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代表进社区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14 13:03:37

人大代表进社区总结

人大代表进社区总结范文第1篇

一、服务社区 让代表发好声音

1、推动民生改善。塘桥联络室建立了以民生为主的调研机制,并建立督促调研成果转化的长效机制和工作流程。根据代表的职业特点,设置与民生相关各领域问题,为社区推进民生问题改善提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科学依据。每年街道近3000万的实事项目经费预算、民生项目和实事工程都让人大代表与社区代表一道参与酝酿、审定、决策。推动“停车难、买菜难、就业难、就医难、物业难、养老难”等社区民生问题有效推进。目前,代表总共开展各类调研20余次,形成调研报告20份,形成议案、书面意见3份,其中1011社区巴士、限时菜场、潮汐式停车等6项调研成果已被社区采纳并实施。

2、服务社区共治。塘桥人大联络室承担起了推进社区管理创新的职能,建立了人大联络室和社区共治办公室合署办公的工作机制。一是建立人大代表社区共治专题研讨机制,代表先后参与多项课题调研;二是推进代表参与社区公共事务决策,以文件形式规定人大代表成为社区公共事务议事机构——塘桥社区委员会的委员,让代表分别参加社委会中的民意征询、协商议事和监督评议三大专委会工作。三是组织代表参与社区实事项目调研和监督,组织代表参与听证会、协调会等。代表把一些涉及到新区层面的社委会形成的决议通过代表议案的形式提交到新区人大,为社委会工作推进提供法定渠道。

二、服务选民 让代表更好履职

1、畅通民意渠道。一是创新“三位一体”接待机制。进一步拓展经常性联系群众机制化平台,建立代表与居民结对助学、助困机制,建立代表集体与街道党政领导定期交流机制,建立代表走访社区单位的长效机制等。二是信息化民意渠道。在塘桥热线上设立人大代表服务之窗,方便群众第一时间找到代表、联系代表。建立塘桥人大微博,及时联动代表,及时有关信息。三是建立“选民约见”机制。出台《塘桥社区(街道)人大代表联络室工作机制建设的指导意见》,采取预约登记制,选民约见所要见的人大代表。目前已经有3名人大代表接受三批次选民约见,选民就小区孩子就近入学、小区设置公交站点、小区附近工地扰民等问题分别与张瑞芳代表、万添杰代表、施引华代表进行约见,代表就选民关心问题向有关部门反映并持续跟踪问题解决。

2、开展“代表进社区”活动。塘桥着力打造人大代表社区行主题活动,代表为社区居民提供公益讲座、民生咨询、便民服务等;建立人大代表进社区项目化管理机制,落实每个代表为社区和居民解决一到两个突出问题;开展“代表军营一日”活动,开展人大代表拥军活动。

三、服务代表 让代表提升能力

1、提升代表履职能力。不断完善人大代表之家功能,建立人大代表每二月学习交流会制度。进一步规范代表报告履职机制,确保每位代表在届内完成至少一次履职报告,并鼓励基层代表每年履职一次,目前已经完成4人次履职报告会。组织代表积极参与民生基金、党员爱心基金、爱心义卖、慈善一日捐等公益事业。

2、为代表参与社区党政决策提供机制化渠道。出台《二代表一委员参加社区党政会议制度》,明确规定人大代表参与社区党工委会议和主任办公会议,让代表参与社区重要工作的决策和研究,代表在社区公共服务、民生实事工程、社区管理等社区重要工作中发挥了很好的智囊团的作用,确保基层政府的科学和民主决策。

人大代表进社区总结范文第2篇

区民政局始终坚持高质量、高标准、高要求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将其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按照“健全三个机制、开好三个会议、把好三个关口”,切实将人大代表建议办理工作抓紧、抓实、抓好。

(一)健全三个机制。一是领导机制到位。成立了由一把手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相关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人大代表建议办理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职责,夯实了办理工作的组织基础。二是责任机制到位。严格制定办理工作责任制,进一步明确领导小组办公室与具体承办工作的各个业务科室之间的关系是督办和直接办理的关系,确保办理工作的质量和时限。三是激励机制到位。把人大代表建议办理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目标纳入对各业务科室的工作考核,健全激励机制,将办理的质量、效率和人大代表的满意程度等作为考核实绩,年终作为奖惩的考核标准。

(二)开好三个会议。一是开好交办会。接到人大代表建议后,由主要领导召集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相关科室负责人及时召开交办会,将人大代表建议送达承办科室,并向承办科室明确了办理工作的要求、目标、责任及完成时限等。二是开好汇报会。在办理过程中适时召开办理情况汇报会,每周一由承办科室向领导和领导小组办公室汇报办理进度,以及对工作所采取的有效措施和办理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三是开好总结会。及时召开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工作总结会,总结经验,积极征求人大代表意见,对人大代表建议落实情况进行回头看,以确保实效。

(三)把好三个关口。一是把好沟通关。在办理人大代表建议过程中,主动与人大代表取得联系,尽力将拟解决问题的方案呈报代表知晓,以期求得代表的认可。二是把好审核关。办理过程中,注意把答复材料呈送局工作领导小组进行审核,看答复内容是否得当,措施是否到位,方案是否可行。三是把好调研关。对人大代表建议反映的情况进行深入调研,带着问题找原因,拿出切实可行的措施作为推动工作的指导意见。

二、履行职能,注重实效,切实解决落实人大代表建议

针对第12号等11位代表《关于加强城市社区建设的议案》,区民政局不断提高城市社区服务水平,打造城市社区亮点,同时创新社区服务体系,健全完善了社区管理服务机制。

(一)加大投入,建立经费保障机制。按照《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社区工作的意见》(政发〔〕10号)要求,建立起以财政投入为主、社区单位支持、社会各界资助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健全完善社区资金长效保障办法。市、区财政按每千户1万元标准落实社区办公经费,由市、区财政3:7的比例分担。城市社区专职工作人员待遇按每人每月1600元,并按照市最低缴费基数缴纳五险,同时加大福彩公益金支持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二)密切配合,完善社区共驻共建制度。在下一步工作中,建立社区共驻共建制度,出台共驻共建实施细则或具体办法,明确驻社区单位在共驻共建中的职责,制定可操作、可量化考核的指标,提高驻社区单位与社区协同共建的力度。

(三)合理布局,制定社区总体规划。将从建设和谐社区入手,积极争取将社区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市规划,提出社区基础设施建设的具体项目、建设标准和落实措施,适应社区工作发展的需要。抓紧制定推进和谐社区发展规划,以使有关政策向新建社区、人口密集社区、困难群体集聚社区、基础设施薄弱社区倾斜,以促进社区平衡发展。

(四)创新机制,提升社区服务能力。为加强社区工作人员聘用和管培训管理,将建立完善社区工作人员管理办法,明确社区工作人员任职条件、职责、聘用制度、工作机制、待遇、教育培训、考核等内容,提高社区工作人员综合素质。同时不断推进创新社区管理模式,提升社区管理服务能力,将参照孤岛社区工作站模式,以点带面,在试点基础上逐步在城市社区推开,为社区居民提供更加便捷的社区“一站式”服务。

人大代表进社区总结范文第3篇

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参与社区管理和创新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的同时,也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尤其是在如何挖掘代表和委员资源,对社区建设的源头治理、综合施策、科学管理、共同治理等方面发挥积极主动作用所面临的深层次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代表和委员参与社区管理创新的基础还不够牢固。

(一)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对社区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参与度低

本次调查问卷结果显示,沈阳市区级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服务社区,参与社区管理的情况不容乐观。90%的社区居民表示对本社区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数量和基本情况了解很少,甚至高达93%的社区工作人员选择了此答案。85%的社区居民认为代表和委员只有在选举前才走访社区和居民,选择这一答案的工作人员竟也高达57%,剩下的43%认为代表和委员在节日里会走访社区和居民。对于代表和委员对社区建设的物资投入和发挥职业优势为社区建设服务的调查,无论是社区居民还是工作人员,选择“很少”和“从来没有”的比例都高达80%以上。75%的社区工作人员认为社区的代表和委员没有和居民结成帮扶对子,也没能根据需要解决问题,对此认同的社区居民的比例高达97%。70%的社区工作人员认为本社区的代表和委员在帮助社区建设和关注居民生活中发挥的作用较差,90%的社区居民认为没发挥任何作用。代表和委员与辖区选民并不熟悉,很难成为基层民意的代表,直接影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基层社会管理的参与度。

(二)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对社区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情况缺乏深入了解

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来自于社会的各行各业,只有极少部分是从事社会管理工作的,对社区的功能和要求了解的并不深入,对社区居民民生情况的了解不够全面。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他们在参与社区管理和服务社区管理创新上发挥作用。本次问卷调查显示,30%的社区工作人员认为对代表和委员的培训力度不够,使其不了解社区的功能和需求是造成代表和委员服务社区热情不高,不能定期和长期参与的主要原因之一,42%的社区工作者认为未能形成社区与代表、委员的对接机制是主要原因之一。

(三)对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参与社区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缺少管理监督和宣传

本次调查问卷的结果显示,多数代表和委员也有服务社区的优势和意愿,但90%的社区居民和40%的社区工作人员认为代表、委员没有参与社区建设及帮助居民的热情,调研及走访走过场。可见,虽然人大和政协在街道和社区建立了相关的工作制度和工作机制,但由于对代表和委员在社区社会管理的履职情况缺少管理监督跟进,流于形式,没能发挥应有的作用。调查结果也显示,社区居民和社区工作人员对代表和委员参与社区建设的了解情况不一样,从一个侧面反应出目前对代表和委员参与社区活动的宣传不到位,存在信息壁垒。一般的宣传往往过于重视社会效应,而忽视了内部信息的传达,即报纸、电台刊登了,但实际上本社区的居民并没接收到,不了解情况。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普遍希望能够创造条件,人大、政协能够形成制度,让他们有机会真正参与所在社区或所联系辖区的管理服务工作,了解“身边的”、“基层的”的社情民意,更好地履行参政议政、民主监督职能。社区作为一个小型的社会系统,其面对的环境是复杂多变的,社区自身构成了一个可以“自给自足”的文化区,但是其所处的环境———社区之外的社会环境———复杂多变,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如果出自于社区,对社区会有情感上的认同,工作时没有文化等方面的障碍。相反,来自于社区之外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在实际进入社区,参与社区管理工作时就会很容易出现上述问题。

二、几点建议

(一)完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与社区的对接机制

调研发现,社区对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参与社区社会管理创新有殷切期望和迫切需求,代表和委员也有服务社区的特色资源优势和强烈意愿,但实际上并未形成良好态势。调查显示,32%的社区工作者认为未能形成社区与代表、委员的对接机制是主要原因之一。建立社区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对接机制也是代表和委员们最希望的解决方案之一,排在了定期与居民见面、一对一帮扶、加大培训力度和建立评价机制之前。因此,如何有效的对接成为其中的关键。人大和政协应该肩负起责任来,建立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与社区的对接机制。1.要建立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数据库。数据库的内容应该包括辖区内代表和委员的基本信息、资源优势、为社区服务的意向等。数据库应设定一定的权限,社区可查询,方便社区根据需要和委员特色联系合适的代表和委员。2.要允许社区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双向选择。社区的社会管理创新不可能凭空而起,总要依据社区的发展历史和现有条件,并体现自身的特色发展。人大和政协应避免形式化的“拉郎配”,允许社区根据自身发展需要,申请适合本社区历史和发展特色需要的代表和委员参与本社区的建设,并帮助做好对接工作,让真正有优势、有特色、有能力的代表和委员进入到适合的社区,才能为他们创造适合的条件,使他们真正发挥作用,代表和委员对社区的作用才能具有活力和生命力。3.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参与社区社会管理创新的工作项目应与自身优势特色相匹配。纳入社区管理体系的代表和委员应根据社区工作项目的需要选派,避免出现一人多项,一人多管,疲于出场,将精力浪费在自己不熟悉、不擅长的项目的现象。不应该限于人数,社区可以根据项目需要进行专项或专门人才申请,使进入社区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是最了解社区情况,也是社区发展最需要的。如此才能充分挖掘本社区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资源优势,找到社区社会管理创新的结合点和突破点,促进“一社区一特色”的特色社区建设。比如本社区的人大代表是教育专家,拥有的教育资源比较丰富,则在社区教育方面寻找突破口,争取在社区教育方面打造出社区的特色。沈河区大南街道多福社区则是充分利用冯述委员自身的才华和在文化方面的资源优势,全面规划实施了社区“福”文化,实现了社区文化特色的创建,成效显著。

(二)搭建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参与社区社会管理创新的工作平台

为使广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更广泛地联系居民,履行代表职责,更好地发挥作用,为社区建设做贡献,应积极打造代表活动的平台。利用街道、社区现有办公场所建立“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之家”、“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接待站”是一种有效的形式。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工作站是代表的“活动之家”、“议政之所”,为代表在闭会期间了解民情、反映民意、服务于民,更好地参政议政提供方便。各级人大和政协组织也应为那些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名代表”、“名委员”建立个人工作室,允许其领衔成立为更好地履行代表委员职责的自己的工作团队,以期发挥更多的效能。同时,应制定常规活动方案,推进代表、委员参与社区事务,定期组织调研,开展行风评议,组织“代表、委员接待社会学与思想教育日”活动,开展助困帮扶及共驻共建等活动。同时,应将代表的单位、职务、联系方式,活动开展情况向选区的选民公布,拓宽代表反映社情民意的渠道,增强代表与社区居民的联系,为代表和委员进社区提供活动保障。

(三)形成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参与社区社会管理创新的长效机制

制度具有长期性、稳定性和约束力。为保证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参与社区社会管理创新的常规化和制度化,各级人大常委会和政协应制定相关制度和活动方案,将代表履职和推进社区建设结合起来,从制度上予以保障。如上文提到的沈河区凯旋社区率先示范的“全社会调解法”,就应该以制度的形式加以推广和发展。

(四)建立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参与社区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评价体系

调查结果看,对造成代表委员没有参与社区建设及帮助居民的热情的原因,绝大多数社区居民和社区工作人员选择了“缺少对代表和委员的评价机制”。如果没有完善的激励机制,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履行职务的积极性就很难提高。目前,个别代表和委员只看到了职务而忽视了职责。大部分的代表和委员因为没有一个完善的考核措施,自己履行职务的好坏得不到一个较为客观的评价和肯定,认为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干不好一个样。基于这种认识,也就不积极主动地去履行职务。从此次调查结果看,认为建立相应评价机制能够避免缺少参与热情及走过场现象的代表和委员的比例也高达17%,高达85.3%的代表和委员认为“非常有必要”和“有必要”在年底对社区选民进行述职,接受社区及选民的测评。因此,要激励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参与社区社会管理创新,必须建立相应的评价机制,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进社区,服务社区,参与社区特色建设与述职评议、评优评先相结合,组织代表、委员开展述职评议活动,将自己的履职情况向选民进行定期汇报,自觉接受选民的评议和监督,对在开展进社区活动中表现突出的代表和委员予以表彰和奖励,做到“群众满意者上,群众不满意者下”,进一步调动广大代表、委员为社区建设和发展献计出力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五)开展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参与社区社会管理创新的应需培训

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来自于社会的各行各业,只有极少部分是从事社会管理工作的,对社区的功能和要求了解的并不深入。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他们在参与社区管理,服务社区社会管理创新上发挥作用。本次问卷调查显示,23%的代表和委员认为加大培训力度,介绍社区功能有利于帮助解决该问题。因此,应加大培训力度,夯实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服务社区社会管理创新的基础。一是要开展区情、街道情况、社区基本情况的专项培训。二是要进行社区社会管理创新的服务理念培训,帮助代表和委员准确把握当前社区社会管理创新的特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建立正确的服务导向。三是加强团队合作培训,使之适应当前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社区管理模式。应需培训可以有力地帮助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熟悉社区机构设置和社区管理模式,了解当前社区社会管理创新的新动态和社区管理的新需求,促进代表和委员密切联系群众、深入调查研究、畅通民意、表达社情,更好地发挥促进公众参与和代言、桥梁、引领作用,使其工作更能体现人民意志,更加符合客观实际要求,更加具有权威和实效。

(六)及时总结推广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参与社区社会管理创新的工作经验

对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参与社区社会管理创新的事迹和经验要及时总结,要扩大宣传对象,加大宣传的力度。对代表和委员参与社区建设,促进社区社会管理创新的情况,一有发生就应该及时宣传,尤其是利用社区的宣传阵地进行全方位的宣传,争取做到社区居民人人知晓、事事知晓。一是总结经验、树立典型,有利于社区之间,代表、委员之间相互学习,借鉴,有利于先进做法和经验形成长效机制,常态化、制度化。二是树立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良好形象,有利于增加居民对代表、委员的了解,进而选出真正关心社区、为民办事的好代表、好委员,形成良性循环。

人大代表进社区总结范文第4篇

2006年12月6日一早,嘉善县魏塘镇龙柏小区的居民惊喜地发现,每天凌晨从4号垃圾中转站传来的喧闹的机器声不见了,打开窗户,难闻的气味也消失了。居民张鸿余对大家说:“这个在小区里‘安居’多年的垃圾中转站终于在一夜之间被撤走,真要感谢人大代表的‘民情记录’啊!”

原来,龙柏小区内的4号垃圾中转站多年来影响着小区居民的正常生活,每天凌晨,睡梦中的居民便会被机器轰鸣声惊醒,到了夏日,更是臭气扑鼻,蚊蝇乱舞,27号楼里的居民连窗都不敢开。几年来,小区居民到过县局,找过嘉兴市新闻媒体,纷纷要求迁移4号垃圾中转站。可由于种种原因,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

2004年6月,嘉善县人大常委会在魏塘镇开展人大代表进社区“记民情、解民忧”试点活动,与以往组织人大代表开展联系选民活动不同的是,这次代表手中多了一本“民情记录本”。垃圾中转站这个老大难问题很快进入“民情记录本”,在代表和县人大常委会的促成下,政府有关部门终于在2006年底停用了4号垃圾中转站。老大难问题一朝得到解决。

“记民情、解民忧”活动开展两年多来,人大代表的“民情记录本”已是厚厚实实、密密麻麻,忠实地记录了选民群众的呼声,成为民意上达的“快递员”,解决了许多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难事。

代表履职有了新抓手

在“记民情、解民忧”活动开展以前,人大代表闭会期间履行职责缺乏有效的载体,虽然许多代表有强烈的履职愿望,却苦于无“用武之地”。嘉善县人大常委会对如何加强闭会期间的代表工作,拓展代表的履职空间,一直在做积极的探索。他们先后组织开展过代表走访选民、集中接待、定期约见等活动,但常委会主任盛玉良坦言:“由于代表来自各行各业,闭会期间的组织相对松散,偶尔为之的这些活动效果并不十分显著。”

2004年初,县人大常委会成立代表工作专题组,带着“如何建立有效载体,发挥代表闭会期间作用”的课题,赴海宁市、杭州市江干区等代表工作先进地区学习考察,借鉴“民情直通车”、代表接待日等活动的经验,结合嘉善实际,提出了要组织人大代表进社区“记民情、解民忧”的新思路,决定在魏塘镇先行试点,取得经验后在全县逐步推开。

县人大常委会确定以建好一个代表活动室、创建一个代表公示栏、建立双月一次代表接待日制度、设立一个选民意见箱、记好一本“民情记录本”、开展一次代表向选民述职活动的“六个一”为载体,采取定时、定点、定人员的方式,以选区为单位,由本选区选举产生和社区共建单位的市、县、镇三级人大代表在双月10日进社区接待选民、记录民情。每次活动开展前一周,在社区内公布活动信息。参加活动的代表不但要把选民的意见、建议完整地记录到“民情记录本”上,同时还要记录好承办部门、受理领导和经办人员、办理情况和结果、向选民反馈情况以及选民对办理结果满意度等内容。

为使代表记录的民情迅速上达,及时得到办理,以解“民忧”,县人大常委会专门出台了《闭会期间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办理的试行办法》,制发了闭会期间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专用纸,使闭会期间的代表建议与人代会上意见建议同样办理。还规定了严格的工作流程:代表记录下选民的意见、建议后,由社区将“民情记录”进行梳理和分流。凡属于社区职权范围内的,由社区直接办理答复;凡属于镇职权范围内的,由镇人大交镇有关部门办理答复;凡属于县人大常委会职权范围内的,由代表在专用纸上填写好意见建议后,通过镇人大提交县人大常委会,交有关部门办理答复。所有“民情记录”反映的问题,最后都必须以书面或口头的形式,由代表将办理情况向选民反馈,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

2005年开展进社区“记民情、解民忧”活动试点一周年之际,县人大常委会在魏塘镇召开全县人大工作会议,及时总结推广魏塘镇人大组织人大代表开展“民情记录”活动的经验。

会后,各镇结合本镇实际,纷纷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深入选民、记录民情活动。杨庙镇组织代表开展每月一次“三进”活动,把“民情记录”带进了农村、企业和职工宿舍,为农民、职工排忧解难、化解矛盾。洪溪镇组织代表带着“民情记录本”,分片定期接待选民。其他镇都研究探索适合自己的代表履职新载体,尤其是针对众多的农村选民,开展代表进农村、记民情活动,密切代表与农民群众的联系沟通,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记民情更要解民忧

“记民情、解民忧”活动开展以来,仅魏塘镇10个社区的“民情记录”本上就记录了选民意见968件,其中以闭会期间代表意见建议形式提交县人大常委会677件,大大超过了以往每年人代会期间代表意见的数量。到目前为止,已经办理落实589件,办结率87%,满意率91%。

2004年6月10日,魏塘镇小东门社区代表“记民情、解民忧”活动现场来了一位紧锁双眉、忧心忡忡的男子,见他欲言又止,车宝珍代表主动上前询问。这位居住在火车站老小区的退休工人张阿根反映,铁路沿线一条老小区居民出入必经的黄泥路,每逢雨天,居民进出总是一身泥浆;两条朝天阴沟常年泛着臭气,居民苦不堪言;老小区的房子建造于解放前,年久失修,每到台风来临,居民都要转移安置,很不安全。车宝珍等代表听后很揪心,认真记录后,马不停蹄地到实地踏看,进一步听取老小区选民的意见,连夜填写了“意见建议表”提交县人大常委会。没过多久,施工队开进了老小区,把烂泥路铺成了水泥路,两旁安装了路灯,两条阴沟也埋到地下,区内环境得到了有效改善。但由于老小区房子的产权属于上海铁路局,一时无法解决。经过县人大常委会多次协调沟通,引起上海铁路局的高度重视,立即派人前来查勘,投入十多万元,翻修危房,消除了隐患。

如果你到嘉善县魏塘镇各个小区走一走,你会发现许多非常漂亮醒目的室外健身场地和设施,这也要归功于人大代表的“民情记录”。

2005年12月10日一大早,刚刚晨练回来的曹汉珍和朱兰兰阿姨一边擦着额头的汗,一边急急地向接待她们的代表提出“在小区内安装健身器材,方便居民锻炼身体”的建议。唐键等代表记录后,进行实地查看和调研,向镇人大提交建议。经镇人大交办后,镇政府积极顺应民意,不但在小东门社区安装了健身器材,还扩大到魏塘镇的其他9个社区,给有空间开辟健身场地、安装健身器材的小区统一进行了安装。现在,魏塘镇大多数小区内都有了休闲、健身的场所,新建小区更是在规划时就预留相当面积的场地作为绿地和健身场所,方便人们就近锻炼身体,群众无不拍手称好。

2006年8月的一天,陈恒贤、蔡永年等3位居民先后在魏塘镇谈公社区与车站村交界的日晖北路被一只发了狂的狗咬伤。狗主人矢口否认疯狗是自己家的,3位受害者的医药费没有着落。无奈之下,受害者前后5次拨打110寻求帮助,谈公社区也多次与有关部门联系,问题却始终没有得到解决。

9月10日,又是人大代表进社区“记民情、解民忧”活动日,陈恒贤和蔡永年两位居民抱着试试看的想法,向邵文娟代表反映了此事。邵代表作了详细记录后,联想到嘉善现在养犬之风日盛,狗患成灾,便决定对魏塘镇养犬情况进行调查,走访了部分选民和有关单位。结果令人吃惊,近几年随着市民生活水平的蒸蒸日上,居民区宠物犬的队伍日益壮大,犬类存栏量已超过3万只,其中不少犬无证无牌,犬伤人事件时有发生,当年1至9月,全县共有5700多人被狗咬伤。同时,狗随处排泄、破坏绿化、污染环境、传播疫情等问题都让市民怨声载道。邵代表将调查情况填写在代表闭会期间建议和意见专用纸上,要求有关部门采取措施,加强对犬类的管理。县政府对代表建议高度重视,组织开展了专题调研,召开了专门会议,11月6日制订出台了《嘉善县犬类管理暂行办法》,并于11月19日至12月25日开展犬类集中整治专项行动,对未登记、未免疫、未办证的狂犬、野犬进行集中捕杀。

“民情记录”走向深化

一大批选民群众普遍关心的就业、就医、社会保障、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实际问题,通过“民情记录”得到了妥善解决,化解了不少社会矛盾。虽然看上去是一些小事、琐事,却都是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急事、难事,用选民王大爷的话说:“‘民情记录’记下的是我们老百姓的心愿,录下的是老百姓的呼声,解决的是老百姓的难题,真是贴心又贴肉,我们打心底里欢迎!”人大代表在选民心目中的地位越来越高,选民群众向人大代表反映问题的愿望也越来越强烈,而群众上访量则明显下降,社会氛围更加和谐。

今年3月10日,罗星社区接待现场,心直口快的顾名强选民道出了许多选民的共同心声:盼望“记民情、解民忧”活动一个月、或者一个星期开展一次。对此,在场的魏塘镇人大主席邵喜玲在欣喜之余,向笔者表达了担忧之意:“‘民情记录’在群众心目中的分量是重的。但随着活动的深入开展,影响越来越大,我们担心‘民情记录’不堪重负,担心给政府、部门工作带来压力,担心人大代表负荷过重。”

笔者就此采访了嘉善县政府办公室负责人曹文俊,他的一席话打消了我们的疑问:“一开始政府也有顾虑。以前只办理人代会上代表提出的意见和建议,现在闭会期间不断有代表建议要办理,怕影响政府和部门工作。但事实恰恰相反。通过办理‘民情记录’反映上来的代表建议,不但政府办了实事,群众得到了实惠,代表发挥了作用,而且密切了政府与群众的关系,可谓一举多得。”

戴国忠代表深有感触地说:“我6次进社区、记民情,共向县人大提交了25条建议,条条得到了办理落实,选民群众很满意,我也尝到了履行代表职务的甜头,感觉充实而快乐!”

2007年初,嘉善县十四届人大常委会建立。新一届常委会对“民情记录”非常重视,进一步提出了“五个结合”:定期联系与不定期联系结合;定点联系与不定点联系结合;定向联系与不定向联系结合;面对面联系与电话、手机短信、通信联系结合;代表接待与吸收政府部门领导接待结合。“五个结合”从方方面面加强了代表与选民的联系,使“民情记录”逐步成为一张立体大网,覆盖全县38万选民。

人大代表进社区总结范文第5篇

8月19日至23日,全国人大环资委调研室巡视员何嘉平和国家能源局相关负责人率中华环保世纪行新闻采访组来到我省,对我省贯彻实施《可再生能源法》的情况进行集体采访。省人大环资委副主任委员孙永堂陪同采访。

中华环保世纪行宣传活动已开展二十年,是由全国人大环资委同、财政部等14个部门共同组织,由《人民日报》、新华社等二十余家中央和行业新闻媒体共同参与的一项大型环保宣传活动。本次活动以“贯彻实施可再生能源法,依法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为主题,重点宣传我省在开发利用生物质能和风能方面取得的成绩和面临的困难,以利于进一步落实《可再生能源法》和推动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健康发展。

采访期间,采访组通过集中采访座谈会形式,详细了解了我省贯彻落实《可再生能源法》的情况、风能和生物质能发展的情况。20日至23日,采访组一行还先后前往公主岭市国能公主岭生物发电有限公司、长春市吉隆坡大酒店,实地考察采访生物发电和宏日新能源生物质成型燃料供热项目,深入了解生物质能源的利用现状以及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此后,又驱车前往白城市华能洮北风电场和大唐向阳风电有限公司进行风电专题采访。采访组成员深入到风力发电的主控室、综合楼和风电机组现场,向工作人员了解风电场运行情况,特别针对弃风限电问题与风电场相关负责人开展了深入的交流。

此次活动全面报道了我省贯彻实施《可再生能源法》取得的成绩,深入总结了我省在实践中创造的好经验、好做法以及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对我省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实现科学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刘宁)

件件有回音 招招抓落实

为了全面了解市人大代表提出的关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方面建议的办理情况,8月9日,长春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李树国带领部分常委会委员及市人大代表,对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进行视察。

李树国一行先后走访了绿园区普阳街道信阳社区、绿园区人民医院,并听取了市人社局2013年上半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情况和2013年人大代表建议办理情况汇报,针对人大代表建议中涉及到的公益性岗位管理、基本医疗保险改革等热点问题,进行详细了解。

长春市人社局非常重视市人大代表建议和议案的回复工作。今年该局将办理人大代表建议作为全年的一项重点任务,为确保办理工作取得实效,在严把受理关、承办关、审核关的基础上,坚持定期回访,坚持与代表密切联系,坚持跟踪问效,将建议办理和调查研究、解决问题、突破难点、转变作风、锻炼干部等多项工作相结合,使代表的建议形成实践成果。上半年,该局收到市政府办公厅议案处转来的人大代表建议11件,其中涉及就业4件、医疗保险4件、劳动关系1件、劳动保障维权2件。至6月10日,11件建议全部办结,其中全部解决4件,列入计划7件。(单大维)

中华环保世纪行新闻组来吉采访

通化市东昌区人大老站街工委不断加大代表工作站的硬件投入,做到了有固定活动场所,有相关制度,有选民监督员,使人大代表活动在选民的监督下进行,逐步走上了规范化和制度化。近年来,通过开展“人大代表进社区,触摸居民心头事”活动,使代表与选民的联系更加紧密。在联系选民中,对群众反映出来的问题能当场解答的就当场解答,不能当场解答的,代表以建议的形式反馈给有关部门进行办理,拉近了代表与选民的距离。

近日,东昌区人大老站街和平社区人大代表工作站以“听民意、察民情、访民生”为主题开展活动,要求人大代表深入选区,联系选民、反映民意,为民办实事、做好事。目前,代表们走访辖区居民20余次,为辖区弱势群体解决生活、就业等实际问题10余件,得到选民的认可。

人大代表进社区总结范文第6篇

一、健全组织机构,增强绩效评估机制的长效性

沪东街道确立了以党工委书记为组长的实事项目绩效评估小组,市、区两级人大代表为组员。下设办公室在人大代表联络室,负责绩效评估工作的日常协调联系、组织调研等工作。同时,针对不同课题,确定2-3名主牵头代表,确保此项工作人员、责任落实到位。

结合社区(街道)党工委年度中心工作,绩效评估小组经过集体商讨,确定了任期内“五大工程项目”活动,即一年明确一主题,对覆盖面广、群众关注度高的惠民实事工程开展绩效评估,评估的重点内容是项目的可行性、科学性以及建成投入使用后群众的反映等方面。在年度预算中落实实事项目绩效评估专项经费,为活动的正常开展提供必要的财力保证。

二、加强调查研究,体现绩效评估机制的客观性

在实事项目调研过程中,评估小组将调研对象分类,有所侧重地开展调研,注重调研对象的广泛参与。在项目实施部门层面如项目办、职能科室、工程队等,重点了解项目的概况、进度及存在问题等;在居民区干部、业委会、物业公司等层面,重点了解工程在实施、管理过程中的相关意见和建议等;在居民群众层面,重点了解项目使用和效果的评价等,从而更好地为人大代表评估提供更为具体、客观、直接的素材。

在调研形式上,评估小组通过座谈交流、实地察看、资料翻阅等形式,全面了解项目情况。如在图像监控系统安装项目绩效评估中,代表们采取了“四管齐下”(召开座谈会、实地调研、个别访谈及文本研究)的调研方式,有效提升了调研效果。

在调研过程中,人大代表注重与调研对象、政府的沟通,及时将各方反映的意见建议反馈给政府部门,以便政府有效做出应对和调整。同时,将政府部门的工作进展等反馈给居民区、群众,并积极搭建政府与居民之间的沟通桥梁,确保将惠民实事项目做好、做实。

三、注重结果运用,提升绩效评估机制的实效性

实事项目绩效评估的最终目的在于通过解剖项目利弊,提出意见建议,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因此,人大代表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形成绩效评估成果,客观总结成效、发现问题、提出措施,并督促政府改进落实。

发挥人大代表“伯乐眼”作用,善于总结成效。在评估过程中,人大代表不断总结工程项目所取得的成效以及在居民群众中的积极反映,从而帮助政府能更好地将好的经验做法延续并发扬光大。

发挥人大代表“啄木鸟”作用,善于发现问题。通过调研论证,人大代表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客观分析实事项目所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从而推动政府加以完善,使实事项目能发挥最大效能。

发挥人大代表“智囊团”作用,善于出谋划策。在看到成效、发现问题的同时,人大代表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积极发挥代表集体智慧,通过召开代表合议会的形式,商议、讨论对策,提出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为政府进一步做好实事项目出谋划策。

人大代表进社区总结范文第7篇

今年春节前,区人大常委会组织代表召开座谈会,征求各单位人大代表对人大常委会和“一府两院”工作报告的意见。当时我们单位也在忙于搞总结、排计划,办公室工作忙得不可开交,但我没有推辞,不仅参加座谈,回到家里,还认真阅读了各项报告,并重点就政府工作中的社区建设问题深入社区作专题调查,提出了“进一步搞好社区建设”的建议。当我看到人代会政府工作报告,吸纳了我提的建议的部分内容,我体会到了人大代表在反映民意上是可以发挥作用、作出贡献的。

我所在的清波代表小组定向视察单位是区公安分局。清波地区地处城区中心,也是西湖的“门厅”,人流物流旺盛,治安状况复杂。有次,我们去区公安分局视察工作,我结合平时了解掌握的情况,在会上专门就治安管理问题作了发言,提出“警民联防做好社会治安管理工作”的建议,得到了与会者的共鸣。区人大常委会将我的建议交政府办理,促成了在每年夏季或重大节日,区公安分局都吸纳民兵参与巡逻检查的新做法。既发挥了地区单位的作用,也加强了治安防范力量,缓解了公安干警力量欠缺的矛盾。清波地区现有群防群治队伍50多支370余人,形成了社会治安社会治的良好氛围,刑事发案数明显下降,街道被评为2005年综合治理市级先进。

今年2月的一次代表活动是有关街道创五星级社区的内容,正逢我单位里有个行长会议,我坚持参加代表小组的活动,在听完街道有关领导的工作汇报后,又到定安路社区进行实地视察,然后再赶回行里张罗行长会议。

定安路社区有6个出入口,需要做小区方位提示牌,我把视察看到的情况向行领导做了汇报,还着重就建立引导牌可以方便居民群众出入作了宣传阐述。行里随即在办公会议中进行了讨论,决定出资2万元赞助社区。没多久,6块精美的宣传牌亮丽地展现在社区里。

拆除保笼是环卫整治中比较难做的工作,部分居民抵触情绪大,我一面帮助社区做居民的思想工作,一面向行里反映情况,并陪同行领导到现场察看,促成行里赞助3万元人民币,帮助社区拆除1500多个保笼,并新建一个50米长的科普画廊,新增居民聊天苑、对弈桌、健身路径等休闲角,补种桂花、含笑、茶花、铁树等中高档花木,增加绿化面积3000多平方米。看到一个整洁、和谐、文明的现代生活社区呈现在居民们的眼前,我觉得我这个人大代表为群众办了点实事,感到特别舒心。

关心下岗失业人员、安置下岗工人,是确保社会稳定的一件大事。作为一名人大代表,我责无旁贷地加入到这项“民心工程”中。我行信苑物业公司以前招收的员工,人员流动性大,难以管理。我在代表进社区活动中了解到,社区里有不少下岗失业工人,觉得不如就地招聘社区下岗失业人员,推动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我与社区干部进行了沟通,并一起到信苑物业公司协商,促成物业公司招聘安置了社区的15名下岗失业人员。公司还与社区建立了下岗再就业人员回访制度,实行双重管理,有效调动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大大减少了二次下岗现象。我见这些就业人员的基本生活和各项权益得到了有效保障,心里感到特别的欣慰。

3年来,我始终把人大代表的责任放在第一位,积极反映社情民意,尽力为选区选民办实事。在我的努力下,我所在的单位向安定路社区捐赠建设资金5万元,为上城区的慈善事业、红十字会工作及街道综合治理工作捐款6.5万元。我自己也被评为上城区人大代表工作积极分子。

人大代表进社区总结范文第8篇

一、搭建一个平台,完善基层代表工作载体

*年起,为推进基层代表工作,我们在8个街道成立人大代表工作室,作为人大常委会的派出机构。经过几年的建设,街道代表工作室全部实现了“五有”目标:有阵地、有制度、有计划、有经费、有兼职人员。目前,街道代表工作室主任由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兼任,并指定一名体现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要求的业务骨干担任秘书。各街道党工委在办公用房紧张的情况下,均想方设法腾出一间办公室作为代表工作室的办公房,并配备了电脑、电话等办公设施。与此同时,区人大常委会加大了经费保障力度。实践中,各街道党工委都能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高度出发,将代表工作纳入党工委的总体规划中进行通盘考虑,做到年初有工作计划,年终有工作总结,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代表调研、视察、学习、接访、联谊等活动,为人大代表充分履职提供服务保障,使代表工作室真正成为代表与人民群众联系的纽带,成为反映群众诉求的有效渠道,成为发挥代表主体作用的重要平台。

二、加强“两化”建设,提高代表工作质量

制度化可以克服工作的随意性、盲目性,标准化有助于增强考核评价的科学性。因此,区人大常委会一直很重视街道代表工作制度化和标准化的“两化”建设,先后制定了《人大代表联系选民制度》、《人大代表约见“一府两院”组成人员规定》、《人大代表履职行为规则》、《人大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办理办法》等制度,搭建起比较完善的代表工作制度框架;出台了《人大代表工作室职责》、《人大代表工作室主任职责》、《人大代表工作室秘书职责》、《人大代表工作室联系代表制度》、《人大代表接访群众日制度》、《人大代表工作室档案制度》、《〈代表函》使用和办理暂行办法》等制度,为街道代表工作的开展提供业务指南。在制度的设计过程中,我们注重设定量化、标准化的考核指标来增强制度的可操作性,如规定代表联组活动每年不少于3次;每位人大代表全年参加闭会期间活动10天以上;每位人大代表联系选民一年内不少于30人次,走访原选区选民每年不少于3次;每年要为选民至少办1件实事;每年提议案或建议不少于1件等等。为发挥代表工作室的作用、保障代表充分履职,在制度的执行落实过程中,我们着力建立和完善三项制度:一是履职登记制度。各街道代表工作室都建立代表履职档案,对代表参加人代会、列席常委会会议、审议发言、提出议案或建议、参加调研视察、执法检查,以及联系选民、接访群众、向选民述职、为群众办实事、支持社区建设等履职情况,一一登记在案。二是履职通报制度。创立了《代表工作动态》刊物,对代表视察调研活动,详细记录代表出缺、发言等情况,印发“一府两院”及部门、全体人大代表。每半年,由街道代表工作室向代表联组书面通报代表履职情况。三是履职公示制度。实行代表名录、代表接访预安排表、代表工作室规章制度、代表履职情况、代表述职报告“五上墙”,向社会公开,接受群众的监督。

三、突出“三围绕”,增强代表联组活动实效

联组活动开展得如何,直接影响代表执行代表职务的质量,关系到区人大常委会各项工作落实的力度和成效。为此,各街道代表工作室紧紧围绕党委与人大的中心工作、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人大代表整体素质的提高开展联组活动,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围绕党委的中心工作,发挥人大代表的群众基础优势,促进党委重大决策的落实。人民代表来之于人民,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人大代表又是基层各行各业的代表人物,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理解较深、落实较好,并通过自身的影响和带动,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时传递和贯彻到基层。近两年来,我们围绕区委工作大局,根据人大常委会的工作安排,有计划地组织人大代表参与人大常委会组织的各类视察、调研、检查活动40多次。各代表联组也结合辖区实际,围绕“和谐*、效益*建设”的主题,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项视察,让代表及时了解和掌握党委决策意图,并及时向区委、政府反映群众的诉求,促成一些民生问题的解决。如今年初,为深入了解政府民生福利发展情况,我们从区政府承诺完成的50件事项中,选出了垃圾转运站建设、农贸市场改造升级、社康中心、困难救助平台、劳动就业平台、城中村改造、文化设施、田面设计之都建设等8项工作,组织街道代表联组代表开展专项视察。代表们既充分肯定了政府在加大社会事业投入,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所做的努力,也针对视察中发现的困难与问题,提出了许多有针对性、操作性的意见与建议,大部分意见被政府部门采纳。今年上半年,我们先后组织人大代表联组对华强北“中国电子第一街”建设、文化产业发展、社区体育建设、政府行政绩效年活动、政府采购、侦查监督改革等工作开展视察、检查活动。7月9日,为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复检迎检工作,我们组织市区人大代表深入核心商业区、肉菜市场、街道图书馆、养老院、医院等重点检查单位,检查文明城市创建和迎检工作,听取城管、文化、民政、卫生、工商等部门的汇报,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

(二)围绕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发挥人大代表的桥梁纽带作用,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近两年,我区人大代表联组始终围绕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及时了解和发现辖区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并督促相关方面予以妥善解决。一是开展专题调研。如梅林街道代表工作室组织代表对街道确定的城中村整治、城中村物业租赁经营转型、残疾人工疗站建设、再就业基地建设、安全隐患整治等“七项民生实事”的落实情况,深入现场开展专题调研,提出改进意见;华富街道代表工作室组织代表深入社区调研,收集群众反映的“房中房”消防安全隐患严重、华强北站地铁施工商家受损严重等热点难点问题,以信息和《代表函》的形式报送有关单位,得到市、区领导及有关部门的重视,一些问题正在协调解决中。二是参与和助推社区重点工作。如莲花街道代表工作室围绕社区停车难问题举办社区论坛,组织人大代表与派出所、交警中队及部分市民进行座谈。大家献计献策,提出了20多条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有效促进了政府、人大代表与市民的良性互动、和谐共赢;沙头街道代表工作室组织人大代表参与下沙社区“两委”公推直选活动,实行全过程监督;梅林街道邀请人大代表担任街道党风廉政和作风纪律建设监督员。三是开展扶贫帮困献爱心活动。注重发挥代表热心公益的特点,组织代表参与各种扶贫帮困活动。如园岭街道代表工作室组织人大代表参与“和谐教育互助计划”,向贫困山区学校捐赠资金及电脑等办公用品。“5·12”汶川地震发生后,在短短一个星期之内,区人大代表便捐出善款500多万元及赈灾物资一批,支援灾区共度难关、重建家园。

(三)围绕人大代表整体素质的提高,开展学习交流活动,增强人大代表履行职务的能力。人大代表来自各行各业,个人素质有高有低,尤其是新当选的人大代表,对人大工作程序、有关法律知识及如何履职了解不多、把握不准,这些都会直接影响到代表作用的发挥。为提高代表整体素质,我们通过多种形式,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学习交流活动。如坚持以代表联组为单位,不定期开展如何撰写议案建议、审议“一府两院”工作报告、审查财政预算报告、学习新颁法律等为主要内容的初任培训、履职培训和专题培训。每年都举办代表专业小组组长培训班和代表履职经验交流会,组织代表旁听法院庭审,视察在本行业中处于龙头地位的优秀企业,参观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文化博览会等科技文化盛会,从多个层面拓宽代表视野,优化履职知识结构。今年6月份,我们组织人大代表专业小组组长到香港,与港岛南区议员交流工作,了解区议会的运行机制,学习香港议员的履职精神和经验做法。对这种内容丰富、形式生动的培训方式,人大代表普遍表示很受启发,很受教育。为增进代表间的沟通交流,活跃代表的履职氛围,去年,我们组织了区人大代表迎春联欢会和市区人大代表“迎国庆”书画摄影展;今年7月份,我们组织区人大代表及人大机关100多人,以代表联组为单位组队,开展了“迎奥运、齐参与”乒乓球、羽毛球、网球比赛,受到代表们的一致好评。

四、坚持“四访”机制,密切代表与选民的联系

加强代表联系选民工作是代表了解民情、收集民意、集中民智,提出参政议政意见的重要渠道,是代表充分履行职责的基础性工作。近年来,我们以创新人大代表接访窗口为突破口,逐步形成了接访、走访、约访、回访“四访一体”的工作机制,畅通了民意表达渠道,密切了代表与选民的血肉联系。

(一)代表接访。年初街道代表工作室召开代表座谈会,商定代表接访年度安排表,做到每月安排两次接访。每次接访活动前一周通过宣传栏、宣传单、网络等渠道公告,公布接访时间、地点、接访代表姓名、联络员姓名和联系电话等。在每次接访日,安排专人协助代表做好接访服务工作,并根据情况安排街道相关部门负责人到场协助接访。对代表接访群众活动中收集到的意见和建议,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分类处理:街道办职权范围内能解决的问题,及时向街道办反映;对涉及全区性的问题,则以《代表函》的形式向人大常委会反映,转交“一府两院”及相关部门办理;对超出区级事权范围的事项,则商请辖区市人大代表向市人大提出。

(二)代表约访。由于不少代表是单位负责人、企业骨干,平常工作很忙,专门接访或走访群众的时间有限。因此,街道代表工作室采取了开通热线电话、在街道社区服务中心、社区工作站设置居民意见箱等方式,畅通代表与群众联系的渠道,为群众约见代表提供方便。对群众提出约访要求的,由秘书详细记录群众的意见建议,及时与相关代表沟通,安排代表于约定时间到社区接访群众,并就群众提出的问题进行答复。对一些涉法敏感问题,则组织“法律进社区”活动挂点法官、民警或律师联合接访。

(三)代表走访。为进一步深入基层,更好地收集社情民意,我们每年都开展代表走访选民活动,组织辖区人大代表回到各自选区,走进千家万户,了解民情,倾听民意。在中秋等传统节日,代表工作室组织代表带上慰问金和慰问品,上门走访慰问困难群众,帮助反映和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

(四)代表回访。对于在接访、走访、约访中群众反映的问题,代表工作室经过调研推动问题得以解决或者有一定进展的,代表有选择地进行回访,尤其是回访一些老上访户、困难户以及一些热心公益的群众。通过回访,使群众真切感受到代表为民呼吁、对民负责的态度,同时交换意见,继续推进相关民计民生问题的解决。

对代表在“四访”过程中提出的议案、建议和意见,我们及时转交“一府两院”办理,并加大了督办力度。*年起,我们促成政府将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情况纳入政府绩效评估项目,并采取了向相关单位发督办函、召开督办协调会、在人代会上表彰代表议案建议办理工作先进单位等措施,有效推进了代表议案建议办理工作,办结率和代表满意率都达到100%。如针对代表们反映的天安工业区错峰用电、交通内循环不畅等问题,我们多次召集规划、供电、交警、工贸等部门与人大代表举行督办协调会,并形成督办纪要,使相关问题得到了圆满解决。

六、推行五项举措,探索代表工作新思路

今年,响应省委、市委关于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的要求,我们重点推出人大代表社区联络站、人大代表向选民述职、人大代表论坛进社区、人大代表民意直通车、省市区三级代表议事会等五项创新举措,一些工作已经完成,一些工作还在筹划当中。上半年,我们开展了人大代表社区联络站试点工作。它的具体运行模式为:一是建立工作机构。以选区为单位,一个选区或几个选区合并成立一个联络站。人大代表社区联络站挂靠社区工作站或居委会,设联络员若干名,其中一名由所挂靠的社区工作站工作人员兼任,其它可由人大代表推荐作为义务联络员。在试点期间,联络站的开办经费从人大机关代表活动经费中列支。二是组织代表活动。联络站按时对人民群众开放,人大代表每两个月至少接访群众一次,其他时间由联络站联络员负责接待人民群众并向人大代表转交群众来访意见,代表就相关单位的办理答复也通过代表联络员向群众反馈。代表接访群众后,把反映的问题按照管辖权的不同以专门函件方式转交区人大常委会处理。对群众反映问题中具有一定普遍性的问题,可以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方式向人代会提出或转交区人大常委会处理。此外,代表还可就群众反映的问题通过区人大常委会联系持证视察、调研,或建议区人大常委会进行视察、调研。代表社区联络站的建立,为人大代表搭起了联系选民的平台,也为群众提供了理性表达诉求的渠道,有利于活跃基层民主,促进居民自主管理,也有利于发挥人大代表在构建和谐社会、和谐社区中的积极作用。

下半年,我区人大常委会将重点总结人大代表向选民述职的经验,进一步规范此项工作,促进代表与选民的良性互动,增强代表依法履职意识和参与地方国家事务管理的积极性,加深选民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认识,推进基层民主政治的发展。在述职工作中,我们将努力做到:一是把好思想关。通过学习和动员,使代表进一步明确述职的目的和意义,提高代表向选民述职工作的思想认识,强化责任意识;二是把好程序关。要求各代表联组认真做好会场的布置和准备工作,营造良好的述职氛围,为代表向选民述职提供较好的服务保障。有的代表工作室还提出人大代表述职与居委会、社区工作站负责人述职“双向述职”的新构想。三是把好内容关。我们要求街道代表工作室主动靠上去做工作,协助做好述职报告的准备,使代表的述职报告内容详实,较全面地反映本人的履职情况,做到汇报成绩实事求是、讲今后打算具体明确;四是把好评议关。评议是代表向选民述职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代表在接受选民评议时,可以进一步了解选民对自己履职的满意度,在增进信任、沟通感情的同时,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为下一步更好地开展依法履职奠定基础。此外,我们还将通过开展人大代表论坛进社区、人大代表民意直通车、省市区三级代表议事会三项活动,丰富代表闭会期间的活动内涵,搭建代表与民众的沟通平台,更好地集中民智、反映民意,促进重大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推动辖区中心工作的开展。

人大代表进社区总结范文第9篇

“人还是那些人,涉及的事越来越多,怎么接待量却急剧下降?”这个数字以及数字背后的奥秘引起了笔者的好奇。

“其实也没什么奥秘,这种变化缘于我们区里正在试行的人大代表接访活动。”普陀区人大常委会一位负责人道出了原委。

难题逼出创新思路

随着普陀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各种利益冲突不断增多,工作开始面临比较严峻的形势。仅以2005年为例,普陀区人大机关就收到208件上访件。

人大代表来自于群众,与选民群众感情基础好,做起工作会比较容易一些。能否让人大代表参与接访?早在2004年,普陀区人大常委会开始酝酿人大代表接访工作。为此,他们还专门组织人员到湖南常德等地考察、取经。

2005年4月,沈家门街道正式开始人大代表接访试点,每月确定3个接待日,安排来自不同系统的3名人大代表到定点接待室参与接待。同时,每月安排若干次人大代表进社区、进村社、进企业、进百姓家的“四进”下访约访活动,扩大信息源。

试行4个月,沈家门街道人大工委的接访量与上年同期相比下降了18%。这一有说服力的数字,以及百姓展开的笑脸让普陀区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信心倍增,感到在全区推广的时机已经成熟。

2005年9月,人大代表接访制在普陀区全面推开。

朱家尖镇人大在所有社区建立了接待站,群众不出社区就能投诉;虾峙镇人大制作民情联系卡,广泛收集民意,使接访工作更有针对性;勾山街道人大工委实行代表驻点接待;展茅镇建立信息交流制度;东港街道人大工委在社区和各村都聘请了联络员……

全区70%人大代表参加接访

在2005年的一次人大代表接访中,六横镇的人虞某要求人大督促区法院对其被人强占的房子进行强制执行。接访的区人大代表沈海舟、陈新华认真听取虞某陈述,并到现场察看情况,在弄清事实后,向区人大常委会做了汇报。在区人大常委会的组织下,对虞某的事项举行了公开听证,最终促成了事情的解决。2007年5月9日,普陀区法院强制执行,归还了虞某被强占的房子。虞某对人大代表十分感激。

登步乡原蛏子港村与团结村虾塘承包权纠纷,是1999年并村时遗留下来的历史问题。几年来,村民多次上访,均未能得到妥善解决,导致出现原团结村村民私分虾塘,集体资产受损的情况。人大代表接访后,通过约见镇政府分管领导,积极督促政府及时解决此事,并全程参与监督。最终,乡工作组在充分调查的基础上,做通了原两村村民的思想工作,提出的解决方案在村民会议上获多数通过,妥善解决了历史遗留的老大难问题。

人大代表接访制在普陀区推开后,全区70%以上的人大代表参与进来,工作队伍也由此扩大了几十倍。

数字是枯燥的,但数字也是最有说服力的:两年来,普陀区人大常委会共设立了13个人大代表接待站,有138位人大代表参与,接待了368件件,解决了286件问题。

主动下访好处多

一件件上访事件的圆满解决,换来的是群众张张笑脸。而群众的笑脸就是最好的肯定。

“我们沈家门街道原来只有两个人做工作,现在变成了好几十个人在做,效果真是不一样了,不仅仅是上访量少了,问题得到解决的也多了。而我们工作的重心也变为指导协调人大代表接访,工作效率和质量都得到了提高。”沈家门街道人大工委主任李群亚感受很深。

“原以为参加活动耽误时间,又解决不了什么问题,现在看来完全不是这回事。通过参与接访,我们学到了不少知识,而且看到问题在我们的参与下解决了,百姓那么乐,心里也觉得自豪。”杜龙高代表的心声也是参加活动代表的心声。

人大代表进社区总结范文第10篇

一、创建有效的学习载体,丰富代表的专业知识

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工作包含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社会等诸多学科,作为国家权力机关主体的人大代表要完成法律赋予的职责,就要掌握与人大工作相关的广博的专业知识。为此,我们通过创建有效的学习载体,使代表不断成为既懂政治,又懂经济;既掌握法律,又熟悉政策;既会做人大工作,又了解“一府两院”工作,为履行代表职责奠定基础。

(一)形式多样,务求实效。一是集中培训。2002年我们朝阳区人大换届后,立即对代表进行集中培训,邀请了吉林大学法学院教授为驻区四级人大代表作有关代表如何履职的讲座,学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关知识;在人代会期间,对中央有关精神和代表法等进行了专题辅导;二是进行专题学习。在开展“三查(察)”活动前,组织代表学习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及有关规定,解决即学即用、即用即学问题;同时根据需要,还分期分批组织代表到外地参观学习,开阔视野,增长知识,不断提高人大工作水平。三是坚持学习与视察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辅导与自学相结合、讨论与交流相结合,逐步形成系统化、制度化,促使代表转换角色,把丰富社会实践经验和代表工作相结合,使代表素质尽快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二)丰富内容,拓展学法空间。为了增强代表监督执法的感性认识,促进所学知识与法律实践的有机结合,增强代表的责任意识和法制观念,提高人大常委会的法律监督水平,我们凡是重大决策、决定及规范性文件出台,以及涉法、执法检查、特定问题调查活动等等,常委会均有计划地分期、分批吸收代表参加。另外,积极向一些执法部门推荐代表担任执法监督员,执法部门定期召开座谈会,向代表汇报执法工作开展情况,听取代表意见,代表可随时就执法方面发现的问题向执法机关反映。如法院的执法监督员,可以直接旁听人民法院一些案件的审判,参与合议庭的讨论。这样既可以提高代表的法律专业素养,又促进了执法部门依法行政、公正司法。

(三)建立基地,实现培训资源多元化。由于多数代表的本职工作与人大工作相差甚远,因而对人大代表定期进行培训,有利于人大代表尽快进入履行国家权力的职业角色,真正胜任人大代表的工作,而建立培训基地是最好的载体。根据我区特有的文化优势,充分利用高校丰富的师资力量,在行政学院、吉林大学设立了代培基地;在区委党校建立了人大代表培训中心;在公检法司部门建立了法律实践基地。这样,通过分层次、分类别,改单一的授课模式为课堂教学为主,辅之以案例评析、课堂授课与交流访学组合等形式,进一步发挥代表学习培训的主观能动性,使代表能理论联系实际,始终坚持与时俱进,促进法律水平和履职能力不断提高。

二、搭建多层次活动平台,拓宽代表的履职渠道

代表在闭会期间的活动是代表履行代表职责的重点,我们通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代表活动,并以代表活动的实效性为切入点,搭建多层次的活动平台,为代表履行职责创造条件。

(一)开展代表进社区活动,构筑履职新平台。近年来,以社区建设为主题的城区工作为人大工作注入了新鲜的活力和动力。在找准这个突破口后,我们在代表中开展了“充分发挥代表在社区建设中的作用”和“代表进社区”为主题的活动。实践证明,通过代表进社区工作的开展,不仅使代表学习有阵地、活动有载体、议政有舞台,充分发挥了“代表之家”作用,开辟了代表在闭会期间加强与选民联系、发挥代表在建设和谐社区中的作用、增强履职能力的一个新平台,丰富了代表活动内容,而且促进了代表活动的经常化、制度化,提高了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履职能力和水平。

(二)丰富活动,拓宽代表履职的渠道。一是加强与选民和代表的联系,深入了解社情民意,指导代表组开展活动;二是坚持邀请代表列席区人大常委会会议制度,使代表更多地参与到人大常委会的日常工作中来。在常委会组织的“三查(察)活动中,根据不同活动内容,吸纳不同层次和不同行业的代表参加,扩大代表参与面,为代表参政提供平台。

(三)抓住重点,增强法律监督力度。我们注意引导和组织代表围绕与当前社会事业发展有密切关系的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以及群众反映强烈的执法难点、热点问题进行“三查(察)”活动,动员代表通过广泛密切地联系群众,了解和反映群众对执法工作的意见,使人大常委会全面、深入地了解和认识执法工作的实际情况,围绕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执法监督,切实对人民负责,让人民满意。同时,鼓励和支持代表运用提出议案、询问、质询、特定问题调查等形式,来参与法律监督工作,不仅拓宽了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的范围和领域,使执法监督工作经常化,而且增强了人大监督工作的力度,调动了人大代表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的积极性。

三、建立健全制约机制,激发代表的履职热情

建立和完善对代表的制约机制,把好监督考核和约束关,是保证代表正确行使职权、督促代表执行代表职务、提高代表素质的必要手段。在实践中,我们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探索:

(一)抓制度建设,增强代表履职责任。在实践中,我们改进和完善了代表在闭会期间开展活动的暂行规定、代表持证视察制度和代表述职制度。现在,有很多人大代表主动向选区选民或选举单位述职,接受评议,并把这种做法当作是接受人民群众监督的有效形式,把向选民述职变成一次自我总结、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考核的过程。通过代表述职评议的开展,不仅完善了选民对代表有约束监督机制,增进了代表与选民的相互了解与信任,增强了代表履职的责任感,促进代表改进工作,提高了代表的自身素质,而且通过对代表的评议监督,起到了促进地方人大工作的开展,从而使人大工作获得了源动力。

(二)建立考核机制,激励代表履职意识。换届伊始,区人大常委会研究制定了《关于对人大代表实施动态管理的暂行办法》,对代表如何发挥代表作用、履行代表职责、执行代表职务作出了规定,还规定了履职公示制、年终考核机制、表彰奖励机制等,对本届内评选为优秀代表的,将优先推荐为下届代表候选人。同时也评差,对不能很好履行代表职责,不尽代表义务,不按时或不经常参加代表活动的,将依法实行诫免谈话、劝其辞职和在下次换届时不再作为代表候选人提出等约束机制,保证代表“出口”顺畅。四年来,因身体健康原因或出国超过两年的,或因涉嫌“黄、赌、毒、黑”,道德水准不高,选民反映强烈的,区人大常委会同意采取强制措施的代表和因工作需要调离原岗位的,有53名代表被劝其辞去代表职务,有11名代表因调离行政区,被依法终止代表资格。通过实施《关于对人大代表实施动态管理的暂行办法》,各小组的一些秘书最有感触,都说:“过去组织代表活动很难,全员参加的次数也不多。现在,实施动态管理后,代表参加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大提高!”

(三)强化建议办理,调动代表履职积极性。我们针对以往存在办理代表建议重答复、轻落实的现象,先后完善了重点事项催办检查等制度,对建议的提出、审理和交办,办理原则、程序、形式方法、时间以及督办和检查、责任追究等都做了具体规定,保证办理质量。同时加大跟踪督办力度,狠抓落实,促进有关问题的解决,并且将办理情况纳入年终千分制目标考核体系。今年,我们开展了闭会期间代表建议意见的征集办理工作,仅2~4月份就征集了20多件,从而调动了代表闭会期间履职的积极性。

上一篇:进社区总结范文 下一篇:文化活动进社区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