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的读书笔记范文

时间:2023-02-26 19:57:55

西游记的读书笔记

西游记的读书笔记范文第1篇

2010学年度,我教五(7)班。第一学期开学伊始,我利用每节课的前5分钟时间为孩子们大声朗读原著《西游记》。

一、为什么选择读《西游记》

首先,想带学生读一部有一定长度的书。目前,小学生手上不缺书,如绘本、流行的儿童小说等,少则几本,多则上百本。但,真正有力量的书还是那些有一定长度与厚度的书,读这样的书则需要成人的引导与氛围的营造。

其次,《西游记》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必读书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规定,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要读完四大名著中的《西游记》和《水浒传》。《西游记》是一部神话小说,是四大名著中最接近我们孩子的。

二、历经艰辛,取得真经

新学年开学伊始,我给自己定的目标是:在一学年的时间内带领全班同学共同读完《西游记》一书。在我为他们大声朗读了一段时间后,为了促进同学们读,我主要采用了以下一些策略:

1.每一回由一个人主讲。我们每周读三回。星期五,我把这个任务分给三个同学,请他们利用双休日每人重点读一回,其他同学则要通读这三回。走上讲台来讲述时,要先解释题意,因为《西游记》每一回的标题都对仗工整,且精炼地概括了这一回的主要内容;然后用自己的语言概述这回的故事情节;最后开始朗读原文。这期间,我和其他同学均帮助朗读,因为一回约有8000多字,靠一个人读完气力不够。同时,这种语言的朗读训练尽量面要铺得大一些。一开始,同学们见到这种文白夹杂的语言均有惧怕心理,但当他们读起来时比我想象的要好得多。真的是,你给他们什么语言他们就接受什么语言。

2.边读边做读书笔记。我采用边读边写的方式,要求每名同学每周在规定读的范围内完成一篇读《西游记》后的读书笔记。读书笔记先交代自己读的是哪一回,简单介绍这回的主要内容;然后写写自己读后的感受;最后摘抄一些精美的语句。这样,孩子们写读书笔记就有了可写的材料,有了共同的可以讨论的话题,真正做到写与读的共进。《慈悲可讲 良莠要分》《委屈可受 忠心不移》《有师引领 方成正果》《一分为二看八戒》……这样的读书笔记,一学年大部分同学写了35篇以上,计1万多字。班级作文小报《五(7)班》第3期出的是一名同学读《西游记》后写的读书笔记的专辑。

同时,我还邀请家长和我们孩子一起写读书笔记。家长的读书笔记也写在学生的本子上。家长写得比学生好,我则鼓励家长,要求学生向家长学;家长写得没有学生好,我则表扬学生。

3.举行班级读书汇报会。在即将读完之际,我给家长发去一封信,邀请他们于2011年6月14日上午来参加我们的班级读书汇报会。我首先采用“集体听读”的形式共读第98回《猿熟马驯方脱壳 功成行满见真如》。一共请了20多名学生与家长才读完。我的用意是,首先向家长展示我带学生读《西游记》的形式。其次与家长分享我们读的成果:第98回中唐僧师徒历经艰辛最终见到如来取得真经。我们亦如他们,在承受繁重学习任务的同时,读完了86.6万字的原著《西游记》,亦取得“真经”。接下来我请两名优秀的同学讲述第99回《九九数完魔灭尽 三三行满道归根》、第100回《径回东土 五圣成真》。先讲题意,再讲主要内容,最后讲自己喜欢的精彩片段。这也是我们由于时间紧的缘故读《西游记》第78回后采用的形式。会后有家长给我打来电话,感谢我的努力:“我们已经读不过孩子们了。”

读《西游记》无形中增加了我不少的工作量。首先我自己要带头把规定的篇目读完;其次我要提高课堂效率,腾出时间来带孩子们集体朗读,即便这样“挤”还不够,我不得不去“抢”,代了好多因故无人上的课,用来读《西游记》;再次我每周要批改他们的读书笔记,很艰难!我每天都有紧张的内容安排,丝毫不能松懈。就是在第一学期期末考试结束后在家休息的那几天,我还布置孩子们读第49回、第50回,写一篇读书笔记。散学典礼的那天上午,我挤出时间批阅了同学们带来的本学期最后一篇读书笔记。很艰难!但唯其艰难,方显其可贵。

三、阅读带来了什么

我们大量习得对仗工整的精美语言。“棋逢对手,将遇良才。棋逢对手难藏兴,将遇良才可用功,那两员神将相交,好便似南山虎斗,北海龙争。龙争处,鳞甲生辉;虎斗时,爪牙乱落。爪牙乱落撒银沟,鳞甲生辉支铁叶。这一个翻翻复复,有千般解数;那一个来来往往,无半点放闲。金箍棒,离顶门只隔三分;七星剑,向心窝惟争一碾。那个威风逼得斗牛寒,这个怒气胜如雷公脸。”还可以认识“锦斓(lán)袈裟”“毗(pí)卢帽”“锦衣直裰(duō)”“旃(zhān)檀功德佛”“皈(guī)依”“钵盂(bōyú)”“诳(kuáng)语”等生字。

阅读改变着学生的表达方式。面对繁体字,面对文白夹杂的语言,学生从一开始的惧怕,到怯怯地读,再到后来的自信从容地读,读出节奏,读出乐感。同时,听读《西游记》,也改变着学生的书面表达。“我最喜欢孙悟空,因为他武艺高超,保唐僧西天取经,一路上功劳最大的就是他。天地是他的父母,日月是他的表兄。他虽然相貌丑陋,却有着一颗善良的心。”“我认为在《西游记》众多人物身上体现出来的乐善好施、诚信为本、不畏艰险、敢作敢当、不辞辛劳、忍辱负重、百折不回、一往无前的品质和精神,对我们都有启迪和教益。”

修炼心性。唐僧师徒四人在取经路上“受过之苦,真不可言”,但书中多处借孙悟空的口说出这样的意思:“若将容易得,便作等闲看。”一名同学在读书笔记中写道:“我们学习就像唐僧取经一样,充满了艰难和险阻;但不历经艰辛,哪能修得真经。”

四、思考

一名同学学习不上进,自控力差,可期末复习期间他却对我说:“巫老师,希望您六年级还教我们,还采用老方法(集体听读)读《水浒传》。”

我想,这也是绝大多数同学的心声。因为读像《西游记》这样有一定长度的书,对于小学生来说,需要毅力的支撑和知识的辅助。在教师引导下,课堂上集体听读的形式就起到了这种“支撑”“辅助”的作用。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在课堂上或家里朗读文艺作品是非常有意义的。”

但读这样的书,它对语文成绩的提高不会立竿见影,甚至有时你教的班还考不过别的班,因为有些东西是现在的分数衡量不出来的。因此,你的做法不一定会马上赢得掌声与鲜花,但作为教师,一定要有坚守,要从学生的需求和变化上找到慰藉。

西游记的读书笔记范文第2篇

关键词:经典 阅读 引领方法

倡导孩子们阅读经典名著不能仅止于开个简单书目,应该着重去引导孩子走近名著,激发他们阅读经典的热情。笔者2010年6月参与了安亭小学须强老师《小学生经典阅读的开发与实施》课题的开发与实施,对于如何引导三年级学生走近经典,学习经典,做了些许尝试,也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1、张贴名言,引荐好书。

营造良好的读书环境至关重要。只有吸引了学生的眼球,才能让学生走近经典,和经典做伴。因此,我致力于建设一个书香班级,营造一个良好的读书氛围。如在教室的黑板报内张贴着一些经典的诗文名句,诸如“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不以规矩,不成方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等名句之类。它们无时不刻不在触动学生的眼球,也期待着和学生进行心灵的会晤。

图书角也是学生共享经典资源的天地。在这里,学生能够自由徜徉在经典的长廊,和经典对话,和经典交流。校园阳光TV电视里播放的经典动画《西游记》《葫芦娃》可以让学生目不转睛,这时老师可以适时地引导学生:“动画版的《西游记》、《葫芦娃》太小儿科了,而且情节一点也不紧张,只简单告诉了我们一个故事,而少儿版的《西游记》、《葫芦娃》那读起来才够味呢!光是故事就有好几个,够刺激,够紧张,够生动!”老师引人入胜的语言就足以引起学生阅读经典的好奇心。老师适时地向学生推荐好书,学生的注意力必然会被吸引,自然会想方设法地找到书,阅读它们。

2、讲述名人,互诵名句。

平时结合教学,给学生讲述一些有趣、惊险、奇特又令人感动的故事,如《水浒传》里的武松打虎,《宝葫芦的秘密》,并且讲到紧要关头故意留点悬念,卖卖关子,“欲知后事如何,请阅读……”这是我的一贯噱头,目的就是为了激发学生阅读经典的兴趣。当然,学生听了心里自然痒痒的,一下课,就迫不及待地相互讨论,或者到了中午就直奔图书馆找书解惑。另外,还可宣扬一些因读书而成才的名人,如华罗庚的勤奋自学,床上一半以上的地方都放着书。此外,及时表扬班里一些爱看书的学生,让学生明白,成功、成才没有捷径可走,唯一的路就是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

教室前的黑板也是不可缺少的重要资源,黑板右侧每隔三五天就会出现一首经典诗词,每节课正式开始前要求学生朗读吟诵,课后学生同桌之间互诵一句名家名句。就这样,学生们每天眼前看着,嘴里吟着,耳边听着,耳濡目染都是经典,自然而然被经典潜移默化了,情绪高涨起来了,阅读经典的激情燃烧起来了。

3、阅读交流谈收获。

通过阅读交流课来检查学生阅读经典的收获。课上,学生可以互相交流读书心得,介绍读书方法,开展“好书我推荐”活动,用三、四句话来推荐自己喜欢的好书,展示阅读个性。在阅读交流中,也能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强化阅读效果。

4、读书笔记养习惯。

开展读书笔记展评活动,“不动笔墨不读书”,要求学生摘抄佳词妙句、精彩片断。也可以写读后感,培养学生踏实认真的读书习惯。通过读书笔记的展评,鼓励学生学经典,用经典。

5、读书活动强印象。

开展经典诗文朗诵会、两分钟预备铃的古诗赛诵,“经典名句接龙”、“水浒里的小故事”、“成语接龙”、“抄写古诗”毛笔字比赛等活动。学生通过这些感兴趣的活动,来发挥其创造才能,展示才艺,张扬个性,也可借此反馈学生学习经典的效果。如经典名句接龙活动,各小组先选派一名代表,然后决出某个组先说一句有关学习名句的上半句如“敏而好学”,另一组的学生则马上接上下半句——“不耻下问。”

此外,在特定的语境中,如老师说:“三月八日不仅是女性的节日,更是所有母亲们的节日,她们含辛茹苦地培育我们长大、成才,若要用一句诗来表达她们的爱子之心,就是——”学生们马上回答“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在快速的名句接龙活动中既检查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又加深了对经典名句的理解认同。

家庭是学生成长的第一摇篮,是学生课外阅读的重要阵地。因此,在经典教育中,还得发动家长一起阅读经典,通过家长的敦促来保持学生诵读经典的积极性。为此,我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发动家长,增强学习经典的实践。

西游记的读书笔记范文第3篇

那么如何去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外阅读呢?

一、遵循认识规律,确定阅读篇目

1.师生共同制定阅读计划。

学生是阅读的主体,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因此教师在确定阅读篇目时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兴趣爱好。除了将《课程标准》中推荐书目向学生详细介绍外,还要听取学生建议,将反映学生生活的精品(如《花季・雨季》等)和流行时尚的好作品(如《哈里・波特》)列入推荐书目,以激发起学生阅读的内在欲望。

2.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阅读。

有些名著篇幅较长,内容深奥难懂,如果一开始就让学生读这类文章会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从而影响他们阅读的积极性,所以在起始阶段我们可选择一些篇幅较短,文字浅显的名著,如《男生贾里》等,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读完,然后再推荐有一定深度的作品,这样能降低他们阅读的心理压力,让他们从品尝到阅读的乐趣中慢慢爱上名著。

3.确定合理的阅读时间及进度。

阅读名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有些学生会由于兴趣的转移或课余时间较少而半途而废,也有些学生会因为单纯追求情节而盲目冒进从而消化不良。因此教师对阅读时间和进度可作出统筹安排。阅读可课内课外相结合,每周安排一节活动课作为固定的阅读课,其余则让学生在课余时间自我阅读,各人根据情况采取精读、略读或浏览的方法每天读一点,长期坚持下去,良好的阅读习惯就能养成。

二、开发阅读资源,创设阅读氛围

1.以课本中的名著节选为引子。

洪宗礼主编的初中语文教科书对《课程标准》推荐的名著作了节选,我们要把节选的精彩片段作为阅读的引子,引导学生进入名著这神圣的殿堂。对这些课文,我们可用朗读、赏析、编演课文剧等形式使学生感受到名著的内在魅力,激发起阅读整本书的强烈愿望。教材中对所推荐名著的作者及时代背景、内容梗概、作品价值、阅读方法提示等作了简明扼要的介绍,它为学生阅读指明了方向。阅读前我们要引导学生反复阅读,用好这把打开名著大门的钥匙。

2.充分发挥媒体的作用。

现代传媒产生了许多可以被名著阅读所利用的资讯。这些资讯能拓宽学生的读书视野,便于学生对名著更深入地了解和阅读。如阅读《鲁滨逊漂流记》前,可先让学生从网上查阅笛福的生平资料及作品的背景介绍材料,再让学生阅读,这样读者对作品主题的理解就会深入一些。在活动课上,我们可以播放根据名著《西游记》、《骆驼祥子》等改编成的电视剧或电影,让学生与名著进行对比阅读,在比较中理解作品的内涵。

3.创设良好的阅读氛围。

教室、图书室是学生阅读的重要阵地,教室内可挂设有关读书名言的条幅,出以读书为主题的墙报,形成良好的读书环境。在阅读课上,教师要深入学生,与学生个体进行平等交流。如了解读书的进度,解答读中的疑问,问一问读后的感受,说一说赞赏性的话等,使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气氛中欣赏名著,感受阅读的乐趣。另外,我们还可根据阅读计划开展“每日一问”等读书竞赛活动,激发学生读书的热情。

三、追求深层阅读,鼓励探究创造

阅读名著如果仅仅停留在熟悉作品的故事情节的层次上,这样的阅读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阅读。阅读名著要能透过作品的文字表象,对作品的形象、情感、语言加深领悟,从作品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这样的阅读才能真正提高自身的素养。阅读中我们可采用下列形式让学生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1.写读书笔记。

名著阅读中,学生在对作品中的情境及形象的感受体验中总会有自己的感悟和思考。平时我们应要求学生把独特的感受及时地记入读书笔记本。优美词语、名言警句、精彩片段也可以作为读书笔记的重要内容。另外,教师还可以根据作品情况出一些启发性的思考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写成读书笔记。如读《西游记》后,我们可以设计如下问题:①试概述《西游记》的故事情节。②孙悟空被唐僧赶回花果山之后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呢?试描述一下。③在唐僧师徒四人中,你最喜欢哪一个?并说明理由。

2.进行多种形式的读书交流会。

古人云:“独学而无友,则孤陋寡闻”。阅读时的讨论交流是拓展读书视野、弥补认识不足、加深对名著理解的良好的方式。读书交流会可半月举行一次,交流可采取诗歌朗诵会、故事会、读书报告会、辩论会等形式。交流前,根据需要定好话题,学生提前做好书面或口头准备。如阅读《水浒传》可举行以“我最喜爱的水浒英雄”为题的读书报告会,也可举行以“怎样看待水浒英雄的‘义’”为主题的读书辩论会。

3.尝试对名著的研究和再创作。

初中学生求知欲强,他们对问题往往有着自己的看法和理解。阅读名著时,可引导学生在熟读一二部名著的基础上,用研究的眼光,联系实际从名著中发现问题,查找资料,进行独立的思考和研究,并得出结论。教师可帮助学生选择研究主题,并进行适当指导,鼓励他们把研究成果写成简单的研究报告,如阅读《西游记》及《鲁滨逊漂流记》后,可启发学生从征服自然的角度研究孙悟空和鲁滨逊两个人物形象的异同。名著再创作也是培养学生研究素质的好方法。我们可用2001年高考作文《赤兔之死》这样的成功范例,激发学生对名著进行续写或改编等再创作的热情。

西游记的读书笔记范文第4篇

文化学者余秋雨说:“人活着最重要的是生命的质量,生命的质量需要锻铸,阅读是锻铸的重要一环。”课外阅读,作为课内阅读的延续和补充,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使其情感受到熏陶,意志品格得到培养,从而提高整体语文素养。新课标也规定小学阶段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然而笔者对100名小学六年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之后发现,现实情况却不容乐观。

现状1:阅读习惯不良

阅读习惯不良,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阅读方法不对。读书只追求情节的为34人,仔细阅读的仅32人;二是读后不喜欢做笔记。读后思考并写读书笔记的仅17人;三是阅读时间不能保证。每天保证一小时阅读的学生只有24人;四是阅读不够专注。31个学生阅读时能做到专心致志,42个学生承认阅读时比较认真,部分学生竟然是在三心二意的状态下阅读的。

现状2:阅读品质不高

现在的小学校园,文化快餐充斥其间,名著叫好不叫座。调查结果显示:喜欢读小说的学生有78人,主要喜欢读武侠、言情、玄幻之类的作品。关于名著的阅读很不乐观。以四大名著为例,《西游记》的阅读率最高,占98%,其次是《三国演义》,占81%,接着,是《水浒》和《红楼梦》,分别是75%和25%。阅读的方式也大多以看电视剧为主,以《西游记》为例,阅读过原著的仅有5人,其他作品读过原著的更是凤毛麟角。对外国文学名著的阅读,更让人失望。只有两三个同学间或阅读过《基度山伯爵》《简・爱》和《堂吉诃德》等几部情节离奇、趣味性较强的作品。

现状3:阅读数量不足

一学期读10本书的仅2人,读5―6本的25人,读3―4本的占30人,读1―2本的43人。

二、解决小学生阅读问题之策略

学生阅读现状让我们忧虑,更促使我们思考:小学生阅读路在何方?教师应拿出怎样的阅读策略?我认为教师首先应抛弃传统意义上的“功利性阅读”,即以写作、积累为出发点的阅读,变阅读为“悦读”,让他们在享受快乐阅读的同时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和滋养。

(一)自主选择――为“阅读”奠基

现在的孩子自主意识较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爱好,也有其不同的认知水平。教师不能把读书作为命令生硬地下达。可以根据新课标要求,且在充分调查了解的基础上,和学生共同推荐可读性强的、适合他们阅读的书目。如:经典的儿童文学作品,科普科幻作品,各类历史、文化读物及人物传记等,然后由教师提出本学期阅读的最低数量,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阅读书目,做到“我的读书我做主”。因为是自己选择的书,读起来也格外带劲儿,从而为“悦读”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激发兴趣――为“悦读”加码

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方法有很多:在墙壁上张贴有关读书的名言警句;图书角有足够的藏书;“佳作欣赏”展示学生的优秀习作;“你追我赶”公布学生读书情况;比一比谁读书多,谁的读书笔记写得好。定期举办一些小型的“读书交流会”,让学生畅所欲言,谈谈最近读到的好书,说说书里好玩、惊险的故事情节,聊聊自己喜欢或讨厌的书中人物;在班级网站建立读书交流平台,让学生切磋、交流;开展图书漂流活动,让每一本书作用最大化。可以和本班同学交流、同年级同学交流,也可以参加社会上举行的大型图书漂流活动。学生手中的书流动起来了,激扬的文字、飞扬的思想,洗涤着学生的心灵,陶冶着学生的情操。学生的读书兴趣空前浓厚,读书热情空前高涨。书,与孩子如影随形,成为他们不可或缺的伙伴。

(三)适当引领――为“悦读”护航

罗曼・罗兰曾说:“要撒播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小学生阅历浅,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美,教师的引领作用不容忽视。要告诉学生哪些是好书,可以读;哪些书不该读,为什么,不断提高他们鉴别美的能力。我想让孩子们和《读者》《格言》交友,会当着学生的面津津有味地阅读这些书,有时还把读到的好文章读给他们听,不到一个学期,班上一多半的学生爱上了《读者》和《格言》。有时发现某个学生在读一本好书,我会请他做个专场读书会,专门来谈这本书,结果这本书很快就在班级流行起来。

教师的引领作用还体现在要指导学生掌握几种最基本的读书方法。(1)精读法。即对书报上的某些重点文章精细地阅读。有的文章语言隽永,运用典范,须指导学生精读,要学生全身心投入: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思,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习惯。(2)略读法。主要针对一些长篇的书籍,例如名著《西游记》《水浒传》等。教材中节选了一些中外名著的章节,在指导学生阅读原著时,要求可放宽,只作走马观花的浏览。这种阅读不受时间限制,比较轻松,而且文艺作品故事性强,有很大的吸引力,阅读速度自然加快,读后掩卷而思,也有不少可回味品评的东西。(3)选读法。要根据自己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

西游记的读书笔记范文第5篇

一、激发课外阅读兴趣

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教师,必须在开展阅读名著活动之初向学生宣讲其重要意义,使学生明确阅读名著的重要性;同时将近年来文学名著阅读成为各地中考必考内容的信息告诉学生,以引起学生的高度重视。

熟悉的才是最感兴趣的。学生对所学的课文大都比较熟悉,而许多课文就是节选自文学名著,教师可以抓住时机,及时推荐。例如:初一学了《社戏》以后就可以向学生推荐鲁迅的作品,学了《皇帝的新装》就可以向学生推荐《安徒生童话》等等。教师可以向学生阐述推荐的理由,以引起他们的阅读兴趣。

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笔者在教学过程中还注重营造一种氛围。德国著名教育家蒂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教师的激励、引导会逐步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有利于学生取得进步。与其强迫学生阅读,不如营造一种氛围,激发学生阅读的内在动机,调动他们阅读的积极性。如在指导学生阅读《西游记》前,笔者就组织学生观看精彩的影视片段,同时设计一些相关的问题,学生在对神话世界的向往和求知欲望的感召下捧起文本,阅读的效果就毋庸置疑了。另外,笔者还在班级设立图书角,鼓励学生多捐书,多看书。坚持师生共读一本书,共同探讨问题,交流心得体会。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所读的名著中的知识,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成功和喜悦。

为了使学生保持阅读的兴趣,我们还定期举行形式多样的阅读交流活动,对学生的阅读成果加以展示,如读书笔记展览,开故事会,读书心得交流会,文学名著知识竞赛等,同时评出优胜者,给予奖励,让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这一系列活动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的积极性。

二、制订课外阅读计划

古语云:“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根据苏教版语文教材的安排,初中三年至少要阅读《汤姆・索亚历险记》《西游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水浒传》《格列佛游记》《朝花夕拾》六部名著。虽说是三年,但由于初三要面临升学的压力,很难有时间来完成名著阅读的任务,因此初一时我就引导学生制订两年内读完这六本书的阅读计划,每年读三本,分解到上半学年、下半学年和暑假三个时段来完成。每读一本书,根据本书章节的多少,再进一步分解到每月、每周,并在班上贴出一张统计表,统计每个学生每周的阅读进度,便于教师的督促和调控。例如:在指导阅读《汤姆・索亚历险记》时,全书共三十五章,建议学生用两个月的时间读完,平均每周读4~5章,并认真写好读书笔记。

三、教授课外阅读方法

阅读名著需要具备一定的方法和技巧。有了好的方法,就好像拿到了打开知识宝库大门的钥匙。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各种阅读名著的方法,并把它们灵活运用到名著阅读中去。

1.精读与略读相结合

培根指出:“有的书只要读其中一部分,有的书只需知其梗概,而对于少数好书则要精读、细读,反复地读。”精读,即要求学生逐字逐句研读,掌握重点,汲取精华。这种方法适用于作品的重要细节、关键情节、话外之音、妙词佳句等。略读,即要求学生看序言、提要、目录、后记等,以了解全书的性质、内容和规模,最后浏览全文,综述大意。这种方法适用于比较熟悉的或者比较浅显易懂的作品。

2.阅读与写作相结合

阅读与写作是语文教学中密不可分的两个环节。学期初,笔者要求每个学生准备好读书笔记本,指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做好读书笔记。读书笔记的内容可以包括作者介绍、故事梗概、人物性格、精彩语段赏析、读后感等。要求学生读了名著后要敢于并善于发表自己的感想,表达自己的见解,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和表达独到见解的能力。

3.自主阅读与合作探究相结合

人们常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由于学生的生活阅历、文化结构、知识积累及思维水平等因素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对作品和人物的理解就会有所不同。在学生自主阅读的基础上,为他们建立相互交流、合作探究的平台,让学生通过这个平台互相学习,集思广益,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到作品的核心部分,从而获得最深刻的理解,深入发掘作品的思想意义。

西游记的读书笔记范文第6篇

一、填空题

例1:(2007年山东省临沂市)易中天在《我们为何要读经典》一文中说:“我们为什么要读经典?就是因为能从经典中读人、读智慧、读社会。”就读人而言,我们单从四大古典名著中就能读到形形的人物:如“ ”(鲁智深绰号)身上读到侠肝义胆,从沙僧身上我们能读到 (能概括人物性格的四字短语),从被后人尊为‘武圣’的(人名)身上读到义薄云天,从“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的嗟叹中能读到(人名)内心的凄苦。

例2:(2007年浙江省台州市)根据下列提示填空。

①书中描写了一个勇于挑战的冒险者,他流落荒岛28年,最终顽强地活了下来,这部作品的作者是 (填作家名)。②他是梁山泊的军师,足智多谋,在108条好汉中排名第三,这个人是 (填人名)。③《三国演义》中表现关羽意志刚强、胆气过人、不惧疼痛的故事是 。

例3:(2007年浙江省衢州市)《红楼梦》中“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指的是(填人名): ,此人最善于玩弄权术。诗句“盛唐诗酒无双士,青莲文苑第一家”赞颂的是(填人名): 。

例4:(2007年山东省潍坊市)《三国演义》中一战,曹军八十万大部烧死,曹操率残余狼狈逃跑,到乌林口被赵云截杀,又中张飞埋伏,几近全军覆没,眼看过了 就能逃出重围,可又遭遇武艺高强的关羽。绝望的曹操只好向关羽求情,关羽念当年曹操对他的恩义,违诸葛亮军令放过了曹操。

【解析】填空题是中考名著题常见的题型之一,这类题目主要考查学生对名著的了解和阅读情况,一般是作者、篇名、主要人物和情节等,只要学生平时认真阅读“课程标准”推荐的中外名著,解答这类题目并非难事。但值得注意的是,因为部分内容不看原著也能回答,有些考生便投机取巧不阅读,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发生,2007年中考中出现了考查名著内容的试题,一定要考生具体阅读才能回答。

[答案:例1:花和尚;忠厚诚恳(任劳任怨等);关羽(关云长);林黛玉。例2:①笛福;②吴用;③刮骨疗毒(刮骨疗伤)。例3:王熙凤;李白。例4:赤壁;华容道。]

二、简述题

例1:(2007年福建省宁德市)班级开展“走进名著”主题班会活动,请你也踊跃参加。

(1)①“……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

手……”──电视剧《西游记》主题曲; ②“……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 ――电视剧《水浒传》主题曲。我选 句,简述一个故事情节: 。

(2)写出以上两部名著中任意两个与“三”有关的故事名称。

① ; ② 。

例2:(2007年山东省滕州市)《名人传》是“语文课程标准”推荐的课外读物,根据你对这部名著的阅读,回答以下两个问题。

①这部名著是法国著名作家 的作品。它叙述了贝多芬、 、列夫・托尔斯泰苦难坎坷的一生,赞美了他们高尚的品格和顽强奋斗的精神。

②请概括叙述其中一位名人的一个典型事例。

例3:(2007年江苏省扬州市)互联网上的论坛是网民发表感言的地方。扬州教育网的“文学论坛”准备向大家征集“我最喜欢的名著”阅读感言,请你从下列名著中选取一篇,写上几句感言。(注意:不一定要在句式上模仿示例,关键在于谈出自己的真实感受。)

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西游记》《水浒传》《安徒生童话》《伊索寓言》

示例:初读《骆驼祥子》,觉得故事好玩;再读,看到了他挣扎的痛苦,看到了他在困苦中走向堕落的无奈。我的理解在加深,对祥子的同情和怜悯也在加深。我真想走进小说,帮他一把。

例4:(2007年福建省福州市)名著阅读。《西游记》中,猪八戒的形象令人捧腹,请简述一则表现猪八戒憨厚可爱或忠勇善良的故事。(字数50左右。)

【解析】简答试题也是名著考试最常见的方式之一,此题主要考查了考生对名著的整体理解能力,对人物的分析评价能力,对事情的评判能力等,做好此题一定要让学生认真阅读,做好读书笔记,写好观后感等。

(答案:例1:(1)所写故事情节要符合歌词的要求;(2)①孙悟空三打白骨精;②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等。例2:①罗曼・罗兰、米开朗琪罗;②示例:贝多芬面对高度耳聋的折磨,在生命的最后写出了不朽的《欢乐颂》;米开朗琪罗直到临终前几天还整天站着塑像,终于留下了传世杰作。例3:示例:《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感言:以前听过有关保尔・柯察金的故事,总觉得他离我的生活十分遥远;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再读这本书,我的看法渐渐改变了;尽管我与他生活在不同时代,面对不同的生活环境,但至少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都必须经受艰难困苦的考验,所以我要将保尔那种积极乐观、不向困难屈服的精神作为我的人生支柱,激励我不断前进。例4:唐僧师徒受阻于流沙河,猪八戒几次潜入水中勇斗妖怪,和悟空一起保护了唐僧等。)

三、表格题

例1:(2007年四川省广安市)名著的很多情节脍炙人口。请从下面提供的情节中,任选两个按要求填表。①三借芭蕉扇;②黛玉葬花;③孤独勇士绝望岛遇“星期五”;④风雪山神庙。

例2:(2007年四川省资阳市)我国名著和神话传说中的经典故事非常具有生命力,在生活中演化成了许多俗语被人们广泛运用。根据下面的俗语按要求答题。

①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

②孙猴子翻跟斗──逃不出如来佛的手掌心

③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抱打不平

④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1)根据上面的俗语填写表格内容。

(2)请选取其中一句俗语,用简略的语言介绍一则与俗语中的人物相关的故事情节。

例3:(2007年福建省泉州市)以下是对100位初中生进行调查后的结果:

从表格内容中反映出同学们“名著阅读”存在的问题有:其一______;其二____。针对这些问题,你提出一点建议_______。

【解析】表格题是近年来中考中出现的一种新题型,但考查的内容与填空题相仿,也是从作者、作品、人物、情节等方面入手,值得注意的是还有考查对作品或人物的评价、写读后感之类,这就要求学生平时在阅读名著的时候,要做好笔记,对人物作充分的了解,把握人物的精神品质,并分析评价,抓住关键信息。

(答案:例1:①《西游记》、孙悟空;②《红楼梦》、林黛玉;③《鲁滨孙(逊)漂流记》、 鲁滨孙(逊);④《水浒》或《水浒传》、林冲。例2:(1)①《三国演义》;②吴承恩;③施耐庵;④《封神榜》。(2)如:刘备三顾茅庐、白帝城托孤;孙悟空大闹天宫、三借芭蕉扇;鲁智深倒拔垂杨柳、大闹野猪林;姜太公助武王伐纣等。具体情节略。例3:问题示例:①对于中国古典小说,读原著的人少,看过影视的人多;②对于外国名著,读过原著的多,看过影视的少;③读过外国名著的人多,读过中国古典小说的人少;④看过中国古典名著改编成影视的人,多于看过外国名著改著改编成影视的;⑤读原著的人少,课外阅读情况不尽如人意。建议略。)

四、排序题

例:(2007年山东省威海市)请将下面《水浒传》中与武松有关的几个事件按时间顺序排列(只写序号)。

①打虎景阳冈 ②大闹飞云浦 ③血溅鸳鸯楼 ④醉打蒋门神

【解析】这类排序题试题考查很少出现,做好这类试题,只有平时阅读名著时,对一个重要人物所做的几件重要事情的先后顺序掌握好,同时采用把故事串联起来记忆就会答好。

(答案:①④②③。)

五、仿写题

例:(2007年浙江省衢州市)仿照下面两个例句,按要求再写一个。要求:①是中外名著;②写出书名、人名和有关情节;③至少运用一个成语;④句式与例句基本一致。

例句1:《三国演义》中,求贤若渴的刘备,三顾茅庐,请得孔明辅佐,成就一番事业。

例句2:《水浒传》中,嫉恶如仇的林冲,火并王伦,推举晁盖为梁山新头领,促进了梁山的发展。

【解析】名著仿写题,就是根据例句里所要求的内容去仿写一句和例句一样的题目。做好这种题目,首先要分析例句给我们提供哪些仿写信息,例如,句式、关键词、结构等,所以要求学生严格按照所给的信息去写。其次,仿写的句子还要注意语言简练、结构合理、书写无误。

(答案:示例:《水浒传》中,行侠仗义的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解救了金氏父女。)

考点梳理

1.要求学生在平常的语文学习中,对文学名著要适当加以了解,记住作品的作者、人物、情节等有关内容,训练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提高鉴赏水平。

2.除考查作品的基本常识外,还要求学生概述情节,写出阅读收获,既不为难学生又可避免不读名著而得分的现象。

3.尽量考虑到综合性,把语言基础知识、阅读、写作题等相关知识整合起来。

备考要点

从涉及内容来看,此类题主要考查名著的名称、作者、名著中的主要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内容提要以及从作品中得到的启发等。从考查的形式看,主要有:名著常识填空、根据有关情节撰写对联、针对某一部名著展开辩论、制作名著推荐卡、名著访谈录、读名著谈阅读体会以及课外名著拓展阅读等形式。考题讲究开放性、灵活性、综合性,充分体现新课改精神。

阅读建议

①不能单独地为应试而读名著,那种带有明显功利目的的阅读,往往会掩盖作品的光芒。②作为经得起考验、人皆推之的名著不是读一遍、两遍就能得其精髓的,所以要求学生反复阅读。③重要章节、精彩段落要反复研读,要以审美者的眼光去欣赏,要以批评家的心态去接受。

让学生亲近书本,亲近墨香,是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面对信息繁多的现实,学生又肩负其他学科的课业负担,我们如何指导学生阅读名著呢?

1.写读书笔记

阅读时,学生总会有自己的感悟和思考。平时我们应要求学生把独特的感受及时地记入读书笔记本。人物性格、人物语言、人物命运,甚至细节,优美词语、名言警句、精彩片段也可作为读书笔记的重要内容。另外,教师还可根据作品情况出一些启发性的思考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写成读书笔记。如读《西游记》后,我们可设计如下问题:(1)试概述《西游记》的故事情节。(2)孙悟空被唐僧赶回花果山之后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试描述一下。(3)在唐僧师徒四人中,你最喜欢哪一个?说明理由。

2.进行多种形式的读书交流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阅读时的讨论交流是拓展读书视野、弥补认识不足、加深对名著理解的良好方式。读书交流会可半月举行一次,可采用诗歌朗诵会、故事会、读书报告会、辩论会等形式。交流前,根据需要定好话题,学生提前作好书面或口头准备。如阅读《水浒传》可举行以“我最喜爱的水浒英雄×××”为题的读书报告会,也可举行以“怎样看待水浒英雄的‘义’”为题的读书辩论会。

3.尝试对名著的研究和再创作

初中生求知欲强,他们对问题往往有着自己的看法和理解。阅读名著时,可引导学生在熟读一两部名著的基础上,用研究的眼光联系实际从名著中发现问题,然后查找资料,进行独立的思考和研究,并得出结论。教者可帮助选择研究主题,并进行适当指导,鼓励他们把研究成果写成研究报告。名著再创作也是培养学生研究素质的好办法。我们可用2001年高考作文《赤兔之死》这样的成功范例,激发学生对名著进行续写或改编等再创作的热情。

另外,在阅读指导中,老师要注意以下两点:

1.正确处理教师指导和学生个性化阅读的关系

在指导过程中,教者不要过多向学生推荐有关作品的分析评价类文章,更不要把自己的阅读感受灌输给学生。教师先入为主的讲析会限制学生的思维,影响学生的感悟思考。教师要把阅读的主动权给学生,让他们在没有束缚的自由阅读中学会感悟、探索、鉴赏、创新。

2.阅读名著要追求长期效应

阅读名著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评价及创造的能力。但能力的提高是以大量的阅读为基础的,它的形成需要一个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不能因为看不到阅读的近期效应而轻视阅读。学生的阅读兴趣产生了,阅读量增加了,视野拓宽了,能力自然会提高,这将使他们终身受益。

当然,阅读名著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深入的过程,即常读常新,指导方法也应因人而异。

(作者单位:山东省平邑县兴蒙学校)

西游记的读书笔记范文第7篇

一、指导选择课外读物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给孩子选择合适的课外读物是教育者极为重要的任务。要完成这个任务,我认为教育者的立足点应从小学生的兴趣出发,通盘考虑,综合开发课外读物。

1.

针对小学生年龄特征选择读物。小学阶段的孩子一般都具有好奇心强、好表现的心理特点,比较渴望神秘、冒险,仰慕机智、勇敢等。了解这一点,我就推荐神话小说《西游记》、高尔基《我的大学》、历史读物《上下五千年》和科普读物《十万个为什么》等。我要求学生丰富班级书架,他们把自己喜爱的书籍,像《海底两万里》、《伊索寓言》、《木偶奇遇记》、《安徒生童话》、《吹牛大王历险记》、《哈利 ・波特》等,借给班级图书角,推动了读书活动的开展。

2.

顺应时代潮流辩证地选择课外读物。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学生所读的书籍庞杂,良莠不齐。有些书籍成为

“校园时尚”,我们应该认可这种课外读物宝贵的社会资源,不能粗暴地扼杀。充分利用“时尚”读物这把双刃剑,摈弃因为它的低劣质量导致学生心理扭曲的后果,合理利用其流行元素。对待这种“时尚”读物的正确弁度应该是积极地亲身体验,正确引导这种时尚。

3.甄选塑造健康人格的课外读物。相对儿童而言,读经典名著可以丰富语文素养。不要把经典名著仅仅局限于

《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等四大古典名著和《唐诗三百首》等,只要符合儿童的心理特征,符合学生认知发展水平,能促进身心健康完美发展的课外读物,都应该推荐给他们。

二、教给课外阅读的方法,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当前小学生阅读现状不容乐观。尤其是对作品的理解,高度概括能力普遍低下。阅读方法和技巧的掌握是否恰当是其根本原因。因此,正确训练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才能有效帮助他们形成恰当的课外阅读方法。比如,低年级学生阅读时要从语感着手,引导运用联想和想象,通过头脑中形成的表象的再现感悟文章。中、高年级学生阅读时要侧重培养学生的概括、比较、分析、综合和系统化的抽象思维。结合学生的阅读与思维特点,课外阅读方法可重点对学生进行如下指导。

1.

朗读感悟,延伸联想。课外阅读的核心是理解、感悟,而感悟要依靠思维,课外阅读必须注重思维想象,读书要做到眼到、口到、心到。阅读文章一定要集中注意力,边读边想;读完文章,再前后联系起来想一想,印象就加深了。

2.

读记结合,撷采精华。读书的目的是为了学习、借鉴,吸收精华。做读书笔记的方法有勾画、圈点、摘录、批注、写心得等。如在读文章的过程中,把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用圆圈圈起来,把优美的词、语句、片断用括号括起来,把中心句用波浪线划出来,把疑难问题用问号标出来……除了做标记,可以要求学生准备必要的读书笔记本,把读到的优美词句、精彩片断分门别类抄写下来。这对培养学生理解能力,提高写作水平很有帮助。

三、积累课外阅读的成果,学以致用

学生课外阅读的另一个问题是学以致用的问题,那么,

如何指导他们综合运用课外阅读的成果呢?写作对于学生也是比较头痛的事,丰富的课外阅读积累,首先可以运用于借鉴仿写,习作可以借鉴阅读的精彩文章,仿照文中精彩的句子、段落来练习写作。如句子修辞手法的运用、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刻画、环境渲染的衬托等等,这时候运用起来就得心应手了。依据小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摘抄仿写过渡到思辨仿写,逐步过渡到成功的创造性写作,在“仿”中求“新”,提高了习作的能力。其次,课外阅读积累,陶冶了学生的性情,提高小学生明辨是非、美丑的能力。不仅增强了

文学修养,还健全了高尚人格。

西游记的读书笔记范文第8篇

读书笔记阅读教学模式和传统的“教师教”“学生记”不同。这里的教,主要是教记笔记的方法和阅读重点的指导;在“学”的方面更注重自学和讨论,注重探索和创新。从所选群文来看是先学后教,教以学为基础,克服了教的主观性、盲目性。教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指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

一、规定性与灵活性结合

就读书笔记的内容看,它包括理解、揣摩、评议、识记、感悟等几个方面,具有规定性。学生按照这几个方面来做笔记,基本能有效避免无从下笔的尴尬。但也要充分发挥它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具体到笔记内容,如个人质疑及心得等就要因人而异,更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和收获,从而实现让学生在阅读中去发现,最终达到主动学习的目的。

二、阅读与思考相结合

即要求学生养成带着问题读书,边读边思考的习惯,教师重在指导学生质疑并把自己的见解记录下来,或者把对同一本书在不同阶段的阅读收获记录下来。如阅读《西游记》时,教师可要求学生在笔记中记录自己在小学阶段和现在读这本书的不同感觉,深入阅读《水浒传》这部经典名著时对所谓的“梁山好汉”是否有新的认识。坚持下去,学生的阅读水平定会提高。

三、阅读与讨论相结合

自我阅读,独立思考,写出笔记,是自学;教师要有计划地组织学生交流、讨论、总结意见,使学生的质疑在讨论中明确,教师还应对学生的疑惑之处加以点拨,对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收获加以鼓励。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完善笔记内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合作精神。

四、阅读与积累,与能力培养相结合

群文阅读所选文章大都是很优秀的范文或经典文章,选文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对学生知识的积累、思维的训练,要重点指导学生学会方法,促使其文学欣赏能力的提高。这些内容如果只凭教师手把手地教或学生个人浅尝辄止地读是没有效果的,只有放手让学生去读、去感知、去思考、去再创造,让他们主动开展学习活动,养成持之以恒记笔记的习惯,其阅读、审美、写作和创新能力才能得到充分展现和锻炼,才更能凸显所选群文的自身价值。

五、读书笔记直接引入课堂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引入读书笔记后,教师不能听之任之,只把任务交给学生了事,更要当好引路人。首先,许多学生并不懂读书笔记的写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布置写读书笔记时,学生产生了一种强烈的获得指导的学习欲望。那么,如果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发现疑难问题急于求解时,教师对其进行启发指导,这样一来学生写读书笔记的熟练程度自然会得到提高。

其次,针对学生的读书笔记,教师要认真批阅,认真讲评。只有这样,教师对学生读书笔记中的优点、不足、重难点、质疑及遗漏等才能做到心中有数,才更能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加以指导,有必要时甚至可以直接以打出分数的形式直观地显示优劣。当然,教师也要注意学生的层次性,学生基础、能力、兴趣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其读书笔记质量的差异,这就需要教师鼓励学生以自己为起点进行阅读,以他人为提高的参照或目标,从而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如在文学作品的鉴赏方面,有些同学可能谈得很肤浅,有的同学会有很深的感悟,教师在评价打分时既要考虑到差异优劣,又要注意不要刺伤学生的积极性,对基础薄弱的学生,即使有一点独到的见解,也要及时肯定,给出一定的高分。把读书笔记引入课堂教学,对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有很大的推M作用。

由此观之,群文阅读训练不仅要重视选文组群,更要重视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重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读书笔记虽谈不上是什么新的创造发明,但只要紧紧结合群文阅读踏踏实实地写好读书笔记,充分发挥读书笔记的作用,就一定能增加学生知识积累,提高其综合能力。

西游记的读书笔记范文第9篇

那时,我所以喜欢阅读文学作品,完全是为了寻找快乐,阅读后常常觉得很有趣味。我因此养成了一个特殊的习惯,就是喜欢把自己感兴趣的书本内容,去和别人共享,绘声绘色地讲给我的小弟弟和邻家不识字的小伙伴们去听。没想到这个特殊习惯,给了我很大的好处。因为这样做,就像是模仿原来的书本内容,重编了一个新故事一般,既娱乐了别人,同时还使书本内容在我头脑里留下的印象进一步加深了。这样,讲的次数多了,还使我渐渐学会了讲故事的本领。

可以这么说,这实际上也等于是在记“读书笔记”——用口头讲述的方式在记“读书笔记”。正因为这个缘故,我小时候读过的那些文学作品,直到现在还深深地留在我的脑海里。

到了青年时代,我便在长期的刻苦自学中,阅读了大量古今中外的经典文学名著,尤其是我国古代的文学著名和十八九世纪欧洲的文学名著,同时也涉猎到哲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等方面的著作。后来我还广泛阅读了各个国家的文学史,然后又根据文学史的评述,有计划地阅读了有关作家的代表性作品,使我的文学欣赏水平,尤其是文学方面各种写作风格和流派的知识,在不断的提高过程中,获得了一定的系统性。

在此期间,我不再像小时候那样只是在“口头上”记“读书笔记”了。从这时候开始,我记的可是真正的读书笔记了。我每读一本书,总是手里拿着一支铅笔,时时在书本上打着淡淡的记号(为了到时候可以把它们擦去)。等到读完了以后,我便根据铅笔记号,动手记读书笔记。我记的内容大致有这么几个方面:首先是每本书的大体内容,就像是这本书的内容简介;其次是我认为值得记下来的,特别生动的描写和词语;然后把我自己的阅读体会写作成一篇读后感,有好说好,有坏说坏,说的完全是心里话,是我自己的切身感受,绝不人云亦云。

我这样读啊、读啊,记啊、记啊,从青年时代到了中年时代,我陆续记了三十多本练习簿的读书笔记。可惜在期间,因为怕被人们看到后认为是“封资修毒草”,不得不把它们全部付之一炬了!

不过,我也并不因此而消极悲观,因为“有形”的读书笔记虽然已经付之一炬,但“无形”的读书笔记,却仍然印象鲜明地留在我脑海里,那是永远也无法“付之一炬”的!

我这辈子所以会走上文学创作的道路,这和我从小喜欢阅读文学作品,并且在阅读中又喜欢和别人去共享快乐,以及勤于记下读书笔记都有着很大的关系。

西游记的读书笔记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小学生 阅读 习作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对学生进行语文素质训练的主阵地。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学生写作时感到无话可说无话可写,语句表达不清或长篇大论却不知所言。学生习作时为何会遇到这么多的问题呢,这与学生的阅读水平、生活素材的积累、语言表达的基本功等有着极大的关系。生活是写作的源泉而阅读也是作文构思创作的主渠道,所以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指导学生"多读"是关键所在。针对目前小学生阅读与习作缺乏指导的情况,结合本人多年从事小学语文教学的经验,在小学生阅读与习作方面给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培养学生阅读兴趣

1、让学生爱读书。我国古代的著名学者及教育家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佳动力,寻求乐趣也是孩子们的天性。所以,只有让学生领悟到课外阅读的乐趣,他们就会自觉自主地开展课外阅读,并乐在其中。

小学教师作为小学生启蒙老师之一,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在课堂上,老师以有趣丰富的课堂气氛吸引学生,产生对这类课文浓厚的学习兴趣。然后,老师将学生从课内引到课外,让他们知道,这类课文在课外有许许多多,这样,学生就会自觉地去课后查找这样的文章来进行阅读。比如在给学生上《呼风唤雨的世纪》这篇课文时,我们可以通过广查资料,向学生展示二十世纪许许多多的科技发明与发现,让学生对此产生兴趣。然后,再给他们推荐一本《科学改变人类生活的100个瞬间》,让学生去自行阅读,并组织学生进行读后感的交流。这样,一个浓厚的科技学习氛围就带动起来了。如此几次反复下来,他们就知道了,除了课内知识外,课外阅读其实是一个更大的空间,可以让他们畅游欣赏。从而,他们对探求知识产生动力,和书交上朋友,在浩渺广袤的书海中,尽情探求绚丽多彩的世界。

2、让学生会读书。当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后,我们还要引导学生学会读书。

(1)精心选择,推荐读物。学生年龄不同,知识面不同,阅读的爱好也不同,因此,在学生阅读兴趣调动起来之后,如何指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读的书,这很重要。通常我们是采用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推荐不同体裁的书籍,并要求各班级根据实际情况,每学期从中选择2本重点阅读。如:低年级推荐书目:《安徒生童话》《成语故事》(注音)《寓言故事100首》《中华儿童故事丛书》《伊索寓言》《格林童话》等,中年级推荐书目:《中华美德故事》《三毛流浪记》《汤姆索亚历险记》《哈利波特》《上下五千年》《草房子》《西游记》等,高年级推荐书目:《水浒传》《1000个宇宙之谜》《鲁滨逊漂流记》《昆虫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三国演义》《世界五千年》等。

(2)指导方法,有效阅读。"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假如学生掌握了科学的阅读方法,就仿佛有了"点金术",它是获取新知识的有效工具和基本途径。指导学生如何合理运用默读、浏览、跳读、精读、乃至背诵等方法阅读课外读物。教给学生分阶段阅读的方法,第一阶段粗读,要求能了解主要内容或故事梗概。第二阶段细读,圈画好词、佳句、锦段,理解、揣摩、品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表达思想内容的一些方法,对重点内容、出色片断反复阅读,深入思考,并适当地记一些旁批。第三阶段熟读,要求背诵出色片断和好词佳句,积累内化语言。

(3)养成习惯,终身受益。"学理如筑塔,学文如聚沙"。阅读与积累需长时间努力,非短期突击、一劳永逸之事。小学生很难长久保持阅读兴趣,需要教师的长期督促和评价激励,从而促进学生良好读书习惯的养成。教师要注意检查学生课外阅读的情况,每周至少检查一次学生的读书笔记。如我校有的老师给学生规定阅读时间,一天"三"读,即晨读,可诵读读书笔记中好词、佳句、优雅片段、美文;午读,天天中午学生到校后用20分钟自主阅读,看优秀少儿读物;晚读,每晚一次的家庭阅读。指导学生学会摘抄好词佳句、写读书笔记和读后感等,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和"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二、进行读写结合型的习作训练

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接收,习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乎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联系",可见,阅读与习作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我们必须要进行读写结合型的习作训练。

1、写读书笔记。读书笔记是学生的练笔过程、思维过程,也是学生生活素材积累、词语积累的一个重要手段。因此,我要求学生在每周的课外阅读课后写一篇读书笔记,让学生就着作品蕴含的思想内容联系生活实际写读后感,或摘录好词好句,或体会文章写法,写好后,定时对学生的阅读笔记进行检查,将几篇写得较好的笔记当众读给同学听,让大家有个学习的榜样,也是对写得好的学生一种鼓励,这样读写结合,学生逐步养成了写读书笔记的习惯,习作能力也不断提高。

2、仿写,仿写是小学生学习作文的重要途径和训练形式,是从阅读到写作过程中起桥梁作用的一种有效的训练手段。借助范文指导学生进行仿写,最能激发学生习作兴趣,提高整篇作文布局的习作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能力。如学完《三味书屋》后,可以安排学生以《我的书房》和《我们的教室》等题,要求学生原文,按空间顺序描写和介绍,并展开合情合理的想象,这样便把读与写有机结合起来了,达到了篇与篇读写迁移的目的。

3、扩写和缩写。对于那些比较简短的文章,扩写既能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能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而缩写,在不改变原文中心思想,主要内容,基本结构,顺序和体裁的情况下,对长文章压缩,使之成为短篇短段。

三、搭建平台,交流提高

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多展示自我的舞台,课题组根据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重视竞争效应。

1、充分发挥兴趣小组的功能,如"读书会"、"文学社"等,由语文老师作引导作用,学生自己组织活动,如经常举办读书心得交流会,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聚在一起,交流自己的阅读心得,互相学习,查漏补缺,扬长避短,丰富知识。我校曾搞过一次优秀读书笔记展览,效果很好,很多学生欣赏参观之后,都纷纷效仿,读书笔记的质量也是越来越高了。

2、可开展一系列的竞赛活动,如语文知识抢答、演讲比赛、抽签作文赛、口头作文赛、书法比赛、古诗诵读比赛、手抄报活动、报刊剪摘活动、作文剪贴活动等,把竞争机制引进整个教学实践中,从而大大激发学生阅读与习作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和才华,推动学生整体语文水平的提高。

3、把丰富多彩的主题班会活动与阅读与习作联系起来,比如班级要开展一个《西游记》主题班会,学生们一定会去查阅有关西游记的书籍,在不知不觉中,学生们在查阅资料时也进行了课外阅读,并轻松地运用在实践中,成为自己知识体系中的一部分,真正做到了吸收。同时,这个活动一定会影响到其他班级的学生纷纷效仿,整个校园的阅读气氛也就带动起来了。

4、学校要为学生提供充足的书源。可以实施班级图书角和学校图书室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可让学生自带图书捐赠给班级图书馆,这样可以有效地利用起一切阅读资源,学校不仅有一定规模的图书馆,还要充分发挥网络阅读优势,改善学生的阅读环境。可在校园网上专门开辟一块阅读网页,这样,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四、家长配合,营造环境

除学校开设活动与场所外,家长也要和学校做好密切配合工作。因为家庭是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与习作的重要场所,家庭对于学生课外阅读的支持与影响所产生的作用非常大。我们在调查中也发现,有些学生不喜欢课外阅读或者喜欢课外阅读却没有时间和精力去阅读,多数是受家庭影响。有些家长认为课外书是杂书,看杂书不如多背背教科书,多做做练习题来的实在,一味地灌输语文数学知识,而忽视了课外知识的积累,这种想法和做法都是不正确的。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变聪明的办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所以,家长们要解放思想,鼓励自己的孩子多看课外书,为孩子们营造一个宁静良好的阅读环境,与学校做好联系,引导孩子们进行正确科学的课外阅读。

总之,学生通过大量的课文阅读可以拓展知识面,增加阅历,为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提供"智力"背景,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厚实的基础;以读促思,可以引发学生积极的思维;以读助写,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写作能力;通过对课外读物的选择,以及对文本内容的取舍、吸收,还可以提高学生对信息处理的能力。

参考文献

上一篇:听课笔记范文 下一篇:幼儿园读书笔记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