉再造,对车市和保险市场都不应该是一件坏事。

车贷险再出难点圈内外共议对策

保险公司对车贷险风险管理的不善作为,始终被认为是旧车贷险半途夭折的根源。如今车贷险再造重生,保险公司痛定思痛,必定会在自身管理方面做足文章,政府主管机构和保险监管部门也已加强了对该业务内外部管理的监管力度。那么新生的车贷险为什么还会给人步履维艰的感觉呢?在近来圈内外专家学者纷纷把脉车贷险后,不难发现车贷险业务新的症结所在。

首先,从长远的角度看,主要还是全社会信用管理体系的不完善阻碍了车贷险前进的道路。具体说来,其系统性风险主要来源于缺乏信用监督和惩罚机制,失信者不会得到应有的制裁。显然,在目前个人信用体系缺失的情况下,无论是商业银行、保险公司还是汽车金融公司都无力独自承担车贷的信用风险。

因此,有识之士呼吁应加快建立个人征信系统和金融系统共享的信贷登记咨询网络。银行和保险公司应共同建立借款人信用评级体系,利用银行的客户资信管理优势和保险公司的风险管理优势,共同进行资信调查、监控和追缴贷款等工作,结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共同体,保障信用链条和利益链条的连续。而只有把整个社会的诚信环境建设好,保险公司才能轻松进入车贷险市场。

当然,信用环境的营造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实现,其影响到的也绝不仅仅是车贷险一个领域。而对于车贷险自身来说,近期最需要解决的,还是有关利益各方的关系如何理顺的问题。业内人士分析,保险公司虽然观望、犹豫,对车贷险业务却并不愿轻言放弃。之所以迟迟不推出新车贷险,实际上是在观察和了解与车贷险有关利益各方的态度,因为车贷险是一个连锁的链条,相关的不只有买车人,还包括银行和车商,因此风险并非保险公司所能单一控制,任何一个环节不能顺畅运行,都将对整个汽车信贷消费业务产生影响。实际上保险公司最担心的,还是相关利益方能否在诚信的原则上,公平、公正、公开、合理、科学地来看待和处理该项业务。

这其中尤以保险公司和银行的关系最为重要。专家指出,要改变目前双方过分强调风险分担和相互推诿、各自为政的现状。银行在这个过程中的态度及其对汽车贷款消费观念的认识被认为是制约或者影响整个汽车信贷市场发展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对于风险的形成和防范,银行还是应该从自身管理上多找找原因,多想想对策。尤其要在贷款客户资质审查及信用评判、诉讼、车辆变卖等方面练好自己的内功。总之,只有银保双方尽早就相关问题冲破壁垒、达成一致,才能有效化解车贷业务的风险。

有人推测5月以后,随着新的《道路交通安全法》的出台,就会有保险公司率先推出车贷险产品。也许它仍然不会是尽善尽美的,也许它依然会成为争议的焦点,但既然它是市场需求的产物,更有助于我国汽车、金融产业的蓬勃发展,那就让我们预先祝福它一路走好吧。

新车贷险:互惠中谋求银保双赢

从4月1日起,人保财险、太平洋财险、天安保险和永安财产保险4家公司报备的6款新车贷险产品获得中国保监会批准到现在已经有一个多月。目前,新车贷险还没有大面积“投放”到市场上,各界对新车贷险的发展还处于“雾里看花”的阶段,但从各方面对新车贷险面市后的反应上,人们不难看出新车贷险未来市场发展的轨迹。

“从过去几年汽车消费贷款的发展来看,属于风险比较高的业务。不过任何一项贷款业务都是有风险的,关键是看如何来规避风险。保险公司在收取保费的同时已在保险条款设计中把风险都规避了,却留给银行潜在的风险,那么银行方面就会考虑该项业务是否有开展的必要。对于任何一项合作,双赢是非常重要的。新车贷险的银保合作也是如此,合作双方应该共同从降低风险的角度出发,而不是仅从自身的利益来考虑问题。”一位银行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直言不讳。

近几年,我国保险业产品创新速度不断加快,保险新产品层出不穷,保险新产品的开发也成为保险公司提高市场竞争力的一个重要环节,但任何一款保险新产品能否有生命力毕竟还要得到市场的检验才能知晓。对于车贷险业务,银行和保险公司在我国车贷险市场上是重要的两大组成部分,银行和保险公司之间的合作是车贷险能否走上良性发展轨道的基础。几年来,许多保险公司之所以纷纷停办车贷险业务,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保险公司认为单方面风险过大,难以承受。

保险公司仅仅靠保险条款来规避风险显然难以赢得市场。优势互补、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是理想中的双赢合作模式。消费者从车商和中介机构购买车辆,银行提供汽车消费信贷,保险公司提供汽车消费信贷的保险保障就如同环环相扣的链条,这是任何一个贷款购买汽车的消费者必然要经过的几个环节。而银行对新车贷险产品的态度是否积极,很大程度上将决定这些新产品的生命力。

一位保险业人士告诉记者,保监会批准的6款新车贷险包括免赔率不低于10%;车贷险期限不超过3年;车贷险首付比例不得低于30%,且投保人必须是贷款所购车辆的最终使用人。这种设计更加贴近市场需求,设计理念更加人性化;合理平衡了保险公司、被保险人(贷款机构)和投保人(贷款购车人)之间的权利与义务;加大了不同风险水平客户之间的保费差距。其中的每一点都降低了保险公司的承保风险。表面上看,改变了过去银行“零风险”,风险由保险公司独自承担的状况,保险公司与银行间的银保合作模式成了真正意义上的优势互补、共担风险、利益共享。然而,这种理想中的合作模式,却难以在现实中“美梦成真”。主要原因是保险公司在门槛提高的同时,降低了对风险的保障,而保险公司收取消费者的保费不会有多大改变;银行的汽车消费贷款风险加大了,贷款利息没有改变。这样的新车贷险能否赢得银行的青睐就成了问题。

中央财经大学保险系系主任郝演苏告诉记者:“在车贷险方面,银保合作就好比大学生与小学生之间的合作,本身就没有合作基础。车贷险在银行和保险公司的业务构架中,并不是主流业务,保险公司不会大力抢拼这块市场。近期,央行连续两次将存款准备金率提高1个百分点和0.5个百分点,由6%升至7.5%,加强信贷管理。银行好的信贷业务还做不过来,对新车贷险自然也不会有多大兴趣。”

他认为,根据贷款人的职业、收入情况,购买车的价格、用途等不同,目前银行最长的放贷时间是5年。而新车贷险条款规定车贷险期限不超过3年;消费信贷首付款的比例一般为20%,而新车贷险首付比例不得低于30%,且投保人必须是贷款车的最终使用人。这实际意味着车贷险已经把相当数量的业务排除在外。新车贷险对银行和消费者在选择上没有诱惑力。

不管是银行还是保险公司,有效进行风险控制才是开展汽车消费信贷保险业务的关键。目前,我国的车贷险市场参与各方在风险控制方面仍要面对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方面,车贷险市场信用风险居高不下,而我国车辆价格却持续下跌,谁来承担车辆贬值的风险?尤其是对于消费者不愿承受的这部分风险应由谁来“埋单”?有关人士认为,这正是我国汽车信贷市场存在的难以调和的矛盾。目前,我国正处于个人信用管理体系初建时期,个人信用观念淡薄,有关法律法规有待健全,银行、保险公司、汽车信贷服务商之间各个环节没能构建起一个分工明确、协同作战的制度保障体系。银保合作模式还不够成熟,在操作层面上存在诸多误区。各有关部门还应加强汽车消费信贷中的个人资信评估体系和风险审查评估制度建设;另一方面,谁来承担车贷险出险后的催欠和追偿工作?目前,对于逾期催讨、追偿、抵押物处理等环节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相关成本较高,车贷险并非是一年期业务,难以准确分摊与核算,同时有关法律法规还不完善,保险公司要与有关部门合作,借助律师等社会中介力量对欠款进行追收。这些都给汽车消费信贷催欠和追偿工作带来了很大困难。

业内人士指出,商业保险公司本身就是为客户提高风险保障的机构,如果保险公司在设计险种时将大量的风险排除在外,其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必然会受到质疑,市场的认可程度将受限。

新条款又成焦点利益方众说不一

保险公司:

车贷险产品虽已获批,但很多保险公司似乎对于恢复该项业务并不积极乐观,有的甚至根本没把重新开办车贷险业务列入计划。如果说从1998年问世以来,车贷险屡进屡退,充分体现了保险公司对车贷险“嚼之无味,弃之可惜”的复杂心态,那么眼下的局面就更是其陷于“进退维谷”两难境地的真实写照。

其实,保险公司的苦衷不言自明,正所谓“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旧车贷险无论是在政策制定还是在市场运作中对保险公司都不是很“公平”,使之成为车贷风险最终的承受者。如今,在社会信用环境改观不大、车贷险风险依然很大的情况下,能否有效降低车贷险的风险显然还是个未知数。虽然新车贷险在审查上比以前更加严格,但保险公司对于如何管控风险心里显然还是没底儿。于是,对市场的缺乏信心,使得保险公司该出手时却不敢再贸然出手。

倒是有关专家对保险公司的这种谨慎态度报以充分的理解和肯定。他们认为,保险公司的业务开展,完全是一种商业运作行为,应该有权利根据风险状况自行选择。新车贷险条款面市以后,保险公司出于自身利益考虑不愿马上涉足危机四伏的车贷险市场,是保险公司在分析宏观环境和自身情况后做出的理性选择,也是保障公司偿付能力充足、保障大多数投保人利益的理性选择。所以其目前的反应不仅是正常的,而且和过去盲目竞争、非理性扩张的行为相比还有了本质上的进步。

银行:

应该说,作为车贷险的最大受益者,银行还是热盼车贷险复出的。车贷和车贷险捆绑问世以来,二者的起落兴衰始终如影随形。有了车贷险的保驾护航,在车贷业务火红的2002年,有些品牌的汽车甚至开进了银行营业大厅。很明显,随着去年车贷险的撤出,各家银行的汽车贷款业务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来自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的资料显示,今年一季度,北京金融机构的汽车消费贷款业务比上年末减少9.6亿元,下降幅度1.16%。保险公司退出车贷险市场,使银行个人汽车贷款风险加大,银行开始有意收缩汽车贷款业务不能不说是车市降温的重要原因。

虽然希望与保险公司早日再续前缘,但新车贷险的条款显然让银行不甚满意。其中首要一点就是银行认为保险公司矫枉过正,比较“自私”地先给自己上好了“保险”。从新车贷险的特点来看,要求贷款车辆首付款不得低于30%,期限不超过3年等等条件,被认为是在原本就比较难的汽车贷款上又加了一把锁。有银行人士表示,任何一项贷款业务都是有风险的,也总要有机构来承担,如果保险条款把风险都规避了,风险还要由银行和担保公司来扛,那消费者把几千元,甚至更高的保费交给保险公司意义何在。更何况车贷险调整后还有10%的绝对免赔额,即车款的10%不在保险公司赔付范围之内,银行方面认为这也是不公平的。

此外,银行有关人士还表示,新车贷险虽然加强了风险控制,但在对贷款人资信审核上并没有取得突破,而这正是车贷业务中最关键的环节。还有,如何处理因不还贷款而收回的汽车,至今也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

经销商:

汽车经销商本来都在望眼欲穿地盼望新车贷险政策能够改变目前车市萎缩的状况,但对于新出台的条款,很多经销商都表示有还不如没有。他们认为新车贷险政策确实降低了保险公司的经营风险,但和银行前些日子下发的新贷款政策有交叉,而且一些细节问题没有非常明确地表示出来,这对今后的汽车销售有可能带来不便。但也有一些车商表现出无所谓的态度,他们认为车市在以前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就没有把车贷险作为主要的银行贷款担保,房产抵押一直是担保中的主力。

消费者:

虽然还没有和新车贷险“亲密接触”,但是先行一步的保险条款已经对消费者的购车意向产生了影响。贷款购车成本的增加,以及投保手续的繁琐与否是消费者首先考虑的因素。由于新车贷险对首付比例和月供额度都设置了更高的门槛,有些本想买好一些车子的人已决定降低选车标准。还有一些原本想贷款的消费者觉得贷款买车不划算了,索性一次性全款付清。还有些消费者认为新保险条款过于苛刻,几乎让消费者没什么选择的余地,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挫伤了他们购买这种保险的积极性。

车贷合同篇8

第一种观点认为,汽车消费贷款保证保险,虽然名义上是保险,但实质上是担保,是由保险人为被保证人(贷款方)向被保险人(银行)提供的担保业务,性质属保证担保。但该担保又不同于银行承办的担保业务,是保险公司办理的具有保险色彩的、特定范围的保函业务。

第二种观点认为,汽车消费贷款保证保险是具有担保性质的保险,既具有担保法意义上的保证担保性质,又具有保险法意义上的财产保险性质,是保证担保和财产保险竞合的特殊保险产品。

第三种观点否定了第一、二种观点,认为一种行为要么是保险行为,要么是保证行为,它不可能是兼而有之的两种行为的混同或竞合。汽车消费贷款保证保险的性质属保险,是纯粹的财产保险产品。

笔者同意第三种观点,认为汽车消费贷款保证保险是保险人开发的纯粹的商业财产保险产品。

一、汽车消费贷款保证保险符合商业财产保险产品的法律特征

1.从概念的逻辑结构上分析,汽车消费贷款保证保险属保险范畴。

&nbsp2.从法律性质分析,汽车消费贷款保证保险具备财产保险的所有法律特征。财产保险以财产及其相关利益为保险标的,是以有形或无形财产及其相关利益为保险标的的补偿性保险。保证保险作为保险业的一种新业务,分析其主体、责任财产和责任形式可以看出保证保险未脱离保险业的常态。

3.从险种开发本意分析,汽车消费贷款保证保险是财产保险的一种新型产品。

4.从经济制度理解,保险制度的基本特征就是通过建立保险基金实现被保险人风险的转移。汽车消费贷款保证保险的责任财产来源于全体汽车消费贷款保证保险投保人缴纳的保费。如果保费计算合理的话,投保人数量达到一定规模,保险基金能够承担投保的风险,这是汽车消费贷款保证保险业务运作的正常态势。

5.与普通的财产保险一样,汽车消费贷款保证保险也包含两项正当利益,一是投保人的可保利益,二是保险人的营利。

6.汽车消费贷款保证保险的保险标的是被保险人依据贷款合同对借款人所享有的债权,而债权属于财产权。

二、汽车消费贷款保证保险与保证合同存在根本区别

对汽车消费贷款保证保险合同的商业财产保险产品定性,最有力的挑战就是担保说,即认为汽车消费贷款保证保险的性质属保证担保。下面,笔者通过对汽车消费贷款保证保险合同与保证合同的对比,可以进一步明晰汽车消费贷款保证保险合同的纯粹商业财产保险产品性质。

一是合同主体不同。保证合同的主体是债权人和保证人,其中对保证人的资格,除了法律禁止作保证人的情况以外,担保法未予以过多的限制,仅是一般性规定了应具有代偿能力。汽车消费贷款保证保险合同包括作为当事人的投保人、保险人和作为关系人的被保险人,而投保人既可以由债权人(贷款人)充任,也可以由债务人(借款人)充任,实践中多由债务人(借款人)充任。而保险人只能是经过保险监督管理机关批准享有保证保险业务经营权的财产保险公司。

二是合同的内容不同。保证合同是典型的单务无偿合同,保证人除在一般保证中享有先诉抗辩权外,在保证合同中不享有任何权利。汽车消费贷款保证保险合同则是双务有偿合同,其内容主要是由投保人交纳保费的义务和保险人承担保险责任构成。有人认为对于担保公司提供保证的保证合同为有偿合同。笔者认为此种观点值得商榷。因为保证合同的无偿性是指当债务人不履行或者不能履行债务时,作为保证合同当事人的债权人只享有权利,保证人却只承担义务。目前担保公司虽然是有偿提供保证,但其均是向主债务人(被保证人)收取一定的担保费用。而如上所述,保证合同的当事人是债权人和保证人,不包括主债务人(被保证人),因此,保证人向主债务人(被保证人)收取担保费用或获取其他利益并未改变保证合同的无偿性。

三是责任性质不同。在保证合同中,保证人是基于债务人的违约行为而代债务人履行债务,并不以债权人有实际损失为前提,且保证人承担了保证责任后,对借款人享有追偿权,因此,保证人所承担的保证责任具有代偿性。在汽车消费贷款保证保险合同中,只有因保险事故的发生使被保险人遭受损失时,汽车消费贷款保证保险人才在责任范围内对被保险人遭受的实际损失进行补偿,并且保险人承担赔偿保险金责任是履行自己应尽的义务,除因第三人损害保险标的而造成汽车消费贷款保证保险事故以外,保险人赔偿后也不享有追偿权。

四是责任方式不同。保证责任有一般保证责任和连带保证责任之分;而汽车消费贷款保证保险人承担的是保险责任,只要约定的保险事故发生,保险人就应按照汽车消费贷款保证保险合同的约定承担赔偿责任。

五是责任范围不同。保证人一般是对约定的或法律规定的担保范围内的债务承担全部保证责任。而在汽车消费贷款保证保险合同条款中,一般约定免赔率10%,即保险人在责任范围内仅对借款购车人所欠贷款本金和贷款合同约定的贷款期间的利息承担90%的赔偿责任,并且赔偿金额不超过保证保险合同约定的保险金额。

六是抗辩权不同。保证合同中,保证人一般不得以自己与债务人(被保证人)之间的抗辩事由对抗债权人。而在汽车消费贷款保证保险合同中,保险人依据保险法的规定享有广泛的抗辩权,如果投保人为债务人(借款人),则保险人与该债务人(借款人)之间的抗辩事由一般均可用于对抗被保险人。

七是责任财产的来源不同。保证人用来承担保证责任的财产,是保证人自己所有的财产,债权人转移的风险完全由保证人承担。汽车消费贷款保证保险的保险人用来承担保险责任的财产来源于全体投保人交纳保险费所形成的保险基金,转移的风险表面看来是由保险人承担,但实际的承担者是全体投保人。保险人以自己的财产承担被保险人的风险则属于例外。

八是债权人行使权利的时效期间不同。债权人若在保证期间不为权利主张,保证债务消灭,保证人不再承担保证责任。根据我国担保法的规定,保证期间可由当事人约定,当事人未约定的,为主债务履行期届满后六个月;约定不明,为主债务履行期满后二年。而根据我国保险法第二十七条的规定,被保险人行使保险金请求权的时效期间为自其知道保险事故发生之日起二年。

九是适用的目的不同。保证合同适用的惟一目的是担保债权的实现,除此无任何存在价值。而汽车消费贷款保证保险合同作为一种保险手段,保险人通过开展保险业务化解和分散商业风险,换取商业利润。

上一篇:三方协议合同范文 下一篇:入职劳动合同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