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交流发言材料范文

时间:2023-10-31 02:56:43

人大交流发言材料

人大交流发言材料篇1

一、导入环节

对于初中英语阅读课教学,导入的具体策略有如下两个:

1.透过标题交流背景知识

语言不是孤立存在的,每段阅读材料都有其语言背景,在阅读课导入环节中,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分析标题,通过标题这一窗口与文本初步交流,了解相关的背景知识,为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能更充分地理解材料提供保障。有些背景如宗教、历史、地理等与我们生活相隔较远,需要学生课前去收集材料、熟悉背景知识。课堂上,教师应引导学生就自己对标题的理解进行交流,通过这一环节,让学生了解阅读材料的文化背景知识,也能进一步激发学生阅读全文的欲望。

2.透过标题引导学生自主猜测

除了上述的透过标题去熟悉文化背景外,我们的导入还可以引导学生透过文本的标题就文本主要描述的内容进行猜测,然后进一步猜一猜文中可能会出现哪些词汇。这一过程也是学生与文本进行交流的过程,学生猜测后都会急于想知道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文本是不是表达的这个意思?文本中有没有这些词汇?由这些动机出发继而驱动学生更为积极地阅读,实现与文本更深层次的交流,更重要的是这种交流还能有效训练学生根据中心词、中心意思自主组织文章的能力。

二、泛读环节

泛读是立足于语篇阅读文本材料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提炼文本主题句、中心思想的过程。泛读要求阅读者在文本材料中抓住关键词,对自己感兴趣的或自己认为重要的信息、事实进行迅速地查找,如抓住数字、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等相关信息,快速地理清整个阅读材料的结构。

泛读环节需要教师事先设置一些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速读,即在学生与文本进行交际之前,师生先进行交流,从外部对学生的注意力进行控制和影响,有选择性地、顺向地优化文本交流问题中的信息。当然,学生的认知和阅读能力达到一定程度时,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自己设问,直接带着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与文本交流。

实践经验表明,泛读的过程是学生主要精力分配到主要信息上的过程,有利于激发学生获取更多信息的愿望,提高其进行信息筛选的能力。

三、精读环节

通过泛读环节,学生与文本快速地进行了交流,了解了文本的主要内容和结构,为精读提供了可能。笔者认为精读是基于教学任务、教学目标与文本深层次的交流。那么,精读要在交流中获得哪些信息呢?

(1)文本语篇各个部分的含义是什么?(2)作者的写作意图是什么?(3)主要事实和关键信息有哪些?(4)整个语篇的逻辑关系怎样?内在联系怎样?(5)文本材料中有哪些熟悉的、陌生的语言结构和语言点?等等。借助于精读这一深度交流的环节,深化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知识,还提高了学生语言表达的条理性,有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提升。

四、复述和讨论环节

导入、泛读和精读环节大多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与文本交流,也可以说是学生个体自我交流的过程。英语教学除了要与文本交流、自我交流,更重要的是要与他人交流。复述和讨论环节恰好能够达到这一教学目标。复述是学生建立在文本阅读、理解基础上的口头表达,是对阅读材料的重新组织,通过复述实现对材料更好地理解。

复述不是简单地背诵文本,应该融入自己的思想和语言,可以是对阅读材料概括性的介绍、对作者的观点进行评述、对材料中人物的性格特点进行分析,还可以让学生提出在阅读过程中产生的疑惑和大家一起讨论。但不管采用什么方式,这种汇报式的交流能够促进学生理清阅读脉络,加深对文本材料的理解,提高学生语言表达的准确性。而且在交流和讨论时,学生需要立足于所学的语言知识,运用英语思维进行组句和表达。交流的过程本质上是知识应用和能力迁移的过程。

人大交流发言材料篇2

【论文摘要】随着中国与世界日益频繁的交流,英语读与写的技能已不再能满足现代社会的要求,学习者的听力能力开始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然而,中国听力教育一直以来存在一些问题使得听力教学不尽人意。电脑科技当今被广泛运用于中国的英语教学中。以网络和多媒体为基础的计算机辅助语言学习(CALL)可以解决一些听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听力教学的效率。

一、对计算机辅助语言学习(CALL)的简介

计算机辅助语言学习(CALL)最初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的美国,其发展经历了分别以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和构成主义为基础的三个阶段。

计算机是工具,它本身没有行为能力,但它能高速执行用户的命令。计算机在教育中所起的作用是媒介,它在很多方面依赖于教师。它决定展现给学生的资料的结构,检查学生的反应,记录反应的时间等等,而不仅仅是展示资料和问题,处理学生的反应。在此基础上,它带领学生进入计算机辅助语言学习项目的不同部分或进入不需要计算机辅助的环节。然而这些决定都是由教师输入到计算机中的。没有教师的指令,计算机无法发挥其作用。决定计算机的控制权有多大的是老师。(Corbett, 1985)

二、中国传统听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中国的英语教学长久以来只重视视觉输入,导致学生听力理解能力低,阻碍了学生语言能力与交际能力的发展。直到1984年,听力测试才出现在英语四级考试中。从此以后,听力理解在英语教学中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然而,听力教学从未令人满意,其中的一些问题急需得以解决。

1、人工听力材料

对于听力材料的误解存在了很长一段时间。学生所听的听力材料基本上都是节选于小说,报纸,杂志等书面材料。“这样的听力材料给学生带来安全感,并帮助他们了解组成语言的各种文体。”(Nunan, 2001)。然而,这些“人工”的听力材料与真实生活中的话语在很多方面都存在不同。这些材料包含在书面语中会出现得更多的语言特征,而重复,迟疑等口语特点则会较少出现。教师要求学生听完文章回答问题,坦率地说,这是一项非常省事的课堂活动,从某种程度上说,它也确实达到了练习的效果,但这种练习并未就学生将来在日常生活中会遇到的情形做实质性的准备。长期做这种练习的学生在以英语为母语的环境中将感到非常不适应。这样的例子有很多,很多考试能拿高分的学生在日常的交际中难以理解对方的意思。

2、单一的教学内容

课本是教师备课及教学内容的基础之一,但它并不等同于教学内容。许多教师错误地认为完全依照课本是唯一遵照教学大纲的方法。因此,教师要求学生一课接一课地听,每次都做类似的习题而全无创新可言。这种公式化的教学内容扼杀了学生的兴趣。加之课外也找不到适合的听力材料,学生的听力能力很难提高。

3、 以教师为本的教学活动

每个学生对语言的掌握程度不同,教师很难顾及每个学生的需求。当教学的控制权掌握在教师手中,有些学生可能还没理解而老师就进入到下一个环节,而有些学生不得不重复听他们已经理解的部分。

4、单一的教学方法及缺乏互动

大多数教师都只采用一种教学方法,即:解释生词讲解背景知识听材料对答案再听一遍。教师的任务仅限于播放录音机或操作电脑以及核对答案,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都缺乏互动。然而许多教师都发现这种教学方法效率不高。这种单一的输入语言材料的方法使学生感到困乏,甚至产生情感上的排斥。一旦学生感到疲惫,兴趣就会下降,注意力也会分散,而这会直接降低教学的效率。

三、计算机辅助语言学习在中国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

多媒体计算机将图片,文本,音频,视频展现在学生面前,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它不仅仅输出信息,还能获得学生反馈以进行交互式的教学。计算机的这些功能使语言教学产生了巨大的变革。基于多媒体和网络的计算机辅助语言学习对中国的听力教育起着巨大的作用。

1、CALL带给学生真实的听力材料

Brown (2001)曾提出 “真实的语言和真实的任务能使学生看到课堂活动与他们长期的交际目标之间的联系。提供真实的材料,学生将更有参与课堂活动的动力。”

Flash, PowerPoint and Asymetrix等软件能提供虚拟现实,激发学生的兴趣。比起传统的道具和使用想象的方法,CALL能提供更真实的环境。

另外,网络英语语音聊天室,网络电话等工具能提供真实的交际情景。只要坐在教室或家里的计算机前,学生便能与世界各地的人用英语交谈。如果有转换装置及视屏会议的终端装置,智能追踪相机等设备,不同地方的人便能“面对面”地交流了。这种情形下,学生便会有真实的交际需求,更乐意投入到活动中去。同时,远距离交谈会减轻现实生活中面对面交流所产生的压力。

2、CALL使听力材料多样化

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教师专注于课本,课本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是听力材料唯一的来源。而网络却包含了大量各种资料可供听力教学使用。学生通过网络可以听英文歌,看英文电影,收听VOA, BBC广播以及收看CNN的新闻等等。只要登陆相关网站,学生可以听到世界各地纯正的英语。置身于纯正的英语的海洋,学生将更容易提高自己的听力水平。

更重要的是,由于可以在网上找到自己感兴趣的材料,学生更容易坚持听力练习,在提高听力能力的同时也扩大了知识面。

3、CALL将自主权还给学生

在CALL环境中,控制权从教师转向了学生。学生可以随时暂停,停止或重复学习。电脑也可以调整听力的语速。当遇到一个语速较快又难以理解的语段时,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需要调慢语速,在理解后可还原语速。这样做可以促进听力训练,特别对还未掌握正确的语音,语调的初学者来说尤为如此。

另外,教师可将事先准备好的课件拷在电脑上,学生可选择自己需要的拷贝并在课下按照自己的速度操练。这教学模式被称作异步教学模式,这种模式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并考虑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在这种模式下,老师因材施教,帮助不同水平的学生提高听力能力。

4、CALL鼓励课堂中的互动

根据构成主义的观点,学习知识的过程包括社会协商和对个人理解可行性的评估。(Savery, 1995)学习可以,也应该发生在合作的小组中。然而在传统的听力教学中,学习内容局限于听磁带,回答问题,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间几乎没有互动。

多媒体计算机是一种双向的媒介,它不仅向学生提供信息也能从学生那获得反馈并做出反应。学生可以随时打断计算机提问,计算机中的课件立即给出答案。课件也能像老师那样向学生提问,并对学生的回答给出判断,评论。学生能用自然语言和计算机交流,这种教学方式被称为苏格拉底教学法。

另外,CALL也鼓励人与人间的互动,也就是计算机媒介交流(CMC)。多媒体计算机展现的真实交际场景需要交流,学生将学会如何应对各种场景。在这种模式下,教师也可参与到互动中,同时解决交流中随时会出现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文秋芳,应用语言学: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北京: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2001

人大交流发言材料篇3

关键词: 雅思考试 真实语料 大学英语听力教学

1.大学英听力教学现状

当前,我国英语教学深受社会广泛批评的一个主要方面是:在学校接受了从初中至大学八年或更多年正规英语教育的相当数量的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听力理解能力相当薄弱,几乎听不懂真实环境下英语本土人士的日常英语会话,所学英语往往被贬喻为“聋子英语”。长期以来,我国非英语专业教学的严重应试教育倾向和对英语听力教学从重视程度较低是一定的原因,在我们过去的外语教学中听力一直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听力训练总是被放在第二位。

此外,我们还必须反思另一重要的方面,即我国非英语专业教材在内容的设计与编写上存在严重的缺陷:一是英语对话等口语体语料的录音,往往都是特邀两、三名(最多不超过五人)持标准英式或美式发音的英语本族人以低于他们平常讲话的常规语速和使用清晰的语音语调朗读,采用的是“朗读英语格调”而非现实生活中的“口头英语格调”;二是课本里的英语口语体语料,都是教材编写者专门为我国英语学习者设计和编写的,在词汇、句法等方面缺乏真实环境下英语口语体所具有的许多特征。因此,我国非英语专业教材中的英语口语体语料实际上是一种“非真实或模拟的英语口语”(artificial English speech),而非“真实英语口语”(authentic English speech)。听惯了这类英语的学生,要想听懂现实生活中英语本族人的日常口语,显然是相当困难的。英语听力教学必须达到使学生能听懂自然环境下所进行的交际内容的目的。而在实际教学中,不难发现,有许多学生虽然能较为顺利地完成课堂上的各种听力任务,但在与操英语人士进行面对面交谈时,会出现窘迫、不知说些什么、甚至根本听不懂对方的英语等问题,究其原因,是由于在平时的训练中,习惯了听经过改写或整理的录音材料,缺乏真实材料的听力训练,对会话体的诸多特征缺乏认识和了解。有学者研究发现,过去一直没有引起关注的听力技能才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广泛应用的技能。人们日常生活中交流的时间,有40%用在听上,有35%用在说上,有16%用在读上,只有9%用在写上。如果我们把大大小小的英语测试与雅思考试进行对比,可以得到很大的启示。

2.雅思考试听力部分

雅思(IELTS)是一种真正的国际性英语水平考试,遍布世界105个国家。到欧美国家读书,必须有学术类雅思成绩。该考试之所以在全世界取得很高的声望,与其试题的科学性、全面性及内容的效度有着直接的关系。本文旨在通过对雅思考试听力部分的分析,探讨选择真实语言听力材料的必要性,以及应用语境理论,特别是情景文化语境分析真实语言材料在帮助学生充分理解材料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真实听力材料不同于书面语式录音材料的诸项特点,提出在听力教学中坚持使用真实听力材料,并对听力任务进行分级、控制任务难度等做法来训练学生,以增进学生进行自然交际的信心和能力。

雅思听力测试时间为38到42分钟,其题型变化灵活,涉及面广。考试语音国际化。试题包括四部分(section):前两部分出题背景为学生在海外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和生活场景,如租房、旅游、购物等,也可以说是生存英语(survival English);后两部分的背景通常会和教育和培训紧密相关,如新生入学、报道、选课等(academic English)。考试形式以对话(conversation)和讲座(lecture)为主,不同的是对话有两人对话和多人对话。从内容性质上看,雅思听力重点分为两类:校园生活类(对话)和学术类(对话、授课)。雅思听力考试的有如下特点。

2.1语料真实,取材广泛。

雅思听力素材均来自大型真实语料库,其话题的难度和大学生在校园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种语言环境相当。授课录音取材于大学若干学科入门级课程。既能反映出学术环境下的英语使用特点如用词准确、逻辑严密、结构清晰等,又有口头语的一些特点。如口误、起句错误、自我纠正、停顿、重复等。授课内容涉及艺术、科学等多学科,多题材,包括工艺品、动植物的灭绝或保护、沙漠、污染、商业与管理、大众传媒、教育、现代历史等。可见,其听力选材的广泛程度远超出四、六级等常规英语考试的范围。

2.2题型多样,考查全面。

雅思听力问题类型近十种,全面测试考生的英语听力能力:包括填表题(form-filling)、填空题(gap-filling)、简答题、图片题、推理判断题、选择题、打勾题、贴图题、表格题(table)、判断题(statement)、问答题等。

2.3录音时间长,信息量大。

雅思听力每段录音5或8分钟左右的长度远超过目前四、六级大学英语听力测试单段材料的长度。一方面,使听力材料的语境信息更加充分;另一方面,也增加了听力材料的信息量,从而增加了考生的短时记忆负担。产生容易产生听力遗忘和听力疲劳,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听力测试的难度。

2.4考试语音国际化。

不同于其他水平考试,雅思考试得到了许多国家,包括澳大利亚、加拿大、新西兰、英国及美国的教育机构的认可。同时还得到职业机构、移民当局及其他政府部门的认可。考试语音涉及英式英语、美式语音、澳洲语音及其他英语变体。

3.真实语料

那么什么是“真实英语语料”(authentic version)?它有何特点?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使用它是否必要和可行呢?

真实语料是取自于真实的英语语言交际交流场景的语言材料,融语言知识和语青功能或意义为一体。各种真实语料如英语广播、电视新闻报道、访谈、讨论、辩论、英文歌曲和电影等,都可以用作听力教材的辅助材料。采用真实语料教学也符合教育部(2004)《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中规定的大学英语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一些学者的调查研究也表明,当大学英语基础阶段结束时,学生的英语听力能力是四项能力中最弱的(刘润清、戴曼纯,2003:256)。因此,将真实英语语料尤其是真实口语语料引入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是非常必要的和可行的。

4.雅思听力考试对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的启示

4.1听力教学中应多采用真实语料教学,培养学生在真实语境中的交际交流能力。

当今,我国英语学习和教学条件已处于非常好的时期:现代化的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弥补了传统英语课堂教学的许多不足,能够综合处理声音、文字、图像和视频信息的计算机使得学生的英语学习生动有趣,可以很方便地将真实英语口语语料引入英语听力教学,学生的个性化和自主学习成为可能,英语学习将更富有成效;大部分高等院校都有一定数量的来自英语国家的外籍教师执教,甚至在某些学校一些专业课程也聘请外教,因此,学生有着一定的机会接触他们,在课内外可以积极主动地用英语同他们进行口头的信息交流。目前,原声英语经典电影、英语国家最新的英语奥斯卡电影和流行的电视剧等在我国图书、音像市场大量出现,为学生接触真实的英语口语语料提供了极为丰富的源泉。

4.2坚持不懈地进行文化渗透,基于语境和文化进行英语听力教学。

语言是文化的体现,不了解语言赖以生存的社会文化,谁也无法真正掌握这门语言。舒曼认为,第二语言的习得是第二文化的习得,习得的过程便是适用这种文化的过程。

真实语言听力材料的选材渠道可以非常广泛,英语广播、原版影视剧,再加上互联网上种类浩如烟海、内容真实鲜活的原汁原味的英语材料。学生可以把自己置身于英语的世界。但是学生在这里遇到的最大障碍就是语言环境中的社会文化因素。教师在选择教学材料和对学生课外自主听力进行指导时,也需要考虑到文化语境的渗透及进行必要的解释。笔者推荐让学生课余观看“老友记”(Friends),受到了学生的热烈欢迎。但是学生几乎在观看完每一季和互相交流之后,都会反馈回一些不能充分理解的问题。例如在第十季,天生性格奇怪的Phoebe最终遇到了自己的真命天子Michael,两个人经过了几次分分合合后,幸福地走到了一起。当然天气还是和这位美丽睿智的女孩开了个玩笑,在她结婚当天飘起了鹅毛大雪,即使这样,也无法阻止婚礼的举行,他们在大雪飘飘中,在夜晚童话般的灯光下举行了纯洁的婚礼。当吉时到来,Phoebe脱下风衣,露出美丽的婚纱,准备Chandler送入婚礼殿堂时,有这样一段对话:

Chandler:Ready?

Phoebe:OK!

Chandler:OK!

Phoebe:Oh,wait.Oh,no,wait.(taking her over-coat off and revealing her wedding gown).

Chandler:Wow!Are you going to be cold?

Phoebe:I don’t care,I’ll...I...I’ll be my something blue.

Chandler:(smiling) You look beautiful.

Chandler问Phoebe难道你不会冷么?(这么冷的大雪天),Phoebe回答说自己要做自己的“something blue”,很多不明白她为什么这么说。教师在这里有必要对西方国家的婚礼传统习俗作以介绍。在西方国家新娘通常要穿戴四样东西,something old(一样是旧的),something new(一样是新的),something borrowed(一样是借来的),something blue(一样是蓝色的),而且每样东西都有其不同的意义。只有了解这些文化背景,学生才会体会到Phoebe说自己冻得发青用不着穿蓝色的东西时所体现的幽默。

5.结语

基于交际语言教学理念的雅思考试注重对考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考查。它将对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与测试产生积极的影响,促进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与测试的改革。雅思听力测试能够检验出考生真实的英语听力水平。它背后的交际语言教学理念不仅与我国大学英语教学要求相通,在教学内容上对听力教学也有着有益的启示。综上所述,真实语言听力材料是最好的听力和口语训练内容,而真实语言材料的语境又有其独特的特征。充分利用语境来提高英语听力理解是一个人多种能力的集中反映。英语听力教学,作为一种主要以听觉接受音响信息这一途径来理解文字意义的教学方式,如果仅仅强调依靠在收听时所得到的词句等表层意义来诠释收听内容,那是远远不够的。人的短时记忆量是十分有限的,必须依托语境的功能和力量,才能延长记忆时间,才能使听力理解得到升华。有语言的存在必然有语境的伴随,无论是收听录音还是直面的言语交流,语境因素对理解语言的影响都是现实的、显而易见的。情景和文化语境更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参考文献:

[1]王海华.语言的真实性与听力技能测试[J].郑州大学学报,2005,(1).

[2]莫莉莉,陈明瑶.论真实录音材料的语体特征[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0,(2).

[3]陆国军.真实听力材料及其对英语听力教学的启示[J].外语电化教学,2001,(75).

[4]Halliday,M.A.K.&Hassan,R.Language,Context and Text:Aspects of Language in a Social Semiotic Perspective[M].Oxford:OUR,1985.

[5]曹合建.副语言与话语意义[J].外国语,1997,(5).

[6]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7]李翔一.试论真实语料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J].江西社会科学,2003,(8).

人大交流发言材料篇4

随着社会的发展,地球上每一个国家都与其他国家发生了广泛的联系。而时代的进步,科技越来越先进,国与国、人与人之间交流的需要使英语成为一种国际性语言。中国在改革开放后,经济突飞猛进,由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变为一个强大的发展中国家。掌握英语已逐渐成为现代社会的迫切需要,而英语教育随之显示了其突出的地位。语言是人类交流的工具,学习英语最大的用处就是能顺利地与他人交流。在使用英语的过程中,一个人的话语结构尤为重要。只有选择并确定最合适的话语结构,才能使彼此的对话达到互相理解,即交流成功。一个人从呱呱坠地开始,到以后独立地生存与发展,都是从口头语言开始的。根据乔姆斯基(Chomsky,1965)的理论,人类具有语言习得机制。

人类是社会性的动物,而真正的社会化是从婴儿时期与他人的口头交流开始的。人的社会属性体现在推理判断能力、社会自然知识以及在群体中的交际才能。一个独立个体的社会化和其复杂的成长过程赋与了口头交际非常重要的意义。口头语言具有的许多特征是书面语言所不具有的,也是无法涉及的。一句话的意思是以字面意义为基础,但在真实场景的对话当中,人类使用其他的方法对其进行操控甚至修改。如“好”字,在书面语中只能理解到其正面意思,而在口头交流中,一个简简单单的“好”字可能有多层意思。这要根据实际语境来判断。处于语言交流中的人可能应用其他手段使其具有它本该有的意思,也可能使它具有完全相反的意思。可以表达赞成,也可表达讽刺甚至是反对或是威胁。又比如“谢谢”,有可能是说话人由衷地感谢,也可能是应付的敷衍,也有可能并非发自内心。所有的这些语言特征包罗万象,迫切地需要我们去详细地研究,以解开其中的秘密。如果只是对浩瀚如海的书本知识进行分析,显然远远不够。日常生活当中的真实情景对话就好似一个巨大的宝藏,里面有无穷无尽的知识,对它们进行关注必定能使我们加强对此学科以及人类自身发展演化的理解,使我们洞悉语言与文化的奥秘。书面文字只能研究人类交流的结果,而无法研究其深刻的过程,而真正有意义的知识全部包含在过程当中。从研究历史来看,形式语言学曾占据主导地位,以乔姆斯基为代表的学者们认为具体的人类语言表现处于在真实交流中的杂乱无章的状态,因此研究应该以个体的语言能力为重心。但根据会话分析这门新兴学科的理论,日常交流的语言对话并不是混乱无序的,而是有其深层的内在规律。基于这样的认识,以奥斯丁(Austin,1962)为代表的牛津日常语言学派发展了言语行为理论。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在教,学生在学,由于英语和汉语两种语言的文化背景不同,同样的语句有时会产生误解。教学理论与其实际应用中存在很大的差距。语言教学活动在进行中具有不确定性,随时会有情景变化。从而,教师的话语、与学生的互动过程和双方的话轮转换产生了一种互为影响的效果。一直以来,形式研究在社会科学发展的历史中占据主流地位,但日常交流语言使用的重要性已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会话分析就重视了日常语言的特点,在研究的过程中还对实际使用的语言手段,如非语言特征(面部表情、手势、身体姿态等)与副语言特征(语音、语调、语速等)进行详尽的分析,由此提高和加强人们的理解力。言语交际的事实是研究的重点,所谓“细节决定成败”,每一个真实发生的对话细节都蕴藏着深层的含义。对自然状态下发生的人与人的交谈与应对的发掘,就是会话分析。人类交际的内容蕴涵在真实的材料中。社会研究者所使用的素材经常会在人工操作的环境中,有人为痕迹加入,这些都导致了不准确的研究结果。会话分析的研究要求使用录音与录像,这些材料来源于真实生活,是客观的,只有这样的材料才能得到含义丰富的研究结果。

对于收集到的真实会话材料进行听或看,无论重复多少遍,也无法得到它深层的涵义。所以,在对材料尊重的基础上必须转写,这是所有会话分析研究的基础。而转写是一个包含着研究者主观色彩的过程,在研究者有选择地提取材料之时,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但是,为了详尽地展示具体交谈的内容,为了抓住信息传输的方式,为了再现语言交谈当中的全部过程,如停顿与重叠,打断与插话,发音的拖长,还有音量的抑扬顿挫等,转写是必需的,也是目前唯一的手段。会话分析的关键往往就在于那些看似微小、不值一提的细节。为了找到这些线索,以提示人类言语交际的奥秘,会话分析研究必须要尊重会话事实,以细节说话。与之密切相关的就是语料观的出现,还有转写体系的应用。会话分析中使用的转写体系最早是杰佛逊采用的,在其提出后,非语言行为的符号以及其他一些涉及到研究的语言符号也被研究者们所使用。目前的研究材料主要是现场录音或录像,这些无法进行直接的会话分析,只有经过转写,材料才能清楚呈现对话的全貌,其中的线索才能水落石出。转写是把听到的话语通过研究者的笔录形成文字,有丰富的细节内容需要分析,这不是普通的记录,而是一个探索与求知的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研究者的主观因素有很大影响,如他的文化水平、言语能力、交际观点,以及对语言情境的个人理解等。在英语学习的课堂上,当教师讲解时,语音很自然地会出现停顿与重叠、音量的大小高低等,而学生有可能会中途提出问题,插话或打断。如果将正常课堂会话录音转写下来,就会发现一些有趣的现象。如在涉及到语言点和语句结构时,教师以其权威地位传授知识,从而控制了对话过程,学生多为接受。当教师提供了正确答案后,学生倾向于重复教师的话语。当教师没有立即提供答案,而只是发起讨论时,学生的反应多种多样。

真实的课堂英语语料存在多种情况。会话分析的创始人萨克斯一直对使用理想化的、抽象化的语言材料持反对态度。如果语料在研究的过程中受到任何人为的控制和操作,那将是不真实的,不可能反映人类语言交际的全部细节与内容。而其他研究者或读者也无法对之进行重复研究,因为他们不能获得与研究者同样接触这类语料的机会。比如在实验过程中,参与实验的人员由于知道在进行实验,极有可能受到这种语言情境的影响而表现得与平常生活很不一致,因为这种情况下,个体由于感知到公众化的可能而试图美化自己的形象,因此他的语言使用与日常真实的语言使用会存在相当大的差别。还有研究者本人在实验这个情景中的出现以及他所使用的实验方法与言语交流方式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被实验者,从而影响到他们的语言,这样的语料的可信度受到了质疑。

会话分析的三个最基本的假设是海瑞提格提出的。即:言谈要有结构和组织;话语受语境影响;重视细节。人类的社会行为实际上具有某种稳定的结构,在运用的过程中人们会不自觉地遵循一定的模式,其有组织性、并且会重复出现。这种模式与结构是内含的和社会所固有的,不受交谈者的个人意志影响。交谈者应了解和运用这种组织结构,才能与他人交流,由此一个人在不同场景下运用的能力高低也影响了交流的成功与否。因此,一个独立的个体所使用的言谈方式背后深藏着他的社会特征、组织特征和行为特征。一个人的言语实际上是不同的社会规律和组织的缩影的隐秘体现,这就是会话分析研究者所要获得的目标。在具体的言语交际情景中,交谈者所使用的语言与非语言特征的选择实际上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这种选择是否合适是构建交谈话轮的基础,要想成功地开始并且完成交际行为以相互理解,需要分析所有的细节,并对各种可能的相关因素进行总结,这是会话分析研究者的艰巨任务。

这与英语教育的实际情况产生了很大的关系。真实课堂会话分析的结果显示,如果教师只是不断地提供确定的答案,学生的学习状态势必是被动接受与模仿。如果教师暂时不给予参考答案,而是启发学生进一步思考,同时重视学生的交际能力,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学生就会更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当中,在咀嚼与消化知识点的过程中得到更好的学习效果。应用会话分析的研究理论就是教师不是单方面控制会话并输出信息,而是随时让每一个学生持有会话的权利,使学生有机会发言,教学效率将会得到提高,英语教学效果将会得到加强。

人大交流发言材料篇5

一、角色游戏对幼儿同伴语言交流的价值

角色游戏是幼儿通过扮演角色,运用模仿和想象,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游戏。它是幼儿期最典型的游戏,心理学家们甚至称“学前期”为“角色游戏期”。学前阶段是幼儿口语表达和语言运用能力发展最迅速的时期,角色游戏为幼儿与同伴的语言交往提供了实践机会,对促进幼儿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一)为幼儿与同伴创设了多样的语言交流情境

幼儿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是在实际的语言交流中实现的。所以,要提高幼儿的语言能力,首先要为幼儿创造运用语言的机会,角色游戏能为幼儿提供这样一个语言运用情境。幼儿与同伴的交流,在幼儿园日常生活中较为简短和随意,在教育活动中的同伴讨论又相对有限和正式。但在角色游戏活动中,孩子们能够更加投入更加轻松地进行交谈,可以自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游戏主题,在多样化的角色游戏情境中,体验运用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与同伴进行交流。无论是娃娃家、理发店、超市、还是医院,孩子们都津津有味地陶醉在自己的角色里,并用自己的智慧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游戏过程中,孩子们兴趣盎然,用自己喜欢的语言和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情感,每个人都有交流互动和自我表现的机会,在看看、讲讲、听听、编编、演演的过程中,语言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二)为幼儿与同伴提供了丰富的语言交流素材

角色游戏不仅为幼儿提供了角色扮演机会,也为幼儿与同伴的语言交流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角色游戏的主题怎么确定、角色如何分配、选用何种活动材料、在怎样的场景中展开游戏等,都可以成为幼儿与同伴交流的话题。有时孩子们还会因为对某一游戏情节设计的意见不合而出现争执,引发激烈的争辩和讨论。当游戏中遇到困扰时,孩子们也会共同参与讨论,解决难题。各个角色游戏区的活动通常都是热闹纷呈,小医生们耐心地与病人交谈了解病情,“娃娃家”的爸爸、妈妈和宝宝一起快乐地分享着今天发生的趣事,“理发店”“鲜花店”和“童装店”里不时传来店主与顾客的谈笑声、讨价还价声等等。正是这样丰富的角色游戏活动,为幼儿与同伴提供了交流的话题,随着游戏的进行,幼儿间的交流话题也变得日益丰富与多元。

二、提高幼儿同伴语言交流能力的指导策略

语言作为思维工具始终伴随着角色游戏活动的始终,角色游戏对幼儿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但是如果教师不能对幼儿的游戏语言进行正确的指导,就不能发挥其促进幼儿语言运用能力发展的重要作用,也会影响到幼儿角色游戏的顺利开展。因此,良好的游戏情境、适时的正确引导、有效的反馈和评价对于幼儿语言运用的发展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为幼儿营造积极的同伴交流情境

1.多途径整合游戏材料

游戏是幼儿对周围现实生活的反应,幼儿的游戏材料越丰富,游戏的内容就越充实、越新颖,幼儿对头脑中储存的知识印象就更加深刻。为了使角色游戏的材料丰富多样,为幼儿的对话提供更多的交流素材,教师可通过多种途径及时更新角色游戏区的活动材料。一是巧用废品。游戏中的废旧材料经过孩子的想象,可以发挥特殊的作用。教师在日常生活中应当注意收集各种废旧材料。如,一块布头可当娃娃的小被、围巾,也可以当窗帘;塑料化妆品盒可当碗、盆、锅等。二是妙用教具。教师教学中使用的各种教具,也可以投放在角色游戏中,如头饰、计算卡片等等,这些孩子们熟悉的教具能够在角色扮演中发挥作用,孩子们可以模仿教师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三是让幼儿参与制作各种游戏材料。如,让幼儿用废旧材料布置娃娃家场景,鼓励他们将自己的手工作品和玩具放在相应的游戏区角。在游戏中,幼儿利用自己制作的玩具进行游戏,会觉得格外亲切,和同伴表达、分享的愿望也会更强烈。

2.多方面积累游戏经验

幼儿的角色游戏情节往往来源于日常生活中的经验。为此,一方面,教师可以带领幼儿到公园、博物馆、工厂、社区等地方参观,积极获得多方面生活经验。另一方面,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家长资源,请家长来介绍一些各个行业的知识和经验,甚至录制一些工作场景片段给小朋友看,帮助幼儿积累生活经验、增长见识。幼儿有了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在开展角色游戏的过程中也就更加有事可做、有话可说。

(二)利用游戏情境和角色特征指导幼儿进行交流

1.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学前阶段是幼儿想象力的快速发展期,每个幼儿对游戏中的角色都有不同的设想,对角色游戏的情节也都有多种大胆的尝试,教师应当鼓励幼儿将自己的想法讲述给同伴。幼儿之间表达和分享的过程既有利于他们明确角色游戏的开展方式,也是促进同伴交流的最佳途径。在幼儿角色游戏过程中,即使他们游戏的过程并不够完美,但只要他们有独特、新颖的构思,语言富有趣味性和创造性,教师应当积极地给予幼儿肯定和鼓励。教师对幼儿积极的评价能够增强幼儿的自信心,使他们大胆地投入到角色游戏当中去,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教师和同伴的肯定中,每个幼儿都能 够充分体验自我表达的进步和喜悦。反之,如果教师对幼儿天马行空的想象和构思进行斥责,则会让幼儿变得敢想而不敢说,从而错失帮助幼儿积极大胆进行表达的时机。当然,教师也不能一味对幼儿进行肯定和褒奖,应运用恰当的方式对幼儿语言表达和游戏过程的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意见。

2.培养幼儿积极倾听他人语言的能力

幼儿处于心理发展的自我中心阶段,他们在角色游戏中常常只关注自己的想法而忽略同伴的,使得角色游戏经常“跑题”,有时干脆各玩各的,最后导致游戏无法顺利进行。因此,教师应当鼓励幼儿与同伴交流,养成倾听他人意见的习惯。当幼儿在游戏中遇到问题时,让他们自己去找同伴商量,共同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且指导幼儿在讨论的过程中认真倾听他人的想法,尊重他人的意见。学会倾听和思考能够进一步增强幼儿开展角色游戏的目的性,讨论和协商也将有助于幼儿思维、语言、交往和合作等多种能力的发展。

3.引导幼儿体验不同角色的语言特征

中大班幼儿进行角色游戏时的有意性、目的性逐渐增强,幼儿开始通过相互协商与合作生成新的游戏主题、角色和情节。教师可以让幼儿按自己的想法申请角色、扮演角色,主要有两种形式:第一种是幼儿在游戏组中自由申请想要扮演的角色,经过相互协商达成一致;第二种是每个小组推选一名幼儿当组长,由组长根据组员个人的想法及能力来分配角色。在游戏过程中,小组成员可以定期交换扮演的角色,这样每个幼儿都可以尝试扮演不同的角色。由于幼儿的思维模式容易固定化,在进行角色游戏时可能长时间扮演相同的角色。此时,教师应当及时帮助幼儿拓宽思路、调整角色,以便增加角色游戏的复杂性和趣味性,使幼儿体验各种不同游戏角色的语言运用情境,丰富同伴语言交流内容,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幼儿的语言运用能力。

4.启发幼儿与同伴在游戏中共同协商,解决问题

角色游戏可以充分发挥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加强幼儿之间的语言交往,能使幼儿获得快乐和满足。在角色游戏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性和独立性,鼓励他们在遇到问题时,通过和同伴协商,自己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而不是一味依赖教师。此外,还可以让孩子们自己讨论制定游戏的规则。大班幼儿角色游戏中人物角色多样、情节更加复杂,难免会遇到各种矛盾和障碍,教师应当鼓励幼儿自己解决问题,这样既可以增强幼儿协商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可以锻炼幼儿在与同伴交流时的表达沟通能力。

(三)在游戏后的互评中鼓励幼儿积极思考、大胆表达

角色游戏之后的讨论和评价环节也是促进幼儿同伴交流的有效时机。教师可以请每个游戏小组派一名代表向其他组的小朋友介绍自己小组的角色游戏活动,分享自己扮演角色过程中的体会,或者将自己小组开展角色游戏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讲出来,让其他小朋友一起思考,共同讨论解决的办法,整个过程教师应当作为倾听者共同参与讨论当中。通过对游戏过程的反思、分享和讨论,不仅可以加深幼儿对角色游戏过程的印象,进一步明确游戏的规则和玩法,也能够让幼儿在同伴和教师的鼓励中增强分享表达的自信心和成就感,使得孩子真正愿意与同伴和教师进行交流,由想说到敢说,最后达到喜欢说。

角色游戏是促进幼儿语言运用能力提高的一种有效途径。教师应当明确角色游戏对幼儿语言运用能力发展的重要价值,努力为幼儿提供丰富的角色游戏活动素材,创设良好的语言运用情境,为幼儿提供多样的角色游戏语言运用机会,引导幼儿积极地用语言与同伴和教师进行交流互动,帮助幼儿在角色游戏的过程中逐步积累同伴语言交往的技能和经验,进一步促进幼儿语言运用能力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华爱华.幼儿游戏理论.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1.

邱学青. 学前儿童游戏.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8.

许桂花.浅谈如何提高幼儿语言运用能力.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10,(2):145.

约翰逊. 游戏与儿童早期发展(第二版).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人大交流发言材料篇6

传统教学中,课堂教学大都是由教师传授知识,学生被动地吸收教师讲的东西,成为存贮前人留下的知识的"容器"。这是不科学的。新的教学思想认为,教师应该变知识传授为能力培养,在教学中刺激、促进学生的自我活动能力,使他们自己动脑、动手学习,从而使他们的智力得到发展,能力得到培养。

为了创设双向交流的语方情境,可以突破每节课用讲解和机械操练的方法,只教若干单词、句型或几段课文、某个语法项目的旧套路,采用跨课跨单元的整体教学法,创设语言交际的情景,经常变换学方式,与学生共同进行生动、活泼的学习活动。如以一位学生的经过精心准备的课堂报告为序幕,然后安排各种各样的学习和语言交流活动,诸如朗读、问答、会话、看图样的学习和语言交流活动,诸如朗读、问答、会话、看图说话、讲故事、表演、游戏、唱歌等等。在这种充满乐趣、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中,教师和学生的思想情感进行自然的、比较充分的交流。师生共同创造的教学过程,很好地调动了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他们对英语学习保持着浓厚的兴趣和高度的热情。

同时,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还要注意向学生呈现语言学习的过程,指导学习方法,教学生如何学习。这能促进课堂教学逐步做到变教为学。

2、用课外小组活动补充单一的课堂教学。

在英语的教学中,教师的任务在于培养学生的语言习惯,使他们具有使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而语言习惯只有慢慢地通过经常不断的重复才能获得。仅靠在课内学习是不够的。学生只有在尽可能多的语言环境中接触它、使用它,才能学好并养成语言习惯。我国中学的英语课每学年还不足170学时。长期以来,很多教师采取增加课时、课外加班加点、布置大量作业等办法来扩大接触外语的机会,不但未能奏效,反而使学生负担过重,失去兴趣,以致许多人放弃学习。

因此,若将教学任务放在学生课内外和校内外的学习活动中完成就是一种有效的措施。用丰富的课外活动配合课堂教学,同时又把课堂教学内容扩展到课外活动中去。形成课内外互相补充、互相促进的综合学习方式。

3、将学生的学习从以个体方式为主变成以小组学习为主。

美国教育家布鲁姆认为,当学习转化为一种合作过程,人人都从中受益时,小组学习程序可以是十分有效的。语言学习尤其需要与别人交流,以便在使用中学习。据此,可把班上的学生分为四人一组的学习小组,四人学习小组在课堂相互合作,在课外也常常开展活动。这样学生把英语学习不只当作课内的任务,而是把课内外的活动变成一种学习的整体工作。小组活动要有目的、有指导地进行,要让学生在小组中共同学习,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中充满交流和协作。伙伴们之间互相启发、互相帮助,各自又都获得很多的实践机会。这样的小组学习有效地保证了课内综合式教学有序地进行。

四人学习小组按邻近座位组成,开始时,每组指定量名能力较强的同学负责组织学习。在小组学习中,他们一起朗读、背育、预习、复习、互相提问、会话、复述课文、讲故事、研究并讨论疑难问题,还相互评改作业、举行小测验或自我测试等等。还可在小组复习之后,以小组为单位由大家命题进行期中考试。在教学中,"小组学习"能够充分地发挥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发展"自我反馈"、"自我评价"的技能,逐步学会学习。所以说,"小组学习"又很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4、变单一依靠谭本和练习册为博取多种丰富的语言材料进行教学。

多样化教学体现在教材问题上的做法,可以比喻为"将羊群地放在草肥水美的大草原上去吃草,而不是只靠割些草来喂给关在栅栏里的羊"。开展这样的教学活动,需要有大量、生动有趣的语言材料来配合,只利用课本或少量的补充材料对学生重复的、机械的训练,会使学生感到学习英语是令人感到厌烦的、乏味的苦差事。

人大交流发言材料篇7

在目前的听力教学中,课堂的教学模式依然没有摆脱传统教学法的影响,听力课堂始终是气氛沉闷,形式呆板。教师坐在语音室前面机械地播放录音,简单地提几个问题,或是根据教材按部就班地回答书本题目,是为上听力课而练习听力,课程的程式化冲淡了语言的实际交际功能;而有些教师也播放一些英文电影,只是让学生观看,没有做任何的听力理解的教学要求。所以学生们则在下面似懂非懂地听着有的甚至昏昏欲睡,或是完全沉浸在电影的故事情节和中文字幕中,也就是说,学生以第三方的身份去听对话和叙述。这种局外人的身份使得学习者在教学过程中过于被动,因此谈不上积极参与多边交际活动,更谈不上最终获得应有的交际能力。

课堂教学最要的形式是交流,没有课堂交流,课堂教学就没有实施条件。有效的课堂交流是达到教学目的的前提。从信息交换的角度来说,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是双向的,他们之间存在着大量的信息交流。针对现在大学英语听力中然是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的现状,建议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变为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师生之间良性互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作为参与者而非整体的控制者,它注重了师生的协作互动,提高了学生的教学参与性,从而挺高了大学英语听力课的教学效果。

如果学生事先知道他们将做出某种反应,他们会立刻带着目的去听,并且他知道会听到什么样的信息以及如何去反应”。在听每段材料听前,教师应该和学生充分交互,了解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从而让学生寻找和准备相关的材料,储备一些与该话题相关的词汇。在课堂上,教师可根据学生准备情况提问,针对这些问题让学生进行自由讨论。这些,可以看成是听力训练前的热身。通过“热身”,一方面,学生对将要听到的内容已有了大致的了解,引起学生的兴趣,通过相互交流,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更好的融入课堂;另一方面,展开了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活跃了课堂气氛,促进教学效果以及培养学生语言交际能力。

大学英语听力教学应该强调教学的互动性,以及以传统的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课堂训练前,进过热身阶段的师生交互活动,可以正式的开始听力技能训练上来。首先,为了不破坏语篇的完整性,可以整体先听一遍材料,让学生对材料进行大概的掌握;其次,第一遍听完之后,可以叫学生结合热身阶段的讨论对所听材料进行一下评价,评价是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材料的好方法,然后要回答其他学生就材料理解进行的提问;最后,由教师进行正确与否的评判。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逻辑归纳能力,又实现了生生、生师之间的互动,在互动中,学生还可以总结出一些适合自己的听力技巧或策略。在该过程中,学生充分参与教学活动,成为教学的主体,而教师在此过程中除了充当指导者外,还可以是学习的共同参与者和合作者。

在听力活动结束之后,教师应对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给予及时反馈。在反馈过程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们评估自己的任务完成情况。反馈完后,教师要对所听内容进行巩固,首先对所听材料中的词汇、基本句型和习惯表达进行总结;然后可根据实际情况,对所听材料进行角色表演和分组讨论,通过语言的再次学习,更好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从而促进学生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

目前,大学英语课堂的实践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值得反思,以下做以总结。

第一,教师在交互式大学英语听力课堂上的地位。长期以来,英语教学中存在着这样一种现状:教师和学生都习惯于灌注式的教学模式。“一言堂”“、教师为主体”的传统教学模式已经成为一种固有思维定式存在于大学英语一线教学中。学生在经历了多年的中小学英语教学模式后,也习惯了被动的接受英语语言输入的学习方式。在基于的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教师应从主体地位变为交互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参与者和激励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教学的内容,了解不同学生不同时期的需要,选择具有挑战性的材料,设置有针对性的任务,激发学生兴趣,以满足他们不同的需求;在交互式语言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但是活动的参与者,而且是促进学生知识建构和个性发展的激励者。交互式教学打破了传统的不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与学生共同形成了一个学习的合作体,平等参与教学活动。在课堂的语言交互活动中,教师要经常采用鼓励式教学原则,引导学生大胆参与语言实践活动,尽量减少其挫折感和失败感,激发学习的内部动机,从而更有效地促进英语学习。

第二,听力材料的限制。在听力教学中运用真实语料,是交互式教学学生语言输出的良好的前提条件。目前,各高校大学英语教材都是配合大纲要求,重视语言质量,有利于学生打好语言基础,这虽然符合英语教学的特点和需求,但是在信息性、趣味性、可思性和真实性方面都存在局限性。这样就无法为交互式教学的展开提供丰富的素材,限制了教学效果。所以在听力课堂上教师可选择一些真实性较强,学生感兴趣,能让学生和教师之间交互的材料。例如,英文歌曲、英语原声影视剧、电视访谈节目、校园英语以及像VOA,BBC等一些国外知名广播电台所播放的新闻。根据语料种类不同,教师可以设置不同的听力环节,如角色扮演等环节。

人大交流发言材料篇8

学生想说是前提,但会说才是关键。会说包含说得准、说得对。所以应注重教授口语知识和技能,让学生在练习中学会说。

(一)加强词汇积累

词汇是构成语言的要素之一,词汇掌握得越多,越丰富,学生参与语言交际活动就越有利。除了教授新单词时的艺术和扩展外,更要注重帮助学生记忆和积累。我常采用归类、对比、联想来复习和巩固词汇,如说起 goose,就一定要提duck,hen, rooster,chick.beautiful?Dugly,go?Dcome,从thirsty联想到water,coke,coffee,milk,tea,wine等。

(二)渗透语法知识?

如果一开口(Lily and Tom like to eat what?)就错漏百出,贻笑大方不说,语言的交际功能也失去意义了。尤其是综合英语实验班的学生,在其特殊的语言环境下,更有利于抢先一步学习语法知识。语法应有计划、有目的地渗透,如名词的单复数、动词的不规则变化、人称代词的转换、时态的变化和陈述句、感叹句、一般疑问句、特殊疑问句等句型的构成方式都可以用演绎法、归纳法适当讲解,并让学生模仿说、连贯说,及时进行语法专题练习、运用、巩固,这是非常关键的。

二、在阅读教学中,注重阅读材料的选择

对于课文中出现的短文,我们没得选择,所以要采用让学生感兴趣的方式来教学。课堂阅读是基础,课外阅读是延伸。除课堂阅读之外,为了帮助学生积累更多的阅读经验,促进阅读能力的提高,我们必须对课外阅读重视起来。

(一)阅读材料的趣味性

由于面对的是小学生,所以材料内容要生动、有趣、有吸引力,如是有插图的阅读材料,或一些小幽默、笑话、故事等。并且教师在课上的描绘性语言,能很快引起他们的注意。

(二)阅读材料要丰富

材料的内容最好是贴近学生生活,形式多样化,选择一些熟识的童话故事,日常生活情境,各地区各国生活、文化介绍等内容。当然,除了在练习上选择合适的短文外,教师可在互联网上挑选更多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阅读训练。

(三)材料的选择要讲究循序渐进

选择阅读材料,既要把握好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又要能覆盖应掌握的知识点。材料生词率要在百分之三到百分之五之间,学生能读懂百分之七左右的内容,过难或过易的阅读材料都不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四、英语阅读要讲究技巧

就像语文中的阅读要讲究技巧,同样,在英语阅读时也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技巧。在英语阅读过程中,不同的阅读任务运用不同的策略和技巧:

(一)根据上下文猜测词义

小学生在阅读中碰到生词,可根据上下文的信息和句法去推断词义。

(二)预测内容

在阅读过程中不断验证和修正自己预测的过程。也可以先从短文的问题中了解所读材料所设计的一些内容,根据这些问题对阅读材料进行详略的分解,什么地方需要认真理解,什么地方只需一带而过,这样有重点有目的的进行阅读,不仅效率快,而且对短文的各部分重要内容能一一罗列。

(三)学生之间进行交流

现今是信息时代,学生在进行英语阅读时也应让信息流通起来。即两人各自持有对方不知道的信息,在阅读过后,各自运用所学的语言进行交流,通过交流信息得到对方阅读的内容信息。能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下进行英语阅读,不同能力的几个人共同学习,互帮互助,共同进步,对阅读材料的人、事、物各方面进行理解,小组讨论,查漏补缺。提高英语阅读能力除了技巧,还是要多实践,多进行阅读。

五、广泛积累,培养兴趣

小学阶段开设英语课程的目的,就在于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培养其英语语感,在打好正确语音语调基础的同时,使小学生能够运用所学英语知识,初步与人交流、沟通。对于小学生来说,学习英语需要接触大量的语言素材,比如,课本、报纸、杂志,等等。尤其是像中国这样把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国家,小学生学习英语的自然环境并不理想,这就更需要大量地接触英语素材,而接触英语最重要的途径就是阅读。所以在小学阶段,即使是中低年级,我们也应该尽可能多的让学生多接触英语,如可以多阅读、多表演,这样能够使学生通过了解故事,得到更多的语言输入。在平时的学习中,教材每个单元都有一个主题话题,如季节、问路,自我介绍等,可以多让学生查找并搜集相关的背景文化信息,并在同学之间进行相互交流,也是一种有效扩充学生背景文化知识,帮助阅读教学开展的方式。

上一篇:学校管理经验交流材料范文 下一篇:留守儿童交流材料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