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学反思范文

时间:2023-11-11 04:41:51

物理教学反思

物理教学反思篇1

关键词:物理 教学 反思 研究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4(c)-0172-01

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说:“一个教师写三年的反思可以成为一个名师。”的确,教学反思是教师成长的主要措施,借助于反思,教师可以明确自己教学中的得与失,通过总结经验教训,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更需要加强教学反思,初中学生刚开始学习物理,对物理知识相对比较陌生,而且物理知识面进一步拓宽,为物理教学增加了难度,因此加强物理教学反思,对提高学生成绩、发展学生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都具有重要意义。

1 教学反思的内容

1.1 反思物理教学理念

在新课程背景下,物理教学不仅仅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更重的的是为了培养物理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的热爱,培养对物理学的终身钻研精神,并通过物理学的研究来实现人生理想,实现对国家民族的振兴。因此在物理教学中要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理念是否偏离了这个目标。

还要反思教学方式中新理念的运用,初中物理课程标准认为物理学习过程是在教师引导下的合作、探究,而不是教师的教,因此必须反思教学中是否有旧瓶将装新酒的情况,是否有冠以新课改之名,行旧教学之实的现象。

1.2 反思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包括教材处理、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作业设计、教学技能等内容。因此反思教学设计需要从多角度进行。

新课程改革特别强调要转变学习方式,转变教学方法,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参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动手实践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教学方法必须为提高这些能力而服务,教师需要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是否恰当,是否高效、是否有助于学生的发展等。例如:

教学过程也是教学设计的主要内容,程序也是知识,合理科学的程序有助于提高效率,发展能力,物理教师需要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是否由浅入深,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是否体现了物理学的知识等。

1.3 反思教学效果

在物理教学实践中,教学效果有两类,一是近期效果,表现为学生的成绩,一是远期效果,表现为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对物理学的热爱、对物理的探究和实践能力,如果教师急功近利,必然采取杀鸡取卵式的教学方式,而忽视对远期效果的重视。因此教师必须反思自己的教学效果,做到近期效果和远期效果互相兼顾,尤其要重视远期效果,因为近年的教学实践从教师到学生都程度不同地表现出急功近利的浮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进一步发展。

1.4 反思师生关系

新课程改革倡导新型师生关系,再也不是从前的师道尊严型的师生关系,也不是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是学生中的首席。因此物理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反思自己的角色定位,是传统的沿续,还是真正转变了角色,改变了师生关系。这种方式的转变,不仅仅是教师俯下身子对学生,而是把学生还原为成长中的人的角色,同时通过这种方式转变,让学生感受到人文关怀,体验民主意识。

2 教学反思信息的来源

教学反思的方式多种多样,反思信息的来源也有多种,反思的方式是比较多的,常见的反思方式有以下几种:

2.1 课堂观察

课堂教学是教学活动的主要形式,学生的学习表现都在课堂中反映出来,有经验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够发现学生的各种不同表现,并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发展和提高。观察课堂中学生是否积极参与,观察学生的表情,观察学生手中的动作,观察学生的眼神等。

2.2 师生交流

师生交流也是了解学生的重要渠道,包括课内交流和课后交流,当然教师要真正转变教师角色,与学生平等相处,师生交流才会有实效,学生才会信任教师,向教师说实话,教师才能得到真实准确的信息。课内的教学互动,课后的师生交往,这些都是了解学生学习的渠道。

2.3 作业反馈

作业是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的巩固和检测手段,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习惯都会程度不同地表现在作业中,教师在批阅作业时都会发现学生的学习表现,因此教师要善于记录作业问题,及时总结,由作业引起对教学活动的反思。学生作业的中各种错误都是学生学习的直接表现,只要认真总结记录,就能发现学生学习中规律性的东西。

2.4 案例分析

学生学习的个案,许多具有代表性,包括某一学习环节的案例,也包括具体学生的案例,分析学习案例,既可以总结经验,为以后的教学提供指导,也可以总结教训,为下一次教学提供警示。例如学生学习态度的转变,个别学生特别喜欢物理或不喜欢物理课等。

2.5 试卷分析

学生的检测试卷也是发现学生学习问题的主要渠道,学生在物理学习中的知识掌握情况、能力养成情况、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等,都会在试卷中程度不同地表现出来,因此教师在阅卷中要及时记录试卷中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

2.6 实验表现分析

学生的物理实验是学生物理综合能力的集中表现,学习中的问题、以及学生平常的习惯、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都会在学生实验中表现出来,例如:学生在实验中是否积极动手,大胆参与,是否对实验要领掌握得准确,是否有探究的兴趣和热情,对实验中出出的现象如何分析等,这些都是学生学习物理的反馈内容。

2.7 问卷调查

问卷调查是更直接全面的反思措施,教师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教学习惯已经比较熟悉和了解,就可以采取这种方式,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设计调查题目,为反思教师提供更直接的依据。

3 撰写反思文章

积累了反思资料后,教师要及时的将反思结果撰写成文章,并及时的整理归类,防止事后遗忘,而且要坚持将反思形成习惯,要不断地将反思内容延伸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去,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活动,为提高教学成绩、学生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 张行涛,周卫勇.新课程教学法・初中物理[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

[2] 朱慕菊.走近新课程[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 李继宏.新课程课堂教学技能与学科教学.初中物理[M].世界知识出版社,2007.

物理教学反思篇2

美国著名学者波斯纳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新课程教学呼唤教师从单纯的知识传递者走向研究者、反思者,也就要求新时期的教师不仅专业学识要较为丰富,而且还善于对教学问题进行研究和反思。本文对教学反思作粗浅的探讨。

一、教学反思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反思有助于我们在新课程改革环境中更加深入研究物理教学。当代国内外教育界都提出,“教师即研究者”。教学反思中的“反思”,从本质上来说,就是教师的一种经常的、贯穿始终的对教学活动中各种现象进行检查、分析、反馈、调节,使整个教学活动日趋优化的过程。这无疑会促进教师关注自己的教学行为,深入地开展教学研究活动。

教学反思有助于我们在新课程改革下实践教学智慧。教学的复杂性决定了它不是教师展现知识、演练技艺的过程,而是教师实践智慧的体现过程。只讲知识、题海战术的结果往往是学生理解不深刻,掌握不到位。

二、教学中如何进行反思

首先,要对教学理论和专业基础进行反思。物理老师要进行教学反思,固然依赖于自身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积累起来的经验,但是仅仅停留在经验的认识上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教学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活动,对教学行为的反思需要以一定物理知识的教学理论和专业学识为基础。

1.转变物理教学理念。新课程背景下,物理教师应该经常反思自己或他人的教学行为,及时更新教学理念。

新的教学理念认为,课程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个因素的整合。教学是一种对话、一种沟通、一种合作共建,而这样的教学所蕴涵的课堂文化,有着鲜明的和谐、民主、平等特色。那么,在教学中如何体现新的教学理念呢?即在教与学的交互活动中,要不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习惯,提高他们独立思考、创新思维的能力。2.丰富物理专业学识。学科专业知识对于新课程的实施以及开展教学反思,至关重要。教师如何提高专业修养、丰富专业学识呢?建议多研读物理学学术论文、物理著作等。这些专业的文著能让你扎实基础,广开思路,获得更加灵活的研究方法。

其次,要教学基本策略进行反思。 在一定的教学理论和学科专业基础上,新课程下物理教师主要以课堂为中心进行教学反思。1.物理课案例研究。“所谓案例,其实就是在真实的教育教学情境中发生的典型事例,是围绕事件而展开的故事,是对事件的描述”。案例研究就是把教学过程中发生的这样或那样的事件用案例的形式表现出来,并对此进行分析、探讨。案例研究的素材主要来看三个方面:一是研究自己的课堂,并从自己大量的教学实践中积累一定的案例;二是观察别人的课堂,从中捕捉案例;三是在平时注意搜集书面材料中的案例。2.物理课的听课活动。听课作为一种教育研究范式,是一个涉及课堂全方位的、内涵较丰富的活动。特别是同事互相听课、不含有考核或权威指导成分,自由度较大,通过相互观察、切磋和批判性对话有助于提高教学水平。听课者对课堂中的教师和学生进行细致的观察,留下详细、具体的听课记录,并做了评课。课后,再与授课教师及时进行交流、分析,推动教学策略的改进,这在无形中会促进物理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提升。3.课后小结与反思笔记。课后小结与反思笔记,就是把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感触、思考或困惑及时记录下来,以便重新审核自己的教学行为。新课程下,以物理学科来说,其实平常物理教学中需要教师课后小结、反思的地方太多了。

三、教学反思实践的体会

1.新课程的目标很高,而课时又太少,很难放开手脚让学生去进行探究,探究过程很难深入细致。2.学生的讨论与交流很难控制,不但要控制讨论题目的数量和难度,还要实时控制讨论的深度和广度,更要控制好讨论的时间。一但控制不到位或疏于控制,教学内容将难以完成,要在课后再花时间去补。由于把课堂的时间大部分给了学生,教师如何利用好有限的时间就成为难题,哪些话该说哪些不该说,事前都必须想清楚,有时可谓做到了惜字如金,且语言的速度也要进行控制。3.新课标对教师选取教学资源、处理教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4.为了达到课程目标,每一章都安排了几个探究性实验,这对学校的实验室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5.教学实施要符学生的认知水平,在教学设计之前就应该去评估学生的现有认知水平。

物理教学反思篇3

1课后反思的内容

教学课后反思要围绕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教学策略等方面进行.

1.1教W内容方面

(1)确定教学目标的适用性;

(2)对实现目标所采取的教学策略做出判断.

1.2教学过程方面

(1)回忆教学是怎样进行的;

(2)对教学目标的反思:是否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3)对教学理论的反思:是否符合教与学的基本规律;

(4)对学生的评价与反思:各类学生是否达到了预定目标;

(5)对执行教学计划情况的反思:改变计划的原因和方法是否有效,采用其它的活动和方法是否更有效;

(6)对改进措施的反思:教学计划怎样修改会更有效.

1.3教学策略方面

(1)感知环节:教师要意识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自身密切相关;

(2)理解环节:教师要对自身的教学活动与教学理论、行为结果与期望进行比较,明确问题根源;

(3)重组环节:教师要重审教学思想,寻求创新策略;

(4)验证环节:检验新思想、新策略、新方案是否更有效,形成新感知,发现新问题,开始新循环.

2课后反思的重点

2.1思成败――写得失

一节课下来,课堂教学抑或超乎所想的顺利,抑或不尽如人意.一堂课可因教师一句幽默奇妙的导语而使课堂气氛空前活跃;也可能因教师一个手势、一个眼神而令故事情趣大增;可因一种新教法的采用而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或因讲得多而学生兴趣全无;也可因一个环节的遗漏或疏忽而走错路、走回头路等.再者,“因”与“果”是相互作用的.所以,不管是得是失,教师皆应实话实说,将其记录在案,以期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安排更周到、操作更自如,少走弯路、不走回头路.

2.2及时反馈――写师、生

教与学是两种个体间发生的知识传递关系.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则为学习主体.教师的情绪、教师的举手投足、教师对教材、对学生对教法了解的程度等都直接作用于学生,影响着课堂气氛与授课效果.相反,学生的注意力情况、学生的疲劳状态、学生的知识差异等也反作用于教师.两者同时存在,相互作用,彼此牵制,影响着课堂效果.例如,在八年级物理“大气压强”的教学中,先设计了几个问题引发学生猜想,如把一个乒乓球放在漏斗口,从细管向乒乓球吹气等,使学生依据平时的经验引发猜想,然后实际操作,从简单的实验现象得出流速和压强的关系,使学生自始至终都兴趣盎然,精神饱满地投入学习.在反思中要思考回想教师、学生是否达到教学设计的情感状态,有没有更有效的途径发展新课标提倡的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鉴于此,课毕就该及时反馈,将课堂上师生表现与授课质量进行及时分析、综合登记,以帮助自己在日后备课、授课时能对“师”与“生”的情况作更全面的分析.

2.3综合比较――写教与学

教学反思记录应该是说课的外延,它与说课互补.形成一个完整的“说课――备课――授课――写教学反思”的程序.一节课过去了,教师教法应用如何,是否达到预期目标,学生学习积极性如何,与教学要求是否相符,这都是实际操作中常出现的问题.如在讲授压强时,通过练习让学生从中了解密度均匀、高度相同、粗细均匀的物体在平面上产生的压强与其底面积无关.这样,在液体压强的教学中,对液体压强的大小与液体的高度和密度有关,而与液体的多少无关的认识有了一个铺垫的作用,对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也有了一个说服作用.教师应及时进行比较分析,找出问题的关键,把影响教与学的原因综合归纳出来,记录在教学笔记中,日积月累,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

2.4扣准要点――写特点与实际

在平时的教学中,上一节好课不容易,一节课要面面俱到更不可能.一节课能有特色,能有个闪光点,能有一种值得借鉴的好做法,就算是成功.所以在教学反思中就可以把闪光点扼要地记上,写下该节课之特点,有重点有选择地采用教法,设计教学程序,做到一课一特色,课课有特色.如功的概念理解一直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难点,但教材编排时将该内容放在了这一章的第一节,先认识功,再学习机械能,让学生的学习有点无从下手的感觉,在借鉴了以往授课的经验中,将机械能的学习置于本章的开始,先认识了能量,然后引出物体具有了机械能,我们就说物体做了功,使概念的出现有章可循.因此,有益的教学反思,可以使教学创新有了智慧的沃土.

2.5捕捉灵感――写遐想

笔者常有这样的感觉:上课时原本没有涉及的内容,因实际需要或灵感的涌现而穿插其中,结果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讲者绘声绘色,听者津津有味,课堂顿时充满勃勃生机.它能帮助我们拓展思维空间,引导自己与学生进行遐想,并徜徉其间.这样愈是多想,想得愈是透彻.所以教师应及时把诸如此类的小插曲(幽默的谈吐、实验中的亮点……)所产生的效果,记录在教学反思之中,用以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水平.同样,对于课堂中节外生枝的实例也应及时记录,吸取教训.

3写好课后反思要注意的问题

3.1要有勇于改革创新的精神,积极投身于物理教学改革的大潮中

改革本身就是一种新事物,每时每刻都有新现象、新动向、新问题.正是在探索新生事物的来龙去脉中,把握其发展态势.在深入探索之中,我们才能获得体验,才能感到有言可发,并在总结探索中提升出新的规律.

3.2要想有所发现,还必须拓宽知识面,增加知识底蕴

要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和心理学、教育学的基本知识,要广泛涉猎其他学科,要学习国内外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以及教改成果,还要学会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发现新知识奠定基础,否则将很难有所作为.

3.3要勤于动脑,善于思考

在上完每节课后都要进行反思,反思一节课的成败得失,并及时做好记录.课后的教学反思,虽然点点滴滴,但它来自于我们的教学实践,出自于教师深刻的思考,是教师的真切感受,因而是非常珍贵的.

3.4要善于总结,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要经常看自己所写的教后记录,进一步对其进行深层次的探讨,运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科学方法,抛开肤浅的、表面性的东西,注重对现象的揭示和规律的发现.

3.5写教学反思记录,还要做到持之以恒

华东师大叶澜教授曾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则可能成为名师.”由此可见,在教学实践中应不断地进行课后总结自我反思,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同时也使我们的工作更有趣和充实课后反思是教师对所授课程的一种补充.

物理教学反思篇4

关键词:素质教育;物理课堂;渗透

物理是一门研究物质结构、物质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的自然学科,它比较注重基础教育。初中物理是物理学的入门,它对学生未来物理学的学习有着很强的导向性,新教材良好地体现出时代的特性,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可操作性,强调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由于物理学的特性,课堂教学比较单调,学生会感到学习比较枯燥,并且由于知识比较抽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有些吃力。在教学中,老师往往花费了大量的精力,耗费了大量的心血,但是依旧收不到满意效果。作为老师,很有必要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对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反思。

一、课堂会做,课后不会做

很多老师都面对这样一种情况,课堂上讲述的知识立即出题目给学生做,学生基本上都能正确做出来,但下课之后,学生对类似的题目却往往无法解答。很多老师简单地认为是学生做题太少,但我认为造成这种情况的责任更多在于老师。老师在讲课的时候给予学生的自由度太少,每次讲课时的内容较多,但逻辑混乱,但在做题目的时候老师往往包办了题目中的几个关键点,学生只需要做简单的加减乘除就可以了,这样,学生在课堂上会做,课后却不会做了。

对于这种情况老师应当反思自己的行为,改变教学方式,在讲述理论知识的时候首先要条理清晰,同时要照顾大多数学生的情况,不能够将难度系数设定太高,新版教材更强调基础性知识,如果课堂时间有限的话,不能一股脑将知识全部塞给学生,要考虑学生的可接受性。在课堂上应当保留一部分时间给学生做练习,在做练习时,老师不能够做过多的提示,尤其是关键性的知识点,要让学生自由地思考,独立整理思路,自主完成答题,老师在旁边适当指点。上完课后,要针对性地给学生布置一些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学习的成果。这样一来,就不可能出现大批学生上课会做题目,课后却不会做这种情况。

二、授课目标不当

学生与学生之间是有差异的,知识基础有好有差,接受能力也有强有弱。有些老师往往非常具有责任心,想对所有学生负责,想让所有学生都获得满足,于是乎课堂内容就会有不同层次的知识出现,对于年轻教师而言这种现象更加明显。这种大杂烩式的授课内容对学生而言显得相当混乱,没有系统性,过多地强调多教,而没有注意到学生会不会学。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能力的发展。因此对于教学目标,我们要以基础为主,适当提高,教学的目的是绝大多数学生学会。授课的目标定下来之后,教学思路一定要清晰,让学生能跟上授课节奏,系统吸收知识,提高能力。

三、素质教育的渗透

素质教育是目前教育的发展方向,是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然而完全脱离现实谈素质教育这可能是空话,因为如果考不出好成绩,学生的前途有可能受到影响。但是,如果仅仅以应试作为教育的方向,学生的综合能力会被限制,学生的前途更是会受到严重的影响。因此,作为一名教师,除了应试外,还应当将素质教育渗透进实际的教学活动中,从而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又全面地提高综合能力。

就物理教学而言,首先是要将物理与生活联系起来。比如在讲做功改变内能时,我就用冬天大家由于手冻而互相搓手来取暖这件事情来告诉学生克服摩擦做功可以提高温度,内能增加;再比如煮汤的时候,盖好的锅盖为什么老是不停地晃动等等。学生发现身边的很多事情都蕴含着一定的物理现象,学习物理知识可以解答身边的一些现象,因而会对学习物理充满了激情,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其次,教学方式进行改变。改变老师一直在课堂上讲,学生在下面听的学习模式。老师在课堂上提出问题,可以将学生分为几个不同的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小组之间也可以进行讨论,然后将每个小组讨论结果或者小组辩论结果在课堂上宣布。这可以锻炼学生之间的协调和沟通能力,并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

除此之外,还可以对我国历史上的一些名句进行物理分析。比如说鹅毛浮绿水、墙内开花墙外香等等,这些经典名句里往往蕴含着一定的物理知识,课堂上通过用物理知识对其进行分析,能够给枯燥的课堂带来一定的乐趣。

作为一名教师,最大的责任就是教好学生。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一定的技巧和方法,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水平,为学生学好本门课程起到良好的指引作用。

参考文献:

[1]冯云霞.浅谈物理教学反思[J].现代农村科技,2011(12).

[2]段静海.物理教学反思策略之我见[J].学周刊,2011(29).

[3]朱良宏.新课程标准下的物理教学反思[J].现代经济信息,2009(15).

物理教学反思篇5

【关键词】高一新生;物理学习;反思

高一的物理学习是中学物理学习的转折点。在我高一教学过程中,发现很多学生虽然学习很用功,但其学习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各次测验考试的成绩低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大受打击。在对学生进行交流、访谈和教育调查时,很多学生反映高中物理一学就会,一用就错,一放就忘。许多物理教师也认为这种情况在高一新生中相当普遍。这说明学生对所学知识了解不深刻,掌握不全面,学习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研究高一新生物理学习特点,以及针对物理学习上的困难提出相应的对策,不仅对高一新生渡过这一转折点有很大的帮助,而且对整个中学物理教育也有一定的启发和促进作用。

一、高一新生学习物理的通病

1、答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①审题和分析能力差:审题不细致,不准确,不全面,不按要求答;不会通过分析题目信息抓出问题的关键。②理解能力差:对概念的理解肤浅,答题时凭着感觉答。③综合实验能力差:尤其是实验设计能力有待提高。④数理结合意识差:不会用数学知识处理物理问题;简单运算失误太多。⑤表达能力差:作图不严格,计算题解法不规范,逻辑性差。

2、作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①审题不够仔细,粗心大意;②公式不明,乱代数据;③表达不清,思维逻辑性差,解题无计划,书写太混乱;④运算能力差,数据不准确,单位混乱。

二、成因分析

1、与学科特点有关:

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它缘于生活却高于生活,故此比较的抽象并且要真正地弄懂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感性认识和生活积累。然而,高一新生在这一方面相当地欠缺且未把零散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2、与新生的适应能力有关:

从初中到高中是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我们注意到高一新生面对着新的教育环境、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不少学生感觉很不适应,心理波动很大,存在着明显的“过渡期”(一般为一学期乃至一年)。笔者曾对高一新生第一次期中考试后,对考试成绩满意程度做了一次调查,结果有80%以上的同学表示不满意或很不满意。究其原因,主要是新生对高中的学习不能完全适应。这种不适应阶段持续的时间越长越严重,对学习的影响就越大。

高一新生为什么会出现上述不适应的现象呢?我认为这种不适应可能与下列几种因素有关。

首先是他们进了重点高中后受教育的环境发生了变化。高一新生大都来自不同的初中,面对崭新而又陌生的学习环境,面对新的集体,需要有一个逐步熟悉和适应的过程。他们迫切需要与新老师、新同学建立一种相对稳定的关系。可是对旧有的学习环境、人际关系的回忆和依恋,又制约和延缓了他们对新环境的适应及新的人际关系的建立。

其次是高中的课程及教学方法与初中大不相同。高中阶段的课程明显增多,主课有9门(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政治、地理),副课有5门(音乐、体育、美术、信息、选修),不但课程增多,而且内容增多,难度加大,教学进度快,知识原理抽象,各学科的知识都有很强的系统性和一定的深度。在教学方法上老师不可能像初中时那样仔仔细细地讲,手把手地教。

另外,由于高中阶段要求学生要改变初中时的学习方法,同时还要具有较强的理解能力、思维能力、记忆能力和自学能力,要有良好的学习自觉性、主动性和计划性,自觉做好预习和复习。然而,我们通过调查发现,不少高一新生都沿袭初中时的学习方法来对付高中学习,在他们的潜意识里,他们错误地认为自己原来初中的学习方法一定很好,否则不会考上高中,此方法在高中也一定适合。可实际上是事与愿违,考试结果大大出乎意料。

总之,高一新生物理学习存在着一定的困难,从外因来讲,教材的梯度增大,对学生的要求上了一个台阶,教师的授课方式等都会对高一新生造成影响,但由于大多数的教师采取了相应的对策,降低了对新生的要求,因而,主观方面,学生自身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障碍,才是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主要因素。

三、一些建议和思考

1、解决办法------给高一新生的建议

物理是中学阶段的重点科目之一,它经典而抽象、虽然来源于生活和实验却极难理解,因此许多同学望而怯步,那么怎样学好物理这门课呢?

①实学懂每个知识点

为了学懂,同学们必须做到以下三点:认真阅读课本;认真听讲;理论联系实际。课本知识是前人经验的高度概括和总结,准确精练,不是随便看一遍就可弄懂的,必须反复阅读和揣摩,通过课前的阅读了解知识重、难和疑点以便上课时有目的听讲,提高学习效率。课堂上,老师的讲解一般会比课本更具体更详细。认真听讲,一方面能更好的掌握知识的来龙去脉,加深理解,另一方面,还要注意学习老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提高思维能力;此外,重视实验,理论联系实际也是提高学习效果的重要途径之一。这是因为物理知识都是从生产、生活、科学实验中概括和总结出来的,是一门实验性极强的学科。把理论知识与实际相联系,不仅能提高动手能力,而且能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印象,加深理解,巩固记忆。

②物理,要掌握物理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

中学的物理规律并不多,但是物理现象和过程却千变万化。只掌握了基本概念和规律是不够的,还必须掌握科学的思维方式。如假设法,理想化法,等效替代法,隔离法与整体法,独立作用原理以及迭加合成原理等等。掌握了科学的思维方法,才能提高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把复杂的问题分解为简单问题的能力,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物理问题。

③及时复习巩固所学知识

对课堂上刚学过的新知识,课后一定要把它的引入、分析、概括、结论、应用等全过程进行回顾,并与大脑里已有的相近的旧知识进行对比,看看是否有矛盾,否则说明还没有真正弄懂。这时就要重新思考,重新看书学习。在弄懂已学知识的基础上,要及时完成作业,有余力的同学还可适量地做些课外练习,以检验掌握知识的准确程度,巩固所学知识。

④适量的课外书籍,丰富知识,开阔视野

物理教学反思篇6

当前中等教育的物理教材,是传统教材的精选,具有较强针对性,对中职学校各专业的共性和特殊性的要求都能满足。由于教学教材是固定的,因此就需要老师自己根据所要上的专业选取教材内容,但要注意的是,一定不能破坏教材的主体框架,并且不影响物理整体知识传授,分清轻重点即可,重点讲解内容可做适当补充,学生掌握一个重点的脉络比粗粗的了解整本书有用得多。此外,为了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中职物理教师在教材的取舍上就要匠心独运,要有独创能力。所以,我们中职物理教师不但要勤于研究教材,而且要善于研究教材。物理课本是学生学习物理基础知识的必备物,教师要重视课本的教学,在教学中要以课本为主狠下功夫,尽量少用或者不用其他复习资料,最大可能为学生减轻负担,使学生能向各个方向发展,成为新一代合格的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的职业人才。

二、教育技术的应用必不可少

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对教学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教育技术已经成为老师必须掌握的一项技能。现目前各类学校基本上都已更进了教学媒体设备,现代化教学较之传统的板书教学的优点在于,可运用图片、文字、声音或视频直接展示,增加教学容量,提高课堂效率,利于总结回顾和引导学生等,由于教育技术应用的各种优势,使得学生容易产生学习兴趣,能够主动学习,并能更加能理解教学内容。

三、课堂教学生活化,降低教学难度

既然中职学生的教学目标主要是加强情感教育,让他们体会知识的乐趣,那么不应使知识硬化,生搬给学生,而是应该把知识变得活化,结合实际生活教学,这样不仅能使学生更好的理解物理知识,还能降低教学难度。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充满着物理现象,是一个天然的物理课堂。平时生活中我们随时在使用的电、剪刀等跟物理知识密切相关,还有我们平时所看到的雾、霜等自然现象都与物理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从实际生活出发,使学生从生活现象深入到对理论的了解。同时要活化课堂,使学生参与到每一个教学环节,从实际生活出发,使学生从生活现象深入到对理论的了解。同时要活化课堂,使学生参与到每一个教学环节,教师要组织好教学,创造出贴合学生实际的条件,大胆让学生参与进来,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动性。

四、教学方法根据具体教学内容进行选择

在教学领域流传着“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这样一句谚语,随着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像等的不同,教学方法也应该随之改变。好的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所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在传统教学中一般以讲授法为主,这种教学方法以语言传递为主,可以很直接的将知识传授给学生,但是却过于单一,课堂互动效果不佳,也不能确保每个学生都听懂了所讲内容。因此,在讲授法的基础上,还应该加入其它的教学方,具体情况应据实际教学内容而定。如在讲授惯性定理时,可以穿插参观法,向学生展示惯性实验,验证有关物理结论,在此之后还可以用谈话法或者讨论法等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相关理论,做出相应的教学反馈,避免了单向灌输知识的枯燥感。

五、注重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而职业学校的学生又主要是以掌握技能为主,在这个技术更新很快的时代,不断的学习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在学校时就应该加强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在课堂上注重学生探究式学习,多以提问引导的方式开始教学,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引起学生的疑问和思考,在遇到关于问题的堵塞时,应避免直接给出答案,而是侧面给予提示,尽量让学生自己思考,使之形成良好探究习惯,久而久之具备自学能力。七、要渗透相关法制内容现如今我国正大力推进依法治国,法在我们生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懂法是未来社会的必然发展趋势。所以在课堂中就可以时常结合教学内容给学生讲解法制概念和知识,潜移默化的使学生懂法,并学会遵守法律和应用法律。例如讲解恒定电流这一章中的电源和电流时,可结合生活中大量使用的电池,引导学生合理回收。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第五十六条:以填埋方式处置危险废物不符合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应当缴纳危险废物排污费。危险废物排污费征收的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当教师讲解这一节时,要使学生了解废旧电源对环境的危害,从而理解有关法律条文的意义。并养成爱护环境,不随意污染环境的环保意识。总之,课堂是教学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中职老师平时应寓教于情,注重兴趣的培养。侧重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有针对性的使学生掌握相应知识。加强引导,结合生活实例,结合法律知识,培养出全面综合发展的中职学生。

物理教学反思篇7

【关键词】教学反思 反思类别 反思方式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8-0199-01

英国学者洛克说:“反思是人对获得观念的心灵的反观自照。”教学反思就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而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它是一种用来提高自身的业务,改进教学实践的学习方式。它使教师的教学参与更为主动、教师的专业发展更为积极的手段和工具。

美国学者波斯纳认为: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在平时常规的教学工作中积累教学经验的同时,尝试科学地、合理性地反思自己的教学,充分发挥自身的角色作用,这是新课程目标要求,也就是新时代基础教育的要求。

教师反思可以有多种:有对教学流程的反思、有对教学对象的反思、有对教学形式的反思等等。笔者在较长时期的物理教学中,对教学反思归纳了几个方面:

一、教学设计的反思

教师在进行新授课前都要依据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对教学过程、内容、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需要使用的教学手段等进行充分的准备。但是在实际授课中往往会发现教学效果或是教学目标与预期的设计有较大的差异。原因在于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忽略了对教学设计效果和教学实践的思考。使得教学实践中无法发挥教学设计的预期效果。

例如:苏科版8年级下册“四、浮力”一节内容,整个一节课以生活中的浮力现象出发,通过生活中物体受浮力的例子,引出“下沉的物体是否受浮力?”接着对阿基米德原理进行探究。在探究“下沉的物体是否受浮力”时,学生得到的结论各不相同。怎样能让学生体验到下沉的物体也受到浮力?设计教学过程中增加了一个用手托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的物体,发现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小,说明物体受到向上的托力。然后与图中实验对比,说明下沉的物体也受浮力。在探究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要求引导学生建立F浮于G排的联系。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教师的不断引导,先体验将物体慢慢按入水中时观察水面的变化,教师引导学生水面的的升高说明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接着教师进一步引导F浮是“力”与V排最接近的可能是什么力?学生容易联想到排开液体的重力G排。从而提出“物体所受的浮力与物体排开的液体的重力有关”。这样的设计过程要测量的物理量较多,G物、G桶、G总、F′,学生在进行实验时往往手忙脚乱,不知所措。这时最好由教师指导学生将F浮和G排这两个过程单独列开,帮助学生目的明确的测量需要测的物理量。并把测量过程设计成表格,便于学生比较。

二、教学过程的反思

教学过程的反思就是教师要对教学中重、难点是否处理适当,是否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确立,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否得到了提高,是否培养了学生的质疑能力等情况进行反思。

例如:苏科版8年级下册第六章“四、密度知识的应用”中学习测量物体的密度,在课前教师要求学生找一些生活中的物体带到课堂上测密度。第二天学生带来了很多物体,有书本上提过的,还有很多书本上没有的:木块、泡沫塑料甚至有同学带来了一个面团、一块大砖块。因为事先没有指导学生带什么,只考虑了应用学过的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也没料到实际问题会出现的那么快。在过程中教师灵机一动,将这堂原本受书本限制的实验课变成了开放性的实验课。对于拿砖来的学生教师提出问题:“砖块放不进量筒中测体积,怎么办?”对拿来木块的学生提出问题:“木块不能浸没在水中测体积,怎么办?”对拿着面团的学生提出问题;“面团会在水中溶化,怎么办?”学生立刻活跃起来,纷纷想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这趟预设的课变成了特殊密度的测量。

三、教学方式的反思

新课程的授课过程中教师要反思自己的教学方式是否从权威的方式转向了师生平等的互动交流的方式。教师是否具备公正性,是否有豁达的胸怀,是否具有敏锐的洞察力,是否有丰富的情感和足够的亲和力。

教学反思的方式也可以有多种。笔者在这里举两种最常用的反思方式。

集体互动反思:

听课、评课是教师相互学习的一种最常见的方式。评课的形式是一种重要的反思形式。

(1)教学观摩。平时在教学活动中经常性的相互观摩彼此的教学,详细描述看到的教学情境,对此进行讨论分析,反思自己对同课题课的教学得失。

(2)论坛讨论。现在的网络日益发达,网络上的教学论坛很多,来自于同学校的、不同学校的,同学科的、不同学科的,同地点的、不同地点的教师聚集在一起,就教育教学过程中发生的问题,共同讨论解决的办法,得到形形的方案为所有教师及其它学校所共享。如笔者曾经参加过一个专门为物理教师开办的网络培训班,在班上大家通过网络共同讨论“总电阻的引入问题”,每个参加的教师都发表了自己的想法,还有的教师将网上的一些精彩的视频节选出来供大家参考。这些反思的方式,集思广益,博采众长。这样的沟通不仅在教学上意义重大,而且教师间更和睦,更信任。

教学随笔反思:

“随笔”可以是在课上的某个瞬间脑子里闪现的某个灵感、随时留下的痕迹,可以是课后的摘记,可以是对自己某次授课的点评,可以是某次失败的原因的记录。随笔的字数虽不多,但是日积月累将对今后的教学有很大的启发。笔者每年都对备课笔记和书本上的随笔翻阅,将这些作为下一轮备课的重要参考。随笔也是上课的第二稿,帮助随时改进课堂教学。这种反思是灵活的、行之有效的,是一种自我成长的反馈方式。

物理教学反思篇8

关键词: 物理教学 反思性学习 解题反思 思维品质

在物理教学中,我们经常见到这种现象:有些学生学习物理,精力投入很多,学习刻苦认真,虽然已经掌握了足够的物理知识,但他们并不清楚在何时何地运用这些知识及如何运用这些知识,碰到问题时显得束手无策。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笔者认为,这主要是因为学生平时解题只知道一味模仿例题,至于这种类型的题为什么这样解,并没有认真地研究,即缺少反思,所以遇上陌生的题型往往是“一股劲往前走,一直走到天黑”,仍无法到达终点,甚至迷路。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性学习呢?

一、引导学生进行解题后的反思,优化思维品质

解题的反思是指解决了物理问题之后,对解题结果、解题过程、解题规律和解题方法的重新审视、总结和提炼。解题之后进行反思,是培养物理思维能力的有效方法。著名教育家G.波利亚在”解题表”中将解题过程分为弄清问题、拟订计划、实现计划、回顾四个步骤,并强调所谓的回顾,本质上就是反思,一方面是检查自己的解题过程和结果,另一方面是对自己的思路进行整理、归纳、引申和发散。这样既有助于学生对物理知识的融会贯通,更有助于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具体做法是:

(一)反思解题过程,培养思维的批判性和严密性。

在解题过程中,学生由于审题不严、概念不清或受思维的影响,常常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所以解完题后,教师要指导学生对解题过程与结果作进一步审视,检查解题过程是否准确,是否混淆了概念,是否忽视了隐含条件,是否以偏概全,论证是否严密,解题结果与过程是否矛盾,等等,长期加以训练,无疑对培养学生的思维批判性大有益处,同时也提高了思维的严密性。

(二)反思解题方法,培养思维的深刻性与广阔性。

对于一道物理题,如果只满足于解出就行,久而久之就会思维狭窄,如果能通过反思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研究,寻求不同的解题方法,就可使思维触角伸向不同的方向、不同的层次,使思维变得开阔,变得深刻,因此,在一个问题被解决后,不应只满足于已有答案,应引导学生进行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的反思,开拓解题思路,探索新的解题途径,寻找最佳解题方案,并善于把解题方法加以引申和推广,进行一题多解、多题一解的训练,这样可以开阔视野,深化知识,提高思维的深刻性与广阔性。

(三)反思解题规律,培养思维的敏捷性与灵活性。

心理学的大量实验表明:学生物理思维能力与他们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对信息的概括及解题后对信息的保持能力成正比,因此,在解题后,要引导学生反思解题规律,进一步把特殊问题纳入更一般的范围,由特殊推广到一般,揭示普遍规律,形成技能技巧,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实现能力的有效迁移。从会解一道题目到会解一类题目,由低层次到高层次,把物理思维提高到由例及类的档次,形成有效的“思维链”。这样,有利于对解题途径作出快速选择,简化思维过程,提高思维的敏捷性与灵活性,从而加速物理思维的优化。例如,当学生解完平抛运动的题目之后,老师引导学生物体做平抛运动的条件:(1)物体的初速度方向与重力方向垂直;(2)物体受到一个恒力:重力。然后进一步引导学生探寻由物体做平抛运动的条件推广到类平抛运动的条件:(1)物体具有初速度,且初速度与合力方向垂直;(2)物体受到恒定的合力。由特殊推广到一般,学生再碰到类似的问题,便能快速地处理。

二、促进学生进行物理反思性学习的策略

(1)指导学生进行反思性学习,教师首先要有反思的习惯。

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设计、教学行为经常进行反思。教师只有不断地进行反思,使自己具有开放的心态和自我教育意识,才能指导学生自觉反思,养成反思性学习的习惯。在教学中经常反思课上例题,对习题条件加以变化,对结论加以推广和引申,一题多解或一题多变,教给学生反思的方法。若学生对例题所讲的思考方法、解题思路掌握得不牢固,则可通过反思让学生对例题进行再认识、再理解、再提高。既加深学生对题中数量关系的理解,又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教师示范反思方法,对学生养成反思的习惯、学会反思的方法是非常有好处的。

(2)要让学生进行反思性学习,教师就要放下权威,放下话语权给学生。

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是课堂的绝对权威,学生只需被动接受教师通过千锤百炼之后的经验结果,只需机械式地习得一个又一个成果。长此以往,学生在日复一日的灌输下不厌其烦,老师在吐沫横飞中感叹“一届不如一届”。究其原因,是因为学生失去学习的本源——思考。

要摆脱这种传统学习的弊端,教师就要放下权威,给予学生话语权,让学生对自己或他人的学习作出评价,阐述自己的观点,提出应对策略等。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多加以正面评价和改进建议,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学习内容的反思,这样学生才能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才能积极思考,勇敢质疑。

(3)要学生积极主动并持续地进行反思性学习,需建立互动性反思关系,形成反思的氛围。

上一篇:大学生活总结范文 下一篇:论文中期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