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连杀歌词范文

时间:2023-03-14 06:07:35

八连杀歌词范文第1篇

敌人将兵力调整后,依托碉堡和暗堡,以机枪、掷弹筒向我猛烈射击。双方形成了对峙局面。

松尾小队长命令话务员不停地打电话和发电报,到了中午,电报才发出去,接到的回复是:“死守待援,大军即到。”

临时团部里,团长彭德清和参谋长俞炳辉等开始研究下一步作战方案。彭团长对大家说:“军区通报来了,表扬了我们迅速攻进车桥,消灭了大部分守敌!”接着他神情严肃起来,继续说道:“军区通知我们,阻击部队到现在尚未发现敌人援兵,两淮近在咫尺,增援之敌迟迟未来,定有蹊跷,要求我们必须尽早解决战斗。”

彭团长在地图上划了一下,说道:“我们现在抓紧扫除伪军据点,攻下伪军大队部,最后集中力量解决日军小圩子,你看怎么样?”

“行!”俞参谋长点头答道。

几个人研究后,彭团长作出决定:“现在一、二连继续攻击伪大队部;五连在南面迅速夺占与日军比邻的伪军据点,然后八连从北面配合,攻占日军小圩子。”

散会后,大家分头行动。

这时进攻伪大队部的战斗还在进行。一连一班长朱长明带着一批战士,冒着密集的弹雨,硬是用手榴弹炸开一条血路,冲进了敌人的大院。他们爬上屋顶甩开了手榴弹,但由于白天无法隐蔽,敌人火力又猛,朱长明不幸壮烈牺牲。

该处守敌是伪大队部直属队和补充大队三中队,直属队有100多人,三中队有80多人。三中队已躲到附近的碉堡里去了,这里的敌人主要是直属队,他们见我无法靠近,便乘机反击,叫嚷要抓活的。

一连战士义愤填膺,“上刺刀”!我新四军指战员个个经过严格的刺杀训练,敌人哪是新四军战士的对手!几个回合下来,死的死,躲的躲,降的降。

伪大队部被攻下来了。战士们打扫战场,含泪抬走了朱长明等战士的遗体。朱长明英勇杀敌、不怕牺牲的精神一直感动着大家,后来新四军文化教员陈庆良作词作曲的歌曲《战斗英雄朱长明》,一直在新四军中传唱。这首歌的歌词是:“车桥战斗打鬼子,英勇牺牲留英名!朱长明,朱长明,勇敢杀敌有名声,战斗英雄天下闻,你勇敢的故事鼓励我们勇敢!鼓励我们向前!”

接下来是进攻伪大队部一侧的大碉堡,这里伪补充大队三中队的敌人仍在顽抗。

新四军进攻车桥的战斗打响后,伪三中队队长侯天柱召集中队80多人向西一路杀去,很快遭到一连的迎头痛击。这些乌合之众只好退到碉堡里,依托碉堡进行顽抗。

一直在前线的邓若波营长见状,迅速从炮兵大队调来了一门大炮,同时派通信员通知二连前来支援。

这位邓营长,虽然才26岁,但胆大心细,善于用兵,人们称他是“年轻的老指挥员”。

炮兵抵近射击,三发三中,将碉堡上半部分摧毁,敌机枪暂时哑火。战士们爬上碉堡,将手榴弹投入碉堡内,炸死了不少敌人。这时我二连援兵赶到来,与敌人展开白刃战。一名战士一刀结果了侯天柱的性命。

战士们经过浴血奋战,将碉堡里的敌人全部歼灭,俘获伪军多人。

强攻日军小土圩

新四军第三师师长黄克诚那天与粟裕通了电话后,考虑到车桥枪声一响,四周敌据点必定出援,为确保兄弟部队的胜利,便派参谋长洪学智率第七旅,枕戈待旦,监视淮阴、沭阳、涟水敌之动静。

车桥战役打响后,洪学智亲自指挥朱圩子战斗。五个连像五把尖刀,勇猛穿插,势如破竹,把敌人的指挥系统和打得乱作一团。

经过三个多小时的激战,他们攻克了朱圩子据点,消灭伪军300余人,牵制了敌人,确保了第一师侧翼的安全。

到了下午,洪学智参谋长仍放心不下,带领一个骑兵排赶到叶飞的指挥部。

叶飞快步迎上前来,说道:“洪参谋长,你们很快地拿下了朱圩子,给了我们很大的支援啊!”

“哪里哪里,比不得你们!”洪学智接着说:“北线,请你们放心,我们不会放一个鬼子过来的!你们这边要不要兵力支援?”

叶飞被兄弟师的精神所打动,紧紧握住洪学智的手说:“谢谢你们的支援。请放心,我们还有两个团的机动兵力没用呢!”

洪学智听罢,放下心来。两人寒暄了一阵,此时传来“轰隆隆”的爆炸声。洪学智对叶飞说:“我是个急性子,坐不住,我要去车桥镇上看看。”

“不行,不行!”叶飞连连摆手说:“那里战斗正在进行,不安全!”

洪学智笑嘻嘻地说:“指挥官同志,我们远道而来,难道参观一下都不行吗?你是不是太小气了!”

叶飞笑了笑说:“好吧,那就让陶旅长陪你去!”

在一旁的陶勇挥了挥手说:“好,我给你们带路!”

陶勇和洪学智他们骑马一路飞奔而去,很快来到车桥圩子的北大门处。洪学智仔细地观察外壕、围墙、碉堡群后,感叹地说:“敌防御体系如此坚固,这块骨头啃下来真不容易啊!”

“现在日军小圩子还没有攻下来,惭愧呀!”陶勇红着脸说。他想起自己以往打仗,历来是速战速决,快刀斩乱麻。可是,这一仗已打了十几个小时,虽然已拿下近50个碉堡,但日军驻守的小圩子仍未攻下。听洪学智这么一说,更感到有压力了。

陶勇、洪学智来到临时团部,询问战斗的进展情况。

彭德清介绍说:“由于敌人小圩子火力很强,覆盖面较大,为避免大的伤亡,我们的策略是先清除掉小圩子周围的碉堡。

“现在小圩子周围的碉堡怎么样?”陶勇问道。

“经过战士们的浴血奋战,现在已基本上将小圩子周围的碉堡清除了。我们正准备攻击小圩子。”

陶勇说道:“我们现在必须趁热打铁消灭敌人,应迅速组织兵力对日军土圩子实行强攻。”

彭德清点头应道:“行,我们马上行动!”

彭德清来到小圩子附近,站到一处高墙上,仔细观察了一下,然后和张云龙、陈广德等商量了一下进攻的方位。

“我的想法是八连从小圩子北面围墙攻击,五连从南面冲破铁丝网和壕沟进行攻击!”张云龙说道。

彭德清又仔细观察了一下,然后点点头道:“可以。”

15时30分,攻击开始。陶勇亲自指挥一门山炮和三门迫击炮集中轰击敌人据守的小圩子。顷刻之间,小圩子火光烟柱腾空而起,瓦砾碎砖四处飞溅。

小圩子里的日军只有40多人,但战斗素质很高,在炮击时都钻入暗堡和地洞,虽然炮火将敌大碉堡及暗堡打塌一部分,但敌人损失不大。这时,在两架重机枪火力掩护下,我步兵开始进攻。

二营长林少克调来了两辆土坦克,多名战士用土坦克率先冲向日军小圩子。“土坦克”,即在大方桌上铺上湿湿的厚棉胎。四个人顶一张桌子,两张方桌连成一体。

敌人的机枪猛烈扫射着,掷弹筒发射着炮弹,土坦克仍不停地向前进。

五连指导员一声喊:“共产党员跟我来!”全体战士人人奋勇,个个争先。他们在烟雾弥漫中泅过了壕沟,破了铁丝网,冲到了鬼子的工事下面。

这时八连也由北面发动了强攻。敌人在壕沟上面放了满是刺针的树木,只见战士们不顾一切地从壕沟上面的树木上爬越过去,一齐用力掀倒了小圩子的一堵墙。

敌人碉堡射孔里喷着火舌。班长王其双手拿着手榴弹,沿着壕沟匍匐前进,到了敌人碉堡的下面。一看那个碉堡虽然离水面只有两尺多高,但没有可以利用的死角,他不顾一切地举手把手榴弹塞进碉堡枪眼里。“轰”的一声,碉堡炸飞了。王其壮烈牺牲。

碉堡里面的鬼子抛下3具尸体,仓皇逃到后面的院子里去。敌人在院子里利用4挺歪把子机枪,作垂死反抗。

新四军战士们就将这院子团团围住,密集的手榴弹和各种武器一齐向敌人开火,八连连长张玉成指挥一排冲进院子。

几十个龇牙咧嘴的鬼子端着刺刀冲过来,妄图作垂死抵抗。就在这时,“咣当”一声,北面的栅门砸开了,八连指导员姚鼐手持驳壳枪带领二排冲进院子。

一看腹背受敌,鬼子小队长松尾领头躲进了碉堡,鬼子兵一个个紧随其后溜了进去。

“用火攻!”有战士提议道。这时有几个战士在敌人碉堡周围放起火来。烟熏火燎,弄得敌人焦头烂额,鬼哭狼嚎。

经过一日激战,该镇53个碉堡完全被七团攻破,600名伪军全部被歼灭和俘虏。40多个鬼子无一生还。

车桥据点被彻底攻下来了。在前线指挥部,叶飞对刘先胜说道:“敌人已被消灭,现在应该把七团撤下来,进行战略转移。”

刘先胜点点头,说道:“我现在就去落实!”

夜色降临了,副司令员刘先胜来到了七团临时团部,传达叶司令员命令:“七团任务完成得很好,实现了整个战略意图,现命令你团立即转移。”

打了胜仗的战士们有说有笑地走在撤离的途中。

阻击阵地战火烧

芦家滩地处车桥以西10里处,南面有涧河,宽20多米,夏天水流湍急,到了冬天河水不到1米深,河岸陡峭,两岸长满了杂树。北面是一条5米宽的公路,从淮安一直通到泾口,主要是用于鬼子车队在据点间来回机动。

公路北面是一片芦苇荡,老百姓又称大东塘,宽约1里,长约2里,淤泥过膝。涧河与芦苇荡之间为狭窄的口袋形地域,这里是淮安至车桥的必经之地。

夜里,冷风嗖嗖,周围朦朦胧胧的。廖政国团长和曾如清政委站在田埂上点起了香烟。附近有战士忙碌着。

“战士们在干什么?”

“正在布雷。”

“走,去看看。”

曾政委陪同廖团长来到三营,营长周维生迎上前来。廖政国看了看战士埋地雷,然后说:“你们布雷要注意一点,敌人能利用的地形要埋真地雷,敌人不利用的地形要埋假地雷,但也要适当埋些真地雷,让敌人真假难辨,造成敌人的恐惧。”

看完布雷,两人去三营阻击阵地检查工事构筑情况。眼前是一段段壕沟,有的地方已经挖有膝盖深了。廖政国皱着眉头对政委说:“这里涧河堆离芦苇荡距离较长,离西边的韩庄也不到100米,阵地过宽,兵力不集中,空隙太大,应该向东移。”政委点头表示同意。

廖团长立即召开该营排长以上干部会议,要求把阵地往东移200米远,这样阻击面缩短了100米。团长语重心长地说:“要告诉战士们,一定要把战壕挖深些,要不怕苦。我们挖战壕苦些,是为了少流血!”

散会后,曾政委和三营长来到韩庄以东,商量和确定了第二道工事的方位。各排立即行动起来,开始重新挖工事。

过了一段时间,廖团长、曾政委和政治处主任朱启祥又来到三营。廖政国见到三营长:“把你们的准备情况说给我听听。”

周维生说:“我们在韩庄以东的公路上挖了第二道工事,起先挖的那一道作为假工事,用以迷惑敌人,并在坟包、公路侧坡、土埂坳处埋好地雷。”

廖政国高兴地点点头。

时间仿佛过得很慢,战士们都瞪大眼睛焦急地等待着。

上午9点多钟,上面传来了好消息,三师攻克了朱圩子,一师七团攻进了车桥圩子,拿下了30多个碉堡。消息一传开,阵地上沸腾起来,大家信心倍增,一个个发誓:如果敌人来了,定叫他们有来无回!

太阳偏西了,侦查员气喘吁吁地跑到曾政委的面前:“报告首长,敌人有7辆卡车已过了石塘!”

曾如清立即让通信员通知下去:“准备战斗!”

八连杀歌词范文第2篇

[关键词] 电影;歌曲;情感;表现力

电影歌曲在一部影片创作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无论是题材、形式、风格都非常广泛,具有丰富的情感表现力。

一、歌曲对民族风情的表达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共和国成立后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安居乐业,开创着自己的新时代。1953年上映的电影《草原上的人们》就是一部反映建国初内蒙古草原上的牧民同敌人斗争的作品。在这部作品中有一部主题曲感动了广大的观众,把人们的思绪带到了广阔的大草原,这就是歌曲《草原牧歌》。

20世纪50年代初,共和国刚刚建立,在全国的范围内仍然有很多敌对势力不甘寂寞,破坏人民革命的成果,为此党和政府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镇反运动。在这样的背景下,作家玛拉沁夫反映蒙古草原人民反特斗争的小说《科尔沁草原的人们》问世不久就被改编成剧本,拍摄成了电影《草原上的人们》。这部影片反映了时代的要求,教育了广大的人民群众。《草原牧歌》作为电影《草原上的人们》的插曲,也在很长时间里被人们传唱,成为人民群众很好的教材。

《草原牧歌》是电影的有机组成部分,完整阐释了电影的主题。这首具有浓郁民族风情的歌曲词作者是海默。他的代表作有《洞箫横吹》《深山里的》《红旗谱》等。他在创作这首歌曲时刚刚从事电影工作不久,凭着自己的深厚基础写出了这首民歌形式的歌曲。曲作者是作曲家向异,代表作有《李双双》《等到满山红叶时》和纪录片音乐《―定要把淮河修好》等。在创作这首歌曲时他也是投身电影音乐创作不久,经自己搜集材料之后,结合了当地民歌特点谱曲,完成了这首流传至今的电影歌曲。

歌曲《草原牧歌》采用的是男女对唱形式,表现出了草原人民建设祖国的热情。这首歌大量吸收了蒙古族民谣和民间音乐的元素。歌词中女声唱的“百灵鸟双双地飞”和“大雁在草原上降落”,不正体现了蒙古族青年对于美好爱情和幸福生活的向往吗?男声唱的“打死野狼是为了牛羊兴旺”和“赶走敌人是为了草原解放”,契合了当时的社会环境,表达了与敌对势力斗争的决心。歌曲的旋律开阔奔放,采用了蒙古族民歌常用的调式,表达了蒙古族人民建设家园、开创新生活的壮阔襟怀。

《草原牧歌》歌曲豪迈的曲风使它在同时期的电影歌曲中独树一帜,为人们传唱。后来它与影片中的另一首歌曲《敖包相会》都成为反映蒙古民族特色的歌曲。

在许多人印象当中,《敖包相会》是一首民歌。其实,这是1953年由长春电影制片厂摄制完成的电影《草原上的人们》的插曲。这部电影是根据蒙古族作家玛拉沁夫创作的小说《科尔沁草原的人们》改编的,而他也是这部电影插曲《敖包相会》的词作者之一。电影《草原上的人们》插曲《敖包相会》,由著名作曲家通福根据科尔沁民歌《韩秀英》音乐素材创作,由海默和玛拉沁夫作词。

1952年夏天,一群人马来到内蒙古呼伦贝尔盟鄂温克旗巴彦呼硕敖包山安营扎寨,他们就是《草原上的人们》电影摄制组。电影拍得很顺利,只是主题歌还没写出。出生在呼伦贝尔市鄂温克旗巴彦查岗的作曲家通福已经构思了许多优美动听的乐句,只是一时还没找到理想的歌词。他不得不按下一次又一次的创作冲动。八月十五中秋节的晚上,海默徜徉在巴彦呼硕敖包山上。头顶是一轮明月,男女主人公的扮演者恩和森和乌日娜在影片中的出色表演闪现在眼前……此刻,海默的情绪来了,一句句优美的歌词从天而降,跳在眼前。他捕捉灵感,掏出纸笔,一挥而就。他马不停蹄地去找通福。通福看后,兴奋地说:“天助我也!”于是,―首附带着草原深情的天籁之音问世了。岁月无情,“草原上的人们”有的已经作古,电影情节也早已被人们淡忘,而海默和通福的珠联璧合之作《敖包相会》却久唱不衰。

二、歌曲对爱国情感的浓郁体现

《我的祖国》是电影《上甘岭》的插曲。《上甘岭》是一部反映抗美援朝战争的电影。1950年10月至1953年7月,为了保卫祖国的安全,抗击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队对邻邦朝鲜的侵略,中国人民志愿军毅然跨过鸭绿江,入朝作战。影片讲述的是1952年秋天,志愿军与美军争夺上甘岭阵地的故事。在影片中,八连连长张忠发带领全连拼死守护上甘岭,在物质极度匮乏的状态下打退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的进攻。在这个过程中有许许多多感人肺腑的场面。七连指导员负了重伤,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想到了自己曾经生活过的故乡,他多么想再看一眼久违的故乡,在护士小王的歌唱中他仿佛又回到了自己的故乡。这首歌就是《我的祖国》,它把我们内心最柔软的感情激发出来,不禁赞美祖国的辽阔与博大。

《我的祖国》成了不朽的经典,每当想起就会产生一种幸福的感觉。这―切都要感谢这首歌的词作者和曲作者。这首歌的词作者是我国著名的词作家乔羽,曲作者是著名作曲家刘炽。

影片拍摄于抗美援朝结束后的1955年。在最初的时候,由于时间紧张,影片导演沙蒙与林彬、曹辛和几个同事合作了一首《我的祖国》,并把它拿给刘炽看。当时的歌词是“祖国啊,我的母亲,你的女儿,离开了你的怀抱,战斗在朝鲜战场上。在我们的身后,有强大的祖国……”但是刘炽提出歌词没有韵律,很难写曲。这可难坏了导演沙蒙,此时刘炽提出让乔羽来写词。于是导演赶忙发电报给乔羽,请其为电影写词。乔羽,原名庆宝,山东济宁人,有“词坛泰斗”之称。他于1946年入北方大学艺术学院学习。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央戏剧学院、中国戏剧家协会、文化部剧本创作室创作员,中国歌剧舞剧院院长,中国音乐文学学会会长等职,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歌词。要说乔羽写这首歌那可是绞尽脑汁。1955年的时候,乔羽正在江西体验生活,有一天他突然接到长春电影制片厂的电报,请他尽快返回长春为电影《上甘岭》作词。当乔羽赶回长春时,电影的拍摄已经快结束了,因此要尽快给影片拿出一首歌。当看完了在摄影棚搭建的“上甘岭坑道”后,导演沙蒙对乔羽说:“你的歌就在这洞里唱。”乔羽问沙蒙:“你想要我写什么样的歌?”沙蒙说:“写一首将来我的电影没人看的时候,但大家还要唱的那种歌。”乔羽心里说,不敢随便写,也不知道写什么好。在家憋了几天之后,乔羽仍然没有头绪。就在这种极度的困惑之下,乔羽决定抛开战场上的雄壮,写了一首看似与电影毫不相关的歌词,词中把自己在长江边上看到的风光表现得淋漓尽致。他拿着这首歌给导演看,导演看后半天都不说话,最终决定采用这首歌。

后来,沙蒙又来找乔羽,问他写的是不是长江,得到肯定后,他问能否把歌词改成“万里长江波浪宽”或者“长江万里波浪宽”。乔羽认为:“用‘万里长江’‘长江万里’也可以,气势也大。但长江虽长,在全国的范围内还算少数,没见过长江的人也有很多。这样写可能会让那些不在长江边上的人从心理上产生距离,失去了亲切感。而且从对祖国的体会来说,不管你是哪里的人,家门口总会有一条河,河里发生的事情与生命息息相关,寄托着你的喜怒哀乐。只要一想起家,就会想起这条河。我想还是用一条大河更好些……”听到乔羽这些话之后,沙蒙决定对歌词不做修改。

当曲作者刘炽拿到这首歌词的时候便被他的意境所吸引。为了更好表现这首歌,刘炽找来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受欢迎的十首歌曲。为了分析把握这十首歌曲的旋律,把自己关在屋子里一遍又一遍地反复唱着这十首歌,唱累了就用笛子吹,整整一个星期,足不出户。就是这种执著让刘炽创作出了脍炙人口的旋律,让这首曲调极其优美的歌为后人传唱,经久不衰。

歌曲创作出来之后,导演找来很多当时有名气的歌唱家演绎这首歌,但是都不理想,有人提出让中央实验歌剧院的郭兰英试试。郭兰英表示服从组织上的安排。于是就演绎了今天我们听到的这首《我的祖国》。歌曲录制完之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立即将它作为非电影插曲播了出去,引起了强烈反响。电影播放之后这首歌更是家喻户晓。

在2006年共青团广州市委公布的“我最喜爱的歌曲”调查结果中,《我的祖国》排名前十位。《我的祖国》是中国电影歌曲历史上的―座巅峰。它表现出无数人爱恋祖国、热爱家乡的宽广情怀,将影响一代又一代的青少年。

三、歌曲对时代氛围的烘托

新中国成立初我国拍摄的电影《怒潮》的插曲《送别》。可能大部分年轻人都没有看过这部电影,对这个名字不熟悉。上了年纪的人一定记得那部曾经深受欢迎的电影《怒潮》,对其中的插曲《送别》也可以哼唱几句。改编自这首歌的音乐今天也随处可见。

电影《怒潮》讲述的是1927年湖南某县乡农会主席邱金与县农会主席罗大成组织农民群众革命斗争的故事。在刘家桥桥头上,人民群众纷纷来给罗大成送行。邱金紧紧握住罗大成的手,罗大成坚毅地说:“我们工农自卫队不能解散。”此时,响起了渔夫老人唱的这首《送别》。歌曲恰到好处地表现了邱金和罗大成深厚的阶级感情,把对革命的信心和对革命同志即将离去的依依不舍展现出来。歌曲把革命的感情和湖南人民群众的地方色彩融合起来,成功地实现了烘托电影氛围的任务。

《送别》在电影中的地位是突出的,导演为其留下了很大的篇幅,再加上歌曲的歌词易记,很快就成为当时流行的电影歌曲之一。“送君送到大路旁,君的恩情永不忘,农友乡亲心里亮,隔山隔水永相望。送君送到大树下,心里几多知心话,出生入死闹革命,枪林弹雨把敌杀……”歌曲哀而不伤,充满了对革命胜利的向往。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的大背景下,影片中的音乐既要表现革命的氛围,同时又要符合人民群众的现实情况,不能曲高和寡。创作者在创作音乐时,深入考察地方生活,搜集素材,以当地民歌为原型,成功地将民歌部分旋律在新的思想指导下改编。《送别》以当地的《浏阳河》为蓝本,再加工创作,形成了今天我们听到的这首歌曲《送别》。

但是在流传的过程中,产生了一些问题。有人把歌曲当成是爱情歌曲来唱,还有人把歌曲的革命气息完全唱没了,还添油加醋了一些哀怨轻佻的部分。在“”时期,“”对影片《怒潮》进行了打压围剿,给影片扣上了很多莫须有的帽子。影片中的音乐《送别》更成为小资产阶级情调的代表。一直到了“”结束,《怒潮》才和其插曲《送别》重见天日,与广大观众见面。我们今天听这首歌,依然可以感受到歌曲中的革命乐观气息,感受到上个世纪20年代的风风雨雨。

一些优秀的中外影视作品歌曲不胫而走、经久不衰的事实,充分证明了电影歌曲具有的独特的艺术情感表现力。

[参考文献]

[1] 韩万斋.中国音乐名作快读[M].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2004.

[2] 中国电影艺术译丛编辑部.电影艺术译丛[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79.

[3] 世界电影编辑部.世界电影[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3.

[4] [美]斯坦利•索罗门.电影的观念[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3.

八连杀歌词范文第3篇

老兵退伍新说

“老兵退伍.新兵跳舞”:老兵走了之后,新兵不用说话做事看老兵颜色了,可以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了,解决工作训练时出现的难题也可以直接与排长交流了。更重要的是,他们马上也具有了“老兵”资格,多“扬眉吐气”啊,多年的媳妇熬成了婆婆,焉有不跳舞之理?

“在位1分钟,干好6O秒”:在老兵退伍之际,它既是要求又是鼓励。干部点名,讲评,表扬、批评时经常宣讲;宣传干事、报道员写“表扬稿”,板报员出板报时百用不厌;反映部队生活的小品、相声、快书经常用到。上世纪南京路上好八连参加南浦大桥建设时,已确定退伍的20名老战士坚持不下工地,连续突击230多天,直到临上车返乡前3小时才撤下来,成为这句话的最佳注释。

“想留的多,想走的少”:近年来老兵退伍前思想状况的普遍反映,连队干部思想骨干分析形势时多用。一方面战士对部队的确有了难以割舍的感情,离不开这里的一草一木;另一方面随着地方就业压力增大,退伍后人生的不确定性加剧,还有以前退伍老兵回家后的信息反馈,成为老兵们想留在部队继续工作的主要原因。

“退伍不褪色”:我军的“两个经常性工作”的优势再次凸显,随时对你进行思想工作和管理,即使你刚脱下军装也不例外。这是连长指导员最后一次对你谆谆教导,嘱咐你在回家的路上也得保持军人本色,注意作风纪律。此语的另外一个版本是脱了军装还是兵。

女兵退伍之N个不可思议

不可思议之一:那群男兵怎么就咋看咋顺眼了?

一个连队如果有男兵也有女兵,那可就热闹了。体能训练、整修菜地、挖坑栽树……这些项目常常给男兵讥笑女兵提供了最好的机会。看着平日骄傲得像公主一样的女兵这时候手足无措、红头涨脸的样子,男兵们就会哄堂大笑起来,刻薄的还会讽刺几句:“小姐,铁锹不是那么拿的!”“哎哟,你那是种菜还是绣花啊?”尽管平日里想尽一切办法去捉弄他们,可临近退伍了,再仔细想想,奇怪,回忆里全是男兵的好,虽说干体力活时他们笑话自己,可笑完了还是会帮我们把活儿干完;虽说嘴上说我们“弱不禁风“,可无论哪个女兵有个头痛脑热,他们总能把她逗乐,让她不想家,甚至到炊事班拿几根黄瓜,悄悄地安慰她一下。这么一想,那就再抓紧时间给即将告别的男战友们缝次被子吧!密密的针脚缝进的是对战友无言的祝福和真切的理解,更是对青春军旅的缅怀与纪念。

不可思议之二:军歌怎么重新嘹亮了呢?

都是生在80年代的年轻人,谁要是说不认识SHE、周杰伦,那大家一定会瞪大了眼睛像看怪物一样看你。至于女兵那更是天生偶像崇拜的疯狂者。至于为什么崇拜歌星恐怕她们也说不出个一二三来,但有一点原因是可以肯定的:流行歌曲展示给了她们一个绚丽多彩的世界。因而满楼道都是女兵“你是光,你是电,你是唯一的答案”的哼唱声也就不稀奇了。但是说到军歌,恐怕很少会被女兵们随意的哼出。也是,天天集合开会唱,饭前唱,翻来覆去地唱,歌词早已烂熟,唱时根本不经大脑,那还能有什么感觉?要是谁在洗衣服时哼出一句:“过得硬的连队过得硬的兵,过得硬的思想红彤彤”,周围的人一准儿认为她今天有点不正常。能把军歌听出些味道是退伍之前,部队大喇叭放出的歌声让女兵们仿佛一下子就感觉出了某种打动心弦的东西,那种东西让她们品出了想念老班长的感觉,品出了部队生活的苦与乐,品出了那种只属于部队的昂扬激情。于是军歌在女兵口中重新嘹亮起来。

老兵退伍行为反常对对碰

勤快的与懒散的

“嗨,你个新兵干活的时间多着呢,和我争啥啊。”如果老兵一直是这样,倒也罢了,偏偏是那种油瓶倒了也不扶的懒兵。由最懒到最勤快,又是突然变化的,新兵自然缓不过神来。那些一天到晚像没睡醒的老兵,他的言行,似乎是用“懒”写成的。你可别说他什么也不干,公正地评价,人家还是做点事的,班长使劲推一推,人家还是要走两步的。

话多的与话少的

扫落叶的秋风,倒是吹活了一些老兵的舌头。有话,他多说;没话,他找话说。总之他会穷尽所能,让他那黄河之水般滔滔不绝的话语有个去处。而一个能说会道的人,一下子成了闷葫芦,也许更能让人诧异:“这老兵怎么了?”以往班务会,他总是头一个发言。现在可好,人家发言了,在班副的再三鼓励下,他憋好长时间才说一句:“没什么好说的,好好干,绝不给班里添乱就是了!”

常外出的与猫在连队的

甭管有没有事,能走出营门,就是好事。他们的身影仿佛是在对新兵说,看看,要退伍的老兵多自在。然而,怪就怪在一些老兵,以前动不动就要出去转转,可现在按兵不动了。营区好像忽然间产生了巨大的磁力,牢牢地吸住了他。

泡干部的与躲干部的

有的兵是想找干部留下来,有的兵是找干部放他走。在一定时候,有的老兵会大发感慨:“唉,以前总不敢接触你,现在再不说说话,以后就没机会喽!”而那些平常和干部打得火热的兵,一进入退伍期,话不多了,玩笑没了。有的干部生怕这样的老兵有什么想法,就主动交流,可兵说了:“没呀,我还是以前的我,一点也没变啊!”

生龙活虎的与病猫歪歪的

练兵场上,一个动作,班长满意,他还不知足,还要练。搞得让人觉得他要参加大比武扛红旗呢!营区里好像还有“病猫”。勉强上了训练场,也是根柳条随风飘。有的头天晚上活蹦乱跳不睡觉,起床号一响,不是腰痛就是头痛。等到开饭,他的精气神又空前高涨。

猛写信的与不写信的

八连杀歌词范文第4篇

不是只有一首歌反复地唱,是许许多多不同风格的歌在生命的每个阶段陪你一一走过。

年青人有年青人倾心的旋律,年长者有年长者热爱的歌词,但他们内心的感触同样的有激昂、有苍凉,同样的荡气回肠。

年青就是太阳,太阳永远火热,青春却像一枰棋中最精彩的几步妙手,落子之后就不能再回头,只余下那闪亮的时刻让自己也让千千万万的人久久回味。

妙手难免自负,青春难免轻狂――像我一样骄傲,唱首歌把眼泪轻轻擦掉,像我一样骄傲,风雨之中谁比你站得更高――拥有骄傲才拥有青春,拥有青春才能将整个世界揽在怀中。

纹枰前的少年原来是那颗最褶褶生辉的棋子,炯炯的眼神就像阳光。

狂飙。

见过赢棋的,但没见过这样赢棋的。世界上最强的三大高手在一名弱冠少年面前犹如非洲雄师利爪下的羚羊,虽苦苦挣扎仍无路可逃。

6月24日,93手中盘快胜攻击力号称最强的刘昌赫,夺得韩国新创棋战KTF杯桂冠。

7月6日,痛快淋漓地剿杀“天下第一”的李昌镐三十余子的大龙,闯入富士通杯决赛。

7月10日,官子阶段把握胜机,半目击退曹薰铉,获韩国王位战挑战权,并至此保持对这位“围棋皇帝”的八连胜。

7月12日,再屠李昌镐大龙,王位战五番决赛首局先拔头筹……

一样的结局――胜利,不一样的进程――或恣溢,或细水长流,短短半个来月,年青的李世石用绝佳的表演把自己塑造为一尊棋神。

可是没有轰动,没有刺耳的尖叫,没有掌声如潮。四周的人们仿佛在看一出与自己无关的戏。你强大,你无敌,但你的壮举仅仅属于你自己,旁观者只有一脸的麻木。

李世石有些无奈。他举剑向天:是否天意注定我进行的永远只是一个人的战争?棋界需要偶像,但要击碎原有的偶像所要面对的压力决不仅来自偶像本身。“韩国三剑客”的数年浸淫不但奠定了“韩国流”在围棋界至高无上的地位,也给曾经混战不休的世界棋坛设下了森然的等级秩序。中日韩的棋士们已经渐渐习惯了一种被“三人帮”压制的生活,忽然之间冒出个打倒征服了自己的强豪的少年,那些也曾辉煌的棋士们下意识里感觉最多的不是解气,而是淡淡的怨尤,甚至是酸酸的嫉妒――人性如此,棋何以堪?

李世石当然不是一个爆发户,他的胜利可算是水到渠成。2000年的32连胜至今让人赞叹――以当时韩国棋手的实力论,这个连胜纪录比当年李昌镐创造的41连胜最高纪录含金量无疑要高很多。但当你作为少年棋手崭露头角时,上上下下会投给你欣赏的眼光――因为你还没有真正威胁到他们习惯的生活,他们微笑着指点――这孩子不错。而一旦你真的要打破些什么的时候,总会引来一些人的慌乱。李世石的错误就在于他不该在年纪太小时去完成一名大棋士才可以完成的壮举,他只关注自己的理想了,他没有在意周围人们的感受。于是在别人的眼中他成了个张扬的少年,他获得了胜利,也获得了孤独。

孤独的李世石给围棋带来了一场震动。像他这样在少年时便冲上棋界最高峰的例子从来就不少有,所以他还称不上是创造了历史。他只是用好的让人吃惊的战绩在前辈们演绎了千遍的赢棋方式后面加上了自己的名字,他在围棋中找到了可以骄傲的理由。

“不败少年”,这个两年多以前就流传于世的绰号听起来有股说不出的俗味,幸亏李世石自己也不喜欢它。他宁愿人们以他的出身地称他为“飞禽岛小飞侠”,这个名字才透出一股浓浓的江湖气息。李世石把自己想象成一位用剑来和别人讲道理的侠客――只有你比别人强时,你才会赢得别人的尊重。没有人可以不败的,败得其所倒更能展现自己的魅力。李世石早早体会到了胜负世界的残酷,也早早悟出了胜负世界的游戏规则,只是他太年青,不甘心照前人制定的标准行事,他想与众不同。正是他比别人拥有更多的骄傲,所以他就要付出更多的汗水。

这一场狂飙之前李世石也曾有惊人之举――打入第五届LG杯决赛,并在与李昌镐的五番大战中二比零抢占赛点。如果那一次李世石顺利登顶,也许他就不会招来以后那么多的责难。正因为他在大局未定时的轻狂言论,棋界上下对他顿生反感,几乎每个人都盼望李昌镐能力挽狂澜。最终的结果早已尽人皆知,不动声色的李昌镐默默地逆转了嚣张的李世石。“只有石佛才是真正无敌的”,李昌镐不仅捍卫了自己的尊严也捍卫了围棋界的秩序,尽管他自己也是十几岁时便攀上了棋界之巅。

李世石迎来了一段不短的消沉期,“不败”变“常败”。很难说当时关注他的人群中有多少是惋惜,又有多少是幸灾乐祸。就这样从第一线消失其实是最正常的结果:有一个词专为他们而设――昙花一现。韩国另一位新锐棋士李圣宰也曾连续两年在霸王挑战赛上将“曹霸王”逼入背水一战的险境,但良机错失后这位赵治勋的外甥仿佛一下从棋界遁出了,再也听不到他的名字。相似背景下的李世石却不改自己的傲气,他要在跌倒的地方爬起,他要用新的胜利来证明自己。

没有被失败磨平棱角,李世石是聪明呢还是不知变通?在韩国的围棋少年如流水生产线般迅猛涌现的今日,稍微一个停顿就会被一张全新的面孔遮住曾有的笑颜。李世石不愿抽身而退,静静地把自己数年的得与失做个总结,在悟出一种新的剑招后再重回江湖闯荡。他死守着自己的原则,用那已经不再新鲜的套路顽强的与老的、新的剑客们抗衡。

也许这是没有办法的选择,也许李世石已经参透:所谓创新并不是真的都能将旧的替代。很多东西是需要坚持的,一遇挫折就改弦易张是聪明人的做法,可是聪明不等于智慧。今日的围棋界,技战术水平高速发展其实很可能只是个表象,一步恶手在第一次被高手使用时也会发出强大威力,当棋手们潜心研究多日后发现它的破解方法,得出“此招不可怕”的结论时,你能说围棋技艺又进步了一个台阶吗?许多剑招本已足够辛辣,但几次攻敌不克后就会被剑客放弃,如今勇于在大赛中坚持“三连星”的似乎只有欲罢不能的武宫正树了,站在整个围棋之外看,这是否也是一种资源浪费?

相信自己,或者说已经只能相信自己。李世石依旧快剑如风,对击败自己的李昌镐那胜率极高的“龟步战法”依旧不屑一顾。他成功了,当许多中国年青棋手为了赢棋一意模仿李昌镐的棋风,为自己与石佛的差距又缩小了一目半目欢欣鼓舞时,李世石又一次把自己的剑舞成暴风雨,闯过了别人不敢正眼细看的一道道天堑。

这样的少年如何不骄傲?这样的剑招如何不闪光?

李世石的近期表现已经无愧为“风云人物”,而且足可称为“独领”。但对他的整个定位仍然叫人迷惑――毕竟他还没有真正登上棋界最高峰。如果到了八月,他在王位战上挑落李昌镐,在富士通杯上跨越刘昌赫成就霸业,那他就可以毫无疑义地被列入“大棋士”之林。现在一切尚是未定之天,李、刘这对“绝代双骄”岂会轻易俯首称臣?一旦李世石再次阵前折戟,他就还只是一名表现出色的新锐而已,最多被冠以用滥了的“天才棋手”称号。

所谓“天才”在这个时代已经不值钱了,凡有一点灵气的少年人们都会不吝于给他这样的赞扬。在围棋界,天才更是比比皆是,十岁少年职业九段只能让两子甚至让先的已毫不希奇,但围棋的无穷魅力似乎并未因此而被更多的展示,是不是我们培养“天才”的方式出了问题?

日本围棋史上曾有著名的“古今三天才”――道策的弟子道的、大师吴清源、现仍活跃在第一线的赵治勋。他们能名垂棋史不仅在于超人的才华,更在于用自己的思想开拓了围棋。其他有名的天才如大竹英雄、曹薰铉、马晓春都光芒四射,令常人须仰视才见。对于“天才”概念的微妙转变始自李昌镐。这个与传统意义的“天才”完全相背离的“少年姜太公”不声不响地占据了世界棋坛最显赫的位置,他的木讷完全遮盖了那些极具才情的棋手的灵气。从李昌镐以后人们对“天才”茫然了――有谁还能比李昌镐更接近围棋的本质呢?既然他都没找到更合适的词去形容,别人与他共用一种誉词是否显得幽默?

于是有了奇怪的“两极分化”:一方面“天才”泛滥,稍微有点棋才就可以与李昌镐相提并论;一方面对于已经有了很高成就的年青棋手又总觉得离大棋士还缺了好大一块。韩国近些年流行“李昌镐X世”,睦镇硕、崔哲瀚,以及“小天王”们崔明勋、赵汉乘、朴永训都是非常优秀的棋才,但在李昌镐的巨大身影之下他们只是一些陪衬。

改变这种局面显然只有靠李世石。

李世石是天才,而且是传统意义上的天才。他锋芒毕露,才气滔天,与当初的赵治勋、曹薰铉极为相似又犹有过之,更重要的是他要比李昌镐年轻8岁。赵治勋、曹薰铉、马晓春虽都是难的一见的上上之材,但究竟是年岁已长,拼得赢人杰拼不赢天命。也许真因为这几位最优秀的天才比李昌镐早生了数年至数十年,无法与他站在同一水平线上较量,才使得“反传统”的天才压倒了“传统”的天才,才让人们对“天才”的定义产生了疑问。

鲁迅说:“我认为所有好诗在唐朝就已写尽了。”李世石说:“我认为围棋天才在李昌镐之后至少还有一个――那就是我。”李世石初出道时马上有人封他为“李昌镐三世”,其实李昌镐的风格与所有顶尖高手迥然不同,以他为蓝本纯属文字游戏。李世石不是李昌镐的继承者,他倒像是上天特意派来与李昌镐一决高低的使者。

二李无论是表象还是内涵几乎就是对立的两面。世人皆夸李昌镐人品、棋品俱佳,可为棋士楷模;李世石则是才子习气,恃才傲物,行事常招人非议。他们的棋风也决然不同,大李是武当派,后发制人,平淡之中蕴涵巨能;小李是少林派,先发制人,招式华丽,一招便欲擒敌于马下。他们的对决颇有些类似当年吴清源与木谷实交锋的神韵,惨烈之处恐怕会更胜一筹。

从目前二人交手的情况来看,一般都是李世石早早发力,并很快占据上风,李昌镐则不急不躁,迈着“龟步”徐徐追赶,在后半盘陡然出招扳回局势。在两人最经典的LG五番决战中这一幕演到了极致:前两局李世石招式太猛,李昌镐还没来得及还手就已经被掀落马下。后三局李昌镐立稳脚跟,犹如波涛中的巨石,任激流冲击自岿然不动,用尽气力的李世石被石佛一招反击命中,受创含恨而退。无论单独的每一局还是整个五番棋都充分反映了两人的风格,最终李昌镐的胜利似乎表明“平明派”才能在人生中笑到最后。

暂时受挫的李世石并不买李昌镐的帐,他说:一流棋手中李昌镐的布局最差!这一点虽然早就有人指出过,但后来人们发觉很多“韩国流”的新手都是李昌镐率先运用的,已经重新评价他的布局了――虽不像后半盘般天下无双,但也决不逊于其他高手。李世石看的更深:正因为李昌镐知道自己的布局感觉欠佳,他才会不停发掘新手以期遮掩弱点。自负的李世石深信自己的判断,也就无畏于李昌镐官子功夫的出神入化。近期富士通杯半决赛和王位战挑战首局李世石连续杀掉李昌镐两条大龙印证了他的判断。

虽然现在说这两位最出色的天才谁更强为时尚早,但李世石至少不怕李昌镐则是可以肯定的。对于被石佛压制的呼吸都不顺畅的天下高手来讲这是个福音――他们重视李昌镐,却对李世石不以为然。现在李世石能与李昌镐一较短长,这些高手不由又对自己萌生了希望――我难道还比不上那个狂妄的毛头小子吗?

李昌镐的存在让曹薰铉白发满头,让马晓春徒呼奈何。李世石的存在却让李昌镐平静的内心泛起了波澜。曹薰铉说“李昌镐至少还能称霸十年”,能反驳的现在只有李世石了。李昌镐再为人称道,他统治的棋坛淡如清水却是不争的事实。或许平淡无为才是围棋的真谛,但世人想要观赏的还是狂野多变如钱塘潮水的洒脱棋局。李昌镐如果真的再称霸十年,围棋恐怕会离普通棋迷越来越远。也许打倒李昌镐就等于挽救围棋的通俗性,也许李世石的胜利会让人们更加热爱围棋。

天才之争用不着分出高低,有了对手的李昌镐其实不过是个凡人,或者说他只是围棋的异类,而非发展方向。让人们对围棋的认识重回最初将是李世石一生的骄傲。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意气风发的李世石有的并不都是自得,一个骄傲的人会有许多别人意想不到的烦恼。

在KTF杯击败刘昌赫和富士通杯击败李昌镐之间,李世石还参加了一项国际赛事――中韩新人王对抗赛。以李世石现在在韩国围棋界的实力和地位,出场这样的比赛总让人感觉“味道很怪”,更怪的是比赛的内容。

明知李世石的实力坚强,中国“新人王”彭荃怀着的是“胜固欣然,败亦可喜”的无负担目标轻装上阵。这倒发挥出了高水平,第一局彭荃领先了大半盘,眼看就要以小胜终局了,李世石突然发力,走出一步“自杀”的妙手,硬生生将彭荃的大龙做成打劫活,并凭此取胜。

应该说那步“自杀”确实是高手的盲点,非常容易被忽略,但客观说来却不是多难的手段,如果作为题目,相信会有很多业余棋手得出正解。真正让这次比赛不同寻常的是第二局――短短106手,李世石突然认输。并没有大龙死掉,也不是实空相差太多,在很多专家眼中甚至还是李世石的黑棋优势,但他就这样投子了。得到的解释是:优势时连出缓手,局面已不易控制,心情大坏,无法再走下去了。

真是莫名其妙的解释,实在难以置信这会是以顽强著称的韩国棋手做出来的事。不要说局势未坏,即使大差的局面韩国人又有哪次不拼命施展“翻盘术”?曹薰铉打败聂卫平,徐奉洙抢得“应氏杯”都仰此秘术。就是李世石本人,在不久前的亚洲杯上不是也在被宣判了“死刑”的局面下逆转了马晓春吗?这次李世石突然如此“唯美”自有原因――他既未将彭荃看成平等的对手,也未把这区区的“中韩新人王优胜”放在眼中。他有绝对的自信在第三局取胜。果然,决胜局李世石没有给彭荃一丝喘息之机,随意之间就将对手的大龙凶悍屠戮。

这就是李世石的骄傲,让人气愤又无可奈何。如果第二局的情况出现在第三局,他还会痛快认输吗?因为没有发生所以无法判定,但李世石的个性在这次无足轻重的赛事中表露无遗。

与“认输事件”一脉相承的是李世石宣布退出韩国的段位赛。他有资格对现行的段位不满,因为他曾手持“天元”、“倍达王”两大头衔,已经是韩国棋界事实上的超一流了。但他的方式无疑过于生硬,李昌镐与刘昌赫当初也是在数夺世界冠军后才由韩国棋院推荐从七段直升九段的,李世石的自行退出使韩国棋院颇觉难堪――授予你高段位吧,总觉得是遭受了胁迫,不授予吧又会被讥为心胸狭窄,这个小小少年真是个叫人头疼的家伙。

善于出难题的李世石自己并没有想那么多。他觉得该怎么做就怎么去做,从不在意别人的议论。那次同哥哥李相勋争夺新锐棋战桂冠,他相当轻易的就输了出去,招来一片“假棋”的斥责。这是无法判定的事情,就像威廉姆斯姐妹相逢于大满贯决赛,不论谁赢,观赏性必定要打了一多半的折扣。李世石并不在乎多拿几个冠军,他只把力量用在自己认为值得的地方,比如对付中日的顶尖高手,比如与李昌镐的鏖斗。

围棋界从来就不乏“狂人”,聂卫平、大竹英雄都曾“狂话连篇”,马晓春、依田纪基则屡有轻狂行事。李世石也属此类,不过他是一种“单纯的狂傲”,并不针对某一个人。他也能发现对手的优点,而且会真心的予以称道。在与马晓春交手之后,有人请他评价马晓春的棋,他并不因为自己的获胜而有所轻慢,由衷地夸赞马晓春出色的大局观为自己所不及。敢于直面自己的不足,李世石要走的是一条不断完善自我的大家之路。

李昌镐之后,学棋少年中的佼佼者都有了自己的明确目标――追赶李昌镐,超越李昌镐。追赶与超越是一个漫长而伟大的过程,也是一条束缚住自己手脚的绳索。没有目标就没有动力,有了目标就看不到更广阔的世界。围棋不只是李昌镐的围棋,人们要超越的是李昌镐的战绩而不是他的围棋思想,或者说他们追求的是围棋的“形”而不是围棋的“神”。李世石之所以能在众多新锐中脱颖而出正是因为他有自己的追求,即使不是创新,即使还有疏漏,他毕竟能掌握自己的心灵。

只是这样的李世石能凭借自己的骄傲一直站立在棋界最高峰吗?“谁能告诉我?谁能告诉我?是我们改变了围棋,还是围棋改变了我和你?”这歌声有些苍凉,李世石脸上的阳光有些忧郁。

少年子弟江湖老。

一转眼就是数十年,李世石已经是满头白发的老者,他依然屹立在棋坛第一线,只是他已经不是天下第一高手――客观说来,他从来就没有成为世人公认的“棋界第一人”。他自己调教出来的徒弟青出于蓝,握住了围棋界的权杖。更多的年青人各显矫健身手,在棋界占据了重要席位。李世石回想前程,不禁坦然又兼黯然――自己为围棋奉献了一生,取得的成就足以,但自己又终究没能参透围棋的奥妙,这一生究竟是值还是不值?

说的其实是今日的曹薰铉,而曹薰铉的今日就是李世石的将来。每一个投身于围棋的天才都逃脱不了这样的追问:我这一生过的值吗?

李世石在王位战挑战者决定战上击败曹薰铉的一瞬,曹薰铉的额上悄然又添一缕白发――岁月如刀,少了一次挑战的机会,下次再想杀回头就更难了,而且王位战是目前韩国仅有的帖五目半的赛事,执黑的李世石以半目取胜更显出造化弄人。

获胜的李世石也不似以前的张扬,他看着曹薰铉就像看着自己的影子。

在一流棋手中,李世石与曹薰铉最为接近,从华丽的风到直率的性格。其实称李世石为“李昌镐三世”太过矫情了,说他是“曹薰铉第二”倒蛮合适,只是李世石自己肯定也不会喜欢这个绰号――要做就做自己,干嘛拿别人来和我比?别人再强我不想沾光,将来也不要再封谁为“李世石X世”,每个人都该扮演好属于自己的角色。

所以李世石要独自面对江湖上的许多风霜。做一名大棋士并不是只要把棋下好就行了,人格的魅力占据了很大比重。曹薰铉、刘昌赫、李昌镐能被公认为天下最强的三名棋手,他们手握的世界冠军数当然重要,他们对棋道的执着更叫人心折。已经被称为韩国围棋第四位“天王”的李世石以三位前辈为镜,照出自己的傲骨柔情。

与曹薰铉对局总能掀起滔天的巨浪,那杆无孔不入的“曹氏快枪”虚虚实实,把围棋史上所有载过未载过的精巧手筋演绎的出神入化。每当此时,李世石就会迸发出最热烈的激情,兴奋得就像刚出炉的宝刀遭遇上古的神兵,每一个细胞都加入了这最残酷也是最优美的战斗中去。

曹薰铉面对李世石就如面对自己的少年时,施展出全身的解术,却总是在最后一击时下不了狠手。这让李世石大战了便宜,他从前辈剑招被破后感受到了更严谨的剑气――如果曹薰铉年轻三十岁,他们的对决必成棋界的经典,就像西门吹雪约战叶孤城,没有成败,都将是大师的传世之作。

刘昌赫最传奇的是他的业余出身,这使得李世石对他除景仰外尚带三分好奇。在两人交手之初,李世石曾惨遭五连败,被刘昌赫整治得苦不堪言。刘昌赫比赛之外那谦和的性格也让李世石深受感动。刘昌赫不拘一格的行棋节奏让李世石学到了许多,而他有时的不够严密成了唯一的漏洞被李世石牢牢抓住。后来李世石两次在番棋决战中打败刘昌赫,表明他除了发力凶猛,也具备了极强的抗打击能力。

没有李昌镐就没有韩国围棋今日的繁荣,但有意思的是李世石对这位天下第一的老大哥却并无惧意。大概是因为行棋方式大相径庭,李世石从来就不觉得李昌镐的棋有多可怕。他从石佛身上学到更多的是他对围棋的虔诚。虽然表现形式大异,他们对围棋的全身心投入却毫无二致。

闯荡江湖的岁月就在和这些当代最强手的抗衡中度过,李世石的青春飞扬如梦。但他总会老去,老到失去锐利,老到不再张扬,但是他的棋不会老吧?他的骄傲永远在心里。

任何一个强者都有失落的时刻,坚持过来才能成正果。李世石不会一帆风顺的走在围棋的行军队列的最前面,他还要有许多挫折,棋内的、棋外的,再过十年也许李昌镐不再独霸棋坛,但李世石的名字是否会越来越闪亮呢?

当世界遗忘了你,让希望提醒自己。

我的舞台自己打造,只要像我一样骄傲。

上一篇:生日寄语范文 下一篇:歪脑袋木头桩的故事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