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电所所长工作报告范文

时间:2023-11-29 08:03:25

供电所所长工作报告

供电所所长工作报告篇1

2021年大学生寒假.实践报告范文:供电所实践精心整理了“2021年大学生寒假.实践报告范文:供电所实践”,望给大家带来帮助!更多.实践报告,.实践心得体会,.实践报告范文,毛概.实践调查报告,大学生.实践报告,请关注.实践报告栏目!

编辑推荐:

.实践报告大全

我推荐:100个.实践报告题目.实践报告范文.实践调查报告寒假.实践报告三下乡.实践报告.实践报告心得体会点击查看更多.实践报告

寒假.实践报告范文

寒假期间,为响应院团号召,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我前往池州供电局涓桥供电所开展了一个多月(xxx年7月18日至8月21日)的.实践活动。活动期间,我参加了供电所里的各项活动,内容涉及到安全用电、微机开票、整改预算、抢修线路和优质服务等各个方面。活动中池州供电局涓桥供电所给予了大力的支持。现将本次实践活动的有关情况报告

一、.实践内容

1、学习安全知识和有关电力的政策法规。同供电所工作人员一起到用电客户家里检修线路,并向用户宣传安全用电知识。7月30日,赶赴七一金鸡11kv线路50#电杆断裂抢修作业点,在施工监护人的监护下协助施工人员抢修。8月6日,同供电所配电人员一起三友村移民台区,测低压到户整改线路,并制定预算表。

2、学习涓桥供电所完善的管理运行模式和安全生产责任体制。参加供电所会议四次。会议的主题分别是:加强用电管理和对安全生产的监督;部署迎峰度夏工作;总结7月份工作并制定八月份工作计划;学习实践“.”总结座谈会。

3、学习涓桥供电所“对‘供电部门实行优质服务’的落实办法”。在供电所营业厅实践,实行规范化优质服务。接受广大客户咨询,向用电客户解释有关收费和电价问题。

4、学习《供电管理信息系统jnXX》,了解系统功能及运行环境,掌握jnXX的使用。向jnXX系统中录入各用电台区的低压线路图、客户信息、客户计量表台帐,修改计量表表记局编号和表箱号,并按每月电费流程操作电脑,实行微机开票,打印电费发票。

二、实践总结与建议

涓桥供电所统管涓桥镇所辖的14个行政村全部居民的生活用电和厂矿用电,在各级电力公司和省、市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其农电工作蓬勃发展,通过全所广大干部职工的辛勤努力,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涓桥镇的农网建设和改造工程,除少数台区因铁路和高速公路建设需重新改造外,全部工程已基本完成,且成绩显著。农电管理步入规范化轨道,对农村电工基本实现了“准职业化、正规化、专业化”的管理,基本完成了对农村电工的统一考核,择优聘用,持证上岗工作。农电管理体制已基本理顺,并达到一户一表,实现“五统一”、“四到户”、“三公开”。下面一组数据是农电改造前与农电改造后的一些参数的对比,通过比较,可以说明农电改造有效地促进了农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

供电可靠率电压合格率线损抢修时间电价(元/kwh)

农电改造前80%左右75%左右25%以上3小时以上1.00

以上

农电改造后95%以上92%以上10%以下90分钟以内生活:0.557

生产:0.82

同时我也清醒的看到:农电的改革和发展进程、农电的规范化管理与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还不太适应;农电部门的规范化管理,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用户还不太满意。分析投诉举报较多的地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个别地方电工属供电部门临时聘用,其业务水平不够高,业务素质不够因硬。

2、少数设施计划检修停电提前通知不到位。

3、客户报装用电程序繁杂。

4、营业网点少,企业交费不方便。

结合乡镇农村地区的实际情况,我有如下建议

供电所加强对电工特别是临时聘用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水平的考核,组织学习,提高服务质量。计划检修停电应尽量做到提前一周向.公告。简化客户报装用电程序,缩短其等待通电时间。为方便用户,供电所可与当地银行和信用社协商,使用户可就近在银行或信用社交纳电费。

三、实践体会

人的一生中,学校并不是真正永远的学校,而真正的学校只有一个,那就是.。大学生.实践是引导我们学生走出校门,走向.,接触.,了解.,投身.的良好形式;是促使大学生投身改革开放,向工农群众学习,培养锻炼才干的好渠道;是提升思想,修身养性,树立服务.的思想的有效途径。通过参加.实践活动,有助于我们在校大学生更新观念,吸收新的思想与知识。

一个多月的.实践,一晃而过,却让我从中领悟到了很多的东西,而这些东西将让我终生受用。.实践加深了我与.各阶层人的感情,拉近了我与.的距离,也让自己在.实践中开拓了视野,增长了才干。

寒假.实践报告范文

为期不足两个月时间的课间实践结束了,虽然时间短暂,但是我的收获并没有因为时间短暂而减小。短短的课间实践对于对于我未来的发展方向乃至对于我的医学生涯产生了极大极深远的影响。现对我在课间实践期间的一些所获所感所思所悟分述如下:

在整个实践期间,我所感受最深的就是自己的基础知识不够扎实和牢固,无论是西医基础还是中医基础。比如说在西医临床方面,没有实践之前,我特别想看一些真正的医学影像学的资料,x线,ct,核磁图像,但是真正看到那些资料时,一下子就懵了,满视野的什么也看不明白,人体头部ct影像的各个结构都分不清,中医说知常达变,只有知道了正常的组织结构,才能看出异常表现,所以我在实践时只能用对比的方法看出异常表现。附属医院实践报告由第一提供!

中医方面,在跟着闫洪臣老师出诊时,我进行一些过简单的病史采集,记录主诉和症状没有什么问题,但是面对纷乱复杂的各种各样的临床表现,没有办法很快的进行分类整理,接下来的分析也就受到了影响,老师说,临床辨证论治就应该把复杂的症状尽可能少的病因病机解释,这就是抓病机是论治的关键。而这一切都说明自己的基础知识应该进一步加强巩固。明白了自己缺什么,才知道自己在以后的时间里应该作什么,应该补什么。努力也有了明确的方向,奋斗也有了目标。

在疗区实践期间,我所在的科室是内一科,也就是神经内科。在神经内科里,我最大的收获就是熟悉了神经内科的工作环境,知道了神经内科的工作学习中心。明白了一个道理,就是在学习上自己要积极主动,不明白就要及时向老师请教、向同在科室里的学长请教。老师知道很多,临床经验很丰富,这些对于我们来说几乎是个空白,需要我们用心学的内容很多,但是老师并不知道我们究竟知道什么不知道什么,想教我们,却并不知道我们究竟想要知道什么。

这时就需要我们自己积极主动的去问,老师就会尽其所知的给我们解释,还会尽可能的扩展讲一些相关的外源性的知识,让我们提高。甚至老师自己不是特别熟悉了解的内容,他都会通过向其他更高水平的老师请教,然后给我们自己满意的答复。在实践结束之后,我们同学间相互交流就发现,那些问的多的同学知道的就多一些,学的就多一些。总之,用一句很通俗的话来说就是“会哭的孩子有奶吃”。

其次是,纸上得来终觉浅,须知此事要躬行。巴氏征、戈登征这些在神经内科常见的阳性体征,我们在书上看了一遍又一遍,印象总不是特别深刻,容易遗忘,但是在临床上只要见过一次,第二次再见就能很快的进行认定。还有基本的体格检查,临床上表现就是跟教材上不完全一样,有一些简单容易操作的检查方法是看多少书都无法学会的,因为书上不会那样写。

比如说视野偏盲的检查,书上讲的视野偏盲检查应该用眼科的专用设备,但是在神经内科,由于一些脑血管意外,视神经会受到损伤,就会出现视野偏盲,如果用眼科专业设备检查的话有些不实际,通常会用一根线或者是听诊器也可以,拉出一段,让患者指出线的中点,凡是不能正确指出中点而偏向一侧的就是视野偏盲,最简单的是,把两只手分开,让患者指出中点。书上的理论操作无论在心里多么熟练,如果不经过临床实际操作的磨练,也不能很快很好的应用于临床,即使是简单的血压测量,如果不进行实际操作的话,也是很容易测量错误的。游泳教练不会游泳,就是理论和实践的脱节。作为未来医疗活动的实践者,我们应该学好理论知识,同时也应该亲自进行临床实践。

在附属医院实践期间,我有幸能够参加教务科安排的跟名师出诊活动,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我仅仅在疗区实践,而不能接触门诊临床的缺憾。我所跟随的老名医是闫洪臣教授。在跟随闫老出诊期间,我不止一次见证了中医药的神奇疗效,以往在觉得中医药的疗效神奇或者说是听别人说,或是在历代医家的医案中看到所述中医效果立竿见影、效如桴鼓,却是并未亲眼见过。有一个双手颤抖的患者,这是一个很难治疗的病,但是用了闫老给开出的药,两付后手就不抖了,效果特别明显。百闻不如一见,这个病例我印象十分深刻,也是这个经历让我更加坚定了学习中医和学好中医的信心和决心。

xx老师在出诊期间经常会给我们讲一些经典内容,有时候会在诊病期间用经典语句解释患者的病症。闫老每次出诊七点就开始看病,虽然正式上班时间是八点;闫老每次出诊只有上午半天,但每次看病都会看到下午,中午从来不休息,直到把所有患者看完;端午节那天是周一,是闫老出诊的时间,闫老照常出诊。有人问为什么,闫老说,很多患者是从外地过来的,如果不出诊他们就要再等两天才能看上病,多在这一天就会多花一些钱;闫老开药都是一些普通的药,很便宜的药,都是为了减轻患者经济负担。闫老的博学和严谨,时时处处为患者考虑的做法深深地影响了我。很值得我们这些中医的继承者、未来医学的从业者好好学习,好好继承,继承医术,继承医德。

跟xx老师出诊我最大的收获就是更加清楚了自己的未来中医路该怎么走,怎样会走得更好,虽然学医没有什么捷径可寻,但是经过前人指点我们就可以少走弯路,少做无用功。那就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与高人散步。读万卷书就是阅读大量的医学书籍,虽然我们不可能经历一切,但是书给了我们去了解一切的机会和途径,中国医学源远流长,给我们留下来的医学书籍如汗牛充栋,应该好好利用。

医学的路就是临床实践,走医学的路就是进行临床实践,走万里路就是进行大量的临床实践,在真正的实践中充实自己,提升自己,完善自己。与高人散步就是与大家、名医请教交流探讨,关于医学的理论、临床实践以及其他相关问题的方方面面,有时候我们百思不得其解的一个问题,高人一句话就可以让我们恍然大悟,如醍醐灌顶一般。高人的言传身教更是能够让我们受益匪浅,灵光无限。这就是与高人散步的重要性。

实践期间还有幸能够听到胡永盛等杏林前辈的关于中医临床的讲座,聆听他们的谆谆教诲,切身的领略到一代大师的风采,于一生都是一笔不可多得的珍贵财富。

课间实践虽然结束了,但也仅仅是医学之路的开始,我会始终坚定我的信念,迈着坚定的步伐走下去,为了自己的中医梦想而继续努力,为中医的继承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长按二维码关注即可获得工作报告范文获取实习报告获取.实践报告获取述职报告获取辞职报告

供电所所长工作报告篇2

关键词:联合国电子政务报告政务整体治理

2008年联合国电子政务报告《United Nations e-Government Survey 2008――From e-Government to Connected Governance》已经由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OCED)正式。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是联合国在经济、社会和国家活动政策领域的重要部门。经济和社会事务部在联合国大会的通盘领导下协调联合国及联合国系统各组织的经济和社会工作。作为讨论国际经济和社会问题以及拟订政策建议的中心论坛,经济和社会事务部在加强国际合作方面和促进国际关系良好发展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经济和社会事务部还同非政府组织进行协商,使联合国与民间社会之间保持良好的联系。

2008年的联合国电子政务调查报告主题是:从电子政务到政务整体治理。对于“政务整体治理(Connected Governance)”,报告做了如下解释:政务整体治理是指政府应该如何管理其后台的办公程序,目的是为了最大限度地节约费用并提高服务水平。

报告的重点在于为政府工作和电子政务评估工作提供新的评估标准,这些标准旨在为政府工作流程提供参考规范,提高政府办公系统的效率,提高公共服务事业能力。报告从电子政务状况和公民参与程度两个方面对联合国192个成员国进行了综合评估和对比。对于电子政务发展理念主流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该报告讨论的核心问题是:“电子政务的潜力和公共部门改革事业之间的关系”。报告希望这样能使各个国家在电子政务事业发展问题上有可能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更加明朗,并且为世界联合政务决策者们提供一定的参考。

该报告主要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2008年的调查情况;第二部分着眼于如何使“政务整体治理”成为2008年联合国电子政务的实施重点;第三部分为报告的两个附件,其中附件一主要是2008年电子政务报告所对应的数据表,以提供数据支撑;附件二包括了2008年电子政务中所涉及的技术方法。

一、2008年联合国电子政务报告的调查内容

2008年联合国电子政务调查的内容中将“政务整体治理”放在了首要的位置,报告首先阐述了该问题的重要性,随后又根据近期调查结果说明了政务整体治理是电子政务发展的必然趋势。随后报告对2008年电子政务准备工作进行了评估,该举动主要是为其192个成员政府对于信息与通讯技术所提的申请要求进行服务支撑。评估报告强调:进行评估的目的是使公民能够得到更好的服务、使公民与政府之间的沟通更加顺畅和使公民获得信息的能力得以提高。从而可以看出,报告所体现的精神是:公民的利益永远是第一位的。紧接着就进入了报告的主体部分,即各个地区在电子政务准备度的调查情况。在该部分的最后是网络措施的评估,网络措施评估主要关注的是政府如何提供电子政务政策方案、应用措施和工具来满足公民对电子信息、电子服务和电子应用工具需求的增加。该部分还包括对各个国家政府网站的内容进行衡量,例如:健康、教育、福利、劳动和财政等。

2008年联合国电子政务调查报告结果显示,各国政府已经开始朝着电子政务方向迈进。从报告中可以看出,如果没有综合性的政务基础背景来做后台支撑,那么要具体实现电子政务是很困难的。报告指出,作为电子政务的发展基础,组织的基本结构框架最为重要,除此之外的辅助元素还包括适当的政策、政府的执行力、信息通讯技术的应用和相应的技术方法。只有这样才能使电子政务的服务能力得以体现。而根据报告我们不难看出,实现这些基础的进程是缓慢的。目前,只有少数政府在上述一些方面做了必要性的资金投入来促使电子政务应用方面更加具有综合性与完整性。

报告根据电子政务准备情况的不同,将世界划分为5个不同的区域。调查结果显示:与其他地区相比,欧洲地区在电子政务事业发展方面明显优于其他地区,其余4个地区是美国、亚洲、大洋洲和非洲。报告数据显示,亚洲和大洋洲的电子政务发展情况基本差别不大,两者水平与世界平均水平差距甚微,而非洲却相对落后较多。在2008年的报告中,瑞典超过了美国跃居第一位,丹麦和挪威位居第二和第三。从中可以明显看出,在2008年的调查报告中位居前三位的均是斯堪的纳维亚国家。随后的第四名才是美国。在2008年的电子政务排名单上,前35个国家中,欧盟国家占了70%,亚洲国家占了20%。欧洲各国之所以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在基础设施与连通性上进行明智的和理智的投资,其中最显著的就是网络基础设施的投入。然而值得关注的是:在2008年的报告中,排名前35位的国家或地区中,非洲国家、加勒比海地区、美洲中部、亚洲中部、美洲南部和亚洲南部地区并没有出现。

在网络共享资源索引使用方面,从报告中可以得出以下信息:根据公民公约,在政府网络共享索引资源利用方面,相关数据发生了变化。例如,与2005年179个电子政务网络化国家的数量相比,2008年的总数上升到了189个国家。在这些国家中,美国在网络共享索引中使用率最高。这主要是由于美国拥有强大的网络信息资源与网络咨询服务力量,这可以使得美国民众与政府之间的交互更加方便和顺畅。韩国政府在网络咨询评估方面紧跟美国而位列第二,丹麦与法国并列第三。报告强调,在连通性实施方面,一个健壮的网络基础平台对于推动电子政务应用与服务是至关重要的。在2008年的调查报告中,被调查的各国政府在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投入与往年相比有了明显的提高。通过对基础设施建设情况进行仔细研究会发现,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移动设施方面的投资都比过去三年有了明显的、大幅度的增长。

二、关于现今联合国电子政务与政府工作的发展情况

首先,报告显示,由于近年来世界的快速发展,各国对政府职能有了新的需求,从而导致许多国家都出现了公共部门重组的趋势。报告中认为这个现象是由于越来越多的人在不同的新兴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而这些人为企业、民众和社会创建了诸多的利益。这些政府的“客户”从一定程度上就会对政府提出更高的需求,例如:政府需要具有更高的服务效率和性能、政府需要具备正确合理的职责定义、政府需要具有一定的公众信任度,为此政府所提供的服务应该及时更新。世界上许多国家开始尝试着改进自己的公共行政部门,使其更主动、高效、透明和更加以服务为导向。为了完成改革,各国政府正在对各自的组织结构、惯例和能力等方面进行改革,通过动员、配置和利用人力资源与财政资源来为公民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报告强调,信息通讯技术的合理使用在公共部门达到预期目标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并且对社会与经济的成长环境也会起到重要的影响作用。

其二,信息全球化导致了全世界的快速变化,知识经济为企业和政府不仅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挑战。在面对挑战的过程中,2008年的报告对知识管理在电子政务中的作用给予了一定的重视。依照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理念,知识管理已经成为政府策略、计划编制、咨询和执行等业务的不可分割的核心。报告中的观点认为,影响知识管理策略的三个主要因素是人员、方法和技术。与此同时,信息的收集、存储和共享是知识管理的另一个主要方面。政府只有良好地理解和利用这些因素,才能为组织的人员和结构打造合适的软件和硬件设施。然而,与企业相比,政府部门在具体实践上相对落后一些。这个事实促使一些政府将知识管理的发展和利用提到了政府议程上来。对于公民来说,政府对知识管理的适当引用也可以给其带来诸多切实利益,例如可以使公民获得更便捷的服务、获得更多的选择、获得多元化个和使纳税人所缴费用得到更好利用,等等。对于某些团体和组织来说,知识管理在政务中的应用,也可以促使提高组织效率和产生良性改革,从而提升组织的执行力。然而报告也指出,要想使上述的实际利益达到预期的效果,前提条件仍然是需要有综合性的政务基础背景来做支撑。所以电子政务的发展和知识管理的应用是相辅相成的。

知识管理的理念认为,组织最有价值的资源就是人员的知识。因此,2008年的调查主要从长远角度着眼于政府如何实施管理政府的后台整体办公系统,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综合性政务的基础实体。报告的第二部分主要关注政府应如何实现最大限度节省费用的手段和改进服务方式的方法。其根本的目的是使联合国内部政府部门的工作得以改进。报告中提及的主要手段有:缩减财政费用和办理事务的时间,加强工作流程管理,加强不同政府机构部门之间的沟通,为政府部门与各个单位之间提供更好的资源保障制度与责任分配制度,以便提升公共服务部门的服务水平。

其三,人力资源相关问题在2008年的报告中也受到重视。报告强调,要为员工建立一个积极和透明的工作氛围。这就意味着要选择和发展那些提倡信息共享理念的领导人员。如果要实现真正意义的知识共享,就需要对那些将信息输入系统并实现共享的工作人员进行切实的奖赏和激励。信息的共享发展必然会导致信息成本降低,而信息成本的降低对于新的公共部门的发展十分有利。报告提出,如果组织要发展,在鼓励信息共享的同时,就要鼓励组织成员形成集体化的价值观,所以也必须鼓励他们将自己的创造力和革新力转化成现实的产品和服务,这样才能创造真正的价值。报告指出,创造力和革新力是一个组织中的长期需要的能力,这种能力使得组织可以对自身的问题进行定位,发现并且找出新途径来解决问题。因此,领导必须关注如何制定策略来促使员工尽可能地发挥创造力和革新力;同时,他们也必须通过共享最优方案来保证已经存在于组织中的策略和知识得到最好的利用。报告认为,对于一个组织,如果已经具备前面所说的条件,之后就可以关注知识管理中提及的另一个维度:用户关系管理(CRM),即:提高用户集中度并建立重点客户关系网。这样才可以使组织得到稳固的成长。例如:提高生产力、提高效率、改善创新性,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

三、2008年联合国电子政务报告的主题――“电子政务”与“政务整体治理”的关系

从“电子政务”到“政务整体治理”的关系是2008年联合国电子政务报告的核心内容。根据报告内容,“政务整体治理”的概念来源于政府希望将信息技术的发展应用作为提高公共服务革新能力的途径和提高生产力水平的途径的战略举措。政务整体治理(或曰网络化政府)是围绕政府行为集中性问题所展开的,即动员社会各个方面的创造性因素来改进公共利益服务职能。2008年度报告提出,基于信息通讯技术的政务整体治理的目的在于增进政府机构之间的合作,从而使得市民与政府之间的咨询与交流得到巩固和促进,使政府的服务和职能达到更加有效的效果。报告强调,政务整体治理主要目标在于加强政府机构之间的合作,深化发展和利用政府与公民之间的咨询服务业务。政务整体治理的潜在概念是使得数据与信息的收集、再利用和共享方面得以系统化。在政务整体治理框架内部,政府间的工作可以在各个政府机构之间垂直贯通,同时也可以在同级别部门之间水平开展。然而,从报告内容中不难看出,要实现上述几点,就要很好地理解如何使信息通讯技术的应用与具体事物进行融合,只有这样,公共部门的改革才能得以实现。

2008年联合国电子政务报告同时指出:在制定全球电子政务趋势政策和设计国家发展轨道细节(包括如何使其与社会发展趋势进行配合)方面,一直以来都存在着很大的压力。所以政府连通性的电子政务事业的发展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报告除了阐述了“政务整体治理”建设的概念和其重要意义以外,对于如何建设的问题和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也进行了阐述分析。

首先,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在2008年电子政务报告中,对已有公共服务措施进行了规定:从传统性政府服务分配模型到综合措施模型的转变重点,在于如何提高政府为公民所提供的服务的价值。但是,报告针对这个规定也指出蕴含的一个问题:如果没有整体的后台政务系统来进行支撑,那么想要提高服务的价值是几乎不可能的。新措施强调,只有实现了政府连通性管理与流程结构上的业务流程再设计,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费用节省和服务质量的提高。目前,世界上许多政府开始意识到,若没有综合性的政府后台系统,则不能使网络服务进行推广。然而,早期的电子政务的重点几乎都放在了发展网络服务上,今天,随着跨组织统一性的重要性不断提高,使得重点开始向建立和管理综合性和平等性的政务服务方向转移。报告指出这样做是十分重要的,因为政策决议和之间协调的匮乏,使得政策遭到损坏,同时也使制度和政策的可信性大大降低。出于对已经显现出来的问题进行调查的目的,报告的第二部分分析阐述了从电子政务到连通性管治所面临的挑战。

其二,报告在第二部分的分析中也指出,随着知识经济给政府带来的挑战越来越大,知识管理对政府的重要性也在不断提高。知识管理的本质是以正确的形式为正确的人提供策略。前文提到了知识管理的根本理念:最有价值的资源是组织人员的知识,即知识管理中最重要的方面是人员之间知识的共享和管理。但目前的调查显示,绝大多数公共组织已经形成了很多传统的运行模式,例如SILO模式。SILO在知识管理中就是自我封闭式的组织单元,就是说与其他组织或者单位很少甚至根本没有沟通来往。类似这样的情况对于政务整体治理工作的开展无疑是一种巨大的障碍。所以要实现“政务整体治理”这一发展目标,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

其三,为了实现政务整体治理,联合国推出了3点电子政务措施,一方面可以使电子政务的重点集中明确,另一方面可以使从事电子政务的公共部门明确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这三点措施如下:

⑴基础性措施:在公共部门与社会范围各自内部建立可靠的、强大的网络信息基础设施,以满足民用、商用和其他特定授权使用的需求。

⑵综合性措施:使基础建设产生杠杆作用的效果,从而使信息得到更好的共享,通过更有效的信息服务和多渠道服务建立以民众为中心的政府管理模式。

⑶革新性措施:始终追求服务创新,使电子政务渗透到社会的各个层面,通过更加广泛的网络在政府内部使民主化得以深入发展。

对于以上3点措施,报告做了如下解释:长期以来,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都在不断地围绕着传统政务模式的各个层面进行探究,其目的是希望能为电子政务的发展道路寻求一个清晰的方向。从基础性建设到综合性建设,再到革新性建设,都是为了更好地进行政务整体治理这个目标。要想实现这个目标,政府公共部门的革新应该从政府内部起到推动作用,同时,社会各个层面对治理所产生的效果的适应能力也应该从外部起到辅助推动作用。报告认为,综合性措施的实施前提是必须建立一个能够不断升级的基础措施,只有实现综合性措施,才能使公共服务更加现代化,使公民得到更加全面的服务。报告指出,促使综合性措施形成的方法要在政府工作的各个层面得以体现,这些方法包括:节省费用,改进服务质量和效率,进行服务改革,提高中央控制能力、决策制定能力和资源分配能力等等。在革新性措施方面,报告中提出的革新方法很清晰,明确的利益相关性和范围的界定使得综合性后台办公职能的成功建立成为可能。

由于综合性后台办公系统对于“电子政务”和“政务整体治理”来说都十分重要,所以报告对于该问题也进行了分析和阐述。报告中所阐述的主要综合性后台办公服务包括:内部服务模式、战略合作伙伴模式和完全外部采办模式。这几个模式在资源(包括技术、财政和人员)的获取和利用上都存在着各自的优势和劣势,并且在实践中可能存在着冲突。在不考虑服务模式的前提下,报告也将后台办公模式分成3种:单一职能综合模式、交叉职能综合模式和从后台到前台的综合模式。其复杂性的级别根据职能难度的数量级的增加而递增,也随着所对应的组织的不同而改变。报告认为后台综合性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人员、步骤流程和所需技术。报告特别指出,电子政务的成功与失败很少取决于技术,而更多地取决于人员因素。报告中所列出的人员因素包括:公共服务文化改变,公共部门工作人员工作方式的更新,工会事务和技术、管理和领导能力。

四、结语

根据2008年的联合国电子政务报告内容,我们可以看出,联合国电子政务近年来已经在很多事情上重新调整了焦点,例如:如何使政府内部机构之间更好地进行合作,如何提高公民的关注度并且与特殊客户建立关系,等等。结合报告中的内容,可以得出下面的结论:在不久的将来,电子政务可以改进政府办事流程、降低政务成本、增强研究能力、提高档案与文件的保存能力。通过以上途径来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电子政务的不断发展可以促使政府朝着更精简、更具经济效益的方向进行变革;电子政务可以推动和促进不同级别政府组织之间的沟通和协调,甚至可以在组织内部和不同级别部门之间发挥作用。此外,报告还强调了一点,若想使电子政务发挥其真正的力量来达到预期效果,重点不在于应用技术的使用上,而在于如何将技术应用在变革过程中,使技术可以与实际相结合而发挥效用,这一点是值得我们认真领会和特别关注的。

依据2008年联合国电子政务报告的内容,结合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笔者认为以下几点是值得我们关注:

⑴联合国的各国政府逐步开始意识到电子政务的重要性,并且在必要的领域开始投入资金来支持其发展,这一点促使各国在电子政务发展评估指标上都有了比较明显的变动。我们应该重视这些指标数值后面所隐藏的趋势,研究其他国家的动态,吸取经验教训,从而使我国的电子政务事业得到长足发展。

⑵不断变化的世界对于政府的职能产生着新的需求,各国政府机构都开始积极进行改革。报告中关于改革问题上,对知识管理理念的应用和人力资源问题都给予了一定的重视。我们也应对新变化和新需求的来临做出快速而正确的反应,广泛吸取别国的改革经验,根据我国自身特点来进行调整。

⑶“电子政务”与“政务整体治理”的关系是2008联合国电子政务报告的主要核心,我们应该正确理解这一概念和概念后面隐含的意义。我们应该正确学习和理解报告所说的建设“政务整体治理”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仔细研究报告中所提出的解决措施。这样才可以将其更好地与我国的电子政务发展融合在一起,使我国电子政务得到长足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United Nations. United Nationse-Government Survey 2008――From e-Government to Connected Governance. 2008

2.褚峻.关于电子政务评价标准化问题的探讨[J]. 电子政务,2008(6)

3.2007世界电子政务发展总体态势与特点[J]. 信息化建设,2008(3)

4.师迅东. 我国电子政务建设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 西安:西北大学,2007

5.陈果. 我国电子政务与服务型政府交互发展研究[D]. 长沙:湖南大学,2007

作者简介:

孙杨,男,汉族,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情报学硕士,专业方向:电子政务、政府信息公开;主要研究方向:基于UML的我国政府信息公开系统的软件模型研究。

张新民,男,博士,研究员,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情报方法研究中心副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知识管理,信息构建,信息分析,情报学理论,政府信息公开。

供电所所长工作报告篇3

【关键词】核电项目;可研;报告

1、概述

核能是清洁能源,积极推进核电建设,是我国能源建设的一项重要政策。日本“311”核事故后,国家核电高速发展的态势有所暂缓,国家正制定核安全规划和调整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但国家发展核电的决心不会变化,所以应高度重视核电的安全有序发展。

本文从拟采用AP1000第三代核电技术的核电工作的经验出发,简要介绍核电项目前期工作中的可研工作,对可研专题进行具体描述,详细介绍各专题主要内容和开展的必要性,希望能对从事核电新项目的前期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2、可行性研究

可研是项目前期工作的重要步骤,其基本任务是在初可研所确定的厂址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核电厂工程建设的方案和条件,对项目有关的工程、技术、经济、环境、政策等方面的条件和情况做详尽、系统、全面的调查、研究和分析,对各种可能的建设方案和技术与工程方案进行充分的比较论证,对项目完成后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行预测和评价,论证其在安全上、技术上、经济上和商务上的可行性,是项目评估和决策的依据,也是下阶段编制项目设计任务书的依据。

可研的范围、内容和深度须按照我国相关管理部门《核电厂可研报告内容深度规定》(NB/T 20034-2010)、国家核安全局《核电厂可研阶段厂址安全分析报告的格式和内容》(HAFJ0067)以及环保部《核电厂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内容和格式》(NEPA-RG1)等规定执行。

在可研阶段,业主需完成的主要工作内容包括:编制《核电站厂址安全分析报告》,上报国家核安全局并取得《核电厂厂址选择审查意见书》;编制《选址阶段环境影响报告书》,上报国家环保部并取得批准意见;编制《可研报告》,并取得相关政府主管部门出具的批复文件,然后委托有资质的咨询机构进行审查;编制《项目申请报告》,上报国家发改委,申请项目核准。

3、可研专题

3.1 陆域地形测量

对核电厂址区域的陆域部分进行1:1000、1:10000地形测量,为核电厂厂区总平面布置及“四通一平”设计及地质勘察等专题提供相关的地形图资料。

3.2 水域地形测量

对核电厂址区域的海域部分进行1:2000、1:10000水下地形测量,为核电厂取排水口的布置,循环水排水及低放废水排放以及泥沙模型试验提供地形图资料。

3.3 海洋水文站设测

在厂址附近建站观测水文资料,掌握厂址海洋水文状况及海洋水文要素变化规律,为水工、水文等专题数、物模提供基本资料,为水工工程方案设计提供依据。

3.4 冬、夏季全潮水文同步测验

分析核电厂工程海域和各工程点的调查要素的时空分布特征和水文泥沙运动规律,为水工、水文等专题提供海域水文、泥沙、水质等特性的基本资料。

3.5 厂址气象观测

在厂址区域建站观测气象资料,为开展大气扩散试验提供基础气象参数,为工程设计和厂址总平面布置设计提供厂址所在区域的气象参数。

3.6 大气扩散特性试验

分析厂址所在地的大气弥散特性,推荐适用于厂址的大气扩散模式与参数及大气弥散因子计算模式及相关参数,作为剂量评价的依据;为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和厂址安全评价报告提供基础数据和剂量评价程序。

3.7 厂址邻近海域水生生态调查

综合调查厂址邻近海域海洋水文生态,评估核电厂建设和运行对海洋生物及生态环境的影响,为海域使用论证报告和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提供依据。

3.8 地质调查

调查主要断裂构造、新构造、第四季地层及重要不良地质条件,为地震安全性评价提供近区域和厂址附近范围内1:10万和1:2.5万基础地质图件和资料。

3.9 海域地球物理勘查

针对性地对厂址区域(150km)、近区域(25km)和厂址附近范围(5km)海域断层进行调查,为地震安全性评价提供海域地质基础资料。

3.10 地震安全性评价

调查和研究厂址区域、近区域和厂址附近范围的地质地震环境,分析论述厂址设计基准地震动参数确定、厂址附近范围能动断层鉴定、厂址区地震地质灾害评价等所涉及的主要地震和地质依据、评价方法和评价结果,给出厂址地震安全性评价结论。

3.11 岩土工程勘查

勘查厂址区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特征、岩土适宜性、不良地质作用发育规模,评价其对厂址稳定性的影响;为总平面布置、水工方案设计及报告编制提供依据。

3.12 厂址附近水文地质调查

查明厂址附近范围及厂址区的水文地质基本特征及与地表水体、周围环境等关系,为报告编制提供水文地质资料。

3.13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对工程建设引发、加剧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和工程建设本身遭受地质灾害的危险性作出预测评估,并提出防治措施,其成果报告作为提交省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进行工程建设用地审批的依据。

3.14 压覆矿产资源评估

调查建设项目及其附近压覆矿产资源及矿权等情况,评价建设项目对矿产资源的影响程度,为省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出具本项目是否压覆矿产资源的证明文件提供依据。

3.15 海洋水文

搜集和调查厂址海洋水文特征,分析计算设计基准洪水位和低水位,工程设计潮位、波浪和水温等海洋水文要素,为确定厂坪标高、取排水工程等的勘测设计提供依据。

3.16 岸滩稳定性分析及泥沙数值模拟计算分析

论证取排水水域潮流、泥沙及海床条件,分析工程海域水文特征、泥沙分布及迁移特征,分析工程建设前后的冲淤变化的趋势和淤积形态、范围、强度等,研究减淤、清淤措施,为核电厂的取排水、码头工程的设计提供基础资料和依据。

3.17 泥沙物理模型试验

在泥沙数模基础上,建立泥沙物理模型,对计算结果进行验证,以优化取排水工程等的布置方案,论证工程方案与环境间的相互影响,提出技术措施,为核电厂水工构筑物设计和安全分析提供依据。

3.18 温排水、放射性液态流出物数值模拟计算分析

预测冬、夏季典型大、中、小潮工况条件下,温排水、放射性液态流出物在厂址海域及取、排水口附近温度场和浓度场随时间、空间变化的分布规律,为核电厂规划容量的可行性论证及对海域环境的影响评价提供依据,为优化取排水方案提供资料,为物理模型试验提供边界条件。

3.19 温排水、放射性液态流出物物理模拟试验

在温排水、放射性液态流出物数模基础上,建立物理模型,对计算结果进行验证,提出对水域环境的影响程度,优化放射性液态流出物在取排水口附近海域增大扩散、稀释和输送能力的方法,采取措施尽量减少对水域环境的影响程度,使其满足环保要求,为环境影响评价提供依据。

3.20 环境调查

对核电厂址半径5km、20km、80km范围内人口资料、居民点、流动人口、特殊人群分布、城镇发展规划、居民饮食、工业企业、军事设施、交通运输、名胜古迹和旅游风景区、农牧渔业、生态环境、农田和养殖场、事故应急等情况进行调查。

3.21 环境辐射本底概况初步调查

了解厂址所在地的天然放射性水平和电磁辐射水平,判断厂址目前的放射性本底水平情况;为以后编制“放射性本底调查大纲”和开展厂址环境放射性本底监测积累数据和提供经验。

3.22 环境辐射本底概况初步调查

了解厂址所在地非放射性大气环境、海洋环境、声环境的本底值,为正确评估施工期环境影响提供相关依据。

3.23 可能最大降雨分析计算

分析厂址和邻近地区的暴雨特性,计算可能最大降水(PMP)和可能最大洪水(PMF),进而估算可能最大降雨量,为核电厂址防洪和安全论证提供依据,为厂区排水设计等提供可靠参数。

3.24 常规气象、极端气象和工程气象分析

调查厂址区域气象特征和极端气象事件,设计基准风、气温、降水和降雪等极端气象参数,对厂址气象特征,工程气象参数等进行评价和计算,从气象角度对厂址的适应性进行总结评价。

3.25 海冰调查观测研究

针对北方沿海厂址,收集和观测厂址附近海域海冰情况,分析研究附近海域浮冰和固定冰的形成、运动特点,及对核电厂取、排水口和水工建筑物的影响,为工程规划和设计提供可靠的基础资料,并为工程设计提供技术参数、科学依据。

3.26 淡水水资源论证

分析核电厂淡水水源的可靠性、供水方案的可行性,合理确定淡水水源和供水方案,为淡水水源取水设计提供依据;并论证取水可行性和用水的合理性,分析项目取水对区域水资源状况及其他用户可能产生的影响,编制并上报水资源论证报告,以取得流域水行政主管部门同意核电厂用水的批复文件。

3.27 水土保持方案

对核电厂场地平整涉及到的工程活动的水土保持进行调查、分析,对区域水土流失进行预测,并提出防治对策,制定工程措施防止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

3.28 取排水工程方案设计

根据厂址条件,提出核电厂海水冷却水取排水量,进行取排水工程的方案设计;在数值模拟计算成果基础上,进行取排水工程多方案的综合技术经济比较,提出本工程取排水方案的推荐意见。

3.29 大件运输规划(含码头)

调查核电厂厂址附近现有交通运输条件,确定核电厂大件设备运输方案,对大件设备运输方案进行可行性论证和技术经济比较,同时对运输设施的设置提出建议。

3.30 输电系统规划论证

主要根据电网电力市场空间情况对电厂合理的建设进度和投产时间进行分析和建议,分析电网的电力流向,得出电厂的供电范围和供电方向,为下阶段接入系统设计提供基础和依据。

3.31 一期工程接入系统设计

按照输电系统规划,设计本工程与电网的接入方案,以明确输电线路的走线路径、出线回路、接入位置等。

3.32 海域使用论证报告

对使用海域的合理性和可行性进行论证,评估核电厂运行期间温排水和放射性废液排放对受纳水域的实际影响,核电厂取水设施的卷吸效应和机械碰撞对水生生物的损伤影响,及运行期间对厂址附近海域的环境影响。

3.33 职业病危害预评价

分析核电厂可能产生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产生环节和人员接触情况,预测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工作人员健康可能带来的影响和危害程度,论证防护措施的可行性、有效性及合理性,提出相关补充措完善职业病危害防治对策,使项目建成投产后能符合国家有关职业卫生的要求,最终达到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保障工作人员和公众的健康和安全的目的。

3.34 职业安全预评价

辨识建设项目所存在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进行定性、定量分析,评价其危险等级及可接受程度,并由此提出切实可行的、合理的职业安全对策措施,提供决策参与和职业安全设计的依据。

4、经验总结

4.1 长周期和获取基础资料的专题要尽早开展

部分专题的周期跨度较长,如厂址气象观测需两年,水文站设测、海域生态调查等需一年,这类专题应尽早开展,为后续相关专题的开展及相关报告的编制创造条件。

提供基础资料的专题是开展各相关专题的基础,如陆域、水域的地形测量,地震、地质情况的勘测,水文气象观测等获取基础资料的这类专题应尽早开展。

4.2 明确专题间相互关系,合理安排专题开展计划

了解专题间的相关关系,在此基础上合理安排专题开展计划,可提高核电前期工作开展效率。如水文站设测资料是开展海洋水文、泥沙数模、温排水和放射性液态流出物数模专题的基础,而这三个专题又是开展取排水工程方案设计的基础;地质调查、海洋地球物理勘探是开展地震安全性评价专题的前提条件等等。

4.3 做好沟通协调,确保各相关专题成果的一致性

为保证环境影响报告书、厂址安全分析报告、可研报告的顺利编制及报告合理,在专题开展过程中须加强沟通协调,确保各相关专题成果的一致性。如厂址区域岩土工程勘查和地质调查的岩性、水文站设测与海洋水文专题计算的理论深度基准面等。

4.4 严格控制外委专题的质量

专题由总体设计院完成专题任务书的编制,业主确定有资质的承接单位来实施,并要求专题承接单位应按照核电厂质保要求编写工作大纲和质保大纲,并根据专家审查意见完善大纲,最终专题报告也应通过专家评审。另外,在专题开展期间定期跟踪工作开展情况,确保工作进度;对有外业的工作,应不定期地去外业现场巡查;同时加强与承接单位、总体设计院的沟通,确保专题工作开展质量。

5、结束语

供电所所长工作报告篇4

一、漓渚镇农村电网及电工队伍管理现状

漓渚镇自2003年行政村规模调整后,现有12个行政村(原24个村),各类装表接电总户数(照明、商业、普通工业、非工业、农业)为7030户,农村电工队伍人数共计15人。

从各行政村各类装表接电总户数分析,上述行政村低压电网及用电规模按户数可以归为700户以下、1000户、1000户以上三档,各档行政村数量分别为5、3、3。从现村电工年龄构成看,15人中,40周岁及以下4人,41-50周岁1人,51-60周岁8人,60周岁以上。

目前村电工的用工主体为行政村,此外由供电部门与劳务机构签订《非全日制用工劳务派遣协议书》,采用非全日制用工劳务派遣形式,由机构定向输送到供电部门从事相应工作。

劳动报酬方面,现农村电工报酬补贴主要由供电企业和行政村两块构成。其中供电部门补贴以行政村装表用电总户数确定其补贴基数后,再根据所在村的装表用电总户数、月平均电费应回收额和低压线路长度等三大参数确定其工作量大小测得各村务电工的补贴总额;各行政村补贴,由各村视村级经济状况及村务电工业绩等情况确定,该补贴目前未形成统一的标准。

通过对2010年全年漓渚镇各行政村村电工供电部门提供的补贴分析,全年供电部门应发补贴为12.4222万元,村务电工人均月补贴为653.40元,最高1149.53元,最低348.61元,年人均8281.47元。各行政村装表用电总户数、月平均电费应回收额、低压线路长度及2010年补贴支出如下表:

二、漓渚镇新农村电网安全管理长效机制建设实施方案

1、成立镇、村长效机制建设领导小组和工作组

在县新农村电网安全管理长效机制建设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漓渚镇相应成立新农村安全用电管理领导小组。领导小组负责漓渚镇长效机制建设的具体实施和组织协调,负责对下属行政村安全用电日常管理的检查和考核。领导小组组长由漓渚镇镇长担任,副组长由副镇长和派出所所长担任,成员由镇经发办等有关部门负责人、供电营业所所长组成。

各行政村同时成立新农村安全用电管理工作组。工作组在镇新农村安全用电管理领导小组领导下,具体承担所在村安全用电日常管理以及对村务电工的选聘、日常管理、考核和报酬发放等工作。工作组组长由行政村村长或书记担任,成员由村两套班子成员组成。

2、明确镇与各行政村用电管理职责,建立责任考核体系

由漓渚镇与各行政村主要负责人签订农村安全用电管理责任书。(1)明确农村电网安全管理责任目标;即不发生辖区范围内人员触电伤亡事故、村级产权电力设施引起的电网事故以及破坏电力设施、窃电等事件。(2)落实农村安全用电管理各项职责:主要为村级产权电力设施的安全和法律责任;对村务电工选聘和管理责任;村级各类用户用电设施安全用电、依法用电的管理职责;配合电力部门做好电力设施保护、电费催缴及用电安全检查和宣传工作。(3)建立农村安全用电管理考核体系:按照分层考核模式建立镇考核村、村考核村务电工的农村安全用电管理考核体系。镇考核村主要从目标管理、组织机构、基础管理、管理职责四方面进行考核。考核按年度进行,考核结果将纳入漓渚镇对所属行政村年度综合考核内容,并据此进行奖励或通报批评。

3、漓渚镇村务电工队伍及管理体系建设方案

制定《漓渚镇村务电工管理办法》,以漓渚镇镇政府名义发文。管理办法明确村务电工各级管理职责、管理要求;聘用程序及聘用资格条件;落实村务电工工作职责、工作补贴及检查、考核等方式。

村务电工的聘用依据《漓渚镇村务电工管理办法》由所在村安全用电管理工作组推荐,镇新农村安全用电管理领导小组审查同意后进行聘用。

聘用形式由所在村与村务电工签订工作任务书。

村务电工的规模,以行政村为单位,根据在供电部门装表用电总户数,原则上以700户以下、1000户、1000户以上三档,按照1名、2名、3名定员标准进行配置。鉴于目前电工队伍现状,以积极、稳妥、有序地构建新农村电网安全管理长效机制工作,并结合自然村地理区域分布等因素,从便于日常维护管理出发,村电工定员配置可适度缩放(但不得突破现有行政村电工配置基数)。

村务电工日常管理由所属行政村负责,按照工作任务书明确的工作职责开展日常安全用电管理、村级产权电力设施运行维护、配合电力部门开展村级低压电网运行巡视和缺陷报告、电费催缴、电力设施保护、违章用电和窃电报告及配合处理、村级用电客户表后线路安装和维修服务、新农村电网建设的配合协调以及村、镇交办的相关任务。

村务电工的考核按年度进行。由镇新农村安全用电管理领导小组组织各行政村新农村安全用电工作组对村务电工进行年度考核,并根据年度考核结果决定年度补贴发放的额度和是否留用。

按照上述实施方案,漓渚镇原村务电工须解除与劳务机构的关系。具体方式如下:在构建长效机制时,由镇召集各村负责人就长效机制实施工作进行部署,并由村负责人会后将长效机制实施的相关情况详告现任村务电工;在完成村务电工的聘用并实施之日起,由供电部门负责通知原劳务机构同时终止非全日制工的关系。

4、村务电工报酬补贴构成及标准

村务电工的补贴由所属行政村、镇政府及供电部门补贴三部分组成。其中供电部门补贴将在综合考虑所属行政村装表用电总户数、月平均电费应回收额、低压线路长度等因素确定。

村务电工供电部门报酬补贴计算方式如下:

村务电工报酬=〔基数+月装表户数补贴+月电费应收额补贴+线路长度补贴〕。其中:

(1)基数

根据所属行政村装表接电总户数套用标准确定。所在行政村套用标准在700户以下的为360元/人,套用标准在1000户的为330元/人,套用标准在1000户以上的为300元/人。

(2)装表用电户数补贴:为上年月平均装表户数×0.20元/户;

(3)电费应回收额补贴:为上年月平均电费应回收额×系数(3万元以下系数3‰,3万元以上部份系数1.5‰)。

(4)线路运行补贴:为上年月平均线路公里数×15元/公里。

村务电工村补贴部份由村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并发放。

5、供电部门补贴支付方式

供电部门与漓渚镇政府签订《漓渚镇新农村安全用电管理协议书》,明确内容主要为:漓渚镇新农村安全用电管理体系建设和运行工作;村务电工队伍建设和日常管理工作。

供电部门对村务电工报酬补贴以“农村安全用电管理费”形式列支,镇政府开具的发票为税务部们的统一发票,其产生的税额由供电部门承担。

供电所所长工作报告篇5

台湾“行政院”2008年9月11日通过“因应景气振兴经济方案”,期望促使提振经济形势,巩固经济长期发展基础。有鉴于此,卫生署配合“行政院”“振兴经济扩大公共建设方案”推动“加速办理智慧医疗照护计划”,针对如何加强医院为民服务、保障病人就医安全及提升弱势与偏远地区医疗质量,提出“医院安全关怀RFID计划”及“医疗影像交换及判读中心建置计划”,于2009年2月25日奉“行政院”院台卫字第0980007847号函核定。

卫生署计划建立“医疗影像判读中心”,提供医疗影像诊断服务,以支持医疗资源较缺乏以及影像诊断医师人力短缺的地区,例如偏远地区及山地离岛,缩短诊疗决策时间,提高医疗质量。希望能解决影像诊断医师人力短缺的困境,提升偏远地区的医疗水平,缩短城乡落差。

“医疗影像判读中心”架构

在最初的设计中,“医疗影像判读中心”需具备如下功能:

1. 判读中心系统,可提供多人同时上线进行远程报告阅览、影像浏览,登入时须配合电子签章制度。

2. 以报告医师身份登入时,会自动显示待处理列表。而用身份证登入,就可以进行跨院影像查询。

3. 打印的报告,须立即回传写入原医院。

4. 共享影像浏览器,需提供报告医师所需的所有诊断工具,如标尺、量角器、放大缩小及Window/Level调整等,且必须支持所有医院的影像。

5. 提供对所有不同使用目的的使用者,进行管理统计。可依照医院、科别、仪器、检查项目、疾病、诊断医师等,进行深度的医疗分析统计及管理功能。

6.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针对报告医师的基本数据、专长及诊断绩效等建立相关数据库。

7. 帐务处理系统,需能管理报告输入后的相关拆帐问题。

8. 报告医师打印报告时能及时查询病历数据。

因第6和第7项效益不高,并未持续使用,其他项目都正常运作中。

IRC系统特色

IRC系统除了提供报告委托诊断服务外,EBM还设计了“影像报告追踪系统暨卫生所PACS自检查询系统” (IRC Image Tracking System),提供委托诊断的医疗院所,掌握委判的影像与报告的进度查询、网络情况自检以及紧急通报功能。

查询系统为Web方式登入,医师除了可在固定工作站上使用,还可在行动装置上登入,随时随地查询与阅读报告,不受时间地域的限制。

登入后呈现总结画面:以数量化、正常/异常状态总览显示,一目了然。

总结内容会显示7日前至查询日的总数量:报告总数量、待诊断数量、已诊断数量、当日/昨日的紧急通报数量、一周内总紧急通报数量。每半小时可自动刷新总结内容(或制作刷新按钮,由用户自行刷新)。

IRC影像报告追踪功能:实时显示IRC报告状态(绿灯:已诊断;红灯:待诊断),用户可搜寻委判影像与报告。

系统默认自动带出7天前至登入当天的影像报告追踪内容,或可通过选择检查日期(亦可指定检查区间)显示该日期(或区间)之内容。

卫生所PACS自检功能:确保IRC系统运作正常,自检系统显示每小时PACS 服务器接收仪器影像、卫生所至IRC网络状况;可提供卫生所查询是否有任何异常状况。

系统默认自动带出7天前至登入当天的卫生所PACS自检内容,或可通过选择检查日期(亦可指定检查区间)显示该日期(或区间)之内容。

紧急通报功能:可查询IRC紧急通报案件,以便卫生所医护人员第一时间关切IRC通报的紧急患者。

系统默认自动带出7天前至当天的紧急通报内容,或可通过选择检查日期(亦可指定检查区间)显示该日期(或区间)之内容。

IRC使用情况

IRC于2009年12月建置完成后,2010年展开测试及试运营。

大同乡卫生所上传一患者X光影像,委托IRC诊断,IRC专科医师诊断疑似肺结核,并通过系统紧急通报机制,请卫生所医师速阅报告、追踪患者。

委托诊断的医疗院所于2010年初数月的试运营期间,实际体验了IRC的运作和效益后,开始大幅利用IRC,诊断报告数量呈大幅增长。由试运营期的每月数百份报告,增加到每月平均千份、高峰达每月5000份报告。

使用IRC的医疗院所,包含署立偏远、离岛医院及山地离岛卫生所。至2012年7月,委托诊断之单位遍及全台;共有18家偏远的山地离岛卫生所、4家疗养院、9家偏远乡镇小型医院及诊疗处、1家胸腔专科医院。平均维持在每月3000份报告左右的使用量。由此可见,IRC是一个使用率相当高的系统。

山地离岛PACS与IRC整合

为提升山地离岛地区卫生所医疗信息化,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质量, 让“行动门诊”的服务深入到偏远部落,2006~2009年,台湾卫生署陆续完成15家离岛及山地卫生所的医疗影像传输(PACS)系统建设,与署立医院联机,并完成卫生所之间的调阅。EBM 协助卫生署于2011年建设偏远及离岛区3县4乡的6家卫生所PACS系统,并将系统与IRC整合。

通过山地离岛PACS与IRC的整合,解决了现有卫生所医事人力及医疗仪器资源不足的现状,提高了当地医疗照护质量。凭借医疗数字化的建设,为未来疾病的统计、健康数据库的建设提供了便利。

IRC拟整合数字心电图

心脏疾病为山地(原住民)十大死因的第二位,但因时间和地域的限制,当地居民就诊不易,故难以早期发现慢性心脏疾病。

若能早期预防、提早治疗,便能守护山地离岛人民的心脏健康。心电图为监测心脏疾病的有效方式,蕴含非侵入式、时间短暂、操作方便、能第一时间供医师判断心脏功能等优点。

EBM协助卫生署在2011年建置大同乡、泰安乡、梨山卫生所“数字心电图实时传输系统”,可便利医护人员于巡回医疗时进行心电图筛检,并可实时上传、调阅心电图,将对山地离岛居民心脏照护有长远、实质的帮助。

供电所所长工作报告篇6

【关键词】进厂煤;化验;燃料管理

文章编号:ISSN1006―656X(2014)01-0037-02

电力体制改革以后,煤炭市场的市场化特征越来越明显,对发电公司最突出的影响就是煤价持续上涨、燃料成本大幅上升、普遍出现了经营深度亏损的不利局面,发电公司经营受燃料因素制约的趋势越来越强烈,面对发电公司严峻的生产经营形势,通过强化内部精细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向企业经营管理要效益成为改革的突破口。

通过对电力燃料管理过程的科学分析和认真梳理,我们得出:实现电力燃料的数字化管理是影响企业经营成败的关键,通过深层次研究电力燃料生产过程,应用先进的信息化技术为手段,以标准作业流程,挖掘、整合历史积淀和成熟员工的生产管理、生产技术经验及智慧,并以精益化思想为引导,以系统工程相关理论为指导,在燃料管理中最关键的一个环节――进厂煤化验环节实施集团进厂煤化验标准化实验室系统项目建设工程,是实现“向管理要效益”这一创新企业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一、目前进厂煤化验环节存在的问题

(一)煤炭不均匀性造成“掺杂施假”行为发生

电煤成本目前占发电成本的比例已经上升至75%左右,而当前的电煤结算方式为以“质”论价,由于煤炭是一种很不均匀的固体混合物,而且颗粒越大越不均匀,因此从几千吨甚至上万吨煤炭中选取一定质量(分析煤样仅要求不少于60克)的煤样进行相应的工业分析,准确测定其各种物理、化学特性,合理维护煤炭供需双方的利益,意义非常重大。

正是由于煤炭的这种不均匀性,在近年来煤价连续大幅上涨的过程中,火电厂经常遇到这种“掺杂施假”的情况,使火电厂经济利益蒙受巨大损失,并对发电机组的安全运行造成了较大的威胁。

(二)人工操作对化验过程的影响

第一,容易造成数据失真,人工操作使用天平时,需要将干燥或加热前后的器皿进行称量并手工抄写在原始记录规定表格内,容易出现数据记录错误,由于称量操作均为人工,一但人为修改部分原始数据将可能发生腐败行为,给企业造成不可挽回的巨大损失;第二,数据共享程度差,在大多数火电厂除全硫和弹筒热数据保存在相应工控机数据库中,但也没有在局域网内共享数据,而其他化验项目的原始数据则需要在纸质原始记录本中进行登记,造成数据传递不及时,信息集成度低,共享度差,无法及时为各级燃料管理部门的决策分析提供支持;第三,工作效率低,在本项目实施前,各化验项目的所有原始数据均需人工手工计算,不仅效率低,而且容易发生计算错误;第四,化验过程无法实现有效的监控,相关国家标准中对煤质化验操作过程时间均有要求,在实施本项目前,已有的纸质记录只能看到结果,不能对过程进行追溯。

二、项目整体解决方案

为确保进厂煤化验数据的及时性、真实性和准确性,并根据火电厂对入厂质量检测工作的基本要求,通过实施新一代的“进厂煤化验数据实时采集系统”,将现有的火电厂燃料管理信息系统直接与其量热仪、定硫仪、电子天平、工业分析仪等化验、计量设备联网,通过数据接口直接采集数据,可有效确保数据的及时传递、避免人为因素误差的发生,并实现对化验过程的全程监控。

(一)系统架构模式

采用B/S(全称:Browser/server,“客户端/服务器端”)与C/S(全称:Client/Server,“浏览器/服务器”)混合模式,可以充分发挥各自最大优势。采用Oracle大型数据库,实现信息实时传输和完全共享;采用.Net技术,构建三层架构的应用业务系统,从而火电厂进厂煤化验实验室标准化管理,详见图1。

(二)数据安全模式

(1)数据传递采用XML,发挥其开放性、互操作性强、规范统一、支持多种编码、可扩展性等优点,为实现跨平台、透明安全合法地穿越合作用户的防火墙提供了保障,XML用于进厂煤化验实验室标准化管理方面。

(2)数据存储使用RAID解决方案,数据库服务器采用由四个硬盘组成的RAID 5,当RAID 5的一个磁盘数据发生损坏后,利用剩下的数据和相应的奇偶校验信息去恢复被损坏的数据。

三、进厂煤化验实验室标准化管理实现的过程

进厂煤化验标准化实验室管理项目体现了技术先进、成熟可靠、性能优良、扩展灵活、标准开放的特点,能够实现“横向集成、纵向贯通”的功能,并且能够综合考虑到该系统的中长期发展计划,在系统功能、结构、性能等各个方面能适应未来燃料管理业务发展的需要;体现了标准化、专业化、集约化的特点,可以满足燃料管理体制规范和高效运行需要。

整体项目由四个部分有机组成(见图2),分别为人员角色管理、标准化实验过程管理、设备管理、管理员设置。

以下将重点介绍标准化实验过程管理中的接样管理、化验过程控制和化验报告管理三个关键实现过程:

(一)接样管理

本过程包括接样登记和化验转码两个步骤。

按照进厂煤样质量检测流程,经过采样和制样环节之后的煤样试样将被送到化验室进行化验;化验室人员(通常为化验组长)应按照进厂煤化验相关国家标准和火电厂化验作业指导书的规范规定,对必检项目进行检查并登记至系统:样品送样编码、送检煤样粒度(全水分煤样分为13mm、6mm两种粒度,工业分析送检煤样为3mm)、样品及其容器质量(化验室接样后应立即对其称量,检查样品质量是否满足化验需求)、送检样品煤种、送检样品时间等项目。

接样登记后,应立即进行化验转码操作,转码操作应与试样化验前管理送样编码的人员绝对分开,以避免人为因素对进厂煤质量检测过程的干预;通过化验转码操作后,煤样化验信息将与此前与此煤样相关的供应商等其他相关信息完全隔离,保证化验环节独立、公正、科学进行,确保化验结果的可信度。

(二)化验过程控制

(1)化验分配管理

化验分配管理是由化验组长将化验项目分配给具体的化验员,化验任务分配后此化验员将与特定试样及其化验项目相关联。具体的化验过程以全水分化验介绍控制过程。

(2)全水分化验管理

包括全水分在内的所有六个化验项目的操作均在化验操作过程主界面(见图3)进行。

以一步空气干燥法化验全水说明控制过程:

(1)被分配全水分化验工作任务的化验员登陆后,进入化验操作主界面(见图3),只有被分配权限的化验项目为可操作,其他化验部分为不可操作(底色为灰色),即使本煤样试样其他化验项目已由其他化验员操作完成,也不显示数据,以确保化验过程的独立性。

(2)化验员首先选择打开天平,并按国标规范要求盛取试样样品,放入器皿中用天平进行称量,6mm的全水分样品要求盛取10~12g,精确至0.001g,如超出此范围,系统将报错误提示。当天平稳定后,操作员按天平确定键,系统将自动读取天平显示的合规数据(M:试样的总质量),并记录第一次称量时间。

(3)将盛有试样样品的器皿放入鼓风干燥箱中进行干燥,鼓风干燥箱将按照设定的程序开始工作,干燥、灼烧后冷却至室温后进行第二次称量,当天平稳定后,操作员按天平确定键,系统将自动读取天平显示的合规数据(M1:干燥后试样减少的质量=器皿和试样的总质量-检查性试验后的总质量),并记录第二次称量时间。两次操作时间差超出系统规定,则系统将报错误提示,并要求化验员重新进行操作。

(4)系统按照上述合规操作的结果并根据国标规范自动计算试样全水:Mt(试样的全水分值)=M1/M×100。

系统通过对化验员操作时间的控制(表1为全水分验控制项目表)和对重复性限的验证,不仅可以使化验过程完全满足国家标准的要求,确保化验结果的准确性,而且可以提高化验员的操作技能,使其操作规范性得到不断的提高。

(5)试验重复测定合规性要求

按照国家标准要求每项分析试验应对同一煤样进行两次测定(通常称为重复测定)。两次测值的差如不超过规定限度(同一化验室允许差T),则取其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结果,否则需进行第三次测定。如三次测值的极差小于1.2T,则取三次测值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结果,否则需进行第四次测定。如四次测值的极差小于1.3T,则取四次测值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结果;如极差大于1.3T而其中三个测值的极差小于1.2T,则可取此三个测值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结果。如上述条件均未达到,则应舍弃全部测定结果,并检查仪器和操作,然后重新进行测定。

四、化验报告管理

本项目化验报告分为原始报告、化验报告和合规报告三个层次,从化验结果到化验报告环环相扣,紧密相连,保证数据实时上传和真实性。

(一)原始报告

在六个化验项目均结束后,所有的化验结果都处于未审核状态,化验组长在原始报告生成界面当中,可以选择化验编号或者日期及化验状态(未审核/已审核)为条件,查询到所需要的化验记录并且生成原始报告。

但此时的原始报告出于保密性考虑仅能看到空干基氢值(空干基氢值采用电厂定期送省级煤检中心检测的方法)。

因为在接样登记中执行了化验转码操作,使得后续所有化验结果与试样化验前其他信息(如供应商、承运人、采样、制样信息等)完全隔离,确保了化验环节的独立、公平、公正开展。

当控股公司有拥有解码权限的用户进入系统后进行解码才可以生成完整的原始报告。

在化验原始报告当中,如果所有的化验项目结果均通过了系统按国家标准的验证,那么该报告便可通过审核;反之,如果某项化验的某个数值超出了国家标准规定的范围,那么该项数值则会显示成红色字体以提示审核人此处未达到国家标准要求,那么该报告便会作废,对于未达标化验项目,化验人员需要用留存的煤样重新进行化验,达标的化验项数据会保留下来后与重新化验过的项目组成一份新的原始报告再次由审核人审核。

(二)化验报告

在每个化验样品完成整个化验流程之后,由化验组长依次生成原始报告、化验报告和合规报告并且存档备份,以便相关领导审阅、查询。

当原始报告通过审核之后便会将化验码上传至系统,系统对化验码进行解码以及内容提取,然后将各项信息返还至标准化实验室系统,便可生成化验报告,报告中所得的各项化验值只能基于该化验样品。

化验报告需要通过化验组长或者负责人进行审核,通过审核的化验报告可以上传到系统供相关领导查阅。

(三)合规报告

在原始报告生成后,系统会对整个化验过程中所有需要进行国标验证的环节记录并生成合规报告,报告中包括接样环节、化验环节和数据采集环节的验证。包括对接样环节、化验环节和数据传输环节的验证,确保整个化验过程可控、在控。

五、结语

供电所所长工作报告篇7

由于近期稀土价格飙升,个别非法业主受到利益驱使,无证非法盗采稀土矿。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上杭县委办公室、上杭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关闭取缔无正非法稀土矿整治工作及加强稀土矿产资源监管工作的实施方案>的通知》及《上杭县人民政府关于严厉打击无证非法开采稀土矿的紧急通知》和《中共上杭县委办公室上杭县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中共市委办公室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批转关于加强稀土矿资源开发监管意见的通知》文件精神,切实保护我乡矿产资源,有效遏制和及时查处非法开采稀土矿行为,明确责任,形成齐抓共管工作机制,经研究,特制定以下实施意见。

总体目标

为维护矿业秩序、保护环境,为造福子孙后代,全面消除无证非法采矿,各村应该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工具广泛宣传非法开采稀土矿的后果,发动群众共同参与到打击非法开采稀土矿的战役中,维护村、组、群众个人的利益。

明确职责,落实到人

1、村干部和村级协管员职责。村级建立村干部包组包户的巡查责任制,要求至少每3天对所包村民小组山场巡查一次,及时了解所包村民小组非法开采稀土矿动态,发现有违法开采的,2小时内报告乡政府办公室,同时先行进行劝阻、制止。

2、包村工作队工作职责。各包村领导和包村干部负责对所包村每周巡查1次以上;发现违法开采稀土矿行为,2小时内报告乡政府办公室(附巡查报告单)。

3、乡国土资源所职责。乡国土资源所接到乡、村干部报告或群众举报违法非法开采稀土矿后,24小时内会同乡、村干部进行实地查看,进行确认,系非法开采稀土矿的当即进行制止并及时上报县国土资源局,安排时间进行摧毁。

4、其他乡直有关部门职责。乡供电所对非法开采稀土矿的点不得供电;同时要加强对用电户私自转接电供给非法开采稀土矿的,一经发现依法给予停电等处理。林业站和森林派出所对非法占用林地毁坏林地依法进行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严格奖惩,加强督查

(一)责任追究

1、对村级组织及其相关人员的责任追究。当年内发生非法开采稀土矿的村级国土资源和规划建设环保协管员(以下简称协管员)、村委会及其村干部不进行有效制止、不及时报告的,追究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及协管员责任,发生1起,由乡土地执法监察工作领导小组上报县土地执法监察工作领导小组给予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及协管员全县通报批评并取消该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当年评优评先资格;发生2起对协管员实行解聘;发现3起以上的,对村党支部书记给予免职处理,对村主任依据《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启动罢免程序予以罢免。

2、对乡包村人员的责任追究。(1)乡政府包村干部对所包片区每周巡查不少于1次,及时发现和督查各村协管员和村干部落实日常巡查监管情况和存在问题,对未落实包片责任,未按时开展巡查及报告的,或对非法开采稀土矿行为未及时发现、制止的,追究包村领导和包村干部责任。当年内发生发生1起的,报由县土地执法监察工作领导小组对包片领导和包村干部予以通报批评;发生2起以下的,予以效能告诫或党政纪处分。(2)乡国土资源所要积极履行监督职责,加强指导对各村开展巡查、制止、打击、捶毁工作,及时掌握各村情况。

3、对乡直有关部门及其相关人员的责任追究。在土地执法监察工作中,乡直相关部门不按规定履行各自职责,推诿扯皮,给打击非法开采稀土矿工作带来不良影响或出现违反规定经查实的,报主管部门和县领导小组给予相关责任人效能告诫或党政纪处分。

4、加强督查。乡政府成立打击非法开采稀土矿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乡的打击非法开采稀土矿工作,重点对村级非法开采稀土矿巡查责任制落实情况进行督查、考评。领导小组组长由乡政府林云志乡长担任,副组长由钟铭昌副书记担任。成员由政府办、乡纪委、国土资源所、公安派出所、森林派出所、供电所、林业站等相关单位人员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地点设在乡国土资源所。

供电所所长工作报告篇8

一、总则

1、编制目的

为确保地震灾害应急处置及时、高效、有序的进行,切实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带来的人员伤亡、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等,根据我镇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预案。

2、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破坏地震应急条例》、《国家地震应急预案》和《定远县地震应急预案》等。

3、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本镇行政区域内地震灾害事件(含旷震、水库地震、火山灾害及地震谣传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

4、工作原则

⑴以人为本,减少危害。切实履行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把保障公众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作为首要任务,最大程度地减少地震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危害。地震灾害事件发生后,镇人民政府要立即启动本预案,实施地震应急,处置地震灾害事件。

⑵居安思危,预防为主。高度重视灾害发生处理,做好应急演练和群众性逃生演练。防患于未然。增强忧患意识,坚持预防与应急相结合,常态与非常态相结合,做好应对准备工作。

⑶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在镇党委、镇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建立健全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实行行政领导责任制,充分发挥专业应急指挥机构的作用。

⑷依法规范,加强管理。依据有关法律和行政法规,加强应急管理,维护公众的合法权益,使应对地震应急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

⑸快速反应,协同应对。加强以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处置队伍建设,建立联动协调制度,充分动员和发挥本镇、社区、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志愿者队伍的作用,依靠公众力量,形成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功能齐全、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

⑹依靠科技,提高素质。加强地震应急处置技术及设施,充分发挥专家队伍和专业人员的作用,提高科技水平和指挥能力,避免发生次生、衍生事件;加强宣传和培训教育工作,提高公众自救、互救和应对地震的综合素质。

二、**镇应急基本情况

1、应急机构:镇机关成立应急指挥部下设1室9组、15个村委会分别设有民兵应急分队,社区设有志愿者应急小分队,在第一时间参与应急救援。

2、交通情况:我镇所属各机关单位、各部门、驻社区、驻镇单位均安排应急车辆,各村也安排了交通工具,保证抗震应急征调和人员转移需要。

3、通讯情况:有线、无线通讯和广播、电视等已经覆盖本镇,会在第一时间通知到群众,各村同时还设有平安之声大喇叭可以及时发出公告和通知,镇抗震指挥部办公室设有固定电话:4404010(24小时畅通),同时要求15个村、学校、社区每天有值班值宿并做好登记,设有固定电话保持24小时畅通,有情况第一时间向镇抗震指挥部报告。

4、卫生情况:全镇有中心医院2所,村卫生所15个,基础医疗设施完善。

三、组织机构和职责

1、成立**镇抗震救灾应急指挥部,统一领导、指挥和协调全镇地震应急与救灾工作。

2、应急指挥部如下:

:**镇党委书记李邦元

副总指挥

:**镇人民政府镇长

石敏

成员及单位:镇党政领导班子成员、组织、宣传、镇属各部门负责人、15个村支部书记、2个中小学校1个社区书记,民政办、经管站、财政所、土地所、派出所、规划所、卫生院、水管所、司法所、安监站等部门和单位。

镇应急指挥部主要职责:

1、贯彻落实国务院抗震救灾应急指挥部,上级抗震救灾指挥部的决定、部署和要求;

2、部署、组织有关部门对受灾地区进行紧急援救。

3、制定本镇地震应急预案并督促、检查和落实。

4、根据本镇所处地震区域内远近、震情发展等趋势,立即上报,经县里批示后,迅速通知各村、各社区、各所属单位和部门,走好地震应急准备工作。

5、经县里批准后,同时做好安置群众避震时间和地点,确定救灾范围和规模,实时宣布本镇进入地震后应急期和应急期的起止时间,需延长应急期的,报县里总指挥部批准后,立即通知全镇。

6、地震发生后,立即启动本应急预案指挥部成员立即到政府指挥部报到,听从总指挥和副总指挥命令,部分成员立即赶赴现场,部分人员立即研究制定本次地震工作方案和应急措施。

7、按照上级政府的统一指挥统一领导,积极组织协调开展工作,工作人员立即前往现场、各工作组各负其责开展救援工作,随时请示、随时汇报。

8、对救灾物资、人力、物力、财力提早储备和筹集,如不能满足应急需求要调动物资的及时上报县里请求支援,同时协调兄弟乡镇来帮助和支援。

9、监督和督促各工作组工作,检查各村委会、社区工作进展和落实工作任务情况。

10、按照上级政府的统一组织和要求,组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做好财政预算和支出。

地震应急机构体系

指挥部下设一室九组,即抗震救灾办公室、组织宣传组、治安保卫组、医疗救护防疫组、交通运输组、通讯联络组、供电保障组、生活物资供应组、抢险救灾组、人口疏散组、恢复建设组。

1、

办公室主要职责:

办公室主任由副镇长陈保章担任,办公室设在镇综合办公室。

⑴迅速了解、收集和汇总震情、灾情,及时向镇指挥部报告,镇指挥部第一时间向县指挥部报告。

⑵及时传达贯彻各级命令,并督促检查下达命令的执行和落实情况。

⑶组织现场强余震监视和震情会商,对震害损失调查和评估汇总现场救灾进展情况。

⑷负责对外的联络和接待工作。

⑸负责处理办公室日常工作。

2、组织宣传组主要职责:

组织宣传组组长由陈飞担任

⑴根据应急情况进行宣传,及时、准确、客观、全面向公众震情、灾情等相关信息。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要向社会简要信息,随后初步核实情况、政府应对措施和公众防范措施等,并根据事件处置情况做好后续工作。

⑵破坏性地震发生后,在电视、广播上加大宣传报到,有效利用各村平安之声大喇叭动员全镇力量,积极主动参与抗震救灾工作。

⑶宣传抗震救灾工作中典型事迹与模范人物,稳定人心,稳定社会秩序,使救灾工作高效、有序地进行。

⑷负责现场情况的录制、影像的收集和管理。

(5)负责地震应急机构体系的人员配置,提出对干部的奖惩及临时任免意见。

(6)

当出现地震谣言并对社会正常生产生活秩序造成影响时,应派出工作人员调查谣言起因,做好宣传工作,平息地震谣言。

(7)积极组织群众参与抗灾减灾演练活动,进行培训提高防范和自救互救本领。

3、

治安保卫组主要职责:

治安保卫组组长由王树兵担任,成员有司法所和镇区内派出所全体干部。办公室设在镇综治办。

(1)在地震临震预报后或地震发生后,立即组织和加强生命线工程的安全保卫工作。加强灾区治安管理工作,实施紧急防范措施。

(2)预防和打击强盗、哄抢物资、制造谣传等严重犯罪活动,维护社会秩序,保证抢险救灾工作顺利进行。各村社区组建巡逻队伍、增设警务室等,增加灾民的安全感。

(3)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火灾、水灾、易燃易爆、有毒气体等次生灾害的的发生和蔓延造成更大的危害。

4、

医疗救护防疫组主要职责:

组长由副镇长陈保章担任,副组长由镇医院院长担任,办公室设在镇中心卫生院。

⑴在监震应急期间,储备足量药品及医疗救护器械等,组织好医疗救护队待命。

⑵地震发生后,应立即奔赴灾区,利用医疗设施或建设临时医疗点抢救伤员。

⑶认真排查和做好卫生防疫及伤亡人员的抢救及疏散工作。

⑷及时检查、监测灾区的饮用水源、食品等,加强卫生防疫工作,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控制传染病的爆发流行。实行重大传染病和突发卫生事件每日报告制度。

6、供电保障组主要职责:

供电保障组组长由供电站站长担任,成员由供电所人员及各村电工组成,办公室设在镇供电站。

⑴在临震应急期间,要组织力量对主要变电线路进行检修、加固。

⑵地震发生后,供电站迅速组织抢修队伍,尽快恢复被损坏的线路及设施,保证灾区供电正常。

7、生活物资供应组主要职责:

生活物资供应组组长由陈庆海担任,副组长由财政所长张本群、民政所长担任,成员由财政所及民政办人员组成。办公室设在民政办。

(1)在临震应急期间,做好应急资金、物资、食品的储备工作。

(2)地震发生后,迅速组织队伍,按照办公室的统一部署,调动粮食、食品与物资,保证灾区生活必须品的供应。

(3)做好应急救济款的发放工作。

(4)积极组织灾区的转移、安置与恢复重建工作。

8、抢险救灾组主要职责:

抢险救灾组组长由武装部长诸应波担任,副组长由组织委员张林担任,成员由民兵连长及各村民兵队伍、志愿者队伍、镇安监站成员组成,办公室设在镇武装部。

⑴在临震应急期间,应组织抢险救灾队伍积极开展救灾技术训练,掌握抢险救灾技术。组织群众开展自救互救。

⑵破坏性地震发生后,应迅速组织队伍奔赴灾区,抢救被压埋人员,并协助有关部门调动机械进行工程抢险。

⑶严密监视灾区火灾、易燃、易爆、有毒气体等次生灾害的发生,出现异常情况时,应迅速组织抢救队抢救人员和物资,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次生灾害的扩大蔓延。

9、人口疏散安置组主要职责:

人口疏散组组长由副镇长张学传担任,副组长为纪检书记钟兰永担任。

成员:各村党支部书记、学区校长、团委书记、妇联主任。

⑴在临震应急期间,应组织群众有秩序的疏散,特别要注意做好妇女、儿童及老、弱、病、残人员的疏散安置工作。

⑵地震发生后,迅速设置避难场所和救灾物资供应点。保证衣食住行生活用品发放有序。优先安置学生并保证食品供应。

⑶配合搞好灾民的转移和安置工作,稳定灾民情绪和社会秩序。近早恢复学校上课。

10、恢复建设组主要职责:

恢复建设组组长由陈庆海担任,成员由经管站、土地所和规划办成员组成。

⑴迅速组织人员深入灾区,普查房屋等建筑物的损毁情况并做好记录。

⑵提出重建计划,分步实施建设意见报镇指挥。在指挥部成员会议上研究恢复重建事宜。

⑶积极争取外援和筹措资金。

四、基本工作要求

(一)根据破坏性地震的特殊性,抗震救灾工作实行第一到位指挥负责制。指挥部成员第一时间到场,第一时间指挥工作,听从上级政府指挥和命令,服从县里统一调动,不得擅自离开现场。

(二)进入震区后,指挥部下设的办公室和10个工作组要根据各自工作职责,立即行动起来实施救援。有情况有问题及时向指挥部报告,必要时可越级报告。

(三)任何组织和个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破坏性地震应急条例》的有关规定,有义务参加地震应急救援。

(四)各村、各社区要成立分指挥部,在镇指挥部领导和命令下工作。

1、各村、社区、镇直各有关部门及各企业、学校、公众聚集场所等要充分认识地震应急救援工作的重要性,明确专人负责,配备必要的设备设施,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2、各村、社区、镇直各有关部门及企业要根据本预案并结合实际情况,认真制定本辖区、本行业地震应急预案,并报镇地震指挥部办公室备案。

五、附

本预案自下发之日起实施

**镇人民政府

上一篇:品管员工作报告范文 下一篇:督导检查工作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