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基因生物安全论文范文

时间:2023-12-11 15:58:22

转基因生物安全论文

转基因生物安全论文篇1

1转基因农作物迅猛发展的原因.

如果绿色和平.组.织.的.调.查.结.果.部.分.属.实,转.基.因.农作物竟然在国家三令五申的限制下被非法种植值得我们反思。

1.1对转基因作物推广必须按国家的相.关.政.策.进.行.未达成共识.

我们非常希望.转.基.因.农.产.品.对.人.是.安.全.无.害.的,尽管它不一定.是.解.决.十.三.亿.人.口.吃.饭.问.题.的.唯.一.的.一.把“金钥匙”,那也是一项先进的生物技术,没有必要非要排斥反对不可。但是既然国家对转基因农作物的推广应用出台了相关政策与法规。那就说明我们还不具备大面积推广的条件,所以.不.论.国.内.对.转.基.因.农.作.物.的.引.进.和.推广,存在着多么激烈的争议,也不管这些争论是来自多么权威的科研机构、权威人士,我们都必须要在国家相关政策法规的要求和一号文件“要加强农业转基.因.技.术.研.发和监管,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慎重推广”的要求下达成共识,坚定不移的按.国.家.关.于.转.基.因.的.有.关.政.策.与.法.规.所规定的要求.去.执.行。但.是.事.实.上.我.们.许.多.单.位、许.多.个人并没有就此达成共识,反而各行其是,这些都对我国转基因农作物“推”与“不推”,影响至深的原因。

1.2有法不依、主管部门监管不到位.

在转基因农作.物.引.进.和.推.广.的.激.烈.争.论.声.中,在.中央领导一再强调.我.们.吃.粮.要.靠.自.己,要.确.保.粮.食.安.全.的背景下,尽管我国也制定了《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该条例第.45条又明文规定,“未取得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擅自将农业转基因生物投入生产和应用,或者如该条例第.47条规定,未经批准生产、加工农.业.转.基因生物,那么该公司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尽管中央领导态度坚决,《管理条.例》明.确!但.是.我们的主管部门对.待.转.基.因.农.产.品.的.管.理.还.是.差.强.人.意,转基因农产品的严肃性和未经批准种植转基因农作物的严重性,都没有引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2015年.东.北.地区已经在大面积非法种植转基因玉米的报道虽然有一定水分,但转.基.因.玉.米.被.非.法.种.植.确.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更有人指出,早在.2005年就已经有人非法种植转基因玉米了,只是相关主管部门监管不到.位,没.有.认.真.按.《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的要求查办过而已。根据农业部生.物.安.全.网.公.布.的.审.核.信.息.得.知,只.是2010年.1月,对华中农业大学申报的转抗虫基因水稻“华恢.1号”、“Bt汕优.63”和中国农业科学院申.报.的.转.植.酸酶基因玉米.BVLA430101,获.准.安.全.证.书,其.有.限.期.均.为2009年.8月.17日至.2014年.8月.17日。两个产品分别限在湖北省和山东省生产应用。可是当前种子市场上可能涉及转基因玉米品种很多。这些种子是哪儿来的?是谁研发的?是.谁.引.进.的?是.谁.推.广.的?我.们.的.主.管.部.门、种子管理部门都存在监管不到位的责任问题。.

1.3转基因玉米利益驱动

绝大多数农民对转基因玉米并没有全面的认识和了解,他们受转基因玉米既不生虫子又高产宣传的影响,对转基因玉.米.是.趋.之.若.鹜。而.种.子.经.销.商.们.受.利.益.的.驱动,只要种子好卖,只要有利可图,不管是不是转基因照卖不误。所以从省城到市、县、乡镇种子公司、种子商店、种子销售点,早已.形.成.了.一.条.系.统.的.转.基.因.种.子.销.售.网络,几乎都在大张旗鼓的销售转基因玉米种子,可见转基因玉米来势汹猛绝非偶然;而另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挺转派”的队伍中既有中央一些权威部门又有一大批权威专家、院士的参与,他们对转基因农作物产生了的非常重要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1.4对转基因玉米出现的负面问题重视不够.

自转基因农作.物.引.入.中.国.以.来,负.面.反.应.并.不.只.是一例两例,对这些负面事例是真是假?“挺转派”当然.说是子虚乌有,“反转派”则信誓旦旦说这是铁的事实。究竟是“以讹传讹”混淆视听?还是“摭掩事实”别有企图?相关部门应组织.各.方.面.的.专.家,从.中.立.的.角.度.对.这.些.正反两方面的事例,做以科学的、实事求是的、公开、公正的调查研究,给.人.们.一.个.不.偏.不.倚.的.满.意.的.调.查.结.论。这不论是对转基因.农.作.物.的.发.展.或.是.禁.种,都.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不能“以好己之好而好之,更不能以恶己之恶而恶之”!可是我们却从来没有看见.过.这.种.人.民.十.分.关.注的调查结论,相关部门显然对这些负面问题重视不够。.

1.5人民缺乏对转基因农作物的认知

广大人民群.众.对.转.基.因.农.产.品.的.认.识.还.是.个.盲.区,最多也只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绝大部分人民群众对转基因农作.物.的.食.用.安.全,还.是.漠.然.置.之!而.农.民.更.看重的是转基因玉.米.没.有.虫.害,所.以.积.极.购.买.转.基.因.玉.米种子。销售商只.要.有.钱.赚,面.对.当.前.的.监.管.缺.失.当.然.会挺而走险销售转基因种子。我们的.监.管.部.门.应.依.据.《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从.生.态.安.全.的.角.度、从.人身安全的角度出.发,真.正.去.监.管.转.基.因.农.作.物.的.非.法.种植。在转基因农.作.物.非.法.种.植.调.查.中.发.现,稍.有.常.识.的农民,他们把种的转基因玉米全部卖出,自己吃的却完全种的是非转基因品种!这才是我们转基因玉米迅猛发展的最大问题之所在。.

2解决非法种植转基因农作物的途径.

2.1实事求是的科学的对待转基因农作物

我们的.科.技.工.作.者.既.不.能.把.转.基.因.农.作.物.“妖.魔化”,也没有必要把转基因农作物.“神化”,更没有必要急于去肯定或.否.定。必.须.按.中.央.一.号.文.件.中.明.确.指.出.的:“要加强农业转基因技术研发和监管,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慎重推广”的方针,强化农业转.基.因.技.术.的.研.究,不.管是“挺转派”还是“反转派”,必须从人民的利益出发、摒弃职业偏见和.私.利。要.拿.出.让.人.民.信.得.过.的、经.得.起.推.敲的、经得起历史检验的试验成果,当用则用,不当用则不用,既不要轻易全盘否定,也不要轻易全盘肯定,不留隐患、不留遗憾,不靠任何行政指令,让人民自觉的去接受、去选择。

2.2坚决堵截转基因农作物非法种植渠道

我们的监管部.门.必.须.采.取.强.有.利.的.措.施,堵.截.转.基因农作物非法投.入.生.产.的.渠.道,不.论.是.任.何.权.威.科.研.机构还是任何大牌专家,都必须按《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和中央一号文件“要加强农业转基因技术研发和监管,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慎重推广”的精神,去研发、去监管,确保安全慎重推广,绝不允许未经审批的转基因农作物非法进入市场,非法销售、非法种植。禁种转基因玉米,首先必须查清转基因玉米种子的源头,源头不绝种植难断。

2.3加强转基因农业的科普宣传

我们必须从科.学.普.及.的.角.度,从.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角度出发,大.力.宣.传.农.业.转.基.因.的.科.普.教.育.和.宣传,既要宣传这项先进的生物技术,更要宣传国家对转基因农业的方针政策,即不能让人民受转基因.“妖魔化”的盅惑,也不能受转基因“神化”的影响。达到让人民能.够正确对待农业转基因中的各种问题。

2.4坚持违法违规零容忍

各级农业行政管理部门必须不折不扣认真的贯彻执行党中央关于农.业.转.基.因.的.重.要.方.针,要.全.面.认.真.落.实《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种子管理部门要定期开展种子市场的大检查,加大检查力度,净化、严查种子市场,对经营未经国家批准的转基因种子者,一律取缔其种子经销资格,对.非.法.种.植.转.基.因.农.作.物.的.各.种.违.规.行为,不包容、不放纵,坚决.予.以.严.厉.的.惩.处,必.须.做.到.“零容忍”和对主管部门的问责制。

3妥善处理现有的转基因产品

3.1妥善处理已生产的转基因产品

对已经生产了.的.转.基.因.玉.米.和.其.它.农.产.品,我.们.必须态度坚决地采.取.果.断.的.有.效.措.施,坚.决.不.能.让.这.些.转基因农产品流入消费市场、流入食品加工企业,让人民不放心。可是我们又不能让广大农民遭受这么重大的经济损失,因此,相关部门要从对人民身健康负责、对农民负责的角度出发,集中收购这些转基因农产品,用于工业生产原料。.

3.2妥善解决农民手中的转基因种子

我们必须要加.紧.宣.传,并.紧.急.发.动.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和种子部门的力量,深入农村第一线,在播种前和播种现场对种子进行.监.督.检.查,检.查.农.民.拟.使.用.的.种.子.是.否是转基因.种.子,并.及.时.给.以.更.换,既.避.免.给.农.民.造.成.损失,也可避.免.再.出.现.大.面.积.种.植.转.基.因.玉.米.现.象.重.演!坚决做到严禁转基因玉米种子下地。

4小结

不论转基因农.作.物.是.有.害.还.是.无.害,不.管.三.令.五.申如何禁止非法种植未经批的转基因农作物。一个不争的事实是未经批准.的.转.基.因.玉.米,已.经.在.东.北.乃.至.全.国.非法种植了。如果.现.在.不.加.以.严.格.管.制,非.法.种.植.转.基.因玉米恐怕还会有.增.无.减,而.且.对.其.他.转.基.因.农.作.物.品.种也会起到一个示范作用。一旦证明转基因玉米等农产品对人畜有害,其严重后果将是无法挽回的。从现在开始,我们必须坚定不移的执行中央“要加强农业.转.基.因.技.术研发和监管,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慎重推广”。“大胆.研发,谨慎推广”的方针和按照.《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的规定,严加管理好农业转.基.因.的.工.作,保.证.人.民吃得安心,吃得放心。

作者:赵婉萱 赵季秋 单位:辽宁省农村经济研究所 辽宁省农业科学院老科协

参考文献:

[1]钱迎倩.转基因作物利弊的分析[J].生物技术通报,1999,(15):7~11.

[2]王明媛,张曦,贾俊静.国内外转基因食品现状及其利弊分析[J].当代畜牧,2014,(10):50~53.

[3]朱宏飞,王海英,刘爱.转基因食品的利弊分析[J].中国科技信息,2007,(1):256~257.

[4]李相,郭鹏伟.转基因食品的发展前景与利弊.[J].科技视界,2012,(36):45~45..

[5]邱彩红,柳鹏程,冯中朝.中国转基因食品安全管理的现状及对策[J].生态经济,2006,(7):110~113.

[6]刘家富.转基因大豆冲击下的黑龙江大豆产业发展战略与策略[J].黑龙江粮食,2013,(7):16~18..

[7]赵季秋,赵彤华.也谈转基因农产品食用安全问题.[J].农业科技通讯,2011,(12):25~30.

转基因生物安全论文篇2

【论文摘要】:21世纪是生物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生物技术为农业、渔业、林业以及食品工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手段。近几年来,转基因植物推出的品种之多、推广面积之大、发展速度之快,远超出人们的预测。在研究与开发转基因产品的同时,理智、客观、安全地运用转基因技术,加强其安全性防范的长期应用研究。

植物转基因技术将为农业生产带来一场新的革命,它将为农作物的持续增产和解决全球人口爆炸所造成的粮食危机做出巨大贡献。但也有人对这一技术持怀疑态度,认为目前人类还不能对它的潜在危险性做出正确的评价。因此,在大规模应用前有必要对转基因植物的安全性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分析。

1 植物转基因技术的研究意义

转基因植物是指利用重组DNA技术将克隆的优良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或组织,并在其中进行表达,从而使植物获得新的性状。这一技术克服了植物有性杂交的限制,基因交流的范围无限扩大,可将从细菌、病毒、动物、人类、远缘植物甚至人工合成的基因导入植物。转基因作物可提高农作物产量,减少除草剂、杀虫剂等农药的使用量,并节省大量劳动力,因而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根据农业生物技术应用国际服务组织(ISAAA)的年度报告,2006年,全球转基因作物的种植面积猛增了1200万公顷,首次突破了1亿公顷大关。转基因植物产生至今仅20年时间,但其研究和应用得到了非常迅猛的发展。

2 对转基因植物安全性评价的必要性

从理论上说,转基因技术和常规杂交育种都是通过优良基因重组获得新品种的,但常规育种的安全性并未受到人们的质疑。其主要理由是常规育种是模拟自然现象进行的,基因重组和交流的范围很有限,仅限于种内或近缘种间。并且,在长期的育种实践中并未发现什么灾难性的结果。而转基因技术则不同,它可以把任何生物甚至人工合成的基因转入植物。因为这种事件在自然界是不可能发生的,所以人们无法预测将基因转入一个新的遗传背景中会产生什么样的作用,故而对其后果存在着疑虑。而消除这一疑虑的有效途径就是进行转基因植物的安全性评价。也就是说要经过合理的试验设计和严密科学的试验程序,积累足够的数据。人们根据这些数据可以判断转基因植物的田间释放或大规模商品化生产是否安全。对试验证明安全的转基因植物可以正式用于农业生产,而对存在安全隐患的则要加以限制,避免危及人类生存以及破坏生态环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扬长避短,充分发挥转基因技术在农业生产上的巨大应用潜力。

3 转基因植物安全性评价的主要内容

目前,国际市场上的转基因食品按照要求必须进行了严格审查,证明它们对人类健康无副作用。检验不仅在生产国进行,而且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委员会负责监管。对转基因植物的安全性评价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个是环境安全性,另一个是食品安全性。

3.1转基因植物的环境安全性

环境安全性评价要回答的核心问题是转基因植物释放到田间去是否会将基因转移到野生植物中,或是否会破坏自然生态环境,打破原有生物种群的动态平衡。

⑴对野生生物的影响:转基因植物种植推广后,释放到自然环境中的机会多。因其具有野生植物缺少的多种抗性,将会迅速成为新的优势种群,从而影响生态平衡。虽然利用"终止因子技术",以及"化学催化"技术可以限制转基因植物的扩散,但因此项技术对农业的持续发展等诸多方面影响而受到多方面的关注。

⑵对自然生物类群的影响:出现高抗药性有害生物。"病毒重组"或"异源包装"是否会产生新的农作物病原物,自然界存在着植物病毒的重组现象,包括DNA 病毒和RNA 病毒。转外壳蛋白(CP)基因的抗病毒植物,当有其它病毒侵染时,入侵病毒的核酸有可能被转基因植物表达的外壳蛋白质包装,从而改变病毒的寄主范围,使病毒病防治更加困难。担心作物中转入抗虫或抗病基因后,会加大对某一种害虫或病原体的选择压,使害虫或病原体加速突变产生抗性,给防治增加麻烦。

3.2转基因植物的食品安全性

食品安全性也是转基因植物安全性评价的一个重要方面。如果转基因植物生产的产品与传统产品具有实质等同性,则可以认为是安全的。若转基因植物生产的产品与传统产品不存在实质等同性,则应进行严格的安全性评价。在进行实质等同性评价时,一般需要考虑以下一些主要方面。

⑴有毒物质:必须确保转入外源基因或基因产物对人畜无毒。如转Bt杀虫基因玉米除含有Bt杀虫蛋白外,与传统玉米在营养物质含量等方面具有实质等同性。要评价它作为饲料或食品的安全性,则应集中研究Bt蛋白对人畜的安全性。

⑵过敏源:在自然条件下存在着许多过敏源。在基因工程中如果将控制过敏源形成的基因转入新的植物中,则会对过敏人群造成不利的影响。所以,转入过敏源基因的植物不能批准商品化。另外还要考虑营养物质和抗营养因子的含量等。

4 总结

植物基因工程食品在解决全球饥饿问题和保障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并可通过转基因能源植物为缓解世界能源危机作出巨大贡献,尽管与之相伴的转基因植物安全性问题与公众态度、贸易中的技术壁垒及伦理、宗教等复杂因素交织为一个科技含量很高的政治、经济问题,成为了国际、国内普遍关注的焦点和热点,但转基因植物辉煌的发展前景是不容置疑的。在研究与开发转基因产品的同时,理智、客观、安全地运用转基因技术,加强其安全性防范的长期应用研究。建立起一整套完善的、既符合国际标准又与我国国情相适应的检测体系,确保转基因产品进出口的安全性,让植物转基因生物技术成为21 世纪解决健康、环境、资源等重大社会与经济问题的有效手段。

参考文献

[1] 陈君石主译,转基因食品:基础知认及安全性,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8

[2] 闫新甫,转基因植物(生命科学专论),科学出版社,2006.3

[3] 吴爱忠,基因转移,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9

[4](德)柯纳德 J.海勒(Knut J.Heller)主编,基因工程食品-生产方法与检测技术,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8

转基因生物安全论文篇3

关键词:转基因食品;安全风险;知情权

中图分类号:D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28(2012)09-93 -02

转基因技术作为现代生物技术的核心,实现了物种间的基因转移,获得了新的性状,丰富了遗传资源,为人类在解决粮食问题、药品开发等问题上开辟出一条新路。但随着转基因生物的不断出现和大规模应用,一些风险因素也不断被引入。如何保障公众对转基因产品的知情权从而使其能够自由选择,关系到每一位公民的选择自由和健康权利。

一、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

转基因食品是基因修饰生物体中的一类,又称基因修饰食品。它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将生物的基因转移到其他物种中,使其在性状、营养品质、消费品质等方面向人们所需要的目标转变。以转基因生物(GMO)为食物或为原料加工生产出的食品就是转基因食品。

尽管转基因技术在解决资源枯竭、能源短缺等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转基因食品对人类是否安全,仍不明确。

(一)转基因食品具有其自身显著的特性:第一,危害潜伏周期很长,对人体健康有潜在威胁。第二,现有技术尚不能够准确检测出到底在何种标准度下才是安全的。第三,转基因食品可能导致的基因污染,对生态环境造成毁灭性打击。

(二)转基因食品潜在性危害主要有:1、转基因食品可能引发对抗生素的抗药性;2、转基因食品中外来基因产生的新的蛋白质可能会导致不良反应;3、转基因食品可能含有未被发现的致毒物质。

1998年,英国苏格兰研究所的Arpad Pusztiai 教授用转基因马铃薯喂老鼠。同年秋,在电视上宣布老鼠食用转基因马铃薯后引起器官生长异常,免疫系统受损,引起国际轰动。

1999年5月,康奈尔大学一个研究组报告,斑蝶食用了转杀虫蛋白基因的玉米花粉后44%死亡,引发对转基因食品的广泛争论。

2001年7月9日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承认,转基因生物可能把自身的基因传递给相关物种,也可能会对其他物种产生意想不到的有害影响。

世界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及经济合作组织都表示,人工移植外来基因可能令生物产生“非预期后果”。

二、公众对于转基因食品的知情权

(一)知情权,即在特定的法律关系中,一方主体从另一方主体依法了解与自身利益相关信息的权利和自由。知情权的权利主体主要为公民,而义务主体为国家机关;民事知情权,主要通过民商法等民事法律法规予以调整,但也会由宪法、经济法等公法来调整。

(二)我国知情权的宪法基础。我国宪法性文件虽然没有直接规定知情权问题,但并不意味着我国的知情权缺乏宪法基础,因为:

1、我国宪法典确立的人民原则内含了知情权的宪法存在。1982年宪法第1条规定了人民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第2条确认了“人民”的宪法基本原则。宪法第2条第3款规定:“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务,管理社会事务。”

2、我国宪法通过规定广泛的公民权利和国家机关的法定职责间接承认了知情权的宪法实体内容。现行宪法规定了六大政治自由、人身自由、通信自由等。第3条第2款、第3款和第27条第2款、第41条第2款规定了各级人大和各级行政、司法机关接受人民监督的义务,第126条规定人民法院公开审判的原则等,为公民知情权的落实设置了保障。

(三)转基因食品推广的公众参与机制:构建转基因食品安全的法律保障。应当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以立法的形式,执法的力度来规范各类社会组织和个人在技术发展与使用中的行为,保障技术的正义性。作为消费者的大众有权参与转基因食品的安全评价标准的制定和转基因食品的安全管理规则的制定。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公众参与已经成为欧美国家技术决策的重要内容,使大多数有争议的技术领域都付诸公众讨论和磋商,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技术决策的最终导向。

在转基因食品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的今天,中国公众也要广泛参与转基因食品发展的决策,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公众参与技术发展决策的模式。

消费者对预案参与,是消费者参与转基因食品安全保障的根源。综合决策部门或转基因食品安全保障的主管部门在制定转基因食品政策、法规、规划和可行性论证时,可通过网上讨论、问卷调查、消费者听证会等形式来征询、听取消费者的意见;请消费者代表参加论证会,消费者不认可的决策决不能出台。消费者全过程参与是消费者参与转基因食品安全保障的关键。在转基因食品的生产、研究、销售以及售后的过程中要随时听取消费者意见,充分发挥公益组织、新闻记者等的作用,定期召开信息会,保证消费者的知情权。消费者行为参与主要是要求政府面向社会,面向消费者进行转基因食品的宣传教育工作,扩大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的了解能力,提高消费者的信息辨别能力。

我国是全球种植转基因作物面积最大的国家之一,同时也是转基因作物的进口大国。如何对转基因食品进行有效和合理的管理,保障国民健康,促进我国转基因技术的发展,是摆在我国政府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徐宗良,刘学礼,翟晓梅.生命伦理学[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2]沈铭贤.生命伦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李长健,张锋.转型社会下第三部门研究[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哲社版),2006,(03).

[4]刘志陆,李慧.论我国转基因生物安全性法律体系的完善[J].2003,(10).

[5]沈渊.转基因研发项目监管[J].北京农业,2009,(01)中旬刊.

[6]李步云.信息公开制度研究[M].湖南大学出版社,2002.

[7]应松年.行政法新论[M].中国法制出版社,1999.

[8]王名扬.美国行政法[M].中国法制出版社,1995.

[9]皮纯协,刘杰.知情权与情报公开制度[M].山西大学学报.(哲社版),2000.

[10]王耀东.转基因食品发展的公众参与[J].美中公共管理期刊2007,(06)第4卷,第6号.

作者简介:

转基因生物安全论文篇4

[论文摘要]转基因食品已经逐步进入我们的日常生活,食品与人类健康密切相关。随着今年来转基因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其在农业生产应用范围的扩大,转基因农产品和其安全性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

转基因食品是基因修饰生物体(geneticallymodifiedobjects,GMO)中的一类,又称基因修饰食品(geneticallymodifiedfood,GMF)。GMF是现代生物技术的产物,它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将某些生物的基因转移到其他物种中去,改造它们的遗传物质,使某些生物的基因转移到其他物种中去,改造它们的遗传物质,使其在性状、营养品质、消费品质等方面向人们所需要的目标转变。这种以GMO为食物或为原料加工生产出的食品就是GMF。现阶段的GMF主要以GMC为食品(比如转基因番茄)或以GMC作为原料而加工的食品(比如利用转基因大豆生产的豆奶)。转基因技术既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利益,也存在着一些潜在的危险。

一、GMF发展概况

1994年,第一例进入市场的GMF(转基因番茄)在美国诞生。现在至少有13个国家种植了GMF,其中美国的种植面积最大,达3030万公顷,68%;其次是阿根廷1000万公顷,23%;加拿大300万公顷,7%;我国50万公顷,占1%。

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确定的GMF品种达43个,有60%以上的加工食品有转基因成分,GMF的销售额达百亿美圆;有调查显示,美国、加拿大两国的消费者大多接受了GMF,仅有27%的消费者我食用GMF可能对健康造成危害。

我国已批准了6种GMF的商品化,其中食品3种:抗病毒甜椒、抗病毒番茄、延迟成熟番茄。随着我国对GMF的研究和开发,我国的GMF品种会越来越多。目前,研究重点是开发转基因水稻、转基因鱼等食品。

根据GMF的来源可以将GMF分为植物源GMF、动物源GMFH和微生物源GMF。现阶段的主要是植物源GMF,涉及的食品或食品原料包括:转基因大豆、转基因玉米、转基因番茄、转基因油菜、转基因马铃薯等。全球转基因种植中,转基因大豆种植面积最大2580亿公顷,占全球GMF的58%。

二、转基因食品的特点

GMF与传统的食品比较:传统食品是通过自然选择或人为的杂交育种来进行。虽然转基因技术与传统的以及新近发展的亚种间杂交技术相比,在基本原则是并无实质差别,但生产GMF的转基因技术着眼于从分子水平上,进行基因操作(通过重组DNA技术做基因的修饰或转移),因而更加精致、严密和具有更高的可控制性。人们可以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改变生物的遗传性状,并且可以创造自然界中不存在的新物种。比如,可以杀死害虫的食品植物,抗除草剂的食品植物,可以产生人体疫苗的食品植物等。其具有如下特点:

(1)成本低、产量高。成本是传统产品的40%60%,产量至少增加20%,有的增加几倍甚至几十倍。

(2)具有抗草、抗虫、抗逆境等特征。其一可以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其二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2000年的GMC达4420万公顷,其中抗除草剂的有3280万公顷,占74%;抗虫性状的有830万公顷,占19%;抗虫肩抗除草剂的占7%。

(3)食品的品质和营养价值提高。例如,通过转基因技术可以提高谷物食品赖氨酸含量以增加其营养价值,通过转基因技术改良小麦中谷蛋白的含量比以提高烘焙(bei)性能的研究也取得一定的成果。

(4)保鲜性能增强。例如,利用反义DNA技术抑制酶活力来延迟成熟和软化的反义RAN转基因番茄,延长贮zhu藏和保鲜时间。

三、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

1998年,英国苏格兰研究所的ArpadPusztiai教授用转基因马铃薯喂老鼠,1998年秋在电视上宣布大鼠食用后,引起器官生长异常,体重和器官重量减轻,免疫系统受损。此事引起国际轰动。这是对转基因食品提出的最早的,有所科学证据的质疑,并在英国及全世界引发了关于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大讨论。虽然,英国皇家学会于1999年5月宣布此项研究“充满漏洞”,从中不能得出转基因马铃薯有生物健康的结论。

1998年3月,美国专利和商标局批准了一项由美国农业部和DPL(DeltaandPineLand)公司联合申请的所谓“终结者”技术(terminatortechnology)专利,“终结者”技术获得专利后引起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响。因为该技术不是一般性技术,利用这个技术可以使作物第一年种植获得的种子不育,在第二年种植时,种子会自动死亡。“终结者”技术是将一种终止子基因插入到作物基因组中得到转基因作物种子,种子公司在种子出售前,在种子表面喷上一种诱导剂,农民播种后,种子可以长成正常的植株,结出成熟的种子。但是在诱导剂的作用下,插入的终止子基因会在种子成熟时激活启动,产生毒素杀死种子胚胎,因此收获的种子在第二年再种植不能正常发芽,但这种种子在油脂、蛋白质等方面完全正常。

美国农业部发言人声称,“终结者”技术是为了保护基因工程技术的知识产权。1998年10月,国际农业研究磋商小组(CGIAR)在华盛顿召开会议,明确提出禁止“终结者”技术,理由主要有:外观上不能辨认终结者技术生产的种子,易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通过花粉非故意传播造成生物安全风险。

1999年5月,康奈尔大学一个研究组报告,一个斑蝶食用了转苏云金杆菌的杀虫蛋白基因(bt)玉米花粉后44%死亡,表明GMF可能存在安全隐患。此事引起科学家对GMF的广泛争论。Bt玉米中的杀虫晶体蛋白CryLA是特异毒杀鳞翘目害虫,斑蝶属于鳞翘目昆虫,自然会受到bt蛋白的影响。事实上,Science、Nature拒绝发斑蝶的文章,审稿人认为,这并不反映田间的情况,最后在Nature上以简讯的形式报道。但该事件却成为《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今日美国》等报刊的头版消息。最后,该事件被科学界否定。

2001年7月9日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承认,GMF可能会破坏生态平衡,它们可能把自身的基因传递给相关物种,产生超级杂草,也可能会对其他植物或动物产生意想不到的有害影响。有关GMF和GMC的潜在危险和安全性的许多问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才能下结论。因此,对GMC和GMF的种植于市场化要慎重,否则可能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虽然目前没有发现GMF对人类健康有害的案例,并不表明没有危害,因为它进入人类的时间还太短,其潜在危害在短时间内不会表现出来。直到目前为止,人类长期食用是否安全仍然成疑,而科学界对这些食品是否安全也没有共识。世界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及经济合作组织这些国际权威机构都表示,人工移植外来基因可能令生物产生“非预期后果”。即是说我们到现在为止还没有足够的科学手段去评估转基因生物及食品的风险。国际消费者联会(成员包括全球115个国家的250个消费者组织)表示“现时没有一个政府或联合国组织会声称转基因食品是完全安全的。”目前大量的转基因技术的应用,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利益,但从上述的分析中我们仍可以看出,转基因食品目前还没有可以评估的安全性,转基因食品是否安全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和时间上的验证。

参考文献:

[1]徐宗良,刘学礼,翟晓梅.生命伦理学[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转基因生物安全论文篇5

关键词:转基因食品;消费者;风险感知;调查

中图分类号:F426.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03-000-02

引言

1996年,全球第一例转基因食品―转基因番茄进行商业化种植以来,转基因食品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国际农业生物技术应用服务组织于2014年的统计资料显示:2014年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实现了自1996年以来的连续18年增长。我国的转基因食品产业也得到了迅速发展,并已经在基因挖掘、转基因新品种培育、转基因产业化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但,转基因食品的安全问题和后期影响仍然饱受争议,影响着消费者对其的购买意愿。

一、文献回顾

1.转基因食品

现阶段,人们对转基因食品的定义公认为是指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将一种或几种外源性基因转移到某种特定的生物体中,并使其有效地表达出相应的产物(多肽或蛋白质),这样的生物体直接作为食品或以其为原料加工生产的食品。如今大量的转基因食品进入食品市场,在它们给人们的生活和社会的前进带来利益的同时,也对人类健康和环境安全形成了一定的风险。关于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讨论已经渐渐成为国际关心的重要问题。

2.风险感知

又称风险认知,指人们对风险食物和风险特征的感受、认识和理解。根据专家在食品安全领域的研究(Homibrook, 2005 ; Mahon & Cowan, 2004),食品安全风险感知也采用六个维度来涵盖:健康风险、性能风险、金钱风险、时间风险、社会风险和心理风险。其中健康风险是食品风险感知中最易被感知的风险。

二、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的认知与风险感知调查

1.调查背景

由于调查的多个变量都未有权威的评价标准,为确保测量变量具有可靠性,我们在研究了大量文献的基础上选取了相关的一般指标,并对题目进行了仔细的推敲和修正,得到了最终的调查问卷。问卷主要分为五部分:一是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包括年龄、性别、家庭状况、职业、文化程度、收入情况等;二是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的认知和接受态度;三是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的感知风险;四是消费者对待风险的态度。五是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的具体风险感知因素。

本次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武汉市的消费者进行了问卷调查。武汉是我国第一个取得转基因安全证书的地区,也是转基因食品争论的焦点;另外,武汉整体文化水平较高,经济也位于全国中上游水平,同时因人口分布分散,中心城区和郊区有较大距离,在经济、文化、卫生等方面差别较大,故具有一定代表性。

2.调查样本描述

从样本的分布情况来看,全部样本的男女比例均衡,分别占48.5%和51.5%,年龄上以中青年为主,而老年人和青少年儿童因出门频率小因而样本个数较少。在文化程度方面,初高中占28.9%,中专大专占26.3%,本科生占28.2%,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占9.3%,文化程度总体中等偏高。而中青年和文化水平高的人对新鲜事物更为关注,这也有利于调查研究。在收入水平方面,以月收入2501~4000元和月收入1001~2500元的样本居多,分别占32%和27%,而月收入达到6001以上的占比最少,仅为4.8%。总体来看,样本分布比较合理,具有良好的代表性。

3.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的总体了解与认知调查

在调查中,综合了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的总体认知,发现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的知晓度较高,但是对转基因食品的具体认知程度、总体发展状况等方面的知识了解较少,这说明广大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的认知程度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4.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安全问题的风险感知

见表3-2,转基因食品作为一种新鲜事物,消费者对其的感知程度普遍较低,因为更加关注它的安全问题。根据我们的调查,大多数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呈担心的态度,也有相当一部分消费者持中立态度,只有少数人表示放心。

5.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的具体风险感知因素

具体的感知风险主要集中在几个方面:首先是关于健康的担忧较为明显;其次是比较担心与生态安全风险相关的问题;再次是对于推广和应用转基因食品生产技术会影响我国粮食安全问题的担忧;最后在转基因食品的营养和口感上,被调查者的担心程度较以上几个方面低。总体的感知风险较我国目前的食品问题的风险感知程度低。

三、对改善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较高风险感知程度的建议

1.建立安全管理制度,提升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信任程度

提升消费者对整体食品安全的信任程度是降低其对转基因食品风险感知的关键,那么建立并完善转基因食品的安全管理制度就成为提高消费者信任度的一个核心途径。首先,完善转基因食品的安全体系,建立相关的风险管理规章制度,并设立应急措施。其次,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强化技术专利管理,鼓励转基因技术安全发展。最后,建立统一的转基因食品安全监管机构,从生产到销售全程加强监管以确保转基因食品的安全。

2.提升转基因食品生产技术水平

转基因技术水平的高低决定了转基因食品的价值。首先,要调查了解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的关注因素,对症下药,针对其关注问题重点改进相关技术。其次,要建立相关国家政策来支持和鼓励转基因技术发展,构建利于转基因技术发展的大环境。

3.加强宣传力度,提升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的认知程度

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的认知程度不仅关系到其购买意愿的形成,更影响着抓基因食品继续发展的趋势。因此,要通过科学的宣传来提升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的认可和价值感知,降低其感知风险。首先,要构建权威的转基因食品信息交流和沟通的平台,既规范媒体的宣传、降低舆论,又要使消费者有渠道获取充足的信息。其次,科学家们应发挥自身作用,将科学的信息传递给媒体和消费者;媒体也要秉着公正负责的态度传播信息,使消费者可以借助媒体达到与科学家的交流。同时,通过公益活动和科学讲座改善转基因食品形象,建立良好的口碑,以提升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的价值感知降低其风险感知。

参考文献:

[1]张秀敏.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及检测方法评估――上海市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副所长唐雪明专访[J].食品科学,2012(23).

[2]程培,卢凌霄,殷志扬等.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态度的形成:理论与量表设计[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3):6-11.

[3]吴剑琳,古继宝,代祺.产品伤害危机对购买意愿的影响:消费者人口统计特征的调节作用[J].软科学,2012,26(2):25-29.

转基因生物安全论文篇6

关键词:转基因技术;棉花;播种面积;农产品

中图分类号:F326.1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5913/ki.kjycx.2015.06.005

人类社会的文明是从农耕时期开始的。最初,栽种植物是人类一万三千年来最伟大的成果,也是人们由狩猎生活进入定居生活的开端。人类学会种植植物后,一直在探索和改良种植方法,以满足自身对农产品的需求。自90年代以来,转基因食品不断出现在人们的餐桌上,人们在不断争论转基因食品是否安全,很少谈论转基因农作物与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关系。本文就该问题的内在关联进行了初步分析,以期正确认识转基因农作物。

1粮食问题的本质

粮食供应是任何一个政府面都可能面临的最紧迫的问题之一。该问题属于历史性问题,因此,我国政府提出了“粮食供给95%自给自足”的目标。我国的耕地面积仅占全球的7%,但却要为全球22%的人口提供粮食。1994年,时任美国世界观察研究所所长的莱斯特•布朗出版了《谁来养活中国》,其中的观点是值得我们思考的。新一轮全国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结果显示,我国耕地总面积约为1.22×108hm2。2008年,我国耕地面积净减少约19333hm2。根据全国31个省区市抽样调查的结果,2010年全国粮食播种面积为1.09×108hm2,比上一年扩大了8.86×105hm2,增长了0.8%;2010年,全国粮食总产量约为5.46×108t,比上一年增加了约1.56×107t,增产2.9%.《中华人民共和国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指出,2012年末全国人口总数约为13.5亿人,比上一年增加了669万人。我国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比例持续下降,1976年为23%,2009年为19.5%,据估计,2050年将下降到15%左右。2010年,我国人均粮食占有量为409.9kg,肉禽蛋奶的人均消耗量109kg。按照每消耗1kg肉禽蛋奶消耗2.2kg粮食计算,2010年我国人均肉禽蛋奶消耗时附带的粮食消耗量为239.8kg,剩余粮食仅为170.1kg。如果农村居民的肉禽蛋奶消耗量从29kg增加到194kg,则需要消耗粮食428.6kg,进而超出了现有的人均粮食占有总量。美国农业部的数据显示,美国2007年的人均粮食占有量为1046kg。我国的人均耕地面积仅为0.092hm2,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40%,且我国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物资装备落后。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农业气象灾害和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率逐渐上升。在此情况下,我国既要维持粮食生产,解决人们的吃饭问题,又要广泛种植棉花、油料、果蔬、花卉等经济作物,从而保证工业原材料的供应。因此,促进农民增收、统筹发展工作的难度很大。我国粮食供求仍处于“总量基本平衡、结构性紧缺”的状态,粮食生产中仍存在一定的风险和隐患。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结果,无论是农村还是城市,人均粮食消费水平都在降低。1990年,我国农村人均消费原粮262kg,城镇人均购买粮食(成品粮)131kg;2008年,这两项数据分别降到了199kg和77kg。粮食的增量需求大部分体现在玉米和大豆上,而70%的米玉和90%的大豆均用在了饲料的制作中,这意味着居民人均肉禽蛋奶的消费增长速度非常快。我国是人口大国,解决人们的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粮食生产始终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中央连续第九年发出指导“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强农惠农力度进一步加大,政策信号十分强烈,明确提出坚持直接补贴种粮农民,进一步增加农机具购置补贴,落实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继续提高稻谷最低收购价,适时采取玉米、大豆、油菜籽等临时收储政策。尽管如此,我国不得不将解决粮食和农产品短缺的问题放到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上统筹考虑。2012年,我国进口大豆约5.84×107t,至2013年,大豆的进口量已突破6.0×107t的大关;棉花进口5.41×107t,同比增长51.8%;食糖进口3.74×107t,同比增28.4%;食用植物油进口9.6×106t,同比增长23.1%;小麦、玉米、稻谷和大米等谷物进口量大幅上升,净进口约1.30×108t,同比增长310%.按照我国这些农作物的产量计算,我国粮食进口总量等于5.33×107~6.67×107hm2土地的粮食总产量。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陈锡文表示,2012年是我国历史上粮食进口量最多的一年,需要引起高度重视。2004—2012年,我国粮食产量实现“九连增”,但当前主要农产品具有总量基本平衡、结构矛盾突出的特点。受到大量农民工进城和居民收入水平提高的影响,粮食供给增长的速度无法赶上粮食消费增长的速度。我国粮食问题的本质是饲料粮食的匮乏,即我国对大豆和玉米需求的刚性增长及玉米的无限制扩种挤占其他农作物播种面积的问题。

2转基因农产品的安全问题

转基因技术是指运用科学手段从某种生物体的基因组中提取所需要的目的基因,将其转入另一种生物,使其与另一种生物的基因组重组,再对重组体进行数代的人工选育,从而获得具有特定优良遗传性状个体的技术。该技术可在重组生物中增加人们所期望的新性状,进而培育出新品种。转基因技术的理论基础来源于分子生物学,而所谓的“转基因食品”,是指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将某些生物的基因转移到其他物种中去,改造生物的遗传物质,使其在性状、营养品质、消费品质方面向着人类所需要的目标转变,最终以转基因生物为直接食品或为原料加工生产的食品。转基因技术与传统技术在本质上都是通过获得优良基因进行遗传改良。但在基因转移的范围和效率方面,转基因技术所转移的基因不受生物体间亲缘关系的限制。此外,转基因技术操作和转移的是经过明确定义的基因,其功能明确,进而可准确预测其后代。因此,转基因技术是对传统技术的发展和补充,两者的结合可极大地提高动植物品种改良的效率。在传统的育种中,只能使同一物种杂交,而采用转基因技术则可使不同的物种杂交,比如植物与植物、动物与动物,甚至植物与动物都可以进行基因组合。笔者认为,无论转换什么样的基因,其都是生物体固有的一段DNA序列。DNA序列大量地存在于生物体内,是细胞核的主要成分。虽然通过这些序列可产生新的蛋白质(有毒性或无毒性),但它们就像自然界中已经存在的植物一样,比如中草药,人们可鉴别其性质。因此,关于转基因产品是否安全的争论可以存在,但转基因植物的潮流不可阻挡。目前,我国具有检测转基因食品的先进技术,并严格监管着转基因食品的进口、销售等环节,因此,转基因食品有安全保障。此外,我国还在转基因产品上标明了“转基因食品”标志,这有利于消费者自行选择转基因产品或非转基因产品。只要加强监管和积极研发新技术,我们完全可以消除转基因技术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自1996年转基因农作物应用以来,据国际农业生物技术应用服务组织(ISAAA)的统计结果,2011年全球共有29个国家的1670万农民种植了1.6×109hm2的转基因作物,占全球耕地的10%.该面积相当于我国可耕地面积的1.3倍,约等于美国的可耕地面积。美国是世界上可耕地面积最大的国家,也是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最大的国家。2011年,美国有6.9×107hm2的农田种植了转基因作物,占美国可耕地面积的43%,转基因作物包括玉米、大豆、棉花、油菜、甜菜、苜蓿、番木瓜和南瓜等。其中,93%的大豆、93%的棉花、86%的玉米和90%油菜都是转基因品种。此外,80%的包装食品都采用了转基因作物为原料,且美国和加拿大均未强制要求食品公司在产品上注明“转基因食品”标志。

3转基因农作物是未来粮食安全的保障

转基因农作物对粮食安全的保障作用显而易见,这与转基因农作物研究的初衷是一致的。科学家对农作物优良品种的改良目标始终是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并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因素,从而满足人类社会发展对农产品的需求。传统遗传育种学经过百余年的发展,其潜力已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发掘,已难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比如,当确定一个特殊育种目标,需要筛选相应的基因型时,已无法在同种农作物内部解决该问题。而转基因生物技术为跨种基因的交流提供了可能。随着环境污染的不断加深,我国农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在种植业方面,粮食产量并未大幅度提升,棉花产量下降,油料开始减产。如果不积极研发新的生产技术,则粮食产量很难实现大幅度增长。而转基因生物技术是解决该问题的关键。转基因育种技术突破了传统方法难以突破的遗传障碍,能更有效地改造农作物的遗传特性,培育出高产、优质、抗病毒、抗虫、抗寒、抗旱、抗涝、抗盐碱、抗除草剂等的新品种,从而大幅度地提高我国粮食的单位面积产量和农产品的质量;降低作物对农药化肥、水的依赖性,提高农作物在恶劣种植环境中的成活率,降低农业生产成本,进一步拓展农业功能、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因此,通过转基因技术将有可能解决世界范围内的粮食短缺问题。中国农科院研究员贾士荣指出,转基因作物的推广对减少环境污染同样起着巨大的作用。以转基因棉花为例,由于其自身具有抵抗病虫害的能力,所以,其剧毒农药的使用量减少了80%,进而大大降低了剧毒农药对土壤和地下水的危害。在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的过程中,要想打破耕地、水、能源等资源短缺的约束,保障农产品的长期、有效供给,归根结底要靠科技创新及其应用。因此,抓住转基因技术的发展机遇,推进现代农业科技革命,成为了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提升我国农业的科技水平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之一。我国的转基因研究已有20多年的历史,现已初步建成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包括基因克隆、遗传转化、品种选育、安全评价、产品开发、应用推广等各环节在内的比较完整的转基因育种创新和产业发展体系。虽然我国转基因研究的整体实力与发达国家有较大的差距,但已拥有一批抗病虫、抗除草剂、抗旱等基因的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取得了转基因抗虫棉花、抗虫水稻、植酸酶玉米等一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基础研究成果和应用研究成果,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比如,我国独立研制的抗虫棉花推广以来,创造了超过330亿元的经济效益,在农产品增产、农民增收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指出:“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因此,我们应加快对转基因农作物的研发速度,利用已有的优势,将其发展为我国未来粮食安全的坚强保障。

参考文献

[1]樊增强.我国粮食安全问题不容忽视[J].红旗文稿,2011(22).

[2]孙雷心.国际农业生物技术应用服务组织(ISAAA)转基因作物年度发展报告[J].中国农业科学,2012(04).

[3]吴欧.为什么说转基因作物是安全的?——专访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员贾士荣[J].生命世界,2005(10).

转基因生物安全论文篇7

人工制造将外源基因导入生物,也就是转基因生物,其诞生与重组DNA技术同样,因为重组DNA需要导入细菌以便大量生产。1978年,基因泰克公司用此技术,通过转基因的大肠杆菌生产胰岛素。

生物技术的兴起,在农业和医药方面起到了其他技术无可替代的作用。在医药方面,为治疗人类疾病、减轻人类痛苦,起了很大作用。基因工程生产胰岛素、基因工程生产肝炎疫苗都是直接改善了包括我国在内的全世界人民健康的药物。单克隆抗体治疗疾病,包括一些肿瘤,发挥了传统化学药物不能达到的疗效。

基因技术使得人类可以将特定基因转入农作物,用来改进农作物的抵抗力(比如抗病虫害),以便提高产量。目前,转基因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医药、工业、农业、环保、能源、新材料等领域。

基因技术和抗体技术等现代生物技术导致美国生物技术产业的起飞。1970到1980年代,很多美国大学教授除了发明和应用DNA相关技术外,纷纷在校外开公司。麻省理工学院的教授、诺贝尔奖得主夏普和哈佛大学诺奖得主吉尔伯特于1978年成立Biogen公司(全球生物技术产业巨擘)。生物技术利润远高于人们熟知的信息产业,繁荣了经济。

转基因技术的安全性

所有公司用的大肠杆菌,都是经过筛选,不能对人致病。农作物中能抵抗农作物病虫害的基因,其产物对人体完全没有作用。如常用的抗生素可以杀死细菌,但对人的细胞毫无作用一样,这些转基因产物的靶点只存在于农作物的致病害虫。在农作物中转入特定基因,也会改善其营养价值(如维生素)。

此外,转基因不仅不污染环境,而且还可以有利于环保。2010年美国科学院的报告称,农作物对病虫害抵抗力提高,可以减少杀虫剂的使用,有利环保。

绝大多数人都吃过转基因

事实上,绝大多数人,海内外的、也包括所谓反对转基因的人,恐怕也都已经吃过转基因食品。如果不是直接,也是间接吃过,而其中直接吃过的人为多数。所以,除非有特殊方法,否则多半也吃过转基因食物。

原因很简单,比如:美国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就推出转基因大豆,除了用于各种加工外,也直接制作常见的豆制品。因为美国不标记转基因和非转基因的食品,而转基因大豆占美国大豆的绝大部分,所以,十几年来,只要吃过美国大豆产品的人,基本不可避免地直接食用了转基因食品。

而中国大量进口美国、阿根廷、巴西的大豆,虽然我国对转基因有标识,但因转基因的作物产量高、产品价格低,恐怕多数人直接吃过转基因大豆产品。又因为大豆有很多其他的加工产品,所以更多的人都间接食用过转基因。

以上不过是以大豆为例,还有玉米。盛产玉米的美国也是以转基因作物为主,而玉米不仅直接食用,也是美国喂养家禽、猪、牛的重要食物、甚至主要食物,所以在美国,即使不吃玉米,只要吃过鸡肉、猪肉、牛肉,就间接吃过转基因食品。

国际科学和医学团体的态度

国际科学界对转基因农作物的判断是明确,并非不确定的,而且经常苦口婆心进行解释。包括世界卫生组织、美国医学会、美国国家科学院、英国皇家学会等在内的国际科学和医学组织,都支持转基因食物。

美国科学促进会理事会明确表示反对标示转基因食品,因为“科学非常清楚:现代分子生物技术改善的农作物是安全的”,欧洲共同体投资三亿欧元研究转基因生物的生物安全性,其五百多个独立研究组、历经25年、做了130个课题,得出的主要结论是生物技术,特别是转基因生物,本身不比常规植物种植方法更危险,世界卫生组织、美国医学会、美国国家科学院、英国皇家学会以及每一个检查过证据的可尊重组织,都得出同样结论:食用转基因农作物的食物成分,不比普通方法改善的农作物来源的组分更危险。“为在美国获得批准,每一新的转基因农作物必需经过严格的分析和测试。如果含有蛋白质,必需被显示无毒性、无过敏性。与公众错觉不同,转基因农作物是我们食物中检验最多的农作物。有时有人声称转基因食品导致动物从消化到生育、肿瘤、死亡等异常。但这其中,没有一项经得起严格的科学检视。新近对十几个长期的、设计很好的动物喂食实验表明,土豆、大豆、水稻、玉米的转基因和非转基因种类营养相当。”

反转基因技术的结果

西方有些人反转基因是出于宗教原因:不能改变上帝的杰作。中国有些人打着民族主义的旗号,号召不吃美国的转基因食品。而实际上,这些反对丝毫不影响美国产品出口到中国,中国因为自身需求进口美国大豆,而美国大豆规定不能标明转基因,转基因大豆和不转基因大豆没有分开进口。反转基因只能影响中国的转基因技术,这些技术有些是引进、改进的,有些是国内发明的。世界历史上,先进产品的发展不是谁能挡住的。反转基因的结果是减慢中国新技术,而不能影响世界。所以,看似好像保护中国人民,其实,如果按其做法,最后只能是损害中国自身发展,使中国长期依赖进口国外产品,所以其结果将和他们的初衷正好相反。

舆论已经导致各级负责官员退缩,不批准中国国内任何研制的转基因产品,但不影响已在大量进口的美国转基因产品。这样下去,受害的一定是中国。

对转基因技术的态度

一般人对转基因安全的关心是应该的,不能简单分为反对和支持转基因,而是应兼顾粮食需求和食物安全两方面的讨论。从原则上,笔者支持转基因作物。笔者支持的是:中国积极开展转基因研究,打好基础、开发优质产品。从仿制开始,逐渐推出拥有知识产权的产品,严格检验和监控转基因农作物的安全性,建立转基因商业化的有序途径,批准经过检验的转基因农作物,应用无安全问题的转基因农作物。笔者虽然在原则上支持转基因,但认为具体对每个转基因要求比一般的更严格,在生态安全上要高要求,在食品安全上也要高要求。如果中文世界没有充斥对转基因的非理性干扰,可能很多讨论就会集中于如何建立对转基因的较高安全标准。

笔者不赞成长期大量购买美国农产品,在两国还有很多矛盾的时代,长期依赖他国农作物有很大的潜在问题。如果要改变中国逐渐增加的对外国进口食物的依赖,发展我国的技术是重要的环节。

转基因生物安全论文篇8

转基因食品并非洪水猛兽

国际环保组织“绿色和平”近日消息称,美国塔夫茨大学2008年在中国湖南衡阳一所小学的部分学生中进行转基因“黄金大米”人体试验。

据新华社消息,美国塔夫茨大学发言人安德烈娅·格罗斯曼6日以电子邮件形式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校方正密切关注近期有关该校学者汤光文2008年在中国开展研究的言论。塔夫茨大学尊重每个合作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文化,中国也不例外。该校已尽一切努力拥护并遵守有关人体研究的地方法律法规,同时也尊重中国文化,但“目前不宜针对此事任意推测,进一步信息将待核实之后公布”。

格罗斯曼介绍说,2008年开展的试验旨在测试“黄金大米”能否解决因缺乏维生素A导致的疾病,这一疾病已成为困扰发展中国家的严重健康问题,并已导致25万儿童失明,其中有半数死亡。这项试验以先前美国所开展相关研究为基础,旨在进一步测试“黄金大米”能否作为维生素A的摄入来源。

塔夫茨大学此前表示,这项研究遵循了标准临床试验条款,得到了美国和中国相关伦理评估委员会的批准,也获得了两国相关监管部门批准;研究集中在一组年龄6岁至8岁间的中国健康儿童,所有儿童均在获得父母同意的情况下参与试验。

中国疾控中心已在5日晚发表声明回应“黄金大米”事件,否认了参与组织转基因“黄金大米”人体试验的传闻,确认该中心下属研究员荫世安参与了试验的现场工作,并签字同意。疾控中心说,正在对此事件展开进一步调查。

中国疾控中心网站刊出的声明表示,有关“黄金大米”的研究项目由美国塔夫茨大学与浙江省医学科学院在2004年9月签署,项目负责人是塔夫茨大学的汤光文博士,中方负责人是浙江省医学科学院的王茵研究员。这一项目已通过了塔夫茨大学和浙江省医学科学院伦理审查委员会的审查。

浙江省医学科学院6日向新华社记者承认,该机构研究员王茵参与了美国塔夫茨大学“儿童植物类胡萝卜素维生素A当量研究”,并曾在2003年11月向该机构提交了伦理审查申请,在提交的相关材料中,明确提到使用“黄金大米”开展试验,该机构当年通过了对这一项目的伦理审查。但浙江省医学科学院同时表示,在伦理委员会同意实施该项目的时间段内,试验并未实施。

而目前由于汤光文仍在休假中,记者还无法与她取得联系。

转基因技术本身是中性的

湖南衡阳有关小学生进行“黄金大米”试验的真相扑朔迷离,但是不管事实究竟如何,“黄金大米”及其他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再次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

北京农学会秘书长袁世畴表示,目前国内外对转基因食品的认识存在着绝对化的倾向,要么完全支持,要么全部反对,这不是科学的态度。

“关键要看作物的转基因技术是如何实现的。如果改良种子是转自其他植物的基因,应该不会出现食用安全方面的问题,其原理和植物的远源杂交比较类似,但是如果所转基因是来自病毒等微生物或者其他方面,就要更为慎重一些。” 袁世畴说。

“转基因技术本身是中性的,它不是魔鬼,至于具体的转基因作物,其风险性怎么样,完全是另外一回事。”华中农业大学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林拥军表示,我国农业转基因作物依循《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在我国境内从事农业转基因生物的研究、试验、生产、加工、经营和进口、出动,必须遵守该条例,经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获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此外,从境外引入农业转基因生物用于研究、试验的,也要向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获得批准。如果相关个人和机构严格遵守这些规定,转基因农作物就不会出现安全方面的问题。

不过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一位不愿具名的研究人员对记者表示,转基因作物对人类是否安全,究竟是否有害,现阶段我们还不能轻易下结论,不能人云亦云。

虫子吃了会死不代表对人有毒

袁世畴认为,现在的一些转基因作物的确还存在安全性方面的一些悬疑。其中,目前在已经广泛应用的部分抗虫基因——Bt蛋白基因就是比较典型的例子,由于它们都是来自细菌上的有毒蛋白基因,其来源有毒,很多昆虫吃了以后会被毒死,人类吃了含这种基因的农作物以后是不是就不受任何影响呢?

林拥军以他们研发的转基因水稻为例,认为Bt蛋白基因对人体是安全的,Bt基因编码出来的东西叫做原毒素,原毒素开始是没有毒性的,只有当目标昆虫吃了以后,虫的中肠里面有一种碱性的蛋白酶去消化原毒素。由于碱性酶会切除原毒素蛋白的一部分,切除后这个蛋白就变成了对虫有毒的蛋白,从而刺穿或者破坏中肠的表皮细胞,导致细胞死亡。

但是人的消化器官是酸性的环境,一般都呈现出强酸性,原毒素到了人的消化器官,就会像普通蛋白一样,消化成氨基酸或短肽等,通过小肠吸收了。

林拥军告诉记者,目前这种转基因水稻已经拿到生产应用安全证书。2001年到2003年,他们委托湖北疾控中心进行了第一次安全性实验,实验的结果是,转基因水稻与普通水稻在食用安全性上没有差别。2007~2008年,农业部再次要求两家第三方检测机构——农业部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和中国疾控中心,对两个转基因水稻品系做了安全性实验,也都通过了食用安全测定。

要防止转基因农作物泛滥

近些年,有媒体时常引用一些国外研究Bt蛋白基因危害的报道。

华南理工大学轻工与食品学院教授郑建仙说,从国外的一些研究和报道来看,现在一些转基因作物就像慢性农药一样,如果中国不予以管控,规范其研究和发展,而是任其泛滥和蔓延,未来极有可能给我国居民的饮食安全带来严重的后果。

上一篇:食品安全议论文范文 下一篇:校园食品安全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