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毒管理办法范文

时间:2023-11-07 08:22:38

消毒管理办法

消毒管理办法篇1

关于贯彻执行《消毒管理办法》的工作情况汇报 文章作者:fxcdc2003 文章加入时间:2005年7月7日0:35 县卫生局领导: 为加强对消毒工作的管理,控制医疗感染,防止疾病传播,保障人体健康,中央卫生部于1992年8月31日颁布了《消毒管理办法》。我县在全县县、乡、村全面贯彻实施本法,并逐步开展消毒监督监测工作是从1996年。6年来,在县卫生局的重视和支持下,通过广泛宣传贯彻《消毒管理办法》,使全县的消毒管理工作基本走上了科学管理程序操作,并探索一些管理方法,取得了一定成绩。现将近几年的贯彻实施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取得的成绩 (一)规范了全县的消毒行为。通过贯彻实施《消毒管理办法》和消毒技术规范的培训,规范了全县各级各类医疗保健机构,经营、使用消县、乡、村*的消毒监测只开展一次,检测项目根据抽样项目而定。但部分现场检查不符合消毒要求的,抽样经检测相关指标不合格的单位或个体,其监督次数达二次或以上。 (三)消毒监督监测程序。 消毒监督监测对象为县卫生局认可并颁发有《医疗保健机构执业证》,经营使用消毒产品和一次性医疗卫生用品的企业(单位)或个人;托幼机构等。 每次监督监测都是2名以上的监督人员,每到一个监督单位或个人,首先是出示*,讲明来意,争取单位领导或法定代表人的配合,并有一名负责人陪同。在监督监测工作中,第一步是现场检查是否达到消毒条件,写出现场监督笔录,提出相关要求,然后对各操作环节的消毒效果进行抽样送检。其现场监督笔录、监测采样记录双方签字,各留一份备查。监督人员在每个单位监督结束后,将抽查样品及时送县卫生防疫站检验室化验,化验按送检要求的项目进行程序化验检测,三天内发出检验报告。根据检验结果,主管监督人员写合格与不合格及改进意见的“卫生监督意见书”并及时返回被监督单位或个人。 如果现场监督检查条件符合消毒管理要求,抽样经检测合格,发放《消毒合格证》。现场检查条件达不到消毒工作要求,抽样监测不合格者暂停发放《消毒合格证》,待整改合格或再次抽样监测合格才发《消毒合格证》。 对消毒监测严重不合格,或拒绝监督监测,或造成医疗感染事件的,提出限期整顿或罚款处罚。 其处罚依据是根据《传染病防治法》第六章,第三十五条:违反本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可处以罚款;第四款:拒绝执行卫生防疫机构依照本法提出的其它预防、控制措施的。《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第六章、第六十六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50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严重的可以处5000元以上20000元以下的罚款,对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机关给予行政处分。(四)对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污水、污物、粪便不按规定进行消毒处理的;(五)对被甲类和乙类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凝似传染病病人污染场所、物品未按照卫生防疫机构的要求实施必要的卫生处理的;(六)造成传染病的医源性感染、医院内感染、实验室感染和致病性微生物扩散的;(七)生产、经营、使用消毒药剂和消毒器械、卫生用品、卫生材料、一次性医疗器材等不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等。 我站在2000年至2002年基本上没有给罚款处罚,只给予责令限期改正处罚。 (四)严格收费标准。 消毒监测收费:其标准是按照湖北省物价局、湖北省财政厅、湖北省卫生厅联合下发的鄂价字(1996)256号文件执行。该文件规定消毒监测根据抽取样品和监测项目不同,抽取一份样品收取监测费80—400元,而我们一律是抽取一份样品,不管监测哪个项目统一按低标准收取监测费88元(含采样费8元);新开业的颁发《消毒合格证》30元,验证20元;2000年至2001年根据县物价局批复的《关于明确卫生监督收费标准》,收取了50—100元的现场卫生审查费。2002年根据省政府的要求已取消了消毒监测现场卫生审查费。消毒监测收费在实际工作大部份没按88元标准收取,一般采取低标准收取,有的甚至只收了20—40元。而且收费都出示了全额县财政局预算外管理票据。 三、存在的问题: (一)有极个别消毒监督人员,在监督监测中缺乏工作方法或不能依法行事,擅自降低收费标准,使各点收费不一致,导致被监督对象有意见。 (二)因我县村级医疗点分布在边远山区较多,交通不便,路程较远,少部分村级医疗点的抽样与送样间距超过时限,有时因气温过高,培

养液时间过长等因素,导致样品检验不合格。 (三)只注重监测,不重视监督和经常性督导检查。 (四)部分单位领导或个人对消毒监督监测工作认识不高,甚至有抵触情绪,使之配合不力等。 四、下一步工作措施 2002年我们必须要克服以前的工作不足,对已经暴露出的问题,应引起我们的高度认识,必须在以后的工作进行彻底改进。 (一)进一步加强对《消毒管理办法》的贯彻实施和对县、乡、村医疗人员消毒规范和法律知识的宣传培训,不断提高他们对消毒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规范医疗保健机构的消毒行为,使全县的消毒工作逐步形成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的科学管理。 (二)进一步加强对消毒管理工作的领导,层层要提高认识,建立健全管理组织,充实专业队伍,使全县的消毒监督监测工作抓到一个新的水平。站将其监督监测工作质量列入站年终目标责任制的考核,实行奖惩。 (三)加大监督力度,提高监测质量,坚决改变以往只注重抽样监测而轻视现场卫生监督的局面。其做法是从2002年起已成立2个消毒监督监测组,将20个乡镇分二片包干进行监督,其监督力度要达二次以上,监督覆盖面要达到98%。远离县城的乡、村消毒监测样品采取冷冻保藏,快速送检以提高监测样品合格率。 (四)加强监督人员的素质建设,严格执法程序,克服过去在消毒监督监测工作的随意性。 (五)严格物价政策,按标准收费,杜绝随意性收费,无票证收费,白条收费。 房县卫生防疫站 2002年6月1日 文章出处:

【大 中 小】 【打印】 【关闭】

消毒管理办法篇2

【关键词】医院感染管理 现状 分析 对策

中图分类号:R19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2)2-288-02

医院感染管理是医疗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评价医院综合医疗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在卫生部开展的“医院管理年”、“大型医院巡查暨质量万里行”等活动中,医院感染管理都被列为专项检查的重要内容,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已摆上了重要的议事日程,摆在了医院管理的重要位置。通过2007年5月至2010年10月督查、调查等方法,明确了目前医院感染管理方面存在的隐患并分析如下:

1 方法

1.1 调查对象 三级医院2所,县级医院8所。

1.2 调查内容 深入医院,对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建设、消毒、灭菌方法、消毒灭菌的监测;医院感染监测;无菌物品(一次性物品)的规范包装、存放;医务人员的无菌操作及手卫生等进行调查。

1.3 调查的依据 是根据《消毒技术规范(2002版)》、《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等标准要求进行。

2 结果

2.1 缺乏本院适用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未根据本院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合本院能执行的规章制度的有9所医院,占90%。

2.2 未按要求选择合适的消毒灭菌方法和效果监测 不同医院消毒灭菌效果监测不平衡,能正确选择消毒灭菌方法的医院只有1所,占10%,基本上能正确选择消毒灭菌方法的医院只有1所,占10%,不能正确选择消毒灭菌方法的医院有8所,占80%。

2.3 医院感染监测 只有1所三级医院按《消毒技术规范(2002版)》、《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的要求开展监测,占10%,9所医院均未按《消毒技术规范(2002版)》、《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的要求开展监测,占90%。

2.4 无菌物品(一次性物品)的规范包装、存放 绝大多数医院对无菌物品及使用中的一次性物品乱摆、乱放,未按《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及《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的要求进行存放。

2.5 医务人员的无菌操作及手卫生 10所的医院都存在无菌操作观念差,手卫生执行率低 部分医务人员还未意识到医院感染的危害性,对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重视不够。

3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选择1所三级医院为试点,采取以下干预措施:

3.1 建立制度 落实制度 规范管理

根据国家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的一系列法律、法规、规章、规范要求,建立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是搞好医院感染的基础和重要保证,为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并贯彻落实,根据医院的性质和特点、医院感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要注意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的修订和补充,用制度来规范医务人员的行为,加强制度的建设和学习,提高防范意识、降低医院感染率,杜绝工作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3.2 增强法制观念 强化法规意识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对健康及维护自身权益的关注显著提高,法律意识不断增强,对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所以必须加强医务人员的法律法规学习,如《消毒技术规范(2002版)》、《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等。

3.3 加强培训 更新知识 警钟长鸣

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是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任务之一。2007―2010年分别对新分配人员、实习生、医务人员、工勤人员等4851人次进行培训,培训的内容:医院感染管理的法律法规;洗手指征;医院感染事件回放;医院感染检查中存在的隐患以图片的形式反馈给大家,并提高整改措施,让大家掌握控制医院感染的相关知识,按《消毒技术规范2002版)》、《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的要求规范管理和操作,深入科室对在操作中存在问题的及时给予指导。

3.4 加强医院感染监测

医院感染管理水平直接影响医院的医疗质量。现代的医院感染管理质量,不是凭感觉来抽象的评判,而是以数据作为结果。开展医院感染监测的目的是通过监测取得第一手资料,分析医院感染的原因,发现薄弱环节,为采取有效措施提供依据并通过监测来评价各种措施的效果,为医院领导提供制定医院管理指标的依据,也为合理分配有限的感染控制资提供源提供信息。监测的方法:全面综合性监测和目标性监测。

3.5 加强消毒灭菌工作,落实医院感染管理措施 消毒灭菌是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如工作不到位,任何一个环节出现漏洞都可导致医院感染的发生。所以必须严把消毒灭菌关,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和消毒隔离规范,杜绝医院感染的发生。加强重点部门和重点环节的医院感染控制,手术室、供应室、病房、口腔科、内镜室等重点部门应按医院感染规范要求去做。

3.6 规范无菌物品的包装、存放、管理

按《消毒管理办法》、《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消毒技术规范2002版)》、《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等要求,规范无菌物品的包装、存放、管理流程。

3.7 结果 如下表:

表1 2007年6月―2010年1-10月感染率、漏报率干预前后数据对比

4 讨论

4.1 医院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存在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如不按《消毒技术规范2002版)》、《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的要求去做好各项检测工作,发生医院感染,特别医院感染爆发,医院将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声誉严重受损。

4.2 调查分析

4.2.1 对医院感染管理认识不一 医院感染是目前公共卫生领域的一个重要问题,它直接影响医疗质量和患者的安危。部分医院领导只注重医院的经济效益,仍存在重治轻防的思想,对医院感染专职人员的学习和培训也不够重视,管理职能难以发挥。

4.2.2 忽视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不健全、不更新、无落实。

4.2.3 无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难以完成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各项管理、业务工作,难以保证对医院感染的重点部门和环节实施监督检测、检查和指导。

4.2.4 没有按照《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的规定建立有效的医院感染监测制度,不能及时发现医院感染病例,更没有分析总结,无法采取有效的处理和控制措施。

4.2.5 感染防控工作薄弱,诸多环节存在隐患,一旦出现医院感染暴发,很难采取有效的处理和控制措施。

4.2.6 全员参与意识不强 认为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是“感控人员和个别领导的事”,忽视了自己在医院感染管理中也是管理者及执行者的身份。

4.2.7 消毒、灭菌知识欠缺 医院自身在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方面意识薄弱,未开展对消毒、灭菌效果的有效监测。医务人员对使用中消毒剂性能、使用方法、浓度等掌握不准确,缺乏监测手段等,这不仅造成浪费和环境污染,还易导致病原微生物对消毒剂产生耐药性。极少数的医务人员错误的认为:任何未经清洗、消毒的物品,只要经过高压灭菌,任何微生物都能被杀灭。因此,有的包布未做到一用一清洗、破烂;有的物品、器械反复使用已破损、生锈、血迹斑斑的仍在使用;石蜡油为非水溶性剂仍作为器械保养的剂;植入型器械未每天每锅灭菌做生物监测;浸泡无菌器械的容器不消毒灭菌;浸泡无菌器械消毒液不知道要做化学监测及生物监测等等。

4.2.8 医院感染监测力量不均衡 有的医院在医院感染控制方面力量薄弱,领导不够重视,兼职人员忙于应付各种事务性工作,对医院感染工作力不从心,或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虽然也有医院感染的计划与总结,但大多流于形式,没有实质性内容和可操作性,调查方法大多是靠医生报表的被动监测和回顾性监测。

4.2.9 消毒灭菌效果监测不规范 大多数医院无相应的消毒灭菌监测方法,未定期对压力蒸汽灭菌生物监测及紫外线灯管的强度监测。

4.3 医院感染管理的重要性 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是保障医疗安全和医疗质量的一项重要工作,要引起医院管理者和广大医务人员的高度重视,做到常抓不懈,警钟长鸣。在调查中发现,医院感染制度落实不扎实,主要是法制观念不强。近年来,医院感染暴发事件并非少见,引起了一些不必要的医疗纠纷。部分医院存在重医疗技术轻医院感染的倾向,多数医护人员对医院感染控制工作像“雾里看花”,知道是美好的事物,但模糊朦胧,看不清真面目。误认为,医院感染防控是专业人员的事,与己无关,对医院感染防控缺乏理解配合,这种防控意识的欠缺,严重阻碍医院感染防控工作的发展。殊不知,每一个环节都存在医院感染隐患,医疗护理工作的每一个节点都需要防控医院感染,每一个人都有防控责任。为减少不必要的医患矛盾和医疗纠纷,增强医务人员法制观念和依法行医的道德规范,不管是对患者负责,对自己负责及人民健康服务都是势在必行。只有重视和做好医院感染监测工作,控制医院感染,杜绝医院感染的暴发,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减少了医患纠纷,才能共筑和谐。

5 小结

普天之下,以民为本;医疗安全,重于泰山。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是医疗工作的核心和根本所在,医疗安全工作事关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是关系到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重要工作。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如履薄冰,稍有不慎即招致严重后果。近几年,不幸发生了类似“丙肝事件”、“手术切口感染暴发事件”等等,赔偿、善后、挽回医院在社会的不良影响,需投入的人力、财力是多少有形、无形的支出 医院感染事件,特别群发感染事件,频繁被社会暴光,给患者增加痛苦和费用,也给医护人员增加压力。因此,医院感染防控像一座大坝、一道防线,保护着患者的安危,保护着医院的正常运行,保护着医院的名誉。医院感染控制工作有着自身的特殊性,表面看只有投入没有回报,实际上是防患于未然。预防为主,杜绝感染,方可减少纠纷,提高医院名誉,而一旦放松监管,工作出现纰漏,就会预防失败,甚至感染暴发流行,医院不仅蒙受经济损失,甚至使整个医院都受到影响。所以,加强医院感染管理任重道远,各级医院管理者应加强管理,使医院感染管理工作逐步走上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的轨道。

参考文献

[1]《消毒管理办法》

[2]《医院感染管理办法》

[3]《消毒技术规范2002版)》

[4]《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

[5]《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

[6]《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

[7]《医院感染监测规范》

消毒管理办法篇3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食品安全法》和《消毒管理办法》,坚持标本兼治、治本为主、规范管理、加强监督的原则,提高责任意识,加大工作力度,加强对餐饮具集中消毒单位的监督管理,防止食源性疾病的传播,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二、整治目标

通过集中整治,使我市餐具集中消毒单位得到有效监管,符合《消毒服务机构卫生规范》的要求,消毒过程及消毒后餐饮具符合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和规范的规定。

三、整治内容

(一)对辖区内餐饮具集中消毒单位进行一次全面排查,要按照《市公共餐(饮)具集中消毒企业卫生管理要求》(试行)督促企业进行整改,对整改后仍达不到要求的通报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吊销营业执照。

(二)对餐饮具集中消毒单位重点检查消毒效果、消毒方法、工艺流程、工作环境、设施设备、使用的洗涤剂、消毒剂、包装材料、消毒质量控制、生产和自检记录、从业人员健康体检培训、包装标识等内容。落实餐饮具定期抽检制度。

四、工作步骤

专项整治活动时间从年4月1日至年5月31日,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宣传发动。时间为年4月1日-年4月10日。各县(市、区)要按照整治活动的总体要求,结合各自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摸清辖区内餐饮具集中消毒单位的基本情况并积极做好前期宣传工作,营造浓厚的社会氛围。市卫生局将举办一次餐具集中消毒单位负责人、卫生管理人员和监督人员培训班,主要培训内容是:实施餐具集中消毒整治的目的、意义,卫生监督员现场监督监测的具体方法,餐具集中消毒企业软、硬件的具体要求等。各县(市、区)要召开餐饮具消毒单位和有关餐饮服务单位负责人专门会议,对整治工作进行全面动员,要求按照专项整治的目标内容,认真进行自查整改。

第二阶段,集中整治。时间为年4月11日-年5月10日。各县(市、区)集中力量开展专项整治,规范餐饮具集中消毒单位和餐饮服务单位索证行为,查处违法生产和使用单位。市卫生局将对专项整治工作情况进行督查,并将督查情况进行通报。

第三阶段,总结提高。时间为年5月11日-5月31日。各县(市、区)要认真总结整治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及时上报工作总结,同时要认真研究,进一步强化监管措施,建立健全长效监管机制。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成立“市卫生局餐饮具集中消毒单位专项整治领导小组”,负责对我市餐饮具集中消毒专项整治工作的领导。

(二)加强监督检查,加大打击力度。各县(市、区)卫生行政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食品安全法》和《消毒管理办法》,切实履行好监管职责,要集中时间,集中力量,实施重点整治,确保不留死角,不留盲点,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三)实施标本兼治,规范经营行为。餐饮具集中消毒单位要严格按照《消毒服务机构卫生规范》要求,规范消毒流程、功能布局、消毒方法、质量控制、从业人员健康体检等。落实餐饮具集中消毒单位负责人是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建立规范、有效的责任管理机制。

(四)加大宣传力度,形成舆论氛围。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大力宣传餐饮具集中消毒专项整治行动的重要意义,形成强大的舆论氛围。对管理规范、诚信经营的单位要给予宣传报道,引导餐饮具集中消毒单位规范经营,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使广大群众放心、安全使用集中消毒餐具。

(五)加强督导检查,确保任务落实。专项整治行动期间,市卫生局要组织卫生监督人员深入餐饮具集中消毒单位进行现场技术指导,督促企业认真进行整改。建立餐饮具集中消毒抽检制度,各县(市、区)每月对餐饮具集中消毒单位抽检一次,市卫生监督中心每季度抽检一次。对餐饮服务单位使用集中消毒餐具定期进行抽检。抽检情况进行公告,对严重超标的给予行政处罚。

消毒管理办法篇4

各乡镇政府(办事处、管委会)任务目标是(详见附表):

##办事处:需防疫家禽60万只、疫苗30万毫升、消毒面积10万平方米、消毒药0.5吨,共需资金5.8万元。

##办事处:需防疫家禽70万只、疫苗35万毫升、消毒面积15万平方米、消毒药0.75吨,共需资金7.1万元。

经济开发区:需防疫家禽20万只、疫苗10万毫升、消毒面积2万平方米、消毒药0.1吨,共需资金1.8万元。

##镇:需防疫家禽100万只、疫苗50万毫升、消毒面积20万平方米、消毒药1吨,共需资金10万元。

##镇:需防疫家禽60万只、疫苗30万毫升、消毒面积15万平方米、消毒药0.75吨,共需资金6.3万元。

##镇:需防疫家禽60万只、疫苗30万毫升、消毒面积18万平方米、消毒药0.9吨,共需资金6.6万元。

##镇:需防疫家禽80万只、疫苗40万毫升、消毒面积20万平方米、消毒药1吨,共需资金8.4万元。

##镇:需防疫家禽70万只、疫苗35万毫升、消毒面积15万平方米、消毒药0.75吨,共需资金7.1万元。

##镇:需防疫家禽100万只、疫苗50万毫升、消毒面积20万平方米、消毒药1吨,共需资金9万元。

本文来自

##镇:需防疫家禽60万只、疫苗30万毫升、消毒面积18万平方米、消毒药0.9吨,共需资金6.6万元。

##乡:需防疫家禽50万只、疫苗25万毫升、消毒面积15万平方米、消毒药0.75吨,共需资金5.5万元。

##乡:需防疫家禽40万只、疫苗20万毫升、消毒面积10万平方米、消毒药0.5吨,共需资金3.7万元。

##乡:需防疫家禽30万只、疫苗15万毫升、消毒面积8万平方米、消毒药0.4吨,共需资金2.8万元。

有关部门的职责任务为:

畜牧局(指挥部办公室):1、充分发挥参谋助手作用,搞好禽流感防控工作的指导、监督和协调;2、组织成立6人技术专家小组、30人应急处理预备队;3、筹备疫苗、消毒药、隔离衣及必备设施;4、组织5支道路巡回检查组,由交通、公安部门配合,上路巡回检查、堵截运送禽类及其产品的车辆;5、做好宣传和技术人员培训工作;6、做好指挥部交办的其它工作本文来自517878秘书网。

卫生局:加强与畜牧部门的联系,互通禽流感疫情信息,开展技术交流合作,做好密切接触染疫家禽人员的健康检查和观测,严防疫情传染人类,组织好青年秘书网20人应急处理预备队、2辆车,成立专门的医疗队伍,建立观察点,备足药品和隔离病房。一旦发生人群感染,按《##县人禽流感防治应急预案》开展工作。

财政局:加大对禽流感防控工作的投入,保证防控所需疫苗、扑杀、消毒等经费约计120万元。

林业局:做好鸟类迁徙情况的定点、定时预测预报工作,并及时上报指挥部。

交通局:与畜牧部门共同做好畜禽及其产品运输车辆的监督检查和消毒管理工作,同时安排好紧急防疫物资的调运,组织好20人应急处理预备队、2部车。

工商局:加强禽类及其产品市场的监管,加大对违法经营畜禽及其产品行为的打击力度,组织好20人应急处理预备队、2部车。

质监局:加强对疫苗、消毒药品和器械的质量监督。版权所有

贸易办:加强对商业流通系统屠宰、加工、销售禽类及其产品的管理工作,组织好20人应急处理预备队、2部车。

环保局:指导家禽饲养场、小区、大户搞好污染治理和环境保护工作,并搞好调查研究。

火车站:协助动物防疫人员对铁路运输的禽类及其产品的检疫检验工作,同时优先安排防疫物资的运输,组织好20人应急处理预备队、2部车。

广电局:加大对高致病性禽流感工作的宣传,每天报导防控工作的新动态。

公安局:组织60人应急处理预备队、5部车,确保疫情发生时做好疫区的封锁和强制扑杀工作,并做好疫区安全保卫和治安管理工作,并配合好畜牧部门的上路巡查。

三、工作措施

1、宣传教育

通过广播、电视、明白纸等形式广泛宣传禽流感科普知识,让广大群众充分了解禽流感的防控知识和危害性,提高群众对搞好防疫工作的认识。呼吁人们远离野生禽鸟,不吃病、死禽鸟,注意个人卫生。同时,教育广大群众不必担心,禽流感是可防、可控的。

2、组织领导

县里成立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治指挥部,由县委副书记、县长##任指挥长,县委副书记、副县长##任副指挥长,吸收政府办、畜牧局、卫生局、公安局、交通局、农业局、林业局、财政局、工商局等部门一把手为成员,具体负责禽流感疫情的全部工作。禽流感防治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地点在县畜牧局,由##局长任办公室主任。各乡镇政府也要成立禽流感防治指挥部,由乡镇长任指挥长、分管副书记任办公室主任,负责本辖区禽流感防治工作。

3、防控体系

县禽流感防治指挥部健全以青年秘书网指挥部办公室为中心,以19个基层兽医站、8个动监分所为桥梁的疫情检测网络,分别对辖区内的规模养禽场、禽类屠宰加工厂进行排查摸底,密切注意疫情。同时,对规模养禽场、屠宰厂进行全面的彻底消毒,实行疫情零报告制度。各乡镇政府要以村为检测点,建立24小时值班制度,密切关注本辖区疫情,每天下午4:00—5:00向县政府办公室报告疫情。

4、技术培训版权所有

根据农业部、卫生部关于禽流感的有关通知精神,对专业兽医、卫生人员进行禽流感防治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培训,要求掌握禽流感诊断标准、治疗原则、疫情报告的程序和基本要求,流行病学知识和流行病学调查方法、预防控制措施与病料采集技能、消毒、隔离、防护基本技能及相关法律、法规、实验室工作人员要掌握实验室检测和研究的技术操作规范。

5、强制免疫

全县范围内的禽类要进行一次全面禽流感疫苗强制免疫。具体工作按排:由乡镇政府统一组织,基层兽医站负责所辖范围内的散养户禽的免疫工作,做到乡不漏村、村不漏户、户不漏禽,确保防疫密度达100%,同时做好免疫记录档案。各动监分所要做好辖区内的规模饲养场的兽医监管工作,监管饲养场的禽流感免疫工作,并做好监管记录。

6、加强检疫

兽医卫生监督所、各动监分所,要切实做好欢迎光临517878秘书网产地检疫工作,严格按照检疫操作程序实施检疫。同时做好消毒工作,加大查处贩运病死禽类的力度,以及生产、加工、运输等过程的监督管理,发现疫情及时上报,决不能瞒报、谎报、不报,确保我县的禽鸟及其产品的健康和安全。

7、严格消毒

对所有禽类养殖厂进行消毒管理,特别是鸡粪、鸡舍必须严格消毒程序,对进行养殖厂的人员要坚持更换衣物,坚持清洗消毒,加强对来自疫区交通工具、装载容器和运载工具上废弃物的防疫消毒处理。

8、卫生监督

加强食品加工行业、餐饮行业的卫生监督,坚决杜绝生产、销售加工来源不明的禽类食品和病死禽类食品,加强对食品从业人员的体温检测,检疫查验和医学巡视工作。

9、应急处理

消毒管理办法篇5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宝山区共有112家托幼机构,抽取其中32家(公办20家,民办8家,集体4家)托幼机构进行调查。

1,2方法

依据《消毒管理办法》《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办法》及《托幼机构环境、空气、物体表面卫生要求及检测方法》(DB31/8--2004)的要求,采用统一调查表对宝山区32家托幼机构传染病防治的各项管理工作进行调查。对其中15家托幼机构的活动室、休息室空气、桌(台)面、玩具、毛巾、茶具、工作人员手进行了细菌菌落总数、大肠菌群、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测。

2 结果

在3种(公办、民办、集体)所有制形式的托幼机构中,配备专(兼)职保健人员数、预防接种证查验登记等项目合格率偏低。共检测各类样品210件,其中有2家托幼机构的3件抽检样品(2件幼儿用茶具,1件幼儿用毛巾)细菌菌落总数检测结果超标(表1,2)。

3 讨论

3,1保健人员配备问题

托儿所、幼儿园必须根据接收儿童的数量配备儿童保健人员,但调查中发现,部分托幼机构儿童保健人员配备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托儿所、幼儿园儿童保健工作的有效开展。分析其原因,主要为托幼机构负责人对幼儿园的保健管理工作尚不够重视,其次也存在托幼机构工作人员编制紧张、专业保健老师相对欠缺、保健老师待遇偏低造成人员流动性增加等因素。

3,2预防接种登记问题

虽然各托幼机构执行了幼儿入托预防接种证查验登记制度,但调查中发现,部分托幼机构在幼儿入托以后的预防接种登记记录中,常规接种后应登记的部分疫苗内容缺项,这样很容易在间隔较长一段时间后,对幼儿是否已按常规接种了疫苗产生记忆错位,对幼儿的正常疫苗接种带来不必要的安全隐患。分析其原因,主要为托幼机构未能及时地执行幼儿接种登记记录,对于一些特殊情况下的园外幼儿预防接种未与家长或当地预防接种机构及时沟通联系,从而造成登记疏漏。

3,3幼儿用品消毒问题

少数托幼机构的幼儿用品如毛巾、茶具的消毒管理工作存在问题。2家托幼机构的3件抽检样品细菌菌落总数检测结果出现不同程度的超标。分析其原因,主要为托幼机构少数从事消毒卫生的工作人员消毒知识欠缺、卫生意识淡薄;其次保洁不符合卫生要求,少数托幼机构习惯性地在已消毒的茶具等幼儿用品上面盖一层纱布,且反复使用,很容易造成二次污染。另外调查中还发现,托幼机构虽对供应幼儿开水的保暖桶、玩具等物品定期进行消毒,但检查中大部分托幼机构未能提供相应的消毒书面记录,而幼儿园又缺乏相应定期或不定期的消毒效果自查记录,使人对托幼机构消毒管理制度是否能真正地落实产生一定的隐忧。部分托幼机构在制定传染病防治管理的各项制度时,完全照搬上级单位制定的各项内容,未能结合本园的实际情况作相应的补充和细化,让人感觉这些制度的建立流于形式。

3,4建议

3,4,1强化责任意识,促进卫生保健工作规范有效开展

当前各级各类托幼机构的负责人(园长)是托幼机构开展各项工作第一责任人,强化托幼机构负责人对卫生保健工作的责任意识,对于托幼机构传染病防治及消毒卫生管理工作有着重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因此,可通过开展授课、举办培训班等多种形式,对托幼机构负责人进行《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办法》《消毒管理办法》等相关法规知识的培训,在思想上重视托幼机构的卫生保健工作,从而保障卫生保健各项工作规范有效开展。

3,4,2严格执行各项制度,注重落实成效 目前各托幼机构都能按照相关要求制定传染病防治、消毒隔离等各项规章制度,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由于种种因素很难保证真正落实执行到位。建议在提高相关工作人员防病、消毒卫生意识基础上,各单位可成立相应的领导考核小组,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相关检查、测评工作,并将有关员工的福利待遇与考核成绩相挂钩,确保各项制度能够真正落实到位。

3,4,3加强指导培训。确保消毒卫生质量 当前托幼机构的消毒卫生工作多由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及所属地的医疗机构予以帮助指导,上级主管职能部门应定期对托幼机构负责人、保健人员及相关消毒工作人员进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消毒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知识的培训,加强传染病防治、消毒等有关工作的业务指导,加大监测力度,确保托幼机构的消毒卫生质量。

消毒管理办法篇6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在本市市区内从事牛、羊等动物乳生产经营的单位和个人。

第三条凡在本市市区内以营利为目的进行乳类生产经营的单位,必须经卫生行政部门许可后方可生产经营。

凡直接接触乳类的从业人员每年必须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合格证后方可上岗。

第四条市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辖区内乳类卫生的监督管理工作。

市、区农牧、城管、工商等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国内配合卫生行政部门,作好监督管理工作。

第五条乳类生产经营单位应制定相应的卫生管理制度,配备专职或兼职的卫生管理人员,加强对所生产经营乳类的检验工作。

第六条乳畜场应设有圈舍、运动场、饲料贮存、冷藏、消毒、洗涤、兽医卫生检疫和病畜隔离等设施,应有充足的上水和畅通的排水设施。

饲养少量乳畜的单位和个人,也应有乳类冷藏、消毒设施,并采取有效的病畜隔离措施,按规定接受兽医检疫。

第七条乳富、乳畜圈舍应经常保持清洁,圈舍地面应硬化,挤奶前圈会应通风20分钟,乳畜应清洗干净并消毒。

第八条乳畜每年必须进行炭疽、结核、布鲁氏菌病等疾病的检疫和预防接种。检疫出的病畜必须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法规的规定处理。病畜乳汁必须报请有管辖权的卫生监督部门监督处理。

第九条开始挤出的一、二把乳汁、产犊前十五日的胎乳、产犊后七日的初乳、应用抗菌素期间和停药后五日内的乳汁、炎乳及变质乳等禁止供人食用。

第十条鲜乳必须及时进行过滤、消毒、冷却,禁止生乳上市销售。消毒应当采用高温巴氏消毒或经卫生行政部门认可的有效消毒方法进行。不具备消毒条件的,应向乳类生产经营单位或其收购站(点)出售。

鲜乳收购站(点),应有乳类冷藏设施,消毒乳发送前应置于10℃以下冷藏。

第十一条凡与乳类直接接触的工具、容器及机械设备必须专用,表面光滑易于洗刷,其材料必须无毒无害,使用前应彻底消毒,生产或销售结束后要彻底清洗和消毒。

第十二条消毒乳必须采用符合卫生要求可降解的一次性材料进行包装,包装外标识必须标注品名、厂名、厂址、生产日期。批号、卫生许可证号、保存期限及食用方法。

第十三条设置乳类销售、收购站(点)必须符合卫生、城管等方面法规的规定。

第十四条消毒乳必须符合国家卫生标准,不得掺假、掺杂,影响营养、卫生。

第十五条消毒乳运输车辆必须保持清洁卫生,运送前应消毒,运送完后应清洗干净。

第十六条消毒乳的生产经营单位应建立化验室,对每批产品按规定进行卫生质量检验。不符合卫生标准的,必须及时查明.原因采取有效改进措施,并将卫生质量检验情况按月上报卫生监督部门。

第十七条卫生监督部门依法向生产经营乳类的单位和个人采样检验,被采样单位和个人不得拒绝。

第十八条违反本办法规定未经卫生行政部门许可,生产经营乳类的,由卫生行政部门依法予以取缔,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违法所得1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以500元以上30000元以下罚款。

第十九条违反本办法规定未取得健康合格证,从事乳类生产经营的,由卫生行政部门依法责令改正,对单位可处以5000元以下的罚款,对个人可处以100元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条乳类生产经营过程不符合有关卫生要求的,由卫生行政部门依法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可处以5000元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一条违反本办法规定直接销售生乳的,由卫生行政部门责令改正,没收生乳,并处以1000元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二条市辖县可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二十三条本办法应用中的具体问题由**市卫生局负责解释。

消毒管理办法篇7

一、针对疫情,成立以公司高层管理者为组长,综合办公室牵头的公司疫情防范小组,负责进行人员管控,环境消毒,疫情防控宣传,防疫物资筹备等方面工作,确保公司所有的疫情防护措施做到位。

按政府部门要求,及时定期通报本公司疫情防控情况,并与政府主管部门、街道办事处等单位建立紧密联系,保持信息沟通渠道的畅通。

二、防控物资保障工作 1、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配置适当的防控物资,包括消毒药品(84消毒液、含氯消毒剂、75酒精、免洗洗手液),防护器具(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N95/KN95口罩、手套),防控器具(包括测温设备、喷壶),必要时配置紫外线消毒灯;

2、防控物资须设专人负责管理,建立疫情防控物资台账,制定防疫物资岗位配置标准,制定防疫物资岗位配置标准,每日统计管理区域内防护用品库存数量,及时补充;

3、生活物资方面,可考虑储备一定量的食用水和速食食品,供应急时使用。

三、抗疫资金经费保障 1、公司设立防疫抗疫资金财务专用帐户,落实疫情防控经费保障和防疫抗疫期间及疫后企业经营运作资金的需求。

2、按照特事特办、急事急办的原则,加快资金拨付使用,确保疫情防控相关经费专款专用。

3、对防疫抗疫期间及疫后恢复企业正常经营运作资金确有困难的分支机构,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和保障。

四、员工保障工作 1、关心和保护好一线工作员工身体健康;

2、依据疫情情况,合理调整各岗位人员上下班时间,为员工外勤工作尽量安排交通车辆;

3、保持办公区环境清洁,定期消毒。保持通风,通风时注意保暖。人与人之间保持1m以上距离。办公时佩戴口罩、手套;

4、进行员工情绪管理。如发生存在疑似症状人员,应向员工进行正确引导,避免恐慌;

如员工出现疑似症状,应及时研判,隔离疑似员工,落实各项防控措施,消除恐慌;

五、沟通保障工作 1、疫情防范小组专人负责防疫工作的信息收集、分析、报告、通报;

2、公司总部建立疫情应急沟通机制,开通24h疫情上报通道,并确保有关疫情信息能直达总部的各个主要负责人;

3、与街道办事处实时沟通并开展疫情防控协同工作;

4、应统计、分析、研判员工体温及健康情况,如有异常立刻及时上报,杜绝瞒报、漏报等违规行为。

六、防疫专业知识保障 1、密切关注政府部门下发的疫情防控各项政策和科普资料;

2、收集国家卫健委、中国疾病防控中心的权威信息,整理疫情防控相关知识;

3、采用海报、长图文、短视频、动画等多种形式,并通过公司网站、公众号等方式进行疫情防控知识的推送;

4、加强员工疫情防控相关知识的宣传培训工作,正确引导员工对疫情防控认知,科学防控,增强自我防控信心。

七、员工复工上岗指引 1、身体状况良好、体温低于37.3度,无咳嗽、流涕等呼吸道症状。15日内无疫区逗留、无接触疫区人员经历。

2、员工每日上班前测量体温,发现异常者立即联系疫情防范小组并按要求送至医院进行检查。

3、对疫情发生地的员工、在疫情发生地停留过的员工、与疫情发生地人员有亲密接触的员工的信息应进行报备,按规定向政府相关部门上报,并须隔离观察14天,同时做好登记、追踪、观察等工作,确认无异常后方可上岗。

4、在疫情防控期间,员工上班前应正确佩戴符合卫生要求的口罩;

口罩原则上一次性使用,并按规定更换。如在物资紧缺情况下,可视口罩清洁程度适当延长使用时间。

5、洗手。工作人员应随时使用消毒洗手液进行手部清洁,采用流动水源洗手或使用速干手消毒剂。

6、复工后,员工对外业务外出工作(驻场)期间,应要自觉增强应对疫情的防控保护意识,做好适当的防疫保护措施,降低被病毒感染的机会。

八、办公区域出入控制管理 1、人员防控 (1)所有进入办公区域的人员均须佩戴口罩。

(2)测量体温。在办公区域出入口设人员测温点, 并做好人员信息和测温记录。对体温≥37.3的人员,拒绝进入办公区域,并第一时间报告辖区指定应急部门,做好相关区域消毒工作。对拒不配合测温和登记工作的相关人员,应及时报告物管或相关政府主管部门。

(3)疫情防控期间,提倡员工携带午餐回公司,禁止外卖、快递人员进入办公区域。

2、物品防控措施 (1)防疫期间,业务往来的全部资料统一由经营拓展部指定专人统一收发。接收回来的资料经药物消毒或紫外灯消毒处理后,才分发至经办部门;

(2)快递物品投递至前台指定区域放置,对物品存放区域实施消毒防控管理;

(3)拒绝来自疫区未经专业消毒的物品进入公司管理区域。

3、区域封闭管理 (1)防疫期间关闭所有非必行通道,尽量减少人员出入口;

(2)可通行出入通道按需设置温控检测区;

(3)经测试无体温异常者方可进入办公区域,体温异常者需立即登记报备并限制进入;

(4)封闭区域应锁闭且粘贴封条并在显著位置张贴告示。

九、通风管控工作 (1)联系大楼物管,定期对空调通风系统中的空气处理设备的清洗消毒或更换工作。空气过滤器、表面式冷却器、加热器,加湿器、凝结水盘等易集聚灰尘和孳生细菌的部件应定期消毒或更换。

(2)有外窗的办公区域应开启外窗通风。员工注意做好身体防寒保温。

(3)公司定期组织对全公司办公场所进行清洁消毒。

十、垃圾实施分类管理。

1. 生活垃圾。每日对生活垃圾桶和生活垃圾桶周边2米的地面使用浓度为500mg/L的含氯消毒液喷洒消毒2次。

2. 防控用品垃圾 (1)在醒目位置设置废弃口罩、废弃手套等特殊有害垃圾专用的定点收集桶,并注明“供废弃口罩、废弃手套等特殊有害垃圾使用”字样;

引导员工将使用过的口罩、手套等统一放在专用垃圾桶内,每日用浓度为1000mg/L的含氯消毒液喷洒消毒2次;

(2)对废弃口罩、废弃手套等特殊有害垃圾,原则上实行日产日清,并统一通知大楼物管交当地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或卫生健康主管部门指定的危险废物处置场所进行专门处置。

十一、疫情防控宣传管理 疫情防控宣传统一由公司综合办公室专人负责管理,确保口径一致。

1、对内宣传。

(1)发放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知识、个人防护知识、居家防护知识宣传册,适当岗位张贴公示;

(2)员工严禁私自转播、散布疫情信息;

(4)落实上级主管部门、物业管理、属地街道就疫情防控宣传的其他要求。

2、对外宣传 (1)通过邮件、微信群发、线上平台、公众号、宣传栏、海报等媒介宣传防疫知识,防控措施、疫情通报等,取得客户配合;

(2)密切关注疫情防控动态,及时、准确、全面、客观通报客户,加强宣传、联络工作,加大安抚解释力度,但不造成恐慌;

(3)严格落实各级、各方疫情防控要求,定时向上级相关部门汇报、沟通;

(4)落实上级、相关方的宣传通告其他要求。

十二、沟通与配合工作指引 一与政府及有关部门的沟通与配合 1、保障与街道办事处、防控中心等政府有关部门的信息沟通渠道畅通,指定专人对接并跟进政府有关部门对疫情的管控指示,服从统一安排、统一调度指挥和培训指导;

2、协助政府部门对员工情况进行排查,建立疫情台账,并按要求收集疫情人员信息,如个人基础信息、近期出行信息、车辆出入信息、体温监测数据、健康状况等,及时上报至政府有关部门;

3、配合当地宣传部门进行疫情防范宣传,并通过微信推送、宣传栏张贴等方式及时向客户传达疫情防范知识、政府管控政策、疫区客户隔离等信息;

4、发现与疫情相关的突发事件,应配合相关部门第一时间采取有效措施,及时抢救、有效隔离,严防疫情蔓延。

二与甲方(客户)的配合指引 1、与甲方(客户)建立疫情防控联动机制。实现防控方案、应急组织、物资保障、人员保障等工作同步,除落实政府部门的防疫要求外,积极配合甲方(客户)完成各项防疫工作;

2、对外业务交往和派往甲方(客户)驻场的员工,除遵守公司本指引(方案)的规定外,还应接受甲方(客户)的疫情防控工作管理要求,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3、协助甲方(客户)及其他对接部门的各类排查、信息收集报告工作。

(三)确诊病例被隔离开后的处理措施 1、如发生公司员工在上班期间确诊病例被隔离,公司在疾控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办公场所消毒处理工作,禁止非染病员工工作区域人员进出该区域;

2、增加染病员工工作区域消毒频次,并定期通过QQ(微信)群、朋友圈等多种方式告知员工消毒措施和疫情最新动态;

3、协助政府防控部门对确诊病例所产生的垃圾依规处理。

十三、其他 1、本指引自发出之日复工之前,全体员工要在家自行学习本指引的附录16的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相关知识,知悉相关知识内容,复工之日公司除对员工检查体温外,还将检查员工对相关知识内容的认识。

2、各分支机构按本指引,结合本部门实际和所在地政府部门的要求,制定、落实本部门的节后复工疫情防控工作指引。

建成工程咨询股份有限公司 2020年2月5日 附录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相关知识 附录1 新型冠状病毒科普知识 一、什么是新型冠状病毒 从疫情区不明原因肺炎患者下呼吸道分离出的冠状病毒为一种新型冠状病毒,WHO命名2019-nCoV。

二、哪些人容易感染新型冠状病毒 人群普遍易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在免疫功能低下和免疫功能正常人群均可发生,与接触病毒的量有一定关系。对于免疫功能较差的人群,例如老年人、孕产妇或存在肝肾功能异常,有慢性病人群,感染后病情更重。

三、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主要传播方式是经飞沫传播、接触传播(包括手污染导致的自我接种)以及不同大小的呼吸道气溶胶近距离传播。目前近距离飞沫传播应该是主要途径。

四、新型冠状病毒会人传人吗 会。从一些聚集性病例的发病关联次序判断,人传人的特征十分明显,且存在一定范围的社区传播。

五、什么是飞沫传播 飞沫一般认为直径>5um的含水颗粒,飞沫可以通过一定的距离(一般为1m)进入易感的粘膜表面。飞沫的产生1.咳嗽、打喷嚏或说话;2.实施呼吸道侵入性操作,如吸痰或气管插管、翻身、拍背等刺激咳嗽的过程中和心肺复苏等。

六、什么是接触传播 直接接触病原体通过粘膜或皮肤的直接接触传播1.血液或带血体液经粘膜或破损的皮肤进入人体2.直接接触含某种病原体的分泌物引起传播。

七、什么是密切接触者 指14天内曾与病毒的确诊或高度疑似病例有过共同生活或工作的人。包括办公室的同事,同一教室、宿舍的同事、同学,同机的乘客等。以及其它形式的直接接触者包括病毒感染病人的陪护、乘出租车、乘电梯等。

八、对密切接触者注意事项 所有跟疑似感染病人可能有接触的人(包括医护人员)都应该有14天的健康观察期。观察期从和病人接触的最后一天算起。一旦出现任何症状,特别是发热、呼吸道症状如咳嗽、呼吸短促或腹泻,马上就医 九、密切接触者监控建议 1.如果接触者出现症状,要提前通知医院,将前往医院。

2.前往医院的路上,病人应该佩戴医用口罩。

3.避免搭乘公共交通,应该呼叫救护车或者使用私人车辆运送病人,如果可以,路上打开车窗。

4.生病的密切接触者应时刻保持呼吸道卫生和进行双手清洁。在路上和医院站着或坐着时,尽可能远离其他人(至少1m)。

5.任何被呼吸道分泌物或体液污染的物体表面都应该用含有稀释漂白剂的消毒剂清洁、消毒。

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有什么临床表现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起病以发热为主要表现,可合并轻度干咳、乏力、呼吸不畅、腹泻等症状,流涕、咳痰等症状少见。部分患者起病症状轻微,可无发热,仅表现为头痛、心慌、胸闷、结膜炎、轻度四肢或腰背部肌肉酸痛。部分患者在一周后出现呼吸困难,严重者病情进展迅速。多数患者预后良好,少数患者病情危重,甚至死亡。

十一、在临床上怎样识别观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 1.流行病学史(1)发病前14天内有疫情区或其他有本地病例持续传播地区的旅行史或居住史;

(2)发病前14天内曾接触过来自疫情区或其他有本地病例持续传播地区的发热或有呼吸道症状的患者;

(3)有聚集性发病或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有流行病学关联。

2.临床表现(1)发热;

(2)具有病毒性肺炎影像学特征;

(3)发病早期白细胞总数正常或降低,或淋巴细胞计数减少。有上述流行病学史中的任意1条,以及符合临床表现中任意2条,为疑似病例。

附录2 正确使用口罩防护的方法 一、口罩该怎么选 选择一一次性医用口罩,连续佩戴4h更换,如有明显污染、沾湿应立即更换;

选择二N95医用防护口罩,应根据使用者所处的环境和粉尘浓度等不同进行更换,如长时间在户外或人员密集区,应在4h至6h后(不应超过6h)进行更换,如发现防颗粒物口罩的任何部件出现破损,以及明显感觉呼吸阻力增加时,应立即废弃。棉布口罩、海绵口罩均不推荐。

二、正确使用口罩 医用口罩的使用方法 1.鼻夹侧朝上,深色面朝外或褶皱朝下。

2.上下拉开褶皱,使口罩覆盖口、鼻、下颌。

3.将双手指尖沿着鼻梁金属条,由中间至两边,慢慢向内按压,直至紧贴鼻梁。

4.适当调整口罩,使口罩周边充分贴合面部。

三、特殊人群如何佩戴口罩 1.孕妇佩戴防护口罩,应注意结合自身条件,选择舒适性比较好的产品。

2.老年人及有心肺疾病慢性病患者佩戴后会造成不适感,甚至会加重原有病情,应寻求医生的专业指导。

3.儿童处在生长发育阶段,其脸型小,选择儿童防护口罩。

四、多长时间更换一次口罩无论是哪种类型的口罩,使用时效都是有限的,一定要定期更换。口罩被分泌物弄湿或弄脏,防护性能降低,建议立即更换。

五、废弃口罩处理如何做防疫期间,摘口罩前后做好手卫生。废弃口罩丢弃之前,应折叠成长条形后用挂耳绳捆绑成型,将口罩折叠时应将口鼻接触面朝外,有条件的应进行酒精消毒。废弃口罩放入垃圾桶内,每天两次使用75酒精或含氯消毒剂对垃圾桶进行消毒处理。居家隔离者用过的口罩,请在弃置前用水煮沸10-15min后再投放至“其他垃圾”的收集容器中。

附录3 正确的洗手方法 正确的洗手方法是个人良好卫生习惯重要内容之一,能有效的防止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在与患者接触后,触摸眼、口、鼻前,打喷嚏或咳嗽后,如厕后,带口罩前及摘口罩后,接触公共设施如扶手、门柄、电梯按钮、公共电话后、从外面回家后等均应及时洗手。

一、湿。在流动水下,淋湿双手。取适量洗手液肥皂,均匀涂抹至整个手掌、手背、手指和指缝。

二、搓。认真揉搓双手至少15秒,注意清洗双手所有皮肤,包括指背、指尖和指缝 (一)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揉搓;

(二)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揉搓,交换进行;

(三)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指缝相互揉搓;

(四)弯曲手指使关节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搓擦,交换进行;

(五)右手握住左手大拇指旋转揉搓,交换进行;

(六)将五个手指尖并拢放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

三、冲。用清水把手冲洗干净。

四、捧。用清水将水龙头冲洗干净,再关闭水龙头。

五、擦。用干净的毛巾/纸巾擦干或烘干机烘干。

附录4 工作区域个人防护知识 一、上班途中如何做 正确佩戴一次性医用口罩。尽量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建议步行、骑行或乘坐私家车、班车上班。如必须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务必全程佩戴口罩。途中尽量避免用手触摸车上物品。

二、入楼工作如何做 进入办公楼前自觉接受体温检测,体温正常可入楼工作,并到卫生间洗手。若体温超过37.3℃,请勿入楼工作,并回家观察休息,必要时到医院就诊。

三、入室办公如何做 保持办公区环境清洁,建议每日通风3次,每次20-30min,通风时注意保暖。人与人之间保持1m以上距离,多人办公时佩戴口罩。保持勤洗手、多饮水,坚持在进食前、如厕后按照七步法严格洗手。接待外来人员双方佩戴口罩。

四、参加会议如何做 建议佩戴口罩,进入会议室前洗手消毒。开会人员间隔1m以上。减少集中开会,控制会议时间,会议时间过长时,开窗通风1次。会议结束后场地、家具须进行消毒。茶具用品建议开水浸泡消毒。

五、食堂进餐如何做 采用分餐进食,避免人员密集。餐厅每日消毒1次,餐桌椅使用后进行消毒。餐具用品须高温消毒。操作间保持清洁干燥,严禁生食和熟食用品混用,避免肉类生食。建议营养配餐,清淡适口。

六、下班路上如何做 洗手后佩戴一次性医用口罩外出,回到家中摘掉口罩后首先洗手消毒。手机和钥匙使用消毒湿巾或75酒精擦拭。居室保持通风和卫生清洁,避免多人聚会。

七、公务采购如何做 须佩戴口罩出行,避开密集人群。与人接触保持1m以上距离,避免在公共场所长时间停留。

八、工间运动如何做 建议适当、适度活动,保证身体状况良好。避免过度、过量运动,造成身体免疫能力下降。

九、公共区域如何做 每日须对门厅、楼道、会议室、电梯、楼梯、卫生间等公共部位进行消毒,尽量使用喷雾消毒。每个区域使用的保洁用具要分开,避免混用。

十、公务出行如何做 专车内部及门把手建议每日用75酒精擦拭1次。乘坐班车须佩戴口罩,建议班车在使用后用75酒精对车内及门把手擦拭消毒。

十一、后勤人员如何做 服务人员、安保人员、清洁人员工作时须佩戴口罩,并与人保持安全距离。食堂采购人员或供货人员须佩戴口罩和手套,避免直接手触肉禽类生鲜材料,摘手套后及时洗手消毒。保洁人员工作时须佩戴手套,工作结束后洗手消毒。安保人员须佩戴口罩工作,并认真询问和登记外来人员状况,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

十二、公务来访如何做 须佩戴口罩。进入办公楼前首先进行体温检测,并介绍有无疫情区接触史和发热、咳嗽、呼吸不畅等症状。无上述情况,且体温在37.2°正常条件下,方可入楼公干。

十三、传阅文件如何做 传递纸质文件前后均需洗手,传阅文件时佩戴口罩。

十四、电话消毒如何做 建议座机电话每日75酒精擦拭两次,如果使用频繁可增加至四次。

附录5 消毒注意事项 一、实施消毒前,应先做好清洁卫生;

二、消毒剂具有一定的刺激性,配制和使用时应注意个人防护,佩戴口罩和手套等,并注意防止喷溅到眼睛。部分消毒液具有一定的腐蚀性,应正确选择。表面消毒后至少保持15min后才可用清水擦拭;

三、所使用的消毒剂应在有效期内,现用现配,没使用完的剩余液体不得存放使用。须使用清洁冷水配制消毒液;

四、消毒液请遵照消毒剂使用说明书进行配置;

五、消毒用抹布、拖布、容器等清洁工具要分区域使用。卫生间的清洁工具应与其他区域场所分开。用后的清洁工具应清洁、消毒后晾干备用;

六、工作人员消毒完毕后,应及时洗手,并做好消毒记录。

附录6 常见消毒剂及配制使用 一、日常清洁及预防性消毒以清洁为主,预防性消毒为辅,应避免过度消毒,受污染时随时清洁消毒。

考虑到疫情的防范,一般消毒方法如下a表面可使用含氯消毒剂有效氯含量250-500mg/L擦拭,作用30min,再用清水擦净。b地面可使用含氯消毒剂有效氯含量250-500mg/L用拖布湿式拖拭,作用30min,再用清水洗净;

二、含氯消毒剂有皮肤黏膜刺激性,配置和使用时建议佩戴口罩和手套,儿童请勿触碰。乙醇消毒液使用应远离火源。

有效氯浓度500mg/L的含氯消毒剂配制方法 a84消毒液有效氯含量5按消毒液水为100比例稀释;

b)消毒粉有效氯含量12-13,20克/包1包消毒粉加4.8升水;

c含氯泡腾片有效氯含量480mg/片-580mg/片1片溶于1升水(具体配置应按使用说明操作);

三、75乙醇消毒液可直接使用。

消毒管理办法篇8

【关键词】学校;食堂;卫生

【中图分类号】R155.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09)10-0090-01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和国家卫生部制订的《学生集体用餐管理办法》,进一步了解和掌握我县学校食堂卫生现状,从根本上杜绝学生食源性疾病和学生集体性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我们于2008年4月-7月,对鞍山市铁东区所管辖的校内食堂的卫生现状进行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管辖全区40所学校共计37家食堂,初中7家,小学20家,其他学校(技校、职校)食堂10家。调点是卫生管理、组织、制度,基础卫生设施、设备布局和内外环境。

1.2方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集体用餐管理办法》、《餐饮业食品卫生管理办法》、《学生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餐饮业和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卫生规范》

2结果

2.1办证情况37家食堂中持有效卫生许可证的36家,办证率达到 97.2%,另外1家卫生许可证已经超过有效期限,未参加年度审验。37家食堂共有从业人员354人,持有效健康证的341人,健康证持有率96.3%。卫生知识知晓率为95.2%。

2.2卫生管理组织及制度被调查的37家集体食堂都建立了各个工作岗位卫生制度及管理组织,并挂在醒目位置。

2.3原料选购如蔬菜、肉、蛋、奶、调味品等食品原料,为最大限度降低成本,其进货渠道多为集贸市场。

2.4基础卫生设施情况37家食堂中,防蝇、防鼠设施齐全的35家,占94.5%,防蝇、防鼠设施未健全(未安纱窗、库房未设防鼠板或下水道未设防鼠网)的2家,占5.5%。37家集体食堂全部设有冷藏设备,但普遍存在冰箱储藏物品过多,重叠摆放,达不到预期冷藏效果,其次冰箱内生、熟食品混放,清理、消毒、除霜不及时,导致食品交叉污染的机率增加;烹调间的案板、刀具,以及售货的容器无明显标记,加工生熟食品工具混放,混用现象严重;按规定37家食堂在配餐间工作台上方设置了紫外线消毒灯,但能准确使用的仅有17家,5家紫外线消毒灯已经损坏或老化达不到规定的功率,无法保证消毒效果;餐具消毒方面,35家采用热力消毒柜,2家采用消毒剂,但均未设立专职卫生消毒,从业人员对热力消毒的时间、保持温度及化学消毒剂的配比不熟悉;烹调间操作台面,25家使用不绣钢或塑料材料,台面清洁、无污染,5家使用木制台面,因清洁、消毒不及时,大部分台面不见本色,甚至出现霉斑。

2.5食堂布局调查的37家食堂,在建设初期,主动报请卫生行政部门图纸设计审查的 5家,未接受卫生行政部门设计审查就竣工验收的32家,食品加工间面积大于25m 的37家,餐厨面积之比1:1的0家,1:0.8的4家,1:0.6以下的33家,设有冷拼间的1家。有的食堂存在原料粗加工、烹调、面点蒸煮、餐具消毒、食品仓库、餐厅等功能区划分不清,布局杂乱等不符合卫生要求的问题。

3讨论

我辖区的学校食堂卫生状况存在一定的食源性疾病的隐患。造成上诉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①由于我国现行用工制度的改革,学校食堂从业人员流动性大,无法对其进行系统有效的卫生知识培训。如何建立一个卫生知识全面、相对稳定的面向学生的食品从业人员群体,成为目前重点考虑的问题。②随着学校和学生数量的不断扩大,学校在集体食堂的新建、改建、扩建过程中,由于学校领导对卫生法律法规的不清楚,未经卫生行政部门的审查,即自行设计施工,导致各功能区域和设施布局不合理,餐厨比例不符合卫生要求,食品污染隐患增加,整顿难度大。因此,提高学校相关领导的卫生法制意识,也是消除食源性疾病隐患的重要环节。

建议:解决学校食堂存在的诸多问题,在卫生行政部门不断加大经常性卫生监督检查频次的同时,学校也应进一步完善食堂的内部管理机制,增强法律意识,提高学校对食堂的约束力,逐步加大对基础卫生设施的投入,从根本上消除食品安全隐患。

参考文献

[1]杨艰萍.上海市宝山区学校食堂食品卫生现状调查[J].职业与健康,2004(12):75-76

[2]赵自发.学校食堂卫生问题与对策[J].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00(01)

[3]朱夏娣,冯碧君.宁波市学校食堂卫生现状调查[J].海峡预防医学杂志,2005(01):52-53

[4]樊文中.金坛市中小学校食堂卫生状况调查分析[J]职业与健康,2002(02).

上一篇:商业地产可行性报告范文 下一篇:社区工作项目可行性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