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居环境乡村环境治理方案范文

时间:2023-03-17 17:24:22

人居环境乡村环境治理方案

人居环境乡村环境治理方案范文第1篇

村庄人居环境治理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核心内容之一,是统筹城乡发展、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农村经济全面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灾后农村基础设施和住房重建的重要途径,是省委、省政府“民生工程”的重要内容之一,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村社人居环境治理工作。省建设厅将我县柳树镇竹林村、金华镇上方村、瞿河乡金龟寺村、明星镇五通桥村、金鹤乡才子村列入省级新农村村庄人居环境治理试点村,按照《省建设厅关于切实抓好新农村村庄人居环境治理试点工作的通知》(川建村镇发〔**〕203号)要求,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为总体要求,以“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规划建设为动力,以治理村容村貌和开展新农村村庄人居环境治理试点工作为载体,以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农村住房建设为重点,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为突破口,以发展农村经济为目的,全面推进农村环境治理的各项工作。

二、组织机构

成立射洪县新农村村庄人居环境治理试点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县政府副县长

副组长:**县政府办纪检组长

**县规划和建设局局长

**县城乡规划局局长

成员:县目标办、县政府督查室、县农办、县国土资源局、县财政局、县交通局、县水利局、县环保局、县卫生局、县林业局、县旅游局、县畜牧食品局、县农能局、县爱卫办、**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规划和建设局,由县规划和建设局副局长李伟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日常工作。

三、工作原则

结合灾后农村基础设施恢复重建、农房修缮加固,确保村庄人居环境治理试点村顺利开展。本着尊重农民意愿,坚持环境治理与创造灾后农村住房重建条件,完善农民集中居住区、农村新型社区基础配套设施,保护林盘资源,培育农村支撑产业相结合的原则,科学规划,统筹安排,因地制宜,分类引导,节约土地,扎实有序地开展村庄人居环境治理工作。

四、工作目标

通过治理,试点村要达到基础设施、公共配套设施进一步完善,人居环境进一步优化,成为生态良好、环境宜人、村容整洁、特色突出、生活舒适,充满活力的村庄。

五、治理内容

(一)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配套设施。结合当地实际,修建符合要求的村内主干道和户通道路,完善供排水、能源、通信、电力等基础,修建村活动中心、图书阅览室、治安联防室、便民商店等公共配套设施,并配套路灯、绿化、健身等附属设施;广电、通讯、电力安装规范,进村入户。

(二)治理农房院落。在开展“两池六改”和“六清四化”工作的基础上,拆除乱搭乱建房屋和残垣断壁,统一围墙、建筑风格,清洁墙壁,整理屋瓦,清理院外林盘,填埋粪坑灰池;柴草农具杂物分类整齐堆放,做到院外风格一致,院内整齐干净,室内清洁卫生。农房重建的设计风格要与川西民居风格一致,与周边建筑协调统一。

(三)整治村容村貌。以治理“脏”、“乱”为重点,推行柴草农具入户进屋措施,治理乱堆乱放现象;改变家禽满村放养习惯,改为院内圈养,解决村户院落粪便满地问题;修建垃圾池、垃圾中转站,配套垃圾清运制度,改变房前屋后堆放垃圾的不良陋习;疏浚沟渠河道,清淘堰塘垃圾淤泥,建设生产、生活污水沉淀过滤和净化设施,实现水流干净清亮,村容整洁清爽。

(四)民居建设。对试点村内的木质穿斗结构、小青瓦坡屋面、三合或L型布局为特征的传统农家院落采取维护、修缮措施,对风貌不协调的农居要按照当地民居风格进行调整,要做到与当地的古建筑风貌、人文环境和地域特色相一致,与历史建筑风格一脉相承,充分展示历史的、真实的农耕文化气息。

六、工作步骤

(一)准备阶段:**年4月25日至**年5月25日

在已确定农村环境治理试点村的基础上,做好试点村的调查摸底工作,明确治理目标和内容,制定工作计划,完成村庄人居环境治理的规划设计方案。同时进行宣传动员,全面部署农村环境治理工作。

(二)实施阶段:**年5月26日至**年11月30日

按照治理目标、内容和村庄人居环境治理规划设计方案,根据各试点村的治理工作计划,缓急有序地开展村庄人居环境治理工作,确保各项工作在**年11底顺利完成。

(三)验收考核阶段:**年12月1日至**年12月15日

县治理试点工作领导小组采取听汇报、查资料、看现场的形式对5个乡镇试点村的村庄人居环境治理完成情况进行验收考核。

七、工作措施

村庄人居环境治理试点工作任务重、综合性强,各试点村乡镇要紧紧围绕灾后农村住房重建、修缮加固实际,精心组织,科学安排,注重实效;相关部门要相互协作,密切配合,在充分尊重农村实际和群众意愿的基础上,使治理试点村的环境实现根本性好转,农村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

(一)加强组织领导。县新农村村庄人居环境治理试点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安排部署村庄人居环境治理试点工作,整合力量,组织专家分析并解决治理试点工作中出现的难题。各试点村乡镇为试点村环境整治的责任主体,要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建立责任制,明确分工,责任到人,抓好治理试点工作的落实,每月底前将治理工作进展情况书面报送县新农村村庄人居环境治理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坚持村庄人居环境治理“四结合”。

1.坚持村庄人居环境治理与灾后农村住房重建、修缮加固相结合。以村庄人居环境治理为切入点,加快试点村道路、沟渠、供水、电力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步伐,鼓励受灾群众在原有宅基地和房屋上重建和维修,避免异址建设,占用耕地。

2.坚持村庄人居环境治理与农村集中居住区、农村新型社区基础设施配套完善相结合。对试点村内已建成的农民集中居住区、农村新型社区,要配套完善道路、沟渠、垃圾池、沼气池、通信等基础设施,满足社区功能要求,提高其环境承载能力和居住凝聚力。

3.坚持村庄人居环境治理与林盘资源保护相结合。对试点村内已纳入规划保护的林盘,一是要加强聚居型林盘道路、供水、排污、电力、能源、通信和卫生等基础公共配套设施的建设,改善、提升林盘内农民的居住生活条件;二是要保护生态型林盘的树木和植被,禁止砍伐、移栽和买卖林盘内竹林、树木,挂牌保护古树名木,维护林木树种的多样性,治理林盘周边的河流、沟渠,保护林盘整体的“田园风光”景观和生态系统。

4.坚持村庄人居环境治理与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发展农村经济相结合。各试点村要在环境治理工作中立足自身地域条件、资源特点和产业布局等实际,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培育支撑农村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对地处城镇、风景名胜区周边及河流沿岸等生态环境较好、林盘规模较大、传统民居保存较好的村庄,要充分利用其有利的地理区位优势,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浓厚的农耕文化资源,通过配套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进行环境、卫生、房屋的治理,增强接待功能,为城市居民提供休闲度假场所,吸引城市居民到农村休闲度假,体验农耕文化气息和优美的田园风光;对其余村庄要积极探索,整合现有资源优势,根据市场需求发展适宜小型化生产的庭院经济、苗圃园艺、反季节蔬菜、水产牲畜养殖、中药材等特色生态农业,并加以科学规划和引导,不断凝聚产业力量,壮大产业规模,推动产业优化升级,促使农村经济逐步走向环境污染小,产品附加值高的特色生态农业发展道路。

把握治理重点,突出治理效果。农村环境治理工作综合性强,各试点村乡镇要从灾后农房重建、修缮加固实际出发,把握轻重缓急,明确治理重点,由易到难,逐步推进,从与村民最关心、最直接、最密切的路桥沟渠、拉圾清理、污水治理等方面入手,突出治理成效,解决与农民利益密切联系的基础公共配套设施缺乏问题,使农民切切实实得到实惠,为争取农民积极参与治理打下基础,提供动力。

三)协调部门分工。相关部门从自身职责出发,在县新农村村庄人居环境治理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积极参与,密切配合,共同努力,有序推进治理各项工作。

县规划和建设局牵头抓好新农村村庄人居环境治理的试点工作,协调试点村乡镇与部门之间相关事宜,为试点村镇房屋建设提供技术指导服务。

县国土资源局负责试点村建设项目土地利用的指导协调工作;

县城乡规划局负责村庄人居环境规划方案的编制审查工作;

县交通局负责村庄道路修建、路标设置工作;

县水利局负责河沟堰塘等水利设施和农民饮用水水源规划建设工作;

县农能局负责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清洁能源使用的指导工作;

县畜牧食品局负责畜禽、水产养殖的技术指导工作;

县财政局负责本级财政经费落实和补助资金使用的监管工作;

县环保局负责污染源治理和农业废弃物污染防治的指导监督工作;

县林业局负责古树名木的保护和绿化树种选择栽培的指导工作;

县卫生局负责对试点村卫生院提供业务指导。

县旅游局负责试点村内乡村旅游、农家休闲开发规划指导和旅游服务从业人员的培训工作;

县爱卫办负责改水、改厕、改圈、改厨的卫生达标和灭“四害”的指导工作;

县农办负责对试点村环境综合整治提供技术业务指导。

县目标办、县政府督查室负责将新农村村庄人居环境治理试点工作纳入目标考核,并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导。

(四)加大宣传力度。要运用多种有效的宣传方式,把村庄人居环境治理的目的、意义进行充分的宣传,使整治工作家喻户晓,深入人心。通过宣传,广泛动员,引导社会力量和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密切配合,形成合力,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和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

人居环境乡村环境治理方案范文第2篇

一是村容村貌得到提升。垃圾乱堆乱放、建筑乱搭乱建、墙体乱贴乱画得到了有效治理,清理存量垃圾5150吨,清理卫生死角1.8万处,清理乱搭乱建0.58万个。

二是农业生产废弃物利用有序推进。地膜回收量226吨,地膜回收率72.6%,小麦秸秆还田率达到96%以上,化肥、农药等农资包装物回收率达到100%。

三是畜禽粪污处理成效明显。全面启动3家粪污处理中心、13家大型规模场和590家中小型规模养殖场粪污治理设施建设,开工率达到70%以上,规模养殖场畜禽粪污处理设施配建率达96.67%,全县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8.22%。

四是美丽乡村建设扎实推进。2020年启动创建省级美丽乡村5个,市级美丽乡村6个,市级美丽乡村片区3个,其中省级美丽乡村古泉街道胡窑、引马镇向阳,市级美丽乡村什集镇吴庄已基本完成,其他各项工作正积极推进。

下一步,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县农业农村局和城市综合执法局联合,加强督导。采取每周调度、督导检查、数据监测等方式,及时掌握工作进展情况,每月对各乡镇工作情况进行一次排名,进行通报,同时排名结果纳入农业农村工作年度考核。

二是全面提升,建立长效机制。持续巩固现有整治成果,深化提升人居环境治理水平,逐步探索建立健全长效机制。

三是加大正面典型宣传力度,动员更多群众参与美丽乡村建设,汇聚社会合力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长效稳固运转。

四是强化资金支持,补齐基础短板。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加大农业生产废弃物利用、畜禽粪污处理、美丽乡村建设投入力度,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和美丽乡村建设。

人居环境乡村环境治理方案范文第3篇

一、工作举措

(一)紧扣发展,全力推动农村公路建设

我区始终把农村公路建设作为服务乡村经济发展、美丽乡村建设、农村环境整治的重要抓手,努力开创农村交通发展新局面,营造生态宜居的农村环境。2018年以来我区累计完成村道窄路加宽、建制村“畅返不畅”整治、旅游公路建设、通组入户公路、窄路面增设错车道等农村公路改扩建项目186.375公里,完成投资15779万元,其中2020年上半年完成农村公路建设10.575公里,完成投资833万元。

(二)突出重点,深入推进专项工程建设

1.结合全域旅游,努力推动“路旅融合”发展。始终把农村公路建设作为推动全域旅游的着力点和突破点,积极探索交通与旅游、文化、产业的深度融合,以“串珠成链”的模式,努力把农村公路打造成全域生态旅游之路。一是建设美丽乡村示范路。探索采用“融资+EPC”的建设模式,引入社会资本1亿元,用于美丽乡村旅游路建设。2018年以来已累计完成35.7公里道路建设。此外,我区还包装美丽乡村旅游示范公路50余公里上报省厅争取项目和资金支持,待建设计划下达后将立即启动实施。二是打造全域旅游大环线。以“一路风景读”为目标,重新编制全区旅游环线规划,计划利用现有道路打造115.3公里农旅大环线,串联白马关景区、李调元故里、春花秋月等全区旅游景区、特色产业园区,推动“交通+旅游+产业”的深度共融,助推全域旅游发展。

2.结合乡村振兴,努力推动农村公路的提档升级。积极发挥农村公路对乡村振兴的支撑保障作用,围绕产业发展布局,建设产业路,2018年以来,累计投入5000余万元,完成产业道路建设60余公里,其中2020年投入833万元,完成产业道路建设10.575公里,便捷、绿色的运输通道为沿线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动能。

3.结合脱贫攻坚,努力做好扶贫增收工作。以支撑保障脱贫攻坚重任为目标,以打通贫困地区群众出行“最后一公里”为导向,攻坚克难,着力抓好交通扶贫工作。一是实施交通扶贫专项工程。根据各扶贫产业园、建档立卡贫困村和贫困人口较多的自然村道路情况,按照统筹规划,分批推进的原则,对影响群众出行、阻碍产业发展道路开展提档升级,2018年以来,累计投入1332.5万元,建成扶贫专项道路25.8公里,拆除重建危桥4座,其中2020年完成扶贫道路建设5公里,拆除重建危桥2座,完成投资432.6万元。二是创造公益性岗位。在农村公路建设、养护、管理过程中增设公益性岗位,充分调动沿线受益群众尤其是贫困群众的积极性,引导鼓励他们参与施工建设、质量监督和道路养护,在改善贫困地区交通环境的同时助力增收脱贫。

4.结合民生发展,努力服务和保障民生。坚持把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服务和保障民生的重要抓手,努力做好与群众密切相关的民生实事。一是实施民生工程。2018年以来,累计投入1068万元,建成民生交通道路29.6公里,其中2020年投入350万元,建成民生交通道路5公里。二是实施农村公路窄路面增设错车道工程。聚焦农村公路短板,实施农村公路增设错车道专项工作,2018年累计完成错车道建设442个。三是整治建制村“畅返不畅”。针对通建制村道路路面破损严重的地段开展集中整治,2018年整治建制村“畅返不畅”12.438公里,2020年已完成子汉路白宝村段、子汉路龙形村段、白马关镇小鞍村、罗新路、河黄路广富场镇段、调元镇三渔村村道“畅返不畅”的整治。

5.结合人居环境治理,努力推动路域环境整治。区政府出台了《农村公路路域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方案》,明确了各单位目标任务,制定了奖惩办法。今年以来,按照公路路域环境清理基本要求,着重清理公路沿线抛洒滴漏、扬尘污染、占道经营、占道堆物、非交通标志标牌,共排查和消除道路安全隐患30处,制止公路打场晒粮、摆摊设点、堆物作业等活动20余起,清除各类路面障碍物、抛洒物以及堆积物40余处,发放各类宣传资料800余份。

二、取得的成效

(一)出行难问题得到解决,农村产业结构得到调整

农村公路的建设,使沿线群众告别了“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的出行现状,解决了出行难的问题,使农村地区交通运输环境得到有效改善,各种特色农产品销售数量剧增,农业生产运输成本降低,产业结构得到了调整,带动沿线青花椒、贵妃枣、金花梨、翠冠梨等特色农业发展,增加沿线群众的农业收入。

(二)人居生活环境得到改善,农村更加生态宜居。

人居环境乡村环境治理方案范文第4篇

一、基本原则

(一)坚持重点突出,集中整治。按照“三清一改”(清垃圾、清塘沟、清畜禽粪污、改变影响农村人居环境的不良习惯)的基本要求,加强村庄春季环境卫生清理,着力推动清洁整治由村内公共空间向庭院延伸,集中治理清除卫生死角,扎实推进全镇农村人居环境干净清爽、美丽宜居。

(二)坚持分类实施,有序推进。立足本镇实际,结合省、市、县验收标准,合理确定村庄类型,分类指导,科学制定村庄整治目标及各阶段任务,落实具体责任,有序推进春季村庄环境整治清洁行动,有效解决农村“脏乱差”问题。

(三)坚持属地管理,统筹部署。各村、社区、各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春季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庄清洁行动负责人,做好动员部署和组织推进。各村、社区、各相关单位各司其责,各负其责。鼓励群团组织、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共同打造干净、卫生、整洁的农村人居环境。

(四)坚持村为单位,村民主体。以村为主体单位,村党组织书记是第一责任人,做好宣传发动、组织实施、监督检查等工作,激发村民“自己的事自己办”的自觉性,动员村民投身人居环境治理清洁行动,形成维护村庄环境卫生的主人翁意识。

二、工作目标

坚持高标准、严要求、补短板、强弱项,围绕重点任务,同步推进疫情防控工作与春季村庄清洁整治行动,实现全镇农村村容村貌明显改善,村庄道路畅通便捷,垃圾处理体系完善、长效管护机制运行到位,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治理,农户庭院干净整洁有序,村民自觉维护环境与健康意识普遍增强。

三、主要任务

(一)全面清理越冬垃圾。各村、社区、各单位组织开展春季大扫除,将冬季积存下来的散倒垃圾、生产废弃物以及雪堆融化后的残留杂物等垃圾污物清理干净,特别要对垃圾池、村街两旁、河道沟渠等公共区域进行重点清理整治。在整治过程中,要注意区分生活垃圾和生产垃圾的不同处理方式,研究推行垃圾分类减量、资源化利用等治理方式,减轻垃圾收运、填埋等处理的压力,降低对环境的污染。(责任单位:各村、社区、环卫办)

(二)综合整治农户庭院。规范农户庭院,院墙栅栏整齐美观。以春季村庄清洁行动为载体,组织村民以家庭为单位搞好自家的卫生,及时清理房前屋后及庭院内积存的各类垃圾、污物,清理乱堆乱放的各种物品,拆除废弃的房屋、仓房、舍、厕所、棚架、院墙、板杖子、残垣断壁等建筑物,做到应拆尽拆。改造维修或协商拆除未享受改造补助政策长期无人居住的农户危房。规范整理庭院及房前屋后的柴草堆、杂物堆,实现堆放有序、整齐划一。要加大工作力度,精心培育,通过春季清洁行动为年内再打造一批美丽庭院和干净人家奠定良好基础。(责任单位:各村、社区、乡建)

(三)清理散养户畜禽粪污。各村屯及时清理转运冬季临时堆放的粪污。通过教育引导、加强监督等多种措施,规范畜禽散养行为,杜绝牛马等牲畜在村头、路边、河边等公共区域随意散养,合理设置粪便收集场所,杜绝随意堆放、粪水横流,防止养殖粪污影响村庄环境及村容村貌。(责任单位:各村、社区、畜牧站、环保、环卫办)

(四)集中整治卫生死角。镇政府所在地、农贸市场、村头屯边、公路两侧及其壕沟、林带等地方的环境治理,是今年各级部门将要暗访的重点,对于这些地方存在的垃圾和随意丢弃的塑料袋、编织袋、泡沫块等散落垃圾,要加大清理整治力度,大力清除卫生死角,推进整体清洁、全面清洁。(责任单位:各村、社区、环卫办)

(五)稳妥有序农村厕所改造。在去年农厕改造的工作基础上,结合各村实际情况,遴选成熟改厕模式,以春季村庄清洁行动为契机,早谋划、早起动,稳妥有序推进农村厕所改造,同步实施厕所粪污治理和资源化利用,消除厕所内疾病源传播的潜在危险,切实改善农户卫生条件。(责任单位:各村、乡建办)

(六)进一步完善长效管护机制。在目前已建立的农村生活垃圾清理、收集、转运、处理一体化常态保洁制度体系基础上,进一步健全完善长效整治清洁机制,扩大散落垃圾捡拾及日常管护覆盖面,采取有效方式将村头屯边、各村结合处、公路两侧及其壕沟、林带等重要地方纳入日常管护机制,同时强化监督管理,抓好责任落实,提高服务质量。(责任单位:各村、社区、环卫办)

(七)引导农民尽快改变不良生活习惯。结合这次疫情防控,进一步完善文明村规民约,落实农户门前“三包”责任制,强化社会舆论监督,积极教育引导村民提高农村环境卫生意识,自觉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从源头减少垃圾乱丢乱扔、柴草乱堆乱积、农机具乱停乱放、污水乱泼乱倒、墙壁乱涂乱画、“小广告”乱贴乱写、畜禽粪污随地排放等影响农村人居环境的现象和不文明行为。(各村、社区、环卫办、卫生院)

(八)合理实施村庄绿化美化工程。按照村庄规划布局,以村屯周边、村内街道、住宅庭院、休憩场所、废弃和闲置地的绿化美化为重点,合理确定绿化模式和绿化标准,加快提升村容村貌,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责任单位:各村、社区、乡建)

四、工作步骤

第一阶段:前期准备阶段(3月中旬)。制定《2020年镇春季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庄清洁行动实施方案》。按照《方案》要求,结合工作实际,做好春季村庄环境整治清洁行动工作安排部署,落实各项整治任务及推进目标。

第二阶段:集中推进阶段(3月下旬—5月末)。围绕重点任务,组织相关人员开展村庄清洁攻坚行动,综合治理村庄卫生环境。同时研究补充完善长效整治清洁机制,通过宣传教育引导改变不良生活习惯,规范村民行为。

第三阶段:巩固提升阶段(6日上旬—6月中旬)。县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办公室、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办公室对春季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庄清洁行动工作情况进行检查验收。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反馈并限期整改,巩固提升行动效果。清洁行动的督查暗访及整体验收情况将按照一定权重计入年终考核成绩。

五、工作要求

(一)要加强组织推动。各村、社区和相关单位要切实履行春季村庄清洁整治的主体责任,加强部署,强化督查,各单位主要领导是村庄清洁行动的“第一负责人”,各村、社区负责督导好辖区内企业、商户、合作社及相关单位的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要高度负责,加强实施,确保春季村庄清洁各项工作措施落地落实,取得实效。要充分发挥好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积极动员农民群众发挥主观能动性投工投劳,增强参与清洁的主动性、创造性,要各司其职,协同作战,形成工作合力。

(二)要开展明察暗访。按照全省“五级联动”暗访机制(县级督查到村、乡镇督查到屯、村督查到户)要求的联动督查机制,镇人居环境办不定期进行督查暗访,各村要督查到农户。要加强对发现问题的通报、反馈和整改。建立群众监督机制,通过聘请义务监督员、设立公开电话或投诉信箱等,接受群众咨询、举报,对反映的问题要及时进行核查和回应,促进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

(三)要注意加强防护。今年春季村庄清洁行动,要注意村庄保洁和垃圾收集、转运、处理人员的防护保护工作,注意消毒,佩戴口罩,人员不要集中,保持距离,不搞突击,不搞会战,实行常态化清理、经常化保洁,防止交叉感染。

人居环境乡村环境治理方案范文第5篇

一、加强乡镇村庄规划编制与实施

(一)科学制定乡镇村庄规划。加强县域村镇体系规划编制与实施,强化对农村居民点有序调整与优化的科学引导。依据乡镇村庄规划依法规范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和农民自建住房。改进规划编制方法,尊重基层实践,便于农民直接参与,成果直观易懂。

(二)开展工程项目与村镇规划一体化推进试点。以村庄道路、垃圾、污水治理、农村危房改造试点工作为切入点,推进规划编制和实施,吸纳和引导各类建设资金有序投入,探索村庄人居环境治理新机制。

(三)采取措施支持国家贫困县编制村镇规划。

二、稳步推动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

(一)组织实施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工程。编制农村危房改造扩大试点规划,会同有关部门出台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工作实施要求。抓紧制定农村危房鉴定标准。

(二)调研总结贵州省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经验,适时召开农村危房改造试点工作会,总结推广试点经验与做法。

(三)推动少数民族地区游牧民定居工程,配合有关部门编制七省区定居工程规划,组织动员有关力量,加大管理与技术支持力度,加强监督检查与工程质量监管。

(四)组织研究农村住房建设政策,推动农村住房制度完善和改革,鼓励农民投资改善自身的居住条件,拉动农村消费,扩大农民就业。

(五)探索按照城乡有别、依法自愿、同一平台、预留接口的思路,积极稳妥推进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上房屋登记发证工作。

三、加强法规、部门规章和技术标准等制度建设

(一)修订《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按照国务院2011年度一档立法计划要求,组织全国力量,根据《城乡规划法》和农村改革发展的新要求抓紧修订。

(二)完善乡村建设规划管理制度。在有关研究课题基础上制定《镇、乡、村庄规划编制办法》、《乡村建设规划许可制度实施细则》等部门规章。

(三)修订农村规划建设相关标准。

四、继续做好灾区农村恢复重建工作。指导灾区农村编制灾后恢复重建村镇规划(县域村镇体系规划、镇乡村建设规划),按规划要求有序恢复重建农村各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加强对汶川地震灾区农民住房建设的指导和监督,组织对灾区农民抗震住房建设的技术援助,推进灾区农村建筑工匠技术培训与管理。

五、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一)编制发行《村庄整治技术手册》与《村庄整治技术规范图解》,继续推动县域村庄整治联系点示范活动。

(二)组织编制全国村镇污水、垃圾治理规划研究,编制《村庄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标准》,推动农村垃圾治理工程、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工程,推动城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

(三)建立农村专项实用技术推广机制,结合农村危房改造,开展农村住房节能工作。

六、指导小城镇建设

人居环境乡村环境治理方案范文第6篇

村镇建设司是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内设机构,主要职责是,拟订村庄和小城镇建设政策并指导实施;指导镇、乡、村庄规划的编制和实施;指导农村住房建设、农村住房安全和危房改造;提出进城定居农民的住房政策建议;指导小城镇和村庄人居生态环境的改善工作;组织村镇建设试点工作,指导全国重点镇的建设。

2009年,村镇建设工作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2009年中央1号文件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三定”方案和全国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要求,进一步统一思想、抓住机遇、夯实基础,重点抓好乡镇村庄规划的编制与实施,推进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和少数民族地区游牧民定居工程,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和小城镇建设,促进生态文明下的城乡统筹协调发展。

加强乡镇村庄规划编制与实施

一是科学制定乡镇村庄规划。加强县域村镇体系规划编制与实施,强化对农村居民点有序调整与优化的科学引导。依据乡镇村庄规划依法规范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和农民自建住房。改进规划编制方法,尊重基层实践,便于农民直接参与,成果直观易懂。

二是开展工程项目与村镇规划一体化推进试点。以村庄道路、垃圾、污水治理、农村危房改造试点工作为切入点,推进规划编制和实施,吸纳和引导各类建设资金有序投入,探索村庄人居环境治理新机制。

三是采取措施支持国家贫困县编制村镇规划。

稳步推动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

一是组织实施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工程。编制农村危房改造扩大试点规划,会同有关部门出台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工作实施要求。抓紧制定农村危房鉴定标准。

二是调研总结贵州省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经验,适时召开农村危房改造试点工作会,总结推广试点经验与做法。

三是推动少数民族地区游牧民定居工程,配合有关部门编制7省区定居工程规划,组织动员有关力量,加大管理与技术支持力度,加强监督检查与工程质量监管。

四是组织研究农村住房建设政策,推动农村住房制度完善和改革,鼓励农民投资改善自身的居住条件,拉动农村消费,扩大农民就业。

五是探索按照城乡有别、依法自愿、同一平台、预留接口的思路,积极稳妥推进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上房屋登记发证工作。

加强法规、部门规章和技术标准等制度建设

一是修订《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按照国务院2009年度一档立法计划要求,组织全国力量,根据《城乡规划法》和农村改革发展的新要求抓紧修订。

二是完善乡村建设规划管理制度。在有关研究课题的基础上制定《镇、乡、村庄规划编制办法》、《乡村建设规划许可制度实施细则》等部门规章。

三是修订农村规划建设相关标准。

继续做好灾区农村恢复重建工作

指导灾区农村编制灾后恢复重建村镇规划(县域村镇体系规划、镇乡村建设规划),按规划要求有序恢复重建农村各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加强对汶川地震灾区农民住房建设的指导和监督,组织对灾区农民抗震住房建设的技术援助,推进灾区农村建筑工匠技术培训与管理。

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一是编制发行《村庄整治技术手册》与《村庄整治技术规范图解》,继续推动县域村庄整治联系点示范活动。

二是组织编制全国村镇污水、垃圾治理规划研究,编制《村庄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标准》,推动农村垃圾治理工程、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工程,推动城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

三是建立农村专项实用技术推广机制,结合农村危房改造,开展农村住房节能工作。

指导小城镇建设

一是建立全国重点镇统计分析系统。

二是推进“生态宜居小城镇”和“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村)”示范活动,编制《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村)标准》。

三是研究进城、进镇定居农民住房来源及原有农房处置政策,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推动“农家乐”多种形式发展,促进农村劳动力和农村人口向非农产业和城镇有序转移。

统筹推动农村建设质量安全制度建设

督促各地落实《关于加强农民住房建设技术服务和管理的通知》(建村[2006]303号)。配合有关司局全面加强以农房建设安全质量管理和技术服务为中心的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农村建筑工匠管理制度。

加强反腐倡廉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

一是认真贯彻落实《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年—2012年工作规划>实施意见》和住房城乡建设系统廉政工作会议精神,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

二是建立农村危房改造试点工作纪律与制度。严格执行农民参与、审核、审批等工作程序。主动接受各级纪检监察部门的全程监督。

三是落实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整改措施。深入农村调研,加强监督检查,推行政务公开,规范权力运行。完善司内各项工作制度,加强队伍的职业道德和纪律教育。

人居环境乡村环境治理方案范文第7篇

开展农村环境集中整治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__年省委、省政府承诺为全省人民办的“五件实事”之一,更是农民群众的迫切要求。根据《__县人民政府关于在全县开展农村环境卫生集中整治月的实施方案》(__〔__〕13号)要求,为尽快解决当前我乡农村环境存在的突出问题,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农村居民生活质量,经研究,决定在全乡开展为期一个月的农村环境卫生集中整治活动。现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深入贯彻党的十、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全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建设‘一地两区’、打造‘三宜’美丽__”的总体要求,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为目标,把整治农村环境作为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抓手,按照政府主导、乡村协作、群众参与、全面推进、集中整治的工作思路,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打一场农村环境卫生集中整治攻坚战,彻底解决当前农村环境存在的突出问题,确保3月底以前,全乡农村环境卫生面貌发生明显改观,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提升,为建设“三型”美丽北社奠定坚实的基础。

此次集中整治范围为全乡所有行政村,主要包括:村庄街巷、房前屋后、公共场所、田间地头、公路、河渠沿线、畜禽养殖场、机关、学校和企业等单位区域的环境卫生。

针对当前我乡环境出现的垃圾乱倒、乱堆乱放、乱搭乱建、畜禽粪便和污水乱泼等问题进行集中整治。具体包括以下五方面内容:

1、及时清除垃圾。全面清理村内街道、房前屋后、村庄周边、公共场所、田间地头的各类积存垃圾,彻底消除垃圾围村、围校、围路现象。

2、集中处置垃圾。全面完善提升农村长效保洁机制,实现垃圾日产日清、合理处置。

3、清理“四堆”和残垣断壁。对各村柴堆、煤堆、粪堆、料堆进行集中清理,柴堆、煤堆要进院,粪堆要全部清理到田间地头,料堆要堆放整齐,并采取围挡等措施。对农村坍塌破房、残墙断壁要进行清理和修整,实现街巷通畅,村容整洁。

4、清理乱搭乱建和乱写乱画。对公路沿线、村庄主街道的乱搭乱建的违章建筑、临时摊点和乱写乱画的小广告进行整治和清理,确保公路畅通和街道整洁。

5、清理农村污染。对各村河道、水池、沟渠上的漂浮物及各种杂物进行集中清理;对畜牧养殖场的粪便污染进行一次集中整治。

1、街巷达到“八净、八无”。即主街干道净、背街小巷净、人行便道净、临街巷住房区域净、主体墙面净、绿化带净、下水口净、垃圾池净、无生活垃圾、无杂草杂物、无乱泼乱倒、无瓜果皮核(纸屑、塑料袋)、无乱堆乱放、无残垣断壁、无乱写乱画、无乱搭乱建。

2、空闲地达到“三无一整齐”。即无生活垃圾、无杂草杂物、无生活废弃物、闲置物品和可用建筑材料堆放有序。

3、垃圾集中处置达到“三无、两定、一覆盖”。即垃圾池周边环境达到池外无垃圾、无杂草杂物、围墙无乱写乱画;每日定时上门收集垃圾、且将垃圾运至定点的垃圾场进行填埋,黄土覆盖。

4、道路环境达到“五无、五整洁”。即通道两侧及视线范围内无乱排污水、无乱倒垃圾、无乱堆物料、无乱设摊点、无乱建屋棚;路面干净整洁,排水沟整洁,行道树和绿化带整洁,两旁建筑物和构筑物整洁,沿线门店门外干净整洁。

5、环境卫生长效机制要达到“八有”,即有布局合理垃圾池、化粪池等环卫设施,有必要的垃圾清运车辆和工具,有专门的环境卫生保洁队伍,有一处健康宣传教育阵地,有一个环境卫生义务监督和集中清理志愿服务组织,有一个环境卫生监督考核奖惩制度,有一套内容全制度严的环境卫生建设村规民约,有持续稳定的经费保障。

乡政府主要负责人、村委会主任和单位主要负责人是各自区域内环境卫生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负责全乡垃圾治理,乡村清洁工程实施,长效保洁机制创新完善,配合县工作组完成好整洁工作。对全乡环境整治工作情况统计、通报督促检查。

乡政府成立了全乡农村环境卫生集中整治工作领导组。组成人员如下:

组 长:__

副组长:__

成 员:各包村干部、村支部

书记、村委主任、保洁员 各村、乡直单位要成立相应工作机构,根据各村存在问题,制定具体实施细则,确定工作人员,细化工作任务,强化责任落实,并将方案、机构、任务报乡领导组。

这次农村环境卫生集中整治工作从3月15日开始,到3月底结束。具体分三个阶段进行重点推进:

第一阶段:宣传发动阶段(3月15日-3月20日)。工作任务是组建机构,调查摸底,宣传发动。各村成立集中整治工作机构,做到责任领导、工作人员、实施方案、责任目标、办公地点和联络方式“六落实”。各村对辖区内环境卫生状况进行调查摸底,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地确定治理重点和任务,做到问题准、任务清,确保治理工作取得实效。各村要认真做好宣传发动工作,注重发挥农民群众治理农村环境卫生的主体作用,做到户户行动、人人参与,打一场整治农村环境卫生的攻坚战。

第二阶段:集中整治阶段(3月20日-3月3l日)。工作任务是集中开展整治。各村要按照实施方案要求,针对存在问题,围绕清除垃圾、集中处置垃圾、清理“四堆”和残垣断壁、清理乱搭乱建和乱写乱画、清理农村污染、提升村庄绿化亮化美化等六方面整治重点内容,对所辖区域进行农村环境卫生集中整治。乡包片领导、包村干部、大学生村官要对所包片、村进行检查指导,引导全乡环境整治工作高质量、高标准顺利快速推进,提高整治效果,为农民群众创造一个干净、有序、舒适的宜居环境。

第三阶段:检查验收阶段(4月1日-4月10日)。工作任务包括检查验收和建章立制。乡村按照农村环境卫生集中整治任务和标准,对农村环境卫生集中整治成果进行逐级检查验收。同时认真总结经验,充实完善农村环境卫生长效保洁机制。

(一)强化责任落实。各村、各单位要按照“属地管理、长效实施”的原则,统筹推进农村环境卫生集中整治工作,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把集中整治活动与创新完善落实长效机制结合起来,制定具体工作方案,明确目标,分解任务,落实责任,做到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乡干部包村、村干部包户包任务,层层落实责任。要按照整治任务和时间安排,各村建立工作台账,量化分解任务,一项一项抓落实,确保农村环境整治工作扎实有效地开展。

(二)广泛宣传发动。充分利用广播、黑板报、传单等形式广泛宣传开展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的重要意义,把思想发动和宣传工作贯穿于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和日常维护全过程,引导广大群众改变观念,摒弃陋习,崇尚现代文明的生活方式。要充分依靠群众,组织群众广泛参与,有效发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帮助农民群众建设美好家园。

(三)严格检查督导。乡成立农村环境卫生集中整治督导验收组,对各村环境卫生集中整治情况进行督导检查,查找存在问题,提出改进措施,指导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有效开展。乡镇对各村环境卫生整治情况,要实行一日一统计、一周两报制,分别于周一和周四向县综合协调组上报环境卫生集中整治工作统计表,对重视不够、措施不力、进展缓慢、达不到整治要求的,要进行通报批评,并对主要负责人进行问责。

(四)创新完善长效保洁机制。乡卫生管理中心要把农村环境卫生集中整治工作与实施乡村清洁工程、污水污粪治理工程结合起来,创新完善环境卫生管理、建筑垃圾管理、环境卫生督查、环卫设施管理、污水污粪治理等各项农村环境卫生管理制度,通过机制创新解决农村环境卫生工作中存在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实现农村环境治理工作的长效化、制度化、规范化和常态化。

人居环境乡村环境治理方案范文第8篇

一、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按照“314”总体部署和县委、县政府《关于建设宜居的决定》,以“安全稳定夯基、交通水利活乡、柑橘牛羊富民”为主题,以科学发展观为统揽,以生态环境建设为主线,以优化居住空间布局为核心,抓住机遇,迎难而上,统筹兼顾,分步实施城乡居民易居、逸居、康居、安居工程。

(二)总体目标

到2012年,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生态环境良好,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社会文明和谐,人民安居乐业的总体目标。

(三)基本原则

以人为本与可持续发展相结合。在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指数的同时,加快推进经济社会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构建舒适优美的人居环境

(一)认真编制城乡规划。要编制好产业规划、城乡规划、土地规划、生态规划,实施四规叠合,实现城乡规划一体化。进一步优化集镇空间,合理确定集镇建筑风格。科学优化布局公园、广场、道路、科技文化体育场所、住宅小区等。集镇规划注重新旧建筑协调、树木花草共融共存。

(二)重点发展农村巴渝新居建设。在继续完善城镇规划的同时,加快实施农村康居工程,结合土地规划的调整,编制新农村建设规划,大力实施农房改造,大力推广《重庆市巴渝新农村居民通用图集》,农村新建房屋中“巴渝新居”推广率达到60%。结合库区生态屏障区建设,引导农民适度集中居住,建设村级垃圾运输点,实施房前屋后净化、庭院绿化和道路绿化,加快我镇新农村康居村建设步伐。

(三)完善城乡交通网络。完善城乡道路改造、绿化,在实现区域内100%乡村公路畅通的同时做好管护,加大对村级道路建设,在年实现全乡村级道路100%通达。新建一座公共汽车站,完善公共交通服务体系,实现城乡公共交通一体化,各种交通方式快速、便捷。

(四)统筹实施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集镇功能,建设农贸市场1处。加大集镇及农村人行便道建设。大力实施农村清洁节源工程,切实加大水源地保护,整乡推进人饮工程,全面实施场镇自来水内网改造,整治病险塘、堰,推动农村水利工程建设。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文化活动,加强农村公共卫生管理和服务,健全乡、村医疗网络,完善医疗卫生配套设施。

三、构建绿色环保生态环境

(一)加快生态乡建设。以生态经济、生态环境、生态人居、生态文化、生态支撑体系建设为重点,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加强环境治理、饮水源保护,开展“蓝天、碧水、绿地、宁静”四大行动,建设集镇垃圾收集点和转运站,强化农村垃圾转运管理,建设集镇简易污水处理设施。

(二)实施森林工程。推进集镇森林工程、通道森林工程、农村森林建设,拟定新造林17000亩,以“绿廊”和“绿脉”通道建设为构架,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道路林网。

(三)美化市容市貌。大力整治集镇市容市貌。完善市政配套设施,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规范户外标志,拆除一批乱搭滥建违章建筑,规范道路、市场标志。

(四)加快农民新村建设。加大佛手村农民新村建设力度,严格要求,建设成风貌优美、环境和谐的农民新村。完全实现“六通”和“六有“。

四、建设宜居的保障措施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建设宜居,符合城乡统筹发展规律,顺应时代潮流,是我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必要要求。不仅要实现“居者有其屋”,拥有碧水、蓝天、绿地的人居环境;更要打造良好的物质环境、生态环境、人文环境和最适宜人们生活、就业的发展环境和社会环境,加快城镇与农村资源共用,设施共建、信息共享的城乡协调发展。各村(居)务必要统一思想认识,切实增强建设宜居历史责任感和紧迫感。

(二)强化领导,统一部署。为扎实推进宜居建设工作,成立乡“宜居”建设领导小组,乡党委、政府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各级各部门凝心聚气、齐抓共管。

(三)广泛宣传,营造氛围。全乡要采取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地广泛开展宣传活动,让全乡人民共同参与宜居建设,做到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媒体要充分发挥正确的舆论导向作用,采用群众喜闻乐见、易于接受、富有成效的宣传形式,报道表扬先进,鞭策激励后进,加快宜居建设。

人居环境乡村环境治理方案范文第9篇

关键词:农村生活污水;巢湖市;治理现状;治理规划

近年来,中国城镇化加速发展,取得瞩目的成就的同时也带来了各种错综复杂的问题,其中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问题显得尤为突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研究的重点在于人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协调,强调整体性,要从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各方面系统分析研究[1]。我国对于生活污水治理的研究开始于城市,随着国家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村人居环境治理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生活污水治理是人居环境整治的一项重要内容[2]。生活污水治理的研究方向逐步由城市扩展到广大农村。本文主要对巢湖市12个乡镇和1个街道的农村生活污水现状进行梳理,探讨成因,为下一步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提出建议和借鉴。

1规划区域整体概况

巢湖市位于安徽中部,位于合肥、芜湖之间,临近长江,环抱巢湖。以平原为主,属亚热带季风气候[3]。本次规划区范围包括巢湖市的12个乡镇和1个街道。共涉及1044个村庄,其中中心村115个,自然村929个[4]。

2治理现状分析

2.1用水现状分析

农村地区用水是基础性的民生工程。2005年是我国展开大规模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的元年,在此背景下巢湖市的饮水条件得到显著改善,供水基础设施的建设明显加强。目前巢湖市各乡镇供水由乡镇自来水厂或民营水厂供水,基本全覆盖[4]。

2.2污水治理现状分析

目前巢湖大多数农村地区的排水管网覆盖率低,污水处理设施配套缺位,造成了生活污水的收集处理难,污水治理压力日趋严重的问题。农村地区由于农户居住不集中,污水管网全覆盖有难度且不经济,而且在一直以来的农村生活习惯中没有污水处理的观念,农户日常的生活污水大部分未经处理就直接沿道路边沟或路面就近排入自然水体,或随意排放渗入地下,使得一些建设完成的污水处理设施使用率低下,造成设施浪费和村镇水体污染的双重问题。巢湖市近年来由于水灾的影响,导致很多乡镇污水治理设备已经遭受不同程度的损坏,尤其是沿巢湖周边的乡镇损坏情况较为严重。此外由于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长期需要运营维护,导则维护成本居高不下,巢湖市很多乡镇部分农村污水处理设备由于资金的缺乏处于停运的状态。

2.3农村生活污水现状问题成因

巢湖市目前有93处污水处理设施分布于各中心村;此外利用中央农村节能减排专项资金项目,完成了56个行政村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同时加大本级财政投入,自2016年以来,共筹付各类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资金近1.5亿元[4]。尽管巢湖市在治理农村生活污水方面进行了诸多努力,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同时也面临着很多的困难和挑战。①资金投入压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是公益性的工作,而且需要不断投入资金维护,结合巢湖近年来污水治理工作实践来看,仅仅依靠政府财政补助,长此以往难以维持污水治理工程的正常运转,全面展开农村地区的全域生活污水治理难度很大,拓展资金来源、吸纳社会资本的行动方案亟需出台。②认识偏差难度大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需要基层干部群众的配合,由于认识偏差加剧了治理工作的难度:污水管网敷设难度大,由于农村住户在建房修路时未铺设污水管道,也没有考虑到为日后污水管网建设留足空间,在后期规划铺设管网时,需要开挖的路面面积较大,影响了部分农户的日常生活,导致其不愿意配合管网建设工作;污水处理设施难落地,基层干部宣传出现偏差,致使部分农户认为污水处理设施会散发臭气,影响人居环境,导致其不愿意污水处理设施在村庄内部选址建设。③污水收集管网欠缺农村地区前期由于农房建设及配套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缺乏系统科学的规划、集体经济发展不足等原因,绝大多数村庄污水收集管网建设比较滞后,污水收集辐射范围不大,导致污水收集率不高。

3治理规划方案研究

3.1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模式巢湖市地形复杂,各种限制性要素

相互重叠,不同村之间有明显的差别,千村千面,因此不适用于统一的污水治理模板,需要按照各个村庄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提出分类治理思路。①纳管集中收集处理模式适用于距离市政污水管网近且施工条件优越的村庄,村庄内的生活污水接入市政污水管网,统一收集后利用城镇污水治理厂进行治理。该模式投资少、工期短、方便管理,首先能节省污水治理专项资金的投入,同时在后期管网及设施的运营维护方面也有一定的保障。根据巢湖市的实际情况,规划城镇开发边界内的村庄采用这一模式。②美丽乡村中心村实行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模式适用于美丽乡村的中心村,农户生产生活中的产生的污水通过规划建设的管网统一收集后集中排入污水处理设施进行净化处理。③居住相对集中村庄实行微动力污水处理设施模式一般用于农户集中居住的村庄,通过建设村庄污水处理设施,配套敷设污水处理管网,集中收集邻近村庄的生活污水,最后排入污水处理设施进行处理。④不能纳入污水管网的采取联户小型污水净化池处理模式用于3、5户成群分散居住的农户,将农户生活污水进行联户或独户收集后排入小型污水净化池单独治理。⑤自然村单户采取户改厕模式用于独门独户建房生活的农户,这种情况敷设污水管网或者开挖净化池的处理方式都不够经济,一般通过户改厕的方式进行兜底处理。

3.2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艺

根据“安徽省农村污水处理适用技术”及江浙地区污水处理的先进经验,结合巢湖市不同村庄的地域形态及污水排放现状,除纳入城镇污水管网的其他村庄,规划采取以下污水治理工艺。3.2.1集中式污水处理技术①厌氧-缺氧-好氧活性污泥法(A2/O法)生活污水依次流经厌氧、缺氧、好氧三大功能区,主要利用微生物菌群去掉污水中的有机物、N和P。②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污水进水运行后,按时间顺序形成进水、曝气、沉淀、出水和待机等操作的操作周期,不间断处理污水。SBR反应器中轮换出现缺氧、厌氧和好氧环境,可以去除BOD、SS、N和P。③地埋式无动力化粪池+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艺将厌氧微生物加入到普通的化粪池中,利用厌氧微生物对污水中的有机质进行发酵及分解,最终达到净化污水的效果。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艺示意图3.2.2分散式污水处理工艺①分散式智能净化槽污水经过沉淀分离、过滤、曝气、沉淀等一系列操作后净化排出。但相比于化粪池或沼气池而言,其投入成本及运行费用都较高。②庭院式污水处理工艺指小型的化粪池+人工湿地处理工艺,一般分为单户型和多户型两类。单户型:工艺构造包括住宅化粪池及户内排水管道,污水经过污水处理系统处理后就近排放。适用于居住分散且房屋周围有空闲地的农户。多户型:多为2-5农户共用一处污水处理系统。适用于居住集聚且周围没有空闲地的农户。

3.3农村生活污水设施运行管理

3.3.1市域层面巢湖市作为统筹主体,做好监督领导工作,深入村庄展开调研,积极与镇村进行对接,推广最前沿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资讯和模式,各相关部门积极配合农村污水处理设施运维管理工作,确保有政必施、施之有效。同时建议巢湖市农村生活污水按照整体或者分片区打包形式进行第三方维护管理,统筹项目资金。3.3.2乡镇层面乡镇主管部门对辖区内的村庄污水治理情况造册管理,分村到人;落实具体责任人及其工作职责,组织业务培训课程,帮助相关责任人进行业务能力的更新升级;定期开展乡镇层面的月度自查自纠工作,以评促进,并给予成绩优秀的乡镇一定的资金奖励。3.3.3村级层面村级层面首先做好污水处理设施运维的日常管理工作;村两委组织开展农村污水处理科普大讲堂活动,提高普通农户对污水处理工作的重视度和配合度,倡导“污水治理,人人有责”的社会风尚;鼓励农户参与到污水治理的日常工作中去,对表现良好的农户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3.3.4农户层面农户应有主人翁精神,主动学习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知识,了解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必要性和紧迫性;首先主动检查自家生活污水的接入和处理情况,其次自觉爱护村庄生活污水治理设施。

4结语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是一个复杂的动态平衡系统,影响因素众多,不可盲目照搬其他地区的优秀案例,只能进行借鉴吸收。每个地区的具体情况不同,关注的重点问题不同,需要根据具体现状进行具体分析。这就要求各地在工作开展前期就要进行充分的调研和走访工作,在摸清地方实践的基础上,制定相应建设规划以指导实践的具体落实。巢湖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以巢湖市总体规划和村庄布点规划为先导,与各类专项规划相衔接,在研究国内现行生活污水处理技术与模式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城乡统筹、水环境区划、环境容量等因素,按照因地制宜、经济适用、分区分类的原则编制。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首先体现战略性,旨在贯彻生态文明,结合流域总体要求确定处理标准,统筹生活污水处理,推进资源共享;其次体现行动性,推荐合理的污水处理模式,制定可行的实施计划。近年来,巢湖市结合实际工作情况,印发了《巢湖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引领下一步的规划建设工作,“巢湖蓝”越来越成为一种可能性,巢湖市农村污水的治理将再上一个台阶。

人居环境乡村环境治理方案范文第10篇

一、加大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提高法律意识

各村要充分利用有线广播,各种会议、板报、专栏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建筑法》、《规划法》及安全文明施工等有关法律法规,要使全镇干部群众受教育面达98%以上,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不断提高全民法律意识,并结合新农村建设规划,做好人居环境改造工作。

二、认真搞好村镇建设工作

(一)认真做好城镇和村庄建设的规划管理,严格建设审批手续,规范建设行为,按照镇“新农村建设”人居环境改造规划方案实施建设,并实施好“三建五改”(建园、建池、建家、改厕、改圈、改水、改厨、改房),加快农村居民点和中心村建设步伐,逐步推进全镇经济发展和新农村村庄规划。

(二)严格施工管理,确保建筑安全,全镇城镇,村庄建设在新改扩建开始,建房户应与具有施工资质的施工员一道到镇政府签订安全施工合同方能动工,并严格按照建筑工程施工要求安全文明施工,不违章施工,确保全镇建筑施工无不安全事故发生。

(三)认真做好中心村建设工作,并做好场镇和村庄建设的外观打造,并监管好安置点建设后的绿化及其配套工程,搞好环境治理,及时清运各种垃圾。从而带动人居环境改造,为新农村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逐步发展具有本地特色的乡村农家乐。

(四)切实履行职责,进一步加强村镇建设管理工作。各村、各单位凡是涉及占用集体土地进行农房或其他建设改、扩、新建的均应到镇国土、建设上办理相关审批手续,凡是发现未批先建或者未经审批擅自进行建设的,按照相关规定处理并由镇国土、建设出具书面整改通知,建设方应在3个工作日内到镇上办理相关手续,对违法、违规建设所在村镇政府将进行通报。一年内通报三次的村,在年终考评工作中将实行一票否决制。

(五)加强摸底排查工作,认真做好2013年度农村困难群众D级危房改造工作。进一步加强农房建设管理工作,坚决杜绝未批先建,违法乱建及无证施工现象。

三、加强技术培训,逐步提高施工人员业务素质

镇政府在4月中旬举办施工人员的技能、安全和新农村村庄规划等方面知识的技能培训,同时,将按上级安排组织技术人员职称资格培训,逐步提高各类技术人员的业务素质。

四、认真搞好村镇建设监管,切实推进新农村建设步伐

(一)严格监管好农民新改、扩建的外墙风格和色彩,外墙必须按川西民居风格建设进行施工,同时做好室内“三建五改”。否则,将按照相关规定给予处理。

(二)搞好安全监管。所有房屋建设都必须由建房户与施工员一起到村镇建设办签订安全施工合同后才能施工。

上一篇:乡镇干部学法用法总结范文 下一篇:村人居环境实施方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