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居环境包括哪些方面范文

时间:2023-11-23 11:47:26

人居环境包括哪些方面

人居环境包括哪些方面篇1

一、现代室内居住空间设计的展开

在考虑到了上述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室内居住空间设计就可以着手开始展开了。首先是环境的创造设计。环境的创造设计首先要满足人们吃、喝、睡等基本生存的需要,居住空间的设计因此要有常规的卧室、厨房、卫生间,哪怕面积很小。但各使用空间面积大小划分的最低限度是,厨房能摆得下厨具、卫生间要安得下洁具、卧室要放得下床铺。在这一前提之下才能进一步满足人们生活的特殊需要。因为每个人具有不同的年龄、性别、爱好、理想、社会经历、文化修养、欣赏水平、身份以及种族等,他们对居住空间具体要求也各不相同,但这些我们都要综合考虑并落实到设计中。因此,在委托设计的空间内,要根据各使用空间,包括客厅、餐厅、厨房、书房、卫生间、卧室、阳台等的功能要求及其方位、朝向、大小及形状,有一个整体的规划,以满足业主家庭成员的居住需要。规划要符合人体工学原理,即室内环境的创造要适应人的生理的、心理的尺寸要求,具体包括房子、门窗、家具等的高度,门、走廊、楼梯、椅子等的宽度。环境创造需要一些设备的支持,这些设备中比较重要的是通风系统,如卫生间、厨房的管道排气或明窗排气,空调,供暖设备等。这样设备配置能造就空气洁净、温度适宜的室内环境。室内照明同样也很重要,可以采用自然采光照明和人工光源照明设计相结合、明暗灯光气氛设计相结合,应用得好能极大提升室内环境质量。室内建材、装修材料是落实室内环境设计的实体,选择的范围非常广泛。室内空间的分隔,可使用新型轻质材料,既隔音又减少隔墙的厚度。天然材料,如石材、实木、棉麻的使用既返璞归真,又有利身体健康,避免人工材料加工产生的废物及人工合成材料有害物的挥发造成环境污染及对人的伤害。在环境创造设计之后,我们还要对室内空间进行装饰美化,为的是调和与满足人们视觉的需要,增加生活情趣,营造空间的意境氛围。室内空间美化可以通过室内色彩、图案装饰、编织与纹理得以表现。室内色彩方面,色彩是感性的,它具有感彩及个人喜好的独特性,因而在装饰中起主导作用。色彩可以统一环境、协调气氛、变换光度。图案装饰方面,由于图案样式有多种风格,有古典的、现代的、粗犷的、精细的、自然的、几何的、写实的、抽象的,等等,在室内空间设计中可以根据设计风格选择使用;编织与纹理方面,材料通常运用纺织品面料,纺织品通过织纹组织变化或印染呈现出的花纹或线条与质感结合,给人以不同的视觉、触觉感受,如光滑的、粗糙的、柔软的、起皱的、厚重的、轻薄的,等等,它们可以柔化空间,提供人为的视觉美化效果。

二、室内居住空间设计效果的衡量

室内居住设计呈现的效果优劣,我们除了可以从室内空间中的隔音、噪音、风向、采光、阳光、空气、湿度等方面加以考量,还可以通过居住空间装修后,空间感受的四个方面的舒适度来衡量。这四个方面的舒适度分别是:视觉舒适度,指居住空间的比例、尺度、色彩、光线、质感等的视觉舒适程度;触觉舒适度,指地面是否有弹性,居室空间的温度、湿度、装修材料质感等是否有触觉舒适度;嗅觉舒适度,指卧室内是否有通风不好的油漆味、餐厅里是否有煤气味等各种气味、卫生间是否有污浊味;听觉舒适度,指各房间墙体是否隔音,能否听到生活、学习产生的动静以及装修构件结构是否稳定、地面铺设的材料踩上去是否嘎吱作响。综上所述,室内设计师的责任重大,好的设计能引导和满足人们对舒适、健康、富有个性的现代生活方式的追求,提升人们的生活品味,使人们的现代生活充满阳光和乐趣。但现代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千姿百态,室内设计师只有对影响设计的各种因素进行全方位了解,和业主之间进行较好地沟通,并经过不断的设计实践,才能顺利地实现自己的设计理念。

人居环境包括哪些方面篇2

关键词:土木工程;可持续发展;材料施工

中图分类号:TU7 文献标识码:A

土木工程活动作为人类在自然生态环境最重要的生产活动之一,其生产与使用、工程设计、工程施工、工程建成后的使用及报废后的拆除等过程均要消耗大量的能源,并不断产生废弃物,这些问题都将对生态环境产生极大影响。因此,土木工程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我们既要大力发展,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又要注重环境保护、资源节约,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目前土木工程的可持续发展课题包括:

1.构筑工程中主要是建筑物的环境特性,施工的环境影响和节能设计。另外在设计的初始阶段要考虑到材料的可更换性,可再生性和耐久性。

2.土木工程主要是土壤污染的问题,土石方填筑时的沥滤液收集问题以及建造大坝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另外还有过度抽取地下水问题,蓄水层失水的后果问题,灌溉与土壤碱化问题,尾矿问题与塌方问题等。

3.交通工程中主要是发展公共交通,应控制空气污染,噪声污染,铁路运输和公路运输的成本计算和比较,城市扩展的土地使用问题和发展问题。

4.建筑施工中的课题主要是建材的耐久性和再生性,节能建筑,副产品的加工和再生。另外还有施工对地下水的影响和可渗性地基的失水问题。

5.环境工程和水资源工程有环境和水资源的保护,垃圾最少化,垃圾再生利用,地表水的污染和保护,空气和水体允许的污染物限度,高效的垃圾处理方式等。

一、土木工程材料可持续发展

正确选择和合理使用土木工程材料,对整个土木工程的安全、实用、美观、耐久及造价有着重大的意义。生态建材是一个指导性的原则,其目的是防止对生态环境的损害,促进人类活动对自然资源和环境的保护,保证建筑材料具有更好的性能等。

生态建材是绿色建筑的基础。如果选用的建材不环保、不生态,建造的建筑也不可能是绿色的。在生态建材的发展和过渡期,如何选择建筑材料很重要,归结起来有三类材料的选择,即可再生循环的材料、环保材料和过渡性材料,包括对的一些传统材料的类比和选用。

发展生态建材,建设绿色建筑要在满足人居发展总量和居住品质提升的同时,加强建造居住环境的建筑材料和建造方式转变。应用生态建材与生态工程技术可以延长建筑与人居环境的生命周期,减少建筑垃圾,节约建筑材料;生态建材可以降低对自然环境与人居环境的污染,有利于社会资产的合理递增。

二、土木工程施工阶段的可持续发展

土木工程施工阶段的可持续发展考虑包括:场地内哪些区域将被保护、哪些植物将被保护,并明确保护的方法;怎样在满足施工、设计和经济方面要求的前提下,尽量减少清理和扰动的区域面积,尽量减少临时设施和施工用管线。具体来看,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保证土木工程施工阶段的可持续发展。

(一)节约水资源

通过监测水资源的使用,安装小流量的设备和器具,在可能的场所重新利用废水或者循环利用生产用水等措施,来减少施工期间的用水量,降低用水费用。

(二)节约电能

通过监测利用率,安装节能灯具和设备、利用声光传感器控制照明灯具,采用节能型施工机械,合理安排施工时间等降低用电量,节约电能。

(三)减少材料的损耗

通过更仔细的采购,合理的现场保管,减少材料的搬运次数,减少包装,完善操作工艺,增加摊销材料的周转次数等降低材料在使用中的消耗,提高材料的使用效率。

(四)利用可回收资源

可回收资源的利用是节约资源的主要手段,也是当前应加强的方向。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使用可再生的或含有可再生成分的产品和材料,这有助于将可回收部分从废弃物中分离出来,同时减少了原始材料的使用,即减少了自然资源的消耗;二是加大资源和材料的回收利用、循环利用,如在施工现场建立废物回收系统,再回收或重复利用在拆除时得到的材料,这可减少施工中材料的消耗量或通过销售来增加企业的收入,也可降低企业运输或填埋垃圾的费用。

三、结语

土木工程人员,在土木工程活动中,应秉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推行有效利用自然资源的设计与施工技术,实现现代建筑的建设以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为原则,使绿色建筑真正进入人们的生活,使土木工程成为让人类对自然的使用强度及获得的利益能与生态环境相和谐的学科。

参考文献:

[1]李磊.二十一世纪土木工程发展探索[J].当代建设,2002(02)

[2]吕志涛.新世纪的土木工程与可持续发展[J].江苏建筑,2000(04)

[3]席培胜.论土木工程的可持续发展[J].当代建设,2000(05)

人居环境包括哪些方面篇3

新《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2762-2012,以下简称新GB2762)标准经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主任会议审议通过,于2012年11月13日,自2013年6月1日起正式施行。新GB2762是食品安全基础标准之一,对保障食品安全、规范食品生产经营、维护公众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主要变化

相比GB 2762—2005标准,其主要变化如下:

修改了标准名称;

增加了可食用部分的定义;

增加了应用原则;

取消了硒、铝、氟的限量规定;

增加了锡、镍、3-氯-1,2-丙二醇及硝酸盐的限量规定;

将N-亚硝胺限量指标由N-二甲基亚硝胺和N-二甲基乙硝胺调整为N-二甲基亚硝胺,并将N-亚硝胺限量指标名称修改为N-二甲基亚硝胺;

增加了附录A——食品类别(名称)说明;

稀土限量指标按原GB 2762—2005执行。

修订原则

标准修订工作严格遵照《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规定,以风险评估为依据,科学合理设置污染物指标及限量,体现了以下原则:

一是坚持《食品安全法》立法宗旨,以保障公众健康为基础,重点对我国居民健康构成较大风险的食品污染物和对居民膳食暴露量有较大影响的食品种类设置限量规定,突出安全性要求;

二是坚持以风险评估为基础,遵循CAC食品中污染物标准制定原则,结合污染物监测和暴露评估,确定污染物及其在相关食品中的限量,确保科学性;

三是整合现行食品卫生、食品质量、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以及行业标准中污染物限量规定,避免标准间的重复、交叉、矛盾,确保标准的统一性;

四是坚持食品污染物源头控制和生产过程控制相结合,重点对食品原料中污染物进行控制,通过严格生产过程卫生控制,降低食品终产品中相关污染物含量;

五是强调无论是否制定污染物限量,食品生产和加工者均应采取控制措施,突出食品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污染物控制要求,使食品中各种污染物的含量达到最低水平,从而最大程度维护消费者健康利益;

六是坚持标准工作的公开透明和各领域专家广泛参与。本标准由卫生、农业、质检、粮食、食品工业等相关专业专家共同研究论证,充分听取相关部门、行业和社会各界意见,履行WTO通报程序,并经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审议通过。

主要内容

《食品安全法》实施以前,我国涉及食品污染物限量的食品标准共有608项,包括食品卫生标准86项、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35项、食品质量标准76项、相关行业标准411项,涵盖铅、镉、总汞和甲基汞、砷和无机砷、锡、镍、铬、亚硝酸盐和硝酸盐、苯并[a]芘、N-亚硝胺、多氯联苯、3-氯-1,2-丙二醇、稀土元素、硒、铝、氟等16种食品污染物。

新GB2762逐项清理了以往食品标准中的所有污染物限量规定,整合修订为铅、镉、汞、砷、苯并[a]芘、N-二甲基亚硝胺等13种污染物在谷物、蔬菜、水果、肉类、水产品、调味品、饮料、酒类等20余大类食品的限量规定,删除了硒、铝、氟等3项指标,共设定160余个限量指标,基本满足我国食品污染物控制需求,适应我国食品安全监管需要。

专家访谈

记者:食品污染问题是否是食品安全问题中的重要一项?随着环境污染的日趋严重,食品污染问题是否也会随之加重?

王海:食品安全从广义上讲包括食品数量安全、食品质量安全和食品可持续安全3个方面,我们通常讲的是食品安全主要是指食品质量安全;食品质量安全涉及食物的污染、是否有毒,添加剂是否违规超标、标签是否规范等等问题,食品污染问题是食品安全问题中重要的一项。

高质量的食品来自高质量的原料,高质量的原料离不开高质量的环境,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对食品有着一定的影响,如大气、土壤和灌溉水的污染对农产品种植就有着比较大的影响;但环境污染与食品污染并没有线性关系,环境只是食品生产的一个因素,通过系统的风险分析、针对性的控制措施以及相应的技术手段,能够有效降低因环境污染带来的影响。

马文峰:食品污染是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要一项,特别是在我国环境污染日趋严重的经济转型阶段,耕地、水源及空气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食品污染也成了我们防不胜防的问题。尤其是长江流域的水体和土壤污染导致的农产品污染问题,空气污染导致的内蒙古草原生产的奶粉中有害物质含量超标;以及今年冬季的雾霾天气,都让我们深刻地认识到避免食品污染问题的重要性。

记者:常见的食品污染物包括哪些?食品受污染的渠道主要有哪些?

王海:食品中常见的污染物主要包括物理性、化学性和生物性3类。

物理污染物:如金属、砂石、木屑、玻璃、塑料、毛发等;化学污染物:农残、药残、添加剂残留、消毒剂残留、重金属污染、包材迁移物等;生物污染物:细菌及毒素、真菌及毒素、病毒、寄生虫、生物毒素等。

“从农田到餐桌”的食品链中的任何一个环境都有可能使食品受到污染。

农业生产过程:农业种植中的水土气污染,农药、化肥的超量使用;畜禽养殖中的饲料污染,滥用兽药、抗生素,人畜共患病,寄生虫等;水产养殖中的水污染等;加工过程:设备零件脱落、人员卫生失控、加工环境失控、加工用水污染、清洗消毒剂残留以及交叉感染等;储存运输和销售过程:交叉感染、包材溶出物等。

马文峰:新国标所规定的污染物是指除农药残留、兽药残留、生物毒素和放射性物质以外的污染物,包括食品中铅、镉、汞、砷、锡、镍、铬、亚硝酸盐、硝酸盐、苯并[a]芘、N-二甲基亚硝胺、多氯联苯、3-氯-1,2-丙二醇等的限量标准。

食品污染问题在食品生产、加工、包装、贮存、运输、销售、直至食用等过程中都可能存在。

记者:新标准的建立及实施对于食品企业的进出口业务会产生哪些方面的影响?国内外针对食品中污染物的限量标准有哪些异同?

王海:新标准对进出口业务的影响不大,因为本标准侧重对我国居民健康构成较大风险的食品污染物和对本国居民膳食暴露量有较大影响的食品种类设置限量规定,突出有针对性的安全要求,而一般做进出口业务的食品企业在质量管理中既要遵守我国的国家标准,也要遵守出口国国家标准。新标准根据农业生产和地理区域影响、食品污染物特点和控制状况、环境污染状况、居民膳食消费习惯的变化制定修改,是以满足我国食品污染物控制需求,适应我国食品安全监管需要为宗旨的,因此不管是标准修订前和修订后,企业都需要满足双重标准的要求,对企业的质量管理要求都比较高,对其业务的影响有限。

国内外针对食品中污染物的限量标准,是以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为依据,因此各国标准规定的食品污染物种类、食品类别和限量值可能存在一定差异。但是这种差异并不代表孰优孰劣,与很多公众的印象相反,我国许多重点领域的有些标准是严于国际标准的。

例如,大米中的镉,国际标准是0.4mg/kg,而我国的标准是0.2,标准不一致是由于饮食结构不一样,大米是我国居民膳食镉的主要来源,控制大米镉含量几乎能控制我国居民二分之一的镉膳食暴露。因此为了更有针对性地保护我国居民健康,才把大米的标准制定的更为严格。

再来比较欧盟的标准。硝酸盐的限量,欧盟的标准中将菠菜和生菜单列出来,并根据种植方式的不同,最大限量在2000~4500mg/kg之间,而我国的新标准中列出蔬菜这一大类,对亚硝酸盐限量为20mg/kg。这可以看出,在欧盟国家中,菠菜和生菜是其关注的重点,但根据我国居民的膳食习惯,日常可食用的蔬菜种类繁多,不只限于生菜和菠菜的食用,因此对其标准控制更为概括。硝酸盐一般作为发色剂限量使用,且低剂量的硝酸盐安全无毒,但需要说明的是,“隔夜的蔬菜不能吃”,是因为硝酸盐可以在细菌的作用下还原为亚硝酸盐,而食入亚硝酸盐引起中毒的风险增高,因此我国的标准对亚硝酸盐进行了限量。

同样的道理,铅的限量标准,国内外也有所不同。我国标准单列了中国特色的苦丁茶、蜂产品,欧盟的标准则特别列出了葡萄酒、苹果酒、鸡尾酒等。此外,国内外的标准中,虽然都对豆类产品的铅含量做了0.2mg/kg的限定,而豆浆的限量,我国规定是0.05mg/kg,显著严于国际标准。

马文峰:食品污染物的限量标准应该是长期食用是否会对人体带来危害(包括长期积累的潜在危害)为标准,然而各类有害物质是否会对人体有害及安全摄入量,因人们饮食结构的不同,不同国家地区食品中有害污染物的含量而不同。我国地域广阔,各地居民的饮食结构千差万别,甚至主食结构就有较大差别,为避免食品污染,特别是对于作为主食的产品,有害污染物的限量要求更为严格。

国外的饮食结构及食品的加工方法同国内差距较大,我们不能完全对照国外的标准判定,但要有所参考和借鉴。

记者:食品生产企业为顺利应对新标准的实施,目前需要着手进行哪些准备工作?

王海:(1)了解新标准,重点关注本公司产品可能涉及到的污染物有哪些;

(2)针对涉及的污染物,了解本公司的污染物残留水平;

(3)制定有针对性的管控措施,加强源头和过程监控。

记者:新标准更加严格全面,但同时也取消了一些元素的限量标准,例如硒、氟等元素。您认为实施新标准的目的及意义为何?

王海:新标准是以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为依据,突出有针对性的安全要求,因此本次修订可以看出对旧标准进行了细致梳理,根据我国各地食品污染物特点和控制状况,以及环境污染状况的变化对标准进行的修订,更能适应我国国情。

例如,对硒的科学认识不断深入,CAC和多数国家、地区将硒从食品污染物中删除。我国实验室检测、全国营养调查和总膳食研究数据显示,各类地区居民硒摄入量较低,多年来未发现硒中毒现象。硒限量标准在控制硒中毒方面的作用已经有限。

氟对人体的健康的影响与摄取剂量有关,适量的氟可以在牙齿方面它有防龋作用,可以促进牙釉质再矿化,体内氟含量,按离子计算,约含2.6克。超过此量时可使机体内的氟“超负荷”。而研究表明,氟中毒的主要原因是饮用水源的含氟量,我国可饮用水源的标准已对此作了严格规定,因此此次修订标准,避免了同其他标准与法规管理交叉。

记者:在食品污染物控制方面,您有何好的建议及宝贵经验?

王海:高质量的产品是生产出来的,而不是检测出来的。针对食品安全特别是对食品污染物控制方面而言,食品链中各过程控制尤为重要,采用两个“T&S”的模式,能够有效控制食品污染物和保证食品安全:

第一个“T&S”是指“Technical&System”,即“技术+系统”的模式来预防食品链中各环节污染物的引入。在农场环节,根据风险分析来识别引入污染物的潜在风险,并采用Global GAP/China GAP等系统技术对潜在的风险进行有效管控,如采用先进的植物保护解决方案、肥料解决方案等来减少和降低引入污染物的风险;在工厂环节,根据HACCP的原理识别潜在的风险,并采用IFS/BRC等先进国际标准进行有效管控,如采用先进的清洗消毒方案、虫害控制方案和包装解决方案等来降低风险;在仓储物流环节,采用IFS Logistic标准进行有效管控等等。

第二个“T&S”是指“Traceable&Sustainable”,即“可追溯+可持续”的模式,通过建立食品可追溯体系实现整个食品链的追溯,结合第一个“T&S”实现整个食品链各过程的有效管控,最终实现食品链的可持续发展。

马文峰:(1)控制食品污染物,要求食品生产企业严格遵从食品质量安全关键点的控制,包括各类食品原料的生产、运输、加工、流通各环节的质量控制。

(2)对于影响农产品的生产及加工环节的环境污染问题,应该由国家相关部门定期对环境进行监测并公布结果,以利于生产企业原料的选择、厂址的确定等,同时对于食品成品要求必须明确其主要原料及可能出现污染物的原料的产地、加工工艺、流通方式等标示。同时,也便于消费者在购买食品时进行参考。

(3)一方面,我们通过各种公共传媒机构培养出要求严格的消费者,让消费者对消费的各类食品进行严格监督,坚决追究问题食品。另一方面,相关执法部门及政府部门机构必须对食品标示的相关规定要求严格监督,严厉处罚违规者。

人居环境包括哪些方面篇4

当“速度”为深圳的发展提供了基本的保证之后,2004年,它率先把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指针拨慢了5年,从2005年推迟到2010年;2005年,它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制订衡量城市文明程度的文明指数体系,7个一级指标中的“幸福指数”颇受关注;今年8月,深圳又掀起了一阵阵幸福的涟漪,各行各业的人们在向特区34年生日致意的同时,也共同期冀8月26日能被设为“深圳幸福日”。

这座地区生产总值(GDP)在去年已达到14500.23亿元的城市,正在对所向往和追求的幸福进行重新的诠释和定义。

位于中国西南边陲的拉萨市,虽然地区生产总值拼不过深圳,但其市民的幸福感却毫不逊色。在CCTV经济生活大调查中,拉萨市连续8年获“百姓幸福感最强城市”。今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拉萨市委副书记、人大常委会主任洛桑旦巴自豪地告诉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拉萨是最具幸福感的城市。”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近几年,拉萨市大力实施‘民生安市’战略,努力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好地惠及每一个群众,筑牢了幸福拉萨建设的群众基础。”而今,已经筑牢了群众基础的拉萨,正对照着文明城市的坐标,积极推进幸福拉萨的建设。

越来越多的中国城市正在努力追逐着属于自己的幸福姿态。

一直领跑中国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江阴市,早在2006年就率先提出“幸福江阴”的新理念,如今,幸福早已在那里安下了家;“古老与现代辉映,传统与时尚俱进”的西安市,则提出要“提升市民幸福指数,建设和谐、宜居、美丽西安”;部级历史文化名城衢州市,做出了《中共衢州市委关于打造生态屏障建设幸福衢州的决定》,为人民群众描绘了“收入更称心、居住更舒心、保障更安心、平安更放心、生活更顺心”的幸福衢州愿景……

尽管“你幸福吗”这个问题曾一度让人揶揄嘲笑,但追求幸福本身却并不虚作浮夸,这是一个以幸福指数衡量一座城市生产力、竞争力的时代。城市,将如何肩负起让生活更美好、让人民更幸福的重任?

哪些城市让人更幸福?

城市因人而兴,因人而生动,因人而精彩……但人,能因城市而居,因城市而快乐,因城市而幸福吗?

近十年的“中国居住小康指数”、“中国公共服务小康指数”、“中国生态小康指数”、“中国休闲小康指数”、“中国快乐小康指数”、“中国幸福小康指数”测评结果,都或直接或间接地回答了这个问题。答案当然是肯定的。人们选择是否落脚于一座城市,从理性上来说是“为了生存需要”,从感性上来说便是“能否获得幸福”。

哪座城市是你心目中的幸福城市?若将这个问题抛给中国人,一千个市民的心目中,会不会有一千个幸福城市?

8年前,《小康》杂志联合新浪网、腾讯网、央视国际、中国网等网络媒体,对中国70个著名城市的“幸福度”进行了调查。在3万多人的“票选”中,杭州位列“最幸福的十大城市”排行榜榜首,上海位居次席,丽江排名第三,厦门、青岛、大连、成都、苏州、香港、福州分列第四至十位。

虽然每个市民的心中都会装着自己心目中的幸福城市,但调查结果表明,公众的眼睛是雪亮的,真正的“幸福城市”,在大部分受访者心目中都会“发光”。

杭州就是这样一座名符其实的幸福城市,在不同单位、机构进行的各种不同的幸福城市测评中,杭州获评“最具幸福感城市”的次数非常多。“天堂”,是人们对杭州这座美丽城市的由衷赞美,除了山光水色外,还有什么让人觉得生活在那里会很幸福呢?电影艺术家王晓棠曾说:“踏入这个城市,我会感到真诚、友善、美丽,人们不分老中青幼,彼此体贴互助,他们关爱这个城市的一草一木,关注它的环保胜过自己的家……”

而真正带给杭州人幸福体验的还不止这些:对社会治安的信任,对居住的满足,对公共服务的肯定,西湖边散步的闲情逸致,等等,都让人们觉得,如果杭州都不幸福,还有哪里能幸福呢?

和杭州一样,多次获评“最具幸福感城市”的还有拉萨。高寒缺氧、经济发展不如许多内地城市的拉萨,为何能够在样本涵盖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104个城市和300个县的“CCTV经济生活大调查”中脱颖而出?拉萨市委副书记马新明从物质和精神两大方面总结出了“幸福拉萨”的“十大密码”。

幸福拉萨的物质密码有五个方面。一是今昔巨变带来幸福;二是民生改善带来幸福,“拉萨市民感到幸福,关键是他们的基本民生需求得到了满足,拉萨加快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农牧民安居工程建设、农牧区免费医疗制度、城镇基本医疗等社会保险、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基本养老保险、城乡低保等民生制度建设,力求全覆盖、广普惠,基本实现了住有所居、学有所教、业有所就、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为幸福和谐拉萨建设迈出了实质性步伐”;三是经济发展带来幸福;四是城市发展带来幸福,“在拉萨,随时随地能够感受到现代化发展的成果和气息,纵目眺望拉萨城,拉萨饭店、宾馆及各色建筑物星罗棋布,连绵不断,站在布达拉宫顶上俯瞰拉萨全城,整个拉萨市区到处是一片片掩映在绿荫中具有藏式风格的现代楼房”;五是生态宜居带来幸福,“人们在这个城市中享受着最蓝的天、最净的水、最清新的空气和最灿烂的阳光,不必为环境污染、交通拥挤等‘城市病’而烦恼,过着舒心惬意的生活”。

幸福拉萨的精神密码也同样包含着五个方面。一是无私关怀带来幸福;二是文化发展带来幸福;三是社会公平带来幸福;四是自由政策深入人心;五是团结稳定带来幸福。

杭州和拉萨的幸福固然出彩,在各种幸福城市测评中上榜过的上海、丽江、厦门等城市的幸福固然精彩,但中国人心目中的“幸福城市”却远不止这些。“生活在哪里,你能感觉到幸福?”去年,当全国各地的老百姓面对《小康》杂志提出的这个问题时,“条件反射”出的答案并不仅仅局限于他们所生活的地方,而是一长串城市的名字,他们写出的“幸福城市”名单里,不仅仅有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这四个一线城市,还有武汉、大理、扬州等二三线城市。不管这些城市的GDP如何,能让人幸福,才能拥有旺旺的人气和让其他城市羡慕的人缘。

幸福城市的资本

城市如何让人更幸福?早在18世纪末,英国经济学家、哲学家边沁就提到,城市的主要目标应该通过增加快乐和减少痛苦以保证“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

如何增加快乐、减少痛苦,并不好测量。上世纪70年代,经济学家伊斯特林更加具体地指出,影响居民幸福感的要素,从宏观层面包括稳定的社会秩序、平等的政治制度和宜人的自然环境,就个人层面,包括美满的婚姻、健康的身体、良好的社会关系等。不丹政府则提出了由经济增长、环境保护、文化发展和政府善治四个方面要素组成的“国民幸福总值(GHN)指标”。

在中国,幸福城市的研究在学术界还是个很新的命题。而对于各个城市的主政者来说,如何打造幸福城市,如何提升市民的幸福感,却成为近年来愈来愈重要的议题。滚烫的幸福成为各地官员的施政目标,专家学者们亦为此设计了不少关于幸福城市的测评指标,但若不用硬性指标来为一个个城市打分、排名,而是请老百姓说出自己对于城市生活的真实感受,则能够从另外一个角度更“以人为本”地去帮助城市寻路幸福。

《小康》杂志便做出了这样的尝试。去年年底,《小康》杂志联合清华大学媒介调查实验室以及新浪网,并会同有关专家及机构,在全国范围内的200个城市中开展了“你的幸福城市在哪里”万人大调查。此外,《小康》还联合多家地方媒体、高校,重点对一线城市北京和广州,二线城市武汉、贵阳和太原,三线城市扬州和廊坊这七个城市的3500余位市民进行了深入采访。

从市民们提供的上万条城市让他们感到幸福的“证据”中,《小康》找出了其中的特点与规律,发现了幸福城市所必须具备的九大资本。第一是生活舒适、宜居;第二是生态美、环境优;第三是给市民以安全感;第四是拥有较高的公共服务水平;第五是有能为人民办实事的领导班子;第六是能为市民提供成长、发展的机会;第七是让市民实现居住梦;第八是有休闲的空间;第九是有活力、有个性。

有幸福就难免有烦恼,梳理城市带给人们的烦恼,则有助于城市在追寻幸福的路上“自我革新”。在“中国居住小康指数”、“中国公共服务小康指数”、“中国幸福小康指数”的测评中,《小康》发现,同一类型的城市带给人们的烦恼具有同质性,一线城市居民的共同烦恼是人口多、房价高、环境污染重、交通拥堵严重、生活消费高、竞争压力大,等等;二线城市居民的共同烦恼是房价上涨过快、交通拥堵越来越严重、环境日益遭受污染、社会保障“打折扣”、收入与城市发展水平不符,等等;三线城市居民的共同烦恼是收入太少、发展空间小、就业机会偏少、车多路窄、交通秩序不好、优质教育资源少而且分布不均衡,等等。

《小康》在调查中亦发现,幸福并不是大城市和经济发达城市的专利,中小城市,乃至城镇、县域、乡村,只要“用心”,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幸福姿态。在今年的国际幸福日(3月20日)当天,由清华大学行为与大数据实验室的“清华幸福中国指数”幸福城市“50强”名单中,就没有上海、北京这两个大城市的踪影。进入幸福指数最高的城市排名前五位的,除了“老牌幸福劲旅”杭州(排名第一)、一线城市广州(排名第三)外,还有玉溪(排名第二)、衢州(排名第四)和鹰潭(排名第五)这三个地级市。

据清华大学社科学院心理学系教授、系主任,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终身教授彭凯平介绍,“清华幸福中国指数”是国际上首次利用大数据的研究方法探索幸福这一主题,研究采用行为科学的方法,分析了2013年新浪微博的全年数据,研究团队根据中国人的文化和心理特点,结合幸福科学的经典理论,构建了用以测量幸福程度的中文心理词库,包括7个维度、1252个衡量指标中文心理词库,还有一些表情符号,除了积极情绪、意义、投入、关系和成就等传统维度外,还加入了有关事件的维度。

彭凯平及其团队的研究发现,幸福与经济发展没有必然联系;在比较贫穷的地区,幸福随着经济发展而迅速上升,但在人均GDP3000美元左右存在一个“幸福拐点”,人均GDP超过这条线后,幸福将不会随着经济发展而得到很快提升;文化是很重要的幸福指标,文化传统丰富、重视文化建设的城市幸福指数普遍较高。“所以城市一定要提高人民的归属感和文化感。有底蕴、有归宿,幸福指数才容易提高。”彭凯平对《小康》记者说。

城市的幸福法宝:以人为本

城市有何“幸福法宝”?有学者指出:“幸福感的高低取决于城市本身特色及其发展是否更容易被居民所感知。”就中国而言,对于幸福城市的研究和探索,基于改革开放后中国快速的城镇化进程。

剑桥大学心理学学者和企管专家苏德中曾指出,中国过去30多年的城镇化过程中一直存在“速度大于质量”以及“重物轻人”的倾向,落实的重点主要放在以物为主的城镇化,然而,缺乏以人为核心、缺乏幸福规划的城镇化非但未能带来正面的成效,反而会导致一连串的问题,包括居住环境、生活质量、人民幸福的成本代价高昂等,这些问题都挑战着城镇化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李晓江就此强调:城市的本质是以人为本,使人能够幸福地生存、生活。人居环境的核心是人,创造有序空间与宜居环境是治国安邦的重要手段,也是规划的责任。

凤凰城市与旅游研究院院长叶一剑在不久前刊发的文章中指出:城市,让幸福发生,这将成为中国城市发展的哲学,也必须成为很多城市的发展哲学,我们需要更多的从一开始就将人作为城市营造的逻辑起点,以幸福的达成为追求,进行城市化思考。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最大的亮点便是强调以人为本,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在拥有这一政策背景的当下,越来越多的地方在努力地让幸福发生。

叶一剑在《城市,让幸福发生》一文中举了河北省廊坊市固安县的例子,“我们注意到,越来越多城市规划者和运营者开始从人居环境和生活方式的角度重新发现城市,重新思考区域开发的路径和未来,重新打造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驱动力。比如,最近北京市第八中学、固安县人民政府、华夏幸福基业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办学项目――北京八中固安分校正式开学就是一例。该项目一方面被理解为,是北京市推动教育等公共资源在环北京区域内共建共享的具体举措,但在我们看来,对于华夏幸福和固安而言,更体现了完善城市公共服务设施、优化城市发展环境、促进城市更好更快发展,逐步实现‘幸福城市’愿景的逻辑。”叶一剑还发现,“更清晰可见的改变将是,在未来的城市竞争力决定因素中,不仅包括产业实力和经济总量,更包括生态环境以及教育医疗等公务服务资源的配置。”

陕西省就通过对这些因素以及更多指标的综合分析,寻找出了最幸福的城市,在2012-2013年度陕西省幸福指数调查中,各市幸福指数排名依次为西安、铜川、宝鸡、渭南、汉中、商洛、咸阳、延安、安康、榆林。

西安属于典型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条件突出型幸福城市,这座提出要“提升市民幸福指数,建设和谐、宜居、美丽西安”的城市,在棚户区改造、教育、社会保障等事情上都会充分考虑到“以人为本”的原则。

谈及生活在西安的幸福感受,著名作家贾平凹说过一段十分精彩的话,他用陕西的biangbiang面的“biang”字,创意地为西安人的幸福做了点睛之笔:上面宝盖头,有房子住;中间是个言,老百姓可以自由言论;还有两个绞丝旁,证明有衣服穿;下面有个马,不缺出行工具;左边是月,有肉吃;右边是戈,有武器保护;心很大,表明很踏实;最后还有一个走之旁,能四处出游,去旅游。

人居环境包括哪些方面篇5

一个土耳其诗人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他说人的一生有两样东西是不会忘怀的,一个是母亲的面孔,一个是城市的面孔。其实,除了城市的面孔之外,还有她的气息更是不能让人忘怀。城市的气息就是她的自然气息和人文气息。

自然气息就是城市的自然环境,这既包括城市的纯自然基础,也包括城市的人化自然基础。恩格斯曾在1848年写道:“法国懂得巴黎对于它有什么意义,所以法国曾不遗余力地细心抚育巴黎。就像一个宫女静静地躺在闪闪发光的青铜长沙发上一样,这个骄傲的城市安闲地屹立在蜿蜒曲折的塞纳河河谷中沐着阳光、栽着葡萄的丘陵上。在凡尔赛的两条铁路上从车窗下望,可以看到村落和小城市星罗棋布的一片翠绿的河谷,世界上哪儿能找到这样美丽的景色呢?像修伦、圣克鲁、色佛尔、蒙莫兰锡以及其他许许多多的乡村和城市,环境是那么引人入胜,建筑是那么精致优美,布置是那么别具风味,世界上哪儿能找到这样美丽的地方呢?随便走到哪一个关卡,随便沿着哪一条道路信步走去,到处都可以看到那样美丽的环境,那样别具风味地利用每一个地方,那样优美和精致。”我们的城市建设与管理就应当着力在解决人化自然基础方面做出更多的努力。当前,一些大城市的大气污染、水污染、光污染、噪声污染等问题突出,并呈现出复合化的趋势。城市生态环境承载不断加大,自我修复能力退化,这些问题都是应当下大力气加以解决的人化自然问题。

人文气息就是城市的文化环境,这既包括城市的精神氛围,也包括人们的文明素养。人们愿意在某一个城市生活与工作,与这个城市的文化环境有很大关系。纽约所具有的优质契约力、一流融合力、卓越创造力、强大竞争力、非凡应变力的精神品格吸引着世界上很多的优秀人才。新加坡奉行的“国家至上,社会为先;家庭为根,社会为本;关怀扶助,尊重个人;求同存异,协商共识;种族和谐,宗教宽容”的价值观使她的居民具有了比较高的文明素养。邓小平在1992年南方谈话别指出:新加坡的社会秩序算是好的,他们管得严,我们应当借鉴他们的经验,而且比他们管得更好。显然,一个国家,一个城市,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城市管理无非就是两个主要路径:一是依法管理,建立健全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个人言谈举止、衣食住行都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违法必究;二是以德管理,以德育人,通过对市民进行主流价值观教育,使市民具有爱国、敬业、团结、奉献的优良品格。当前,北京正在轰轰烈烈推进的践行“北京精神”活动为北京的城市管理再上新台阶提供了新的动力。北京是一个富有进取心的城市。这种进取心在当代的表现就是创新,创新既表现为技术创新,也表现为制度创新,更表现为思想创新、方法的创新,比如北京在20世纪80年代创造的“门前三包”制度和进入21世纪后创造的网格化管理就是很好的创新典范。期待更多的诸如此类的创新不断涌现出来。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作为一个城市管理工作者,永恒任务就是努力做到:城市管理让生活更美好。

人居环境包括哪些方面篇6

由中国房地产研究会人居环境委员会、日本福冈市政府、福冈亚洲都市研究所、联合国人居署亚太区办事处、亚洲人居环境协会、亚洲景观设计学会共同设立的国际合作课题――《城市景观环境评估体系》,近日在北京正式启动。

据了解,该课题将借鉴日本尤其是福冈市都市景观治理经验,打造一个适合民众生活的城市空间,并通过编制评估指标体系,明确城市景观环境控制要素,提升政府管理者及民众对城市治理的创新认识。

中国房地产研究会认居环境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兼秘书长王涌介绍,《城市景观环境评估体系》不仅要为城市景观的长期发展和评估树立―把科学的标尺,更重要的是提高城市主人――公众对城市景观环境的正确认识。

与以往同类课题研究有所不同的是,该课题更加系统、全面地界定了“城市景观”,提出开放创新、活跃活力、宜居宜产、保护传承、安全和谐“城市景观环境发展五大目标”和包括城市建筑、绿化环境、街道广场、环境设施、城市色彩、城市照明、广告标识在内的“城市景观环境发展七大要素”。

王涌彬告诉记者,之所以选择日本福冈模式,是由于福冈市政府在城市景观建设方面搭建的清晰简捷规划体系以及高度重况市民意见的公众参与机制。如福冈实施专家领衔景观评佶制度,保证景观设计水平;引导、鼓励和检验正确的城市设计和都市景观环境等。“这些有效促进公众参与的方式都将在课题的研究和实践中逐步加以推广,由此逐步探索有中国特色的城市景观公众参与机制。”

名家眼中的都市景观

佐藤优:亚洲景观设计学会会长、九州大学大学院艺术工学院教授

我认为在景观设计方面包括三大要素:第一要有规则,适合当地的情况,能够促进当地发展。企业不单单是为了追求自身的利益、自身的发展,同时要为当地地区发展带来促进作用,使得企业和地区共存。第二教育很重要,教育包括三方面:国民如何使自己的生活更充实;企业与地区的共存;产业界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技术能力。第三是如何来表彰。不是单单为了表彰成功案例,关键是指明方向,鼓励新的项目不断发展下去。

松本法雄:亚洲都市研究所副理事长

建设理想城市,应该是在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尊重历史的主题下,将城市看作是文化、生活及经济活动的综合体,对其进行和谐的空间设计。这需要我们重新认识绿地、河流、水资源等自然环境,回顾城市历史,在充分利用这些资源的基础上提高文化及生活质量。另外在设计城市时,市民与行政统―认识、共同努力是极其重要的。对城市的理念设计,能够促进旅游观光等地区之间的交流,同时能够培养市民对城市的自豪感,促进市民参与城市建设,从而提高城市整体的魅力与价值。

张元端:中国房地产研究会名誉副会长、中国房地产研究会人居环境委员会主任委员

近年来,在我国各级政府的积极主导和推动下,在城市规划师、环境艺术家和建设者们的辛勤努力下,我国城市景观艺术水平大步提高。但是也存在诸多的问题,如本土化和人性化的缺失,相关标准和规范文件的缺位等等。其中最大的问题是在一些城市的建设中,不考虑文化传承,借现代化之名,一切推倒重来,古街道、古建筑随意处置,令人痛心疾首。而为了旅游,一些城市又来搞复古建筑、街区,假古董、“四不象”比比皆是。

刘兴达:联合国人居署世界城市运动(WUS)筹划指导委员会委员、亚洲人居环境协会主席

城市是有生命的,像人一样有生、老、病、死。过去很多有毛病的城市,因为在某个方面太偏重了,比如说一个老工业基地,在当时有经济活力,但是一旦这个经济活力没有的时候,这个城市跟着就颓废了。很多专家都在努力,利用景观建设来保证城市不断的活力,同时可以把一些有活力、有创意的年轻人留下来,包括吸引不同的企业、专家来到城市,帮助城市不断地发展下去,这是非常重要的。

开彦:中国房地产研究会人居环境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蒹专家组组长

目前国内住区景观存在的问题归纳起来有几个方面:第一,对人的关怀不够。现在开发商只是为了好卖,为做景观而做景观;第二,开放性不够。几十年来运用在住区的围墙式、封闭式、警卫站岗式的方式特别有害于景观发展,把人跟城市分割开来。第三,没有融洽性、适合性。我们的住区大多数强调个性,在城市的协调性、景观性方面存在问题。第四,缺乏城市的建筑功能性。如整个小区的建筑不强调它的功能,不强调它的用途。

张振山:联合国人居署驻华代表

一个城市的景观不是孤立的,它应该包括历史、文化、人文,是一个综合体。中国很多的城市,特别是一些小城市,十几万人口都要建一个地标性的建筑。福冈市给人的印象非常亲和,建筑、景观很协调,没有非常高的建筑,我们有必要像福冈市学习,如何把建筑做得更有亲和力,使居民生活、居住更方便,而不是追求时尚的东西。

刘东卫:国家住宅与居住环境工程中心总建筑师

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期日本开完博览会以后,政府、民间、企业结合地区,建立了非常强劲的城市景观规划设计原则,严格地按照原则一步步、一年年来做。而目前我国城市景观缺失,国内对这个学科的认识,政府、专业方方面面缺失,比如说做住宅,我们把规划、设计空间各方面做完了以后,才开始做景观。而日本景观设计是前期,土地整理完后很快就做景观设计。

赵世晨:日本九州大学教授

人居环境包括哪些方面篇7

关键词:全域旅游 文明旅游 路径依赖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11(b)-0172-02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旅游业也得到较大的发展,旅游业的模式也发生较大转变,全域旅游模式已经得到较为广泛的推行。基于全域旅游背景,必须重视旅游不文明F象的处理,这些不文明现象包括游客乱扔垃圾、破坏公物、踩踏等,也包括导游的强制消费、商家的宰客等,对旅游业的形象造成损害,也不利于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必须针对这些不文明现象,加强文明旅游的建设和发展,才能促使全域旅游得到更好的发展。

1 全域旅游模式的特点

目前,我国旅游业旅游方式发生了重大转变,传统的景点旅游已经逐渐转变成全域旅游,与大众旅游时代进行有效对接。全域旅游是指在一定区域内,有效整合区域内各类资源,促进产业间的融合发展,使社会得到更好的建设和发展,通过旅游业推动当地经济的协调发展,提倡各区域要共同致力于当地旅游业的发展,从而营造良好的旅游氛围。

与景点旅游进行比较,全域旅游的实现方式特点更加新颖:第一,旅游选择更加自由、开放。游客可以对各种各样的旅游形式、线路及产品等进行自由选择。第二,旅游的出行更加方便、快捷。全域旅游凭借或者利用智慧旅游的公共服务系统,以此将相关重要的信息提供给游客,使游客的出游旅行更加方便。第三,旅游服务更加优质。全域旅游提倡区域居民共同参与服务,也就是说,所有当地居民均可以为游客提供旅游服务,从而促使旅游服务体系能够得到更好的建成和完善。第四,旅游的过程更亲民、人性化。通过网络向游客提供信息,并且热情接待游客,提供亲民、人性化的管理服务,旅游商家诚信经营,积极满足游客的各种需求。游客和当地居民及服务人员加强接触和沟通,彼此间深入了解,从而更好地避免旅游过程中发生不必要的矛盾与纠纷。

2 全域旅游背景下文明旅游的主体分析

在各个时代和地区,理由不文明的现象均会存在,这些现象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乱丢废弃物、乱涂乱画、辱骂导游以及从业者宰客、破坏环境等。在人们的生活中,旅游属于一种较为常见的活动,因此,不文明现象的发生率也较高,旅游不文明现象目前已经得到国家更高的重视,国家也大力提倡文明旅游。

在全域旅游的背景下,原来的景点成为全域的一个部分。全民需要共同建设一个全新的、文明的旅游目的地,要求必须完善旅游要素的配备,有效满足游客的体验需求,提供全面而又开放的旅游服务,使居民也能提供旅游服务,促使文明旅游参与主体更加多元化,多元化的主体主要包括4种人群,即建设的规划者、管理者、目的地的居民以及建设的投资者。

规划建设者需要坚持人本思想,促使旅游资源体系中包含的要素尽可能全面,为其他参与者提供科学的全域旅游规划,进行构建起一个良好的旅游环境。管理者的主要责任是对旅游目的地的相关管理进行控制,不仅为居民的相关生活需求提供帮助,而且为旅游者带来美好、充足的体验。旅游目的地的形式管理职能对于旅游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因此,必须端正工作态度,加强旅游目的地环境的整治,对公共服务体系进行建立和完善,促进目的地居民文明旅游意识的强化,促使游客的利益得到有效维护,并且也实现游客行为的有效约束,从而营造良好的文明旅游氛围。

景点旅游模式下,旅游目的地居民通常不属于景区的一份子,因而不能得到旅游开发带来的效益,但却要承受旅游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恶化了游客与居民之间的关系。但在全域旅游模式下,目的地的居民能够获得旅游所带来的效益,能够自觉地参与到旅游发展的维护中,促使生态环境得到保护,帮助管理者热情接待游客,诚信经营,通过文明的方式得到游客的认可,为当地旅游树立良好的口碑。旅游投资者在文明旅游中所起到的作用也很重要。形式管辖旅游资源的各级政府,通常会委托投资主体进行资源的开发与经营,旅游投资并非公益性项目,因此,必须注重投入产出效益。出自利益的考虑,投资者必将在开发方式、资源使用以及利益分享等方面与政府和当地居民发生冲突。在全域旅游背景下,投资者不能一味地追求旅游的经济效益,还要具备一定的环保观念,不能破坏当地环境,使得旅游资源能够得到合理利用。除此之外,居民与建设者之间的利益要科学、合理地进行划分,避免发生较大的矛盾,建立长期稳定、科学环保的产出机制。

3 文明旅游的实际内涵分析

什么是文明,从生存方式而言,文明是指人类的生活需求得到满足后,怎样对自身精神需求进行满足。从文化层次而言,文明是社会广泛提倡的思想价值观。从伦理道德而言,文明在人、自然和社会彼此间的互动中得到体现,也就是人类应该保护自然,合理对自然资源进行索取。

文明旅游是指旅游主体在旅游中,其情感、态度及行为等方面均体现文明,也就是在旅游活动和经营中体现人类及社会的文明,旅游主体彼此间与旅游环境间保持和谐的关系。其作为目标导向时,也是旅游的高级阶段,对生态文明的建设十分重要。

文明旅游涉及的范围较为广阔,然而主要在旅游形态以及行为方式上得到体现。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产品种类更加多样,旅游的形态也更加丰富。旅游新形态中必须包含文明旅游的元素,促使旅游向环保生态方向发展。加强各种新型业态的发展,例如:乡村生活、农业体验、城镇休闲等,促使旅游形态更加文明和高级。

人居环境包括哪些方面篇8

营销学者的败绩

周清前年下岗了,想开店,可做什么好呢?

她到处“考察”,有朋友建议做窗帘生意,说是人总要住房子,是房子都得有窗子;是窗子都要安窗帘――按照这个逻辑,窗帘生意可以做,现在都是自家买房,谁不想让屋子显得更现代、更高档一些?

再说,做窗帘投入不大,租个柜台或半间十平方米大的营业场地就行,一个月租金600元,人员工资800元,进货库存20000元,水电600元,其他3000元,总共差不多25000元左右,一个月下来如果运气好,营业额做到30000元,减去成本,有毛利5000元,挺不错。

周清动了心,于是找到了我这个讲营销的老师,说要一起创业,我开始觉得不是很体面,听起来做零售不像做房地产那么大气,不像IT企业那样高级,但最终被她说服了……是啊,我一直在课堂上给学生讲市场营销,口若悬河,唾沫横飞,其实我也想找个机会实践实践。

说干就干。经过一番折腾,在重庆A区人口稠密地带的一个店铺内,租下了一个15平方米的营业场地。

开业了,那段日子里,天天盼着顾客来!好不容易盼来一个,却常常说什么“你们的品种太少了”、“别人那边的窗帘比你们的更便宜”、“你们这个窗帘质量好不好哟”、“是不是假货哟”、“可不可以再打点折”……客人经常压价,压得我们喘不过气!我们感觉很被动,经常不能成交。

熬到月底了,要支付的钱很多,但营业收入甚微。除去进货成本、房租、工资等,所剩寥寥无几!一年下来,没赚到钱反而亏了!生意哟,怎么就不如想象的那么好做?“房子都得有窗子,窗子都要安窗帘”的道理显得那样的苍白无力。

业务回顾与反思

我们的窗帘生意方式是传统的坐摊,就是“守株待兔”。跟超市一样,各花色品种都摆在那里,客人自选;客人来了,我们对他们热情接待、介绍宣传,然后等他们货比三家后回来讨价还价,然后……这有错吗?大家都是这样做的呀!

但是,如果继续,总感到有种血本无归式的紧张。我们开始动摇,开始怀疑。

第二年春节一过,我们开了个“怎么办”的会。七嘴八舌中,技师小张在旁的咕哝却语惊四座;“以前我们只知道窗子都要安窗帘的逻辑,但没有考虑到市场竞争!”别发牢骚了,赶紧找问题吧!

结果问题找了一大堆:一开始我们就缺乏竞争意识,把问题想得过于简单。所以接下来就缺乏现代营销竞争方法、方式,更谈不上营销创新;这样哪里还会有附加值高的品牌效应?

而产品品种极少,顾客选择余地狭窄,更谈不上有高质量的产品(包括服务产品),如此何谈优质服务及特色?又缺乏专业技能,完全没有核心竞争力!

啊!这些全部违背了我平时在课堂上讲得热闹的那些东西,

怎么办?账上钱很少了,我们就东拼西凑,居然凑到了60余万!有了前次的教训,这下我们把犟劲转换成了科学体系――经营理念、营销方式必须“蜕变”。

我们老老实实、认认真真地进行了一系列市场调研,包括重新选址、重新选供货商等等,然后开始大干一场。

改变零售模式

改变过去在别人店里租柜台,卖大市货产品的模式,转为专门的高档布艺专业店模式。

新的营业面积达到了800平方米,地址选在符合“高档窗帘产品诉求对象”的重庆某高档住宅小区大门旁,取名“尚帘布艺” (见图1)。

外部环境和室内环境完全按高档布艺店风格来做;陈列家居实景,规划各种不同的风格,既符合生活场景,又有艺术性的拔高,让消费者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还能立即产生自我想象的空间:“假如我也拥有……”(参见图2、3、4)

开创顾客色彩诊断室

我们设立了专门的服务组织――色彩诊断室。当顾客提出个性要求时,专业人员就按顾客的需求进行色彩诊断服务(参见图5、6、7)。

顾客本人喜欢什么色?他家的家居主色是什么?顾客家居功能划分后,色彩是如何搭配的?如何用窗帘色彩来弥补环境本身的缺陷?这些问题将在诊断过程中得到很好的解决。

色彩诊断就是要像医生给病人把脉问诊那样,辨证论治,对症下药,找到最合适的色彩及风格。它能使顾客在眼花缭乱的产品中,比较容易地找到自己的“真爱”。

更重要的是,销售人员也显得尤为从容自信――毕竟地位不一样了:现在我们是专家顾问,而不是推销商品的。

在实践中,这种方法所带来的结果是:顾客十分满意!

不同的上门服务

上门服务,是许多商家在售前或售后服务环节必然要做的事,但我们对此的改进措施是:

1.售前以测量收集信息为主,增加信息采集;

2.售后以安装,检查,维护、清洗为主,增加日常主动维护。

这与简单的上门测量与安装有了本质的区别。销售人员在顾客家里不仅仅是测量窗户尺寸。更重要的是与顾客深入交流,井采集顾客家具类别、装饰装修风格、主人文化及爱好等相关信息,以便回到设计工作室建立客户档案,并做设计方案。

售后服务已远远超过安装的工作内容,加上了“日常家访”及包括清洗在内的所有“日常维护”,实际上从销售理念到销售实践,我们已经把顾客从我们手中买走的产品继续当做自己的财产在对待,做到产品卖出去,责任却实实在在加到头上来。

特殊的会员制

我们创建了新型的“顾客会员制”。大凡会员制的本质是“会员制消费”,目的在于让顾客持续消费,而我们的会员制是一种纯服务的会员享受形式。

我们对会员的服务主要有:

(1)免费办理、赠送会员卡;

(2)对产品免费日常维护;

(3)每年两次免费窗帘清洗、拆挂(非消费者会员按市场价7折收费,这是非消费者会员与消费者会员的唯一区别);

(4)其他家居色彩诊断免费;

(5)每年两次组织会员自驾车旅游;

(6)每年两次会员家居生活研讨会(包括请家庭问题专家演讲);

(7)每年一次新春佳节会员俱乐部文艺活动;

(8)每年一次优秀会员评选,并赠送奖品。

让顾客找你

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下,我们提供的服务必须超越顾客的“梦想”,最好是一套组合型的服务,唯有如此,才有希望解决“小店拼不过大型综合超市”的难题――综合性的商场、超市虽然商品丰富,但他们永远打不败那些拥有专业能力、产品高端的专业店。

更重要的是,很多顾客一进门就说;“终于找到你们了,找了好久才找到这里!”现在居然有顾客在找我们!这是过去想都不敢想的。还有顾客说“钱不是问题,你们东西好、服务好……”这话听了,那真是比做完一单生意还叫人舒心。

上一篇:乡镇经济论文范文 下一篇:乡村人居环境整治内容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