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贸市场考察报告范文

时间:2023-11-16 19:26:05

农贸市场考察报告

农贸市场考察报告篇1

本报讯(记者徐海星)在昨天结束的“儿童产品以及家居产品采购交易会”上,环球资源集团了最新的“中国供应商调查报告”。报告显示,80%的中国供应商计划在未来六个月提高出口售价,幅度高于上一次调查的59%,加幅为**年以来最高。

近半供应商出口以欧盟为主

据悉,此报告访问了711家中国供应商,涵盖多个高需求出口产品种类,包括眼镜、手袋、客厅家具、儿童家具等。

报告出版人区乃光表示,大中华地区生产商为了保持竞争力,在过去几年一直要自行承担成本上涨的影响,不过,由于受到原材料价格上升、人民币升值以及出口退税减少等因素影响,大部分生产商不得不提高产品售价。尽管出口价格提高,超过90%的受访供应商预期出口仍会增长,而且93%的供应商更表明将增加产能以应付市场需求。

区乃光披露,为了提高边际利润,接近一半的供应商将以欧盟为主要出口目的地,因当地消费者较注重质量而对售价不敏感。

采购会主办方环球资源集团首席运营官裴克为表示,“企业成本持续上升,供货商为了更好地巩固与零售商的关系,已主动介入设计环节,提升产品的附加值。”

至于涨价多少,零售商才能够接受呢?裴克为预计在10%的幅度内一般零售商可以接受,而另一家采购商也向记者坦承,产品涨价可以理解,但是价格不能涨得太离谱。

美泰也现身采购会

记者在昨天的采购会上还了解到,由于儿童用品市场的继续增长,儿童玩具的需求也在大幅上升,中国玩具产业开始渐渐复苏,很多供应商称恢复了出口的信心,而记者也在采购会上看到,一度在去年大规模召回中国玩具的美国最大玩具商美泰也现身采购会,不过美泰方面比较低调。

而深圳的一家玩具制造企业经理告诉记者,玩具出口美国市场依然面临比较多的困难,但是今年玩具产业恢复得比较好主要是因为俄罗斯、巴西的玩具需求增长非常快,使得国内很多玩具厂商看到新的“蛋糕”。

供应商考察报告(二)

为深入贯彻县***全委会议精神,大力推进市场开发建设,近期由县委副书记李树春同志带队,“滨北兰西经济带”办公室、榆林镇、康荣乡、兰西镇、北安粮库等相关单位组成商贸流通专项招商组,于8月18日—9月13日,对长春一汽集团、XX寿光蔬菜批发市场、武汉汉西建材批发市场,XX德阳建材批发市场、XX佛山陶瓷市场进行了定项招商考察。

现将考察学习和招商活动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赴武汉等地招商考察的基本情况

招商考察的实际效果。

此次招商考察采取市场考察与专项招商相结合的方式,重点围绕建材批发市场、果菜批发市场、汽车农机市场进行考察和招商,通过与长春一汽、上海大众、XX寿光蔬菜产业集团、XX恒大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等著名流通企业进行对接,推介了兰西的区位、资源、产业和政策优势,达到了交流信息、形成合作意向、学习借鉴其科学运作模式的目的和效果。

考察期间与长春一汽轿车销售公司达成了建设兰西解放商用汽车销售中心的意向,与XX寿光蔬菜汽运公司李国峰先生达成了蔬菜供应意向,与内蒙古公司签订了葵花供应合同,与成都签订了玉米加工设备合同。

寿光蔬菜、武汉建材、德阳建材、佛山陶瓷等专业市场建设的特点。

1、市场规模大。

建全国最大、做全国最大是四处专业市场的共同特征。

寿光蔬菜市场占地600亩,有3.2万平方米的交易大厅,8000平方米交易棚,7200平方米交易服务楼,5000平方米特菜专营区,2万平方米的外省市蔬菜交易中心,年成交蔬菜1.5亿公斤,交易额30多亿元,已经成为全国重要的蔬菜集散中心、价格形成中心和信息交流中心。

武汉汉西建材城,面积10多万平方米,分为板材、石材、钢材、陶瓷、洁具、灯具等30多个专业市场。

xx年,在市场规模、汇聚品牌、吞吐能力、经济效益等四个方面荣登全国同类市场榜首,xx年被授予“中国建材第一市场”称号。

XX德阳恒大国际装饰建材城由XX恒大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开发,于xx年6月奠基建设,总投资4亿元,占地400多亩,建筑面积20多万平方米,建成后可入驻商家1200多户。

XX佛山是全国最大的陶瓷基地和销售集散地,全国建筑陶瓷2/3的产品来自佛山,被誉为“中国陶瓷城”。

2、建设档次高。

坚持高标准规划,高水平管理,高效率运营,是四地专业市场建设的又一特色。

寿光蔬菜市场投资4000多万元建成了电子拍卖中心,交易流程实现了电子化。

汉西建材城形成了从仓储到运输、从配送到终端市场的“一条龙”物流集散渠道。

XX德阳恒大国际装饰建材城由中国建材流通行业的著名企业承建,其设计理念、建筑风格、整体功能均属国内一流。

佛山“中国陶瓷城”以完备的产品贸易中心、信息中心,仓储物流中心建设,实现了“买全国、卖世界”。

3、辐射能力强。

武汉等地以市场为牵动,带动相关配套产业跟进式发展,拉长了产业链条。

目前XX寿光蔬菜批发有限公司经过战略改组,市场体系延伸至华东、华北、东北等地,公司的业务规模和实力大幅度提高,产业龙头地位得到巩固和加强,实现了产地批发市场和销售地批发市场的直接对接。

汉西建材城拉动现代社区、交流与贸易、招商引资和配套产业长足发展,是一个“小政府、大社会”的典型。

佛山地区的建筑陶瓷业拉动和吸引了民营经济裂变发展,陶瓷企业由**年的180家增至目前的350家,年销售额达到150亿元。

二、招商考察的几点启示武汉等地商贸物流经济的发展已经走在了全国前列,有很多成型的经验值得学习借鉴。

相比较而言,我县商贸物流经济正处于原始资本积累和市场体系发育初级阶段。

突出表现为:有形市场建设滞后,市场规模小、吞吐能力弱、经济效益低;政策出台、机制制定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削弱了民间资本和社会游资的投资热情;对发展商贸物流经济宣传炒作的力度不够,载体不多,形式单一,广大干部群众对发展商贸物流经济认识还不到位,主动创业意识差,商品观念淡薄,抓机遇的能力不强,等等。

借鉴武汉等地的发展经验,主要给我们以下三点启示。

1、武汉等地干部群众思想解放程度值得学习借鉴。

武汉等地的干部群众不囿于传统思维和惯性思维的影响和束缚,敢于和善于突破陈规,看准的事情咬住不放,敢闯、敢试、敢为人先。

他们时时处处以发展为中心,以效益为根本,抓住广大民众想富盼富的迫切心理,以市兴场,以贸促工,贸工联动,带动和促进了民众思想更新、思路出新和方法创新,为农民走出土地进市场、走出农村进城市搭建了跳板和施展才华的平台。

几年来,兰西广大民众以树牢经营理念为载体解放思想、激活思想、统一思想,在培育市场意识,对接市场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

但是,以树牢经营理念到创新经营实践需要一个过程,缩短这个过程,把民众潜在的市场意识激发出来,就要认真学习武汉等地的做法,以促进民众思想解放为根本,在激活思想、达成共识上重点施力,调动发展主体合力推进商贸物流经济提速发展。

2、建设专业市场的做法值得学习借鉴。

武汉等地的发展经验告诉我们,开发和壮大优势产业、发展商贸物流经济的根本就是建设专业市场,以做强有形市场加速形成无形市场,以市场为载体,搭建信息、技术、人才平台,推进产业开发和商贸物流经济互动发展。

xx年以来,在亚麻产业发展上,我们坚持走营销拉动、加工扩张、原料支撑、科技长入的发展路子,把进入颓势的亚麻产业转化成了经济强势。

在这一过程中,以市场化手段运作的XX亚麻市场和宗正物流中心已经成为带动产业复兴发展的“龙头”。

尤其是成功举办两届亚麻编织品订货会和“首届中国亚麻节”后,兰西亚麻产品营销网络已经覆盖国内大中城市,亚麻编织品市场份额占国内80%,今年9月又被国家命名为“中国纺编织名城”,目前兰西已经具备了区域性亚麻行业中心的雏形。

取得这样的效果,得益于我们抓住了营销牵动这个关键。

因此,我们必须长期坚持“以贸促工”不动摇的做法,在“贸工立县”上实现重大突破。

武汉等地的做法,启示我们必须建设专业性强、规模大、管理水平高、辐射带动效果突出的各类专业大市场,以市场承载商流、物流、人流和资金流,以商兴业,以商活县。

要借鉴亚麻大市场的动作方式,促进专业市场建设向农畜产品交易、农机农资批发、建材批发、汽车超市、货运仓储等专业领域迈进,促进市场开发多元化。

3、以民营经济为主体的发展模式值得学习借鉴。

从一定意义上说,市场经济就是以民营经济为主体的老百姓经济。

只有充分尊重和发掘群众的首创精神,突出老百姓这个发展主体,才能为加快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农贸市场考察报告篇2

两个层面的对外开放尝试

新中国成立后,实行国家对外贸易垄断制。强调,“外贸要服从外交”,“在香港,不要挤掉华商……在香港我们可以保持优势,但是不要独占”。50年代后期,香港经济日益恢复和发展。1956年1月23日,陈云主持国务院第二十二次全体会议,他的讲话涉及外贸品牌、质量、信用以及建设“专门的工厂”问题。“专门的工厂”后来延伸为出口商品生产基地。60年代初,国内已建成针对香港市场不同种类的出口基地。狭义上说,这属于国家主导的对外开放范畴。1959年,广东省把宝安县(深圳市前身)划为出口重点基地之一。如果以1952年全县出口总值为基数,1960年已增长至近三倍规模。中央和广东省后来创办深圳特区的源头应追溯至此。这项工作给地方带来沉重的压力。宝安县委在1961年8月上报广东省委的报告中说,“群众普遍认为,不给生产方便,不把上调出口任务过重这条大水牛搬走,祖祖辈辈翻不过身来,从此,党在边防地区严重脱离了群众”。县委这一番抵触统购统销的言论,在1963年和1964年两次受到广东省委工作组的严厉批判。

60年代初,中央工作的主基调是“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1961年五六月间,广东省委第一书记陶铸两次到宝安县检查工作,强调香港和宝安是城乡关系,“利用香港,建设宝安”,主张放宽边防管理政策。随后,宝安县委召开边防工作双边会议,传达贯彻省委意图。县委向省委提出四条措施:恢复边沿区生产队下海过境生产的权利;恢复和发展边沿地区民间小额贸易;适当放宽进出口人员限制;成立县委边防委员会,改变主管边防部门缺乏生产观点、生产部门没有权利过问边防工作的状况。1961年9月,广东省委批复原则同意,并特别规定社员出入境实行“三个五”政策(每月出入境不超过5次,携进物品每次不超过人民币5元或5市斤)。新政对宝安县有特殊照顾性质,效果显著。群众偷渡现象大大减少。1961年冬至1962年春,全县以28万担稻草换回4000吨左右化肥,同时出口山草、烧柴等产品,换回农具和农药,使1961年粮食生产在连续6年自然灾害袭击下比1960年还获得增产。

这次宝安县对外开放尝试,是在陶铸首肯下实施的。随着国内形势的变化,“小开放”很快结束。1963年3月,省委工作组对宝安县委1961年放宽边防管制后的做法提出批评。1964年下半年,省委工作组再一次进行全盘否定,认为县委用“右倾观点”对待边防地区存在的暂时的经济困难,片面依靠与香港做买卖来克服困难,没有着重考虑政治影响。工作组还建议要已担任惠阳地委副书记的原县委第一书记李富林回来做深刻检讨。

发生在宝安县的这两个层面的对外开放,分别强调国家利益和地方利益,彼此冲突。正如1963年省委工作组的意见,县委推行的小额贸易变成大量贸易,“实际形成地方与国家激烈的争夺香港的市场。”受“小开放”和1962年边境大逃港的冲击,加上抓阶级斗争的舆论日益紧张,地方对搞出口基地顾虑重重,广东省也不再检查出口情况,宝安县等地的出口基地日益荒疏。60年代中期起,内地货物在香港市场所占份额开始大幅下滑,1968年起,由第一位退到第二位,日本跃居第一位。

安定边防:从农副产品出口基地

到“三个建成”

内地“”期间,香港经济持续快速发展。1970年10月,在审查外贸部的一份报告时指示,“香港是个自由港,可以多出口”。“这个地方越搞越重要,对港澳供应确实是一项政治任务”。由于还处在“”中,中英关系也没有改善,实际工作举步维艰。

1972年,国内外形势发生重大变化,几次批示抓出口货源不足问题。为加强宝安县边防建设,制止偷渡外逃,于1972年8月、1973年3月两次作出专门批示。1973年7月,国家计委根据广东省建议,向国务院提出在宝安、珠海县实施建立出口鲜活商品生产基地等措施。在宝安县兴办出口基地的工作,自60年代中废弛以来,又一次提上有关部门的议事日程。1974年4月,李先念、接见广东代表。说:“靠近香港的宝安县,经济工作要花点钱,把建设搞快点,有政治影响问题。”广东省和惠阳地区派出工作组到宝安县传达了中央指示。宝安县初步拟定了今后几年的出口规划。1974年8月,国家计委、外贸部等开会研究创办出口基地事宜,有人提出,“(宝安、珠海)不仅要发展鲜活商品,还可逐步考虑搞些出口商品的改装、整装后出口,某些适合当地加工的产品也可以搞”。1974年10月,国家计委主任余秋里在全国外贸计划会议上说:“我同意外贸部的观点,还是要搞基地。”

宝安县在1975年、1977年两次向广东省提交关于发展外贸基地的报告,请示给予支持。从有关数据看,全县出口基地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地方没有得到多少实惠,与60年代初的情况有些类似。地方除要承担发展出口基地任务外,国家上调任务依然过重,超过生产发展比例。比如稻谷,1976年宝安县总产量比1966年增长15.1%,但上调任务增加25.5%;油,1964年前调入40万斤,1976年则调出20万至30万斤;糖,1964年前调入2.5万担,1976年则调出8.2万担。由于与香港经济梯度差距悬殊,群众大批偷渡的情况始终无法制止。为解决生计问题,宝安县还出现了一些非常事例。例如后来名噪一时的致富典型渔民村大队,于1975年春联手罗湖大队,利用新界的土地开挖鱼塘140亩,把鱼拿到香港出售,当年投产,当年收益,使干部群众分配明显增加。这个做法一直到1979年才敢公开。

随着国内局势趋于稳定和1977年以来出入境政策放宽,深圳出入境人数大增,口岸对外接待工作出现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1977年9月29日,刚刚第三次复出的邓小平在反映深圳口岸问题的材料上批示:“这样事情需要国务院具体抓一下,绝非深圳一处问题,所有口岸都要管好,设置专业职工,严格规章和奖惩制度,如何?”同年11月17日,他在听取广东省委汇报时,支持搞农副产品出口基地,说,“供应香港、澳门,是个大问题。你们要提个方案……生产生活搞好了,还可以解决逃港问题”。与邓小平一同在广东视察的表示赞同。根据邓小平批示,受李先念委托,1977年秋冬,国务院财贸办主任姚依林到深圳口岸和宝安县检查工作。1978年1月,广东省拟定了宝安、珠海两县1978年至1980年建设规划并上报国务院。这份规划延续了“农业学大寨”建设大寨县的思路。1978年2月初,有关方面批示原则同意,交由国家计委与广东省商议办理。形势发展很快,这份规划不久就被更具时代新意的“三个建成”所取代。

早在50年代,中央曾明确“对资本主义国家(地区)的贸易,就是阶级斗争,要随时警惕,不要寄托幻想”。至70年代后期,这一提法渐渐不合时宜,何况内地出口在繁荣的香港市场早已持续衰退,与50年代格局迥异。在港澳进口中,1966年内地货比重为27.4%,1977年下降到16.6%,由原来的第一位退到第二位,远远落在日本之后。1977年内地对港澳出口创汇18亿美元,占国家现汇收入30%。挽回在港澳市场的优势地位,意义不言而喻。1978年4月19日,中央政治局讨论发展外贸、增加外汇收入等事项。说,“宝安县搞农副产品出口基地问题,也要赶快落实”。“我们不搞南朝鲜、台湾出口加工区的办法。广东宝安县就在香港门口,人跑了,地荒了,不如进口饲料在那里搞机械化的养猪场、养鸡场,还可养鱼、养鸭,香港什么时候要就什么时候给,我不相信竞争不过台湾。这样做,人民的收入可以提高。宝安县只是一个例子,其他靠近港澳的县,也可以这样搞。”邓小平说,“广东搞出口基地,要进口饲料,要支持他们,试一试也好嘛”。

1978年3月,国家计委、外贸部工作组到宝安、珠海两县调研建立农副产品基地事项。4月,工作组抵港澳调研。5月,国家计委副主任段云主笔完成港澳考察报告。报告对宝安县给予重点关注并开始谋划新举措,比之以往的规划,在思想上有大的突破。报告提出,把宝安、珠海两县建设成为具有相当水平的工农业结合的生产基地和对外加工基地,成为吸引港澳游客的游览区;宝安撤县建市。同年5月,遵照和李先念指示,国家计委副主任李人俊率工作组到广东,其中一项任务也是研究把边境地区农副业搞上去,增加对香港市场供应等政策问题。1978年6月3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听取赴港澳经济贸易考察组汇报。当汇报到在宝安、珠海搞出口基地时,说:“这个我感兴趣。就在那里养牛、养猪、养鸡、养鱼,省得从外地运。”李先念接着说:“针织、家具、电子表,还是尽量在广州搞,那里有基础。宝安、珠海主要搞农、林、牧、副、渔,搞砖、瓦、沙石。”又说:“宝安、珠海的工资,搞固定工资加奖励。把宝安、珠海搞好,不单是个经济问题,还有个政治问题,人都跑出去了,还荒了地。广东是祖国的南大门,宝安、珠海是大门口。人跑要拦,但光靠拦不行,总的是要把生产搞上去。”

与港澳考察团相比,1978年上半年,经提议,中央委派国务院副总理谷牧率团出访西欧五国考察,更具全局意义。访欧代表团于同年6月回国后所作汇报,推动了国内思想解放和对外开放进程。

广东省计委曾于同年5月又一次向国家计委上报修订过的宝安、珠海两县出口基地规划,国家计委认为这是低标准的,要求广东解放思想搞个大方案,又明确提出,要把宝安、珠海建设成为具有相当水平的农副产品出口基地和工业加工基地,建设成为吸收港澳游客的游览区,成为新型的边防城市。这是关于“三个建成”在正式文件中的第一次表述。6月20日,广东省委第二书记主持召开省委常委会议,会议议定尽快制订宝安、珠海县新规划。10月18日,主持召开省委常委会议,讨论省计委起草的《关于宝安、珠海两县外贸基地和市政建设规划设想的报告》,同意上报国务院。这份报告指出:“为了在三五年内把宝安、珠海两县建设成为具有相当水平的工农业结合的出口商品生产基地,成为吸收港澳游客的游览区,成为新型的边防城市,必须重点发展农业生产,迅速改变农业生产面貌,把整个农业搞好,因地制宜地发展农副产品和水海产品,建立出口生产基地,……在此基础上,积极发展来料加工、装配业务和建材工业,建设旅游区和城市。”1979年2月,国务院批复原则同意。1978年11月6日,国务院还转发了外贸工作会议一份简报,说:“要抓紧落实宝安、珠海出口基地的规划,尽快把它办起来。”

“三个建成”方略既定,宝安撤县建市的工作也提上日程。1978年6月,港澳考察报告正式提出在宝安县设省辖市,搞新型边防城市建设。广东省委一开始没有同意这一建议,主要理由是认为不利于发挥惠阳地委的积极性。以原宝安县委书记李富林为首的惠阳地委积极性很高。同年8月,惠阳地委给广东省委打报告说,“根据省委的指示精神,经地委常委讨论,我们建议把宝安县改为深圳市。这个市的建制相当于地区级,即低于地委半级,高于县半级的建制,仍受地委领导。”这是正式文件中第一次出现“深圳市”名称。10月18日,省委常委会议决定宝安、珠海两县建立相当于地区级的中等城市,分别称为宝安市、珠海市。据于光远回忆,中央工作会议上,邓小平谈到主张一部分地区先富裕起来时,列举了深圳等城市的名字,说的是“深圳”这个地名,而不是宝安。“深圳市”的名称得到认可。根据广东省委指示,宝安县于同年11月25日、12月22日、12月29日三次向惠阳地区和广东省提交专门报告,认同“深圳市”名称,“因为深圳口岸全世界闻名,而宝安则很少人知道”。1979年1月,广东省就宝安撤县改市工作向国务院提交报告。同年3月5日,国务院批复同意。

“三个建成”出台,是宝安县摆脱“”阴影,到创办特区之前的承上启下的过渡方略,为不久之后进一步谋划深圳特区起到了铺垫作用。

创新体制:中央提出创办特区的决策

在中央和地方谋划“三个建成”的同时,蛇口工业区的筹建先行一步,也得到中央和广东省的支持。蛇口工业区的灵魂人物是袁庚。1979年1月31日,李先念和谷牧听取了袁庚等人汇报交通部香港招商局准备在广东省宝安县建工业区的情况。李先念给蛇口工业区划定具体范围,还说了一番与邓小平两个多月后倡议举办特区时极为近似的话,“我想不给你们钱买船、建港。你们自己去解决,生死存亡你们自己管,你们自己去奋斗”。同年2月初,谷牧召集国务院有关部门开会讨论蛇口工业区事宜。段云说:“我们本来早就想把珠海和宝安两个县开放。”“我看说用香港的办法管不妥当,我的意见是要比国内放宽一些就是了。”谷牧说:“你(袁庚)可不要上他的当,到那时候说宽说紧都是他说了算,你那个地方就是要特殊化嘛。按文件办事。”“交通部先走一步,试一下,……你(指袁庚)回去和、刘田夫同志商量,继续搞,不要说按香港的办法办,实际上也不能按国内办法办。要给你们方便,不怕你们多赚钱。”会上,谷牧三次提到邓小平的意见,“广东、福建可以更放开一些”。

深圳建市之初一直抱着“三个建成”、农业为主的思路不放,“三个建成”方略一直沿用到1980年上半年召开的广东、福建两省会议前后,然后被特区战略所取代。

在此过程中,有几件事值得注意。第一,“三来一补”工业迅猛发展的可能性越来越大。1978年11月,在中央工作会议上汇报出口加工装配工作时说,“现在思想很不解放,条条框框太多,机构运转不灵,办事效率太低,这种状况必须迅速改变”。他建议中央“凡是来料加工、补偿贸易等方面的经济业务授权广东决断处理,以便减少不必要的层次和手续”。深圳农村改革不同于内地,“三来一补”和对外贸易发展迅速,实际上是围绕香港市场打转,直接参与了市场经济和工业化进程。第二,蛇口工业区的筹建模式给了广东省委领导以启发。第三,1979年3月至4月初,在中央工作会议召开前夕,广东省委领导进一步了解到香港和新加坡、台湾等地办出口加工区、自由港一类的经验,解放思想,提出效仿他们的经验,在宝安、珠海和汕头划地吸引外商投资设厂。在1979年4月的中央工作会议上,广东省委的建议得到中央大力支持。

谈到特区的命名,绕不开邓小平的三句话:可以划出一块地方,叫做特区。陕甘宁就是特区嘛。中央没有钱,要你们自己搞,杀出一条血路来!

1979年4月7日、8日、10日,广东代表和王全国在中南组小组会议上发言,还不曾出现“特区”二字。4月10日,王全国在小组发言时开始明确提到,“划定工业加工区,吸收外商来广东投资建厂。建议运用国际惯例,将深圳市、珠海市和汕头市划为对外加工贸易区”。小组会结束后,在政治局听取各组召集人汇报时,再次汇报了广东情况,仍然没有出现“特区”二字。据谷牧回忆,之后某日上午,谷牧把广东发言情况向邓小平作了汇报,邓小平连一分钟都不到就说:就叫特区嘛!同日下午,邓小平再次向谷牧强调了确定“特区”的名称。谷牧当天晚上打电话给,告知邓小平关于“特区”的命名等事宜。4月21日下午,在广东省委电话记录中,第一次出现“试办出口特区”,以及谷牧将带工作组赴广东调研的简要说明。

1979年前后,邓小平关于对外开放工作已有很多思考。他多次提到要利用广东毗邻港澳的优势搞对外开放。邓小平谈特区,把陕甘宁作为类比,另有深意,陕甘宁边区是与国统区完全不同的一种体制。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邓小平分别访问了日本和美国,这一时期,他开始孕育市场经济的思想。邓小平寄予特区“杀出一条血路来”,就是要从传统计划经济的藩篱闯出新路。邓小平后来至少有三次公开谈到在深圳办特区的原因,时间分别是1980年10月、1991年2月、1992年1月,理由基本一致,主要是从地理条件考虑,深圳与香港和外界沟通比较容易。

仅就“特区”名称而言,不是深圳和珠海的首创。早在1965年,中央就正式设立了安达特区(大庆市前身)和攀枝花特区。1976年前后,宝安县委曾向广东省委建议:“是否考虑把宝安地区划为特区,建立特区委员会,直属省委领导,统一领导边防对敌斗争、口岸管理和宝安县委的工作。”1978年1月,广东省委边防口岸工作领导小组和广东省计委第二次向省委提出在宝安、珠海设立特区的建议。1978年6月中旬,广东省财贸办在了解国家计委最新指示后,第三次向省委建议,为实现“三个建成”,“可将宝安、珠海两县划成特区”。这几次建议都着眼于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实施特殊领导体制模式,与1979年讲的“特区”名同实异。

农贸市场考察报告篇3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促进中小外贸企业转变发展方式、加快结构调整的总体要求,进一步推进我市中小外贸企业品牌战略的实施,提高企业品牌意识和品牌效应,增强中小外贸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努力开拓国内外市场,促进中小外贸企业又快又好的发展。

二、主要任务

利用中小外经贸企业市场开拓服务平台,为中小外经贸企业提供各类外经贸服务;办理对外贸易备案登记、海关、外汇、商检、税务等有关手续的咨询服务;组织企业开展各类境内外展览展销、贸易洽谈、产品推介、国内外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活动;积极争取中央和省政府促进外经贸发展的政策和资金,帮助企业进行形象策划、市场推广、品牌建设等活动;帮助企业建立营销网络,应用电子商务,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三、目标任务

积极争取省市政府支持,2012年上半年,基本建成“市中小外贸企业市场开拓服务平台”。通过服务平台推动我市中小外贸企业“十二五”期间总数,年均增长20户,到2015年末全市中小外经贸企业达到250户;年进出口总额增长15%以上,达到6.8亿元。

四、工作措施

(一)加快外经贸队伍建设。降低外经贸企业准入门槛,对符合条件、具有法人资格、拥有固定场所、能够提供营业执照、企业机构代码证、申请报告和对外贸易备案登记表的中小企业,由市商务局在10个工作日内帮助企业办理备案登记,同时对企业办理海关、商检、外汇管理等手续,提供免费优质的咨询服务,不断壮大我市外贸队伍。

(二)支持外贸企业出口产品的技改(扩)和研发。对有利我市外经贸发展、推动出口商品结构调整,高新技术产品、机电产品、农产品、纺织品、医药品等出口产品项目,企业符合在境内依法设立,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取得对外贸易备案登记资质,有一定直接从事外经贸经营业绩、财务状况良好、管理制度健全、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及外经贸管理各项规章制度,近三年来无骗税、骗汇、走私等违法行为,有组织实施项目的配套资金、人员、技术和管理能力条件,项目当年1月启动,投资总额在4000万元人民币以下(其中固定资产投资不超过3000万元人民币),企业按要求提供:

1、项目申请报告,项目申请表、资金拨付申请表。

2、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复印件)。

3、中国人民银行核发的开户许可证。

4、企业进出口经营资格证明或批准开展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业务的文件(复印件)。

5、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上一年度会计报表和审计报告。

6、税务部门出具的企业上年度缴税证明。

7、项目在关联公司执行的,须提供控股关系证明材料,包括第三方中介出具的验资报告或有关股权关系的工商登记证明。

8、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9、环保部门出具的环境影响评价意见。

10、贴息项目须提交承贷银行出具的项目贷款合同、合同项下的进账单和利息回单、贷款卡号和密码(流动资金贷款及其他与项目无关的贷款不予认可);定额资助项目须提交已经投入资金的凭证,包括:项目新增设备的购买发票复印件等。如票据过多也可提供有资质的中介机构出具的专项审计报告。

11、其他必要材料包括:

(1)可以说明项目情况的证明文件,如技术查新报告(研发项目必须提供)、检测报告、用户使用报告等;

(2)能说明项目技术或产品知识产权归属的证明文件,如专利证书、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技术合同等;

(3)企业通过的认证、评级评优资料;

(4)“走出去”项目须提交商务部门的项目核准文件。

每年4月30日前报市商务局,支持方式采用贷款贴息或定额资助方式。定额资助项目资助金额不超过150万元人民币,贷款贴息项目贴息率最高不超过该项目当期银行贷款的基准利率,贴息期限1年,资助金额不超过300万元人民币。

(三)加大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力度。充分利用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平台,对企业境外展览会;企业管理体系认证;各类产品认证;境外专利申请;国际市场宣传推介;电子商务;境外广告和商标注册;国际市场考察;境外投(议)标;境外收购技术和品牌等项目予以支持。其中,(1)境外展览会:展位费支持标准,一个展位25000元,二个展位35000元,三个展位45000元,最高限额45000元。(2)企业管理体系认证:ISO9000系列质量管理体系标准认证、ISO14000系列环境管理体系标准认证、职业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卫生管理体系认证、其它管理体系认证,每项支持比例70%,最高限额20000元。(3)产品认证:产品认证支持比例70%最高限额50000元;软件生产能力成熟度模型(CMM)认证,支持比例70%,最高限额500000元。产品认证只对认证过程中发生的认证费用或产品检验检测费予以支持,其它费用不予以支持。(4)专利申请: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支持比例70%,最高限额50000元。(5)国际市场宣传推介:宣传材料的翻译及制作、宣传视频的翻译及制作支持比例70%,最高限额15000元。制作的宣传材料、宣传视频不少于2000份,宣传视频不少于5分钟。宣传材料及宣传视频至少具有一种外国文字或语言。宣传材料和宣传视频应按不同项目分别申报,每个企业每年支持该类项目不超过2个。(6)电子商务活动:创建中小企业网站、企业信息管理系统、企业网络营销活动支持比例70%,最高限额20000元。企业网络营销活动是指企业在国内、国际有影响的互联网网站进行广告宣传、商品营销等活动。创建企业网站和开发信息管理系统只支持一次性的建设开发费用,不支持后期维护、改版、升级等费用。为企业提供网络营销活动的服务商,应是依法注册、具有相应资质的法人,并通过了ISO、CMMI等相关资质认证。(7)境外广告与商标注册:境外宣传广告、境外商标注册支持比例70%,最高限额50000元。(8)境外市场考察:生活补贴一个国家6天,两个国家10天,三个国家12天及交通费支持比例70%,支持人数不超过2人。(9)境外投(议)标:标书购置、项目设计支持比例70%,最高限额20000元;考察及调研交通费支持比例70%。

每户企业每年最多可申报6个项目,每年1次,于每年4月底前通过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平台上报市商务局,由省商务厅、财政厅审批,市商务局、市财政局执行。

(四)建立健全考核机制。各县市区商务主管部门要建立相应的中小外贸企业服务平台,配备相应设备和专职人员负责此项工作。对各县市区全年外经贸任务,以海关统计为准,由市商务局、市考核办每月通报一次,半年考评一次,全年一总结,对完成全年外贸目标任务的县市区,由市政府通报表扬,对未完成任务的县市区不得评为先进县市区,并在政策资金支持方面不予考虑。

农贸市场考察报告篇4

述职报告是工作中一个很重要的部分,有助于了解自身的工作能力,有利于自己的职业发展和路线规划。下面好范文小编为你带来一些关于市场监管局的述职报告,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市场监管局述职报告1

20__年,县市场监管局在市级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在县级领导的监督支持下,在我局同事的大力协作下,县工商局按照年初总体工作部署和目标任务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执行上级工作方针政策,围绕中心,突出重点,狠抓落实,注重实效,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下面,根据上级领导的安排和要求,现将县工商局班子20__年度工作情况述职如下:

一、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建设,在提高领导班子和队伍整体素质上进行了不懈的努力

在20__年的述职述廉工作中,县局领导将加强学习作为开展工作的重点,作为开展述职述廉活动的奠基石,不断加强对全体成员思想政治政治素质和工作业务能力。一是以深入加强全体成员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按照省、市局统一安排,积极安排班子成员参加培训学习,通过加强理论学习,班子成员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不断提高,政治立场和理想信念进一步坚定。二是认真执行重大决策公开制度、民主制度,贯彻落实上级上级工作部署,结合地方特点,狠抓重点。三是坚持改革创新,县局领导班子大力倡导改革思想、改革执法,深入基层,带头创新,建立完善的工作机制,激发广大干部的创新热情。

二、领导重视,精心组织

按照省、市局的总体部署,结合县地方特色,整合有限资源,提高执行效率,坚持发挥职能作用服务经济发展的工作指导方针,落实责任到人制度,确保县局述廉活动取得预期成效。围绕广大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制定活动准备、具体实施方案等方面,结合多种执法形式,收到了管辖范围内的监管到位的成效,确保述职述廉行动落到实处。

三、抓好工作重心,结合计划扎实开展

一是着眼大局、把握监管执法的重点,认真组织县局班子成员开展市场“严打”整治行动。办理案件件。二是强化食品安全监管,结合县各级单位共同运作,同心协力,共检查经营商户户,查处不合格商品个品种。三是实行阳光执法制度,大力宣传消费者维权宣传活动,开办群众举报热线、网站举报专栏,保障消费者权益,办理投诉案件件。

四、建章立制,建立述职述廉活动的长效机制

自开展述职述廉活动以来,很多地方还有有待改善。县局在不断总结的同时,不断加强完善工作制度,规范活动程序,将述职述廉工作作为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工作重点,不断加强班子成员对自身的严格要求,积极参与到“党风廉政教育”活动中。建立工商部门与社会各界的联系,深入基层寻访民意,建立完善的监督体系,增强贯彻落实好党风廉政建设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保证县局班子党风廉政工作的长效性。

回顾这一年的工作,县局取得了一定成绩,这是省、市局正确领导的结果,但这与新形势、新任务下,对上级领导的工作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望还有较大差距。面对下一年新的任务,我们将继续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发扬成绩,弥补不足,开拓创新,团结进取,为县经济发展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新的贡献。

市场监管局述职报告2

一年多来,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精神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积极参加党风廉政建设和作风效能建设及市局组织的纪律教育活动,牢固树立科学监管理念,以争创优秀服务品牌为导向,把服务市监、民生市监、勤廉市监和人文市监作为市场监督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领导、同志们的关心、帮助和支持下,圆满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现将今年以来的履职情况总结如下:

一、强化政治业务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一是加强政治理论学习,认真学习党的精神,积极参加《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学习教育,深入学习贯彻视察江苏重要讲话来神,着力提升个人思想政治素质。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省、南通及我市“十项规定”;以“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排查、整改自身的作风之弊,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二是认真学习业务知识,加大了业务知识学习的广度和深度,有针对性地学习了质量、标计和特种设备法律法规,参加特设、网络监管和机动车检验检测机构监督管理等培训,并取得较好成绩。

二、强化履职尽责,争当优秀“市场经济卫士”

作为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的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在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的今天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必须适应建立法治型、监管型、服务型市监要求。

今年个人主要从事特设、标准计量、质量监管、综合监管和稽查工作:

(一)强化监管执法办案,质量、综合监管和特设安全形势持续好转

1.狠抓措施落实,市场主体秩序、特种设备使用整治效果显著。以打击制假售、假商标侵权、广告违法、特种设备使用安全整治,共监督执法检查274家次,完成了9类产(商)品质量的监督抽检任务,共抽检产(商)品49个批次,合格45个批次,平均抽检合格率为91.837%。对不合格报告全部进行后续处理,双随机检查抽查单位69家次、吊销长期未经营企业34家、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整治检查23家次、餐饮单位气瓶使用安全检查46家次、特设使用单位53家次。查处各类案件18件,结案18件,其中质监类案件5件,工商类案件13件。全年罚没款达十四余万元。

2.加大检查频率,特设使用安全监管稳妥推进。在完善日常监管制度的基础上,加大监督检查的频率,对全镇特设使用企业进行全面检查,共检查出特设使用企业隐患89条,下达安全监察指令书22份,并做了100%闭环。在特设监察方面坚持依法治特,严守安全底线,今年以来,严格按照市局时间节点要求,有方案、有计划、有组织、有落实地认真开展了十五项专项整治,通过专项检查,进一步规范了企业的特设使用操作行为,有力提升了企业对特设使用安全重要性的认识度。

(二)完善体制机制,监管效能持续提升

1.落实监管责任,构筑安全防火墙。根据2018年各项工作考核细则,定期日常巡查工作,有效延伸监管触角。特别是特设安全监管,重点落实好节假日等重要时段的特设安全检查。

2.夯实业务基础,全面提升监管能力。为了更好地增强特设使用单位业务管理能力,组织了特设使用单位的业务培训,个人精心准备了教学演示,宣讲了特种设备法律法规。通过这次活动,本人监管能力也提升了一个台阶。

(三)强化日常监管,妥善处理投诉举报

加强日常监管,妥善处理投诉举报。一是实行动态监控。依托特设监察软件对在用特设进行监管,特别是特设检验合格期将满前一个月,能提醒使用单位及时报检,杜绝设备超检现象。二是做好网络经营监管。通过江苏网络交易监测中心系统,及时笃促涉网企业加快“工商网监电子标识”申领。三是妥善处置投诉举报。今年以来共处置投诉42起,赔偿金额一万多元。

一年来,本人自觉树立良好形象、努力维护市监的威信,增强同事们间的团结。工作中,坚持民主集中制,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努力做到工作到位不越位、补台不拆台,不争名利,为人正直。工作作风端正、扎实,不弄虚作假。虽然取得一点成绩,但和领导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仍存在一些不足:工作上创新理念不够、工作方法欠佳,有急躁情绪。理论、业务学习抓不够紧。今后,本人一定加以克服,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成长,努力成为新时期下的合格市监干部。

市场监管局述职报告3

0__年初,我县组建成立了市场监督管理局。一年来,县局紧紧围绕党委政府和上级局的中心工作,立足上级赋予的新职能,以服务为己任,以监管为内核,有序开展各项工作,努力打造安全和谐的市场环境和经济秩序。

一、以改革创新为引领,全力服务市场主体发展。

在改革大背景下,着眼大局,积极探索,深入推进行政审批改革,创新服务举措,丰富服务内涵,全面提升服务经济新水平。

嘉善实行“证照一体”新模式深化审批改革。内外并举,围绕整合许可登记事项,积极探索实行以“证照合一”和“二证合一”为主要内容的“证照一体”行政审批模式,简化手续、流程,全面提速、提效,为个体创业创造更加宽松的审批环境。一是内部整合,试水个体登记“证照合一”。为破解一个政府部门行政审批几张证、同一相对人许可登记期限管理不一的问题,自5月1日起,在姚庄分局探索实施证照合一登记制度(《食品流通许可证》、《餐饮服务许可证》、《营业执照》进行合并),9月1日起在全系统推广应用,到目前为止,已经颁发证照合一的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497张。二是外部联合,开展工商税务“二证合一”。自2014年9月1日起,在受理申请人办理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同时代办税务登记证,实行并联审批,截止目前,已经颁发证照一体的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1523张。

证照一体工作得到了市长肖培生、县委书记姚高员和县长许晴的工作批示,并被省工商局以简报《借鉴交流》形式在全系统推广,多家省内外媒体予以报道,杭州、台州、湖州、舟山、衢州等地前来交流学习的同行络绎不绝。

认真落实各项注册登记新政策。三月一日《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方案》实施,为将此政策落到实处,县局在多形式多渠道广泛宣传《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方案》的基础上,出台了《关于改革工商登记制度、优化营商环境若干举措》,从放宽登记注册条件、实行注册资本认缴登记制等八个方面对新政进行配套细化。新政实施后,面对公司登记的“井喷”现象,窗口人员通过强化自身业务、设立登记指导岗、用好党员志愿服务点、推行“容缺受理”等,多措并举稳妥有序推进登记工作。3月1日至12月15日,公司名称预先核准2290家,同比增长83.2%;新设立公司制企业1145户,其中内资公司制企业1120户,注册资本508730.7万元,分别同比增长74.28%和77.22%;外资公司制企业25户,注册资本14580.55万美元,分别同比增长0%和85.01%。认真执行国务院前置改后置登记工作。根据国务院“工商登记前置审批事项改为后置审批”的决定,县局积极汇报、协调、对接,及时解决实际操作问题,确保登记的高质量。8月18日至今,全县共核发前置改后置营业执照118张。试行“先照后证”筹建登记,助推我县“零审批”工作。今年为两个“零审批”项目核发了筹建执照,共核发筹建执照6个。积极推行“一照多址”和“一址多照”。共办理以科创中心电子商务为主的“一址多照”176家,“一照多址”12家。认真做好企业登记“一次办”和项目联审工作,102家公司通过“一次办”进行了设立登记,办理项目联审226家。

积极投入地方中心工作。对地方党委、政府开展的“五水共治”、“三改一拆”等中心工作,尽心尽责积极参与。抽调多名青年干部到惠民街道新润村,发扬白+黑、晴+雨、5+2的工作作风,在养猪户中挨家挨户上门工作,截至目前新润村违章猪舍已完成签约650户,签约面积88245.89平方米,签约率108.3%;拆除637户,拆除面积79893.62平方米,拆除率98.1%。抽调系统精兵强将,主动加入到县府派驻属地镇,积极参加喷水织机专项整治“零点行动”,通过严准入、引转产等,有效强化了喷水织机行业治理。

全面推进“个转企”提质扩面。出台《2014年“个转企”工作考核办法》、《关于推进“个转企”提质扩面暨长效机制建设的实施方案》,进一步挖掘政策和机制空间,完善考核体系,将“个转企”工作融入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纳入政府考核体系。建立健全小微企业培育、企业成长辅导、转型企业跟踪联络和搭建专业化服务平台等长效服务机制,更好地帮助企业转型升级。今年以来,我县已办理个转企376家,其中公司122家,占总数的32.45%。全县共办理个转企965家,其中公司218家,占总数的22.59%。

多措助解企业融资难题。截至2014年12月15日,共办理公司股权质押登记34件,比去年同期增长了95.45%,出质股权42727.038万元,被担保债权106341.68万元。

办理动产抵押登记209件,为企业融资390208万元。切实做好企业减负工作,截止目前县局为15239户市场主体减免注册登记费561.6688万元,其中小微企业6185户,减免注册登记费347.6268万元。抓好企业名称升级帮办制度,多次赴杭州为辖区骨干企业办理冠省名工商登记,辖区新冠浙江省名企业127家,同比增长了171.79%。积极开展省级知名商号的培育和评选推荐工作,年初我县1件商号被认定为2013年度浙江省知名商号,今年又新认定1家,新认定申报1家和延续申报3家。做好“就业再就业”服务工作,2月17日,联合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举办了嘉善县春季人力资源交流大会,有225家企业推出5314个工作岗位,有2600名求职者在现场与企业达成就业意向。

着力提升商品交易市场。通过“省级放心市场”、“省星级文明规范市场”等一系列创建活动,以点带面继续推进全县市场软硬件升级和长效管理。谈公路集贸市场和施家路菜市场申报省放心农贸市场的创建,市场已分别投入60万和40万的创建资金。西塘农贸市场经过提升改造,申报创建我县第一家四星级农贸市场,4家农贸市场进行了二星级的延续确认。在全县省文明示范市场、省三星级农贸市场和县城中心农贸市场、西塘农贸市场8家市场全部推广使用“浙江省农贸市场信息化综合管理平台”。在创新建立国有企业连锁经营模式的基础上,引导国有商投集团加大对乡镇农贸市场的收购力度,截至目前嘉善国有控投农贸市场有9家。

优化商标品牌服务。开展新《商标法》的宣传工作,指导2家拥有中国驰名商标的企业依据新《商标法》的规定对驰名商标的使用进行自查自纠,规范驰名商标的使用。做好新《商标法》对“驰名商标”广告宣传的行政指导和查处工作。共约谈广告经营者15户,要求广告经营者拒绝设计、制作含“驰名商标”字样的广告。对企业商标申请注册提供全程服务,帮助企业建立完善商标档案,完善商标使用管理制度,今年共申报注册商标625件,其中农副产品商标23件,申报国际商标117件;核准注册商标420件,累计注册商标3820件;完善驰著名商标培训库,充分运用省局赋予嘉善科学示范点建设的支持政策,积极引导“银嘉善”农产品商标争创驰名商标;与省市局对接省著名商标初审权与直荐权,5家省高新技术企业或农产品商标主体“尝鲜”省著名商标直荐权的政策,直报省工商局进行省著名商标的申报认定,今年申报省著名商标5件,延续申报7件;新增市著名商标9件,延续申报19件,市级著名商标破“百枚”大关,累计101件。

二、以安全有序为目标,全力维护市场经济秩序。

以示范创建和基础建设相结合、日常监管和专项整治相结合、全面监管和重点打击相结合、市监主导和部门互动相结合的监管方式,确保各项监管职能的履行到位,切实维护市场秩序的稳定和谐。至12月15日,全局办结案件数是522起,其中大要案113起。11月13日至14日,全省农村食品市场监管工作现场会暨“四打击四规范”专项行动推进会在嘉善召开,这是今年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后第一个全省性的工作现场会议。

强化主体资质监管。一是抓好无照监管。在系统内制定了《关于无证无照经营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以属地管理为原则,实行痕迹化管理制度;系统外强化沟通协调、畅通抄告互动、协同作战等机制、协力治理无证无照经营。开展“六打六治”打非治违工业性无证无照专项行动,通过整治共查处取缔31家废旧塑料造粒企业,土炼工业油品加工厂1家,无照炼油窝点3处,取缔无照废品收购站点33处。集中开展二手车交易市场、小餐饮、礼品回收、学校周边等无证无照专项整治等,共取缔无证无照经营户957户,无转有809户,发出行政告诫书267份,立案查处247件。二是积极开展企业信息公示。精心准备,抓好《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的落实,开展系统干部全员培训,强化工作制度,明确单位人员责任和操作流程和要求。对外组织企业和个体户开展8期培训,培训人员1000多人。同时通过网站、报刊、宣传册等多渠道进行宣传,及时解答企业和个体户的各类咨询,指导企业操作。从10月1日起已有2782户企业申报了企业信息公示。三是规范网络主体经营行为。完善网络主体建档工作,核对已建档的网址,补充新搜索的企业网站,目前有独立网站或网店的企业1315户,共1573个网址,其中网站或网店网上亮照1233个。四是整治黑网吧进一步完善“举报、巡查、技术信息”互补的“黑网吧”发现机制,巩固“现场查处、源头断网”相结合的监管机制,截止10月底,会同公安、文化和电信等部门切断“黑网吧”上网服务信号137个,查处“黑网吧”案件5件。在查处取缔过程中,鼓励网吧经营者创造条件,申办网吧,共核发营业执照21家。

市场监管局述职报告4

一、加强组织领导,精心安排部署。

为确保今年红盾护农各项工作落实到位,地区对红盾护农工作早安排、早计划,严格落实属地管理、片区管理、层级管理责任制。同时紧紧抓住各县农资公司这一农资销售龙头,严格按照行政许可相关规定,引导并扶持其建立健全农资进千村万户的销售网络,使连锁点、农家店实现全面覆盖,纳入经济户口管理范畴,依法实行“一户一卡一档”等动态监管。

二、加强宣传培训,营造护农氛围。

采取电视报道、组织开展大型宣传活动、办黑板报、编印信息、悬挂横幅、张贴标语、印发宣传资料、制作展示板等形式和进村入户、进寺院、进企业、进学校等方式,利用宗教活动、群众文化娱乐活动等场所广泛深入地进行了农资防假知识及依法维权知识的宣传活动,全区的宣传覆盖面镇(乡)达___%,进村__%,入户__%,极大地提高了广大农民群众防假辨假、依法维权的能力和意识。

三、加大“示范点”的培育力度,发挥典型带动作用。

在去年建立的__个农资经营示范点的基础上今年新增至__户,不定期开展指导帮扶工作,使其起到示范带头模范作用。

四、切实加强农资经营主体准入监管。

在农资市场经营主体准入关口坚持“一摸、二审、三取缔”,做到防患于未然。“一摸”,就是逐户上门检查,全面摸清和掌握辖区农资经营的具体情况,登记造册,做到底数清、情况明;“二审”,就是认真审查农资市场主体经营资格。“三取缔”,就是加大市场巡查的力度,取缔无照经营,从源头上遏制扰乱农资市场秩序行为的发生。

五、进一步落实农资市场监管制度。

强化农资经营户内部管理制度,落实“两帐两票一卡一书”及“三联单”制度、信用分类监管制度等“五项制度”。同时为进一步规范农资市场工作,将“五项制度”和“农资市场监管公示牌”由各县局按地区局统一尺寸、规格、内容的要求制作上墙予以公示,更好的规范农资经营单位的经营行为。

六、强化责任意识,加强日常监管

采取日常检查与突击检查相结合、全面检查与专项检查相结合、明查与暗访相结合的方法,加强对农资市场的日常监管。各县实行两级巡查制,将农资市场巡查督查内容纳入每月巡查计划,作为各类商品市场巡查的重点,全面落实以“六查六看”为主要内容的巡查监管制度。各工商所加大了对农资市场的巡查频率,做到了农资供应旺季每周不少于_次的巡查要求。在监管工作上力争达到“十个百分之百”的管理目标。

七、集中力量,查办大要案件

过科所联动、培养线人、明察暗访、“一会两站”举报投诉网络、市场巡查、专项检查、层级督查等方式积极查找案源,发现案件线索,积极查办案件。截止_月中旬,共查办各类农资市场违法案件__起,收缴罚没款_.__万元,有力地打击了农资经营市场违法行为,维护了农民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市场监管局述职报告5

今年以来,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总体部署,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积极开展大服务、大监管、大执法,扎实推进市场主体发展、品牌诸城建设、企业信用监管、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和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推动了全市经济转型跨越发展。

一、创优服务措施,全力推进经济科学发展

一是大力发展各类市场主体。不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全面推行企业“五证合一”和个体工商户“两证合一”,认真落实“先照后证”等便利化措施,提高服务效能,积极引导发展各类市场主体。新登记各类企业1760户、个体工商户5174户、农民专业合作社145户,总量分别达到23071户、76877户和4231户。

二是助推市场主体转型升级。加大“个转企”工作力度,引导380户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为有限公司;突出推进企业规范化公司改制,新登记股份公司4户,总量达到98户。充分发挥“三押一推”助企融资作用,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办理动产抵押20件、股权质押14件,帮助企业融资14.24亿元。

三是强力推进品牌诸城建设。围绕主导产品和优势企业,制定品牌发展计划和培育目标,深入实施品牌培育工程,新增注册商标388件,新申报驰名商标1件、山东名牌12件,指导3家企业申报马德里国际商标注册。深入开展千百商标规范提升行动暨商标助企走访活动,确定了103家商标助企名单,集中开展现场走访,指导品牌上档升级。

二、完善监管体系,切实加强食品药品规范管理

坚持以食品安全城市创建为推进,全力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执法,圆满完成了潍坊市安排的国家食品安全城市创建工作任务,考评成绩位列全国各创建城市第一,省级食品安全先进市创建中期评估工作得到了充分肯定和好评。

一是强化组织保障。完善落实“党政同责、全员有责、全域定责、全程追责”的食品安全工作责任机制,细化分解目标责任和工作任务,层层签订责任书,严格落实镇街属地管理、部门监督管理和网格化监管责任。持续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将创城宣传、监管及质量检测、装备配备等所需资金全部纳入财政预算。加强食品安全督导检查,推行市领导分工包靠、食安委有关成员单位按职责包靠、镇街园区按辖区包靠等制度,压实工作责任。

二是强化常态监管。健全完善各环节齐发力、全过程无“盲点”的监管体系,在食用农产品方面,重点抓好市场准入和质量检测制度的落实;在食品生产环节,引导企业加强从原料进厂、生产加工、出厂销售到售后服务的全过程监控;在食品流通环节,全面推行“两帐一本一承诺”制度,鼓励有条件的供货商建立电子追溯体系;在餐饮服务环节,重点落实“七统一两提升”工作规范,组织开展清洁厨房、明厨亮灶、量化评级等活动;认真落实《山东省食品小作坊小餐饮和食品摊点管理条例》,加强“六小”单位综合治理,持证备案率显著提升。加强药械市场监管,重点推行药品经营企业GSP认证和药品电子化管理,严格药品经营许可,深化药店规范化建设,完成药品和医疗器械不良反应监测1162例。

三是强化专项整治。突出重点领域、重要品种和重大时期,部署开展了“两节”市场、畜禽水产品市场、校园周边等专项整治,严查食品违法违规行为。完成食品监督抽检371批次,合格率为98.7%。强化药械专项整治,组织开展了注射用透明质酸钠、定制式义齿、隐形眼镜、体外诊断试剂产品等专项检查,依法查处经营不合格药械的违法行为。完成药品监督抽验41批次。

四是扎实推进创卫迎审。将食品安全监管与国家卫生城市复审相结合,集中时间、集中力量,全力推进。严格落实网格包靠责任制,划分了49个网格,一把手亲自督办,每天调度;15名班子成员全部深入一线,现场督办,现场推进;干部职工全员上阵,各负其责,包靠整治,对食品经营业户、餐饮服务单位的证照、制度、卫生等逐户指导,逐项规范。根据省和潍坊市的要求,新换发各类证照2600多户,食品经营业户持证照率达到98%以上。

三、强化质量基础支撑,进一步提高质量技术管理能力

一是推进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加强获证企业证后监管,不断完善获证企业质量档案,督促按期提交年度报告并进行网上申报。严格不合格产品后处理工作,对7家产品质量不合格、10家定量包装不合格企业依法进行了调查处理。深入实施集群产业“质量提升”工程,引导20家企业设立“首席质量官”,组织全市30家名牌产品企业做好山东名牌企业质量动态管理跟踪系统信息录入工作。加强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管,组织开展了农资市场、成品油市场等专项整治,抽检成品油样品30个。

二是深入推进标准化战略。突出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等重点,深入推进标准化建设,大业金属主持制修订的国家标准已,兴贸玉米、鼎泰盛食品制修订的2项行业标准正在审核中;指导大源物业申报了省级服务标准化示范单位,常山永辉农场申报了农业标准化示项目,桃林石屋子沟申报了“美丽乡村”示范项目;2家企业3个产品正在办理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

三是加强计量监督管理。加强计量基础工作,督促16家建标企业严格标准要求,培训计量管理人员40人。认真落实国家取消强制检定计量项目收费政策,免费检定强检计量器具715台件,为企业节约42.7万元。加强安全生产和能源计量监督检查,检定修理安全生产用压力表、可燃气体报警器1353台件、电三表756台件。突出食品安全、贸易结算、加油站等重点领域,强化民生计量监督检查,检定调试在用衡器、企业化验室用计量器具、加油机等4300多台件。

四是加强认证认可工作。围绕产业集群建设和龙头企业培育,深入开展认证推广和认证企业监管工作,全市400多家企业通过各类认证,规模以上企业认证率达到80%以上。加强资质认定实验室证后监管,督促16家开展自查自纠,对9家进行了监督检查,督促实验室不断提高检测水平和诚信服务能力。

四、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全力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一是强力推进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市政府召开专题会议,进一步明确责任分工,严格落实镇街(园区)属地管理责任、部门监管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层层签订了安全责任书。落实网格化管理,将全市划分为16个监管辖区、235个网格责任区,每个企业、每台设备都实行镇街领导、部门领导和监管人员“三级包靠”。部署开展了特种设备安全整治百日行动,集中开展了化工产业安全隐患“大快严”执法行动,组织开展了涉氨制冷企业、电梯、锅炉、充装液化气瓶等专项整治,检查企业1251家,排查整改隐患390多处。

二是扎实开展市场主体信息公示。加强组织领导、宣传引导、业务指导和检查督导,通过电视台、报社、诸城信息港等媒体开展广泛宣传,发送短信11万余条;设立了“年报服务窗口”,建立了年报QQ群、微信群,成立了工作督查组,促进了市场主体年报工作的顺利开展,年报率达到98%。

三是强化公平竞争执法。深入推进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组织开展了互联网领域侵权假冒、“清风”行动、假冒“牛栏山”等专项整治,查扣假冒“牛栏山”白酒1550多瓶。强化虚假违法广告整治,加大医药、保健品、房地产、互联网金融、涉老洗脑式营销等重点领域广告执法力度,清理失联类P2P网络借贷机构3家,核查互联网金融广告企业(网站)5家。深化消费维权能力建设,处理市长热线、民生热线、消费者投诉等600余件,处结率达到100%。

四是深化网络市场监管。通过主动巡查、网上搜索等方式,完善网络交易市场主体数据库。目前,已搜索建档1465家。坚持网上巡查与实地检查相结合,突出“五一”等网络购物高峰期,提高巡查频次,依法查处网络违法行为。今年以来,共核查非法主体官网5家、网店52家,整改16家,删除无效网站96家。

虽然我局市场监管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市委、市政府的总体要求和群众期望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下步,我们将认真研究,强化落实,推进履职到位,突出抓好以下几项重点工作:

一是大力发展各类市场主体。不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积极引导发展各类市场主体,继续保持我市市场主体总量在潍坊市的优势。引导企业加强规范化管理,健全现代企业制度,优化治理结构,支持优势企业进行股份制改制和集团化发展。

二是深入推进品牌诸城建设。认真落实品牌发展规划,在抓好注册商标总量发展的基础上,帮助争创驰著名商标、山东名牌、省(市长)质量奖和“守合同重信用”企业,指导企业加强品牌经营管理,提升核心竞争力。

三是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坚持以国家卫生城市复审和省级食品安全先进市创建为推动,进一步落实各方责任,完善食品药品监管体系,强化常态规范、质量检测、专项整治和社会共治,不断提升食品药品质量整体水平。

四是积极推进标准化建设。坚持分类实施,指导企业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引导有条件的企业积极主持或参与国标、行标制(修)订,争创标准化良好行为示范企业,赢得更多话语权,提升企业和产品技术含量。

五是扎实推进产业质量提升。引导企业树立质量兴企理念,完善质量管理制度,加强产品质量、服务质量管理,设立“首席质量官”,积极开展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升质量整体水平。

六是强化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严格落实监察、检验、企业三方责任,围绕重点领域、重点区域、重点时段,强化日常报备、监督检查、定期检验和专项整治,加大隐患排查和违法行为查处力度,坚决遏制各类质量安全事件发生。

七是维护良好经济发展环境。严格落实信息抽查、严重违法企业“黑名单”、经营“异常名录”等制度,引导企业诚信守法经营。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机制,强化市场主体事中事后监管,严厉查处不正当竞争、商标侵权、合同欺诈等危害经济发展的违法行为。

市场监管局述职报告

农贸市场考察报告篇5

(一)美国的出口管制政策

出口管制是美国从国家安全利益出发采取的一种贸易控制手段,其目的是发现和制止非法出易并惩处违规者,保护美国国家安全利益。出口管制以终端用户为基础,重点评估申请出口的项目对终端用户的民用需求是否适当,以及项目转移应用的危险性。1988年美国商务部制订了《出口管理条例》,详细列出了有关出口管制的政策法规。2002年12月,在泰国举行的贸易安全会议上,美国商务部提出贸易转运国出口管制计划,防止被美国视为管制的物品在转运过程中转往其它国家。这一计划旨在弥补出口管制的漏洞,堵塞全球供应链中的安全漏洞。

美国对华的出口管制随中美关系变化而变化。美国《出口管制条例》将除加拿大之外的所有国家分为七组。由严格到宽松依次是:Z组、S组、Y组、W组、Q组、T组和V组。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被列入Y组。随着中美恢复外交关系,美国放宽对华技术限制,并于1980年单独为中国建立一个P组,以示与前苏联有所区别。1983年,里根政府将中国的管制政策再次下调至V组。1989年6月之后,中美关系再次进入低潮,美国停止对放松中国出口管制政策的审议。[1]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和综合实力不断上升,美国决策者已越来越明确意识到中国有可能成为其潜在的战略对手,出口管制不可避免成为美国遏制中国崛起的手段之一。尽管对华限制几经调整,但中国一直是美国出口管制的重点,尤其是军民两用技术,目的是不使中国的核武器、导弹、化学和生物武器以及其他值得关注的军事项目从中获益。近期,美国相关部门正加强执行国家安全技术转让制度,加强出口管制,防止商业机密泄露等。

美国屡屡动用技术出口控制政策,不仅严重干扰了中美之间的正常贸易,而且给两国关系造成损害。如1996年,美国国务院指责休斯公司向中国转让敏感技术,并于1997年暂停批准中美之间的卫星委托发射合同。2003年初,美国国务院再次指责波音公司和休斯公司非法向中国提供可能用于制造洲际导弹的卫星和火箭技术,并向联邦法院,两公司被罚款6000万美元。美国政府的行为不仅使中国公司蒙受了巨大的损失,也给中美技术贸易制造了许多麻烦。许多美国公司担心,美国政府这种过分限制只能迫使中国转向其他国家购买技术,使得他们在中国市场的占有率被其他国家的公司抢走,从而使美国蒙受更大的商业利益损失,必然会对美国企业的全球竞争力产生影响,严重地损害美国在这些领域的技术领先优势。

(二)美国的农业补贴政策

农产品补贴一直是世界贸易中最为敏感的问题之一。美国是世界上农业最发达的国家,许多农产品产量和出口都居世界首位,这与美国政府长期以来的农业补贴政策是分不开的。2002年5月,美国又颁布了《2002年农场安全与农村投资法案》,即新农业法,在WTO规则框架下,不仅增加了补贴力度,而且扩大了补贴范围,决定在此后6年内将美国农产品补贴增加67%,每年向农作物和乳制品追加64亿美元的补贴,同时增加对谷物和棉花种植者的支付额。根据美国农业部估算,按1996年旧法案,2002年农业补贴支出为174亿美元;按2002年;月颁布的新法案,2002年农业补贴支出为208亿美元,当年新增了34亿美元,至2007年生效期内,新增农业补贴519亿美元,共达到1185亿美元。用于农产品补贴、贸易补贴、资源和生态保护、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信息服务、国内农业安全、教育研究和农业保险等方面。

在中美贸易中,农产品贸易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美国的农业补贴使美国出口农产品占尽价格优势,增强了美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美国农产品贸易一直处于盈余状态。由于我国农业生产技术相对落后,农业补贴又受到财政预算的约束,导致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比较缺乏竞争力。美国农产品出口价格上存在着较大的“剪刀差”,中国一直处于劣势。除此之外,中美农产品摩擦还表现在进口农产品配额与转基因产品上。为了保护国内农业生产和食品安全,自2002年3月20日起,我国开始实行新食品法,颁布了《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农业转基因生物进口安全管理办法》、《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管理办法》和《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管理办法》以及农业部190号公告《转基因农产品安全管理临时措施公告》,对大豆和玉米等转基因农产品进门进行了限制。而美国出口中国大部分大豆和玉米都是转基因食品,这影响到美国对华农产品出口,使美国10亿美元的转基因大豆进入中国市场受阻。美方据此认为中国有意设置技术壁垒,拖延向国外开放农产品市场的时间。但是美国对农产品的检验却一直实施严格的技术标准。

(三)贸易制裁与贸易补救措施

1.特别301条款。根据特别301条款,美国每年要对世界上的贸易伙伴进行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考察,并且要排队,分成不同的种类,做一个评价,如果发现了其它的贸易伙伴当中在知识产权方面有不利于美国的情况,就采取相应的措施,包括贸易报复措施。多年来,美国先后对中国及许多发展中国家宣布使用“特别301条款”,而事先却不与这些贸易伙伴磋商。中国经过多年的努力,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已初步建立起一个比较完善的知识产权法律保护体系,并参加了世界主要知识产权机构和组织,已基本上与国际接轨,十国的知识产权立法在世界上也得到了普遍的肯定,但是,美国却置若罔闻,从未停止过对中国的指责,美国每年都要发表一份年度“特别301”报告,多次把中国列入“重点观察国家名单”。美国在《2003年中国履行WTO承诺报告》中,再次指责中国在履行知识产权保护的承诺中缺乏有效的执行力度。2004年7月美国商务部副部长发表讲话认为,中国企业现在对美国企业是全面侵权,从光盘到伟哥,从版权到商标,从汽车零配件到小五金制品,以及轻工、纺织、机电产品等,损害美国企业的经济利益高达240亿美元。2005年,美国商会会长托马斯多诺霍指出,盗版问题在中国已经非常严重,以至于人们可能无法分清通用汽车公司生产的汽车和冒牌汽车。由此可见知识产权问题是中美经济关系中的潜在的火山。

2.“非市场经济国家条款”。根据人世议定书,中国将在人世15年后才能得到完全市场经济待遇,这意味着美国可将我出口产品价格视作非“正常价值”并以市场经济“替代国价格”对我进行反倾销。人世前,我国就已经是美国进行反倾销的主要对象国之一,加入WTO后,美国频繁应用该条款对我国进行反倾销,不断挑起两国间贸易摩擦。美国在对华反倾销中,经常违背“客观、公正”的原则,滥用中美协议中关于允许美国维持其现有的反倾销法的条款。特别是美国对华实施“替代国”政策时,经常违背WTO原则,给中国企业带来很大危害。美国对我滥用反倾销的现象主要是由“非市场经济条款”引起。2004年6月,美国商务部就是否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问题举行了首次听证会,商务部部长埃文斯明确指出人民币汇率问题:“除非由市场主导决定劳资和货币兑换率,否则中国将仍是一个非市场经济国家。”可见,“非市场经济条款”已成为美国限制中国出口的重要政策手段,并将成为引发我国与美国等发达国家宏观经济摩擦的重要根源。

3.特保条款与保障措施。自1980年至2004年底,美国累计对中国产品共发起19起保障措施调查(包括5起特定产品保障措施调查和12起纺织品特保措施调查)。美国实施保障措施的依据是美国《1974年贸易法》第42l条,简称“421条款”。特保条款是《中国加入WTO议定书》第16条关于特定产品过渡期保障机制的规定,有效期为12年。根据该条款,在原产于中国的产品出口激增,对进口国造成市场扰乱的条件下,允许WTO成员对中国产品实行撤消减让和限制进口。特保条款与保障措施相比,对中国具有很大的不公平性。保障措施要求必须是对产业的影响认定造成了“严重损害或严重损害威胁”,而特保条款只要求对产业造成“市场扰乱或市场扰乱威胁”;保障措施针对所有进口国,而特保条款只针对我国,违背了非歧视性原则,构成了对中国的歧视,保障措施要求此措施生效后的任何时间出口国有权采取报复措施,而特保条款要求在该措施实施2年或3年后才进行报复。特保条款使中国在很大程度上丧失了发展中国家的优惠待遇。特保条款是2000年美国国会根据中国加入WTO议定书第16条规定的“特殊保障措施”补充写入美国《1974年贸易法》的。[2]美国对特别保障条款的滥用主要表现为将本不属于《中国入世议定书》规定的可以适用特别保障条款的产品,列入实施特别保障措施范围。如将其国内生产商并不生产或制造的产品列入实施范围,美国对华纺织品出口实施特别保障就是一例。由于“特别条款”启动程序简单,而且适用期长,它必将成为美国贸易保护的重要手段。

4.“337条款”。是美国贸易救济法的一种。它旨在防止外国厂商以不公平竞争或不公平贸易行为,向美国出口或在美国销售外国产品,主要限于专利侵权案件。后经1974年、1979年、1988年3次修改后,目前337条款主要用于处理所谓不公平的知识产权侵权案件,对侵犯美国境内知识产权的产品进口和销售加以禁止,以保护国内产业对市场的占有。“337条款”将进口中的不公平贸易做法分为一般性不公平贸易做法和有关知识产权的不公平贸易做法,“337条款”的发起调查只需证明在美国有效可执行的知识产权存在,以及有关的美国产业存在或正在筹建,而无需证明被诉人的侵权行为对美国该产业造成损害,而且对于美国企业而言,提请USITC(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进行“337条款”调查是不收费的,企业申请立案较为容易。入世后,随着中国出口产品结构的不断升级,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出口产品比例趋于上升,涉及知识产权的纠纷日益显现,中国企业遭到的“337调查”大大增多。截止到2005年5月,在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已经启动的111个调查案件中有42个涉及中国内地和香港,今后“337调查”对中国企业的威胁也是比较大的,而且都是针对一些技术含量比较高的产品。以应诉时间短、律师费用高、调查内容专业、应诉难度大、被诉企业及相关企业打击力度大为特点的“337调查”,正成为继反倾销之后中国产品输美的又一主要障碍。

二、美国对华歧视性贸易政策的原因

(一)经济方面的原因

1.缓解美国与其他国家贸易摩擦的需要。在贸易救济中把中国作为非市场经济国家具有明显的歧视性。目前在140个WTO成员中,美不承认具有市场经济地位的国家,除中国外,还有蒙古、阿尔巴尼亚、格鲁吉亚、摩尔多瓦、亚美尼亚、吉尔吉斯斯坦。但这6个国家的年出口额甚少,对他们的反倾销调查几乎没有。中国出口贸易高速增长,在世界市场举足轻重,美国已经把我国作为重要的竞争对手。在市场经济国家地位问题上,忽视我国向市场经济过渡的事实,对我国采取某些双重标准,具有一定政治考虑;同时以“非市场经济地位”为由,在反倾销调查中采取歧视性做法,单方面采用第三国的同类产品的生产成本来计算我国出口产品的正常价值[3],并沿用以往对计划经济国家的惯例,对我国出口同类产品的企业不分实际出口价格的高低一律实行单一的反倾销税,这种歧视性贸易政策有利于美国构筑贸易保护伞,遏制我国商品在国际市场的影响和所占份额的日益扩大,缓解了与我国出口产品相似国家之间的贸易摩擦冲突。

2.美国产业结构调整的结果。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信息知识经济的发展,为了在竞争激烈的经济领域占领制高点,美国深化产业结构的调整,从传统的工业经济向科技经济转型。在转型过程中,传统产业成本优势丧失。由于贸易背后经济利益驱使,美国不会轻而易举地退出一些低附加值的传统产业领域,当这些传统领域受到威胁时,仍会毫不犹豫地采取保护措施。如在纺织、钢铁、小型家电等领域。美国卡托研究所的调查报告指出,2000年到2003年美国制造业出口下降了9.6%,占制造业贸易赤字增长的91%。[4]而高科技产业受美国政策控制又不能迅速开辟市场,这必然增大贸易逆差,美国的贸易逆差是美国产业结构调整、国际分工发生变化的结果。而美国过多地把逆差账算在中国头上,对华贸易政策出现越来越多的贸易保护主义色彩,在高科技产品出口方面设置重重技术壁垒,使中国公司难以顺利进入美国市场。

3.美国跨国公司确保利益的反映。跨国公司的战略目标是跨国公司适应全球生产一体化的需要占领全球市场进行全球资源优化配置,以获得最大限度的利益。美国跨国公司一方面要争夺全球市场份额,另一方面又要维持美国企业在美国的市场份额。跨国公司在美国经济中的支柱地位及其战略市场需要决定了政府贸易政策的取向。为保护本国跨国公司的利益,美国政府采取经济外交手段为本国跨国公司进入他国市场提供服务支持,同时采取歧视性贸易政策即通过“出口自愿限制”和针对性的反倾销措施等,把具有竞争力的产品拒之门外,以确保美国跨国公司产品在国内市场销售。中国企业为了与世界经济接轨,利用先进技术提高产品质量,增强国际竞争力,在加入WTO后出口增长加快,2004年成为世界第三大贸易国,贸易大国的地位自然就成为美国保护自己市场的首要目标。

4.美国宏观经济失衡的“替罪羊”。2005年3月美国商务部表示,2004年第四季度的经常性项目赤字冉创新高,达到1879亿美元,从而使得美国2004年经常性项目赤字比上个财年增加25%,总额达到6659亿美元,相当于美国GDP的6.3%。美国政府把逆差的原因归咎于中国贸易,据中方统计,美国对华贸易逆差始于1993年,为62.7亿美元,到2004年为802.7亿美元。而据美方统计,其对华逆差始于1983年,为3亿美元;2004年为1272亿美元,在2000年时中国就取代日本成为美的最大的逆差国。美国把逆差的原因归咎为人民币与美元挂钩,美元贬值,人民币汇率低估,是廉价的中国产品扩大在美国市场的份额。实际上,中方贸易顺差主要来自加工贸易,加工贸易在对美出口中占出口总额的比重高达70%。中国的加工贸易是由于美国、日本、韩国、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为降低生产成本,转移产业而发展起来的。中国在接受这些国家的产业转移的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继承它们在美国市场上的份额。另外,不少美资企业在华投资设厂,产品返销美国。有数字表明超过一半以上的中美贸易增幅是由美国公司在华企业实现的,戴尔电脑、沃尔玛、摩托罗拉和加州食品等美国大公司均是对美出口的大户,美方每年贸易逆差的根源来自于国内,只有削减了财政赤字,提高国内储蓄,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美国的逆差问题。把矛头指向中国只是为推动歧视性贸易政策寻找借口而已。

(二)政治方面的原因

1.美国国内政治的需要。随着美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失业现象日趋突出。在布什执政的几年内,美国流失了至少260万个工作岗位,失业问题一直困扰着美国人。另据美国劳动部2005年1月6日公布的报告,根据季节性调整指数,2004年12月26日至2005年1月1日这一周美国失业人数为364000人,比前一周的失业人数321000增加43000人,[4]当“中国制造”充溢美国市场时,美国人认为中国产品抢走了饭碗。美国产业协会和劳工联盟纷纷给政府和国会施压,美国为化解社会矛盾已设立专门委员会对中国的经济、贸易政策和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向国会提出政策建议。国会部分议员简单地把美国的经济衰退、高失业率和美国对华贸易政策挂钩,认为是中国巨大的出口抢占了美国国内市场份额,而中国产品竞争力是在违反人权基础上的。为此,对中国商品连连设限和反倾销。实际上中国出口至美国的产品成本的竞争力影响很小。即使把中国排除在美国市场之外,美国仍然会从印度、东南亚国家、墨西哥、巴西等其他国家进口相似的产品,美国的失业现象依然存在。因此,将贸易问题政治化,严重影响了中美双边贸易和政治关系的发展。

2.对华政治的需要。美国从国家利益考虑,在制定贸易政策时往往基于政治利益考虑,如用、日本“人常”问题、对的指责等来牵制中国。美国国防部2005《中国军方报告》渲染了中国的军事力量,为“中国”提供舆论支持。中国的崛起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许多国家的注意力正逐渐由“西向”朝“东向”转移,不少国家同中国结成战略伙伴关系,增进关系和加强合作。发展中国家对“中国道路”或发展模式表现出更浓厚的兴趣。中国在世界上的份量主要体现在:一是中国的大“块头”,不断增强的实力任何国家不容忽视,更何况野心勃勃的美国;二是中国与“第三世界”国家的传统良好关系和具有重要的影响力;三是中国的地缘位置带来的地缘政治作用;四是中国经济的发展状况。现在国际公认,中国同美国一道带动了近些年世界经济的振兴,有关国外人士称“今天中国经济打个喷嚏.亚洲甚至可能世界其他地方很可能就会感冒。”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带动其政治、安全和社会等各方面效应的发挥。中国因素在世界的影响使美国不能等闲视之。再者,苏联解体后,中国成为最大的共产党执政国家,而且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与美国的主张背道而驰,中国自然成为美国新的战略目标。美国不希望日益强大的中国与其抗衡,国内把中国视为潜在的敌人,认为中国的发展和强大必然谋求亚洲的霸主地位,这会损害美国的利益,如果中美在某些问题上的分歧不能调和,最终不得不摊牌,那么中国就会对美国的安全构成现实的威胁?中美对抗是世界上最主要的两大势力对垒.所以美国把经济问题上升到政治问题来认识,寻找各种借口对中国的发展设置障碍,除了向中国施加人民币汇率升值压力之外,在贸易政策上实施歧视性待遇是实现牵制中国的有效工具。

(三)美国全球战略目标所决定

20世纪以来,美国全球战略的核心内容就是确立、巩固其世界领导地位,或争夺、维持霸权地位。冷战期间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美国确立了遏制苏联共产主义的全球战略。为了抗击苏联的需要,美国实现了与中国关系的正常化。冷战结束后,美苏对抗的战略态势,因苏联解体发生根本逆转。“一超独霸”的美国将其全球战略总目标调整为“防止一个能对美国的国际地位形成威胁的大国的出现”,以维持和强化其苏联解体后形成的独霸地位。中美之间社会制度、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迥异,中国在改革开放后经济发展迅速,综合国力显著增加,中国经济总量已升至世界第六,自然成为美国全球战略目标的首选压服目标。美国政府凭借超强军事实力,近年来打赢了三场局部战争(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并通过反恐战争扩大了其在海外的军事存在和势力范围。在这一举措中,中国被定位为美国的“建设合作者”,但刘华的遏制、牵制成分仍然存在。对外贸易政策是一个国家对外政策的主要内容,美国通过贸易政策施加政治影响。美国通过自由贸易协定使成员方得到非成员方得不到的好处,在建立区域经济组织过程中,向成员方推行美式民主、自由、价值观。同时,美国对中国实施歧视性贸易政策,更能刺激美国的贸易伙伴积极寻求与美国签订自由贸易协定。近年来,美国加紧与其他国家建立FTA,一方面是美国政治经济的需要,另一方面就是与中国有竞争关系的那些国家要维持或增加在美国市场中的地位,并且那些国家的出口产品也都集中在纺织品和服装方面,而美国用更大优惠的市场准入换取那些国家非经济方面的承诺,如柬埔寨承诺实施劳工标准,中美洲五国承诺与贸易开战、促进民主和环境保护,与摩洛哥、巴林建立FTA有利于美国在中东的影响。所以,美国只有打击中国,才能确保这些国家在美国市场上的有利地位,从而实现美国的政治目标。

参考文献:

[1]原玲玲,对中美贸易不平衡的政策选择[J].外贸经济、国际贸易,2005,(7).

[2]高永富,美国对中国特别保障措施立法与案例研究[J].外贸经济、国际贸易,2005,(1).

[3]何添锦,欧美对华实施贸易救济的思考[J].国际贸易问题,2005,(5).

农贸市场考察报告篇6

考察期间,中国奶业协会代表团一行与澳大利亚贸易委员会、澳大利亚乳业局、维多利亚州政府、澳大利亚领科集团等单位召开了专题报告会。双方就两国奶业发展情况、澳洲奶业投资环境及相关机构、中国奶业市场需求等话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探讨。报告会间隙,澳大利亚领科集团负责同志和代表团成员就双方较为感兴趣的乳制品贸易和来澳投资建厂等话题交换了意见和看法。同时,代表团一行还参观了吉普斯兰岛地区的牧场,caldermeade奶牛场,考察了澳大利亚最大的乳制品生产商迈高集团下属的jelbart奶牛场。代表团成员与农场主及技术人员就奶牛繁育、饲养管理,草场分栏管理及社会化服务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交流。此次考察活动,在澳大利亚领科集团的精心安排和支持下,代表团全方位地与澳大利亚奶业各方面的官员、专家、企业家就奶牛饲养管理,乳品加工,政府及行业服务,乳制品贸易及乳制品消费市场开拓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和广泛的交流,较全面地了解了澳大利亚奶业发展状况,并从中得到了有益的启示,达到了预期目的。在考察中与澳大利亚奶业界的政府机构、专家学者、乳业协会等建立了联系,拓宽了沟通的渠道,为今后中澳双方奶业进一步交流与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澳大利亚奶业概况

澳大利亚地处南半球的澳洲大陆上,总面积776.4万平方公里,现有人口约2230万人,其中农业人口约90万人。全澳农牧业用地4.9亿公顷,其中牧业用地占55%。另外,澳大利亚是世界天然草原面积最大的国家,草地面积达458万平方公里。奶业是澳大利亚农业中一项重要的支柱产业,是仅次于小麦、肉牛的第三大农业产业。得天独厚的地理和气候条件,优良的草场,科学的管理,及最新遗传育种技术的广泛运用,使澳大利亚以高效率的方式生产出优质的牛奶,其乳制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

(一)以放牧为主的奶牛养殖业

20xx/13年度,澳大利亚产奶牛总数约为165万头,牛奶总产量为920万吨。奶牛养殖在澳大利亚各州均有着很长的历史,大多集中在沿海地区,其中以维多利亚州为最主要的奶牛饲养和牛奶生产区,该州的奶牛饲养数量占全国65%,其次为新南威尔士和昆士兰州,奶牛饲养数量占全国的22%。澳大利亚的气候和自然资源十分有利于奶业生产,近80%的奶牛是草地放养,牧草生产依靠天然降雨,有部分内陆地区是依靠灌溉系统。具体来看,目前不补饲,完全依靠天然降雨的牧场占到牧场总数的30%,生产的牛奶占总产量的18%;不补饲或补饲少量饲料,依靠天然降雨加灌溉的牧场占到总数的50%,生产牛奶占52%;在降雨和灌溉的基础上,补饲谷物等饲料的牧场占16%,生产牛奶占25%;还有2%的牧场采用集中饲养的模式,生产的牛奶占4%。在这种灵活多样的生产模式下,澳大利亚的牛奶生产效率高,质量好,而且成本远低于世界上其他主要的牛奶生产国。

(二) 乳制品企业和乳制品品种多元化

澳大利亚是一个新兴的移民国家,其开放的市场和多元的文化吸引了众多投资者。这种多元化也体现在奶业生产上。

澳大利亚的牛奶加工企业是多元化的,包括由奶农所拥有的合作社公司、上市公司、私营公司和跨国公司。合作社公司不再占据主导地位,其加工量占牛奶总量的33%左右。最大的合作社公司(双江mg公司)加工的牛奶约占澳大利亚牛奶总量的30%。其他形式的澳大利亚乳品公司也表现的十分活跃,上市公司有瓦伦堡干酪和奶油公司、必佳干酪公司;私营公司有百乐公司、burra食品公司和longwarry食品公司;国际化的跨国公司包括恒天然(新西兰)、麒麟(日本)和lactalis公司(法国)等。这些世界乳业中的巨头通过新建或收购的方式争夺澳大利亚乳制品生产消费市场。

澳大利亚乳制品品种的多元化表现在产品的丰富多样,有奶酪、饮用奶(包括鲜奶和uht奶)、脱脂奶粉、黄油、全脂奶粉及其他产品(包括酸奶、奶饼干、奶油冻等,见表1)。奶酪是最重要的乳制品,其产量占到了乳制品产量的33%,饮用奶和脱脂奶粉是其他两个产量最高的乳制品,分别占到乳制品产量的27%和28%,全脂奶粉占到9%,其他占3%。)

(三)旺盛而趋于稳定的乳制品消费

澳大利亚主要消费的乳制品是牛奶、奶粉、奶酪、黄油、黄油混合物及酸奶(见表2)。澳大利亚奶业的发展,源于旺盛的消费需求。据澳大利亚乳业局的数据,20xx/13年度,澳大利亚人均消费牛奶107千克,奶酪13.5千克,黄油3.7千克,酸奶7.2千克,将以上折合成液体奶,年人均消费达到惊人的323.2千克,而发达国家人均乳制品消费量为238千克,世界平均为107千克左右,发展中国家平均为72千克,我国仅为32千克,由此可见,乳制品在澳大利亚餐桌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近年来,澳大利亚乳制品消费趋于稳定,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饮用奶消费从全脂牛奶转变到特制的牛奶品种,如减脂和低脂牛奶,同时风味牛奶的市场份额也在增加;干酪消费中非切达干酪的消费不断增加;奶油的消费量一直在减少,这是因为消费者寻求降低饱和脂肪的摄入量。酸奶的消费保持稳定的增长态势,因为它既方便又健康,所以倍受时间紧迫的消费者青睐。

(四)乳制品贸易具有较强竞争力

澳大利亚是重要的乳品出口国,在国际乳制品贸易方面有较强的竞争力,其牛奶产量仅占全世界产量的2%,出口量占到全球总量的7%,在全球乳品贸易中排名第4,仅次于新西兰(37%)、欧盟(31%)和美国(11%)(见图2)。近十年来,澳大利亚牛奶总产量中约40-45%用于出口,与本世纪初50-60%的出口比例有所下降,主要原因是近几年中一系列的干旱使澳大利亚的牛奶总产量出现下降。

20xx/13年度澳大利亚乳制品出口总值超过27.6亿澳元。澳大利亚的出口集中在亚洲地区—占出口总量的74%。日本是澳大利亚最重要的出口市场,占出口总值的19%,其次是中国大陆,占出口总值的14%。20xx/13年度澳大利亚最大的五个出口市场是日本、中国大陆、新加坡、马来西亚和新西兰。出口增长最快的市场仍然是中国(见图3)。

二、澳大利亚奶业经验及对我国奶业发展的启示

(一)奶牛生产方式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

在过去30年间,澳大利亚的奶牛场数量减少了三分之二,从1980年的22,000家减少到20xx年中的不到6,770家。与奶牛场数量减少形成对比的是,澳大利亚牛奶的总产量却稳步增加,1980年的总产奶量为556.5万吨,到20xx年总产奶量增长为920万吨。这是因为奶牛场规模的扩大和奶牛单产水平的提高。1980年,平均畜群规模是每个奶牛养殖场85头奶牛,平均单产为2848升,20xx年平均畜群规模增长到240头奶牛,平均单产达到5926升。澳大利亚具有良好的自然条件,但其奶业发展并未一味追求数量和规模,而是通过提高生产水平,增加单产,选择与其国情相适应的适度规模。我国资源禀赋条件决定了小规模养殖在一定时期内仍是未来奶业发展的主体,因此我国奶业在未来的发展中要通过改善饲料、改良品种和提高管理水平来增加牛奶的单产,从而实现更少的奶牛场、更适度的规模、更高的牛奶生产率。

(二)利益合理分配的合作社模式保证奶业生产安全高效

澳大利亚奶业生产有两种模式,一是农民拥有的合作社和股份公司进行奶制品的生产与加工,另外一种是奶牛场和独立的乳品企业(包括私营、上市及跨国公司)通过合同收购的方式进行合作。其中奶牛场参股的合作制模式占有重要地位。奶农通过自愿的方式加入合作社,奶农是合作社的股东,合作社则直接创办加工企业。加入合作社后奶农所生产的牛奶必须全部交给合作社乳品加工厂,合作社的乳品加工厂也有义务收购社员生产的牛奶,这样既可以解除奶农销售牛奶的后顾之忧,又可以使奶农有更多的精力做好奶牛养殖,进而提高牛奶的质量和产量,进而合作社的乳品厂可以获得数量稳定和质量较好的原料奶,协调牛奶的生产加工和乳品销售。奶农合作社使奶农和乳品厂之间的整体利益一致,关系易于协调,为促进奶业生产的优质高效,保证乳品质量安全起到了重要作用。我国奶业发展还处在初期阶段,奶农和乳品加工企业还没有建立紧密的利益链接机制,这为生鲜乳质量安全带来隐患,可借鉴国外的经验,有序提高原料奶生产、乳品加工、市场营销环节的依存度,通过建立奶农合作社、奶牛场入股加工企业及自建乳品企业等方式推进一体化经营,推进利益合理分配的同时保证牛奶生产的优质高效。

(三)种养结合模式推进奶业可持续发展

澳大利亚草原和土地资源丰富,特别是拥有高质量的牧草,适宜的气候和茂盛的牧草使得全年放牧成为可能。以放牧为主或种养结合的生产方式,既保证奶牛饲草饲料、特别是青贮饲料和牧草的供应,发挥奶牛的遗传潜力,又保证合理利用奶牛粪便还田,增加有机肥的施用量,提高作物产量,形成动物、植物、微生物三者平衡的生态农业系统,可谓一举多得。在美国、欧洲等一些奶业发达国家,奶牛生产必须配套饲草饲料地,种养结合的奶牛生产方式十分普遍,即使在土地资源稀缺的荷兰、日本等国家,种草养畜也被十分重视,只不过不同国家根据资源禀赋不同,配套的饲草料地比例不同。我国奶业目前进入到转型时期,特别是当前,随着标准化规模养殖的迅速推进,奶牛粪污处理和环境保护问题越来越突出。因此,在发展现代奶牛养殖业的过程中必须实行农牧结合。我国幅员辽阔,可以针对不同地区的特点进行规划,如在大城市郊区,土地资源紧缺,可考虑发展集约化规模养殖;在农区和牧区,可利用草地、山地和耕地,发展种养结合的奶牛养殖模式,提高奶牛生产的质量效益。

(四)健全的社会化服务体系保证奶业生产稳定有序

农贸市场考察报告篇7

一、美国对华歧视性贸易政策 (一)美国的出口管制政策 出口管制是美国从国家安全利益出发采取的一种贸易控制手段,其目的是发现和制止非法出口交易并惩处违规者,保护美国国家安全利益。出口管制以终端用户为基础,重点评估申请出口的项目对终端用户的民用需求是否适当,以及项目转移应用的危险性。1988年美国商务部制订了《出口管理条例》,详细列出了有关出口管制的政策法规。2002年12月,在泰国举行的贸易安全会议上,美国商务部提出贸易转运国出口管制计划,防止被美国视为管制的物品在转运过程中转往其它国家。这一计划旨在弥补出口管制的漏洞,堵塞全球供应链中的安全漏洞。 美国对华的出口管制随中美关系变化而变化。美国《出口管制条例》将除加拿大之外的所有国家分为七组。由严格到宽松依次是:Z组、S组、Y组、W组、Q组、T组和V组。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被列入Y组。随着中美恢复外交关系,美国放宽对华技术限制,并于1980年单独为中国建立一个P组,以示与前苏联有所区别。1983年,里根政府将中国的管制政策再次下调至V组。1989年6月之后,中美关系再次进入低潮,美国停止对放松中国出口管制政策的审议。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和综合实力不断上升,美国决策者已越来越明确意识到中国有可能成为其潜在的战略对手,出口管制不可避免成为美国遏制中国崛起的手段之一。尽管对华限制几经调整,但中国一直是美国出口管制的重点,尤其是军民两用技术,目的是不使中国的核武器、导弹、化学和生物武器以及其他值得关注的军事项目从中获益。近期,美国相关部门正加强执行国家安全技术转让制度,加强出口管制,防止商业机密泄露等。 美国屡屡动用技术出口控制政策,不仅严重干扰了中美之间的正常贸易,而且给两国关系造成损害。如1996年,美国国务院指责休斯公司向中国转让敏感技术,并于1997年暂停批准中美之间的卫星委托发射合同。2003年初,美国国务院再次指责波音公司和休斯公司非法向中国提供可能用于制造洲际导弹的卫星和火箭技术,并向联邦法院起诉,两公司被罚款6000万美元。美国政府的行为不仅使中国公司蒙受了巨大的损失,也给中美技术贸易制造了许多麻烦。许多美国公司担心,美国政府这种过分限制只能迫使中国转向其他国家购买技术,使得他们在中国市场的占有率被其他国家的公司抢走,从而使美国蒙受更大的商业利益损失,必然会对美国企业的全球竞争力产生影响,严重地损害美国在这些领域的技术领先优势。 (二)美国的农业补贴政策 农产品补贴一直是世界贸易中最为敏感的问题之一。美国是世界上农业最发达的国家,许多农产品产量和出口都居世界首位,这与美国政府长期以来的农业补贴政策是分不开的。2002年5月,美国又颁布了《2002年农场安全与农村投资法案》,即新农业法,在WTO规则框架下,不仅增加了补贴力度,而且扩大了补贴范围,决定在此后6年内将美国农产品补贴增加67%,每年向农作物和乳制品追加64亿美元的补贴,同时增加对谷物和棉花种植者的支付额。根据美国农业部估算,按1996年旧法案,2002年农业补贴支出为174亿美元;按2002年;月颁布的新法案,2002年农业补贴支出为208亿美元,当年新增了34亿美元,至2007年生效期内,新增农业补贴519亿美元,共达到1185亿美元。用于农产品补贴、贸易补贴、资源和生态保护、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信息服务、国内农业安全、教育研究和农业保险等方面。 在中美贸易中,农产品贸易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美国的农业补贴使美国出口农产品占尽价格优势,增强了美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美国农产品贸易一直处于盈余状态。由于我国农业生产技术相对落后,农业补贴又受到财政预算的约束,导致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比较缺乏竞争力。美国农产品出口价格上存在着较大的“剪刀差”,中国一直处于劣势。除此之外,中美农产品摩擦还表现在进口农产品配额与转基因产品上。为了保护国内农业生产和食品安全,自2002年3月20日起,我国开始实行新食品法,颁布了《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农业转基因生物进口安全管理办法》、《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管理办法》和《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管理办法》以及农业部190号公告《转基因农产品安全管理临时措施公告》,对大豆和玉米等转基因农产品进门进行了限制。而美国出口中国大部分大豆和玉米都是转基因食品,这影响到美国对华农产品出口,使美国10亿美元的转基因大豆进 入中国市场受阻。美方据此认为中国有意设置技术壁垒,拖延向国外开放农产品市场的时间。但是美国对农产品的检验却一直实施严格的技术标准。 (三)贸易制裁与贸易补救措施 1.特别301条款。根据特别301条款,美国每年要对世界上的贸易伙伴进行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考察,并且要排队,分成不同的种类,做一个评价,如果发现了其它的贸易伙伴当中在知识产权方面有不利于美国的情况,就采取相应的措施,包括贸易报复措施。多年来,美国先后对中国及许多发展中国家宣布使用“特别301条款”,而事先却不与这些贸易伙伴磋商。中国经过多年的努力,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已初步建立起一个比较完善的知识产权法律保护体系,并参加了世界主要知识产权机构和组织,已基本上与国际接轨,十国的知识产权立法在世界上也得到了普遍的肯定,但是,美国却置若罔闻,从未停止过对中国的指责,美国每年都要发表一份年度“特别301”报告,多次把中国列入“重点观察国家名单”。美国在《2003年中国履行WTO承诺报告》中,再次指责中国在履行知识产权保护的承诺中缺乏有效的执行力度。2011年7月美国商务部副部长发表讲话认为,中国企业现在对美国企业是全面侵权,从光盘到伟哥,从版权到商标,从汽车零配件到小五金制品,以及轻工、纺织、机电产品等,损害美国企业的经济利益高达240亿美元。2005年,美国商会会长托马斯多诺霍指出,盗版问题在中国已经非常严重,以至于人们可能无法分清通用汽车公司生产的汽车和冒牌汽车。由此可见知识产权问题是中美经济关系中的潜在的火山。 2.“非市场经济国家条款”。根据人世议定书,中国将在人世15年后才能得到完全市场经济待遇,这意味着美国可将我出口产品价格视作非“正常价值”并以市场经济“替代国价格”对我进行反倾销起诉。人世前,我国就已经是美国进行反倾销的主要对象国之一,加入WTO后,美国频繁应用该条款对我国进行反倾销,不断挑起两国间贸易摩擦。美国在对华反倾销中,经常违背“客观、公正”的原则,滥用中美协议中关于允许美国维持其现有的反倾销法的条款。特别是美国对华实施“替代国”政策时,经常违背WTO原则,给中国企业带来很大危害。美国对我滥用反倾销的现象主要是由“非市场经济条款”引起。2011年6月,美国商务部就是否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问题举行了首次听证会,商务部部长埃文斯明确指出人民币汇率问题:“除非由市场主导决定劳资和货币兑换率,否则中国将仍是一个非市场经济国家。”可见,“非市场经济条款”已成为美国限制中国出口的重要政策手段,并将成为引发我国与美国等发达国家宏观经济摩擦的重要根源。 3.特保条款与保障措施。自1980年至2011年底,美国累计对中国产品共发起19起保障措施调查(包括5起特定产品保障措施调查和12起纺织品特保措施调查)。美国实施保障措施的依据是美国《1974年贸易法》第42l条,简称“421条款”。特保条款是《中国加入WTO议定书》第16条关于特定产品过渡期保障机制的规定,有效期为12年。根据该条款,在原产于中国的产品出口激增,对进口国造成市场扰乱的条件下,允许WTO成员对中国产品实行撤消减让和限制进口。特保条款与保障措施相比,对中国具有很大的不公平性。保障措施要求必须是对产业的影响认定造成了“严重损害或严重损害威胁”,而特保条款只要求对产业造成“市场扰乱或市场扰乱威胁”;保障措施针对所有进口国,而特保条款只针对我国,违背了非歧视性原则,构成了对中国的歧视,保障措施要求此措施生效后的任何时间出口国有权采取报复措施,而特保条款要求在该措施实施2年或3年后才进行报复。特保条款使中国在很大程度上丧失了发展中国家的优惠待遇。特保条款是2000年美国国会根据中国加入WTO议定书第16条规定的“特殊保障措施”补充写入美国《1974年贸易法》的。美国对特别保障条款的滥用主要表现为将本不属于《中国入世议定书》规定的可以适用特别保障条款的产品,列入实施特别保障措施范围。如将其国内生产商并不生产或制造的产品列入实施范围,美国对华纺织品出口实施特别保障就是一例。由于“特别条款”启动程序简单,而且适用期长,它必将成为美国贸易保护的重要手段。 4.“337条款”。是美国贸易救济法的一种。它旨在防止外国厂商以不公平竞争或不公平贸易行为,向美国出口或在美国销售外国产品,主要限于专利侵权案件。后经1974年、1979年、1988年3次修改后,目前337条款主要用于处理所谓不公平的知识产权侵权案件,对 侵犯美国境内知识产权的产品进口和销售加以禁止,以保护国内产业对市场的占有。“337条款”将进口中的不公平贸易做法分为一般性不公平贸易做法和有关知识产权的不公平贸易做法,“337条款”的发起调查只需证明在美国有效可执行的知识产权存在,以及有关的美国产业存在或正在筹建,而无需证明被诉人的侵权行为对美国该产业造成损害,而且对于美国企业而言,提请USITC(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进行“337条款”调查是不收费的,企业申请立案较为容易。入世后,随着中国出口产品结构的不断升级,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出口产品比例趋于上升,涉及知识产权的纠纷日益显现,中国企业遭到的“337调查”大大增多。截止到2005年5月,在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已经启动的111个调查案件中有42个涉及中国内地和香港,今后“337调查”对中国企业的威胁也是比较大的,而且都是针对一些技术含量比较高的产品。以应诉时间短、律师费用高、调查内容专业、应诉难度大、被诉企业及相关企业打击力度大为特点的“337调查”,正成为继反倾销之后中国产品输美的又一主要障碍。 二、美国对华歧视性贸易政策的原因 (一)经济方面的原因 1.缓解美国与其他国家贸易摩擦的需要。在贸易救济中把中国作为非市场经济国家具有明显的歧视性。目前在140个WTO成员中,美不承认具有市场经济地位的国家,除中国外,还有蒙古、阿尔巴尼亚、格鲁吉亚、摩尔多瓦、亚美尼亚、吉尔吉斯斯坦。但这6个国家的年出口额甚少,对他们的反倾销调查几乎没有。中国出口贸易高速增长,在世界市场举足轻重,美国已经把我国作为重要的竞争对手。在市场经济国家地位问题上,忽视我国向市场经济过渡的事实,对我国采取某些双重标准,具有一定政治考虑;同时以“非市场经济地位”为由,在反倾销调查中采取歧视性做法,单方面采用第三国的同类产品的生产成本来计算我国出口产品的正常价值,并沿用以往对计划经济国家的惯例,对我国出口同类产品的企业不分实际出口价格的高低一律实行单一的反倾销税,这种歧视性贸易政策有利于美国构筑贸易保护伞,遏制我国商品在国际市场的影响和所占份额的日益扩大,缓解了与我国出口产品相似国家之间的贸易摩擦冲突。 2.美国产业结构调整的结果。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信息知识经济的发展,为了在竞争激烈的经济领域占领制高点,美国深化产业结构的调整,从传统的工业经济向科技经济转型。在转型过程中,传统产业成本优势丧失。由于贸易背后经济利益驱使,美国不会轻而易举地退出一些低附加值的传统产业领域,当这些传统领域受到威胁时,仍会毫不犹豫地采取保护措施。如在纺织、钢铁、小型家电等领域。美国卡托研究所的调查报告指出,2000年到2003年美国制造业出口下降了9.6%,占制造业贸易赤字增长的91%。而高科技产业受美国政策控制又不能迅速开辟市场,这必然增大贸易逆差,美国的贸易逆差是美国产业结构调整、国际分工发生变化的结果。而美国过多地把逆差账算在中国头上,对华贸易政策出现越来越多的贸易保护主义色彩,在高科技产品出口方面设置重重技术壁垒,使中国公司难以顺利进入美国市场。 3.美国跨国公司确保利益的反映。跨国公司的战略目标是跨国公司适应全球生产一体化的需要占领全球市场进行全球资源优化配置,以获得最大限度的利益。美国跨国公司一方面要争夺全球市场份额,另一方面又要维持美国企业在美国的市场份额。跨国公司在美国经济中的支柱地位及其战略市场需要决定了政府贸易政策的取向。为保护本国跨国公司的利益,美国政府采取经济外交手段为本国跨国公司进入他国市场提供服务支持,同时采取歧视性贸易政策即通过“出口自愿限制”和针对性的反倾销措施等,把具有竞争力的产品拒之门外,以确保美国跨国公司产品在国内市场销售。中国企业为了与世界经济接轨,利用先进技术提高产品质量,增强国际竞争力,在加入WTO后出口增长加快,2011年成为世界第三大贸易国,贸易大国的地位自然就成为美国保护自己市场的首要目标。 4.美国宏观经济失衡的“替罪羊”。2005年3月美国商务部表示,2011年第四季度的经常性项目赤字冉创新高,达到1879亿美元,从而使得美国2011年经常性项目赤字比上个财年增加25%,总额达到6659亿美元,相当于美国GDP的6.3%。美国政府把逆差的原因归咎于中国贸易,据中方统计,美国对华贸易逆差始于1993年,为62.7亿美元,到2011年为802 .7亿美元。而据美方统计,其对华逆差始于1983年,为3亿美元;2011年为1272亿美元,在2000年时中国就取代日本成为美的最大的逆差国。美国把逆差的原因归咎为人民币与美元挂钩,美元贬值,人民币汇率低估,是廉价的中国产品扩大在美国市场的份额。实际上,中方贸易顺差主要来自加工贸易,加工贸易在对美出口中占出口总额的比重高达70%。中国的加工贸易是由于美国、日本、韩国、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为降低生产成本,转移产业而发展起来的。中国在接受这些国家的产业转移的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继承它们在美国市场上的份额。另外,不少美资企业在华投资设厂,产品返销美国。有数字表明超过一半以上的中美贸易增幅是由美国公司在华企业实现的,戴尔电脑、沃尔玛、摩托罗拉和加州食品等美国大公司均是对美出口的大户,美方每年贸易逆差的根源来自于国内,只有削减了财政赤字,提高国内储蓄,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美国的逆差问题。把矛头指向中国只是为推动歧视性贸易政策寻找借口而已。 (二)政治方面的原因 1.美国国内政治的需要。随着美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失业现象日趋突出。在布什执政的几年内,美国流失了至少260万个工作岗位,失业问题一直困扰着美国人。另据美国劳动部2005年1月6日公布的报告,根据季节性调整指数,2011年12月26日至2005年1月1日这一周美国失业人数为364000人,比前一周的失业人数321000增加43000人,当“中国制造”充溢美国市场时,美国人认为中国产品抢走了饭碗。美国产业协会和劳工联盟纷纷给政府和国会施压,美国为化解社会矛盾已设立专门委员会对中国的经济、贸易政策和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向国会提出政策建议。国会部分议员简单地把美国的经济衰退、高失业率和美国对华贸易政策挂钩,认为是中国巨大的出口抢占了美国国内市场份额,而中国产品竞争力是在违反人权基础上的。为此,对中国商品连连设限和反倾销。实际上中国出口至美国的产品成本的竞争力影响很小。即使把中国排除在美国市场之外,美国仍然会从印度、东南亚国家、墨西哥、巴西等其他国家进口相似的产品,美国的失业现象依然存在。因此,将贸易问题政治化,严重影响了中美双边贸易和政治关系的发展。 2.对华政治的需要。美国从国家利益考虑,在制定贸易政策时往往基于政治利益考虑,如用台湾问题、日本“人常”问题、对中国人权的指责等来牵制中国。美国国防部2005《中国军方报告》渲染了中国的军事力量,为“中国威胁论”提供舆论支持。中国的崛起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许多国家的注意力正逐渐由“西向”朝“东向”转移,不少国家同中国结成战略伙伴关系,增进关系和加强合作。发展中国家对“中国道路”或发展模式表现出更浓厚的兴趣。中国在世界上的份量主要体现在:一是中国的大“块头”,不断增强的实力任何国家不容忽视,更何况野心勃勃的美国;二是中国与“第三世界”国家的传统良好关系和具有重要的影响力;三是中国的地缘位置带来的地缘政治作用;四是中国经济的发展状况。现在国际公认,中国同美国一道带动了近些年世界经济的振兴,有关国外人士称“今天中国经济打个喷嚏.亚洲甚至可能世界其他地方很可能就会感冒。”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带动其政治、安全和社会等各方面效应的发挥。中国因素在世界的影响使美国不能等闲视之。再者,苏联解体后,中国成为最大的共产党执政国家,而且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与美国的主张背道而驰,中国自然成为美国新的战略目标。美国不希望日益强大的中国与其抗衡,国内反华势力把中国视为潜在的敌人,认为中国的发展和强大必然谋求亚洲的霸主地位,这会损害美国的利益,如果中美在某些问题上的分歧不能调和,最终不得不摊牌,那么中国就会对美国的安全构成现实的威胁?中美对抗是世界上最主要的两大势力对垒.所以美国把经济问题上升到政治问题来认识,寻找各种借口对中国的发展设置障碍,除了向中国施加人民币汇率升值压力之外,在贸易政策上实施歧视性待遇是实现牵制中国的有效工具。 (三)美国全球战略目标所决定 20世纪以来,美国全球战略的核心内容就是确立、巩固其世界领导地位,或争夺、维持霸权地位。冷战期间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美国确立了遏制苏联共产主义的全球战略。为了抗击苏联的需要,美国实现了与中国关系的正常化。冷战结束后,美苏对抗的战略态势,因苏联解体发生根本逆转。“一超独霸”的美国将其全球战略总目标调整为“防止一个能对美国的国际地位形成威胁的大国的出现”,以维持和强化其苏联解体后形成的独霸地位。中美之间社会制度、 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迥异,中国在改革开放后经济发展迅速,综合国力显著增加,中国经济总量已升至世界第六,自然成为美国全球战略目标的首选压服目标。美国政府凭借超强军事实力,近年来打赢了三场局部战争(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并通过反恐战争扩大了其在海外的军事存在和势力范围。在这一举措中,中国被定位为美国的“建设合作者”,但刘华的遏制、牵制成分仍然存在。对外贸易政策是一个国家对外政策的主要内容,美国通过贸易政策施加政治影响。美国通过自由贸易协定使成员方得到非成员方得不到的好处,在建立区域经济组织过程中,向成员方推行美式民主、自由、价值观。同时,美国对中国实施歧视性贸易政策,更能刺激美国的贸易伙伴积极寻求与美国签订自由贸易协定。近年来,美国加紧与其他国家建立FTA,一方面是美国政治经济的需要,另一方面就是与中国有竞争关系的那些国家要维持或增加在美国市场中的地位,并且那些国家的出口产品也都集中在纺织品和服装方面,而美国用更大优惠的市场准入换取那些国家非经济方面的承诺,如柬埔寨承诺实施劳工标准,中美洲五国承诺与毒品贸易开战、促进民主和环境保护,与摩洛哥、巴林建立FTA有利于美国在中东的影响。所以,美国只有打击中国,才能确保这些国家在美国市场上的有利地位,从而实现美国的政治目标。

农贸市场考察报告篇8

国家统计局最新的数据显示,9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653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3.3%。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单位)消费品零售额10526亿元,增长12.4%。1-9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8817亿元,同比增长12.9%。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表示:四季度消费有望继续回升,全年消费市场总体将保持平稳增长。

长期以来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出口对GDP增长的贡献日趋缩小,今年前三季度出口拉低GDP0.1个百分点,贡献率是-1.7%,而消费对GDP的贡献率持续增长。今年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长7.7%,其中3.5个百分点是由消费拉动,最终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5.9%。目前,新型商品的消费、生活服务的消费、网络消费以及假日消费等新的消费热点和新型消费模式正在形成。(来源:《人民日报》)

前三季度我国外贸同比增长7.7%

海关总署数据称,今年前两季度我国进出口总值3.06万亿美元,扣除汇率因素后同比增长7.7%。其中出口1.61万亿美元、进口1.45万亿美元,分别增长8%和7.3%。同期,贸易顺差为1694亿美元,扩大14.4%。

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表示,前三季度我国进出口总体呈现低位企稳态势,并在提升质量、提高效益、优化结构等方面取得一定进展。

前三季度,中欧双边贸易总值4085.7亿美元,下降0.8%,其中第三季度同比增长3.5%;中日双边贸易2290.8亿美元,下降7.9%,其中第三季度下降5.3%,较上半年明显收窄。同期,中美双边贸易3791亿美元,增长6.7%;我国与东盟双边贸易3223.6亿美元,增长11.6%;内地与香港双边贸易2973.9亿美元,增长25.6%。(来源:《经济参考报》)

9月CPI同比上涨3.1%

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2013年9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3.1%。其中,城市上涨3.0%,农村上涨3.3%;食品价格上涨6.1%,非食品价格上涨1.6%;消费品价格上涨3.1%,服务价格上涨2.9%。1-9月平均,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去年同期上涨2.5%。

9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环比上涨0.8%。其中,城市上涨0.8%,农村上涨0.8%;食品价格上涨1.5%,非食品价格上涨0.4%;消费品价格上涨0.9%,服务价格上涨0.5%。(来源:《金融时报》)

我国广告市场规模跃居世界第二

据悉,2012年,我国广告营业额达4698亿元,广告经营单位38万户,广告从业人员218万人,均比上年有较大幅度增长,广告市场总体规模跃居世界第二位。

国家工商总局副局长甘霖表示,作为现代服务业和文化产业重要组成部分,广告业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中国广告业总体发展趋势令人振奋。

同时,他认为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广告业仍处在较低发展水平。广告从业人员、广告行业组织、广告主管部门要做好专业提升、政策支持、环境净化等各方面的工作,推动实施国家广告战略。(来源:《经济观察报》)

9月份欧元区通胀率下降1.1%

据欧盟统计局公布的初步统计数据显示,今年9月份,欧元区按年率计算的通货膨胀率为1.1%,比8月份的1.3%略有下降,为2011年以来最低点。

上一篇:建设项目考察报告范文 下一篇:陶瓷市场考察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