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工作报告范文

时间:2023-11-07 02:21:16

经营工作报告

经营工作报告篇1

报纸的发展,必须有经济基础作后盾,广告经营给报纸提供了主要的造血功能。报纸发展由前几年的以发行为核心逐步转化为以广告为核心,因为过去是没有发行就没有广告,现今的实际情况是有了发行也不一定就有广告。2009年,身处中原腹地的《郑州晚报》,发行量和广告量都排名第二,而郑州晚报的广告收入是名副其实的造血机。

随着报业市场的不断发展,报纸的经济创收也从单一的广告经营发展到以广告经营为主,多渠道创收的局面,对经营人员的素质要求也产生了极大变化。如何有针对性地吸引人才、培养人才,也是报纸经营下一步的关键。

在经营模式和管理制度方面,各大报社经过近20年的市场锻炼,基本都已掌握了比较成熟的管理模式,在新的形势下,各报社都在积极学习新知识,借鉴成功经验,调整现有的管理制度,改变经营模式,尽快走上更好的发展道路。

为了应对市场变化,在吸引人才和调整管理模式、管理制度的同时,报社掌门人还需要高瞻远瞩,提前布局,及早选好过渡模式,整合资源,为多媒体协同集团作战做好准备工作。

新形势下对经营人才的要求

各大报业集团十多年的发展历程证明:现阶段,传统的经营性业务仍然是集团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任何一家报业集团规模化经营以后,真正缺少的不是产业项目,而是经营管理人才和成熟的业务经营人员的使用与储备。

从人员素质来看,现阶段成长起来的报纸,创业期大部分的广告从业人员的共同特点是一穷二白,基本上都处于流离的生活状态,居无定所,食无定时,但这群人都很聪明,而且能吃苦,有着远大的理想,充满激情,很容易被鼓动。凭着这些优秀素质,目前这批员工都已经成长为各报社经营队伍的中坚力量,部分人员还成长为广告中心的高级管理人才。

新形势下,广告经营人员仅仅依靠吃苦耐劳已经无法完全胜任即将到来的新一轮媒体竞争大潮,对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交叉融合的理解,对采编的变化,对发行的认识,甚至对客户企业借助新技术发生的变化不能及时跟上,都将让经营工作滞后。例如,通信运营商的广告在报社广告创收板块中占着比较重要的比例,随着3G新技术的日益完善,新的产品新的经营思路不断涌现,如果经营人员不及时掌握这些信息,甚至没有任何体验经验,在与运营商交流的过程中,就会显得很被动,更不要说主动帮助客户建议营销政策了。

即便是在报社内部,经营人员如果不及时了解采编和发行上发生的变化,同样也会对日常工作造成麻烦。如果采取采编一体的经营模式,会给广告上促成什么样的优势?手机报的出现能够给经营带来什么样的机会?新闻网站能够给经营工作提供什么样的资源?领导层采取的各项措施,经营人员是否能够完全领会意图?这些都是经营工作提升的关键。

简而言之,新的形势下,广告经营人员既要具备吃苦耐劳的素质,也要具备开阔的视野和主动学习的品质。

稳步调整经营部门结构和管理制度

广告作为报业发展的主要营收来源,其运营管理水平日渐成熟。随着广告经营收入的大幅提升,广告经营管理工作在整个报业管理工作中的话语权不断加大。报业广告在品牌广告的运营、专刊专版的版面设计、分类广告的细化操作等方面,均已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同时,对广告潜力的发掘和广告市场的研发也有了新的提高。

但经过十多年的市场沉浮,部分老的业务人员已经掌握了一套熟练的揩油手段,钻管理制度和财务制度的空子,欺上瞒下,甚至捞一把就走的事屡见不鲜。这些人的行为对报社的经营工作和企业品牌造成了很大的损失。同时,一些适用于媒体开拓期的奖励政策和制度已经不适用于现有的经营环境,引进企业管理先进理念和先进的联网管理平台,也是必须要做的事。十余年来,各报社对经营部门的结构调整始终没有间断,人员的外部流动和内部换岗频繁已经成为各报社经营部门的一大特色,也是管理者比较头疼的问题。根据市场需要,建立一个相对稳定的经营结构框架,招募培养一批相对稳定的符合要求的经营人员,制定一组相对全面、能够节流补缺的管理制度,将使报社经营工作事半功倍。

布局新媒体 立体化协同作战

今天,手机报、手机电视、电子杂志、新闻网站等数字媒体发展迅猛,并对平面媒体形成越来越显著的挑战,已是不争的事实。各大报业集团都已经在进行新媒体布局,协同母媒进入市场竞争。例如:

青岛日报报业集团对下属的青岛新闻网采取全新的公司化与市场化体制。2008年,该网站年度经营额突破3000万元,经营总额和经济效益等指标在全国报业集团网站中名列前茅,成为率先盈利的少数几个网站之一。这充分说明,只要思路正确、措施得力、经营有方,报社所属网站完全可以扭亏乃至盈利。

郑州市政府给郑州日报社旗下的中原网投资5000万元,用于网站升级,力争将中原网打造成为国内一流新闻网站。2010年年初,经过改造的中原网访问量激增十倍,为下一步的经营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2009年9月,由阿里巴巴集团与浙江日报报业集团合作创办的时尚生活周刊《淘宝天下》在杭州诞生,这份面向全国发行的全新网络时尚生活周刊,是通过网络和线下共同发行,以网络发行为主。同时改变过去平媒广告无法精确计算效果的广告模式,报纸网络互动,尝试全新的互联网式广告模式。

以上例子只是冰山一角,各大报业集团都在尝试新的媒体经营模式,配合主媒作战,为将来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多元化经营是报业集团发展的必由之路

报业为主与适当的多元化发展是培育报业集团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是我国报业做大做强的最终途径。从国内外报业集团的经验与教训中发现,主营业务是否突出、是否具有竞争优势可以视为报业集团是否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

世界上任何一家有实力、有影响的传媒集团都是跨媒体、跨行业、跨区域(“三跨”)经营的。报业集团、传媒集团、文化集团,这是一个报业传媒的发展脉络,最后打造出来一个具有品牌价值、具有影响力和辐射力、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俱佳的企业集团。

目前,一部分运作较好、起步较早的报业集团,通过对多元化经营的大胆探索和实践,已经获得了更大、更直接的经营效益。

2007年,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将旗下产业归类,制定了三个网络的宏观发展方向。

一是“大河发行商务网”。从2007年开始,集团逐步对现有的报纸发行网络进行整合,建立起以大河报发行网为中心的“大河发行商务网”。

二是“大河书报刊发行网”。以大河书报刊公司为龙头,以在全省建立起的200多个书报亭为载体,进军教材教辅图书发行领域,打造出一个覆盖全省范围的书报刊发行网。

三是“大河酒店管理服务网”。以大河锦江饭店为龙头,将集团正在建设的大河商务酒店、规划中的超五星级酒店大河财富论坛纳入其中。同时,输出品牌、队伍及管理模式,通过收购、投资、换股和租赁管理等方式,在全省范围内走连锁经营之路。

由此,一个依托传统媒体资源为平台的现代化多元产品集团已悄然成型。为了在下一步的市场竞争中赶上河南日报报业集团,郑州日报社即将成立中原传媒集团,郑州晚报也将恢复郑州晚报社,同时成立郑州晚报有限公司,为郑州晚报独立自主地出击市场松绑,以尽快缩短两者之间的差距。和河南日报报业集团正在组建的立体化、多元化的经营主体战队一样,中原传媒集团也将是一个在多行业多渠道发展的集团军。届时,中原报业大战的烽火,将燃烧到发行、网络、多种经营、增值业务、新闻出版甚至餐饮住宿等各个传统行业。

集团综合竞争实力,也将是下一步报业集团之间竞争的主要筹码。

(作者单位:郑州晚报社)

经营工作报告篇2

近年来,我市民营经济已成为我市现阶段经济发展中最具活力的增长点和市域经济的主要力量,在经济全局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截止某年底,全市个体工商和民营企业达到户,注册资金亿元,从业人员人,从业人数已是年代后期的倍。某年,民营经济实现销售收入亿元,上缴税金亿元,占全市入库税收总额的,成为我市财政收入增长的重要来源。社会消费品零售、运输业和服务业这三个领域已成为民营经济的天下,民营经济现正呈现向一、二产业拓展的态势,全市现有民营工业企业家,民营农业企业家。民营企业的发展为我市开辟了广阔的就业途径,已为多名下岗职工解决了再就业问题,为进城务工农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岗位。

总的来看,我市民营经济发展呈现如下特点:一是大规模民营企业群逐步发展成形。部分民营企业在加快完成资本原始积累时同时,大力实施“二次创业”,朝着规模化、集约化生产经营的方向发展,逐步壮大成为全省乃至全国都具有较高影响力的集团公司和股份制公司。民营企业已经打破国营、集体企业一统天下格局,代表着我市的经济实力和技术水平。目前,全市年纳税万元以上的民营企业达家,年纳税在万元以上的有家,逐步形成以老爹公司为龙头的农业加工民营企业群,以金石集团为龙头的矿业加工民营企业群,以佳佳超市为代表的商贸民营企业群。二是经济结构不断优化。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我市个私民营企业获得了良好的发展机遇,项目、资金、技术向优势产业逐步集中,促进了经济结构的不断优化,淘汰出局部分不适应经济发展形势的国有和集体中、小型企业,为全市二、三产业经济的进一步扩容提质夯实了发展平台。三是专业市场的聚集效应凸显。目前,我市已兴建起雅溪民营小区、商业城、新世纪电脑城、蔬菜批发市场、林产品批发市场等个档次较高、规模较大的专业市场,某年专业市场成交额达亿元,创税额多万元。特别是雅溪民营小区充分发挥专业市场的聚集效应,逐步发展成为湘、鄂、渝、黔四省市边区个私民营企业的聚集地,现已成为我市民营经济跨越式发展的载体。四是发展后劲明显增强。我市个私民营企业的固定资产投入一直保持着大幅度增长的良好势头,企业固定总资产已累计超过亿元,为个私民营企业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前提条件。今年,省委、省政府出台的《关于加快湘西地区开发的决定》及其系列配套优惠政策,加上民族地区有关扶贫开发政策的倾斜,将为我市民营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的推动力。目前正在实施中的吉庄工业园和大田、雅溪、河溪、双塘、马颈坳工业区“一园五区”及乾州新城商业休闲购物广场,溶江商贸城、湘泉品牌步行街、吉首商业广场、吉首商贸大世界等一批项目建设,将为民营经济进一步发展提供良好的发展平台。

二、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综观全局,我市民营经济发展快,成效大,来势好,但与周边发达地区相比,仍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当前民营经济发展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部分民营企业发展滞后。因受地理位置、历史条件和自然资源等因素的制约,导致相当一部分民营企业一直沿用陈旧的生产工艺,科技含量较低,产品的市场认可度和知名度不高,民营经济缺乏个体竞争力,难以形成整体特色和优势,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相当脆弱;部分个私民营企业还停留在传统的家长式管理、家族式管理或经验式管理上,难以扩大生产规模,提升整体实力,管理上存在着诸多弊端。因此,我市民营企业经济规模普遍偏小,档次较低,缺乏整体竞争力,象老爹公司、吉首冶炼厂和金石集团这样的规模优势企业并不多。二是产业基础薄弱,影响了到民营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长期以来,由于产业发展规划缺乏远景考虑,加之地方行政干预,条块分割和恶性竞争等因素,我市猕猴桃、桠柑等特色产业尚未形成“集群效应”,总产量偏低,远不能满足民营企业生产、加工的需求,导致企业生产成本增加,发展规模受到限制。如精城建材超市因缺乏统筹规划而不得不关门歇业另谋出路;老爹公司和亿事达公司每年分别需要收购猕猴桃万吨、板栗吨,而我市及周边地区的总产量远远满足不了企业的生产和加工需求,直接影响到企业生产规模的扩张。三是民营经济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应减免税收方面,个私民营企业在某些优惠政策上不及国有、集体或三资企业;在融资条件方面,除少数几家政府和银行重点扶持发展的企业外,其它众多个私民营企业仍然难以融资,目前全市民营企业累计贷款多亿元,其中亿多元是由市农村信用联社贷出,国有商业银行对民营企业信贷这块风险较高,但回报却又丰厚的业务还存在顾虑;经济服务方面,民营企业主普遍反映市政务大厅的服务功能有待完善,“一站式审批”和“一票统收”制度有等落实到位,办事程序和手续仍然繁琐,各职能部门的服务性收费项目较多,增加了项目报批和启动实施的成本。

三、下一步民营经济工作措施

为进一步加快民营经济发展,提升民营企业综合竞争实力,确保民营经济运行保持快速、健康、协调发展的良好态势,我们将在下一步工作中采取如下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营造发展民营经济的良好氛围。下半年,我市将进一步调整和充实市民营经济工作领导小组班子,明确专抓领导,定期研究我市民营经济发展规划,切实解决民营经济发展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同时,明确市民营局的工作任务、职责和权限,充分发挥政府部门的经济服务和政策引导作用。结合吉发号文件《关于培育“过亿超千”标志性工业企业的试行意见》,从现有基础条件出发,积极支持重点工业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坚持“三个有利于”的根本标准,我们进一步打破思想瓶颈,做到用新眼光看待民营经济,用新思维思考民营经济,放手发展民营经济,努力在全市上下树立起民营业主光荣,民营业主受尊重,为民营企业发展大开“绿灯”的良好氛围。

(二)深化体制改革,激发民营企业的活力和创造力。体制不顺、机制不新是民营企业做大做强的主要障碍。因此,首先要加快体制改革。对我市尚未改制的国有集体企业抓紧以“两个置换”为主要内容的产权制度改革,促使企业步入民营化轨道,并对已经改制但不彻底的企业,积极实施“二次改革”,建立起企业内部股权流转机制。年内力争实现骨干企业改制户,转换职工身份人以上。二是加快机制创新。积极引导民营企业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打破家庭式的管理模式,加快各种生产要素的组合,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引导民营企业将高新技术应用于企业生产经营过程,增加市属规模企业产品开发和设计制造的能力,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决策和营销水平。重点支持和引导金石集团、市溶江锰业公司、吉首冶炼厂等锌、锰系列产品向精深加工方向发展,突出果王素、茶多酚、青蒿素、烧伤油等新产品的研发。三是加快实施人才工程。加强对现有民营企业职工业务素质的培养,加大吸纳专业科技人才的力度,逐步培养出一支适应经济发展要求的高素质企业家队伍。下一步工作重点是研究和制订激励、吸引人才的优惠政策,采取措施提高企业科技人才的比例。

(三)整合优势资源,打造具有民营特色的新兴产业群。一是拓宽投资领域。积极支持和引导民营企业参与矿产、水能、旅游和特色农产品等优势资源的开发。重点突出我市八月湖、八仙湖、隘口民俗村、德夯风景区等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大力培育桠柑、高山返季蔬菜、畜牧养殖等特色龙头产业。二是鼓励扶持企业以资本为纽带,实现生产取合和经营联合,按照产业分类,组建水泥生产集团和奶牛、烟叶、中药材等农产品深加工集团,招引和支持上市公司及具有实力的大型企业兼并、收购、参股市内企业,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三是加快工业园区和市场建设,促进民营工业企业向园区聚集,通过产业规划、产业创造公平、公开的政策环境,宽松、有序的金融环境和平等、公正的社会环境,我们以重点推行“四制”来整顿和规范经济秩序。推行全程办事制。凡是在市内投资兴业,需办理的一切手续在投资者自愿的前提下,市内的各种手续在个工作日内限时办结。推行收费一票制。按照“多家费一家收”“分头拨”的原则,执收单位的所有收费(包括行政事业性的收费和服务性收费),必须由物价部门核定标准,并报市优化办备案,然后进入市政务中心按最低标准缴纳。推行检查准入制。有关部门到民营企业检查工作,须到市民营局报批,并派人一同进入。擅自进入企业检查,视为干扰企业生产经营行为,企业可以拒绝。推行纠错告知制。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如有违规行为,执法部门应先发书面整改通知,限期进行整改。在限期内进行整改的执法部门不得予以处罚,否则视为,经市优化办查实后将给予当事人和相关单位一定的惩处。

经营工作报告篇3

__省__市工商局、市个私协会适应两费停征新形势,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加大个私协会工作的力度,提出了转变观念办会、理顺体制立会、民主管理活会、强化服务兴会的工作理念,逐步形成了改进个私协会工作的新思路。他们的做法在全国个私协系统具有示范作用,11月中国个协在中山开会推广了他们的经验,工商总局在今年第3期简报中印也发了他们的经验。我省已有__市局、__市个私协会分别组织人员到__学习。

为更好的学习__经验,4月13号至16日,省局总会计师、省个私协会常务副会长__同志率省个协、__市个协、__市__区个协一行6人赴____工商局、个私协会考察学习、交流、探讨。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__市个私协会现有会员10万户,入会率在92%以上,其中个体户92149户,私营企业7192户。下辖县(市)区协会12个,县(市)区协会下辖基层协会102个。市、县、基层协会理事会下设秘书处,秘书处下设“三部一室”,即:组联部、宣教部、维权服务部、办公室。

市工商局安排340多人专职从事个私协会秘书处各项服务工作。经过__省工商局努力,协会工作人员已由自收自支编改为现在的全额拨款编,解决了协会工作人员的后顾之忧。

二、主要做法

__市工商局认为,改进协会工作是落实工商职能的需要、是实现工商部门工作转型的需要、是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是树立工商部门良好形象的需要。为此,他们主要抓了以下工作:

(一)积极在个体私营经济中开展党建工作。他们根据党建工作的实际需要,报经县(市、区)党委、组织部门批准,个体私营经济中党建工作由个私协会为主管理。全市个私协会共建立党委4个,党总支14个,党支部35个,现有党员1735人,协会近年在个体私营企业中发展党员43名。

全市个协会员中有省、市、县人民代表123名,政协委员285名。还吸纳了当地政府、人大、政协、卫生、质检、税务、公安等职能部门的相关人员作为协会名誉理事。

(二)充实人员,调整机构,加强责任考核。__市工商局在两费停征以后,对全局的人员进行了布局,提出了“1234”的配备思路,即10%的人员从事登记注册工作,20%的人员从事个私协会服务工作,30%的人员从事消保维权工作,40%的人员从事监管执法和综合工作,并着重加强了基层个私协会从事服务工作的人员力量。按照人员配置计划,全市安排340人专门从事个私协会工作,其中市协会配备10人,县级协会配备6人、基层协会配备3-4人,全市个私协会系统在原有人员的基础上,新增2l4人。

特别是,他们注意延伸网络,扩大覆盖面。乡镇按经济区划设置基层协会,设秘书长1名,秘书2—3名。基层协会设置若干行业分会或片区分会,延伸了组织网络。目前全市己建立基层协会102个、行业分会360个、片区分会150个。

同时,该局通过建立健全各岗位的目标责任制、绩效考核制和财务管理制度,提高协会干部的服务水平,明确协会干部的主要任务。例如:协会每名工作人员每月应走访10家会员各一次,发放会员需求与服务登记表,及时了解会员的经营情况和有关经营的困难,落实解决会员的实际问题。在走访中不断完善登记会员档案,建立详细的会员档案。

(三)改变工作思路,实现“四个转变”。__市工商局改变过去个私协会工作由工商部门“一家办”、议事决策“一言堂”、管理方式一成不变的做法,充分听取会员意见,逐步把协会建设成为会员参与广泛、产生方式合法、决策民主、事务公开的民主管理组织。协会的工作方案、财务预算、会费使用管理等情况,通过多种形式定期向会员公布,会员有权查阅协会章程、财务报表、会计账簿以及有关重大事项决议的文书资料。实现了四个转变:一是从(来源:文秘站 )被动坐等会员找上门转变为主动上门为会员服务。全市工商 系统、个私协会联合开展了“进千家门、知千家事、解千家难”活动,为全市个体私营企业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二是从侧重为会员生产经营提供微观服务转变为提供宏观服务。过去协会主要为会员协调解决生产经营中的用电、用水、用地等问题,而现在发展到帮助会员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制定长远规划、实现管理创新和营造良好的经营环境等服务。三是从协会单独开展工作转变为充分利用各方力量共同开展工作。发挥党团组织、有关单位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阶层知名人士、各行业“能人”等方面的作用,形成“大合唱”。四是协会与会员之间的关系由管理和服务的利益纽带转变为情感纽带和文化纽带。

(四)搭建“四个平台”,构建“五大体系”,推出“十项服务”。

1、“四个平台”:一是建立银企合作平台。采取工商搭台、协会牵线的方式,为个体私营企业协调争取银行贷款。全市有56家私营企业经个私协会向银行推荐获得贷款1.46亿元。二是建立劳务交流平台。县区协会与人才交流市场建立起一套双向信息交流机制,建立会员用工台账和应聘台账,定期举办劳务信息会、人才招聘会,每年接待求职人数3万余人,为个体私营企业招聘员工万余人。三是建立服务平台。各级协会设立服务机构,为广大会员提供免费代办证照等各类服务。四是建立信息沟通平台,建设“会员之家”网站,拓宽信息交流渠道,为会员提供信息服务。

2、“五大体系”:一是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各级协会积极与医保、养老保险等部门联系,争取政策支持,免费为会员代办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及其它社会保障服务,目前己为7700多名会员办理医保手续。二是建立困难救助体系。各级协会在每年的会费支出预算中,都安排一部分资金专门用于救助困难会员。三是建立会员维权体系。各级协会积极争取当地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的支持,运用法律武器抵制侵权行为,切实维护广大会员的合法权益。四是建立法律援助体系。市协会设立了法律顾问室,县区协会聘请了常年法律顾问,为会员提供无偿的法律援助服务,目前全市共聘请常年法律顾问13名。五是建立教育培训体系。市协会制订了教育培训计划,建立教育培训基地,开展对协会工作人员和会员的培训,使工作人员和会员的素质不断得到提升。

3、十项服务:通过搭建平台和构建体系推出了十项具体服务内容,分别是免费代办服务、维权诉求服务、信息和培训服务、企业融资服务、困难救助服务、中介服务、生活优惠服务、保险服务、爱心帮扶服务、入会申请服务。

(五)加强了内部规范管理。个私协会通过不断改进服务方式,按照会员需求细分要求,提供了全方位,多层次的服务。从融资贷款,招聘用工,培训指导,落实优惠政策,维护合法权益到解决用水、用电、用地、就医、子女上学等具体问题,都建立了专门的诉说台帐,分层分类,分批予以解决,拓宽了协会的服务层次,提升了个私协会的凝聚力,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三、贯彻意见

通过到__学习考察,我们认为,__加强个私工作的经验对我省做好下一步的个协工作有很好的借鉴作用,其中的有些经验可以逐步在我省市县区个私协推广。结合今年省个私协会工作安排,拟在以下方面学习推广:

1、进一步完善会员入会程序,建立完整的会员档案。

2、走出去服务,尽量多走访会员,发放会员需求登记表,深入了解会员有哪些需求和困难,建立台帐落实解决。

3、联系多家银行搭建银企合作平台,为会员解决融资难的困难。

4、设立法律顾问室,抓好会员的维权服务,提供免费的法律援助。

5、设立服务窗口,为会员提供免费的服务,加快会员办事效率。

6、开办信息网络服务,创建信息平台,让会员及时了解相关的政策法规。

7、与组织部门联系,开展个体私营党建工作。

8、解决协会工作人员的编制问题,解决协会工作人员的后顾之忧,加强协会队伍建设,增加协会力量。

经营工作报告篇4

按照分行统一部署,XX支行高度重视,迅速成立了领导小组,开展经营管理合规性自查工作。根据“全面检查、重点突出”的原则,查找各部门是否存在违规经营的薄弱环节和隐性问题及各项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全面切实提升合规经营能力。

一、 组织领导

组  长:XXX

副组长:XX X XXX

成  员:XXX  XXX

二、 工作安排

1. 领导小组负责领导全行自查工作

2.各部门分别由部门负责人组织对本部门经营活动按照总行排查内容要求,分别对信贷、理财、国际业务及其它业务的合规性进行自查,并按时上报领导小组。

3.领导小组将各部门自查情况汇总上报分行风险管理部。

三、投入工作量

4月15日起组织各部门抽出专人进行为期4天的专项自查,4月19日形成自查报告,4月20日上报分行。

三、 发现问题

(一) 信贷业务的合规性

(二) 理财业务的合规性

XXX支行在理财业务办理过程中,严格按照总行规定的业务流程操作,充分提示客户理财产品的存在的风险,在首次购买理财的客户进行风险评估,每笔理财业务所有凭证当日上传风险监控系统,总行对业务操作的合规性进行监督。

XXX支行的理财销售由柜员持银行从业考试合格的《个人理财》资格证办理。在销售理财的环节上,对于三个月以上的理财业务的办理,XXX支行的监控影音资料存储周期达不到理财产品到期的时限。

(三) 其他业务的合规性

资产类业务。投资类业务、同业业务暂无。

负债类业务。大额存款存入时,经办人员和授权人员双人操作并核对存入现金的数量,核对现场客户身份信息并进行身份证联网核查。支取5万以上须经授权,授权人员授权时需使用指纹进行授权,在授权环节中进行二次核对,无违规现象不存在风险隐患。

表外资产业务。银承、保函、信用证暂没有发生。

结算类业务。1.票据业务暂未发生;2.开户管理。XXX支行自XXX成立以来个人及对公结算账户的开立及撤销严格按照制度执行。在自查过程中,发现在XXX成立之前有部分年度的对公结算账户客户资料不全、未年检、临时账户超期的情况;3.对账管理。年初以来XXX支行月对账率能够按照制度要求达到100%,季对账率达到70%。

财务管理。能够按照分行年初制定的费用标准进行列支,支行财务支出由支行长进行审批,记账人员记账后由分行审核,按照规定需要分行审批的费用报分行审批后进行账务处理,自查不存在不合规的情况。

内部控制。根据总、分行内控制度文件,制订了支行的内控制度,涵盖了各部门、各岗位,能够严格执行岗位制约约束,防范风险隐患。

案防管理。严格执行《安全保卫工作实施细则》规定, 各项制度及应急预案健全,定期测试 110 报警系统保证良好运行,消防、自卫器材配备齐全,能够定期调阅监控录像并进行应急预案演练。目前,XXX支行存在自助设备客户区无应急报警按钮,营业室窗口监控针对点钞机计数显示不清晰,二楼开放办公区监控存在死角问题。

信息科技管理。操作系统、设备、通迅等维护工作统一由分行科技部管理。支行机房由专人负责,定期检查网络及监控系统运行情况,发现问题能够及时上报分行科技部门。

国际业务合规性。自查范围涉及全部已开展的各类业务,在经常项目项下、外币现钞业务、个人结售汇业务、国际收支申报等方面都能够严格执行XXX国际业务各项规定及外管政策要求,遵循“了解自己的客户”、“了解客户的业务”、“尽职审查”的准则,能够严格审核贸易背景并留存资料备查,内控制度和业务操作规程健全。

四、 违规金额

无违规金额发生。

五、 对违规责任人处理情况

无违规责任人。

六、 整改措施及结果

从此次自查情况来看,XXX支行能够较好的严格执行总、分行的各项规章制度,避免了经营管理工作中发生违规现象。

理财销售提示风险环节上,监控存储周期较短可能存在未来潜在的纠纷问题,近期上报分行采购存储量较大的硬盘;XXX成立之前有部分年度的对公结算账户客户资料问题,XXX支行正在对不合规的账户进行清理和整改中;季对账率未达到100%问题,继续抓紧与企业联系,对于无法取得联系且一年未发生业务的账户,在符合转入久悬账户管理的进行清理,对于发生业务较少账户不打算再使用的建议客户办理销户,在较短的时间内提高XXX支行的对账率;监控及报警系统问题已上报分行相关部门等待解决。

经营工作报告篇5

根据《XXX的通知》文件精神,我司高度重视,及时部署开展排查工作,现将我司开展涉众型非法经营活动稳定风险集中排查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领导高度重视,层层压实责任

根据文件相关要求,公司高度重视,立即组织专题会议部署本次涉众型非法经营活动稳定风险集中排查工作,认真传达文件精神,进行责任分工。公司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由中支公司一把手担任领导小组组长,分管总任副组长,各支公司负责人及机关各部门经理担任组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于综合管理部,主任由综合部经理兼任。领导小组建立工作联动机制,要求所有成员要提高思想认识,把思想高度统一,坚决打击重大风险。

二、认真开展排查,及时发现线索

(一)加强内部员工和业务排查

公司严格按照“全覆盖、无盲区、无死角”的目标要求,坚持点面结合、全面覆盖,最大限度发现、识别风险。根据公司统一安排和部署,由综合管理部负责公司内部员工风险排查,由销售管理部负责牵头各业务部门进行业务自查,经排查,我司内部员工及业务未发现存在涉众型非法经营活动风险。

(二)加强客户核查和资金异动监测

为确保排查工作落地公司安排由各业务部门和理赔客服部负责公司客户核查,由财务会计部负责资金异动监测工作;经核查,未发现存在风险隐患线索。

三、建立健全机制,严格规避风险

公司结合工作实际建立了宣传教育、监测预警、信息共享、综合联动、会商研判、激励奖惩、督导调度等机制;通过工作会议和工作群,对员工进行宣传教育,围绕当前形势、涉众型犯罪特点及怎样防范化解稳定风险等方面,通过案例解析,加深员工的风险防范意识和风险识别技能。中支公司建立健全举报奖励、绩效考核等激励奖惩机制,推动工作责任落实,促进全体员工积极参与防治。

接下来,我司将继续加强组织领导,压实责任,落实措施,以此次集中排查为契机,切实履行职责,有效防范风险。

经营工作报告篇6

“*”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三农”工作,按照城乡统筹的方略,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以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大力实施“6521”农民增收和“1020”财政支农工程,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新成就。

(一)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不断优化。

20*年,全市农业增加值达到132.4亿元,比*年增长39.4%;粮食、棉花、油料总产量分别达260.1万吨、3.5万吨、5.7万吨,分别增长8.3%、28.2%、24.2%;蔬菜、水果总产量分别达701.3万吨、42.6万吨,分别增长30.4%、14.3%;肉类、奶类、水产品产量分别达42.1万吨、23万吨、3.5万吨,分别增长32.2%、224.7%、6.4%。种植业结构正由粮经二元结构向粮经饲三元结构转变。农业内部结构日趋合理。20*年全市农业总产值实现230.5亿元,其中粮食占16.7%,蔬菜占32.2%,畜牧业占35%,林果占9%。蔬菜、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67.2%。农村经济结构也发生了深刻变化。到20*年底,全市县域二、三产业增加值已占县域生产总值的86.7%。

(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强化。

水利建设累计完成投资17.5亿元,对玉符河、大沙河等十条重点河道和仲宫、十六里河等*条小流域进行了综合治理,实施了田山、陈孟圈、邢家渡等九个引黄灌区配套及节水改造项目,完成了卧虎山、绵绣川水库扩建除险加固工程,开工建设了崮头、杜张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新建了商河县沙河故道等平原水库,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34平方公里,新增灌溉面积12万亩,发展节水灌溉面积114万亩,已初步形成了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农业灌溉、城乡供水、防洪排涝、水土保持体系。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累计改造中低产田60万亩,项目区新增效益1.13亿元。扶贫开发累计投入资金5.7亿元,实施扶贫开发项目90多个,使16.8万人脱贫。林业建设成效显着。重点实施了封山育林、退耕还林、平原绿化、绿色通道四大工程建设。20*年,全市林地面积达到212.31万亩,其中经济林面积70.82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24.2%,比*年提高4.5个百分点。

(三)农业产业化经营实现新突破。

“*”末,全市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到170家,其中部级重点龙头企业2家,省级重点龙头企业16家,市级重点龙头企业41家,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20家。大力实施农业“双十工程”。从20*年开始,每年有20个乡镇被评为实施农业“双十工程”先进乡镇。各类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迅速,目前已发展到1*5个。外向型农业发展迈出新步伐,20*年,全市农产品出口总额达到1亿美元以上。

(四)农业科技进步速度明显加快。

主要农作物种子基本实现了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经营,良种普及率达98%以上。全市引进推广农业新技术、新成果160多项,新发展农业示范园区百余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60%,科技在农业增产增效中的贡献率达到52%。农民教育取得长足发展,累计培训农民70余万人次。建成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220万亩,有126个产品被认定为无公害农产品、绿色产品、有机食品。农业机械化装备水平逐步提高。20*年农业机械总动力426.8万千瓦,比*年增长22.1%。气象业务服务水平不断增强,人工影响天气取得了明显成效。

(五)农民收入和生活水平显着提升。

20*年全部免征农业税,全市免征农业税2.58亿元,人均减负7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812元,比*年增长57.9%,五年平均增长9.6%。其中农民人均纯收入中来自一产的为1895元,占39.4%;来自二三产的为1681元,占34.9%;来自外出打工的为544元,占11.3%;非生产性和其它收入692元,占14.4%。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由43.5%下降到39.1%,全市农村总体上实现了小康,部分乡镇、村开始向富裕型迈进。

在看到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要看到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从当前和长远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农业和农产品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突出表现在大路产品多,优质产品少,专用产品不足等问题。同时,优势农产品区域化布局不明显,主导产业不突出,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和市场化运作水平有待提高。二是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及农民组织化程度不高。突出表现在龙头企业规模小、层次低、带动能力差,技术装备和加工水平不高,产加销联接机制不完善,国际市场竞争力不强。农民组织化程度还不适应农业市场化、国际化发展要求。三是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农业资源日趋紧缺,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特别是水资源供需矛盾不断加剧、农用耕地日趋减少、农业生态环境比较脆弱,已成为制约*市农业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四是城乡发展二元结构的矛盾突出。全市还有“一县十三乡”16.2万人口的收入,处于国家和省规定的贫困或相对贫困线以下;农村社会保障滞后以及农民进城务工、子女上学、户籍制度等方面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还有不少的制约影响。农业投入比重还比较低,特别是在现代农业、生态环境、品种推广等方面投入严重不足。

二、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发挥省城优势,发展省会经济”的总体思路,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总抓手,以现代农业为主攻方向,紧紧围绕促进农民增收这一中心,认真贯彻实施统筹城乡发展这一重大方略,切实突出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不断深化农村改革和对外开放这三大工作重点,以“三化”(产业化、工业化、城镇化)促“三农”,努力构筑产业高效、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农民增收,具有省会特色的现代农业和农村经济新格局,全面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发展目标。

———到2010年,农业增加值达到160亿元,年均增长4%;畜牧业和蔬菜的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76%以上。

———“*”期间,粮食总产量稳定在210万吨以上,蔬菜、水果总产量分别达到789万吨和51.8万吨,年均分别增长2.4%和4%;肉类、奶类、禽蛋、水产品总产量分别达到55万吨、50万吨、55万吨、5万吨,年均分别增长5.5%、16.8%、2.2%、7.4%。

———主要农作物和畜禽品种全部实现良种化,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应用率达到70%,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培训农民达到100万人次以上,农村非农劳动力占农村总劳力比重每年提高1-2个百分点。

———“*”期间净增有效灌溉面积10万亩,新发展节水灌溉面积65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00平方公里;2010年农业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达88%左右。

———“*”期间,农业自然资源合理利用与生态保护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显着改善,到2010年,初步建成与资源节约、循环经济、和谐社会相适应的高效生态农业市,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28%以上。

———“*”末,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070元,年均增长8%;农村医、学、水、电、路等基本条件有较大改善,到2007年,全市农村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到20*年,基本实现村村通自来水;到2010年,农村全面小康实现程度达到85%以上,部分乡村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

(三)区域规划布局。

加快农业布局调整,合理划分区域功能,“*”期间,*市将按“一圈、三带、七区”,构筑全市现代农业区域经济布局的新框架。“一圈”即围绕主城区,着力培植环城都市农业圈;“三带”即突出三大地域特点,重点建设南部山区、中部平原、北部沿黄三大农业经济带;“七区”即围绕一圈三带突出抓好环城都市农业、南部生态农业、平阴特色农业、沿黄滨河农业、黄河北高效农业、章丘现代农业、历城临港农业等七大经济特色区。

1.环城都市农业圈(环城都市农业区)。主要是新规划的主城区内及附近的乡镇。这一区域承担着扩展城市、美化城市、服务城市和对远郊经济的连接与辐射作用。在发展方向上,以推行集约化经营为目标,积极发展集劳动、技术、资金密集于一体的高科技、高附加值、高创汇农业,努力发展农产品加工和物流业,大力发展旅游观光农业,重点建设鹊山龙湖农业观光园等,既为城乡居民提供优质鲜美的农产品,又为城乡居民提供休闲、娱乐、健身的场所,切实把近郊建成经济、生态、社会效益相统一的都市农业区。2.南部山区农业经济发展带。

主要涉及到章丘、历城、长清、平阴四个县(市)区的30个乡镇。在保护好生态的同时,充分利用山区优势,重点抓好南部生态农业区和平阴特色农业区。

南部生态农业区:主要是章丘市、历城区、长清区的山区乡镇。这一区域要按照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的原则,强化南部山区生态功能,发挥自然景观、人文资源和特色农产品优势,突出培植生态观光旅游、林果生产、无公害蔬菜等特色产业,尽快形成具有山区特色的产业结构体系。重点实施小流域综合治理、荒山绿化、保泉节水、人畜饮水、旅游业开发五大工程。到2010年这一区域要建立起优质林果生产基地60万亩、蔬菜等特色产业基地30万亩和一批各具特色的旅游观光农业景区。

平阴特色农业区:立足资源优势,突出发展玫瑰、畜牧、林果、蔬菜四大主导产业,以培植专业大户、专业村、专业乡镇为重点,尽快形成一批具有规模特色和竞争优势产业基地。到2010年,重点培植起5万亩无公害蔬菜、4万亩葡萄、6万亩绿色玫瑰花、12万亩优质干鲜杂果、100万只优质肉羊等九大生产基地。

3.中部平原经济带。

主要是章丘、历城沿济青高速公路两侧的区域,重点抓好章丘和历城两大板块的现代农业区。

章丘现代农业区:主要是章丘中部平原乡镇。围绕培植大葱、特色杂粮、畜牧业、花卉苗木等四大特色产业,重点抓好两带(潘王路、明刁路沿线苗木花卉产业带)一片(大葱产业片)一区(环长白山畜牧养殖区)的规划建设,到2010年,发展标准化大葱生产基地15万亩、苗木花卉10万亩、特色杂粮5万亩,蛋鸡饲养稳定在1500万只。

历城临港农业区:主要是*机场、济青高速路附近的乡镇。围绕推进农业生态建设,解决农作物秸杆焚烧问题,大力发展大棚经济、畜牧养殖、花卉苗木、食用菌等产业,尽快形成沿主要公路干线的设施农业经济带和出口创汇农业区。到2010年,发展奶牛5万头以上、花卉苗木8万亩、出口创汇蔬菜基地5万亩、食用菌基地2万亩和绿色草莓基地2万亩。4.沿黄生态农业经济带。

主要涉及到沿黄及黄河以北区域,以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农业产出率和效益为重点,主要抓好沿黄滨河农业区和黄河北高效农业区。沿黄滨河农业区:主要是历城区、长清区、章丘市、济阳县沿黄乡镇。围绕黄河生态建设,重点发展观光旅游、速生丰产林、畜牧、水产等特色主导产业,努力形成各具特色的产业带及渔业开发“一条线”。到2010年,发展速生丰产林40万亩、奶牛5万头、生态渔养殖8万亩。

黄河北高效农业区:主要是商河县南部和济阳北部乡镇。围绕蔬菜、优质粮棉、速生丰产林等主导产业,发展间作套种、立体种植和设施农业;围绕畜牧业,突出抓好专业大户和养殖小区建设,大幅度提高劳动力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和综合经济效益。到2010年,形成以大蒜为主的蔬菜基地50万亩、优质粮棉基地100万亩,发展奶牛5万头、生猪100万头、速生丰产林30万亩。

三、主要任务

(一)以培植特色产业为重点,大力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

坚持数量、质量、结构、效益相统一,面向市场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产品竞争力和农业综合效益。加快种植业结构调整。粮食生产要主攻单产,提高品质,确保“三条底线”。围绕做强畜牧业,做优蔬菜业,做大林果花卉业,积极发展水产业,进一步调整优化农业结构,积极发展设施农业、都市农业、观光休闲农业、生态农业,全面提升农业综合素质和效益,力争“*”末粮经种植比例达到6∶4,农业内部粮食、蔬菜、林果、畜牧、水产所占的比重由20*年的16.7%、32.2%、9.0%、35%、1.2%调整为10%、34%、10%、42%和1.5%。加快农业内部结构调整,重点推进畜牧产业化,培植壮大奶业和肉类加工企业群体,大力发展规模养殖和生态型畜牧小区建设,突出发展以食草家畜为主的节粮型畜牧业。积极提升淡水养殖,发展休闲观光型特色渔业。大力发展外向型农业。重点建设好蔬菜、畜产品、果品、花卉和传统特色产品等出口基地和出口创汇龙头企业。到2010年,争取农产品出口创汇达到3亿美元以上,不断提高*市农业的外向度。

(二)以大力发展农业龙头企业为重点,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继续实施好农业“双十工程”,健全完善扶持政策,做大做强佳宝、澳利、长荣、雨润、民天、圣泉等一批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带动农业产业化加快发展。积极推行“企业合作组织农户”模式,建立龙头企业与农户利益共享和风险共担机制,发展订单农业促进农产品基地建设。鼓励引导农村土地资源适度向优势产业、龙头企业、种养大户聚集,促进土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鼓励农民组建多种形式的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搞好农产品认证标识和质量安全追溯制度建设,着力建设与国际接轨、规范统一的质量标准体系、疫病防治体系、检验监测体系和市场监管体系。培育发展外向型龙头企业,努力增加农产品出口。推进市农副产品加工贸易中心项目建设,发挥专业批发市场作用,健全粮食流通网络,完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到2010年,部级和省级农业龙头企业达到25个,参与产业化经营农户的比例达到60%以上。

(三)以加强水利和林业生态建设为重点,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大力加强水利建设。围绕水资源开发利用、防洪安全保障和水环境治理“三大体系”建设,加快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搞好河道治理和病险水库加固,大力发展节水灌溉农业,加强水生态环境治理保护,为保持泉水长期喷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保障。今后五年在确保国家和省重点水利工程顺利实施的同时,突出抓好田山、邢家渡、胡家岸等引黄灌区配套及节水改造;建设垛庄、杏林、大站等176座中小型水库的除险加固;按照100年一遇防洪标准,加大对小清河干流32公里进行综合整治。同时重点抓好玉符河、巨野河、临商河、大寺河等35条重点河道和15条重点小流域综合治理,鹊山龙湖、澄波湖、清水洼引黄调蓄水库等重点工程建设,努力提高水利对农业乃至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保障作用。积极推进章丘、天桥、济阳三县(市)区黄河标准化堤防建设,在确保黄河安全的前提下,加快沿黄生态林建设步伐。大力加强林业生态建设。按照建设生态市和“南护水源、北治风沙”的总体要求,大力实施封山育林、退耕还林、绿色通道和平原绿化四大工程。在南部山区合理划定封育区,通过建立义务植树基地,实行荒山拍卖、租赁、承包等形式,加大荒山造林步伐,提高森林植被覆盖率。特别是要加快保泉绿化工程建设,5年内绿化荒山20万亩,把南部山区建成为*市的重要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地。按照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对25度以上坡耕地和水土流失、沿黄沙化、盐碱化、低产农田等生态脆弱区域实行退耕还林还果,大力发展以名优特稀新为主的经济林和以速生林为主的用材林基地,扩大林地面积。高标准搞好平原绿化。重点抓好黄河沿岸防护林带、农田林网和四旁地造林,力争经过五年左右的努力,构建起以农田林网为主体,网、带、片相结合的高标准平原防护林体系。加快经济林、速生林、苗木花卉和森林旅游四大产业体系建设,并形成产业化经营。加大森林防火、资源保护、林政执法基础设施建设,为林业生产提供有效的支撑。

加大农业综合开发力度。“*”期间,全市农业综合开发按照“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开发、基地化建设、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要求,以农业主产区为重点,以优势农产品产业化为主攻方向,着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集中培植一批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和产业化龙头企业,不断提高农业综合开发水平。项目建设总投资15.3亿元,实施中低产田改造、小流域和沿黄生态综合治理75万亩,扶持产业化经营项目35个。

(四)以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和小城镇建设为重点,加快县域经济发展。

按照“做强近郊区,突破远郊区”的总体思路,大力实施“一主三化”战略,即以民营经济为主导,以工业化为支撑,以城镇化为载体,以农业产业化为基础,不断推进县域经济的跨越式发展。放手发展民营经济,促进民营经济的整体提升和群体拓展。坚定不移地走工业强县之路,以“6511”工程为总抓手,走新型工业化路子。加快推进农村城镇化进程,形成县城、中心镇、重点镇、一般镇相结合的城镇化建设体系的城镇布局,加快农村人口向城镇聚集。消除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制度,促进农业劳动力加快转移。

(五)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为重点,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期间要紧紧围绕培植产业发展新优势、规划建设新村镇、培育造就新农民、完善城乡统筹新机制、建立完善新保障、塑造树立新风貌,突出抓好富民增收、农村康居、农民素质提升、农村社会事业保障和强基固垒五大工程实施,着力抓好500个示范村和2500个重点村建设。加快生态文明村工程建设。以沼气建设、太阳能综合利用为突破口,与小城镇建设、街道治理、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着力打造*市百个生态文明村。大力推广生态农业综合配套技术模式,到2010年,生态农业配套技术模式推广普及率达到40%以上。

统筹城乡发展,大力发展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加快城乡交通网络建设步伐,构建便捷通畅的县乡交通体系。加快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加大农村卫生投入,完成县(市)医院、预防保健机构和镇卫生院改造建设任务。积极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县(市)、乡镇、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快农村教育保障制度建设,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加强农村低保制度建设,实行五保户集中财政供养,切实解决弱势农民生活困难的问题。

四、政策措施

(一)进一步深化改革,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注入新的生机活力。

一是深化农业经营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流转制度,依法保障农民对土地承包经营的各项权利,推动适度规模经营和农村劳动力的有序转移。二是不断深化农村税费改革,重点抓好乡镇机构改革、农村义务教育改革、县乡财政管理体制等改革,维护农村税费改革的成果,防止农民负担反弹。三是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注重激活科技、资金、土地、信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促其优化配置。鼓励推进小型水库、河道工程等小型水利设施等产权制度改革。加快推进林业产权制度改革。

(二)健全完善农业投入高效机制,加大对农业的投入。

“*”期间,要改革完善“三农”投融资机制,逐步建立起以政府投入为导向,金融、企业、社会、外资广泛参与的投资机制。要加大财政对“三农”的投入力度。各级财政对“三农”的投入力争达到100亿元以上,其中市级财政投入达到30亿元,比“*”期间增长50%。继续推进“1020”财政支农工程,建立起财政资金向农业投放的稳定增长机制。加大财政直接补贴力度,继续实行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等财政支农政策,调动农民种粮的积极性。特别是加大扶贫开发的投入,以“一县十三乡”为重点,到2007年,基本解决16.2万人口的贫困问题。积极应对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挑战,进一步扩大开放,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农业,参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基础设施建设。要加大金融对农业的支持力度。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扩大农户小额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发展农业和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

“*”期间,计划投资200多亿元,重点规划建设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和骨干工程项目,特别是要加快农产品贸易中心、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区、生态富民家园、农高区高科技孵化器、畜禽良种繁育中心、小清河干流治理工程、保泉绿化工程、黄河百里风景区等建设。

(三)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增强科技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

建立新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充分发挥*市驻济高校、科研院所的优势,加强关键技术攻关和高新技术研究,力争在生物技术培育良种、农业信息技术、农产品深度加工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加快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改革步伐,按照稳定公益性、放开经营性的原则,将基层农技推广等公益性机构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把经营机构推向市场。加大对农业高新技术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逐步建立以农业高新技术开发区为龙头,以各级农技推广队伍为主力,以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为基地,市、县、乡配套联动的科技推广和成果转化机制。加强人才引进和专业技术培训,提高劳动者的科学文化素质。坚持政府引导、政策扶持、市场运作,加快提高农业机械化、信息化水平。

(四)加强农村基层组织、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组织保证。

经营工作报告篇7

一、深入实践“媒体经营向经营媒体转变”

所谓经营媒体,就是要把报纸当成一个特殊的商品来经营,把报纸的生产过程当成一个产品生产过程来运作。在报纸产品设计上,要从目标盈利点(行业和目标读者)向内容“倒推”设计。再从内容向广告"iE向”拉动。凡广告经营越成功的媒体,领导层的市场意识都非常强烈。由“媒体经营”向“经营媒体”转变的过程中,我们的体会是修炼内功尤为重要。同时,打造媒体品牌、强化内容平台建设、加强内容与广告互动也极其重要。

东楚传媒广告有限公司拥有黄石乃至鄂东南地区最强势的媒体平台,包括以城市主流人群为目标读者的黄石日报、以市民生活报定位的东楚晚报、新兴的网络媒体东楚网黄石新闻网。这三大平台为广告经营部门提供了宽广的空间与舞台。

2004年,当年在《东楚晚报》担任总编辑的吴刚提出了媒体经营向经营媒体转变的理念,号召媒体要贴近市场办报。虽然当时《东楚晚报》已经是黄石地区的强势媒体,但是如果不贴近读者,不贴近市场,报纸最终也会被市场抛弃,广告经营也会陷入困境。在采编部门贴近市场办报,大力提升报纸影响力的同时,广告部门也针对报纸的特性,对自身广告资源进行挖掘与开发,比如3版、8版、9版被开发成最受客户欢迎的优质广告版面,其中对3版的广告价格进行了调高。把最好的广告版面卖给最优质的客户,卖出了最好的价格。

在深刻实践经营媒体理念的过程中,东楚广告人充分地认识到。报纸不仅是一个媒体,还是一个媒介。报纸不但有传播的功能,而且还要有互通、交流的功能,它实际上是一个各方共用的信息平台。市场的竞争以及报社自身发展的需要,要求报社广告人对黄石的广告市场精耕细作。2005年,晚报广告部按行业划分业务工作室,实行专业人做专业事。提高了广告客户的服务水平、专业水平,最终达到提高客户满意度、提升广告份额的目标。同年,广告部开始尝试开办《楼市周刊》、《健康周刊》、《教育周刊》等周刊。

这些周刊针对不同的行业,主动适应市场,配合业务人员做好服务,同时也延伸了报纸平台,提高了报纸的盈利能力。经过三年多的发展,广告公司每周除周六周日外,每天都有不同的周刊,内容包括健康、房地产、家居、汽车、旅游等。这些周刊的开设,细分了信息平台,让客户自行对位,找到了自己的宣传阵地,主动吸引客户投放。这也是报纸适应市场、实现经营媒体的深刻实践。

二、整合营销为广告经营腾飞提速

整合广告经营不是简单意义上的多报广告的叠加,而是整合各种优势,实施产业结构调整,进行规模化、市场化、专业化运作和品牌经营,从而搭建起有利于朝着地方报业集团化发展的体制机制平台,为下一步整体的转机建制作出一定的探索,奠定良好的基础。

两年来,东楚传媒广告人始终以整合优势资源,深挖经营潜力为重点和突破口,通过专业化运作、组建大型活动策划工作室等措施深挖两报广告潜力和开拓新的市场。形成了“三大”新的竞争优势:

一是进一步细分市场,实行专业化分工,形成了专业化服务优势。

随着黄石地区经济发展和经济水平不断上升,广告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广告客户对专业化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现阶段,我市广告公司多达200多家,客户选择广告公司有很大的空间。在这样的一个买方市场里,如果广告公司不能满足客户对专业化服务的需求,那么必然会有大批客户的流失。依据过去晚报分行业、分部门进行专业化广告运作的成功经验,公司成立了房地产、商贸、通讯、健康、综合等5个专业工作室。这些专业化分工,一方面充分发挥出晚报作为我市主流媒体具备的发行量大。覆盖面广,贴近市民、贴近客户市场的优势,使专业化市场广告资源得到更充分地挖掘,吸引一批具有长期广告需求的大型广告客户,形成较为稳定的优质广告客户结构。另一方面各工作室加强建立专业化的客户关系和专业的营销体系。

二是组建大型活动策划室,开发新的增长点,形成营销活动和形象宣传活动策划优势。

为了充分发挥大型活动策划工作室在广告经营中的发动机作用,公司组建了大型活动策划工作室。2007年,该工作室充分发挥《黄石日报》党报具有的权威性和公信力的优势,先后在黄石日报上策划了多项形象宣传活动。

三是努力探索媒体品牌与客户品牌合作共赢的机制,形成品牌营销优势。在整合中我们不断创新广告经营理念,坚持以客户为中心,以报纸专刊为依托,构建更加科学、完善的现代广告市场营销体系。

三、创新是经营持续发展的源泉

一个企业要发展,没有创新不行。今天,媒体从经营角度来说,已经不再单纯是一个事业性单位,已经逐步转变成为一个为知识消费者生产加工各类知识产品的知识密集型企业。不容回避的是,在我们内部。一些根深蒂固的旧的营销观念仍然在影响着我们的媒体营销人员、广告经营者,制约着媒体经营的发展。因此,我们需要通过机制创新和体制创新来适应市场的变化和事业的发展。

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创新是推动企业持续发展的不竭源泉。这两年东楚传媒广告公司的工作,自始至终贯穿着创新这条主线。两年来,东楚传媒广告公司将创新二字摆在首位,不断地总结过去创新的经验和整合创新的资源,推动继续创新,提升整合效果,力求在经营上实现更多创收手段,推出更多经营品种,进一步增强市场竞争力,实现健康持续发展。为此,我们狠抓了创新。

一是理念创新。理念创新决定方法创新。两年来,我们努力提高员工的学习力,增强创造力。地产工作室加大创新力度,在今年房地产调控加紧,行业不景气的情况下,成功举办“黄石半小时生活圈大型物业展”。综合工作室举办了两次大型车展,将东楚晚报以往的汽车优势再次收复,并占据绝对市场份额。鄂、皖、赣三地百景旅游节也是一次活动创新,吸引了三地几十

个景区、旅行社来黄参展,扩大了东楚传媒广告公司在业界的影响力。

二是服务创新。利用日报、晚报、东楚网平台,我们大力提倡“服务创造价值”理念,除了日常的沟通服务外,公司员工还在售后服务上出点子、想办法,为客户提供度身定做的个性化服务。这种服务带来了企业与报社双赢的局面,让我们拥有了很多深度合作伙伴。

三是周刊新闻营销创新。近年来,通过加强周刊采编力量,加强了采编与业务互动,新闻与广告这种“1+1“的新闻营销模式开始在《新财富时代》、《楼市周刊》、《健康周刊》上得以深入体现,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如“宜居楼盘、升值潜力楼盘“评选,在前后三个月的时间里,我们利用《楼市》与《广厦》进行了大量高起点的热点、深度新闻运作,配合广告资讯,使评选活动广为传播。《健康周刊》策划开展的“重走李时珍采药路“采编活动,也取得了较好的社会与经济效益。

四是大型活动创新。2007年,活动策划不再是单个部门的单打独斗,而是集中优势资源进行联合作战,初步形成了“策划工作室+业务工作室+周刊”的整合营销模式,使文案更优化了,执行更得力,推广更深入,活动策划思路宽了,题材多了,效益好了。

五是设计创新。一年来,我们狠抓了公司设计人员的队伍建设,强化员工专业学习,提高广告创意设计水平,多名设计师得到了锻炼成长。日报广告设计更加大气,晚报广告设计更加精美,主要周刊的组版质量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六是管理创新。根据报社管理规范化的要求和公司成立后实行公司化运作的需要,一年来,我们紧紧围绕管理创新,建立了不少新的管理制度。这些制度的执行,有效地促进了公司机制的改革和转换,确保了公司各项经营工作有条不紊地展开,使公司运作成本得到最大限度的节约,使经济效益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使管理更加规范,机制更灵活,竞争力更强。

七是平台创新。根据报社布署。广告公司尝试开发平面媒体以外的经营平台。开年之初就成立了户外广告工作室,负责拓展东楚网、户外广告、庆典活动等广告领域,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户外广告工作室进行股份制改造之后,有望加大硬件投入,前景可观。

八是机制创新。商贸工作室。去年实行内部改革,新设商业事业部、经贸事业部。“小组、集团化作业”大大提高了谈判的成功力与客户的满意度,对于扩大广告份额与广告量起到了一定的拉升作用。改革初现成效。今年,根据商贸部事业发展的需要,两个小组正式升级为工作室。

四、高效、专业的团队形成核心竞争力

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在长期经营中所形成的独特的、动态的能力资源,支持着企业现在及未来在市场中保持可持续竞争优势的发展,这种核心竞争力是企业整合各种资源和各方面能力的结果。

东楚传媒广告有限公司的团队是报业集团发展的经营财富,在激烈的报业市场竞争中由一种公平公正的激励机制打造而成的。公司的激励原则是:强调起点公平,也就是不管聘用员工还是编制员工、老员工还是新员工,在制度面前和工作目标以及奖励标准面前,每个人的起点是公平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内部竞争也是比较残酷的。同样,为适应激烈的内部竞争,公司的管理也是严格的。正是因为这些管理措施,才得以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销售团队,才有了一个气质出众的团队。

报社在黄石的影响力以及多年的广告从业经验,使东楚传媒的广告人拥有了较优质的广告资源。能随着报纸的发展迅速地拓展业务。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也是构成广告销售团队核心竞争力的一个要素。但单单是有资源还不行,专业化的服务才是最根本的因素。

五、紧抓三大“经济”,发挥活动策划威力

在当前各种新媒体层出不穷、宣传效果减弱的形势下,传统纸质媒体如何保证优势地位,获得更多广告份额?策划有影响力的活动,特别是品牌活动,成为众多报纸的一条必由之路。跳出报纸版面策划活动进行创收,就是近年来广告公司一直坚持的道路。事实上,每年利用报纸影响力举办的各种策划活动创收的份额已经占到全年指标的20%左右。值得一提的是,广告公司在坚持走活动策划创收、扩大报纸影响力的同时,也在不断地适应市场,以创新的形式、创意的切入点、人性化的服务抓住客户与消费者的心。

1.会展经济:打造品牌影响力

媒体搭台,企业唱戏,会展经济业内人士都不陌生。近年来,东楚晚报、黄石日报举办了大量的展会,其中,车展、房展、旅游展已经形成了品牌,在主管部门、行业内形成了强大的影响力。展会上企业可以直接面对且标消费者,大大提高了营销的成功率,一度受到企业商家的欢迎;同时,展会提供的集中展示、便民服务也让消费者受益不小。

2.评选经济:彰显媒体话语权

在“营销即传播”的年代,站在媒体经营的高度,媒体是企业的战略资源,企业是媒体重要的战略伙伴。媒体与企业的关系在不断地发生变化,由更多的讨价还价的博弈关系向全面的深度合作与战略联盟的共赢共荣的伙伴关系转变。利用媒体的公信心、号召力、影响力,举行公开、公正、公平的各类评选活动,在给媒体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的同时,更彰显了媒体话语权,突出了媒体的社会影响。同时,也给企业带来了更大影响。近年来,黄石日报、东楚晚报举办了大量类似的活动。如黄石十大经济风云人物评选、十大升值潜力楼盘评选、黄石百姓最喜爱的药店评选、十大魅力商家评选、影响黄石100品牌评选等等。

3.论坛经济:借势、借力、借名

2007年以来,百家讲坛的文化风方兴未艾,我市各大书店都将百家讲坛的书籍放在显眼位置,市民对此的文化需求可见一斑。需求即机会,广告公司利用日报高端读者群的优势,开辟东楚文化讲坛,顺应主流,借脑策划,公司大型活动策划室当即与武汉大学名人演讲局取得联系。同时向市委宣传部申请开办东楚文化讲坛事宜。2007年5月、10月,东楚文化讲坛相继邀请北师大附中高级教师纪连海,河南大学文学院教授王立群,主讲了《儒家文化的破坏与兴建》、《汉代风云人物之汉武大帝》。这些活动都圆满成功。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同时也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收益。

经营工作报告篇8

――编者

想画一幅画

画“黄河之水天上来”

其势、其力、其风骨

波澜壮阔

想唱一首歌

唱大河滔滔

奔流到海不复回

勇往直前生生不息

――题记

也许是生命的机缘,也许是丹青画手的宿命,对于多年来生活和工作在黄河之滨的我而言,独有的大河情结,穿过儿时的记忆,历经数十度春秋沉淀在生命的年轮里,日日涌长。

那大河深处的一抹夕阳,不是王继兴老总的微笑吗?看潮涨潮落,听大河滔滔……

那大河岸边的白杨林,不是马国强、庞新智、马云龙等老总们栽下的常青树吗?像6000名一线发行员工,枝繁叶茂,护卫着大河堤岸;像100名广告精英团队,挺拔俊秀直冲霄汉,诠释着大河的伟岸……

二十载工作生涯,十年大河情缘。作为丹青画家,关于黄河的主题是我多年的宿愿却终未落笔,不承想转眼却为广告人,长河十年会击报业激流,目睹大河之海,逆水前行,在心的画布上涂写着她的辉煌。

回眸身后的足迹,禁不住感慨万千……

一、自诩大河广告第一人

十年前的春天,关于创办《大河文化报》(于1997年10月更名《大河报》)的设想,在河南日报社领导班子精心培育的土壤里,悄悄钻破意象的土层,在春风夏雨里拔节疯长。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对于创刊伊始的大河报而言,与为数不多的几个综合采编部门一样,大河报广告部同时诞生,大步跨过《河南画报》美术编辑的门槛,我荣幸地被任命为第一任广告部主任,没承想这一干就是十年……

大河报是当时河南报业市场第一份有别于日报、晚报和各行业、专业报的第四种报纸――都市报,经营发展无章可循,基本上是“摸着石头过河”。基于降低风险的需要,在创刊之初的一年多时间里,大河报广告经营在指导思想上采取的是买断,经营权对外出让,由河南报业广告公司独家,每年上缴一定的任务指标。因而,当时的广告部主要任务,就是沟通协调公司与报社采编部门的关系,业务量不大,整个广告部,我既是领导,也是兵,由此看来,自诩大河广告第一人,一点也不为过吧!

也许是当时的市场太小,也许是当时的大河报太过弱小,也许是独家的运营模式不利于调动新生媒体的积极因素,在某种程度上延缓了报纸的发展……当年8月1日创刊,到年底报社广告突破120万元,第二年实收320万元,到第三年把目标定格到500万元时,买断公司却退缩了……

1997年1月1日,真正的广告部组建起来,当年广告收入增长7倍多,达到2300万元,这是后话。

二、第一个值得纪念的社庆

1997年,那是一个春天,一个大河广告人永难释怀的季节。

广告部组建伊始,外勤业务部、设计部、门面业务接待三个部门三间办公室,十余人的队伍开始了艰难的创业历程。

门面接待人员,对门可罗雀感悟至深,甚至会对突然接到几行中缝广告而倍感欣慰;满街疯跑的外勤业务员,一个月会撒出去三盒名片,偶尔在阵阵惊喜中收获着点点的希望,800元、1000元,集腋成裘。

一滴汗水,一分收获。月广告收入40万元、50万元、80万元,如雨后春笋节节高升,并迅速突破100万元大关。这对于创刊投资仅400万元的大河报而言,不啻是注入了一支兴奋剂,大大激发了大河报领导班子乃至全体员工的创业激情,创新的经营思路,有声有色的新闻策划,络绎不绝。

难忘1997年8月1日,大河报两周岁生日酒会,在经五路达利啤酒城举办,全体报社员工100多人到会。

老总编王继兴手舞足蹈地向与会员工宣布,在我们的发行量突破10万份之际,大河报广告收入1―7月份已累计超过1000万元,超额100%完成河南日报社党委下达的年度目标任务!

那一刻,多年来定格在我脑海里,常忆常新。“功夫不负有心人”,这不仅是一种嘉奖,更是对广告一线员工半年多来的心血投入的肯定与认可,那一刻我深深地认识到,我们已欣慰地度过了大河报广告经营最困难的时期,几年后有多少人见我常用的一句话就是,“你们真牛,上广告还要排队呀!”其中甘苦只有大河人自己知道。

大河报两周岁生日,是我记忆深处第一个值得纪念与回味的社庆。

三、广告与发行齐飞双双缔造大河速度

“早上一杯鲜牛奶,晚上一份大河报”,“采缤纷天下事,入寻常百姓家”,当年这两句话曾经响彻郑州街头,从另一个侧面也折射出了大河报“都市报”定位:很显然与日报晚报的机关报定位截然相反,大河报是立足市场面向老百姓的。

大河报的市场化定位,也决定了运营策略必须是市场化的。作为一文化产品,大河报致力于为读者提供丰富的文化生活资讯,以“关切民生、倡导时尚、贴近生活、服务大众”为宗旨,努力吸引读者在产品行销推广上,一方面通过实施“自办发行”战略,建立覆盖全省的发行投递网络,同时兼顾邮发与零售,把读者和订户当作“上帝”,订报、送报上门,并提供相应配套服务;另一方面通过建立广告外勤业务部积极开发重点客户市场,给予公司政策支持等措施,积极拓展中高端广告市场,同时通过设立分类和信息广告专栏,逐步建立区域广告服务网络等措施开发中低端广告市场。回顾1997年以来的大河报经营发展历程,从营销的角度讲,正是由于上述一系列战略措施的贯彻实施,极大地拓展了大河报的发展空间,实现了河南报业经营史上历史性的跳跃发展――

1997年1月1日,广告实现自主经营,当年收入达到2300万元,比上年的320万元增长了7倍多!

1997年8月大河报创刊两周年之际开始实施“自办发行”战略,以“郑汴洛新”为中心在全省中心城市逐步设立直属发行站,并最终形成对全省各市县及周边乡镇的全方位覆盖。当年底发行量达到23万份,比年初的6.5万份增长了3倍多!随后的几年间,发行量实现跳跃式增长,分别达到45万份、55万份、60万份、70万份、80万份、85万份,直至今天的100万份。

广告收入也在快速增长,1998年达到6800万元,比上年增长3倍!1999年达1.1亿元,首创河南传媒运营历史最高纪录!随后的几年广告收入以平均30%以上的速度高速发展,分别达到1.43亿元、1.7亿元、2.2亿元、3亿元、4亿元!

十年发展回头望,1997年1月1日的自主广告运营和8月份的“自办发行”,可以说是大河报经营发展的分水岭和里程碑,8年多的高速发展所缔造的“大河速度”,在全国报业也是十分罕见的。

抛开近年来我们在全国业内所获得的荣誉不讲,客观地说,大河报的广告收入、发行量以及影响力,在全国报业绝对位居十强之列,这里没有丝毫水分。在地处内陆中西部区域、经济发展滞后的农业大省,大河报的经营发展取得如此令人侧目的业绩,是值得探讨的,作为河南走向全国的一张文化名片,大河报也是当之无愧的。

四、整合早报广告资源开始第二次创业

2002年春天,中国报业市场以“资源整合、厚报、大资本投入”为主要特征的新一轮报业竞争,席卷大江南北。郑州报业市场也不例外。

大河报作为市场龙头,面对厚报、低价位和大资本投入为主题的市场竞争,必须在战略高度迎接挑战。

为了确保大河报的市场竞争优势,集中集团力量应对竞争,避免兄弟报资源内耗,报业集团领导层在战略高度提出了“早报与大河报实现战略资源一体化整合”的决策思路,早报以大河报郑州地区版形式出现,实现广告、发行、采编全方位整合。

两支不同的队伍、不同的经营理念、不同的组织架构与管理理念,进行整合,对于大河报广告部而言,不啻是第二次创业。

为了顺利实现市场资源快速对接,提升市场竞争力,我们确立了“政策直接嫁接,人员全员安排”的指导原则,成立广告中心,并在第一时间颁布制度规范手册,进一步强化岗位责任制,早报广告部人员对应安排在同类岗位,实施以岗定酬,淡化身份差别,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

通过对广告市场的重新整合,消化了不利因素,有力地提高了市场竞争力,当年实现广告增收5000多万元,实现了集团领导关于两报整合1+1>2的宏观战略目标,同时也有力地支持了两报的一体化进程,有效地打压了竞争对手的生存空间。

五、缔造大河品牌实施战略制胜

随着报业竞争的日益激烈,广告客户媒介投放策略的理性化发展以及营销手段的不断创新,传统的报纸广告经营模式已不能满足需要,努力实现从媒体经营到经营媒体的战略性转变,已是大势所趋。换句话,从营销的角度讲,我们必须把报纸当作一个产品去运营,一方面在传统广告经营层面上,努力为客户提供增值服务,另一方面积极利用品牌力量,深度挖掘报纸经营性资源。

加强市场研究与多元化服务,强化品牌推广,是近年来大河报广告经营的工作重心之一。我们不惜成本连年购买国内专业调查公司的读者市场和广告市场监测数据,积极研究市场,并编辑出版《数字大河》及报纸年度经营发展白皮书,同时通过参加全国媒体汇展,建立驻京办事处,举办推介会和媒体广告互换等多种方式,积极打造大河报强势品牌。另一方面,通过成立客户服务部和传媒研究室,强化终端岗位服务,进行制度化规范等,为公司和主要广告客户提供多层次服务;通过政策支持、广告流程科学调整等手段,理顺渠道,维护公司利益。

在报纸经营性资源深度挖掘方面,主要开展了两项工作。其一是在采编广告两分开战略框架下,努力实现采编经营良性互动。在房地产、汽车、旅游等产业迅速发展之际,为了进一步满足客户需求,提升市场竞争力,采编部门和广告部门积极协助开发行业市场,先后策划组织了中原住交会、中原车展、大河旅游直通车、大河车迷周末试乘试驾、大河家电新体验、中原现代教育展等一系列活动,既丰富了版面,塑造了报纸品牌,同时也取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连年创收在1000万元以上。其二是充分利用品牌资源优势进行品牌延伸经营,多年来,大河报先后成立了大河传媒策划公司、大河图文出版公司、大河速递广告公司、大河文摘报等市场化运作实体,同时在报社内部也相继成立了8个行业专刊工作间,在资源深度开发上,实现了良性互动,进一步拓展了大河报的发展空间。

六、人文管理累并快乐着

习惯了广告部门前的朝霞,习惯了广告部每天传来的第一通电话铃声,十年如一日,只要不出差,我基本上做到每天提前半个小时到办公室(往往是第一个来的),处理日常事务,听取汇报,部署工作,签版,每每亲力亲为。我历来相信榜样的力量,人与人之间的尊重,不是来自于权力而是业绩与能力,在文化人扎堆、重编采轻经营的偏见思想见怪不怪的报社,大河报广告人员所获得的充分尊重,也验证了我的判断。

广告部是市场竞争的前沿,是竞争成败显示最为直接的地方,经营业绩是检验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另外,广告部门负责广告出版环节整个流程,按照近年来的人员规模和广告量计算,可以说,我们以占报社1/5的人员承担了报纸出版2/5的工作,工作量之大可想而知。既要抓好经营,又要维持正常工作,人的管理至关重要。

其一,在组织架构上,建立三级垂直管理体系,实行主任联席会集体领导。广告中心下设十个部门、六个营业分部,由各中心副主任组成中心主任领导下的主任联席会,重大工作决策实行集体领导。建立分管主任、部门主管和业务骨干三级管理体系,实现各层次信息无障碍传递,分工有序。

其二,强化岗位责任制,通过制度来规范约束员工的行为。广告中心根据工作实际,实行定编定岗,确立岗位责任,做到责权利相结合,同时制定各种业务管理和行为管理制度,并汇编成册下发各部门学习。

其三,在干部任免上,实行能者上庸者下,选贤任能,公平竞争,共同发展。

其四,强调人文关怀,倡导团队精神,努力营造宽松环境,快乐工作。所谓人文管理,就是在制度与人性关怀之间保持一种灵活的处理方式。多年来,我们一直坚持,在雨雪天气,放宽上下班时间的限制;在员工生日之际,送上一份祝贺的鲜花和生日蛋糕;紧张工作之际,组织员工进行一次忘我的狂欢;对于工作后进的员工,不是冷潮热讽,而是辅助诱导,以诚相待;员工工作上犯错误了,以批评教育为主,极力挽救,并努力创造机会使其改过自新。

从广告部成立之初到今天,人员规模和部门数量翻了几番,却一直保持着旺盛的战斗力和团队精神,在每一轮市场竞争中都经历了严峻的考验,没有一个员工掉队。正是这支不断壮大的队伍,创造了河南传媒广告经营史上的一个又一个奇迹。我想,这也算是管理的力量吧。

大河奔流,其势滔滔,光阴十载飞度,中原报业雄踞,创辉煌无数,广告只是其中之一。值十周年之际,谨以此文向为大河报做出贡献的朋友同仁致以感谢并兹纪念。

上一篇:村两委工作报告范文 下一篇:回头看工作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