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居环境包括哪些方面范文

时间:2023-02-21 18:38:29

人居环境包括哪些方面

人居环境包括哪些方面范文第1篇

吴良镛,201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著名的建筑学家、城市规划学家和教育家、中国科学院及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他长期致力于中国城市规划设计、建筑设计、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的教学、科学研究与实践工作,在建筑教育领域作出了杰出贡献,1996年被授予国际建协教育/评论奖。他主持参与多项重大工程项目,特别是为旧城区改造整治规划设计工作,作出了重要贡献。其中,他主持的北京市菊儿胡同危旧房改建试点工程,获1992年度的亚洲建筑师协会金质奖和世界人居奖,2000年获得国家建设部颁布的首届“梁思成建筑奖”,并在火热的城市化进程中,提出了“人居环境科学”理论。

Q:作为我国著名的建筑学家及城市规划学家,是什么促使您走上学建筑这条道路,并颇有建树?是您儿时的梦想吗?

选择学建筑,这与我早年的经历有关。1922年,我出生在南京;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南京失守,我离开了南京,这期间我目睹了战争造成的破坏。记得1940年,我在四川合川参加高中考试,最后一门考完已是中午,这时日本人开始轰炸,天崩地裂,大火整整烧了一天,合川的大半座城都被大火吞噬了,这人间惨剧让狗儿都哭了,我此后再没听过一条狗的声音有那么凄惨。基于此,我对学建筑、为人们建个家的愿望是很强烈的。之后,我怀着“从事建筑行业、立志修整城乡”的愿望,挥手告别合川,走进中央大学建筑系。

Q:1988年,在北京市政府支持下,您主持了菊儿胡同危旧房改建试点工程,并获得1992年度的亚洲建筑师协会金质奖和世界人居奖。菊儿胡同是您最满意的作品吗?菊儿胡同在后来是否对实际的城市改造起到借鉴作用?

菊儿胡同的设计得到了国际各方面的肯定。我把它称为“菊儿胡同的试验”,这个试验始于1979年,应该被视为北京城市规划中的一部分。当时我与朱自煊等教授研究什刹海的时候,就提出了居住区的模式:四合院的门面在街道占据较小空间,大街在两边,居住空间要大而安静。可以说,这种模式是好的。那么,是不是拿这个模式建设新的住宅呢?1979年开始研究这个模式时,最大的挑战是争取较好的密度,如果我盖3层的房子所拥有的空间相当于5层楼,那么这个试验就成功了,这个探索过程一直进行到1987年。

我想这是一个过程。菊儿胡同的设计得到了国际专家的肯定,但是同行的建筑师对它的评价是:一般稍好。菊儿胡同在国内报道很少,是受之于国际学会的推荐,才被广泛知晓。虽然菊儿胡同的设计得到了国际各方面的肯定,但我希望我最满意的作品是下一个。

其实,并不是说让所有的房子都盖成菊儿胡同,这是一个方向,每个地方都具有地方特色,提高住宅的舒适度是根本追求。菊儿胡同是根据当时当地的环境产生和发展的,即使在北京,不同的地方也会有不同的做法。

Q:在改造与设计菊儿胡同时,您提出了“人居环境科学”理论体系。“人居环境科学”究竟是怎样的理论?

“人居环境科学”理论的提出就是为了各种建设都要与人的居住、居住环境结合起来。人居环境应该包括建筑、城镇、区域等,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应被综合考量。例如现在的农田水利,没有水就没有田,这是最根本的问题。

“人居环境科学”是一步一步发展而来的,1993年提出,1995年清华大学建立了“人居环境研究中心”,2009年,“人居环境科学”研究获得中国科学院的“陈嘉庚科学奖”,说明这个理论得到了业内的认可。本世纪初,我决定要建立人居环境科学的学科体系。经过10年,我出版了《人居环境科学研究进展2002-2010》,这本书包含了对人居环境的探索、人居环境史的归纳,建构了一个科学体系。尽管如此,我们做的工作仍然是初步的,要做的事情还非常多。

Q:“人居环境科学”内含着“宜居”这个概念。在您看来,中国现代城市的“宜居”应该体现在哪些方面?您认为中国哪个城市最宜居?

过去,我们以为建筑只是建筑师的事情,后来有了城市规划,有关居住的社会现象都是建筑所覆盖的范围。目前,我们城市建筑方面问题很多,要解决这些问题,不能就事论事,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你问中国哪个城市最宜居?这个问题好大。我从上世纪40年代就开始研究宜居问题了,现在还没有得到答案。其实,每一座城市都有自己的特点,这个城市在这方面做得好,那个城市在那方面做得好;每个城市又都有做得不够的地方。

Q:2012年2月14日,您获得了201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这个奖之后,您最想做的是什么?您的声音听起来充满了力量。

其实也没什么力量不力量的,我就希望工作做出点成绩,有成绩才有力量。至于下面最想忙什么?我想,需要忙的事情还有很多很多。

Q:您是城市规划及建筑学家、建筑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1946年起协助梁思成创办清华大学建筑系;您构建“了人居环境科学”的理论框架,是引领学科发展的科学家,又是规划事业的实践者。您最认可您的哪一个身份?

我认为,我之所以做了这么多的事情,首先是因为我来到了清华建筑系,有机会遇到了梁思成先生,以及很多的专家,比如那个时候文学系有朱自清,社会学系有费孝通等,清华的学术环境让我非常满意;第二就是创办建筑系的事业,这一点离不开梁思成先生,梁思成是个特别爱才、特别诗性的人。我个人也没有辜负梁先生的爱才之心,在工作上很尽力。

至于回答“最认可的职业身份”这个问题,我想我首先是教育工作者,因为教育工作者不光教书,还要研究问题;作为研究者又要参加实践,自1947年梁思成先生出国回来后,我作为他的助手参与了很多重要的工作。呵呵……其实这些都是我要做的事情,没有哪一个最认可的。我现在还在带7名研究生,还教书,坚持每学期为本科生上《人居科学概论》第一课和最后一课。同时,我还要研究理论,不研究怎么教呀?研究理论就要时间,就要搞城市规划,不能脱离实践。

Q:2003年,在南京市支持下,您主持、设计了金陵红楼梦文化博物苑。对于这个作品,您本人满意吗?有人说,这是你的收刀之作,是吗?

我最早知道南京要建金陵红楼梦文化博物苑,是在2001年9月9日的北京一次座谈会上。2003年11月,南京有关领导来到我家,在谈到江宁织造府建筑工程主持人选时说道:“在南京当地找一位设计家并不难,念及您是南京人,希望您能够为家乡留下一个作品。”我虽是南京人,但是抗日战争爆发后,只在南京住过不到1年的时间,之后一直在北京从事教学与规划设计研究,每次到南京也只能是短暂停留,行程匆忙。随着年岁渐长,“白头相见江南”,这话说出了我多年的心愿。尽管难度很大,但我还是欣然受命了。

金陵红楼梦文化博物苑所在位置,据考证是原江宁织造府的西花园位置。方案设计五易其稿,工程由原本设想的“一府三馆”——江宁织造府、曹雪芹纪念馆、红楼梦文学馆与云锦博物馆,最终演变成所有内容的博物馆,以及象征“西园”的园林、红楼梦文化俱乐部等组成部分。推敲来推敲去,博物馆主体建筑最终采用了现代风格,将传统园林层层叠叠立于其上,形成立轴山水之盆景,这也是红楼梦文化的缩影。

从开始接手设计以来,我一直惦记着它,以前几乎每个月都要到南京去,看看建得怎么样。后来为了这个建筑,我还专门写了一本书——《金陵红楼梦文化博物苑》,介绍自己的设计思路。在那么小的场地里设计红楼梦文化博物苑,这就好比螺蛳壳里做道场,一个字“难”!这个作品不能说是我的最后一件,但我是尽力而为了。

这个建筑目前已经建好了,现在就是布展还没搞好,如果布展搞好了,就可以开门迎客了。我其实也很希望它早点开门迎客,好东西大家一起分享嘛!

Q:您参与、主持过北京奥林匹克建设规划研究、中央美术学院及美院附中校园规划、中国历史博物馆改扩建工程前期方案、北京市菊儿胡同危旧房改建工程、北京天安门广场扩建规划设计、北京长安街规划设计、北京图书馆建筑方案设计……其实,岂止在北京,全国其他许多城市,如秦皇岛、北戴河、邯郸、保定、唐山、北海、厦门、桂林、酒泉、张家港、苏州、无锡、柳州、三亚……它们的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研究项目,都凝聚着您的智慧。您不但被誉为“新中国的建筑与城市规划先驱者之一”,还被称为杰出的建筑教育家、著名的水彩画家、多产作家。是什么原因让您在多个领域做出一项又一项开创性的工作?

你说的很多事,其实不是我一个人在做的。但说到这个问题,我觉得最重要的是学习,人要一辈子受教育,我自己也不断地在学习。如果不把学习放在第一位,你的创造性是从哪里来?要善于向古人学习,向身边人学习,向外国人学习,向大自然学习。我的案头最近摆了一本《乔布斯传》,乔布斯可以说是一个传奇,和其他许多人一样,我对他也很感兴趣。他有他自己独特的方法论,我想从他的方法论中借鉴和学习一些精髓,看能否运用到建筑规划的方法论中。

人居环境包括哪些方面范文第2篇

(一)理论研究:深入学习领会党的群众路线理论、科学发展观理论等深刻内涵,系统研究了公共管理理论、公共服务绩效测评理论等,结合中组部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考核办法,确立本项研究的理论支点。

(二)实践研究:对国内公民满意度测评实践经验进行系统总结研究,并赴全国各地政府绩效评价、群众满意度测评典型县市进行实地调研10余场次,发放调查问卷1万余份,广泛征求县域干部群众意见建议,得到了江苏丹阳组织部、广东鹤山组织部等有关部门或干部的有力支持,获得了大量一手资料。

(三)专家意见征集:在深入研究基础上,通过当面采访、电话采访、电子邮件等方式,课题组广泛征集了国家行政学院、南开大学、浙江大学等院校相关研究领域110余位专家的意见。

不论是促进县域科学发展,还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进行群众满意度测评势在必行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根本动力。在延安时期,指出“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1945年党的七大会议时,同志明确地把密切联系群众,作为我们党的三大优良作风之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国家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社会发展上来,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继承和发展了这一思想。邓小平强调:“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是我们的传家宝。”1990年3月,党的十三届六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明确指出:“历史经验反复证明,什么时候党的群众路线执行得好,党群关系密切,我们的事业就顺利发展;什么时候党的群众路线执行得不好,党群关系受到损害,我们的事业就遭受挫折。”在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继续坚持和发扬这一优良传统。同志指出:要不断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新一届领导集体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新战略、新思想。总书记多次强调: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2009年6月29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建立促进科学发展的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机制的意见》,明确要求“加大群众满意度在考核评价中的分量”。这体现了中央对干部考核工作的新部署,不仅有利于促进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有利于转变机关作风,更有利于科学发展观的落实。

必须清醒地看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国社会生活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化,一些党员领导干部在有了权力和地位之后,同人民群众的感情淡化了,与老百姓疏远了;有的不能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不能坚持以人为本,甚至对群众疾苦漠不关心。特别是在县域基层,干群冲突、政绩工程、腐败案件等问题频发,这些现象的存在,违背了党的宗旨,损害了党群关系,降低了党的威信,也伤害了群众的感情,对党的事业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

实践证明,有什么样的评估制度,就有什么样的政府行为。我国一些地方盲目攀比,大搞形象工程以及片面追求GDP,与传统的绩效考评导向不无关系。因此,不论是促进地方科学发展,还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进行群众满意度测评势在必行。近年来,我国不少地方把“群众满意度”引入党政部门绩效考核,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从整体实践情况来看,仍处于起步阶段,也存在着许多问题,如考核内容、考核标准的设置不合理;考核内容过于笼统,不便于实际考核操作等,而其中一个最突出的问题就是,没有一个得到各方认可的科学、可行的“群众满意度”测评指标体系,以至于很多地方在轰轰烈烈展开群众评议活动一年或两三年后,由于各方面原因或者流于形式,或者销声匿迹。

群众满意度该用哪些指标进行测评,如何运用群众满意度促进县域科学发展,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研究解决这一课题意义重大。人民论坛组织发起构建的这套“群众满意度核心指标”,力求对解决这一课题有所裨益。

群众满意度指标应该体现在哪些方面

群众满意度涵盖的内容非常广泛,如何针对县域的特征,确立科学的考核维度、测量真正的民意,是课题组面临的难点。我们广泛征求专家意见,反复斟酌,仔细推敲,本着科学、可行的原则最终将满意度划分为五个层面,即从政府服务、干部形象、公共政策、人居环境、生活幸福感五个维度进行考察。为什么选择这五个方面而不是其他呢?

群众满意度可以说既简单明确,也复杂多元。说简单明确,是指政府是人民的政府,也就是一级政府辖区下所有居民的集体就是你的服务对象,就是所有民意的来源;说复杂多元,是指政府治理所面对的民意,其利益主体是多元化的,个人的诉求和期望也不尽相同,应该具体分解为哪些二级指标来进行操作,可谓见仁见智。

针对这一问题,专家意见与建议集中在以下方面:第一,社会调查最根本的就是要贴近群众的感受,那么,指标的选取应该从群众所理解的实际出发,也就是要具有客观性;第二,要真实了解民意,就要提前调研,通过调研了解什么是群众最关心的,哪些是与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以便设置问卷;第三,设置的问题要易于理解,要和群众的日常生活相关,不能太专业化。

比如,国家行政学院公共行政教研室主任竹立家教授强调,了解民意要贴近群众的感受、要易于理解、要具有客观性;南京大学社会学系朱力教授认为,既然做的是民意,那真正的民意就该让群众来说话。最好让群众自己列出自己最满意什么,最不满意什么,通过开放式问答得出的结果比较科学、真实。国家行政学院领导人员考试测评研究中心副主任刘旭涛教授认为,可以按照党的十六大提出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设置指标的分类,也可以按照2005年《国务院工作规则》中确立的“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四项政府基本职能来设定。有些专家则建议根据设置的经济、社会、文化、政治、生态等一级指标来确定满意度指标。

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课题组在全国各地县市进行实地调研10余场次,发放问卷1万余份,就“群众满意度指标应该体现在哪些方面”广泛征求县域干部群众意见建议,调查结果显示,受调查者对于依法行政、干部作风、政府办事效率,住房、教育、卫生、环保、收入分配等民生问题的政策与改善程度高度关切,由此获得了大量的一手资料。

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调研、咨询专家等方式,综合各方意见,一步一步筛选,我们最后确立了“政府服务”、“干部形象”、“公共政策”、“人居环境”、“生活幸福感”五个二级指标。

政府服务体现在哪些方面

在今年的两会上,总理表示,要以转变职能为核心,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大力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努力为各类市场主体创造公平的发展环境,为人民群众提供良好的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那么,政府服务又通过哪些指标来体现?

服务型政府要求政府不仅要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认真履行“人民”政府的职责,还必须适应经济全球化和世贸规则的需要,坚持公开、公正、合法、透明等原则,用市场经济的观点和方法解决机构设置重叠、职能交叉、政出多门、重复管制等问题,努力把政府工作重心转移到加强市场调节、社会监管、依法行政、公共服务等职能上来。因此,我们设置了“政务公开”、“依法行政”、“工作创新”、“电子政务”四个指标作为三级指标来考察。

政府服务群众是否满意,首先要看其是否公开透明,政务必须向公众公开,包括政府组织的办事程序公开、常用法规公开以及办事结果公开等;其次,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WTO的规则正是建立在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它们要求政府必须依法行政、依法管理经济与社会事务,摒弃行政过程中的“暗箱”操作,提高行政效率。政府的所有权力要源于法律,源于人民的授权,使行政过程发生在法律和人民的密切监督之下;第三,政府管理制度创新的必要性,首先是为了提高政府的活力和效率。政府是一种自然垄断性组织,只有引入创新、激励和竞争精神,才能提高效率。其次为了适应政治、经济全球化的需要,必须进行管理制度的创新。最后是为了解决国内经济发展的具体问题,要求政府制度不断创新;第四,电子政府是信息化时代的产物,也是建设公共政府体制的重要基础。电子政府的建立,不仅可以使老百姓能够得到更广泛、更便捷的信息和服务,而且可以大大降低行政成本,提高政府服务效率,进一步规范政府行为方式,改变政府与企业、公民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做到透明化、公共化,从而减少滋生腐败现象的温床。简言之,我们的政府应该是“阳光政府、创新政府、法治政府、责任政府”的集合。

干部形象的两个重点

在县域基层,从一定程度上说,干部形象代表着党的形象,关系着民心所向。而干部形象的重点在于“廉洁自律”与“服务态度”。

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政干部是人民的公仆,一个具有良好形象的干部,就会赢得群众的拥护和信任,就会赢得部属的青睐和支持,就会赢得较高的名望,就会增强凝聚力、向心力和感召力。

当前,基层部分地方干群关系紧张,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部分干部形象太差,激起民怨,因此,维护社会稳定,提高干部形象是重要方面。而干部是否廉洁自律、具有良好的服务态度正是其是否真正服务人民的体现。廉政为民,官之本;洁身自好,人之魂。廉洁自律是对党员干部的一贯要求,也是从严治党、从严治政的具体表现。进行群众对干部廉洁自律的评议,就是要党员干部增强自律意识,把廉洁自律各项规定时刻放在心上,落实在具体行动上。

而考察干部的服务态度更是干部是否以民为本的直接表现。当前,在部分基层,个别行政机构“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现象有恶化趋势,而从服务态度这一层面来考察干部形象,体现了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因为一个清正廉明、心存百姓的干部,其服务态度必定经得起群众的检验。

公共政策的重点在哪

课题组在县域专题调研过程中,群众反映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中央的许多政策是好的,但一到县里往往不被执行,或者被“念歪了”。政策的有效执行是关系民生的大事,因此,考察人民群众对公共政策的满意度,能够反映政策是否得以有效执行以及政府是否以人为本。而与普通百姓紧密相关的政策包括就业、社会保障、住房、教育、医疗卫生五大领域。

在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的今天,随着产业在全球间的大幅度转移,任何一种就业的变动和就业政策的出台都具有全球的色彩。这是因为现在的生产要素,尤其是劳动力要素是在全球的范围内进行优化配置。对就业变动、就业政策进行考察就有了特别重要的意义。

社会保障有三个主要功能:一是社会稳定的“安全网”。国家通过社会保障制度,把众多社会成员联结在一起,共同化解风险,突破了家庭、行业、地域的局限,有利于减少社会贫困,避免由此引发的社会震荡;二是收入分配的“调节器”。以其很强的收入再分配功能缩小贫富差距,平衡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关系,推动实现社会公平的目标;三是经济波动的“减震器”。对我国来讲,社会保障关系到亿万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也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收入逐年增加,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衣食住行中最大的问题“住”已成了人们生活中不可回避的大事。而近十年来房价的不断上涨更使“居者有其屋”成为一个大问题。联合国人居署一直强调住房问题,就是说不一定普通老百姓都能买得起房子,但能够使用房子,而且房子得保证一定的条件。因此,百姓对住房政策是否满意可以说明政府是否做到了“居者有其屋”。

教育公平是最能体现社会公平的领域,也是当前教育改革发展的重点领域。因此,考察群众对教育政策是否满意将推动教育政策的有效执行和完善,有积极的意义。

“看病难、看病贵”已经成为当今一大社会问题,如何让百姓病有所医,是我们亟待解决的社会难题。

人居环境是居民关注的重要方面

县域群众对当地人居环境的感受是最直接的,也是生活是否满意的重要方面,确保居民安居乐业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是科学发展的前提。

群众满意的居住环境有葱茏的山川,清澈的河流,新鲜的空气;是一个犯罪率低、安全感高的地方;是交通便捷、舒适的地方;是文化底蕴浓厚的地方。因此,课题组设置了“自然环境”、“公共设施”、“社会治安状况”三个指标来进行考察。

这里,自然环境主要考察居民对当地的植被、绿化、政府环保政策的感知,进而从侧面反映当地发展是否是绿色发展;公共设施主要考察居民文化活动设施的建设、交通的便捷,以此反映当地的人文环境建设;社会治安状况主要考察当地居民的安全感以及犯罪率的高低,以此反映当地人民是否安居乐业。

生活幸福感的关键

经济的发展、收入的增加并不意味着居民幸福指数的提高。个人幸福感不仅包括物质层面,还包括精神和文化层面。所以,考察居民生活的幸福感不仅能够体现县域是否科学发展,而且能够考察县域是否彻底落实了以人为本和真正的和谐。

俗话说,衣食足,知荣辱,生存是第一根本,因此,一份稳定的经济收入是关键,这也从侧面反映了当地居民的就业状况,而这不仅关系一个人的生计,而且关系一个人的尊严。其次,现代化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物质生活不断充裕,但精神生活未必丰富,社会心理疾病日渐突出。因此,考察居民对精神文化生活的满意度可以体现当地的发展是否做到了“两个文明”一起抓。第三,当今社会,节奏快,人际关系紧张、生活工作压力大,由此导致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因此,对生活压力的考察,可以体现城市是否宜居和社会的和谐度。最后,如果一个城市是开放的,向上的渠道是畅通的,个人价值通过努力可以实现,那么这样的城市将是一个认同感和凝聚力强的城市。因此,自我价值的实现这一指标正是对这个问题的考察。

由此,我们构建了这套群众满意度指标体系,包括5项二级指标,18项三级指标。

如何操作仍需接受实践检验

群众满意度测评有了指标只是第一步,接下来的是如何进行操作,这在实践当中仍有一些难点。比如调查途径、手段是否科学、合理决定了结果的科学性。是通过地方政府来做,还是进行网络问卷、或者实地问卷,也会影响调查结果的效度。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陈大柔教授指出,以前满意度调查大多是官方在做,为的是了解政府的形象,这样就提不起民众的积极性。因此,由媒体来做,会提高民众的积极性。但是问卷发放如果通过网络,效度会比较低,如果实地问卷,成本又比较高,得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如何选择,还得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国家行政学院领导人员考试测评研究中心副主任刘旭涛教授指出,从统计学的角度看,按照特定的需求进行随机抽样的问卷调查是比较科学的,目前很多地方采取的大规模万人或千人评议,声势很大,但科学性值得商榷。另外,网络调查也是很好的渠道,但受众范围有限。还有现在有些地方政府部门的窗口部门设置的电子满意度评价器,也是很好的采集信息的手段,但只局限于窗口部门,而且有些地方有,有些地方没有设置。无论哪种方法,县域政府绩效的可比性是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

针对以上难点,课题组将运用群众满意度核心指标这一阶段性成果,通过实地问卷调查、电话访问、网络调查等手段,测评县域群众满意度,促进县域科学发展。

人居环境包括哪些方面范文第3篇

随着未来中西部经济对接和西部经济走出去战略的实施,西部对外开放格局日益显示出稳定的状态,经济结构布局方面日趋合理。

在谈及西部地区当前面临的问题时,任晓林认为,西部地区在快速发展的10年中,最大的问题就是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在这10年间,西部12个省区市有的获得了巨大的发展,社会经济文化教育事业长足进步,如四川、内蒙古、宁夏的发展。有的则依然十分落后,而且基础设施薄弱和经济发展滞后的状态并没有多大改善,如贵州、云南,甚至包括陕西的一部分地区等。

造成这些落后状况的原因除了投资因素之外,最主要问题就在于在西部地区思想观念的滞后,思维的滞后,文化的包袱所造成不作为、不能作为和不愿作为的心理在作祟。因此,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依然是西部开发下一个10年中一个长期的艰巨的工作和任务。

作为一个长期关注民生问题的学者,任晓林认为,西部地区必须从根本上努力改善西部的人居环境、投资环境,把恢复生态继续作为进一步发展经济的根本点抓下去。在现有基础设施不断改善的情况下,西部地区应大力投资西部文化教育,不仅仅是保护传统文化的问题,更重要的是用先进的、开放的文化来改变人们的传统思维,形成敢想敢干、敢于作为的开放文化。因为,西部的发展在于行动上的创新,而行动上的创新一定来自于文化观念的更新,这是根本。

面对西部地区即将到来的新一轮开发,任晓林表示,西部的发展根本上取决于西部地方政府面对开发势头以什么样的姿态迎接挑战,充分用好用足中央给予西部的各项政策。因此,政府是关键,最高决策者是关键,打造良好的执行团队是关键。三个关键缺一不可。

因此,西部地区在未来的发展中,地方政府不仅仅要以建立服务型政府为基本目标,更重要的是要以建立责任型政府为目标,特别是在经济刚刚起步的时候。而且只有服务意识而不知道服务哪些方面,不指明方向,不做领头羊,仅靠公民社会自己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

人居环境包括哪些方面范文第4篇

关键词:新农村规划建设;居住建筑设计;新农村建设

中国拥有很大的房屋总建筑面积,而一半以上是农村房屋建筑面积,不过从农村房屋建设角度来说,国内并没有完整的管理模式以及规划设计,按照传统的理念和模式,房屋的结构和样式都比较相似,这是不利于找到其中的不足之处的,比如房屋的使用寿命、空间结构的合理性、是否满足生活起居的需要、样式的美观程度以及建设是否环保节能等。

1建筑功能和形式

大部分的农村民居建筑缺乏对装修问题的正确认识。这是因为农村居民不具备相关的装修知识,在建房时会简单的模仿城市建筑,认为那是一种潮流,甚至安装了城市店铺当中常见的大玻璃窗和门,实际上不但不美观,也没有发挥功能。还有某些东西已经被城市所淘汰,在农村还是得到了普及,比如外墙瓷砖等,个别乡村政府甚至强制性规定,建造新房时必须在外墙贴瓷砖,这样不仅过时,而且也耗费财力,某些农村居住建筑对中国古建筑进行模仿,会安装庙宇方面的标志物,结果也是适得其反。农村建筑继承了传统的建筑经验,演变成一种固定的形式,这就导致在建房时,大部分农民缺少自己的想法,也不具备相应的设计理念和审美观念。随着物质生活的丰富,人们开始追赶社会潮流,而没有意识到居住建筑的功能更加重要,只注重房屋的布局是否宽敞,而不注重实用性,一味的模仿城市建筑,反而失去了农村建筑的特点。比如为了追赶潮流,人们忽略了农村以及城市环境布局的不同之处,简单的进行模仿,结果不但不美观,而且也不实用。还有某些农村居民为了使主要空间结构显得更加气派,而给有给其他结构留足空间,比如楼梯缺乏合理的结构,就会又陡又窄,很难保证老人和孩子的安全。所以在制定建筑方案时,首先要意识到农村和城市的不同,农村建筑应该有自己的特点,包括宽敞的大院,这样才能进行生产或者是存放机具。农村住宅建设会涉及到沼气池,所以在进行平面布置时,要将沼气池、猪圈、厕所以及厨房有效的连接起来,从而合理的布置管线,方便使用。其次是强调建筑的实用性,在此基础之上,在增强美观程度。

2建筑的耐久度

通过调查可知,农村居民建筑在对地基进行基础处理时,通常是由农民本人或者是当地的泥瓦匠结合本身的经验而建造,这很容易留下较多的安全隐患,比如地基不牢固,影响到房屋的使用寿命,而且在建造时,农村民居建筑缺乏科学的抗震设计,甚至完全没有涉及到。结构设计缺乏合理性,比如梁的跨度很大,而截面却很小。在楼板配筋方面,只重视主要钢筋的质量,而忽视了构造配筋。农民越来越追求多样化的使用功能,在这种情形之下,就会降低农村民居建筑的安全性,缩短使用寿命。尤其是现阶段人们的生活质量越来越高,农民不再满足于平房,而开始建造多层小楼,这样的空间布局以及建筑方式会给房屋的使用寿命带来影响。

3建筑的美观程度

对于建筑如何装修,大部分农民是缺少正确认识的,只是简单的追赶潮流,认为城市的东西就代表流行因素,在自己的房屋上安装大玻璃天窗等,实际上并不实用,也不美观,还会耗费资金,某些东西已经被城市所淘汰,还会在农村普及开来,比如贴在外墙上的马赛克等,在外墙上贴马赛克价格很高,而且比较容易脱落,影响到美观程度。农村个别居住建筑还会对中国古建筑进行模仿,实际上是不可能达到美观的效果的。

4建筑的节能环保

受制于中国传统的教育理念,在大部分农民看来,我国地大物博,资源也是用不尽的,因此并不会过多的关注居住建筑的节能问题,尤其是农村的生活质量越来越高,农民不再简单的满足于吃饱穿暖,而是追求更高的物质生活,当然这也包括居住条件,建造宽敞气派的大房子成为一种潮流,甚至有的农民为了显示自己的富裕程度,会占用耕地来建造别墅,实际上这是一种奢侈之风,导致了浪费的结果,这是不利于人们未来的生存发展的。中国土地辽阔,拥有各种各样的资源,同时中国人口很多,人口数量在世界上位居前列,而资源不具有可再生性,换句话来讲,土地也是不能再生的,由于中国人口基数很大,人均所占土地就有很大的局限性了,因此在建造房屋时,我们不但要重视建筑格局是否实用,还要注意土地的节约问题,最大程度的利用有限的土地,建造出更加实用的房屋。同时,农村建筑可以合理的应用当地材料以及废旧的建筑材料,采取更加便捷、具有效果的施工技术等。在保证了功能性,合理的布局和结构安全的前提下,还要使所有的功能空间都可以实现通风和采光。尽量的节省能源和材料,降低成本,努力建造低成本而又体现出农村特色的居民建筑。(1)缺乏节能理念。受制于中国的传统教育,大部分农民都认为中国是不缺少资源的,而且用不尽,取不完,他们并不了解能源问题已经成为世界性的首要难题,因此也就不会很关注农村建筑的节能问题。(2)没有节能技术。实际上,农民并不了解从哪些方面可以采取节能措施。例如和城市的多层建筑比较起来,平房建筑的体形系数更大一些,按照同样的保温条件,平房的能耗要比城市的多层建筑多10%至30%,同时由于单薄的围护结构,外墙相当部分是240mm厚砖墙,屋顶是完全没有保温隔热装置的。某些农民为了使房屋显得更加宽敞和气派,会安装大玻璃门和窗,窗墙面积比通常超过0.5,这会影响到保温和隔热效果,某些农民出于经济的考虑,所选择的门窗材料质量不高,更会给居住建筑的保温隔热带来不良影响。

5如何解决农村居住建筑设计问题

总之,中国的农村建筑规模是很大的,相关居住建筑的设计是否合理,会影响到新农村建设的整个进程,同时也和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无论是国家政府部门,还是有关的专业人士,都应该积极的参与到农村居住建筑的建设事业当中。第一,各级政府部门需要从思想上认识到农村居住建筑设计的重要性,将其纳入到农村实现小康的系统工作当中,全面的进行考虑以及管理,推动农村居住建筑事业的进一步发展。第二,各级政府部门应该有针对性的组织相关专业人员深入到农村,开展宣传活动,使装修常识、结构常识、建筑节能环保常识以及抗震常识得到普及,这样有利于农民合理的建造房屋,自觉的遵守安全实用、节能环保和朴素美观等原则,打造小康居住环境,从物质层面上推动小康社会的实现。

6结束语

概括来讲,在进行新农村建筑建设时,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结合本地的具体条件,秉承实事求是的精神,一切从实际出发,合理的统筹规划,开展分类指导,完善相关机制,重视实际效果,平衡好农村经济发展和人居环境改善两者的关系,政府要帮助农民转变思想意识,让他们真正的认识到,如何才能建造出美观实用、环保节能而又使用寿命较长的房屋建筑,从而提高自身的生活质量。

作者:包婷婷 单位: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曾静雯.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新农村规划建设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5(31).

人居环境包括哪些方面范文第5篇

1.1我国绿色建筑施工管理的原则

3R原则:3R原则是使用、重复利用、循环使用的原则。通过对资源的合理利用能够降低资源浪费率。而3R原则能够促使创新技术和创新资源的开拓和发明,对高效节能、绿色环保的建筑材料提供了发展的保障。科学性原则:所有的管理都必须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用科学的技术知识和管理知识来构成绿色施工各项性能指标。整个指标要有明确的目的,并且遵循简单、实用、操作性强等几个方面。我国建筑地域宽广,在绿色建筑时需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发挥自然资源的优势,同时建立起和谐的生态系统。整体性原则:绿色施工管理是把多项内容综合在一起,为一个目的服务的。这是个体与整体的关系。整个项目体系都必须把资源、能源、人力、物力、管理、环境有机结合,形成互相独立又相互紧密联系的整体。可量化原则:所有的指标和目标都应该经过各种资料和数据进行量化考核。这样每项工作每个环节就能清晰明了,更方便管理者对于施工过程的了解。也为之后的施工做了数据库,便于以后实践和理论的研究。动态导向性原则:绿色建筑施工要围绕“绿色”这个关键点进行。管理工作和管理过程都要能够体现我国绿色建筑的历史、风格、趋势。遵循自然客观规律,引导未来绿色建筑的发展方向。监督原则:施工过程中要想每个指标都能达标,必须借助政府和监理机构的监管力度。政府部门要根据建筑的原则对环境破换、资源浪费的设计单位和建设单位作出相应的惩罚。监理单位的监督制定在施工之前建立相应的监督制度,并且在过程中随时注意每个环节的监督指标。

1.2加强绿色施工管理技能

绿色建筑施工管理涉及到建筑学、环境学、管理学等多门学科,整个体系包含的内容众多。绿色建筑施工就需要设计人员根据节能、舒适、绿色的基本原则来设计施工图。所以建筑施工管理人员要对设计人员进行绿色建筑的理念植入,让设计者对绿色建筑形成相应的生态意识。而对于建筑施工人员来说,要使每位施工人员知道绿色设计和绿色施工的重要性,同时对绿色理念和实践进行培训。加强相应的绿色管理系统的配套设施。提高绿色施工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术。对现有的技术规范加以补充和完善。

2绿色建筑施工管理的评价标准

我国还没有建立系统专业的绿色建筑施工管理与评价体系,没有具体的标准来衡量整个施工工程的绿色管理水平。一个完善、可操作性强的绿色施工体系能够有效保证施工环节中的绿色节能标准。只有施工标准符合评价标准才能使各个部门知道自己的差距在哪,知道通过哪些方面可以改善施工工艺和施工效率。在国外发达国家中都有着具体的绿色建筑环境评价的方法和系统。其中英国建筑研究机构BREEAM的评价方法提供了较为完善的评价标准。BREEAM是在1991年的,是世界上第一个评估体系,经过多年的更新和修改现在的主要内容包括4个方面:全球问题、地区问题、室内问题、管理问题。我国在2005年,科技部和建设部共同编制了《绿色建筑技术导则》,中绿色建筑施工管理的指标是:资源的利用率、环境负荷、施工企业管理、人员健康。虽然在其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方面我过还与其他发达国家有着一定的距离。但是我们也在逐步建立和完善健康、系统的评价体系。其中《联系奥运建筑评估体系》就是一次质的飞跃。这个体系从规划到设计、从施工到验收、从管理到监督,整个过程都进行了系统的评估。对每个阶段的环境、资源、能源等都进行的评估,当上一个项目达到了绿色标注体系时才进行下一阶段的绿色监督。

3结语

建筑行业的环境问题是不断发展的过程,建立完整绿色建筑施工管理评价体系是未来趋势。但是现在大多数管理指标是以资源利用率和降低污染两方面来节能型,对建筑的经济性能和社会历史等绿色人居环境都未作出相应的标准。

人居环境包括哪些方面范文第6篇

对于成都人来说,这是一部催泪的电影,红砖房、小巷子、捉迷藏……这些已经远离现实的景象其实从未在人们的脑海中彻底消失,影片在曹家巷工人村拆迁之前实景拍摄,讲述了一个“两小无猜”的故事:瑶瑶和陈皓从小在曹家巷一起长大,瑶瑶的母亲因受不了房子太小、条件太差而和丈夫争吵,从此瑶瑶的梦想就是“要住进大房子”……

影片中,瑶瑶最终过上了梦想中的生活;现实中,曹家巷人也已搬离了红砖房,不久的将来,曹家巷片区将建成崭新的商住综合体,1.4万曹家巷人将住上电梯新房,过上和瑶瑶一样的理想生活。

“我们国家在新的党中央领导下要圆一个中国的梦,我们曹家巷也有一个梦,什么梦啊?安居梦!”在影片尾声,一位生活在曹家巷的成都市民表达了这样的心声。其实,这样的心声并不仅仅代表1.4万曹家巷人,或许,居住梦是许许多多成都人的共同期盼。

在共有1974位市民参与的《小康》杂志社联合《成都晚报》进行的“生活在成都,您感觉如何?”的调查中,受访者普遍认为,成都在“居住小康”方面做得最好。

为居住点个赞

生活在上海的陈沛沛一直很向往到成都去定居,平时忙起工作来经常错过饭点的她非常怀念五年前去成都出差的经历,“不知道为什么,一到那座城市,我立马就放松起来,感觉不像在上海那样紧张。每次在上海见客户,基本上不寒暄就立马谈工作,而成都的客户却是先带着我吃了各种美食后,才找个茶馆,和我边喝茶边扯工作的事情。”

其实,成都人并非不注重工作。“我们既要事业,又要生活。”土生土长的成都女孩马然说,“其实成都的工作节奏也很快,尤其是这几年,成都在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大都市,去年成都还举办了财富全球论坛,我能感觉到成都正变得‘越来越快’。”

在进行“生活在成都,您感觉如何?”的调查时,问卷中列出了包括饮食、消费、公共服务、生命、生态、教育、居住、平安、信用、幸福等11项小康生活指标,请成都市民从中选出他们最满意的一项。结果,居住小康获得的选票最多。

提到居住,镜头还要拉回到《马蹄莲》这部影片,片中有这样一段台词:休闲惬意是很多人对于成都的印象,曹家巷所在的成都北部城区由于历史原因造成了交通拥堵,设施陈旧发展滞后,为此成都规划用五年时间改造这片区域,一场涉及到广大北城区居民的拆迁改造就此拉开序幕。

其实,“北改”工程只是成都市委、市政府为市民打造“居住小康”生活的一个缩影。2013年,成都在全市范围内推进棚户区改造,共启动棚改项目94个,累计完成改造住户9854户,完成目标任务123.18%;全市基本建成和竣工各类保障性住房37611套和27621套;全市共开工各类保障性住房22000套;全市发放租赁补贴7470户,其中新增1027户;成都还启动了中心城区最大规模公租房申请,推出了近3300套公租房;市房管局推行网上预约预审服务,让房产业务办理进入“e时代”……

今年年初,成都市房管局也定下了今年工作的“民生主线”,“加大住房保障力度,让更多人圆梦安居”依然贯穿始终。提出了新开工建设1.7万套各类保障性住房,其中公租房将达1.5万套的目标。

在这些“民生决策”的推动下,又会有一大批成都人离“居住小康”更近了。

在对居住水平的考量中,人居环境也是必不可少的要素,在这方面,成都市民感觉在哪些方面提升最快?《小康》联合《成都晚报》的调查显示,排位第一的是“银行、邮局”,今年5月13日,随着恒生银行(中国)有限公司成都分行的正式开业,成都的外资银行数量已达15家,数量居中西部城市之首。除此之外,市民感觉,在人居环境方面,近几年成都在“居住地绿化”和“街头绿化”方面均有较大提升。

在娱乐方面,成都市民普遍表示,对上网、阅读、看电影等文化娱乐类最为满意。而外地人常常赞不绝口的餐饮,在成都市民满意度的排行中,位列第二。

公共服务“不一般”

您对成都市的公共服务总体满意度如何评价?

每年《小康》杂志社进行“中国公共服务小康指数”调查的时候,都会在不同的城市向市民询问他们关于城市公共服务总体满意度的评价,每一次,大多数市民都会在“满意”、“一般”与“不满意”三个选项中,勾选出“一般”这个比较中立的选项。

但这一次,受访的1974位成都市民中,49.3%的受访者对成都市的公共服务给出了“满意”的评价,比给出“一般”(43.3%)评价的人多了6个百分点,仅7.4%的人感到“不满意”。

“新二环开通后,上班不堵了。”“我们出门都坐快速公交,以前50分钟的路程现在只要20分钟。”不少受访市民都表示,成都最近在交通方面的变化特别大,尤其是二环路高架桥的修建,极大地缓解了中心城区的交通拥堵状况。“上个月我才去了伦敦,成都直飞,再也不用到北京转机了。”市民李先生也对成都的公共服务给出了“满意”的评价。

得知这个调查结果后,马然有些得意,“这说明我们成都的公共服务不一般。”这个在私企工作的女孩业余时间最大的爱好是当志愿者,在服务社会的过程中,她更深地感受到了成都公共服务的“不一般”,“就拿养老服务来说吧,我觉得成都市的居家养老做得非常好,不少老人家里都装有紧急求助设备,当老年人遇到突发状况时,可使用紧急呼叫和GPS定位手机一键求助。”

成都市在公共服务质量提升方面的蓬勃活力,在《小康》记者探访多家社会组织的过程中,亦能感受到。

成都市委的《决定》指出,要“全面正确履行政府职能。加强政府对发展战略、规划、政策、标准等的制定和实施,全面履行公共服务、市场监管、社会管理、环境保护等职责。积极推广政府购买服务,凡属事务性管理服务,原则上都要引入竞争机制,通过合同、委托等方式向社会购买。推进乡镇(街道)职能转变,强化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功能。”

在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方面,成都已形成自己的特点。据成都市规服办规服工作指导处处长李琳介绍,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和社会组织服务工作主要呈现出四个特点,一是购买项目和方式法定化;二是购买规模逐年增长;三是公共服务生产主体呈多元化发展;四是部分区县积极探索创新购买服务。

成都“不一般”的公共服务让老百姓感受到了哪些变化?在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保障性住房,义务教育,就业服务,公共交通,公共安全,文化、体育和娱乐,司法,市政建设,城市环境,政府信息公开,行政管理,科技事业,政府与民众互动这15大类公共服务领域中,成都市民觉得近三年来变化最大的是义务教育,其次是市政建设,再次是文化、体育和娱乐,公共交通和医疗卫生分列第四和第五位。

在接受采访时,不少市民更是将最直观的变化告诉了记者:坐公交更方便了;铁路交通更发达了;政务中心能够双语服务了,部分事项能当天办结了;医院可以提供个性化预约诊疗服务了……

成都梦:一辈子在这里

在成都,一位母亲向记者讲了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她的儿子在成都读完本科后,去英国留学了,她希望儿子研究生毕业后能先在英国或者是中国的一线城市北京、上海“奋斗”几年,然后再回成都。每次儿子都笑呵呵地答应着。但儿子毕业后,去北京考察了一趟,还是果断选择了回成都。

类似的故事在去年的财富全球论坛期间,《小康》记者也频频听到:品果数字娱乐CEO徐灏早在创办品果科技的初期,就曾收到过李开复和创新工场的邀请,但徐灏最终没有接受。对他来说,北京是一座陌生的城市,而成都天府软件园邀请品果科技入驻时,负责人向徐灏承诺,“头一年免费提供办公场地,水电、网络费用全免,一年后,视成果转化程度,将参照成都高新区对中小型科技企业的扶持政策,给予相应优惠条件”,而单单是免费提供办公场所,一年就能为徐灏他们省下一笔可观的支出;玉米树科技CEO王御也曾在北京工作过一段时间,在选择创业地点时,他最终来到了成都这片创业热土。

出席《小康》主办的“2013中国(国际)休闲发展论坛”诸多专家学者都对成都偏爱有加,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闲暇研究中心主任魏翔给予了这座城市很高的评价,他认为成都文化底蕴深厚。

台湾人黄溪萍则更喜欢成都的生态环境,作为成都亚欧班列物流有限公司亚洲运营总监的她,去过世界上的很多城市,但是当2012年8月第一次来成都时,她还是被惊呆了。黄溪萍觉得成都的自然生态环境非常好。几乎每天都能看到各种不同的鸟,这一点甚至超越了一些欧洲城市。

“一辈子,在这里”,已经成了不少人的“成都梦”。

《小康》杂志联合《成都晚报》的调查显示,希望一辈子居住在成都的受访者达到了七成(74.4%),其中40.7%的人强烈地表示“非常希望”一辈子在这里居住。而在对于下一代的期冀中,也有近六成(59.5%)的受访者希望下一代也能够居住在这里。

为何这么多人留恋成都?如果从幸福的角度解析,答案即变得明朗。

国家统计局成都调查队正尝试通过数据对“在成都,你幸福吗?”这一问题给出客观的评价。今年4月底,该队独立开展的公众主观幸福感专题调查结果出炉,结果显示,2013年度成都市公众主观幸福感总体评价为80.57分,相较于2012年度上升了3.9个百分点,接近“比较幸福”的层面。

几乎在这同时,清华大学心理学主任、行为与大数据实验室负责人彭凯平也带领团队首次利用大数据的研究方法探索幸福主题,在历时两年完成的“清华幸福中国指数”中,北京、上海连前50名都没有进入,而成都人的幸福指数却很高。

因宜居而舒适,因舒适而幸福,因幸福而留恋――在这个过程中,生发出来的,或将是市民对于成都的爱。

人居环境包括哪些方面范文第7篇

南宁作为国家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应该如何更好地做好东部产业转移的工作,对此,本刊的记者采访了南宁市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研究所钟柳红所长。

《中国一东盟博览・市长参考》(下面简称《市长参考》):钟柳红所长您好,很高共您在百忙中接受我们的采访,在您看来,南宁作为中国一东盟博览会的i办地,对于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有哪些方面的优势?

钟柳红所长(下面简称钟所长):南宁是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一个重要区域,同时也是西部的一个重大发展区域。通过产业转移进行产业结构的优化,把东部沿海地区过剩的产业以及已经不具备比较优势的产业向中西部转移,这对于东部沿海地区来讲是一个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提升产业发展水平质量的一个机遇;同时对于西部地区来讲,通过承接东部地区的产业转移,包括承接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来做大做强经济总量,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承接东部产业转移首先要充分认识到:无论是承接方还是转移方,都是双赢的;从经济发展的历史来看,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都是从承接产业转移开始的,我国的东部沿海地区也不是一开始就发展起来的,也是通过承接东南亚,承接亚洲四小龙,承接美国西欧国家、日本、韩国的产业转移而逐步发展起来的。

改革开放30年,东部地区经过近30年的发展,经济发展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现在他们要进行产业结构的升级,需要转移产业,转移到我国的中部地区、西部地区。这对于中西部来讲,对于南宁来说,这是一个机遇。南宁属于西部地区,由于历史的原因,经济发展基础比较差,经济总量不高,和广东相比,和沿海发展地区相比,经济发展程度都比较差,经济总量不大,经济发展的质量不高,所以必须要抓住承接产业转移的机遇,抓住东部地区向中西部进行产业转移的这个机遇,把这个经济接力棒接好。

其次,南宁作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地区,具有非常独到的优势。从区位优势来看,南宁背靠大西南,面向东南亚,临近粤港澳,是我国走向东盟、走向东南亚的桥头堡,同时也是华南经济圈、西南经济圈和中南经济圈的结合部和交汇点;同时南宁是西南地区最便捷的出海通道,南宁属于沿海城市,从1992年开始享受沿海开放政策,同时邻近北海、钦州、防城港三个港口城市,所以产业在南宁落地发展从经济方面考虑是最合算的,最佳的首选。除了独特的区位优势,还有独特的政策优势:南宁是西部地区,享受国家西部大开发的优惠政策。南宁从1992年开始享受沿海开放城市政策;南宁还是沿边城市,边境贸易从90年代开始,借助中国一东盟博览会的契机,与东南亚地区的经贸往来不断扩大,不少企业到东南亚国家投资,承办工厂,同时也开拓了东南亚的市场。

南宁还具有便捷的交通条件,立体化的交通网络。南宁的城市建设发展十分迅速,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尤其是进入200年以来,城市建设更是进入了一个新的台阶,在城市建设、管理方面,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城市面貌变化很大,旧城改造,新城建设工程取得了相当大成就;市容市貌,居住环境,市内的基础设施,交通条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市民生活水平得到很大提高;南宁市也有自己的城市品牌:通过中国一东盟博览会在南宁永久性落户,南宁民歌艺术节等展览性的平台以及一系列的投资峰会、经济论坛,南宁在国内国际树立了良好的形象,知名度不断提高,尤其是在东南亚一带,这是南宁的一个软实力,是南宁市加快发展,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一个实力。这几年来,在城市建设发展方面,南宁获得了很多荣誉“全国卫生城”、“全国园林城”、“双拥城”,在2007年获得“联合国人居奖”,这对于南宁招商引资,发展外向型经济,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创造了优越的条件。

经过了这几年的发展南宁经济水平有很大提高,经济不断做大做强,2007年南宁市经济总量突破了1000亿,,财政收入突破150亿,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突破500亿,工业总产值破800亿,南宁市通过努力,在农业产业化,工业发展,服务业的发展上下了很大功夫。另外,作为软环境建设,南宁市委市政府相当重视软环境建设,重视行政效能建设,南宁的软环境,行政效能建设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优质的服务,优良的环境,优惠的政策同时又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创造了很好的条件。

《市长参考》:这些优势纶南宁经济发展注入了强有力的条件,根据你的研究:在过去的几年中南宁市对于做好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做出了哪些工作,取得了什么样的成效?

钟所长:南宁对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做了充分的准备,提供了很优惠的条件和载体。南宁在高新技术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国一东盟园区三大开发区。专门为承接产业转移留下空间,为了承接产业转移做了不少工作:在市区内,三大工业园区成为南宁市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载体,同时南宁管辖的六个县隆安、横县、马山、上林、宾阳、武鸣这些县专门规划土地,构建园区,等待东部产业的落地。这些年,不少大企业,东部项目落户南宁,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前段时间,市委市政府领导亲自带队到珠三角、长三角招商引资,推荐南宁,争取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过来,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市长参考》:南宁市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如何做好城市的规划建设来完善东部产业转移环境?

钟所长:南宁市在办好中国一东盟博览会,承接好东部沿海的产业转移的条件要求下,提出要把南宁市建设成为一个区域性国际城市,这对于南宁市的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南宁市最近提出了以“建设区域性国际城市为目标”推进城市的规划和建设,从大的城市布局来讲,计划在五象新区,再花个五年或更长的时间建设成一个新南宁;城市人口扩大一倍;人口达到300万,这样才能把南宁建立成为区域性国际城市,也只有这样才能把中国一东盟博览会办好,为大力推进北部湾经济区的开发建设提供一个坚强的后盾,承接好东部产业转移。从量的方面来说是要在五象新区再造一个南宁,而从质的方面来说就是必须改善城市建设,着重发展新城,以邕江为轴线,西建东扩,完善江北,提升江南,重点向南,进一步提升南宁。

现在南宁市搞轻轨建设,首先把城市立体化的交通建设好;交通是城市的血脉,我们必须吸取一些城市在交通发展上的失败例子,必须发挥后发优势,吸取别人失败的教训,超越别人;完善城市功能,进―步完善基础设施;大力加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城市的布局;大力加强公共交通的建设,给市民的出行提供便捷的、经济的、省钱、省力的方式。

另外要不断提高城市建设管理水平,虽然在这方 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取得了不少经验,但是还是要不断加强,提高城市管理的数字化,信息化水平。南宁的城市管理的数字化在全国还是居于先进水平,应急联动在全国来说还是做得比较好的。需要继续完善城市的功能,城市的基础设施;另外城市的绿化、人居环境要不断改善,整合周边的旅游资源,整合内外资源,把南宁打造成我国,甚至东南亚地区精品旅游的一个城市。南宁的旅游资源不是很丰富,但是通过整合周边的旅游资源,可以把南宁变成精品旅游的―个枢纽,通过旅游品牌把客人留住,打造像“印象刘三姐”一样的旅游精品。

《市长参考》:现在南字拥有一定的成本优势和资源优势,但是这种优势正在逐渐的与东部地区缩小,南宁市应该如何保证在承接产业转移方面的优势,吸引更多的资金来加太发展步伐?

钟所长:成本优势,一个是劳动力,一个是土地。现在,我国劳动力的成本、土地的成本在不断提高;新的《劳动法》出台以后,用工条件也在提高。从理论上说,南宁在劳动力上和东部地区来说还是具有一定优势的,劳动力的潜力还比较大,现在关键是如何进一步挖掘劳动力资源;培养熟练有技能的技术工。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就是要解决劳动力的问题,尤其是解决熟练技术工人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的对策就是要加大职业教育,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培养人才、后备军。南宁和东部相比,成本优势还是存在的,但是不能过高估计,需要政府和社会在人力资源开发建设上:加大力度发展人才培养、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大力培训劳动力、培育就业市场、有效转化农村剩余劳动力。

农村劳动力想要成为市民,就要具备一定的劳动技能,这就需要政府和社会的培训;要培训农民,只能加大职业培训的力度,培养新型的农民,将农民培育成掌握有一定劳动技能的劳动力,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提供强大的劳动力队伍。政府要未雨绸缪,注意劳动力培训的问题,这样才能成功承接东部产业转移。

再一个土地问题,承接东部产业转移首先要解决土地。强化土地的储备和开发,项目的落地要合理优化,要在六个县进行合理布局,市区的土地应该承接那些技术密集、资金密集、科技含量高、用地少、经济效益好的项目,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和项目,要分布到六个县,现在要做好土地的规划,哪些在市区落地,哪些在县区落地,要做好土地的开发,保障土地的供给。

《市长参考》:南宁市作为国家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在今后的招商引资和发展城市经济上,如何更好地做到: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科学地、合理地承接东部产业转移?

钟所长:对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第一要注意到的问题就是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能盲目承接,要有选择的承接,同时还要优化布局,这是非常讲究的,我们不能饥不择食,来者不拒。南宁市承接东部产业转移要走信息化、科学化的道路,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不能走粗放型的发展,同时要注意绿色优先,环保优先,承接的项目必须在环保、绿色、资源的消耗上面达到国家的要求和标准,符合国家的用地要求,符合环境、资源节约的要求;承接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高、资源消耗少、对环境污染少的项目;对有污染的项目,资源消耗大的项目,要进行改革,要进行技术改造,通过改造和产品的调整,技术调整,转换它,让其成为绿色的项目,要善于做这样的转换。

人居环境包括哪些方面范文第8篇

【关键词】:物业管理;公共服务;保值;增值;价格影响

物业管理是指业主对区分所有建筑物共有部分以及建筑区划内共有建筑物、场所、设施的共同管理或者委托物业服务企业、其他管理人对业主共有的建筑物、设施、设备、场所、场地进行管理的活动。物权法规定,业主可以自行管理物业,也可以委托物业服务企业或者其它管理者进行管理。[1]物业管理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物业管理是指业主委托物业服务企业依据委托合同进行的房屋建筑及其设备,市政公用设施、绿化、卫生、交通、治安和环境容貌等管理项目进行维护、修缮活动。广义的物业管理应当包括业主共同管理的过程,和委托物业服务企业或者其它管理人进行的管理过程。

一、物业管理的质量和服务效果对房产价值的影响

现今物业管理已经成为了在房产开发行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虽然物业管理不能对房价起最终的决定性作用,但也起到了影响的作用。良好的物业管理可以让房产本身保值增值,相反将会影响房产自身的价值。

房产是固定的资产,是不动物。物业本身是无形的,它是通过有形的展示才能够体现出来自身的价值。房地产通过物业得以提升自身价值,物业管理的成果也通过房产得以展示。所以两者之间有着相辅相成的关系。品质不佳的物业管理会使同水平的房产失去自身价值。房地产竞争日益增大,楼盘相临、房价接近,对于消费者来说物业服务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如果因为物业服务拖了后腿,整个房产价值甚至开发商的声誉可能都会受到影响。良好的物业管理可以提升房地产的自身价值。物业管理作为房地产开发经营的派生和延续,其管理与服务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房 地产开发经营的前景。

二、物业管理对房地产销售价格的影响

在一级市场上房地产的销售价格受到位置、规划设计、施工质量、周围环境、自身品牌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由于房地产自身价值量大,流动性差的特点,加之目前一级市场上大多采用期房销售的方式,使得购买者在选择项目时十分注重开发商、建筑商与服务商(物业管理公司)的品牌,因为品牌作为一种无形资产是良好信誉的集中体现,通常一个在市场上知名度和美誉度高的物业管理公司对房地产项目的品质及价格的提升具有很大帮助,往往可以形成一个卖点,而且其对销售价格的影响相对开发商和建筑商而言的特殊性在于:开发商和建筑商只有经过一定程度的投入并达到法规的要求后才能制定价格对外销售,而且他们对销售价格的影响绝大部分都是可以量化的;而作为服务商的物业管理公司却在没有开始服务的时候已经对销售价格产生了影响,并且是很难予以量化的。由此可见,物业管理对一级市场上房地产销售价格的影响主要是通过企业的品牌,树立了购买者对项目的信心,产生了对项目今后使用的良好预期来实现的,因此在制定销售价格时应该充分考虑物业管理因素,对其影响进行正确地评估。

在二级市场上,物业管理是通过大量、具体和持续地管理和服务来影响房地产价格的。影响二级市场上房地产成交价格的因素往往比一级市场多且更加复杂,这主要是因为交易双方的信息非常不对称,同时包括前任业主自身的身份地位及其发展变化情况都会通过影响购买者的心理进而使价格产生浮动。为了能够更清楚地说明问题,本文只是从的房地产估价的角度出发,来分析物业管理对房地产客观合理价格的影响,指出房地产估价过程中在哪些方面应该考虑物业管理的因素,从而使估价结果更为贴近估价对象真实的价值。

三、物业管理对房地产的品牌效应的影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工作环境和居住环 境越来越关注。良好的物业管理服务能给人们带来舒适、优美、安全的工作和居住环境;反之,则让人感到不舒服,甚至觉得买房等于买气受。笔者做过市场调查:物业管理好的楼盘一直好销,而物业管理遭到投诉的楼盘,销售极差。这说明物业管理对房地产的销售有着非常直接的影响。

从财富积累的角度来看,良好的物业管理可延长物业的使用寿命,充分发挥物业的使用价值。缺乏良好的物业管理常导致物业内部设施运行不良,加速物业物理损耗的速度,使物业使用价值超前消耗,造成财富的巨大浪费。

物业管理的社会化和专业化的良性发展,是和房地产综合开发的经济体制改革相适应的,它使房地产开发、经营、服务有机地结合起来,具有繁荣和完善房地产市场的作用。物业管理是房地产广泛意义的售后服务。良好的物业管理能充分发挥物业设施及其环境效益的整体功能,促进人居环境的改善,从而有助于人际关系的融洽。优质的物业管理本身即可免除业主和租用户的后顾之忧,增强他们对房地产开发企业的信心,建立房地产综合开发企业在公众中的良好形象,这本身也是企业最形象最实惠的广告,具有提高房地产开发企业声誉的作用。

一旦物管机构在管理服务方面出现差错,管理不到位,导致服务对象的不满,就意味着会失去业主的信任,从而影响开发商的声誉,对房地产开发商的再建或新的销售都会产生极大的影响。物业管理是加快我国房地产发展同国际接轨的必由之路,是改善投资条件和投资环境的必要措施,具有推动外向型房地产和涉外经济发展的作用。如果生活配套设施的不到位,不仅给日后业主的生活带来不便,还会直接降低购房者住区的生活质量。这就对房地产开发商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仅楼盘位置、房屋户型要考虑,而且社区布局、配套设施也应该成为项目规划的重点。很难想象在一个车位不足、健身场所缺少、购物娱乐配套不到位的住区有什么居住品位可言。由此我们得出房产价值提升或减损与第三方物业的管理有着紧密的关系。

人居环境包括哪些方面范文第9篇

记者:2010年,广西先是遭受了百年不遇的持续旱情,进入雨季后,洪涝灾害又接连不断。对此您作何感想?

郭声琨:今年以来,广西遇到了长久的干旱,现在又进入了汛期。一月之隔,旱涝交替,气候异常带来的灾害不仅给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和经济社会各方面带来巨大影响,对地方抢险救援、抗灾救灾工作也是一场严峻考验。最近连续出现强降雨过程,有来势猛、强度大、范围广的特点。强降雨诱发的灾害呈现点多、面广、多样性的特点,给广西带来了重大影响和严重损失。不断发生的自然灾害已经给部分地方造成了一定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令我们感到十分痛心,也使我们感到责任十分重大。

记者:广西今年的灾害频繁发生,您认为是否有人为因素?省委、省政府的抗灾减灾原则是怎样的?

郭声琨:随着近年来人类活动对环境影响日益加深,全球变暖,广西的降雨时间空间分布出现极度不均匀,旱涝交替、旱涝急转、旱涝无常等异常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确实有较大提升。但是不可否认,少数地区个别缺乏环保意识的单位与个人为了短期利益而破坏环境的现象存在。生态环境一旦遭到破坏,要想恢复是相当困难的,如果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发展地方经济,是得不偿失的,更不符合科学发展观。

我们要求在频繁灾害面前各地、各有关部门必须进一步完善相应的应急预案,在人民群众最需要领导干部在一线的时候,领导干部更应该体现主心骨的作用,要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投入抗灾救灾第一线,切实做到责任到位、工作到位、措施到位。我们必须要从根本上、源头上加强管理做好服务,做到在灾时有能力救治,平时有更多措施根治。

记者:作为生态环境国内最好的省份之一,广西这些年在环境保护方面做出了哪些努力?

郭声琨:自治区党委、政府历来高度重视环保工作,把环境保护摆在突出的战略位置,按照中央的部署和要求,在环保部门的支持和指导下,采取有力措施,加强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工作,积极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在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同时,广西的生态环境保持良好,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近年来,广西紧抓植树造林,努力使全区生态建设率先走在全国前列,致力于打造最干净、最优美、最宜居的生态省区。为此,广西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强化各项政策措施,严格落实工作责任制,要求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实行目标责任制,构建有利于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制度保障体系;把林改的目标及森林覆盖率、主要江河水质等指标,列入各级领导班子业绩考核体系,使各级领导班子形成“抓经济发展是业绩,优化环境、保护生态也是业绩”的理念,形成一种保护生态的正确政绩观,使广大人民群众形成一种强烈的生态发展观。广西森林覆盖率达55%,今年造林要达300万亩。广西还制定了林业发展“三步走”战略,从2008年到2015年,分3个阶段,实现森林覆盖率60%左右,林业总产值2000亿元,跨入全国林业强省区行列。

记者:据了解,广西正在积极推进林权制度改革,这是不是加速“林业强省”和“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的重要举措呢?

郭声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对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意义重大。这项改革使农民从单一依靠田地转向“山”、“地”并重,找到了增收的又一重要增长点。不仅为农村找到了新的发展道路,充分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而且改变了过去很多地方单一的“种树、砍木头、卖木头”的生产模式,使各地真正把林业作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产业,作为一个深加工的产业体系来抓,形成了农民增收、经济增量的良好局面。更能大大加快广西“生态文明示范区” 的建设和向“林业强省”的转变。广西要实现科学发展,就是要走这种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和谐发展之路。生态优美、环境良好、宜居舒适的生活条件是用钱买不到的,因此,这是广西的一笔财富,也是一大品牌、一种核心竞争力、一种新的生产力。

记者:这次与国家环保部签署合作协议将为把广西建设成为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起到怎样的积极作用?

郭声琨:广西按照中央的部署和要求,在环保部的支持和指导下,采取有力措施,加强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工作,积极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国家环保部与广西签署“共同推进广西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合作协议”,在生态文明建设、发展战略及重大项目环评、重点流域区域污染综合防治、重点行业污染治理、农村环境保护以及环境监管能力建设、环境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宣传教育、国际合作等方面提出了合理目标、工作任务和具体措施,这是加强部区合作、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共同推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体现了国家环保部对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力支持,标志着部区合作又迈上了新的台阶。

记者:这次广西与国家环保部签署的合作协议都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呢?

郭声琨:国家的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广西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环境保护也取得了重大进展,这次部区合作协议确定了环境监测、节能减排、生态示范区建设、环境科研、人才培养等5个方面、18个项目的合作内容,领域广泛、内容丰富、意义深远。国家环保部将从5个方面支持广西环保事业、促进协议各项内容的落实:一是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指导广西开展环境监测、环境综合评估;二是支持广西深化环境保护综合防治工作,支持漓江流域环境综合整治,将广西列为国家农业环保示范区;三是加强生态环保示范区建设,指导广西创建国家生态环保示范区,帮助广西加强自然区保护,开展物种多样化建设;四是推进环境监测创新和科技创新;五是切实提高广西环境监测、管理能力,包括提高桂林、南宁等城市环境监测管理水平。

记者:广西历来是中国的林业大省,过分强调环保会不会影响广西林业经济的发展?

郭声琨:生态文明是一切文明的根基。广西的生态森林能拥有近2亿亩面积,森林覆盖率能达到54.2%,人工林面积、速丰林面积和经济林面积能位居全国第一,这是一代又一代人不懈努力的结果。但我们没有理由为此陶醉。我们必须努力完成从“林业大省”向“林业强省”的转变。广西将继续大力推进林业改革和发展,全方位推进山上绿化、通道绿化、城市绿化、村屯绿化和单位园区绿化。为确保绿色品牌更响亮,我们要积极倡导“大种树、种大树,人人种、年年种”的理念;号召在路边、江边、房边“三边”地方广植树木;力争实现一个村庄一座绿岛,一座城市一片森林,树在城中,城在树中的景观。当然,“种大树”是从生态保护的角度出发,决不能单纯为了城市美化而将农村的大树搬到城市。如果单纯为了一时的经济效益和发展速度,毁掉了生态,破坏了环境,即使得到一时的GDP增幅和发展“功名”,最终却逃不脱老百姓和历史的骂名。

记者:广西的经济总量在国内并不靠前,可我发现您一直在强调生态优势,生态真的能成为今后广西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吗?

人居环境包括哪些方面范文第10篇

关键词:住宅类课程;案例式教学;安置小区

城乡规划学是基于多角度来分析研究人居环境,并且越来越多利用其他学科的新方法和新技术,住宅设计类课程的教育也从设计、工程领域扩展到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领域,实践课程内容更加丰富,要求更好地培养出基础扎实、专业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创业意识的地方专业应用型人才。面对当前日益严峻的办学竞争,如何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创建办学特色,是地方院校城乡规划专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对于住宅类课程传统的教学方式势必会显得不足,需要进行改革,本文在城乡规划住宅类课程中通过引入案例式教学来探讨新的教学方法的必要性。

一住宅类课程的重要性

中国现代城乡规划专业教育已经历时六十载春秋,近三十年来,城乡规划专业在中国发展迅速,院校数量规模及覆盖地域不断扩大,从寥寥数所院校发展为一百多所院校,我校作为一所地方本科院校,城乡规划专业也才起步,与那些重点大学和本科办学历史较长的大学相比还有比较大的差距,这就决定了我校的城乡规划专业办学不能一味地效仿重点大学,只有充分发掘自身的优势,打好自己的优势牌,才能在竞争激烈的教育市场中赢得一席之地,拓展一定的生存空间并有所发展。作为地方高校,在保证基本培养标准的情况下,确定不同侧重点的培养方案,如改革教学方法,教学课程中强化工程实践能力,办学融入地方经济建设,同时能强化小城镇、新农村的住宅建筑设计和住宅区规划设计的实践能力。而住宅设计类课程包括了基础实践课程《建筑初步》、核心实践课程《住宅建筑设计》、《住宅建筑设计课程设计》、《城市住宅区详细规划》和《城市住宅区详细规划课程设计》,这些住宅类课程与社会挂钩紧密,且住宅、小区社会需求量大,该类课程中实践能力的提升对于学校、学生和社会都有很大的积极意义。

二案例式教学在住宅类课程中的流程设计

案例式教学顾名思义就是通过一个实际的案例的解决过程来完成课程的学习。住宅类课程学习内容主要是住宅建筑设计和小区规划设计,我们以某安置小区的设计为案例来进行课程学习。安置小区即是居住小区,小区内建筑设计以住宅设计为主,同时安置小区也是在小城镇、城市及郊区都会出现的设计类型,在住宅类设计课程的案例中具有典型的代表性,以其为例,更加契合课程大纲,也更加具有广泛性和实效性。我们把课程分为三个授课阶段,这三个阶段分别与案例解决过程相挂钩,案例的最后完成也预示着课程的授课结束,案例的具体设计与实践应用也体现着课程的授课效果。具体介绍如下。

(一)案例式教学前段设计

虽然城乡规划专业住宅类课程一直强调以实践为主,但是实践是离开不了理论知识的指导,因此课程前段需要学生系统地学习该门课程的理论知识,这是课程学习的初级阶段,虽然还没有真正接触到实践案例的解决,但是这个阶段不可轻视,需要注意以下几个要点。1.前段阶段授课时间不可过长,根据各门课程的特点课时可以控制在总课时的1/4至1/3,这样就可以为学生余处大部分课时在后面阶段的实践案例设计过程中。2.前段阶段教师可以在理论知识讲授过程中适当穿插一些图片、视频等资料来展示相关经典案例,虽然后面有实际案例可以操作,但是理论授课中适当讲述经典案例可以避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疲倦的情绪,以提高学习的兴趣,加深知识点的印象。3.理论知识讲授结束后,教师应及时下达设计任务书,任务书中提出课程后续要完成的设计案例类型即安置小区规划设计,提出相关的设计要点,同时安置小区的规划设计最好不要是假想的一个设计任务,而是与地方设计单位密切合作,布置一个实际任务,做到“真题真做”。任务书的下达是一个承上启下的过程,学生好好研究任务书的具体内容,并在课外做好充分准备,为后续阶段打好基础。

(二)案例式教学中段设计

教学中段就是学生正式开始案例即某安置小区设计的过程。安置小区进行设计,首先要求学生做好前期分析,充分调研,对设计地块进行现场踏勘、资料收集和访问调查,摸清第一手资料,这样才能够使我们的方案尊重事实,符合当地要求,为更加合理有效的方案构思打好基础。这个过程也是所有方案设计的必备过程,是规划行业设计最重要的过程。那么前期分析可以概括为三个内容,具体如下。1.案例背景分析。案例背景主要是分析基地的区位、经济文化等背景及其它应注意的方面。例如该安置小区位于某港口城市内交通最为便利的区域,蕴含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风景优美,因此根据其背景分析安置小区设计的目标就定位一个满足景区形态、业态、人文要求的风情小镇。2.基地特征分析。基地特征分析主要是分析基地的四面邻居、基地面积和地形地貌等。例如该安置小区北面为体育公园,东临山体公园,西面、南面均为水体,总面积约22公顷,共分为“村留地”、“立地式”、“套式”安置区三个不规则地块,基地内部地势平坦,靠近山体地段标高略高,整体高差在2%以内,属于适宜建设的“平坡型”地势。3.甲方标书解读。既然案例是实际项目,就应对甲方标书进行解读,更好地摸清甲方想法。标书解读过程可以是设计方和教师共同引导学生来进行思考,以问题的提出让学生了解在安置小区设计过程中应该要注意哪些方面,后续的方案构思要考虑哪些方面。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思考引导过程,也是能够让学生方案构思的启迪过程。如该方案就提出了4个方面的解读要求:基地环山傍水,如何充分利用其外部山体、水体及体育公园等景观资源,打造与外部环境协调的建筑风格,同时又避免外部地形、地势环境对基地内住户的不利影响?“立地式”安置区远离城市干道,而安置人数偏多,对外交通压力较大,“套式”安置区以多层为主的布局模式会带来一定程度的人车混行,如何合理解决各住区交通问题?“立地式”安置区达到1.0以上容积率基础上还要满足每亩3.8间的要求,而此处又处于绿心景区,这样高密度与景区高品位的空间要求可能产生矛盾,因此总体布局如何协调限高、容量、密度、品质的关系?“村留地”作为连通另外两个区的中心地带,其城市沿街界面最长,同时也是绿心飞龙湖重要的旅游商业服务点,是整个基地风情打造的点睛之笔,如何定位其发展业态,且兼顾城市界面形象?其实这4个解读点包括了交通、品质、商业服务等几个方面,均与居住环境密切关联,也是居民最为关心的几个方面。

(三)案例式教学尾段设计

教学尾段设计虽然是最后一个过程,但是此阶段所需时间不能太少,一般控制在总课时的1/3左右,通过前期的所有准备后,这个阶段是学生进行实际设计的阶段,也是从无到有的阶段。学生在进行反复的方案推敲修改后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安置小区的规划设计。首先是确定最重要的结构,本规划结构定为“一带两区四廊”,“一带”即配套商业景观,是小区的活力源泉,“两区”相对独立,“四廊”为四条公共绿化走廊,打通基地内侧山体与外侧水系及公共绿地的景观廊道;其次确定安置小区的具体空间布局,例如功能布局做到疏密有致、因地制宜,交通规划做到东西串联、通而不畅,风貌规划做到山地建筑特色与乡村风貌,绿地景观做到绿脉分隔、绿化掩映,户型设计要求经济实用、合理均好、绿色低碳等;最后方案设计完成后邀请甲方和设计方进行评价和指导,通过校内校外相结合,强化学生的实战能力。

三结语

国家教育行政部门提出了“高等教育多样化”、对高等学校要“分类指导”、学校“要办出特色”等高教方针政策,地方类高校的教学方式秉承“多样化”、“特色化”等要求具有很大的必要性,而住宅类课程设计的内容紧扣热点,关注民生,有利于整个国家社会的健康发展,因此对地方院校而言,城乡规划住宅类课程体系中运用案例式教学,能够优化系列课程、充实教学内容,培养创新人才,为地方教育事业的发展开创新局面,对地方本科院校城乡规划专业人才培养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1]。

作者:王晶 邵文玉 孙蓉蓉 单位:湖南文理学院

参考文献

上一篇: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范文 下一篇:乡村人居环境整治内容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