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电所专业技术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06 23:47:05

供电所专业技术总结

供电所专业技术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供电所;管理;问题;应对策略

DOI:10.16640/ki.37-1222/t.2015.24.192

随着市场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城乡一体化进程的逐步加快,农民在城市和乡镇中生活的比例逐年上升,乡镇生活中的电力需求逐渐增加,人们对于电力资源的实际使用效果的要求也在逐步提升。电网建设是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供电所在电网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供电所的管理工作对于为乡镇生活的便利提供稳定电能具有重要意义,不仅在日常生活中担任着重要角色,同时也是国家供电系统中的重要环节,对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快步提升起到良性的促进作用。供电所的管理工作,既需要供电所内部的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协同合作,又需要广大群众在日常工作中的参与和配合。

1 供电所管理内涵

供电所主要分布在各乡镇,属于电力公司派出机构, 负责的工作主要有线路维护服务、停、送电服务、抄表、电费收取等。供电所负责乡镇居住人口的基础性供电、用电工作,在电力供电系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供电所负责的基础供电管理工作,始终践行着服务行业的工作宗旨,将便利广大群众的日常用电生活作为工作的主要目标,不断提高专业技术能力和业务服务水平。基层供电所的管理工作是针对服务对象而展开的,积极提高供电所的管理能动性,是电力企业效益与社会和谐的重要保障。电力企业想要完善自身的管理职能,将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发挥到最大程度,就需要对于基础、基层工作进行详尽而有效的管理。供电所的服务职能为电力企业完善自身的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供电所的管理工作,大部分是建立在对于基础资料的收集、更改、维护当中的,这些基础资料是了解乡镇群众用电情况必不可少的重要参考,同时也是供电所展开管理工作的坚实基础。

2 供电所管理中的问题

2.1 设备配置

电力系统中的机械设备直接影响到电网运行安全与可靠性能,机械设备的正常运转将有利于供电工作的顺利展开。机械设备出现故障,极其容易导致供电中断的现象发生,更有甚者,还会引起更大的安全事故,造成用电群众的生命财产损害。现有供电所内部的机械设备还有很大的提高和改善空间。供电所内部的场所设施不够齐全,对于供电生产营销的生活需要很难实现。在进行查收电费时,时常出现不规范不合理的现象,很多供电所还没有统一的工具、服装配置,对于整体的工作效率和服务形象都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2.2 人员配置

在现有的供电所内部,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和服务水平参差不齐,大部分的员工年龄都偏大,对于不断需要改进服务质量、提高专业技术能力的现代服务业来说,明显是不能够跟上时代进步的。很多来员工也只是凭借着长久的实践工作中得来的经验,来完成现如今的供电管理工作,对于很多现代化操作流程和新型的科学技术并不够熟练和了解。

2.3 管理意识

供电所中的工作人员对于管理工作具体的职责和目标并不是特别明确,尤其是很少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员工。管理意识淡薄是供电所管理工作中普遍遇到的问题。供电所虽然只是基层组织,但是它所起的服务作用是极其巨大的,因此,提高供电所的整体服务质量直接影响到整体的供电管理工作。

3 供电所管理中的应对策略

3.1 优化配置

针对供电所中出现的种种设备配置问题,供电所在进行管理工作时,需要将各种机械设备中的不良现象进行优化改进。在供电所的工作场所设置完备的建筑设施,完善构建工作。根据国家电网的标准化的要求来进行建设和配置,使供电所中的生活设施尽可能地完备。在居民用户出现问题时及时解决,避免出现推脱现象。为供电所内部的工作人员进行统一配备,使得他们外出工作,有着统一的出行工具、服装、办公设备等,从形象上提高统一性,从服务质量上提高服务水平。

3.2 完善人员管理

供电所内部在人员管理方面存在着不足之处,要结合各个供电所内部的企业建设制定合理规范的管理办法。根据现代服务业的服务特点,逐步增强工作人员的服务水平,提高电力企业的服务质量。建立完善的农电用工制度,在供电所的日常管理中,实施有效的人才管理机制,增加优秀服务人才的数量,聘请一些掌握现代服务管理观念的专业人才进入到供电所的管理工作当中来,逐步提高工作人员的工资福利待遇,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定期开展培训工作,逐步增强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3.3 适用现代化的管理观念

管理模式的不断改进将会对供电所的管理工作起到良性的促进作用,不断增强供电所在电力系统中的竞争力。现代化的管理观念,是针对不断发展变化的现代服务业而逐步进行优化形成的,它适应了现代社会的发展水平,适应了现代人们的生活方式。用现代化的管理观念进行供电所的管理工作,要逐步提高信息化技术在管理工作中的应用,加大乡镇网络技术的引进力度,增强现代科技在乡镇供电用电工作中的使用率。将现代化的管理观念贯彻到具体的实践工作当中,能够提高供电所管理工作的服务质量,能够更大程度上加强电力资源在人们生活中的优化率,同时还能够逐步推动城乡一体化的发展进程。

4 总结

电力资源在现代乡镇生活中的使用程度越来越高,因而电力管理工作也需要逐步加强。想要将电力资源的优势发挥到最大,加强供电所的管理工作就显得尤为必要。供电所是乡镇供电用电的基层管理组织,供电所管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了乡镇群众的生活质量。增强供电所内部工作人员的管理意识,提高他们的专业能力和服务水平,对于供电所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具有重要意义。供电所将管理工作做好,能够起到便利乡镇群众的生活,增强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作用,同时对于电力资源的合理有效配置也具有深远影响。

参考文献:

[1]李桂连.当前供电所管理问题和应对策略解析[J].科技与企业,2015(16):56

供电所专业技术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供电所;施工现场;管理措施

供电所作为衔接用户、供电企业间的重要枢纽,是供电系统的“前沿单位”,不仅功能齐全,还肩负着相应的责任,即供电所日常工作质量与效果和电网运行安全、稳定等因素密切相关。针对此,若要保证电网系统正常运行条件,营造更为优质的供电服务,供电所应重点强化施工现场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将施工现场管理落实于实处。

1供电所施工现场管理现存问题

1.1专业人才匮乏

从整体上来看,供电所管理人员年龄普遍较大,经相关数据调查结果显示,本市供电所人员平均年龄为42岁。而管理人员文化层次低和技术差等因素,使之难以对新知识与新理论进行熟练掌握,即诸多供电所管理人员仅依据自身工作经验,完成施工现场管理工作,导致各环节安全隐患频发。尤其在信息化生产营销、科技水平与效率高的背景下,若供电所管理人员难以做好科学管理与科学服务的协调工作,则会在某种程度上遏制供电所长远发展的路线。此外,专业人才稳定体系的欠缺,如人才成长通道未合理构建、人员薪酬福利科学性价值缺失等,促使供电所诸多人才流失。

1.2管理水平差距明显

关于供电所施工现场管理水平差距明显问题,可从以下几点进行分析:人员、业务与服务等领域差异较大,致使施工现场管理规范性丧失;由于供电所存在城市化、乡镇化差异,其在软硬件设备投入中,资金链条差距尤为显著;综合性评价体系与指标合理性、科学性特点的不足,导致供电所施工现场管理积极性、动力性缺乏;因供电所涉及电力生产与营销等多项工作,具有范围广、工作面大与内容多的特点,而在管理水参差不齐的条件下,供电所管理工作受到相应的局限。

1.3管理机制繁杂

从本质上来讲,供电所施工现场管理作为用户服务的范畴,致使其安全运维、营销服务、民事协调与线路清理等工作需由各个部门的统一管理。由此产生的工作量相对较多,若对其进行重复编排,则会呈现管理空挡,增加供电所现场管理的工作难度。与此同时,供电所管理机制繁杂,使其难以实现数据共享,更谈不上对资料的规范化管理,即针对相同工作内容,各部门在调查方式与调查表格中呈现明显差异,导致供电所难以应对复杂多变、重复性管理工作。

2强化供电所施工现场管理的几点措施与建议

2.1加大安全管理重视度

若要落实供电所施工现场管理工作的意义,则应树立“安全生产”管理理念,即将人员安全放于首位,通过生产流程、作业模式的科学且规范制定,要求各岗位人员严格履行岗位职责,若存有人员违规操作现象,现场管理人员应立即纠正,并对相应的责任人予以严惩。此外,定期开展人员安全生产培训工作,使其能够准确认识到岗位职责对自身健康安全的重要性,并通过安全管理意识的强化,以严格且规范行为约束的手段,树立良好的岗位责任感,将违规操作、不规范操作行为予以根本上杜绝。

2.2制定完善化管理体系

结合当前供电所安全事故频发问题,应依据安全风险,提出针对性、有效性预防措施,强化供电所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而在此过程中,施工现场管理工作的作用不容人们所忽视,其通过管理规划的科学制定,对各部门、各岗位人员进行责任落实,即利用施工现场管理工作的细化,充分彰显供电所现场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与此同时,完善化管理体系的制定,应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为准绳,切实“有法必依”、“违规必究”的管理宗旨,并结合考评制度,对人员施工现场管理工作的效果进行评估总结,以此实现对不规范或误差管理工作的纠正、改进。

2.3定期开展人员培训工作

人员作为供电所施工现场管理的核心体,定期开展人员培训工作,不仅是对其专业技术、管理意识的强化,还可从根本上落实其现场管理工作的目标。针对此,供电所以管理教育定期讲座的方式,聘请专业人员对本供电所管理人员施以技术指导、知识教育,使其能够熟练掌握先进化和全面化管理技术,并在实际施工现场管理工作中得以运用。而实例的阐述与分析,促使人员深刻意识到施工现场管理对安全生产的意义,用以实现对其重要性与现实意义的落实。

2.4规范管理行为,注重安全防护

供电所施工现场管理工作的关键点在于:对安全生产、人员安全的有效保障,即通过行为规范与约束的方式,注重施工现场安全防护。对此,笔者建议供电所可在具体施工作业前,保证设备齐全、运行状态良好;作业期间,结合岗位责任制的制定,对施工人员行为进行规范化管理,如佩戴相应的安全帽、防护设施等;施工设备也应定期开展保养与维护工作,若发生设备老化、损坏等现状,应立即更换,保证供电所施工现场管理工作的质量。

2.5落实安全管理机制

供电所施工现场管理工作,应将安全管理机制落实作为工作的核心,即通过“四明确”、“四检查”、“四把关”原则,切实供电所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目标。其中“四明确”则为:于具体施工现场管理前,对管理目标、管理地点、管理条件、管理规范予以明确。“四检查”:对待检查的安全设备,其名称、编号与参数等予以检查,用以保证与记录资料的一致性;检查设备运行状态是否良好,判断其是否存在安全隐患;作业点、带电设备间安全措施与安全距离的检查;设备接地线的检查,使其位于安全管理的范畴。“四把关”:供电所施工现场开工把关、转移把关和间断把关、手工把关,以此落实安全管理目标。

3结束语

总结上文,施工现场管理工作不仅企业经济效益密切相关,还关乎着人员生命安全,是企业稳定发展的永恒话题。基于电网体系的改革,供电所作为电网系统的生产组织,其施工现场管理工作尤为淡薄,致使人员常处于高风险作业环境。对此,供电所可通过加大安全管理重视度、制定完善化管理体系、规范管理行为,注重安全防护、落实安全管理机制等措施,将现场管理的重要性落实于实处。

参考文献:

[1]刘曦明.供电所施工现场管理现状及现场管理对策剖析[J].华东科技:学术版,2016(10):292.

供电所专业技术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供电所;标准化建设;重点指标管理;日常管理;考核管理

中图分类号:G7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33-0164-02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日益进步,用电需求量持续增长,电网不断发展壮大,由此对基层供电所的要求越来越高。实施标准化供电所建设是全面加强供电所管理、提升可靠供电和优质服务能力的重要举措。

按照标准化管理的要求,需要加强对供电所专业工作的管理。将供电所的安全管理、设备运行管理、营销管理、计量管理、优质服务管理等分别纳入企业安全管理体系、生产管理体系和营销管理体系,不断提高供电所的专业化管理水平。

一、基层供电所标准化建设的重点内容

1.供电所硬件设施标准化

结合供电营业规范化服务示范窗口建设,加强供电所设施完善工作,规范供电所功能设施,加强基础管理。按照上级开展标准化供电所创建的要求,制订标准化供电所创建实施方案,对供电所的办公环境统一规划,对供电所的功能设施进行合理的调整补充,使各功能区更加合理、清晰。营业服务、办公、工器具及备品备件存放、后勤生活等功能区合理设置,整洁有序,做到办公区统一、规范;生产区标准、实用;车辆、应急抢修设备等设施齐全,定置管理,对安全工器具和生产工器具进行区分和规范,统一货架,专人管理,规范并明确备品备件、安全工器具等台账,并设专人进行登记领用记录,做到“账、卡、物”相符。正确规范使用“国家电网”标识识别系统,建立和规范供电所上墙资料、岗位工作职责、管理制度、管理记录等方面资料,做到上墙资料标准统一、内容统一、摆放地点统一、各种记录统一。

2.供电所基础制度与资料标准化

抓好供电所标准体系制度梳理完善工作,提高制度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设备台账等各类资料、档案管理准确详实。定期开展生产、营销、服务等专业管理分析工作,针对薄弱环节制订改进措施,优化工作流程,提高管理的有效性和工作效率。同时以提高人员素质为目的,坚持学习培训与标准化建设相结合,强化制度的有效性和执行力,突出培训形式的灵活性。采取集中学习和自主学习的方式开展全员培训。本着“学我所做,做我所学”的理念,采取标准化知识问答、现场提问、集中考试、工作观摩等方法,使员工对标准化知识熟记于心、力行于岗。

3.供电所岗位设置及人员管理标准化

加快供电所作业组织专业化整合,全面完成供电所作业组织专业化设置工作;按照作业组织专业化要求,对标准化供电所实行专业化管理。建立生产、营销、服务三个不同类型的专业化管理小组,对应设立供电所“一长、三员、三班”组织机构,将员工划分为各专业班组分组作业,明确各岗位职责,完善工作标准、工作流程和规章制度。为解决供电所混岗问题,科学设置工作岗位,彻底改变供电所班组划分不清晰、工作职责不明确、工作随意性强的松散管理状况,逐步优化队伍结构。加强规范农电工管理,完善奖励与考核制度。

4.供电所各项工作过程标准化

加强标准化作业管理,全面导入供电所标准化作业流程和岗位工作流程,对安全管理、生产管理、营销管理、专业技术管理、优质服务、综合管理等方面按照全过程控制的要求,对工作计划、准备、实施、总结等各个环节细化出具体的操作方法、操作措施、操作标准和操作人责任,依据工作流程的顺序排列组合成具体的工作程序,不断改善管理手段、提高工作效率。加强各专业之间的工作协调,突出工作过程标准化。实行专业化管理后,供电所要深化对各专业组的组织协调,用标准和制度加强供电所计划管理和绩效考核,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严格执行供电所管理流程,与日常工作紧密结合,做到人员熟知、资料齐全、执行到位,实现协调有、工作高效。

5.供电所管理手段信息化

在依托SG186系统实现供电所与县区级基层供电企业的数据实时传输基础上,加快实用化进程,达到设备信息、营销数据、流程控制、指标分析、业绩考核等实时管理功能,操作票、工作票、业务流程等安全生产、营销管理工作流程实现网络流转。相关工作人员熟练使用信息管理系统,能按规定时限完成相关工作任务,根据实际情况及时更新数据信息。

二、基层供电所标准化建设的重点指标管理

按照标准化供电所的工作要求,根据指标管理的职能,建立健全相关的工作记录、数据统计及报表台账,并确定各项指标的责任人,落实责任制,确保统计的真实、准确、有据。要及时分析生产经营指标的完成情况,做到管理和考核的协调统一。尤其是针对三大指标(线损率、电压质量和功率因素、供电可靠性)建立管理体系。

1.线损率指标

基层供电企业定期对高、低压电网进行理论线损计算,根据各供电所的电网结构、负荷量和管理现状,分供电所、分季度制订10kV线路和配电台区线损管理指标。供电再所根据供电公司下达的线损率指标,将每条10kV线路、配电台区线损管理指标落实到人、考核到人。供电所应在年初根据基层供电企业的线损管理工作计划制订本所的工作计划、降损计划及降损保证措施。要建立线损分析例会制度,分析当月的线损完成情况,及时发现问题,针对问题查找原因,及时调整降损措施。同时,对上月降损措施落实情况加以总结,看是否对降低线损起到了作用,及时调整降损措施,使其落到实处。配电台区应设置在负荷中心,坚持多布点、小容量、短半径的原则。优化电网结构,缩短供电半径,降低线路损失。按照要求,配电线路供电半径应小于或等于15公里,低压线路供电半径应小于或等于0.5公里。

2.电压质量指标和功率因数指标

优化无功补偿,坚持就地分散补偿和线路集中补偿相结合的原则。线路集中补偿点应根据负荷分布及线路长度确定,并备有调峰的补偿设备。功率因数以10kV线路为考核单位。供电所应制订无功管理和无功补偿技术措施,建立无功补偿档案,做好无功补偿设备的运行维护工作,根据高、低压电网的功率因数情况,及时投、切无功补偿设备,定期巡视检查无功补偿设备并作好记录。建立电网监测点档案,落实专人负责,对电压质量和设备情况检查记录。定期对电压质量进行分析,查找电压质量波动因素,调整无功补偿的功率,调整配电变压器的分接开关,保证电压质量在合格的范围之内。

3.供电可靠性指标

县区级的基层供电企业应按月将供电可靠性指标及允许停电的时户数合理分解到各条线路。技术员应根据基层供电企业下达给供电所的供电可靠性月度指标及允许停电的时户数,根据“先算后停”的原则,制订供电所的月度停电工作计划,合理安排各类停电工作,执行停电工作流程,按规定填写相关记录。

三、标准化供电所的日常管理

1.安全管理

供电所每年根据县区级基层供电企业下达的安全生产指标,结合本供电所实际情况层层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开展安全活动,进行安全分析,组织反事故演习,建立安全生产闭环和常态运行机制,实现无人身伤亡事故、无设备事故、无责任性人身触电事故、无负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无火灾事故,安全生产事故“零”指标。供电所内安全指标的考核管理由安全员负责组织实施,生产指标的考核管理由技术员负责组织实施,重点查处安全生产制度和设备缺陷处理的执行情况,积极开展各项安全生产主题活动,加强配电网的运行管理。

2.营销服务

规范供电所的营销行为,制订完善规范、合理、统一的营销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国家电价政策,做到电价准确、应收必收、收必合理,用电户全部实现一户一表,建立健全客户营业档案。增强电费电价的透明度,实现“三公开”“四到户”“五统一”。严格落实优质服务各项要求,完善相关配套制度,推动优质服务工作的落实。

3.培训管理

供电所培训内容主要包括安全知识、生产技术、电工基础、营销管理、法律法规、优质服务、职业道德、线损管理、无功电压管理、可靠性管理和计算机操作等。供电所的培训内容要以实用的岗位技能知识为主,辅以必要的理论知识。要根据人员的不同类别和层次,有侧重地安排培训内容。对供电所的“三员”、各专业班长,要以理论知识和岗位知识作为培训重点;对农村电工,要以职业道德、优质服务和实际操作技能作为培训重点。要根据岗位的不同安排培训内容,使培训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

4.会务管理

供电所工作例会是传达、贯彻上级文件精神,总结工作经验,分析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制订整改措施,制订工作计划的重要方式。供电所工作例会可以将月度安全生产分析例会、月度线损分析例会、季度经济活动分析例会、半年民主生活例会和优质服务行风建设例会等合并召开。让全体员工统一思想,全面、及时地了解当前的工作形势和工作任务,认真总结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各自的工作经验集思广益,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提高全体员工的工作效率和积极性。

四、标准化供电所的考核管理

县区级基层供电企业对供电所按照年度签订的业绩考核责任书和指标进行考核;供电所对所内人员按月度进行考核,并与工资(或奖金)挂钩。

对供电所的考核:对供电所的考核指标,一般包括供电所执行国家电价政策、维护供用电秩序、电费回收、安全管理、线损管理、供电可靠性、营销管理、成本费用、优质服务等内容。

供电所内部的二次考核:供电所应与所内人员签订目标责任书,落实岗位职责和考核指标,建立考核台账;考核工作应实行程序化、经常化和专业化,做到严格考核、奖惩兑现;形成“能上能下、能奖能罚、能进能出”的管理机制。

供电所专业技术总结范文第4篇

经过一系列的基层调研和诊断分析,在广泛听取职工的意见和建议,认真总结和反思近年来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模式及效果后,诸城公司把突出问题的化解作为管理创新提升活动的核心,把“深入挖潜、竞争择优、提质增效、动态评估”四大举措作为具体手段,重点解决了人力资源管理中队伍结构不合理、劳动效率偏低、用人渠道不畅等问题。

1.深入挖潜——创新人才开发模式,实现人才均衡配置

针对“三集五大”体系岗位设置有限与多经企业回流人员数量众多的矛盾,结合农电业务工作需要对近两年主多分开回流人员进行转岗培训,培训考评合格后将其安置到乡镇供电所从事农电工作,有效缓解了乡镇配电与营业人员紧张的局面。通过为超编人员广开分流安置渠道,先后安置多经企业回流人员183人,既解决了一线班组结构性缺员的问题,又促进了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的均衡配置。

2.竞争择优——完善选人用人机制,拓宽人才成长通道

建立完备、系统、科学的人才选拔、使用、退出动态管理机制,对人才队伍建设起到了良好的指引和示范作用。为提升生产一线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和安全管理质量,结合“安全生产大整顿”活动,在公司范围内对基层生产班组安全员和供电所安全质量专责进行公开竞聘,择优选拔了21名专业强、学历高、年龄结构合理的同志充实到基层生产班组和乡镇供电所担任安全员和安全质量专责。进一步提高了公司安全生产监督体系人员的知识层次和技能水平,也为公司夯实了安全生产管理基础。

3.提质增效——加强人才评价考核,提升人才队伍素质

组织18名员工参加省公司电气类本专科后续学历教育,加强对专业技术优秀人才和操作技能优秀人才培养选拔考核工作,通过发放优秀人才补贴、师带徒、加强舆论宣传等措施,引导职工自觉学习,从各方面提升人力资源专项指标。2013年共有21名员工参加专业技术资格评审认定,5名员工被评选为地市级优秀人才。通过建立符合公司特点的人才培养机制,加强“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技能操作人才”三类人才培养,加强对员工职业生涯的指导与管理,指导员工合理选择职业发展通道,学会自我管理与自我培训,增强了员工立足岗位成长成才的信心,切实提升了人才队伍素质。

4.动态评估——推行一对一跟踪考评,激发人才积极性

建立工作业绩“一对一”跟踪考评工作机制,按照国网公司和省电力公司的员工奖惩规定,对乡镇供电所的多产回流人员和安全质量专责进行工作业绩综合考评,从思想品德、工作表现、专业能力、廉洁自律、群众威信等多方面进行量化打分,将考评结果在全公司范围内进行通报,奖勤罚懒,进一步调动了职工提高工作能力、提升业务水平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真正实现“人才选拔有分配、人才使用有落实、人才管理有监督、人才考核有测评”的闭环管理。

二、总结评估

通过实施人力资源管理创新提升工程,公司全面建立了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技能操作人才“三位一体”的人才开发与培养新模式,各类人才在各自的序列通道内有序成长,实现了不同通道中的差异化发展。2013年,人才当量密度达到1.04,同比提升0.0438。通过探索盘活企业内部人力资源存量的新方式,有效解决企业冗员、结构性缺员和提高劳动效率之间的矛盾,截止2013年12月底,全员劳动生产率完成22.37万元/人,同比提高21.31%。通过广泛性的岗位竞聘,激发了公司各个岗位、各个层级的员工敢于公开竞争、勇于接受挑战、努力干事创业的内在动力,形成了人力资源的良性流动。通过实施动态评估考核,端正了职工的工作态度和工作作风,增强了广大员工干好本职、推动发展、促进改革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营造了公司上下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创新发展,动力之源。公司上下“人人可以成才”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实现了人才资源管理与助推员工成长成才的互利双赢,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得到激发,一大批实干之才、创新之才,已活跃在机制变革、技术革新、管理创新的大潮中,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供电所专业技术总结范文第5篇

一、解决措施

经过一系列的基层调研和诊断分析,在广泛听取职工的意见和建议,认真总结和反思近年来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模式及效果后,诸城公司把突出问题的化解作为管理创新提升活动的核心,把“深入挖潜、竞争择优、提质增效、动态评估”四大举措作为具体手段,重点解决了人力资源管理中队伍结构不合理、劳动效率偏低、用人渠道不畅等问题。1.深入挖潜——创新人才开发模式,实现人才均衡配置针对“三集五大”体系岗位设置有限与多经企业回流人员数量众多的矛盾,结合农电业务工作需要对近两年主多分开回流人员进行转岗培训,培训考评合格后将其安置到乡镇供电所从事农电工作,有效缓解了乡镇配电与营业人员紧张的局面。通过为超编人员广开分流安置渠道,先后安置多经企业回流人员183人,既解决了一线班组结构性缺员的问题,又促进了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的均衡配置。2.竞争择优——完善选人用人机制,拓宽人才成长通道建立完备、系统、科学的人才选拔、使用、退出动态管理机制,对人才队伍建设起到了良好的指引和示范作用。为提升生产一线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和安全管理质量,结合“安全生产大整顿”活动,在公司范围内对基层生产班组安全员和供电所安全质量专责进行公开竞聘,择优选拔了21名专业强、学历高、年龄结构合理的同志充实到基层生产班组和乡镇供电所担任安全员和安全质量专责。进一步提高了公司安全生产监督体系人员的知识层次和技能水平,也为公司夯实了安全生产管理基础。3.提质增效——加强人才评价考核,提升人才队伍素质组织18名员工参加省公司电气类本专科后续学历教育,加强对专业技术优秀人才和操作技能优秀人才培养选拔考核工作,通过发放优秀人才补贴、师带徒、加强舆论宣传等措施,引导职工自觉学习,从各方面提升人力资源专项指标。2013年共有21名员工参加专业技术资格评审认定,5名员工被评选为地市级优秀人才。通过建立符合公司特点的人才培养机制,加强“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技能操作人才”三类人才培养,加强对员工职业生涯的指导与管理,指导员工合理选择职业发展通道,学会自我管理与自我培训,增强了员工立足岗位成长成才的信心,切实提升了人才队伍素质。4.动态评估——推行一对一跟踪考评,激发人才积极性建立工作业绩“一对一”跟踪考评工作机制,按照国网公司和省电力公司的员工奖惩规定,对乡镇供电所的多产回流人员和安全质量专责进行工作业绩综合考评,从思想品德、工作表现、专业能力、廉洁自律、群众威信等多方面进行量化打分,将考评结果在全公司范围内进行通报,奖勤罚懒,进一步调动了职工提高工作能力、提升业务水平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真正实现“人才选拔有分配、人才使用有落实、人才管理有监督、人才考核有测评”的闭环管理。

二、总结评估

通过实施人力资源管理创新提升工程,公司全面建立了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技能操作人才“三位一体”的人才开发与培养新模式,各类人才在各自的序列通道内有序成长,实现了不同通道中的差异化发展。2013年,人才当量密度达到1.04,同比提升0.0438。通过探索盘活企业内部人力资源存量的新方式,有效解决企业冗员、结构性缺员和提高劳动效率之间的矛盾,截止2013年12月底,全员劳动生产率完成22.37万元/人,同比提高21.31%。通过广泛性的岗位竞聘,激发了公司各个岗位、各个层级的员工敢于公开竞争、勇于接受挑战、努力干事创业的内在动力,形成了人力资源的良性流动。通过实施动态评估考核,端正了职工的工作态度和工作作风,增强了广大员工干好本职、推动发展、促进改革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营造了公司上下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创新发展,动力之源。公司上下“人人可以成才”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实现了人才资源管理与助推员工成长成才的互利双赢,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得到激发,一大批实干之才、创新之才,已活跃在机制变革、技术革新、管理创新的大潮中,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作者:魏茜 单位:国网山东诸城市供电公司

供电所专业技术总结范文第6篇

关键词:供电所 电网 精益化管理 标准化

中图分类号:U223.6

一、前言

电网企业作为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动力支柱,以建设运营电网为核心业务,承担着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电力保障的基本使命。近来,国家电网公司提出:着力推进集团化运作、集约化发展、精益化管理、标准化建设。这充分表明了国家电网公司在建设“一强三优”现代公司上的全新思路和战略决策,也指明了电网企业科学发展的方向和最终选择。

二、精益化管理与标准化建设的重要性

精益管理是在深入挖掘日本丰田公司精益生产方式的基础上,总结提炼并加以升华的一种高效管理模式,具体是指通过优化业务流程和资源配置,强化运行细节管理和过程管理,追求持续改进,推动企业不断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提高核心竞争力和创效能力的自我完善的管理过程。其核心理念是“杜绝一切耗费了资源而不创造价值的活动,以最优的企业运行成本和生产成本,创造最佳效益”。 [1]这里的效益不只是经济效益,更包括社会效益;不只是眼前利益,更包括长远利益。推行精益化管理对于供电企业来说,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为供电企业全面履行社会责任,更好的服务广大客户,实现国有资产的增值提供了基础和保障。

,标准化建设是推动电网工作再上新台阶的基本要求。标准化建设是对管理成果的提升该所,标准化是迈向管理精益化的必由之路,转变思想观念是供电企业精益化管理的基础。制定长远发展规划是供电企业精益化管理的前提,实行标准化建设是供电企业精益化管理的重要手段,全面整合资源是供电企业精益化管理的必要途径。

在国家电网公司实施“四化”建设的今天,供电企业要想实现科学发展就一定要提高管理水平,提升精益化程度,在观念上、体制上、人力资源分配上都要有所改变。供电企业未来的时代,必然是与国际先进管理经验接轨,努力适应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时代,只有不断的深化国家电网公司“四化”战略要求,走精益化发展道路,供电企业才能圆满完成党和国家赋予的重大社会责任和历史责任。

三、注重队伍建设

员工队伍既是供电所精细化、标准化管理活动的主体,又是增强企业凝聚力的动力源泉所在。没有一支高素质的员工队伍来保证,班组精细化、规范化建设就是一句空话。提倡在供电所台区包片、核算、安全设备管理等重要岗位人事任命上,打破传统,实行“公开竞聘、民主测评、综合考核、动态管理”的新型用人方式;在薪酬管理方面,实行以岗定薪、同岗同薪、全员绩效考核、建立激励约束机制的薪酬分配方式,从而在全所范围内掀起了员工比学习、赛奉献的工作氛围。[2]通过培训确实提高供电所的贯彻执行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专业技术能力、人才管理能力和开拓创新能力。进一步加强干部队伍能力和作风建设,坚持“重品行,看业绩”的用人导向,着力提升领导干部的战略思维能力、统筹协调能力、改革创新能力和带队伍的能力。大力弘扬“努力超越、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激励广大职工以干事创业的使命感和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在电网和企业发展中争创最佳业绩。

四、注重制度建设规范化

建立完备的制度体系,是归口管理闭环和标准化管理建设的内在要求。为全面加强制度建设,应从基础工作和基础管理抓起,抓住人员、设备、管理、环境四个环节,突出制度建设、安全设备整顿治理、经济指标完成和文明生产四个重点,责任到人,按期检查,严格考核。高坝所集中组织员工进行了学习、讨论和考试,对《工作标准》、《管理标准》、《技术标准》、《供电所规范化管理基础资料标准》等相关规章制度进行了重新修订,使得安全管理、设备管理、营销管理在工作过程中形成的记录、图表、流程、台账等共计65种资料完全与局本部接轨,最终形成有指导性、针对性、可操作性并重的农村供电所管理制度体系,各项工作实现了有制可依、有规可循的标准化、精细化制度管理体系。[1]

五、推行精益生产,确保电网安全可靠供电

夯实安全基础。坚持安全第一,精益求精抓生产、毫不松懈保安全。全面、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时段落实安全责任、安全教育、安规执行、安全管理和安全监督,保证责任明确、教育有效、制度严格、管理到位和监督有力,健全安全工作长效机制。做实做细电网稳定控制、隐患排查治理、安全风险管控、反违章和防误操作等安全措施,严格工区、班组、现场管理和监督,确保电网、人身和设备安全。落实专业管理和市局主体管理责任,切实提高县供电企业安全水平。

强化电网运行管理。适应电网结构和特性变化,健全“统一分级调度、属地化运行、专业化检修”体制,建立电网运行风险等级管理制度,统筹协调各级电网的调度、运行、维护管理,确保电网安全稳定。深化生产现场标准化作业和状态检修,加强电力设施巡视和保护。推进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完善设备技术标准,加强技术监督,实施设备选型、监造、验收、运营、退出全过程管理。

保证电力有序供应。加强电力供需形势分析,及早谋划组织电力供应,科学安排电网运行方式,周密制定有序用电预案,努力减少电力缺口,确保社会用电有序。建立迎峰度夏、防灾抗灾常态工作机制,加强应急准备和应急演练,提高应急管理水平。加强世博会保供电工作领导,细化落实安全和保供电措施,确保安全可靠供电。[2]

六、结束语

供电所标准化建设不是一两个人的事,也不是几个人加班加点突击就能完成的工作,它是一个系统化的整体,涵盖了供电所日常工作的方方面面,是要依靠供电所全体成员集体努力的一项永不竣工的工程。清晰的分工,严格的制度,为所内的安全生产和优质服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推进了供电所由松散型管理向精细化、精益化管理的顺利过渡。标准化供电所建设是一个循序渐进、逐步深入的过程,只有不断进取,开拓创新,以“清晰层次、明确责任、统一流程、规范标准、强化考核、提高人员素质”为重点,进一步强化内部管理,才能确保农电管理水平整体提升。通过开展供电所标准化建设,有效地规范了员工工作行为,提升了安全管理水平,深化了企业精益化管理,提升了优质服务水平,促使供电所标准化管理有了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 苏宁, 王蕴楠. 实行专业化管理 提升供电所整体战斗力[J]. 农电管理 , 2009,(02)

供电所专业技术总结范文第7篇

【关键词】电费集中核算,电费管理,电力营销

一、概述

电费核算,又称电费“审核”,是电费管理工作的中枢。电费是否按照规定及时、准确地收回,账务是否清楚,统计报表数字是否准确,关键在于电费核算的工作质量。电费核算管理是一个跨部门的综合性财务管理工作,需要部门和人员之间的支持、理解与配合,需要电费管理模式及管理手段的不断深化与完善,需要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管理办法和操作系统,使其走上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近年来,随着国家电力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对电费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电费管理模式已经难以适应电力体制改革的需要。为了解决传统电费管理模式存在的诸多弊端,进一步加强电费工作的集约化管理,增强对电费管理的穿透力及过程监督的控制力,各地供电部门按照上级的要求相继成立了电费核算中心,开始实行集中核算方法,通过建立专业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对电费进行集中收取和复核,及时、准确地收取电费,从而保证用户的正常用电。

二、电费集中核算的优越性

电费集中核算作为一种新的电费管理模式,与传统的电费核收模式相比显示了很大的优越性。具体表现在在以下几方面:

(一)在电费管理上

有利于实现电费集约化管理,加快资金归集利用;有利于优化电费管理流程,实行城乡一体化管理;有利于加快电费回收的进度;有利于加强电费发票的管理。 传统的电费核算模式是属于分散式管理模式,各地供电局的抄、核、收工作是分别进行的,电费资金周转环节多,归集速度慢,各地的抄表时间都是由供电所自己安排,各供电所都有自己的一套抄核收管理办法。而且由于电费账户分散管理,对实收电费缺乏的有效监督,不利于电费管理。电费的收费方式也很繁多,主要有银行代收、托收(特约委邮)、支票转账、坐收(现金)等几种,收电费数据要隔天才能返回扣费信息,有时甚至要几天才能返回,对电费的回收进度产生一定的影响。电费发票则是由各供电所自行管理、自行打印,每个月财务部门根据各供电所报上来的发票数量进行入册登记,对电费发票的实际使用情况缺乏了解和监督管理,遗失电费发票的情况比较严重。

在电费核算中心成立以后,通过电费集中核算,所有的电费账户由电费核算中心进行集中管理,减少电费资金的周转环节,加快了电费资金的归集。同时由核算中心每月通过下发抄表计划,统一安排各供电所抄表时间、复核时间、发行时间、收费时间、对帐时间、报表上报时间点,使各供电所抄核收工作步骤一致,改变了以往各地抄表收费的地域性差异,有效地提高了抄核收各环节的工作效率。电费的划扣也由电费核算中心负责,通过银电联网扣费系统接口,每日定时发送电费数据到开户银行进行电费批量划扣,可以实时掌握电费的回收情况,同时还可以进行多次或者单笔扣划电费,有效地提高了电费回收率。电费发票也由核算中心协助财务部进行管理,每月已开和作废的发票及相应金额通过报表上报,便于对电费发票使用情况的监督管理。

(二)在电力营销上

电力市场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开始逐渐重视电力营销,电力营销可以促使电力行业扩大其商品的市场占有率,促进电力企业的发展,但是,由于电力行业的垄断地位使得其营销手法在长期的营养不良环境影响下难以发挥作用。目前电力市场采用的电费集中核算方法对于提高电力企业的营销效果有重要作用,值得重视。

1、电费集中核算带动电价的合理化。商品的价格影响着消费者是否选择某企业的商品,虽然电力行业属于垄断行业,居民选择的余地小,但是价格依然影响着电力行业的市场竞争力、需求量。电费集中核算能够减少各项中间成本使得电费市场的价格更加科学合理,收取电费过程中也确保能最大程度减少人为导致的乱收、错收、漏收等现象。从而增加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和提升用户对本企业的信任。

2、有利于监督电力营销过程。传统的分散管理模式中,各县(区)局乃至供电所的用电营销系统是相互独立的,操作权限在各供电所,上级部门较难掌控各供电所真实的工作情况,导致基层营业工作的一些不规范的操作屡屡发生。对电费进行集中核算,可以促进用电营销系统的改进和优化,使供电所与供电总部的数据形成网络,保证各级操作部门和管理部门都掌握电费的回收情况,掌握实收、应收、拖欠等信息,使各级供电所的上级部门监督电费抄录情况、收费进度、欠费情况,确保电费回收记录的真实,避免因为 抄表错误、量表故障等因素导致收费工作出现问题,通过信息的跟踪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问题,从而促进电价政策的规范化。

3、有利于财务与营销的核对。由于客户、供电单位等不同方面提供的数据的差异,使得营销数据与财务对账数据经常出现不相符现象,对电费进行集中核算和对账,有利于充分发挥营销的积极所用,同时也提高对账的准确性。集中对账后,供电局的核算可以与总管财务的部门对营销数据与财务数据进行核对,核对过程直接进行,减少了许多中间环节,减少营销数据与财务数据的不对称现象。

三、电费集中核算存在的问题

1、欠缺经验积累。电费集中核算的运行模式目前都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核算集中,一切经验都需要在工作实践中慢慢积累,在这期间会出现许多问题。核算中心不仅仅是数据意义上的集中,还有电费管理上的集中,如何找到一个更高效、省时、省力的运行方式,将是电费核算中心以后面对的重要问题。

2、技术人员严重欠缺。电费核算中心是新出现的,需要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财务专业人员,电力专业技术人员等各岗位紧密联系的一个职能部门。需要的专业技术人员数量庞大。同时,核算中心还承担着用户数量极为巨大的电量电价电费监管工作,各种电费报表的上报工作,遇到电费复核高峰期,报表人员经常不能参与电费核算工作,工作负荷量很大。因此,需要培养和储备大量的各工种人员。

四、结束语

上一篇:自动化专业技术总结范文 下一篇:政工师专业技术总结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