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的读书笔记范文

时间:2023-11-25 10:56:12

西游记的读书笔记

西游记的读书笔记篇1

《西游记》自问世以来在民间广为流传,各式各样的版本层出不穷,明代刊本有六种,清代刊本、抄本也有七种,典籍所记已佚版本十三种。今天小编分享了2021《西游记》小学生优秀读书笔记五篇,希望能帮到你。

《西游记》小学生读书笔记1暑假,老师布置了一项作业,那就是每天读两回《西游记》。《西游记》还是文言文版的。

一开始,我认认真真看,边读边划边批注。书放在桌上,左手拿尺,右手拿笔,认真品味其中的情节。我一边划线,一边做批注,认真去划、想,没有一丝怠慢。一个上午都钻在书房看这本书。吃饭时,一手拿着筷子,一手拿着书看,把饭都扒在桌上了。

后来,我开始有了小心思:“随便看一回就要半个小时,两回就要一小时,这太浪费时间了。”于是我便在划线时减少批注,结果只要40分钟了。

可我还是不满意,我又想到减少时间的计策,干脆不写批注,直接划线得了。结果,时间竟减了一大半,只要30分钟就顺利完成。

暑假里,我就是这样马马虎虎地看完了《西游记》。

开学后,老师又让我们重读《西游记》,并且做好读书笔记,他要检查读书留下的痕迹。

我便开始根据老师的新规定划法去看,方框框地方,圆圈圈人物,横线划知识,波浪线划妙句,双横线划陌生词,三角包标好词。量从每天两回变成了每天一回。我更认真阅读了。

第二天课上,老师便来考《西游记》的内容。老师提问像“这回主要内容是什么”这一类问题,让我们回答。结果很多人都被查出来没认真看《西游记》。不过我每次都知道答案,并把手举得高高的。我想读书不是为别人读,而是为自己读,我就认认真真地一天读一章吧。

《西游记》小学生读书笔记2从小到大,我读过很多很多版本的《西游记》,第一次读时,纯粹是喜欢里面有趣的内容,后来再读,就对书中的一些主要人物有了一些看法。

我最喜欢的是孙悟空,喜欢他的善良、调皮、勇敢、机灵,法力无边,对天神说话的直率,打妖怪时的执着,尤其是在三打白骨精那一集,对兄弟、猴子猴孙的那份友情。通常都是悟空先发现妖怪的。

四人中最忠厚老实的是沙僧,一心想取真经,保护唐僧,令我敬配不已。

说到老猪——猪八戒,说起他的本事,比孙悟空差远了,更谈不上有什么光辉事迹,便这个形像刻画得非常好。猪八戒是喜剧形象,他憨厚老实,有力气,也敢跟妖魔鬼怪作斗争,是孙悟空的得力助手。但他也有满身的坏毛病:好吃懒做、好占小便宜,怕困难,常常打退堂鼓。

书中写唐僧师徒四人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让些困难让我联想到了他们四人的执着,不畏艰险,锲而不舍的精神,这是一种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再想想我,遇到困难,就半途而废,做事情,毛手毛脚,我不禁羞愧无比,当时为什么不能像唐僧师徙一样坚持到底呢?这也许就是我所缺少的,只要能把一件事情从头到尾,不管我最后是成功还是失败,只要我尽力去做了,这对我来说也是一种成功啊!因为我去做了,而且还坚持到了最后。在读了西游记后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只有坚持自己的信念才能成功。

《西游记》小学生读书笔记3我从小就喜欢《西游记》中的孙悟空,但不知道为什么。长大后,我明白了,我喜欢的是他那种不知道什么是垂头丧气,永不服输的昂扬的乐观精神。

《西游记》中,对孙悟空的乐观,有不少描写。比如,在盘丝洞,七个女妖已经捉住唐僧,算计要蒸吃他,孙悟空这时在一旁偷笑“这些妖精,好没算计,煮还省些柴火,怎好蒸吃?”他对自己的力量是多么自信,竟可以如此乐观。还有,在狮驼国,那三个老妖已经将他们师徒四人捉住,准备蒸吃,沙僧愁眉苦脸,八戒抓耳挠腮,三藏哭哭啼啼,孙悟空却微微一笑,说:“待我看看这是雏儿妖精,还是把式妖精。”等他听到老妖说八戒不好蒸放在底下一格蒸笼时,笑笑说:“莫怕,是雏儿妖精。”哈!老孙不但很乐观,物理学的也不错吗!

他的乐观,我觉得和他的能力有很大关系。遥想当年,齐天大圣大闹天宫,十万天兵天将之中没一个对手。瞪着一双不白不黑的火眼金睛,拿着一根不长不短的金箍棒,九天之上任他歪。在陪唐僧上西天的路上,就算遇到再大的困难,他也一定会上天下地,寻遍诸神,把问题解决。几乎没有他解决不了的问题,有这么强的实力,当然不知道什么是垂头丧气了!

说到乐观和实力,在《水浒传》中,有一个人物,和孙悟空很像,他就是鲁智深。在桃花庄上,小霸王周通想娶刘老太公的女儿,老鲁用计把他打跑后,全庄上下都喊“苦也,苦也”,鲁智深却乐观地说:“俺死也不走。”一个人上了桃花山,交流中一点也没有低三下四的语气。因为他有理,有实力。当然自信而乐观啊!

乐观,是漫漫长夜中的一盏明灯;乐观,是茫茫沙海中的一眼清泉;让我们乐观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吧!

《西游记》小学生读书笔记4今天,我读完了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它是四大名著中最有趣的一部小说,这本小说是根据民间传说写成的,现在我们也称它为神话。在中国,《西游记》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本书作者为我们讲述了唐僧以及其他的三个徒弟一路上历尽艰险、降妖伏魔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取得了真经的故事。

读完这本书,我被他们的执着、不畏艰险、锲而不舍的精神深深的感动了,这正是一种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记得有一次,遇上了一道很难的题目,我想了很久都没想出来,这时我想反正老师又不知道,就叫妈妈把答案告诉我。谁知妈妈却把我批评了,并对我说,“碰到困难怎么能退缩呢?再仔细想想,别着急,你一定会想出来的!”经过冥思苦想后,我终于解开了,这时我感觉真快乐呀!

还有一次,我和爸爸妈妈去三清山旅游,爬了三个多小时,我觉得体力已经透支了,赖在地上不想起来,妈妈让爸爸背我,爸爸说不行,胜利就在眼前,一定要坚持。我从地上爬起来,心里想着:坚持,坚持,再坚持!居然一会儿就来到了山顶,这时我觉得空气是那么的清新,景色是那么的美!是啊,在学习上,在生活中,我们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都不能轻言放弃。坚持就是胜利!

《西游记》真是一本百读不厌的好书啊!我还要多读几遍。

《西游记》小学生读书笔记5我看过的课外书有很多很多,像天上的繁星一样多,数也数不清,有封神英雄榜,有,有,还有。但是,我最喜欢的书还是四大古典之一。

写的是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四个不怕困难,跨过了万水,翻过了千山,走了十万八千里路,终于到西天取得真经的故事。

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孙悟空大闹五庄观。孙悟空大闹五庄观写的是镇元大仙让他的两个徒弟打两个人参果给唐僧吃。镇元大仙的两个徒弟把人参里给了唐僧吃,唐僧看了说这两个婴儿还能吃?只好两个徒弟吃了。猪八戒看了之后,口水直流,就让孙悟空去用金击到子敲来,孙悟空先打了一个人参果没有接住,掉在地上不见了。后来孙悟空又打了三个,拿回去分了。镇元大仙的两个徒弟去数果子,发现少了四个,说了孙悟空他们只吃了三个,还有一个掉在地上不见了。听着镇元大仙的指责,孙悟空恼羞成怒,把人参果树给推倒了。后来,镇元大仙回来了,让孙悟空把人参果树给医活了,孙悟空找了天上所有的神仙都不会。最后,孙悟空找来了南海大慈大仙的观世音菩萨,观世音菩萨用玉净瓶里的甘露,把人参果树给救活了。这里写出了孙悟空知错能改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最后,他们修成了正果,都封了佛:唐僧被封为檀功德佛,孙悟空被封为斗战胜佛,猪八戒被封为净坛使者,沙僧被封为金身罗汉,白龙马被封为八部天龙,广力菩萨,盘绕在大雷音寺的擎天华表柱上。

这就是我今天看的古典之一——西游记。

西游记的读书笔记篇2

每当我翻开《西游记》这本书时时,总是有不同的心情。它在四大名著中,是最生动活泼的,小时候的我,读起它来总觉得既过瘾又有趣。但今时今日,不变的是那光怪陆离,色彩斑斓的神话世界,我的领悟却变了。

这是一部人人都爱读的经典大作,每个人都能在解读它时获取不同的感觉和启示,有人喜欢它鲜明的人物个性;有人喜欢它瑰丽的整体形象;有人喜欢它活泼诙谐的对话旁白;有人还研究它的历史背景、社会现象。但在我看来,他那曲折的情节中暗藏着人们渴望而不可及的生活理想和人性追求,那就是DDDDD自由。 在经历了日复一日个性受约束的日子,二十一世纪的人们都格外向往自由,向往那个自由的化身:孙悟空。

孙悟空破土而出,"不伏麒麟辖,不服凤凰管,又不服人间王位所约束",闯龙宫,闹冥司,自花果山上目在称王。可以说已经达到人性摆脱一切束缚,彻底自由的状态。孙悟空其实就是自由的化身,他的品质中最突出的就是向往自由,他始终在追求自由,它的一切斗争也是为了争取自由。这样一个鲜活的形象给予了读者一种追求自由,追逐自由的力量和勇气。 然而,每个人都明白, 在现在,即使是将来,完全的自由终究是不可能的,人始终要受到这般那般的约束。尽管包围着我们的是个受约束的世界,但我们可以让内心尽量变得广阔而幽深,让它能够无边无际、包容天地。

然而,目前社会上还有许多人被一些价值不大的东西所束缚,却自得其乐,还觉得很满足。经过几百年的探索和发展,人们对物质需求已不再迫切,但对于精神自由的需求却无端被抹杀了。总之, 我认为现代人最缺乏的就是一种开阔进取, 寻找最大自由的精神。 在厉尽时间锤炼的《西游记》中,竟深深蕴含着新世纪人们最渴望的自由精神……我更明白为什么它能够传承至今了。

西游记读书笔记450字(二)

《西游记》是明代杰出的小说家吴承恩所著的长篇神化小说,

吴承恩,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江苏淮安人。他一生贫寒潦倒,四十三岁才考中贡生,做过县丞,但与长官不合,罢归故乡。吴承恩生活的年代,正是明代社会矛盾与民-族-矛-盾异常尖锐激烈的年代。统治阶级荒淫无度,农民起义此起彼伏。社会黑暗沉滞,个人境遇坎坷,遂使吴承恩将激愤的情怀尽情的倾注到了他的诗文之中,更加集中的倾注到了《西游记》之中。《西游记》是他晚年会到故乡后的作品。

《西游记》的主要故事是写孙悟空保唐僧去西天取经,一路上降妖伏魔,克服了种种困难,最后取经成功。唐僧取经是一个真实的历史故事。唐代的僧人玄奘前后用了十七多年的时间,从长安出发,走了几万里路程,从印度取得了六百多部梵文佛经回来。玄奘曾口述他西行的见闻,由门徒辩机写成(大唐西域记)一书。后来,门徒惠立和彦棕又写了(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记述了玄奘西域取经的详细经历。宋代以后,取经故事已在民间广泛流传,出现了带有神话色彩的话本,并在舞台上演出。吴承恩的《西游记》直接继承了有关取经故事的民间文学素材。

《西游记》是一部伟大的浪漫注意长篇小说。它不仅创造了一个神奇的,丰富的幻想世界,而且具有丰富而深刻的思想内涵和优美完整的艺术形式。全书共一百回,第十四回以前,穿插着大闹天宫,魏征斩龙,唐太宗入冥,刘全进瓜,和玄奘奉昭取经等内容。其中大闹天宫是《西游记》最精彩的部分。作者在这里塑造了孙悟空这一叛逆的英雄形象。揭露了天宫统治者的腐朽无能,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中人民坚毅无畏的反抗斗争精神。后八十六回写玄奘师徒西行取经,经历了数十番离奇古怪的灾难,终于达到了西天,取经成功,表现了他们克服困难的坚强毅力和征服自然的英雄气概。全书幽默诙谐,充满活力和乐观精神。

西游记读书笔记450字(三)

《西游记》给人留下的不仅仅只是对唐僧一行的唏嘘而已,还有更多的童年回忆。

这部小说虽然是虚构的,人物、情节多数也都是虚构的,但是他们的形象都是活生生的,都不是虚构的,都是现实的。

《西游记》这部奇书,所写的师徒四人都是现实中的四种人。

孙悟空是小孩子们的偶像,也是降妖伏魔的英雄。他虽只是只石猴子,但是他的种种表现却像是个人,一个具有正义感的人,或许他的原型的确是只猴子,也有可能是当时明察秋毫的捕快,但他的精神却鼓舞着有正义感的人们。

猪八戒是个普通地再也不过的普通人。他贪生怕死,好吃懒做,虽然是猪形,但却是人性,他的特点诠释了一个普通人的心里。他再普通不过。

沙僧是个没有主见的人,最常说的也无非是"大师兄"、"二师兄"、"师傅".师兄和师傅就是他全部的意见来源,他的没有主见也是人之常情。

唐僧这个人物是最复杂的一个,他生性善良、反复,但是却有着常人没有的意志力。他的意志比孙悟空被紧箍咒过后的坚强还要坚强。饰演电视剧《西游记》中唐三藏的演员都说,这种人是可望而不可及,他的意志是常人所无法比拟的。

西游记的读书笔记篇3

《西游记》是我国古代四大名着之一,作者吴承恩。主要讲述唐僧和三个徒弟千辛万苦地降妖伏魔、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最后取得真经的故事。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初中《西游记》读书笔记,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初中《西游记》读书笔记一小时候,最喜欢看电视里的《西游记》,看了几乎不下十遍,至今还爱看,这个寒假,我看了吴承恩写的《西游记》,不觉感叹万分!

漫漫长路,多年跋涉,师徒四人历尽九九八十一难,去西天取经,为的是普度众生。

在《西游记》中,我最喜欢的就是孙悟空了,他有七十二变化。在西天取经路上,悟空付出了很多,他不仅本领高强,而且机智聪明,随机应变。当师傅落入敌手,他总是与敌人周旋,其中的坎坷都一一化解,是当之无愧的大英雄。

尽管猪八戒给大家的印象不太好,但我还是要为声“冤”,首先是错投了猪胎,变得人不人,猪不猪的,到哪都吓人,尽管老猪本性贪婪好色,但他在西天取经路上帮助悟空降妖除怪,出了不少力,他吃苦耐劳,善良正直(有时还爱贪点小便宜)。

在西天取经路上,沙僧肩挑旦扛的身影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路上,他无微不至地照顾师傅,陪师傅打坐念经,任劳任怨。

唐三藏是取经人的核心,本着一颗慈悲之心,他经历了14年,风餐露宿,任何磨难都无法_他西天取经的决心。

唐僧师徒不畏千辛万苦,历经种磨难依旧不放弃,直到取得真经。

奔流的河,如果没有暗礁的阻挡,就无法激起迷人的浪花;羽毛丰满的小鹰,如果没有暴风雨的搏击,就无法实现展翅高飞的自由;人的一生,注定要经历风雨的洗礼,才能“长大”。

人生就像五味瓶:酸、甜、苦、辣、咸,而苦就是磨难的滋味,只有品尝过“苦”,享受“甜”时,才更有滋味,只有品尝了人生五味,什么才更有意义。

初中《西游记》读书笔记二暑假,我读了一本书叫《西游记》。

《西游记》是中国神魔小说的巅峰之作,也是一部规模结构完整,用幻想形式来反映社会矛盾的巨著。它与《红楼梦》《水浒传》《三?胙菀濉凡⒊莆?“中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

《西游记》是我国最负盛名的神魔小说,全书主要讲述了:大唐贞观年间,高僧玄奘受唐太宗所托前往西天取经,赐号:三藏。在观音的点化下,唐僧在五行山下救出悟空,收为徒弟,并带上了观音的紧箍儿,只要唐僧一念紧箍咒,悟空就疼痛难忍,以此让悟空诚心保护唐僧西行。分别收服小白龙为唐僧的坐骑,猪八戒为二徒弟,沙和尚为三徒弟。从此,师徒四人翻山越岭,跋山涉水,前往西天取经。

师徒四人在前往西天取经的路上,遭遇艰难万险,妖魔诱惑,鬼怪阻扰,在悟空的带领下,两师弟机智勇猛,竭力保护师傅。三打白骨精,除乌鸡国王,大战红孩儿,三借芭蕉扇,杀死狮子精,除多目怪,收服牛魔王……历经九九八十一难,行程十万八千里。成功取回真经回到大唐首都长安。

最后,唐僧被赐封为旃檀功德佛,孙悟空被封为“斗战胜佛”,猪八戒封号为“净坛使者”沙和尚被封为“金身罗汉”,白龙马为“八部天龙”。

看完书,我从它们身上获得了百折不扰,坚持不懈的精神,我也要向他们学习这种宝贵的精神。

初中《西游记》读书笔记三《西游记》,这本古代神魔小说的明珠,从古到今一直在不断的发出耀眼的光芒,那惊世的文笔也一直令我惊叹和崇拜。

唐三藏虽然看上去就是个真假不分又倒大霉又爱咒孙悟空的和尚,但那正是因为他天性善良,遇伤者就救,妖精都“救”了那么多,那凡人救人就更加无数,何况他曾经被妖怪骗了那么多次,遇见可能是妖怪变的无助的人,他还是选择去救,这不更加体现出了唐三藏的善良吗?

孙悟空,一个胆大包天到敢大闹天宫,又本领高强,嫉恶如仇,对唐僧忠心耿耿,说他嫉恶如仇,遇到强盗他都打死了,而木仙庵他怕妖精伤害人就收服了妖精,车迟国让掌管雷电的邓天群多打死一些贪官和不孝之子,比丘国他救了一千一百个孩童,凤仙郡他听说郡王对玉帝不敬也很生气,但知道事情的经过后下了雨救了老百姓,火焰山原本扇一扇就行了,但孙悟空却依旧断了火根,这不仅有写他的嫉恶如仇,更多的是他善良的一面。

猪八戒虽然一路上贪财好色,动不动就说散伙,但在遇到黄眉怪后,听白龙马说请孙悟空来就可以了,他明知道与孙悟空不和,但他仍然硬着头皮说服了孙悟空,并且一路跟随着到达灵山取得真经而归。

沙僧在取经路上既无毫无怨言,又不抢功劳,对师父与师兄的话言听计从,从来不闹矛盾,不然这个团队早就已经四分五裂了。

在一个要走过十万八千里路,过八十一难的取经团队,因为有着最为珍贵的团队精神,终于修成了正果,他们这种不畏艰难、团结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初中《西游记》读书笔记四放下《西游记》,我就犹如看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大电影。有懦弱而又诚心向佛的唐僧,有嫉恶如仇、重情崇义的孙悟空,有集贪,懒,色,馋于一身的猪八戒,有老实憨厚的沙僧。

书中讲述了师徒四人历尽了千辛万苦最终取得真经的故事。

以前我看过电视剧,如今读完《西游记》,我对里面的人物又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孙悟空,忠心护主,一切妖魔鬼怪魑魔魍魉逃不过他的火眼金睛,护着唐僧西行取得真经,为斗战胜佛。孙悟空虽然有七十二般变化,却改变不了他身后的那根尾巴,以至于在跟二郎神斗法是被识破。孙悟空是贯通全书的人物,吴晨恩把猴子的调皮,灵敏,不服输的性格描写得淋漓尽致,造就了孙悟空乖张又不失圆滑的形象。

猪八戒,贪,懒,色,馋。被迫出家后,取经的心一直不是很坚定。梨山老母菩萨稍一试探,立马原形毕露。后来取经的一路上,八戒三天两头嚷嚷有散伙,所以虽然取经回来,但也只当了个金坛使者。

沙僧是整部戏里的和事老。原本是天宫中的卷帘大将,一个微不足道的小人物,只因打破酒杯被贬,坠入流沙河,整天吃人不日。后经观音菩萨点化归顺佛门。他任劳任怨,沉默寡言。号金神罗汉。

唐三藏虽然没什么特殊本事,他慈悲善良,收了三个得力的徒弟。他潜心向佛,一心只往西天取经普度众生,时常真假善恶不分。比如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第一棒打死貌美如花的女儿,第二棒打死瘦骨嶙峋的老奶奶,第三棒打死风烛残年的老公公。唐僧气得把那紧箍咒来回念了二十多遍。可他哪知道孙悟空对他的好哇。

《西游记》让我懂得了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确定了目标,不怕艰辛,收获肯定是美好的。

初中《西游记》读书笔记五《西游记》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也是一部神话小说,这篇著作讲述了唐僧经历九九八十一难而取得真经的故事,里面的人物是他一路收来的四个徒弟,分别是,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和白龙马。这里主要介绍的孙悟空他们师徒四人取经的种种磨难。

唐僧,法名三藏,是观音菩萨选中的西天取经最好人选。孙悟空,则是他收的第一个徒弟,是因为大闹天宫而被如来佛祖受压在五指山下五百年的猴精,悟空是师傅给他取得法名,因此叫孙悟空。二徒弟猪八戒,以前是天蓬元帅,只因贪恋美色调戏嫦娥被逐出天界到人间又都错猪胎,模样像猪因此得名。三徒弟,沙和尚也是因为触犯天条而被贬入凡间受得菩萨指点保护唐僧取经。他们师徒四人千山万水,任劳任怨,经历种种磨难,不怕危险,智斗妖魔,经历生死关口,用他们的汗水和团结的力量,一直坚持向往西方获取真经造福人类。

通过这篇文章我学到了只要坚持不懈,不怕苦,不怕难就没有办不到的事情,只要团结一心,梦想总有一天会实现,他们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做任何事情都要有耐心有恒心!

西游记的读书笔记篇4

《西游记》一书主要讲述了唐僧师徒四人一路历尽艰险、排除万难,最后到达西天成功取经的故事。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西游记名著阅读笔记范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如果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喔!

西游记名著阅读笔记范文1《西游记》这本古典小说大家一定看过吧!这可是我最喜欢的古典名著了,这本书主要以唐僧、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僧一起去西天取经,经过九九八十一难,才取得真经的故事。

在这本书里,我最喜欢的是第二十二回《真假美猴王》,这个故事讲了唐僧师徒四人遇到了一伙强盗,悟空一气之下把他们都打死了,唐僧很生气,并把悟空赶走了,悟空满肚子委屈,去南海找观音菩萨唐僧带着八戒和沙僧又走了四五十里路,唐僧有些口渴了,变去让八戒和沙僧化斋些水,唐僧等了很久都没见到他们回来,有些着急了,这时悟空端了一碗水说:“师傅请喝”。师傅不但没有喝,还骂了悟空几句,一气之下就打晕了唐僧,抢走了行李,八戒和沙僧回来,见师父晕倒在地,得知是悟空打的,变去东海找悟空,悟空得知有人冒充他,非常生气,边和八戒沙僧去花果山看个究竟,谁知水帘洞下还有一个孙悟空。

两个悟空见了面打了起来,一直打到东海,观音菩萨也分辨不出来谁是真的,谁是假的,于是观音菩萨念起了紧箍咒,谁知两个悟空都抱头喊痛,然后他们又闹到了玉皇大帝面前,玉皇大帝命令李天王用照妖镜来分辨,两个人丝毫不差。

两个人又打到如来佛祖面前,如来佛祖用慧眼一看,便知道妖怪是六耳猕猴干的,六耳猕猴见如来佛祖说出了自己的本性,变想便知蜜蜂逃跑,却被悟空一棒打死了。

悟空和师傅重归于好,又踏上了去西天的路上。

怎么样,这个故事是不是很有意思呢?

西游记名著阅读笔记范文2《西游记》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是一部妇孺皆知的作品。今年暑假,我拜读了这部作品,书中离奇、精彩的神话故事令我流连忘返。

本书主要讲述了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一路上历尽千辛万苦,战胜形形色色的妖魔鬼怪,经历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取得真经,修成正果的故事。赞扬了师徒四人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的可贵精神。

读了这本书,我陷入了沉思。究竟是什么精神使得师徒四人最终修成正果呢?没错,是坚持!如果他们没有坚持不懈,能战胜白骨精吗?如果他们没有坚持不懈,能智取芭蕉扇吗?如果他们没有坚持不懈,能在比丘国救出婴儿吗?如果他们没有坚持不懈,能智取红孩儿吗?师徒四人明白,只有坚持不懈才能取得胜利。

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有这样的例子。就拿我来说吧,在我五岁的时候,学过书法的妈妈的一手好字让我赞叹不已,于是我心血来潮,报名参加了书法班的学习。可想练就一手好字哪有那么容易啊,我每天都要闻着臭烘烘的墨汁,练习后还要搓洗脏兮兮的手掌,别提有多难受了!我心里打起了退堂鼓,这时,书桌上的《西游记》吸引了我的目光,我想到了《西游记》里的唐僧师徒,一路上风餐露宿,历尽了多少艰难险阻,但是他们依然坚持不懈,最终到达西天取得了真经。我做事要有始有终,不能半途而废,不能碰到一点困难就知难而退,要坚持不懈才能取得胜利。我恍然大悟,打消了退缩的念头。于是,我加倍努力,认真练习书法。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我的不懈努力下,我终于写了一手好字,圆了我的书法梦。

每当我想放弃的时候,我总会想到唐僧师徒坚持不懈的精神。是他们,成为我成长路上的好伙伴;是他们,给了我勇气;是他们,给了我力量;是他们,让我学会了坚持!

西游记名著阅读笔记范文3《西游记》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他能让我们明白许多做人的的道理。今天我读了这本精彩连连的《西游记》,它交给我了一些道理,也是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息。

《西游记》是吴承恩的作品,书中剧情惊险,让人家哦叫好不绝,主要讲了:在花果山上,有一座灵石,吸收了天地之精华,有一天破石而出,四处拜师求艺,名叫孙悟空。学得本领,取得装备后,大闹天宫,最终被如来的五指山压住500年,被命随唐僧西去取得真经。一路上,孙悟空对师傅忠心耿耿,对妖怪毫不留情,在路上斩妖除魔,收服了两个伙伴——猪八戒和沙和尚,三人团结友爱,齐心保护师傅西去取经。最终,师徒四人经历九九八十一难后到达西方,取得了真经。

在《西游记》里,最让人敬佩的便是那神通广大的孙悟空了,因为他机智勇敢、不怕困难、勇往直前、嫉恶如仇、永不放弃,他还浑身正气,让我明白了:在生活中,不要被那些困难所欺骗,要坚持不懈,克服困难;也不要被某些美好事物所蒙蔽双眼,要经得起考验,识破骗局;还要勇往直前,朝自己的目标努力,只有这样才不会被骗,只有这样才能够获取成功,否则自己就会离成功擦肩而过。

就像再踢足球,我们的对手很强大,我们都是初入茅庐的新手,但是我们并没有被这只巨大的拦路虎吓倒,我们队都十分团结,咬咬牙,把这场实力悬殊的足球赛踢了下去,坚持到了最后,把分数努力拉进,虽然我们最后输了,但是我们都坚持了下来,都当了一次不怕困难的“孙悟空”。

孙悟空的精神,象征着中华儿女那不怕困难、力争上游的美好品质,也象征着为我们的换来美好生活烈士的精神。

在现在这个社会中,并不是所有事物都是美好的,所以我们不能让虚伪欺骗自己,要看清美好事物背后的丑陋,遇到了再大的困难,也不要退缩,要坚持不懈地克服困难。要让自己做一个现实社会的孙悟空,能识破一切虚假和不怕困难、坚持到底的孙悟空。

西游记名著阅读笔记范文4《西游记》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已经在中国乃至世界上家喻户晓了。它那精彩纷呈的故事,栩栩如生的人物,都是其它任何书所不能比的。

这部神话小说主要记叙了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师徒四人前往西天取经的事。他们师徒四人经历了无数风雨,九九八十一难后终于取得真经。文中曲折的情节和唐僧师徒的离奇经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中孙悟空精通七十二变,能降妖除魔,明辩善恶,为唐僧的取经保驾护航。猪八戒虽然又贪又色,但在师傅遇害时总能申张正义,挺身而出,又不缺善心。沙和尚朴实忠厚,勤勤恳恳,安于天命,心地善良。而唐僧虽然有点儿糊涂,善恶不分,但他那顽固执着,诚心向佛的精神和仁慈之心还是值得我们敬佩的!在这四人中,我最喜欢的是孙悟空,他是一个了不起的英雄,拥有无穷的本领,神通广大,天不怕地不怕,具有与强大势力作斗争的反抗精神,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他那火眼金睛决不放过一个妖魔,他那如意金箍棒下决不对妖魔留情;与一切困难作斗争,决不退却低头。这就是孙悟空,一个敢于斗争的英雄,一个光彩夺目的英雄。

读完这部童话名著,我深受感触。这一路上,他们经历了无数的艰难险阻,翻火焰山,打白骨精……,可他们却从未想过放弃,没有半途而废,没有虎头蛇尾,他们坚持到了最后,做到了有始有终,他们这种不达目的地不罢休的精神十分值得我们学习。同时,孙悟空敢于斗争的精神,猪八戒不怕困难,挺身而出的精神,沙和尚勤劳肯干的精神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好吃懒做也是不行的,我们只有英明果断,机智勇敢才能做好每一件事。我们在学习中,要有不怕困难的精神,不要一遇到困难就畏缩不前,要相信,困难没有什么了不起,咬咬牙就过去了。一旦战胜了困难,胜利一定属于我们!

西游记名著阅读笔记范文5在众多的经典优秀图书中,我独爱《西游记》。它是我国古典神话小说,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自问世以来,几百年间在世界各地广为流传,久经不衰。在中国乃至亚洲部分地区,已经家喻户晓,至今已被翻译成十几种语言文字。

说起《西游记》,大家便会很自然地想起身材高大、举止文雅、性情和善、佛经造诣极高的唐僧;嫉恶如仇、不怕困难、坚忍不拔、英勇无畏的孙悟空;憨厚单纯、力大无穷、但又好吃懒做、爱占小便宜和贪图女色的猪八戒……

《西游记》共一百回,回回引人入胜。无论是“三打白骨精”“大闹天宫”还是“火焰山”……,都是人人皆知,耳熟能详的。我最喜欢《三打白骨精》了,白骨精虽然狡猾无比,唐僧也曾一度的冤枉甚至赶走悟空,但是悟空深深记得是师傅把他从五指山救出来的,始终没有怨恨师傅,打败了为非作歹的白骨精,帮人民除了害。他的形象深深打动了我,因为他就像我们现在的人民警察一样,火眼金睛,抓坏人救好人,时刻保卫着我们。

西游记的读书笔记篇5

【关键词】课外阅读 古典文学 《西游记》

当下,课外阅读的推进工作正进行得如火如荼,笔者留心观察,课外阅读课近年来呈现出“儿童文学化”和“绘本化”的趋势,而鲜见经典类读本,尤其是古典文学类书籍,这使得小学生阅读的结构发生了偏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总目标中明确提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小学高年段学生读古典文学,合情合理,为什么课外阅读课上教师避而不选呢?笔者认为原因有三:一是古典文学作品小学生读起来有难度;二是课堂中如何教学有难度;三是非潮流所在。宋代大儒周敦颐说:“文所以载道也。轮辕饰而人弗庸,徒饰也,况虚车乎。”意思是文章是要表达道理、阐释思想的。课堂也同样如此,课外阅读课的课堂应该兼容并蓄,不论古典还是现代,只要是适合教学要求和学生需要的文学作品,都可以在课堂上教学。语文课堂之道就在通过短短的40分钟,迅速有效地给学生打开一扇阅读的窗。

一、为什么是《西游记》

1.母语情结。

“语文素养”是2000年修订版“大纲”提出的一个概念。有学者认为语文素养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应包括“民族母语情结、审美情趣、文化品位、知识视野、学习态度、思想观念等”。[1]“母语情结”是语文教师从事语文教学的情感支撑。四大名著,源远流长,其可读性不必赘述,仅其中所蕴含的丰富的母语特质就应该选来为学生所读。

2.有趣易读。

《西游记》在四大名著中趣味性最强,情节相对易懂,古白话文的表达也较好理解。北大教授白化文说《西游记》:“其想象新奇,上天下地,出神入化,可说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主要人物的性格也极为鲜明,而且读者面最宽,老少咸宜。此书的副作用极小,是一部鼓舞人积极斗争、永不灰心、为达到目标而百折不挠的书。”[2]其中的感悟,唯有读之,方可得!

3.初小衔接。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说:“在第四学段,可通过考查学生对形象、情感、语言的领悟程度,来评价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水平。”相较前三学段的要求,明显有一个较大的跃升。即将升入中学的高年级学生将面对文言文的学习,此时阅读《西游记》原著,易使他们对古典文学产生好感。

二、如何爱上《西游记》

1.读不懂就读不懂——自由读:放手去读,博客反馈。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课程标准上写得明明白白。杜威曾提出:“教学起点应直接从儿童经验出发,并通过扩展、丰富儿童的直接经验的方式来学习人类文化知识。”[3]原著“厚”的篇幅、“文言”的表述、“繁复”的情节,在一定程度上都让学生产生畏惧感。经笔者在博客上调查,初次阅读原著的某小学六年级的35名学生中,有20名学生的初读感受是“读不下去”,而原因大多是语言障碍。

笔者又在博客里与学生进行了交流,主要关注如下:(1)《西游记》写作不是用文言,而是古白话文;(2)引导学生关注原著人物形象和少儿版及影视作品的差异。一段时间以后,35人中有22人觉得《西游记》原著是“有趣的”,因为他们找到了一些解决阅读困难的方法,阅读得以继续进行。

用博客将课堂交流延伸至课前,打通了部分学生的阅读障碍,可贵的是他们通过交流习得了阅读古典小说的一些方法,这个“琢磨”的过程很有价值。还有部分学生带着困惑进入课堂,使课堂教学变得真实有效。对于学生的“读不懂”,教者不必绕开,应直面教学中的障碍,选择最有效的办法。只要能将学生的课前状态真实反馈,便是教学的宝贵财富。

2.为什么是唐僧——抓典型:“揪”出唐僧,窥一见百。

《西游记》唐僧师徒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天上地下、芸芸众生,选择什么情节和人物作切入点呢?唐僧!

选择唐僧作为切入点有两点设想:

(1)激发学生课堂交流的兴趣。《西游记》原著交流非同一般,降低难度、激发兴趣很有必要,所以以唐僧这个人物为交流的话题,意图是降低与学生交流原著的起点。

(2)引发学生对原文情节的关注。唐僧这个人物形象在原著和其他各种形式的《西游记》衍生作品中的反差较大,学生稍稍接触原著中的唐僧,就会发现他在原著中的“特别之处”,从而会对原著产生很大的探究欲望。

用唐僧做引子,导入课堂教学:

师出示:阿弥陀佛,贫僧自东土大唐而来,去往西天拜佛求经。

师:你们想到了谁?

生:唐僧。

这样的开场白,自然而又有所指向,学生的注意力很快停留在唐僧身上,从而很好地进入课堂学习情境。

3.原著更精彩——作比较:截取对比,凸显原著。

课前交流的博客中,一个学生问道:“我们已经读过青少版《西游记》了,为什么还要读原著呢?”这个问题问得太有价值了!怎样让学生发现原著的阅读价值呢?教学中有这样一个环节:

师:《西游记》开篇几回中有不少写唐僧的高僧形象:玄奘遂将袈裟抖开,披在身上,手持锡杖,侍立阶前。君臣个个欣然,文武人人喝彩。……俱道:“好个法师,真是个活罗汉下降,活菩萨临凡!”

师:青少版也有关于唐僧出发前的描写。

出示青少版相关片段:太宗召见玄奘,让他穿上锦襕袈裟……文武官员齐声喝彩,太宗皇帝喜不自胜。

师:为什么读了青少版,老师还推荐你们读原著?

这一直观的比较,点到为止,让学生见识到了原著描写的细致、生动。读完以后,经过教师激励,学生自豪之情溢于言表,更有学生感受到了古白话文中的骈句的特色,自然地对原著产生了好感。不由地,笔者想到了第斯多惠的一句话:“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4.这堂课太好玩了——增趣味:经典影视,增色课堂。

视频的引入是如今课堂教学中经常看到的手段,根据《西游记》改编的影视作品多如牛毛,选择合适的视频,为课堂服务,为教学目标服务,才是要旨所在。

在一次课外阅读赛课中,笔者使用了《大话西游》中的片段,这是一部改编自《西游记》的电影,情节与原著已经基本没有关联,但是对于唐僧人物形象的解读却十分精彩。于是有了如下的教学环节:

师:《西游记》还被改编成另外一部作品,咱们来看一看。播放《大话西游》视频。

师:唐僧给你留下什么印象?你在原著中发现唐僧很啰唆吗?

师生交流。

《大话西游》中的唐僧责怪孙悟空乱丢垃圾的片段可谓经典,它的出现至少有这样几个作用:

(1)对课堂教学第二板块——领会唐僧俗人形象的教学起始,起到了一个很好的承上启下的作用,使得教学板块清楚自然。

(2)让唐僧走下了佛坛,用形象的画面展现了他啰唆的特点,引导学生进一步阅读原文。

(3)很好地调节了课堂的气氛,学生和教师都能在课堂上被幽默的表演逗得兴致盎然。

课后,一个小姑娘走到我旁边,笑着说:“老师,这堂课太好玩了!”这是不是也有这段视频的功劳呢?

5.唐僧怎么会这样——探本性:高僧俗人,还原唐僧。

大多数人对于《西游记》人物的了解是从影视作品中得来的,包括这次授课的对象。他们对唐僧的初始印象是:一位善良的得道高僧。这节课上,就是要让学生见识不一样的唐僧,以至于他们在课堂上就直言:没想到,唐僧怎么会这样!

当唐僧得知比丘国王要用他的心肝做药引时,三藏战兢兢地爬起来,扯着行者,哀告道:“贤徒啊!此事如何是好?”

……

三藏道:“你若救得我命,情愿与你做徒子徒孙也。”

学生分角色读完这段师徒对话后,大跌眼镜。唐僧虽然有时懦弱胆小,但毕竟是三藏法师,德高望重,没想到为了保命,竟然愿做悟空的徒子徒孙!学生被这样的片段所吸引。写唐僧,既有洋洋洒洒的高僧形象描写,又有幽默风趣的俗人形象叙述,这便是《西游记》原著!充满人性魅力!

6.博客中再见——接着读:博客呼应,课外延伸。

说实话,在课外阅读课中上《西游记》,是有很大压力的,这样一部厚重的古典名著,一堂课40分钟能做些什么?只能取其精华,点到为止,在短短的时间里,给学生留下最深的印象。就像给学生尝了一口绝世佳肴,并透露了一点烹饪方法,想吃?自己去做吧!博客让这堂课外阅读课没有随着铃声的敲响而终结,我们相约,接着读下去,把自己阅读《西游记》的感受记录下来,博客中再见!

三、爱上《西游记》

这堂课获得了南京市课外阅读赛课的一等奖,并受邀上了省、市两次展示课,得到了省市区教研员的肯定和鼓励。作为教者来说,很兴奋。更兴奋的是,笔者通过对授课班级的跟踪了解及博客的延续交流,了解了这样几条信息:(1)35名学生全部读完了《西游记》原著;(2)班级里出现了聊“西游”的热潮;(3)学生作文里出现了“文言片段”。

曾经和赛课评委组的老师交流过自己的上课感想,我说:“只要有一个学生能在这堂课后把这本书津津有味地读完,我就觉得自己的课是成功的!”当然,这句话只是代表了教者的一种心态,极期待学生能在教师充分施展教学机智的情况下,自由地从课堂中获取阅读的兴趣和信心,还有什么比学生喜欢读《西游记》原著更大的课堂收获呢?

【参考文献】

[1]何惠,李东航.浅谈语文素养的内涵及养成途径[J].琼州大学学报,2005.1.

[2]白化文.古代小说与宗教[M].辽宁:辽宁教育出版社,1992.

[3]杜威.学校与社会·明日之学校[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注:本文获2012年江苏省“教海探航”征文二等奖

西游记的读书笔记篇6

用“身”悟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生学习名著前,教师要对名著的作者、作品的价值、人物的形象、主要故事情节等要深入指导,尤其是教师的阅读体验对学生影响最大。经典名著阅读教学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阅读体验。对学生而言,教师的阅读体验可能比其他各种解说都更有冲击力,更有借鉴性。教师对经典作品的欣赏以及阅读感悟,有可能影响学生的终生阅读。如果对经典名著的理解还不够深、不够透,以模棱两可的认识去指导学生阅读经典,结果只能使学生更看不懂名著或者不能准确把握名著的内在含义,造成误读名著的悲剧。因此教师一定要有深厚的阅读功底,用自身的阅读体验影响学生,带动学生阅读。比如,笔者在讲解《西游记》这部名著时,除了完成教学大纲的任务外,笔者还把家喻户晓的几个故事《三打白骨精》《大闹天宫》《三借芭蕉扇》《真假美猴王》等根据自己对故事情节的见解讲给他们听,讲解时还结合一些野史,尤其是对孙悟空这个人物的讲解,笔者融入自己感情和见解,笔者认为孙悟空是《西游记》中最可悲的一个人物:他本是一个无拘无束,向往自由,明察秋毫,有个性,有追求,能上天入地,敢于战天斗地,挑战三界的一个叛逆灵猴,可是这样的人现实社会却容不下他,最后被压在五行山下,被救后力保唐僧去西天取经,替人卖命,历尽千辛万苦,却屡次被冤枉,还被戴上紧箍咒,最终变成一个“庸才”,动不动就找神仙求助,真是可悲可叹!通过自己对人物的解读,学生们听得津津乐道,没多久,班里形成了一股读《西游记》热。这真可谓是一箭双雕,既达到了教学目的,又让学生喜欢读这部名著了。

教师们自己先爱上名著,深刻阅读和感悟名著,是推动经典阅读的重要一环。陶行知、朱自清、钱穆等教育家以其博学多识引领许多学生走上文学之路,很值得今天的老师学习。而且,这种积极的引领,非常有利于学生视野的扩大,也促进其品格成长和文化认同。

用“心”悟

农村中学的学生特别喜欢上多媒体课,如果提到课本上推荐的某一名著如《西游记》,多数学生都能滔滔不绝地说出许多有关孙悟空的事迹,甚至会讲得眉飞色舞,欢喜之情溢于言表。可是教师追问你是怎么知道这些事的时候,学生会异口同声地回答:电视上看的。不错,现在的很多优秀作品都被搬上了电视荧屏,让学生观看由名著改编的电影、电视,直观的电影电视更容易吸引学生。笔者利用他们的这种心理特征,寻找社会热点、新鲜事物,适时地给他们推荐一两道“热点大餐”,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当然此举也有一个弊端:现在的电视剧对原著有很大地变动,如新版的《红楼梦》简直脱离了原著,成为一部可惜的“苦味茶”。有些电视剧再怎么改里面的根本的东西不会变,值得一看,如新版的《三国演义》改版后,人物个性立体化,故事性增强,场面也比老版壮观。再如《西游记》,几乎每年寒暑假都会光临各大电视台,老百姓喜闻乐道,这对学生学习名著不是很好的基础吗?所以关于名著的电影电视应推荐学生多看,因为它们更容易接受。而且一旦学生对其中的人物、情节产生了兴趣,然后由于他们不满足于与电影电视的浅层次的接触,再加上他们好奇心,课后就会积极主动地去找原著来补充“营养”。这样何乐而不为呢?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学习名著的兴趣后,自然就喜欢读了。正所谓“打铁需趁热”。但是怎么读呢?这就要求老师对学生读书的方法予以指导了。学生平时要学会读书,特别是对于“新课标”推荐的文学名著要多读,细读,有目的读。第一遍读的是兴趣,第二遍读的是情节,第三遍读的是能力,第四遍再读就是目的了,当然也可以根据自己对名著的理解去读。另外,读的时候要注意方法,在熟读的基础上要有选择性的读,注意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平时多做笔记,把自己平时读书时的一点体会,一点思想记录下来,放在心上,把握好名著的精髓,真正达到读书的目的。

设“趣”悟

“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交换后,我们就都有了两种思想”。笔者认为,学生对名著有自己的深刻印象和见解后,举行读书交流会这个活动势在必行,它可以更好地交流与巩固学生阅读名著体会。在读书交流会上,学生互相交流自己的读书体会,或介绍自己喜爱的名著人物,或交流自己悟出地写作技巧。在交流中学生的视野更开阔了。教师还可以以一部名著或几部名著为主题,把关于该名著的文学常识、作者、人物、情节、主旨等分类设计成几组题目,在班级分小组开展竞赛。这种竞赛的办法一般提前布置下去,达到学生目的明确,读得主动,读得投入,对名著内容、结构、写法的掌握也就能收到较好效果。笔者在讲解名著《水浒传》时举行了一次读书交流会,在此之前先让学生准备了一次有关这部名著的黑板报,还举行了一次知识竞赛。两次活动后,笔者觉得学生对作品的精髓挖掘还没表现出来,应该让学生自己读出深度才能达到目的。于是适时举办了读书交流会,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笔者设计了以下几个内容:人名接龙。以开火车的方式进行人名接龙,若出现差错,师生及时更正。学生以《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武松打虎》《智取生辰纲》《醉打蒋门神》《武松打虎》这些经典故事作为重点阅读,以小组为单位,推荐代表交流,并且点评人物。108个“反贼”个个是英雄,人物形象性格分明,可谓是“千人千面”,让学生自己评论人物,分享经典。将人物融于故事情节中,借助话剧表演把握人物,把握要点。设计一系列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深入理解该名著。这一次交流会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印象,让他们陷入深深地思考之中,使得学生学会挖掘作品的内涵了。这次关于《水浒传》的阅读交流会的举行,让他们意识到了“忠义”的力量。

名著学习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再不能简单的把阅读任务布置给学生。教师要对学生的阅读情况进行全面了解,并且介入学生阅读中,适时进行指导,最终让学生读有所得,读有所获,读出真知,学做真人。

参考文献

[1]王余光.名著阅读[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1.

[2]曾祥芹.阅读学新论[M].北京:语文出版社,2005.

[3]徐鲁.重返经典阅读之乡[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4]徐巨明.语文合作学习策略[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5(1).

【本文为“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立项课题《苏北农村初中学生阅读现状、阅读心理以及对策的实践研究》阶段性成果,课题批准文号:C-c/2013/02/024”】

西游记的读书笔记篇7

幼时,充满童真的我钟爱于带图画的故事书。爸爸妈妈很少有时间照顾我,常把我借在外婆家。孩子总是爱听大人讲故事,而外婆又是一位饱经沧桑的世纪老人:“闹饥荒”、“文革”、“浮夸风”、“生产队”……无所不知,无所不晓,我却无动于衷,丝毫不感兴趣。最初的快乐就是被有趣的图画所吸引:“与怪兽大战”、“龟兔赛跑”、“小兔子拔萝卜”、“小蝌蚪找妈妈”……我常常是趴在床上,看得是入痴入醉。但是,印象最深的还应该是《西游记》,孙悟空就是我心目中的偶像。我学着画中的样子,拿着一根木棒,在家里“大闹天宫”。有一次在镜子前耍弄“七十二变”时,一“金箍棒”下去,镜子顿时如天女散花一般碎了一地,我的小屁股可遭殃了。不过,当时的我对《西游记》只是囫囵吞枣而已,幼稚地认为:自己要是有孙悟空一样的本事,那多么美呀!

随着年龄的增长,作为中学生的我早已不再满足那一眼就能看明白的图画书,对事物的认识不再是肤浅,而更喜欢看深藏于文字里面的东西。后来,爸爸妈妈给我买了许多名着,如〈红楼梦〉,〈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鲁滨逊漂流记〉……不过,我还是比较迷恋我用压岁钱买得〈西游记〉,虽然知识浅薄的我对书中的要旨似懂非懂。但是,我还颇有一些读书的经验:遇到不懂的地方,我就想到了我看得图画书,动画片,电视剧,这样“书中有画,画中有书”,乐此不疲,自然文字功夫也见长了。

对于〈西游记〉中的人物,故事情节等,想必是妇孺皆知。但对我个性最具影响力的还是齐天大圣,他正义凛然,神通广大,智勇双全,是“正义”、“智慧”的化身。对〈西游记〉的认识正是由漫画到动画片,再由电视剧到名着等几个不同的时间段,对〈西游记〉的领悟也经历了由浅到深的过程,唐僧师徒不畏艰险,百折不挠地与困难作斗争地精神让我铭刻在心,更是时时激励着我的斗志。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读书的个中乐趣,只有自己亲自品尝,才能品出其中的味道。我读书,我成长,我快乐。因为我明白了“以中有足乐者,才不知苦为何物,且知以勤读为贵”的道理。读一本好书就是在与名人对话,让我们发扬宋濂、车胤的勤奋苦读的精神,把书中的精髓融入自己的思想,岂不成了一位精神富有者吗?

西游记的读书笔记篇8

文化学者余秋雨说:“人活着最重要的是生命的质量,生命的质量需要锻铸,阅读是锻铸的重要一环。”课外阅读,作为课内阅读的延续和补充,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使其情感受到熏陶,意志品格得到培养,从而提高整体语文素养。新课标也规定小学阶段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然而笔者对100名小学六年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之后发现,现实情况却不容乐观。

现状1:阅读习惯不良

阅读习惯不良,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阅读方法不对。读书只追求情节的为34人,仔细阅读的仅32人;二是读后不喜欢做笔记。读后思考并写读书笔记的仅17人;三是阅读时间不能保证。每天保证一小时阅读的学生只有24人;四是阅读不够专注。31个学生阅读时能做到专心致志,42个学生承认阅读时比较认真,部分学生竟然是在三心二意的状态下阅读的。

现状2:阅读品质不高

现在的小学校园,文化快餐充斥其间,名著叫好不叫座。调查结果显示:喜欢读小说的学生有78人,主要喜欢读武侠、言情、玄幻之类的作品。关于名著的阅读很不乐观。以四大名著为例,《西游记》的阅读率最高,占98%,其次是《三国演义》,占81%,接着,是《水浒》和《红楼梦》,分别是75%和25%。阅读的方式也大多以看电视剧为主,以《西游记》为例,阅读过原著的仅有5人,其他作品读过原著的更是凤毛麟角。对外国文学名著的阅读,更让人失望。只有两三个同学间或阅读过《基度山伯爵》《简・爱》和《堂吉诃德》等几部情节离奇、趣味性较强的作品。

现状3:阅读数量不足

一学期读10本书的仅2人,读5―6本的25人,读3―4本的占30人,读1―2本的43人。

二、解决小学生阅读问题之策略

学生阅读现状让我们忧虑,更促使我们思考:小学生阅读路在何方?教师应拿出怎样的阅读策略?我认为教师首先应抛弃传统意义上的“功利性阅读”,即以写作、积累为出发点的阅读,变阅读为“悦读”,让他们在享受快乐阅读的同时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和滋养。

(一)自主选择――为“阅读”奠基

现在的孩子自主意识较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爱好,也有其不同的认知水平。教师不能把读书作为命令生硬地下达。可以根据新课标要求,且在充分调查了解的基础上,和学生共同推荐可读性强的、适合他们阅读的书目。如:经典的儿童文学作品,科普科幻作品,各类历史、文化读物及人物传记等,然后由教师提出本学期阅读的最低数量,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阅读书目,做到“我的读书我做主”。因为是自己选择的书,读起来也格外带劲儿,从而为“悦读”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激发兴趣――为“悦读”加码

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方法有很多:在墙壁上张贴有关读书的名言警句;图书角有足够的藏书;“佳作欣赏”展示学生的优秀习作;“你追我赶”公布学生读书情况;比一比谁读书多,谁的读书笔记写得好。定期举办一些小型的“读书交流会”,让学生畅所欲言,谈谈最近读到的好书,说说书里好玩、惊险的故事情节,聊聊自己喜欢或讨厌的书中人物;在班级网站建立读书交流平台,让学生切磋、交流;开展图书漂流活动,让每一本书作用最大化。可以和本班同学交流、同年级同学交流,也可以参加社会上举行的大型图书漂流活动。学生手中的书流动起来了,激扬的文字、飞扬的思想,洗涤着学生的心灵,陶冶着学生的情操。学生的读书兴趣空前浓厚,读书热情空前高涨。书,与孩子如影随形,成为他们不可或缺的伙伴。

(三)适当引领――为“悦读”护航

罗曼・罗兰曾说:“要撒播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小学生阅历浅,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美,教师的引领作用不容忽视。要告诉学生哪些是好书,可以读;哪些书不该读,为什么,不断提高他们鉴别美的能力。我想让孩子们和《读者》《格言》交友,会当着学生的面津津有味地阅读这些书,有时还把读到的好文章读给他们听,不到一个学期,班上一多半的学生爱上了《读者》和《格言》。有时发现某个学生在读一本好书,我会请他做个专场读书会,专门来谈这本书,结果这本书很快就在班级流行起来。

教师的引领作用还体现在要指导学生掌握几种最基本的读书方法。(1)精读法。即对书报上的某些重点文章精细地阅读。有的文章语言隽永,运用典范,须指导学生精读,要学生全身心投入: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思,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习惯。(2)略读法。主要针对一些长篇的书籍,例如名著《西游记》《水浒传》等。教材中节选了一些中外名著的章节,在指导学生阅读原著时,要求可放宽,只作走马观花的浏览。这种阅读不受时间限制,比较轻松,而且文艺作品故事性强,有很大的吸引力,阅读速度自然加快,读后掩卷而思,也有不少可回味品评的东西。(3)选读法。要根据自己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

上一篇:听课笔记范文 下一篇:幼儿园读书笔记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