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标准化管理交流材料范文

时间:2023-11-18 22:36:20

质量标准化管理交流材料

质量标准化管理交流材料篇1

3.3.3供应渠道的选择

供应渠道的选择是精准物流管理的核心业务之一,在整个供应链管理中地位非常突出,是物资的源头。供应渠道的选择的目标是使物资从采购、租赁到材料入库的总成本达到最小,质量、交货期、服务水平达到顶期水平,尤其是物资供应商、租赁公司的选择。因此,可以得出以下线性规划模型。

设Q、L、S是企业对供货质量、交货提前期和服务的要求水平,D是需求总量。设阶段性一次需要采购m种材料,每一种材料可供选择的供应商(或者租赁公司)有n个,则xij表示第i种材料供应商j供应量,Di是第i种材料的总需求量,tij是材料xij的运输成本,pij.qij,lij,和sij分别是有关供应商价格、质量、交货提前期和服务水平的参数。可得到如下的线性规划模型:

物资采购、租赁总成本最小

利用上述模型计算时,需要将供货质量、交货提前期和服务的要求水平等进行量化,其量化的标准如图2所示,也需要事先确定,作为物资采购的标准。通过线性规划计算的结果说明了供应商供应的物资和租赁公司租赁的物资设备。

4.结论与建议

精准物流管理是精准建造过程中关键工作之一,一个建筑施工企业的生产过程是对各种物资的使用和消费过程的有效控制。因此,采用精准物流管理,协调建筑施工企业内外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关系,从整个建造过程精准控制物流,实现物资供应好、周转快、消耗低、费用省,保证和促进建筑施工企业生产,加速资金周转,降低建造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和客户满意度。

因此,精准物流管理是建筑施工企业物资管理的有效方式之一,实施中需要以建筑施工企业实现信息化、流程重组以及采用精准建造思想作为基础。因此在实践中,不应急于求成,要搭建好建筑施工企业的硬件基础后,再逐步实现。

参考文献:

「1姚建明、蒲云、周国华、赵正佳。多品种供应的多供应商选择模型及分解算法[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05.8vol(40)4:521-527

「2江伟、赵振宇、朱莹玮。我国建筑业物流供应链管理探究[J].建筑经济。

2003.5:23-25

「3叶少帅、杜静。建筑企业实施供应链管理关键因素[J].建筑管理现代化。

2003.8:5-8

「4李效廷。施工项目材料管理。山西水利科技[J].2005.8:89-90

「5GlennBallard.LeanProjectDeliverySystem.[J]LeanConstructionInstitute.2000.9

「6HermanGlennBallard.TheLastPlannerSystemofProductionControl.TheUniversityofBirmingham.2000.

Abstract:Thematerialcosttakesupagreaterproportioninthetotalcostofconstructionenterprise,throughreducingthematerialcosttoreducethetotalcostofconstructionenterprise,andLeanSupplyManagementisoneeffectivematerialmanagementway.Thispaperfirstlyanalyzedthedisadvantageoftraditionalconstructionenterprisematerialmanagementpattern,basedonthisfoundationproposingmaterialleansupplychain;secondlyanalyzedthefoundationofmaterialleansupplychain:constructionenterpriseinformation,constructionprocessesreengineeringbasedonleanconstructionandleanconstruction;thirdlyanalyzedthemodelandkeyfactorsofLeanMaterialFlowManagement;finally,givesomeconstructiveadvicetoimplementthematerialleansupplychain.

质量标准化管理交流材料篇2

关键词:建筑装饰;装饰工程;项目管理

中图分类号:TS958文献标识码: A

建筑装饰工程项目管理是指装饰工程从设计、组织工程施工,至竣工交付使用期间,进行有效的规划、决策、组织、协调、控制等系统性的科学管理活动。建筑装饰工程项目管理是对特殊的商品、特殊的生产活动,在特殊的市场上,进行的特殊的交易活动的管理,是企业对建设装饰项目全过程的管理,其范围包括投标承包、签订承包合同、施工准备、组织施工、交工验收,其目的是有效地实现项目承包合同目标,使企业取得经济效益。

1.建筑装饰装修的内容及建筑装饰工程项目的特点

1.1建筑装饰装修的内容

建筑装饰装修包括:抹灰、门窗、吊顶、饰面板、轻质隔墙、裱糊与软包、涂饰、幕墙及细部等9个子分部工程。其分部工程中还包含地面子分部工程,除了建筑装饰内容外,更加重视室内空间功能的分割与组合、室内用品设备的配备、艺术形式及风格的协调统一,如布置、色调、摆设、盆景、壁画和艺术品陈设等。

1.2建筑装饰工程项目的特点

1.2.1 生产周期短

建筑装饰工程一般情况下工期比较短,一是大部分建筑装饰工程规模相对较小,相对工期要短;二是在大型装饰工程建设工程中,通常将其分成多个小标段以加快工程进度,早期完成工程建设;三是建筑装饰工程的施工是在建筑工程施工的最后阶段,很多工程因体制原因成为“政绩工程”或“面子工程”,这时业主往往将最后工期压力加在装饰工程上,造成装饰工程生产周期短。

1.2.2 装饰风格个性化,装修标准差异大

装饰工程要体现一定的文化性、艺术性,还要体现业主的审美取向及价值追求同时,装饰风格还受到设计思潮和流行趋势的影响,装饰装修标准也体现出高、中、低等不同档次,随着技术进步的加快,产品生命周期缩短,再加上装饰工程对时尚的追求,装饰施工中新材料、新工艺的推广应用等等,种种原因导致装饰工程的个性化、变化快,风格、标准多样复杂,这些对建筑装饰工程项目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2.3 装饰设计技术尚不成熟

装饰行业在我国形成较晚,整个行业发展水平尚不高,装饰工程缺乏完善的设计标准和施工规范,设计水平良莠不齐,经常出现装饰工程施工图纸设计深度不够,难以达到施工的深度要求,甚至出现仅凭几张效果图就开始施工的情形,这就难免出现在材料选择、构造做法、施工工艺等方面随意性大,尤其是隐蔽工程,最终只能靠施工过程中现场商议、附加设计变更来解决。

1.2.4 建筑装饰材料品种和价格特点

建筑装饰工程中装饰材料占工程总价比例往往较高,装饰材料不仅品种多、规格多、品牌多,而且装饰材料的质量良莠不齐,价格差异也很大。大部分装饰材料既有进口的,也有合资的、国产的,还有高、中、低档的区别。这些特点会影响到建筑装饰工程项目管理中的质量及成本管理。

2.建筑装饰工程中项目管理的地位和作用

首先,项目管理是装饰工程施工企业的立足点、出发点和着眼点。装饰装修企业要努力与国际贯标工作接轨,实施国际标准规范,落实规范服务,树立成功意识,创一流装饰企业,必须加强装饰工程项目管理工作;其次,装饰工程项目管理的好、坏不仅影响业主和企业本身效益,对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均有相应的影响;最后,项目管理是企业能力和竞争实力的体现。企业的能力和竞争实力体现在企业各个要素上,体现在各个要素的组合与运行上,最根本的是体现在项目管理上,企业经营和项目管理两者有紧密的关系。防止和杜绝管理的不规范性,使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3.做实做好建筑装饰工程项目的施工流程各环节管理

3.1认真做好工程前期准备工作

要编制切实可行的施工组织设计,装饰工程施工前期准备工作大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3.1.1 施工管理人员的准备

施工现场项目管理人员包括项目经理、施工员、技术员、质检员、材料员、统计核算员、安全管理员等,要组织合理的管理人员队伍,保证管理人员的素质,做到权责明确,分工协作。

3.1.2 施工操作人员准备

结合公司整体施工项目的进展情况,准备各工种人员,并组织项目部有关人员对入场工人进行入场前的教育及相应的技术安全培训,针对工程的特殊工艺对项目人员进行专项培训,使工人在入场前对工程项目的技术难度、质量要求有所了解。

3.1.3 施工技术的准备

在熟悉施工图纸的基础上,项目部需要对图纸中的问题进行汇总,结合本公司的施工特点,提出具体的修正方案,报甲方及设计单位共同探讨,使问题能够在进场施工前得到最大限度的解决。项目技术人员要编制出施工组织设计,内容包括工程概况及施工特点、施工方案(包括施工准备、施工顺序、主要项目施工方法、质量及安全保证措施、降低成本措施、保证工期及文明施工措施)、施工进度计划、劳动力、材料及机具需要量计划、施工平面布署及项目管理人员职责分配等。

3.1.4 施工材料的准备

要提高计划材料的准确性,项目部依据分项材料表对各分项材料用量进行核对,及时将修正材料量返回预算员处,由预算员下发材料计划表,此计划表作为采购人员的采购依据提前联系供货单位,从而保证材料的供应。项目部同时向采购人员提供材料进场时间要求,从而使采购人员按部就班进行材料的准备。

3.2加强项目施工过程控制

3.2.1 施工人员的控制

首先对施工管理人员进行统一管理。由项目经理统一指挥,各自按照岗位标准进行工作,工程部随时对项目管理人员的工作状态进行考查,并如实记录考查结果存入工程档案之中。其次对施工管理人员的量化考核。依据其性质量化分解成若干小的考评项目,考评结果是工程部对管理人员进行评定的依据,评定结果与奖罚挂钩。再次对施工操作人员的管理要相对稳定,每一个操作人员都了解公司的管理。现场施工员依据施工进度计划,合理安排人力,保证人员流水作业,降低窝工损耗。最后工作安排科学化。将作业项目划分成许多分项,确保整个工程有条不紊进行。施工作业人员由工程部统一调度,既保证工人的收入稳定,也保证公司技术工人相对稳定。

3.2.2 施工材料的控制

装饰材料品种繁杂,质量及档次相差悬殊,材料选择又考虑业主的要求,因此,材料控制比较繁琐。要做好装饰材料的全流程控制:进场前先报验,将业主同意的材料样品一式两份封样保存,一份留项目,一份留业主;材料进场后依样品及相关检测报告进行报验,报验合格的材料方能使用;采购人员在采购时,也要严格执行材料的检查验收手续,保证采购材料一次合格。

3.2.3 施工工艺的控制

施工工艺是决定工程质量好坏的关键,要保证工艺的先进性及合理性,对于不太成熟的工艺安排专人在加工厂进行试验,将成熟的工艺编制成作业指导书下发各施工主管,施工管理人员以此为依据对工人进行书面交底,并由班组长签字接收。工艺交底包括工具及材料准备、施工技术要点、质量要求及检查方法、常见问题及预防措施。

3.2.4 施工环境的控制

施工环境对装饰工程的影响很大,为了保证工程质量,必须控制好施工环境,这就要求施工管理人员合理安排工序,避免施工污染,同时保证各工序所需环境要求,如室温要求、基体干燥要求、空气清洁要求等。

3.3施工结束后交付顾客使用前的验收管理

工程完工后在交付顾客使用前,由公司工程部、质安部、设计部对工程进行全面的验收检查,对于发现的问题书面通知项目部及时整改,如有必要则进行二次内验,只有在内部验收通过后,工程才能交付顾客进行验收,从而保证顾客一次性验收合格,达到顾客满意。

4.优化现场管理确保项目进度、质量、成本及安全要求

4.1优化现场管理的原则

优化现场管理要注意三个原则:一是经济效益原则。在严格保证合同约定质量和作业安全的前提下,时时处处精打细算,力争提高项目效益,坚决杜绝浪费和不合理开支。二是科学合理原则。施工现场的组织措施、管理措施、经济措施、技术措施等都应当符合既科学又合理的原则,现场定置安全科学。三是标准化、规范化原则。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施工现场的生产和工作效率及管理效益,从而建立起一个科学而规范的现场作业秩序。

4.2现场管理的主要途径

4.2.1 优化施工现场全员素质

庞杂的施工现场,众多的工种和岗位,越来越短的工期,越来越低的工程造价,以及不断压缩的管理层给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带来越来越严峻的挑战。优化施工现场的根本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管理,充分发挥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定期定向对员工进行培训,更新员工的技能和知识,并对员工的绩效进行考评,对业务有提高的员工进行奖励,奖罚制度明确合理,同时重视现场员工的思想素质和技术素质的提高。

4.2.2 优化现场管理要以班组为中心

有效的班组管理是企业现场管理的根本保证。班组的活动范围在现场,工作对象也在现场,所以加强现场管理的各项工作都要无一例外地通过班组来实施。优化现场的班组长管理,提高班组工作的效率,规范班组工作,保证班组内部工作的规范有序及班组间协调合作顺畅,从而保证建筑工程项目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 朱鸿源.装饰工程的施工质量管理与控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02).

[2] 姜臻炜,郭天赋.建设工程项目管理[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

[3] 宋功业.建筑装修工程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M].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7.

质量标准化管理交流材料篇3

关键词:工程质量;系统化管控;BIM技术;材料设备管控;项目管理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TU919 文章编号:1009-2374(2017)02-0053-03 DOI:10.13535/ki.11-4406/n.2017.02.025

1 概述

在BIM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其应用一直是一个热门话题。然而目前BIM技术停留于技术应用层面,在项目质量管理中缺乏系统化应用。基于BIM技术的质量信息共享、现场数据采集、质量管理系统化等方面,仍处于探索阶段。除了目前开展较多的用BIM进行优化设计和碰撞检测等应用外,如何在建造阶段通过BIM的引入,推动工程的系统化管理,将是BIM应用的又一个发展领域。

2 BIM技术的质量管控概念及特征

2.1 概念

BIM技术的项目质量管控是指基于BIM模型对项目质量实施情况的监督和管理。这项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项目质量实际情况的度量、项目质量实际与项目质量标准的比较、项目质量误差与问题的确认、项目质量问题的原因分析和采取纠偏施以消除项目质量差距与问题等一系列活动。建造阶段主要从技术交底的管控、质量预设点的设置、施工机械设备性能及工作状态的控制、材料的控制、施工工序质量控制等方面进行质量管控。

2.2 BIM质量管控方法的特征

2.2.1 该方法使参建各方质量管理更高效。施工方依托BIM能有效提升现场工况记录的准确度,结合模型、文字、图片等,及时传递给工程监理工程师、业主。监理方作为质量监督者,监理工程师需要从全方位角度对质量情况进行核查,在BIM的辅助下,可通过颜色标记或图标标签等方式,在三维模型中准确直观地指出质量管理的对象,大大提升了信息传递互动的准确性和效率。业主方在三维模型中一目了然地了解质量情况,能全面有效地把控质量。依托BIM技术能使质量信息的流转更为有效,与纯粹的文档叙述相比,将质量信息加载在BIM模型之上,通过模型的浏览,摆脱文字的抽象,让质量问题能在各个层面上高效地流转、辐射,从而使各方质量问题的协调工作更易展开。

2.2.2 该方法使质量责任人更易追溯。BIM工作平台将全面、详尽地记录质量问题的检查情况,如果监理和第三方在规定的时间未检查预设的检查点,则系统会预警,建设单位总部质量管理部门会及时督促整改。建设单位总部质量管理部门现场抽查到的质量问题,通过BIM平台立刻调取相应部位的质量标准、定位监理和第三方责任人,追究责任。基于BIM的质量责任就是在项目的每个构件上打上设计人员和施工人员的质量终身烙印,在项目设计寿命期内的责任可准确追溯。

2.2.3 该方法使现场质量信息采集更准确。逐步推行BIM与智能型终端设备集成应用,通过对软件、硬件进行整合,将BIM模型带入施工现场,利用模型中的属性数据驱动智能型终端进行监测,并将采集的原始数据实时发送到数据中心,采集的重要监测数据出现异常时第一时间发出预警。

2.2.4 该方法全面实现质量管理经验的共享和提升。以BIM为载体,使记录质量问题并进行横纵向分析成为可能。通过不断积累的模型质量数据,采用了机器学习的大数据分析平台将对质量分析模型进行不断的修正,让预测结果越来越准确。结合BIM可视化技术,让可视化分析结果而非原始数据呈现在决策者面前,让质量监管更加可靠。项目的质量管理的过程数据均可通过大数据的方式收集和分析,为后续项目提供事前质量分析模型,预测可能发生的质量问题,提前跟踪和消除质量隐患。质量大数据分析工作的实施,将促使质量管理进入一个良性循环,让BIM质量模型具备了学习的能力,下一个BIM质量管控循环将更上一个台阶,不仅单纯地针对固定的标准规范,而是吸收前期的统计、分析、检查验收结果、隐患分布、出现概率及整改通过率,针对不同的施工类型、施工方法、管理人员、施工队伍精准地进行质量预警、过程管理,消除质量隐患,指导后续施工持续改进。

3 具体措施

3.1 基于BIM技术的材料设备管控

项目应用的材料设备较多,材料设备的质量直接影响到项目的最终质量,前期没有良好的材料设备质量控制,后期施工质量再好,也很难生产出合格的最终产品。而饱含质量验收标准的BIM模型,就极大地提高了各验收方对材料设备的检查效率。

3.1.1 监理单位BIM质量管控实施流程。在施工准备阶段,监理和施工方应该认真审阅BIM模型,熟悉设计模型中所采用的材料O备型号、规格以及应用部位周边情况,监理方要根据模型质量属性,熟练掌握设备材料的性能参数和安装方法,逐步将各类试验报告、材料设备进场验收单、材料设备进场清单等成果文件挂接到BIM模型上,监理方应自查,确保检测结果与BIM模型质量属性要求不矛盾。

3.1.2 建设单位指挥部BIM质量管控实施流程。建设单位指挥部应该认真审阅BIM模型,熟悉设计模型中所采用的材料设备型号、规格以及应用部位周边情况,建设单位指挥部要根据模型质量属性,熟练掌握设备材料的性能参数和安装方法,并熟悉建设单位总部质量管理部门预设的强制检查部位。

与监理单位、总包单位共同验收进场材料设备,过程拍照并记录,验收不合格,监督退场,拍照记录,所有结果均通过BIM信息化系统上传,对不合格材料设备,按合同对相关单位进行处罚,逐项审查各类成果文件。

3.1.3 第三方质量检测单位BIM质量管控实施流程。第三方应该认真审阅BIM模型,熟悉设计模型中所采用的材料设备型号、规格以及应用部位周边情况,第三方要根据模型质量属性,熟练掌握设备材料的性能参数和安装方法,并熟悉建设单位总部质量管理部门预设的强制检查部位。对建设单位指挥部、监理单位的质量管理成果进行检查,对隐患整改完成情况进行现场复查,在BIM信息化系统填报检查结果,并复核整改回复。检查区域内,BIM模型中设置的强制检查部位的复查要100%覆盖。

3.1.4 建设单位总部质量管理部门BIM质量管控实施流程。质量管理部门应该认真审阅BIM模型,熟悉设计模型中预设的强制检查部位。在BIM信息化系统提取消防安全类材料的进场验收记录、见证取样记录、使用审批表、复试报告、型式检验报告并审核。对现场使用的消防安全材料进行现场抽查、复核,必要时取样送检,在BIM信息化系统中填报检查情况。

3.2 基于BIM技术的现场质量检查

现场检验是通过BIM质量标准实事求是的检查过程的质量、验收实体交付物体。

3.2.1 监理单位。在BIM信息化系统中对基坑、重点部位全部进行标记。对计划进行工程抽查的部位进行标记,比例为在施工程50%。对以上标记部位和BIM模型中设置的强制检查部位进行检查,确保100%覆盖,对建设单位总部质量管理部门、第三方质量检测单位、建设单位指挥部检查发现的问题,下发监理通知,并督办整改回复。

3.2.2 建设单位指挥部。在BIM信息化系统中对基坑、对重点部位全部进行标记、对计划抽检的其他部位施工进行标记,比例为在施工程20%。对以上标记部位和BIM模型中设置的强制检查部位进行检查,确保100%覆盖。对建设单位总部质量管理部门、第三方质量检测单位检查发现的问题,下发监理通知,并督办整改回复。在BIM信息化系统标记项目质量安全周/月度检查部位,并完成质量闭环管理。

3.2.3 第三方质量检测单位。在BIM信息化系统标记计划首次、月度检查部位,并完成质量闭环管理。

3.2.4 建设单位总部质量管理部门。在BIM信息化系统标记项目质量检查计划及检查内容,并完成质量闭环管理。

4 应用案例

沪通长江大桥位于长江澄通河段,在江阴长江大桥下游45km、苏通长江大桥上游40km,北岸为南通市,南岸为张家港。沪通长江大桥上层为公路,下层为铁路。沪通长江大桥集国铁、城际铁路和高速公路于一体,全长11.07km,采用公路和铁路合建,正桥为两塔五跨斜拉桥。沪通长江大桥是沪通铁路的关键性控制工程,大桥主塔高325m,采用钻石型混凝土结构,约100层楼房高,28号桥墩是大桥的主墩之一,底部为钢壳沉井,上部为混凝土沉井,总高105m,其中钢沉井高44m,将被永久打入江底。为方便吸泥下沉,沉井平面布置为24个12.8m×12.8m井孔。沪通长江大桥为世界最高公铁两用斜拉桥主塔,大桥主跨1092m,建成后将是世界上首座跨度超过1km的公铁两用斜拉桥,工程总投资约150亿元。

4.1 预设质量检查控制点

在112m钢结构简支梁质量控制重点部位预设检查点,并在模型上进行标记,将模型GUID编码与该部位钢结构质量检查验收标准建立映射关系表。

图1 预设检查点

4.2 自动提示检查

BIM管理系统根据工程进度情况,自动替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对质量检查预设点进行检查,相关人员调取预设点对应的质量验收标准,逐条检查验收,拍照记录,并将验收结果上传系统。

4.3 问题整改

检查人员发起问题后,进入问题闭环处理流程,相关责任人按照检查人员要求进行整改,整改至达到质量标准要求后,拍照记录,说明整改方式及整改结果,并将整改结果上传系统,进入下一流程节点。

图2 质量问题处理过程流转

4.4 结果复查闭环

问题整改完毕后,问题发起人在BIM模型上收到相应提示进行复查,发起人根据BIM模型挂接的属性信息、质量检查标准信息、问题描述信息、过程检查信息等综合分析,判定合格则该问题处理完毕,问题闭环;否则将问题推送回相关责任人重新进行整改。

4.5 质量问题汇总分析

由于BIM模型本身具备多种分类方式,挂接在模型构件上的问题既可以按照不同的工程部位进行分析汇总,也可以按照不同的施工队伍进行分析归类,最终通过输出图表的方式,从不同维度分析质量问题发生的原因和倾向性,提前预警、提前控制,将质量L险降到

最低。

沪通长江大桥112m梁有近50片,通过收集、分析质量问题出现的概率、位置分布,采用大数据分析及数据挖掘相关理论不断分析,精准地进行了后续类似片梁的质量控制,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因为质量问题而导致的返工、窝工等现象的发生,在一定程度上也起到了降本增效的作用。

5 结语

质量重于泰山,材料设备管控和现场质量检查等方面的应用仅仅是一个开始,未来BIM技术用于工程质量管控将进一步促进BIM技术的落地,也将使得质量管控更加严谨、更加高效、更加系统化。

参考文献

[1] 中国建筑业协会工程建设质量管理分会.施工企业BIM应用研究(一)[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

[2] 张欣天.工程施工项目质量管理[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6.

[3] 顾慰慈.工程项目质量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质量标准化管理交流材料篇4

【关键词】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材料管理;质量控制

一、材料管理目的

建筑工程材料管理的目的就是以价廉物美的,材料满足施工和生产的需要,并在过程中检查,保证进场施工材料的质量和数量,且把工程和产品的材料成本控制在最低的范围,妥善保管进场的物资,严格合理地使用各种材料,降低消耗,保证实现管理目标。

二、材料流程管理

1、掌握建筑工程所需材料方面的相关法规与规范。根据《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对钢筋及连接接头试件、水泥、商品混凝土、砂石、砌墙材料、木材等实行备案证明管理,工程项目部要对每次进场的主要物资按《进货检验大纲》等规范进行验收,并按要求填写《工程材料进货检验记录表》,按要求输入成本管理软件,且需要建立签章制度,交易数量必须满足实际使用量。

2、制定材料员的岗位职责,如部分施工单位实行项目为主采购管理的,施工现场材料员是指采购员及保管员,采购员要及时与现场施工材料人员进行沟通,根据工程进度计划和施工员编制的材料用料需求计划而制订采购计划,进而采购到既合格又经济的材料。采购员在采购前要了解材料市场价格方面的信息,根据材料特点采用不同的采购方式,从而尽可能降低采购成品。采购的材料要有出厂合格证、合格检验报告、质量保证书等质量证明资料,销售材料的单位要经过认证,有些材料要有“三证一标志”,运输时要根据材料的特点进行,以免受潮、损坏。材料保管员在组织材料进库时,要先验收合格后才允许入库,入库的材料要科学地分门别类堆放、保管,要防雨雪、防潮、防锈、防水、防碰撞,并建立完善的材料出入库手续和材料的管理制度。

3、加强业务培训。由于建筑业快速发展,施工水平的不断提高,新工艺、新材料、新标准规范的推广执行,所有的管理人员的数量、水平已不能满足施工的需要,急需补充人员,提高专业水平,因而业务培训的力度必须加强,其业务水平和管理工作的好坏,已成为建设项目能否有序、高效、高质量完成的关键。

三、施工前的材料供应管理

1、准确了解工程进度要求,掌握各类材料的质量要求和提高施工估料的准确性。施工估料是工程项目现场材料成本管理的首要环节,其估料方法推行单纯图、排版图,所谓单纯图就是以工程项目的工艺流程或系统图为基础,根据平面、侧面的布置及音容走向所勾画的单纯示意图,能直观准确地计算出所需的材料等,不单主材,所有辅助材料的估料也必须有计算依据、计算过程书,采取这种方法施工估料才能把好现场材料成本管理的第一关,同时,施工技术管人员除了熟读施工图纸,进行技术质量交底外,还必须将自己的施工估料意图灌输给班组,以单纯图、排版图的形式做好用料交底,防止长料短用,优料劣用,做到物尽其用,杜绝浪费,把材料消耗降到最低限度。

2、由于最近建筑材料市场呈现供不应求趋势,钢材、 水泥两大材料尤为严重,市面上以假乱真、以次充好现象非常严重。因此,要把好供应商评审关,凡是对计划进场的材料, 采购前都要对其生产厂家资质及质量保证措施予以审核,通过缜密的市场考查,认准合格材料,获得的信息更准确,更细致,更全面,准确地了解材料生产厂家的企业信誉,产品质量、经营手续、经营规模、价格状况、售后服务等情况,然后再对订购的产品样品要求其提供质保书,根据质保书所列项目对其样品质量进行再检验。样品不符合规范、标准的,不能订购其产品。

3、把好材料的进场检验关,做到“一要、二核、三看、四验”,“一要”即向供应商索要“试验报告单”和“到货通知书”和“防伪备案证明”;“二核”即核对品种、标号、质量;“三看”即通过目测看外观质量、点数;“四验”即重点工程、重要工程的主材应委托质量监督部门认可或授权的检测单位进行材质检验。

4、把好材料价格管理关。采购材料要遵循“质优价廉”的原则,采购模式要做到“供货、保管、使用”一体化,其采购流程:掌握市场信息―制定采购方案―业主招标确定材料价格―合理安排运输―工程结算。

掌握市场信息就是在建筑材料市场,材料产地等进行价格信息的采集、调查过程。业主方主要以招投标的方式确定材料价格,也可以直接走进市场,货比三家,选择质优价廉的材料。确定采购地点,制定采购方案,材料尽量一次运输到位,减少二次倒运和装卸费用。工程结算时,材料价格以实购价(含运杂费)为基础,采取加权平均法的方式计算。

四、材料存放发放管理

材料的存放,一定要严格按照材料的性能要求,不能因管理不善而降低使用寿命,针对市政工程的主要材料,应注意:

1、力求做到专门库房,妥善存放。如水泥的存放,贮存水泥的库房应注意防潮、防漏,存放袋装水泥时,地面垫板要离地30M,四周离墙30M,袋装水泥垛不宜太高,以免下部水泥受压结硬,一般以10袋为宜,如存放期短、库房紧张、高不宜超过15袋。

2、水泥贮存应按照水泥到货先后,依次堆放,尽量做到先存先用,水泥贮存期不宜过长,一般为3个月,3个月以上为过期水泥,存放期愈长,强度降低值愈大。

3、标识清楚,分类存放,如钢材有诸多规格,其设计标号是有差别的,绝不能错用,混用。

材料的发放,要遵循“先进先出,推陈出新”的原则,项目部的物资耗用应结合分部、分项工程的结算,严格实行限额/定额领料制度,领料人员要认真填写领料单,仓管员在发放时需作较详细的验交,并由领用双方凭证上签字认可。

五、材料使用过程中的管理

施工单位应严格按照规范标准对进场材料进行管理,这是保障工程质量和工期进度的必然要求。

1、施工前的准备,这是现场材料管理的开始,为材料管理提供必要材料,了解工程进度要求,掌握各类材料的需用量和质量要求,做好现场材料平面布置规划,作好场地、道路等设施及有关任务的准备。

2、施工中的组织管理工作,这是现场材料管理和管理目标的实施阶段,合理安排材料进场,作好现场材料验收,掌握施工进度变化,及时调整材料配套供应计划,保证施工需要,加强现场物资保管,减少损失浪费,防止丢失,组织机具的合理使用。

3、施工收尾阶段的材料管理。材料的回收是施工项目材料成本管理不可忽视的最终环节,除对剩余材料的规格型号进行分门别类外,还应注意材质的偏差,以利再用,严禁收尾工作中的随意浪费现象。材料管理人员要及时进行材料结算,总结施工项目材料消耗水平管理效果。

结语

建筑工程材料的质量是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环节之一,我们应从材料质量、材料价格、材料运输、材料存放、材料出库等管理环节上做文章,只有严格完善规范材料验收和领料制度,制订并贯彻节约材料的技术措施和管理方法,合理使用材料,降低损耗,才能提高工程质量,降低材料消耗和节约工程成本,保证实现管理目标。

参考文献

[1]李建华 《建筑材料质量控制》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09

质量标准化管理交流材料篇5

投标是建材装备制造企业获取客户订单的主要模式,投标完成的订单以项目的形式立项,进而进行产品的设计、制造等生产和经营活动,企业的整体运作流程如图1所示。市场部投标完成的项目需求以联系单的形式下发至设计院(部),具体流程如下:(1)设计院(部)依据项目的基本需求进行产品设计,完成的图纸交付给各制造主体进行制造,同时并行进行产品的设计和制造。(2)技术部根据设计完成的图纸进行技术准备,处理产品的物料信息和制作信息,并将物料信息传递给采购部,将制作信息传递给生产部和储运部等部门。(3)根据技术准备的结果,采购部进行原材料及零部件的采购,生产部进行产品零部件的制作,采购入库的原材料和生产制作完成的成品经质量部质检合格后入库。(4)在项目产品制作完成后,储运部根据装箱单进行发运的准备工作,选择合适的物流供应商,将产品交付业主并进行现场施工。结合以上生产制造流程,进一步对建材装备制造企业项目主导下的业务流程进行分析,从制造过程控制、物流控制和资金流控制的角度构建系统的业务流程主线,划分出基于项目装箱单的制造过程控制主线、基于项目物料需求的物料流控制主线和基于项目收支的资金流控制主线。

1.1基于项目装箱单的制造过程及多层次视图控制由于建材装备产品的大型化、复杂性,导致装备产品的零部件众多、生产周期长。产品的多主体制作、分期交付、拆解发运和现场施工使得建材装备产品在制作过程中,不但需要考虑产品制作,而且需要考虑发运和现场装配。在这一过程中,要保证制作、发运和装配的可行性,就需要有合理的装箱单对制造过程进行指导。装箱单是技术部在对设计部门提供的产品物料清单(BillofMaterial,BOM)进行转化的基础上,由生产部、质量部和储运部等对装箱单信息的进一步完善而形成的指导性文件,其包括制作内容、制作工程量、尺寸信息、装箱标识等信息,是项目最终交货的依据,也是制造过程中计划制定、任务分配和工程结算的依据。装箱单信息模型如图2所示,主要包括制作工艺信息、检验信息、其他信息等。在信息的存储过程中,各类信息以面向装箱单的具体零部件为对象进行控制,以便后续信息的处理和集成。在产品的实际生产过程中,基于装箱单的制造过程主要包括过程控制和进度监控两方面内容。(1)基于装箱单的制造过程控制基于装箱单的制造过程控制以项目为基础,将管理人员、设计人员、技术人员、生产人员、质检人员和库管员等通过装箱单进行有机整合。图2所示为基于箱单的制造过程控制流程,主要包括技术准备、生产制作、质量报检、进度控制、入库和发运等基于装箱单的一系列流程。基于装箱单的制造过程控制具有以下特点:①技术部、生产部、质量部、储运部等根据装箱单组织部门工作;②提高了系统的数据集成,减少了各部门的重复工作;③具有数据的可追溯性,能够根据装箱单进行信息跟踪和反馈。这些特点为实现建材装备制造过程控制以及制造过程信息的追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采用这种基于项目装箱单的控制方法能够有效掌控和管理项目的生产进度,提高管理的效率,减少因信息的闭塞导致的失误,从而保证项目交付的及时性。(2)基于多层次视图的进度监控项目进度的监控是保证项目按期交付的重要手段,其中如何对项目进度进行监控是进度控制的关键。建材装备制造企业中以工程量作为结算和交货的依据,而这一依据是以装箱单为基准,因此,本文根据建材装备制造企业基于装箱单的制造过程控制的特点,提出基于多层次视图的进度监控方法,通过工序层视图、部件层视图、设备层视图、项目层视图四个层次进行控制。图4所示为多层次视图监控模型,表明了各层次视图之间的连接关系。

1.2基于项目物料需求的物料流控制物料是生产制造活动的基础,物料需求来源于技术部根据产品BOM信息汇总得到的物料信息。建材装备制造企业用装箱单指导生产,根据装箱单及图纸信息领取物料,整个物料流动过程中,根据物料的计划跟踪号(由项目、计划批次及物料类型确定的唯一标识)对物料的整个流动过程进行控制,图5所示为具体的物料控制流程。基于计划跟踪号的项目物料流控制具有以下特点:①以项目为源头,通过计划跟踪号来唯一标识物料从需用计划、占用、代用、询比价、订单、入库和出库等流动过程,可追溯性强;②便于统计和对比项目物料的需求量、购买量、入库量和出库量;③能有效避免物料的错领、超领等问题。这些特点为实现建材装备制造企业物料需求的透明性和可追溯控制提供了基础,也为成本分析提供了基础数据。

1.3基于项目合同收支的资金流及预警控制企业进行生产和经营活动的驱动力是利润,为了有效控制项目的利润,需要对项目的资金流进行控制。一种有效的控制方式是严格区分项目的收入和支出,通过收支的统计控制资金的流动,同时对超出项目资金计划的资金流进行预警,避免事后被动的成本统计,便于事前主动采取控制措施。以下结合建材装备制造企业的特点,从控制和预警的角度构建资金流模型和预警模型。(1)基于项目合同收支的资金流控制模型建材装备制造企业的合同主要分为销售合同、采购合同、委外合同、运输合同和其他合同五大类,其中销售合同是作为收入类的合同,其他四类合同是作为支出类的合同,另外还可能发生资金流动的是项目的索赔,既存在收入类的索赔,又存在支出类的索赔。本文根据建材装备制造企业项目收支的特点,提出基于项目合同收支的资金流控制模型,如图6所示。针对项目合同,分别统计收入和支出,其资金流的控制分为两部分:①针对项目合同签订金额的资金控制,具体体现为合同金额;②针对合同结算的资金控制,具体体现为按收付款统计的项目合同的实际结算金额。(2)项目资金流预警模型目前在以项目为主导的建材装备制造企业中,对项目资金流的控制过于被动,缺乏资金流动的事前预警,即对项目资金流的控制是事后的统计和分析,此时项目往往已经发生超支,而对项目执行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异常或超支的资金无法提前预警。因为在信息管理平台中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数据支撑,所以提出基于内控指标体系的资金流预警策略,即在项目执行前针对不同的控制指标制定相应的内控指标标准,对项目执行过程中的实际发生值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级,实现部门级、主管领导级和总经理级的多级预警。图7所示为基于内控指标的多级预警模型,假定对项目Project进行内控指标预警。

2制造过程协同与数据集成

为支持建材装备制造企业三大业务流(制作流、物料流、资金流)以及多制造主体平台的系统集成,在统一的架构体系下,需要对集团各制造主体的业务活动进行整合,即多制造主体之间项目制造过程的协同,从而实现对项目的集团化管控。建材装备制造企业数字化智能化平台集成的目的是实现数据的集成和共享,由于各制造主体在地理位置、信息系统和管理流程等方面的差异,需要多制造主体进行项目制造过程的协同,满足多系统的数据集成以及管理审批流程的可重构,这也是制造集团数据集成和共享的基础。

2.1多主体制造过程的协同由于建材装备制造集团的多个制造主体分布在不同的地域,其制造过程协同的实质就是围绕项目任务所进行的一系列制造过程信息的共享[12],主要包括两方面:①针对项目任务执行的制造过程信息共享,如制造任务计划、零部件的检验信息、发运计划等,特别是各制造主体的制造任务执行进度,通过及时的制造任务进度信息共享,保证项目的按期交付;②针对项目任务执行过程的资源信息共享,如设备信息、供应商信息等,特别是各制造主体的库存物料资源信息,通过及时消耗库存的多余物料来减少呆料和滞料,提高资金的流动率。图8所示为建材装备制造集团在统一的技术平台体系下,多制造主体进行制造过程协同的示意图,制造集团在统一的管理平台下,实现不同地域的制造主体以及任务、资源等信息的共享。

2.2基于数据传输中间件的数据集成技术数据的集成是将不同来源、格式、特点的数据在逻辑或物理上进行集中,提供较为全面的信息共享。目前,在建材装备制造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使用了多种信息化管理软件,如产品数据管理(ProductDataManagement,PDM)、企业资源规划(Enter-priseResourcePlanning,ERP)、办公自动化(Of-ficeAutomation,OA)等,这些系统在物理上分离,但在数据逻辑上关联紧密,由于数据共享程度不高,存在很多重复性工作,这是企业的基本现状,同时集团多主体制造过程的协同迫切需要实现多个系统间的数据集成。在数据集成方面,常用的方式是联邦式和中间件模型[10-11],联邦模式能够为用户提供统一视图,但是需要在统一的数据库架构下同时对多个异构数据库进行访问和控制,由于各系统是封装的,实施起来比较困难;中间件[11]是独立于异构数据库和应用程序之间的软件,主要实现信息传递,在实施上较为容易。为了实现建材装备制造企业数字化管理平台与其他系统的数据集成,本文提出一种可配置的数据传输中间件来满足数字化管理平台的数据集成需求,该中间件的主要特点是根据用户的需求,通过简单的配置实现数据在不同系统的传递,从而达到信息共享的目的。图9所示为数据传输中间件的基本工作流程,首先根据异构系统下的数据集成需求,通过模板编辑器定义模板,主要包括数字化管理平台数据与异构集成平台数据的对应关系、一些特定数据信息(如单据编号、产品代码等)的创建及匹配方法,以保证数据在异构系统的可追溯,同时针对不同的数据集成需求定义不同的模板,组建模板库;最后根据实际的数据集成需求从模板库中调用对应的模板,实现数字化管理平台与供应链管理(SupplyChainManagement,SCM)和OA等系统之间的数据分发共享。

2.3基于权限与重构的流程重组技术由于制造过程中数据的流转在不同企业存在差异,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企业需要对其流程进行变更、优化和重组,例如,企业传统的收票流程为“供应商开票储运部确认发票和入库单信息纸质版传递到采购部确认财务部添加发票信息财务部钩稽发票”,在这一流程中,储运部和财务部存在重复性工作,储运部已确认发票信息,而财务还需要重新添加后再审核;优化后的收票流程为“供应商开票储运部添加发票信息纸质版传递到采购部确认财务审核钩稽发票”,减少了储运部和财务部的重复性工作;同时企业在单据审批时,为了保证审批的合理性和效率,在审批的权限和流程上也存在重组和优化。数字化管理平台需要具有柔性,能通过简单的配置快速适应流程重组的变化需求。本文提出一种与权限结合的流程重构方法,并在管理平台中进行了应用,具体的流程如图10所示。该配置方法的主要特点是:权限和流程配置相结合,配置方法具有柔性,对于重组或新增的流程,由管理员设置数据的流转模式,如串行、并行、串并综合等,并确定处理人员,每一个人员对应不同的角色和权限;在实际应用中调用相关的审批流程,按照配置的串行、并行或串并综合的模式实现数据的流转。

3应用案例

基于上述建材装备制造企业流程管理的方法和理论,本文在MicrosoftVisualStudio2008和Mi-crosoftSQLServer2005平台上,利用Microsoft.NetFramework3.5等工具开发了基于浏览器/服务器(Browser/Server,B/S)架构的建材装备制造企业数字化管理平台,并在中国中材装备集团进行了实际应用。中国中材装备集团是中国中材集团旗下的中国中材国际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按专业化分工原则、集旗下全部装备资源组建的从事装备产业的高新技术企业,下属12家建材装备制造基地,各制造基地的信息化建设需要进一步展开,以适应集团化制造模式下的信息集成和管理需求。目前,数字化管理平台已经在中材装备制造集团下属的中材(天津)重型机械有限公司、唐山中材重型机械有限公司和唐山海港中材装备制造有限公司等3家企业进行了应用,在业务管理、流程审批、计划控制、成本管理、需求传递的及时性和效率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为企业的集团化管控提供了有力的平台支撑。数字化管理平台的功能模块主要按部门划分,包括待办事宜、办公管理、考核管理、市场管理、技术管理、采购管理、生产管理、质量管理、储运管理、财务管理、合同管理和安全管理等模块。系统功能结构如图11所示。图12所示为项目的添加界面,在合同投标完成后,由技术管理人员添加项目信息,包括项目的名称、编号和日期等。图13所示为各部门汇总到采购部的物料需用计划,由储运部进行库存的占用和代用后,采购部生成询比价单及订单,进行原材料的采购。图14所示为生产部月生产进度管理界面,生产部可以根据技术部提交的装箱单及其工程量信息,结合月生产交包对生产制号及项目的进度进行监控。图15所示为质量部报检管理,各部门提交的报检计划由质量部进行统一质检,原材料及成品需要质检合格后才能入库。图16所示为储运部库存管理界面,包括物料的基本信息、标识项目归属的计划跟踪号等。储运部根据订单进行入库,按照项目、生产制号进行出库。图17所示为合同收支界面,主要包括基于项目的各类合同的金额、收付款比较和索赔等。

4结束语

本文以建材装备制造企业为对象,针对制造过程的信息管理和集成共享问题,在分析企业实际需求的基础上,提出基于项目装箱单的制作流控制、基于项目的物料流控制和基于项目合同收支的资金流及预警控制三条主线,并在系统的开发过程中,结合数据集成和可重构等技术手段,使数字化管理平台具有更高的柔性和适应性。具体研究及应用成果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针对建材装备制造企业的特点,引入制作流、物料流以及资金流的三大业务流控制主线,突出了项目主导下的进度及资金预警,开发并实现了针对建材装备制造企业的数字化管理平台,提高了数据共享的程度和业务管理的效率。(2)提出基于数据传输中间件的数据集成方法,实现了在多系统间的数据传递和共享,满足了建材装备制造集团多制造主体在制造过程中的信息协同。(3)提出基于权限与重构的流程重组方法,使得数字化管理平台能够适应在流程重组下的系统变更需求,提升了系统的柔性。目前所开发的数字化管理平台在中材装备制造集团旗下的多家制造企业正式使用,满足了其制造过程中信息的传递和共享需求,并对建材装备制造集团的信息管控与协调提供了信息支撑平台。后续将对多制造主体的制造任务协同和总成本控制进行深入研究,使信息化管理平台更好地为建材装备制造的集团化管控服务。

质量标准化管理交流材料篇6

关键词:精益采购;全员质量管理;相似代用;采购接收台账

中图分类号:F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11006102

精益采购是一种可简化采购业务流程,满足预测需求,提高采购效率的理想型物资采购方式。该种采购模式要分析外部供应市场和供应基础,制定出满足企业正常运转的采购策略,以便寻找到最优的供应资源,并建立良好供需合作伙伴关系。

精益采购管理思想已得到广泛应用与研究,程升和汤兵勇将采购提前期视为随机变量,研究供需双方的提前期和批量合作,提出了基于提前期折扣的系统协调策略。刘红胜和卢慧清就精益供应链企业间的交付风险因素进行相关探讨,提出了理论指导性较强的供应链交付风险预防策略。Yao J S 和Chang S C研究了在不允许缺货补入的情况下,模糊订购量和需求量的经济订货批量模型;本文以一生产水泥装备的大型单件生产企业为背景,系统研究了精益采购管理思想在企业的应用,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精益采购管理系统,较好地实现企业、供应商、经销商和客户间的信息集成和资源共享。

1 案例企业精益采购特点

与传统供应链模式下的采购方式相比,精益采购选择的是能够长期建立合作伙伴关系的单一供应商,不再是制造商采购部门与供应商销售部门的单方面接洽与协调,而是生产商与供应商多部门交流。精益采购管理不断完善相关应急预案和措施,降低传统应急采购模式中的采购成本。案例企业的精益采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特点:

(1)精益采购一般推行单点供货,保证外购件的品质。案例企业的水泥回转窑备件中有一重要密封件即窑头密封,它是一种密封性能要求较高,需求量大的柔性密封件,制造商为降低生产成本将其委外生产。如果采用多点供货,会造成密封精度等级参差不齐,影响回转窑运转性能。

(2)精益采购采用小批量订货。采用小批量不仅使供应柔性化,降低库存浪费,实现连续的单一流生产,满足了精益采购交期快、质量高和成本低的采购要求。案例企业是一家典型的大型单件小批量订货型生产企业,客户需求的多样性要求生产线不断更新配件型号,批量规模小和供应频率高是该类企业最优选择。

(3)采购过程始终贯彻落实全员质量管理。单一流生产可实现小库存低浪费的目标,但它的连续性要由高标准的质量管理来保证,在外购件和原材料的交付订单中就要强调相关质量管控标准,采购件质量由供应商保证。案例企业在生产Ф4.2*13的水泥磨的传动接管时,需要退火、钻孔、防腐处理和铆接组校圆与焊接,其中的防腐处理由于对处理设备等级和操作人员的素质要求较高,该企业将该业务外委给外协厂商。外接管的表面防腐质量由外协商保证,制造商分派技术人员进行生产指导,在完成订单后进行交付时由制造商的采购部人员和技术部相关技术人员进行质量把关,检查防腐层厚度和可靠性,验收合格后也要经仓库管理员的检查标识后才能入库。

(4)精益供应链下的采购采用相似代用来提升采购柔性。相似代用即选择与计划物料相似规格的物料,以应对物料短缺和外购件价格波动对生产的影响。在制定采购计划时,不仅要进行库存盘点,还要记录相似占用物料。在选择代购件时要遵从公司《代购件选择规范和流程》,如果代用配件要更改材料类型要与技术部人员沟通,首先由材料工程师提出申请,经工艺工程师审核同意和质量工程师批准,才能办理相关代用手续。完成代用手续后要及时更新技术部门、质量检验部门、仓库管理部门和生产部门的代用零件信息。

2 精益采购管理流程

2.1 采购基本流程

精益采购是传统采购管理思想和精益策略相结合后产生的一种运作模式。其基本流程与传统采购流程类似,首先各部门提交的材料计划通过审核后,下推到采购部,采购部有针对性地进行公司资源调研(主要统计仓库余量和代用配件数量),然后拟定采购计划并进行任务分工。针对不同类型原材料和零配件选派不同的采购人员,各采购人员经询价和议价后选择几个外包商,填写比价单送予审批部门进行审批,审批通过后对供货商下订单。

2.2 材料计划变动处理方式

材料计划一般由市场部门提供,市场部根据前期销售业绩做出市场销售预测,根据该预测拟定具有信息支撑作用的市场营销计划,将市场营销计划进行细化成材料计划。

在水泥装备产品在装配过程中,由于客户需求的变更或者现场环境的变化,材料计划会发生变更,对于材料计划提交程度,案例企业会有以下不同的处理方式:

(1)若材料计划还未提交到采购部,则各部门直接将修改后的材料计划提交到采购部,而采购部后续业务和仓库物料管理按原计划进行。

(2)若材料计划已经提交到采购部,若采购物料需求减少或采购业务取消,则按采购变更管理的相关流程进行,申请提交物料采购变更单。若要增加物料,则直接以新的订单提交到采购部。

(3)若物料减少和取消的采购订单已经下达到供货商,且该订单不能取消,则必须对这部分物料进行转备库处理。

为了更好的解决落实材料计划,快速应对材料变更,案例公司建立一套关联性强的采购接收台账,此接收台账是建立在信息化管理系统上的电子管理方式。该采购管理台账可实现以下功能:

(1)显示仓库过期物料和配件的数量与金额,通过系统的过期预警提示管理者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

(2)显示仓库多余物料的数量与金额,判定属于供应商多送或重复送的物料与配件。

(3)降低重复下单的风险。

企业按照申请、审核、采购、检验和付款程序办理采购业务时,记录采购与付款等环节相关的信息,建立完善的采购登记制度,加强申请手续、采购订单或合同、验收合格证明等文件和凭证的校对工作,切实保障采购计划的下推和采购流程的优化。

2.3 供货商选择数学模型

外包商的选择标准是一个集价格、质量、时间和技术为一体的加权平均综合评价体系。采购人员要将配送方式、物料性价比、外包商生产能力和供货及时率等方面作为外包商选择依据,其中承包商的生产能力和供货可信度是考察的两个重要方面。案例企业外包商选择流程如下图1所示。

图1 案例企业外包商选择流程S=V·R1/2

(1)

V代表当前生产力;R代表可信度;S代表外包商选择标准。

其中 V=0,若CK

CKMλK{Ck},其他

(2)

CK代表第K家外包商的平均生产力;D代表预期内所需生产力。

外包商的可信度R是以供货厂商最新准时发货性能为预估计评定标准,但发货性能是一个动态值,用t代表当前时间点,外包商的可信度应由最新准时发货性能和历史可信度状态共同决定。

R(t)=α·P(t-1)+(1-α)·R(t-1)

(3)

P(t-1)是最新准时发货性能;0

R(t)=α·P(t-1)+(1-α)·[α·P(t-2)+(1-α)R(t-2)]

=α·P(t-1)+(1-α)α·P(t-2)+(1-α)2

R(t-2)]

(4)

当发货准时性越高,则此评估重要度越低,故权重值应该随时间不断调整和监控,该参数可通过增大实际状态和R(t)符合度来更新。但参数确定也要依产品而定,特别对一个新兴产品而言,外包商的最新发货状态更为总要,因此,最新发货表现赋予较大的权重比例。

准时发货性能P(t)是由一个订单延迟效用函数来定义的,如果没有延迟则准时发货性能值设为1,当拖延值超过最大可接受值,P(t)设为0,所以准时发货性能一般在0和1之间且小于最大可接受值。

3 系统实现和系统实施成效

案例企业采购管理系统包含需求计划管理、物料占用管理和采购计划管理等在内的14项功能模块,有效实现过程数据的录入和更新与预警机制的自动化响应,有效地避免采购流程中的重复性,降低采购风险,提高采购信息的一致性。本系统采用的B/S模式,采用了平台和SQL Server 2005数据库,其中B/S模式是涵盖业务逻辑层、数据服务层和外观表现层在内的三层构架模式。图2是采购管理系统界面,图3是物料需求管理模块。

4 结语

本文研究了精益采购在水泥装备制造业的应用,根据该行业的生产特点简单介绍了精益采购的特点,重点研究了采购流程中的物料变更处理方式和供应商选择的数学模型。最后整个采购信息系统在平台上设计完成,此系统降低采购风险,保证供应链各节点的信息同步性,完善企业采购机制,提高采购效率和质量。

参考文献

[1]曾丽卿.精益供应下准时采购和库存管理研究[J].管理创新,2012,(1).

[2]程升,汤兵勇.供应链采购提前期与批量合作模型应用[J].黑龙江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07,24(1):100104.

[3]刘红胜,卢慧清.精益供应链企业间交付风险的识别及防范探析[J].科技创业,2010,(3).

[4]Yao J S,Chang S C,Su J S.Fuzzy inventory without back order for fuzzy order quantity and fuzzy total demand quantity[J].Computers and Operations Research,2000,27(10):935962..

[5]丁斌,孙政晓.预付条件下应急物资的Stackelberg 采购模型[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10,12(02):6870.

质量标准化管理交流材料篇7

据统计分析,2012年塑料管道生产量为1100万吨,较2011年增长10%,再创历史新高。在新产品研发、高端市场开发、高水平技术和装备投入等方面有较大的提高;行业总体技术水平、产品质量水平有所提升;大企业的比重进一步增加,小企业数量减少,规模企业异地布点、兼并扩张步伐加快;生产企业、用户行业的产品质量意识、产业素质、发展质量进一步提高,塑料管道行业正在向产业结构调整、适度规模经济、提升质量水平方向良性发展。

随着我国宏观经济的调整,建筑业、市政工程等行业发展增速相对放缓,资金的压力进一步加大,塑料管道行业供大于求现象愈来愈严重,给塑料管道市场的发展带来新的变化。中国目前依然为塑料管道生产和应用的最大国家。塑料管道加工业仍然以聚氯乙烯(PVC)材料、聚乙烯(PE)材料和聚丙烯(PP)材料为主,这三类材料占据了塑料管道材料的90%以上。

目前行业情况表明,前几年的高速增长现象在塑料管道行业已经较难再出现,塑料管道行业正在向产业结构调整、适度规模经济、提升质量水平方向发展,这也是行业科学发展的引导方向。2012年塑料管道行业发展简况如下:

——开展技术交流,促进行业技术进步。

为促进塑料管道行业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加强行业及企业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2012年中国塑协塑料管道专业委员会成功的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相关活动。

塑料管道专委会于2012年3月2日在北京组织召开了“塑料管道2012年技术工作会议”,邀请相关领导、专家以及塑料管道企业代表,讨论《塑料管道行业“十二五”期间(2011-2015)发展建议》及行业技术发展方向,为行业的科学发展献计献策。专家们建议“十二五”期间行业应以PVC-U管道、PE管道、PP管道为发展重点,并大力发展改性、复合以及其它新型塑料管道,尽快完善应用的配套技术和质量保证体系。同时还应进一步加大产品创新力度,适应市场需求,重点开发、生产新材料类塑料管道、改性与复合类塑料管道、环境友好型塑料管道、新型塑料管道系统。

为促进塑料检查井市场的健康发展,2012年6月14日,塑料管道专委会与北京市建设工程物资协会管材管件分会在北京共同主办了“塑料检查井交流会”,80多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内容涉及塑料检查井相关产品标准、应用技术规程、技术发展、市场推广等多方面内容,提出加工企业应根据市场需求,通过发挥本身独有的优势来提高竞争力,避免产品同质化及恶性竞争。

专委会还在上级协会的领导下参与了推荐轻工行业重点推广技术工作,塑料管道企业多个项目列入其中,为行业技术水平的提升创造了条件。

专委会还参与了多项塑料管道、检查井等相关的产品标准、应用规程的制定、审查、交流等工作,为制品生产和管道应用打下好的基础。

——加强行业自律,努力提高产品质量意识和水平。

塑料管道产品质量水平参差不齐的现象已严重影响行业的健康发展,专委会已多次呼吁并在一定范围内采取办法开展行业自律工作,以提高行业的产品质量意识和品牌意识。

专委会在2012年通过杂志、报纸、网站等媒体共了4期不同品种塑料管材的行业指导价格,分析原料价格、行业企业加工成本的情况,制定符合标准要求的相关产品的建议市场价格,为加工企业、用户单位及相关机构提供参考数据。

2012年3月召开的专委会理事会上还重点讨论了塑料管道行业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的问题,会议纪要提出应加强企业自律,建立行业诚信体系,并通过相应途径加大产品质量监管,以减少低价竞标、恶性竞争等不良现象。

国家质检总局和水利部在2012年联合开展了PP-R管材等节水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与质量提升活动,活动的主要目的之一是督促生产企业严格执行产品标准,提高产品质量。专委会高度重视该工作,积极响应并配合此次活动,还从行业现状和发展角度提出了促进产品质量水平提升的工作建议,利用网站、杂志等方式进行报道,促进塑料管道产品质量不断提升,为行业的健康发展尽到应尽的社会责任和义务。

——加强与上、下游行业的交流,提高塑料管道的加工和应用水平。

为加强行业间的交流,密切行业间的联系,促进塑料管道更好加工、更广泛应用,专委会积极参与了上、下游行业的相关工作和交流活动。

上游行业的进步,为塑料管道产品性能的提高和更好应用提供了良好条件。专委会积极支持原料、助剂、加工装备等行业的技术进步与质量提升工作,在PVC-M、HDPE混配料、非铅盐热稳定剂等产品的研发、应用等技术进步中做好配合工作。

2012年专委会积极参与了水利部农村饮水安全中心主办的“全国农村水利工程材料设备产品信息年报”的相关工作,为水利行业用户选好、用好塑料管道提出合理建议。专委会还参加了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和全国化学建材协调组塑料管道专家组主办的“第14届全国塑料管道生产和应用技术推广交流会”,积极参加了中国城市燃气协会、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排水专业委员会和设备材料委管道部、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辐射供暖供冷委员会、全国房地产总工之家、北京建委建设工程物资协会等相关活动。

根据住建部《城市供水行业2010年技术进步发展规划和2020年远景目标》“管道材料的选择与应用部分”内容的要求,中国水协设备材料委管道部组织编制了《城市供水钢塑复合管材及管配件的选择与应用》。专委会积极配合,参与了编写工作,为供水行业更好的选择相关产品提出建议。

专委会还积极关注用户行业的市场动向,参加了中国水工业互联网等相关单位主办的“新形势下的城市排水系统与技术发展研讨会”,参与研讨北京等城市排水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建议高质量的大口径塑料排水管道应为城市排水系统和地下蓄水系统的良好应用发挥作用。

2012年7月26日~28日,在枫叶集团的协助下,塑料管道专委会与中国城市燃气协会在贵阳共同主办了“2012年PE燃气管道应用技术交流培训班”,100多位燃气设计、施工、应用等相关人员参加了培训。培训内容涉及到PE燃气管材及管件的产品标准、原料、质量鉴别及控制、检测方法、加工工艺、生产技术、市场推广、设计和应用等多个方面。通过培训与交流,更多燃气用户深入了解了PE燃气管道加工、质量控制、施工、应用等相关知识,便于选择好、设计好、应用好PE燃气管道,该工作对塑料管道行业的健康发展和燃气行业的放心使用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专委会今后将继续与给水、排水、燃气、石油等行业合作共同举办这类相关活动。

为更好的提供宣传和展示平台,塑料管道专委会与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局等单位在2012年6月中旬共同举办了“2012中国国际油气储运技术与装备展览会”,与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给水排水设备分会等单位于9月下旬在上海联合举办了“2012上海建筑给排水、水处理技术及设备展览会”。通过展示行业产品,为企业与用户提供良好的交流平台,为塑料管道市场拓展提供新的机遇。

通过与下游相关行业的交流与合作,进一步拓宽了塑料管道行业的发展空间,延伸了塑料管道的应用领域。

——加强国际交流,加大中国塑料管道行业走向国际的步伐。

在促进与国外塑料管道行业间的交流,加强与国际相关协会联系等方面,中国塑协塑料管道专委会也做了一些工作。

2012年4月初,塑料管道专委会参加了由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组织的赴美参加2012年美国NPE展会及交流活动。考察期间,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与美国塑料协会(SPI)签订了合作协议,还与美国塑料工程师协会(SPE)等单位进行了交流。

为加大行业开拓国际市场的力度,专委会还于2012年5月14日在上海参加了由西班牙AENOR认证机构及CEIS检测服务中心主办的认证研讨会,了解了塑料管道产品的相关检测标准和认证要求等新资讯。

塑料管道专委会组织国内相关单位20余人参加了2012年9月24~26日在西班牙举办的第十六届国际塑料管道会议。会议内容涉及塑料管道行业的发展进程;塑料管道、新型塑料管道及管件的发展;新型结构壁管和多层复合管材;管道在燃气、供水、排水等系统中的应用;新型塑料管道设计和测试方法;传统材料的衰退、标准与规范;塑料管道工程案例分析;管道修复、环保建材、生命周期评估等方面内容。

我国共有7个专题报告和2个海报发言。在国际会议上,国家建材测试中心(材料部)博士熊志敏作了《测试HDPE管材料点荷载的新方法》的报告,亚大集团经理王志伟作了《PE管在工业领域的应用及生产质量控制程序》的报告,上海奉贤自来水公司工程师张志浩作了《环境温度对给水用PE管道在应用中的影响》的报告,天津盛象公司副总经理李洪山作了《排水管道工程设计、计算及实验一天津市武清区雍阳东道》的报告,中国塑协塑料管道专委会秘书长王占杰作了《PVC-U管道的技术进步》的报告,常州河马公司副总经理周敏宏作了《排水用塑料检查井在中国的推广与应用》的报告,浙江中财公司副总经理陈增贵作了《高温天气下给水用PE管耐压验证》的报告。还有沧州明珠公司经理池永生作了《浅析管材挤出过程中鲨鱼皮症与口模长径比的关系》的报告,浙江双林塑料机械公司经理李星作了《大口径缠绕增强聚乙烯管生产技术》的报告,另有5个书面论文分别来自福建亚通公司陈鹊的《大口径钢塑复合排水管在中国的应用及进展》、杭州鸿雁电器有限公司盛仲夷的《新型PP-R熔接式管件的研究》、塑料管道专委会王占杰的《中国塑料管道行业五年总结与下一个五年发展展望》、天津军星集团夏成文的《高导热系数聚乙烯管》和大庆油田设计院张丽的《油田非金属管道应用技术现状及建议》。通过这些报告,使国际同行了解了中国塑料管道行业的技术进步与行业现状,受到了会议组织者的好评。

代表团在会议期间还与有关国家的行业协会、机构、企业就技术、信息、合作等方面展开了交流。并分别对西班牙AENOR认证机构、CEIS检测机构和德国费亚泰克集团进行了考察和交流。

专委会还接待了国际同行、相关协会、机构、企业的来访与交流。通过参加国际会议及交流、考察活动,应充分认识到中国塑料管道行业与世界先进水平还存在差距,中国塑料管道行业要真正走出国门,应不断加强交流与合作,学习先进的经营及服务理念,加强科技创新,注重细节管理,提高塑料管道行业的生产和应用水平,提高产品质量水平,提高行业整体竞争力。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行业稳步健康发展。

为了能够科学、合理的制定行业发展规划,调整产业布局,推动塑料管道行业的健康发展,塑料管道专委会在对会员单位和行业企业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出《中国塑料管道行业“十二五”期间(2011-2015)发展建议》,经会议多次讨论、交流,并在广泛征求专家、生产企业、相关行业的意见后,于2012年正式,为规划、指导塑料管道行业健康发展,合理调整产业结构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塑料管道行业发展迅速,但这种高速增长是基于我国经济高速增长和管网建设相对落后而带动的高速增长,不可能一直持续增长,塑料管道行业正由快速成长期逐步向成熟期过渡。行业应抓住机遇,优化结构调整,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2012年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问题和不足。主要有:调研不够,对行业实际情况了解的还不充分;市场推广工作还需细化;行业培训尚未开展;参与塑料管道相关产品、工程建设标准化工作力度还不够;有些计划的工作由于条件的限制还没有开展等,有待2013年加强与改进。

质量标准化管理交流材料篇8

当前我国高速公路建设的要求比较高,因此为了提升建设质量,必须对涉及到的影响因素进行合理分析,并在应用阶段确定具体管理措施,保证公路建设的整体质量。基于高速公路建设的特殊性,在具体管理阶段必须重视管理程序的应用效果,相关工作人员要对其引起重视,并在具体发展阶段以固定的管理程序为研究点,达到优化管理程序的目的。因此在实践中需要以具体管理程序为研究点,对高速公路的施工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强对施工现场管理,实现高速公路施工工程项目快速、优质、低耗的目标。

1工程概况

在本次研究中将以贵州省思南至剑河高速公路为研究点,对施工管理措施进行详细分析。该路段沿河至榕江高速公路的中间段,起于思南,与杭瑞线思南至遵义高速公路相接,终于剑河,与沪昆线三穗至凯里高速公路相接。采用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的标准,路线全长156.568公里,路基宽度21.5米,设计时速80公里,最小平曲线半径500米,最大直线长度2107米,最大纵坡5%,凸型竖曲线最小半径1200米,凹型竖曲线最小半径1000米,桥涵设计荷载公路Ⅰ级,概算投资:13491461505元,平均桥隧比33.88%。项目全线在思南西(枢纽互通纳入杭瑞高速)、双塘、腾龙、塘头、新场、石阡、大地、羊场、镇远西、金堡、岑松(枢纽)设置10处互通立交,互通连接线长13.651公里。建设占地约13070.9亩,主线用地6.272公顷/公里。全线互通立交11处(其中思南西枢纽纳入杭瑞高速),分离式立体交叉30处,在思南双塘、腾龙、塘头;石阡新场、石阡南;镇远大地、羊场、镇远、金堡设收费站9处。

2高速公路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高速公路建设对区域性经济发展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在具体发展过程中需要以固定的应用程序为研究点,明确问题所在,按照设计形式对其进行优化分析。以下将对高速公路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2.1管理体系不健全

公路在具体施工过程中,涉及到多方面内容,为了减少影响因素的不利影响,需要在设计过程中按照固定的应用形式对其进行优化分析,并根据具体变化趋势,明确问题所在。在实践中缺乏合理有效的管理程序,各个职能部门的责任不明确,无法和其他部门进行沟通交流。其次由于职能范围不明确,相关决策可行性比较低,彼此间沟通不当,进而出现应用模式不合理的情况,限制了高速公路体系的进一步发展。其次和现有的处理原则有一定联系,相关工作人员对具体管理程序了解不当,无法将管理内容落实到实践中,进而出现各种施工难点,对工程的质量造成影响[1]。

2.2施工人员素质低

施工管理人员是公路体系监督的管理基础,为了发挥基础性管理模式的作用,在应用阶段要求施工人员具备一定的素质。但是在实践中部分工作人员素质比较低,对专业控制形式了解不当,部分施工人员没有掌握具体施工技术,缺乏高速公路施工技术操作水平,服从意识和服务意识较低,难以管理。受到管理人员自身因素的影响,给高速公路施工管理带来很大难度,同时增加了施工体系的负面影响[2]。

2.3材料质量控制不当

施工材料是影响高速公路建设的重要问题,在应用阶段需要以固定的设计体系为研究点,按照固定的设计形式和管理模式对其进行分析。在实践控制过程中材料是重要影响因素,在控制过程中施工材料购买流程、进场流程及具体应用存在一定的问题。材料购买系统不合理,购买的施工材料质量不合格,对工程的质量构成威胁。其次,部分不合格材料进入到施工场地后,出现控制体系不合理及质量控制不当等问题,严重影响工程的下一步发展[3]。

3高速公路施工管理措施分析

针对高速公路建设的复杂性,在整体管理阶段必须重视影响因素,并结合工程的实际设计形式和进度需求,对其进行合理分析。以下将对高速公路施工过程中具体管理措施进行分析。

3.1采取责任控制体系

思剑项目的路面工程将是整个项目的关键控制性工程,其他一切后续工程均围绕路面工程的施工开展,项目办将组织各参建单位开展排查工作,理清各种影响项目整体进度的关键性节点和标段,从项目办到总监办、驻地办、中心试验室、施工单位均落实专人负责,层层签订责任书,实行问责制及销号制,在全线实施精细化管理,确保执行力。其次要将管理体系落实到实践中,包括后续路面、交安、绿化、房建、机电工程的设计和施工程序等,结合项目工程的具体应用情况,保证招标管理项目顺利进行。在整体设计阶段需要结合项目实际情况提前介入,及时提出建议和意见,减少中间环节,确保招标工作顺利进行,通过主动加强与中标单位特别是设计单位的沟通,以求设计尽量符合实际情况,减少后续工程变更[4]。

3.2完善质量保证措施

基于高速公路整体发展的特殊性,在实践中必须以固定的质量保证体系为研究点,按照固定的设计形式对其分析。工作人员要积极对原有的项目进行合理分析,结合项目实际情况,通过先抓制度建设,再抓制度落实,集中各方面力量,采取切实可行的管理措施,以保证工程质量处于可控状态。项目工程本身比较复杂,需要在实践中落实管理形式,并按照具体应用形式对其分析。其次要在各个分段期间填写质量、安全责任登记表,将质量、安全责任落实到从项目经理到施工班组长的各级质量管理层中,使各分项工程的质量、安全责任具有可追溯性。在控制过程中需要重视材料控制,施工单位的进场材料分别按材料的名称、规格、型号、数量进行登记,建立材料使用台账,并交驻监办签认存档、备查。相关工作人员要以具体设计形式为研究点,在整体设计阶段重视程序体系的应用,在现有的发展基础上对其进行优化分析,使其达到理想的控制标准。

3.3明确施工程序

根据高速公路施工体系的相关要求,在整体化设计过程中需要不断明确施工程序,按照固定的设计标准和模式对其进行分解。虽然思剑项目招标时没有按照标准化的要求进行招标,但项目办一直按照高速公路施工标准化活动的要求规范各参建施工单位的各项生产活动,如驻地标准化建设,砼拌和站的标准化建设,预制场标准化建设,现场标志标牌标准化设置,工地试验室标准化建设等工作,对工程质量的提高,将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在具体控制阶段需要掌握质量控制要点,逐渐形成规范化、标准化的管理体系,并将其落实到实践中,不断推进示范性工程体系建设,满足公路施工的具体要求。通过完善施工程序,能减少不良因素的干扰,不断提升高速公路的施工质量。

4结语

基于当前高速公路施工过程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在具体优化阶段需要以固定的设计形式为研究点,按照具体的操作形式对其进行分析,减少不良因素干扰,进而达到提升管理质量的目的。从现有施工程序可知,公路施工管理体系趋于多样性,必须从人员管理、技术管理等方面入手,将管理措施落实到实践中。近些年来随着高速公路建设强度不断提升,需要对涉及到的应用工序进行分析,并确定合理的管理模式,对整体应用程序进行管理,进而促进我国高速公路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上一篇:公路服务保障交流材料范文 下一篇:读书论坛交流材料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