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育信息化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10 12:03:20

幼儿园教育信息化论文

幼儿园教育信息化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学前教育;信息化;内容分析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7)08-0019-03

一、 研究目的与方法

(一)研究目的

本研究的目的是了解学前教育信息化在国内的研究现状,分析该领域的研究特点。具体目标细分为以下四个方面:了解学前教育信息化研究的整体发展趋势、主要内容及其特征、研究力量与研究人员地域分布情况、研究的合作情况。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内容分析法和文献法。内容分析法是对传播内容,客观而又系统的量化并加以描述的一种研究方法,其特征表现在明显、客观、系统、量化四个方面。该方法以预先设计的类目表格为依据,对信息内容根据类别加以归类统计,并根据统计的结果,尊重事实进行描述说明,不加入过多主观的评判。其目的是揭示论文中隐性内容的事实本质和对预测事物的发展趋势。[4]文献法是对论文进行查阅、分析、整理,从而找出事物本质属性的一种研究方法。

二、研究过程与数据分析

本研究的过程主要包括论文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内容分析类目的确定,数据的统计与分析。

(一)研究资料的选取

本文选取中国知网中2011年至2015年的学前教育信息化相关论文作为分析样本来源,采用“学前教育”并含“信息化”、“学前教育”并含“信息技术”、“幼儿教育”并含“信息化”、“幼航逃”并含“信息技术”以上4组检索词进行检索。具体的检索方式是:选取中国期刊网,在“关键词”项上,在2011至2015年进行高级检索,共搜索出142篇论文。剔除与本研究的内容相关度不大的12篇论文,最后确定130篇论文作为本研究内容分析的样本。

(二)数据的结果与分析

1.学前教育信息化的总体研究情况

在国家政策引导下,学前教育信息化发展被高度重视,学前育信息化的研究也因此受到更多的关注。从相关论文数量可以得到:2011年至2015年,学前教育信息化的研究论文数量逐年增加,呈快速上升的趋势。其中,2014年是学前教育信息化相关论文数量上升最为明显的一年。随着政策的倾斜,学前教育信息化的相关研究力量会逐步加大,未来关于学前教育信息化的研究论文数量会有持续上升的可能。

2.学前教育信息化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其特征分析

为了解学前教育信息化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其特征,笔者在参考了教育技术94定义以及前人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最后以“设计”、“开发”、“应用”、“管理”、“评价”等纬度作为内容分析类目。同时又将内容细分为表1中的具体类别。最后将论文逐一分析、归类和统计,详情如表1所示。

结合表1的数据与文献分析的结果,学前教育信息化的研究主要呈现如下特征:

(1)应用类研究较丰富,但个案研究较少

所有论文中,应用类的研究论文数量最多,主要是对应用策略与应用效果的研究,应用个案的研究论文仅有1篇。其中,应用效果的研究涉及幼儿园日常行政管理工作、教育教学、家园共育的方面。应用策略大多是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方法与策略的分析,除了有对信息技术应用时机、多媒体课件选材等方面的研究,还有对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幼儿观察能力、创新能力的分析。虽然信息技术在学前教育领域中的应用价值已被认可和重视,但大多仍停留在经验总结与个人体会的层面上,缺乏数据证明,较为感性。此外,缺少具体、典型、深入的应用个案的研究。

(2)基础设施开发、硬件设计方面的研究相对空白

硬件基础设施建设是学前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基础与保障,但近5年在基础设施开发、硬件设计方面的研究呈现相对空白的状态。通过笔者进一步的文献研究发现,我国学前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仍然存在资金投入不足、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区域差异大的问题,一些欠发达地区的幼儿园依然缺乏多媒体教室、广播等信息化教学环境,教学设备仍以录音机、电视机为主。[5]

(3)管理、评价方面的研究相对缺乏

建立一个综合考虑基础设施、软件、硬件等内容的目标体系,客观地评估一定时期学前教育信息化目标的实现情况,能更好地引导教育信息化沿着高效务实的方向发展。[6] 但从表2可得,评价类的研究论文只有1篇,这从侧面反映出,目前在评价方面的研究还未成熟还未出现一个相对统一、清晰的评价指标与科学的评价方法,这也是导致学前教育信息化发展地域间不均衡、不协同的原因之一。

管理方面也是学前教育信息化研究的薄弱环节,仅有一篇是关于学前教育数字化教育资源管理的研究,学前教育信息化管理涉及到国家政策、法规的制定,这需要参照不同经济水平地区与地域特点,根据不同等级的幼儿园分类指导,分层实施,我国目前还处在学前教育信息化管理的摸索阶段。

3.研究力量分布情况

为分析和掌握学前教育信息化研究在各单位的力量分布情况,本文将论文研究第一作者所属机构划分为高校、幼儿园、小学、科研机构、其他机构这五种类型,进行归类统计,结果显示如图1。

目前关于学前教育信息化的研究力量主要集中于在幼儿园与高校,其他领域虽有涉及,但研究比例明显较小,缺少科研机构的研究。其中约有57%的来自于幼儿园,幼儿园是研究主力。在幼儿园领域的研究者大多是幼儿园的一线幼儿教师,这是由于幼儿教师是在教育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的主体,大部分研究的内容都与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有关。其中1篇来自小学的论文是学前班老师所著。

4.研究人员地域分布情况

为了解学前教育信息化研究人员的地域分布情况,本文对所选论文的第一作者的工作单位所处行政区域进行统计,结果如图2。

经济与文化一直是制约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同时也影响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从图2可看出,论文数量排在前列的是江苏、山东、河北等地,其中江苏省是研究力量最为集中的省份。一方面,江苏省经济实力雄厚,信息化教学条件良好,科研能力颇高,有利于学前教育信息化的研究;另一方面,江苏省文化发展相对发达,也是我国学前教育发展较好的省份。而、广西、云南等西部地区的学前教育信息化的研究则相对薄弱,西部地区经济文化欠发达,且学前教育发展本身也较缓慢,导致研究论文数量较少。初步分析,研究的力量分布与地区的经济发展程度有关。但经过进一步研究发现,学前教育信息化的研究在甘肃、内蒙古等西部地区也有分布,可见,学前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与研究在一些西部地区的幼儿园中同样受到了关注与重视。

5.研究的合作情况

以了解我国学前教育信息化研究合作情况为目的,本文根据所选论文的合作单位划分为以下不同的合作类型,进行归类统计,结果如图3。

合作研究是推动学前教育信息化发展与进步的有效方式。但在130篇论文中,合作完的论文共17篇,只占论文总数的13%,独立完成的论文占论文总数的87%,由此可知,在学前教育信息化的研究中,合作研究的较少,独立研究的较多。仔细分析后l现,同单位合作特别是高校同校合作研究的多,跨单位合作研究的较少,特别是幼儿园与高校的合作研究相对缺乏。由于思考问题角度不一样,在研究问题上,来自高校的研究更多聚焦在对学前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前景、对策等问题的理论探讨,而来自幼儿园的研究则更关注信息化教学的应用实践。

三、结论与建议

在对130篇相关论文进行内容分析与文献分析后,得出以下结论:

学前教育信息化研究论文数量逐年增加,呈现快速上升趋势,并随着政策的倾斜,在未来论文数量依然有继续上升的趋势。研究人员主要来自幼儿园与高校,但两者间的合作研究较少。研究力量大多集中在经济文化相对发达地区外,但一些西部地区也有分布。学前教育信息化的研究内容呈现以下特点:总体上涉及内容不全面、不均匀。应用类研究较丰富,但个案研究少;基础设施开发、硬件设计方面研究相对空白;管理类、评价类研究相对缺乏。独立研究较多,合作研究较少。

在上述结论的基础上,在此提出相关建议:

1.应加大学前教育信息化的硬件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力度,为保障学前教育信息化发展中的软件与硬件建设。

2.应制定相对完善、统一的学前教育信息化评价指标与多元、科学的评价方法,尽早了解情况,看到各地区发展的差距,才能有因地制宜的管理,促进信息化均衡发展和协调应用。

3.应重视对真实、具体、典型的应用个案的研究,以向老师提供一定有针对性性、可操作性的参考。

4.需加大对学前教育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建设与研究力度,建立有我国特色的庞大学前教育资源库,合理分配资源,以缓解教育不公,推动教学改革。

5.应加强幼儿园与高校之间的合作研究,以更好地提高学前教育信息化研究的水平与层次。

参考文献:

[1]南国农. 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几个理论和实际问题(上)[J]. 电化教育研究,2002,(11):3-6.

[2]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J]. 中国教育信息化,2012,(08):3-12.

[3]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见[J]. 基础教育论坛,2014,(05):58.

[4]李克东,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4.

[5]吴文涛,赵栋栋. 我国学前教育信息化建设面临的挑战与机遇[J]. 山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04):67-70.

[6]王吉. 学前教育信息化的现状与对策[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36):126-127.

幼儿园教育信息化论文范文第2篇

赵保和:北京市幼儿园信息化,相对于中小学信息化来讲比较滞后,但和全国相比还是比较超前的。1989年,在北海幼儿园,我市专门举办了幼教信息化的研讨会,随后又在东城三幼(原崇文三幼)举办了全市的研讨会,在此之后,以研讨会为形式对学前教育的推动延续至今,这说明从政府到主管部门,对学前教育信息化都非常重视,可以说在那段时间里,行政推动促进着学前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政府部门在其中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

经过多年的发展,更多的人开始关注这一领域,一些幼儿园自发地组织开展这样的研讨会,并加入到推动学前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行列当中。如今,这一活动已经成为群众自觉自发的行为,充分体现了教育信息化在幼儿园和幼教意识中的普及,作为管理部门,这是我们最希望看到的。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北京主要利用何种手段推动学前教育信息化的发展?

赵保和:我们以课题为引领推动学前教育信息化。在“八五”阶段,北京市的幼儿园开展用课题做引领实现对教育技术的研究,自始至终没有间断过。研究的课题中,不仅是北京层面的,部级的课题就有近百个,从“八五”阶段《电化教育促进教学过程的优化转变》到“九五”阶段《信息技术促进幼儿形象思维发展》,体现出我们的研究方向和视野在不断地改变和提升。此外,在这期间最重要的是我们打造了一支学前教育信息化的专业队伍,培养了一批专业的教育工作者,这在此后的学前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作为管理部门,您是怎样来培养这专业支队伍的?

赵保和:作为管理部门,针对这支队伍我们有组织地来安排他们进一步的发展。五年前,我们专门成立了一个幼教应用信息技术的专业组织(北京学前教育技术专业委员会),由孔震英园长任会长。我们认为要推动学前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不能仅仅依靠行政干预,因此,淡化行政色彩,强调两条腿走路是我们此时的理念。在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呈现出几个亮点:

首先,我们坚持组织的专业性,结合幼教的特点来开展培训与教研,强调独立开展有特色的工作。其次,坚持群众性,重在发挥群众的力量,贴近教育实践。最后,坚持学术性,强调边干边学,在实践中总结理论。

除此之外,“培训在先,设备在后”的发展路线,省去了幼教等待设备完善的时间。我们自发组织针对幼儿园的专业培训,使面向幼教的信息技术培训呈现多元化,其中“四路连评”:评论文、评课件、评课例、评博客,是我们检验培训成果、汇聚优秀资源的最佳途径。在这一过程中,我们的核心团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很多曾经的幼教,已经成为这一领域的专家,并积极地参与到课题的研究中,这些都是我市幼教信息化发展的特色。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今后,在管理方面将会有哪些突破?

赵保和:目前,我们面临如何深化管理的问题,所以我们想把其中的资源进行整合。首先,我们要制作一个学前教育信息化的门户网站,这个网站从去年就开始策划,大概暑期就能完成。北京市东城区信息中心,主动提出作为我们的技术支持,也希望我们将资源库中丰富的资源放在网上与更多的幼教和园长分享。

幼儿园教育信息化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学前教育;信息素养;数据挖掘

一、研究背景

20世纪90年代以来,教育界出现了以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为特征的发展趋势,国内学者称之为教育信息化。教育的信息化逐渐成为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平台,而学前教育是整个教育大厦的奠基石,它的信息化对整个教育信息化起着强大的推动作用。教育信息化是一个系统工程,有了好的软、硬件环境,教师们具备较高的信息素养,对于教育信息化的推进有着重要意义。

信息素养,通俗的理解是对信息的搜索、加工、处理,再结合自己的知识结构,对信息内化,提出自己的看法。这种素养、能力在网络时代显得尤为重要,也是幼儿教师朝专业化发展的重要素质。幼儿园教师的信息素养应当是“知道如何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以获取相关学前教育教学信息,创造性地开发、丰富幼儿园教育资源,合理、灵活运用多种信息解决幼儿园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技术技能”。

泉州儿童发展职业学院,是闽南地区重要的学前教育培养基地,每年都会为社会输送300~500名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分布在闽南、闽西和闽北等地区,为提升海峡西岸的学前教育质量做出贡献。为适应学前教育信息化进程,学院每年都会举办幼儿园信息技术师资培训,培训内容从以前单一的办公化软件应用基础,发展到现在的多媒体软件应用、课件制作等更高技能。

由于幼儿园教师多来自闽南三地,数量庞大,可以利用深度访谈、网上问卷、网下答卷等多种形式收集所需的信息,从而建立起相关的数据库。随着调查研究的展开,数据资料和信息量将会急剧增大。以泉州地区为例,截止到2004年共有幼儿园604所,加上各种幼教机构,将达到700个单位,一个普通幼儿园一般师资有40人左右,这样单单泉州地区从事幼教行业的人员就有近3万人,而每个教师的数据资料包含有多方面,其中包含着巨大的信息资源。要如何合理地、高效地挖掘出这些数据之间的关系,从而为我们的教育培训提供指导,单靠传统的数据分析手段是无法胜任的。因此结合笔者的实际工作以及所在单位的需要,引入一个新的研究方向:面向学前教育师资信息素养的数据挖掘技术研究。

数据挖掘,现在已经在一些领域上得到成功的应用,在高层次的教育管理领域的应用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不仅是师范院校、综合大学,包括很多大公司、大企业也参与到这项造福未来的事业中。

在学前教育管理领域上,数据挖掘还是个全新的课题。本文将利用数据挖掘方法,分析被研究对象——幼儿园教师在使用信息技术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信息素养,包括:

1.个人信息意识与态度,包括教师的业务能力、信息环境建设,以及教师的信息意识,利用信息手段解决工作和生活问题的主动性。

2.个人信息知识和技能水平,包括教师多媒体软件使用情况、多媒体课件制作能力、网络技能、知识技能与课件制作的能力。

3.个人信息素养综合因素以及学习目标,包括信息化教学意识、信息道德与安全、信息技术培训要求以及信息技术困难。

通过对以上三方面的研究分析,我们希望能从中找出影响教师信息素养提升的主观和客观因素,从而指导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方案的制订,更有助于学前教育师资职前教学计划的制订以及培养目标的调整。

二、教育领域的数据挖掘技术应用现状

在教育管理领域内,数据挖掘技术正在慢慢地被推广,主要是应用在图书管理、教务管理、教学评价、数据分析等事务中,但总体上研究不够成熟。当前国内各大师范院校也意识到数据挖掘的重要性,在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方面均开设了“数据挖掘”等相关课程,如南京师范大学的“web数据挖掘与推理”、“数据库与数据挖掘”等课程。随着关联分析、聚类、概念描述、偏差检测等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数据挖掘必将在教育领域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同时随着人们对这一技术的日益关注,相信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范围也会越来越广,从而快速推进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在学前教育领域内,由于管理人员在技术上的不足,数据挖掘的相关应用基本上是空白,更多的是利用excel图表或spss等工具对调查结果进行简单的汇总分析,得出结论。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学前教育界的专家也开始注意到信息素养的培养问题,并对幼儿园教师信息素养进行调查研究,但对于得到的数据、问题之间的内在关联、相互制约等关系,没能进行更有意义的发现、推理。

三、研究意义及方法

在学前教育领域中,作为主体的幼儿教师是一个特殊的年轻群体,她们普遍学历不高,研究水平有限,学习能力也不如中小学教师,但却是个充满朝气、积极向上的群体。由于特殊的教育环境、教学对象,使得她们需要借助更多高效的教学手段、教学模式来丰富课堂,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提高教学效果,而信息技术正是最好的工具。因此,如何加强幼儿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幼儿教师的信息素养,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笔者已通过调查问卷、网络答题等方式,不断地收集、积累相关数据,构建数据库,而如何利用有效的途径,并从这些数据中发现有用的信息,进而对信息技术教育课程改革提供指导,有着长远的意义。

因此,本次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可以概括为:

1.持续地通过问卷调查,网络答题等方式获取数据,形成“学前教育师资信息素养数据库”,并结合个别访谈形式,探讨泉、莆、厦、漳、龙岩等地幼儿教师信息技术整体水平;

2.根据领域专家要求,将各因素分成11个挖掘问题,并利用挖掘工具探索各因素之间的关系;

3.设计数据挖掘模型,利用数据挖掘工具,对不同的挖掘问题分别采用关联规则、聚类方法进行研究;

4.探讨不合理规则,利用测试数据集对挖掘结果进行检验;

5.挖掘结果可视化、直观化,方便用户对结果的理解。

参考文献:

[1] 杜安平,周期玉.big6与当代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构建[j].实践研究,2006,(6):730-734.

[2] 戴莹.东台市幼儿园教师信息素养调查研究[c].江苏省2005年度学前教育优秀论文,2005.

幼儿园教育信息化论文范文第4篇

论文摘要:采用社会学的统计调查方法.针对泉州市7所公办幼儿园教师的信息素养现状展开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他们具备一定的信息意识和信息技术操作技能,但利用信息技术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和从事科研等专业信息素养还处于较低层次建议从专业信息意识培养、量化评价方案的实施和多样化的培训模式三方面来提升幼儿教师的专业信息素养。

0 引言

幼儿教育是整个教育大厦的奠基石,它的信息化对整个教育信息化起着强大的推动作用。教育信息化是一个系统工程,如果有了好的软、硬件环境,教师再具备较高的信息素养.这对于教育信息化的推进有着重要意义。因而,耕耘在幼儿教育第一线的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被提上了议事日程。许多国家如美国、英国、韩国对幼儿教师的信息素养都有明确的要求。美国迈克·艾森堡(Mike Eisenberg)和鲍勃·伯克维茨(Bob Berkowitz)两位学者首先提出的Bi信息问题解决模式在很多学校都得到广泛的应用,其中包括对幼儿教师的职前培训和在职培训。我国对幼儿园教师的职前和在职培训大多注意对其计算机操作技能的培训,而对其信息素养的培养目前还是薄弱环节。对泉州市公办幼儿园的一线教师展开调查.希望挖掘出幼儿教师的信息素养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从而提出有利于提升幼儿教师信息素养的可行性策略,为幼儿教育的信息化和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作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1 调查研究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本次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选取泉州市7所公办幼儿园的100位教师作为问卷调查的对象,对象的职称和教龄不等。本次采用问卷调查法兼深度访谈法。调查问卷由30个问题组成.主要围绕两个层次,即基本信息素养和专业信息素养,两个角度即技术角度和思维角度来设计。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00份,回收100份,回收率100%,有效问卷97份。在深度访谈过程中,笔者选择了20~30岁、31~40岁、40岁以上3个年龄段中共5位有代表性的教师作为访谈对象。正式调查前,笔者利用暑期时间将设计好的问卷进行了小范围的调查,然后根据初次调查结果修改了问卷。

之后,将回收的问卷进行描述统计,并对统计结果进行了分析。

2 调查结果的统计与分析

2.1信息技术资源现状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普及.幼儿园在信息化建设上投入了大量的财力和物力。被调查的7所公办幼儿园都比较完备地配置了多媒体电脑和网络的硬件及软件.且大部分幼儿园教师的家中也有一台或两台与网络连接的多媒体电脑。那么,在这样的一个信息化环境中,他们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如何,他们的信息技术能力又达到什么样的水平呢?带着这些问题,笔者展开了对泉州市7所公办幼儿园教师的信息素养调查。

2.2幼儿教师信息素养现状

2.2.1基本信息素养

(1)关于信息意识与态度。信息意识与态度是指幼儿教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分析、判断和吸收与教学或自身发展相关的信息时的敏感程度和自觉程度。教师既可能成为信息技术应用的阻碍者,也可能成为信息技术应用的设计者,教师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信息技术应用的效果。积极的信息意识和态度是促进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领域充分有效利用的良好开端,是推进幼儿教育信息化的坚实基础。

调查显示。大部分幼儿教师有利用信息技术改进教学工作的愿望。85%的幼儿教师认为:作为一名教师,有必要具备信息搜索、获取、加工和再利用的意识和能力,他们乐于学习信息技术,并应用在教学方面;9%的幼儿教师认为是否具备这些意识和能力与做好教学和管理工作没什么关系。调查还显示,56%的幼儿教师承认自己在使用计算机技术时有明显的压力感,包括时间、精力上的压力和技能上的受挫经历。有些老师在访谈的过程中谈到:“并不是我不愿意使用课件.只是做一个课件要花掉太多的精力.自己在这方面的技能不是很强,做课件很多地方只能问电脑老师,或者请别人帮忙做,很麻烦;一般除了公开课或者是开家长会才做课件,其它很少使用。”可见,幼儿教师的信息意识和信息态度与其已有的信息技术操作水平有着密切相关。如果幼儿教师在使用计算机技术上有明显的压力感,那么他们很可能会对计算机在教学中的应用持消极抵抗的态度,不主张开展计算机教育活动。

(2)关于信息技术操作技能。信息技术操作技能是信息素养中的实践部分。幼儿教师的信息技术操作技能直接反映了他们的基本信息素养水平。如表1。

从表1数据可看出:随着信息技术硬件更新及网络的逐渐普及,88%的调查对象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操作水平,操作技能生疏的人员只占12%:88%的幼儿教师能够使用网络搜索引擎搜索与专业相关的资料,对Office办公软件(Word,Excel,Pow.erPoint)的掌握也较为熟练。这些数据说明泉州市公办幼儿园教师的信息技术操作水平基本上能够满足日常教学的需要。但是大部分幼儿教师对网络的专业利用率较低.78%的人员基本上是利用网络来聊天。8O%的人员用来收发电子邮件,只有1/3的调查对象能够利用网络学习网络技术。可见幼儿教师利用网络进行专业学习的意识和技术水平还需要不断地加强。

2.2.2专业信息素养

(1)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是指幼儿教师具备构建基于信息资源的学习环境,并合理安排教学的各个环节要素。使用基于信息环境的教学模式,为不同的学习者提供个性化的信息化学习环境。

多媒体课件是搭建信息化教与学环境的一个重要平台。数据显示,57%的人员具备制作多媒体课件的技术和能力,但大部分人员只限于使用简单的制作工具,而对于多种工具的整合如Photoshop.Flash.Authorware等缺乏一定的操作水平。由此可见,幼儿教师在信息化教学设计上虽具备基本的课件制作能力,但还处于比较低的层次,需要突破原来以为“课件就是’”的思维模式,提高多种工具整合的操作能力。在教学活动中。多媒体教学手段及方法也大都用在公开课和教研观摩活动中。在回答“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您是否经常从网络上搜寻您需要的教学资料”时,65%的人员表示只是偶尔在网络上搜寻.基本上都是自己针对教材并和教研组其他成员讨论之后设计的。可见,幼儿教师在信息化教学设计上,具备一定的合作意识,但是在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上,他们显得有点勉强.这种情况不利于信息化教学设计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2)利用信息技术从事科研的能力。在教师专业发展的大环境下,教育科研能力已成为衡量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必备条件。利用信息技术从事科研的能力,就是“教师利用多媒体和计算机网络获取检索信息,研究信息,交流合作,进行课题研究并制作基于信息技术的研究报告等”。表2是与科研能力相关的一系列数据。

数据显示,幼儿教师具备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的能力,大部分人员能够利用因特网或素材库来收集需要的信息,并且都会进行修改或重新组合后再加以运用;同时,对专业的核心期刊比较了解,懂得需要的时候在网络期刊库中查询相关资源。80%的调查对象拥有自己的博客.但是内容大多与教学无关,并且缺乏更新速度。可见,幼儿教师并没有将研究作为一种习惯。终身学习意识还不强,专业发展意识还不够,需要更加专业的指导老师进行意识和习惯上的培养。

3 思考及建议

从调查的结果我们可以看出,泉州市公办幼儿园教师已经具有一定的信息意识,也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操作技能,但是这些意识和操作技能只限于日常的教学和娱乐,而在专业发展上,教师们利用信息技术提升自身专业信息素养的观念及行动还处于比较落后的层次,缺乏利用多媒体网络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和科研的能力。因此,笔者建议从以下3个方面来提升幼儿教师的信息素养。

3.1强化幼几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提升专业水平的意识

虽然许多幼儿教师因各种原因对使用信息技术展开教学都没能付诸行动,但是笔者认为其根本原因在于幼儿教师缺乏应用信息技术的意识,从而导致其无法积极使用信息技术来提升专业水平。然而,意识的培养首先需要领导的重视,特别是周长的信息意识至关重要:其次需要创设有利于幼儿教师专业信息素养提升的人文环境。只有在领导的重视和环境的熏陶下,才能逐步培养幼儿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提升专业水平的意识和观念。

3.2探索切实可行的教师信息素养量化评价方案

教师信息素养的量化评价方案应遵守评价的基本原则,应以可测性、科学性、多样性为特征;评价标准要重视对幼儿教师信息意识的评价,重视对教师获取及创造性地综合利用信息技术提升专业水平的能力评价,对教师的信息技术操作水平可以不作太高的要求,在各个部分的权重中应有合理的体现。在量化评价方案的实施过程中应有有效的监管机制,包括记录、计算和分析总结。

3.3探索多样化培训模式

因特尔未来教育培训作为一个全球性的培训项目,是一个“以技术整合的方法学习技术整合”的培训模式。这一培训模式为幼儿教师培养信息意识和应用信息技术提升专业水平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环境和平台。

幼儿园教育信息化论文范文第5篇

一、基本情况

全县辖14个乡1镇、185个行政村,总人口6.98万人。全县有各级各类学校61所(其中高完中1所、初级中学3所,乡(镇)中心小学校15所、村完小18所,幼儿园24所);学生8705人(其中在园幼儿1125人,小学生4444人,初中生2626人,高中生510人);全县正式教职工809名(其中幼儿教师60名,小学教职工481名,初中教职工214名,高中教师54名);全县工勤人员237人(其中炊事员171人,管理员41人,保安及工人25人)。全县小学正常适龄儿童入学率103.3%,全县初中阶段入学率为107.5%。

二、2014年教育履职情况

(一)提高责任意识,着力构建教育优先发展长效机制1.完善推动教育优先发展保障机制。落实教育工作县、乡两级“一把手”负责制,建立了定期研究教育改革、发展工作制度及年度教育工作述职制度,优先研究解决教育发展问题,先后制定出台了“一纲要、四意见”等多个政策文件,坚持依法执教,依法行政,建立了县级领导干部和县级单位定点联系学校的分工包片责任制和工作落实责任追究制,并定期或不定期深入各中小学校调查研究、现场办公达85人次,针对学校建设用地、拆迁、建设手续办理等制约因素,逐项提出解决办法,落实责任单位、责任人和工作期限,有力地加快了学校建设工程进度,加大对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教育信息化建设、校园文化打造等重点项目进行安排部署。切实解决影响教育发展的各种问题,推动教育优先发展。着力构建“大教育”格局,形成了“人人关心教育、个个支持教育”的齐抓共管格局。2.明晰“1234”教育工作思路。一是抓住一个中心,即紧紧抓住提高教学质量、努力办人民满意教育这一中心;二是做好两篇文章,即做好教育教学改革和队伍建设这两篇文章,激发教育发展新活力;三是突出三个重点,即筹办好全州教育信息化暨创建藏区一流现场会,组织好中考、高考和学年度统测考务工作,启动高中二期、川口一期、章谷镇幼儿园等重点项目;四是实施好四项工程,即实施好教育均衡发展、教育信息化建设、特色校园文化打造、平安校园建设四项工程,全力推进教育跨越发展。

(二)夯实基础教育,着力提高义务教育办学水平1.狠抓基础项目建设。严格按照“一圈、三点、五线”的教育发展格局,全面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共实施2013年续建、2014年新建基建项目累计41个,其中新建校舍项目31个,附属及维修工程项目10个。目前,已竣工验收项目35个,主体完工项目3个,在建项目2个,开展前期项目1个。项目覆盖14个乡(镇),涉及18所中小学校(幼儿园),新建校舍面积68015平方米,总投资19986万元,到位资金15135万元,缺口资金4951万元。2.全力提升后勤保障能力。积极筹集资金,加大寄宿制学校后勤设施设备配备力度,大力推进寄宿制学校食堂、寝室等后勤生活设施标准化建设。2014年,充实寄宿制炊事、管理人员35名并由县财政解决每人每月1500元的工资待遇;为各中小学配备了137.08万元的食堂设备,32.37万元的课桌椅,15.2万元的学生床,20.7万元的液晶电视,148.24万元的取暖设备;为甲斯关学校配备了1台洗衣机;为巴底小学配备了1台消毒柜、25套学生卧具。

(三)加大投入力度,确保教育经费落实到位足额落实教育经费的“三个增长”和“两个比例”要求。按照国家统一规定的工资项目与标准,将全县学校编制内教师工资全额纳入本级财政预算,按时足额发放;配套中小学校生均公用经费,其中县级小学每生配套55元,中学每生配套110元,农村幼儿保教费配套120元,城镇幼儿保教费配套520元,较上年有所提高;安排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资金46.6万元,其中用于教育的比例为53.45%,高于45%;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费累计征收278万元,均100%用于教育。

(四)突出人力保障,打造高水平教育人才队伍1.加强队伍建设。通过双选、公招引进新教师11名并对其进行岗前培训;全面启动城乡教师轮岗交流制度,搭建教师交流、成长平台,22名教师进行轮岗交流;严格按照公正、公开、公平的原则,完成5名优秀校长和62名骨干教师遴选工作,切实起到示范引领作用;表彰奖励了在教育战线中成绩突出的省、州、县特级教师、州级劳模、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优秀教育工作者和优秀工勤人员共106名。评选出全州“百千万康巴英才工程”优秀中端人才5人,优秀基层基础人才35名。2.提升业务水平。全年,共组织各级各类培训1600余人次,培训覆盖率达100%。其中,组织54名教师参加“国培计划(2014)”远程培训,对73名新教师进行提高培训,组织78名教师参加中小学教师教育信息化能力提升培训,两次邀请成都成华区教师进修校、青白江名优教师到送教并对235名教师进行培训,组织全县初中数学、思品和小学语文共计138名青年教师参加优质观摩课三次。组织102名教师参加全县初三毕业班研讨会。大力开展“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教导主任“亮剑”、电子白板培训、城域网培训、优质课展评等活动,提高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3.强化教学研究。会同成华区教育局共同研发省级重点课题《嘉绒藏区地方教材》,9月出版印刷了《嘉绒文化》四年级教材1100本,并在县内各小学四年级全面试用;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项课题研究、论文评选、教学技能等竞赛活动。成功申报1个省级课题,2个州级课题;积极组织、开展2014年度州品德、科学、心理健康等优秀论文(案例)评选活动。

(五)立足信息教育,加快教育现代化发展步伐1.强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投入1750万元,大力实施“3333”数字教育信息化建设。全县15个乡(镇)学校与教育局实行千兆、百兆光纤直连,校园网站建设达标率95%;装备计算机网络教室14个,装备校安系统8套;校园广播系统8套;配备多媒体交互式电子白板218台,教师办公电脑580台,装配比达到3:2;幼儿园多媒体触控电视12台;搭建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已形成1500多个资源量、4000个教育视频资源。实施幼儿园、小学、初高中共5所学校46个班的远程网络观摩式、植入式教学和网络直播(录播)教学,惠及学生2323人。足额兑现网班运行经费达108.5万元。建立了以“四室两中心”为主要内容的县远程网络教学中心,全县建立远程网络教学主播室4间,听课室19间,师培室19间。2.全力打造特色校园文化。投入资金700余万元,全力打造以“嘉绒文化”为主题、“刚柔相济、聚散相依、美美相融”为核心理念的校园文化。在县中学建设嘉绒文化主题展馆,设立县中小学“爱国、感恩、守法”教育基地。目前,水子片区寄宿制学校、城区小学等7所试点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已完成,校园环境更美好,教育元素更突出,极大地提升了学校办学品位。

(六)改善民生工程,全面落实关爱政策1.落实教育惠民政策。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7412名学生的营养改善计划营养品及1124名学前儿童提供午餐配送;对全县5所学校300名学生实施每天5元一餐的“红十字小餐盒”计划;积极主动争取了爱心团体、爱心人士对贫困学生和学校的支持、帮助,收到捐赠物资累计折合人民币达76万元,帮扶贫困学生50余人,资助金额7.35万元;为1282名学生发放2014年秋季学期非义务教育阶段贫困生资助金和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金148.3万元;为280名学生提供生源地助学贷款,贷款金额共计167.76万元;为27名艰苦边远地区基层单位就业人员提供学费奖补资金30.36万元。截至目前,共发放寄宿制生活补助费530.01万元(包括小学、初中、高中);为8705名学生(含高中和幼儿园)发放营养餐324.81万元;减免春季教科书费45.7万元,秋季教科书费55.3万元。2.关心爱护干部职工。按照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评选出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贡献奖9人、每人发放贡献奖2000元,共计1.8万元;评选出农村家庭经济困难教师3人,每人发放困难教师资助5000元,共计1.5万元;为14名困难教师发放2014年中央专项公益金教育助学励耕、润雨计划资助金14万元;向州局申报符合条件的15名一线退休教师退休奖励金75万元;县政府配套一线退休教师退休奖励金75万元;会同县总工会慰问教育系统困难教师27人,发放慰问补助1.34万元。慰问住院病人、特殊困难教职工、家庭成员亡故等共计32名,发放慰问金1.45万元。

(七)加强交流合作,切实开展对口支教工作。与成都市成华区达成了“以智力支援为重点,促进教育内涵发展,助推教育整体提升”的教育对口支援工作共识,进一步深化与成都市成华区对接合作。2014年接收青白江5名干部,成华区5名干部和7名支教教师在我县开展支教工作。

(八)规范学校管理,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1.加强素质教育。充分利用家庭、幼儿园资源,开展“小手牵大手,争做环保小卫士”等主题活动,通过情景剧、小品、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引导家长和学生关注环境,了解社会,增强法律意识和环保责任感,营造和谐氛围;紧密联系群众教育实践活动,开展法制宣传、廉政文化进校园活动。共发放“爱国、守法、感恩”教育读本2640套,表彰先进班集体55个,优秀学生170名,优秀少先队员91名;会同县文明办在“六?一”儿童节评选表彰了29名文明学生;会同县团委推选了共青团州委青年人才30名,在12.9运动纪念日表彰优秀中学生130名,优秀班集体22个。2.加强体育、美育工作。开齐开足艺体课时。开展全县中小学生征文、演讲、法制讲座、“队礼伴我行”等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评选推荐各中小学参加中小学艺术节各类参赛作品19个,在东路片区中小学艺术节活动中,获得2个一等奖,2个二等奖和2个三等奖的成绩;创新学校大课间活动形式和内容,继续在全县范围内大力开展“三个一”阳光体育文体活动(会跳一曲嘉绒锅庄、会唱一首嘉绒山歌、学会一项技能),因地制宜地开展当地藏族锅庄舞、韵律操等丰富多彩的嘉绒特色大课间活动。3.高度重视各类考试工作。安排公安、监察、保密局等部门严格按照保密规定,切实做好试卷提送、保管等保密工作,切实做好体考、实考、高考和高中阶段考试工作。2014年,我县各类考试成绩喜人,高考录取情况:本科17人(重本2人,本科8人,本预6人,定向1人),专科录取165人,中专录取211人(“1+2”定向17人);高中阶段录取情况:高中、高职、中职共录取890人,其中高中录取415人(州内示范性高中219人,内地高中班23人,成华区代培3人,县二中170人),五年制录取341人,三年制录取33人(定向3人),“9+3”免费中职录取101人。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项目建设资金匮乏。一是学前教育。在学前教育推进计划中,我县尚有5个乡(边耳、东谷、太平桥、梭坡、中路)无中心幼儿园,预计共需要投入资金1500万元。二是义务教育。受东谷“8?9”泥石流和康定“11?22”地震等灾害影响,东谷小学急需整体搬迁另行选址新建,新建校舍面积4910平方米,需投入资金1100万元;川口寄宿制学校项目计划投资9600万元,目前到位资金2200万元,缺口资金7400万元。三是高中教育。高中项目建设计划投资8665万元,目前一期工程已竣工验收,到位资金只有2696万元,项目缺口资金量大、推进困难,恳请给予资金支持。

(二)城市教育瓶颈问题急需解决。目前,中学、县二中、城区小学、城区幼儿园等学校场地狭窄、校舍不足,均呈现出人满为患的现象,超大班额现象突出,如城区小学,全校18个教学班100%为超班额或超大班额,最大班额学生多达71人;中学全校25个教学班中有23个超班额,最大班额学生多达72人,超班额率92%;县二中全校28个教学班,12个班超班额,超班额率43%,最大班额学生多达70人。当务之急需加快高中建设和改扩建县二中项目(在县二中新设章谷镇小学,分流城区小学生源;高中建成后,分流丹中、二中生源,化解超大班额影响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矛盾)。

(三)队伍建设亟待加强。师资结构配置有待优化,音乐、美术、藏文、英语专业教师缺乏,高中优秀骨干教师极度匮乏,人才引进机制急需完善。城区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工作压力大、待遇偏低,留不住优秀教师。近两年,我县通过公招、双选等方式共招录78名教师,但已有11名因为待遇等原因辞职。

四、下一步工作思路

幼儿园教育信息化论文范文第6篇

论文摘 要:学前教育的信息化是时展的趋势,培养具有熟练信息技术技能和先进信息意识的幼儿教师是实现学前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条件。民族地区目前在培养幼儿老师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意识方面存在诸多问题,文章对破解这些难题提出了相应的方法和策略。

学前教育对儿童人格品质的发展、对世界的认识、对人的发展的认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长期以来,由于多种原因,学前教育一直是我国民族地区包括边远山区教育的短板。近年来,国务院对学前教育进行总体部署,把大力发展学前教育,作为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推进新时期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突破口和重要任务。“十二五”期间,中央财政将安排500亿元,重点支持中西部地区和东部困难地区发展学前教育。我们了解到,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在国家层面上实施学前教育系列重大项目。在民族地区,学前教育开始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前所未有的大好局面。大力发展民族地区的学前教育,首先要培养一大批合格和优秀的幼儿教师。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信息技术作为现代一种学习工作的重要工具和手段,在人生的各个阶段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这种形势下,学前教育的信息化也是必然的趋势。目前,信息技术在幼儿园里虽然只是一种教学辅助手段,并没有占据主导地位,但随着教育现代化的逐步发展,教育信息化将会取代传统的教育模式。作为少数民族地区的一名培养学前教育师资的计算机教师,笔者在近几年的教学中,对少数民族地区的信息技术教育状况做过一些调查,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出符合本地区学前教育信息技术教学的一些规律和方法。下面笔者谈一下自己的感受与体会。

一、学前教育专业的信息教育存在的一些普遍问题

1.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信息素养的培养得不到重视

广西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其中壮族是广西也是全国最大的少数民族。对比别的省份来说,广西人口众多,经济发展也比较落后,所以,在教育方面也基本走在全国的后面。广西的贫困县很多,九年义务教育的实施目前还是有些困难,学生的流失率比较大。在一些比较贫瘠的县市,学前教育的基础几乎为零。部分乡镇还是刚刚起步,很多乡镇都没有一个公立的幼儿园,民办幼儿园也没有一个上规模的。比如笔者曾经对广西马山县的学前教育做过一个调查。在笔者走访过的马山县的乡镇里,只有白山镇等个别乡镇有公立的幼儿园,绝大部分乡镇没有一间公立的幼儿园。民办的幼儿园只是在经济状况稍好一点的乡镇才会找到。也就是说,在马山县,三岁到六岁的众多城镇和农村儿童,是没有条件接受非常重要的学前教育的。广西的学前教育如此滞后,目前急需建立大量的幼儿园,急需大量的幼儿教师。但在广西,正规的培养幼儿教师的幼儿师范学校寥寥无几,目前只有广西幼儿教师高等专科学校和南宁市第二师范学校、合浦师范学校等几个老牌学校。目前,在国家大力发展学前教育的政策支持下,越来越多的职业学校加入到培养幼儿师资的队伍,但办学的条件和办学的水平和上面的几所学校相去甚远,培养出来的幼儿教师的质量堪忧。众多的职业学校不管有没有条件都一窝蜂地开设学前教育专业,这是目前广西学前专业教育的乱象。办学条件的匮乏,办学理念的落后,让部分职业学校在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中,仍然向学生灌输幼儿园小学化的思想,并没有认真研究学前教育的特点。在幼儿园里,计算机基本是用不上的,所以,在众多的职业学校里,计算机教学当然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如同一门可有可无的科目,有的只是开一个学期的课,有的甚至只是一门选修课。即使在一些老牌的师范学校里,学前教育专业的计算机教学也是非常薄弱,学生的信息素养没有得到关注。当我们的学生走进社会进入幼儿园当起教师的时候,面对着日新月异的信息社会,他们所拥有的知识还没有用就已经落伍而且已经远远地脱离社会了。

2.学前教育专业的信息教学内容相对陈旧、教学方法相对过时

学前教育专业不等同于一般的专业,它的每一门课的教学都要体现出它自身的特点。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不但要掌握一般的信息处理知识和能力,更要根据自己专业的特点,学会将信息资源与幼儿园的课程和活动进行有机的整合。目前,大多数职业学校在学前教育专业的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没有认真分析自身专业的特点,与其他大多数的专业一样,学一点计算机基础知识,教学过程中,教师也没有重视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比如对信息的获取、对信息的评价、对信息的安全、对信息处理的创新等等,这些都是教学中所忽略的。

3.信息化的从教能力没有得到关注

传统的幼儿教师培养过程中,我们比较强调其观察、沟通、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弹唱、跳能力等方面的培养。传统的幼儿园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主宰,以教师为中心的思想根深蒂固。随着教育观念的进步与发展,幼儿教师也从教学资源的垄断者变成了教学资源的供应者和咨询者,也就是说,教师的身份发生了转变。教师既是信息能手,又是教学设计者、建议者、教练、导师及学习伙伴。由于幼儿教师的角色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他们只有掌握现代教育理念和信息技术等一系列更新的能力要素,才可能承担起扮演多种教学参与角色的需要。在目前广西大多数民族地区的学前专业教育里,信息教学本来就偏薄弱,对学生信息化的从教能力的培养与关注更无从谈起。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广西教育的信息化发展也将会十分迅猛,电脑与网络进入所有的幼儿园是必然的事情。作为即将走进幼儿园的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他们的信息素养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学龄前儿童进入信息、网络世界的第一步能否走好的问题。所以,目前广西的学前教育专业的信息教学不仅是如何学的问题,更应该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走进幼儿园后如何用、如何教的问题。

二、破解目前民族地区学前教育信息教育难题的一些策略

1.加强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信息素养的培养

信息素养是一种对信息社会的适应能力,它包括信息的意识、信息的能力和信息的应用。在教学中,信息技术掌握和信息的应用是信息教学中最受关注的内容,其实,积极面对信息技术的挑战,不畏惧信息技术,以积极的态度学习操作各种信息工具的信息意识与情感也是十分重要的。幼儿教师的职业素养随着社会的发展其内容更加丰富和完善,信息化的从教能力是各种能力要素综合提升的关键所在,并通过多元的方式表现出来:在具体的幼儿园各项活动过程中成为数字化技能的领头人和传道者;能够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有效的教与学,不断提升传统幼儿园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率;能够在具体的幼教课题研究和探索中应用信息技术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能够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合作,同时构建出开放、融洽、互动的协作氛围;能够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创造,最终成为信息化环境下的终生学习者,追求知识、技能、伦理等方面的自我完善和飞跃。

所以,笔者在教学当中,以学生发展为本,不过分注重学科知识的学习,而是关心如何引导学生应用信息技术工具来解决问题,特别是通过把信息技术的学习与学科教学相结合,与学生的校园活动相结合,让学生把技术作为获取知识和加工信息、为解决问题而服务的工具。比如,在中职学校的文明风采大赛里、在学校和班极的文化周、文艺节,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信息技术都能派上用场,充分发挥了他们信息技能的应用能力和创造能力。

2.就地取材,在信息教学中引入地方文化素材

广西是一个多民族的地区,地方文化丰富多彩。如何在课堂中挖掘地方文化,将优秀的地方文化进行传承与发扬,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应该思考的问题。笔者在信息技术的教学中,充分发动学生采集家乡风土文化,然后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整理整合。比如,学生用照相机、摄像机等工具记录了广西各地的对山歌、南宁的抢花炮、宾阳的炮龙节等活动,将这些民族文化素材引进信息技术的课堂,做成宣传各地文化的电子相册、电子板报、宣传广告、幻灯片、音视频等等。很多学生利用这些素材参加文明风采大赛,获得了优异的成绩。事实证明,适时适当地就地取材,把这些素材引进课堂,极大地丰富了师生的知识,让课堂变得活泼生动,还能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又让学生在信息教学过程中得到了宝贵的实践经验。由于他们对收集的信息进行整理与再加工,在多种信息交互作用的基础上,迸发创造思维的火花。他们在学校的教学实践中里采集到大量的民族文化信息,以后当他们从事幼教工作时,这些信息无疑为学前教学的课堂增添光彩。

3.加强学生信息化的从教能力

学前教育专业信息教育的目标不只是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更重要的是,如何让学生学会今后如何将信息技术应用到学前教育的整个过程。也就是说,我们在教学中,不只是要重视学生的“学”,更要重视学生的“教”。而提高学生“教”的能力涉及多方面的工作。首先,我们应该对教学的内容进行大胆的改革,对那些在实践中不是十分重要的理论要少讲,以腾出更多的时间来学一些与学前教育教学密切相关的内容。其次,加强对一些软件如flash、photoshop、会声会影等等的学习与操作,让学生熟练掌握音视频的编辑与创作,学会制作简单生动的动画,学会设计、制作符合自己需要的多媒体课件。

4.强化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创建数字幼儿园的意识与能力

随着信息时代的飞速发展,幼儿园全面实行信息化管理很快成为现实。所谓创建数字化幼儿园,就是运用多种信息技术在传统幼儿园的基础上构建一个数字空间,包括教学的信息化、幼儿园网站建设、幼儿园师生信息数据库的建设与管理、教学资源信息库的建设与管理等等。通过“数字化幼儿园”的建设来提高信息化环境与信息资源的教学利用率,促使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得到充分运用,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意识和能力,达到幼儿园教学与园务管理实现数字化的目的。

目前,广西大多数地区的幼儿园只有极少数开始进行数字化建设,大多数幼儿园无论是在教学还是教育管理上都没有重视信息数字化的引入。但是,科技日新月异,越是落后的地方,发展的跨度和空间就越大,发展的速度也就越快。所以,在幼儿师范学校里,教师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幼儿园数字化是一个必然的趋势,而我们现在的学生,就是以后幼儿园数字化的建设者。笔者在教学当中,除了让学生掌握一般的计算机操作知识与技能外,更着重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整合到幼儿园课堂教学的能力,平时也让学生进行建立个人信息库的模拟,注意利用各种工具对幼儿园数字建设所涉及的素材进行采集和整理,这些为他们以后走进幼儿园从事幼教工作与管理做着未雨绸缪的准备。

总之,我国的民族地区的学前教育正迎来美好的春天,作为幼儿师范学校的老师,笔者深信,只要我们上下一条心,对教育的发展有一定的前瞻性,紧紧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通过我们在教学上的不断摸索,我们一定能培养出合格、优秀的新时代幼儿教师,为祖国的学前教育事业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但菲.高素质幼儿教师的培养与教师的专业化发展[j].教师发展与教师教育,2006,(4).

[2]丁海东.论学前教育的规律[j].学前教育研究,2009,(7).

幼儿园教育信息化论文范文第7篇

为进一步推动全市教育信息化工作,全面总结“教育e时代”工程的成功经验,提高全市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显示度和示范性,促进广州作为“首善之区”和区域文化教育中心的建设,现向各单位征集教育信息化应用典型材料。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征集对象

市属各高校、各区(县级市)教育局、市教育局局属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幼儿园及教育支持机构在教育信息化应用中产生的能代表本单位特色与水平的典型材料。

二、征集主题

(一)以教育信息化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推进教育公平和均衡发展;

(二)以教育信息化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以教育信息化变革教育管理模式,提升教育管理效能;

(四)以教育信息化开展“数字教育”,加快教师专业化发展;

(五)以教育信息化为手段,促进农村教育的新发展;

(六)以教育信息化为教师、学生、家长及社区教育提供服务;

(七)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特色、创新点或建议。

三、材料形式

(一)典型案例

案例的编写要求:一是内容丰富、重点突出,既体现成效,又有理论剖析。二是案例编写应以事实为基础,适当加工整合。每个案例字数3000—5000字为宜,内容包括:案例背景(做什么和为什么做);主要做法(如何做);成效分析(在教育公平、教育均衡、素质教育、教学质量、教育管理、教育效益等方面的成效);经验总结(应具备的政策、方法、条件等);示范作用(在哪些领域、范围可作示范及其意义与作用)。

(二)应用研究成果

成果包括:已经公开发表(或拟录用)或获奖的论文;正式出版的专著;已经取得著作版权的软件;获省级以上奖励的教育软件等。

(三)总结材料

四、报送要求

(一)请市属各高校,各区、县级市教育局,局属各单位报送一份关于本单位或本地区的教育信息化应用典型总结材料(字数以6000-10000字为宜)。

(二)请各单位积极发动下属单位,报送教育信息化应用的典型案例和应用研究成果。

(三)各全国、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广州“教育e时代”应用实验校应报送一份教育信息化应用的典型案例。

幼儿园教育信息化论文范文第8篇

2012年11月,在北京市西城区棉花胡同幼儿园迎来55岁生日之际,记者采访了李建丽园长。穿过北京颇具特色的护国寺大街,沿着狭窄的胡同前行,在一片平房中,一座外观并不起眼的淡紫色小楼显示了它与周边青砖黛瓦的不同,这里就是创办于1957年的北京市西城区棉花胡同幼儿园(以下简称“棉幼”)。虽然外观并不起眼,但幼儿园门口的十几个牌子昭示了它的非凡实力:“北京市一级一类幼儿园”“北京市示范幼儿园”“北京市卫生保健示范幼儿园”“北京市学前教育信息化示范基地”“北京市社区儿童早期教育基地”“北京市西城区平安校园”等。

一见到李建丽园长,她干练的装扮、温和的笑容和悦耳的声音,让人感觉十分亲切。作为北京市幼儿园中的佼佼者,棉幼值得写的地方很多,此次采访就从其中的最大亮点—信息化建设开始。提起棉幼的信息化建设工作在业内可是响当当的,这里是北京市学前教育信息化示范基地,园长李建丽是北京市教育信息化工作先进个人,此外,北京市教委成立的学前教育教师培养工作室中唯一的信息化应用工作室也设在这里,由李建丽园长担任工作室的主持人,带领北京市10所幼儿园的一线园长和教师开展信息化研究与应用工作。

明确发展目标,为信息化建设导航开路

棉幼的“信息化建设工程”始于2006年,当时是作为幼儿园“十一五”发展规划的重要内容进行立项的。良好的成绩基于正确的决策和科学的规划。之所以要加大气力做这件事情,是因为当时信息技术在北京市的许多领域,包括教育系统在内都产生了重要影响,李建丽园长敏锐地感觉到,信息技术在学前教育工作中,特别是在促进棉幼高品质办园的过程中,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于是她下定决心要做这件事情,并确立了建设一种集管理、科研、教学等于一体的网络运行模式,提高管理效率、促进教师发展、保障安全保卫、推进家园共育的目标。

提高管理效率是指建立数字化办公管理平台,开发专门管理软件,将幼儿园的日常管理工作,如批阅计划、卫生保健、学习交流等都在计算机上进行。随着幼儿园规模的不断扩大,一园多址(棉幼目前有棉花胡同、平安里、西四北七条三处园址)的办园模式增大了管理工作的难度,同时社会和家长对学前教育的关注度和要求也在提高,所以幼儿园迫切需要提高管理效率和水平,以提高办园质量。

促进教师发展是指建立教师信息化交流和培训平台,实现网上看课、发表文章、交流研究三个重要功能。以往,教师看课只能实地进行,常会受到时间、地点等条件限制。而借助网络平台,每个教师都可将自己的课堂教学视频和论文放到网上,方便本园教师之间及与其他幼儿园教师之间的交流互动,从而促进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

保障安全保卫是指建立幼儿园安全管理网络系统,实现全方位实时监控,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及时处理安全隐患,保证幼儿的安全,使家长放心。

推进家园共育是指建立家园信息交流平台,改变以往通过联系本、宣传栏等与家长联系沟通的传统方式,采用网络视频、手机短信平台、BBS窗口、博客等多种现代信息技术工具加强幼儿园与家长之间的沟通互动,提高家园共育质量。

提升硬件水平,为信息化发展打牢基础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夯实基础才能筑得高台。在明确了信息化建设的目标之后,首先要进行硬件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升级改造。李建丽园长说,2006年前后,北京市政府对学前教育信息化建设没有现在这么重视,中小学校淘汰下来的电脑一般都会先给边远地区的中小学校,不会想到给幼儿园。加之棉幼从2001年开始成为首批北京市办园体制改革试点园,不能收取捐资助学费,所以在没有专项资金的情况下,他们只能自己想办法。

李建丽园长一方面合理使用预算外资金,最大限度地用于信息设备的投入,另一方面积极争取社会资金和力量的支持。当时有一个幼儿的家长正好是从事信息技术工作的,幼儿园就与其所在的科技公司合作建设网站、开发软件,并接受了一些社会捐赠的设备。从2006年到2008年的三年间,棉幼投入信息化建设资金90万元,接受社会捐赠200万元进行了校园网的建设,包括:(1)网站建设,增加多个功能版块,加强了园内的交流互动和对外宣传的功能;(2)网络系统建设,建立了10兆光纤的24小时上网条件,建立了幼儿园的局域网和无线网络端口,使各部门和各班级都能高速便捷上网;(3)更新了网络监控设备,将原有的射枪式监控镜头全部更换为可旋转式360度球形监控设备,开通了“宝宝在线”视频点播系统,让家园共育得到有效推进;(4)增加了电子门禁系统,幼儿来离园都需刷卡,自动记录时间和接送人,园内13个摄像头24小时不间断监控,保障了幼儿园的安全;(5)添置或更换了网络服务器、交换机、存储器等设备,建立了专门的信息化控制室,配备专职教师进行全面管理与调控,以保证网络的安全顺畅运行;(6)建设了幼儿电脑室、教师电子备课室,并将电脑全部更换为液晶显示屏,为师生构建更加先进、科学、智能、舒适的操作环境。与此相适应,对各班级的各类数码设备也进行了更新换代,如配备了CD录放机、数码照相机、磁盘存储式摄录机等,为教学活动提供了有力支持。

加强探索研究,发挥信息技术的重要作用

面对今天设施较为先进齐全的信息化基础条件,李建丽园长感慨,从当初全园只有一台电脑、一块交互式电子白板,到现在的每班一台多功能一体机,基础设施建设为信息化发展提供了必要条件和有力保障。通过几年的实践和探索,当初制定的目标已基本实现,信息化已给棉幼的各项工作带来了巨大改变。

首先就是管理效率的提高。李建丽园长说:“数字化办公管理平台大大提高了管理实效,现在我坐在自己的办公室里,就可以了解幼儿园各个方面的工作情况,对各个部门进行统筹管理。全园各部门之间通过管理平台也增强了沟通和联系,树立了全局观念。”

李建丽园长运用数字化办公管理平台在工作

信息化带给教师的变化也是巨大的,有了完善的多媒体设施,越来越多的教师尝试利用各种信息技术手段进行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专业素质不断提高,从而提高了教学效果。比如教师在使用交互式电子白板过程中提高了课件的制作水平,增强了教学的视觉效果,使幼儿的注意力更加集中;多功能一体机更是集电子白板、电视、电脑的功能于一体,使得教师能够针对幼儿的需求随时上网查找资料,进一步增强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和直接感官体验。

李建丽园长一向特别注重教学科研工作,信息技术在这方面也起到了重要作用。一方面可以利用多机位的视频摄录技术将班级活动拍摄并剪辑,供教师分析研究;另一方面可以组织教师通过网络镜头观摩和讨论正在进行的教学活动,不同园址的教师还可通过电视电话会议共同研讨。李园长举了一个例子,棉幼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幼儿都设置了“娃娃家”活动区域,她在日常看班活动中发现,小班的孩子在“娃娃家”活动时总是在重复摆弄玩具,没有在玩耍中学习,游戏水平有待提高。但是与教师沟通时,教师并不认可这种看法。于是她就抓拍了许多幼儿在“娃娃家”里的游戏情景,并且剪辑成案例,集中再现不同指导下幼儿游戏状况的不同,使教师重新审视游戏过程,明确了教育者的作用,从而引导幼儿游戏的逐步深入。同时,交流平台也可以给教师更多展现自己的机会,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

倡导个性化教育新理念

“无论信息技术无何发展,也无论增加多少先进的设备设施,这些始终都是手段,都是为了实现教育理念而服务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我们也一直在探索学前教育的新理念,并采用先进的技术和方法加以实现。”李建丽园长说。“以育人为本,促进每个幼儿全面和谐富有个性发展”是棉幼所倡导的重要教育理念之一。

在李建丽园长看来,对于幼儿来说,适合的才是最好的,每个孩子的兴趣、志向、能力都不同,所以要尊重个体差异,了解什么才是幼儿喜欢的、要做的,所以幼儿园针对孩子的年龄特点、发展需要和课程需要,为他们创设丰富可选的活动内容和释放个性的空间,比如开设了体育、艺术、计算机、英语等课程,这些都不是兴趣班,也不另收费,而是为了给孩子更丰富的教育和更多元的选择。棉幼的“娃娃家”活动区域也是多种多样的,像西四北七条园的“娃娃家”定位是“家一样的感觉”,那里四个班级的家具都是找厂家专门定做的组合家具,而且每个班级的都不一样,布置得像家里一样,因为这里主要是刚入园的小班幼儿,这样可以让孩子更好地适应环境。而对于中大班的孩子,则主要创设以科学探究和社会交往为主题的活动区域,比如针对社会性教育课程,提供医院、美发厅、食堂等多种社会场景下的多样玩具。

在实施个性化教育过程中,有一项特别受家长欢迎的内容—“幼儿电子档案”。当时北京市中小学校刚开始要做学生电子档案,棉幼就着手实施了。电子档案以文字、照片、录像等多种形式,记录了每个孩子从入园到离园三四年时间里的重要成长内容,包括体检记录、生活掠影、艺术创作、教师观察记录等十几个方面,很多瞬间是家长无法捕捉到的,所以对他们来说特别珍贵。等到孩子离园时,这些资料加上毕业典礼录像、教师评语和园长祝福等,会刻成光盘送给孩子和家长。如今,幼儿电子档案已经放在幼儿园的网站上,家长能够经常查看,可以更加方便地与教师交互完成对孩子成长的引导。

很多家长对此都非常感动,因为这需要棉幼的教师在繁重的常规工作之外,还要学习多种电子设备和软件的使用方法,更要在每个孩子身上花费更多的精力去观察和了解他们。李建丽园长说:“电子档案不仅是纸质档案在形式上的改变,更重要的是让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能够在孩子一日的生活和学习中发现有价值的亮点,还要用家长能够接受的笔触客观描述和分析这些行为的成因,同时据此给予幼儿个性化的指导和教育。”

棉花胡同幼儿园网站

寻求家园共育新突破

“开放办园”是李建丽的重要办园理念,她将其渗透到幼儿园管理的各个环节,其中“宝宝在线”视频点播系统就是她着力推出的一项内容,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这个系统以班级为单位,将孩子在幼儿园生活和学习情况的视频放在网络上,大班、中班和小班每天各有一个小时的点播时间,这样每个家长在相应时段、在任何能够上网的地方都能看到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之所以分时段开放,一是由于目前的宽带容量还无法满足全园家长在同一时段共同点播,二是对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来说家长的关注点也不一样。

虽然这种方式让家长放心了,可教师们愿意吗?幼儿园是否要承受更多的压力呢?记者不禁有些疑虑。李建丽园长坦言,刚开始的时候的确有争议,压力也很大,因为这在全市乃至全国的公办园中都很少有。教师们会有担心:这是不是要时刻监督我们,大家会不会都来挑毛病?对此,她用开放的办园思想统一了教师的认识,“棉幼是向家长开放的,也就是向社会开放的。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更好地培育孩子,我们的教师非常爱孩子,所以我们不怕看。大家最担心的问题是看什么,其实这样做的主要目的一是为幼儿园的有效管理提供支持,二是让家长参与孩子的教育过程。”

万事开头难,李建丽一方面要做教师的工作,通过每天的开放过程发现教师或班级的闪光点并给以肯定,同时将日常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及时与教师沟通,帮助他们开展个体研究,寻找有效对策;另一方面还要做家长的工作,2006年、2007年开展这项工作的初期,一些家长在观看视频的时候总把注意力放在孩子是否受了委屈上面,不过渐渐地,家长们看到了棉幼教师对孩子的爱心,态度就有了改变,不但和教师共同研究如何教育孩子,还为幼儿园的发展提出了很多建设性意见。“宝宝在线”视频点播系统从运行开始到现在,还没有一起因为家长看到孩子受委屈而向幼儿园投诉的事情发生。这也让李建丽坚信,只要抱着开放的心态和真诚的态度,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会理解和支持的。“现在幼儿园发展非常快,在园孩子的数量逐年增多,家园共育不仅是学前教育的需要,也是形势发展的需要,信息技术水平的提高和手段的丰富,让这项工作得以顺利开展。”李建丽园长说。

用爱诠释特色园所文化

“无论技术如何发展,有一点我们始终没有改变,也是棉幼的传统,那就是爱孩子。我们做的所有努力和尝试,都是以爱为出发点,用适当的方法和手段,让孩子能够快乐和健康地成长。”这是李建丽园长工作的准则和奋斗的目标。

2012年是她来到棉幼的第十个年头。2002年,李建丽勇挑重担,来到棉幼担任园长,这里是北京办园体制改革试点园和北京市唯一一所全国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示范园。整整十年,她始终坚持科研领先的课程改革,并在棉幼形成了“爱、勤、严、诚”的园所文化,“以爱促发展”的办园特色得到了家长与社会的广泛认可。爱,是棉幼的传统,是55年的传承,“棉幼的老师爱孩子”已经多年口口相传,为幼儿园带来了良好的社会声誉。不过李建丽园长说,虽然爱的理念没有变,但爱的方式却要拓展,要进一步研究“如何爱”。以前,教师对孩子的爱更多的是一种“母亲护小鸡”式的爱,让孩子吃饱穿暖和高兴就行了。如今,教师要转变观念,不能将自己作为长者而强加给孩子一些爱,而是要成为幼儿行为的合作者、帮助者和引导者,要用爱促进孩子的发展。

为了达到环境育人的目的,2011年棉幼实施了“家园工程”,对幼儿园的内部环境布置进行了改造,更能体现棉幼的园所文化。这种爱的园所文化从记者一走进主楼就感受到了,两扇大门上各有一大一小两个棉花图案,分别象征着成人和孩子,成为“子母门”,这也是棉幼的园标。紧挨着大门的一面墙上,是长颈鹿和小羊一起玩耍的图案,楼梯处还有大象和小象的动物亲子图案,看起来都非常温馨悦目。

在一层大厅内,几个关于“社会性教育”的柱式区域格外引人注目,这是李建丽园长教育思想的重要体现,也是棉幼将“爱孩子”内涵扩大的内容。她说,全面育人是新纲要的重要思想,社会性教育是其中重要的内容,是爱的教育,也是棉幼的一大特色。这几个柱状区域每一个代表了社会性教育的一种品质:讲礼貌、守公德、爱自己、爱同伴、爱亲人,在每个主题之下,写有相应的目标要求和具体内容,同时摆放了相关的书籍、图片和摆件等。在二层和三层还设有多个交往活动区角,孩子、教师和家长都可以在此互动。“我们的目标是让园中的每一个角落都会说话,所有的布置都不是摆设,而要能够用起来。”的确,棉幼的占地面积虽然不是很大,但这里的环境创设却很有内涵,处处凸显着办园思想和教育理念。李建丽园长自豪地说:“棉幼的孩子升入小学后,不少都成为班级的小干部,他们的老师反映,棉幼的孩子不怕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强,这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得益于我们的社会性教育。”

谏言学前教育师资培养

作为北京市政协委员,李建丽关心的不仅是棉幼一园的发展,也关心着全市的学前教育事业。北京市政府制定了《北京市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1年~2013年)》,她也为此提过建议。因为在此前的调研之中,李建丽考察了全市各区县的多所幼儿园,发现幼儿园师资力量的培养是当前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据了解,“三年行动计划”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入园难”的问题,北京市政府三年内规划建设和改造769所幼儿园,使全市幼儿园总数达到1530所左右,全市公办性质幼儿园比例达到65%以上。为此,三年内市区两级财政将安排20亿元基本建设资金和18亿元财政专项经费用于幼儿园的新、改、扩建。李建丽园长对此表示,政府现在对学前教育非常重视,不断加大投入,学前教育迎来了大发展时期,但是在硬件建设的同时,软件建设尤其是师资培养更加重要。否则幼儿园建好了,没有合适的教师,也是很大的问题。

幼儿园教育信息化论文范文第9篇

一、我们的优势

在幼儿园教学中,加大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力度,实现信息化教学,拓展幼儿的思维,促使幼儿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深化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和现实要求。信息技术的开发和运用,将有力地推动幼儿园教学现代化,对提高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幼儿素质,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我园自1991年以来参加了“八五”“九五”“十五”“十一五”“十二五”中央电教馆的子课题研究,重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的作用。

二、我们的做法

1.管理工作数字化

我园在管理工作中实现数字化,建立了一系列智能管理平台:园务、后勤、卫生保健、教师邮箱、短信、博客、电子门禁考勤系统、视频电话系统等;还建立了管理工作资源夹、保健工作软件、班级电子管理册、教学课件资源包、电子白板课件共享包、幼儿电子成长档案、教师成长档案、网络资源库等。

2.家长工作信息化

我园利用电子显示屏、电子触摸屏、视频监控系统等多种途径建立展示平台,使家长全方位了解幼儿园的管理、卫生保健、特色课程、幼儿活动、教育科研等;利用网站、博客专栏、短信平台等多种方式搭建沟通平台,促进家园有效互动。

3.教学工作现代化

为了保障教育信息化工作开展的有效性,我园形成了以园长、保教主任、教研组长为核心,以年级教研组为面,以专题教研组为点的研究网络;确立了美术、科学、数学、音乐、剪纸五个专题教研组;成立了“信息技术支持组”,负责管理幼儿园的网站和帮助教师解决技术问题。我园自开展课题研究以来,先后投入了大批供教学使用的电子设备:电子白板、触控一体机、iPad等;建立了网络系统,实现了无线网络覆盖;建设了幼儿卡拉OK厅、电子沙画区、数字化阅读教室等专用教室。

三、我们的成果

1.在教学理念上做到三个转变

我们从根本上做到了三个转变:从研究教师“如何教” 转变为幼儿“如何学”,从注重教师“主导”转变为注重幼儿“主体”,帮助幼儿从 “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改变教师“包办代替”的言行,给幼儿更多的表达机会,突出幼儿“主体”地位,从观念上、教学形式上必须改变。

2.在教育活动设计上努力做到(如图1所示)

3.在信息技术作用上明确两点

我们认为信息技术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是帮助幼儿学习,辅助教师教学(如图2所示)。

我们进行资源整合,合理运用电子白板、iPad、多媒体等电子设备完成传统教学不易达到的效果,适当运用PPT,Flash,iEbook白板软件、网络小程序等多种软件在教学中帮助幼儿学习,辅助教师教学。在研究中我们深刻地体会到,运用信息技术不能只用皮毛,不能为了用而用,应该思考为什么用、如何有效地利用。我们根据活动的目标、活动的重难点、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发展水平,对设备功能与作用进行充分挖掘,尤其对电子白板的辅助功能进行了深入探究(如图3所示)。

4.在实际运用中的五大策略

“十一五”期间我园以“信息技术与幼儿园教育活动整合策略的研究”为子课题进行研究,逐步总结出幼儿园教育活动过程的新型教学模式。

在实践研究中,我们还逐步总结出活动前、活动中、活动后的教学策略(如图4所示):

活动前,运用知识渗透策略、游戏巩固策略;活动中,运用情境激趣策略、提问引思策略、立体感知策略、帮助理解策略、情感激励策略;活动后,运用合作欣赏策略、家园合作策略。

活动前,教师利用知识型课件、游戏型课件,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拓展幼儿的知识面,帮助幼儿巩固学习。此外,通过博客,使幼儿进行交流与分享。

活动中,我们利用信息技术的特点,优化教师教、幼儿学的过程,使教师、信息技术、幼儿融为一个整体,促进幼儿主动学习。

(1)情境激趣策略―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兴趣,引导幼儿融入学习的氛围

学习兴趣是幼儿学习的直接动因。信息技术的合理运用能更好地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兴趣是需要教师通过教育手段去激发、提高和保持的,我们的主要做法有:①创设游戏情境,让幼儿有融入活动之趣;②创设游戏机会,让幼儿有在玩中学之乐;③创设真实情境,让幼儿有身临其境之感。

(2)提问引思策略―利用信息技术提出问题情境,引发幼儿思考,调动幼儿已有经验

利用信息技术提问与教师提问相结合,能够从听觉、视觉上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调动已有生活经验。我们借助信息技术创设问题情境,使游戏贯穿教育活动中,让问题的提出更加游戏化、自然化,幼儿的回答更加情境化、多样化,使媒体、教师、幼儿之间充分互动,从而提高了教、学过程的“自然融合”。

(3)立体感知策略―利用信息技术提供信息,引导幼儿充分感知,丰富幼儿的表象经验

幼儿的感知应是全面的、完整的,当遇到实物较小、不常见、瞬间变化等情况时,我们会采取具体认知、抽象认知双管齐下的方法,借助信息技术手段进行辅助教学。

例如:中班美术活动“猜味道”中,教师先请幼儿直接感知,品尝了四种味道的食物,再用数码相机记录下幼儿的不同表情。之后,教师请幼儿进行间接感知,这时大屏幕上会播放幼儿尝味道时的照片,幼儿观察后再进行绘画。由于表情是瞬间的,所以教师通过信息技术的整合运用,呈现了不易保留的影像,使孩子们进行立体感知,丰富了表象经验。

又如:在幼儿完整阅读故事的时候,教师利用链接iEbook电子杂志这一功能,使纸质的小书变成了生动的“电子大书”,在动听的背景音乐下翻阅,使故事欣赏起来就像是在看真实的绘本,有效还原阅读环境,在优美的阅读意境中让幼儿更好地欣赏并理解故事内容。

(4)帮助理解策略―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重难点,帮助幼儿有效理解,提高幼儿学习效果

①利用放大功能,解决难点问题:信息技术具有放大功能,帮助教师将不易呈现的内容展示出来,解决难点问题。

②利用再现功能,展示难点问题:信息技术具有再现功能,可以呈现瞬间、动态、不宜看到的事物,解决传统教学不能完成的问题。

③利用交互功能,解决重点问题:电子白板是幼儿学习的工具。在大班剪纸活动“京剧脸谱”中,幼儿在白板上进行图片翻转和拼图游戏,在体验中理解对称这一难点问题,轻松地剪出了对称花纹的脸谱。

④利用动态功能,巩固重点问题:在小班语言活动“好饿的毛毛虫”中,教师先播放用Flash做的故事片让幼儿完整欣赏,初步感知故事,之后用PPT课件帮助幼儿进行语言表述。

(5)情感激励策略―利用信息技术呈现结果,满足幼儿情感需要,激发幼儿再次学习的动机

教师利用信息技术特有的优势,通过实物投影、数码相机、摄像机等设备,记录幼儿活动的过程或结果,使幼儿充分体验活动的成功与喜悦,从而激发他们再次学习的动机。

在教学活动后,教师发挥信息技术优势,通过欣赏型课件和博客专栏分享经验,提高幼儿合作学习的能力。我们利用Movie Maker,PPT,Flash等常用软件,充分发掘交互平台中蕴含的教学策略,使这一技术真正融入到日常课堂教学中,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突破,使幼儿在教学活动中能够真正地感情参与、行为参与、思维参与。

四、我们的成绩

1.促进了幼儿发展

(1)多种教育资源的整合,增强幼儿信息意识。

(2)多种教学方法的整合,提高幼儿学习兴趣。

(3)教师、媒体、幼儿的互动,促使幼儿思维活跃。

(4)多种课件的整合运用,增加幼儿的社会交往。

2.促进了教师的发展

(1)多种途径收集信息,提高教师信息素养。

(2)信息技术的合理利用,提高教师反思能力。

(3)信息技术与教学方法的整合运用,提高教师教育技能。

幼儿园教育信息化论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学前教育 实践教学 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12C-0038-03

一、实践教学信息化的背景

国家与政府重视发展学前教育,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宏观政策为学前教育专业改革与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2010年11月,国务院颁布《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指出:学前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办好学前教育,关系亿万儿童的健康成长和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关系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要尽快解决“入园难、入园贵”的问题。要完善学前教育师资培养培训体系。2011年10月,教育部颁发《关于大力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意见》指出,进一步强调把信息化教育手段应用于各级各类教师教育。

近年来,随着国家与政府不断重视学前教育的发展,学前教育得到空前的发展,各种层次的学前教育专业招生计划名额剧增,许多幼儿师范类院校面临着在政府指导下的急速扩张,出现了分散多校区、招生规模扩大而专业规模发展不平衡、办学成本高而收费低、培养培训任务繁重而技术手段落后的情况。在扩张的同时,如何解决人才培养质量,作为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定位是高端技能型人才,技能的落实则需要实践,如何在实践教学进行改革,寻找一条破解诸多难题的改革与发展之路,势在必行。2012年3月教育部颁布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指出,要“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水平,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手段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增强运用信息技术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要“加强信息技术课程建设,提升师范生信息素养和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学的能力”;要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加强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现代教育技术开发和应用,将现代教育技术渗透、运用到教学中”。实践教学的信息化从一定的程度上可以解决人才培养质量的问题,有待于学界加强研究与探索。

二、实践教学信息化的指导原则

(一)以教学模式改革为着力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意见》中指出:“加强信息技术课程建设,提升师范生信息素养和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学的能力”;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加强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现代教育技术开发和应用,将现代教育技术渗透、运用到教学中”。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和《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 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文件也有教学模式改革的论述。教学模式的信息化改革势在必行,作为刚升格的高等专科学校,应积极贯彻国家教育发展的方针政策,把握社会发展的大好时机,推进信息化教学模式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二)以信息化支撑教育教学改革。要加强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学校教师与企事业技术专家共同参与教学,试行多学期、分段式等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校企共同完成教学任务;采用“教、学、做”为一体的情境教学方法;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实践类课时占总教学时间的50%以上;正式聘任的企业兼职教师达到50%,企业兼职教师所承担的专业课学时比例达到50%,专任教师每两年下企业时间累计不少于3个月。根据目前学前教育专业的实践教学现状,是不可能达到此要求,不打破常规教学模式,比较难以实现实践技能的培养,而破解的唯一方式就是信息化。

(三)以信息化平台建设为改革的突破点。信息化模式的改革不是凭空的,必须要有所依托,要有一套完整的信息化平台。信息化平台能有效整合资源,提高管理效率,支持教学模式改革,促进学校的规范化管理。搭建信息化平台,建立信息化校园网,是改革必经之路,是改革的突破点。

三、实践教学信息化改革与建设措施

(一)建构空中教室,共享优质资源。建构空中教室,可以实现职前与职后协同发展。充分利用校外优质教育资源,充分实现资源共享,降低办学成本,做好、做实“2+1”实践教学改革的前期工作,提高办学效率,可以较好地解决前面遭遇到的种种困难。

1.打破常规见习模式,提供远程见习渠道。“2+1”教学模式改革中,前2年的教育见习,通常是采用集中式见习1~2周,由于跨地区办学,运营成本高。通过建立空中教室,实现试验点场景现场直播,让学生可以在课程学习中实时连线试验点,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利用信息化平台建构的空中教室,可以免去两地来回迁徙之苦,提供更多的远程见习机会,见习的时间可以大大地超过2周,从而积累更多的实践知识与经验。

2.提高教学效度,加强见习共性问题集中性指导。针对目前学前教育专业教师人员比较紧张,教学任务比较重,再加上见习指导任务,以致教师的工作强度相当大的现状,建构空中教室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教学强度,把远程见习与理论教学融为一体,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通过远程见习、教学观摩等方式,发现共性问题进行集中性指导,对于个别性问题则可以灵活处理,从而有效地提高指导效率。

3.有效利用教学资源,实现职前职后资源设备共享。以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该校除学历教育外,还承担着广西学前教育师资培养的重任。建构空中教室不仅可以让全日制学生获益,同样也可以让参加职后教育的学员受益,而这些设备与资源可以实现充分地共享,有效利用校内各方资源,降低办学成本,实现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的资源设备充分共享。

4.拓展教研资源,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由于教师教学任务重,来回两地奔波,没有太多的时间深入幼儿园等实习基地观摩学习,而空中教室的建立,提供了远程观摩的机会,极大地拓展了教研资源,组织专业教师观摩学习,研究一线的教学,保持良好的教研氛围,对于每位教师的专业成长,显得尤为重要。对于有特色的优质课程,可以利用高清录播设备,进行录制收藏到特色课程资源库,以备日后反复观摩研讨,有效地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二)善用微格教室,提升师生教学技能。微格教室是在装有电视摄像、录像系统的特殊教室内,借助摄像机、录像机等媒体,进行技能训练和教学研究的教学环境。微格教室已经被国内外许多高校和培训机构作为培训教师教学技能、技巧的一种有效方法而采用。信息化教学模式的改革中,需加强微格教室的建设,充分利用微格教室来提升学生的教师教育技能。

1.在教育见习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教师教育技能训练。“2+1”教学模式中的“2”,是在前两年的教学过程中,借助微格教室信息化的技术手段,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训练学生对幼儿园教学活动过程的各个环节或片断的分析,如语言、表情、动作、演示、提问等教学技能,训练学生的导入、强化、组织、试误及结束等调控教学过程的技能。

2.促进微型教学常规化,提升师生评价水平。信息化模式的改革,需要时间来推进,利用微格教室可以有效地促进微型教学的常规化。在微格教室中,教师借助摄像监控系统可以实时掌握每一组学生的训练状况,学生在模拟教学训练后,通过及时重播录像,也可了解自己训练的情况。在微格教学训练过程中,具有多种形成性评价方式:可以是“教师”角色扮演者通过重播自己训练的录像,肯定成绩,分析问题,进行自我纠正和评价;也可以是同组训练的“学生”角色扮演者通过听课、一起观看重播录像,对“教师”角色扮演者的模拟教学情况进行讨论、分析和评价。此外,指导老师也要对“教师”角色扮演者的模拟教学情况进行全面的分析、评价,并提出改进意见。这些评价方式,对于帮助“教师”角色扮演者提高教学技能是及时有效的。有效的多种评价方式可以真实地反馈信息,客观、全面的评价,有效地提升师生的评价水平。

3.以较少的教学实施,传授较多的教学技能。进行微格教学的一般方法是:由受训者(人数以10人为宜)用10至15分钟的时间,对某个教学环节,如“组织教学”或“授新课”进行试讲。整个教学过程的实施,时间短、人员少、速度快。试讲情况由录像机记录,指导教师和受训者一起观看,共同分析优缺点,然后再作训练,直至掌握正确的教学技能。经过信息化手段的介入,使得受训者教育教学能力得以迅速提高,掌握丰富的教育教学技巧。

4.实施资源信息化管理,实现异时点播教学或同步教学。借助网络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利用微格教室,可以对优秀教师、外聘特级教师的示范课程进行转播或实况录像,供其他师生观摩、学习。学校重大活动,如外请专家、学者讲课,做报告,进行政治思想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校园卫星电视网结合,把微格教室的活动和课程向全校同步实况转播,供全校师生观摩、学习。利用信息化平台的资源管理功能,对优秀资源可实现异时、异地点播教学。

(三)教育实习实训信息化。“2+1”教学模式改革中的“1”即最后一年是到幼儿园或幼教机构进行实习实训,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教育实战能力。加强教育实习实训信息化建设将有利于教学模式改革和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可以选择有合作关系的幼儿园作为示范点,包括四种类型:亲子园示范点、幼教特色示范点、区内优质园示范点、区外先进地区优质园示范点。这些示范点的信息化改革具体表现在:

1.岗前技能训练信息化。岗前技能训练是指学生在完成全部专业理论课学习的基础上进行的实践能力训练。学生在进入幼儿园实习之前或进入幼儿园实习初期,应对学生强化技能训练。岗前技能训练信息化,是指实习指导教师和学生在各实习点可通过网络管理系统阅读岗前技能训练方案,了解训练项目内容、训练要求、实训地点和时间进度安排、分组与指导教师安排、过程考核模式、经费预算等,逐项完成训练任务,并通过训练日志汇报实训过程,以便学校对训练过程的了解、检查、调整,做好质量监控。

2.实训过程管理信息化。实习过程包括集中实习和顶岗实习。集中实习是指学生到学校统一安排的(下转第51页)(上接第39页)校外实习基地进行的专业实习;顶岗实习是指学生自主联系实习单位进行的具有就业倾向的实习。实习过程包括在工作岗位观摩、见习、岗位实践、完成实习任务或项目、总结反思、能力提升等。通过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教师对实习工作的指导到位、系部对实习工作的管理到位、学校对实习工作的监控到位,提高实习任务完成的效率,保证实习工作的质量。

例如,在实习准备阶段,通过网络管理系统,帮助学生阅读《毕业实习任务书》,了解实习目的与要求、实习时间、实习单位和地点、实习步骤与内容、指导教师安排、学生管理办法、成绩考核办法等;在实习过程中,学生通过每日(或每周)实习日志和教师指导日志,加强指导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信息互通,系部、专业带头人可与实习基地和兼职指导教师加强信息沟通,实习生与学校教务管理部门的沟通,实习生与学校心理健康指导教师之间的信息沟通,实习生互相之间的信息沟通;帮助学校、系部对实习过程进行质量监控等;在实习的总结阶段,通过管理软件,开展多方评价,包括学生自评、师生互评、社会评价等,检测实习效果,以便进一步开展团队交流、技能比赛或专业技能展演等,展示和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3.毕业论文(设计)管理信息化。学生可通过网络管理系统接受老师指导,进行选题调整、资料收集、论文撰写或毕业设计作品创作、作品修改、成绩评定等。

4.人才培养质量跟踪管理信息化。通过对毕业生就业单位、就业岗位和工作情况的信息跟踪,分析人才培养的质量、数量与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契合度,调整学校的专业设置与教学改革的方向。

此外,信息化模式改革还包括校内课务管理信息化、学籍管理信息化、师资管理信息化和教学计划管理信息化等方面,通过管理软件模块和网络信息技术,科学安排课程、教师、教学场地与教学时间等,以解决学校多校区、系部多级管理状况下的教学管理和师资队伍管理,提高管理效率,强化质量监控,使教学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

【参考文献】

[1]改变美国教育:技术使学习更强大――《2010教育技术规划》解读[J].开放教育研究,2010(8)

[2]谢应琴.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初探[J].职业技术教育,2006(5)

[3]唐林兰.论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泸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3)

[4]史丽君.应用型大学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J].教育实践研究,2010(12)

[5]米庆华.教师教育课程标准下专科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探析[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2(7)

[6]张宏星. 网络信息技术在实践教学中的应用[J].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08(10)

【基金项目】2012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2012JGB312)

【作者简介】佘雅斌(1977- ),男,湖南邵阳人,硕士研究生,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讲师,信息中心副主任,研究方向:教育信息化。

上一篇:教育教学信息化论文范文 下一篇:大学生会计信息化论文范文