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教育征文范文

时间:2023-10-26 21:04:46

国防教育征文

国防教育征文篇1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 网络平台 高校征兵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8(b)-0103-01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教育的现代化也越来越普及,作为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国防教育也广泛采用更为有效的教育手段,而其中,征兵工作效率的提高就可得力于当代日益发展的教育技术。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包括多媒体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不仅有助于促进征兵工作方式的改进,也有利于实现征兵工作的计划性和科学性,因此,以现代教育技术为重要手段已成为现代高校征兵工作中的发展趋势。

1 运用互联网平台开展征兵工作的主要特点

在信息技术的平台下,能够为征兵宣传工作带来更多新的方式方法,网络宣传具有生动直观、丰富多彩的特点,这种全方位的宣传方式,将提高信息的传递速度,其受影响人群也更为广泛。通过这种宣传方式,一方面为征兵工作营造出了浓厚的氛围;另一方面,也为增强大学生的国防意识创造了条件。利用互联网开展征兵工作有很多优势,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1)多维的宣传平台,现代教育技术提供的网络平台是一种多维的宣传手段,与传统媒体不同,这种多维的宣传平台能够将文字、图片以及声音等信息组合成有机的整体,使得访问者能够感受到更多的信息,而且,也能够吸引更多人访问,有利于增强征兵宣传的效果。

(2)受众更为广泛,互联网有一个传统媒体无法触及的优势,那就是其受众非常广泛,尤其是在高校。目前,高校学生中,互联网用户已经达到了100%。因此,毫无疑问,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宣传,从当前来看,应该是最具有普及性的手段。

(3)提供更为互动的信息平台,互联网作为影响范围最广的一种现代媒体,其最大的优势还在于其互动性,由于传统媒体只能单向的传递信息,导致信息接受者与传播者处于脱节状态。而在现代教育技术平台下,一个网络链接,简单的鼠标点击,就能了解到相关的所有信息。

(4)效率高,成本低,借助网络平台进行宣传,其成本很低,而且,其制作时间短,能够及时进行投放,也方便根据上级教学部门或军事部门的意见和要求随时做出调整。而利用传统媒体进行宣传,其成本相对就高很多,而且不方便更改和调整。利用网络平台可以非常便利的实现信息更新,为宣传工作提供了便利。

(5)方便进行跟踪与统计,网站的点击率能够清楚的记录访问该网络或该条信息的人数,因此,可以通过量化的数据来即时评估宣传的效果。网络宣传手段方便对受众进行跟踪,并及时了解情况。而传统的宣传方式,并不能实现精确的数据统计与情况跟踪。

2 如何运用互联网平台做好征兵工作

征兵工作是高校武装部重要的任务之一,利用网络平台开展征兵工作,有其独特的优势和便利性,而利用好网络平台这一手段,具体还应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

(1)运用网络平台做好宣传,搜集官方征兵宣传资料,并详细规划征兵宣传的模式和具体内容。具体来说,在开展征兵工作期间,可在原有的武装部国防教育网站的首页划出专门的板块,与征兵工作有关的所有信息,包括征兵工作机构的信息,征兵工作实施的流程,征兵工作相关的政策法规,常见征兵工作的知识问答以及相关咨询电话等,让学校每一名学生足不出户即可了解到详细的征兵工作情况。

(2)及时更新相关信息,通过网站,对征兵工作相关信息应随时可进行更新或补充,及时将上级教育部门或军事部门的精神或要求出来,让访问者通过鼠标就能了解他们所需要的信息,实现信息传播具有很好的穿透力。

(3)加强网络互动,网站上设置征兵专用的留言版,并且安排专人进行管理,做好在线咨询,尤其是在征兵工作前期的准备阶段,及时回复学生提出的各种疑问对日后工作的开展具有很好疏通性。通过统计信息访问量,及时了解访问情况以及反馈意见不断完善征兵宣传工作。

(4)设立网络预征报名系统,实行网络预征报名不仅是网络平台的重要内容,也是扩大征兵宣传的有效途径。通过网络预征报名的方式对征兵工作进行预演,能够大大地提高征兵工作的效率和便捷性。而且,在征兵工作正式开展之前,就能够事先收集和统计学生兵源分布和报名情况,有利于提前预测征兵工作的实施情况。

(5)实施在线测试,一些学生可能有意向入伍,但是并不确定自己是否合适。因此,设置相关的在线测试就显得尤为重要,如引用一些有关心理、身体、政审等相关条件的测试,测试结果反馈给学生,从而对自己是否满足征兵要求有一个比较客观的认识与评价。

3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高校征兵工作中的意义

在信息时代,现代教育技术已经成为高校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包括高校国防教育在内的所有高校教育,都离不开网络的支持。而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高校国防教育网站,是一种通过收集、处理和传播国防教育信息来促进和推广高校大学生国防教育的重要平台和手段。高校征兵工作是国防教育的重要部分,将征兵工作纳入国防教育体系,有着深远的意义,不仅能建立健全征兵工作长效机制,为部队输送合格、优秀兵员,也能够提高在校大学生的国防意识。而且,在校园网的基础上开办高校征兵工作的宣传和教育平台,也是当代高校征兵工作的有益尝试。

总之,在信息化背景下运用教育技术开展征兵工作,是对高校征兵工作的创新与改革,也将大大提高高校征兵工作的效果。文中就利用互联网平台开展征兵工作的主要优势进行论述,包括宣传平台更加多维,受众更为广泛,更为互动的信息平台,效率高且成本低以及方便进行跟踪与统计等。显然,网络媒体具备着传统媒体所没有的很多优势,那么,如何利用这些优势更好的开展高校征兵工作也有许多值得深思的地方。

参考文献

[1] 张建平.现代教育技术―― 理论与应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 范涛,王志海.浅谈国防教育的信息网络化[J].国防,2000(4):15.

作者简介:谢华(1985,5―),男,广东大埔,中山大学武装部,国防教育方向,硕士,实习研究员。

国防教育征文篇2

2016年9月17日是第16个全民国防教育日,也是我校特色教育的“国防月”。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推动学校国防特色教育深入开展,我校决定本月第三周为“国防教育周“,制定活动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全面推动学校国防特色教育的深入开展,提高全民国防观念,增强民族凝聚力,充分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切实保障和推动学校素质教育的有力开展。

二、加强学校对开展国防教育的组织领导

学校成立国防教育领导小组,以校长为组长,书记为副组长,德育主任、大队辅导员、教导主任、各班班主任为组员的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布置指导全校国防教育活动月工作。重点当好三个第一:

(一)当好国防教育的“第一明白人”,切实熟知国防教育法规,掌握国防知识;

(二)当好国防教育的“第一责任人”,搞好组织协调;

(三)当好国防教育的“第一带头人”,带头搞好国防教育的谋划决策,带头落实有关制度。使全校师生都参与国防教育活动中来,创造性的搞好国防教育特色工作。

三、活动内容及时间安排

1、9月10日学校召开行政班子会,研究制定学校开展国防教育活动周方案。

2、组织广大师生观看军事题材的电影和观看国防图片展。

3、开展队列训练一周,适时进行国防教育。

4、利用假期时间组织学生阅读有关国防书籍,进行“国防知识竞赛”。(国防教育知识竞赛试题大全(附答案))

5、各中队认真组织召开“国防教育主题队会”

6、开展国防手抄报和国防征文活动。各班要在组织学生全面参与的基础上,以班级为单位选出2篇征文和手抄报参加校级比赛。

7、9月30日学校进行国防教育手抄报、征文展评、国防争章表彰会等活动,扩大国防教育的覆盖面。

四、要求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学校组织开展“国防周”活动,是我校特色教育的一项常规活动。各班主任要认真履行职责,带头组织,带头学习,带头参加。

2、周密计划,精心组织。为切实加强对“国防周”活动的指导,各班级要早筹划、科学安排,周密组织,做到有详细计划、有工作部署、有保障措施、有检查落实。

国防教育征文篇3

1.1高校领导不够重视,机构不够健全

虽然国家从各方面强调国防教育的重要性,但就目前实际情况来看高校国防教育状况并不乐观.各大高校虽然能够认识到国防教育的重要性,但大多数都没有成立独立的校武装部.笔者调查了渭南师范学院、宝鸡文理学院、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渭南职业技术学院、延安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这些学校的国防教育工作基本都是挂靠在学生处或保卫处.由此看来,很多高校新生军训、毕业生预征兵、冬季入伍等工作都由其他部门来兼做.由于没有专门的国防教育教学机构,很多院校的国防教育工作只是简单地完成每年一度的新生军事技能训练任务,很少开展军事理论课教学和国防教育活动,这些不利因素直接影响了高校国防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1.2国防教育理论教学流于形式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规定:普通高等学校军事理论课应开设36学时.有些高校没有成立专门的机构负责这项工作,仅仅作为其他部门的一项附属工作.大多数高校采用技能训练过程中教官穿插讲解,或请部队工作人员做报告的形式进行教学.由于重视程度不够,致使理论教学流于形式,涉及面窄,知识容量小.国防教育在理论层面上达不到相应的高度,自然学生的国防意识也难以进一步提高.

1.3教师队伍亟待加强

据调查,目前我国高校军事理论课专职教师大多来源于部队退役军人,这部分教师在实践训练方面经验丰富,但在专业素质、理论素质方面都亟待提高.许多高校的军事理论课教师由辅导员、行政人员、思想政治教育教师或历史学教师等兼任,这部分教师没有经过系统学习,又不具备实践训练方面的经验,使得教学内容停留于理论层面,从而造成教师不愿教,学生不爱学的尴尬局面.

1.4国防教育科研工作相对滞后

由于师资力量严重不足,军事理论课专兼职教师学历水平有限,对教师的后期培训也相对滞后,导致国防教育科研工作停滞不前,大多数教师仅仅上好课就很艰难了,科研工作自然是难以企及.

二、高校国防教育理论教学与实践活动相结合的有效途径

2.1在教育内容上要做到几个结合

一是要把国防教育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相结合.国防教育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必不可少的基本教育,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之一.高水平的国防教育是一个国家现代文明的标志之一,它能够增强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苏霍姆林斯基说:“热爱祖国,这是一种最纯洁、最敏锐、最高尚、最强烈、最温柔、最有情、最温纯、最严酷的感情,一个真正热爱祖国的人,在各方面都是一个真正的人.”所以国防教育对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培养高质量的后备兵员和预备役军官以及加强全民的国防教育、增强全民的国防观念等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高校开展国防教育,对大学生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将产生积极的影响.因此,国防教育工作要通过军事理论课的教学,充分增强学生的爱国意识.在日常的国防教育实践活动中也要通过参观、演讲等活动强化学生的爱国意识.

二是要把国防教育和预征兵工作相结合.近年来,为了响应国家提高兵员素质的要求,全国各大高校都轰轰烈烈地开展了预征兵工作.征集高校毕业生入伍,是适应新时期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是进一步优化兵员结构,提高部队战斗力,加强基层指挥军官队伍建设,增强退役士兵就业能力的重要举措.各高校征兵部门和就业部门应该强强联手,通过各种渠道宣传国家对大学生入伍的优惠政策,将预征兵和就业挂钩,积极鼓励毕业生为国效力.同时,要利用军事理论课教学这个强大阵地大力宣传国家有关国防教育方面的政策,积极鼓励大学生应征入伍,保家卫国.

三是要把在高校进行的国防教育同冬季征兵相结合.响应国家政策,最终要体现在每年冬季入伍的数目上.调查知,目前南方高校毕业生入伍数目相对高于北方高校,但各大高校最终入伍的学生数量还是极其有限的.究其原因,主要是各高校在毕业生离校后,没有建立一个预征兵学生的跟踪调查系统,学生毕业后不能及时联系巩固在校时的教育成果,致使学生离校后处于放任状态,并最终影响入伍.因此,各高校应建立预征兵学生跟踪系统,及时反馈学生信息并督促学生冬季及时入伍.

2.2在教育形式上要做到几个结合

一是要把国防教育同舆论媒介宣传相结合.为了更好地开展国防教育工作,各高校应该进一步建立健全组织机构,把国防教育宣传工作落到实处.通过建立校园联通网、印制国防教育手册、开设板报专栏、定期广播等媒介向学生介绍军事科技动态,进行持久性的宣传,使学生在课余之际也能了解国内国外军事科技状况;同时利用各类重大纪念日办专栏、专刊,联系实际,进行重点教育,大力宣传国家相关政策,使学生全面了解国家军事政策、军事思想、军事高技术、信息化战争等相关知识,培养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

二是要把军事理论教学和国防教育实践活动相结合.目前,由于各高校重视程度不一、军事理论课教师水平参差不齐、课程设置不尽相同,只有部分高校开设了军事理论课,由专职教师授课.大多数学校采用的是集中授课模式,即在新生入学之初,军事训练和理论授课穿行.笔者认为这种穿行的国防教育模式是可取的.军事技能训练侧重于增强学生的吃苦意识、团结意识、遵纪守法意识,在此基础上,军事理论课教师趁热打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育技术手段,通过播放军事高技术、信息化战争、国防建设与动员、电子对抗、国际军事热点争议等视频、爱国主义题材电影等形式生动直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也可发动军事爱好者或退役后入学的大学生交流讨论军队生活、入伍体验等.军事理论课教师应形式多样地增加课堂教学的信息量,开阔学生的视野,增强课堂的吸引力,达到高效国防教育的目的.国防教育活动是高等学校一项十分重要的教育教学手段,对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发挥着其他教育教学手段无法替代的作用.国防教育基地不同于军事技能训练和理论教学,这些基地往往具有很强烈的现实感,对学生的冲击力比较大,是进行国防教育的重要场所.集中训练结束后,各高校应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组织大学生参观烈士陵园、革命遗址、博物馆、纪念馆、科技馆、文化馆等,还可以在新生中开展军歌比赛、国防教育演讲比赛、国防教育征文比赛、国防教育知识辩论赛、国防教育摄影比赛等活动,邀请国内外著名军事研究专家为学生举行国防教育讲座等.通过组织这些活动,大学生将从不同侧面接触并深入了解国防知识,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

三是要把军事理论教学和科研工作相结合.教学和科研是高校工作的两大支柱,两者之间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目前,由于很多学校没有成立独立的武装部门和军事理论教研室,军事理论课程的组织尚显滞后,更谈不上国防教育科研工作.缺少了科研带动的国防教育达不到高水平国防教育的目标,这就要求各高校要在师资力量的培养上多下功夫,出台相应的政策,鼓励兼职教师走出去,参加相应的培训和学习,鼓励教师不断进行教学改革,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下多在科研上下功夫.通过各种活动的探索,最终要完成对广大高校学生进行国防理论灌输、国防技能培养、国防实践活动相结合的培养任务.

三、结语

青年作为国家最活泼的生命力,是国家的希望和未来.只有通过高校国防教育才能培养青年坚毅的品格、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百折不挠的进取精神和理智忘我的爱国精神.因此,高校各级领导应充分重视高校国防教育,积极深入地开展国防教育工作,将军事理论课教学和国防教育实践活动有机结合,为祖国培养出更多更好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国防教育征文篇4

------‑通渭县文庙街小学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纪实

 

    通渭县文庙街小学坐落于通渭县平襄镇文庙街37号,建校时间1905年,占地面积15715平方米,建筑面积9329平方米,是一所具有光辉革命史的百年老校。

1935年8月至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和红一、二、四方面军先后途经通渭。1935年9月27日,党中央率领红一方面军改编之陕甘支队,战胜艰难险阻抵达通渭重镇榜罗。中共中央随即召开政治局常委会议,正式作出到陕北扩大建立根据地、以陕北作为领导中国革命大本营之战略决策。9月29日,毛泽东、周恩来、张闻天等中共中央领导随军进驻通渭县城。当晚,毛泽东在文庙街小学接见一纵队一大队先锋连全体指战员时,激情满怀、即席朗诵了他著名的《七律·长征》诗,鼓舞红军踏上了最后的征程,后经会宁会师,胜利完成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为弘扬长征精神,纪念毛泽东《七律·长征》诗发表65周年,由上海大学美术学院设计,上海电视台与通渭县人民政府携手共建的《七律·长征》诗碑于2000年9月29日在文庙街小学正式落成。诗碑主体造型为“V”形,展陈面积480平方米,展线长度30米,年接待观众1.6万人次。2001年3月,学校被定西地区国防教育委员会命名为“地级国防教育基地”。

为使长征精神发扬光大,进一步发挥《七律·长征》诗碑教育的基地作用,学校在上级部门的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为标准,以“五爱”教育为核心,以“弘扬长征精神,争做‘四有’新人”为导向,围绕《七律·长征》诗碑这块教育的主阵地,抓住校园特色资源,结合通渭地域文化,逐步构建起以三个层面为网络的爱国主义教育工作系统:即以学校党支部为核心,校长负责的校级爱国主义教育领导层;团支部、少先大队负责的组织实施层;教研组、中队辅导员负责的爱国主义教育落实层,保证了学校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组织领导。学校制定并以《文庙街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工作实施方案》、《文庙街小学德育工作考核细则》指导工作的开展。与此同时,要求各中队紧紧围绕学校爱国主义教育总体实施方案,结合自己学生的年龄特征,制订本中队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计划,建立适应本年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考核评估体系。努力转变育人观念,树立“为学生的一生的发展和幸福奠定基础”的教育观,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学生人格,以增强爱国情感,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把教学的实效性与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效性结合起来,把加强基础训练、培养能力、提高觉悟、规范行为的爱国主义教育目标落到实处,逐步构建起丰富多彩、行之有效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模式。

一、课堂渗透教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要根据学生年龄、年级、学识的不同而定,要做到教育内容有时代性、针对性、实效性。为此,学校在进行全面分析学生的思想道德现状和建设规律的基础上,以《七律·长征》诗碑为载体,整合爱国主义教育资源,充实内容,确立了“以增强爱国情感,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规范行为习惯,培养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了解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创造的灿烂物质文明和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及不畏强暴、英勇抗争的历史”等为内容,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坚持不懈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一是每学期要求各班都利用思想品德课向学生讲述中国工农红军艰苦斗争的革命史;二是结合语文课有关长征途中的各类课文讲解二万五千里长征及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艰苦创业、浴血奋斗的创业史;三是在音乐课教学中增设了“长征组歌”的教学内容;四是美术课中将学生收集长征途中的一些图片进行展评作为每学期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五是计算机课中安排学生在网上查找、下载、收集红军长征途中的有关资料;六是学校开辟了第二课堂,组建 “长征组歌”师生合唱团,多次参加社会各界的演出活动,让爱国主义教育走进课堂并渗透于各门课程之中,了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成就及现代化知识,让学生真正感受到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共产党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从而增强全体学生的自豪感、自信心,激励他们的爱国之心,树立报国之志,从而转变成为祖国建设和富强而勤奋学习的实际行动。

二、主题活动教育。在开展日常教育的同时,学校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和参与了一系列主题鲜明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一是开展《七律·长征》诗碑建碑纪念活动;每周星期一早上升国旗及国旗下的“一人一事”的爱国主义知识演讲活动; “六·一”新队员入队仪式及少先队建队活动;庆“七·一” 《七律·长征》诗歌朗诵活动;每年一届的春蕾演唱会活动。二是参加中央电视台、甘肃省电视台、《香港大公报》社、县委宣传部等部门组织的纪念长征胜利八十周年“弘扬长征精神,重走长征路途”的系列活动。三是组织师生收看全省国防教育大会和开展“全民国防教育日”宣传活动,观看国防教育录像和影视作品,四是定期组织学生观看百部爱国主义影片。五是学校每学期充分利用清明节、“五·一”、“五·四”、“六·一”、“七·一”、“八·一”、“十·一”等重要节日,开展主题队会,举办“爱国主义教育图片展”、“爱国主义教育知识宣讲会”、“爱国主义教育知多少”及“我是小小国防教育宣传员”等活动,组织开展集中体现中华传统美德和革命传统的经典格言、诗歌朗诵活动。充分利用校园板报以文化长廊大力宣传和弘扬民族精神,除在校园内张贴悬挂革命领袖和中华民族杰出人物画像外,在教学楼走廊墙壁上将学生的优秀书画作品装框悬挂。同时,学校积极开展了“做文明师生,创文明班级,建文明校园”系列活动,营造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浓厚校园氛围。所有这些在全体学生中激起了强烈反响,极大培育了少年儿童的爱国之心和报国之志,涌现出一大批校内爱国主义教育的先进个人。

三、社会拓展教育。自《七律·长征》诗碑竣工、学校被命名为“地级国防教育基地”以来,有许多人前来学校参观访问,有各级领导,有慕名而来的群众,有青年学生和少先大队员,有的来自省内各地,有的来全国的党、政、军及社会团体等组织。学校对他们热情接待,并向参观者介绍红军长征途径通渭时的情形及诗碑修建的概况和其象征意义,及时组织学校师生向参观访问者朗诵《七律·长征》诗篇,与社会各界人士一道共同接受爱国主义教育。促进学校爱国主义教育与社会的优化结合及辐射作用,收到了明显的社会效益。

    四、环境熏陶教育。无数事实雄辩地说明环境对陶冶人的情操、修养人的品格具有重要作用。因而,学校在不断加大经费投入,加强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管理与维护的同时,每周确定一个班级,定期清洗碑体,及时浇灌修剪诗碑周围的花草,美化和绿化了校园,使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在自己的行为活动中得以内化,也使健康文明的校园环境启迪、鼓舞和陶冶着师生的情操,起到了“莲生麻中不扶自益,入芝兰之久而芳”的功效。

五、传统礼仪教育。学校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制定了“学生一日常规五则”,在全校开展了礼仪教育,编写了礼仪教材,并在三年级以上班级开设礼仪课,加强学生礼仪行为训练,每学期将在诗碑前开展一次大型的师生礼仪行为大检阅,将师生的爱国主义教育与优良传统文化教育结合为一体,加强了对学生的养德、启智、健体、审美的全面教育。

六、“三位一体”教育。学校与县妇联结合,创办了“通渭县家长学校”,利用家长会和“家长开放日”,宣传家庭教育的先进理念,普及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和方法,推广家庭教育的成功经验,帮助和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使家长以良好的修养和文明的举止为未成年人做出表率。学校同时建立“家校联系卡”和“双差生辅导跟踪表”。

七、榜样带动教育。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爱国主义教育也需要典型带动。学校定期召开各种爱国主义教育大会,组织参观教育基地,请老党员、老红军战士做革命传统教育,因而,学校除教育学生向英雄人物学习之外,还树立爱国主义教育方面的典型,每学期除评“三好学生”、“优秀学生”以外,还设立了单项奖,如“爱国主义教育图片收集奖”、“国防知识优胜奖”、“爱国主义教育模型制作奖”等奖项,让全校学生学有目标,赶有方向,在全校掀起了爱国主义教育的良好态势。

近年来,学校以《七律·长征》诗碑教育基地为载体,全面落实爱国主义教育工作,卓有成效地发挥了教育示范作用,校园爱国主义教育蔚然成风,全体师生爱国主义观念显著增强,从而不断推动了学校的精神文明建设和素质教育的全面落实。

 

 

国防教育征文篇5

关键词:大学生;国防教育

同志曾指出:“只要国家存在,就有国防,国防教育就要长期进行下去,作为公民的终身教育来抓”。高校大学生国防教育作为垒民国防教育的重要环节,不仅是培养跨世纪人才的客观需要,也是建设强大国防过程中的重要内容。

一教育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自200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颁布施行以来,高等院校对大学生国防教育非常重视。从人才培养、领导机制、教育模式等方面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逐步形成了“政府重视、社会支持、全民参与”的良好局面,国防教育成绩显著。但是,大学生国防教育仍然存在许多问题,阻碍了大学生国防教育向更深入、更广泛、更垒面的方向发展。

一是大学生国防知识缺乏,国防观念淡薄。大学生对国防建设的重要性有清醒的认识,基本了解国防教育的方针、原则和内容。但是,大部分学生没有当兵从军、献身国防的意识,对革命光荣传统、军队战斗精神、我军使命职能等基本知识不清楚。有的认为国防建设与己无关,国家安全应该由军队负全责,有的认为参加军训的最大意义是体验生活,能锻炼自己的吃苦精神,有的甚至反对和抵制军事训练课,不喜欢僵化死板和不人性化的军事管理制度,认为应该把时间用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上。

二是教育手段方法少,教育效果不明显。根据问卷调查统计.大学生接受国防知识的渠道主要有电视媒体、报刊杂志、课堂教育等3种形式,占到其知识获取量的95%以上,反映出当前国防教育手段单一,信息渠道少的现实窘境。而作为教育主阵地的课堂教育,多采用老师主动灌输,学生被动授受的方式教受,没有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老师也没有很好地把知识进行条理分割和融汇贯通,没有很好地找知识准切入点把学生掌握的知识升华为国防理念。

三是教育缺乏连贯性.教育成果难巩固。大学生军训作为国防教育的重要一环,越来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可以说,抓好了大学生军训,就上好了大学生国防教育的第一课。高校在这个问题上有着清醒和一致的认识,下很大功夫抓好了大学生军训。但是,由于不同程度地存在组织领导不力,缺乏阶段性计划,考核指标难落实等因素,后续国防教育没有及时跟上,没有把军训教育成果进一步巩固深化,形成了“军训正规一阵风,训练完后又成空”的局面。

四是成长环境安逸舒适,缺乏吃苦尚武精神。坚强的意志、崇尚军事和武艺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阳刚之气、进取意识和自强活力的重要标志,也是国防人力资源成长的一种基本的精神环境动力。改革开放后成长起来的大学生,大都生活在环境优越的环境中,授受过较好的知识教育,但缺乏坚强的意志品质,特别是尚武精神不足,从军、爱军、拥军的意识在减弱。

二解决问题的几点思考

做好高校大学生国防教育工作,必须认真贯彻《国防教育法》的有关规定和要求,发挥政府主导作用,争取社会全面支持,分析教育对象特点,探索创新教育手段,抓住关键时段、关键地点全方位开展教育活动,力争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

第一,强化政府主导作用,完善政府教育功能。政府对国防教育的重视程度.是影响国防教育成效的关键因素。为了确保全民的国防意识,必须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首先,要强化国防教育是政府“首要职责”的理念,把国防教育的成效作为评定政府工作得失的重要依据,并建立政府部门国防教育的奖惩机制。通过责、权、利三者的有机结合,真正调动起政府各级对国防教育工作的关注,促进高校对国防教育工作的重视。其次,要积极探索办好全民国防教育的新途径和新方法,在发挥好传统教育模式作用的基础上,加大广播电视、新闻报刊、互联网等多种手段的宣传力度,开展经常性的全民重要节日纪念活动,为大学生国防教育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

第二,抓住教育重点环节.提高大学生国防意识。新生军训、校园文化建设、征集新兵等环节是高校开展国防教育的最佳切入点。一是要把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同国防教育结合起来,有意识地把国防教育穿插其中。如庆祝“五四”青年节活动,要利用各种文化载体告诉青年学生“五四”运动的直接导火线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二是要把开展大学生军训与国防教育结合起来。在完成军事训练课程的基础上,可以请军事专家、英雄模范到学校开办讲座、报告会.放映军事理材的电影、录相、纪录片等等.多途径想办法上好国防知识教育课。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组织大学生开展。军营一日”参观活动,全景式地了解军人的一日生活制度,从中感受军人的纪律观念和意志品质.并进而内化为自身的素质。三是要把高校征集新兵工作与国防教育结合起来。着重抓好征集前期、欢送新兵和跟踪培养等时机的宣传工作。要搞好征集新兵宣传,营造浓厚国防教育氛围,支持在校大学生踊跃参军,要做好应征入伍大学生的欢送工作.激励他们在军营建功立业,为母校和家乡争光,要注重对入伍学生的跟踪培养和宣传,发挥他们的榜样和示范作用,对在校大学生进行国防教育。

国防教育征文篇6

论文关键词:入伍动机,国防教育,对策

 

一、我国兵役制度的发展

兵役制度,是国家关于公民参加军队和其他武装组织、承担军事任务或在军队外接受军事训练的一项重要的军事制度。它随着国家的出现而产生,又随着国家的经济情况、政治制度和军事需要而变化。从建国起,我国一共经历过了1955年的义务兵役制, 1978的义务兵与志愿兵相结合的制度,1984年的义务兵役制为主体的义务兵与志愿兵相结合、民兵与预备役相结合的兵役制度,1999年的义务兵与志愿兵相结合,民兵与预备役相结合的兵役制度。可以说,建国60周年来,兵役制度经历了四次较大的调整,尤其是从1999年至今,兵役制正经历从以农村青年和城镇待业青年为兵员主体到以各级各类院校应届毕业生为兵员主体的调整。鼓励在校大学生报名参军,对于加快我军现代化建设,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国防观念、提高部队的综合素质,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二、2008年征集对象主体的改革背景

根据我国兵役制度的发展与要求,从2008年开始,我国兵员征集对象又进行了大的调整,兵员征集对象主体为各级各类院校应届毕业生,这也是落实胡锦涛主席科技强军思想。

我国征兵政策的改革,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首先,军队现代化建设迫切需要大批高素质兵员;其次,近年来国民教育飞速发展对策,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时期,这也为我军提升兵员层次奠定了基础。2008年国防部征兵办公室统计,我国2008年大专以上毕业生已达500多万人,这为部队征集兵员提供了一个庞大的高素质青年群体。而近年来的就业压力,特别是金融危机影响下就业竞争不断增强,也促使有意愿的大学生争相入伍。但是在征兵工作中也暴露了学生参军入伍的一些想法与问题,这些都是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思考的问题。

三、关于广东松山职业技术学院参军入伍调研报告

(一)广东松山职业技术学院男性毕业生参军问卷调查表

(二)问卷调查分析

2011年3月,我院对在校200名应届男性毕业生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展开了参军问题的调查分析,总体感觉良好。调查显示,高职在校大学生参军热情高,思想基础好,整体素质相对比较好,但是在谈到入伍动机时,不少学生都掩饰不住自己的功利取向,大部分同学都是把参军入伍当做实现个人愿望的跳板,现对本次调查做如下分析报告。

(三)入伍动机类型

1.理想型

问卷显示,13%的在校高职生从小就崇拜军人,向往部队的生活,并怀有立志从戎的理想,还有34%的在校生,对部队、军人有着特殊的感情,希望能到军旅中体验生活,有23%的被调查学生希望到参军后能实现考军官或读军校、入党、立功、提干,能更好地改变个人甚至家庭命运和地位。

2.实现曲线就业型

调查显示,有37%的被访学生认为参军的目的是因为退伍后能找到一份好工作。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大学生尤其是高职生在社会的竞争尤为激烈,就业压力大,自己的知识、学习、能力和一般的本科院校、重点高校明显存在不足,因此要想找一份相对稳定的好工作是比较难的。还有的认为,因毕业后一时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那么通过当兵谋取就业资本,回去后,当地会安排一份好工作。

3.优抚政策、工资待遇吸引型

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高职学生就业的压力更大,找份工作不难,但是找份薪水、待遇满意的工作却很难。从我院2008-2010年的就业情况看,一次性就业率比往年偏低。被调查学生普遍认为,在和平年代的部队条件优越,工资待遇高,环境好杂志网。加上今年来,国家对入伍大学生的优抚政策不断提高与改善。在每年的现场征兵咨询会上,学生更多是关注国家的优抚政策。确实,一名在校应届毕业生入伍后,可以领取一笔不菲的优抚金对策,几万元的补偿,这对于家庭贫困的学生,尤其是真好比雪中送炭。

据显示,仅有12%的学生认为报名参军是尽公民的义务,有60%的学生不愿到高原、边疆、海岛等艰苦地区服役。社会责任和国防意识决定了行为选择。同时这也暴露出当代高职大学生国防认识已经逐渐弱化,因此认真搞好高职学生的国防教(四)问题思考调查数育,不断增强高职学生的国防意识,已成为我们面临的刻不容缓需待解决重要的课题。

四、高职学生国防意识弱化的主要原因

(一)长期和平环境使国民的国防观念逐渐淡化

当前,和平与发展仍将是世界的主题。我国正处在和平建设时期,二十多年无战事。长期生活在和平环境中的大学生们缺乏对战争起码的感性认识。改革开放以来,国家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国防建设服从国家建设的大局,经济效益成为全社会关心的焦点,这就加剧了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不断地向经济领域倾斜。从上到下,越来越感觉到轻视国防、放松国防建设的情绪和现象,这与当年“七亿人民七亿兵,万里江山万里营”的全民皆兵,举国尚武的时代形成了较大的反差。

(二)高职学生价值观的影响

自2008年来,越来越多的“90”出生的高职学生,已迈入校园。“90后”生活在改革开放的黄金时代, 他们远离炮火,身居浮躁的闹市,对献身偏远的边疆,或扎根艰苦的海岛,或驻扎贫瘠的高原,已经很淡化。尤其令人堪忧的是他们当中的一些人对待高校军事理论课的态度和国防意识比较淡薄,与其他高校学生相比,本身有着生源层次不高、类型复杂的特点。而学校,更侧重于学生的培养职业道德,掌握操作技能和业务能力。在当前就业压力日益加大的情况下,他们的价值取向转向更多地关注于“牛奶和面包”,而不是责任和祖国。

(三)高职院校国防教育不足

首先,国防师资队伍薄弱。从90年代末,随着高职院校的兴起,高职院校无论是从学校规模还是学生的人数都可说占据高校的半壁江山,但是军事师资队伍的质量、数量、结构已远远不能满足现有高职院校。据了解,对于教育部规定的36学时的军事理论课,由于受各自条件影响,能按纲施教进行授课的高职院校并不多,多数学校没有把军事理论课列入学校教学计划,教学时数也远远没有达到《大纲》规定的36学时。课时的压缩,课程安排的随意性,导致军事理论课的教学质量和效果就很难得到保证,学生在学校受到的国防教育自然得不到根本保障。其次对策,由于学校对国防教育的不重视,导致高职院校国防教师队伍配备不强,加上军事理论教师的职称无专有系列,国防教育教师得不到公平的职称晋升,教师队伍不稳定,学校国防教育呈现应付了事的现象。

五、提高高职学生国防意识的对策和措施

(一)加强高职生国防忧患意识与责任意识的培养

在我们对入伍动机的调查中,仅有12%的学生认为参军入伍是尽公民义务。由此可见,现在大学生对国防的忧患意识与责任认识极为弱化。那么,如何提升国防意识呢?笔者认为其关键就在于培养学生是否有忧患意识。一支没有忧患意识的军队是注定要被消灭的,一个没有忧患意识的民族是注定要被侵略的,而一个没有忧患意识的高校大学生更是不适应二十一世纪经济社会竞争和中国国防安全需要的。离开了国家和民族的繁荣富强,个人的光荣与梦想就无从谈起。对于我国现在面临周边环境的威胁,高职生必须有清醒的认识。特别是在二十一世纪东西方文明较量日趋白热化的时候,这种清醒的认识更有助于提升当代高校大学生的竞争力。目前,在很多高职院校中,重技能、轻素质教育的现象比比皆是,每年,各种职业技能大赛铺满校园、相比全民皆兵举国尚武的时代,国防教育就显更加弱化。

其次,要通过各种形式与渠道培养高职生国防的责任意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热爱自己的祖国、保卫自己的祖国,是每个公民责无旁贷的责任。我国《宪法》、《兵役法》、《教育法》、《国防法》和《国防教育法》等相关法律对此早已对公民国防责任做了明确的阐述。《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利益的义务、不得有危害祖国的安全、荣誉、利益的行为。保卫祖国、抵抗侵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每个公民的神圣职责。

(二)营造“爱军尚武”的社会风尚。

首先,国家、社会要从各种渠道加强全民国防教育的舆论宣传。广播、电视、报纸、刊物、网络等传播媒体的触角已经深入到社会的各个角落,成为社会舆论的主要渠道。其次作为教育第一战线,学校更要发挥其教育重地这一场所的功能,发扬“爱军尚武”的优良传统,真正把大学生国防意识的培养和巩固置于良好的社会风尚之中。高校的许多教育教学活动本身都涵盖着国防教育的内容,如新生军训、校园文化建设、征集新兵、“两课”教学、都是进行国防教育的最佳着力点。最具体的可以在《形势政策》、《两课》、或《大学语文》的教学增添一些具有强化尚武精神的古今中外的诗词或文学作品杂志网。

(三)确定军事理论课在教学学科中的独特地位,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学生国防意识的教育水平

首先要确定军事理论课在教学学科中的独特地位。为了使大学生了解军事知识,认识战争规律,预知未来战争特点,在大学生国防教育中,在贯彻少而精原则的前提下,必须把学习军事理论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和一门正规学科。而不能把国防教育当作阶段性任务,仅仅满足于“讲课”和“考试”。

其次是重视军事理论的高水平的师资力量是保证高职院校国防教育的最有效措施。在做法上,学校应与专业教师队伍看齐,加强重视军事教师队伍建设,并将其纳入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总体发展规划,采取有力措施,落实军事教师的选配、培训任务,建立一支数量足够、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军事教师队伍。

第三,国家应尽快制定普通高校军事教师的职称评定体系。职称的评聘在参考其他学科的基础上,结合本课程的特殊性对策,适当地放宽标准。通过评聘一定比例的正高级、副高级职称的军事教师,培养出一批高校军事课教学学科带头人。要让从事军事理论教研工作的人员感受到劳有所盼,不至于两头落空。因为只有拥有了一流教师队伍才能使军事理论课和军事技能训练等军事学科建设顺利有效地得以贯彻,才能从真正意义上普及国防教育和增强学生的国防意识。

第四,拓展国防教育形式。课堂理论教学是传统的学校教育主要形式之一,也是国防教育作为特殊教育的强制灌输手段之一。如何在学校中积极拓展国防教育的领域和渠道,在创新发展中推进国防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笔者认为:一要理清工作思路,推动国防教育工作实现新突破。要以国防教育遍及校园每个角落为抓手,进一步增强在校高职生的国防观念。二要适应形势要求,不断丰富国防教育的内涵。三要突出重点,努力提高国防教育工作的质量。要坚持以学院领导干部为关键,以广大在校生为基础,进一步健全制度,规范内容,提高质量。

国无防不立,民无防不安,国防是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生死存亡的根本大计,国防与中华民族每一个成员息息相关。当前,在以知识创新为标志的21世纪初,高职国防教育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第13条指出,“学校的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基础,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因此,在高职院校大力开展国防教育,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征兵工作条例[Z]. 2001.

[2]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Z]. 1998.

[3]关于进一步做好从全日制高等学校在校生中征集新兵工作的通知[Z].2002.

[4]毛芳才.《孙子兵法》对新时期国防教育工作的启示[J]. 贺州学院学报,2008,1.

 

国防教育征文篇7

早在1947年,Vague即注意到上体肥胖与2型糖尿病(T2MD)和心血管疾病有一定的联系。1988年,Reaven对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进行了描述,并认为MS为糖尿病和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由于肥胖与缺乏运动的静息生活方式,代谢综合征正在全球流行,其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目前已成为全球性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代谢综合征是引发心脑血管事件的高危因素,也是导致死亡和伤残的主要原因。但是人们并未充分认识到代谢综合征对机体造成的危害。鉴于此,本文就代谢综合征的相关知识综述如下,旨在进行社区健康教育干预。

1 代谢综合征的定义、流行现状

代谢综合征是近年来新定义的一种由多种代谢性疾病组合的症候群。主要I临床特征表现为中心性肥胖、糖尿病或糖调节受损、高血压、血脂异常,以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为共同病理生理基础,以合并出现多种代谢性疾病为临床特点的一组严重影响健康的临床症候群。其主要临床后果是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

2000年美国人口普查资料显示,24%的成年人(20~70岁)患有代谢综合征,患病率男性比女性高,其中老年人和墨西哥人种的患病率更高。我国MS的患病率也呈上升趋势,在糖尿病人群中甚至已达60%~80%,肥胖人群中MS占2/3。一项代表中国人群的大样本(n=15 540)随机抽样横断面调查――中国心血管健康多中心研究(IntcrASIA)的结果显示,年龄为35~74岁的中国成人群体中代谢综合征的标化患病率男性9.8%,女性17.8%

2 代谢综合征的主要危害

因代谢综合征是多种代谢危险因素在个体内的聚集状态,其临床预后不良的危险大于仅有一种危险因素者,而且其效应不是简单相加,而是协同加剧。代谢综合征人群发生糖尿病、冠心病及其他心血管病的危险明显增加。有研究表明:代谢综合征者糖尿病的易感性是正常人的4倍,冠心病的易感性是正常人的2倍。

美国3323名费明汉子代(男女平均52岁)的8年资料分析发现:(1)代谢综合征为糖尿病的预告指标。分析队列中糖尿病男女新发病例可见:不论男女,代谢综合征对糖尿病的发生均有很高的预告意义。人群糖尿病特异危险近半数可用代谢综合征来解释。(2)代谢综合征为冠心病的预告指标。代谢综合征可独立预告新发生冠心病总数的25%左右。10年间发生冠心病危险达20%,代谢综合征具有加速冠心病和其他血管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和死亡危险。3代谢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及诊断标准

目前,国际上无统一的代谢综合征诊断标准,各参数值、疾病排列次序及代谢异常成分切入点不一致。但常用的有3个引人注目的诊断标准,见表1。

4 代谢综合征的社区健康教育

4.1 健康教育是连接卫生知识与行为改变的桥梁 通过健康教育使患者树立健康意识,了解并掌握防治代谢综合征的有关知识与技能,以提高患者的自控能力,从而自觉地采纳有利于健康的生活行为和方式,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因此,以社区为单位开展关于代谢综合征的健康教育是一种人群防治策略。与相应的药物治疗或其他的干预方式相比,进行行为因素干预如饮食调理和改变静坐生活方式,无论是从疾病治疗的成本效果分析角度,还是从实施干预难易程度的角度看,健康教育都具有优越性。

4.2 健康教育的综合措施

4.2.1健康教育的目的、方法及内容(1)目的:从根本上预防和控制心脑血管病等慢性疾病的现状。(2)教育方法:通常采用集体教育法和个别指导、自学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育。(3)教育内容:分为集体教育和个人学习内容两部分。对代谢综合征的危险因素、危害、预防、治疗等进行集体教育。个人学习可通过有关的科普书、小册子、宣传单、录像片等进行。通过多种途径、多种形式向社区人群宣传有关预防和控制代谢综合征的专业知识,帮助他们认识代谢综合征及其危险因素,强调预防代谢综合征危险因素对改善生活、生存质量的意义,建议定期到医院或社区卫生服务站进行体检,及早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防患于未然。

4.2.2健康生活方式的实施生活方式的干预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对疾病相关的卫生保健知识的知晓、动机、信念、家庭与外界的鼓励与支持等。实施生活方式的干预首先了解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习惯、饮食行为、社会心理压力等,制定个性化的生活处方和运动处方,采取行为治疗的方法帮助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同时进行健康教育,通过了解代谢综合征有关知识,帮助他们提高自我管理及控制能力。饮食调整是治疗肥胖的前提,建议选择低热量、低脂肪、适量碳水化合物及高纤维的饮食,以利于控制体重和增进胰岛素敏感性。低热量饮食可以缓解胰岛素抵抗,减少饱和脂肪酸的摄入可以改善脂异常血症。食物纤维既有降低胆固醇的作用,又能抑制餐后血糖的增加。科学的运动处方是治疗的根本,有规律的体力活动、运动锻炼可以有效地减轻或控制体重,减少体内脂肪含量,提高机体对葡萄糖的利用能力,消除向心性肥胖,降低血压,调节脂代谢,降低TG,升高HDL-c,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建议选择有氧运动,辅以适当的力量运动。因此,综合干预可以针对性地预防和阻断代谢综合征的恶性循环链,在预防1、2DM和心血管疾病方面具有显著的效力。

国防教育征文篇8

[关键词]高校国防教育 阶段性 连续性

[作者简介]赵志川(1968-),男,河北元氏人,河北经贸大学,副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在读博士,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法学;王英(1979-),女,河北涞水人,河北经贸大学,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河北 石家庄 050061)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08-0164-02

一、高校国防教育的阶段性

所谓高校国防教育的阶段性就是按照学生思想发展的层次和阶段,在学生不同的受教育阶段中,分步骤、有重点地开展相应的国防教育工作。众所周知,人的思想品德形成,从出生到成年具有历时性特点,其思想品德心理(主要是认知结构、情感和意志力)发展有一个分阶段的、由不成熟到成熟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内在的、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因此,人的思想发展就必然具有阶段性特征。也就是说,人的思想发展是分阶段的和有序的,每个阶段的思想都有别于其他阶段,而且阶段的发展顺序不能颠倒,每个阶段上的思想也不能凭空产生。同样,在高校进行国防教育,也必须认识并遵循这个规律,在不同的阶段,安排与该阶段相适应的教育内容,表现为大学不同年级和研究生教育阶段等国防教育的侧重点不同,教育形式、方式和手段有所差异。

众所周知,高校的国防教育是适应国家人才培养战略目标和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需要,按照一定的国防目的,从政治、经济、军事、教育、法律、道德等方面对高校学生施行有计划、有步骤的教育和训练活动,培养学生的国家意识和国家利益意识,尤其是着重培养高校学生强烈的国家安全意识,筑起牢不可破的国家安全“防火墙”,从而形成以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凝聚力和爱国主义精神。所以,国防教育是大学生的必修课。而在大学高年级,通过对大学生进行形势政策教育和安全教育,通过各门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专业技能课程的教学,渗透以爱国主义为主要内容的国防教育,使学生从民族和国家发展的高度去思考和树立安全意识,认识到国家安全不仅仅包括国家的领土安全、领海安全和领空安全,更包括民族安全、政治安全、文化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信息安全、科技安全和生态安全等多个层面,这时的国防教育层次更高、视野更广。不仅如此,即使在同一阶段、不同层次上国防教育的内容、形式也有区别和侧重。例如,在大学一年级军训结束后,巩固军训成果通常成为学生军训的重要环节,军事理论课教学和国家安全形势教育贯穿大学教育全过程,并逐步加深教育内容。以革命传统纪念日为契机,每年开展各种形式的国防教育活动。坚持学生早操制度、升国旗制度等爱国主义教育。利用课外时间或假期,组织学生参加军事夏令营或进军营进行学军实践,或搞军事体育技能比赛。在学生公寓管理上,按照军训时整理内务的要求进行检查、落实。在思想工作上,鼓励学生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及时了解和解决思想认识问题,从而使大学一年级的军训成果得到巩固。

国防教育在教育形式和教育活动的要求上同样鲜明地突出了阶段性教育特征。如全国高校普遍都将军训作为新生第一课,之后,就通过将军事理论课程教学作为国防教育的主要形式,该必修课成绩要记入学生学籍档案。在以后的大学生活中,国防教育通常要渗透到各种课程的教学中,渗透到各种校园文化活动中,渗透到高校两课的教学中,渗透在一年一度高校征兵工作的各个环节中,渗透到各种国防体育活动中,通俗易懂、活泼直观、寓教于乐。单就国防教育课程教学体系来讲,大学低年级通常开设军事技能和军事理论必修课,而在大学高年级则会开设选修课程,或以讲座形式、网络教育资源形式或以课外军事教育活动的教学形式开展,来满足学生更高层次的国防教育需求。

二、高校国防教育的连续性

所谓高校国防教育的连续性,就是指按照人的思想品德发展的规律,朝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目标和方向,持续地连续不断地进行国防教育工作。我们知道,处于各个发展阶段上的人的思想品德,总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前一阶段上的思想总是或多或少地渗透到下一阶段,而有些重要的思想会连续地存在于每一个发展阶段,具有同时性和反复性。由于国防教育的思想理论知识和技能具有广泛的联系性、共通性,加之每个个体思想道德实践的同时性和反复性,所以,大学时期不同阶段可以反复进行某些重要内容的国防教育教育,而且这种教育只有不断强化反复进行,才能取得明显的教育效果。高校国防教育的这种连续性鲜明地体现在高校国防教育的常规教育上,如升降国旗的仪式活动要严格执行规定的程序和要求等;经常开展的拥军优属活动,教育学生热爱人民军队;祭扫革命烈士、民族英雄陵墓等瞻仰活动;军事训练中的队列训练和运动会的分列式入场(参照中国人民队列条令,结合体育课教学对学生进行队列训练,校运动会要按“分列式”要求组织入场式,升旗仪式及全校性活动对队列应有一定要求);内务卫生的要求(学校应参照内务条令对学生宿舍实施内务卫生管理,学生应按时作息,每日清扫宿舍,整理内务,学校要定期进行检查评比)。

高校国防教育的这种连续性生动地体现为育人的全员性和全程性上a所谓的全员性和全程性即高校国防教育工作与学校的教育目标、育人目标结合起来,把国防教育工作自始至终融入学校工作的相关领域和活动之中,贯穿大学教育过程始终。基于这样的特点,高校国防教育始终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以军事理论、国家安全形势、国防政策法规、军事科学技术和军事技能训练为主要内容,有效地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在这样的育人过程中,国防教育专职教师具体指导学生军训,学习军事理论知识。各专业教师在课堂上讲授专业课程时,应结合课程特点与爱国主义相结合对学生进行国防教育。学生辅导员不仅要了解学生学习状况而且要掌握学生思想状况,还要以从不同角度,言传身教,对学生进行国防教育的渗透。,

高校国防教育的这种连续性集中表现为学校的国防教育要经常性与集中性教育相结合。既要将国防教育融入学生日常的学习、生活之中,又要抓住全民国防教育日、征兵、军训以及国际国内重大事件等时机,开展各种国防专题教育。高校国防教育的这种连续性还表现为国防教育要普及性与重点性相结合。既要坚持面向大学生,着眼国防建设现实需要与未来发展,又要突出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有所侧重,同时重点推进对国防生的培养和教育。此外,它还表现为理论性教育与实践技能体验相结合,既要通过学习国防理论,普及国防知识,引导学生树立牢固的国防观念,又要通过安全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牢固树立民族安全和国家安全意识,还要通过军事技能培训、参与国防建设实践等活动,体验军事生活,把国防观念转化为保家卫国、建设家园的实际行动。

总之,高校国防教育既呈现出鲜明的阶段性特征,又具有强烈的连续性,是阶段性与连续性的统一。高校国防教育的阶段性要求我们进行国防教育内容和方式的设计和安排时,必须以学生思想品德心理和认知发展的内在顺序为基础,并符合其思想品德心理发展的水平。这样才能引导学生产生浓厚兴趣,使国防教育具有吸引力,内化顺利、烙印深刻。反之,就不能引起受教育者的兴趣,无法内化,使教育无效。高校国防教育的连续性要求,对于重要的国防观念和技能教育必须要按照人的认识和思想发展螺旋式上升的规律反复进行,加强和巩固教育效果。国防教育的连续性与阶段性的统一,要求按照学生思想发展的规律,要分阶段地、连续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前一阶段为后一阶段打下基础,后一阶段在前一阶段的基础上向前发展,使高校国防教育成果越来越显著,形成良性循环的发展趋势,产生改造思想品质,提高思想觉悟的巨大合力。

[参考文献]

[1]国家教委关于印发《小、学、初中国防教育纲要(试行)》及《学校国防教育常规》的通知(教防[1992]2号)[Z].1992-02-19.

[2]教育部、总参谋部、总政治部关于印发《高级中学学生军事训练教学大纲》的通知(教体艺[2003]1号)[Z].2003-01-30.

上一篇:健康祝福语范文 下一篇:助学筑梦铸人征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